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进度范文

时间:2023-08-08 09:23:49

小学音乐教学进度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特殊的审美观,通过这种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听音乐”对一般人来说是一项在日常生活中极为普遍的休闲活动。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音乐欣赏难道真的是如此今人生厌?同样都是“听”,“音乐欣赏”确实比“听音乐”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活动,但是这并不表示非要音乐专家才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只要精心的制定教学过程,通过教师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的讲解提示,倡导“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听赏为主”的教学理念,将听者从原本对音乐无意识的“听”进入对音乐内涵的感觉和理解,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音乐的欣赏者。

1目前,在小学音乐欣赏课上老师经常抱怨音乐欣赏课很难上,学生没兴趣

我认为老师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1)教师担心学生不能很好理解音乐的含义,往往用过多的语言来解释音乐,结果学生记住了老师的解释,而对于所欣赏的音乐本身却知之甚少。

(2)老师往往无意识的强行让学生按照同一个思路去欣赏音乐,却忽略了学生在欣赏音乐过程中的主动性。

(3)老师对乐曲的结构、特色认识不够,未能掌握教学重点,本身也未表现出积极的欣赏。

(4)缺乏有效、有趣的教学方法:一般所见的欣赏教学不外乎是老师播放音乐,完整听,分段听,学生正襟危坐,一节课从头听到尾。

2我认为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条

(1)课前老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和分析并给予准确的理解和把握,这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准备工作。

(2)制定可行的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活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体验音乐。

(3)以音乐为主体,讲解简明生动: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象。

(4)好的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运用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等基本的教学设备,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

(5)老师应事先录好上课欣赏的音乐,特别是需要反复聆听的片段,要事先剪接,记录位置,以免在课堂上手忙脚乱,耽误时间,影响教学效果。

(6)老师本身就是最佳的被欣赏对象:老师随时在学生面前范唱或范奏,并通过形体语言加以展示。所以要注意到自己的每一次表现都应具有音乐性。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对上述几点措施进行更好的实施呢?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有兴趣的进行欣赏

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和实物演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进行三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二胡独奏《赛马》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认识接触实物二胡,体会二胡的演奏方式,感受二胡的音色,从而引起学生欣赏的兴趣。接著,可运用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利用赛马的动画感受热烈欢腾的赛马情景。音画结合,更加深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深度。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个乐段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动用课件让学生进行比较,通过学生自主讨论,给了学生更多的艺术想像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创编,充分展示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使欣赏活动达到一个高潮。

4充分利用丰富的想象力

激起学生的共鸣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富于想象的思维特点,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捷径。

5运用身体语言让学生大胆表现音乐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随音乐做身体律动听到音乐即手舞足蹈,似乎是人类不分年龄的自然反应。音乐欣赏教学应运用人们这种天性,让听者“闻乐起舞”。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特别是节奏。凡有节奏,就有律动;凡律动均有节奏。个体对音乐的身体反应是直觉的、自然的、即兴的。

6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篇2

一、小学音乐情境教学在音乐课堂中的展现方式

音乐作为一门陶冶小学生情操、促进小学生完善自身性格的课程,应当在进行课堂设定的时候抓住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全新的角度对学生的音乐情操进行培养。为此,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音乐学习资源,使得学生在学习音乐歌曲以及相关音乐知识的时候能够真正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课堂氛围适合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利用一些音乐故事、生活事件、音乐表演视频等,将其引入小学生音乐课堂之中,例如,在学习小学经典音乐歌曲《春天在哪里》的时候,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色,使得学生在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真正表达出自己的喜悦情感,并且利用一些小故事,提高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对于故事的兴趣是天生的,小学音乐教师从小故事入手,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在课堂上,为后续的课堂音乐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将歌曲与舞蹈动作结合在一起,这样,小学生的情感能够在音乐课堂上得到全方位的表达。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表演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使他们在表演以及演唱的过程中理解歌曲的含义,开发想象力。例如,在学习《大鹿》这一首歌曲的时候,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借助歌曲的舞蹈,提升学生的表达欲,在课堂进行的过程中,首先向学生讲解歌曲的主要内容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使得学生对于要学习的歌曲有基本的认知,并且鼓励学生在一起的时候互相鼓励、互相评价,增强课堂活动的活跃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究欲,增强学生对于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体会音乐之美,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课堂也大大提高,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交流增强,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引导也更加准确、科学。

二、在小学音乐情境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综合地从小学生的学习体验以及学习需求等角度出发,突破传统音乐教学的固定模式,充分而科学地进行课堂情景教学,从小学生实际的音乐学习角度出发,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习,小学音乐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的时候,设定既定的音乐教学目标,从既定的教学目标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选择合适的音乐扮演角色,从小学生的个性特征、音乐学习需求等角度进行课堂情景教学的设计,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小学音乐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给学生带来更多的音乐情感教育,使学生在完成音乐学习任务的同时,真正对音乐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以后的音乐学习、鉴赏打下基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作用是巨大的,为了使得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端正态度,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当注意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探究歌声中的情感。了解歌曲表达的含义。在这一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当为学生选择一些积极健康的歌曲,使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感受歌曲中传达出的正能量,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端正自己学习态度以及思想方式。与此同时,小学音乐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机会增多,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得到满足,对教师的信任感也随之增强,这样,教师在后续的教育引导过程中更加能够对症下药,更能够提高小学生音乐素养。

总之,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真正地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优化设计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环节,使得小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音乐技巧,以感受音费习的乐趣,融入音乐的意境美之中,从而促进个人性格的完善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这一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音乐教学技巧以及设计情境教学环节的能力,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经验。

篇3

一、前言

我们平时所说的欣赏能力其实就是人们对某一种艺术形式、例如音乐、画作以及书法等进行鉴赏和鉴定方面的相关能力。人们本身所具有的欣赏能力其实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的,在欣赏能力内在层次的具体构成结构之中,某一个人本身所具有的感知方面的能力、想象和构想方面的能力以及领悟方面的能力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名在小学阶段进行教育教学相关活动的教师,笔者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发现了,小学生对于经典的音乐所能够进行的评价以及欣赏仅仅能够在“好听”的这个层面之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徘徊,音乐作品内在层次所具有的艺术形式的美感,是小学生在接受音乐课堂上接受教学相关活动的过程中所不能够体会到的。这就需要在小学阶段从事音乐教育教学相关活动的教师在音乐课堂之上对小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使小学生能够拥有对音乐进行欣赏的意识,使其本身所具有的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在音乐课堂之上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相关活动的时候应当要和爱国主义轻快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例如,在以《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为蓝本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相关活动的时候,教师应当将此音乐作品创作时候的背景向小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阐述,并将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先辈英烈的思想情怀向小学生进行简要的介绍。并应当告诉小学生,你们是祖国的花朵,应当在未来拥有承担国家交付给你的责任。当将上文中所叙述的相关信息向小学生传递结束之后,在让小学生对此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使小学生能够在怀揣先辈英烈的光荣事迹的前提下对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韵律进行一定程度的赏析。当教师在针对同一类型的音乐作品进行教学相关活动的时候,小学生就能够明白应当怎样去对此音乐作品进行欣赏了。例如在对《卖报歌》、《儿童团团歌》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相关活动的时候。

三、在音乐课堂之上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相关活动的时候应当要和实际生活中的景物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

当小学音乐教师以春天类型的音乐作品为蓝本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相关互动的时候,也恰好是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时节。教师应当在对小学生进行教学相关活动之前,让小学生对校园内的景物进行一定程度的观察,在音乐课堂之上让小学生有彩笔描绘出其内心世界中代表春天的颜色,不但能够将小学生本身所具有的创作方面的热情激发出来,还能够将其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让小学生对代表春天的颜色进行为时几分钟的描绘之后,便让小学生对维瓦尔第创作的《春》这首歌曲进行欣赏。因为在音乐教学相关活动开展之前,教师便让小学生对校园内春天带来的景象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观察,在小学生的的思维世界中已经对春天形成了基本的认知。小学生在对《春》这首歌曲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就能够使其本身所具有的想象和联想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在歌曲本身所蕴含的旋律之中对“春”所留下的印记进行寻找。

四、小学生在接受音乐方面的教学相关活动的时候应当在对音乐作品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在对音乐作品进行理解

音乐本身的特性就包含了音的长短高低、音的强弱以及音色的差别。教师在进行音乐方面的教学相关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将音乐本身所具有的要素和上文中所叙述的音乐的特性进行一定程度的融合。使小W生能够在对音乐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的基础之上,再对小学生所具有的对音乐进行理解的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提升。

五、结语

音乐是需要进行倾听才能够在心灵的层次上进行体会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小学阶段进行音乐方面的教育教学相关活动的教师,应当在教学相关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将小学生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培养,是小学生的感官和心灵能够在对音乐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得到升华。不仅仅能够在对小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促进性作用,也能够使小学生本身所具有的针对艺术形式的审美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小静.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J]. 中国校外教育,2013,S2:179.

[2]杨磊.探索提高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音乐审美趣味培养[J].音乐时空,2013(10):190.

篇4

[中图分类号]J69 [文献标识码]A

对于日本中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状况,笔者的最初认识来自于20世纪80年代初观看的一部日本电影《妈妈的生日》,作为影片主人公的女同学有一台双排键电子琴,并能够娴熟地演奏,当时笔者对此羡慕不已。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笔者有了接触日本中小学学生乐团音像资料的机会,对日本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从乐团的演出可以看出他们的学生个人演奏水平非常高,乐队整体水平很高,形式多样,很有创意。从组织方而言,提供中小学乐团展示的平台很多,有市县校际比赛、地区性比赛直到全国性比赛。从其幕后花絮,我们可以感受到学生们朝气蓬勃、积极参与和认真准备的状态。在广泛普及的基础音乐教育的土壤的培育下,日本涌现出许多在国际赛事上屡获佳绩的专业音乐人才。笔者深感有必要为此做点认真的探索:日本是如何成为音乐教育大国的?

通过对话留日学生、学者,参读相关文章,笔者对日本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有了初步认识,日本的音乐教育的先进表现在其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师资培养的先进性、教学体系的先进性等几个方面。

一、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育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侧重于普通音乐教育研究,这是受众面最广的领域。日本的普通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通过教授基本的音乐能力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初中阶段,通过增加器乐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音乐表现的手段,使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感受力;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音乐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对于绝大部分的接受过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生,音乐只是让他们积淀一种素养。在接受了普通音乐教育后,只有少数人由于确有音乐天赋、才能、兴趣而进入专业音乐教育层次。在日本的理工大学、医学院,也可以看到背着乐器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聚集在学校音乐厅演奏交响乐,由此可见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

日本的教育管理部门修订了《学习指导要领》用于指导音乐教学活动。自1969年以来,每十年《学习指导要领》都会进行一次修订,但其基本精神没有离开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音乐表现与鉴赏能力、体会音乐的美感等宗旨。由此可见,日本相关部门对于音乐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对学习有什么用”的层面,而是深刻地意识到音返纳缁峁δ堋2⑶摇堆习指导要领》系统中的目标和内容都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与此是密不可分的。

二、师资培养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学师资的培养完善,是随着教育实施的发展步伐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日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体现在认识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取决于教育者的水平”这一点上,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高质量是由其师资的高质量造就的。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级别的学校,其音乐教师都必须是由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等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的。

师资的高质量是由其管理部门的认识高度和由此带来的制度设计保障的,日本实行“教员免许制度”,即教师任职许可证制度。在“免许状”制度中对各级音乐教师的“免许状”获得标准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此制度保证了各级幼、小、中学校的音乐教师的高质量。日本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师师资由以培养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系列国立、公立大学的音乐系和少数私立音乐大学承担培养职责。而高中的音乐教师则由上述大学中的“特别教科教员养成课程”培养,还有大部分私立音乐大学也培养高中音乐教师。特别应该看到的是对于盲校、弱智学校的音乐任课教师,日本也有具体的高标准。因此,我们才能看到战后日本与科技教育同步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普通音乐教育,和由此带来的数十年后的成果――国民的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亚洲名列前茅。

三、教学体系的先进性

日本音乐教学体系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在其音乐教学指导要领中,把音乐的学习分为表现和鉴赏两个方面,表现又分为歌唱、器乐、创作三项。表现和鉴赏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寓教于“乐”的成功实践。

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化使音乐教育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力的有力手段。在音乐课堂中,融合歌唱、器乐演奏、音乐鉴赏、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自由表达的个人创作和交流,构成了音乐教学的日本特色: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造性始终是课堂的主体。

教材的灵活性和教学设施的保障是音乐教学丰富多彩的基础。在日本,音乐教材是由大学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和作曲家等编写出多套教材,并由以县为单位的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材的系统性较强。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日本的音乐教学设施完备,钢琴、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等等都是教具采购的项目。在课堂上,这些教具都被派上用场。在日本的音乐课上,合唱与合奏是重要的内容,所以,日本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小学乐团,而每周几次的乐团排练也是有保障的。

日本音乐教育并没有因为不是语数英这样的主课而受到冷落,相反,它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充分的重视,音乐教师在日本受到充分的尊重,音乐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造就了日本当代普通音乐教育的发达现状。

四、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了日本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不断向先进国家学习,培养大批留学生以引进先进音乐文化,这对推动日本音乐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明治阶段前期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是模仿欧美音乐教育,包括教育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是模仿法国式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了音乐调研所等机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西方国家的音乐理念与创新意识与日本的音乐教育相结合。

明治中期阶段唱歌教育开始兴起,并在教材、教授法等方面不断涌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至明治末期与昭和初期阶段,音乐教育的方向和视角又开始发生变化。此阶段,教育机制和制度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部省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内容开始进行了重新审核,并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出版了大量的文部省唱歌教材内容。当时选用大量歌曲作樾Ы锥蔚慕滩模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教材内容是当时传承下来的。

在侵略战争阶段,采取了教育专职统治。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的动荡时代,受军国主义的影响,文部省要求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强化本土教育。从本质上看,其实质就是军国主义影响下的一种统治方式,这种方式造成了此阶段在音乐教育上已经背离了“道德涵养”的教育目标。

战争结束之后,音乐教育得到了复兴,此阶段教育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习指导要领》(草案)的颁布,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学习范畴,并促使音乐以及音乐教育获得多样性发展,在教育硬件设备设施方面也进一步改善。之后是音乐教育完善与发展阶段。文部省修订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指导要领》等文件,强调进一步重视音乐教育,促使儿童能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活动;更加重视本国音乐发展并且结合外国音乐来发展本国音乐。在指导要领修订阶段,可以发现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举措与内容始终都在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以及教育系统的建设也日趋完善。

五、给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日本音乐教育从最初的单纯学习西方国家,到最终结合自身特点,找到符合本国音乐教育发展道路的途径,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存在了一些偏差,但是在很多方面,其音乐教育道路发展模式与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充分落实音乐教育工作内容。课程的保障是有效开展音乐教育的先决条件,日本对学制、课程的设置等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统一的,并通过法令的形式进行颁布严格执行。因此,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并不存在加课或者减课等情况。而我国城乡之间尚存较大的贫富差距,大多数的偏远地区以及乡镇等因条件限制,很难达到教育标准的具体要求,个别落后地区因师资匮乏难以具备上音乐课程的条件。城市中的中小学阶段,由于音乐课程本身并不是主课,受重视的程度相对不足。为此,需要主管部门加强对音乐教育课程实施的指导和监督,并为条件欠缺的地区提供更多的音乐教学资源,扩大音乐教师队伍,提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度,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全面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

第二,优化音乐教材编写能力与水平。日本的音乐教材印制十分精美,内容上也是精挑细选。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本共有50页左右,初中阶段的教材共有70页左右,音乐学习中的重点和要点突出。相比之下,目前我们的音乐教材内容则略显繁杂,不够精炼。加之课时并不多,造成了对教材内容的授课无法充分展开,也就无法真正实现教材编排的目的。为此,笔者觉得应当采取组织音乐教育专家结合教学一线教师的建议对教材编写进行改革与创新。

第三,开展综合性教学评价。从1958年开始,日本就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音乐教学评价,通过对学力情况的调查发现当时阶段中小学在进行音乐学习中的状况。以1966年为例,为分析当时日本音乐教学评级的实际情况,在调查过程中搜集了全国音乐平均成绩、学生音乐学习分数分布情况、学校平均得分情况、基于地域特点的学力状态,以及都、道、府等方面产生的差距情况和偏远地区在音乐学力方面的情况。通过调查数据,管理部门能够更加清晰地掌握音乐学力方面的具体情况,并能够处理好音乐学力与其他相关因素以及教育条件等之间的关系。这对进一步实施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更是教育条件不断完善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的总结,日本的现代音乐教育思想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并朝着更加广阔的方向发展。我国尚未正式形成全国性范围的音乐教学评价机制,相关部门和教育专家正在努力推进这项制度。笔者认为,加速推进全国性的音乐教学评价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对音乐方面的兴趣度,另一方面也能够改善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此机制将对改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大环境,扩大普通音乐教育普及范围,缩小城乡音乐教育差距,提高整体音乐教育水平起到重要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篇5

一、农村小学音乐与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现状

要想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与现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必须要大力推进农村学校的现代技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我国农村现代技术与音乐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步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因此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对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为农村学生的学习、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强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现阶段我国有些农村教师认为在音乐课堂上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及一些教学软件教学就是融合了现代技术,这样在理解上与真正意义上的音乐课堂与现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有偏差,理解不是很全面。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开展首先就要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联系实际对此不断地探索思考,并将其有机地结合一起,但是有些音乐教师在教学思想上就有些懒惰,没有做到素质教育中对教师的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而有些年龄较大的音乐教师在思想上对现代技术的操作存在畏惧心理,懒于研究使用。现代化技术是农村小学音乐课堂开展的重要使用工具,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学生终身学习,也要求我们教师终身学习,因此教师技术必须鞭策提高,如果教师自身不愿意或者抗拒提高,那么农村小学音乐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很难能够顺利地进行,对于那些不是学习信息技术专业的音乐教师而言,现代化技术的使用确实难度较高,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是刻不容缓的。

二、农村小学音乐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探讨

农村小学学校的音乐教育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农村学校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音乐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水平。农村小学需要根据应用的需要推动现代信息化设备的配备,这是进行农村小学音乐与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重要支持性教学环境,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教改方面行政上的支持,对于在课堂上开展现代技术学科教学融合方面研究的教师和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新课程改革的音乐课程仿佛一阵春风,沐浴着孩童的身心,让农村校园充满无限生机,新课程改革激励着我们音乐教师们不断地积极进取,创新与展开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农村小学学校的音乐教育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需要我们音乐老师在教学教研过程当中去大胆尝试、探究,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并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贯彻新思想、新观念。力求做到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使农村音乐课堂更加富有开放性和创新性。农村的一些学校需要定期组织教师现代化技术水平的培训,创造多条件、多角度、多形式的机会让音乐教师参加技能培训。一是熟练掌握常见的教学软件以及办公软件的使用。二是提高音乐教师的计算机操作的技能,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备课、上课和组织学生的重要工具手段之一;三是对五线谱电教板设备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设备的性能、用途与使用方法,以便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关于音乐教学的课题研究对推进小学音乐与技术学科课堂教学融合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研究与探索学校应给予鼓励与支持,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师探索研究的精神,鼓励着重探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与现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一条科学高效的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与现代技术学科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

三、结语

以往传统的音乐欣赏课就较为单调,有时可能需要为其他文化课程让步,即使上课也是单纯用录音机让学生听或者教师直接讲解音符等,那学生就只能通过听觉上感受歌音乐或者机械地记忆一些东西以应对考试,所能够了解到的仅仅是从收音机发出的声音或者老师直接在黑板上讲解,这样欣赏音乐的形式以及上课形式就较为单一,学生并不能很直观地了解。在新课程改革大环境下,为了顺利地到达预期的教学目标,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视觉直观作用、文字概括作用和视频扩大信息量的作用来设计制作课件,把无形的音乐通过有形的形式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感知音乐作品。在农村小学音乐课堂上,现代技术的巧妙使用,既直观又形象,既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现代技术的使用,创造新课堂,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力的翅膀,遨游在音乐世界的海洋里。

参考文献:

[1]杨国,龙杜涓.“整合连贯型教师教育模式”视域下山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组织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黄河之声,2017(02).

[2]贾晓静.新课改视野下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宁夏大学,2014(08).

[3]张丽珊,林长春.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重庆市39个区县的调查[J].基础教育,2012(02).

[4]张丽珊,林长春.重庆市农村小学音乐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篇6

(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加深理解。学生对于教学信息的接受规律是由具体至抽象、由浅至深的。而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特殊的抽象艺术形式,它是作曲家根据其自身的理解和感受通过节奏、速度、音高等创作得出的。以小学生目前认知水平来说,以其自己的能力很难理解那些深刻的音乐艺术作品。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VCD、媒体播放等视听软件、工具进行恰当的使用,则能够对学生在这方面的难度起到一定缓解的效果,通过播放视频来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再现,进而将音乐作品中所包含的特殊思想很好地表达出来,以辅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学生在欣赏完一段美妙的乐曲之后,教师将乐曲有关的创作背景、作曲家等相关信息向学生进行详细的讲解,学生在初听这些音乐教学信息时,在理解上一般都较为浅薄、粗浅。而在这时通过一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再配以相关的图片,能够使学生头脑中的音乐形象迅速直观化、具体化,对于那些低年级学生来说更要加大提示的程度,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帮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具体形象进行正确的理解,对音乐的情境进行合理的创设。例如,在向学生讲授《英雄赞歌》这一战斗革命歌曲时,目的在于通过歌曲欣赏,让学生感受并理解那种激情四射的革命战斗精神,并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情怀,但由于现在的学生长期处于优越的生活环境当中,对于歌曲中所表现的那种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难以作出一个相对全面的认识,因而也就不能做到真正感受歌曲思想。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搜集并向学生展示一些关于那个年代的电影、图片,以此来再现那个年代人们特殊的生活环境,再与学生现在的生活相比较,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对音乐进行正确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受到革命爱国精神的熏陶和感染。

(三)通过信息技术的利用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学生音乐创编的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段决定了其具有好动的特点,在对周围事物的模仿方面具有一定的特长,且容易被周围具体场景的氛围所感染,对游戏、歌谣、音乐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际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利用来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状况,将音乐、图片、游戏进行较好的结合,用以开发学生感知音乐的能力,培养其在音乐表现方面的创造力。例如,在培养学生对特殊节奏创编能力的音乐教学中,可以在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信息技术编制专门的音乐教学课件,将学生生活中所听到的雨声、鸟叫声、火车鸣笛声等各种带有节奏性的声音进行很好的再现。进而使学生在对这些声音进行反复的播放、聆听的基础上对比音乐中与之类似的节奏,提高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能力,培养其对音乐创编的能力。同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采用来辅助小学音乐教学,并结合表现、创造、感悟、激励等音乐教学方式和手段,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表现欲和积极性进行最大程度的调动,以全面体现新课标关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要求,在实际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充分调动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和兴趣。

二、在整合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为了使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实现更好的整合,除了要求音乐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音乐教学基本能力外,还要求其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能够对一些先进的音乐教学软件和设备进行熟练的掌握和运用。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熟练运用计算机办公软件PPT来进行幻灯片的制作;对Flash软件能够进行熟练的使用;并且还要求教师能够对视频、音乐、图片、文字等网络音乐教学资源进行熟练的搜寻和下载。

篇7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注重音乐审美,培养学生情操

注重音乐审美能够在小学音乐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因此,教师在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时,应该注意教学内容与生活体验的联系,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例如,在《新年好》这一课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可以提前布置教室,在教室里挂满气球、拉花等道具,准备活泼的音乐,让学生感受新春的氛围。教室中的和谐情境与音乐的旋律和谐统一,更加有利于学生音乐审美的建立,进而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与此同时,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应该流畅通顺,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与艺术美。在为学生示范演唱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音乐特有的表现美展示音乐的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感受。

(二)注重生活的体验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情感内涵,努力揭示音乐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师在启发学生时,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相信能力,使得学生在获取音乐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例如,在欣赏《洗手绢》后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你在家是否会做家务?自己会做什么家务?”通过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得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主题——爱劳动,这在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的同时,鼓励学生劳动,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

(三)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虽然不见得会像成人一样去创造,但是,他们同样对事物感到好奇,甚至其好奇心理要强于成人,他们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因此,如果教师能够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其自觉主动地去探索、研究,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身的能力。

(四)教师观念的积极转变

首先,教师只有在课前认真准备,吃透教材,区分好重难点,才能更好地掌握好教学的深度。其次,备课时要参考各种相关的资料。现在的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涉及众多的地区,想要充分了解其音乐的具体内涵,必须要认识到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的差异,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最后,不同特点的教师之间应该注重交流。许许多多的老教师在长期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积累出了丰富的经验,而年轻老师身上散发着青春魅力,富有创新精神,思想活跃。因此,教师之间若能实现充分的经验交流,对于他们的取长补短、相互借鉴都是大有好处的。

(五)改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升小学音乐教学的效果至关重要。所以,对小学音乐的学习环境进行改善,是十分必要的,具有其现实意义。比如说,可以保持音乐教室的整洁干净,从而使师生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情,又比如,通过音乐作品中的标语口号,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进而培养小学生自身的艺术价值观念。

(六)及时鼓励学生

教师评价的指挥棒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表现给予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师可以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及时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教师可以将对音乐的考查分为情感、速度、力度、节奏等维度,在各个层面进行不同的考查,以奖励小红花等奖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实现有效教学与实效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与音乐水平的培养。与此同时,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反思性教学,让不同起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

篇8

在中国小学的传统教育中,音乐鉴赏课存在的历史时期较短,且音乐鉴赏课堂的受重视程度远远不及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等。种种原因导致现今的小学音乐鉴赏课堂的气氛不够融洽,课堂效率不够高,要想构建高效的小学音乐鉴赏课堂,必须意识到在现今小学音乐鉴赏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根源来进行课堂的改革和完善。现今小学音乐鉴赏课堂上存在如下问题。

1.音乐鉴赏课开设学时较少,学校对音乐鉴赏课重视程度不够

音乐鉴赏课程的存在,很多人看来都是不同于语文数学课堂的,他们都认为音乐鉴赏课的存在仅仅是语文数学课堂的补充,很少有人能够认识到音乐鉴赏课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大部分人眼里,音乐鉴赏课的存在只是小学生学业日渐加重的过程中的一种调味品,并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和个人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这种观念的存在,导致小学学校对音乐鉴赏课重视程度不够,很少有学校能够甘愿拿出语文数学课的时间来安排音乐鉴赏课,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在小学音乐鉴赏课开设的学时较少,任课教师不能够有效的利用教学学时来安排音乐鉴赏课的课堂进度,进而不能促进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更有甚者,学校会默认班主任私自进行音乐鉴赏课与其他主科课程的调换,导致小学生在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内都不能够上音乐鉴赏课,大大阻碍了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2.音乐鉴赏课堂上学生缺乏一定的纪律性,导致音乐鉴赏课堂效率较低

音乐鉴赏课堂与传统的中国灌输式课堂不同,与传统的语文、数学课堂相比,音乐鉴赏课堂被很多教师和学生称为“放松式课堂”。的确,音乐鉴赏课不仅要求学生能够会读、会写、会算,也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在音乐鉴赏课堂中的收获,缺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考核的标准和准则,加之在很多学校中音乐鉴赏课的存在只是为了教育局的检查,这就造成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不大。当学生缺乏一定的兴趣的时候,其在音乐鉴赏课堂上就会缺乏组织纪律性,导致音乐鉴赏课堂效率较低。

二、家长教师共同努力,助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不仅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走的更远。随着中国素质教育的一步步推进,很多家长意识到,素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注重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各个领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加完善的教育,成就孩子更加美好的人生。在传统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的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但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家长们也都意识到提高孩子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要想提升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家长和教师要在对学生和孩子的言传身教过程中注重音乐奖赏能力重要性的传播。

1.教师变化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兴趣

在任何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音乐鉴赏课堂上也是一样,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认可程度和学习兴趣决定了音乐鉴赏课堂效率的高低。因此,要想提高音乐鉴赏课堂的课堂效率,首要问题就是要解决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堂缺乏兴趣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取相应的手段来提升学生对音乐鉴赏课堂的兴趣。

首先,教师要能够保证每一节课的充分备课,要选择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完成自己的教学,比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参考其他优秀音乐鉴赏课堂音乐教师的教学环节来设计自己的教学环节。其次,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要能够根据现今小学生中的流行音乐来进行欣赏和鉴析,只有教师的教学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和欣赏兴趣的时候,学生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音乐的美,从而更深层次的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让学生能够爱上音乐,爱上音乐鉴赏课程。再者,作为一名音乐鉴赏课堂的教师,要能够对于自己的教师定位和音乐鉴赏课堂的定位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不要“随大流”的认为音乐鉴赏课堂是“放松式课堂”,也不要因为自己仅仅是一名音乐鉴赏课的教师,就觉得自己没有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那样的职责和任务。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音乐鉴赏课的教师,要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音乐鉴赏课教师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每一名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的责任者,只有任课教师对自己和音乐鉴赏课程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位后,音乐鉴赏教师才能够更加热衷于音乐鉴赏教育,进而投身于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大军中,创建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音乐鉴赏高效课堂。

2.家长助力教师的音乐鉴赏教学,传播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小学生阶段是一个孩子正式开始进入学习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尽管现今的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了音乐鉴赏能力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但其仍然不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引导孩子意识到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作为小学生家长,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过程中,注意以下方面:

篇9

引言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展现音乐魅力的课程,更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细心感受音乐之美,所以为提高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至关重要。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大多自制能力不强,所以,在课堂上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小动作较多等问题,影响到音乐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所以,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课堂中学习。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薄弱,音乐教学需要的硬件缺失许多小学对音乐课的设计不合理,过于关注数学、语文等课程的建设,音乐课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有的小学一个音乐教师教三、四个班级,从而造成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学到的音乐知识少之又少。甚至还有的小学没有正规师范院校或者音乐专业的教师,由其他教师临时代替,这些教师没有音乐教学经验,不懂音乐的乐理和技巧,在音乐课堂上只教学生唱固定的几首歌或者上自习。同时,由于一些小学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音乐教学设施设备不齐全,缺乏专业的音响设备及音乐教室,音乐课只能在班级教室里上,学校没有钢琴或者用于教学的乐器,音乐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对音乐教材的利用率低,删减内容不科学在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中,许多学校对音乐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而且音乐教材都是循环使用的,即上一年级的学生使用后的教材留给下一年级的学生,甚至还有的小学是几个小学生共用一本音乐教材,给音乐教师讲课带来影响。还存在一些小学音乐教师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删减音乐教材中的内容,自己认为有用的知识就着重讲,自己认为没用的知识就避开不讲,这样给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带来阻碍。

(三)教学内容枯燥单一,无法激发学习兴趣音乐教师教学内容没有依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学手段简单无趣,通常都是教师教一句,学生唱一句,严重限制了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和系统性。音乐教师认为如果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得较难则不利于小学生理解,所以教学往往缺乏创新,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使小学生有创新的见解,也不会得到教师的支持与帮助,长此以往使得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失去兴趣。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逐步增加音乐设施,提高对音乐教育的师资投入小学音乐教学是音乐教师对小学进行唱歌、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的训练以及欣赏等的教育。因此,学校和教师都要提高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把音乐教育放在与其他学科相同的位置上。在日常工作中逐步加大音乐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对现有音乐设施的利用率,营造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环境,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造全新的小学音乐课堂。同时,学校在音乐教师的配备上必须严格把关,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避免其他教师代课现象的发生。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音乐教师认识到自身的水平,不断学习专业知识,改善教学方法。

(二)灵活应用小学音乐教材,注重音乐教育的生活化音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以教材为依据,因地制宜地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材是对音乐教学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教材中蕴涵了丰富的乐理知识和音乐常识等,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进步具有促进作用。音乐教师必须做到灵活运用音乐教材,不能孤立教材内容,挖掘音乐教材中的有用因素,要针对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本地音乐和特色音乐等,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同时,音乐是一门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加强生活化教学,找到与小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符合的教学内容,精心营造生活化的生活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学更有利于小学生发挥特长,积极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三)恰当采用直观教学,结合经验欣赏音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仅仅用听觉是不够的,还必须恰当地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如借用影视画面的感觉,发挥听觉与视觉的联觉作用,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音乐。同时在欣赏教学时还要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唱歌、演奏、律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当中。

(四)适当的讲解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逻辑思维主要表现在对作品的理解认识与分析方面,它不仅包括音乐内容在通过形象思维感受后的理性定位,而且要从各种音乐表现手段(如:旋律、节奏、调式、调性、和声、曲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一直以来教师对于音乐作品的分析都只是讲解某一部作品反映了什么,并没有教会学生怎样去欣赏音乐,所以老师的讲解要力求精练、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引导学生进行探索,经过讨论、思考、探索后教师做出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五)精心设计音乐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善,还要在教学观念上做出及时的调整,摒弃传统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引入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元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能够教会小学生唱歌,还能够让小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更和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尽量给小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和展示的机会,让小学生可以在音乐课上尽情地发挥,运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是优化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变音乐教学现状的重要手段。要想使有效教学走进小学音乐课堂,就需要学校不断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软硬件设施,需要音乐教师负起责任,提高教学水平,发挥引导作用,把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转变为多元化的课堂形式。同时还要增强对音乐的宣传,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让小学音乐教学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篇10

一、音乐教育系统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育分为专业音乐教育和普通音乐教育。在此,笔者侧重于普通音乐教育研究,这是受众面最广的领域。日本的普通音乐教育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有着明确的目标。小学阶段,通过教授基本的音乐能力进行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产生对音乐的兴趣;初中阶段,通过增加器乐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音乐表现的手段,使学生具有丰富的音乐感受力;高中阶段,进一步发展音乐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从而陶冶高尚的情操。对于绝大部分的接受过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生,音乐只是让他们积淀一种素养。在接受了普通音乐教育后,只有少数人由于确有音乐天赋、才能、兴趣而进入专业音乐教育层次。在日本的理工大学、医学院,也可以看到背着乐器的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聚集在学校音乐厅演奏交响乐,由此可见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

日本的教育管理部门修订了《学习指导要领》用于指导音乐教学活动。自1969年以来,每十年《学习指导要领》都会进行一次修订,但其基本精神没有离开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发展音乐表现与鉴赏能力、体会音乐的美感等宗旨。由此可见,日本相关部门对于音乐的认识不再停留在对学习有什么用的层面,而是深刻地意识到音樂的社会功能。并且《学习指导要领》系统中的目标和内容都得到了切实的贯彻执行,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成功与此是密不可分的。

二、师资培养的先进性

日本的音乐教学师资的培养完善,是随着教育实施的发展步伐和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的。日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体现在认识到受教育者的水平取决于教育者的水平这一点上,日本普通音乐教育的高质量是由其师资的高质量造就的。日本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各个级别的学校,其音乐教师都必须是由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及师范大学等相关专业的院校毕业的。

师资的高质量是由其管理部门的认识高度和由此带来的制度设计保障的,日本实行教员免许制度,即教师任职许可证制度。在免许状制度中对各级音乐教师的免许状获得标准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规定,此制度保证了各级幼、小、中学校的音乐教师的高质量。日本的小学和初中的音乐教师师资由以培养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系列国立、公立大学的音乐系和少数私立音乐大学承担培养职责。而高中的音乐教师则由上述大学中的特别教科教员养成课程培养,还有大部分私立音乐大学也培养高中音乐教师。特别应该看到的是对于盲校、弱智学校的音乐任课教师,日本也有具体的高标准。因此,我们才能看到战后日本与科技教育同步发展的欣欣向荣的普通音乐教育,和由此带来的数十年后的成果国民的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亚洲名列前茅。

三、教学体系的先进性

日本音乐教学体系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教学指导思想上。在其音乐教学指导要领中,把音乐的学习分为表现和鉴赏两个方面,表现又分为歌唱、器乐、创作三项。表现和鉴赏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个性品质,是寓教于乐的成功实践。

音乐教学中的个性化使音乐教育成为发展学生个性创造力的有力手段。在音乐课堂中,融合歌唱、器乐演奏、音乐鉴赏、创造性的音乐活动、自由表达的个人创作和交流,构成了音乐教学的日本特色:学生的个性表达和创造性始终是课堂的主体。

教材的灵活性和教学设施的保障是音乐教学丰富多彩的基础。在日本,音乐教材是由大学著名的音乐教育专家和作曲家等编写出多套教材,并由以县为单位的教育部门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教材的系统性较强。特别是针对低年级的教材,图文并茂,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日本的音乐教学设施完备,钢琴、打击乐器、民族乐器、西洋管弦乐器等等都是教具采购的项目。在课堂上,这些教具都被派上用场。在日本的音乐课上,合唱与合奏是重要的内容,所以,日本会有那么多优秀的中小学乐团,而每周几次的乐团排练也是有保障的。

日本音乐教育并没有因为不是语数英这样的主课而受到冷落,相反,它作为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受到充分的重视,音乐教师在日本受到充分的尊重,音乐活动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这样良好的教学环境,造就了日本当代普通音乐教育的发达现状。

四、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

笔者在调查中了解了日本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自明治维新开始就不断向先进国家学习,培养大批留学生以引进先进音乐文化,这对推动日本音乐教育的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明治阶段前期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大多是模仿欧美音乐教育,包括教育制度、教学内容与方法也是模仿法国式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成立了音乐调研所等机构,目的是为了能够将西方国家的音乐理念与创新意识与日本的音乐教育相结合。

明治中期阶段唱歌教育开始兴起,并在教材、教授法等方面不断涌现了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至明治末期与昭和初期阶段,音乐教育的方向和视角又开始发生变化。此阶段,教育机制和制度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文部省对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育内容开始进行了重新审核,并对其进行完善和补充,出版了大量的文部省唱歌教材内容。当时选用大量歌曲作為小学阶段的教材,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教材内容是当时传承下来的。

在侵略战争阶段,采取了教育专职统治。这一时期也是日本的动荡时代,受军国主义的影响,文部省要求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强化本土教育。从本质上看,其实质就是军国主义影响下的一种统治方式,这种方式造成了此阶段在音乐教育上已经背离了道德涵养的教育目标。

战争结束之后,音乐教育得到了复兴,此阶段教育采取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学习指导要领》(草案)的颁布,进一步扩大了音乐学习范畴,并促使音乐以及音乐教育获得多样性发展,在教育硬件设备设施方面也进一步改善。之后是音乐教育完善与发展阶段。文部省修订了中小学阶段的《学习指导要领》等文件,强调进一步重视音乐教育,促使儿童能够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开展音乐活动;更加重视本国音乐发展并且结合外国音乐来发展本国音乐。在指导要领修订阶段,可以发现日本学校音乐教育方面的举措与内容始终都在完善和丰富,教材内容以及教育系统的建设也日趋完善。

五、给我国音乐教育的启示

日本音乐教育从最初的单纯学习西方国家,到最终结合自身特点,找到符合本国音乐教育发展道路的途径,这个过程中虽然也存在了一些偏差,但是在很多方面,其音乐教育道路发展模式与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学习。

篇11

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良好地表现音乐的根基,其重点难点在于识读乐谱。国家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能够掌握识读乐谱的能力。如何让学生逐步提高对音乐的兴趣,在音乐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在课堂中的有效融入是必不可少的。

一、音乐理论基础知识薄弱的主要原因

(一)教师的理念跟不上。教师的理念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大部分音乐教师都认为音乐理论基础知识非常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种是过度重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还有一些教师看到音乐知识的教学收效甚微,干脆绕道而行,课堂上很少涉及音乐理论基础知识。(二)学生不够重视。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形式多样,学生喜爱演唱,甚至还能背唱,可是一旦涉及哪怕是简单的音乐知识,就会出现很难掌握的情况。这节课学了下节课忘,这学期学了下学期忘。另外,音乐课时的限制、学校的配合、家长的支持等因素也会对音乐教学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共同体方面的原因。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应积极引导。作为课堂的主导者,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只有教师本身的理念符合课程标准,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其次教师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重视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二)应以培养学生兴趣为中心。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1]小学音乐课程的性质使得学生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兴趣成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唯一动力,因此音乐课堂应紧紧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注重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兴趣。(三)注重结合学生的音乐听觉进行教学。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各种音乐理论基础知识是作为音乐的书面表述,如果光讲解音乐知识而不结合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进行培养,会让学生觉得很抽象,不太好理解,从而降低学习的兴趣。(四)利用有效激励评价措施。斯金纳指出:“凡是使反应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物都可以是强化物。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因强化与刺激而建立起来的稳固关系,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中增强某种反应。”[2]对于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师要适时地给予评价,以包容的态度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一味地指责或批评,而应取代以鼓励或激励的话语,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各种行为。

三、教学途径

音乐理论知识的重点是乐谱的识记。义务教育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指明“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识谱要与演唱、演奏、创造、鉴赏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知的基础上进行。”[3](一)融入演唱教学领域。歌曲的演唱对音高、节奏、速度、力度等的要求较高,也是对这些音乐元素进行融入的最佳途径之一。对于学生喜爱、乐句分明、旋律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师可在学生熟悉歌曲之后,再进行乐谱的教唱,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音高。(二)融入器乐演奏教学领域。在器乐演奏教学中,教师可先将要演奏的乐曲让学生视唱,视唱时对节奏的要求严格一些,这样全班合奏就会更加统一。音高是教学的难点,器乐演奏教学可很好地解决这一难点。学生多次演奏同一旋律,头脑中会对这一旋律形成固定音高,这时再让学生视唱乐谱,会比演奏前唱得更加准确。(三)融入欣赏教学领域。欣赏教学是学习速度、力度、音乐风格、音乐情感、曲式结构等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乐曲或歌曲的欣赏,感受到不同的速度、力度、织体等带来的不同音乐风格、音乐情感,启发学生在创造活动中运用相应的音乐要素。(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对于小学中高段的学生,教师在教学时可多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逐步引导其在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进行自主探究。

四、结语

小学音乐课程中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是一个难点,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围绕各项音乐活动融入音乐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最终达成新课程标准的音乐教育目标。

作者:邱靖 单位:赣州市西津路小学

参考文献:

篇12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有着音色丰富、音域较广的特点,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如果能够提高小学生对演唱的学习兴趣,则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从当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单一,没能激发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教师没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使有些小学生自信心不足,对合唱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有些时候还有一些抵触情绪,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怎样才能提高小学音乐合唱课堂的教学效率,是目前小学音乐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小学音乐合唱课堂存在的问题

合唱要求学生自身具有较高的素质,这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很困难的。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往往缺少专业的教师授课,一般采取由其他课程的教师代课的方法,因此,教师对音乐教学的认知度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其次,合唱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每一个音节唱得很准,还需要在演唱时运用不同的声部,对此,学生没有足够的信心,甚至存在抵触情绪。最后,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引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不了学生对合唱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合唱教学中,气息的控制、不同声部之间的配合、音准的掌握这几方面内容是需要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教学的,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却采用了几乎相同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导致了合唱课堂教学效率低,从而影响了整体的音乐教学质量。

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方法

1.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处于未成熟阶段,性格方面很不稳定,好奇心很强,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兴趣,在合唱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够抓住小学生的特性,寻找小学生的兴趣点,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小学生便能热情地投入到合唱学习中。要想培养小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首先作为音乐教师应从自身做起,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因为小学生会把对教师的热爱转嫁到对教师所教授课程的热爱上,所以,如果音乐教师的专业水平高,自身综合素质高,热爱合唱教学工作,潜心研究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从而促进学生对合唱学习的积极性。

2.加强技巧引导,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合唱是一项集体表演艺术,不同声部之间要有效配合,达到平衡、协调、统一,这样才能把整首歌曲完美地表现出来。为了提高合唱教学的效率,在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掌握合唱中的技巧,使学生的合唱能力得到提高。教师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合唱呼吸节奏方面的有效指导,让学生掌握合唱的基本呼吸方法,并能正确运用到合唱中。

3.利用器乐辅助合唱课堂教学

器乐本身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表现出不同声部之间的音准和音高,所以利用器乐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也是提高合唱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器乐能够从宏观概念上促进小学生对音准和音高的把握。例如,在教授《送别》这首歌曲时,由于这首歌曲属于二声部歌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进行练习,使学生先了解不同声部之间的音准和音高,对其进行初步的掌握,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进行合奏训练。这样有计划、有步骤的指导教学,有利于促进合唱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4.在合唱教学中降低难度

合唱中是有多个声部存在的,如果让学生分不同的声部进行演唱练习,就会发生不同声部串音的现象,为此,教师可以把不同的声部变成同度,使合唱变得容易些,使学生自然投入到合唱课堂教学的学习中,从而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合唱教W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想提高小学音乐合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针对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解决,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学习兴趣,并主动地进行学习;发挥器乐的辅助作用;降低教学难度;这些方法对于合唱课堂教学都具有有效性,此外,音乐教师要积极创新,为提高音乐教学的整体质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