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资金走向合集12篇

时间:2023-08-03 09:18:44

股市资金走向

股市资金走向篇1

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和公司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是正相关系,这种正相关系中的上市公司投利高,那么大股东的股利转移资金动机即强,控制股利支付率强。其次的股利支付率股东公司,对控制公司股利支付率就低。在整个控制权的结构中,股利支付率和控股股东不是一种线性关系。

2.政府持股对证卷市场现金股的影响

也许是出于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保护,政底控股的上市公司比起企业控股的上市公司更倾向发放现金股利。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宏观来看,明显体现着上市公司的股权和现金股利发放的关系。同时可以看出社会法人控股企业的现金股利支付能力低于国有法人控股企业的支付能力。虽然在均值上分析不难看到社会法人股股派现水平高于国有法人股股东,国有法人股股东,又显明高出国家股股东的不同现金股利支付水平。

3.政策导向对证卷市场现金股的影响

中国的证卷市场现金股利分红在证监会的大力扶持政策下得到了大幅上升。经过证卷行业者的多方面分析发现,政策导向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取到很大的作用。然而中国的证卷市场还处于成长期,对其研究范围比较小,研究者对政策导向带来的影响存在较多的偏面矛盾性,而且没有得出全面实实的影响因素,所在对于政策导向对证卷市场现金股的影响还是个谜。

二、如何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经过以上浅析,基本了解影响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因素,由于中国的证券市场还处于成长期,相比国外的股利政策还不够成熟稳定,同时也没能经过全面的研究结果,没有得出影响证券市场现金股的准备因素。但是不难看出股权的集中度、政府持股与政策导向有关。就这几个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中国证券市场现金股利如何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从股权分置改革的前后来看中国证卷市场的现金股利,股权分置的改革更大程度地为大股东的股份提高了优势,甚至成为流通股。不管是在二级市场上,还是股权上,都提升了上市公司的分红派现与股权的分散化。股权分置前后不难看到一种国有股和法人的绝对地位现象,中国上市公司的最大股东都是国有股和法人股,其股权分置在改革前后都处于绝对的控股地位,从没有改变过它们的股利政策形势。其优势不仅对公司的控制很强,而且对其它中小股东抑制和利益分占。可见,我国证券政策的措施务必在对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外部法理的制度健全与规范。在控股股东及经理人监控和成本方面,务必严格和尽最大度程地减低成本来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2、转变投资者投资理念,引导理性投资

重视投机而忽略回报成为投资者的误区,同时给上市公司采取合理股利政策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转变投资投资理念,引导理性投资是让这类投资者走出误区的重要方法。这类投资者往往在现金回报问题上不顾及公司业绩和股利分配,投资引导没有很好地把股价与公司业绩和股利分配联系起来。想要改变这种投资者观念,只有把投资者现金回报与公司业绩这些问题紧紧联系起来,使这类投资者关注整体股利回报与股利分配。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这种误区投资行为,促进公司整理盈利和更好地发展。只有让这类投资者从风险投资上培养意识,提高整体盈利投资理念,才能改观公司的经营发展前景。抑制只顾投机投资行业,制定健全的股利政策。

3、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股市资金走向篇2

对于9月份的市场走向,目前市场存在较大分歧。看空者认为行情还会向2500点之下发展,甚至不排除跌到2000点的可能。而看多者则认为行情会以3000点为起点,向3500点进发,甚至不排除A股重回牛市的可能。不过,笔者对目前的行情既不看空,也不看多,认为9月份行情震荡筑底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9月份的行情,笔者并不支持过于看空观点。毕竟经过了两跌之后,目前市场做空的动力得到较大释放,不少个股的股价又从终点回到了起点。虽然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因素对市场构成较大压力,但实际上两跌行情也已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目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因素。更何况还有“国家队”的出没,以及各项维稳措施的不定期出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股市再继续大幅走低的可能性不大。当然,也基于几个方面的原因,9月份的行情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也不大。相反,震荡筑底更有可能构成9月份行情的主基调。

首先是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并不支持目前的行情向上大幅走高。虽然笔者并不认为目前的宏观经济基本面会构成行情继续向下发展的动力,但并不乐观的基本面也很难构成行情向上发展的动力,相反会成为行情向上发展的压力。毕竟目前宏观经济基本面并不令人乐观。官方近日的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7%,降至50%的荣枯线下方,创下2012年8月以来新低。虽然我们没有必要因此对中国经济发展悲观失望,但它至少也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数据。宏观经济不景气背景下股市大幅上涨所带来的教训,投资者已经甚至目前仍然还在为之付出代价。因此,这种教训至少在短期内投资者会铭记在心。

其次是管理层对场外配资的清理,也决定了9月份的行情不会大幅走高。基于场外配资的危害性,尽管目前大盘异常疲软,但管理层对场外配资的清理丝毫都不手软。9月1日,相关监管部门向辖区券商下发进一步落实《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的相关通知,要求各券商限期完成利用信息系统外部接入开展违法违规证券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并给出了明确时间袁,要求违法违规配资存量规模150亿以内的券商,必须在9月底前完成清理整顿工作,个别存量较大的公司不得晚于10月底前完成。可见,对场外配资的清理仍然贯穿9月份股市的始终。这将成为妨碍9月份行情向上发展的重要因素。

股市资金走向篇3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大盘蓝筹股行情的结束,恰恰为以创业板为代表的成长股再度走上领涨舞台奠定了基础,因为就在“1.19”股灾的当天,创业板指创出了1691点的历史新高,与大盘蓝筹股的全面跌停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更有投资者建议,在新的市场热点还未形成共识之前,全部清仓离场,等待形势明朗之后再做打算。

一个空前惨烈的“黑色星期一”,不仅彻底打乱了2014年11月21日以来指数牛市的节奏,也让投资者对羊年股市的走势抱有更多的无助情结。指数牛市的红旗还能打多久?创业板能否替代中国蓝,带领投资者走出新一波牛市?是继续“抓大放小”,还是“弃大抓小”?这的确是够投资者纠结的。

羊年股市到底会怎么走,关键是要弄清“1.19”股灾的性质,是对前期指数牛市暴涨的一种报复性、技术性下跌,还是说市场主力已经逃离蓝筹股,市场投资风格开始转换?

我们知道,导致“1.19”股灾的直接原因就是证监会对以中信证券为代表的12家券商在融资融券业务中的违规行为进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加上与此同时出台的银监会关于委托贷款的新规被市场解读为“管理层有意联合打压股市”,加上沪指从去年12月8日以来一直持续上涨,已经突破3400点关口,直逼5年来的历史新高3478点,盘中积累了太多太多的获利盘,稍有点风吹草动,这些获利盘便拔脚开溜。

更加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此轮指数牛市完全是在杠杆资金也就是券商融资资金的大力推动下成就的。在去年7月之前,市场上的融资资金在3000亿元之下。随着股市行情的逐渐回暖,大批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纷纷借助券商融资平台融资炒股。到去年年底,券商的融资融券保证金余额突破10000亿元大关,在5个月的时间内翻了三番。由于融资融券的标的物基本上以大盘蓝筹股为主,导致大批融资资金被迫买入大盘蓝筹股,“资金加杠杆”让大盘蓝筹股上演了一出难得一见的指数牛市行情,这是形成本轮指数牛市的最为直接的原因。

俗话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资金加杠杆固然成就了本轮指数牛市行情,但是也埋下了“1.19”股灾的伏笔。当政策面的利空和技术面的调整要求以及获利盘的套现压力形成合力之际,暴跌已经是在所难免。由此来看,“1.19”股灾是多种利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或许读者会问,分析羊年股市走势,何以要对“1.19”股灾大加评论?这是因为,了解了“1.19”股灾的真实性质,我们才能对羊年股市走势做出清晰判断。既然“1.19”股灾是多种利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那就表明,羊年股市的牛市趋势并未得到改变,所改变的只是牛市的速率,也就是说从前期的“疯牛”走势转向相对比较温柔的“慢牛”走势。

我们之所以认为羊年股市走势会转向慢牛,原因也是多方面的。首先,管理层依然看多股市。在“1.19”股灾发生的当晚,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极为罕见地发表了一个解释性观点,认为查处个别券商在融资融券中的违规行为只是证监会的例行行为,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一种措施,证监会无意打压股市,而且不会对违规融资仓位进行强制平仓。这在以往股市暴跌中是从未有过的,一些媒体将其称为“证监会星夜救市”。这种表态性发言已经暗示后市证监会在出台可能的监管措施时会更加慎重,以免被市场过度误读。

其次,相对宽松的资金面依然对牛市构成强有力支撑。从最新公布的2014年国内经济统计数据观察,M2同比增长12%,创出历史新高。这表明2015年市场资金面会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状态。一些经济学家预测,今年银行仍会有2次降准和1次降息的机会,首次降准开启的窗口期可能会在今年2月打开。如果春节过后银行降准开启,则对羊年股市走势起到坚实基石作用。

再次,“1.19”股灾虽然对市场短期人气构成重大打击,特别是对新近入市的新股民打击颇重,不过,大盘暴跌也让非常娴熟股市特性的老股民再一次找到了市场感觉,因为只有经历了一次像模像样的回调,老股民才会果断入场,否则他们会依旧在场外观望。股灾当日及随后创业板指的连续创出历史新高,表明这些老股民已经回到了他们最熟悉的股市。

既然羊年股市的走势开始转向慢牛,那么哪些板块会在2015年具备较大的投资获利机会?是继续在大盘蓝筹股中掘金,还是转向创业板寻找经济转型下的成长股?

股市资金走向篇4

4月份股票市场重拾升势,上证指数在下探1162.03的最低点后迅速反弹。超跌反弹与朦胧利好消息的刺激导致了月初的反弹,而月中监管层关于股权分置、大盘股上市、券商风险等问题的表态则坚定了反弹的信心。4月中旬,在首次新闻会上,证监会首次正式提出了对股权分置问题的明确看法,首次直面大盘股上市问题,首次正式对基金受托理财、保险公司设立基金公司、税收问题和解决券商问题有了明确的态度。监管层此次表态给久久等待的市场以明确信号,即政策预期开始兑现,它改变了股票市场运行的政策环境,对于一直在1200点左右反复震荡的股指形成了实质性的利好。在股票市场恢复上升态势的同时,债券市场持续着前期的上涨势头,中信国债指数一路走高,相对年初的上涨幅度超过6%,虽然过快的上涨必然面临回吐的压力,但随着宏观经济指标的转暖,债券市场仍然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随着股市和债市的双双向好,股票型基金和债券型基金的净值均上涨明显,前者今年以来平均上涨5.5%左右,后者今年以来平均上涨3.5%左右。我们前期推荐的易方达平稳增长、南方稳健成长、海富通精选、嘉实增长等基金均表现稳定,取得高于同类型基金平均水平的净值收益。

新规出台货币市场基金走向正规

股市资金走向篇5

现在已经临近年底,岁末的行情无疑与权重股的市场表现紧密相关。那么,对于权重股来说,还有多少机会值得期待呢?

今年权重股行情的出现

要判断岁末权重股的市场机会,首先要比较系统地对今年以来股市行情运行中板块轮动的特点作一番梳理。

大家都清楚,在年初的两个月内,市场总体处于调整阶段,人们对全年走势及板块特点还没有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在个股操作上显得比较凌乱。“2・27”暴跌后,机构投资者在操作上趋于谨慎,而当时暂停新基金发行的现状也迫使大量民间资金直接入市,于是就出现了极为火爆的题材股行情。当时的市场格局是典型的“八二现象”,也就是多数中小盘股凭借着这个或那个题材,股价大幅飙升,但那些大盘权重股则表现很平淡。从3月份到5月底,近3个月的时间股指上涨了不过千余点,但是很多个股则实现了价格翻番,甚至是翻了几番。应该指出的是,在这中间有不少是绩差股,而且在股价运行过程纵的痕迹也比较深,换手率奇高无比。这种状况引起了市场各界的担忧,并且直接导致有关部门出台提高印花税的调控举措。

“5・30”暴跌的出现,表明题材股行情走到头了,那种单纯基于炒作的行情已难以找到足够的生存空间。

题材股不行了,市场机遇也就历史性地落到了大盘权重股身上。事实上,将股指带出“5・30”暴跌泥潭的正是大盘权重股。换个角度来说,由于在“5・30”暴跌中遭受到重大损失,很多中小投资者对于直接参与题材股炒作失去了兴趣,他们逐渐把资金投向基金,通过基金来进行间接投资,这就导致了基金规模从这个阶段开始迅速扩大。而根据基金的投资偏好与风格,大盘权重股必然是合适的投资对象。因此,“5・30”暴跌在客观上实现了市场热点从题材股向权重股的转移,今年的权重股行情,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真正开始的。

在完成了对权重股的基本布局之后,从7月20日起,以银行股的向上突破为标志,权重股的全面上涨行情展开了。在不短的时间内,资金大量流向金融、钢铁、有色、房地产等权重股集中的板块,并且大幅拉高了相关股票的价格。在这以后直到现在,市场的基本格局就是由大盘权重股主导,并且以“二八现象”作为最主要的市场表现形式。

四季度权重股震荡的原因

进入四季度以后,权重股进一步发飙,股票估值从过去的相对低估也变成了相对高估,甚至出现了工商银行屡屡涨停,世界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在中国占据半壁江山的局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基金在炒作权重股时获得了巨大收益,导致基金对权重股的需求不断膨胀,相关股票的价格也就被不断炒高。另一方面,新的大盘权重股的连续发行,也为权重股行情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契机。

在牛市行情中,新股上市往往会成为炒作对象,并且对同类的其他股票产生向上的引力。从建设银行到中国神华,权重股行情就这样不断地向前推进。还有,自从8月份提出开行“港股直通车”的设想以后,在香港上市的中资概念股大幅上涨,而这些股票中不少还同时在境内上市A股,并且有的还是大盘权重股。这样也就形成了内地与香港市场相互支撑,联袂走高的局面,其中内地市场上的权重股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另外,央企注资、整体上市之类的题材,也给具有相关题材的权重股以某种推动。一度传出的所谓“30家整体上市央企名单”,更是赋予了权重股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但是,当市场把权重股作为唯一的炒作对象,并且不顾一切地将其股价越推越高之后,情况也就走向了反面。第一,权重股上涨需要更多的资金推动,市场上的流动性是否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呢?其次,即便是有很多机构看好,但是支撑股价的最本质因素还是上市公司的效益,大盘权重股的业绩是否能长期超预期地提高呢?最后,权重股上涨引发股指的飙升,这在目前市场环境下是否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呢?

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对权重股行情的继续推进构成了制约。事实上,当国资委否定了整体上市的30家名单,证监会也停止了新基金的发行,还有中国石油上市后引发了对其持续增长潜力的质疑之后,权重股行情也就面临转折了。中国石油的超高价上市,实际上是意味着权重股行情的见顶。由此产生的大跌与前面所出现的大涨一起,构成了四季度权重股行情巨幅震荡的基本格局。在本质上,这是因为权重股行情已经走得太过头了,因此调整不可避免。

岁末权重股的市场机会

现在,大盘权重股已经出现了深幅下跌,不少品种的跌幅超过了20%,有的甚至更大。从形态上看,差不多基本上把9月份以来的涨幅全数抹去。无论是重仓这些股票的基金,还是跟着基金追涨这些股票的其他投资者,都蒙受了很大损失。

现在的问题是,在大多数研究机构的分析中,股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持续下跌,时下已经有所企稳,大盘显现出了整理的态势。在这样的市场条件下,投资什么样的股票才能给人们带来比较好的收益呢?也就是说,大盘权重股是否还有值得期待的市场机会呢?

股市资金走向篇6

2007年的A股市场走势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6月,市场基本保持一路上行的走势,虽有“5.30”的印花税调整,但总格局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在经历了短暂调整后,股指重新迈上4300点,日成交金额也回复到3000多亿元。第二阶段为6~10月,随着中国远洋A股在6月中旬发股上市,拉开了大盘新股上市的序幕,股市改变了自2006年初以来的一路上行格局,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大盘新股发行明显增加和加速。在此背景下,股指继续保持上扬,但幅度明显降低,个股之间的价格差距逐步拉开,很难再用2006年初以来的思维方式看待股市走势。另一方面,从此阶段开始,股市震荡明显增强,这在客观上要求投资者有较高的理性和操作技能。第三阶段为10月中旬以后,10月16日,上证指数突破6100点,个股均价高位运行,A股运行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大盘新股发行步伐继续加快,两只大盘新股的发行间隔期缩短到1个月以内,同时,中石油、中铁等发行定价偏高,再加上实行了行政性窗口指导措施,股指开始快速下行。2个多月时间内,虽然股指有过几次回调,但终究缺乏上行能量,年终报收于5261点。

将2006年与2007年的市场走势联系起来,不难发现自2007年下半年开始,市场一路上行的运行特征已经发生变化,主要特征是波动幅度增大,多次出现回调和探底走势,这预示着本轮牛市行情在经历了恢复性上涨和爆发性上涨以后,进入了一个间歇性调整阶段,目前调整仍然在继续,这一阶段的走势将对后期走势产生较大影响。预计2008年上半年,A股市场将进入信息敏感期,监管层需要以更加慎重的心态考虑各项改革和调控措施的出台。

2007年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2007年的中国股市运行提出了许多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不仅影响着2008年的股市走势,影响着未来股市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中国股市国际化的进程。

A股的股价和市盈率偏高

股价偏高以及由此引致的市盈率偏高,是中国股市在上升中经常出现的现象。在一般情况下,如果股价的上行能够得到上市公司业绩水平的支持,那么,风险容易得到缓解。但从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情况看,投资者的预期可能过于乐观。2007年上半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共实现净利润1916.6亿元,同比增长70%,其中投资收益贡献较大,同比增长184%。但从A股均价变化来看,截至2007年年底,沪市股票均价达到19.04元,比2006年上涨173.3%;平均市盈率为59.2倍,涨幅为77%。深市加权平均股价为20.6元(其中,中小板为31.35元),平均市盈率为69.7倍(其中,中小板为85.1倍),均同比上涨了1倍以上。对比上市公司业绩和对应股价的增长幅度,二者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这意味着股市风险的扩大。

值得注意的是,A股市盈率的高位运行,是在央行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的背景下发生的。在1年期存款利率已提高到4.14%(从而,金融投资回收期大约在25年左右)的背景下,股市市盈率依然在60倍左右的高位运行,意味着股价已明显偏离由各种金融产品价格体系决定的价位,因此,不论以静态市盈率计算还是以动态市盈率计算还是以预期市盈率计算,2007年A股均价和市盈率事实上都是缺乏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有效支撑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股市的投资风险已大于投资收益,由此,股市均价在一定程度上的下行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动态。

新股发行对市场波动影响增大

对公开发行股票的价格管制,直接引致了股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的价差,从而,造就了一个以新股申购为主要形式的无风险市场,这吸引了大批低风险偏好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2007年,大多数新股上市首日开盘价均高出发行价50%以上。与此同时,发股公司数量和筹资额的增加,不仅带来了一级市场申购资金的大规模增加(2007年间,股票申购资金屡创新高),而且促使这些资金频繁往来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之间,由此,使得股市资金在两个市场之间流动对二级市场走势的影响逐步凸现。更严重的是,新股发行数量在2007年各月的分布并不均匀,最高的9月份新股发行筹资额达到1490亿元,而最低的5月份则不足10亿元。由于新股发行的频率和数量直接影响到巨额申购资金的流向和规模,在发行时点分布不均衡特别是筹资额月份差异较大的情况下,新股发行对市场波动的推动作用明显强化。大盘新股在发行前后对股市二级市场的走势有着比较明显的影响。这种状况决定了如果不深化现有股票发行体制的改革,股票发行市场对交易市场的强力影响还将继续,这不利于股市的成熟和健康发展。

A股与H股是否应当实现“联动”

在A股价格快速上行的背景下,2007年随着一部分已发行H股的大型企业陆续回归A股市场发股上市,比较普遍地发生了这样一种情形,即同一公司的A股价格明显高于H股价格,由此,一些人提出了“推进和实现A股与H股联动”的设想,监管部门对此也颇有倾向。

A股与H股的联动设想在理论上来源于所谓的“一价定理”,落实到股市就是所谓的同质股票在市场交易中应当向同一价格回归。然而,这一定理不仅自提出以后就从来没有得到世界各国实践的证实,而且早已为实际经济活动所否定。最基本的原因是,它在各种假设前提中将世界各国(地区)之间的制度差别、经济权益等给舍弃了,而每个国家(地区)的实物产品价格乃至金融产品价格都是在其制度框架内决定的。且不说股票,就说各种食品,中国内地的价格明显低于香港,那么,是否可以由此得出如下结论:其一,香港的食品价格中包含有太多的泡沫;其二,应当通过中国内地与香港的食品价格联动来打低从而挤压香港食品价格中的泡沫;其三,应当改变中国内地输往香港的各种农副产品的配给制度,实行由价格导向的自由输入制度?不难看出,在不改变制度框架的条件下,这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

同理,尽管大多数发行了A股和H股的中国公司A股价格高于H股价格,但这并不是A股价格应该下调至H股水平的理由。内在机理是,一种股票的价格是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由市场因素与上市公司自身因素共同决定的。从本质上说,A股市场和H股市场分属不同的金融制度框架,为此决定了影响A股走势的具体市场因素、其他金融产品的替代程度以及监管措施等与H股不尽相同,因此,即便是同一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这两个市场中也难免经常性地表现为两个不同的价格。这种情况不仅在中国存在,从世界范围内看,在多个国家证券市场上市的跨国公司股票,许多都具有不同价格。现有研究表明,在不同股票市场中同股不同价现象的出现,与不同市场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和投资者保护程度有直接关系。因此,A股与H股存在的价差并非异常现象,它反映了两个市场的一系列差异,这种差价还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下去。

如果真想进行这方面的试验,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对那些既发行H股又通过ADR机制在纽约证交所上市的股票,先实行H股与N股之间的联动,即当H股的价格高于N股时,准许将N股以H股的价格在香港卖出;反之,当N股的价格高于H股时,准许将H股以N股的价格在美国卖出。由于香港实行自由港制度,与美国的金融制度相对比较接近,因此,如果H股与N股之间都不可能实现“联动”,它与A股之间的联动就更加不可能了。

总之,A股价格是在中国境内制度框架内由各种金融产品价格体系决定的,H股价格是在香港制度框架内由各种金融产品价格体系决定的,二者的直接对比缺乏实质性经济意义,也不可能实现所谓的“联动”。

行政性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部门进行金融监管和金融宏观调节的一项重要措施,它通过告诫、打招呼等方式,向相关金融机构传达监管部门对某一金融现象或金融活动的指导性意见,以供金融机构在具体业务决策中参考。从中国2007年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实行的窗口指导政策来看,受制于体制因素的影响,这些窗口指导意见实际上成为一种行政性指令,其对股市走势影响力度甚至超过了“5.30”效应,因此,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第一,行政性窗口指导虽然传达了监管部门对股市走势的意见,但它主要通过系统内部渠道传达(甚至连纸面文件都没有),由此,与公开的政策调控相比,更具有非透明性。对广大个人投资者和相当多的非系统内的机构投资者来说,由于不能及时准确地得知行政性窗口指导的取向、力度和时效,因此,很容易因这些窗口指导信息不公开而处于市场投资的非公平地位,也很容易因此打乱已有的市场预期,从而,使股市投资的财产陷入损失境地。与前些年运用政策机制公开干预股市走势相比,这种非透明的方式可能引致股市的更大风险。

第二,行政性窗口指导依监管部门的意向而形成。“股市无专家”,股市走势是由参与市场投资的各方力量博弈而形成的,由此,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监管部门如何得知和确定股市走势是否过头?与此对应,监管部门又如何判定股市的正常价位、合理指数和理性成交量是多少?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证明,如果能够对这些指标进行准确的数量界定,那么,股市就可以关门大吉了。既然如此,那么,监管部门又如何确定其窗口指导的数量边界、着力程度?在窗口指导之下,监管部门组织系统内金融机构从事符合其意图的股市操作,这些行为是否符合《证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在中国股市1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行政性窗口指导可以说是2007年的特色。对监管部门来说,其市场效果比较突出(2007年11月以后的不到两个月内,上证指数下落了1300多点就是明证),由此,这种行政性窗口指导是否将成为监管部门经常性使用的一种干预股市走势的政策措施?在此背景下,中国股市的法制建设、规范化和健康发展,股市投资者的理性选择和投资预期将如何实现和形成?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深入研讨的课题。

2008年市场运行分析

延续2007年10月中旬以后的走势,2008年中国股市将展开新一轮的震荡上行行情。与2007年相比,影响2008年股市走势的因素更为复杂,难以把握。主要原因是,2008年将实行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但这种紧缩的方向、力度和时效尚难确定;同时,全球经济的走势也不象2007年那样清晰。由于这些因素对于股市运行的影响力度不同,而且正负面作用力并存,因此,增大了股市运行的不确定性。

宏观经济因素

鉴于2007年我国GDP增长率达到11.4%,同时,物价上涨率达到4.8%,超出原先预计目标较多,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结构性物价上涨转向全面严重的通货膨胀,2008年在宏观经济总取向上将实行偏紧的政策,由此,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信贷增长率等势在必行。同时,在国际社会,由于美国次级债的深层影响比原先的估计严重,石油、矿产品、铜、农产品等一系列产品价格上行趋势还可能加重,因此,较多国际机构对2008年的世界经济增长率看低。就此而言,似乎2008年的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将是一个下行之年。

但另一方面,正是因为比较普遍的紧预期,使得中国的各个厂商、各地方政府着力化解由紧缩带来的负面效应,努力争取机遇和积极创新开拓,世界各国和地区也积极采取措施,努力克服由经济下行引致的不利影响,由此,经济运行的结果错综复杂,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下行的程度,也可能接近或维持2007年的经济走势,还可能大大超过目前的各种预期。尤其是考虑到,在大选之年,如果美国改变弱美元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赤字财政政策和国际政策,那么,国际经济的走势可能发生超出现有预期的情形。当然,如果美国的次级债风波继续扩大和加深其影响甚至演变为一场真正的金融危机,如果中东地区态势继续不稳甚至恶化,如果再次发生一些预想不到的恶性事件,则国际经济的走势可能比目前估计还要严重。国际经济走势必然通过多方面影响中国经济走势和相关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由此,也必然影响到中国股市的走势。

值得强调的是,不论全球经济如何变化,中国经济都将在2007年的基础上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这种势头,既有利于缓解和克服全球经济走软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有利于推进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就国内经济而言,2008年对股市迈上新台阶是有利的。

市场因素

2008年就股市自身的因素而言,如下几个特点是值得关注的:

第一,股市融资的增幅将有较为明显的降低。2007年是中国A股市场历史上融资规模最大的一年,2008年不太可能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乃至超过2007年的融资增幅。如果宏观紧缩力度增强,IPO、增发和可转债等再融资规模均有可能比2007年有所减少。由于还将继续扩大股市的融资功能,随着上市公司总股本的继续增大,在股价下落程度低于总股本增幅的条件下,综合指数将继续上行,但即便如此,与2007年相比,股指的上行幅度也将明显减弱。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公司债券发行有望出现突破性进展,尽管公司债券的总体融资规模还很难超过股票,但其对股市资金的分流作用不容忽视,同时,也将成为证券市场一个重要的投资对象。

第二,流通股数量的增幅将明显超过再融资增幅。2008年是股权分置改革后的第四个年头,这不仅意味着2006年展开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将有10%的份额可转变为流通股,而且意味着2005年展开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均可转变为流通股,由此,股市实际可交易的流通股数量将大幅增加。这些股份入市交易,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与其相配合,而且只要价位较高,它们就可能蜂拥而出,这就决定了,一方面流通股的增幅将明显超过当年新股的增幅;另一方面,股价从而市盈率的上行有着较大的压力。

第三,股价高企状况可能有所改变。自2007年10月份以来,A股市场进入了本轮牛市的调整期,目前调整仍在进行。鉴于2007年A股的平均股价和市盈率均处于高位,与此对应,股市风险也处于高点;同时,与股票具有替代的各种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已明显高于股票市价收益率,所以,在理性投资的推进下,2008年的平均股价和市盈率将呈下落走势,这虽然可能给股指上行造成较大压力,但同时也为后市走好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第四,投资者的入市热情将有所减弱。2008年是中国股市重要的调整期和发展期,鉴于此,与2007年相比,投资者入市的增长幅度将有所降低。这不仅表现在通过证券公司营业部开户的新增投资者的增长幅度将降低,而且通过证券投资基金和银行理财等路径进入股市的投资者及其资金的涨幅都将减缓。与此同时,转而投资公司债券及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者可能增加。但并不排除,在股市调整到一定程度后,由于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凸显,在证券经营机构的投资带动下,个人投资者和其他机构投资者在某个阶段陆续回场。

政策因素

3月份的“两会”将产生新一届中央政府,各金融监管机构高层领导也有可能发生变动。但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新一届政府上任初期,一般不会发生大的政策性调整,因此,2008年中国的金融监管框架可能保持稳定。尽管如此,自2007年以来已经采取的某些干预股市的措施仍有可能继续实施,这依然会对A股市场走势产生重要影响。

即将实行的两税合并改革,上市公司的所得税将从33%降低到25%,这意味着相当多的中资上市公司的税后利润将增加近25%左右,由此,可能支持A股市场上行。与此同时,为控制市场过快上涨而采取的控制基金发售数量和步速的措施依然存在;各种与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受政策制约在增幅上将有所回落;以市值计算证券公司自营规模的政策将限制证券公司的A股投资增长;发股询价制度的市场化改革,将缩小股票发行市场价格与交易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由此,认购新股的风险可能显现;行政性窗口指导还将继续实施,这进一步强化了市场走势的不确定程度。

股市资金走向篇7

——大概在2003年年初引入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

——a、b股合并将在实行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之后

——成熟的b股投资者将在平静中渡过6月1日

b股市场自2月份对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以来,成为股票市场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态势和方向也日见明朗。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份,a、b股市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一、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态势分析

证券市场开放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证券市场开放战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开放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即立足于全面的效应分析。

证券市场开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本身的发展和规范程度。各国经验表明,在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开放市场往往会加剧证券市场的波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取得的进步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容置疑。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证券市场还很难抵御巨额国际游资的冲击,过早地开放证券市场既不利于证券市场发展,也不利于境外投资者。尽管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但是在5年过渡期内难以实现完全开放,证券市场将根据市场规范和发展程度采取渐进的开放模式。

在b股市场对内开放的同时,我国也加快了启动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开放a股市场是证券市场对外直接开放,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决策需要更加谨慎。从证监会主要官员的态度来看,从年初提出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投资基金间接投资a股市场,到近来又提出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的设想,表明了管理层加快开放a股市场的决心。在证券市场开放方式中,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经证监会等有关部门认可的前提下,国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进入a股市场。除了专门面对境外投资者的a股投资基金外,一直要求准许投资a股市场的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或其母公司极有可能捷足先登,有望较早成为经认可的合格机构投资者。从a股市场开放的国际压力和其他的因素看,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引入时机大概在2003年年初,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不确定。

二、a股市场对外开放与b股对内开放的关系

a股市场对外开放对b股开放意义以及b股走势的影响在于,使a、b股合并明朗化,从而使两个市场股价趋同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在b股对内开放后,尽管部分外资在获利解套后撤出市场,但是基于同股同价的投资理念和对a、b股合并的政策预期,国内个人投资者大举进入b股,支撑了b股股价向a股靠拢。但是单纯b股市场对内开放并不一定能够消除两个市场的价格差异。

首先,在目前外汇管理体制下,国内居民人民币、外币之间兑换还存在很多障碍,因此尽管b股对内开放强化了ab股市场在资金、投资者方面的联系,但是资金流动并不顺畅,国内投资者不能在两个市场之间自由调拨资金,难以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而且,国内居民持有外汇的动机大多是保值,一直存在“惜售”现象。即使投资b股的收益率低于a股,只要其预期投资收益率高于外币存款利息,在行情不利于b股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国内个人投资者抛售b股的现象。

其次,b股对内开放使得b股市场交易活跃,股价暴涨,对外国投资者产生很大的诱惑力,将吸引外资重新流入,使b股市场利用外资的功能重新恢复。这对一贯重视利用外资的管理层来说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取消这条利用外资的途径。而且a、b股合并,必须考虑允许b股的国内投资者选择是继续持有股票还是变现,是以外币还是以本币持有变现的资金,以何种汇率兑换本币等一系列问题。这将给外汇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

但是a股市场对外开放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如果说通过b股市场对内开放就断言a、b股合并有些盲目轻率的话,那么实行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直接进入a股市场,肯定意味着a、b股市场合并为时不远。因为允许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尽管可以采取类似投资规模、投资期限、持股比例等诸多限制,但是必须保证其投资资金的本外币自由兑换。在这种情况下,对同时拥有a股和b股两种投资机会的这些外国投资者来说,可以方便自由地利用股价差异套利,最终导致两个市场股价自然而然走向趋同;而且b股市场利用外资的作用也不再重要。这时如果a、b股仍不合并将弊多利少,徒然增加市场的动荡。因此,a股对外开放意味着两个市场合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基于保留外资投资证券市场的渠道和投资b股的境外投资者的现有权利,ab股合并肯定在实行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之后。

三、b股走势

从我国a股市场对外开放态势来看,ab股在两、三年内合并是大势所趋。

股市资金走向篇8

——a、b股合并将在实行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之后

——成熟的b股投资者将在平静中渡过6月1日

b股市场自2月份对境内个人投资者开放以来,成为股票市场关注的热点。与此同时,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态势和方向也日见明朗。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两个重要组成部份,a、b股市场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

一、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态势分析

证券市场开放是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和资本账户开放进程中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问题。证券市场开放战略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开放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即立足于全面的效应分析。

证券市场开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本身的发展和规范程度。各国经验表明,在证券市场发展的早期开放市场往往会加剧证券市场的波动,不利于证券市场的持续发展。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取得的进步和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不容置疑。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说,处于发展初期的我国证券市场还很难抵御巨额国际游资的冲击,过早地开放证券市场既不利于证券市场发展,也不利于境外投资者。尽管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压力会进一步加大,但是在5年过渡期内难以实现完全开放,证券市场将根据市场规范和发展程度采取渐进的开放模式。

在b股市场对内开放的同时,我国也加快了启动a股市场对外开放的进程。开放a股市场是证券市场对外直接开放,影响和意义更为深远,决策需要更加谨慎。从证监会主要官员的态度来看,从年初提出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投资基金间接投资a股市场,到近来又提出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的设想,表明了管理层加快开放a股市场的决心。在证券市场开放方式中,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是指在经证监会等有关部门认可的前提下,国外机构投资者可以直接进入a股市场。除了专门面对境外投资者的a股投资基金外,一直要求准许投资a股市场的境内外资金融机构或其母公司极有可能捷足先登,有望较早成为经认可的合格机构投资者。从a股市场开放的国际压力和其他的因素看,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的引入时机大概在2003年年初,但也不排除其他因素造成的不确定。

二、a股市场对外开放与b股对内开放的关系

a股市场对外开放对b股开放意义以及b股走势的影响在于,使a、b股合并明朗化,从而使两个市场股价趋同有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在b股对内开放后,尽管部分外资在获利解套后撤出市场,但是基于同股同价的投资理念和对a、b股合并的政策预期,国内个人投资者大举进入b股,支撑了b股股价向a股靠拢。但是单纯b股市场对内开放并不一定能够消除两个市场的价格差异。

首先,在目前外汇管理体制下,国内居民人民币、外币之间兑换还存在很多障碍,因此尽管b股对内开放强化了ab股市场在资金、投资者方面的联系,但是资金流动并不顺畅,国内投资者不能在两个市场之间自由调拨资金,难以利用两个市场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而且,国内居民持有外汇的动机大多是保值,一直存在“惜售”现象。即使投资b股的收益率低于a股,只要其预期投资收益率高于外币存款利息,在行情不利于b股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国内个人投资者抛售b股的现象。

其次,b股对内开放使得b股市场交易活跃,股价暴涨,对外国投资者产生很大的诱惑力,将吸引外资重新流入,使b股市场利用外资的功能重新恢复。这对一贯重视利用外资的管理层来说是一件好事,没有必要取消这条利用外资的途径。而且a、b股合并,必须考虑允许b股的国内投资者选择是继续持有股票还是变现,是以外币还是以本币持有变现的资金,以何种汇率兑换本币等一系列问题。这将给外汇管理带来许多新问题。

但是a股市场对外开放将彻底改变这一状况。如果说通过b股市场对内开放就断言a、b股合并有些盲目轻率的话,那么实行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直接进入a股市场,肯定意味着a、b股市场合并为时不远。因为允许合格的外国机构投资者投资a股,尽管可以采取类似投资规模、投资期限、持股比例等诸多限制,但是必须保证其投资资金的本外币自由兑换。在这种情况下,对同时拥有a股和b股两种投资机会的这些外国投资者来说,可以方便自由地利用股价差异套利,最终导致两个市场股价自然而然走向趋同;而且b股市场利用外资的作用也不再重要。这时如果a、b股仍不合并将弊多利少,徒然增加市场的动荡。因此,a股对外开放意味着两个市场合并提上议事日程。但是基于保留外资投资证券市场的渠道和投资b股的境外投资者的现有权利,ab股合并肯定在实行合格机构投资者制度之后。

三、b股走势

从我国a股市场对外开放态势来看,ab股在两、三年内合并是大势所趋。

股市资金走向篇9

2. 从过去10年来看,在市场表现强劲的情况下,高送转概念股往往能获得更高的超额收益,市场表现较疲弱时,收益明显下滑。

3. 绝大部分高送转概念股在预案公布前走势最强劲。据东方证券统计,2005年至2011年每年高送转预案公布前40个交易日有超过16%的超额收益和70%的胜率。预案公告后收益却十分不稳定。

每逢年报披露时期,高送转股票都是市场喜欢追捧的对象。高送转概念中,能涌现苏宁电器这样的长线牛股,但也有神州太岳这样过分透支预期、让追涨投资者至今痛苦的案例。

由于证监会对分红政策的强调,今年市场上高送转的消息尤其高频。但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这种震荡市下,部分公司在公布高送转预案后,股价表现不一。有如川润股份、中航地产等在预案公告日开盘几分钟后就涨停的,也有如中利科技、隆华传热等在预案公告日几乎跌停的,更多的是如华天科技等在预案公告后数日内连续大跌的。

高送转概念股的“光死”非常明显,这种看起来的利好消息,到底如何判断?

什么是高送转?

我们知道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一般有股份分红和现金分红两种方式,“送转”就是股份分红的体现。其中,“送”是指将上市公司的未分配利润以股份形式向投资者支付,而“转”是将资本公积金按权益也折为股份转增给投资者,还不属于利润分配范畴。而所谓的“高送转”就是指送股或者转增股票比例较大的情况,一般认为10股送或转5股以上的就算是高送转,常的还有10送8、10送10、10送12。

送转后股价也会做相应的除权操作,按比例折算新的股票价格。譬如说某只股票原是10元一股,年报时分红方案为“每10股送10股”,那么一位投资者原先拥有的100股就变成了200股,但别忘了股价因此拦腰折成5元钱,投资者手里的总价值仍然是1000元,没有变化。

这种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与送红股的方式,其实就是名义上投资者的持股数量增加了,但实际上上市公司都无须拿出“真金白银”,它们当然乐意!高送转的实质其实是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调整,对于上市公司的运营和现金流不直接产生实质性效用。送转后,公司股本总数虽然扩大了,但公司股东的投资者持股比例没变,也不能像现金分红的方式那样直接给投资者带来现金回报。折腾下来,投资者的口袋里还是那么多钱。在净利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股本扩大,每股收益反而还被摊薄了。

真的会涨么?

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高送转概念股的历史走势大致可总结为三个阶段:

方案公布前:绝大部分高送转概念股在预期阶段走势最为强劲,最受资金追捧。根据中金公司研究数据,截至4月8日,2012年发生高送转的公司在预案公告日前30天、21天、14天相对于沪深300分别有11.3%、10.0%、7.2%的超额收益。

方案公布后:方案真正出台后大多横盘整理或下跌,尤其是较晚正式公布方案的公司,由于股价已提前反映,且处于概念炒作末期,往往会出现回调走势。但也有极少数成长性较强的公司或有其他题材,股价能走出连续上涨行情。

方案实施后:业绩良好且成长性高的公司,在除权后则会出现“填权走势”。但由于大多数高送转个股在除权之前已有较大涨幅或者跌幅,其未来的填权走势更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因为高送转公司的股价走势与大盘波动、公司经营业绩、股价前期走势、预案是否提前泄露等多种因素有关,在高送转炒作概念下追高入场会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正如2012年4月初证监会也发文提醒投资者要注意防范高送转概念炒作风险。

分辨动机去操作

那么面对市场反应不一的高送转行情,我们又该如何操作呢?对于高送转概念股,认清上市公司高送转的动机很重要,也能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应该参与。

维持股价稳定。这种情形上市公司一般是为应对股价近期的大幅波动,稳定投资者的情绪,或者直接为了冲淡财报上的业绩下降。比如4月11日分红的预案中,华锐风电2011年净利润预降73%,但仍拟以10股转增10股并派现金3.5元。

建议:要对大盘形势有了解与初步的判断,如果大盘不稳,高送转也难以对股价有持续的刺激。比如股价本来处于下跌趋势,送转利好不可持续,不要参与。之后可以分析它的一季报业绩情况,如果业绩有回暖迹象,股价还有可能受利好影响上涨;如果一季报业绩继续下滑,股价容易更加不振。

股价偏高,为增加流动性,扩张股本。这个如前所说,一些股票价格上涨过高后,反而影响流动性和买卖热情。加上如果本身实力雄厚,每股资本公积金、每股未分配利润、每股净资产较为充足;或者随着公司规模的发展本身有扩大股本的要求,如苏宁电器、西部资源,增发概率较大。

建议:看到研报预测或得到预案消息的第一时间查看上市公司近年来的业绩变化,选择关注业绩确实增长,而且现金流、每股资本公积比较充裕的个股。基本面具有这方面条件的公司,提前布局是关键。一般当年前三季度每股未分配利润大于0.5元、每股资本公积金大于1元、主营业务增长超过10%且当年每股现金流量为正,送转可能性更大(图表)。

配合主力拉升。上市公司和机构不可避免地有一些联系,公布高送转可形成炒作概念,配合主力拉升股价。常一点的就是帮机构的解禁限售股打好基础。据一位参与过上市公司定增的基金经理说,“企业来公司路演推销定向增发时,有时候碍于情面要参与,但都会谈妥条件,年底高送转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因为毕竟一年后的行情很难判断,高送转之后至少可以有此利好维持股价。同时,成功再融资后,上市公司公积金也大增,反过来为推出高送转方案创造了条件。

建议:因为信息不对称,最好不参与。即使投资也要控制好仓位,以较小的比例(最多2成)参与这类风险较高的机会;

为后续再融资营造好的环境,推出高送转方案,既可以推高市场价格,又可以摊薄再融资价格,当然有利于再融资的实施。比如鑫龙电器的年终分配预案是“每10股送2股转8股派0.25元”,随后便定向增发预案,相同的还有七星电子等。

建议:在这种再融资目的下,关键是研究清楚其所融资金的投向是不是有利于业绩增长的项目,是否带来持续利好。

股市资金走向篇10

结构性分化迎接蓝筹时代

作为股指期货标的指数,沪深300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其成份股2009 年中报实现利润4424.4 亿元,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92.7%。沪深300成份股以主营业务稳定、盈利能力突出等特点,铸就了上市公司群体中“中流砥柱”形象。

股指期货推出后,鉴于300指数的特性,上市公司还将进一步分化,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蓝筹绩优股将受到青睐,“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成份股与非成份股将面临不同的发展机遇。在期现套利、套期保值过程中,股指标的成份股将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青睐,其流动性和影响力远强于非成份股。

由此,上市公司将逐渐步入结构性分化时代,资产价格体系结构性调整也将渐次展开。同时,伴随蓝筹股的整合与红筹股的回归,中国股票市场的规模、质量和结构已经大大改变,大盘点位的高低已经不能再用历史点位来思考,需要带着结构性调整的眼光重新审视当前的市场局势。

理性博弈取代“暗庄”盛行

这几年在政策扶持下,机构投资者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重要的投资者,给资本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从国际经验来看,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也是从非理性的散户市场转向理性的机构时代,而股指期货的推出则会加速这个过程。

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资金规模,利用股指期货选择套保与套利交易,将加强自身的抗风险与盈利能力,从而得到超常规的发展。这也符合管理层“坚定不移的发展机构投资者”的政策导向,以及“稳步”发展证券市场与“积极稳妥”发展期货市场的方针。

股指期货推出后,社保基金、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等机构投资者都将会加大介入股市的力度;投资基金亦将会出现持续壮大的局面。市场参与者的成分比例会进一步发生分化,个人投资者的资金所占的比例会进一步降低,“机构博弈”将越来越成为市场的主流。

股指期货的推出还有助于结束国内股市积弊已久的庄家现象。由于操纵股指期货的成本和难度要远远大于操纵现货股票价格的难度,因此股指期货推出后将有效遏制国内股市的坐庄现象,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博弈将走向理性的轨道,资本市场将结束“暗庄”时代。

股指期货推出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将成为最大受益者,在单边市的背景下,基金只能被动地接受市场态势,盈利能力受到限制。这是我国基金业在单边市的无奈。股指期货上市后,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在涨跌过程中都有机会获利,盈利能力将得到质的改观。

证券投资基金也可以应用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来套利与对冲,规避市场风险。首先获益的将是指数型基金,股指期货推出后,就可以采取对冲的方式回避风险;交易所交易基金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指数期货或期权的套利或对冲操作,以回避风险和完善产品功能。目前我国证券交易所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基金正方兴未艾,迫切需要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的配合与对冲。股指期货的推出无疑将极大地促进交易所交易基金、指数基金等创新型基金的发展。

指数变革与话语权回归

股市资金走向篇11

同期,全球主要股市升幅最大的是新兴欧洲乌克兰PFTS指数,涨幅46%;亚洲地区,印尼综合指数上升20%领先;成熟市场,瑞典股市上涨11%居前。如何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获取盈利,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在一个锅里搅饭吃,不把所有的资金放在A股一个市场中。

人民币走向世界的进程也比预期的快。人民币以结算货币的新面孔刚刚面世,香港开始确立人民币的离岸中心,留在港埠的人民币,不甘心只做定存吃利息,有关人民币的投资产品在港埠应运而生,这就为人民币走向全球资本市场,也就是用人民币计价投资全球资产提供了一个窗口。由于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人民币借道香港走向全球不仅可能而且可行了。

原本带有试验性质的“港股直通车”,在种种原因下已废了。但人民币走向全球,成为世界货币的大目标并没有废,相反,在确立香港为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进程中,“港股直通车”已向“人民币全流通”行进了。对于资本市场这一重大的变化,理应引起更大的关注。其影响和意义将远大于“港股直通车”。

其实,股市仍是最灵敏的市场晴雨表。当A股跌回10年前的点位时,A、H股的溢价缩小至历史最低点,A股已用“暴跌”方式在与H股作整体接轨了。封闭市场造成A股的股价过高问题,可能将一去不复返了。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市场继国泰君安券商后,交银国际最近宣布,推出人民币直接买卖港股业务,无需兑换港币,人民币就可进入资本市场,人民币的“全流通”时代渐渐向我们走来。此举对资本市场而言,具有划时代意义。

据交银国际此项业务的细则,客户可在该行开设人民币保证金账户,存入最少10万元人民币作为抵押资产,以此获得等值港币,并可直接买卖港股。由于账户中的人民币无需兑换成港币,既可省下兑换成本,又可享受人民币及港股的升值潜力,还可收取人民币活期存款利息,可谓一石多鸟。

相关细则还规定,用人民币买入的股票可作抵押再融资,利率仅5%。也就是说,存入10万元,最多可买入相当于16万至19万元的港股,这比当年“港股直通车”相关规则优惠得多,对内地投资人无疑是有相当吸引力的。

股市资金走向篇12

虽然一直伴随着次级抵押贷款问题,但道指只用了58天就从13000点飙升到14000点,15000点已非遥不可及。

分析师认为,次级抵押贷款问题对市场产生的影响可能会一直持续到年底,同时还会伴随着能源价格、利率上涨的压力,但投资者的看涨意愿将支持股指走高。这说明股市出现的调整还没有改变人们的乐观情绪。

跟随着美股的脚步,环球其他股市也是涨涨跌跌,在积累了一定涨幅后,投资者获利回吐的意愿加强。

与疲弱的欧洲股市相比,亚太股市还是比较强劲,虽有波动,但上涨的趋势并未改变。在波动中屡见新高,比如韩国首尔股市综合指数本周首次突破了2000点大关,泰国股市也在政府抑制泰铢升值的一揽子方案出台后走高。

香港股市更是频频再创新高。在平安保险、国际航空、南方航空等公司发出盈利预喜,鞍山钢铁被国际大行上调目标价,内地允许保险资金投资到海外股市等利好消息的刺激下,中资股新高不断,带动大市继续向好。内地国企发出的盈利预告已经成为香港市场的焦点。

花旗银行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认为,下半年仍是重磅中资股的天下,中国移动、平安保险是该行的首选。

本周香港市场上令人称奇的要数汇丰中国翔龙基金(0820)的表现。中央再度出手加强宏观调控,反被股市视为利空出尽,沪深A股甚至创出新高,香港投资A股的基金产品亦备受追捧。

封闭式基金翔龙在上周五首日挂牌大升20%后,周一又升超过40%,两日累计升幅高达70%。这虽然可以解释为投资者看好A股,但刚刚募集完毕的翔龙基金还没有入市吸纳A股,投资者实际上是以70%多的溢价买入现金。此类事在内地市场时有发生,但在香港市场却属罕见。

有人认为,翔龙基金吸引了不少内地投资者捧场。也有人认为,内地资金未必会追捧这类投资A股的基金,因为他们可以自由地买卖A股,无须付手续费来买海外基金。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恐怕是投资者拿炒新股的劲头来炒这些新基金。连涨两日后,该基金出现回落。

翔龙基金的疯狂表现说明,目前市场资金非常充裕。不过,在走高过程中,股指也出现了波动。对此,市场人士认为,恒生指数近期已累积一定的升幅,累积的回吐压力较大,预计未来受股市影响,恒指将出现反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