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合集12篇

时间:2023-06-29 09:33:13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1

(1)限制性内切酶生物体内有一类酶,它们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即能够限制异源DNA的侵入并使之失去活力,但对自己的DNA却无损害作用,这样可以保护细胞原有的遗传信息。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性内切酶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切割工具。科学家已从原核生物中分离出了许多种限制酶,其中一类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只在一定DNA序列上进行切割,而且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它们之间正好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做黏性末端,这类限制酶最常被使用。

(2)运载体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使用运载体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用它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中去;二是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的复制(称为克隆)。现在所用的运载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细菌的质粒,它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独立于细菌DNA之外的环状DNA,有的细菌中有一个,有的细菌中有多个,质粒能通过细菌间的接合由一个细菌向另一个细菌转移,可以独立复制,也可以整合到细菌DNA中,随细菌DNA的复制而复制;另一类载体是噬菌体或某些病毒等。现在人们还在不断地寻找新的运载体,如叶绿体或线粒体DNA等也有可能成为运载体。

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在宿主细胞中能保存下来并能大量复制;②有多个限制酶切点,而且每种酶的切点最好只有一个,如大肠杆菌pR322就有多种限制酶的单一识别位点,可适用于多种限制酶切割的DNA插入;③有一定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如大肠杆菌的pBR322质粒携带四环素抗性基因,就可以作为筛选的标记基因。

2.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1)转基因生物通过转基因技术把某种生物的基因或人工合成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体内,从而培育出对人类有利的生物新品种。如我国科学家1989年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中,培育成了转基因鲤鱼;1995年我国科学家将某种细菌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培育出了抗虫棉;1999年我国上海诞生了转基因牛,其牛奶中含有大量人体蛋白,可以治病。

(2)转基因药物自从美国1977年第一次用改造的大肠杆菌生产出有活性的人的生长激素释放抑制素以来,基因工程技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生物治疗药物的研制。现已研制成功的基因工程药物有几十种,如已上市的人的生长激素、胰岛素、干扰素、尿激酶原、超氧化物歧化酶等。

(3)基因治疗将外源基因通过基因转移技术,将其插入病人适当的受体细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产物能治疗某种疾病。1990年美同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一个四岁的患腺苷脱氨酶(ADA)缺乏症的女孩进行基因治疗。他们将正常ADA基因利用反转录病毒载体导入女孩淋巴细胞内,体外培养后回输入她体内,实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的基因治疗临床实验。1991年我国首例基因治疗血友病B获得成功。

(4)人类基因组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是通过国际间科学家联合探测人类染色体组所含DNA分子中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基因中碱基对序列,搞清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密码,这为研究人类进化、种族血缘、寿命衰老、疾病诊断和治疗等展现了一个广阔的前景。

(5)基因芯片又叫生物芯片、DNA芯片,是将生物活性物质如DNA、蛋白质等以微阵列的方式有序地排布在同相载体上,在人工限定的条件下进行生化反应,用仪器读取生物信息的器件。

生物芯片作为一种准确、快捷的生物检测手段,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像计算机芯片一样,将成为21世纪新技术革命的催化剂。它的应用可以体现在生物样品的制备、基因扩增、基因表达分析、药物筛选、环保科学等方面。在生物分类、作物品系鉴定、品种培育、地学研究、考古等方面,生物芯片也同样大有用处。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2

一、前言

大直径人工挖孔扩底桩已在建筑工程基础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此类桩基从技术经济分析中看确有一定的优势,如工程造价合理,施工速度较快,施工机械简单等。但是,在城市桥梁基础工程中该类桩基却采用较少,主要是因为桥梁基础所处的特殊地质。水文条件。如:桥梁基础在具有承压水的砂层地质条件下,是否可以采用该类桩基?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对在具有承压水井夹砂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如何进行大直径人工挖孔桩的设计与施工等有关问题进行一些分析探讨。

二、大直径扩底桩的承载机理

一般情况下,大直径扩底桩的承载力由桩周上的摩阻力与端承力两部分组成。即:

大直径扩底桩基础,一般深度超过5m属深基础范畴。其承载机理与破坏机理不同一般浅基础或长颈基础,也不同于一般桩基础的受力状况。通过模型试验及原位测试可以看出:①浅基础达到破坏时近处土体下沉,远处主体隆起,表现为土体剪切破坏(图1);②高杯口基础基底与扩底基础有些相近之处,有较大的端承面积(图2)。以基底上的压密度为主,由于埋置较深,施工时需要大量开挖,基础施工完成后再回填土。从而破坏了长颈桩与土体间的摩擦力,填土后基础两侧有较大的超荷载,上体后期固结可能导致桩体与填土之间的负摩阻力。其总承载力低于扩底基础;③桩基础的破坏模式则属于深层剪切或刺入破坏。由于一般桩长较长,在深层上发生的破坏反映在桩顶是较大的下沉,桩周土体一般出现隆起(图3);④大直径扩底的承载机理则表现为竖向变形为主,伴随有侧向挤压,无向上隆起,当荷载较小时桩底土被压密,当荷载加大时,扩大头底端外侧有伞形拉裂缝,存在一拉力应力区。有时在端角处形成局部深层剪切破坏(图4)。

三、大直径扩底桩的设计与施工

通过对该类桩基的承载机理的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它既不同于一般的桩基也不同于扩大基础。因而,在工程实践中,怎样结合实际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来进行设计计算并完成桩基施工是一项既需理论指导又应结合实际充分发挥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创造性的工作,下面将结合工程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1.设计内容

(1)明确支承土或岩石的深度与性质,弄清施工的实际可能性,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了解地下水对施工的影响及地基上的承载力等。

(2)选择桩基尺寸、施工方法和设计中拟采用的容许承载力。

(3)考虑并验算桩基的沉降。

(4)根据实际情况对设计或施工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

2.设计特点

大直径扩底桩基础的设计计算要求与桩基基本相同,此类基础会因土层不同扩底范围不同而使受力状态比较复杂。因此,在设计计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特点。

3.承载力计算

从国内外大量的资料和文献看,最准确的桩基竖向承载力是通过静载试验确定的。但,静载试验时间长、费用高,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采用。因此,目前一般情况下均采用规范公式进行计算,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设计实践经验,对有些计算参数进行适当调整。现就规范对大孔径扩底桩竖向承载力的几种计算方法进行介绍。

(l)《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1024-85)

从上述有关计算公式并结合大直径扩底桩的承载机理分析可以看出:

第一,大直径扩底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与普通桩径的桩基计算存在一定的区别。

第二,大直径扩底桩的端承载力是其承载力的主要部分。桩周围的摩擦力也是存在的,并且也能分担一部分荷载。一般情况下,当桩侧摩擦力全部发挥了作用,则桩端承载力只发挥了50%的作用。

第三,对于大直径桩侧阻、端阻尺寸效应系数φsi,φp,在计算大孔径扩底桩竖向承载力时,应当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荷载条件综合考虑区别对待。

第四,扩底桩底面积的不同,往往会导致沉降变形差异。因此,有时还应当以桩的沉降变形来控制。

四、工程实例

本工程为合肥市二环路(城市快速干道)跨越板桥河一座四跨(12m+2*18m+12m)连续梁桥下部桩基工程,根据工程地质勘探报告提供土层分布如下表1:

①层耕作土:层厚0.6~1.2m,较松散。

②层粉土:层厚1.5~7.5m不等,可软塑~软塑,含粉质、粉细砂等成分,该层土系新近沉积,状态差。

③-1层粘土:层厚0~2.2m,硬塑。

③-2层粉粘土:层厚0~2.8m,可硬塑。

③-3层粉上:层厚0~4.1m,中密~密实,含细中砂。

④层粘土:层厚0~2.9m,硬塑~坚硬。

⑤层含砾石砂:层厚5.9~7.4m,该层土底部夹厚约0.3m的卵砾石层。

⑥层泥岩强风化:层厚2.7~4.1m,暗红色,坚硬状态。

⑦层泥岩中风化:该层未钻穿,暗红色,坚硬,钻进困难,含砂岩夹层,局部含状态较软的青灰色薄层(0.2~0.4m厚)粉砂岩风化。

针对上部结构连续梁桥型方案,考虑到该结构对于不均匀沉降较为敏感。对于各墩、台之间的沉降差异要求很严,根据地质条件经过多方案比较,并充分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施工工期的要求,决定采用大直径人工挖孔桩基础。桩身直径拟定为D=1800mm,扩底直径D1=2600mm,桩身长度L=15500mm左右,扩高h=1500mm。(图5)

从计算结果可以得出:采用三种公式计算,其结果存有一定差别,最大差别为30%左右(表2)。其主要原因是公式(1),(3)充分考虑了端阻尺寸效应。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后采用的单桩承载力容许值[p]=14000kN。

因为该场地②层、③-3层、⑤层粉砂上含水量高、状态差,且河床底部含淤泥。如何穿越上述上层,并做到防止流砂、涌水等情况的发生,成为该桩基础是否可行的关键所在。通过与施工单位的密切配合,采用混凝土护壁,钢护筒等各项综合措施,终于克服了困难。按期、按质地完成施工。

该工程在投入使用前对桩基进行了全面检测,证明桩基质量良好,经过近一年的使用,沉降等各方面结果令人满意。

五、结束语

在深基础设计中,大直径扩底桩基础具有一般桩基础无法比拟的优点,此类桩基进入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时,可对支承土作直观检查。但是,由于桥梁基础的特殊性,该类桩基在桥梁基础工程的应用才刚刚开始一些尝试。

由于施工质量是桩基础成功与否的关键,故对大直径扩底桩的设计与施工提出一些建议:①仔细分析地质条件,根据土质情况比较此类基础与其他基础的可行性及工程造价、施工工期。②设计计算时应从当地的实际出发,适当选择有关参数,避免盲目照搬公式。③应当做好桩基的测试和沉降观测。④在施工时应当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做好各项组织工作,确保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参考文献

[1]《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5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T-89).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

[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3

1地基处理技术及分类

地基处理技术分类方法很多, 按照加固地基的机理,常将地基处理技术分为六类: 置换, 排水固结, 振密、挤密, 灌入固化物, 加筋和冷、热处理。可以将采用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分为两类: 一类是天然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 类似于均质地基。这类人工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同天然地基, 不同的是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得到改善。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 或被置换, 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 形成复合地基。例如: 采用振冲置换法, 强夯置换法, 砂石桩置换法, 石灰桩法, 深层搅拌法, 高压喷射注浆法, 振冲密实法, 挤密砂石桩法, 土桩、灰土桩法, 夯实水泥土桩法,孔内夯扩桩法, 树根桩法, 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 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等, 均可形成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而且呈发展趋势。浅基础的设计计算理论比较成熟, 而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理论正在发展之中。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重视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应该看到, 复合地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地基处理水平的提高。复合地基技术在地基处理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2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有的学者将复合地基视为双层地基, 将双层地基有关计算方法应用到复合地基计算中。事实上, 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有较大区别, 在复合地基计算中直接应用双层地基计算方法是不妥当的, 有时是偏不安全的, 下面作简要分析。

图1 ( a) 、( b) 分别为复合地基和双层地基的示意图。设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模量为E1 , 其他区域土体模量为E2 , 显然El > E2。设双层地基的上层土体模量为E1 , 下层土体模量为E2。双层地基上层土厚度与复合地基加固区深度相同, 记为H。以条形基础为例, 地基上荷载作用面宽度均为B而且荷载密度相同。现分析在荷载作用中心线下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中A点[见图1 ( a) ] 和双层地基中对应的B点[见图1 ( b) ] 竖向应力情况。不难看出复合地基A点竖向应力σA , 比双层地基中B点竖向应力σB大。如果增大El /E2值, 则σA值增大, 而σB值减小。理论上当El /E2趋向∞时, 双层地基中B点竖向应力σB趋向零,而复合地基A点竖向应力σA是不断增大的。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地基性状的差别是很大的。

图1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根据前面分析, 在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与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场分布及变化规律有着较大的差别, 将复合地基认为双层地基, 低估了深层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值, 在工程上是偏不安全的。

3复合地基与浅基础及桩基础

当天然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 通常采用浅基础;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桩基础是软弱地基最常用的一种人工地基形式。广义地讲, 桩基技术也是一种地基处理技术, 而且是一种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考虑桩基技术比较成熟, 而且已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 通常将桩基技术与地基处理技术并列, 在讨论地基处理技术时一般不包括桩基技术。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同, 天然地基经过地基处理后形成的人工地基性态也不同。经过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多数可归属为两类: 一类是在荷载作用范围下的天然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 如通过预压法、强夯法, 以及换填法等形成的土质改良地基。这类人工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基本上与浅基础相同, 因此可将其划归浅基础。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 或被置换, 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 形成复合地基。例如水泥土复合地基、碎石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等。根据上述分析, 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础已成为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三种地基基础型式。

在浅基础中, 上部结构荷载是通过基础板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的。按照经典桩基理论, 在端承桩桩基础中, 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传递给桩体, 再依靠桩的端承力直接传递给桩端持力层。不仅基础板下地基土不传递荷载,而且桩侧土也基本上不传递荷载。在摩擦桩桩基础中, 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传递给桩体, 再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承力传递给地基土体, 而以桩侧摩阻力为主。经典桩基理论不考虑基础板下地基土直接对荷载的传递作用。虽然客观上大多数情况下摩擦桩桩间土是直接参与共同承担荷载的, 但在计算中是不予以考虑的。在复合地基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直接同时将荷载传递给桩体和基础板下地基土体。对散体材料桩, 由桩体承担的荷载通过桩体鼓胀传递给桩侧土体和通过桩体传递给深层土体。对粘结材料桩由桩体承担的荷载则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承力传递给地基土体。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 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的分类主要是考虑了荷载传递路线。荷载传递路线也是上述三种地基基础型式的基本特征。简而言之, 对浅基础, 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 对桩基础, 荷载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 对复合地基, 荷载一部分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 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通过上述对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荷载传递路线的分析, 可以认为复合地基是界于浅基础和桩基础之间的。摩擦桩基础中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作用, 也可属于复合地基。或者说考虑桩同作用也可将其归属于复合地基。

4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

在深厚软粘土地基上按桩基理论设计摩擦桩基础时,为了节省投资, 管自立(1989年) 采用稀疏布置的摩擦桩基(桩距一般在5倍~6倍桩径以上) , 并称为疏桩基础。疏桩基础比按桩基理论设计的常规摩擦桩基础, 沉降量大,但考虑了桩间土对承载力的直接贡献, 以较大的沉降换取工程投资的节约。事实上桩基础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可以提高承载力, 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沉降。以前人们往往侧重利用采用桩基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 不重视采用桩基可以减小地基沉降的功能。将用于以减小沉降量为目的桩基础称为减少沉降量桩基。这里减小沉降量桩基一般是指摩擦桩基。减小沉降量桩基设计中考虑了桩同作用。在疏桩基础和减小沉降量两类桩基础中, 均考虑了桩和同承担荷载。事实上, 筏板基础下的摩擦桩基, 桩间土一般直接承担一部分荷载, 在经典桩基理论中只不过是主观上不考虑而已。以前主观上不予考虑的原因可能认为桩间土承担荷载比例小, 不值得考虑, 也可能是主动将其作为一种安全储备。还有一种可能是考虑到计算较困难, 不确定因素较多而不予考虑, 而且在工程上是偏安全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桩同作用分析, 主要也是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在疏桩基础、减小沉降量桩基和考虑桩同作用的思路中都是主动考虑摩擦桩基础中客观上存在的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性状。考虑桩同直接承担荷载的桩基称为复合桩基。是否可以说复合桩基实质上是主动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摩擦桩基, 而在经典桩基理论中, 摩擦桩基中是不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

事实上也可以将复合桩基视为复合地基一种, 或者说将其归属复合地基, 有助于对复合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的认识, 也有益于复合桩基理论的发展。

5复合地基技术发展前景

复合地基与浅基础及桩基础已成为土木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三种基础形式。采用复合地基可以较充分利用天然地基和增强体两者的潜能, 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采用复合地基可以通过调整增强体的刚度、强度和复合地基置换率等设计参数以满足地基承载力和控制沉降量的要求, 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因此复合地基具有一定的优势。展望复合地基的发展, 笔者认为, 在复合地基计算理论、复合地基形式、复合地基施工工艺、复合地基质量检测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都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复合地基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工程实践积累, 需要工程实录的研究, 需要理论上的探索, 需要设计、施工、科研和业主单位共同努力。在复合地基计算理论方面, 既包括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的一般理论, 又指各种形式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理论和方法。要发展各种形式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理论, 需要加强对各种形式的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机理的研究, 进一步了解基础刚度, 桩土相对刚度, 复合地基置换率, 复合地基加固区深度、荷载水平等对复合地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影响, 提高各类复合地基应力场和位移场的计算精度。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水平的提高还有赖于工程实录的增加, 经验的总结。在发展复合地基计算理论中, 特别要重视沉降计算理论的发展。对桩体复合地基要发展按沉降控制计算理论, 特别要提高桩体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精度。强调提高沉降计算精度, 主要考虑下述两点: 其一, 不少工程采用复合地基主要是为了控制沉降; 其二, 前些年采用复合地基不当造成的工程事故主要是没有能够有效控制沉降。因此, 只有强调提高各类复合地基沉降计算水平, 才能较好地发展复合地基计算理论,有利于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

与桩体复合地基相比较, 加筋土地基目前较多应用于提高地基稳定性, 要继续加强加筋土地基稳定性研究。加筋土地基沉降工程实录比桩体复合地基沉降工程实录要少,加筋土地基沉降计算更加复杂, 但也要对它进一步探索。当加筋土地基应用于深厚软弱地基时, 加筋土地基加固区软弱下卧层的厚度对加筋土地基的长期沉降影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是各类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应用。在工程中应用最多的是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各类低强度桩复合地基的基本思路是让由桩身材料强度决定的桩承载力和由桩侧摩阻力提供的桩承载力两者靠近,以达到充分利用材料本身承载潜能的目的, 或者说是应用等强度设计的概念。低强度混凝土桩施工方便, 发展更快。对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在工程中应用的快速发展建议予以重视。

复合地基中桩体采用长短桩设置符合荷载作用下附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 桩体受力合理, 对提高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都有好处。长短桩复合地基设计中应重视长短桩的协同作用, 重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长短桩复合地基中的长桩和短桩不仅在施工阶段要能够保证协同作用, 而且在工后阶段也要保证协同作用。在地基产生大面积沉降的情况下, 也要能保证长桩和短桩协同作用。总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形式很好, 但要重视其应用条件,重视长短桩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 保证长桩和短桩能长期协同作用, 需要合理设计。

随着多种复合地基形式的出现, 复合地基施工工艺也得到了很大发展。近年来多种形式的孔内夯扩桩的出现就是证明。渣土桩技术、夯实水泥土桩技术、冲锤成孔碎石桩技术、强夯置换碎石墩技术等发展很快。低强度桩施工工艺也在不断发展, 另外, 增强体材料在充分利用地方材料, 消除环境影响方面也有很大发展。

随着多种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 复合地基质量检测近年来也得到发展。但相比较复合地基质量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一些, 需要继续努力。作为复合地基整体质量检测, 不仅是桩体质量检测, 还应包括桩间土的测试,以及桩土复合体的性能测试。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4

一、复合地基概念

1、复合地基设计思想

当CFG桩的桩体强度用得较高时,刚性桩的特征很明显,有的设计人员常将其与钢筋混凝土桩基相联系,并经常会提出CFG桩不放钢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如何工作等一系列问题,为此在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CFG桩复合地基与桩基工程的区别。

桩基工程是大家比较熟知的一种基础形式,桩在桩基础中可承受垂直荷载也可以承受水平荷载。众所周知,桩是一种细长杆件,它传递水平荷载的能力远远小于传递垂直荷载的能力,设计时采用桩基让桩承受垂直荷载是扬其长,承载水平荷载是用其短,CFG桩复合地基通过褥垫层把桩和基础断开,改变了过分依赖桩承担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的传统设计思想。

2、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房屋建筑通常是由上部结构和基础两大部分组成的。基础是承受上部重荷并将荷载传递到基础以下土层的结构。承受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的这一部分土体称为地基。

桩基是桩基础的简称,是一种广义的深基础。它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

复合地基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增强体,并在原土和增强体共同承担有基础传来的建筑物荷载。这样一种分工地基称为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同属地基范畴,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但增强体的存在又使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竖向增强复合地基与桩基都是采用以桩的形式处理地基,两者之间有其相似的地方,但复合地基属地基范畴,而桩基属于基础范畴。因此,两者也有本质的区别。

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和基础往往不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垫层过渡(如图2-1所示);桩基中的桩体则直接与基础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如图2-2所示)。此外,它们的受力特性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即复合地基的主要受力层在加固区,而桩基则是在桩尖以下一定范围内,并且复合地基中不存在类似桩基的群桩效应影响。

3、复合地基破坏形式

复合地基有多种破坏模式,复合地基按照哪一种模式破坏与其类型、增强体材料的性质、增强体的布置形式等因素有关。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首先可以分为下述两种情况:一种是桩间土首先破坏进而复合地基全面破坏;另一种是桩体首先破坏进而发生复合地基全面破坏。在实际工程中,桩间土和桩体同时达到破坏是很偶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桩体先破坏,继而引起复合地基全面破坏。

在外部荷载的作用下,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达到极限时,复合地基就可能发生破坏。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破坏模式可以分为下述几种模式:刺入破坏,鼓胀破坏,整体剪切破坏和滑动破坏。

在荷载作用下,一种复合地基的破坏究竟取什么模式,影响因素很多。它不仅与复合地基本身的结构形式、增强体的材料性质有关,还与荷载形式、复合地基上部的基础结构形式有关。具体分析时应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加以估计。

二、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地基处理方案的选择,需要了解地基处理的目的,建筑物对地基的具体要求,设计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土的性质,施工工艺及设备,对施工周期的要求,以及当地积累的施工经验,地方材料来源及单价,周围环境对施工的特定要求(如振动噪声、水和空气的污染等)。

地基处理方法的确定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1)根据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地下水特征、环境情况和对邻近建筑的影响等因素,初步选定几种可供考虑的地基处理方案;

2)对初步选定的各种地基处理方案,分别从加固原理、适用范围、预期处理效果、材料来源及消耗、机具条件、施工进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对比,选择最佳地基处理方法,必要时也可选择两种或多种地基处理措施组成的综合处理方法;

3)对已选定的处理方案,宜按建筑物安全等级和场地复杂程度,在有带表情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实验性施工,并进行必要的测试,以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或修改设计。

按初步设计要求,拟建住宅楼设一层地下室,开挖深度约6.5m,则组成基础持力层的地基土主要为第②层粉土,该层强度低,压缩性大,不能满足拟建住宅楼对其承载力和变形要求,故不宜采用天然地基基础方案。

三、复合地基处理设计和参数确定

复合地基设计除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条件外,好要考虑以下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设计参数。

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

复合地基设计时需要考虑采用何种设备和工艺进行施工,采用的设备穿透土层的能力和最大施工桩长能否满足要求,施工时对桩间土和已打桩是否造成不利影响。

1)场地土质变化

场地土质变化对复合地基施工工艺的选择和设计参数的确定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设计时需认真阅读勘察报告,仔细分析场地土质的特点。不仅要阅读综合设计统计指标,而且要阅读每个孔点的试验指标。通过对场地土的了解,对荷载的情况,地基处理要求等综合分析,考虑采用何种方式布桩。工程中,CFG桩采用的布桩形式有等桩长布桩,不等桩长布桩,长短桩间作布桩以及与其它形式桩联合使用布桩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有时由于勘察选点距离较大或其他因素,造成勘察报告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如基底底部局部存在于勘察报告不符合的软弱地层,基底持力土层承载力提供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因此,在CFG桩施工前,设计人员对基底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必要时可及时调整设计。

2)场地周围环境

场地周围环境是设计时确定施工工艺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场地里居民区较近,或场地周围有精密仪器的车间试验室以及对震动比较敏感的管线,施工不宜选择震动成桩工艺,而应该选择无震动低噪音的施工工艺;若场地位于空旷地区,且地基土主要为松散的粉细砂或填土,选择震动沉管打桩机施工。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5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码头工程中的桩基具有小沉降量、高承载力且受力较均匀的特点,而且桩基是承载的是整个工程的荷载,桩基几乎可以适用于各种工程及各种土质,尤其是适用于建筑在软弱地基上的重大型建筑物。在码头工程中,由于桩基在水下,而且桩基的应用相当广泛。码头工程的桩基因为要承载码头所有的载荷,所以码头桩基工程在码头工程中处于最关键的部位,是码头工程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工序。所以,在码头工程之中,施工人员必须从码头工程的实际出发,码头工程桩基施工必须选择适宜的桩基类型,以及适宜的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码头工程的桩基质量及整个码头工程的质量。”

一、在码头工程中对于桩基的选择

在码头工程中,桩基的工程实际上就是整个码头工程最关键的部分,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因为码头工程桩基在水下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所以其选择的码头桩基就一定要可以跟粉土及粘土等相适合。并且要在没有进行覆盖的情况下,或者说是在覆盖层不足的地质结构上来建立更加稳固的码头工程基础结构。根据我国码头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目前已经开始开发深水以及外海,并且很多停靠的船的吨位对于码头工程的基础设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所以说码头工程桩基目前所要承担的作业以及海浪冲击、风浪冲击等也都在提高,所以说就更加需要选择更为合适的桩基。

(一)依据码头的载荷选择桩基的类型

对码头所承受的荷载能力进行分析,对码头的用途来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并且要得到非常具体的数据,来据此选择码头工程桩基类型。具体的码头工程桩基荷载分析技术指标就是船舶的荷载能力、流动机械荷载、堆货的的荷载以及装载机械的荷载。其中船舶堆货的荷载单位就是码头工程每平方米的压力,船舶的荷载就是系缆力以及撞击力等。流动荷载主要就是分析码头上运行的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的主要类型。装载机械的荷载就是分析前部的垂直支撑力以及水平力等,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来选择码头工程的桩基类型,保证码头工程的质量。

(二)依据地质情况选择桩基类型

在码头工程施工中要从实际出发,要详细的勘察码头工程周围的环境,所以在码头工程选择桩基之前,施工人员在施工前就要分析与研究地质情况,必须对码头工程的土质进行是实验,分析工程中地质层的不同构成成分,是砂质粉土、细沙还是中砂等,施工人员还要详细地检测它们的标贯击数、密度、厚度等,然后整理出相关土质层的数据资料,为选择码头工程桩基类型提供必要详密的基础数据,选择合适的桩基类型,保证码头工程的质量。

(三)码头的结构类型选择桩基类型

在选择桩基的过程中还应当了解整个码头的结构设计类型,分析码头工程的结构,尤其是整个码头桩基桩位的分布和承载情况,这样就可以在码头工程桩基的选择和施工中达到良好的效果,利用合理的桩基类型和施工方法来提高整个码头基础的施工质量,保证整个码头工程的质量。

(四)桩型的特性来选择桩基的类型

根据码头的具体情况和地质结构,以此从码头工程桩基常用的桩基类型来进行选择,常用的桩基类型有钢管桩、预应力桩、水冲桩,以下详细介绍此类桩基:

1.钢管桩,这种形式主要就是用直桩以及叉桩来构成的,钢管桩思维原理就是要利用不同的直径以及长度的钢管桩,并且还要结合叉桩的倾斜角度来形成其纵向以及横向的利用来达到最终支撑码头的目的。这种桩基类型主要考虑的就是桩力,以及水平和弯矩的移动距离等数据形式。一般来说,钢管桩就是码头工程桩基中最为主要的桩基类型,因为钢管桩是非常容易操作的,但是缺点就是成本较高。

2.预应力桩,这样的码头工程桩基形势与钢管桩相似,也是采用一根直桩和两根叉桩共同构成一个承载的平面,支撑整个码头的荷载,其预应力装的斜度与钢管桩相似,其状体的桩端也深入至砾砂层,但是预应力桩承载的能力要低于钢管桩。钢筋预应力桩在码头工程施工中的难度较大,但工程成本低,承载的能力适应一般的码头工程要求。

3.水冲桩。这种码头工程桩基类型跟钢筋混凝土的方案是基本相同的,水冲桩的使用主要就是在一些标贯击数很大的砂土地质结构中,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在码头工程桩基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沉桩的偏位现象,并且是很难控制的。尤其是一些沙层很厚的地质上,沉桩的偏位现象更加明显,如果需要对出现沉桩的偏位进行后期处理的话,就会增加码头工程的施工成本。

三、码头工程中桩基施工的技术分析

桩基施工在码头工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并且码头工程桩基施工质量和整个码头工程的使用性能等有很大的影响。最常见的码头桩基工程,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

(1)预制混凝土桩或者是钢管桩,这种类型一般来说都是采用在水上打桩船来进行施工的,根据桩的直径以及承载能力和地质结构等来选择不同的控制标准。

(2)灌注桩,灌装柱的施工还需要在码头工程施工现场搭建一个施工的平台来进行,并且还要采用机械设备来进行成孔作业,最为主要的就是回旋钻或者是冲击钻这两种。

(3)钢管桩性锚干嵌岩桩也是比较常见到的桩基形式,主要是用语打桩船在施工的过程中把钢管深入到地层之后,再利用钢管桩的中心固定到基岩之上,植入了锚杆之后进行灌浆,然后完成施工。

(一)冲击钻孔桩技术

在码头工程中有一部分的工程是需要将海堤和栈桥进行连接,这里常常利用的是钻孔灌注桩,这样形成的码头工程桩基较为稳定,可以将码头工程的桩基和海堤有效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码头基础,提高整个码头的稳定性及牢固性。具体的施工步骤如下:

(1)钻孔成桩的基本步骤,采用在码头工程桩基施工中,冲击钻对码头工程桩基中的黏土层以上进行多次成孔,即在每次码头工程桩基中冲击成孔后进行必要的回填,一般经过 3 次冲击成孔,然后在放置刚护筒,而黏土层到桩低则采用一次钻成。其施工流程为: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装钻机并定位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拔出护筒检查质量。按照合适的施工不够施工,才能保证码头工程桩基的质量及整个码头工程的稳定性及牢固性。

(二)锚杆嵌岩桩技术

在码头工程施工中,桩基础是工程中主要的一部分,只有保证桩基础的质量,才能保证整个码头工程的质量,码头工程桩基础除钻孔灌注桩,锚杆嵌岩桩技术也是常用的一种桩基础,保证整个码头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其施工流程如下:

(2)在码头工程桩基锚杆嵌岩桩的施工流程:搭建设备平台钻机安装清理基础安装套管钻孔岩层定位成孔安装槽钢清孔灌注泥浆灌注。按照合适的施工不够施工,才能保证码头工程桩基的质量及整个码头工程的稳定性及牢固性。

结束语

总而言之,桩基工程是码头工程的最基础工程,也是最主要的工程,它直接影响到码头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而关联着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在码头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应当高度重视桩基工程作业,合理选择码头工程的桩基类型,合理选用码头工程的桩基施工技术,从而有效的提高码头工程桩基的质量,保证整个码头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参考文献:

[1]许海锋.高桩码头工程中的桩基平台施工技术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01:229-230.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6

中图分类号:Q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96-02

1.蜘蛛丝的特性与应用

1.1 蜘蛛丝的组成与结构

蜘蛛丝是由蜘蛛的蜘蛛丝腺体所分泌的一种高分子蛋白纤维,具有许多优良的机械性能。蜘蛛丝具有光滑的外表,呈现金色光泽;其内部结构透明致密,横截面近似圆形。蛛丝纤维的芯层含有伸展状微管,这些微管对其物理性质具有重要影响。蜘蛛丝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蛛丝蛋白含大约7种氨基酸,分别是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丝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这7种氨基酸的总含量约占氨基酸总量的90%[1],具体含量因蜘蛛种类差异而有所不同。

结晶状态部分和非结晶状态部分是蛛丝蛋白的主要组成部分。结晶状态区域主要由丙氨酸链组成,这些多聚丙氨酸链形成有序的β―折叠片层,β-折叠片层反向平行排列,层与层以氢键结合,形成了复杂的多层结构。片层之间的区域为非结晶状态的蛛丝蛋白。非结晶状态的部分富含由甘氨酸形成的α―螺旋结构,将结晶区连接起来。结晶区片层之间的氢键使得各层之间的结合十分紧密。由于结晶区β―片层在纤维轴线方向上有序排列,使得蛛丝在受力时,外力均匀分散在众多丙氨酸链上[2],因而蜘蛛丝的韧性较好。

1.2 蛛丝蛋白的应用

蜘蛛丝的成分与结构决定了其具有优秀的特性,如轻便,强度大,弹性好,不易断裂,耐干耐潮等等。此外,由于可降解,蜘蛛丝还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材料。这些特性使得蜘蛛丝在许多重要领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医学方面,可用于制作人工关节、韧带、假肢、可降解伤口缝合线等生物材料;在军事方面,可用于制造防弹背心、载具装甲、高强度降落伞等; 在工业中,蜘蛛丝可用于制作高强度材料、纺织材料等; 在建筑方面,可用于制造施工建筑所使用的结构材料等。

由于蜘蛛属于肉食动物,有同类相食的习性,无法像普通畜类一样进行大规模养殖;此外,单个蜘蛛产丝效率低,提取难度高,因而生产蛛丝成本巨大。但是,随着生物科学的进步,人类对蜘蛛丝蛋白基因组成的破译取得进展。在破解蜘蛛丝蛋白基因的编码信息后,我们就可以自主编辑基因片段,利用生物工程,使用其他载体合成蜘蛛丝蛋白,以大批量生产高性能纤维材料。

2.蛛丝蛋白的生物工程制备方法

2.1 植物载体法

植物能够自主合成氨基酸,免除额外提供的麻烦,且植物基因较为稳定,不易出现插入片段失效的问题。故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许多科学家尝试在植物DNA中插入重组基因,培育出能够合成蜘蛛丝蛋白的新品种。例如,将重组蜘蛛丝基因转入马铃薯和烟草等植物中,使之能够较高效地生产出蜘蛛丝蛋白类似物。用这样所得到的原料制造纤维,比起直接收集蜘蛛丝,产量将大幅提高,成本也⒋蟠蠼档汀R虼耍若是能够培育出像这样可以合成蛛丝蛋白的新品种作物,量产蜘蛛丝纤维将成为可能。

2001年Scheller等首先成功合成编码络新妇属蛛丝蛋白的同源cDNA,然后与编码家蚕丝素重链基因的一个片段融合,以使蛛丝蛋白兼具蚕丝的优良性能。他们将合成的融合基因插入特定的载体中,并将构建好的载体分别转化进烟草和马铃薯中。经检测,由420~3600个碱基对编码表达的重组蜘蛛丝蛋白占烟草、马铃薯叶片和马铃薯块茎中可溶性蛋白的2%以上,且与天然蜘蛛丝蛋白具有约90%的同源性。同时发现在此种载体中,分子量大于100kDa的蜘蛛丝蛋白也能在植物体中正常表达,并且表达水平不受基因大小的影响。高分子质量的蜘蛛丝蛋白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使得后续提纯过程较为简便。后来他们改进方法,进一步成功在烟草和马铃薯中合成了类弹性蛛丝融合蛋白,采用实验室规模的提取方法,成功从1kg的烟草叶片中可提取到80mg的纯蛋白质,表明蛋白质表达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3]。

之后更多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蜘蛛丝蛋白的确能通过转基因植物进行相对准确的生产,并且通过转基因靶向性及融合类弹性多肽等措施能够提高蛛丝蛋白在植物中的表达水平[4]。虽然直至现在,植物载体还只能生成蛛丝蛋白分子的片段,距离生产出接近天然大小的蛛丝蛋白还有较大差距,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未来用植物作为载体生产蛛丝蛋白还会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2.2 哺乳动物载体法

与植物相似,哺乳动物细胞也能表达大分子蛛丝蛋白,且可以显著克服重组基因在微生物载体内表达中出现的转录、翻译提前终止的问题。在山羊、奶牛、老鼠等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中整合入蛛丝蛋白基因之后,其乳腺就能生产出一种蛛丝蛋白类似物。这种从蛛丝蛋白基因翻译而来的蛋白质就可以用来制造高性能的纤维材料。加拿大生物科学家发现山羊乳蛋白的生产方式与蜘蛛丝蛋白相似。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在山羊乳腺细胞中嵌入蜘蛛牵引丝基因,山羊的乳腺就能生成与蜘蛛丝蛋白相似的可溶性蛋白。运用纺丝技术,使用这种蛋白制成的新型纤维材料性能非常优秀。美国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法,在奶牛的胎盘中培育“黑寡妇”蜘蛛的蛋白质基因,子代奶牛所产的牛奶中就含有蛛丝蛋白。在我国,有科学家将蜘蛛丝蛋白基因载体转入昆明白鼠受精卵的细胞核中,培育出的子代鼠便是转基因鼠,其乳腺能够产生重组蛛丝蛋白[5]。

但是,哺乳动物的基因改造与饲养成本高昂,且蛛丝蛋白在哺乳动物体内无法自然形成蛛丝纤维,后续加工繁复。因此,人们逐渐放弃哺乳动物载体法,转而开始研究家蚕生物载体法等其他方法。

2.3 家蚕载体法

与蜘蛛相似,家蚕也能产生大量高分子蛋白并进行纺丝,并且还可以大规模养殖。蛛丝蛋白与蚕丝蛋白均由富含甘氨酸和丙氨酸的串联重复序列组成,基因序列与结构也很相近。加上蚕丝历史悠久,人们对于家蚕转基因技术的研究较为深入,因此许多科学家正在致力于研究利用家蚕载体来生产蜘蛛丝。

目前将外来基因重组入家蚕DNA中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以杆状病毒作为载体来进行导入,此种方法效率较低,成功转基因后代占比低于0.2%;第二种是利用piggyBac作为载体来插入基因,效率比前者提高了大约10倍[6]。

日本、美国和我国已经有许多机构正在开发转基因家蚕载体,以期大规模生产蛛丝纤维。西南大学的文红秀等利用piggyBac载体将蜘蛛牵引丝基因导入家蚕染色体,成功分泌出含有蛛丝蛋白MaSp1的蚕丝。且该种蚕丝与原种野生型蚕丝相比,张力和弹性都更为优秀。[7]之后Tuele等也利用piggyBac转座子将一段编有78kDa蜘蛛丝蛋白的基因插入家蚕DNA中,并利用家蚕丝素重链基因启动子使外源蜘蛛丝基因在家蚕丝腺中定向表达,从而生产出复合的蚕丝/蛛丝蛋白纤维,该复合纤维的强度与天然蜘蛛牵引丝纤维相差无几,远远超过野生型蚕丝纤维的强度。[8]

2.4 微生物载体法

在生物工程的研究中,微生物表达体系(尤其是大肠杆菌)的研究已经十分深入,操作技术也已经相对成熟。大肠杆菌具有生长快、繁殖快、培育方便、结构简单等优点,是生物工程中用以表达外源蛋白质的常用宿主。1995年,Prince等开始尝试利用大肠杆菌来表达蜘蛛丝蛋白:他们根据络新妇属蜘蛛的拖牵丝蛋白序列合成相应的DNA序列,经过人工编码构建后插入大肠杆菌基因组,使其进行表达。产生的人工蛋白质含有β-折叠结构,与天然蜘蛛丝相似[9]。随后Lewis等将编码蜘蛛丝蛋白MaSp2的重复基因序列增加至8、16、32个连续的单元,通过pET载体将其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这种方法不但提高了蜘蛛丝蛋白表达的产量,且将表达的蛋白质分子量提高到100kDa以上。[10]之后的研究不断增加人工蛋白的分子量,已经达到接近天然蜘蛛丝的水平,用此种蛋白纺成的丝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

但是,由于大肠杆菌和蜘蛛细胞具有不同的密码子偏好性,且基因重组时常常出现细菌部分序列删除的情况,使得蜘蛛丝蛋白的翻译有时会提前终止。而且由于大分子蜘蛛丝蛋白基因及其mRNA的结构较为复杂特殊,导致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转录、翻译难度较大。因此要想高效地利用微生物载体合成大分子重组蜘蛛丝蛋白,还要通过改良重组基因信息、调整细菌密码子偏好性等途径来优化外源基因的表达。

3.总结

蜘蛛丝的优秀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投向这种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制备。目前,科学家在各个载体方面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面临许多问题。在植物、动物、微生物载体法中,人们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即如何将液态蛋白质纺织成实际使用的丝线?除生物技术外,纺织技术也将大大影响这些方法投入实际应用的成本。相较而言,家蚕载体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只要成功优化蛛丝蛋白基因,使其在家蚕丝腺中实现高效表达,将蛋白质转化为有用纤维的难题也将得以解决[11]。相信一旦蜘蛛丝成功实现量产,这种优质材料必将大规模投入生产应用,从而大大造福人类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海洋,王伟霞,刘长军,等.纺织新材料―――蜘蛛丝[J].纺织导报,2004(1):28-31.

[2] 宁方勇,杜智恒,付晶,等.蜘蛛丝研究概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5):209-211.

[3] Scheller J,Henggeler D,Viviani A,et al. Purification of spidersilk-elastin from transgenic plants and application for humanchondrocyte proliferation. Transgenic Res,2004,13(1):51-57.

[4] Piruzian E S,Bogush V G,Sidoruk K V,et al. Construction ofsyn-thetic genes for analogs of spider silk spidroin 1 and theirexpression in tobacco plants.MolBiol,2003,37(4):554-560.

[5] Xu H T,Fan B L,Yu S Y,et al. Construct synthetic gene encoding artificial spider dragline silk protein and its expression in milk of transgenic mice. Anim Biotechnol,2007,18: 1-12.

[6] Tamura T,Thibert C,Royer C,et al.Germline transformation ofthe silkworm Bombyxmori L.using a piggybac transposon-derivedvector. Nat Biotechnol,2000,18(1):81-84.

[7] Wen H X,Lan X Q,Zhang Y S,et al. Transgenic silkworms( Bombyxmori) produce recombinant spider dragline silk incocoons.MolBiolRep,2010,37(4):1815-1821.

[8] Teule F,Miao Y G,Sohn B H,et al. Silkworms transformed withchimeric silkworm/spider silk genes spin composite silk fibers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2,109( 3) : 923 C 928.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7

一、载体桩的特点

载体桩是最近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桩基础,是桩基础载体用混凝土进行灌注而形成的新型桩体,正是因为载体桩与其他桩体的形成不同,因此,它具有其它类型桩体所没有的特点,而这个特点就体现在载体桩的载体上。载体桩载体的主要构成部分有三个,即混凝土,桩体填充材料以及挤密用土。在进行载体桩施工的时候,先要对载体桩进行填土,然后压实,再向里面填入硬性混凝土。

但是,在用柱形锤头进行压实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将这一环节与其他桩体的压实相混合,事实上是有一定的差异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施工的技术有所差异。载体桩成孔所采用的是用锤头进行锤击而成的,然后再向桩体中填充材料进行夯实工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桩体内部的填土能够被有效的挤密,但是其他桩体却是通过对用于夯实的设备和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并通过增多内夯管的数量,然后再按照一定的要求和规范进行施工(对于没有桩尖和混凝土预制桩要先进行桩尖管的制定),在用夯扩的方法,对桩的顶端不断加固的混凝土,再将它扩大成大头,而桩体内部的混凝土在锤头和内夯管的重力的影响下自动进行压实成型。

第二,桩体的结构构成不同。载体桩主要有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由混凝土构成的桩体自身,另一部分是载体。而其他桩体的构成虽然也是两部分,但是除去都有一部分使混凝土构成的桩体外,另一部分是夯扩的混凝土扩大头。

第三,对桩体的研究着重点有所不同。对载体桩进行研究,是对桩体填土材料的数量进行计算,如果要使载体桩的有效面积最大需要进行多少三击贯入度。然而,对其他桩体进行研究是对桩体进行填混凝土的重量,以及控制的高度而使得夯扩的扩大头的面积最大。

第四,桩体具有不同的承载重量源。载体桩的承载重量源主要是载体桩的载体,而其他的桩体主要是桩体侧面和顶端所受到的阻力。

二、软土地基的一般处理办法

软土主要指的是由于水的流动而形成的沉积,在沉积中的主要物质是黏粒和某些微生物进行作用而形成的灰色沉积物。所以,软土所呈现的状态是软塑或者流塑的,构成物质以淤泥类的土为主。然而,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的方法有很多,下面对一些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进行简要介绍。

第一,换填砂垫层法。这种方法是对软土地基进行最简单的一种处理方法。因为软土地基的面积都较小,同时由淤泥的土层又很薄,可以通过更换填砂的方式进行淤泥的排除。然后将软土地基进行分层换填砂,再用人工或者机械设备进行压实紧密处理。而人工或者设备方法通常有:压、夯等。采用换填砂的作用是增加软土地基所承载的重量。而垫层则是为了将软土地基中的水分排除。此外,选择使用砂质土壤则是因为砂土较为粗糙,尤其是中粗砂,而且砂土中的含泥量也较低,如果较高要对它进行处理,保持在15%以内。在使用砂土进行填筑前,要先测量垫层的边线的长度,边线的宽度也要为地基的沉降流出范围,测量结果要保证准确,为以下步骤做基础。然后用水将垫层进行填实。

第二,桩体挤密的方法。使用这种方法是向软土地基中存在的孔洞进行填筑,而填筑的物质一般选用砂,石头等粗颗粒的材料做成的较宽的桩体。运用横向挤密的方式将地基中存在的空隙缩小。进而提高软土地基承载重力的能力。

第三,震动固结法。这种方法在20世纪中期开始运用,它与其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相比更为经济和方便。所以,这种方法在国内外的工程建设中被广泛应用。这种方法利用了通过重力加速度而使物体重力增加的理论,将重锤提高到一定的高度然后让它呈自由落体运动,对地基进行夯实。用这种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可以获得以上两种方法的效果。但是这种方法在不同物质的软土地基所获取的效果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在粘土和半饱和土的含有量较低的软土地基比较适用。

第四,排水固定法。排水固定法利用了很多方法再软土地基中凿出很多的排水通道。通过在软土地基的周边设置横竖交叉的排水管道来排除地基所含水分来加固地基的边界。在运用逐级加压的方法,将地基中残余的水分利用加载重物的重量向外挤压,降低软土地基中的空隙中水的含量,以这种方法来加固地基。同时,利用重物施压的结果可以使地基发生沉降,但是却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重力。

三、载体桩在软土地基项目中的注意事项

因为载体桩与软土地基所具有的独特的特征,使得载体桩在软土地基项目中的施工有以下注意事项:

第一,对载体桩进行三击贯入度的控制,保证软土地基的承载度。三击贯入度作为载体桩的控制指标,它可以反映出载体桩的质量。所以,要对载体桩施工时的三击贯入度进行严格监督。施工时要遵循以下四个规则。第一是重锤的质量要控制在3.5吨,第二是重锤的下落高度要高于六米,以免夯实度不足。第三是对其进行测量的时候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第四就是要选取专业人员对这一工序进行测试和监管。此外,三击贯入度的深度一般在3米至5米之间,但是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都是选用2米作为载体桩的设计高度。

第二,填充材料的选取。这里的填充材料指的是软土地基和载体桩两部分的填充材料。因为软土地基的构成主要是淤泥等物质,所以为了保证软土地基能够承载所需要承载的重量,要将软土地基中存在的多余的水分全部排出,要选择较粗的土质进行垫层填充,最佳物质是拆房的废物,如碎砖,碎石块等物质,宽的空隙才有利于水的排出。而对于载体桩填充材料的选择就是对灌注混凝土的选择。采用的混凝土一般都是选用强度高的,因为可以提高载体桩的桩体质量,进而提高其承载能力。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8

Abstract: This paper is from the actual work of summing up of the shear performance of PHC pipe,Can be used for reconnaissance, design,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nstruction units in the relevant reference, reduce construction errors, leading to serious accident.

Key Words: PHC pipeShearProperties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桩的选型:

桩基的设计与施工,应综合考虑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上部建筑结构类型、桩的使用功能、荷载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应重视地方经验,因地制宜,注重概念设计,合理选择桩型、成桩工艺和承台形式,优化布桩,节约资源;更应强化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基桩有多种分类:①按摩擦性状分类:摩擦型桩、端承型桩;②按成桩方法分类:非挤土桩、部分挤土桩、挤土桩;③按桩径(设计直径d)大小分类:小直径桩、中等直径桩、大直径桩。

二、PHC管桩概述:

PHC管桩,即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是单词prestress high concrete的缩写,离心成型的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桩的截面尺寸、配筋、桩身极限弯矩、桩身竖向受压承载力设计值等参数可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确定。

PHC管桩优点显著:

1、单桩承载力高:由于PHC 管桩桩身混凝土强度高(≥C80),可打入密实的砂层和强风化岩层,因挤压作用,桩端承载力可比原状土质提高70% ~80% ,桩侧摩阻力提高20%~40% 。因此,PHC 管桩承载力设计值要比同样直径的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桩高;

2、应用范围广:PHC 管桩是由侧阻力和端阻力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可选择强风化岩层,全风化岩层,坚硬的粘土层或密实的砂层(或卵石层)等多种土质作为持力层,且对持力层起伏变化大的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因此适应地域广,建筑类型多。

3、沉桩质量可靠:PHC 管桩是工厂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桩身质量可靠;运输吊装方便,接桩快捷; 机械化施工程度高,操作简单,易控制;在承载力,抗弯性能、抗拨性能上均易得到保证;

4、工程造价较低:①直接成本:通过对多项工程实例的总结和分析,PHC 管桩的单位承载力造价在诸多桩型中是较便宜的一种;②间接经济效益:对于工期的价值, PHC 管桩施工速度快、工效高、工期短,提前竣工投产,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PHC 管桩的机械化施工程度高,现场整洁,施工环境好。不会发生钻孔灌注桩工地泥浆满地流的脏污情况,也不会出现人工挖孔桩工地到处抽水和堆土运土的忙乱景象及井下作业的不安全感。容易做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减少安全事故,也是提高间接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三、PHC管桩抗剪性能分析:

建筑物在整个服役过程中,要经受各种荷载的考验,首先,基础要承受竖向荷载,主要包括结构构件(墙、柱、梁、板)自重、隔墙重量和使用阶段的活荷载。PHC管桩用来承受竖向荷载的效率很高,在软土地区施工便利,造价相对较低,适于大面积使用。此外,建筑还承受水平荷载,主要包括地震作用和风荷载。这类水平荷载对于基础产生两个作用效应,倾覆力矩和基底剪力。对于PHC管桩来讲,倾覆力矩将会对PHC管桩产生轴向拉应力,该效应与竖向荷载产生的轴向效应叠加,一般桩不会产生轴向拉力,对于这种效应,PHC管桩是安全、高效的。对于另外一种效应基底剪力来讲,需要复核基础抗滑移(抗剪)能力。通常,基础依靠基础侧面土的压力,基础底与土体的摩擦力、桩顶抗剪承载力等来抵抗滑移(抗剪)。在软土地基设计中,或者基础底为液化土时,存在基础底与土层脱离的可能性,所以规范中明确基础底与土的摩擦不允许考虑。但在沉降控制复合桩基或者考虑桩同作用的桩基设计中,可考虑基础底与土体的摩擦作用。结合目前工程实际中普遍存在的情况,PHC管桩竖向承载力安全余量偏大,建筑物实际沉降量偏小。这种情况对于抵抗水平荷载是不利的,其导致承台下面的土体不承受压力,基础底与土体的摩擦力得不到发挥。承台(或者地下室)的侧限(嵌固)可靠时,可以承受部分水平力;如果嵌固条件不好,桩顶就会承受水平力,需进行桩基水平承载力验算。如果仅用PHC管桩来抗剪的话,应该说对桩型的选择就是错误的。

四、工程实例分析:

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莲花南路莲花河畔小区一幢在建的13层楼房倒塌。根据上海市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房屋倾倒的主要原因是紧贴此楼北侧在短期内堆土过高,最高处达10m左右,与此同时,紧临大楼南侧的地下车库基坑正在开挖,深度达4.6m。大楼两侧的压力差使土体产生水平位移,过大的水平力超过了基桩的抗侧能力,导致房屋倾倒。调查结果称,原勘测报告经现场补充勘测和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原结构设计经复核符合规范要求。大楼所用PHC管桩经检测质量符合规范要求。整幢楼发生倾覆的的工程事故在建国50年来从未发生过,国外也未见报道,虽说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相应处理,事故的善后工作也顺利进行,但在业界的影响却很深远。

本次事故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应引以为戒:PHC管桩的抗剪能力很弱,如果PHC管桩在服役期间,承受剪力的话,将发生可怕的工程事故。上海地基基础规范中“对于非甲、乙类建筑物,当承台(或地下室)周围存在厚度大于2m的非液化土、非软弱土(淤泥质土、淤泥和松散填土以外的土),且承台(或地下室)外侧土体抗侧力发挥有保证(填土分层夯实、混凝土原坑浇筑、基础结构与基坑维护结构有可靠连接等)时,可不进行单桩水平承载力抗震验算”。恰如前面分析中所谈,承台(或者地下室)的侧限(嵌固)可靠时,可以承受部分水平力;如果嵌固条件不好,桩顶就会承受水平力,需进行桩基水平承载力验算。此次事故,应该是施工堆土的压力差造成土体的流动,引起PHC管桩抗剪破坏而造成的。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实时了解施工现场的工程进度、施工状况,对于整个项目的安全运行也是相当必要的。

此次事件,对于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均应吸取经验和教训,对于软土地基中的PHC管桩必须正确认识,合理使用。特别是不可忽视桩基水平承载力的计算。对于基础的嵌固,设计除提出要求外,对于工地实际的施工情况也要多加关心。

参考文献:

白建方.实用建筑结构设计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罗福午.建筑结构概念体系与估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1

罗福午主编.土木工程(专业)概论.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9

Abstract: this Foundation treatment techniqu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ious methods, presented the advantages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s brought about by, that is, guarantee quality of engineering subject, save the project required investment in, filling the shortcomings of China's shortage of construction funds.

Key words: composite Found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一.复合地基的定义及分类

(一)复合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地位复合地基理论和工程应用近年来发展很快,复合地基

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复合地基已成为一类重要的地基基础型式。如何评价复合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地位,合理定位,既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复合地基应用,又有利于复合地基理论的发展。

(二)复合地基的基本类型

目前在我国应用的复合地基类型主要有:由多种施工方法形成的各类砂石桩复合地基,水泥土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桩复合地基,土桩、灰土桩复合地基,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薄壁筒桩复合地基和加筋土地基等。复合地基技术的推广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基体(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 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 构) 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保证建( 构) 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按加固原理分类,地基处理方法主要有下述六大类:置换,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灌人固化物,加筋,以及冷、热处理等。经过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大致上可分为三类:均质地基、多层地基和复合地基。复合地基是指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加固区是由基体( 天然地基土体或被改良的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的人工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作用。通过分析复合地基与地基处理的相互关系,复合地基与浅基础和深基础的关系,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的区别,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的关系,较深入地分析了复合地基在基础工程中的地位。

二.地基处理技术及分类

地基处理技术分类方法很多,按照加固地基的机理,常将地基处理技术分为六类:置换,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灌人固化物,加筋和冷、热处理。可以将采用各类地基处理方法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分为两类:一类是天然地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类似于均质地基。这类人工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计算方法基本上与原天然地基,或与浅基础的相同,不同的是地基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得到改善。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形成复合地基。例如:采用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石灰桩法,深层搅拌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振冲密实法,挤密砂石桩法,土桩、灰土桩法,夯实水泥土桩法,孔内夯扩桩法,树根桩法,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法等,均可形成复合地基。

通过地基处理形成复合地基在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呈发展趋势。浅基础的设计计算理论比较成熟,而复合地基设计计算理论正在发展之中。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重视复合地基理论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应该看到,复合地基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将进一步促进地基处理水平的提高。复合地基技术在地基处理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复合地基与浅基础和桩基础

当天然地基能够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通常采用浅基础;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要对天然地基进行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桩基础是软弱地基最常用的一种人工地基形式。广义地讲,桩基技术也是一种地基处理技术,而且是一种最常用的地基处理技术。考虑桩基技术比较成熟,而且已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理论,通常将桩基技术与地基处理技术并列,在讨论地基处理技术时一般不包括桩基技术。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不同,天然地基经过地基处理后形成的人工地基性态也不同。经过地基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多数可归属为两类:一类是在荷载作用范围下的天然地基土体的力学性质得到普遍的改良,如通过预压法、强夯法,以及换填法等形成的土质改良地基。这类人工地基承载力与沉降计算基本上与浅基础相同,因此可将其划归浅基础。另一类是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材料,形成复合地基。例如水泥土复合地基、碎石桩复合地基、低强度混凝土桩复合地基等。根据上述分析,浅基础(shallow foundation)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和桩基础(pilefoundation)已成为工程建设中常用的三种地基基础型式。

在浅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是通过基础板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的。按照经典桩基理论,在端承桩桩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传递给桩体,再依靠桩的端承力直接传递给桩端持力层。不仅基础板下地基土不传递荷载,而且桩侧土也基本上不传递荷载。在摩擦桩桩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传递给桩体,再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承力传递给地基土体,而以桩侧摩阻力为主。经典桩基理论不考虑基础板下地基土直接对荷载的传递作用。虽然客观上大多数情况下摩擦桩桩间土是直接参与共同承担荷载的,但在计算中是不予以考虑的。在复合地基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板直接同时将荷载传递给桩体和基础板下地基土体。对散体材料桩,由桩体承担的荷载通过桩体鼓胀传递给桩侧土体和通过桩体传递给深层土体。对粘结材料桩由桩体承担的荷载则通过桩侧摩阻力和桩端端承力传递给地基土体。

由上面分析可以看出,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的分类主要是考虑了荷载传递路线。荷载传递路线也是上述三种地基基础型式的基本特征。简而言之,对浅基础,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对桩基础,荷载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对复合地基,荷载一部分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通过上述对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础荷载传递路线的分析,可以认为复合地基是界于浅基础和桩基础之间的,如图! 所示。摩擦桩基础中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作用,也可属于复合地基。或者说考虑桩同作用也可将其归属于复合地基。

四.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有的学者将复合地基视为双层地基,将双层地基有关计算方法应用到复合地基计算中。事实上,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性状有较大区别,在复合地基计算中直接应用双层地基计算方法是不妥当的,有时是偏不安全的,下面作简要分析。

图(1)、(2)分别为复合地基和双层地基的示意图。设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模量为E1,其他区域土体模量为E2,显然E1>E2。设双层地基上层土体模量为E1,下层上体模量E2。双层地基上层土厚度与复合地基加固区深度相同,记为H。以条形基础为例,地基上荷载作用面宽度均为B 而且荷载密度相同。现分析在荷载作用中心线下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中A点(见图1(a))和双层地基中对应的B点(见图1(b))竖向应力情况。不难看出复合地基A点竖向应力σA,比双层地基中B点竖向应力σB大。如果增大E1/E2值,则σA值增大,而σB值减小。理论上当E1/E2趋向∞时,双层地基中B点竖向应力σB趋向零,而复合地基A点竖向应力σA是不断增大的。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在荷载作用下地基性状的差别是很大的。

当层法可用来计算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而将复合地基视为双层地基采用当层法计算复合地基中的附加应力可能带来很大误差。计算结果是偏不安全的,当层法不适用于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计算。

(a)复合地基;(b)双层地基

图1 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

根据前面分析,在荷载作用下双层地基与复合地基中附加应力场分布及变化规律有着较大的差别,将复合地基认为双层地基,低估了深层土层中的附加应力值,在工程上是偏不安全的。

五.复合地基与复合桩基

在深厚软粘土地基上按桩基理论设计摩擦桩基础时,为了节省投资,管自立(!./. 年) 采用稀疏布置的摩擦桩基(桩距一般在0 1 2 倍桩径以上),并称为疏桩基础。疏桩基础比按桩基理论设计的常规摩擦桩基础,沉降量大,但考虑了桩间土对承载力的直接贡献,以较大的沉降换取工程投资的节约。事实上桩基础的功能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可以提高承载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小沉降。以前人们往往侧重利用采用桩基解决地基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不重视采用桩基可以减小地基沉降的功能。将用于以减小沉降量为目的桩基础称为减少沉降量桩基。这里减小沉降量桩基一般是指摩擦桩基。减小沉降量桩基设计中考虑了桩同作用。在疏桩基础和减小沉降量两类桩基础中,均考虑了桩和同承担荷载。事实上,筏板基础下的摩擦桩基,桩间土一般直接承担一部分荷载,在经典桩基理论中只不过是主观上不考虑而已。以前主观上不予考虑的原因可能认为桩间土承担荷载比例小,不值得考虑,也可能是主动将其作为一种安全储备。还有一种可能是考虑到计算较困难,不确定因素较多而不予考虑,而且在工程上是偏安全的。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桩同作用分析,主要也是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在疏桩基础、减小沉降量桩基和考虑桩同作用的思路中都是主动考虑摩擦桩基础中客观上存在的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性状。考虑桩同直接承担荷载的桩基称为复合桩基。是否可以说复合桩基实质上是主动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摩擦桩基,而在经典桩基理论中,摩擦桩基中是不考虑桩间土直接承担荷载的。

前面已经谈过,复合地基的本质就是考虑桩间土和桩体共同直接承担荷载。由上面分析可知复合桩基的本质也是考虑桩同直接承担荷载。因此可以将复合桩基归为刚性桩复合地基范畴。复合桩基是一类刚性桩复合地基。在《复合地基》( 龚晓南,!..& 年) 中已谈到:刚性摩擦桩考虑桩同作用,可采用复合地基理论计算。目前,在学术界和工程界对复合桩基是属于复合地基还是属于桩基础是有争议的,笔者认为既可将复合桩基视作桩基

础,也可将其视为一种复合地基;同时又认为复合桩基属于桩基还是属于复合地基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弄清复合桩基的本质,复合桩基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复合桩基的形成条件,复合桩基理论与传统桩基理论的区别。

事实上也可以将复合桩基视为复合地基一种,或者说将其归属复合地基,有助于对复合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的认识,也有益于复合桩基理论的发展。

随着多种复合地基技术的应用,复合地基质量检测近年来也得到发展。但相比较复合地基质量检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多一些,需要继续努力。作为复合地基整体质量检测,不仅是桩体质量检测,还应包括桩间土的测试,以及桩土复合体的性能测试。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10

中图分类号:TU47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研究发展工作,为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研究,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是现在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研究面临的迫在眉睫、函需解决的头等课题。

二、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概述

运输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建设工程业取得了蓬勃的发展,一幢幢高楼大厦在建设,一座座新城在崛起。此外,港口、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机场、地下建筑设施等建设工程也在不停的开工建设。当建筑物竖向荷载较大,采用浅基础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时,只能采用深基础,其中桩基础是采用较多的一种形式。根据规定,我们把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所以桩基础持力层岩土的承载性状不仅直接反映地基变形,也直接影响工程质量。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的预制管桩工程应采用静载试验进行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检测,这就足以说明我国对该类地质状况的工程应予以重视。场地地质报告显示,如果桩基持力层是属遇水易软化的泥岩,施工后桩底持力层被软化会对工程质量带来隐患,有必要采取措施进行桩底持力层岩土状况的动态监控。

水泥土桩是复合地基法加固地基所用桩型中又一新的桩型,它避免了现场土性对桩身强度的影响,在相同水泥掺量下由于孔外拌和均匀,密实度大,具有桩身强度高的特点,同时具有施工质量容易控制、施工速率快、工期短、造价低、施工文明、不受周围建筑物影响等优点,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素填土、杂填土、粘性土等浅层地基处理。20世纪90年代后期,水泥土桩开始用于多层工民建筑,到目前为止,水泥土桩复合地基在多层建筑的使用率达80%以上。但是,大量地基检测项目资料表明: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最突出的问题是载荷试验得出的承载力值远大于设计值。

三、桩基承载力原理

我国《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规定容许承载力取为Pu/2,就是按土的强度来控制。但是在规范的说明中阐明:根据静载荷试验结果确定单桩承载力,历来有各种不同的分析方法和处理意见。国内外有关规范的规定也各不相同,但大体上可分为按强度控制和按变形控制两大类。

1、自平衡试桩法原理

传统的桩基荷载试验方法有堆载法与锚桩法。两种方法均采用油压千斤顶在桩顶施加荷载,而千斤顶的反力,前者通过反力架上的堆重与之平衡,后者通过反力架将反力传给锚桩,与锚桩的抗拔力平衡。

自平衡试桩法的主要装置是一种经特别设计可用于加载的荷载箱,它主要由活塞、顶盖、底盖及箱壁四部分组成。顶、底盖的外径略小于桩的外径,在顶、底盖上布置位移棒。将荷载箱与钢筋笼焊接成一体放入桩体后,即可浇捣混凝土成桩。试验时,在地面上通过油泵加压,随着压力增加,荷载箱将同时向上、向下发生变位,促使桩侧阻力及桩端阻力的发挥,见图3。由于加载装置简单,多根桩可同时进行测试。荷载箱中的压力可用压力表测得,荷载箱的向上、向下位移可用位移传感器测得。因此,可根据读数绘出相应的“向上的力与位移图”及“向下的力与位移图”,根据向上、向下Q-S曲线判断桩承载力、桩基沉降、桩弹性压缩和岩土塑性变形。基桩自平衡试验开始后,荷载箱产生的荷载沿着桩身轴向往上、往下传递。

假设基桩受荷后,桩身结构完好(无破损,混凝土无离析、断裂现象),则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产生的应变量等于钢筋产生的应变量,通过量测预先埋置在桩体内的钢筋应变计,可以实测到各钢筋应变计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所得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推出相应桩截面的应力―应变关系,那么相应桩截面微分单元内的应变量亦可求的。由此便可求得在各级荷载作用下各桩截面的桩身轴力及轴力、摩阻力随荷载和深度变化的传递规律。

2、自平衡试桩法特点

自平衡试桩法相对于传统试桩法(堆载法和锚桩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装置较简单,不占用场地,不需运入数百吨或数千吨物料,不需构筑笨重的反力架,试桩准备工作省时省力。

(2)该法利用桩的侧阻与端阻互为反力,因而可测得侧阻力与端阻力和各自的荷载~位移曲线。

(3)试验费用省,具体比例视桩与地质条件而定,吨位越大越明显;试验后试桩可作为工程桩使用,利用预埋管对荷载箱进行压力灌浆。

(4)方便重复试验,可在不同桩端深度(双荷载箱或多荷载箱技术)和同一桩端深度的不同时间(后压浆试桩效果对比)在同一根桩上方便的进行试验。

(5)可得到土阻力的静蠕变和恢复效果,试验荷载可保留所需的任意长时间段,可实测桩侧和桩端阻力蠕变行为数据。

(6)水上试桩、坡场试桩、基坑底试桩及嵌岩桩等难以设置传统的堆载,自平衡法更显示其优势。

四、基桩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监控方案

1、桩孔内充水原因

根据现场观察,桩基础施工完成后,超过90%的桩在很短时间内桩孔内便充满地下水,其原因有:①桩身存在裂缝,地下水沿裂缝进入桩孔内;②两节桩的接口在施打过程中出现松动,地下水从接口处进入桩孔内;③地下水直接从桩底位置进入桩孔内。

2、基桩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监控的必要性

沿海地区普遍地质淤泥层较厚,地下水丰富,地下水可能沿桩身渗入到桩底或从桩孔渗入桩底造成桩底持力层岩土软化,影响桩基承载性状,带来严重的工程质量隐患。因此,对桩基础持力层岩土状况有必要进行监控,以排除隐患。

3、监控方法及方案

根据高应变法的检测原理,速度时程曲线在桩底位置的反射情况和力的时程曲线可判断桩底持力层岩土承载性状,并应用曲线拟合法分析承载力,因此拟采用高应变法进行桩底持力层岩土状况监控。

在一定区域内抽取桩孔内充满地下水的基桩作为试验桩,在一定时间内对其进行多次高应变试验,分析其结果,掌握该区域的基桩施工后一段时间内桩底持力层的岩土状况。本次监控选取的桩号同前。

五、动测技术分析

测定桩基承载力一般有两类方法,静荷载试验和动荷载试验。传统的静荷载试验,其加荷方式最接近工程实际的加荷情况,因此被认为较为可靠的方法。但是,静荷载试验曲线也会因试验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使用者必须予以重视。动荷载试验就是用动力方法测定桩的静承载力,它比静荷载试验效率高,容易实现。

根据承载力的概念,动力测定桩承载力的方法也可分两大类。一类求桩的极限承载力,即模拟桩静载试验曲线中的第三阶段(破坏阶段)。另一类动测方法是求桩的容许承载力,即模拟桩静载试验曲线中的第一阶段(直线变形阶段)。

现有动测桩承载力的方法有很多种,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模拟P―S曲线第三阶段的所谓大应变方法,目前有锤击贯入法、波动方程法、改进的动力打桩公式、静动法和伪静力法等。另一类是模拟P―S曲线第一阶段的所谓小应变方法。用小应变动测法确定桩承载力有动参数法、共振法、机械阻抗法、水电效应法和球击法等,基本上可以分为稳态和瞬态两种方式激振。由于激振力较小,桩土均处于弹性变形状态,因此基本上都是通过现场删定桩土体系的动刚度来推算桩的容许承载的(水电效应法除外)。

桩基在侧向土体运动条件下的响应特性,而且常要设计抗滑桩以加固不稳定、不安全的边坡或阻止有可能坍滑的山体。在很多工程实例中,如桥梁基础、工业厂房建筑,常常由于堆载、超载引起地面下沉,工程桩常常在土层侧向位移的作用下工作,导致桩体弯矩和挠度过大,使相邻桩基产生水平偏位,从而引起上部桥梁及工业厂房等结构功能失效或引发事故。在对桩基础产生影响的动荷载中,地震对桩基础的破坏是十分明显的。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所提到的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的研究工作,希望可以对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的发展提供参考价值。随着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的不断开展,对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的研究工作也将成为保障桩基承载力的检测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11

目前我国对房屋建筑设计要求比较高。在设计过程中,分别是按照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来进行设计的。房屋建筑桩基的设计对工程工期、质量、使用及造价影响很大。本文就房屋建筑桩基概况及桩基的分类、正确区分端承桩和摩擦桩等桩基类型、计算方法以及采取合理的桩基配筋布置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类似的设计提供参考。

1、房屋建筑桩基概况及桩基的分类

房屋建筑常用的桩基主要用来承担上部建筑的载荷,桩基可以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其主要是根据载荷在桩基上的传播方式的不同。摩擦桩主要是针对一些比较厚的土层,由于有些桩基的长度很难达到土层下面的岩层,这时上部建筑的载荷就需要利用桩基和深厚的土层之间产生的摩擦力来承担,摩擦桩的底部的岩层所提供的支撑力比较小。端承桩深入到土层的深处,依靠基岩的坚硬来支撑上部建筑的载荷,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之上。端承桩不会产生摩擦力,因为这种桩基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相对位移的。桩基的承载力由两种方式共同提供,因此,实际的使用的是这两种桩基共同存在的,很少有单纯的端承桩或者是摩擦桩,但二者之间发挥得作用的大小不相同。如图1所示为摩擦桩示意图。

2、正确区分端承桩和摩擦桩等桩基类型

通常认为,凡端承桩均不考虑土层侧阻力,凡嵌岩桩必为端承桩。实际证明:桩端阻力、侧阻力的发挥性状与上覆土层的厚度和性质、嵌入基岩性质、桩长径比和桩底沉渣厚度、嵌岩深径比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上覆土层的侧阻力是可以发挥的,而且随着长径比 l/d 的增大,侧阻力也相应增大;只有短粗的人工挖孔嵌岩桩,端阻力先于土层侧阻力发挥,端阻力对桩的承载力起主要作用,属端承桩。对 l/d>15-20 的泥浆护壁钻(冲)孔嵌岩桩,无论是嵌入风化岩还是完整基岩中,桩侧阻力均先于端阻力发挥,表现出明显的摩擦型。对于 l/d≥40,且覆盖土层不属于软弱土,嵌岩桩端的承载作用较小,此时桩基受力状态为摩擦桩,桩端嵌入强风化或中风化岩层中即可。在某些地区,泥质软岩嵌岩灌注桩l/d>45 时,嵌岩段总阻力占总荷载比例小于20%;l/d>60 时,嵌岩段端阻力占总荷载比例小于5%。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嵌岩桩桩身的弹性压缩,导致桩顶沉降,这个弹性压缩量引发了桩周土体的剪应力,也即是土对桩的摩阻力。另一方面,钻孔桩的孔底残留的沉渣,形成一个可压缩的软垫,至使桩底也会产生沉降,这一沉降和上述桩本身的压缩导致桩身与土体、嵌岩段桩身与岩体产生相对位移,从而产生侧阻力。而这种桩身弹性压缩和桩底沉降是随着长径比 l/d 的增大而增大的,因而导致摩擦力和侧阻力的增大。

图1 摩擦桩示意图

同时,传递到桩端的应力也随嵌岩深径比 hr/d 的增大而减小。当 hr/d>5 时传递到桩端的应力接近于零;但对泥质软岩嵌岩桩,hr/d=5-7 时,桩端阻力仍可占总荷载的 5%~16%。

由此可见,摩擦桩和端承桩的区分,不能单纯从是否嵌岩来区分,要考虑上覆土层的厚度和性质、嵌入基岩性质、桩长径比、桩底沉渣厚度和嵌岩深径比等因素。

3、结合工程实际论摩擦桩的设计要点

3.1 工程概括

某房屋建筑基础埋深-3.9米,地质情况为第四纪松散沉积层,砂类土与粘性土相互出现,厚度不均匀,埋深3.5~9.0米,此层下部为粉质粘土与细砂层,埋深为3.5-20.0米。土层轻微液化,深度为5.2米。勘测时地下水埋深1.8~4.8米,地下水随季节变法,变幅为0.5-1.5米。地层结构比较复杂,无规律,状态不统一,地基持力层强度低。所以选用了桩基,桩尖要进入密室粉细砂层。预制钢筋混凝土桩为400x400mm,桩长为10、12、15米三种情况。

3.2 该房屋建筑摩擦桩的设计计算方法

实体基础是以桩基的沉降计算获得的,采用的修正系数和计算办法与浅基础相同。桩基础作为深基础,其沉降是由承台、桩、桩尖以下土层和桩间同压缩的结果,影响因素十分复杂。其计算值受桩长、桩距、桩数、桩径、地质条件和桩的布置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桩基础是深基础,因此套用浅基础实测沉降得出来的经过概化的修正系数明显是不适合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于某类桩基公式的计算结果,主要是由于打桩的过程中存在许多复杂的力学问题,因此,一般不宜单独的作为设计桩基的依据,目前的打桩公式还没有把这些考虑进去。所以,在房屋建筑桩基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实际经验加以使用。打桩公式的优点是可以根据贯入度指标了解每根桩的承载力,适合于在打桩施工中对每根桩的承载力进行对比检验。简而言之就是桩基工程中有几根桩的静载试验资料可作对比标准,则打桩公式就显示出它检验其他桩的承载力的优越性。关于承载力的计算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支承在基岩上或嵌入基岩内的钻(挖)桩,其单桩轴向受压容许承载力[Р],可按下式计算:[Р]=( A+ U h)Ra;Ra―天然湿度的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h―桩嵌入基岩深度,不包括风化层;U―桩嵌入基岩部分的横截面周长,按设计直径计算;A―桩底截面面积;、―根据清孔情况、岩石破碎程度等因素确定的系数。

3.3 桩基配筋布置

基桩各截面的配筋,理论上应根据桩基内力进行计算布置。桩基内力可采用“m”法或其他有可靠依据的方法计算。按 “m”法计算桩基时,桩身弯矩有四个特点。①、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第一个非完整波形内,一般在地面以下约3m 位置;②、弯矩分布规律近于一条自顶向下衰减的波形曲线,且衰减很快;③、第一个弯矩零点位置在桩入土深度 h=4/αh 处。④、桩身弯矩在第一个弯矩零点以下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其下桩身主要起传递竖向力作用;

钢筋布置方式在设计中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将基桩主筋一半部分一直伸到桩底。另一种是根据最大弯矩处进行配筋。从桩顶一直伸到最大弯矩一半处下一定锚固长位置,减少一半配筋再一直伸至弯矩为零下一定锚固长位置,再下为素混凝土段,对于软基,桩主筋最好穿过软土层。从节省工程费和桩体受力用以发生事故处理的难度来看,后一种更加合理。这是因为:底部断桩时,钢筋笼拔出后,可原孔再钻,减少扁担桩发生机率;由于桩基较长一段不设钢筋,比前者节省了部分钢筋。但是,第一种配筋方式可以减小施工难度,桩基灌注混凝土时,钢筋笼的定位是十分重要的,钢筋布置到桩底,易于固定钢筋笼。

4、结束语

任何房屋建筑工程建设都离不开坚实的基础,如果没有坚实的桩基础,那么工程就会成为空中楼阁。房屋建筑的桩基础设计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好坏,因此,在房屋建筑设计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桩基础的设计,只有做好桩基础设计,才能够确保整个房屋建筑的稳定。

参考文献:

[1]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基因工程载体的种类篇12

1 载体桩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1 1 作用原理

载体桩又称夯扩桩,单桩承载力高,较传统桩型更经济,用于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效果更加明显。但载体桩施工技术要求较高,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被加固土层应具有良好的可挤密性、足够的厚度、土层稳定和适宜埋深。桩质量的好坏主要由施工技术参数和施工工艺决定。因此,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确定不同的技术参数和施工方法至关重要,本文介绍载体作用在圆砾层,地下水位以下成桩时极易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载体桩的构成:混凝土桩身、载体。载体包括干硬性混凝土、夯实填充料、挤密土体。混凝土桩身属于传力杆,载体相当于无筋扩展基础。载体桩着重研究如何发挥桩端土体的挤密效果,其核心是土体密实,其承载力主要源于载体。载体桩的原理是在桩的设计持力层通过填料和强夯,对桩端土体产生一定的挤密效应,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填入干硬性混凝土夯实,形成扩大头,桩身承受的集中荷载通过复合载体的分层扩散作用,消除了桩端集中应力,并逐层降低,直至达到天然土体能够承受的程度,从而改善土体的受力状态,提高桩的承载能力。载体的影响范围深度约为3 ~ 5m、直径约为2 ~ 3m,即施工完毕时,桩端下深3 ~ 5m,直径2 ~3m 范围的土体都得到了有效挤密。因此,保证载体桩质量需要控制载体和桩身的质量

1.2 颈缩现象的检测方法及处理方案

载体桩在群桩施工中,颈缩现象是通病,其主要原因是群桩施工时,因桩周边土体受邻桩作用受到挤压,拔管后灌注的桩身混凝土受周边土体侧压作用,容易造成管内没有初凝混凝土被周边土体挤压而上移,使管内混凝土直径变小,产生颈缩。本工程为加快施工进度,采用上部空管,地面下5 ~ 11. 8m 成桩的施工方法,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拔管前后桩身混凝土表面标高的测量,发现拔管后桩身混凝土顶面标高比拔管前有不同程度上升,由此判断,桩身混凝土直径小于设计直径,有颈缩现象发生。在拔管以后,立即在上部5m深、直径500mm 空管部位添加砂石料,并进行夯压,对桩身混凝土顶形成顶部压力,利用砂石料及夯压的作用,制约桩管内混凝土因受周边土体作用而颈缩上移。开挖后,经检查,桩身质量明显好转。

1.3 无法拔出的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根据地质资料,各层岩土的分布情况为:①杂填土;②粉质黏土;③中粗砂;④圆砾;⑤强风化变粒岩。圆砾层为设计选用的持力层,厚度为4. 8 ~ 6. 2m,满足规范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护管打进去以后拔不出来的情况,即使勉强,管内混凝土也颈缩严重。经地质部门确定,夹管原因是地下出现黄泥层。针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临时调入

1 台螺旋桩机,采用螺旋桩引孔,为使桩端土层受到有效夯击而达到挤密效应,保证载体的质量,引孔深度确定螺旋桩管在距持力层1. 5m 左右拔出,螺旋桩拔出后,夯扩桩跟进,对持力层以上1. 5m 范围内的土层进行强夯,保证持力层土体的挤密效应。达到设计要求的3 击贯入度要求后,

正常施工。既解决了拔管难的问题,也使成桩质量得到很大提高。在载体桩的施工中,要根据地质情况,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充分掌握载体桩的特点及原理,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载体桩施工时除了要进行常规原材料检测、试块检测、钢筋笼偏差检查和桩位偏差检查外,还包括有关载体施工的4 项检查:填料量、夯填混凝土量、每击贯入度和3 击

贯入度。

2 石灰岩地区端承桩基础的施工

2.1 石灰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

石灰岩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相当复杂, 以目前的工程勘察手段是难以查清楚的。因此, 在石灰岩地区施工桩基础, 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弄得不好会留下很大的潜在危险。石灰岩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岩岩面起伏大, 高差悬殊, 形态变异大; 二是隐伏型岩溶发育丰富,常有溶洞发育, 且溶洞的大小、形态各异, 规律难找寻。

2.2 石灰岩地区端承桩基础的施工

2.2.1 施工方法及施工中常遇到的情况

石灰岩地区端承桩基础的施工, 最好是采用冲、钻结合, 以冲为主的施工方法。在施工中常会碰到以下情况:

(1) 由于岩面起伏大, 高差悬殊, 倾角陡, 易产生斜孔;

(2) 溶洞发育位置、深度不详, 桩易座落在溶洞之上, 因而难于保证桩的荷载能力;

(3) 溶洞贯通性好, 且多充填物, 易产生大量漏浆, 造成坍孔,甚至出现地面塌陷, 危及安全。

2.2.2 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 根据石灰岩地区经常碰到的情况, 在施工中应遵循以下的原则:

(1) 应采用每桩一孔或多孔( 勘察孔) 的原则, 先摸清桩底地质条件。或者采用施工超前钻的方法探明桩底以下3 ~ 5 倍桩径范围内的地质情况, 以便采取对策处理, 施工超前钻可采用: ①在桩基础施工中, 可按设计桩径施工至设计入岩厚度后即换钻具施工超前钻; ② 按设计桩径施工至岩面后即换钻具施工超前钻。两种方法中, 以后者好, 可节省时间, 缩短工期, 耗费少;

(2) 在石灰岩地区施工钻孔桩时, 应备足粘土( 粘土球) 、钢护筒、速凝剂(CaCL2) 等材料, 以备应急;

(3) 对有溶洞的桩, 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处理方法再施工, 决不能掉以轻心, 危及安全;

(4) 在施工中如出现大量漏浆, 要密切注意, 并做好两方面准备工作: 一是架设好泵路及备好泥浆、黄土, 及时补充漏失的泥浆; 二是制定好人员、设备迅速撤离现场的措施, 以防因地质塌陷而出现危险。

3 孔斜及溶洞的处理方法

在石灰岩地区施工桩基础, 出现孔斜和遇到溶洞是常有的,因此, 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3. 1 孔斜的处理方法

(1) 首先在成孔过程中, 在钻具上加导向器和采用不同的钻头可以有效的预防孔斜的发生。出现孔斜时, 可以采用回填块石的方法重新造孔钻进, 纠正孔斜。

(2) 另外在出现孔斜时, 可以采用C20 级素砼进行水下灌注,灌注高度一般以高于开始出现孔斜的位置0. 5m 左右, 待砼有一定的强度后, 用Ø 146 钻具钻至原孔底以下, 以此孔作为进一步施工的导向孔, 这样即可纠正孔斜。

3. 2 溶洞的处理方法

遇到溶洞时, 其处理方法则采用# 堵∃ 或# 隔∃ 或# 堵、隔∃ 结合的方法。采用哪一种方法这要根据溶洞的大小、形状, 漏浆的严

重性来定。

3.2.1 不漏浆的溶洞

这类溶洞是指非连通性、有充填物的溶洞, 施工中没有或仅有少量泥浆消耗的溶洞, 其判断依据: ①工程勘察资料; ② 桩基施工中钻效判断、泥浆消耗情况。

这类溶洞施工中比较好处理。桩孔穿过溶洞后仅进入溶洞底板几十厘米即可终孔。成孔中不需“堵”或“隔”即可达到目的。

3.2.2漏浆的溶洞

这种溶洞可分为3 种类型: A 类溶洞: 桩位下的溶洞不大,但与邻近溶洞有联系, 互相沟通; B 类溶洞: 溶洞较大, 漏浆严重; C 类溶洞: 呈多层( 串珠) 状出现, 可能本来不连通( 或少有连通) , 因施工勘察钻或超前钻而使它们连成一体。

上述几种溶洞漏浆现象明显, 严重时, 甚至出现地面塌陷。其判断依据: 工程勘察资料; 施工中的钻具状态( 如突然掉钻、卡钻...)、漏浆现象。如A 类溶洞, 施工中不断漏浆, 经不断补给有可能维持施工水位; B 类溶洞表现有垂直高度大, 钻穿顶板时会出现大量漏浆的现象, 虽大量补给仍难以维持施工水位,甚至出现地面塌陷的现象; C 类溶洞是指在不同深度出现大小各异且间距较小的溶洞。此类溶洞最难于处理。对这几类溶洞一般分别采取如下处理方法:

(1) A 类溶洞: 一般多采用# 堵∃ 的办法进行处理。“ 堵”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投入大量的粘( 粘土球) , 以便把溶洞的通道堵塞,制止泥浆漏失。二是先用小口径钻孔( 如Ø108 或Ø146) 钻穿溶洞顶板, 灌入100# 的水泥砂浆, 这样可以堵塞溶洞通道, 并形成一定标号( 低于100# ) 的“止水”层, 灌后1~ 2d 后再用设计桩径的钻头钻进, 效果也很好。

(2) B 类溶洞: 由于漏浆严重, 因此, 在施工中多采用“ 堵”、“隔”结合的处理方法。具体操作步骤是: 第一, 用比设计桩径大10 ~20cm 的钻头施工至岩面即停钻; 第二, 用小口径( 如Ø 146)钻头钻穿溶洞顶板后, 继续探明溶洞高度。这时会出现泥浆漏失, 因此要备足泥浆, 不断补充, 同时投入大量粘土球; 第三, 用比设计桩径大10~ 20cm 的钻头继续往下钻进, 同时投入大量粘土球, 必要时还可以投入部分水泥, 若不出现大量漏浆现象, 则钻至溶洞底板10 ~ 20cm 后再换设计桩径的钻头继续施工至设计入岩深度后停钻; 第四, 下钢护筒或加密后的钢筋笼进行“ 隔”。所下的钢护筒或加密部分的钢筋笼其直径应比设计桩大5 ~10cm,长度应大于溶洞的高度, 一般底板超过10~20cm, 顶板超出50cm 即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