独立思考的意义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5 09:22:53

独立思考的意义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1

放思想无止境,独立思考不停顿。独立,贵在独自、独到,贵在立得起、立得正。就是事物真正过眼、过手、过脑了,不是当“二传手”,吃别人嚼过的馍;就是拿出自己的真思想、真见解,不是顺杆爬,附庸风雅;就是自己真需要、真适合,不是随大流,跟气候。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本本主义”,倡导独立思考,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走出了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道路。邓小平倡导解放思想与独立思考,打破框框、条条、“本本”、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不照搬别人、别国现成的模式,一切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去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一九八八年五月十八日邓小平会见莫桑比克总统希萨诺的谈话时说:“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也是解放思想的真谛。怕的是解放思想不动脑筋,奉命行事,上级提倡解放,下级跟着喊解放,独立成附庸、思考成阿谀、创造成因袭,热热闹闹,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2

1.1独立思维的含义

独立思维,即学生个体不依凭他人,进行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强调“有个人意义”的、有创新的思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备的学科,在语文学科中,尤其是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意义颇深。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种接受并加工文字信息的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过程实际上是阅读主体用大脑进行独立地认知、理解、欣赏、评价及创造的思维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学生的独特感受从何而来?它来自学生的独立思维,来自学生对文本的特殊感悟。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时,能进行独立的思维,大胆的创造。

1.2 学生的“独立性”

在初中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依赖走向独立。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如下含义:(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3)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4)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3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从语文的教学目的来看,叶圣陶提出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他已经把语文的教学目的说的明明白白。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很有限,毕业后要一辈子独立地学习新知识。如果学生处处都依赖老师讲课,自己连一点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没有,走上社会以后很有可能寸步难行,难以立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确确实实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迫切需要。

其次,从社会文化对人才的需求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标准也发生很大变化。全球化经济浪潮中,善于独立思考,果断有主见,能够独立生存的人格外受到社会的青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学习知识外,还要肩负着培养思想感情、促进人格发展等多种任务。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主动加强学生独立品格的培养,对新时期新型人才的形成将起到重要作用。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途径

众所周知,独立性是人的品格特征,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特性、自信心等,社会特性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品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建立主人意识

主人意识又称作主体意识,它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学生一旦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处处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逐步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主动克服困难,独立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如设计的作业和试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使他们从独立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如让学生用心理学量表进行自测,或训练学生完成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等。

2.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其关键是保证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享有“参与”与“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步培养起学习的独立性。首先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在求知识道路上共同探索的朋友和同志。其次,他教学中要采取一系列民主措施,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倡学生与老师争鸣等。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民主化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3激发主动精神

培养主动性是实现独立性的桥梁,要完成这项任务主要应抓住三个环节:

其一,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增强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开端。

其二,自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语文教师应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稳定发展。

其三,创造性的提高。创造性是主动性的升华和飞跃,学生学习有了创造性,主动性就会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可以欢迎学生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义,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有帮助。

2.4教会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走向独立性的重要措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选择和借鉴各种学习方法时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就是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灵活性原则。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因此,再好的方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三是包容性原则。就是要博采众长,广纳百家,把各种方法中适合自己需要的积极因素优化组合起来,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3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性

独立学院的招生政策较为宽松,生源和学生本身的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是一个明显有别于普通高校本科、专科学生群体的一个不同的群体,其主要特性如下:

(一)思想道德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意识呈现多元化局面,主体意识、维权意识较强;他们的价值观趋于现实化,一些学生抱着求利的目的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学生政治取向是主流的,政治态度表现积极,但认识肤浅多停留在表面;他们的价值取向积极务实,人生目的和学习目标都很现实。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来自城镇,家庭经济基础较好,从小娇生惯养,大多没有体验过生活的艰辛,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缺乏战胜困难的意志,缺少对社会、集体的责任感。

(二)学习能力

有些独立学院的录取分数线一般与一本、二本院校相差100分左右。学生文化课成绩总体较差,基础知识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探索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一些学生还存在偏科的现象。有些学生以为进入大学就进入了保险箱,毕业时依靠父母托关系找工作,没有就业压力,不重视学习,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自控能力较弱,缺乏主动性,学习不够刻苦。

(三)心理问题

中学阶段,老师关注的焦点集中在“优秀学生”和“落后学生”的身上。那些游离在这两端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带着中学阶段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进入独立学院,当他们独自面对大学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时,心理困惑就会突显出来。

1.抗挫折能力较差

出生在优越的家庭环境中的独生子女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独立学院学生家庭的经济情况一般较好,城镇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院校,部分学生在父母、爷爷奶奶的溺爱中成长起来,没有经历过逆境的打击,抗挫折能力相对差一些,自我调控能力不强。

2.自我定位不准

很多学生由于高考失利,无奈进入独立院校学习,心有不甘,感觉在考入一本、二本的高中同学中抬不起头来,加之社会对独立学院的认识有些偏颇,认为独立学院就是买分上大学。面对身边的家长、同学、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妄自菲薄,表现很敏感、自卑。

另外,也不乏自我估计过高的学生。他们的父母或是公务员,或是白领阶层,从小生活在社会地位较高、生活条件较好的家庭中。父母给予他们厚望,因此他们的人生目标定位较高,对生活的期望值较大。与同学交往中表现出唯我独尊的气势来,给人一种孤傲、自大的印象。

3.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独立学院学生纪律性差,服从意识淡薄,自控能力较差,遇到一些突发的意外事件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自我管理能力稍微欠缺一些。生活没有规律,不会科学、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把大部分的时间浪费在网络游戏上,还有一些学生热衷于校园娱乐活动、社会兼职。

二、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于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成为无产阶级科学的、实践的指导思想。独立学院的学生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

(一)从实际出发认识学生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基本命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辩证唯物主义者的根本立场。独立学院的学生最主要的“实在”就是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异于他人的特性。这是学生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制订工作方针、完成工作任务的现实基础。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有着普通院校学生具有的普遍性,但是我们不能照搬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否则就犯了经验主义、教条主义的错误。

学生管理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情况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和分析,不能简单地搞一言堂,不顾学生个人的情感体验。

(二)通过分析具体情况指导学生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要因材施教,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新生从步入大学学府的第一步到毕业这段大学生活要经历不同的阶段。老师要根据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发展需求制订不同的培养任务。新生入学适应阶段,辅导员应当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特性首先建立健全班级管理制度。升入大二年级后,引导学生把重心转移到学习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毕业前考研、择业对于学生和学校来说可谓是严峻的考验。如何指导学生择业就成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三)用全面、发展的观点赏识学生

列宁曾说过:“如果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从事实的联系去掌握事实,那么,事实不仅是‘胜于雄辩的东西’,而且是证据确凿的东西。”全面、发展的观点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者分析事物时应当把握的基本思想。

每个学生的能力、特长各异,学生管理者不能仅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的成败。与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固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他们头脑灵活、参与意识较强,他们在文体艺术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有自身的优越性。因此,我们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些适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的活动,为学生搭建发挥特长的平台,鼓励参与意识强的学生登上展示自我的舞台。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又满足了学生实现自我的成就感。作为辅导员,应该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到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通过赏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得到尊重、理解和爱。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4

1.2 学生的“独立性”

在初中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的学习从依赖走向独立。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灵魂。著名教学论专家江山野认为学生的“独立性”有如下含义:(1)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能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知识。(2)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客观存在。教师要想使学生接受自己的教导,首先就要把学生当作不依自己的意志转移的客观存在,当作具有独立性的人来看待,使自己的教育和教学适应他们的情况、条件的要求和思想认识的发展规律。(3)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他们在学校的整个过程也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的过程。(4)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独立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正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立性,从而有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教授康健认为:“学习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光工作,而是变成了安身立命之本,是生命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未来社会发展太快了,不学习,生存就要受到挑战、受到威胁,这一点不光是对孩子,对我们所有的人都很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人要不主动学会些什么,他就一无所获,不堪造就,人们可以提供一个物体或其他什么东西,但是人却不能提供智力,人必须主动掌握、占有和加工智力。”因此,培养学生愿意主动、独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1.3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首先,从语文的教学目的来看,叶圣陶提出的“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他已经把语文的教学目的说的明明白白。一个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毕竟很有限,毕业后要一辈子独立地学习新知识。如果学生处处都依赖老师讲课,自己连一点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没有,走上社会以后很有可能寸步难行,难以立足。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确确实实是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迫切需要。

其次,从社会文化对人才的需求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的标准也发生很大变化。全球化经济浪潮中,善于独立思考,果断有主见,能够独立生存的人格外受到社会的青睐。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社会科学,语文教学中除了要学习知识外,还要肩负着培养思想感情、促进人格发展等多种任务。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教学中主动加强学生独立品格的培养,对新时期新型人才的形成将起到重要作用。

2 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性的途径

众所周知,独立性是人的品格特征,是人的素质的基本内核,作为一个社会的人,这种基本素质体现在自身特性与社会两个方面,个体自身特性方面有主体性、主动性、上进心、判断力、独特性、自信心等,社会特性方面有自我控制、自律性、责任感等,在自主性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特性都融会在自主性态度和自主性行为中,构成一个人的统一的品格特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品格,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建立主人意识

主人意识又称作主体意识,它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学生一旦具备这种意识,就可以处处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逐步消除学习上的依赖心理,自觉地去调整自己的行为,主动克服困难,独立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尽可能地提供成功体验的条件和机会。如设计的作业和试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使他们从独立学习中得到满足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如让学生用心理学量表进行自测,或训练学生完成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等。

2.2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

其关键是保证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真正享有“参与”与“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逐步培养起学习的独立性。首先教师要有民主的教学态度,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在求知识道路上共同探索的朋友和同志。其次,他教学中要采取一系列民主措施,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提倡学生与老师争鸣等。魏书生老师在教学民主化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2.3激发主动精神

培养主动性是实现独立性的桥梁,要完成这项任务主要应抓住三个环节:

其一,学习兴趣的激发,兴趣是学习主动性的前提。在语文教学中,应多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增强主动性建立良好的开端。

其二,自学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和自学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语文教师应设法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学习主动性得到稳定发展。

其三,创造性的提高。创造性是主动性的升华和飞跃,学生学习有了创造性,主动性就会不断得到加强。教师可以欢迎学生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学生发表与教材不同的意义,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很有帮助。

2.4教会学习方法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是帮助学生走向独立性的重要措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选择和借鉴各种学习方法时应遵循三条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就是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学习方法。二是灵活 性原则。世界上很难找到一种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适用于所有人的方法,因此,再好的方法,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三是包容性原则。就是要博采众长,广纳百家,把各种方法中适合自己需要的积极因素优化组合起来,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新方法。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5

二、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理论中强调,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知识获取技能,这是启发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为直接的途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要透过各种教学活动的创设以及思考问题的设计给学生的独立探究提供更多空间,并且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更为充分的培养.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参与进来,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当学生的独立探究遇到瓶颈,或者是学生在思维上出现认知偏差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学生的问题,并且要透过合理的引导与启发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考方式.

三、解题模型的有效建构

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模型的建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同样非常重要,这也是建构主义理论下应当有的一个教学重点.高中数学中一些复杂程度高且难度大的题目,都可以借助一些经典的数学模型来加以解答.学生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解题模型建构能力,不仅在解题时会非常复杂,解错题目的可能性也会更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地借助一些典型问题的讲解来深化对于学生解题模型的建构能力的培养.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速率与解题准确性,也是学生解题能力与数学素养的一种直观体现.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6

一、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的背景

2004年上映的美国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是以1953年作为背景,讲述了独立自主的主人公凯瑟琳来到保守的卫斯理执教,勇敢地向保守、传统的文化宣战,传播自己独立、自主的思想,唤醒女性自我意识的一部女性主义题材的电影。

经历了女性主义第一次浪潮后,女性拥有了选举权、就业权和受教育的权利,正如影片中卫斯理学院是一所女子学院,学生在开学仪式上的宣誓:“通过辛勤努力,唤醒我的心灵并将生命贡献给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女性解放带来了很好的契机,大量男性应征入伍,女性走进社会,走上了原来男性占据的工作岗位。但是二战结束后,男性回归到自己原有的岗位,于是社会又劝说女性回归家庭,承担贤妻良母的职责,卫斯理学院正是这种传统思想的传播者。学院的女孩子们大多来自优越的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但是学院并没有传播先进知识,培养会独立思考、自强自立的人,而是教育她们如何相夫教子,日后嫁一个好人家。礼仪教师在课堂上道出了该校培养学生的目的:“一位好妻子应该让她的丈夫觉得每件事都是出自他的想法,甚至当不是的时候。”“几年后你们唯一的职责便是照顾你们的丈夫和孩子。可能在这里你们只是为了取得A,但是真正至关重要的分数是由他给你打的,而不是我。”

当人们意识到女性争取到表面上的平等,而实际上的不平等依旧存在时,引发了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法国女性主义者西蒙・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对女性主义第二次浪潮起到了推动作用。她最著名的观点是: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是女人,而是变成女人的。为女性主义反抗社会压迫提供了思想基础。主人公凯瑟琳正是这样一位有着自我意识的女性。

二、女性自我意识的传播者――凯瑟琳

凯瑟琳是从具有革新意识的伯克利大学毕业,接受新思想、新主张,反对传统的女性该相夫教子的思想。因此,她来到卫斯理学院是对传统文化和男权社会宣战,试图传播自己的思想和理念,唤醒女性的自我意识。

凯瑟琳在教学中对男性权威做出挑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到见解。第一课时,学生对全部画作进行了评述,但是都是些权威人士的观点和意见。凯瑟琳通过课本上没有展示的《屠宰后的牲畜》,让她们不考虑权威人士的观点表达自己对画作的理解。并且通过自己的画作让学生意识到权威观点对自己独立思考能力的影响。凯瑟琳在第二堂课对艺术进行诠释时说:“是否可称为艺术需由某些人来决定。这就是艺术。”这里的某些人就是指男性主义的强权制度。社会处于男性的掌控之下,男性有权利支配女性。在教学过程中,凯瑟琳逐渐弱化权威性的观点,让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她经常带领学生参观一些和传统作品差距较大的抽象派艺术作品,让学生敞开心灵,自主地欣赏作品。当有学生抱怨她时,她说:“你不必喜欢它,你所要做的是思考它。”凯瑟琳正是用这种教育方法使学生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逐渐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以开放的心态面对新鲜的事物。

凯瑟琳独立的个性也决定了她对婚姻的看法。当她青梅竹马的男朋友参加珍珠港战争后感情发生了变化,男朋友抛弃了她,她没有愤愤不平,而是实现自己的理想,读了研究生。战争改变了男人也改变了女人,妻子们留守空房、照顾孩子,男人们却在外面寻欢作乐。凯瑟琳觉得女人不应该是牺牲品,应该像男人一样选择事业和生活方式。她认为婚姻和家庭是女性受压迫的原因。当琼收到耶鲁大学的通知书时而选择放弃上大学时,我们意识到凯瑟琳思想的局限性。她以强势的姿态反抗男权社会,陷入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正是二元对立造成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对女性造成了压迫。只有解构二元对立模式才能男性对世界的统治,打破父权制的统治,建立多元的思维方式。

三、挣脱传统束缚的觉醒者――贝蒂

贝蒂是传统观念的典型代表,她坚信社会和学校灌输的关于婚姻和家庭的一切是正确的。当学院护士为学生提供避孕药时,贝蒂将这件事通报给院方,护士因为此事而被开除。她还在校报社论公开发表文章,一边鼓励女生重返家庭,抚养孩子,让他们继承传统,一边批评凯瑟琳的女性思想是向神圣的婚姻宣战,鼓励女生抛弃与生俱来的传统角色。当因为结婚而缺课时贝蒂讽刺凯瑟琳:“不要仅仅因为你的颠覆就漠视我们的传统。”

当丈夫有了外遇,夜不归宿,冒着夜雨想在母亲家过夜时,母亲却劝说她回家,等待丈夫的归来。当母亲要求她满足于现实的美好生活而忽视内心痛苦的时候,她的性格甚至发生扭曲,阻止康妮寻求真爱。经历了这些痛苦折磨后,贝蒂意识到凯瑟琳是正确的,表面上完美的婚姻恰恰是她的不幸。她不顾母亲的劝住,提出离婚诉讼,脱离那个保守的家庭,来到格林威治画家村居住。

现实的生活打破了贝蒂的信仰,让贝蒂摆脱了男性主义权威对女性的束缚,寻找迷失的自我,勇敢地面对生活。女性主义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在贝蒂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女性主义的实践者――琼

和其他女学生相比,琼更理性。当她获得了耶鲁大学的入学权而放弃上大学的机会,选择结婚时,她跟凯瑟琳争辩说:“不去读法律是我的决定……我必须做出选择,我想要一个家,我想要孩子,这些东西是我不可能牺牲的。你觉得有一天我会一觉醒来后悔自己没有成为律师吗?但是我会更后悔没有成家,或者有了孩子却没有在那里照看他们长大。我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这并没有使我变得不再聪明……是你站在课堂上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可是你没有。对你而言,家庭主妇是一个把自己灵魂出卖给自家大房子的人,没有思想深度,没有智慧,没有情趣。是你教导我,我可以干任何自己想干的事,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琼选择结婚并不是屈服于传统,也没有被凯瑟琳的偏激的女性主义所束缚,而是听从自我内心的声音,是对女性主义自我意识觉醒的完美诠释。

五、结语

油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指在传统社会制度下女性的微笑,她们表面微笑,事实上并不快乐。它号召女性向腐朽的男性主义挑战,女性的独立不是与男性社会的对立,而是一种依据内心的意愿独立选择人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银河.女性主义[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2]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解放――女性主体意识发展进程解析[J].现代女性主体意识与社会性别,2010(12).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7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的对象化及具体化。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具有鲜明群体生源特色的独立院的大学生而非普通高校大学生。作为有思想的人类,其“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成为他的愿望和动机,才能让他们行动起来。”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首要前提,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因材施教”,作为中国大学生群体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特征既有普通大学生的一般共性,又个性突出,这就要求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目的都应兼顾共性和个性。由此可见,所谓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独立学院为了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根据独立学院大学生的群体特征和客观耍求,对其进行系统的政治理论教育、思想道德规范教育以及各项组织管理活动的统称。

二、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比较单一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基本是在沿袭公办高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的,没有很好的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群体特点、独立学院发展的特点等具体的实际情况,必须不断改变传统的对象型教育、说教型教育、封闭静态型教育等模式,总结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建立适应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二)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比较薄弱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显得非常的重要而急迫。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具有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和刻苦性差;学生入学成绩高低不一,思想差异比较大;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独立生活能力欠缺等典型的特点,容易引起生活适应性差、人际交往困难、学习压力大、恋爱受挫、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将会产生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甚至会走向轻生的绝路。

三、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途径

(一)端正认识,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

认识是行动的前提,没有深刻的认识,就不可能有扎实的行动,因此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首先就要解决目前存在的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独立学院实行的是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独立学院发展有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独立学院要得到社会认可,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是独立学院的首要任务。

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主动的落实中央16号文件中的一系列精神,树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的持续性观点,这要求我们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而当前最需要做到的是独立学院的负责同志要从思想上与中央精神保持高度一致,从促进独立学院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培养新型人才的高度出发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以人为本,提高独立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指思想政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

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如下新的特点: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兴趣广泛,特长突出,社交能力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新理念,动手能力较强。与此同时,一些不好的状况也值得我们注意。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要多调查,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加强思想教育的针对性,提高独立学院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努力探索,建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独立学院的学生从选择进入独立学院开始就有着沉重的心理负担,昂贵的学费和“廉价”的文凭,都使他们的心理承受着巨大负荷。因此,在保证学生正常学习的情况下,应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之中。首先,建立和完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其次,把心理健康课程编入教学计划,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再次,组织开展日常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

(2)培养学生道德规范

独立学院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是比较高的,主流道德价值观也是积极的,但受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负面追求功利的浮躁价值倾向影响,诚信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学习不认真、考试作弊、请人代考、恶意欠费等行为。因此,我们必须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3)树立学生远大理想信念

独立学院作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办学机构,对其培养的青年学生有价值引导的责任。独立学院必须要求其培养的学生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拥护和热爱社会主义制度,自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坚持运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进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形势政策和科学发展观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总之,要做好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教育工作要具有针对性、教育途径要多样化、重视教育队伍的建设,只有这样,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植入学生的心田,并化为他们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

[2]路淑英.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考[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

[3]任福义,路涛.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7(9).

[4]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3-7-8.

[5]罗正云,李娟.新形势下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8).

[6]陈敏.科学认识大学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6).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8

要从整体上完善地考察中国的现代新闻事业,就不应忽视被称之为“第三条道路”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新闻活动。在旧中国,他们坚守自由主义的独立新闻思想的信念,借助报刊进行思想启蒙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对旧中国的政治走向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改良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旧中国新闻界一道独特并不可缺少的亮丽风景。储安平创办的《观察》周刊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刊物,他是继胡适之后我国又一位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代表。在那个异常专制的时代,储安平创办政论周刊《观察》,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顽强不屈地进行着自由主义思想传播的新闻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刊物的最高发行量曾达到平均日销量5万份,最高时10. 5万份,实际读者在百万人以上,一度风行全国。

    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和实践为考察旧中国新闻业的生存环境和历史演进提供了一个独特的关照视角,梳理和研究储安平的新闻思想确有其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由于过去的新闻史著述中存在着惯用的对照政治史单纬度评价的局限,在涉及储安平和《观察》周刊时,通常冠之于非主流、旁门侧枝的定位,或盲目简单、武断偏激地评断,或只言片语,一笔带过。这种单向、线性思维的新闻史阐释缺乏“时空通观”的评价规范,没有将新闻现象和史实纳入多维联系和全面解读之中,从而导致对史实意义的忽视。从科学理性的学术角度思考,任何新闻史实都是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研究价值的。笔者将着重考察剖析他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的历史来源和思想基础,这有助于真实把握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新闻理念和心路历程,从一个新角度更加广阔客观地去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史。

    一、早期人生境遇和求学经历对储安平新闻观念的影响

    储安平1909年出生于江苏宜兴,母亲在其出生时去世了,父亲既赌又缥,从小失去父母之爱的孤苦,多病的身体和后来在外漂泊的艰辛造就了储安平忧郁敏感的心灵,他这样描述自己的这种忧郁性格:“我得承认我自己的感受力太强了”,“我是一个神经质十足衰弱的人”,“我常常为一些极琐小的事,不自制地悲伤着,”“母亲给我带来一副容易感伤的气质。忧郁象一条河流般在我心头流过。”思想者往往是忧郁的,这种忧郁的性格使他有了更多的时间花在冷静思考上,如果他早期的忧郁主要沉溺于个人“我”的病痛和不幸,那么在后来就自然地转向国家落后腐败现实和人民苦苦挣扎的生存状态的忧虑,“这种感伤是一种属于人性的感伤……我非常爱他们(孩子,笔者注)。可是这个时期,我从来没有想到他们。有关利害或感情的思念,只有一项,在当时曾经占据过我的心灵,就是关于国家的前途……万一我此去一闷不醒,最使我不能螟目的,实莫过于今日我们的国家还没有走上轨道的一点。”储安平幼时寄养在伯父家,伯父在家乡兴学和造福桑梓的士大夫品格使他一生对伯父非常敬重,“床前一直挂着他伯父的像”,可以说伯父身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士大夫精神是储安平一生敬仰和追求的。另外,从小经历的艰辛,“如漂息在茫茫大海中的一叶片舟……”使他从小就有较强的自立精神,养成了能吃苦爱节俭的品质,独立自强、非常自信。从青少年时代多灾多难的人生经历中磨练出来的不怕风吹浪打、独立处世和独立思考的自由个性,为他后来不惧怕黑暗势力的摧残破坏始终坚持不懈的新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储安平早期的文学活动可分为光华大学读书时期和《新月》时期。这一时期是储安平自由主义思想初步形成的时期。1928年,他进人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就读,“二三十年代中国活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几个主要人物当时都集中在光华大学,如张东荪、胡适、罗隆基、潘光旦、徐志摩、王造时等一大批教授学者,自由空气浓厚,这样的大学环境培养了青年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思想。后来他加人了“新月派”,作为一个崇尚自由主义的文学流派的后起之秀,忧郁感伤的气质特别强烈,这一点从他此时期发表的散文可见一斑,如“一天到晚完全在幻灭和空虚里呼吸着,充满对个人前途的深深忧虑。他对新月派盟主徐志摩充满了敬仰,认为自已写散文多少受着他的影响,在他的散文《悼志摩先生》中,对徐志摩的热心、率直、诚挚、提拔后进和写作认真的性格不胜啧啧称赞,尤其提到志摩认为:作编辑最大的快乐永远是作品的发现。这些都对储氏全心投人于编辑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设想,崇拜徐志摩的储安平对徐氏《为要寻一个明星》中的资产阶级民主理想也一定心有灵犀,所以徐氏尽管身处“黑绵绵的昏夜”仍然矢志不渝地“向着黑夜里加鞭”的追求民主自由的不懈精神也深深影响着储安平。就读“自由空气浓厚”的光华大学和加人新月派这两个时期的人生经历使储安平成为一个彻底的自由主义信仰者。自由主义和新月派提倡的个性解放、争取民主自由,赞扬人道主义的思想,贯穿着“爱祖国、反封建、讲人道”的思想,也是五四精神的时代反映,有着存在的时代依据。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储安平已经开始了最初的编辑工作的实践,出于对政治的兴趣,他于1931年编辑了一册《中日问题各家论见》,作者包括陈独秀、汪精卫、张东荪、梁漱溟、胡愈之等。题为“各家论见”显示了储氏张扬自由主义的学术争鸣风气的端倪,也在自由主义思想内容和编辑工作实践两个方面为储安平后来从事奉行自由主义的刊物编辑打下基础。

    如果说储安平在国内求学期间受到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还是间接感性的,那么留学英国的经历则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有了直接、理性的认识,也巩固了他信奉自由主义的信念根基。回国后,1940年他到了抗战大后方的湘西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书,写下了有关英国的著作《英国采风录》、《英人法人中国人》、《英国与印度》,探讨中英两国强弱的缘由。在对比中英两国人之性格和作人作事的精神的长期思索中,强调对国民性格的思考说明储安平已侧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层面寻求中国落后的原因,这比此前中国思想界出现过的侧重从物质、制度层面对国家落后的思考更深邃,更本质化。此后,他到达重庆在中央政治学校做研究员,参加称作“渝社”的学术性社团,渝社曾以“中国未来的前途”为题进行过两次讨论,后来储安平主编《观客》和《观察》两个周刊时,对于中国未来前途的许多想法都与“渝社”时的讨论有联系。①对国家政治的关心是中国“文人论政”传统的表现。中国知识分子素有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教化天下的士大夫精神传统,在坚守这些中国传统精神素养的基础上,储安平引进介绍西方现代的民主自由、新闻自由等理念进行理论阐释的支撑,这二者的有机结合也为储安平后来从事“放言论事”的新闻评论工作奠定了比较厚重的理论素养基础,他的政论既含有传统善良道德基础上的人文关怀,又具有现代西方先进的理论论辨意识等特征。他对新闻自由有独特的认识和贡献。

    二、储安平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思想基础

    追溯储安平的思想轨迹,《观察》周刊所信守的的独立客观的自由主义新闻思想和立场有着多方面的思想基础。

    一是源于储氏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认识方法论和“动”“静”辨证关系的深层哲思,也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推己及卜人”处世哲学的反映。在储安平的“新月”时期,赢弱多病且感时忧怀的文人敏感特质让他从病中体q未到一种“极微妙的意境”:“一切事物,人,思想,总不外乎,是动,或静。,··…人在动的时候,他所能看见的是这样,在静的时候,他所能看见的,又是那样。当局迷,旁观者清。那只是一句俗语,然而要当局不迷,便必得要有在动中能参悟到静的功夫……在动时要忘不了静,就得靠自已平时的自省和反躬。社会是流动的社会,生活是变换的生活;人,他的心和脑,永在无止的波动中起落,他的欲望和行为,永向求新刺激的一个方向上飞奔。静,除非生就是阴沉的人之外,然而那只是一个寄生的货物,平常,人们总欠缺了这一方面的修养。人,应当在动的余暇,常常从静的孔孔中,来观察观察这个世界,这个活动的舞台,这个复杂的人生……人生如一舞台。有的人,他观察人生,他自己也在舞台上;有的人则自己站在舞台的背后,再去观察舞台上的人,究竟也应站得离舞台近……我相信,一个病了的人,以=种极达观的、极心平气和的眼光来关照一切,他必定会了悟出一些平时所不易了悟出的奥秘的管理的。”

    对于一生因体质赢弱而多病的储安平来说,从独处的“静”处观察世界成了他一生的思考习惯,贯彻于人生的始终。从多灾多难的年轻岁月到后来成为独立报人,“超然”、独立态度和偏爱从旁观的“静”处哲思是一脉相承的。在《小病》这篇充满哲学智慧的散文中,储安平对于超然独立于“动”“乱”世界之外的从“静”处冷静观察的思考方式有着深切全面的感悟并陶醉迷恋于其中,这种“动”“静”感悟观沉淀于他的内心,成为蕴藏于心理深层的储氏哲思定势,成为他的认识方法论,也很自然地发展成为后来《观察》时期“超然”独立的办报精神。那种“站在舞台的背后”而不站在舞台上并“应站得和舞台近”的“超然”、独立的观察方法与“超然”、不偏不倚和“不直接介人政治活动”的办刊独立态度同出一辙。

    在对储氏哲思线索的梳理中,可以看到,中国传统的动静辨证观为他提供了一种独特且独立的“旁观”世界的视角;这种“超然”的观察角度,能使观察者心态平和,可以得到与常人认知不同的崭新视野关照下的的独特见解,使得观察的效果更客观真实,也更加真切和清醒;于静处的冷静观察,赋予观察者思维的时间和绝佳的观察空间,他的心是沉静的,“静”也扩充了他观照的胸怀空间和思考能力。并且,储氏这种超然于忙乱躁动追逐欲望的尘世之外的独立冷静的观察和思考方式是“以社会发展的优性条件为出发点”“去关照一切的”,这种经世济用的中国传统责任意识使得观察世界和人生的“旁观”客观方式成为储氏的一种人生态度,成为一种自觉修行,最后达到为“静”观而放弃“动”中的欲利的认知和处世态度二个境界的共同提升。中国文人文化传统习惯于经常的反躬自醒,有着特有的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而以文人身份从事独立报业的储安平自然自觉地从职业和人格两个层面自我约束,把“超然”“独立”作为《观察》周刊的思考方式和观察态度。

   二是来自于对《泰晤士报》独立办报模式的推崇。

    《泰晤士报》以“公众良心的独立言托者”的独立姿态,评论政治,反映舆论,成为新闻事业最有权威的高级报纸。正是基于独立报纸在政治上的杰出表现,人们才开始把报人看作“第四等级”、“无冕之王”,并把报纸提升成为与行政、司法、立法平行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第四权力”。储氏对英国民主制度推崇倍致,他在留学期间对《泰晤士报》因独立而“权威报界”并积极影响英国民主社会之完善的积极作用感触颇深。于是,储氏很自然地希望也能在中国办一份这样的独立刊物。

    据储氏报界同仁冯英子回忆,储氏一直想办一张类似英国《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而《泰晤士报》之所以能成为英国“舆论界的领袖”,就是因为它是一份同政府分离的独立报纸。《泰晤士报》能执行“决不出卖或出让任何权利”的独立言论政策是与经济独立息息相关的。储安平深知其理,所以他把《观察》周刊办成了一种纯粹的同仁刊物模式,“身后无任何组织”。因为只有经济上独立,才可能真正做到言论独立,做到政治倾向独立,摆脱商业性和党派性的纠缠。《观察》所采取的同人刊物办报模式(《观察》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后的同人刊物)也具有历史的价值和意义。

    三是从发展中国自由主义思想考虑,创办刊物可以为自由思想分子提供一个说话的场所。储安平基于以下判断,作出了创办独立刊物具有生命力的论断:国内拥有广大的一群自由思想学人,他们想说话,而当时国内缺乏这样一个带有全国性的中心刊物。假如刊物不偏不倚,客观公正,无党无派,可以将他们吸引成固定读者群,在市场求得生存。③通过对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状况上的分析,储氏相信自己的独立刊物可以成为自由思想分子的论坛,从而广开言路,在全国形成“健全的舆论”环境,为中国的言论界秉公论政提供一种基本的稳定力量。储氏对《观察》的言论力量和作用的估计颇为自负,对自由思想借助《观察》各抒己见、畅欲所言的繁荣舆论界局面充满必胜期待。

    对自由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是储氏创办独立刊物的理论支撑力量。追求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的自由主义理想作为一股基本的原始动力,坚定储氏创办《观察》的决心,他试图创办一个真正超然于政党政治之外的自由主义独立刊物来维护和宣扬自由主义的理想。他相信通过自己亲身创办和把关的这个纯粹独立刊物,可以宣传自由民主的思想,可以客观公正地评论国家政治生活,改变国民性弱点,在全国形成一种有影响的舆论力量,实现最终的自由民主政治目标。储氏对自由主义的中国领袖胡适的独立处世态度和人格充满崇拜,精神上将胡适视作自己的师长和前辈。《观察》的一个特色,就是特别偏重对胡适思想、言论和行迹的报道评说。另外从刊物经营角度,也可以通过突出胡适凸现刊物的自由主义特色和立场,吸引更多自由思想者的关注。

    在对民主国家目标的求索中,储安平以新闻刊物为工具力图成为自由民主的呼吁者、实践者和促进者。真诚的爱国情怀和独立立场使储氏不怕刊物刊登任何有利于国家和人民而不利于统治者当局的独立言论;借助那些言辞激烈但真实而有利于国家进步的言论,储氏显示了为了理想敢于斗争的韧劲。他认为,只要思想的出发点正确、就照登不误,不计后果。例如最终造成蒋介石下令查封《观察》的军事通讯《徐准战局的变化》在被《观察》刊载之前,作者张今铃担心文章中可能有一些当局认为不宜的军事实情,问储安平:“如内容分量重一些,你敢登吗?”储答:“只要你敢写,我就敢登。”其“超然”“独立”的气魄确实难能可贵。在风闻因《观察》刊登激烈的反对国民政府的言论将遭查禁时,储安平没有被吓住,在刊物头条位置上发表文章《政府利刃指向<观察>》,历数国民党的言论管制,据理力争。刊物最终被冠以“攻击政府,讥评国事,为匪宣传,扰乱人心”的罪名予以永久停刊。统治者对《观察》言论的恐慌证明了《观察》的广泛影响力量,而储安平临危不嗅据理力争的态度也验证了储安平不屈不挠的自由民主立场。民主不光是用以口头标榜的,而是必须有人实践的,储安平就是这样一位在中国新闻史上用尽心力,坚守自己独立自由主义立场,苦苦追寻民主政治的理想信徒和实践者。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9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0-0077-02

2008年教育部颁布独立学院的管理办法,要求全国300多所独立学院在五年内拿到办学许可证、独立颁发毕业证、独立授予学士学位权,并转设成为民办本科院校。因此,在这过渡期里,作为以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为主的独立学院,对其人才培养的特色进行创新性研究,寻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显得尤为重要。在探寻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过程中,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以及主阵地。从某种程度上说,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方向以及道路选择。

1.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必然性

独立学院的生源不同于传统高校。笔者经过调研发现,独立学院的学生具有下列特点:缺乏学习主动性,心态浮躁,也没有相对正确的学习方法;自律性差,生活没有规律;维权意识和主体意识较强,价值取向、人生目标和学习目标都很现实。在思维习惯上,独立学院的学生看问题比较片面和偏激,而且对老师的期望值和要求都很高,甚至是苛刻。这些特点对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出了不同于传统高校的要求。

笔者所在的学院招生办对2010届本科毕业生做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见表1:

上述数据表明:总体满意度:对所参与四年学习与生活的满意度,过半数学生表示满意或很满意。而在此项中,所学专业的技术性较强、但对场所设备要求不太高的软件工程系学生表示满意程度比较高,达到3.84分;专业的技术性同样较强,但对实验设施、场所要求较高的网络技术系、电子系学生的满意度就相对弱一些,但仍在可接受范围;而相反的,专业的技术性要求相对较低,国际经贸系学生对四年大学生活表示的满意度最低。这反映了,在管理思路上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进行改进,让这些学生真正关心的核心内容得到改善,十分必要。同时,也要求我们相应地在文体活动等课外环节中,与教学环境相配套,采取适用的方式与方法,不断提高活动的效果,以求提高学生的满意度。⑵情感方面的满意度:感受教育总体质量与预期相比的感受,多数学生还是感受满意的,有61.97%的学生表示在情感上是接受华软的教育的,表示满意或很满意。只有9.08%的学生表示与预期差距大,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3.67分值对于一所学校的品牌建设来说,有待提高的。⑶愿望方面的满意度表示还是愿意推荐亲友或他人来学校就读。

客观地看,相当部分学生对于在华软的教育是比较肯定的,有45.23%学生表示愿意或很愿意推荐学校。从三方面看:第一方面,是设置的专业比较有特色,学院设置的专业是因市场的需求而开设的,比较有针对性;第二方面,培养特色方面,面对将来,我们要走出去的社会,最基本的三项技能: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学习能力在华软都能得到锻炼与提高。华软学院基于选课制基础上的学分制给同学们很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兴趣,强化自己的特长,综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学院是数字化校园,全电脑化的管理,潜移默化的熏陶,很多学生包括文科的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深受企业的喜爱;第三方面,环境特色方面,华软的环境优美,在本区域算数一数二的,绿化好,也是吸引学生来华软读书的一大亮点。这也是学生愿意推荐的因素。

学生关心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效果,他们希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数据和反映的问题,迫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和其他的专业课教师一样,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根据他们的需要,改进和创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政治理论课。这对于独立学院的品牌提升以及学院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2.独立学院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前提――注重政治性和思想性

笔者主讲的课程是《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门。在讲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时,不少学生笑了。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既然社会主义这么优越,为什么我们还要学习资本主义国家那一套,还要改革开放?既然社会主义制度那么优越,为什么苏联还会解体,社会主义国家普遍比较贫穷?”笔者当时笑着让这位同学坐下,并且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详细讲解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基础的差异,以美国和中国为例,进行举例分析。特别是中国在近代承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和损失,国人就是在千疮百孔、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建设中国的,其间还经历了,中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如今的成就,难道还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吗?讲完后利用视频《改革开放30年大事记》进行感性认识,最后学生表示认同。这说明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面对这类疑虑时一定不能空讲理论,或者采取回避的方式,这样根本没有说服力。

再比如在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课《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时,学生刚上大学,还没有走出过去的阴影。针对这种情况,我让学生回去后分组讨论三个问题:大学是什么,不是什么;大学生有什么,没有什么;我想要什么,我不想要什么。讨论结果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在下次课上讲出。在下一次上课时,学生各抒己见,根据查阅的资料以及身边同学的理解,将这三个问题讲解清楚。很多学生弄明白这三个问题后,树立了明确的奋斗目标,还有的做了详细的大学规划。笔者根据学生讲述的情况因势利导的讲出独立学院存的问题,同时也举出很多师兄师姐成功的例子,并利用目前颇受社会关注的药家鑫案为例,播放凤凰卫视药家鑫视频材料,引导学生明白他在那么好的大学读那么高雅的专业,可是又怎样呢?关键是个人的道德修养。学生后来反映说:“大学的政治课和中学就是不一样。”

上述两例只是在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微不足道的两个,却说明了一个重要的道理: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做到理直气壮地讲取得的成绩,实事求是地讲存在的不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大多是以基本原理和概念为主,这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知识,关注社会前沿和时政,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尤其是多利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判断,正确面对社会问题和个人问题。

这样,不仅满足了政治理论课要“正视听”的要求,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实现了与生活世界接轨的目的,因为具有针对性,所以可以增强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从独立学院学生的要求来说,做到这些还远远不够,还必须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在适当的时候,可以邀请辅导员走进课堂,与学生一起上课,这样教师可以和辅导员一起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同时在课后教师还要下宿舍与学生交流和座谈,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背景,对课堂情况的感受,了解他们的兴奋点。也就是说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拘泥于教材,联系社会现象和学生实际创新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

3.独立学院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增加互动性

由于多数独立学院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政治理论课一般都是大班授课,这必然导致学生参与度下降,逃课现象和上课睡觉现象屡见不鲜,屡禁不止,这给想要追求教学实效的独立学院教师增加了难度。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因为就放弃互动。互动的形式一定要多样化,不能拘泥或者固定于某一种形式,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率,从根源上避免出现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笔者所在学院政治理论课教师通过大胆尝试,总结出课前新闻播报、小品表演、DV制作、老生来我班、学生讲授、优秀作业展示、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法,另外,大家还采取了加强学生日常修身实践、利用学生社团拓宽教学路径、组织学生撰写课堂感言检验教学效果等一套比较完整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努力增强教学效果。

比如在讲授《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这一章时,在讲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之前,教师出了两个题目,让学生发言:一个是给你一分钟,怎么说家乡;另一个是给你一分钟怎么说中国。这两个题目一出现在大屏幕上,学生立刻兴奋起来,举手者众多。每个人谈到自己的家乡时都很骄傲和自豪。教师最后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出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这样讲解,顺理成章而且气氛活跃地实现了基本概念的讲解,学生也在同学的帮助下生动地理解了爱国主义的概念。对于爱国主义基本要求,则要求学生回去后思考: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国?下次课一上课请部分同学上来讲。意想不到的是有同学用自己出去旅游的照片讲解自己的爱国情怀,那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多出去旅游,看看中国的山山水水,做到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在场的学生在讲解者一张张的照片中增强了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各类互动形式,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同时也升华了自己的情感,收到了喜人的教学效果。

要增加政治理论课的互动性,教师视野要开阔,不能仅仅局限和拘泥于课堂教学,独立学院的社团很多,活动也很多,学生对社团活动充满激情,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发挥学生社团对政治理论课课堂互动教学的补充作用,把部分课堂上不能完成的互动转到社团中去。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组织、协调和交际能力,因势利导,把看似枯燥的政治理论课与丰富多彩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以及团日活动和党课等结合起来,利用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在思想上自强不息,在政治上积极上进。

4.独立学院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形成思考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在学校里,语言不仅是交际的工具,更是劳动的工具。教师和学生都需要这个工具。教师利用语言这个工具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要是没有语言,这种“传递”就无法实现。语言作用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一样,需要语言这个中介。从表面上看,人在支配语言、向语言发号指令,其实语言一直是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人打交道。因为语言所传递的,不单是教科书所容载的知识体系。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所谓掌握语言,并不仅仅停留于单纯地掌握知识和技术的手段,还意味着掌握如何看待、如何认识外界事物,以及如何认识这些事物之间的关系、价值判断,以至对这些事物的感情。

政治理论课教师在驱遣语言时,往往试图遏制语言自己说话的权利,阻止语言不断地“自我生成”,使语言成了“仆人”和“奴隶”。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对话”永远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过程。对每一个教师和学生个体来说,“对话”的意义是生成的,而不是给定的。在不断生成的“对话”过程中,教师“教”学生说话。

所谓“耳濡目染,不学自通”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会说话”,会说“书面语”和“口头语”,会在无形中“灌输”和“熏染”学生,达到学生“会说话”的目的。海德格尔说“在通向语言的途中”,其实就是说“在通向思考的途中”。

学会说话,就是学会思考,学会思考又导致学会做事,学会说话与学会做事是一致的。然而,理解教材理论,和教人说话并希望他能够足够幸运地发展思维和做事的能力,二者之间存在极大的差距。

从教学对象来说,一般的独立学院还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很多独立学院的政治老师,把学生当做普通的本科生,忽视了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无论是教学要求还是讲课进度,都几乎完全和母体学校一样,独立学院的学生社团活动多,学生对活动更感兴趣,对互动的要求更高,这就需要教师改变话语方式,一板一眼的话语体系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更不可能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学会思考和学会做事。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懂得了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就会大胆尝试如何使枯燥空洞的政治理论课上的有意思,触动学生的灵魂,使学生喜欢上政治理论课。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既可提高学生对自己学校的满意度,也可为学院的品牌发展建立良好口碑。

参考文献:

[1]梁书杰.对独立学院学生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与探索[J].高教论坛,2008,(2).

[2]尹伶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9).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10

严格地讲,教师每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都会经历独立思考的过程,进而作出回答,但这样未免无法突出重点。因此我们这里所说的“独立思考”主要针对课堂中核心问题提出时学生所进行的思考。基于这样的认识,走进《认识百分数》的教学,学生先后三次进行了独立思考:其一,在教师呈现“投篮总数”后追问“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学生有个10秒钟独立思考;其二,在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百分数的意义前独立思考24秒;其三,在探究百分数的特别之处前独立思考,此处用时11秒。

二、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动手实践来获取知识。《认识百分数》的教学中,因受教学内容的影响,课堂中我们没有观察到典型的自主探究环节。

但在我们过往的课堂观察中,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教学《找规律》(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时,教材例题将1~10十个自然数依次排列,要求学生用长方形方框每次框2个数,看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在此基础上,每次再框3个、4个、5个数又能得到几个不同的和,进而探究其中蕴含的规律。学生通过行为操作或表象操作,再通过列表观察,很快找到规律。这样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自主探究。

三、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11

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报告,我想决不只是针对两院院士的,也是针对全国人民群众和知识分子队伍说的“肺腑之言”。或者也可以说,总书记和总理的讲话、报告,是对全党发出的新一轮解放思想的号令。这号令的“主调”就是质疑、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质疑”是创造性思考的品质;“批判思维”是创造思维方式;“独立思考”是创造思维的人格精神。有质疑才有批判,而质疑和批判郝离不开独立思考。质疑不是怀疑一切,它是科学态度下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批判并不等同于否定,它是一种扬弃,或否定之否定,也有批评与评判之义。独立思考,就是根据事物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的演变,提出新的见解和补充意见,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曾提出学习马克思,超过马克思。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就是和中国共产党独立创造的,不是照搬外国的。和平建设时期,提出了对资本家企业实行赎买政策,也是一个创造。“”后,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路线,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进而共同富裕,这是对毛式社会主义模式的质疑、扬弃与修补。可以说,没有质疑、批判和独立思考,就不可能有改革开放的成功,不可能给全国人民带来福祉。

邓小平在世时常说,摸着石头过河;大胆试,错了就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光按本本办事,我们这个党的思想便停滞了。这些话,是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关于质疑、批判和独立思考精神的。总书记和总理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报告的基本精神,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承接和发扬。这是一脉相承的。为社会各界乃至为全党吹来了强劲春风,一股增强创造活力的春风!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独立思考的意义篇12

独立思考并不意味着教育功效的缺失。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思考,将学生的创造力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是教师最引以为傲的事情,也是学生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教师作为学生养成独立精神的“助产士”,不能仅仅凭借灌输来点燃学生胸中的思想之火。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独立思考之门,门能否打开,关键在于“门内人”的自觉自省。没有自发的成长愿望,再多的外力辅助都是无效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