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分析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7-27 09:29:24

理财分析方法

理财分析方法篇1

1.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 财务分析的内容有:财务分析是以 财务报表等核算资料作为依据,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 的风险和营运状况进行分析的财务活动。它是 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只要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1.1财务状况分析 的财务状况是用资金进行反映的生产经营成果

财务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从不同方面反映生产规模、资金周转情况和经营的稳定程度。分析财务状况包括:分析其资本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等。其中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分析构成该营运能力分析,它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常用指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1.2获利能力分析 的获利能力是 资金运动的直接目的与动力源泉,一般指 从销售收入中能获取利润多少的能力

盈利能力可反映出该经营业绩的好坏,因此, 的经营人员、投资者和债权人都非常重视和关心。获利能力分析常用指标:主营业务利润率、营业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等。

2.财务分析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分析是为债权人、投资者提供正确信息以实施决策的工具 的投资者可通过财务分析,了解 获利和偿债能力,预测投资后的风险程度及收益水平,从而做出正确决策。近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和发展的势头逐渐明显, 作为 投资主体也逐渐多元化,债权人已不仅只局限在国家银行。此种情况下,各方面潜在的债权人和投资者在决策上就会考虑到 的经营现状,他们的信贷和投资等决策就需要通过考察 的财务状况,对其进行分析,之后作出决策。因此,财务分析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各类债权人和投资者所需信息的重要分析方法。

(2)内部管理人。财务分析是评价 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通过 财务状况分析,可了解 现金流量状况、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利于管理者及其相关人员客观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通过分析比较将可能影响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微观因素和宏观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加以区分,划清责任界限,客观评价经营者的业绩,促进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更好提高。根据财务状况的分析结果可监督 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及税金、利润的完成及上缴情况。近些年我国改革不断深入,政府对 的管理也已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调控,因此,客观有效的财务分析数据对于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经济政策及判断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有重要作用。

员了解经营情况及方向、挖掘潜力、找出薄弱环节提供依据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提供可靠资料, 的管理人员通过对其成本利润的情况的了解, 及时发现企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对应措施,改善其经营管理模式,使 经济效益提高。

3.改进财务分析的措施

3.1提高财务分析依据资料的质量

加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机制。为确保 提供的会计原始资料真实性,保证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可靠性和质量特征的要求,要采取必要措施来强化会计信息披露监管。首先,要从源头上杜绝制度性失真,加强 内部控制的建设;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监管监督,对其违规执业人员及机构实施严格制裁,如罚款、暂停执业、吊销执业资格,并进行公告等,同时理顺委托关系,改由 直接委托,由信息使用人直接委托并支付费用,使事务所自主执业,摆脱受被审单位的影响。

3.2努力完善健全财务指标体系

改进现有财务分析的方法。要针对财务指标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健全财务指标体系,针对各行业见不同特点,可对不同行业建立不同指标体系,除要有财务指标,还要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针对该指标体系要有与其相适应的分析方法,可适当引入数学分析的方法,来解决目前分析方法简单的弊端,提高分析的效果。

3.3进一步加强财务人员专业素质

财务资料日益繁复,分析技术不断提高,要进一步提高财务分析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财务人员队伍的业务素质,要求财务分析人员不具备专业财务知识的同时,还要掌握其他不同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财务分析的效果;其次,要提高财务队伍的道德素质水平, 确保财务分析人员在工作中公正和客观的立场;最后,加强财务分析人员的监督监管,保证财务分析结果公正和客观。

3.4拓展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

新准则的颁布实施,拓展了财务报告披露的信息,但还够具体全面,要严格按照财会报告充分揭示的原则,对投资者有影响的财务信息要加以披露,地点要固定,时间要及时,信息要全面,不仅要披露确定性信息,还要披露不确定信息;不仅要披露定量信息,还要披露定性信息;不仅要披露财务信息,还要披露非财务信息。人不仅是生产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还是 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还要在 财务报告中披露人力资源状况。

3.5提高财会报告时效性,缩短财务报告周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的时效性越快越好,因此财会报告的时效性同样重要。

今年来计算机技术大范围普及,多数 进行会计核算工作时已摆脱了手工操作,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因此,首先应该把财务报告的披露时间做修改;其次,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实现实时报告与定期报告并存, 要及时的把相关的信息在自己的网站上, 用户可随时可以查找该 的财务信息,选取有价值信息,提高会计信息的效率和使用价值。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 的财务制度管理也趋于制度化规范化。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 的生产经营活动面临多重考验。财务分析对于 的经营管理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做好 财务分析,可以为 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使 长久保持竞争优势。 [科]

【参考文献】

[1]张先治.现代财务分析程序与方法体系重构[J].求是学刊,2002,(04).

理财分析方法篇2

引言

孔子曰:“欲速不达”,“过犹不及”。讲的是凡事皆有限度,做过了头就事与愿违。在哲学上,有“度”的概念,说的是此事物区别于彼事物、此性质变化为彼性质、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界限所在。政治家要设定利益的边界,外交家要守住谈判的底线,老百姓讲做事要有“分寸”。对企业理财而言,到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界限”:法规界限、道德界限、财务界限等。只有了解这些界限、熟悉这些界限、掌握这些界限,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使企业经营立于不败之地。通过财务临界分析,财务人员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和掌握基于财务视角的企业行为边界,进而发挥出合法理财、科学理财的职能作用。

一、财务临界分析的概念及其种类

财务临界分析是指对财务指标从有利方面向不利方面或从不利方面向有利方面转变的边际分析,其目的是使企业管理层能够更好地履行决策和控制职能。

根据分析的内容或方法特征,财务临界分析可以分成比率临界分析、极值临界分析、盈亏临界分析和转折临界分析四类。

比率临界分析是利用财务比率对某方面的财务状况进行比较、判断、揭示其变化的趋势与程度、寻找导致其变化的原因,提出加大或减少其变化的措施。其具体方法有:盈利能力比率分析、偿债能力比率分析、营运效率比率分析、发展能力比率分析、财务比率综合分析。

极值临界分析是确定在一定条件下收益最大或成本最低或资源利用最佳的相关变量数值点或数量范围。其具体方法有:图解法、列表法、代数法、微分法、测试法、单纯型法。其具体用途有:最佳材料采购批量分析、最佳生产批量分析、最佳保险储备量分析、最佳现金持有量分析、最佳质量控制标准分析、最佳设备使用年限分析、最佳资源分配方案分析、最优产品定价分析等。

盈亏临界分析是通过对影响并决定利润的价格、销售量、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产品结构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来确认因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即本量利数量关系模型),然后利用经过检验证明可靠的具体的本量利数量关系模型,来预测、选择或控制有关变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程度。

转折临界分析是确定在一定条件下不同方案优劣比较的转折点,为管理者进行经营预测、决策、控制与绩效考评提供依据。其具体方法有:图解法、测试法、代数法,等等。其用途有:不同技术或工艺或设备的选择、设备更新与否的决策、企业继续营业抑或歇业的决策等。

二、比率临界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企业的经济活动必然带来与之相关的各种要素资源的数量变化,不同要素之间在变化过程中彼此影响,相互间的数量关系可以通过财务比率及其变化反映出来。财务比率是两个以绝对数表现的财务指标之比。如销售利润率就是利润与销售收入之比。通常,人们根据财务指标的内容和用途将财务比率分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和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比率四类。如果管理需要,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类。如将盈利能力分为投入类盈利能力和产出类盈利能力,将偿债能力分为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即期偿债能力等。还可以将四种分类进行综合,以雷达图的形式来反映,用综合系数来分析。

在四种分类下,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财务比率有:销售利润率、销售净利率、产品销售利润率、销售成本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流动资产利润率、固定资产利润率、资本保值增值率、每股收益、每股股利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有形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比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原材料周转率、在产品周转率等;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财务比率有:销售收入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利润增长率、每股净资产增长率等。

上述每个财务比率的数值及其变化都反映出具体的经济含义,表示出企业机体的某一方面状况。好比身高、体重、血压、心率、白细胞、红细胞、甘油三脂、尿酸等等指标反映出身体状况一样。因此,财务比率的数值高低就有了正常、良好、优秀、较差、很差等含义的表达。广义地讲,财务比率临界分析是指对不同等级表达之间相互转换的分析。狭义地说,财务比率临界分析就是对财务比率的正常值与恶化的异常值之间界限的确认及分析。

财务比率临界分析有两个层次,一是对比标杆比率进行分析,二是对比异常值界限进行分析。前者旨在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后者旨在维持企业的正常经营。标杆比率的确认有三种方式:一是取行业的平均值,二是取竞争对手的数值,三是取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数值。以行业平均值为界限进行临界分析,为的是取得或保持企业在行业里的竞争优势;以竞争对手的财务比率数值为界限进行临界分析,为的是取得或保持对竞争对手的优势;以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数值为界限进行临界分析,为的是实现企业目标。对比标杆比率进行的财务比率临界分析,是进攻性的分析;对比异常值界限进行的财务比率临界分析,则是防御性的分析。需要指出,异常值界限的确认有两种:一种是绝对的异常值界限,一种是相对的异常值界限。绝对异常值界限如销售利润率等于0,资产负债率等于50%,流动比率等于2,速动比率等于1,等等。相对异常值界限则需要根据具体的行业数值和政策法规来确认。

三、极值临界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所谓极值,就是某经济变量在一定条件下的最大数值或最小数值。对管理而言,找到了极值点,就为企业调整政策、采取措施、实施行为控制提供了依据,从而避免“过犹不及”或“努力不够”,以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在收入大于成本的总前提下,当收入曲线的增长斜率总是大于成本曲线增长斜率时,收益没有极值点。此时,收益的增长将伴随收入的增长而来。当收入曲线增长斜率小于或等于成本曲线增长斜率时,收益将出现极值点。此时,收益的极值点将取决于成本曲线。成本曲线是不同业务量水平下总成本的变化轨迹。总成本是由不同的成本项目汇总而成的。根据成本项目与业务量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不同的成本项目之间将呈现两种关系:彼此相容并共同增长,彼此相斥并此增彼减。二者此消彼长的共同作用,使总成本曲线呈现U型,在U的底部,形成总成本的最低点和总收益的最高点。

极值临界分析的方法有图解法、列表法、代数法、微分法、测试法、单纯型法等。

(一)图解法

即将所要解决问题的相关变量和约束条件数值用图表示。根据条件和极值表现方式的不同,极值图解法可以分为微分极值图解法和线性规划图解法。其中,微分极值图解法可与列表法、代数法、微分法归为一类,是其数量关系的图像表示;线性规划图解法则与单纯型法归为一类。

1.微分极值图解法示意。相关存货总成本由采购订货成本和储存保管成本构成。采购订货成本与采购批量呈反向变动,采购批量越大、采购批次越少,采购订货成本越低;储存保管成本则与采购批量呈正向变动,采购批量越大、采购批次越少,储存保管成本越高。由于两类费用的此增彼减,使得相关存货总成本呈U型(图1)。相关存货总成本最低点就是最佳采购批量。

2.线性规划图解法举例。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A产品的销售价格2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12元/件,单位边际贡献8元/件,单位产品耗用工时2小时/件,单位小时边际贡献4元/件,订货量400件;B产品的销售价格3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25元/件,单位边际贡献5元/件,单位产品耗用工时4小时/件,单位小时边际贡献1.25元/件,订货量300件。在决策期内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1 200小时,要求合理安排A、B两种产品的生产。设CM代表所求最大边际贡献,x代表A产品产量,y代表B产品产量,则目标函数:

CM=8x+5y

约束条件:x≤400,y≤300,2x+4y≤1 200,x≥0,y≥0

将约束条件绘制成图2,得到含有可行解的四个顶点。分别解出:(0,0)顶点的CM=8×0+5×0=0;

(0,300)顶点的CM=8×0+5×300=1 500;(400,0)顶点的CM=8×400+5×0=3 200;(400,100)顶点的CM=8×400+5×100=3 700,此为最大值,所以安排A产品生产400件、B产品生产100件为最佳。

(二)列表法

列表法是将相关变量的取值细分化并以表格形式直观表现出来,由此寻找和确认极值点,这也是边际分析的一种形式。以质量成本为例。产品质量成本由预防成本、检验成本、内部损失、外部损失四个成本项目组成。根据成本习性分析,预防成本与检验成本彼此相容并与产品质量水平成正向变动,即预防检验成本越高,产品质量水平也越高;内部损失与外部损失彼此相容并与产品质量成反向变动,即产品质量水平越低,内部外部损失越高。由于预防检验成本与内部外部损失这两类成本呈此增彼减的相斥关系,因此必然导致二者之和的质量成本出现U型图像,这就可以利用经验数据统计的列表法来确认最佳的成本值(例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当产品一级品率为98%时质量成本最低。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不同一级品率的产品销售价格均不变的条件下才能得到的结论。如果是优质优价,此极值就不存在。

(三)代数法

代数法是根据已经确定的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代入具体数值来计算其结果的方法。以最佳材料采购批量的确认为例。设D为材料采购年度需要量,x为采购批量,k为每次订货成本,p为材料单价,F1为订货固定成本,b为单位储存变动成本,F2为固定储存成本,Y为存货总成本,y为相关存货成本。则:

Y =F1+(D/x)k + D・p + F2 + (x/2) ・b

将上式中与x无关的变量去掉,于是有:

y =(D/x) ・k +(x/2) ・b,注:这里的y是管理会计意义的相关存货成本。

由于相关采购订货成本(D/x) ・k与相关储存保管成

本(x/2) ・b之间呈此增彼减的互斥关系,所以二者之和的相关存货成本y必然呈现U型图像,根据统计规律,当相关采购订货成本=相关储存保管成本时,二者之和最低。

最佳订货次数=81 000/9 000=9(次)

最佳订货周期=360/9=40(天)

最佳占用资金=(9 000/2) ×10=45 000(元)。

(四)微分法

(五)测试法

在企业产能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安排产能资源用途的依据是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即边际贡献最大化。企业产品生产安排大致会面临四种情形:单一产品单一步骤,单一产品多个步骤,多种产品单一步骤,多种产品多个步骤。在单一产品单一步骤情形下,产品生产安排可直接根据需求与产能来决定;在单一产品多个步骤情形下,面临的是每一步骤结束之后产品是出售还是进一步加工的决策,这可以用差量分析法解决;在多种产品单一步骤情形下,可以根据不同产品的单位产能资源所产生的边际贡献高低来排序,即优先安排生产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高的产品,依次类推,直至产能资源利用完毕;在多种产品多个步骤情形下,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每种产品的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在各步骤里的排序都相同;第二种,每种产品的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在各步骤里的排序不相同。前者,仍然可以根据产品的单位产能资源边际贡献高低来安排生产;后者,则要用到测试法。

测试法的应用常见于两种产品在两个加工步骤里的生产安排。测试的程序是:先分别测试所有资源都优先某一种产品的生产,然后依据边际贡献更大的方案来寻找此退彼进的数量分界点――边际贡献最大的生产组合,即为所求。

例2:某企业生产A、B两种产品,它们分别要经过甲、乙两个车间进行加工。有关数据见表2。

分析:甲车间的工时用于生产A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为2.5元/小时;甲车间的工时用于生产B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为6元/小时;乙车间的工时用于生产A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为5元/小时;乙车间的工时用于生产B产品,单位小时边际贡献为2元/小时。

从甲车间角度,应优先安排B产品生产;从乙车间角度,应优先安排A产品生产。可见,需要用测试法解决。

第一次测试,优先安排A产品生产。测试结果见表3。

第三次测试。因为优先安排B产品生产的边际贡献大于优先安排A产品生产,所以第三次测试就要从优先安排B产品生产的方案出发,来调整产能资源的用途,并尽可能地将产能资源充分利用。路径是减B增A。减少1件B产品,可以增产1.5件A产品,净增加边际贡献4.5元/件(1.5×5-1×3),因而可行。又由于减少1件B产品、增产1.5件A产品需要净消耗甲车间2.5小时(生产1.5件A产品消耗甲车间3小时-减产1件B产品退回0.5小时),所以减产B产品=1 000小时/2.5小时=400(件),增加A产品=400×1.5=600(件)。测试结果见表5。

结论:安排生产A产品600件,B产品2 100件,资源利用效益(边际贡献)最大。

(六)单纯型法

与线性规划图解法同理。基本思路是:先求得一个基本可行解(即图解法中的顶点),再利用有关判别定理判断它是否为最优解,如果是,计算终止;如果不是,就要迭代到相邻顶点进行判断;依此类推,直至求出最优解。举例说明。某企业在计划期要安排A、B两种产品生产,A产品单位边际贡献为2元,B产品单位边际贡献为3元,其他相关数据见表6。

解:设A产品产量为x1,B产品产量为x2,边际贡献为Z,则

目标函数max Z=2x1+3x2

约束条件x1+2 x2≤8,4 x1≤16,4 x2≤12, x1,x2≥0

将目标函数标准化 max Z=2 x1+3 x2+x3+x4+x5

满足 x1+2 x2+x3=8,4 x1+x4=16,4 x2+x5=12,x j (j=1,2,3,4)≥0

这里的x3,x4,x5是引进的辅助变量,其中,x3是剩余设备台时,x4是剩余甲材料,x5是剩余乙材料。在约束方程中,x3,x4,x5这三个变量的系数列向量恰好构成一个可行基,使其成为基变量,x1,x2便是非基变量,于是由上述标准化约束条件可得:

x3=8-x1-2 x2,x4=16-4 x1,x5=12-4 x2

代入max Z=2 x1+3 x2+x3+x4+x5,得Z=2 x1+3 x2+0,令非基变量为0,解出Z=0,第一个基础可行解X (0)=

(0,0,8,16,12)T,这表明企业没有安排A、B产品生产,资源量不变,边际贡献为0。在Z=2 x1+3 x2+0中,非基变量的系数为正,目标函数值还有增大的可能,于是选择系数最大的x2为换入变量;在标准化约束条件里,当x2取值为3时,可使x5为0,于是选择x5为换出变量。

于是,将x3=8-x1-2 x2,x4=16-4 x1,x5=12-4 x2调整变形为:

x3=2-x1+0.5 x5,x4=16-4 x1,x2=3-0.25 x5,将其代入max Z=2 x1+3 x2+x3+x4+x5,令x1=x5=0,解出Z=9,第二个基础可行解X(1)=(0,3,2,16,0)T。由于目标

函数中非基变量x1的系数为正,说明目标函数值还可以增大。重复上述过程,确定调出、调入变量继续迭代。最后得到Z=14,可行解X(3)=(4,2,0,0,4)T,即安排A产品生产4件,B产品生产2件,将设备台时和甲材料耗用完,乙材料剩余4公斤。

在实际工作中,计算极值点的作用主要在于提供一个决策和行为选择的参照系。

【参考文献】

[1] 余绪缨.管理会计[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

[2] 周立基,倪加勋.现代管理决策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3.

理财分析方法篇3

财务指标作为财务分析可靠的依据,能清晰的反映出财务信息。所以,高校可依据财务分析的目的与内容,创建完整的财务指标体系。财务指标体系大致可分为:常规财务分析指标与专项财务分析指标。常规财务分析指标主要针对债权人、教育部门及高校的需求所进行的分析,是高校当前普遍运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但由于该指标过于粗略,缺乏行业标准与针对性,对高校经济活动的指导不足,从而产生了专项财务分析指标,以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

1.常规财务分析指标常规财务分析指标可反映高校综合财务情况,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可运用净资产的增长率与规模、支出水平与支出结构、负债额度、总收入与各项收入的对比等常规财务指标,也可运用同一事项不同层面的综合指标,如固定资产、拨款及事业基金的增长率、经费的自给率等。资产与经费的运用及结余可反映出高校财务经费管理运用的执行力;拨款与自筹经费可反映高校经费与资源获取的能力及其财务的综合实力;教学的各项收入的增长可反映出高校的运行绩效;收支的盈余率、资产的负债率以及年末资金的周转率等可作为支付能力的指标,以衡量高校是否能正常运转,反映了高校发展的潜力。

2.专项财务分析指标专项财务分析指标主要为了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需求。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可分析计算公用与人员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而在公用的支出中又可划分后勤支出、教学支出、行政支出等运转比重,以及维修基建、设备购置、事业支出等基建比重,以便合理分析预算支出的结构;采用收入与支出预算的完成率考察预算执行的情况;采用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间的比率考察预算稳健性或配比度,若比率不足1,则表明高校财务出现赤字,收支不平衡;在投资与筹资的管理中,应当分析计算学费的收缴率、资产的收益率、投资收益率以及各项收入的增长率,以便全面分析实际收入的漏洞、瓶颈或潜力。而在费用支出的管理中,则可分析计算各项支出在总支出中所占的比率,以合理控制费用的支出。

(二)规范财务分析的制度

财务分析的有效性及准确性依赖于财务分析制度的规范化,首要任务便是将财务分析的各项工作具体落实到相应的岗位与责任人,如预算管理的人员应当承担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等相关工作的分析;资金管理的人员则应当承担资金收益、现金流量等相关工作的分析;学费管理的人员则应当承担学生奖金与助学金的支出、学费收缴等相关工作的分析;报表管理的人员应当承担资产结余、资产负债、收支结构、收支规模等相关工作的分析;工资管理的人员则应承担所有人员的分析。而财务主管作为高校财务部的核心人员,其主要负责采集各岗各职财务分析的信息进行综合的分析,为高校的财务管理提供可行的建议与决策。其次,应当制定具体的工作程序与工作规范。此外,还应当设立财务信息收集与传导的机制。

(三)财务分析思路与方法的多样化

财务分析中最常使用的方法通常有:趋势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财务部应当从多个角度及综合使用各种方法进行财务分析,努力实现财务分析思路与方法的多样化,以便能够更准确地揭示财务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规律。在财务分析中,要同时兼顾定量与定性的分析,如对资源配置、支出结构、收入结构等的合规与合法性进行分析;同时做到事前、事后的分析,充分利用一些规律性与前瞻性的信息,及早的对高校的经济事项及其未来的财务情况作出预测。而且除了常规财务分析方法的综合使用外,若碰到特殊情况应当采取其他有针对性的财务分析方法。如对不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应采取层次分析的方法;对包含多项指标的经济活动应当运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等。

(四)达成财务分析的信息化

当前,高校的财务分析还未普及电算化,大多分析工作仍依靠手工来收集数据,不仅费力、费时且效率较低。所以,财务分析的所有人员都应当深入了解账务的处理系统,全面掌握系统功能,熟练操作系统。与此同时,还应注重开发财务分析的软件,并与现有的账务系统相结合,以便提高财务分析的速度与有效性。

理财分析方法篇4

1.1服务对象的不同。财务会本文由收集整理计主要是通过报告企业的盈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之类的信息,以满足企业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这里,“外部利益集团的需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利益集团为维护其投资的安全性与收益性作出投资决策的需要;二是评价考核企业管理者履行其受托经营责任情况的需要。同时,财务会计提供的信息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础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管理当局提供企业内部规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使用和经营管理责任的履行所需要的信息。另外,从会计主体上说,财务会计往往以整个企业作为对外报告的会计主体,而管理会计则倾向于以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作为会计主体,来衡量各部门经营业绩,并最终评价整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因此,在管理会计中,会计主体的含义是灵活可变的。

1.2工作的侧重点和工作主体的层次不同。首先,财务会计的侧重点在于根据日常的业务记录,登记账簿,定期编制有关的财务报表,向企业外界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个人报告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外界服务,财务会计又可称为“外部会计”。而管理会计的侧重点在于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遇到的特定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向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预测决策和控制考核所需要的信息资料,其具体目标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管理会计又可称为“内部会计”。其次, 财务会计的工作主体往往只有一个层次,即主要以整个企业为工作主体,从而能够适应财务会计所特别强调的完整反映监督整个经济过程的要求,并且不能遗漏会计主体的任何会计要素。 而管理会计的工作主体可分为多层次,它既可以是整个企业的主体,又可以将企业内部的局部区域或个别部门甚至某一管理环节作为工作的主体。

1.3遵循的原则和作用时效不同。首先,财务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以保证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报表在时间上的一致性和空间上的可比性。而管理会计不受《企业会计准则》和行业统一会计制度的完全限制和严格约束,在工作中可灵活应用预测学、控制论、信息理论、决策原理等现代管理理论作为指导。其次,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主要在于反映过去,无论从强调客观性原则,还是坚持历史成本原则,都可以证明其反映的只能是过去实际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因此,财务会计实质上属于算“呆账”的“报账型会计”。 而管理会计的作用时效不仅限于分析过去,而且还在于能动地利用财务会计的资料进行预测和规划未来,同时控制现在,从而横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态。管理会计面向未来的作用时效摆在第一位,而分析过去是为了控制现在和更好地指导未来。因此,管理会计实质上属于算“活账”的“经营型会计”。

1.4工作程序和方法体系不同。首先,财务会计必须执行

转贴于

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无论从制作凭证到登记账簿,直至编报财务报告,都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处理,不得随意变更其工作内容或颠倒工作顺序。同类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程序往往是大同小异的。而管理会计工作的程序性较差,没有固定的工作程序可以遵循,有较大的回旋余地,企业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设计管理会计工作的流程。这样会导致不同企业间管理会计工作的较大差异其次,工作方法体系财务会计的方法比较稳定,按照特定的会计准则和制度核算经济事项,数字运算相对简单。而管理会计可选择灵活多样的方法对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即使对相同的问题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而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在信息过程中大量运用现代数学方法。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分析

2.1二者都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自产生以来就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只是由于客观条件及技术水平所限,会计的功能被局限于核算上。本质而言,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通过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组织、控制、调节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讲求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在这个过程中,财务会计侧重于实际运行状态的记录和总结;管理会计则是利用经济数据通过各种方法来帮助企业管理当局做出决策,侧重于过程控制,运用预测、决策和预算编制等技术方法完成其设定的管理目标。但是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

2.2二者服务的对象相同。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是什么的问题,要探讨会计的对象,首先应解决现代会计的对象是什么,现代化管理的对象又是什么的问题。因为从系统理论的角度来看,现代会计是现代化经济管理这个大系统的分系统,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则是现代会计这个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由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分系统的两个子系统,因此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从总体上来说也应该是一致的,即以物资运动和价值运动为基础,以信息运动为纽带,体现人与人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只不过由于分工的不同,二者在“时”、“空”两方面各有侧重而已。财务会计的对象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为主,时间上侧重于过去的、已经发生的经济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侧重于经济活动主体的全部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对财务会计的客体“情况”进行再加工,在时间上则侧重于现在的以及未来的(预期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在空间上则侧重于部分的、可供选择的或特定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

理财分析方法篇5

0 前言

作为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管理相当重要的一部分组成,事业单位也是发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平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受到计划经济的很大程度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并没有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成型和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发展而趋于完善,反而越来越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因而,探讨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来说是相当有必要的。

1 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工作现存问题

(1)财政预算编制混乱,财务指标不够统一

在当前的不少事业单位,其都存在预算编制不被重视,财政预算编制混乱、毫无规范性可言的现象。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财政预算工作是行政单位或者区域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医患,但是,当下我国各级事业单位预算编制都特别混乱,缺乏统一的变准。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其所指定的财务指标也不够统一,使得预算编制人员在支出预算安排方面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实际开支同预算数据相比较差距很大,不少该支出的款项没有支出,不必要支出的款项却被重复支出,造成不少国家项目在实际经济效果方面同预期相差很大,不利于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

(2)固定资产管理不当,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在当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其并没有规范的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办法,造成非常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购置固定资产的制约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主要表现为在当下的政府采购方面不合理采购情况十分严重,而且政府采购制度的制定也较为混乱,难以实现应有的效果。第二,不少单位的固定资产账目并不足够科学准确,存在很严重的账目和实际情况脱节的现象。在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方面,不少事业单位并没有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纳入其财务管理过程中,而是将其划归行政事业支出的范畴,不存在固定资产这一科目。还有的单位虽然已经购入固定资产,但其没有将固定资产项目进行及时计入,导致其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问题。第三,固定资产重复购买现象非常普遍,正是因为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使得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重购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固定资产在配置之后并没有得到充分应用,反而将其闲置,这就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巨大浪费,也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

(3)财会人员素质偏低,财务内控体系紊乱

财会人员素质较低,不能满足相应的单位财会管理工作的需求,这是导致当前事业单位的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行政事业单位,其业务量和业务种类较之于企业单位都非常简单,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对于财会人员的要求就比较低,使得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会计人才十分缺乏,而且事业单位财会管理人员的文凭率较之企业单位也是非常低的,这也就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进一步的限制作用。此外,不少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十分紊乱,主要表现为:第一,会计记录体系并不健全,会计原始凭证管理工作缺乏时效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二,对于单位账务的核实工作非常不规范,正是由于对原始凭证的管理工作存在偏差,使得原始凭证不真实的现象较为严重,也就导致单位的帐表账务不真实、不可靠,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原则,也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2 提高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方法分析

(1)优化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完善财务约束机制

针对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混乱的现象,其应从优化财务管理制度设计、完善财务约束机制等方面着手加以解决。事业单位应该在充分了解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结合国家宏观管理的思想和基础,建立针对性和现实性较强的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在行政事业单位,无论是预算工作的编制、执行、评价或者监督,还是资金筹集使用、制定并且实施财务计划以及分配审批权限和单位财产、管理单位流动资金等工作,其都应具体而明确地加以规定。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制定方面,其应体现可操作性和适应性的基本原则,同时要与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工作实际情况相吻合,这样才能够对单位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切实有效地约束和控制,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单位出现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此外,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岗位和薄弱环节,管理人员也应加强控制,将不相容职务彻底分离,实行责任细化制度,做到责任到人,保证资金安全。单位的所有资产定期都要进行核对,要真正做到账实相符,还要完善会计核算流程和财务管理制度的评价机制,及时对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和改进,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保驾护航。

(2)加强财务检查控制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应在内部确立专职审核监督财务工作的人员或者成立专门管理财务状况的机构,应严格制定单位财务管理的程序和步骤,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强化部门责任制度。为进一步有效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检查和控制,单位应加强对支出标准的严格控制工作,同时还要进一步增强对财政预算的执行力度。此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定期全面审查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以此单位内部的财务检查工作,并且将检查的结果向职工大会或者行政办公大会进行通报,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讨论响应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确保单位的财务检查控制工作时刻处于较高的工作水准,更有利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为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效率,单位应进一步加强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通过对会计业务的处理程序和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变,进而对会计监督和核算等工作加以强化,从根本上杜绝事业单位铺张浪费、胡乱花钱等腐败现象,确保通过最小的会计核算和监督成本取得最大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3)强化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健全财务内控体系

强化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健全单位财务内控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首先,事业单位管理者应不断增强依法理财和财务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对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自觉性,要带头对相关的财务管理法律和制度进行认真学习,从根本上重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其次,对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财会人员,单位也应加强对其的培养教育,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工作素质和能力,还要有计划地吸收一批高质量、高学历、高水平的财务管理人员改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岗位人员能力缺乏的现状。最后,事业单位还应进一步健全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结合单位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财务管理策略,从根本上避免事业单位资金违规使用的现象,有效保障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时刻处于较高的水准,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情况下,同时结合事业单位会计财务管理工作先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和单位管理者有必要对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加强重视,不断提高其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并且要在此基础上优化单位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对会计核算和财务控制的检查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建设。通过这样的方式,事业单位才可以将其会计财务管理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更好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控体系的发展。

理财分析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03-02

财务控制是指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法规等,制定出财务程序和财务管理方法,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和相关约束,确保企业商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企业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是筹集资金、资金投放和利益分配。财务控制要求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筹得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将资金投放到需要的项目上。把企业的财务控制理念借鉴到高校财务管理上将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多益处。

一、改善高校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方法的意义

高校虽然不是企业,但是高校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独立的经济个体,其教学与科研、基建工程、后勤保障等等活动都涉及资金使用,而如今高校也正面临许许多多的财务管理难题。高校应该如何通过筹集资金、资金投放和内部利益的分配来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降低负债率、提升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的财务控制理论出发,找出高校在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并提出相关意见措施,以期为高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提供支持,因此,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促使高校在资金筹集、资金的投放使用和内部分配上在政策法规的监督下健康有序的进行。(2)防止或预防会计人员在岗位上的各种违规行为,保护高校资产的完整和安全。(3)增强高校领导层的财务控制意识,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果,切实推进学校发展。

二、企业的财务控制方法

企业的财务控制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介绍本文将会在高校财务控制中引用的相关方法。

预算控制法,顾名思义就是企业通过编制预算来确定企业商业目标的方法。企业的预算控制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硬性控制,它会对目标的实现途径及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计划说明,在实行期间不能做任何更改;另一种是弹性控制,它具体的步骤则是根据具体商业情况来调整控制程序;目标控制法,对最终目标进行控制的方法,它与预算控制的区别是目标控制只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最终目标,没有细节和步骤;制度控制法,根据国家相关的财务法规和政策,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制度标准制定的管理本企业商务活动的财务制度,因此具有很强的实际效用;定额控制法,制定企业的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使用额度,也就是制定控制的标准,以确保企业稳定有序的财务活动;内部牵制法,就是要把不能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控制,明确各职务的职责权限,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不能互相接触。

三、高校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的方法

(一)高校筹集资金活动中的财务控制方法

筹集资金是每一所高校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因为只有拥有足够量的资金才能确保办学目标实现。一方面筹集的资金可以为学校提供办学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高校筹集到的资金数量和资金的结构又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和质量。

我国高校的筹资一般有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收取的学杂费、贷款、科研收入和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资数量、使用成本和对高校产生的负债率都会因资金来源渠道不同而不同。比如,在资金拥有量上,教育部直属高校就比地方高校多得多,负债风险也没有地方高校高。所以,在筹集资金时,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资产量等因素来预测筹资。合理的预测筹资包括资金的需求量、资金来源结构、筹资时间和使用成本四个方面。

第一,高校在不同的时期对资金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如果筹集的资金数量较少,高校会缺乏资金因而办学难以进行;如果筹集的资金过多,高校又会为此承担过多的使用成本和筹资风险。因此可以借用企业的定额控制法保证合理的筹资数量。第二,要保证资金结构平衡,它包括筹资的结构与高校需求结构和筹资结构内部的平衡。这主要是控制高校负债率,确保高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可以采取企业的制度控制法、计划控制法和目标控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的筹资结构进行控制。比如对于像贷款一类的负债性筹资,高校一定要根据自身偿还能力和资金所带的效益确定适度数额。第三,筹资的时间安排上,如果安排过早会无形增加高校的资金使用成本,筹资时间过晚,高校的各项活动都会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开展。所以,高校可以借用企业的计划控制方法提前制定筹资方案控制筹资时间。第四,在使用成本上,如果资金的使用成本过高,那么筹集所得的资金不仅不能推进高校各项活动开展,反而会成为高校正常运转的累赘。所以,高校可以采取企业的定额控制法与计划控制法加强控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投入和学杂费等权益性的筹资,减少银行信贷等负债性的筹资。

(二)高校资金投放的财务控制

高校筹集资金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资金投入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需要的领域中去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但高校的资金投放目的与企业的投放目的和投放的对象都不同,企业是为了更大的利润而将资金投到利润高的领域,而高校则是为了培养人才,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服务职能,因此,高校会把筹集的资金投放到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活动上。高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资金投放进行控制。

第一,做好资金的需求预测控制,高校可以采取企业的销售预测法,先调查学校规模,如教学设施、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然后调查当前学校办学的负债额度。最后把二者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学校在资金需求与现实占有资金量之间的缺额,从而就可以计算出高校所需的筹资数量。这里的需求预测控制要按照上文提及的筹资步骤来,包括资金数量、需求时间、筹资结构和使用成本。第二,投放决策控制,也就是筹集的资金最终投放到的领域,高校可以采用企业的市场调研与商业项目可行性的理念,投放前,先对学校现有规模、学校强项等进行调查,对每一个资金投放点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投放与否和投放数量。对能提高教学质量,如聘请优秀教师和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就可以予以投放。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是资金投放决策的目的和归宿,这也对高校里的财务人员的财务调控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经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后确定合理的投放模式。第三,投放规模控制,众所周知实际的资金筹集数量总会与预测的筹集数量是不一样的,所以高校需要在筹的资金后,根据实际的资金数量和投放领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投放规模。这里投放规模控制可以采用企业的预算控制法与定额控制法来确定资金的投放规模,从而既可以确保高校正常办学,同时又能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第四,投放结构控制,优化资金投放配置还要在投放的结构上加以控制,事有轻重缓急,对学校各方面均匀投放资金显然不合适。而在投放结构上加以控制,可以使高校的资金,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对内的还是对外的、或者固定的还是流动的保持一个恰当好的平衡,从而达到用最少的资金办最高效益的事。

(三)高校内部分配的财务控制

高校内部分配的资产是属国有性质的,它不像企业根据权益者所占的比例进行分配,高校内部的分配活动根据个人对高校教学作用大小进行分配,所以,高校的内部分配在分配方式、比例和标准都和企业的分配不同。

教职工的工资不属于高校内部分配的范围,高校的内部分配主要用于教职工的补贴、教学奖励和其他支出。但是高校可以采用企业的分配比率控制法和分配区域控制法来确定恰当的分配方式。这样既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又提高了教职工的积极性。

高校的财务控制就是要处理好筹集资金――资金投放――高校内部分配这三者的链式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完全可以借鉴企业的财务控制方法来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在筹集资金时,从筹资的数量、筹资的结构、筹资的时间和使用成本上进行综合预测;在资金投放时,则可以从需求预测、资金的投放决策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投放控制;最后,还要合理恰当处理好内部分配,保证国有资产和提升教职工收入。高校是可以通过采用上述财务控制机制最终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房常华.新时期财务管理理念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6(8)

[2] 金国奶.公司财务控制方法的新进展[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6)

[3] 孙峰云,刘微微.当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及改革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3)

[4] 周斌.我国高校内部会计控制现状及其改进对策[J]教育研究,2008(4)

[5] 续建勇.内控制度评审与风险控制实践心得[J].中国内部审计,2006(12)

[6] 唐万宏.试论新时期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改革与机制转换[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4)

理财分析方法篇7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5-103-02

财务控制是指企业的财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法规等,制定出财务程序和财务管理方法,并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组织、指导和相关约束,确保企业商业目标得以实现的管理活动。企业财务控制的核心内容是筹集资金、资金投放和利益分配。财务控制要求一方面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筹得所需要的资金,另一方面又尽可能地将资金投放到需要的项目上。把企业的财务控制理念借鉴到高校财务管理上将给高校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多益处。

一、改善高校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方法的意义

高校虽然不是企业,但是高校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独立的经济个体,其教学与科研、基建工程、后勤保障等等活动都涉及资金使用,而如今高校也正面临许许多多的财务管理难题。高校应该如何通过筹集资金、资金投放和内部利益的分配来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降低负债率、提升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已经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企业的财务控制理论出发,找出高校在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并提出相关意见措施,以期为高校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标提供支持,因此,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促使高校在资金筹集、资金的投放使用和内部分配上在政策法规的监督下健康有序的进行。(2)防止或预防会计人员在岗位上的各种违规行为,保护高校资产的完整和安全。(3)增强高校领导层的财务控制意识,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果,切实推进学校发展。

二、企业的财务控制方法

企业的财务控制方法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介绍本文将会在高校财务控制中引用的相关方法。

预算控制法,顾名思义就是企业通过编制预算来确定企业商业目标的方法。企业的预算控制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硬性控制,它会对目标的实现途径及每一个步骤都有详细计划说明,在实行期间不能做任何更改;另一种是弹性控制,它具体的步骤则是根据具体商业情况来调整控制程序;目标控制法,对最终目标进行控制的方法,它与预算控制的区别是目标控制只确定一定时期内的最终目标,没有细节和步骤;制度控制法,根据国家相关的财务法规和政策,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制度标准制定的管理本企业商务活动的财务制度,因此具有很强的实际效用;定额控制法,制定企业的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使用额度,也就是制定控制的标准,以确保企业稳定有序的财务活动;内部牵制法,就是要把不能相容的职务进行分离控制,明确各职务的职责权限,各工作岗位的工作不能互相接触。

三、高校财务管理中财务控制的方法

(一)高校筹集资金活动中的财务控制方法

筹集资金是每一所高校财务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因为只有拥有足够量的资金才能确保办学目标实现。一方面筹集的资金可以为学校提供办学的前提基础,另一方面高校筹集到的资金数量和资金的结构又会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和质量。

我国高校的筹资一般有靠政府的财政投入、收取的学杂费、贷款、科研收入和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筹资数量、使用成本和对高校产生的负债率都会因资金来源渠道不同而不同。比如,在资金拥有量上,教育部直属高校就比地方高校多得多,负债风险也没有地方高校高。所以,在筹集资金时,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规模、资产量等因素来预测筹资。合理的预测筹资包括资金的需求量、资金来源结构、筹资时间和使用成本四个方面。

第一,高校在不同的时期对资金的需求量有所不同,如果筹集的资金数量较少,高校会缺乏资金因而办学难以进行;如果筹集的资金过多,高校又会为此承担过多的使用成本和筹资风险。因此可以借用企业的定额控制法保证合理的筹资数量。第二,要保证资金结构平衡,它包括筹资的结构与高校需求结构和筹资结构内部的平衡。这主要是控制高校负债率,确保高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可以采取企业的制度控制法、计划控制法和目标控制法相结合的方式对高校的筹资结构进行控制。比如对于像贷款一类的负债性筹资,高校一定要根据自身偿还能力和资金所带的效益确定适度数额。第三,筹资的时间安排上,如果安排过早会无形增加高校的资金使用成本,筹资时间过晚,高校的各项活动都会因资金短缺无法正常开展。所以,高校可以借用企业的计划控制方法提前制定筹资方案控制筹资时间。第四,在使用成本上,如果资金的使用成本过高,那么筹集所得的资金不仅不能推进高校各项活动开展,反而会成为高校正常运转的累赘。所以,高校可以采取企业的定额控制法与计划控制法加强控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增加财政投入和学杂费等权益性的筹资,减少银行信贷等负债性的筹资。

(二)高校资金投放的财务控制

高校筹集资金的最终目的就是把资金投入教学活动、管理活动等需要的领域中去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但高校的资金投放目的与企业的投放目的和投放的对象都不同,企业是为了更大的利润而将资金投到利润高的领域,而高校则是为了培养人才,提升高校在社会中的服务职能,因此,高校会把筹集的资金投放到教学、科研和后勤保障等活动上。高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资金投放进行控制。

第一,做好资金的需求预测控制,高校可以采取企业的销售预测法,先调查学校规模,如教学设施、学生人数、教职工人数,然后调查当前学校办学的负债额度。最后把二者进行对比就不难发现学校在资金需求与现实占有资金量之间的缺额,从而就可以计算出高校所需的筹资数量。这里的需求预测控制要按照上文提及的筹资步骤来,包括资金数量、需求时间、筹资结构和使用成本。第二,投放决策控制,也就是筹集的资金最终投放到的领域,高校可以采用企业的市场调研与商业项目可行性的理念,投放前,先对学校现有规模、学校强项等进行调查,对每一个资金投放点进行分析,最终决定投放与否和投放数量。对能提高教学质量,如聘请优秀教师和购买必要的教学设备,就可以予以投放。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是资金投放决策的目的和归宿,这也对高校里的财务人员的财务调控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财务人员经过大量的数据计算后确定合理的投放模式。第三,投放规模控制,众所周知实际的资金筹集数量总会与预测的筹集数量是不一样的,所以高校需要在筹的资金后,根据实际的资金数量和投放领域的实际情况确定投放规模。这里投放规模控制可以采用企业的预算控制法与定额控制法来确定资金的投放规模,从而既可以确保高校正常办学,同时又能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第四,投放结构控制,优化资金投放配置还要在投放的结构上加以控制,事有轻重缓急,对学校各方面均匀投放资金显然不合适。而在投放结构上加以控制,可以使高校的资金,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对内的还是对外的、或者固定的还是流动的保持一个恰当好的平衡,从而达到用最少的资金办最高效益的事。

(三)高校内部分配的财务控制

理财分析方法篇8

公允价值的产生源自于历史成本计量所导致的20世纪70年代的金融危机。在这场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历史成本计量方法被抛弃,而更能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价值的公允价值应运而生。在公允价值的发展史中,历来都有经济学家对其进行定义,例如LASC在L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1995)中指出,公允价值就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我国引进公允价值的时间比较晚,正式将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计量的做法是直到2006才开始的。我国财务部在2006年颁布财务会计相关准则时曾对公允价值做了这样的表述:公允价值是公平交易的双方在自愿的原则下所进行的资产交换、负债清偿等操作,条件是双方不能在经营状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进行交易。

二、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理论

所谓的公允价值理念是指会计信息要真实、公允地反映会计个体经济资源的价值。下面笔者就以公允价值理念审视财务会计理论。

1.公允价值理念与事项法会计理论

事项法会计是指根据经济事项(如计提折旧、领用材料等)来报告会计个体的经济活动,进而根据经济活动报告来重新建构财会会计的一种方法。公允价值理念下,事项法的主要任务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反应会计个体的实际经济情况上更加真实,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会计个体的经济情况加以详细的了解,从而使做出的决策能够更加科学、理性。目前,我国的公允价值理念对事项法的影响还有待加强,只有在公允价值理念的审视下,事项法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更加先进的计量技术。

2.公允价值理念与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组成的理论体系,在会计工作中,它可以用来评估现有的会计准则,指导未来会计准则的发展,指导现有会计准则遇到的新会计问题的解决。在公允会计理念的审视下,构成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每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在公允价值理念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会计信息质量的要具有、真实、公允的特点。

3.公允价值理念与会计基本假设

在会计工作中,会计假设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我国的会计假设主要包括会计主体假设、会计分期假设、持续经营假设、货币计量假设几个方面。在公允价值理念的审视下,这几种会计假设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而遭受冲击的会计假设则可以对其进行调整与改革,使会计假设能够在会计工作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财务会计方法

1.公允价值理念下资产类项目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资产类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有很多,最常使用的是总额法、净额法、和折旧法。探究公允价值理念下的资产类项目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主要从这几种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总额法是指将入账资金全额作为补贴收入进行核算,在利润表中作为补贴收入单独列示的方法。净额法是指将入账资金与其相关费用相冲抵的方法。一般而言,销贷款的公允价值是在折扣之后入账的,这种情况下,总额法不符合决策要求,而净额法更符合公允价值理念。而折旧法是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常它被分为直线法、加速折旧法、服务寿命法、全年折旧法、双倍余额法等几种方法类型。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要对资产折旧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与了解,从而使折旧方法更加符合公允价值理念的要求。

2.公允价值理念下负债类项目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理财分析方法篇9

一、设备投放的战略的意义

随着社会市场压力的加大,企业之间竞争愈加强烈。设备投放战略在企业的发展中占据着一定的作用,它的实施不仅可以为需方提供方便,使经济上得到缓解,也可以使供方得到一定经济效益。

企业的发展要求不断更新设备,不断提高技术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各种人员的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说到底,就是要不断地投入更多的经济资源,使企业规模、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等在原有基础更上一个台阶。简言之,就是要实施一定的经济手段。当然这部分的经济的获得就要从财务处理上得到。因此,设备投放这种新的经营模式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空间也给财务部门的账务处理带来的新的问题。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需求变化频繁,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企业如果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必将在竞争中处于劣势,生存就会出现问题。企业只有发展中才能求得生存。设备投放是一种经济手段,有的厂家为了打开自己的销售大门,将生产的有耗材的设备以很低廉的价格或者免费赠送的形式供应给需方,然后同需方签订几年的耗材合同,持续提供耗材,让需方一直使用你提供的设备所需的耗材,仅收取耗材费,等到耗材合同期满,设备使用权归需方所有。企业在方便需方的同时,就靠收取这种耗材费赢得利益,这就是设备投放战略的意义所在【1】。

二、设备投放三种财务处理方法的利弊分析

1.按存货处理,不计入销售,也不摊销成本,但耗材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数量后直接一次性计入销售。

这种设备投放财务处理方法的优势是:在设备投放的过程中,可以在短时间内少计成本,使得需方暂时在资金上没有压力,增加企业的信誉度,使企业在良好的信誉度下等到更多需方的亲赖,获得一定的经济利润。

这种设备投放财务处理方法的弊端是:会导致企业的存货量过大,过大的存货致使企业不能在经济市场上稳步的站立,也不能从实际上反映企业的销售状况,财务处理比较延后,可能会造成存货大于需求的状态,使得企业账面反映存货量较多,企业在资金上不能得到缓解。存货处理是状态,不计入销售,也不摊销成本是条件,但耗材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数量后直接一次性计入销售是决定性条件。只有达到最后一个条件时按“直接一次性计入”方式进行处理。如果按存货处理,不计入销售,也不摊销成本,当耗材用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数量,需要将投放的设备直接一次性计入销售,这样企业就会增加销售收入和利润,同事增加销项税金,给企业带来税金支付押金。销售利润一下子反映出来不能很好的去过渡、缓和。

2.直接计入销售。这种处理方法是:设备投放到被投放单位时就做销售收入。直接计入销售的财务处理方法的优势是:财务处理能够直接反映公司的销售状况,可以增加企业的销售额,能够比较合理的反映企业的销售业绩。没有资金风险,只是在一种稳定的环境中计入销售。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因为利润是增加所有者投资收益的来源,也是形成资本公积和扩大经营规模所需资金的重要来源。

直接计入销售的财务处理方法的弊端是:一次性摊销成本,当期成本过大。要想对设备投放用这种财务处理就必须限制条件,需方在资金上不存在困难,这是种理想的处理方法。另外应收账款过大,会导致财务报表中现金流量状况出现异常,影响外人对公司经营状况的评价,从而影响设备销售。倘若达到利润最大化了,也会造成一些难以克服的弊端:首先,利润最大化中的“利润”是一个绝对数,它不能反映利润额与投入设备资本额的比率关系,也不能科学地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水平的高低。其次,利润额是特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它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更没有反映风险等因素。最后,过分强调利润额的增加,可能迫使企业管理者一味追求短期经营利益,导致利润虚增和资产高估。由于现金流量并没有增加,一旦环境发生不利变化,企业就会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3]。

3.按固定资产处理,分期摊销成本。这种处理方法是将投放的设备作为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按固定资产处理,分期摊销成本的优势是:分期摊销成本,成本的摊销、收入的确认和现实比较符合,能够客观反映企业的销售经营状况。比如:一个医疗设备企业给医疗机构投放30万元的医疗保健机械设备,规定每个季度返回医疗设备企业15%的成本费用,在一年半内就全部可以收回成本,再加上耗材费用,医疗设备在投放的过程中价格一般要比平时的价格稍高一些。因为平时维修的费用也要算在其内,再加上自身产品的优势,可以适当的调整价格。每期的折旧费用及其维修费等被销售耗材的利润所弥补,每期的报表利润能够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

按固定资产处理,分期摊销成本的弊端是:财务处理比较复杂,当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有一些无法估计到的风险,比如设备维修、意外事故等,这些都会掺杂在里面,这就对财务处理到来了一定的麻烦。这种方法也是有一定的局限性,需方必须在规定的时间里资金不存在问题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4]。

三、设备投放合理的财务处理方法

经过对三种财务方法处理的利弊分析,无论采用哪一种,首先要看的是标本量的大小,标本量要是大的话,可以在耗材合同期满之前适当的提高耗材费用,比平常价格稍高一些。如果标本量不是很大,就按中标价供应产品。

从事一切事业都离不开钱财,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小到一个企业、一个家庭,无不如此。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有关钱财的事务,我们一般称之为财政;一个企业、一个家庭有关钱财的事务,我们一般称之为财务。企业财务在我们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与资金的筹集、设备的投放和分配等有关的事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源,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通过经营活动,利用投资者投入的资本以及对其设备的投资,一方面为社会提供各种商品和劳务;另一方面取得盈利,使其拥有的资金不断增值,并从中酬报投资者和其他提供资源的人们。

一个正常经营的企业,其资金总是处于运动状态。企业财务管理,就是企业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按照资金运动的规律,做好资金的筹集、利用设备做好资金投放和资金收入、分配的管理工作,以及正确处理企业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过程。所以,我们在设备投放的财务处理方法上,各个公司的处理方法是不尽相同的,要因地适宜,这也要根据自身状况合理采用。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第二种方法,简单方便。但要是设备比较昂贵的话,可以采用第三种方法【5】。比如:有家医院,具体情况如下:医院想购置一台1000-1500万的放疗设备,合作期限10年,0投,如果企业想对其进行设备投放,则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方案:

第一、严格考察被投医院的治疗量,也就是该医院每天或每月大约有多少患者需要做这种治疗,能承担该费用的患者群有多少,这是计算合作方案的基础。然后、依据你公司进货价格、市场售价、预计利润、合作期限内的资金的利率、售后设备的维护费用等条件,来计算与医院的分成比例。

第二、通常按1:9、1:8的分成比例递减,每天比例可一年或几年,这得在双方互利的基础上计算。最后一点是,约定双方责任,比如水、电、人、办公设施等,由院方承担;设备维护保养、培训、市场开拓等由你公司承担。要是能够采用这几点,我们在设备投放的过程中就会占有优势,从而得到经济效益。

四、结语

经过对设备投放不同财务处理方法利弊的分析,每一种方法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劣势。我们应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分析,看到其实质,根据企业不同的自身环境采取合理、有效地财务处理方法,尽最大可能的为企业创造效益,减少成本。

参考文献

[1]王群予.中小民营企业筹资渠道的构想[J].中国论文期刊, 2007(07).

[2]刘爱东.公司理财[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罗晓春,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在借款费用核算上的差异[D].2007年

理财分析方法篇10

从财务管理的发展变化情况来看,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企业的正常运作越来越离不开财务管理。对于财务管理的种种变化,极有必要进行一番分析,以明确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财务上的保障。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保证企业资金正常流转

所谓财务管理,是指在企业既定目标的要求下,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对企业的各种收入、支出活动进行调节、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能正常进行。简单的说,就是对企业进行经济上的管理。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有时会面临一定的财务上的风险,例如,所投资的项目无法得到正常的利润,或者是融资之后,很难按照约定的利息付给债权人。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就会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解决企业所遇到的这种困难,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财务管理之所以能起到这种职能,是因为它能在财务风险尚未发生之前,便有一定的预知,从而避免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或使管理人员在资金链断裂之前,积极寻找各种解决办法。

(二)帮助企业制定预算

在当前的财务管理中,其预算职能有增大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企业管理整体上都需要预算。近些年来,企业的市场不仅从地区扩展至全国,而且从全国扩展至全球,因此,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防范各种风险,就必须做好预算工作。通过预算工作,能使企业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占一席之地。而财务管理,恰恰能极大的帮助企业制定预算。因为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当前的各种经济指标等数据比较熟悉,能给管理人员提供一份非常好的参考。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

依笔者看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居于中心地位。而且,从财务管理在各大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趋势是比较明显的。虽然从企业的开始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的作用不太明显,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地位也不高,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

第一,财务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任何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充足的资金保障能为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利益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在企业资金的筹集阶段,面对企业资金缺口的问题,财务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来解决;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贷来解决。所谓通过内部来解决,是指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资金的紧缺性来合理分配企业内部的资金,尽可能的堵住企业中重要部门的资金缺口,保证该部门资金链条不断裂。通过借贷,缓和企业内部的资金压力,或者扩大企业的规模、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借贷活动是比较多的。因此,第二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讲就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而这一点,企业基本上是通过财务管理部门来实现的。

第二,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高度吻合。企业的发展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或者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的各项管理的核心,便是对经济上的管理。而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这种管理目标上的高度一致性,也必然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当然,企业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例如,物质采购方面、资金使用方面、人力管理方面等等,但所有这些都是隶属于经济管理的。不过,这些方面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在重视财务管理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方面的管理,使非财务管理部门能与财务管理部门协调起来,共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第三,财务管理影响企业人力资源上的分配。一般来说,企业各大部门人力资源的配置,都由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来安排。这在很多企业的确如此,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因为这种人力资源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管理人员大多是凭借经验、考核指标来调动员工的岗位,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可是,财务管理能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人员,使之将具有某种能力的员工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因为无论哪种员工,就看其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其创造的价值越高,这就说明他比较适合现在的这个岗位,且能够在当前的岗位上发挥较大的作用。财务管理正是通过这种客观上的考核、评价,来使管理人员达到对员工的了解的,从而影响管理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分配。

第四,财务管理能合理控制企业的各种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团队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等。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就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无法获取应有的利润,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但是,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分析,便可得知,财务风险是所有风险中最重要的。例如,如果企业面临市场风险,也就是说,企业的所制造的产品很难销售出去,使得企业的投资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从深层次来讲,企业的投资不能回收,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因为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储备量就要减少,很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障碍。但是,财务管理倘若能够及时的解决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便能使企业平稳的度过难关。其他方面的风险控制,实质上也都是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方法上有待改进

在目前的很多企业中,管理方式还不是很先进,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说,是有一点滞后。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主要是通过业务上的沟通、交流来考核和管理,这种管理方法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时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但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特别是前些年来,我国各地的建筑设计项目增长的较快,很多企业在全国各大地区都设立了分支企业。在这种条件下,单纯依靠过去的财务管理模式,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因为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一方面耗费的时间较多,而且很不方便,另一方面花费的成本比较大。但目前的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上仍采用这种管理方式,只有少数企业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进行财务管理。出现这种情况,管理人员应该努力更新管理方式,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额。但问题是,市场的变化是非常快的,倘若管理人员以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抓住机遇变更财务管理方法,很有可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资金管理不是很到位

财务部门对资金的管理,也不是很到位。对于任何企业来说,资金都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部门将企业的资金管理到位了,就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管理人员解决了一个大难题。但目前不少企业的财务人员在资金管理上比较松散,资金的使用率较低。与此同时,上级部门对财务部门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不会定期的检查财务管理上的相关问题。导致资金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迟迟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妨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这突出地表现在,一些企业在投资上没有进行较为详细、准确的考察,导致一些项目虽然实施了,但由于市场因素、人为因素等等,使得资金不能较快速的回笼。另外,部分企业在融资之前,没有注意某些融资的细节,结果在实际的融资过程中,这些细节问题暴露了,企业因此而增加了不少成本。出现这类问题,与财务管理方式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财务管理不完善,所以不容易发现资金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三)财务管理的调节机制尚待完善

企业的各项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人才来完成,而且需要人才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很多人才由于对工作缺乏责任心,对企业缺乏认同感,即使他们拥有某项专长,也不一定能为企业做出较大的贡献。在这里,就涉及到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的问题。在目前的建筑设计企业中,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他们的专业才能没有得到较大的发挥。究其原因,就是财务管理的调节机制不太完善,企业对不同层次的员工没有划分较为明确、细致的职责。一些财务人员由于没有得到相应的利益,在工作岗位上不能尽职尽责。这在以前还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大的影响,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变化,企业的利润率有逐年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这种不良现象任其发展,将会对企业造成很大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甚至很多财务管理的人才也会流失。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抓好财务管理工作,完善调节机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四、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分析

(一)改进财务管理模式

从各行各业的发展前景来看,传统企业与互联网整合是一个大的趋势。而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整合正在逐步推进,从固定资产较少的部门、行业开始,将会逐步推进到固定资产较大、较多的行业部门。就建筑设计企业来看,其固定资产相对较少,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完全可以率先实行与互联网整合。这种整合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整合之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

首先,借助于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财务人员不必亲自到某些部门收集企业的信息数据,而通过互联网就能够获取他们所要寻找的数据资料。而且,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人员检查财务人员的工作情况,也非常方便。不需要通过文字账本的核对、检查,只需要通过相应的管理软件,将数据输入其中,并与财务人员得出的结果相比较即可。

其次,降低管理成本。这对于大企业来说,就非常明显。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需要耗费很多的人力、财力来管理企业的各种经济收入、支出活动,而且往往由于数据多、杂,工作人员容易出差错。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工作人员在管理各种经济活动时,直接就能够进行检验、核对,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例如,XX建筑设计公司,在2012年通过改进财务管理的方法取得了降低公司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效果。在2012年之前,该公司由于采取“模拟市场核算,成本否决”的财务管理方式,通过考察其他优秀建筑设计公司的成本和利润,制定本公司一定时期内需要达到的目标。但这种方式,导致公司的资金管理不到位,公司的成本没有得到降低,利润率仅为1.25%。2012年之后,通过改进财务管理方式,设立资金科、预算科以及财务分析科,强化对资金的监管,对公司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加以控制,特别是组建了一支财务管理团队,最终使公司的成本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经济效益有了一定的提升,利润率达到了3.52%。

(二)加强资金的监管

在完善了财务管理方法的前提下,资金的监管就容易很多。因为上级部门检查财务管理的状况很方便,这样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定期的和不定期的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工作人员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不敢懈怠工作。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企业还需要加强资金的监管。特别是对于企业的各项支出,应严格审核,层层把关。争取在各个审核环节发现存在的一些小问题,并给予解决办法。在资金的监管上,各大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资金监管条例,同时,在日后的实行过程中,不断添加或删除不合适的条例,使资金监管制度化。

(三)完善财务管理的调节机制

企业应考核每个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并根据考核的情况划分不同的层次。依照考核的标准,以及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方面,采取相应的绩效考核办法。这有利于在财务工作人员之间形成一种竞争的氛围,使优秀的财务工作人员更加勤奋的工作;同时,迫使层次较低的财务工作人员加倍努力,争取赶超较高层次的财务工作人员。不仅如此,企业可以灵活的设置考核机制,在一般性的奖惩条例下,增加突出贡献奖。这种奖项是为颁给在财务工作上有重大贡献的工作人员的,例如,创新财务管理模式等。

(四)强化财务风险上的管理

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管理尚未有充分的认识,部分管理人员只是将其视为一般意义上的风险,等同于市场风险、团队风险等等。这种认识是很不足的,因为企业的各项管理,归根结底来说,都与财务风险密切相关。另外,财务部门控制好了财务风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其他类型的风险。企业其他类型的风险,不外乎由企业内部引起和企业外部引起两类,但无论哪一种类型,都与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很大关系,各种经济活动的项目支出,都是由财务部门经手资金的出入。所以,强化财务风险管理,就意味财务人员加强对各类项目经济活动的控制、管理,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企业面临的其他类型的风险。

例如,XXX建筑设计公司,通过收购亏损企业而逐渐发展起来,2010年,该公司的自有资本率为18.25%,负债率有321.1%,对银行的依存率为55.2%,利息占了总成本的11%,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财务状况很不乐观。为此,公司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加强对资金的监管,改善融资模式,特别是对财务风险点进行控制等,使公司的负债率逐年下降,最终在2013年扭亏为盈,利润率达到了2.98%。

(五)组建财务管理团队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都是不一样的,针对这种情况,企业不仅仅要考核他们的能力、态度等以划分层次,还要在此基础上组建财务管理团队。虽然通过考核、评价,能够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通过组建财务管理团队,可以使财务人员提高的更快,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提高效率。首先,企业可以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教授等,来企业定期授课,通过专业学习,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准、工作能力。其次,挑选其中学习成绩优异的财务人员,组建财务管理学习团队。这支队伍需要经常总结财务工作上的经验教训,并及时了解社会上的各种新型财务管理方法。在财务管理团队的协调下,财务管理定会锦上添花。

五、结束语

本文首先简单概述了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分为两点,一是保证企业资金正常流转,二是帮助企业制定预算。在此前提下,笔者认为财务管理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理由是:第一,财务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第二,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高度吻合;第三,财务管理影响企业人力资源上的分配;第四,财务管理能合理控制企业的各种风险。之后,对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问题,作了一番剖析,并提出了几点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第一,改进财务管理模式;第二,加强资金的监管;第三,完善财务管理的调节机制;第四,强化财务风险上的管理;第五,组建财务管理团队。希望通过文章分析,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更好实现。

参考文献:

[1]王盼.浅谈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J].商情,2012,(39):100

[2]游少奴.论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及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8):4810-4810

理财分析方法篇11

(一)保证企业资金正常流转

所谓财务管理,是指在企业既定目标的要求下, 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状况, 对企业的各种收人、支出活动进行调节、控制, 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能正常进行。简单的说,就是对企业进行经济上的管理。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有时会面临一定的财务上的风险, 例如,所投资的项目无法得到正常的利润,或者是融资之后, 很难按照约定的利息付给债权人。在这种情况下,财务管理就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解决企业所遇到的这种困难, 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财务管理之所以能起到这种职能,是因为它能在财务风险尚未发生之前, 便有一定的预知, 从而避免企业出现资金链断裂或使管理人员在资金链断裂之前,积极寻找各种解决办法。

(二) 帮助企业制定预算

在当前的财务管理中, 其预算职能有增大的趋势。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企业管理整体上都需要预算。近些年来,企业的市场不仅从地区扩展至全国,而且从全国扩展至全球, 因此,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激烈程度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为了防范各种风险,就必须做好预算工作。通过预算工作,能使企业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财力资源, 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稳占一席之地。而财务管理, 恰恰能极大的帮助企业制定预算。因为财务管理部门对企业当前的各种经济指标等数据比较熟悉,能给管理人员提供一份非常好的参考。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地位依笔者看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居于中心地位。

而且, 从财务管理在各大企业的发展现状来看,这种趋势是比较明显的。虽然从企业的开始发展阶段,财务管理的作用不太明显,在企业的各项管理中,财务管理的地位也不高, 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财务管理的地位和作用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第一,财务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任何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转,都需要一定的资金。充足的资金保障能为企业的短期和长期利益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在企业资金的筹集阶段,面对企业资金缺口的问题,财务管理部门一方面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来解决;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贷来解决。所谓通过内部来解决,是指财务人员可以根据资金的紧缺性来合理分配企业内部的资金,尽可能的堵住企业中重要部门的资金缺口, 保证该部门资金链条不断裂。通过借贷,缓和企业内部的资金压力,或者扩大企业的规模、提升企业的整体质量等。从实际情况来看,企业的借贷活动是比较多的。

因此, 第二种方法对于企业来讲就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而这一点,企业基本上是通过财务管理部门来实现的。第二,财务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目标高度吻合。企业的发展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或者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的各项管理的核心, 便是对经济上的管理。而财务管理的实质,就是管理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润。这种管理目标上的高度一致性,也必然使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当然,企业还有其他方面的管理, 例如,物质采购方面、资金使用方面、人力管理方面等等, 但所有这些都是隶属于经济管理的。不过,这些方面管理的好坏对企业的发展也有直接的影响,所以,企业在重视财务管理的同时,必须兼顾其他方面的管理, 使非财务管理部门能与财务管理部门协调起来,共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第三,财务管理影响企业人力资源上的分配。一般来说,企业各大部门人力资源的配置,都由管理部门或人事部门来安排。这在很多企业的确如此, 但这只是一个方面。因为这种人力资源的安排, 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的主观性,管理人员大多是凭借经验、考核指标来调动员工的岗位, 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可是,财务管理能在客观上要求管理人员, 使之将具有某种能力的员工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因为无论哪种员工,就看其能为企业带来多少价值, 其创造的价值越高,这就说明他比较适合现在的这个岗位,且能够在当前的岗位上发挥较大的作用。财务管理正是通过这种客观上的考核、评价, 来使管理人员达到对员工的了解的, 从而影响管理人员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分配。第四,财务管理能合理控制企业的各种风险。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团队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等。

企业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就很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困难, 无法获取应有的利润, 从而制约企业的发展。但是, 对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详细分析, 便可得知,财务风险是所有风险中最重要的。例如,如果企业面临市场风险,也就是说,企业的所制造的产品很难销售出去, 使得企业的投资不能获得应有的回报。

从深层次来讲. 企业的投资不能回收,实质上也就是一个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因为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意味着企业的资金储备量就要减少, 很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障碍。但是,财务管理倘若能够及时的解决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 便能使企业平稳的度过难关。其他方面的风险控制, 实质上也都是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所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理财分析方法篇12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8-0100-02

我国经济在高速发展状况下,有着强烈市场竞争的今天,企业要在管理方面取得一定的效益,针对财务内部的企业管理是保障现代化企业发展的强硬手段。企业运营过程中,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应该从始至终都有参与,它是企业进行内部调控的主要环节。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既满足了企业进行内部整合运营的需求,同时在企业的设立发展上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基本定义

财务内部控制是当代企业管理的手段之一,作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基准,是避免企业在财务方面出现状况的基本措施。在维持企业正常运作经营经济汇总的财务管理体系中,作为系统规范化、保证企业管理科学化的一项会计业务计划流程以及切合实际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必要工具。加强企业财务内部管理建设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首要任务,在企业掌控者达成共识的情况下,以控制经济源头为核心,弄清财务内部活动程序,对相关制度的管理加以完善。在加强财务控制力度的同时,认清市场需求,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达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提升的管理目的,保证并提高会计活动信息的有效性。

2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存在意义

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首要前提是保证相关财务活动计划地顺利实行。企业活动要保证财务计划实施的顺畅,则要根据经济活动的相关要求准备好财务方面的监督和调节。而且要保证,准备计划要在活动开展之前就已经被制订完成,介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计划的制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疏漏。所以说,要保证企业财务的准备计划具有严格可靠的基本准则,就要对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进行严格规范。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就体现在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而企业在认清自身发展前景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笔者就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愿景来看,若企业要融入其中并向上发展,则要对内部控制进行加强,并按照原定方向加以执行。如此一来,才是基本满足企业运营的要求,对不良经济行为的发生有效避免,保证企业的发展顺利。

3当下财务内部控制所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3.1初步建立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经济市场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站在企业向上发展的高度来看,我国企业现存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无法满足当下的企业需求的,由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无法对风险点进行全面覆盖,所以现在较为紧迫的是新的改革制度来对内部管理进行加强。新制度的制定和出台需要一定的时间,而这些都是在短时期内无法完成的,所以企业要做到的就是在现有的财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友好和完善,减少企业发展的进程中留下隐患。与国际相比,我国企业的会计基础仍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这对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行和作用发挥都有很大的影响。笔者在实际工作的经历中发现,目前经济市场中的大多数企业,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制定和管理都是较为缺乏科学性和实践经验的。

3.2企业风险评估及管理的问题

当下的COSO报告中提出,企业发展前景都处于不确知的环境之中。这种际遇之下,既包含有风险,也带着未知的际遇。风险管理的加强,能够帮助企业对前景的不确定性进行有效处理,减少风险,从而将企业的创造价值的能力进行提升。风险管理的忽视,极有可能将企业置于危险之地。经调查得知,风险管理这一制度并没有被我国大部分企业所认知和重视,众多被询问的企业之中,只有一家企业设有专门的高层风险管理部门,而其他公司只在相关部门指定专人负责风向管理。由此可见,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并没有被大众所接受。财务管理、客户信用维持调查、采购销售、物流运输等各项细节方面进行风险管理的企业,调查范围内没有出现。风险管理必须要贯穿于整个企业财务控制的考虑范围之内,才能有效地对企业发展有全面的认识和规划。

3.3奖励制度和约束制度建立的不完全

经济市场的管理部门,例如地方或国家政府的财政部门、审计部门、金融银行体系、国家财税系统等具有社会财政监督职能的机构,没有对企业管理实行具有综合力度的管理监督,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审计的监督立场和职能实行的公正性有所忽视,没有进行具有产生法制意识、管理规范和常规性的审计工作。当审计结果出现问题时,常常出现以感性思维考虑问题的工作状态,没有对问题进行理性的常规分析,从而导致处罚力度不够;同时,在对财务工作上认真负责的相关人员,也没有予以宣传和鼓励。这两点都对促进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方面有着促进作用,而长期的社会忽视,使得在公众的心目中变得无足轻重。奖励和约束需要同时加强,在保证企业财务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下,根据奖惩制度对经济行为进行促进,是相当有必要的。

4针对现存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的一些建议

4.1激励管理者,保证源头控制

有效的财务评价体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的中,促进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政策。可以由企业的董事阶层设立,组成有董事会人员参与的薪酬奖励公会,公会制度可以针对管理高层年薪、期权规划、激励薪酬以及绩效量衡等细节方面做详细的讨论和研究,再制定出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定方案,及时并且负责地对管理制度的财务细节进行公布和评价。

4.2审计工作的质量的全面提升

作为企业的引导人物,应该对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予以重视。在逐渐强化审计工作的同时,通过外部力量的借助,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第一,让企业高管认清对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将工作细节落实到位,进行定期的不间断审核。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可以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确保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公正执行,保证工作的强化运行状态。第二,企业财政方面应该重视借助外部力量,通过第三方审计机构的监督参与,对企业财务 内部管理系统进行测评,以达到保证企业财务内控管理体制的有效性,最终保证能够进行工作的完善。

同时,子公司的财务监督也要通过加强内部审计以实现。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职能,对确保资金安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地防止企业资金的浪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一要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设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组建培养一支熟悉业务、经验丰富、作风过硬、责任心强的审计队伍。二要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制度的执行,应把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结合起来,把不良事态控制在事前,对审计出来的违规违纪问题实行责任追究和内部处罚,有效地控制了企业运营风险,保障了相关者利益最大化。

4.3财务风险防范系统的建立

首先,企业应该在基础建设的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制度,让财务风险的意识存储于每个员工的脑海中,明确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重要性,争取让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控制机制并参与到其中来。其次,企业自身也要对自身发展的需求和状况有所了解,成立专业的管理部门,如此可以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再次,风险的外部转嫁也是企业财务内控可以考虑的一个管理方法,例如财务报销和第三方投资转嫁。

4.4财务预算管理制度的普及推行

预算管理工作的普及是对企业在生产运营活动制度的科学安排管理。基本要求是对企业的运营目标、效绩评测和惩奖制度相结合,最终形成健全高效的财控体制。应注意的方面有两点,一是要对企业经济活动运营的关注细致入微,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也要对销售经营、投资融并等增收环节加以关注,实现整体成本的降低。二是针对企业自身发展的状况有所关注的情形下,适当调整财务内部管理的控制点,并加强预算规划执行的情况审核,全面把握惩奖制度的公正分配和实行。

5结论

当代企业的发展基础,应该是建立于完整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之上。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是能够对企业管理效率进行提高、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程度以及企业资产的整体安全保障的基本控制措施。将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处理,不仅仅是针对《会计法》有效实行的支持行为,同时也是企业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的必要措施。企业建立财务内控制度是一个烦琐复杂的工作过程,理论研究上的高等价值和实践操作方面的指向引导都是其基本性质的体现。制度制定的合理性保证、组织机构设定的安排以及各个部门职位的职责明确都是内控管理方面需要注意的内容。以社会经济发展为大前提,保证企业财政内部控制管理标准的不断提高,并将其进行调控和晚上,最终发挥其有效的经济控制作用,才是企业发展需要争求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夏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的体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2).

[2]李金华,周佐钟.关于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05-11-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