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对外贸易合集12篇

时间:2023-07-18 09:36:59

煤炭对外贸易

煤炭对外贸易篇1

一、煤炭资源产量

在本世纪头10年的煤炭黄金时代,山西省煤炭产量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2012年,中国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后,山西煤炭产量增速急速下降。2015年全年,全省全社会原煤产量97531万吨,同比减少139万吨,下降0.14%;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6.9亿吨。分省份来看,原煤产量排在前五名的为山西省、内蒙古区、陕西省、贵州省及山东省,合计占全国原煤产量超七成。其中2015年山西累计生产原煤近10亿吨,占全国1/4。山西的煤炭产量终于在2015年终结了连续增长。此前5年,山西煤炭年产量从7.41亿吨跨越到9.77亿吨,增幅31.84%。2009年开始的那场轰轰烈烈的煤炭资源整合并非一劳永逸,更深层的重组在山西煤炭“过冬”之际正在酝酿。国务院总理在2016年新年伊始调研山西,最高层向山西省传达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明确信号。山西已全部淘汰年产30万吨以下的矿井,现在的摸底对象,是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和90万吨以下机械化水平不高的矿井。

二、山西煤炭外贸总规模

主要从出口额方面分析。山西煤炭产业的出口主要为煤炭出口和焦炭出口,从2006年开始,山西省煤炭出口和焦炭出口呈逐渐增长趋势,但从2008年开始到2014年煤炭和焦炭的整体出口额较低,而且增长比多为负增长。据山西统计局分析,2006年,山西省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2007年发展更是平稳,而2008年是山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全国经济受创,而山西经济的发展更是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所以2009年是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最大一年,无论是山西煤炭的出口额还是焦炭的出口额,都大大的降低,甚至创史上新低。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山西省进行煤炭资源整合,煤炭企业进行大量的兼并重组,山西煤矿大量减少,煤炭生产能力大大提升,出口额逐步回升。2013年,煤炭价格的连续下跌,煤炭企业的食不果腹,面对严重的产能过剩煤炭和焦炭出口额逐渐下降,使2013年成为山西煤炭业比较艰难的一年。

三、山西煤炭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山西煤炭产能严重过剩,煤炭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

在2015年以来,煤炭市场景气度一路下滑,煤炭价格持续低迷不振,产能严重过剩,煤企亏损面达八成左右,全行业遭遇“寒冬”。有着“煤老大”之誉的山西省,面临的形势更加严重,煤炭经济出现“断崖”式下滑。

2、山西煤炭企业包袱沉重的历史性问题凸显,陷入困局

山西煤炭行业正处于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尽管煤价有止跌企稳之势,但对于深陷亏损泥淖的煤炭企业而言,煤市阴霾依旧。残酷的市场考验下,山西煤炭企业包袱沉重的历史性问题最为凸显。目前来看,煤企不减产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保市场,更重要的是保稳定。虽然生产亏损,但停产后可能亏损面更大。,所以山西煤企不得不踏入“越限越超的怪圈”里。

3、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煤炭产业贸易与互联网结合较弱

新常态的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2015年“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应运而生。煤炭贸易通过互联网来销售煤炭可以让距离更近,时间更短,将互联网和煤炭相结合可以使生产,销售更容易。但是,近年来山西煤炭贸易与现代技术结合还较弱,没有在互联网的时代普及。

四、对策建议

1、缓解产能过剩,构建煤化工产业体系

政府帮助煤炭行业脱困主要是帮助化解过剩产能。煤炭工业发展面临重大调整,强自律、控总量、调结构、促转型是当前的主要任务。改革不仅是发展问题,更是生存问题,必须通过市场倒逼改革,寻找新的出路。采用先抽后采、采气采煤一体化技术,限制企业产煤量,缓解供大于求的局面,进一步促进煤炭出口。煤炭化工的四条主线是煤炭的焦化、气化、液化和电化,发展煤炭“四化”的意义重大,对于化解煤炭产能过剩,促进煤炭清洁利用,提升煤炭产业水平,保护国家能源安全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2、煤企应适度保量,寻求政府帮助走出困境

对于煤炭企业来说,虽然产量是煤炭企业的立身之本,保量很重要,但不亦过分追求。煤企、焦化企业应加大限产力度,切莫忘记煤价下跌的伤害,皆因“量”而起。目前市场依然供大于求,价格只是刚刚稳住。所以煤企保量要适度,不要过分追求“量”。保多少量要结合自身条件。科学规划,力争在现有的市场容量中,争取更大的份额。其次,为了尽快并有效实现部分煤炭产能退出市场,政府可以尝试建立煤炭产能退出基金。基金属于专款专用,完全用于部分煤炭产能的退出。煤炭企业应以发展非煤产业循环经济模式为核心转型,通过非煤产业与煤炭辅助产业有机结合,实现产业结构上的有机调整,形成具有特色的产业结构。

3、煤炭产业搭“一带一路”快车,结合互联网快速与国际接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丰富,相关区域既是经济带也是能源带,因此能源企业发展一定要搭上“一带一路”这趟快车,充分融入“一带一路”的“能源经济带”。煤炭企业应以长远发展为着眼点,有质量地“引进来”,有含量的“走出去”。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在现达的互联网上时代,将煤炭产业贸易与互联网相结合,走向国际,与国际接轨。

五、结论

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山西的新型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概括起来就是“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国家政府表示,大力推行煤炭行业“减矿、减面、减产、减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风险。大力推动煤矿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高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煤炭仍然是促进山西发展主要的产业,当前必须清楚煤炭产业外贸现状,更有效利用煤炭资源,进行山西经济的转型发展,进而促进山西省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煤炭对外贸易篇2

[中图分类号]F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2-0072-03

1前言

目前,与能源相关的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热门课题,这方面的论文和专著较多,不仅包括能源安全、能源安全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而且还包括能源国际贸易等。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煤炭国际贸易方面的文章,基本上集中在讨论近年来我国的煤炭进出口变化、我国煤炭出口的竞争力、世界煤炭国际贸易格局及其变化趋势、全球煤炭供需格局。国内一些专著则从世界全局范围内分析主要煤炭资源区域(或国家)的煤炭资源禀赋、能源政策、贸易潜力、地缘政治等特点,探讨我国与其进行国际贸易的潜力和方式。综合各个学者的研究成果,国内对于煤炭的国际贸易中缺乏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研究。

科学根植在理论基础之上,理论是对经验现象或事实的科学解说和系统解释。复杂网络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是对存在的网络现象及其复杂性进行解释的学科。倘若以国家为节点,国家和国家的进出口煤炭贸易作为变量,就可以构建一个关于国际煤炭贸易的复杂网络。而运用复杂网络的理论研究方法,就可以探究在变化无常的煤炭贸易活动背后国际煤炭贸易中存在的捉摸不定的秩序,并且能够研究国际煤炭贸易这个复杂网络中其网络演化、涌现、自组织、自适应、自相适、自相似的各种网络特征。综合和了解此贸易网络的特征,对于帮助各个国家在煤炭贸易弈,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当今,就研究国内能源的研究而言,复杂网络的运用还相对较为有限。复杂网络的理论工具,在能源贸易的领域内更多地被用来研究国际间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虽然煤炭在能源种类中算是比较传统的类型,但是基于复杂网络的理论来研究的成果还相对较少,因而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2复杂网络研究

2.1复杂网络概述

由于煤炭市场是能源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际能源贸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煤炭市场并非是一个新兴的市场,但是煤炭市场是一个典型的复杂系统,存在诸多复杂性特征和复杂现象。煤炭市场相关的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借助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理论方法。为此,有必要简单阐述系统科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特点、主流观点等基本理论。

系统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分别是:20世纪40~60年代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到系统工程,即经典系统科学理论;70年代从耗散结构、突变论、混沌、分形、超循环理论到非线性科学;80年代从复杂性、复杂系统到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李士勇和田新华,2006)。

复杂性是非线性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非线性科学为认识复杂现象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中,系统参数的微小变化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系统输出发生巨大变化甚至突变。这样的特征被称为非线性系统的相干性,它表明事物的相互作用不是单方面的简单关系,而更多地表现为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依存的非线性关系,这是非线性的实质(张跃军,2008)。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对非线性科学研究的深入,世界上兴起了对复杂现象、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研究热潮。美国圣塔菲研究所(SFI)成为世界研究复杂性科学的发祥地和研究中心。迄今为止,尽管对复杂性和复杂系统尚未形成完整的科学定义,但并未妨碍人们对复杂性和复杂系统的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了几个典型的学派。例如,欧洲学派侧重于从能量、结构和自组织角度研究复杂系统;美国学派侧重于从秩序和规则演化、进化的角度复杂适应系统;而以钱学森、于景元和戴汝为等为代表的中国学派侧重于从系统整体论和还原论相结合,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的角度研究开放复杂系统(钱学森等,1990;钱学森,1991;戴汝为,1991;戴汝为,1998;戴汝为和李耀东,2005;卢明森,2005)。复杂性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

2.2复杂性科学的发展及特点

复杂性科学不是哪一门具体科学的前沿,而是整个科学的前沿,其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1) 研究对象是复杂系统。

(2) 研究方法是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和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和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

(3) 研究深度不局限于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而着重于揭示客观事物构成的原因、发展历程极其复杂机理,并力图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其未来的发展(李士勇和田新华,2006)。

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讨体系是复杂性科学界第一个明确提出的研究系统复杂性的方法论,是我国科学家对发展复杂性科学的重大贡献。

利用综合集成研讨体系求解复杂问题的大致步骤如下(戴汝为和李耀东,2005):

(1) 明确问题和任务;

(2) 搜集大量文献资料,认真了解情况,咨询专家意见;

(3) 通过研讨,结合专家经验,对问题形成初步认识;

(4) 依靠专家经验和形象思维,在问题求解知识的帮助下,提出对复杂问题结构的分析方案;

(5) 根据复杂问题结构的特点,结合领域知识和前人经验,把问题分析逐步或者逐级定量化;

(6) 在定量化或半定量化的基础上,建立问题的局部模型或全局模型;

(7) 在局部模型和全局模型得到专家认可后,讨论如何合成这些模型以生成系统模型;

(8) 系统模型建立后,通过建立计算机测算和专家评价,验证模型的可靠性。

如果专家群体对模型不满意,则需要重复(3)~(8),或者其中某几个步骤,直到专家基本满意,建模过程才能结束。

2.3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能源贸易研究

国内学者针对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能源贸易方面进行的研究还比较有限,且主要集中于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类型。

程淑佳、王肇钧(2011):依据世界原油贸易数据,以复杂网络理论为基础,结合地理学的区域分析方法,勾勒出世界原油贸易空间结构,并比较了区域间节点、出、入度及权重值的差异。利用熵值分析了网络的均质性,并对世界原油贸易空间结构进行了模拟。刘潇(2011)针对国际贸易本身进行了有关复杂动态元网络模型的建模和应用研究。他首先将Carley的元网络模型扩充为复杂元网络模型,并应用于国际贸易网络微观建模,提出国际贸易复杂元网络模型;然后结合整体网络时间动态性和网络要素动态性提出国际贸易复杂动态元网络模型框架。杨鑫、安海忠、高湘昀(2011)应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以93 个国家为节点、以国家或地区间的天然气贸易流动方向为边的复杂网络,分析了2010 年国际天然气贸易关系的无权和加权复杂网络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国际天然气贸易关系分布具有幂律性和群簇性,较大的贸易量会弥补群簇间贸易结构的松散性;贸易量与贸易关系数量基本呈正比例关系,但全球贸易集团的出现与其贸易量的关系不大。研究结果旨在为我国的天然气贸易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这些学者的相关工作,为基于复杂网络的国际煤炭贸易研究提供了线索和依据,而煤炭作为能源的一个种类,也可以借鉴其他能源进行相关的研究活动。

3国际煤炭贸易研究

近几年,世界煤炭生产、消费和贸易呈增长态势,发电用煤需求也急剧增长,煤炭生产的国际化和海运成本的下降,也加速了煤炭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二十年里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有显著变化。20 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中国煤炭贸易以出口为主。煤炭进口量仅为出口量的4%左右。从2002 年开始,中国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年进口量超过1000 万吨。2005 年煤炭进口量增长至出口量的3%,2007 年煤炭进出口量已经接近持平。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09 年中国累计进口煤1.26 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 万吨,下降50.7%;全年净进口1.03 亿吨。中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对外依存度约3%。

在进出口贸易结构的研究方面,房颖(2011)研究了中国煤炭资源的储存状况,中国煤炭进出口的变化历程,并详细分析了中国煤炭进出口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预测了近几年的走势,并根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其次,在国际煤炭贸易格局方面,张同功(2009)通过对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煤炭行业面临的新形势进行分析,同时展望煤炭市场的国际贸易格局的可能变化;指出我国政府和煤炭企业必须认清形势,积极应对,政府应该为煤炭企业应对金融危机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应该做好安全工作,认真分析市场形势,加强创新与管理,相互协作和多元化经营,提高综合竞争力。

此外,对于世界煤炭贸易形势方面,石砺(2009)研究了国际煤炭市场波动。2008 年秋季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国际煤炭市场。他利用最新的统计资料,阐述了近年国际煤炭市场的总体发展状况以及动力煤、炼焦煤和焦炭的国际贸易情况以及相关的价格变化情况,并简述了国际煤炭贸易海运市场的情况。

4结论

虽然国内学者的一些论文及专著中的部分内容或章节涉及了当前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竞争与贸易关系,但是,缺乏运用国际关系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研究。具体而言,国内的研究存在着理论的局限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中国与其他消费国家之间进行煤炭贸易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如中外煤炭贸易的某些具体内容或者说是煤炭贸易的具体领域,缺乏运用相关的国际关系理论来客观深入剖析中国与其他能源消费国家之间的贸易互动,也缺乏对中国与其他能源消费大国之间如何实现煤炭贸易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2008年煤炭市场回顾及2009年展望[EB/OL].http:///.

[2]吴丽壹.2009年全球煤炭贸易格局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中国煤炭,2009(2).

[3]2009年1-7月我国煤出口量价齐跌,累计净进口量接近5000万吨[EB/OL].http://.

[4]王丽.提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探讨[J].煤矿现代化,2009(3).

[5]李金克,等.我国煤炭贸易国际竞争优势分析[J].煤炭经济研究,2008(1):21-23.

[6]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当前中国煤炭经济运行态势分析[J].中国煤炭,2009(2):5-7.

[7]安海忠,仲冰,傅雷,等.国内外资源环境管理领域研究方向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1,13(2):27-30

[8]高湘昀,安海忠,刘红红,等.原油期货与现货价格联动性的复杂网络拓扑性质[J].物理学报,2011,60(6).

[9]孙绍成.全球性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煤炭经济与进出口形势分析[J].中国经贸,2009(4):21.

[10]陈彦.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0(2):53.

[11]陈实.产煤大国为何进口煤炭[N].燃料快报,2003(2):32.

煤炭对外贸易篇3

一、国际煤炭贸易的现状与特点

(一)国际煤炭贸易的现状

煤炭和石油同样是工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能源,但由于煤炭燃烧产生的污染大,一直不被重用。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油价大幅上涨,发电用煤激增,这才促进了世界煤炭贸易的发展。从2000年至今,世界煤炭产量逐年增长,2000年世界煤炭产量约’40亿t,到2003年升至50亿t,同时国际煤炭市场上的贸易成交量不断扩大,目前排在出口前三名的国家分别是澳大利亚、中国、美国,而进口前三名的是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由于煤炭供给剧增,造成了国际煤炭市场上供过于求,另外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特别是主要煤炭进口国日本和韩国受到沉重打击,对煤炭需求相应减少,导致煤炭价格一路下滑。直到2004年,一向疲软的煤价突然上涨,从1997年的19美元一吨上升到45美元一吨,这主要是因为随世界最主要工业国家经济的复苏,全球整体耗煤量增加,而且部分国家现存核电设施老化,日本等一些国家出于安全考虑被迫关闭核电设施,从而引发煤炭价格上涨。

(二)国际煤炭贸易的特点

(1)国际煤炭贸易具有相对集中性。澳大利亚、中国、美国、南非、加拿大、印尼、哥伦比亚等,个煤炭出口国是世界煤炭出口的主体,占世界煤炭出口贸易的90%以上;以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为主体的东亚地区和以欧洲共体为主体的西欧地区是实际煤炭进口的主体,合计进口量占世界煤炭进口量的75%左右。

(2)国际煤炭市场供应充足,已呈买方市场,价格战愈演愈烈。同一国家的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压价,恶性竞争对各自企业乃至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

(3)国际煤炭贸易不同于一般的商品贸易,在国与国、企业与企业之间更易形成稳定的供需关系。在煤炭供应中,稳定的供应量更受重视,谁能信守合同,按质、按量、按时地向国际煤炭用户交货,谁就能牢固的占领国际煤炭市场。

(4)在国H煤炭市场上,焦煤和动力煤的贸易比重发生逆转。至1990年开始,动力煤的贸易量在煤炭产品贸易总量中的比重有逐年增加之势。

二、国际煤炭贸易的发展趋势

(1)跨国资本重组聚集煤炭业。今后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将不呈现“诸子百家”,而是大型企业集团之间的竞争。伴随着煤炭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涉足此领域的资本输出也加快了步伐,收购、兼并将是煤炭企业扩大规模,提升国际竞争力最直接的手段。而且就煤炭工业本身而言,也必须要走大公司、大集团的路子,即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以优势企业为主体,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建立跨地区、跨国经营、业绩突出、实力雄厚、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公司。

(2)国际煤炭贸易中,就单个国家而言,进口比重将会加大,出口比重有所萎缩。各国都已充分认识到煤炭是支撑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这四大行业的主要能源,所以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的产煤量将会侧重于供应国内需求,甚至会用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2004年中国煤炭出口量较之2003年低而进口增长就是这个原因。此外,与煤炭一样作为重要资源的石油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反映国际煤炭市场的这一趋势。正是因为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影响,煤炭作为能源才被人们重视起来。

(3)受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煤炭价格将起伏不定。世界经济的低迷,股市的不景气,世界油气价格的反复无常,使国际煤炭市场面临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将使各国在煤炭的进出口操作中变化很大,从而引起煤炭价格的起伏不定。同时,反观以前的煤价:自1997年国际煤价大幅下滑,到!2000年才有所回升,而2004年则出现了近年来煤价的最高峰,预计今年煤价又会有所回落。照此看来,国际煤价到底如何发展仍是未知数。

三、我国的应对措施

(一)在国际期货市场上从事煤炭的套期保值业务

由于对国际期货贸易认识不足,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我国在国际期货市场上套期保值业务不能普遍开展,使我国初级产品进出口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非常大。套期保值的主要作用一是套远期价格保现货交易的平稳,避免国际煤炭市场价格大幅度波动的风险;二是可预计国际煤炭市场价格走势,其价格也是现货交易重要的实际参考价格。对此,应由国家出面开展这项业务,培养这方面的高级人才,并以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约束从事这项业务的人员的行为。

(二)建立煤炭国家战略储备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第一大消费国,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总体上还呈大幅增长趋势,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建立煤炭战略储备以应将来不时之需。对国家而言,应加大煤田地质勘探力度,这是煤炭战略储备的基础;应设立专门基金和管理机构来解决煤炭储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还应对那些为煤炭储备做出贡献的企业给予奖励。对企业而言,应正确理解煤炭储备的概念,它并非像石油储备那样用容器装起来,而是要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探率、利用率;同时,企业在现实开采过程中,应保持合理开采力度,提高回采率,杜绝浪费行为。

四、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对我国煤炭贸易带来的机遇,我国的煤炭企业应该牢牢地掌握住国际贸易的发展动态,制定相应的措施发展我国的煤炭贸易。让我过得煤炭贸易在世界上得到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煤炭对外贸易篇4

1.生产效率低,价格优势较弱。我国煤炭产量虽然世界第一,但是在生产效率方面却远远赶不上澳大利亚等煤炭出口国,澳大利亚煤炭的开采效率是我国的十几倍不止,其在煤炭开采机械化率方面将我国甩出了一大截,企业煤炭价格自然比较低,目前澳大利亚煤炭运输到我国港口以后的价格还要比国内煤炭市场价格低。而与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煤炭生产效率虽然不落下风,但是这些国家的人工成本较低,其煤炭出口价格也比我国要低。在价格方面比较优势丧失以后,对于煤炭进口国来说,煤炭品质一样的情况下,自然就会选择购买价格更低的煤炭资源。同时这些年我国人民币正处于一个上升的通道之中,这等于是直接拉动了我国煤炭出口价格的上涨,可以说价格已经成为了我国煤炭出口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从煤炭贸易从净出口转变为净进口的直接原因。

2.出口企业多,实力普遍不强。我国的煤炭出口量虽然很大,但是出口企业数量众多,实力都比较小,行业集中度不高,直接反映出来我国煤炭出口大而不强这样一个现实,单个企业煤炭出口数量偏少,在煤炭出口中因为实力不强,往往处于一个相对弱势的地位,不能够在国际煤炭贸易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众多煤炭出口企业往往还会大打价格战,因此陷入一个恶性竞争的泥潭之中,从长远来看透支我国煤炭贸易的出口竞争力。

3.品牌建设落后,产品质量较差。从我国煤炭出口来看,品牌建设是一个软肋,煤炭出口企业普遍忽视品牌的建设,片面地认为煤炭同质化严重,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品牌建设,这种观念严重错误,直接导致煤炭贸易享受不到品牌溢价。同时我国煤炭在质量方面也有不足,在清洁煤炭生产技术方面水平不高,导致出口煤炭很多指标都满足不了西方发达国家的要求,影响到了煤炭出口贸易。

4.环境保护落后,面临低碳壁垒。我国煤炭企业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社会责任履行不力的情况,尤其是在环境保护这一方面,煤炭企业存在很大的不足。西方国家在进口我国煤炭同时,设置了很多环境保护方面的低碳壁垒,将煤炭企业生产状况也纳入考核体系,对那些煤炭生产中对于环境保护不力以及能耗过高的煤炭出口企业设置了相对较高的转入门槛,这势必会对我国煤炭贸易产生不利影响。

二、我国煤炭贸易发展的具体战略

煤炭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我国煤炭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阻碍,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促进我国煤炭贸易的健康发展。

1.提升煤炭企业生产效率。我国煤炭企业要进一步提升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煤炭生产成本,在价格方面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煤炭企业在生产效率提升中,应以先进的生产设备的广泛采用为重点,加快对于落后生产设备的更新替换,同时在管理方面推进卓越管理,对既有的粗放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从而带来煤炭企业生产效率的不断提升,为打开国际市场增添更多的正能量。

2.提升煤炭企业出口实力。我国煤炭出口企业小而散的现状必须要得到尽快的改变,借助于煤炭行业深度整合的契机,提升行业的集中度,重点打造规模大、实力强的煤炭企业,鼓励煤炭出口龙头企业开展并购,从而不断增强煤炭出口企业的实力,增加我国煤炭出口的话语权。同时煤炭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部门也要充分发挥自身服务煤炭企业贸易的职能,为煤炭企业出口贸易提供政策咨询、协调竞争等服务,尽量将煤炭出口权进行适度集中,提升单个煤炭出口企业的实力。

煤炭对外贸易篇5

二、中蒙煤炭贸易现状

蒙古国地处俄罗斯以南、中国以北,是一个亚洲内陆国家,国土面积为156.41万平方公里,在世界的排名第19位,人口约300万。蒙古国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已经探明的矿产就有80多种,如煤、铁、银、铜和石油等。自中国与蒙古国分别在1997年和2001年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蒙两国的贸易额增长速度加快,两国的煤炭贸易关系更加紧密,1998年中国已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是蒙古的第一贸易伙伴。蒙古国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具有热值度高、质量高和污染物含量低的优势。现已发现煤矿床约250处,根据初步探明储量的约1520亿吨,属于世界前15名最大煤炭储量地之一,而且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

从1994年两国贸易额的1.2亿美元一直到2013年的60亿美元,已经占到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原因是中蒙两国产业有极强的互补性。总出口的煤炭70%以上销往中国。目前,中蒙友好睦邻、互信伙伴关系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2011年煤炭贸易已成为蒙古国第一大出口商品,从下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蒙古国煤炭的生产、消费及出口额,自2008年至2012年煤炭出口量一直呈上涨趋势,但是自2013年以来,由于煤炭价格下降和需求减少的原因,蒙古国的煤炭出口量下降到了1748万吨,如图1所示。

蒙古国是内陆草原国家。在两国煤炭贸易中,运输工具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蒙古国共有6个口岸对外贸易,这些口岸的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和铁路运输,西北部和中部的口岸主要是运输的国际口岸,这些口岸每年的煤炭出口量如表1所示。

三、中蒙煤炭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蒙两国在资源战略上认识上存在不一致

中蒙两国的煤炭资源在结构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使得蒙古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受到阻碍。一些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如蒙古国经营能力差、比较频繁的修改合作协议、彼此之间缺乏信任、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中方的投资者主要担心面临失信的风险,丧失商机。因此,中蒙两国在问题化解的思路上存在分歧,蒙古国希望在煤炭资源出售方面抓住商机,而中国主要采取合作投资的措施来加强中蒙两国的资源合作。尽管中蒙两国的贸易往来带动了蒙古国经济的增长,但是蒙古国一些人受“中国”的影响,感受到中国崛起给蒙古国带来了压力,对于中国的企业去蒙古国进行资源的开发存在很大的疑虑,尤其会担心煤炭资源被采光。为避免对中国形成依赖,蒙古国政府积极在大国之间寻找平衡,在把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其对外战略首位的同时也大力发展同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关系。所以近年来美、日、韩等国在争夺蒙古国煤炭资源的市场方面展开了激烈的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蒙贸易关系正常化产生了影响。

(二)中蒙煤炭贸易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蒙古国的市场经济转型中,制约中蒙两国煤炭贸易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政策法规的不完善,这给外来投资者带来一定的风险,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蒙古国每四年举行的选举过程中会实施短期的政策《纲领和依据》,但是这项政策存在着很多的不完善之处,一直影响着中蒙煤炭贸易的发展。政策一旦改变就会对中蒙两国正常的贸易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阻碍国家煤炭贸易的发展,对两国造成经济损失。

(三)煤炭运输基础设施不健全

作为一个内陆国家,蒙古国没有港口,煤炭贸易所依靠的两种运输方式就是公路和铁路。由于蒙古国人口稀少,劳动力数量达不到世界平均水平,而且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因此,运输条件的落后和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严重制约着中蒙两国煤炭贸易的发展。虽然蒙古国大部分的矿山都集中在南戈壁,距离中国边境300公里至700公里的范围内,但是运输问题依然很严峻,目前蒙古国只有一条贯穿南北的单线铁路和四条与干线连接的支线铁路,而蒙古国与中国之间只有一条单向铁路,蒙古国大量的矿产被开采之后很难运输到中国。因此,运输设施的建设是发展两国贸易、提高两国经济效益所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企业投资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由于中蒙两国能源之间的贸易往来受到蒙古国投资环境、经营环境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投资风险,而且中蒙两国还没有形成一部成文的贸易协定,这些因素对一些大的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导致蒙古国的一些大企业对蒙古国“走出去”的政策积极性不高。蒙古国的很多企业资本运营困难、对贸易体系不了解导致了企业对投资风险的担心,错失了很多商机。其次,中方对煤炭的需求超过了蒙古国的供给能力,造成煤炭的销售价格在中国市场上不对称,因此,蒙古国的煤炭在市场上没有价格优势。 (五)缺乏煤炭领域的专业人才

在美国所报道的十八个人口稀少的国家和地区中,蒙古国排名第四,因此,人口稀少是蒙古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在蒙古国能够掌握专门技能的人往往收入较低,而且社会地位也不高,这使得年轻人更多的重视学术教育而不是职业技术的培训,蒙古国的学术教育也不能给受教育者提供比较实用的技能,对劳动人口实行的专业化培训往往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导致

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 (六)煤炭贸易加重了环境的恶化

由于蒙古国是内陆草原国家,因此,传统的畜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进入21世纪蒙古国对矿产的开发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随之带来的是环境的恶化,对自然资源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目前,中国的企业在蒙古国从事矿业开采的近3000家,由于开采的无序性和汽车运输给自然资源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中蒙两国应该共同采取措施保护蒙古国当地的自然资源。

四、中蒙煤炭贸易发展对策建议

为了很好的促进中蒙煤炭贸易的发展,针对以上中蒙煤炭贸易面临的几个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来进一步明确中蒙两国煤炭贸易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加强中蒙贸易双方的互信和理解

2015年是中蒙两国建交6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在进行蒙古国访问时指出,中国奉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重视发展巩固双边的关系,双方尊重国家的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尊重双方所选择的发展道路。自从蒙古国的民主体制建立以来,着重调整了外交政策,强调的首要方针政策就是对中国的友好关系。中蒙关系的不断深化,主要在于两国一直坚持平等相待、互不干涉内政及尊重双方发展道路的原则,在涉及到双方核心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能够互利互惠、互相支持,在很大程度上进行合作成果的分享,最终实现双赢的效果。

(二)建立中蒙两国自由贸易区

中蒙自贸区的建立需要双方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制定长期的规划,将部分城市建设成为“中蒙自由贸易市”,对当地的贸易政府要给与政策优惠,用来激发民间的积极性,使自由贸易区的政策能够真正惠及两国的边境贸易。要遵循区域FTA(Free Trade Agreement)的规则对基础设施进行全方面的建设,减轻物流成本的压力。将公路、铁路及航空的运载能力进行提高,通过良好的规划推动中蒙公路、铁路的互联互通建设,将口岸的过货能力提高上去,并通过物流成本的降低来提高贸易的运行效率。

(三)改善两国交通体系

运输条件及运输效率一直是制约整个煤炭贸易的因素,除了比较重要的自然条件因素外,也受到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技术的先进程度及投资资金是否短缺等因素的影响。中蒙双方急需改善的是蒙古国的交通状况和基本设施,双方应积极的进行互补性的合作,利用各自的优势解决此类问题。

(四)积极培养煤炭国际化经营的人才

煤炭对外贸易篇6

一、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中国煤炭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地区。山西、内蒙古、贵州、安徽和陕西5省、区煤炭储量分别合计约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75%。而中国人均煤炭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2.5%,但中国的能源消费以煤炭消费为主。历年统计数据显示,从1998年到2008年,十年间中国经济飞跃发展,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总量基本在69%左右。以2008年为例,2008年中国煤炭消费总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68.7%,石油占18.7%,天然气占3.8%,水电、核电和风电占8.9%,生产总量所占比重则分别为76.7%,10.4%,3.9%和9.0%。从能源消费需求看,煤炭需求量大,而且需求稳定。

二、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形势分析

近几年,世界煤炭生产、消费和贸易呈增长态势。同时,煤炭生产和洁净煤技术的进步和成熟增强了煤炭在能源市场上的比较优势,导致发电用煤需求急剧增长,而且煤炭生产的国际化和海运成本的下降,也加速了煤炭国际贸易的发展。

近二十年里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有显著变化。90年代初到2000年,中国煤炭贸易以出口为主,煤炭进口量仅为出口量的4%左右。从2002年开始,中国煤炭进口量快速增长,年进口量超过1000万吨。2005年煤炭进口量增长至出口量的36%,2007年煤炭进出口量已经接近持平。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累计进口煤1.26亿吨,比上年增长211.9%;出口煤2240万吨,下降50 .7%;全年净进口1 .03亿吨,中国第一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煤炭对外依存度约3%。

2008年中国煤炭进出口的主要特点是:

一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

2008年中国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煤2,796万吨,占当年中国煤进口总量的69.2%;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煤4,506万吨,占当年中国煤出口总量的99.2%。

二中国煤炭进口来源主要来自于越南、印尼和澳大利亚。

目前澳大利亚已是中国最大的煤炭进口来源地。2009年从澳大利亚进口了4,390万吨煤炭。2008年东盟是中国煤炭主要进口来源地,从东盟进口煤2,860万吨,占当年中国煤进口总量的70.8%。2008年煤炭出口主要出口至韩国、日本和台湾省等周边市场。

三占据进口主导地位的是私营企业,出口几乎全部来自国有企业。2008年,中国私营企业进口煤2,387万吨,占当年中国煤进口总量的59.1%;国有企业进口1,082万吨。同期,国有企业出口煤4,490万吨,占当年中国煤出口总量的99.1%。

四无烟煤为主要进口品种,出口则以烟煤为主。2008年,中国进口无烟煤1939万吨,下降31.8%,占当年中国煤进口总量的48%。同期,中国出口烟煤3921万吨,下降18.1%,占当年中国煤出口总量的86.3%。此外,炼焦煤出口345.6万吨,增长35.9%。

广东省是进口煤炭最多的省份之一。广东是煤炭消费大省,自从2005年兴宁“87”矿难后,广东已全面退出煤矿生产,煤炭资源需要由省外调入或进口。2009尽管年广东进出口总值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煤炭等主要能源进口却大幅增加。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进口煤炭飙升至3,219.03万吨,比上年增长1.8倍。2009年经广东口岸自东盟进口煤2,024万吨,增长67%,占同期经广东口岸煤进口总量的67.6%,同期,自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的煤进口量分别增长5倍和19.9倍,分别占同期进口量的24.6%和7.2%。

三、煤炭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煤炭贸易经历不同的阶段。中国长期保持煤炭净出口国地位,而且煤炭出口总量占能源出口总量的比重很大,2001年这个比重曾高达80.9%,2003年中国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煤炭出口国。煤炭出口对增加国民收入,带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近年中国煤炭进口量大增,2009年更成为煤炭净进口国,中国对外能源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其主要原因有:

一中国煤炭价格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持续上扬,同时国际煤炭价格及航运费大幅下跌,这些都造成购买国际煤炭的成本低于从国内购买,尤其南方沿海电厂购买国际煤炭的成本低于从国内购买;

二自2006年11月1日起我国下调大部分煤的进口税率,2007年6月1日起还取消了煤炭的进口关税,煤炭进口成本降低,进一步刺激了国内企业使用进口煤的积极性。

三是山西的煤炭供应严重不足,而国内其他地区的煤炭产量又不足以弥补这一缺口。

四是中国发电企业的用煤量占市场供应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国内工业的强劲复苏,发电厂的开工率不断提高,拉动煤炭需求量增长。

煤炭业与铁矿石业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煤炭资源丰富,进口贸易的增长主要不是因为中国国内煤炭供给不足,而是国际煤炭相对较低的煤价吸引了国内的用煤企业。国际煤炭的交易量2008年仅为8亿吨左右,而2008年中国煤炭产量已超过27亿吨。2009年煤炭海运贸易市场较为宽松,德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等经济体能源需求下滑的幅度严重,国际煤价下跌,相对较低的煤价吸引了部分中国企业。中国从澳大利亚、印尼等国进口的煤炭占中国进口煤炭总量的接近70%,总进口量不足国内产量的2%,总体对中国经济影响不大。随着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完毕,产能释放,且铁路运线的调整完善,国内煤炭产量将比前两年有所增长。近年内中国GDP仍将保持高速增长,预计中国煤炭净进口量也将增加,煤炭净进口的状况不会改变,只是净进口的煤炭数量将有所波动,进口增速放缓,作为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中国在国际煤炭价格的话语权不会改变。

煤炭对外贸易篇7

2减少了贸易中介

传统煤炭贸易合同中各种手续繁杂,只有多方协调配合才能够完成操作。但是在网络时代环境下,简化了贸易事务中各种繁文缛节,减少了管理煤炭贸易的费用。据相关统计发现,传统贸易结构中煤炭企业许多订单都是从中介手中所得,中介提供的贸易订单占据了煤炭企业总订单的40%以上。但是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电子商务能够发掘订单附加信息潜力,有效简化了处理数据程序,降低了处理煤炭贸易的周期,同时消除了传递信息中的人工干预,降低了成本。

3对煤炭贸易的采购产生影响

传统方式采购设备属于一个繁琐过程,但是利用互联网就能够加强煤炭企业和供应商间的协作,能够将采购设备与产品之间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传递信息及处理系统。在生产中出现了设备故障或需要其他机械,只需要通过网络就能够集中采购,降低管理成本,节约了采购的差旅费,有效防范了采购中出现的一些漏洞。假如说大型煤炭公司通过网络能够降低采购成本,那么电子商务同能能够给中小型煤炭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获得新交易机会。而且通过网络采购还能够及时将信息传递到供应商,供应商接到信息后及时送货,不会影响煤炭企业正常生产。

4对煤炭贸易新增转换结构的影响

(1)技术转换。

首先软件成本;煤炭企业在开展贸易时还涉及到一些外资企业,就需要通过一些专业翻译软件对外文商务信函进行处理,也需要通过专门会计软件对财务报表进行管理。软件成本高低主要是两个因素决定:电子商务系统结构,用户所用一台电脑构成系统,所使用初始翻译成本相对较低;采用主机翻译系统,不管是自己开发还是外购,初始成本都比较高,还要日常维护软件。事实上,采用电子商务系统结构所花费的成本是远远低于主机翻译系统。

(2)学习转换。

员工培训即对煤炭企业中负责电子商务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因为传统煤炭贸易相关人员都是从生产或者依靠人际关系进入的,对网络技术了解不多,许多人员连使用都不怎么熟悉,更不会通过网络技术解决贸易中各种问题。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培训费用均用作了电子商务先期开支所用,也就是应用电子商务间所产生的支出。许多煤炭企业根本不重视员工培训,只注重贸易中的收益,在网络技术下必然不适应贸易结构发展所需。必须要扭转煤炭企业管理层的理念,重视网络技术,重视贸易结构中的人才培养。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请一些电子商务专家到煤炭企业中处理贸易结构中的技术难题,协助管理层制定出良好的实施战略。

(3)规避风险。

在网络环境下煤炭贸易几乎都是通过网络交易,在交易过程中极可能造成信息被盗的危险,黑客能够通过网络纂改交易协议该更交易金额,损失煤炭企业的经济利益。而且随着网络不断开放,交易双方面临着赖账的风险。其二买方可能通过网络否认交易指令,导致交易双方利益无法保障。因此在网络环境下就需要建立有效的信用管理体系及安全机制,确保交易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机密性,而且还要加强网络安全协议,采取交易协议(如SET,SSI等)进行认证,防止交易中出现抵赖现象。不但要做好网络防范,还必须要使用正版的防火墙,通过网络技术确保网络交易,将风险降到最低。

煤炭对外贸易篇8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892(2007)07-0099-05

能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离不开煤炭行业的高速发展。随着煤炭行业产量的增加,从1997年开始我国对煤炭实行出口退税政策。但是,2003年,我国对炼焦煤及下游产品焦炭、半焦炭的出口退税率下调到5%。2004年取消了炼焦煤的出口退税,非炼焦煤仍然享受出口退税政策,同时施行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2006年9月我国完全取消煤炭的出口退税。同年11月,国家财政部公布了《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关于调整部分商品进出口暂定税率的通知》,对原油、煤炭和焦炭等4项重要稀缺性能源类产品的出口,一律加征5%的出口关税,煤炭、成品油、氧化铝等26项资源类产品进口税率由3%-6%降至0-3%。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主要探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贸易政策对福利的影响,其主要观点是: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一国政府对具有规模经济效应的产业或潜在的战略性产业实行扶持政策,适当地运用如关税、补贴等战略贸易政策将有助于该国获得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垄断利润,提高一国的贸易福利。在我国,煤炭行业属于传统的规模经济产业,具有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特征。因此本文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框架下对煤炭行业出口政策的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并尝试探究政策调整的原因。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举要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最早由詹姆斯・布朗德和巴巴拉・斯潘塞(1981)在《潜在进入条件下的关税与外国垄断租金的提取》一文中提出,在面临国外寡头垄断的前提下,进口国政府可以利用征收关税的方式,将一部分外国垄断厂商的租金转移给国内厂商。克鲁格曼(1984)在《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一文中证明,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可以采取较高的进口关税来保护本国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产业,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出口竞争力,从而促进出口,成为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重要命题之一。翻克鲁格曼和赫尔普曼(1985)在《贸易政策和市场结构》中对以往所有关于贸易理论的新思考作了全面的总结,并形成了一个较为系统化、理论化的框架,被认为是新贸易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对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实证研究中,西方学者Dixit(1988)利用校正模型对美国汽车行业实证分析奠定了该理论经验分析的基础;Baldwin and Krugrnan(1988)研究了日本和美国的半导体芯片市场,证实了贸易保护起到了促进出口的作用;其后,SteveMcCorrison and Ian Shelden(1993)对英国化肥市场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效果。

在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实证研究同样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在盛斌(1998)、胡昭玲(2000)、孙文远(2004)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实证研究中,以及胡昭玲(2001)对韩国半导体行业和陈红蕾、吉缅周(2005)对我国合成橡胶行业的经验分析中,都充分肯定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在相关行业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体而言,大部分实证分析考虑的是关税即进口保护的政策效果,尚未从出口退税即出口促进政策角度来考察贸易政策的效果,且实证检验中多集中于对汽车行业的研究,对传统的行业如煤炭行业等尚未涉足。再者,考察贸易政策效果时,均未考虑到经济的外部性。本文试图通过对煤炭行业的实证分析,弥补以上研究缺失。

二、煤炭行业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分析

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能源的补充和支持,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看出,中国是仅有的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我国电力燃料的76%、钢铁能源的70%、民用燃料的80%、化工燃料的60%均来自于煤炭。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各占世界的30%左右,已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位。

1.煤炭行业的市场结构

根据我国学者李琼等人(2004)的研究,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集中度达到了42.3%左右,属于寡占行业。以山西省为例,2005年全省煤炭产量为5.54亿吨,其中国有重点和地方国有煤矿产量占62%,大集团、大公司的产量已占到全省的一半以上。

2.煤炭行业的规模经济

煤炭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行业,是典型的资源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特征。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报告,我国煤炭生产正在向100强企业集中。该协会公布的“2006全国煤炭工业100强企业”中,90家煤炭生产企业生产原煤约11.45亿吨,占当年全国原煤总产量一半以上,其中前10名煤炭生产企业产量约占当年全国原煤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前20名企业2005年销售收入累计4070亿元,占100强企业销售收入的近70%。

3.煤炭行业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指阻碍企业进入特定市场的各种因素总和。包括消费者偏好、对重要资源的占有权、企业对关键生产技术的垄断、政府的政策或者法律限制、显著的规模经济等。行业的进入壁垒越高,市场的保护程度就越高,其竞争程度也越低,越有可能形成大企业支配市场行为。根据我国学者马建堂的研究,我国煤炭行业属于高的进入壁垒行业。

由此可见,我国煤炭行业符合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条件。在发达国家,受制于其环境政策和产业政策,高污染的煤炭行业处于萎缩状态,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我国对此行业的扶植,遇到的外界阻力会相对于高科技行业较小,政策的成功可能性较大。那么我国出口退税政策在煤炭行业的实施效果究竟如何?需要用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的实证分析进行检验。

三、煤炭行业出口政策的效果评价

(一)基本模型的设定

本文采用Dixit(1988)的校正模型,其前提假设是:两个市场:国内市场设为1,国外市场设为2;产品要求:两个市场生产的产品为不完全替代品,可以是成份、促销或包装的不同,但同一市场生产的产品为完全替代品。

1.需求系统的结构

作为基础的能源产品,一般情况不直接用来消费,其大部分需求来源于炼钢企业、发电企业或者是其他需要能源作为原料或者动力的企业。假定总需求函数为线性函数,则煤炭下游企业对国外和国内煤炭的直接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Q1=A1-B1P1+KP2

(1)

Q2=A2-B2P2+KP1

(2)

其中所有的参数A1、A2、B1、B2、K为正的参数,且(B1B2-K2)>0。P1和P2是价格,Q1是国内产品的需求量,Q2是国外产品的需求数量,相应的反需求曲线为

P1=a1-b1Q1-kQ2

(3)

P2=a2-b2Q2-kQ1

(4)参数a1、a2、b1、b2、k依然为正,且(b1b2-k2)>0。

假设下游企业的投入要素仅仅是国内和国外两种产品,且其生产函数在形式上具有二次型,为简化计算,假设下游企业的产出价格设为1,则下游企业的利润函数和生产函数分别为:

L=μ(Q1,Q2)-P1Q2-P2Q2

(5)其中μ(Q1,Q2)=a1Q2+a2Q2-1/2(b1Q12+b2Q12+2kQ1Q2)

(6)

此处,需借助煤炭市场的总弹性占和国内外煤炭的相互替代弹性σ方能解出上述参数:

2.生产厂商的决策行为

我国一家煤炭生产企业的利润函数为:π=(p1-c1)q1,其中q1是一家生产企业的产量,p1是其销售价格,c1是其生产成本。设行业中有家企业生产总数量为Q1,对a1,的一阶导数加总并考虑出口退税政策的影响,可得:

p1-c1+Q1V1+s

(9)

其中V1是总的假定变量系数,在古诺竞争方式下V1=b/n。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V1=0。随着n的增加,实际行为比古诺方式更具竞争性,反之则相反。

相应的外国生产企业的利润函数可以表示为:

p2-c2+Q2V2+t=0

(10)

其中t是我国对进口煤炭施加的关税,V2是相应的假定变量系数。

3.国民福利和最优政策水平

本国政府的目标是国民福利w最大化,即本国煤炭生产企业的利润、煤炭消费企业的剩余、政府的税收利益最大化,则有:

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出最优关税和出口退税,代入(3)、(4)、(9)和(10)式并联立,即可解出该情况下均衡的Q1、Q2、P1、P2。进而可以计算不同情况下的国民福利并分析政策效果。

(二)模型参数的估计

本文研究的是出口促进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效果,由于我国自2004年起,逐步开始取消煤炭行业的出口退税,煤炭行业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的扶持减弱,为使实证结果准确,本文使用的数据至2003年止。

表1中是为了获得模型的参数所需要的外部数据,包括数量、价格、弹性和成本等,其中国内煤炭的销量等于其国内的产量减去出口量得到。2003年国内煤炭总产量、出口额、出口数量、进口额和进口数量均来自国研网(drcnet.省略)能源行业报告。由于煤炭价格的政府管制,国内煤炭的价格比较难获得而且其价格不能反映市场需求,因此为了得出合理的价格,本文应用煤炭的出口额除以煤炭的出口量来代替煤炭的市场价格。进口煤炭的价格是用2003年中国煤炭的总进口额除以进口量得到进口煤炭的年平均美元价格,再乘以2003年的美元对人民币的年平均汇率得到的人民币价格。汇率则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的金融数据。

而两个弹性数据ε和δ由经济计量方程估计得到。本文使用了时间序列数据(1990-2003),用对数线性回归方程来估算弹性值。方程(14)和(15)分别用来估计煤炭行业总市场弹性ε和国内外煤炭行业之间的替代弹性δ:

其中Q=Q1+Q2作为煤炭市场的总需求;P是P1和p3的加权平均,权数是各自销售量占总需求的比重;GDP是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使用E-Views3.0软件,得到煤炭总市场弹性ε为0.2504,在10%的显著水平下通过;国产与进口煤炭之间的替代弹性δ为3.0438,在5%的显著水平下通过。 直接获得成本数据c1和c2比较困难,c1由2006年煤炭行业报告中得到的数据整理得出,c2由Asia Pacific:Metals&Mining.Goldman Sachs Global InvestmentResearch,August 15,2006中整理得到。从获得数据来看,在煤炭市场上国内煤炭销量大大超过进口煤炭,价格也略低,在成本方面国内厂商占有优势;总市场弹性显示煤炭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这与煤炭作为能源产品的性质相符。

由表1的实际数据可以得到(1)-(4)式中所含的需求系统参数,计算结果列在表2中。

有了需求系统参数通过(9)和(10)式联立,用2003年出口退税率13%,进口从价关税率为20%的数据,可以估计推测变量的参数值,结果列在表3中。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运用表2和表3中的数据,可以进行模拟比较不

同政策的实施效果,如表4。

1.政策对价格和产量的影响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政策的实施对国产和进口煤炭的价格都有影响,只是不同的政策对价格影响的幅度不同。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使国内煤炭的价格下降幅度达到了69.92%,而国外煤炭价格下降的幅度也达到了57.90%。国内销量大幅度的上升,增长比例为19.64%。当出口关税和退税同时实施的时候,国内煤炭价格下降的比例同仅实施退税的效果一样,国内的销量保持不变。煤炭价格大幅度下降的同时,销量上升的幅度并不明显,因为煤炭的需求弹性较小。这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尤其显得重要。同现实的煤炭价格相比,国内和国外的煤炭价格都明显偏低,煤炭是不可再生的一次性重要能源,合理的价格才能真正反映其价值,但是我国煤炭行业长期都是政府控制价格,使煤炭的现实价格不能反映其真正价值,因此也造成目前煤炭行业所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对煤炭价格的改革势在必行。 br>

2.政策对国民福利的影响

经过计算得出最优的政策是仅实施退税的单一政策,此时的关税额为0,退税额为232.8475元,国民福利为87243175.34元,国民福利较仅实施关税贸易时增长了3.7%。在最优出口退税政策前提下,本国厂商利润增长幅度达到了43.81%,国外企业虽然与仅实施关税政策相比,销量和利润都有所增加,但是在综合政策条件下,国外厂商的利润又降为零,可以看出出口退税政策即战略出口政策具有明显的利润转移效果。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关税政策的效果非常明显,最优关税的实施使得煤炭进口成为不可能,国内煤炭在价格上具有明显优势,但是由于煤炭属于基础能源,需要一定的进口以保护国内产业,因此所实行的关税政策值得考虑。

3.政策调整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出口退税政策可以起到利润转移的效果,同时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福利,这样的政策是可行的,但是为什么这样的政策会被取代?本文以山西煤炭业作为例证,从外部性加以考虑。

(1)煤炭行业的贫困化增长问题

山西的原煤年产量约5亿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3/4的煤炭运往全国各地,年出口量约占全国的12,供应全国28个省(市、区),支撑着4000多个大、中型企业用煤,正因如此,山西的比较优势也集中在能源的生产和出口方面,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初级煤炭开采业务。山西工业经济属于资源导向的重型结构,国有工业企业的产值、重工业产值、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分别占工业总产值的70%。山西省是全国最大的炼焦用煤资源基地,炼焦用煤资源探明储量1245.9亿吨,占全省煤炭资源的一半左右,全省焦炭产量约占全国的40%,世界的六分之一,山西省供应出口焦炭货源占全国的近80%,焦炭出口量占国际焦炭市场交易量的48%左右。可以看出,山西煤炭行业符合了巴格沃蒂效应的前提条件。

自1993年国家放开煤炭价格以来,煤炭市场一直处于“计划煤”与“市场煤”的双重价格体系之下。事实上重点煤炭合同价格往往低于市场煤价,由于两种价格的同时存在,人为地扭曲了煤炭价格,使煤炭行业的利润水平长期低于社会平均水平。由于我国煤炭能源属于国家计划定价产品,因此其价格和其自身的稀缺性与价值背离很多,而且能源由于其特殊性,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可替代的产品又少,市场对煤炭的需求弹性很小,这样随着山西煤炭商品的大量出运,山西的经济却越来越贫困。

(2)生态灾难

山西长期作为国家的能源基地,在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资源、生态环境、人民健康、后续发展能力等方面的沉重代价。不仅山西的人均收入排在全国的倒数地位,而且环境的恶化,水土流失、土地塌方、地下水破坏、植被衰退、空气的污染,严重威胁着山西人民的身体健康。由于煤炭资源的大面积、大规模、高强度开采,矿区生态系统失衡问题进一步突出,煤炭开发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影响矿区社会安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到底有多大,相关部门做过研究, “我们在西部调查的基础上作了分析,损失大约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1%”,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在白皮书新闻会上如是说。我国为环境保护投入了巨大的资金。据统计,1996-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治理投入达到9522.7亿元人民币,占同期GDP的1%。2006年,环境保护支出科目正式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空气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GDP的2%-3%⑧。

当然除了外部性,也有许多其他的原因如能源安全问题、政治问题等促使政策改变,但是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明确负的外部性所带来的整体效益的下降,从而更好地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政策变化的原因。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使用2003年我国煤炭行业市场的数据进行经验研究,分析了三种政策的实施效果,即进口关税政策、出口退税政策、同时使用出口退税和进口关税的政策。通过模拟得出的结论是:煤炭行业的出口退税政策的确起到了转移国外利润,增加国民福利的作用,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我国煤炭行业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是考虑到煤炭行业巨大的负外部性、能源稀缺性等因素,我国煤炭行业政策由鼓励出口转向限制出口的转变是必然的。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相关能源产业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贸易政策。鼓励进口,同时限制出口是煤炭和相关能源行业较好的政策选择,因为一方面可以实现寡头垄断行业中厂商的利润转移,使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同时最大限度地减低能源开采的负外部性;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外贸顺差的压力过大,能源产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很高,于是对降低该类产品关税鼓励进口的呼声很高,所以对能源产品的出口关税限制(现行政策)、进口鼓励政策,有利于解决我国贸易不平衡的现状;再者,对不可再生性能源产业的保护,还可以增强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

第二,产业政策。鼓励进口、限制出口的贸易政策并不顺应WTO贸易自由化的宗旨,因此需要国内的产业政策来加以配合。

1.加大能源产业的成本,抑制能源产品的需求。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能源行业的成本太低,政府可以考虑加大能源开采的成本,以达到控制出口的效果,如征收资源税、土地税以及采矿后的环境治理税等。另一方面从需求入手,规定能源需求企业的使用标准,促使企业投入科研力量对能源产品进行再次加工,有效地提高能源产品的利用率。

煤炭对外贸易篇9

中图分类号:F75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5-0267-03

煤炭工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产业,煤炭在我国资源状况和煤炭在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额占2/3以上。近年来,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超前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约束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煤炭行业“四期并存”成为新常态。对此,政府提出煤炭行业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稳步开展煤炭进出口贸易,保证能源安全,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炭进出口情况分析

1.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发展历程。随着我国经济稳步高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国际能源尤其煤炭形势的变化以及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我国的煤炭进出口政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大体上经历了出口导向型、放宽进口、鼓励进口优质煤、进口收紧等几个阶段,中国完成了从世界第二大煤炭出口大国到世界上最大煤炭进口国的全部过程,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比例,十年间已经从2003年前后的12%上升至2013年的27.7%。

2.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变化的因素。(1)政策推动。煤炭进出口份额逆转的情况,直接与我国的政策相关(见下页表2)。国家通过各种政策手段,不断地推动、完善我国的能源供应与安全。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环保、多元的能源发展战略,通过煤炭贸易税收调整,使煤炭进口猛增。一系列举措,既缓解了我国煤炭大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的消耗问题,又解决了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城市和沿海城市的能源需求的矛盾。同时,通过对煤炭出口实行的配额限制来控制煤炭的出口量,保持了国内经济发展将对煤炭资源的需求持续旺盛。(2)市场选择。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煤炭供给,以保证充足的电力支撑。由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不均,国内运输成本较高,使国外煤炭的价格比国内煤炭有竞争力。加之,国际市场煤炭价格低迷,煤炭出口国已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煤炭产量稳定,质量有保障,促使了煤炭进口的平稳增长。

3.中国煤炭进出口贸易表现出的特点。我国煤炭出口目的地相对集中,煤炭出口亚太地区市场的比重逐年增长,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集中;我国煤炭出口依据《煤炭出口配额管理办法》实施配额制,在调解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对煤炭出口总量进行限制,价格随市场变化调解;我国煤炭出口煤种以动力煤为主。我国东部沿海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主要煤炭进口区域,海运口岸进口量加大,优质动力煤和炼焦煤是煤炭进口重点;进口来源国相对集中,但已出现多元化趋势,我国煤炭进口国由澳大利亚、印尼、越南、俄罗斯和蒙古等主要国家,发展到全球40多个国家。

二、影响我国煤炭进出口政策因素分析

1.煤炭进出口管理政策。煤炭进出口行业是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国际煤炭贸易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影响最大的行业。从2003年起我国正式对煤炭出口进行严格的配额限制,开始对煤炭出口的控制,当年配额0.8亿吨,2010年配额0.26亿吨,现今我国对煤炭进口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

2.煤炭进出口关税政策。近年来我国政府鼓励煤炭进口,刺激了煤炭经销企业和众多电厂开始纷纷开发国外煤炭资源,并大幅增加煤炭进口。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鼓励煤炭进口的政策,如煤炭出口从免税变为征税,而将征收煤炭进口税变为免税等(见表3)。

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我国煤炭出口量影响明显。我国煤炭出口退税政策经历了鼓励出口创汇、调节国内煤炭余缺、抑制煤炭出口等阶段。2008年,我国对所有煤炭进口关税税率下调为零;自2012年我国又取消了褐煤进口关税;由于国外煤炭的价格优势,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问题日益突显,国家加强宏观调控,自2015年起,将煤炭出口关税税率下调至3%,但仍与国外煤炭价格存在差距,在国际煤炭市场上显得竞争力不高。

3.汇率政策。人民币汇率对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和各行各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是错综复杂的。人民币汇率作为价格杠杆、“看不见的手”,其上下浮动对调节国际收支有一定作用。在国际煤炭贸易仍以美元结算的前提下,出口煤炭离岸价格受市场供求因素影响之外,出口国本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情况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现今,人民币面临着升值的压力,意味着煤炭出口价格将下跌。同时,国外煤炭相对具有价格优势,将进一步增加对煤炭的进口需求,挤压国内的煤炭市场空间竞争优势。

4.其他政策。影响煤炭进出口贸易的政策因素还有很多,例如国家提高生产型企业的资质标准、出口流通企业的注册标准、大气防治、商品煤质量等经济、财政、环保、节能等政策,都会对煤炭进出口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三、煤炭政策导向发挥效果的研判

1.政策导向的必要性。近些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和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超前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约束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煤炭行业“四期并存”成为新常态。对于企业而言,过去依靠数量、速度、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结束,必须转向依靠质量、效益、集约型发展;对于国家而言,运用政策手段,调控煤炭行业发展,合理布局,平稳能源供给,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显得尤为必要。

2.政策导向的正效应。国内煤炭由生产经营困难到产能加大,国家鼓励出口,可以实现创汇的目的;对国内煤炭供需平衡有一定的帮助,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强化了能源战略储备;有效应对了资源、环境、气候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采取“东进西出,南进北出”的策略,改善了我国东南沿海等煤炭资源贫瘠地区对煤炭的需求,有效解决了这一地区的能源供应,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直接促进了国内煤炭产业升级、企业技术改造,注重循环经济,使企业重视多元化可持续性发展;促使更多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进行海外投资、融资,收(并)购、参股国外煤矿,组建大型跨国矿业集团,提高我国煤炭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3.政策导向的负效应。煤炭行业存在“政府”与“市场”,政府通过限产能、限进口等政策性救市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内煤炭市场产能大量释放以及下游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但是依靠控制进口来保护国内煤企,不利于国内煤炭企业在国际市场化的环境下竞争成长;中国地大物博,除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外,还有地方政府地域性政策,由于国内煤炭价格下行,企业亏损,地方政府通过发电指标与煤炭采购量挂钩等方式,限制外省煤炭,托底本省煤价。这种保护性政策,不利于市场化改革,也遭遇包括电力行业在内的各行业反对,同时其他煤炭出口省份也反对此种举措;煤炭行业所处领域和生态链条过于庞大复杂,受上下游行业市场影响较大。加之,煤炭政策的延后性和惯性,可能使政策效果体现不明显,甚至政策效果促进了一个行业发展,却可能对另一个行业造成了损伤;国内煤炭政策可以适时调整,但国际上各国也相应地采取各种应对策略,抵消我国政策的正效应,使进出口贸易情行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四、我国煤炭进出口贸易政策的求解路径

1.调控总量,优化结构。由于煤炭的替代品石油国际价格大幅下跌,国际煤炭市场产能旺盛,将继续保持供大于求态势;而国内煤炭产能过剩,限产政策需要市场长时间消化过剩产能,煤炭企业经营压力将加大,国内煤炭供需形势也不会发生较大变化,煤炭价格应在低位徘徊。这要求,国家一要调控总量,合理调控南北东西能源储备战略布局;二要采取关停并转和重组兼并,上大压小,走集约化开发之路;三要强化监管,建立健全煤炭开采法律法规,强化标准等诸多策略,强化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协调力度;四要扶持煤炭企业,加强升级改造,提高生产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减轻煤炭企业负担,推进煤炭企业转型发展。

2.政策落地,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在实施煤炭进出口关税等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由传统的煤炭出口国转为煤炭净进口国。但由于近两年国内煤炭大量积压、企业亏损严重,煤炭行业陷入困境。为此,国家政策应进一步细化调整,如统筹煤炭进出口关税,放宽出口配额,取消煤炭品种出口关税,完善煤炭进出口总量、结构、趋势等的监管,据实调整国内外市场变化适时煤炭出口相关政策措施等。同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主导,逐步完成市场化进程,逐渐与国际接轨,积极营造和提供公平、充分的竞争环境。

3.实施“两手抓,两促进”,保持煤炭进出口适度平衡。对于政府而言,不论采取何种调控手段,都不能够在短期内发挥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政府考虑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手段以未雨绸缪。针对国内市场煤炭净进口、进口增速放缓的状况,一方面应增加煤炭进口,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进口煤微量元素管控,鼓励进口优质煤炭,控制劣质煤进口,缓解我国资源开发强度大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实行鼓励政策,减免关税、资源税、调节税等,从货源、铁路运输和港口装运等环节给予保证,使出口煤炭企业收复失地,使我国煤炭出口在国际市场保持适当份额,保证在煤炭市场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刘.中国煤炭进口形势分析及展望[J].中国煤炭,2013,(4).

煤炭对外贸易篇10

徐刚当然不会是唯一受到重创的人。“这段时间,许多贸易商都跟我们反映,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利润空间越来越少。”东兴市边贸局办公室负责人赵良冬说,“改成国贸后,贸易商可能会逐渐减少。”

2008年,广西口岸共进口煤炭1404万吨,其中九成比例为边境小额贸易方式,总量达到1261万吨。而两广一带进口的煤炭,占据中国进口煤炭的绝大部分。

萎缩的贸易

由于是中国与越南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东兴,这个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与越南接壤的城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速,边境贸易日益繁荣起来。但徐刚的煤炭贸易生意却日渐冷落下来。20多年前,徐刚是南方一家煤炭矿物局的工人。离开矿务局后,他在广西凭祥市新茂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做贸易,对于中越煤炭的贸易之事了如指掌。两年之前的那些光辉时间里,从事中越煤炭贸易生意,让他给公司赚了不少钱。

由于广东、广西离中国北方煤炭主产区太远,南方用煤大户无法承受高昂的运费,这里的用煤企业只能被迫从国外进口煤,以便节约成本,其中越南则是两广一带依赖最大的煤炭出口国。

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广西从越南进口煤1333万吨,增长40.7%;广东2007年总进口煤炭1456.1万吨,其中越南煤占据1/3强。两者合计,占据中国进口越南煤的九成。

据广西自治区经贸委一位官员介绍,近年广西煤矿实际年产煤维持在600万吨左右,而煤炭的需求量却逐年增加,2006年需求量已突破4000万吨,2007年缺口3300万吨。

巨大的需求量成就了一批贸易商。据徐刚介绍,从越南进煤,运费可以节省一半,而从贵州拉煤,平均一吨煤需要200元左右的路费,不仅如此,运输方式上也主要依靠汽车运输,从越南进口则可以走海运。

进口越南煤并非完美无瑕。据广西钦州市泰安物流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几年前,越南煤的生意很好做,只是今非昔比,“越南人太狡猾,煤炭以次充好、缺斤短两的现象非常严重。”

不仅,如此,据徐刚透露,发热量在5000大卡以上的煤,越南都不卖给中国,“他们只卖给韩国和日本,人家出价更高,平均比我们高出30%。”对于像徐刚这样的而贸易商而言,一年前从越南拉上一船煤回广西,有几百元的利润空间,但是现在已经无利润空间可言。边贸变成国贸后,由于要交大量关税,利润空间甚至萎缩到赔钱,生意根本没法做。接下来,徐刚只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农产品贸易上。

政策转折

比徐刚更郁闷的是两广的用煤企业,越南工业和贸易部能源和石油部门负责人2008年在接受中国一家媒体采访时称,越南将削减对中国的煤炭出口。越南计划将煤炭出口量减少32%,其中将向中国出口的煤炭总量削减19%,并在以后逐步降低出口。

此前,越南的煤炭贸易政策并非如此。“可以说,没有中国市场,越南的煤炭行业很难发展起来。”中国煤炭市场网煤炭分析员李朝林表示,越南的煤炭一直依靠中国市场,此前越南方面希望提供煤炭给中国,由两广提供电力输往越南。

越南《西贡解放日报》报道,2001~2005年间越南出口煤炭年均增长48%。追溯到2005年,越南当年1~11月全国产煤2913万吨,其中出口1800万吨,中国则是越南最大的煤炭出口市场。200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占越南煤炭出口量的50%以上,全年对华煤炭出口达900万吨,远远超出2004年的520万吨的水平。据越南《投资报》今年1月报道,越南贸易信息中心资料显示,中国市场占出口总量的80%,2007年越南煤炭出口量同比增长11%。

2006年11月,广西崇左市、中国国电集团与越南煤炭一矿产集团共同签署了《合作建设崇左电厂协议》。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中越煤电合作项目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以往的单纯煤炭贸易关系深化为电厂建设、煤炭供应与煤田开发的联合开发。崇左电厂项目所产电力一部分将输往越南。

2007年7月,首批越南煤从越南运至崇左电厂,但是数量只有9万吨。此后,事情并未向预期的方向发展。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由于越南政府改变主意,“越南觉得,由中国来供应电力不安全,他们希望包括中国在内的投资者,到越南投资电厂,所以煤炭供应可能很难满足崇左电厂的需要。”

越南收紧煤炭出口,在2007年逐渐露出端倪。赵良冬介绍,在越南煤贸易方面,2007年已经比2006年难做多了。对于中越两国之间的煤炭贸易而言,2008年成为一个转折之年,从越南进口的煤炭并没有因为煤炭价格上涨而大量出口中国。

公开数据显示,2008年前5个月,越南煤炭产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0.7%,达到1886万吨,但是出口量只有1140万吨,同比下降15.7%。更为严重的是,越南官方二位负责人对外声称,由于国内建设的需要,越南对煤炭的需求将逐渐增大――越南到2010年后将进口煤炭,2010年拟进口130万吨,2015年进口590万吨,2020年进口1540万吨,2025年进口5440万吨。

煤自足

在中国从越南进口煤日渐萎缩的同时,无独有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产煤国,中国煤企向日本市场的出口数量也日渐萎靡。在2008年的中日煤炭长期协议谈判中,由于中国出口煤价格上涨近一倍,出口量也出现很大程度的下降。

如果越南今后取消对中国出口煤,对中国影响到底有多大?煤炭专家黄腾认为,事实上,中国并不缺煤,国内的煤炭行业产能足够供应需求,只是迫于担虑煤矿安全事故,许多煤炭企业都没有开足马力。之所以出现煤炭价格大幅上涨和南方省区承受不起北方的煤,主要由于国内的运输瓶颈和去年的小煤矿关闭潮。

煤炭对外贸易篇11

[中图分类号]F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156-02

1世界煤炭产业发展新形势

1.1化石能源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有绝对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为12274.6百万吨,比2011年增加了1.8%,其中,煤炭消费量的增加幅度达2.5个百分点,其他各类能源则呈现增幅较小的趋势。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快速持续发展的大环境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将会保持增加态势。

1.2煤炭是储量最丰富、分布相对集中的化石燃料

截至2012年年底,世界探明煤炭储量为8609.38亿吨,若按2012年的生产水平计算可开采109年。然而煤炭资源的全球分布较为集中,北美、亚太和欧洲及欧亚大陆地区的探明储量之和占到全球94.8%,其中有30.9%分布在亚太地区。

1.3世界煤炭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

21世纪以来,世界煤炭产量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统计显示,2012年世界煤炭产量比2011年增长86.2百万吨,增幅2.0%,消费量增幅为2.5%。2013年中国的神华集团、中煤能源集团和大同煤矿集团在世界煤炭生产和煤炭贸易中所占份额较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由此以上三家中国煤炭企业进入世界煤炭生产企业前十名,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世界煤炭生产中的影响力。

1.4世界煤炭贸易增长主要集中于亚太地区

2012年世界煤炭出口贸易总量为1142百万吨,同比增加6.0%。印度尼西亚以309.5百万吨的出口量位居2012年世界煤炭出口量排行榜首位,占国际煤炭贸易总量的27.10%。澳大利亚成为第二大煤炭出口国,2012年出口达284.5百万吨,占世界的24.91%。2012年,中国、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台湾是世界煤炭进口量前五位的国家或地区,其煤炭进口总量占世界的60.51%。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煤炭贸易国。

2主要煤炭生产国投资环境分析

鉴于各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条件及社会制度政策等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现分别从煤炭资源丰歉度、交通运输条件、矿业管理规范、劳动力及投融资条件等方面对各国矿业投资环境进行分析,从而将以上国家的煤炭市场详细分类,规划中国煤炭企业进入他国市场的策略。

2.1以澳大利亚为代表的五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澳大利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局稳定,法律风险较低,公共设施健全,投资成本低,具有较好的收益预期,该国政府对外商矿业投资实行国民待遇,所以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可在合适时机进入该国市场。

澳大利亚具有极好的矿产资源条件,是世界上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国之一。澳大利亚煤炭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其黑煤地质储量约575亿吨,占世界的5%,列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和南非之后居世界第六,且煤质较好,发热量高。

澳大利亚拥有世界领先的采矿技术和全面的采矿技术服务。为帮助投资者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矿业投资要求和环境,政府定期出台矿业投资指南,为投资者介绍各种审批程序、相关要求、时间进度和预期结果等,可见该国具有透明高效的矿业管理规范,强烈的服务意识。

部分国际机构的调查显示,澳大利亚被认为是最具矿业投资吸引力的国家,而且中国与澳大利亚的建交关系友好,在国际贸易方面有着频繁的往来,所以可作为中国煤炭企业首选的投资目标国。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大型煤炭企业采取联合他国企业的方式进入该国市场,逐渐适应环境,进而开拓更大市场。

2.2以乌克兰为代表的四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乌克兰位于欧洲东部,黑海、亚速海北岸。北邻白俄罗斯,东北接俄罗斯,海岸线较长,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该国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整体来看,乌克兰政局较为稳定,公共设施基本健全,具有比较好的预期。政府虽对外商投资具有一定的门槛,具有矿业权、矿业用地等法律风险,但都在可以调控的范围内。

乌克兰同216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联系,中国是乌克兰的主要进口国之一。乌克兰《外国投资制度法》第十二条中规定,保障外国投资者无障碍地和快捷地以外汇形式将投资的合法所得利润、收入汇出境外。该制度可以保障中国企业很好地在该国开展商业活动,避免不必要的贸易纠纷。同时乌克兰也可利用亚欧大陆桥同中国开展贸易活动。

然而不可忽略的是,目前乌克兰国内国外政治环境动荡,中国煤炭企业在考虑进军乌克兰市场时需要注意动荡因素,可联合他国企业共担风险。

2.3以巴基斯坦为代表的三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接印度,东北毗邻中国,西邻伊朗,南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980千米。巴基斯坦与中国陆上接壤,可充分利用亚洲大陆桥进行煤炭进出口运输,由此降低了运输成本。而且该国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雇佣成本降低。

巴基斯坦煤炭资源比较丰富,根据巴基斯坦地质调查局的估算,巴基斯坦的煤炭资源量在1850亿吨左右。最大的煤田是信德省的Thar煤田,探明储量达1755亿吨。

丰富的煤炭资源,天然的毗邻优势,将成为促进两国贸易合作的主要推力,中小型煤炭企业可以利用此优势前往开拓市场。综合分析可知,该国在全球矿业投资环境中的准入、风险和成本均处于中游水平。煤炭企业在选择进入这类市场时,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可采取战略联盟的方式进入,分担风险,互利共赢。

2.4以蒙古为代表的二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蒙古现已发现矿藏近三百个,远景储量估计约1520亿吨,已探明储量为223亿吨。该国煤炭具有质量好、埋藏深度浅、煤层厚等优点,适合露天开采。目前,该国政府正在不断规划开发新矿井,加大矿区基础设施建设,以适应未来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但是该国基础设施条件不健全,未来投资企业进入后可能会涉及基础设施的投入。

为了解决国际运输难题,蒙古国政府在关于输煤口岸问题上做出努力。蒙古目前主要以汽车运输煤炭,运费非常高。然而中国神华集团和蒙古国在修造运煤铁路方面已进行合作。

然而,蒙古国政府担心过度依赖中国发展本国经济,所以在审批中国企业煤炭投资项目时总是拖延时间,甚至将我方项目拒绝搁浅。由此可见,蒙古国对外商投资有实质性限制,矿业权、矿业用地等风险较高,不易控制。但是考虑到两国地缘经济和长期合作关系,蒙古国仍可作为中国煤炭企业的投资目标国。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适应该国矿业投资的“潜规则”,处理好与当地企业的关系。

2.5以津巴布韦为代表的一星级矿业投资环境

津巴布韦为非洲东南部内陆国,自然资源丰富。自1991年开始推行贸易自由化后,外贸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近年来,因经济形势恶化,外贸也深受影响。中国是其最主要的进出口贸易伙伴国之一。

津巴布韦煤炭资源丰富,煤炭蕴藏量约270亿吨。中国与津巴布韦之间有大型煤炭开发项目――“中非阳光开发”。根据协议,将在卢帕内地区一个煤炭储量约为20亿吨的10万公顷的矿区进行煤炭和煤层气的开发,2013年7月已建成一个年产300万吨的小型露天煤矿。政策保障使得津巴布韦成为中国较为理想的投资国家,充分利用津巴布韦的自然优势、劳动力资源,扩大在非洲的市场。

但是该国对外商投资存在实质性的市场准入限制,当前国内政局不稳,政治风险高,基础设施落后,在全球矿业投资环境中处于最差的水平。所以在选择此类国家进行矿业投资时,投资者需要谨慎进入。

3战略重点及实施建议

(1)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中国煤炭企业应该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战略,充分发挥煤炭开采、挖掘技术、装备及人才等特殊优势,成为煤炭企业国际化潮流中的弄潮儿,为振兴全球经济做出举足轻重的贡献。

(2)大型煤炭企业经验分享,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国门进行收益预期良好的矿业投资。随着中国国有大煤炭企业实力不断增强,率先进入他国市场,积累了成功经验。中小企业应该主动学习神华集团、大同煤矿集团等企业的成功经验,紧紧抓住当前的战略机遇,找准投资突破口,在更大范围内、更大规模和更高层次上参与煤炭资源开发和国际市场竞争,进而培育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炭企业,实现中国煤炭企业的跨越式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企业长足进步及可持续发展。

(3)政府应加强在金融、税收、外汇、保险、信贷、补贴等方面扶持煤炭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投资协调机制,减少企业利益摩擦,避免各企业间的矛盾冲突。

(4)走出去的煤炭企业应该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尊重投资国的文化,重视两国文化交流融合。项目开展时最大限度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2013国别贸易投资环境报告[R].2013.

[2]中国商务部.201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R].2013.

煤炭对外贸易篇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无情的,要在市场的大浪中找市场,寻找自己的生存、创新之路。企业离不开市场,市场更需要企业参加竞争。只有强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转变营销理念,企业才有出路。

1煤炭经济发展

辽宁是我国的能源大省,也是我国主要煤炭生产基地,煤炭资源得天独厚,具有分布广、储量丰富、品种齐全、煤质优良等特点,已经成为全省的主导产业。多年来煤炭工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重要的能源物质基础。煤炭工业为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目前存在着困难:煤炭主业核心竞争力差,煤矿企业人员多、包袱重、效率不高,产业集中度低,整体利益流失严重;生态和环境压力不断增大,制约着煤炭工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煤矿安全状况尚未根本好转,煤矿安全生产仍没有把握;煤矿生产生活条件差,职工收人低,人才流失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走调整产业结构之路,不断发展传统产业,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实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和大集团战略。煤炭要发展,首先要立足国家能源安全,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煤炭持续产业,推动煤炭工业由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综合开发利用为主转变。

2影响煤炭市场的因素

2.1煤炭总量依然明显过剩

煤炭产量的过剩,主要表现在资源供给过剩。一方面,小煤矿产量的控制出现漏洞,特别是重点调出地区小煤矿的煤炭,对本地区国有重点煤矿形成挤出效应,迫使重点煤矿向周围市场寻求突围和扩散,挤占其子臼也区市场,进而把进口煤挤出国内市场,另外一部分优质资源寻求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一部分国有重点煤矿收购地方煤炭进行销售。正是这种收购行为,导致当地小煤矿生产的煤炭有了销路和市场,也正是这种行为部分助长了小煤矿的泛滥。控制资源,加强资源管理,从源头抓起是上策,人为被动疏导市场为下策。要从生存战略考虑,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不能以牺牲环境、资源、长远发展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利益。

2.2煤炭营销存在体制缺陷

煤炭企业要想抵御市场波动必须发展规模经营。从煤炭企业营销分析,现行体制在市场供大于求情况下难以发挥正常作用,行业管理协调力量相对薄弱,对市场变化的反应严重滞后。

2.3规模打张意愿比较强烈

具有资源优势的煤炭企业规模扩张意愿比较强烈,新的扩张结果只能导致新一轮重复建设,引发市场供大于求,不利于对煤炭资源的保护,目前应该注重提高和挖掘现有生产潜力。

3煤炭消费市场的发展

在最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煤炭消费增长总体上与宏观经济的波动保持一致。在1978年一1997年这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轻工业发展速度快于重工业,由于轻工业的能耗较低,使得煤炭消费增长在波动幅度上低于GDP的增长。2000年后,我国重工业发展速度加快,在重工业的带动下,煤炭消费量央主增长,煤炭消费增长高于宏观经济的波动幅度。

2008年前三季度,我国煤炭市场呈现出价格大幅上涨,且上涨幅度高于往年的特征。国际煤炭价格大幅走高,拉动我国煤炭价格走向国际煤炭价格。

2008年四季度煤炭市场出现较大幅度的调整。面对煤炭市场快速下滑、需求疲软的严峻态势,煤炭销售企业提出以需定产、以需定运保市场。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内需的措施,将扭转目前电力、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增速央吏下滑的趋势,使煤炭产业链下游行业保持平稳的增长,使煤炭行业也保持平稳增长。

4组建大集团强化实力

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竞争地位的大多是实力雄厚的跨国集团,从战略上考虑,必须按照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链条、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以具有资源、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的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为核心,以资本、资源、产品为主要联结纽带,以母子公司体制为基本结构,加速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市场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在资本运营、技术开发、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使之成为我国煤炭生产和销售市场的主要控制力量,成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骨干。

5利用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

世界各地的商品、服务、资本、劳动、技术和信息在世界范围内相互开放、相互融合。这就要求我国煤炭企业必须在开放的环境中发展自己,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高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首先,稳住国内市场;二是积极扩大产品出口;三是加大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市场开拓力度,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国际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协调进行;四是积极吸引和利用外资;五是积极与跨国公司合作;六是探索境外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