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教育行业分析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0 09:25:33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水利行业人才现状与教育需求

水利行业面广量大,在岗职工总数近120万人,服务水利建设的人数则更多。当前,基层水利人才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结构不够合理、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不足,培训机会偏少。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全国县级及以下基层水利职工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33%,县市水利局长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只有49%,乡镇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仅为54%,其中县市水利局长和乡镇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水利专业背景的不足50%。一些地区和单位对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经费投入不足,基层水利干部职工培训机会偏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水利部明确了“十二五”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目标:一是通过制定培训规划计划、建立培训机制、实施重点培训工程,培训县市水利局长1万名、基层水利站所长1万名和业务技术骨干5万名。二是通过严把新进人员入口关、吸引大中专毕业生和开展学历学位教育等措施,将县级及以下基层水利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比例由33%提高到45%,县市水利局领导班子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49%提高到60%,基层水利站所负责人中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比例由54%提高到65%。三是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等级结构调整,使基层水利技术工人队伍中具有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的高技能人才规模在现有基础上增加1万名。

二、服务基层水利职工教育的实施方案

在水利部人事司的指导下,本着“全面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河海大学与水利教育协会共同构建了基层水利队伍教育联盟。该联盟联合60余所水利院校、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和相关水利科研院所,覆盖全国3,358个县级以上水利主管部门和工程单位,汇集数千名各类优质教师资源,以创新适应水利改革发展需求的教学模式为目标,共建共享数字化学习资源。发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学特长,针对水利行业各类人才的培养规划,为基层水利人才专业与文化提升提供公共教育服务,支撑水利系统构建学习型行业。

为顺应当前形势,加强水利人力资源研究,夯实人事人才工作基础,2011年10月,河海大学经水利部批准成立了水利部人力资源研究院。研究院的成立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供一个开放平台,将在水利人才队伍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大力推动研究院围绕服务水利,针对水利实践,密切团结和合作,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督促高质量的成果,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依托人力资源研究院,进行水利行业培训政策等方面的研究。在培训政策与模式研究上,研究多种途径共建水利行业教学基地和典型案例教学点的模式,鼓励各类优质教师资源参与多种形式培训的模式,鼓励水利行业教育联盟内各类培训教材的共建、共享模式,以及相关政策、经费等支持的方式。

“云服务”概念来源于“云计算”,是指依托通讯网络构建利益共享的无边界服务联盟,以提升整体的服务能力为目标,以需求为导向,虚拟富集分散独立的资源,各服务主体遵循统一的规则,自主、协同、有序地共同为服务客体提供互补、无缝、高效、优质的整合型订单式服务。基于“云服务”的网络培训平台聚合多结点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多结点的网络教学服务能力,通过公共通信网络组成柔性的公共网络教育服务体系,突显规模与特色优势,实现知识积聚、优势汇集,为行业职工提供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环境,以适应基层从业人员工作地点分布广、流动性大、偏远地区学习条件简陋等客观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教育服务。

培训平台面向全国水利机构和培训单位,搭建开放式架构继续教育优质资源的供需与信息交互平台。此平台为各级管理机构提供完善的学习计划管理、多级培训计划制定和下发、灵活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方案制定、自动化的培训总结报表;为培训教学单位提供以服务为导向的教务管理、数字化学习资源共享、严格的学习过程质量控制;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各项完整的远程教育网络培训功能,实现无边界云端化的学习,在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并通过相应学习过程的评估和学习效果的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培训项目学习电子证书、单项课程学习证书等。

河海大学会同中国水利教育协会组织开展了全国性的水利继续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工作,确定了面向基层水利职工开展培训的总体思路、组织方式、管理模式、实施方案等。根据调研结果,组织专业教师,经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制定了8个水利行业共性岗位(专题)的培训方案:乡镇水利站长、水文站长和工作人员、中小型水库管理员、乡镇水利员(施工管理与技术)、农村水厂工作人员、农村水电站站长、农村水利规划、病险水利工程加固。

培训工程的课程体系包括岗位专业知识类培训课程、水利科技前沿类培训课程和文化素质提升类培训课程三大类。岗位专业知识类培训课程依据水利行业各岗位的专业知识要求,有计划的制定培训方案,组织培训联盟成员单位编写教材,开展示范培训和制作网络培训课程资源;水利科技前沿类培训课程追踪国内外科技前沿,以开拓水利职工创新思维为目标,主要介绍与水利事业发展相关的新思维、新方法、新政策、新标准、新规范、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新设备等;文化素质提升类培训课程根据国家文化建设总体框架,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水利职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行业文化软实力为目标。

探索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互通的“立交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探索水利教育联盟内各层次学历教育(包括中专、大专、本科)与非学历教育的对接,在学历教育方面,可发挥教育联盟中各层次学校的优势。非学历教育则需要在更大更广的教育平台上展开,要真正建立一个服务水利的职工职业教育体系。二是探索水利教育联盟内相同层次学历教育的学分互认。要努力在教育联盟内就相关的教育模式、内容作统一的计划,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既做到学分互认,又保证教育质量。

三、实践服务行业继续教育的创新模式

河海大学与中国水利教育协会共同构建的水利行业培训联盟主要致力于为“基层人才文化和专业素质提升工程”服务,依托基于“云服务”的水利行业培训平台,计划用5年时间,聚集数十所水利行业院校和定点培训机构,规划数十个岗位培训项目,建设数百门专项培训课程,覆盖数千个县级以上水利部门和工程单位,培训数十万基层水利行业职工,探索行业继续教育新模式,为水利改革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2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3-0063-03

引言

近些年,部分高职院校率先投入巨资,启动数字校园(或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2012年,教育部为推进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教育信息化的总体部署,组织编制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其中明确指出“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数字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高职院校提升、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高职数字校园建设的成果之一,关于高职数字校园研究的文章也在各类期刊杂志中发表。因此,对高职数字校园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目前各职业院校建设数字校园的主题与内容,将其作为反映高职数字校园建设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一面镜子,为建设者和研究者提供合理的导向和建议,促进高职数字校园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目的

在对高职数字校园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力求回答以下问题:(1)高职数字校园研究的主题与内容主要有哪些;(2)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是如何进行的;(3)高职数字校园未来将如何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样本

在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中以如图1所示方式检索,返回248条记录(检索时间为2013年11月30日,2013年尚不完整)。

研究样本的基本情况如表1所示。

2.研究方法

(1)研究主题与内容分析部分: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阅读文献,进行各年份发文统计,分析高频关键词、研究主题、引入的新概念及新理论。

(2)研究方法分析部分: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通过阅读文献,分析研究所用方法、核心期刊发文分析、基金资助论文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研究的主题与内容分析

(1)各年份发文数统计分析

如图2所示,按照检索条件,2004年起高职数字校园的文章才陆续在期刊上发表,以后逐年上升;2011年发文量稍有回落,2012年又大幅跃升。我们注意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正是2012年的。

(2)文献中高频关键词分析

一个领域的核心术语一般会被人们反复使用,故可依据关键词的出现频次统计与排名来发现高职数字校园研究领域的重点研究内容。

作者通过拆分论文信息中的关键词部分,依据普通词汇表清除关键词中普通词汇的部分(如“设计”、“现状”、“应用”等内涵不明确的普通词汇所表达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的文献频次进行统计,按文献频次逆序排列,选取文献频次不低于3次的关键词,共计120个。这些关键词特别是约前10位关键词(频次大于10),如数字化校园(118)、高职院校(78)、数字校园(22)、信息化(22)、校园网(20)、信息化建设(18)、建设(18)、数字化(18)、高职(14)、教育信息化(13)等可直观反映出高职数字校园研究的研究重点。通过分析前10大关键词发现,它们其实就是三组同义词:其一是高职院校、高职;其二是数字化校园、数字校园、信息化、校园网、数字化、教育信息化;最后是信息化建设、建设。组合起来正好体现了当前实践及理论研究的主题:高职数字校园建设。

(3)文献研读与分析

通过阅读文献,笔者们发现,高职数字化校园研究的论文主要分为三类:综合论述型、建设案例分析及总结型、基于数字化校园的其他研究型。

其中,以综合论述型文章为主,占总数的74.4%。这类文章主要讨论“什么是数字校园”(如数字校园概念、内涵、建设现状、存在问题等);“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如建设数字校园的意义、目标、宗旨等);“如何建设数字校园”(如规划设计、顶层设计、建设方案、建设内容、建设架构、建设原则、建设策略、建设途径、建设方法、建设难点及解决办法、需求分析、建设模式、数据流、保障措施等)。[1][2][3] 笔者们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工具UCINET,基于上文高频关键词间的共篇关系,绘制以“数字化校园”为中心的知识网络图,如图3所示。从图3中我们可以直观看到围绕数字化校园的各种研究内容,从区域1、区域2、区域3依次为“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三类话题,而区域4则是一些最新技术。

第二类文章是作者基于所在院校的数字校园建设实践所做的分析与总结,占总数14%。这类文章大多结合各院校自身的建设经验,描述数字校园建设的背景,总结建设的过程以及具体建设内容,并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可行性建议。[4][5]

第三类文章是作者基于数字校园所做的其他研究,如安全防范、学习模式、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资源库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学生信息素养、高职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德育新模式、英语教学设计等。这类文章最少,只占总数的11.6%,说明高职数字校园现阶段以建设为主,推广、应用并对其它领域产生明显影响仍有待时日。[6][7]

(4)引入新概念、新理论分析

部分研究者在研究高职数字校园时,引入了新理论,使高职数字校园理论的研究更加丰富、深入。

2.研究方法分析

(1)研究所用方法分析

通过分析文献,我们发现目前高职数字校园的文章多为综述类文章及建设经验总结的文章,这两类的文章占总数的88%以上,所采用的方法均为基于文献资料分析或实践经验总结的方法。

(2)核心期刊发文分析

表中核心期刊、CSSCI、SCI来源期刊、EI来源期刊等分类是采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分类方法;其他期刊指的是这四类期刊之外的普通期刊。如表4所示,前四类期刊计50篇,约占总数的20%,比重偏低。而且我们注意到在核心期刊、CSSCI中发表的文章是在2008年之后才有刊登。

(3)基金资助论文分析

如表1所示,获得资金资助的论文计44篇,占总数的18%,基金资助水平也较低。

四、结论与预测

1.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

通过对文献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目前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主题集中在高职数字校园建设上,研究者们主要回答什么是数字校园、为什么要建设数字校园、如何建设数字校园等三方面的问题。这说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校园工作主要在建设阶段,主要内容包括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信息门户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各类应用系统、数字教学资源以及相应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的建设。

未来,随着新技术(如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等)的应用以及各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的完成,随着数字校园工程的推广应用,对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会有更多的新概念、新理论被引进,基于数字校园应用的研究主题会越来越丰富。

2.研究发现

研究发现高职数字校园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文献资料分析或实践经验总结的方法,核心期刊中发文较少,资金资助水平较低,说明当前高职数字校园的理论研究整体水平不高,仍有待加强。

我们也发现国家政策导向对此项研究影响很大,这从2012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出台后,当年的数就达到统计的峰值(如图2所示)。未来,随着国家相应文件的出台,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数字校园建设,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将越来越丰富。

3.未来高职数字校园建设将越来越规范化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工程率先实施,有些还获得教育部的认可,这些高职院校的示范作用明显。其次,2013年9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该规范的实施,必将“规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颂.高职院校信息化与数字化校园建设难点初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1):143-144.

[2]史玉琢.高职数字化校园建设探析[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86-87.

[3]董菲,谢树晓.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方向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9):11-13.

[4]赵喜林.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7):65-66.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3

电子书包,在21世纪风起云涌,众多电子硬件制造巨头、电商巨头、出版巨头都将目光聚集于此,想在这个新兴的市场上分一杯羹。

美国电子教学可以说已经走在了中国的前面,因为他们有很多先行者去探索,尽管目前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很多现实的困难,但是美国的出版人都对电子书包的推广和广泛使用充满信心,这也预示着全球教材教辅数字化转型的趋势愈加明显。早在2003年,比尔・盖茨就惊呼“电子书包市场价值超过1000亿美元”,同年微软便将电子书包列入重点发展项目。目前麦克劳希尔教育集团已经和以色列的技术公司合作研发出了一套针对学校核心教育计划的数字教材,每个使用这套教材的学生手上必须具备电子终端,即one to one,笔记本电脑或者pad。美国已经有30个州开展了one to one教学,麦克劳希尔教育集团非常重视快速发展的one to one教学市场,目标就是要抓住机遇,成为数字教材提供商的龙头。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现在和将来,作为以教材教辅出版发行业务为经济支柱的湖南出版产业更应该寻求突破。

一、过河之石在哪里

目前国内的中小学教辅发行以市场化和渠道化两种类型为主,前者完全通过市场模式营销,在实体店以及网店铺开销售渠道。而渠道营销正是我们所依赖的,通过已经成熟的销售网络,采用自愿征订的形式将业务做到乡镇、村甚至学校。不可否认,一个完整有效的渠道体系能够使教辅产品得到全面的推广。但是在面临国家大力整治教辅市场,学生人数逐年减少等现实问题,传统教辅发行前景堪忧。没有一个行业能一直鼎盛,特别是充满竞争的年代。中国人有句老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企业在鼎盛时期更应该居安思危、与时俱进。持续发展已经介入的电子书包业务,并大力投入电子书包,同时整合集团资源狠抓数字出版才有可能让我们集团在未来的数字出版、数字发行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道理谁都懂,可是怎样才能在一条湍急的河流中,一步一步地去寻找过河的石头呢?怎样才能每一脚都踩到石头上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内容亟需充实创新

在科技迅速发展、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电子书包的技术本身并不是壁垒,电子终端也不再成为电子书包推广的障碍。让经济实力较强的地区推广使用电子书包不再难以实现。因此,内容的滞后已经不符合电子书包这先进的身份了。目前市场上的电子书包并不罕见,在教师和学生的使用过程中,给他们最直观的比对就是内容资源的充实与否。

目前国内的电子书包内容开发基本分为四个模式,纸质教材数字化、多媒体数字教材、互动式数字教材、集聚式数字教材。在开发过程中也基本遵循8个原则,包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尊重教材编写原则,着重开发互动功能、支持新的教学方式,允许个性化内容的载入,提供教学管理和评价工具等。上海某电子书包开发责任人提出了内容研发的四个要素:研发要遵循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要面向教学过程;要适应数字教学环境和各种电子终端;要基于出版社社内的数字化编纂流程。我认为这仅仅是基于国情来说最基础的要求。可以预见到,随着电子书包的普及,数字化内容的更新与提供将成为电子书包未来最大的盈利模式。数字化内容不仅仅是把传统的纸质图书碎片化,更是在碎片化的同时,用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背景资源,甚至以动漫、动画等全新的图式,串起一个充满趣味性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全新互动式课堂。

内容为王,优质的内容才是关键。这并不是耸人听闻,任何出版社如果固步自封,不大力投入内容研发领域,“江湖”地位只怕危在旦夕。

(二)要发展就必须重视版权

大力发展数字教材、教辅出版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版权。国内众多出版社目前已经开始研发数字教材,并且很多独立撰稿人、特级教师手上都有丰富的资源可供电子书包的数字教材运用。目前电子书包仅在个别地区的个别学校进行试行,比较封闭。不久的将来,电子书包推广普及后,数字教材内容版权保护或将受到考验。内容版权的授权直接影响着电子书包的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处理好出版社与著作权人之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让著作权人直接受益。

(三)针对性深入营销

如果你想学钢琴,家里应该有一架钢琴,如果你在学校里是用电脑来学习,那么家里也应该有同样的电脑,如果想要学生使用什么新产品,那么让家庭的介入是非常重要的。在目前的教育营销中,民营书商要重视这一点,他们的工作深入学校甚至家庭,而国企书商则是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持在“坐商”。但是对于电子书包这种具有特殊型的产品,肯定不可能依靠传统的政策扶持。只有加大对相应产品的推广,变坐商为走商,深入学生家庭,才有可能获得学生家长的青睐。

(四)灵活的合作模式

McGraw-Hill Education麦克劳希尔教育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美国TIME TO KNOW公司已经开发出一种独特而强大的数字化教学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世界各地的数百个国家的教师进入了真正的数字化教学环境。TIME TO KNOW有两个基本原则,一是本地化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以适应当地的需求。因为他们相信,没有人对当地的教育和出版市场的了解优于当地企业。

因此与当地伙伴合作是业务策略之一,在内容或技术领域联手,一起努力让本地教育市场完成从纸质到数字化的过渡。二是合作的灵活性。根据不同的合作伙伴,灵活设计合作解决方案,以满足彼此的需求。无论是出版公司还是技术供应商,只要专注于教育技术,都可以一起探索合作模式并展开合作。

二、数字出版,数据分析为王

“夫以铜为镜 可以正衣冠”,唐太宗的话用于今日的数字出版也不过时。找铜、炼铜等于搜集数据,照镜等于分析数据,正衣冠等于使用数据分析的成果。在未来的数字出版大战中,我们要做的就是照镜正衣冠。作为一家出版企业,怎样才能让人为你的出版物产品付费,这是营销中最重要的一点。以数据分析为基础,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来不断调整营销策略,吸引顾客,这样才能达到卖出产品的终极目的。

(一)数据搜集的重要性

在电子书包推广前后,其实质教育内容该采用何种模式,或者针对不同的地区提供不同的内容,甚至可以根据客户的隐性需求推出定制产品。这些先入为主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贴近受众的内心。这一切都可以通过数据的搜集和分析得到。

(二)数据分析是关键

近年来,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场所发生了变化,由商场购物变成了网上购物,亚马逊和沃尔玛成为直接对手。目前技术的发展已经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电脑来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电脑通过多种渠道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并通过分析预见出消费者将来的消费习惯。也可以根据消费者的相关动作自动作出反馈,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图书的推荐信息。亚马逊和京东等国内大电商早已有此技术。亚马逊更是随时随地无时无刻都在搜集数据。当你逛完京东和亚马逊后,下次登录时你会发现看过的产品甚至相关产品信息已经直接罗列在你的眼前。这就是系统数据分析功能在对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分析后所做出的反馈――直接向消费者推荐其感兴趣的产品。

现在80后的一代逐渐为人父母,不例外的是他们也都是望子成龙的家长。80后作为在科技发达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在互联网上所花的时间相当可观。只要随时搜集他们的上网数据并及时加以分析,相信是可以抢占这一批人的市场先机的。而且在他们的孩子成长的十几年里,只要数据分析得当,我们将牢牢把握住他们对数字教辅出版物的购买需求。

(三)以消费者的角度做数字出版

如果想要通过与消费者的互动来搜集数据必须建立一个直接与消费者联系的渠道。而不是通过中间商来获取消费者的数据和反馈。在设计产品时要做到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体验,顾客心里对产品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以用户为中心。在开发新产品前,要思考怎样才能够更符合使用者的习惯和要求。在开发产品后,可以通过使用者反馈、销售数字、社会媒体、博客分享、竞争者分析等等一系列的数据分析,了解消费者使用什么样的终端、什么样的软件,从而不断更新改进自己的产品,才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在数字教育出版这场没有硝烟但异常激烈的战争中,其实质就是信息化的竞争,谁能够在得到信息数据后,尽快加以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快速做出相关的反应,这样才有可能抢得先机,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4

G479

随着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职业院校学生的数量逐年增加。现在职业院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决定着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劳动者群体素质的高低。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了解职业院校学生的健康状况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为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卫生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积极的意义。由于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有较强的专业性,对学生体质健康的条件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供体质方面的基础数据,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对三所学校(抚顺职业技术学院、铁岭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水利职业学院)在校生,共3172人。其中男女生所占比例分别为:41.71%和58.29%;城乡学生分别占57.06%和42.94%。经过数据的信度检验认定,有效体检人数为:城市女生1014人;乡镇女生716人;城市男生779人;乡镇男生526人;合计3035人。其他无效人数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性别没有注明;(2)数据不符合统计学要求;(3)数据出现明显错误等。

1.2研究方法

(1)检测指标:身体形态指标:身高、体重、胸围、机能指标;肺活量;常见病指标;视力。

(2)检测工具:测量仪器以及相关设备。

(3)体质测量法:各学校主管部门、卫生部门和体育工作者等,对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检测,测量按照生理学和医学检测方法进行并列表统计。

(4)数据统计法:对学生体检表格进行分析、遴选,通过EXCEL表格工具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基本的数据,如平均数、方差等,利用统计学原理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检验,得出结论。

2. 统计结果分析

2.1辽宁省职业学校城乡男、女学生各年级各项目统计结果和辽宁省职业学校学生与相应年龄组男女生各项统计结果(表1,表1略)

2.2 辽宁省职业学校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统计结果分析(表2)

表(2)辽宁省职业院校城乡学生体质健康统计学汇总分析表

项目 身高 体重 胸围 肺活量 视力

年级

男生

女生 一二 三

A BC

B Cc 一二 三

A AA

A CB 一二三

A A B

B D D 一二 三

A A C

A A B 一 二三

dd d

cc C

注:1小写字母代表乡镇学生的生理指标大于城市学生;大写字母代表城市学生的生理指标大于乡镇学生。

2 符号:大小写C、c字母代表差异性不具有显著性(p>0.05);大小写D、d字母代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小写B、b字母代表差异具有较高显著性(p<0.005);大小写A、a字母代表差异具有极高显著性(p<0.001)。

2.3辽宁省职业院校学生与同年龄组学生体质健康统计结果(见表3)

项目 身高 体重 胸围 肺活量 视力

年级

男生

女生 一 二 三

a ac

d cC 一 二 三

Bcc

CDA 一 二 三

cCB

AAA 一 二 三

Acc

Add 一 二 三

AAA

AAA

注:1.大小写字母:小写字母代表2012年同年龄组学生的生理指标大于职业学校学生;大写字母代表职业学校的生理指标大于2012年同年龄组学生。

2.大小写字母:大小写C、c字母代表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大小写D、d字母代表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大小写B、b字母代表差异具有较高显著性(p<0.005);大小写A、a字母代表差异具有极高显著性(p<0.001)。

3. 结论

通过对职业院校学生体检数据的统计学分析,发现职业院校城乡学生之间、职业院校学生与同年龄学生之间的体质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质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职业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1在市区职业院校、乡镇学生占到总人数的42.92%,乡镇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对辽宁省职业学校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乡镇学生在形态指标和机能指标上全面而且显著落后于城市学生,这对学校的卫生教育、体育健康教育和生活设施提出了挑战,同时体质上得 显著差异不能保证乡镇学生在学业上、在职业技能的提高上完成学习任务,影响学生的求职与就业,影响职业教育的全面发展。

3.2 职业学校学生与同年龄组学生之间在形态指标的身高、体重和机能指标的肺活量上面,存在显著地差异,特别是男生身高方面,职业院校学生甚至比三年前的同年龄组还要低,这种生理素质上得差距从侧面反映了学生整体素质的低下,这就对职业院校教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职业学校如何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满足职业需要的社会劳动者呢?

3.3 职业学校女生在身体形态指标的胸围项目上优于2012年的学生,且具有极高显著性,说明当前职业学校的学生第二特征明显,青春期发育提前,学校要积极开展学生青春期教育,从生理、心理上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度过青春发育期。

4. 建议与措施

4.1 乡镇学生同城市学生之间、职业院校学生同2011年同年龄段学生之间的体质上得差异,应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应该从这一现象的存在重视问题的发展,努力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健全学生体质健康与成长发展的管理机制,指导各职业学校开展相应教育工作,督促各校增加有关学生身体健康、生长发育的生活、卫生、体育等硬件、软件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基础的行政保障。

4.2各职业院校要对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注重问题的解决。特别是学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卫生部门、学生生活指导部门,学生生活指导部门,应该采取相应措施,改进工作方法,加强工作力度,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改善学生的生活质量、学习环境条件和体育锻炼的条件,加大学校在相关学生生长发育、体质健康方面的投入,增加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器材数量,提供良好的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食堂、宿舍等生活设施。

4.3 广大学生和家长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体育健身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养成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尤其是广大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和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发展和增进自己身体的健康。

参考文献

[1] 白荣正体育与健康理论教程 [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5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1]而Web2.0工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随着以用户为中心的Web2.0工具不断涌现,Web2.0 逐渐从“潮流”成为“主流”。此时,我们有必要通过Web2.0工具应用现状透视教育改革的广度与深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1年7月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道,“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其中,大学本科生及以上的网民数量从11.4%增加到11.7%。”。[2]有“数字土著”[3]之称的大学生群体成为网民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具有信息素养高、使用网络频繁、利用网络效率高等显著特点。[4] Web2.0时代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具有“创造、使用和管理合适的技术和过程”[5]的专业能力。由此,分析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使用Web2.0工具的现状不仅对完善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具有参考价值,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二、术语、方法及过程

(一)术语

回顾应用软件的发展历史,无时无刻不体现出隐喻的思想,如e-Learning环境的隐喻、e-Learning学习平台的隐喻等。[6]隐喻是借助过去已经熟悉的事物,认识和理解当前所面临的全新事物的过程或手段。[7]我们可以说:Web2.0工具就是Web2.0软件的工具隐喻。这里的“工具”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有形的、真实的工具,是学习者在虚拟网络环境中用来查阅、辨别、整合、配置、操作的数字化制品。Web2.0工具不同于社会性软件,前者偏重于工具性特征,而后者偏重于社会性特征。因此,Web2.0工具包含博客、社会性书签、微博、维基等技术开发的学习工具、个人空间、学习社区等。

虽然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能够很好地解释许多传统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泛在化,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已不能很好地解释有Web2.0技术和日益发展的普适计算技术融入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8]2001年,布鲁姆的学生安德森(L.W.Anderson)和其同事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出版了《学习、教学和评估的分类学——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一书,将原来的“知识(Knowledge)、领会(Comprehension)、应用(Application)、分析(Analysis)、综合(Synthesis)和评价(Evaluation)”等六个认知目标层次变为识记(Remembering)、理解(Understanding)、应用(Applying)、分析(Analysing)、评价(Evaluating)、创建(Creating)等六个认知目标层次,并将其称为布鲁姆数字化分类学(Bloom’s Digital Taxonomy)或布鲁姆修改版的数字化分类学(Bloom’s Revised Digital Taxonomy)。[9]2009年美国教育专家Michael Fisher 构建了三角形框架的“数字化布鲁姆”图示。[10]之后,他又将其修改为平行四边形架构的“数字化布鲁姆”图示,将25种Web2.0工具分别放入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等六个教育目标层次之中。这些信息化工具具有灵活性和流动性特点,它们因情景和使用方式的不同而成为不同层次的信息化工具。[11]

(二)测量工具

本研究在查阅相关文献、初步访谈以及个人学习经历的基础上,参照三角形框架的数字化布鲁姆图示和祝智庭教授团队构建的中国版“数字化布鲁姆”,编制了“教育技术学专业在校生使用Web2.0工具的现状调查问卷”(/jq/1003146.aspx)。①该问卷包括两部分,共有27个题目。第一部分是基本信息题,包括性别、学校、年级、是否学习过Web2.0工具相关课程;第二部分依据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建等六个层次设置题项,共23个题。②在确定选项的过程中,尽量囊括较常用的Web2.0工具,并将这些选项放在靠前位置。

(三)研究样本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3-0024-02

处于互联网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在线教育和数字出版应运而生,不断挑战传统教育的教学体系,颠覆传统的新生事物给教育领域带来改革创新的新风。在线教育和数字出版的结合,创新推出数字化教学理念。数字化教学理念在满足市场所需,顺应时展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建设与管理数字化教学资源,成为牵动教育使命的重要课题。

一、在线教育理念下的数字出版教学理念

数字出版冲击着传统印刷出版业的运行模式,传统出版印刷教育理念进一步调整与改进,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传统出版形式的变革,二是传统教育理念的变革。

1.培养具备新式思维能力的多栖人才

如今的数字出版是综合媒体多栖平台――出版物融合多种媒介平台,不再受限于单一的固定的平台,用不同的方式,如纸质媒介、电子媒介、网站媒介等,迎合不同的群众与媒体的口味[1]。这就对数字出版从业者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能够从不同的层面,如传统技术层面、新数字时代层面等来看待出版和发行出版。面对数字出版,有自己的解析与认识。要让数字出版教育的理念与模式推陈出新,从业者必须自己先跳出来,不局限于以印刷传播为主的教育理论的公式,更不拘泥于工程体系的古板模式,总结归纳出全新的以传统印刷教育理论为基础,创新性结合数字化编辑、数字化传播的特点,优化传统固定单一教育理论的模式,建立出依附于多种传播渠道的新理论和新模式。与之相适应的全面人才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具备市场勘察能力,选题精准能力,数字化创新性能力,营销传播、发行出版成本核算等多种技能,需要用“大编辑、大文件、大媒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培养具备新式思维能力的多栖人才[2]。

2.参与式互动教学理念

在线教育可以看做现代数字出版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为准确地概括二者之间的关系,数字出版是作为在线教育的母体而存在的,未来的数字出版教学活动将会向着“在线化”方向改进,通过师生共同的在线互动完成重要教学步骤及内容。数字出版教育中包含了在线教育的先进理念,其可执行性极高,例如,有关数字出版的核心课程教学,都能够以在线自主学习系统来完成[3]。通过这种形式,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互动性以及共享性都得以提升。在线教育理念下,用户体验被放在了首位,因此,无论是在市场的开拓中设计学习过程,还是在教育产品的研发过程都需要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数字出版教育中通过对该理念的引入,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增强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注重生生、师生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数字出版教育中应该始终贯彻参与式互动教学理念。

二、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数字出版,指的是在数字化操作平台下,编辑过程中对出版物作出数字化的呈现方式,该专业是从编辑出版学专业分离出来的,在教学资源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W资源的短缺,二是教学资源的滞后。前者主要指的是数字出版专业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和历经多年发展、技术相对成熟的其他专业相比,无论是文字、视听教材,还是CAI、网络课件等教学资源都很不完善,也没有形成专业的体系[4]。后者指的是为学生自学提供服务的网络系统环境,和互联网及多媒体环境支持下的教辅和监督系统与理想中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现代数字出版系统还很不成熟,没有体现出数字出版的专业要求。具体来讲,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教材资源仍然以纸质书刊为主,第二,课程体系采取以理论教学为主,第三,在教学方法中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以上几个问题在我国高校的教学中普遍存在,相比于数字出版专业,这些问题如果不加以改善,将会严重打乱人才培养计划,阻碍专业技能的发展,最终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在线教育理念下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优化措施

1.开发在线自主学习系统

近年来,在线教育获得了迅猛发展,这充分表明在互联网支持下的在线教学系统已经脱颖而出,逐渐发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手段,这不得不说是对传统教学的一大冲击。发展到今日,传统印刷出版业已经无法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需求,该行业必须寻求新的发展方向,而数字出版的出现恰好迎合了出版业的这一需求,成为其最要的发展目标[5]。在数字出版专业中,课程的设置必须始终做到把学生当做主体,充分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强大作用,确保学生能够对出版行业的数字化流程再造以及新型数字媒体的形式有全面的认识,而且能够在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对专业教学资源的最大运用,不仅是数字出版专业师生的手段,同时也是该专业教学的主要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专业在线自主学习系统的研究,能够充分结合理论和实践、学校与社会等,保证学生能够轻松完成对数字出版教学内容的学习。在设计构建的自主学习系统中,综合了在线学习、评价及留言等多种功能,对于数字出版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该学习系统中,其自主学习能力会得到大幅提升。此外,对于数字出版专业的教师来讲,该系统属于效率高、应用方便的教学工具,大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

2.教师承担教育数字出版资源的引流者与开发者

和传统的出版相比,教育数字出版在内容资源方面占据了较大优势,在我国的数字出版领域发挥着引领作用。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教育数字出版和数字教育出版二者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类似于硬币的正反面。作为教育数字出版产品最初的体验者,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的师生可谓是推动教育数字出版发展的强大动力。要想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真正丰富数字出版教学资源,需要教师对数字出版作出积极正确的引导和开发。

尽管我国高校图书馆普遍意识到了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高校的电子图书及数据库等多种数字资源激增,但是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分析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因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肩负起信息和知识二次传递的责任,海量的数字资源通过教师的搜集与整理,再传递到学生。然而我们必须注意,教师的引导只是在利用优质教育数字资源进程中最初的环节。要想在教学中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师生交流等理念,就必须对二次传递后的资源展开重新梳理,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这些教育资源进行有针对性地选取。现代流行的翻转课堂、慕课等在线教育模式,固然有其众多优势,例如这些教学形式能够拓展教学资源中知识的深度、广度等,然而,唯有现场授课的形式才能够解决教学资源知识的精度问题,这是因为在现场授课中,才能够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内容,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6]。

实际上,通过数据库技术向使用者提供完整的信息获取、存储以及查询等服务时数字出版的主要技术之一,通过这种形式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个性化需求。在数字出版专业中,教师对教育数字资源的引流和二次利用,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了为学生服务,同时也体现了一位教师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3.教学内容应该是基于出版流程训练的课程资源整合

在我国的数字出版行业,最为突出的问题便是应用型人才的匮乏,因此,与业界发展动态紧密结合,为业界需求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当前高校数字出版教育最为紧迫的任务。在以往的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中,往往比较注重通过理论知识进行教学内容体系的架构,比较注重形式。尽管这种教学方式逻辑性较强,但是和现实出版活动严重脱节,不利于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构建。通过“业务流程教学法”的运用,这一问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在数字出版业务流程的基础之上,根据当前课程和教师资源,对其展开二次整合,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专业竞争力。根据现行数字出版业务流程,将数字出版教学课程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安排:数字化信息采摘、编辑实务、版式设计、发排技术、出版物数字呈现技术以及数字期刊营销策略。@种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必须以数字出版的业务流程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细致分割,逐渐培养出学生的全媒体出版理念,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对数字出版的各步骤有所了解,掌握各技术要求,然后展开有针对性地学习。教师根据自身优势,以课程组的形式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这是对教师技术优势的考验,能够确保将教师最高的业务技能发挥出来。

此外,注意到数字出版属于文理兼备的应用型学科,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要求较高,在相应的教学评价中也应该加强对专业技能的检验。例如,在考核中,可以采取实践报告+作品的形式,根据学生报告作品的合理性、逻辑性等对其作出评价。

参考文献:

[1] 张瑞静,李金城.基于在线教育理念的数字出版教学资源优化探析[J].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4(4).

[2] 李建臣,方卿.数字时代教育出版发展战略与趋势[J].出版科学,2015(6).

[3] 杜恩龙,杜川.关于在线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出版广角,2016(18).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7

目前数字教育技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还局限在多媒体技术的简单应用,数字化技术独有的直观、互动、可视等特点还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与运用。民族声乐艺术作为音乐领域中相当复杂的一个专业,由于主要发声器官在人体内,在当前教学中还停留在口耳相传的单一形式,教学效率较低,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数字教育技术能够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计算机仿真等多种手段,高度还原教师教学活动,从而为学生后续的学习和技术分析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有利于学生反复研究和提高。

一、民族声乐艺术与数字化技术

民族声乐艺术主要以民族语言为基础,民族唱法所演绎的声乐艺术作品,音色甜脆宽亮,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独有的文化特色。民族声乐艺术包括各种戏曲、地域民歌等艺术形式,具有着极为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数字化技术能够将音调、响度、音色给予量化表现,能够通过科学、直观、简便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艺术表现能力。数字教育技术不仅能够使民族声乐艺术教学更加形象、直观,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更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表现技法,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另外,数字量化和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民族声乐艺术知识的整合,从而有利于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形成新的科学体系。

二、数字教育技术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教育技术应用于民族声乐艺术教学并没有过高的技术门槛,只需要计算机工作站搭配数字音频卡、麦克风和监听耳机或音响即可。有条件的艺术院校可以配备音响效果较好的录音棚或者音乐教室,能够更好地保证录音质量。另外,为了对录音进行数字化处理,还需要配置CoolEdie、Cubase、CakeWalk等专业音频处理软件。其中Cubase是一款具有强大数据分析功能、兼顾音频剪辑与混音的音乐辅助软件,不仅可以极大减少学校教学成本,还能够极为直观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民族声乐艺术表现水平。数字教育技术能够辅助进行听觉分析。民族声乐教学中,听觉训练是一项基本的教学内容,也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传统教学模式中,听觉训练对教师演奏水平、乐器音准及保养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直以来,听觉训练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不精准的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和记忆,进而严重影响到后续的音乐艺术学习与研究。采用数字教育技术,能够通过计算机软件与硬件、音响设备的协调配合,对教学和联系曲目进行编排和剪辑,使得学生能够在极为精准的音乐环境中培养自身的音乐听觉。数字教育技术不仅具备较高的音准,还能够根据教学者多样的教学目的、综合多种乐器音色,从而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环境和内容。数字教育技术能够辅助进行视唱分析。掌握视唱能力是对民族音乐学习者的一项基本要求。在当前的民族声乐教学中,主要采用单声部训练和多声部训练两种视唱训练方式。在目前,不管是老师弹奏标准音、学生读谱演唱,还是老师弹唱、学生跟唱,两类视唱训练方式都存在学习成本较高、学生难以进行自学、对教师素养要求较高、不利于学生自主提高等问题。视听训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乐理知识储备。单声部视唱包括无升降视唱、一升一降视唱、二升二降视唱、三升三降视唱,直至七升七降视唱;多声部视唱包括女高音、中音、低音以及男高音、中音、低音声部。数字教育技术能够较好地处理此类复杂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视唱学习者的可观察性、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其通过数字化对比找到自身唱法上的不足,从而进行自我提高。数字教育技术能够辅助进行听写分析。掌握听写能力的民族音乐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进行记谱与自我练习。具有较高听写能力的学习者能够对听见的音乐进行准确记录,不仅能够体现自身的专业水准,也有利于民间采风和自我创新。听写分析的技巧主要包括音色听辨、强记标准音、单音听辨、节奏听辨、音程听辨、和弦听辨、旋律听辨,等等。特别是在音乐听力考试中,数字教育技术能够极为有效地解决乐器音准以及弹奏教师水平差异对听力考生的不利影响问题。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8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DB/OL]..

[3]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13):22-27.

[4]辽宁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15年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的通知[DB/OL]. http:///zwgk/zwtz/280773.shtml.

[5]孙祯祥,郭旭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标准的比较研究――结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电化教育研究,2013(3):5-10.

[6]陈明选,徐D.基于物联网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发展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61-65.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9

二是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对此,我们提出了4个C:即交流、协作、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的能力,核心是创新能力。在4C理念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创新能力涉及了专业知识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生活和职业能力等。在进行远程教育时,在明确听众、对象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构造出教师的基本能力模型,并把这个模型归结成6个方面、13个能力维度和100个指标。按照这一能力标准,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即用技术进行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必须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即能够设计教学、资源和环境。

三是实施数字化教学的能力。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教学,涉及学生动机的维持,以及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言语的表达、提问、促学、反馈、巩固知识等等,这些都属于数字化教学的技能。另外,在网上进行数字化教学,还会涉及教师的评价和绩效分析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利用信息化平台、管理平台进行教学的数字化管理。

四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首先要保证自己是终身学习者,并且具有职业的认知,能够对自己的职业具有自豪感,能够认可自己的职业。这可以归结成六个方面的能力:技能素养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估与绩效分析能力、教学数字化管理能力以及职业认知与发展能力。

以上是我们对信息化环境下“数字教师”的一些思考。面对数字化原生态的学生,从事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师除应具备上述能力外,可能还需要完成角色转换,更多地关注怎样为学生提供支持服务。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0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4―0064一04

一 引言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重要命题。优质的教学资源是支持与推进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保障。因此,近年来,我国在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资源建设的动力主体包括政府职能部门、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个体等,这些动力主体分别在政策驱动、市场利益、社会文化及价值实现等动力来源的驱使下开展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工作。

教育部在“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启动了“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工作,再一次将优质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工作推到了一定的高度。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高校教师和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2]因此,研究如何在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在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深入开展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展开主题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关于信息化环境中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规范研究。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该规范中的CELTS-4l便是教育资源建设规范。(2)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开发研究。研究者大多是基于某种新技术提出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设计研究。如基于云计算的教育资源共享系统,基于Web Service的开放式教育资源库体系。(3)数字化资源建设现状与问题研究。何克抗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类型、管理、技术标准、资源库管理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以及质量监控六个方面,对我国在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祝智庭从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动力主体、动力来源、动力作用模式、实现机制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动力机制。(4)数字化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与策略研究。研究者从政策性调控机制策略、科学的投入规划机制策略、技术保障技术策略、质量监控机制策略、管理服务机制策略及应用创新机制策略等方面提出了区域性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5)数字化教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如远程教育资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教育资源在高等学校学科教学论课程中的应用等。

上述研究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进行了探究。但是已有研究大多数是单纯地从教学资源建设的这一具体内容切入,较少将教学资源建设置于教学系统甚至是教育系统中进行审视,即缺乏从系统论的角度进行教学资源设计的研究。ACTION模式是系统地指导远程教育中媒体选择与技术应用的有效方法,因此,论文提出在ACTION模式的理论指导下,开展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工作。

二 ACTION模式

1 ACTION模式的基本内涵

ACTION模式是由托尼・贝茨在《技术、开放学习和远程教育》一书中提出的,其中A(Access)一方面是指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另一方面是指机构和学习者角度考虑媒体使用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c(COST)是媒体和技术应用的成本效益;T(Teaching and Learning)是指在某种技术支持下会发生特定的学习活动,以及技术如何支持这些教与学的活动;I(Interactivity and User―Friendliness)是指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O(Organizational Issue)是指在技术和媒体应用中组织与机构的协调:N(Novelty)是指技术的新颖性;S(Speed)是指技术应用中,内容传递的速度。

本文主要选取ACTIONS模式中的A、C、I、T四个部分,即分别从教育资源获得的便利性、成本效益、教与学因素及交互性四个方面分析如何进行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

2 ACTION模式之于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

(1)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

由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是基于一定的媒体技术开展的,因此,技术的可行性及便利性是ACTION模式中的基础条件。同样,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中所涉及的技术及平台的便利性同样重要。

(2)强调教学资源的成本效益比

ACTION模式的提出者托尼・贝茨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便是从经济学角度进行远程教育研究,因此其提出的ACTION模式中也突出了成本效益这一经济学元素。这说明,ACTION模式是从教学系统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教育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因素,确定如何在教育中采用媒体技术。将成本效益的理念引申至教育资源的设计中,其成本便是教育资源设计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等资源,而效益则主要体现在学生利用该教学资源开展学习的学习效果、教学资源的覆盖面等多个方面。

(3)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

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是ACTION模式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媒体和技术如何支持远程教学活动。对应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就是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充分分析该教学资源可以应用于哪些教与学活动之中。这点突出了媒体、技术最终还是要服务于教与学这一理念。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从如何实现教与学最优化的角度进行。

(4)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

ACTION模式强调应用于远程教育的技术及媒体所能提供的师生交互,这是对由于师生分离状态引起的学习者缺乏学习支持及归属感等方面的教学及情感补偿。数字化教育资源虽然并不是完全面向远程学习者设计及开发的。但是混合学习已经成为我国从高等学校到中小学普遍采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要强调资源所能提供的交互,为混合学习中的在线学习部分提供良好的交互支持。

三 基于AOTION模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策略

1 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

根据ACTION模式中的“技术的可行性和便利性”,要提高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我国的各类政策性文件中均强调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精品资源共享课等一系列“十二五”质量工程项目,更是在践行者教育资源共享这一理念。因此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可获得性及便利性至关重要。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与开发阶段,提高其可获得性及便利性主要体现在:

(1)充分分析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传播对象

根据教育传播学相关理论,教育者、教育信息、教育媒体及受教育者是组成教育传播过程四个基本要素。而教育资源则涵盖了教育信息与教育媒体两个方面,即教育资源是面向受教育者的教育信息及相关媒体的集合。因此,明确受教育者、对受教育者进行学习需求分析、确定受教育者的教学媒体偏好等设计与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2)采用常见的信息技术开发数字化教育资源

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其教学应用,教育资源的应用主要包括学习者的浏览学习与教师的编辑再利用。因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阶段,要采用常见的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资源,以保证学习者获取资源后浏览的便捷性,同时教师获取资源后能够较方便地进行编辑再利用。如,SAP、MATLAB等软件是土木工程类课程进行工程建模分析及工程绘图等常用的技术工具;统计类课程常采用SPSS、SAS等数据处理及统计软件。因此,在进行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时,要优先选择相关专业、课程常用的软件。

(3)开放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呈现方式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呈现要体现开放性,即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无需注册登录、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便可以方便地访问教育资源,实现真正的教育资源全面共享,而不是处于条件性的、半开放共享。但目前为止,我国的教育资源中部分资源未能做到开放与共享。如,2009年度的726门部级精品课程中,有37门课程因为找不到服务器、无法找到网页、网址修改、用户没有被授权等原因而无法正常访问。因此,完全开放的教育资源呈现环境与方式,是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2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最小代价率原则

ACTION模式强调成本效益比,而我国目前的教学资源设计中出现的资源重复建设等问题,就是由于没有系统地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进行分析所致。因此,根据ACTION模式中的强调成本效益比,进行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时要体现最小代价率原则。根据媒体选择的最小代价率原则,一种媒体或者信息被选用的可能性与其能够提供的效能成正比,与使用者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成反比。因此,在进行数字教育资源的设计时,也要充分考虑所要开发的教育资源的成本/效益比,尽可能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教育效果。如开发与课程相关的视频案例,若将其作为网络课程资源的一部分,其受益面则会大大超过单独的视频案例本身。因此,同样的一段视频案例,当其融入开放的网络课程中时,则具有更高的效益/成本比;再如在进行动作技能教学时,开发动画资源要比拍摄动作视频付出更多的人力资源,效益/成本比相对较低。

3 数字化教育资源要服务于教与学的最优化

根据ACTION模式中“技术支持下的学习活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要体现如何服务于教与学的最优化。

(1)体现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的整合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AndContent Knowledge,TPACK)是美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发展的最新阶段采取的整合模式,是整合了学科内容、教学法和技术之后的新知识,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必备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环境下,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需要教师具备TPACK知识,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连接体的教育资源,必然要掌握TPACK知识,才能更好地推进学科内容、教学法及信息技术的融合。在数字化教育资源中体现学科内容、教学法与技术的整合,并不是指三者的分别罗列及简单叠加,而是要体现每个学习内容如何与技术及教学法融合起来。

(2)加强教育资源评价和审查标准,提高教育资源质量

根据上文中的同类研究述评,我们发现,目前我国关于教育资源的技术规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并在实践中起到了指导作用。但是,在如何对数字化教育资源进行评价,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方面仍需加强。这方面较为突出的成果主要体现在精品课程等综合性的教育资源的评价,而对于教学课件、教学案例、实验资源、媒体素材等教育资源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部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技术要求(2012年版)”中对各类资源的基本要求属于此类的研究,但仍需深入、细化。因此,建构各类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是提高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3)强调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协作共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Web2.0技术、云计算技术等的广泛应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从独立开发走向了协作共建,从小部分人的设计开发走向了凝结群体智慧的设计,群体动力在其中得到了最大限度发挥。群建共享的特质也使得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成为一个持续的过程,资源永远在不断被修改、更新与完善。这与之前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一旦开发完成之后,便长时间固定不变不同,它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4 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多元的交互原则

ACTION模式提出要加强“技术和媒体可提供的交互”,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中要体现多元交互原则:

(1)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者之间的交互

我国的教育资源开发者包括高校及科研机构、企业、个人,政府部门在教育资源的建设中大多起政策性引导的作用。因此,要确保教育资源的开发质量,首先在源头部分进行强化。加强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的各方机构的之间交互,建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教育资源的建设质量。

(2)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良好的交互对于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资源开发者可以为学习者利用教育资料进行学习提供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指导。因此,在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设计中,要注重师生交互功能的设计,如常见的课程论坛、留言板,或者引用Blog、Wiki、SNS等Web2.0工具为资源开发者与学习者之间创设交互的平台。

(3)利用数字化教育资源促进资源学习者之间的交互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1

一、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作用与意义

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教育的基础,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实现教育现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存在总体缺乏、优质资源匮乏、分布不均、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等问题。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教学实践表明,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生学习能力以及问题意识的培养乃至怀疑精神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对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发现的兴趣,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业能力极佳的路径。数字时代年轻一代所具有的优势通常超过年长者,这种并非个体性因素造成的优越,已越来越得到认同,这也是人类在数字化革命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收获之一。数字文化所自然生成的DIY学习理念已成为一种网络的标识性的文化符号。这种文化理念培养的往往是一种互动精神,而互动能协助孩子成长,培育其开发本身的价值,训练其判断分析力,评估力,批判力及帮助他人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及时地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由此培养学生的发现、思考、分析及判断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结构,根据学业的需要,自行斟选、组织相关教学资料和学术信息,并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出自己的观点见解。学生通过接触数字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获得建构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得到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数字化时代促进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内容

首先,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角色观念必须有新的认识和定位。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受制于条件,教学大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结构是线性的,以教师的单向传播为主,多数情况下学生是被动的接收者,学习的自主性难以体现。教师的专业背景,知识取向和个人喜好等因素均对教学内容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应该说,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里,传统的单向传播式(也称广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称得上是最佳选择,并在人类的教育史和文明史上起过并还在起着重要作用。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网络和信息面前人人平等,教师和学生具有同等的信息条件,面对同样的信息资源,这无疑给教师提出新课题。学生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方面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教师不仅不能回避和视而不见,更应给予鼓励和激发,“弟子不必不如师”,教育的本质重在超越,这才是教育的本质性的目的和诉求。

其次,面对数字化时代教学的新挑战和新课题,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必须思考和实施新的对策与方法。面对新的教学形势和教学条件,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激发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更应重新确立教育教学的侧重点。由于教师与学生面对的是同样的数字信息资源,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重点定位在学科和课程的前沿性和前瞻性上,在教学中适度加入自己通过研究分析归纳,对学科与课程的重点问题做出自己的整理、评价和前瞻,并将本学科中出现的前沿性问题加以介绍讲解,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敏感的问题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其未来的发展也提供了知识系统的延伸和引导,益于专业素质的培养。

三、数字化资源促进信息教学的特点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通常认为,“数字化教学资源”属于信息资源的范畴,是信息化教育资源的软件资源的一部分。是从狭义理解上的一种特殊的信息资源,是“经过选取、组织,使之有序化的,适合学习者发展自身的有用信息的集合”。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随着人们对教学过程本质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将研究的重点由教学媒体逐步转移到教学资源的层面上,即由对教学媒体物理特性的研究转移到从学习者出发研究学习资源,以实现包括媒体在内的一切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与使用目的的紧密结合。

数字化教育资源有两个要素构成: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和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数字化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软、硬件教育资源。所谓数字化硬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中所使用的计算机、投影仪、视频展台、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等数字化设备。数字化软件教育资源是指教育所使用的软件、课件、视频、音频、网络课程、软件标准、数字化期刊数据库等。其特点有:

1.处理数字化:利用计算机加工、管理、呈现,也就是用数字化处理技术将声音、文本、图形、图像、动画等音频视频信号经过转换器抽样量化,使其由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

2.传输网络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基于WEB进行交流和共享,通过网络实现远程传输,学习者可以在异地任何一台上网计算机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音视频可以利用流媒体技术实现网上点播(VOD)。

3.检索快速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可由资源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用计算机对其进行系统分类、管理,使用时可由资源的属性对其快速检索。

4.呈现多媒体化:数字化教学资源与传统的纯文字或图片处理信息的方式相比,经多媒体计算机处理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同样的教育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呈现方式,电脑、电视、投影、移动终端等。

5.组织超链接化: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插入相关的教学资源。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6.资源建设可操作化:指教学资源允许学生和教师运用多种信息处理方式对其进行运用和再创造,师生还可将自己制作的资源(如电子作业)加入到数字化资源库中。也就是说数字教育资源具有较大的扩展性──可以在原有基础上补充、扩展。

总之,从我国目前的教育改革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谐发展的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与利用。唯有建立合理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发展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发挥其最大效益,服务于教育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数字教育行业分析篇12

近代文化变迁中的图书馆学思想

文华图专师资力量探析和启示

系统用户搜索行为日志分析

论作为PIM对象的个人信息

民办图书馆的概念界定与类型

全民阅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探索

基于语义搜索引擎的学科知识服务研究

门户网站公众满意度提升对策研究

高校图书馆组织机构变革历程分析

广东省图书馆权利状况调查

民族志方法与图书馆用户研究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消费的作用力分析

《图书馆学季刊》及其学术特点刍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搜寻行为研究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分析变革研究

新市民社区信息服务创新与思考

基于XML中间件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研究

专利地图和知识图谱视角的大数据比较研究

中国古代国家修书活动控制史论

文化统计框架中的图书馆:定位与统计指标

图书馆员刻板印象的形成与矫正研究

公共图书馆数字视障资源服务的调查与思考

国外信息服务机构的数据管理政策调研与分析

国外开放存取发展中的政府介入行为分析与借鉴

网络问答社区用户信息行为研究进展及展望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大数据研究热点分析

大型电网企业凝炼关键情报课题的途径与方法

图书情报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二十世纪前半期图书馆与中国文化传承研究

面向图书馆的服务等级协议研究

结合替代计量学的数字图书馆知识服务新模式

描述研究人员论文水平的文献计量新指数

研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评析

政府购买图书馆公共服务的背景及实践探索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图书馆发展中的作用探析

基于用户信息的馆藏资源语义化研究

数字化平台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共建共享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探索

图书馆学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之他山之石

我国高校学生信息和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和分析

语义环境下馆藏资源深度聚合结果可视化框架研究

基于用户声誉的数字图书馆知识社区资源管理机制研究

教育质量管理:AACSB认证与我国的图书馆学本科教育

国外图书馆行业组织LIS教育认证标准及其质量控制要素研究

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中的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