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工程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0 09:25:33

新农村建设工程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1

农村能源生态模式是是按照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等基本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种养业结合的生态家园模式[1]。在新农村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不仅能有效缓解农村能源短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而且也有利于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优化农村环境,统筹城乡协调,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有助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生产发展首先指的是农业现代化。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可与农业生产有机结合,带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如我国北方地区推广的“棚-猪-厕-沼”四位一体生态工程,就是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科学技术对养殖业所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转换,生成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解决了农村生活能源问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

1.2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有助于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首先要通过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农村能源生态工程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是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重要途径。比如沼气工程建设,一口8~10m3的沼气池,约需投资1500元左右[2],利用这口沼气池农户每年可节省燃料和电费700元,节约化肥和农药费用150~200元,养畜增效150~200元,种植业增效150元,则一口沼气池的经济效益可达1200元/年。如果把沼气综合利用与农业生产联系起来,发展庭院经济、生态农业,效益更加显著。

1.3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有助于促进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

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长期以来,农村大部分地区处于“露天厕、泥水街、鸡鸭圈、蝇满院”的恶劣环境之中。太阳能光热、光电转换技术、沼气发酵以及秸秆气化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了农村用能的水平和品位,促使农民养成了干净卫生的生活习惯;农村发展沼气,使广大农村妇女告别了烟熏火燎之苦,被称为“妇女的第二次解放”;沼气池建设与改圈、改厨、改厕同步进行,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流入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可杀灭寄生虫卵和部分病菌,粪便基本达到无害化处理,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切实保障了农民的身体健康。

1.4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有助于促进乡风文明,提高居民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新农村建设是外部形象与内在素质的统一,不仅要考虑外在形象的美化,更要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根本任务。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涉及能源、生态、建筑、种植、养殖和微生物等多门学科,是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因其效益显著,能提高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使他们把精力投入到将实用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行列中去,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用户根据自身的特点发展种养、加工等庭院经济项目,消化和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人力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其他资源的利用率。农民在模式建设中,逐步树立起商品的信息观念、时效观念、价值观念和市场观念,科学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1.5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有助于促进民主管理,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新农村建设中的“管理民主”要求贯彻可行性原则,政府要为本地经济发展创造条件,要担负起社会管理的职责,提供公共服务;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服务群众这个中心,切实发挥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村级服务组织,是由农民自觉、自愿组织起来的,服务组织直接联系着每一家农户,既能开展经济技术服务,又能提供法律援助和政策咨询等,使农民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提高与外部市场竞争的能力,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促进了民主管理。

2兰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发展的优势及制约因素

2.1兰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发展的优势分析

(一)资源优势

开发可再生能源是全球化的目标,预期到21世纪中后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将可能成为世界主流能源。兰州市具有较为丰富的且有一定开发潜力的可再生能源资源,目前,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重点是生物质能和太阳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1)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于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兰州市生物质能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秸杆、薪柴、畜粪等,是农村生活用能的主要来源,约占农村生活用能的60%[3]。与河西和陇东地区相比,兰州市生物质能资源储量相对不足,但由于生物质能资源获取方便,在兰州市农村地区利用较为普遍,且利用水平低,能源转化率低,存在很大的优化利用空间,可为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条件。

(2)太阳能

兰州市太阳能资源丰富,属于太阳辐射的一、二类地区,平均日照时间2300~2700h/a。有专家测试,在相同水量和温度的前提下,夏季每天每平方米所接受的太阳能热量相当于4kW.h的电转化的热量,冬季则大约相当于2~3kW.h的电能[3]。据估算,一只集热面积1.5m2的太阳能热水器可满足一个四口之家一天的热水需求,假设一年需使用热水器300天,则可节电900度,相当于344.7kgce,按每度电0.54元计算,可节约电费486元。若按2004年兰州市人口总数309万人,约77万户,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约8%计算,则全市可节约5544万度电,相当于2123.35万吨标煤,节约电费2993.76万元,减少CO2排放3157万吨,减少SO2排放28.46万吨。同时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光电利用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二)政策条件

政府支持是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发展的强有力条件。国家的《节能法》、《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均提出了“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要求。甘肃省委省政府也制定出“甘肃省农村能源建设管理条例”、“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见”等一系列支持农村能源发展的政府措施。兰州市委、市政府多次提出,要将农村能源作为缓解人畜饮水后的又一重大问题来对待,作为农村的一场新革命来对待,2007年4月12日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兰州市节约能源实施办法”。这些都为加快兰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

(三)技术基础

技术条件是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发展的基础。甘肃是农村沼气和太阳能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目前已总结出“一池三改三配套、四位一体、一池三改”等多种适合本区域实际情况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兰州市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村能源建设管理和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拥有多家具有专业资质的施工企业,有1000多人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较好的技术队伍。另外兰州市还拥有多家农村能源研发培训机构,如国际太阳能促进中心、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和培训中心、甘肃自然能源研究所、兰州市农村能源建设推广中心、市畜牧局、市能源站、市太阳能学会以及皋兰县农广校等部门,均可为兰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2兰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从总体上看,兰州市在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当前发展农村能源生态工程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具备必要的条件和基础,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兰州市在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

(一)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的发展规模和经济发展速度不适应

近几年来,兰州市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畜禽粪便污水、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都比较低,区域优势和潜在的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二)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是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近年来,兰州市已对农村能源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但总体上看,一是投资渠道不稳定,未设立专项资金,投资方向单一;二是投入量明显不足,不能适应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快速发展。

(三)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技术推广和后续管理服务体系薄弱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推广和管理服务队伍作保障,没有比较健全的技术服务体系,就不能使能源生态技术广泛应用于生活和生产之中。近几年来,兰州市农村沼气建设发展速度较快,新建沼气池较多,使用年限短,管护问题还没有完全暴露出来,但后续管理服务跟不上,制约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的快速稳步发展。

(四)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科技支撑体系滞后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涉及的领域广,具有多学科、跨行业、技术密集等特点,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高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水平。兰州市在研究开发高效沼气发酵工艺、提高产气率和去除率、降低工程成本,秸秆气化等方面没有新的突破;在能源农业、开发燃料乙醇技术、秸秆固化和液化等方面的生物质能源深层次开发利用的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的技术质量标准和检测体系还不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有待进一步加强。

3兰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思路和重点

3.1发展思路

兰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思路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以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因地制宜推广地各类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模式,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发展型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2工作重点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兰州市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在于抓好“五项工程”建设。

(一)加速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依托沼气国债项目,以沼气为纽带,以农户为单位,将太阳能温室、太阳能禽畜舍、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沼气池等农村能源技术与生态农业技术进行组合,与农村改厨、改厕、改圈、改炕灶、改庭院等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紧紧抓住农村“六小”工程和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利机遇,加大对沼气国债项目的争取力度,以推动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二)大力推广生物质气化工程建设。以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资源综合开发、高效利用为突破口,加快推广生物质气化技术。(三)认真抓好集约化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要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为原则,分期分批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切实加强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污染治理工作。(四)积极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要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抓好“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项目建设,制订好建设规划,明确区域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实行分类指导,推行先进适用的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技术模式,以项目推动发展,以“示范村”和“整治村”为重点,加快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的推广应用。(五)全面启动能源替代技术创新工程。以科技为先导,充分依托兰州市及甘肃省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加速开发适合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满足小康社会需要的农村替代能源新技术。

4加快兰州市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对策措施

4.1科学规划,把农村能源生态工程纳入新农村建设之中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科学规划是加快发展农村能源的前提。要进一步调整思路,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决定和《甘肃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把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切实纳入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乡村规划之中。

4.2因地制宜,积极推广适合兰州特点的技术模式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兰州市生物质能、太阳能资源现状和区域特点,明确建设区域和重点。在湟水沿岸的红古区,以防养殖场粪便污水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染水资源,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应与防治禽畜养殖污染和农村环境整治相结合,重点发展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养殖场和养殖大户沼气工程以及太阳暖圈等组合的“畜-厕-沼”模式;在兰州市郊区,与养殖场搬迁和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重点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中型沼气工程;在城郊农村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环境治理双重目标。在榆中、永登、皋兰三县的偏远地区,可将太阳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池、吊炕、省柴灶和集雨水窖等生态工程集为一体,形成“太阳能—生物质能”一体化的农村生态住宅模式,以满足住宅的取暖、照明、炊事、热水等日常能源需求。

4.3创新机制,不断加大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投入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是一项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的公益事业,需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加大财政的资金投入;要注重项目的整合配套,争取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生态环境保护、扶贫开发、节能等专项经费中安排一部分用于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要进一步发挥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积极引导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扶持政策,并鼓励调动社会资本和农民群众投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逐步形成多渠道的投入机制。

4.4突出科技,进一步提升农村能源生态工程技术支撑能力

发展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整合技术力量,组织科技攻关,加大农村可再生能源生产、转换、利用技术的开发和能源农业技术的研究;注重沼气工程与农技、农机措施的综合配套,加快农村能源与生态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加强农村能源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充实技术力量,提高队伍素质,抓好技术指导和服务,推进科技入户,提高技术到位率和普及率。

4.5拓展领域,探索后续管理的模式和机制

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集农业生产、工程建筑、管理服务为一体,建设是基础,管理服务是关键。一方面要挖掘潜力,积极拓展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领域,与“测土配方施肥”相结合,加强沼渣、沼液的综合利用,抓好示范试验,不断扩大沼渣、沼液的应用范围;在太阳能开发利用上,加快光热、光电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把太阳能技术应用到养殖业、种植业等生产中去。

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2

我国很多地区的农田水利工程都是建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较为落后,导致很多基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已经不能够满足建造时期的农村水利需求。首先,一些农村小型农田基础设备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且缺乏相应的日常维护,设备的工作效率严重不达标,直接影响了整体的水利工程作用效果;其次,一些基层农田水利工程中,依然保留着原始的土渠,且渠道内缺乏相应的日常检修和维护,导致渠道破损、堵塞严重,水渠内杂草丛生,严重影响了农村水利设施的供水效率。通过对我国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进行调查,发现基层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存在很多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的发展需求。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全面完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情况,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和新农村建设内容。

1.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出的新需求

1.1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满足农业发展需求

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我国的农业产业必须要在原本的发展基础上,全面提高农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基层农业能够进一步发展,提高农业的收益、效益。首先,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必须要能够确保基础的农业用水需求,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小型农田水利渠道网络,进而确保能够满足农田灌溉的基本用水需求;其次,要提高水里设备的高效节水率,有效降低灌溉农田造成的水资源浪费。传统的土渠灌输过程中,渠道渗水性较严重,导致地区的水资源利用率低下,造成了水源浪费的现象,这种情况下,不仅影响了小型农田的灌溉效果,同时也增加了农田水利灌溉过程中的水电投入,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下的现代农业发展。总之,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全面提高农田水利建设的工作成效。

1.2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本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为我国农业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用水、农业灌溉用水和农业养殖用水等与农村生产、工作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小型农田的运作情况直接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情况。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除了影响了农民日常生活的用水需求,同时也肩负着洪涝灾害多发时节的抗洪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构建经济繁荣的新型农业产业链,这就要求能够通过各方面的资源有效利用情况,从节约成本、资源充分利用、提高农业产品效果等方面全面提升农业发展产业链,促进新农村农业能够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发展。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背景下,要求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能够以促进地区农业经济发展为本,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工程,确保能够通过最低的农田水利投入成本取得最佳的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生产收入。

1.3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要结合地区生态环境建设需求

随着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日益明显,基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也由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经济收益转变为营造环境优美的新农村环境为主。基层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农业收益日益增长,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迫切希望能够有一个良好、丰富、生态和谐的新农村,这就要求将新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提上日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除了涉及到农田水利灌溉的基本需求,同时还影响了农村洪涝灾害防治、农村河道网络建设、居民生活用水、农村生态环境等相关内容,是否能够建设适宜农村人口生活的生态环境,必须要融入到农村小型农田的水利建设过程中。近年来,我国每当夏季雨水多发时节,就经常报道基层农村由于洪涝灾害而发生洪水灾害,不仅影响了农田的作物收成,更对水利建筑周围的居民造成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由于缺乏适宜的农田供水,导致在农业生产中滥用化肥、农药等都严重影响了新农村的生态环境构建。因此,在新农村背景下,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必须要以地区生态环境的发展为参考理念。

2.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践建设研究

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实践项目介绍

笔者主要围绕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展开。锡山区位于北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地处南方地区,降雨量较大。锡山区现有耕地面积21.981万亩,地区主要种植小麦、稻谷和大豆,农业发展较为成熟。地区内水资源丰富,依托骨干河网水系,境内构成了“四纵四横”骨干水系主框架:“四纵”即望虞河、走马塘、白屈港、东青河,“四横”即锡北运河、九里河、伯渎港、北兴塘-双泾河,地区的水利建设以此为基础,细致展开,具体水系图如下图1所示。本工程项目中主要围绕锡山区的羊尖镇、鹅湖镇和东港镇具体展开。水利工程项目涉及的地区都以农业为基本产业,形成了蔬菜、瓜果、药材、家禽、海鲜等多领域融合发展的新型新农村产业发展网络,对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依赖较大。

2.2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具体建设要点

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具体考察了地区的地形结构、水源条件和区域农业发展需求情况,通过全方面的细致考察,最终制定了此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工程计划,为后期的具体工程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参考价值;其次,针对农田灌溉设施建设,通过采取田间沟道专项治理、渠道衬砌、灌溉站全面翻修等具体措施,进一步完善地区的农田灌溉系统,确保能够满足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求;随后,针对地区内的河道情况,进行了专项河道疏浚工作,通过对水环境进行排污整治,有效地提高了地区水环境的生态建设;最后,通过水土保持、排涝沟道修复新建等方法,全面提升地区的防洪抗涝能力。通过这种专项建设工作,有效的确保了此次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能够更加高质量的完成。

2.3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质量管理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3

**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坚持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持规划先导、示范先行,以办好**件实事工程为主抓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坚持县乡共建,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县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农办牵头,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办公,具体负责全县面上工作的协调、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村(居)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建设标准,制定建设规划,建立建设台帐,按照进度,逐一落实。二是明确责任,强化工作保障。实行“部门规划指导,镇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财政、农林、水务、建设、交通、环保、卫生、国土、民政、供电、广电、电信等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和服务各个单项实事工程。三是加大扶持,强化投入保障。县财政扩大对农村的覆盖面,实施“三个转变”,即从全面扶持为主向支持年度重点村转变,从支持农业生产为主向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重转变,从支持第一产业为主向支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对减免扶持政策均作出明确规定。从XX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等新农村工程建设。县财政返还各乡镇的土地出让金的**%用于示范村建设。对集中居住点建设中涉及的各种行政性规费,除上交省、市以外的实行全免,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

   

二、坚持示范先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带动效应。

   

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工程。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个村居进行先期试点,每个乡镇选择*个村居进行重点培植。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向全县面上推广试点建设工作成果效应,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每年新农村建设都有新的突破。二是科学编制规划。XX年底前完成所有村庄建设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县***个镇村建设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各项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实行挂钩式联系。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指导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实行选派式挂职。从县级机关选派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村(居)挂职服务。实行结对式扶持。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示范村(居)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开展结对共建帮扶。四是强化考评奖惩。从XX年起将新农村示范村(居)创建工作纳入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考评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每年底就创建完成进度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对进展较快的村居由县授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先进单位”,对责任部门授予“新农村建设服务先进单位”,对创建工作实绩突出的个人授予“新农村建设功臣”等称号。同时,对进展较慢的*个村居,给予通报批评。

   

三、坚持富民优先,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一个省级地方农产品标准,建设二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老舍红镶边绿扁豆、樱桃谷肉鸭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申报*个“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起农业标准化三个工作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生产体系),建设四大特色产品基地(*万亩无公害浅水藕生产基地、*万亩无公害扁豆生产基地、****亩无公害番茄生产基地、***万只樱桃谷肉鸭养殖基地),创建*个放心农副食品产地(企业)。同时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力争建成优质粳稻、高品质棉花、林业、油菜、花生、浅水藕、无公害蔬菜等六大特色种植业产业带,三元肉猪、草鸡、山羊、菜牛、樱桃谷肉鸭等五大特色养殖产业带以及海淡水鱼、贝类、紫菜等三大规模特色水产养殖带。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格局。XX年要引进三资投入农业*.*亿元,新办投资***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家以上。三是实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程。推广插秧机***台,机插秧面积达*万亩,高效能收割机**台,精少量播种机***台等,农业机械化率达**.*%。四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新建成片林*万亩、农田林网**万亩、四旁植树***万株。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两个工业集中区、外向型农业经济开发区和镇村工业小区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重点搞好每村*个“农家店”建设。

   

四、坚持以人为本,壮大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大力实施新农民培育工程。XX年,劳动力培训要达*.*万人,全县**%以上的农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一是加强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全县**-**岁的农村劳动力要普遍掌握*-*门专业技术和技能。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度组织、多渠道培训、全方位服务,深领域开拓,不断扩大劳动力输出范围和提高农民就业的能力,今年新增劳务输出*万人,全县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累计要达**.*万人。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培植响水缝纫、面食、挡车、化工等特色劳务品牌。三是强化农村经济大户培植。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引导、环境保护等多种措施,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自己的财产,跨入中产阶层行列。XX年新增农村经济大户***多户。四是推进农民投资创业。通过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典型示范、市场连接、“龙头”引路、“大户”带动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进行投资性创业。XX年,全县农民自主创业人数新增****人以上,新增投资额*亿元;新增创业人员*万人,新增投资额**亿元。五是开展农民文明创评活动。开展文明标兵户创评活动和道德评议活动以及科技、文化、卫生、经济、法律、政策“六下乡”活动,不断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共3页,当前第1页1

   

五、坚持协调发展,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环境。

   

一是实施道路通达工程。乡村公路铺设逐步向规划的集中居住点延伸。XX年要完成总投资****万元***多公里的农村公路建设。其中,县通乡公路**.*公里,乡通乡公路**.*公里,乡通村公路**公里。二是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成海堤防护一期和灌河堤防护工

程;大力开展河道河塘疏浚活动,疏浚骨干河道**条,村庄河塘疏浚整治**万方;启动**万亩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改造中低产田*万亩。土地开发整理新增耕地****亩以上。修建农村农用桥梁**座。三是实施农民健康工程。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改善村卫生室服务设施条件,规范内部管理。加快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完成农村两座地面水厂规划选址、项目评审与设计审查工作。三是实施帮村扶户工程。建立农村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制度。XX年帮扶**个村,帮扶贫困户****户,户增超千元。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慰问活动,慰问困难群众****户。农村五保户供养率达到**%。四是实施文化建设工程。加快镇、村文化站改造建设步伐,初步建成县、乡、村(社区)三级文化网络,做好乡镇综合性文化站建设的启动工作,新建***平米站房*家,扩建*家。指导农民组建新型文艺团队。五是农村基层组织强基工程。实施“***”增智计划,组织**名村党支部书记参加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对***名村干部及后备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对****名农村党员进行适用技术培训.

   

县以“十二件实事工程”为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

   

xs县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新农村建设动员会议精神,坚持从解决当前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持规划先导、示范先行,以办好**件实事工程为主抓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坚持县乡共建,保障新农村建设的有序推进。

   

一是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县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委农办牵头,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办公,具体负责全县面上工作的协调、指导、督查、考核等工作。各乡镇、村(居)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建设标准,制定建设规划,建立建设台帐,按照进度,逐一落实。二是明确责任,强化工作保障。实行“部门规划指导,镇村组织实施”的工作机制。财政、农林、水务、建设、交通、环保、卫生、国土、民政、供电、广电、电信等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建设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和服务各个单项实事工程。三是加大扶持,强化投入保障。县财政扩大对农村的覆盖面,实施“三个转变”,即从全面扶持为主向支持年度重点村转变,从支持农业生产为主向支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并重转变,从支持第一产业为主向支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对减免扶持政策均作出明确规定。从XX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推进农民集中居住点等新农村工程建设。县财政返还各乡镇的土地出让金的**%用于示范村建设。对集中居住点建设中涉及的各种行政性规费,除上交省、市以外的实行全免,服务性收费减半收取。

   

二、坚持示范先行,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带动效应。

   

启动实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设工程。一是明确建设目标。县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经济实力较强、农民积极性较高的*个村居进行先期试点,每个乡镇选择*个村居进行重点培植。在此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向全县面上推广试点建设工作成果效应,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每年新农村建设都有新的突破。二是科学编制规划。XX年底前完成所有村庄建设规划。目前已基本完成全县***个镇村建设布局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和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各项详细规划正在编制之中。三是创新工作机制。实行挂钩式联系。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挂钩指导一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实行选派式挂职。从县级机关选派科级后备干部和优秀年轻干部到示范村(居)挂职服务。实行结对式扶持。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示范村(居)规划、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支持、指导和帮助,开展结对共建帮扶。四是强化考评奖惩。从XX年起将新农村示范村(居)创建工作纳入全县三个文明建设考评目标体系的重要内容。每年底就创建完成进度情况进行验收评比。对进展较快的村居由县授予“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居)先进单位”,对责任部门授予“新农村建设服务先进单位”,对创建工作实绩突出的个人授予“新农村建设功臣”等称号。同时,对进展较慢的*个村居,给予通报批评。

   

三、坚持富民优先,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一是实施农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一个省级地方农产品标准,建设二个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老舍红镶边绿扁豆、樱桃谷肉鸭养殖标准化示范区),申报*个“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建立起农业标准化三个工作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生产体系),建设四大特色产品基地(*万亩无公害浅水藕生产基地、*万亩无公害扁豆生产基地、****亩无公害番茄生产基地、***万只樱桃谷肉鸭养殖基地),创建*个放心农副食品产地(企业)。同时加强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力争建成优质粳稻、高品质棉花、林业、油菜、花生、浅水藕、无公害蔬菜等六大特色种植业产业带,三元肉猪、草鸡、山羊、菜牛、樱桃谷肉鸭等五大特色养殖产业带以及海淡水鱼、贝类、紫菜等三大规模特色水产养殖带。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兴办农业龙头企业,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贸工农一体化格局。XX年要引进三资投入农业*.*亿元,新办投资***万元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家以上。三是实施农业机械化推广工程。推广插秧机***台,机插秧面积达*万亩,高效能收割机**台,精少量播种机***台等,农业机械化率达**.*%。四是实施造林绿化工程。新建成片林*万亩、农田林网**万亩、四旁植树***万株。同时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两个工业集中区、外向型农业经济开发区和镇村工业小区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重点搞好每村*个“农家店”建设。共3页,当前第2页2

   

四、坚持以人为本,壮大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

   

大力实施新农民培育工程。XX年,劳动力培训要达*.*万人,全县**%以上的农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一是加强绿色证书培训、专业技术证书培训和乡土人才开发。全县**-**岁的农村劳动力要普遍掌握*-*门专业技术和技能。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度组织、多渠道培训、全方位服务,深领域开拓,不断扩大劳动力输出范围和提高农民就业的能力,今年新增劳务输出*万人,全县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累计要达**.

*万人。同时围绕市场需求,培植响水缝纫、面食、挡车、化工等特色劳务品牌。三是强化农村经济大户培植。通过政策扶持、发展引导、环境保护等多种措施,让更多的农民拥有自己的财产,跨入中产阶层行列。XX年新增农村经济大户***多户。四是推进农民投资创业。通过创业辅导、管理咨询、典型示范、市场连接、“龙头”引路、“大户”带动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进行投资性创业。XX年,全县农民自主创业人数新增****人以上,新增投资额*亿元;新增创业人员*万人,新增投资额**亿元。五是开展农民文明创评活动。开展文明标兵户创评活动和道德评议活动以及科技、文化、卫生、经济、法律、政策“六下乡”活动,不断引导广大农民自觉养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

   

五、坚持协调发展,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和谐环境。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4

作者简介 李杰(1980-),女,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助教,体育硕士。(山东滨州 256600)

推动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是一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更是推进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基层体育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从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制定至今,我国的群众体育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正在形成,随着大中城市群众体育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乡镇农村体育事业将成为群众体育今后工作的重点。

一、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义

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又可以叫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2007年国家关于《“十一五”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规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农村体育建设工程的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在全国完成10万个行政村农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使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农村体育组织网络和体育骨干队伍,促进当地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经常开展,使农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将使受益人口达到1.5亿左右,这必将有力地促进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必定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是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减少医疗费的负担;二是可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培养塑造新型农民,建立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三是体育场地将成为村民聚集交流的场所,通过开展经常性的体育活动将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四是通过农村体育活动的开展,可以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增加体育消费,促进农村体育产业的发展。总之,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发展农村体育事业,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更可以繁荣先进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提升农村的文明程度和农民的文明素养,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影响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1 体育意识。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促进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等诸方面全面发展功能的认识。体育意识包括群众的体育参与意识和科学锻炼意识。

在群众体育的发展研究中,体育意识始终被列为核心因素之一。在乡镇农村,要促进群众体育的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群体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人们的体育意识不仅是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更是首要问题。2001年第二次群众体育普查显示,居民因缺乏兴趣而影响参与锻炼的占30.2%。广大农民的体育参与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我国群众体育的开展与发展。在乡镇农村由于场馆设施及指导人员的严重缺乏,人们即便进行体育锻炼,也是在附近马路、空地等独自进行。只有增强锻炼意识的同时,加强锻炼中的自我监督,掌握一些基本的、原则性的运动知识,“积极健身”与“科学健身”才会同步进行,才能实现体育锻炼的最大价值。

要改变乡镇农村体育意识薄弱的状态,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如公益宣传、传播媒体、特色比赛等,营造一种全民健身的舆论氛围,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体育意识,并不断传播科学的健身方法。电视媒介是影响各人群特别是文化水平低的农村地区群众参与体育的重要媒介。如中央体育频道播出的“城市之间”,就是一档很好的提高人们全民健身意识的节目,地方可借鉴开展。

2 地方政府及群众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地方政府既是群众体育的领导者又是调控者,而具体的组织管理部门则是群众体育的直接执行者。由这两者组成的管理机构是乡镇农村群众体育工作的主要推动者。

在大中城市,除政府及群众体育组织部门,工会、老年体协、妇联、社区、街道办及健身房等都可协助参与到全民健身中来,而在乡镇农村,基层组织匮乏,群众体育组织工作基本只能依靠政府和群众组织管理机构实施开展。而实际乡镇政府对群众体育的重视并不乐观,政府往往从眼前利益出发,重视抓经济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社会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和全民健身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对全民健身计划采取形式主义,只简单下几道文件或制度,并不真正重视实施,没有了政府对群众体育的重视,体育组织部门也往往形同虚设,并无实际内涵。甚至部门内的人员并无组织、管理和指导群众体育开展的能力,或自身都无全民健身意识。另外,体育部门培训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对群众体育工作能否健康、科学的开展,更是起到充分的作用。目前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指导质量及组织活动的水平等,不仅大大滞后于群众健身意识的快速提高和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而且也滞后于硬件建设的发展速度。政府领导不够重视和组织部门内缺少专门的群众体育管理和指导人员,成为限制乡村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应把农村体育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农村小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和乡镇干部考核的内容,使当地全民健身工作有计划、有投入、有总结、有制度的进行。同时群众体育组织部门应规范自身管理,提高整体素质。首先,配合地方政府建设充足的公共体育设施,为大众提供健身的场所和器材。第二,广建体育俱乐部、体育活动站等基层社会团体,使大众能广泛的参与。第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和竞赛。将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体育队伍建设的范围,加强培训,也可充分发挥农村体育教师的作用,帮助推动乡村体育工作的开展,组织部门还应扶持各基层体育社会团体的成立。鼓励兴办群众性体育俱乐部,并在村庄建立体育活动站。例如重庆等地方农村健身工程建设,就采用在村或屯内选“文体中心户~村级文体中心”的方法,吸引农民参与健身锻炼,总之政府和群众体育组织部门应提高自身体育意识和责任感,通过管理和指导,真正有效的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发挥体育在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3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

(1)经济的发展。经济是群众体育发展的基础。群众体育的发展规模、水平和速度,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水平,取决于经济发展所能为群众体育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经济的发展不仅会带来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也会由此引发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化。有调查显示,地方经济发展与孱民家庭收入对参与体育锻炼存在较大影响。经济状况好的人可能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但体育活动绝不能没有经济作基础。第二次群众体育普查显示,有经济

基础而因缺少时间而影响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占53.8%。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机械的普遍利用,使农民在田间劳动的时间大大减少,为农民节约出了用于健身娱乐的闲暇时间。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会带动政府对健身场馆、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公共体育设施严重欠缺问题。总之,经济的发展对群众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们的体育消费水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及体育事业经费的投入三个方面。

(2)体育科技的进步。现代体育科技是推动群众体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它在大众体育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乡镇农村的群众体育发展尤其需要体育科技的指导和帮助。它可以对群众体育进行科学的研究和指导,能增强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功能、体育运动与抗衰老关系等的认识。另外,开展体育科技服务,从体育锻炼监督、体质评价和运动处方,等方面人手,开展不同年龄、不同项目负荷与锻炼效果关系的研究,指导大众科学的健身。如北京某社区的“知己健康管理”就是根据软件与检测仪分析数据,开出处方,指导大众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度的健身,使全民健身真正科学化。

4 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目前,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同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村体育活动开展的主要矛盾。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体育场地85万多个,其中仅有8.18%分布在乡(镇)村。国家体育总局在《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中已明确指出“以经济、实用的小型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为重点,把场地建到农民身边”,“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的基本标准是一块混凝土标准篮球场,配备1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室外乒乓球台”。这就要求地方应加快经济发展,利用多途径扩大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加快解决公共体育设施严重欠缺问题。政府还要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及其他已有的健身场地、设施来缓解农村体育资源缺乏的现象,满足农民体育锻炼的需求。

实施“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必须抓住体育场地建设这一基础环节,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通过各级政府的投入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提供最基本的健身条件,为农村体育组织的建立健全和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将有效地推进农村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建设,使广大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服务。

5 地方传统体育项目。乡村是个巨大的文化舞台,许多传统的民间体育项目也隐藏其中。挖掘保护当地传统的体育项目,对群众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参与积极性的提高,都有很大的作用。这些体育项目的开展可弥补乡村健身场馆、设施严重匮乏的弊端。而且这些项目本身就是当地的特色文化,开展起来无论农民的积极参与程度,还是接受程度都不是难题。乡村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开展,不仅能实现乡村全民健身工程的全民化,也有利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三、结论

1 体育意识与观念是影响乡镇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核心因素与难点问题。政府应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出发,扩大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利用传播媒体、宣传画、设立服务点等途径来支持群众体育事业,改变人们的体育意识与观念。

2 地方政府是乡镇农村群众体育发展的执行者和调控者,组织管理机构则是直接执行者。“十一五”期间政府和体育机构应抓好三个环节:一是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场地;二是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组织;三是开展好群众身边的体育活动。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5

二、建设目标和主要工作

按照省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到**年末,力争使全县一半以上的行政村实现新农村建设初步目标,到**年末,全县所有行政村实现新农村建设初步目标。2009年突出做好4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形成我县农村产业发展模式。立足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强化乡村主导产业建设,重点发展以下产业发展模式:以玉米高产创建合作社为牵动的土地集约规模经营发展模式、高产高效的设施农业发展模式、工厂化畜牧小区规模养殖发展模式、以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利用为主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全民创业的家庭手工业发展模式、有较高组织化程度的劳务经济发展模式、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模式等。各乡镇、村要结合实际选择适合本地发展的模式,单业或兼业发展,加快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种养业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的专业乡镇、村。试点村要在两年内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态势。二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实施胜利水库消险、解放水库消险、流域治理和抗旱水源建设工程,新打水源井80眼,维修加固塘坝20座,新建塘坝3座;加强农机化建设,提高农机装备水平,更新大型农机具55台(套),全县大型农机具保有量达到1076台(套);加大棚室化设施建设力度,全县计划新增棚室1000栋;加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力度,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65万亩,集中连片经营100亩以上的超过40%;积极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800个。三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入实施百万亩玉米高产创建工程,全县玉米移栽和地膜覆盖面积达到30万亩,“一增四改”栽培面积达到70万亩,带动全县粮食总产达到22.4亿斤。大力发展畜牧业规模养殖,奶牛、生猪、白鹅、肉牛四大主导品种养殖量分别达到4万头、110万头、120万只和15万头,规划建设畜牧养殖小区50个,新增规模场户73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转移农村劳动力8.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65亿元。

(二)加强基础建设,形成村屯建设模式。结合我县实际,确定道路建设、排水沟建设、绿化带建设、栅栏建设、柴草垛清理、垃圾清理、粪肥清理、庭院建设、屯内废弃地利用和环境管理10项基础建设标准,通过统一规范的建设和管理,形成具有我县特色的新农村村屯建设模式。一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强化农村道路总体规划,实现乡镇、村、屯道路网络化,消灭断头路,计划建设农村公路总里程350公里。二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高农村自来水入户水平,结合抗旱水源井建设,计划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5处,解决54个村115个屯43233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三是加快农村新型清洁能源建设。以实施小型沼气、秸秆固化和气化集中供气等项目为重点,新建小型沼气工程6个,辐射农户300户;新建联户沼气池8个,辐射农户80户;新建户用沼气池100个。四是加快泥草房改造建设。改造泥草房4150户,推进住宅新区和泥草房集中改造工程建设。五是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结合生态型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道路建设,科学制定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全县建设生态园林精品屯157个。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清除屯内柴草、垃圾、粪肥等影响环境的杂物。在重新界定住户使用面积的前提下,对主街、辅街、巷路、排水沟、绿化带进行统一规划,对规划范围内的农户违章建筑物要坚决予以清除和拆扒。规范农户的庭院、甬道、厕所、牲畜圈舍等。加强村屯内环境卫生管理,制定环境卫生管护长效机制,村要有专业卫生清洁人员,保持村屯干净整洁。

(三)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一是推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分别在中和镇、连丰乡、永丰镇、德胜乡、迎春乡和兴华镇实施农村中小学校改造项目。二是推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实施德胜乡、建设乡、XX镇和连丰乡卫生院建设项目4个。进一步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运行工作,参合率要达到94.3%。建设标准化计生服务室12个。三是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加大农村文化活动推广力度,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农村健身工程4个。试点村和示范村都要有农民文体活动组织,并开展经常性文体活动。同时,每个乡镇至少树立1个农村文体活动典型村。四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完善农村低保制度,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水平,及时为25021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启动实施第四批扶贫开发村30个村整村推进项目,争取项目资金991.6万元。五是推进农村社会服务业发展。新建改造30个农家连锁店,全县标准化“万村千乡”农家连锁店达到180个。

(四)大力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市场意识和科技素质,增强致富能力,健全完善乡村班子考核奖惩和民主监督机制,乡镇要制定村级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定期向群众公开资产变化情况。健全乡镇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村民会议和代表会议、“村规民约”、“一事一议”、民主理财、民主评议干部等民主制度。增强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每个村要通过“一事一议”议成并实施一个新农村建设筹资筹劳项目。继续开展农民文明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环境文明意识,组织开展文明村镇和“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

三、推进措施

(一)坚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思路,统筹全县新农村建设。要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把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等方面差距,作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解决。各部门要增强服务“三农”的责任意识,把工作职能向乡村延伸,工作目标、项目投放、建设标准、推进措施、完成时限等要城乡同步,共同发展。要按照普惠制的原则,强化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建设,不断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逐步实现城乡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共享发展建设成果。

(二)加快试点村建设,示范带动面上工作整体推进。我县已通过省级验收的第一批试点村要全部转为县级示范村,继续完善提高,按照省级示范村的标准进行统一管理建设。依据行政村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2009年,我县新增省级试点村5个,确定省级示范村4个,要高标准建设,整体推进。按照“渠道不改、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记其功”的原则,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和项目,重点向试点村倾斜,加快“路、水、电、房、医、教、能、保”等农村民生建设。确保两年内每个试点村投入建设资金100万元以上,示范村投入建设资金150万元以上。

(三)加强小城镇建设,辐射广大农村加快发展。按照“建设新农村,首先建设新城镇”的理念,把做大做强乡镇经济、加快小城镇建设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其连接城乡、融汇工农的凝聚作用。发挥市房开发的牵动作用,带动小城镇建设,两到三年内完成沿路开发的建设目标,完成7万平方米的小城镇市房开发任务。同时要强化小城镇的综合服务功能,在加大开发的同时,跟进硬化、绿化、亮化、排水等配套工程建设,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小城镇的硬件承载能力,进而扩大小城镇的规模。要把小城镇的综合治理同小城镇的经济发展、区域布局、城镇功能、城镇品位在内的综合性建设规划有机结合,聚集农村人口,延伸产业链条,辐射周边村屯,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保障新农村建设工程顺利实施。一是建立县领导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在13个省级试点村、示范村(其中:第二批试点村5个,示范村4个,国有农牧渔场1个,**、**年确定的继续参与第二批的试点村3个)和6个县级试点村中都有1名县处级领导联系,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二是建立下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制度。从县党政机关中选派一批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到试点村任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宣传方针政策、指导规划建设、反馈村情民意、化解农村矛盾、监督民主制度实施,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三是建立县直部门包扶帮建新农村建设制度。县委、县政府为每个试点村确定4—5个县直部门进行重点包扶帮建,包扶帮建单位要重点围绕我县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基础建设模式,帮助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快发展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社会道德等方面建设。明确包扶帮建投入标准,牵头单位每年投入物资和资金不少于3万元,成员单位不少于1万元。四是各乡镇要把新农村建设工程摆上重要日程。通过调查研究、工作部署、现场推进、经验交流等多种有效形式,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引向深入。

附件: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2009年工作任务

附件:

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

成员单位2009年工作任务

一、组织部

(一)进一步修订完善《XX县村级党组织书记激励约束办法》,对村党组织书记全面实施结构化岗位补贴制度、一次性重奖制度、离任补贴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和定期体检制度,为工作6年以上的村党组织书记办理社会养老保险。

(二)深入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选聘19名高校毕业生到村担任村党总支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助理。

(三)进一步抓好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工作,对**年换届当选的村党组织书记全部培训一遍。

(四)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年年底前,彻底解决无村级活动场所问题。

二、宣传部

(一)继续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力度,把集中宣传与经常性宣传结合起来,营造有利于农村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建设活动,“十好”文明乡镇、“十化”文明村分别达到镇、村总数的30%和20%。

(三)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规范创评标准。参评面达到35%左右。

三、财政局

(一)认真清理核实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要求做到上报及时、数字准确、内容完整。

(二)及时和省财政厅沟通信息,全面掌握支农资金的投放政策,确保财政支农资金及时到位。

(三)对涉农资金要及时拨付,同时按照财政法规要求加强资金监督,发挥资金的最大经济效益。

(四)对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一事一议资金,要全面掌握,认真核实,及时上报,争取得到国家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教育局

(一)实施阳光操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

(二)采取治本措施,狠抓学生辍学工作。

(三)实施支教制度,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五、交通局

(一)全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350公里,其中,试点村公路建设完成23.81公里。试点村和示范村通村公路、屯内主街路全部硬化。

(二)稳步推进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待上级出台相关政策后,参照实施。

六、农机总站

(一)抓好农机安全生产工作,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抓好农机具更新工作,提升我县农机装备水平。

(三)抓好秋整地工作,建立土壤耕作制度。

七、畜牧局

(一)畜禽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72%,试点村畜禽品种优化率达到91%以上。

(二)畜牧业组织化程度达到32%以上,畜牧业产值达到8.03亿元,同比增长10%,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7%。

(三)畜禽养殖小区(场)粪便收集与利用率达到85%,其中试点村达到91%。

(四)试点村奶牛生产实现舍饲、全混日粮饲喂、分阶段饲养、机械榨奶。

八、环保局

(一)建立农村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对乡镇领导班子和主管领导进行定量考核。

(二)创建市级生态乡镇2个,生态文明村2个。

(三)加强农村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工作,做好乡镇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调查工作。

九、农技中心

(一)在全县建立县级高产创建核心科技园区6处、乡(镇)级示范园区9处、村级示范园区60处。

(二)在全县实施农业科技推广项目10项,推广面积30万亩,涉及农户2万户,粮食增产3000万公斤。

(三)集中培训农民12场(次),培训农民5万人,县、乡、村干部1000人次,科技示范户1000户;科技入户指导1000户,举办电视讲座12次,发放科技资料2万份。

十、林业局

(一)在原有护村林建设基础上,更新改造原有残次护村林面积2000亩,林带宽度达到17米以上。

(二)更新扩建街道林336亩,新建绿篱5500延长米。

(三)在村屯内利用废弃地零星植树50万株,折合面积为4200亩。

(四)共建庭院果园190个,栽植果树3280株,折合面积为90亩。

(五)试点村和示范村全部建成高标准生态园林村。

一、发改局

(一)对上争取资金,建设民政乡至公平村通村公路1.2公里和劳动乡至新丰村通村公路1.6公里。

(二)对上争取资金170万元,安排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10处,其中试点村永安村2眼。

(三)对上争取资金400万元,安排优质粮产业工程标准粮田2万亩。

(四)对上争取资金640.9万元,安排建设通村公路37.7公里,其中试点村拟对上争取资金100万元,安排新能源项目(祯祥镇永胜村秸秆固化示范项目)1个。

二、水务局

(一)新建11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4.3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二)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3万亩,新增水田节水灌溉面积0.2万亩。

(三)试点村和示范村实现自来水入户整村推进。

三、广电局

(一)全县农村微波数字电视入户超过3万户,入户率达到45%,其中试点村入户率达到60%。

(二)加大投入和维护力度,保证中央一套、省一套广播节目覆盖全县。

(三)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宣传报道力度,此项工作排名要进入全省前30名行列。

四、文体局

(一)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7个。

(二)全县165个行政村均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

(三)建设农村健身工程4个。

(四)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10次。

(五)试点村和示范村要建设一处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休闲广场。

五、扶贫办

(一)继续帮扶新农村建设,确保投入各类资金达到200万元以上,被帮扶村人均收入达到2200元以上。

(二)被帮扶村主要道路全部硬化,4个屯300户用上自来水,全村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80%以上。

六、工商联

发挥乡镇商会和行业商会作用,参与吸纳和转移农村劳动力工作,多渠道吸纳农民工就业,推动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民营企业吸纳试点村劳动力50-100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00人。

七、工业经济委员会

积极组织指导承担省级试点村帮建任务的出资企业开展帮建工作,检查验收帮建效果,总结推广企业帮建先进典型,提升企业形象,推进帮建工作整体上水平。

八、计生局

(一)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达到省级标准计划生育服务室12个。试点村和示范村有省级标准计生服务室。

(二)加强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落实好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

(三)积极推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80%的乡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达到国家规定的甲级标准。

九、县社

(一)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新建改造标准农家连锁店30个,力争所有试点村和示范村各建1处连锁店。

(二)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农民经纪人200个。

(三)推进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实现农资商品连锁经营,以龙头企业带动加盟店达到118个。

十、卫生局

(一)加大乡村名医培训力度,聘请中医专家对试点村的80名村医进行系统培训,培训面达到100%。

(二)加强对口支援工作,实施县乡联合办院,支援单位每年要无偿对受援单位2名以上卫生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每月向受援单位派驻3名卫生技术骨干,坐诊一周。

(三)试点村和示范村要有1处达到省级标准的卫生所。

二十

一、团县委

(一)培训新型青年农民100人,实现农村青年转移就业100人。

(二)开展“保护母亲河——绿色家园建设”行动,在全县13个新农村建设第二批省级试点村和示范村的宜林地、可造林地、村屯四周、农田四周实施绿化。

(三)创建共青团示范街(路)15条,建设青年图书室1个。

二十

二、公安局

(一)倾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深入开展警民共建活动,积极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

二十

三、信用联社

(一)发放农业贷款54740万元,其中种植业贷款54344万元,养殖业贷款396万元。

(二)普及推广“一证通”业务,覆盖全县165个行政村。

(三)积极开展“四帮一送”、“阳光信贷工程”和“让阳光更温暖”活动。

二十

四、农发行

(一)稳定增加信贷投放,发放粮食收购款8000万元,其中:黑龙江龙凤玉米开发有限公司6000万元,XX县赛美葵花制品有限公司2000万元。

(二)继续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投放,为黑龙宾老窖酒业有限公司发放贷款400万元。

二十

五、物价局

继续清理涉农收费;完善产品价格政策。

二十

六、妇联

(一)创建妇女培训学校,争取省妇联支持,武装省级妇女培训学校1所,县级妇女培训学校15所。

(二)办好农家女大讲堂。

(三)做好农村贫困妇女解困工作,帮助1200名贫困妇女结成帮扶对子,加快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困步伐。

(四)开展零家庭暴力村屯创建,在村屯开通妇女维权热线和家庭暴力热线,每个乡镇创建1个零家庭暴力典型村。

二十

七、商务局

(一)继续加大“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力度,新建改造标准农家连锁店30个。

(二)进一步强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配送中心建设,投资650万元,新建1000平方米商品展示大厅和购置15台配送车,提高配送中心服务功能。

(三)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工程。“家电下乡”销售额达到200万元以上,农民享受补贴26万元以上。

二十

八、农业开发办

(一)实施建设乡奶牛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90万元。

(二)实施劳动乡自力村农机合作社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

(三)实施民政乡公平村玉米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组装示范项目,总投资76万元。

二十

九、科信局

申报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集成示范及产业化开发富民强县项目,申报项目资金15万元。

十、农行

(一)稳定增加信贷投放,保证粮食购销渠道顺畅。

(二)拓宽信贷支农领域,支持农、林、牧、副、渔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三)稳定发展化肥、种子、农业科技等专项贷款。

(四)积极支持农村道路、电网、信息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

三十

一、民政局

(一)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积极对上争取低保指标。

(二)切实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四)提高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投资750万元建设1处集休闲、娱乐、医疗为一体的大型中心敬老院,可入住院民200人左右。

(五)加强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衔接,扩大医疗救助覆盖面。

三十

二、建设局

(一)计划改造建设农房4150户,总投资约2.8亿元。

(二)继续推进村屯环境整治,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环境整治达标村40个。

(三)做好小城镇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和村屯规划编制工作。

三十

三、质监局

(一)加快建立农村公正计量服务站。

(二)加强农业标准化宣传咨询服务站建设。

(三)完善农业标准化示范网络建设。

(四)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产品和农用物资的监管力度。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6

我们知道,要努力做到推进落实文化惠民工程。首先,要做到文化惠民不腐蚀民,文化得民而不背离民,文化提高修养而不是愚昧人,文化服务人民而不是形象工程欺骗于民。正如温总理所讲,“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其次,文化要做到惠民,基层政府就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人民,树立民族自强精神和时代思维意识,推进和谐文化和先进文化建设,培育民间的文明社会风尚,推动民间的文化创新活动。再者,文化要做到惠民,基层政府就要研究当地情况、征求百姓意愿,老老实实、实实在在为咱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做点实事、真事,而不是虚事、假事、空事。最后,文化要做到惠民,基层政府就要立足地方优势、获得百姓信赖,真心实意为地方经济发展搭台唱戏,而不是搞些百姓反感,假大空的文化形象工程。

当然,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群策群力才能解决,只有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才能最终为我们建设和谐稳定的小康社会提高必要的保障。历年来,南安市把文化惠民工程纳入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丰富群众性文化内容,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实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四项。

一、加大资金投入,夯实公共文化基础

多年来,南安市投入巨量资金用来落实文化惠民工程,财政经费投入的增长幅度不低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每年应安排足额资金集中用于重点文化项目、文化精品、群众文化项目、特色文化项目的奖励、扶持以及文化交流、历史文化遗存、优秀传统文化、民间艺术资源挖掘和保护。并且以信息化拓展城市文化建设渠道,加快文化建设步伐,逐步实现南安 “三网融合”,推进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建设,形成互联互通,实现文化资源共享,成效显著。如创新建立南安宣讲网络课题库,联合泉州市委讲师团率先成立了南安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等,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更重要的是将文化惠民工程放眼全局,点面结合,以求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充分利用各类中小学生文艺汇演、少儿舞蹈比赛、合唱节等平台,深入农村学校开展辅导、培训,编排节目参加,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接受艺术的熏陶。

二、创新工作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按照《决定》的精神,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一套文化惠民示范村运作机制,把产业发展作为创建工作重点。具体措施是把文化惠民村的创建活动与我市的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落实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如石井镇闽台农产品交易市场、水头镇规划展馆和海联创业园等独具特色的小城镇文化建设基地。各地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并不断整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城镇文化。如英都镇群众以民俗形式“拔拔灯”闹新春庆丰年,舞龙、车鼓舞、拍胸舞、大鼓吹等闽南民俗表演异彩纷呈;码头镇成立欧阳詹研究会,以便更好地抢救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遗产,探索地域人文渊源,开发地域文化资源。

近年来,南安市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如以抓“三百”、建“三点”、改“三堂”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形成霞美镇金山村、康美镇兰田村、梅山镇蓉中村等独具乡村特色的文化建设示范点。

三、营造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南安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其名胜、古迹、人物、风俗、戏曲乃至民间传说、地方小吃等随经济发展而渐渐融入现代化都市生活,形成具有南安特色的地域文化特色。如蔡氏古民居书法笔会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成果展活动、南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仪式暨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以及“南音周”系列活动,在有条件的学校教同学们南音、闽南童谣,编排答鼓吹、三句半等等这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营造了“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形成南安特色文化,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四、人才带动,发现和培养代表性农民艺术家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7

广播电视是党的重要宣传阵地和工具,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农村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载体,是党和政府在农村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的“德政工程”,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是解决边远山区农村群众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难题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使命和历史责任。对此,新闻广播电影电视部门在此方面要加快实施对于农村广播电影电视的村村通工程,响应中央的决策和部署,积极为繁荣农村广播影视事业服务,从而为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当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问题

1.维护经费难以落实,保证不了“长期通”

早期建成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经过几年的运行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设备故障,维护成本过高,在地方财政比较拮据的情况下,维护资金难以落实,停播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升级改造也存在着经费不足的问题。

2.专业技术力量缺乏,维护人员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偏低,有关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严重形响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正常运行

3.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有关功能宣传不够,群众了解还不全面

例如,绝大部分农村认为有线电视只是看电视,是为了娱乐、消遣。而且现有的技术手段滞后,安全意识不强,不能有效控制极少数人收看境外节目。

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工作还存在起点低、入户率低和“返盲”等问题

十年前,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时,由于受当时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的限制,投入少、起点低,而且入户率低。目前还有部分农村收看不到广播电视节目。而且这些村大部分是地处偏僻的牧业村,居住分散,自然条件较差,给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二、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对策

1.进一步搞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

抓紧制定出地方广播电视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加快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存在的困难,要认真分析,发挥好各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领导小组的作用,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切实纳入当地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扶贫攻坚计划中,落实配套资金和维护经费,保证“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顺利实施。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当地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切合实际的安装方式,降低工程成本,尽可能减轻农民群众的负担。

2.探索建立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

要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由单一的工程建设转变到工程建设与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结合上来,由阶段性、突击性的任务转变为长期的任务、常规的工作,使“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做到长期通、户户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针对大多数农村地广人稀、地形复杂的实际,要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提高水平”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技术手段,提高工程及其设备质量,保证有效安装,提高覆盖率,提高传输速度和接收质量,切实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实际效果。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加强广播电视运行中的维护,保证有人负责,有人管事、做事,把工作做细、做实、做好,防止“返盲”现象的发生。

3.加强对“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宣传,唱响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各级广电部门要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等媒体,大力宣传“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对于边远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让群众掌握有关使用方法,掌握有关保护、维修常识。进一步充实“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传播的内容,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三贴近”原则,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核心,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创造良好的舆论和使用环境。

4.以人为本,强化广播电视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是我党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充分体现了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基本要求。相比而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任务更加繁重,“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在这些地区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这一工程的作用,为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服务,推进新农村新牧区的建设步伐。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营造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采取灵活的、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为青海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今后我县新闻广电部门服务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新闻广电部门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替代任用,对此我们要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不断为全党工作的大局服务,为本地的经济发展服务,为和谐社会提供有利支撑。

1.继续加大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力度

进一步巩固已经建设的行政村广播电视站室覆盖范围,抓好管理和队伍建设,落实维护经费,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长通久通机制。

2.进一步加强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在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进程中,结合“村村通”工程,加大农村广播影视基础设施投入,加强技术改造.改变我县农村广播影视发射、传输、收看、放映等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局面。

3.进一步加快推进网络改造步伐

网络化和数字化是广播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必须对县、县、乡现有广播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在管理体制上,积极推动县、乡广播电视垂直管理,逐步实现广电网络的全程、全网统一管理,建立利益共享的经营管理体制。

4.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8

前言

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认为我市要实施农村基层人才开发工程,主要应从加强领导、发挥职能、完善机制三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农村人才开发提供保障

目前农村人才开发工作尚处在初级阶段,有的地方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建立统一、高效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工作体系,工作思路不清,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农村人才开发涉及的部门多,优势分散,容易出现各自为政,加之一些部门又缺乏相应的手段,工作不容易抓落实。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农村人才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统一协调的工作体系。

1.健全组织机构。在市、乡、村三级成立农村人才资源开发领导小组,建成市乡村三级农村人才开发网络。市农村人才开发领导小组以人事、劳动、教育、科技、科协、农业、畜牧、就业、民营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由人事部牵头,负责综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乡镇要尽快成立人才服务站,加快建立以市人才市场为中心,乡镇人才服务站为基础,村组人才骨干为补充的农村人才市场开发服务网络。这样就构建了上下统一、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形成了强大合力。

2.制定相应规划措施。市农村人才开发领导小组要将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围绕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经济发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农业基层人才发展规划,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各乡镇,明确责任,定期考核目标。

3.统一思想认识。农村基层人才开发情况复杂,难度较大,既是当务之急,又是一项长期的重要的战略任务。党委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抓好全民特别是各级党政干部、涉农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农村人才开发的思想认识,提高主观能动性,强化服务理念,树立坚定信心和决心,增加高度的责任感。

二、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为农村人才开发创造条件

农村人才开是一个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政府要找准角色定位,由直接管理变为引导、协调,积极为农村人才提供科技、信息、政策等服务。

1.优化人才政策环境。要从政策上保证农村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协调、健康、持续地发展,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政策力度要大,而且切实可行,确保能激活人才开发机制。如为了激发在职农村人才扎根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对农村一线的在职专业人才在工资待遇、职称评聘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市政府要认真研究和制定加强农村基层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农村基层人才开发方案》。

2.搞好宣传和发动工作。为了创造有利于农村人才开发的人文环境,有效地促进和鼓动人才,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各类宣传工作:农村人才的方针政策;农村人才成才致富的典型事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等。

3.建立农村人才开发资金。政府要设立足够的农村人才开发专项资金,充分调动农村人才的积极性,使之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资金用于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科技、农村经济管理、农村实用人才进修、学习、奖励;人才引进、市场建设等。政府在保证有一定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还要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实现人才开发资金投入多元化。

4.抓好农村人才市场建设。加大农村人才市场软硬件建设,为了更适合农村人才交流的特点,加快开辟网上“农村人才市场”步伐,网上交流改善了交流方式,既降低成本、又高效实用,有效促进人才智力向农村流动。

5.做好引导和协调工作。大力扶持和发展各类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研究会,引导、鼓励和支持广大农民入会,这些经济组织是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自主经营、民主经营,自我服务,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致富能力和农业竞争力;要善于做好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协调工作,能及时解决农村人才工作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农村人才面临的实际困难,以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三、建立完善人才机制,为农村人才开发奠定基础

1.建立人才管理机制。人事部门对农村人才要采用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在科学制定各类人才界定标准的基础上,有效地对各类人才进行分层次、分类别、分行业管理,建好农村基层人才信息库和农村人才网站,通过网络来实现区域内资源共享。

2.建立人才培训机制。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农村特点和需要的培训计划,要分类型、分层次、按计划实施培训。一是以继续教育为主线,切实抓好在职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培训。鼓励在岗培训,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手段,发展远程教育。二是创造条件为农村乡土人才开展学历培训。通过委托市农广校、市委党校对农村干部、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骨干进行学历培训。三是实施多种形式、多渠道实用技术培训。各部门、乡镇、专业协会要紧密结合市场所需、群众所求,采取举办短期培训班、发放技术资料、现场技术指导、开设广播电视专栏、科技咨询服务、技术交流研讨、外出考察学习等多种方式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技术培训,并适时开展村组干部培训、能人大户培训、 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新青年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增强农村人才的技能。四是加强基地建设,整合各方培训资源。建立各种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示范作用;提升职业大学、职业中学、农广校以及各类民办职校等培训机构的规范化程度,保证培训质量,务求实效,切实提高农村人才的素质。五是发挥高层次人才的作用。广泛组织农、林、水、医、教等领域的各类专家,有计划、有目标、分批次深入到全市广大农村,开展技术下乡和科技支农活动。

3.建立农村人才激励机制。研究制定人才表彰奖励制度,定期评选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有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优秀农村人才,促动他们不断探索创新、艰苦创业和发挥模范作用,加快他们成长过程。对他们的先进事迹及获得的社会荣誉要给予大力宣传,以不断提高农村人才的社会影响力。

4.建立农村人才评价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人才技术职称评制度。要因地制宜,从农民需要和专(下转第17页)(上接第8页)业特长出发,注重成果和业绩,制定农村技术人才职称评聘标准和措施。并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农村人才考核、培训制度,明确规定农村技术人才应享受一定的权力义务及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9

[中图分类号] G22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11-01

我国农村有线电视已经成为了我国农村广播的继续及延伸,更是我国农村实施文化宣传主要的阵地,也是满足我国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得精神文化需求十分重要的文化工程,对于有效传播党和国家自身的方针政策,进行先进文化的传播,对科技知识进行普及,对于提升我国农民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及思想道德水平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只有抓住时机,广开思路,不怕艰难,对农村信息网络市场进行占领,才能够真正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进行繁荣,将我国农村建设为新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下面,笔者就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探析。

一、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具有的社会作用

广播电视一直都是党以及政府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最生动最直接的一种宣传工具,能够有效的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出更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成为了当前最经济及最普及的信息工具,是广大人民群众及时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能够将城乡鸿沟缩小,推进科技普及及技术的培训,广播电视一直都具有老少皆宜、形象生动以及传播迅速等等诸多优势,所以,广播电视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听广播、看电视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群众了解党以及国家重要方针政策,进行科技知识学习,对外界进行了解,进而提升自身素质最为重要的方式及渠道。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简单的休闲娱乐的工具。能够从本质上满足我国农民群众精神需以及文化需求,提升农民群众文化的素养,提高农村的道德风尚。

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

1.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要提高认识

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一直都是党、国家以及政府的一个普惠政策,也是丰富我国农村文化生活最有效、经济、快捷的途径之一。有线电视“村村通”在广大农村能够更好发挥自身的喉舌作用,凭借强大舆论优势来引导教育广大农民群众自发抵制腐朽、迷信、反动的文化,用文明、健康、先进的文化对农村文化阵地进行占领。我国农村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的工程一直都处在起步的阶段,很多地方都是空白,并且存在着一定的漏洞,有些地方蕴藏着很大的发展商机以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想要发展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必须要提高认识,考虑回报及投资合理周期,每一个农村都有擅长经济的人,这些人不仅有超前电视文化的渴求,更具有雄厚的资本,占有着人和地利的优势。所以,借助这些人的力量,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发展,进而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入户率高、见效快以及投资小等一系列目标。

2.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

农村有线电视自身的收费、维护巩固及发展情况不同于乡镇自身的特点,如果在实施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是按照城镇管理的经验模式来模仿是行不通的,所以,对农村有线电视进行发展,必须高要求高标准地制定农村光缆网络的规划,每一个光缆的节点设计用户不能够超过二百户。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实施调研以及下基层,深入到田间地头,进行走村串户,了解农民生活情况和思想状态,对农民自身的意见进行听取,不断调整发展策略,进而保证有线电视农村网络健康运行,逐年壮大,用户逐年增加,进而保证我国农民利益以及我国有线电视网络经营人员实现利益双赢。

3.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要扩大规模

没有规模就不会有效益,所以,增加农村有线电视用户数量已经成为当今背景下十分重要的任务,要求地方政府及地方党委必须要实施高度重视,我国农村的有线电视网络必须要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农村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发展,网络是其生命线,上帝是用户,所以,要求广大工作人员必须要促进用户入网,可以进行一些优惠政策的制定。信息网络自身的特点就在于成本比较集中,服务成本也会伴随着有线电视服务面扩大进而迅速的降低,有线电视自身的用户比较少,收益也比较少,甚至会导致亏本的现象,所以,只有保证增加用户,才能够有良好的收益。

三、结语

本文中,笔者首先阐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具有的社会作用,接着又从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要提高认识、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要扩大规模这三个方面对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与新农村建设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10

在农村公路的建设中,我认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前提,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是关键,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是基础,多方筹资、建管养并重是保障。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农村公路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公路是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基础条件。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精神,促进“乡风文明”;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

(二)农村公路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农民群众多年总结出的一条经验。实践证明,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是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交通落后,信息闭塞。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可以打破农村地区的自然封闭状态,有效地促进农村的资源开发,使广大农村蕴藏的土地、矿产、森林、水电以及旅游等资源潜力转变为现实生产力,而且还可以畅通与扩大农村的信息和商品流通渠道,使农村的自然物产和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从而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三)农村公路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措施。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持久动力。我国有9亿农民、2.5亿多农户,是我国最大的具有消费潜力的群体,增加农村需求是扩大内需的根本措施。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改善农村的流通环境,不断提高农民的购买力,能为扩大国内需求开辟广阔的市场。目前,我国农村交通还比较落后,“买难”和“卖难”问题仍然突出,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消费。实践表明,大力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改善和提高农村交通条件,可以有效地开拓农村市场,刺激农民消费,从而达到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目的。

(四)农村公路建设是构建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城乡协调、结构合理、质量稳固、功能完善的公路网络和运输服务体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是我们长期坚持、努力奋斗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难点在农村,从根本上提升我国公路运输整体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关键也在农村。我国农村路网和运输服务体系起点较低。

二、承前启后,切实把握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变化

“十二五”是农村公路建设的新时期:一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央明确要求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一项重大任务,这是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指导思想;二是通过近期的调查研究,广大农民群众对新时期农村交通有新的需求,对农村公路建设有新的要求,这是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的着力点;三是实践在发展,很多省区市针对新形势新要求,规划了“十二五”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内容,这是新时期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取得新进展的重要保证。我们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以往经验,认真审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新变化。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农村公路建设要求的新变化。以往,农村公路建设主要是交通行业落实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点工作和支农惠农的重要举措;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农村公路建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一个历史性转变。我们要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交通部门的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向交通部门提出的“新要求”。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11

一、抓宣传,搞动员,激发群众建设热情。

为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提高农民建设家园的积极性,保证“康居工程”建设工作顺利进行,我们积极做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通过组织各村召开村民大会、党员大会及村民代表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国家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同时充分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条幅、标语口号等有效形式,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了新农村建设舆论先行的目的。二是抓好政策宣传。大力宣传县、乡两级党委在实施康居工程中的各项优惠政策,让农民群众对康居工程建设有了全面的了解,为顺利开展下步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高起点,严把关,高标准规划建设布局。

实施好康居工程,规划是前提,为改变部分村屯房屋建设杂乱的现状,乡党委、政府严把宅基地审批关,坚持三个不予审批,即房屋建设位置不规范不予审批、达不到建设标准不予审批、新区内建房结构不合理不予审批,在源头上彻底改变了以往住宅小区、养殖小区、工业小区混杂的状况。在严格审批的基础上,按照布局统一、美观实用的原则,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拿出了7种样式12种布局的房屋建设图纸,供建房户选择。同时,将在新区的基础设施上下功夫,大力推行“一建三改”措施,把建房与沼气入户有机结合起来,使康居工程成为新农村建设各项工程的示范典型。

三、快启动,早筹备,超前备足建设物资。

为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实现“慎用钱、建好房”的建设目标,乡党委、政府从建设物资筹备上想办法,从大范围招引开发商,组建运输车队,统一购进物资,最大限度的降低建房成本,加快物资筹备。仅用半个月时间,为建房户统一购进木材1560立方米,水泥3200吨、红砖320万块,完成了全乡物资筹备的80%,为建房户节约资金20余万元。通过招引有实力的建设工程队与农户联建方式来保证工程质量,采取工程队承建、个人自建的措施,以公司加农户的建设形式签定建房合同157个,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新农村建设工程篇12

一、实施“农村路网硬化工程”,让农民朋友早日走上油路和水泥路

“建好农村路,服务新农村建设,把农民增收的路子铺到家门口,把农副产品外销的车子开到家门口,把推进城镇化进程的路子通到家门口。”我们秉承这一理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今年我们重点完成2条干线旅游公路建设,即八汤线和皂曹线二级路改造工程,总长30.6公里;3条通乡公路建设,即应天线、南虾线路面续建工程和雷潘线改造工程,总长25公里;150公里通村公路建设,年底实现75%以上的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顺利实施,我们积极采取措施:在政策保障上,我市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通村公路建设的意见》。在资金保障上,采取了多元化筹资模式,一是政府投,市政府出台优惠政策,每公里水泥路补助2万元,沥青路补助1万元。各办事处、镇、场也相应出台了激励政策,每公里油路或水泥路补助1万元;二是交通补,省交通厅对干线二级公路建设每公里补助50万元,通乡公路建设每公里补助30万元,通村公路建设每公里补助10万元;三是群众捐,各地坚持了“不搞强行摊派、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原则,积极鼓励本村农民及争取本籍在外四有人士捐资修路;四是部门扶,利用省、市扶贫对口单位、小康工作驻点单位、市直联系单位资助帮扶修建通村公路;五是社会融,利用优势资源转让和出让冠名权筹集一部分建设资金。同时,我们加强资金管理,做到“四个严格”,即严格财经纪律,严格预算管理,严格成本控制,严格审计监督,真正实现了“事前有控制,事中有检查,事后有监督”,确保了建设资金不流失。在质量保障上,我们积极发挥和借鉴干线路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将“四制”管理和“三级质量保障体系”引入农村公路建设之中,高标准、高质量建好农村油路和水泥路。目前,应天线、南虾线、雷潘线、皂曹线正在进行路面沥青铺设;八汤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通村公路已修建110多公里。

二、实施“农村公路管养工程”,让农民朋友走上致富畅通路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养护。农村公路养护主体在地方政府。养护工作历来是一个薄弱环节,现有的农村公路因养护跟不上,影响了其效益的发挥。为了让农民朋友走上致富畅通路,2005年,我市在认真落实国务院颁发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应城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按照路权主体对农村公路实行分级管理养护,并要求各级政府、交通主管部门、村民委员会要加强对农村公路的路政管理,确保农村公路的路产路权不受侵犯,农村公路严禁超限超载车辆通行。在资金筹措和管理方面规定,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国家扶持引导、地方主体投资、群众自愿投入及拍卖公路冠名权和公路旁树木经营权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形式的筹资方式。其中市财政每年每公里补助1000元,镇(办事处、场)每年每公里补助500元,村每年每公里补助500元。目前,各乡镇根据办法要求,因地制宜建立了农村公路管养机制,在组织、人员和金费上狠抓落实。

三、实施“农村客运便捷工程”,让农民朋友“人便于行,货畅其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