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工程的认知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0 09:21:46

物流工程的认知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1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课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法的研究也随之兴起并不断深入,逐渐由大量借鉴外来职业教育方法与理论走向职业教育研究的自主开发。高职教育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物流综合职业能力,物流综合职业技能主要包括专业通用能力和除专业以外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应具备的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也称关键能力)。物流职业素质能力是从事专业职业工作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客观条件;物流专业核心能力是本专业的关键技能,必须通过学习物流专业的专业知识、技能、行为方法和态度,以及系统的专业训练后才能获得;专业能力包括物流管理工作方式与方法、对物流作业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和劳动绩效的管理与控制等。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实质就是为高职学生毕业后打开了“零距离”就业的大门。

一、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

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性是工学结合,学习的内容是为了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这就要求职业教学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内容上实施重大变革。课程的开发应把握三个方面:物流专业的教育目标,学习者和物流管理专业学习内容。首先,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的最基本的目标就是使学习者具备能够胜任物流管理工作岗位的能力并顺利就业,这与普通教育课程的不同,它决定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中的概念内涵和外延。其次,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者在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上也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当前这方面讨论最多的就是职教学生中的大多数具有形象思维倾向。学习者的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决定了学习者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情景中去认知和学习,这一特点应在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中得到集中的体现,如实训和实习教学环节的设置。第三,物流管理专业职业教育学习内容的性质和属性也是影响专业教育课程概念的关键因素,学习内容属性和性质的不同在课程构建上也就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习内容是工作岗位中所涉及的任务、内容和所需的能力等。正是基于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当前在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更应该着眼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方法的开发与研究。

在教学方面,让学生了解熟悉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企业背景,了解将来走向社会工作岗位时可能从事的职业是什么,为了完成这些职业需要掌握一些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将整个培养过程从理论学习、校内实习、实验室实训转向企业现场实习,就会实现由学生向物流行业的从业者的转变。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

基于物流专业教学实践的反馈和经验总结,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启发式教学法。以问题为中心,解决教学难点、重点。课前提问,每次课都设计出重点和难点,还要保持内容的完整,注重知识的一贯性,课后总结。

(2)案例和实务操作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引用大量物流作业的实例,将现场作业引人课堂,实现一对一的技能训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紧紧相连。

(3)互动和激励机制教学法。课程教学按照学生的感知性、运动性、思维性、记忆性的学习过程,循序渐进地诱导、启发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见解。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主动发问,主动参与课堂内容的学生给予奖励,允许答案的发散性和非确定性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判断力和留给学生思考与讨论的空间。

(4)现场认知+视频及图片教学法。在教学过程走进工作现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将书本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增加感性认识。

另外,还有课题项目任务驱动与角色模拟法。在职业教学中,项目常是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或服务)为目的的任务,有时也表现为方案设计等形式。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机构或公司,分角色模拟岗位人员,完成实际任务,任务执行步骤体现企业工作流程,同时完成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学习结束时,师生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学习方法。

三、基于工作过程物流专业课程构建

在职业教学中,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从经验到知识,然后再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变过程是最理想的。职业教育的学习领域课程是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通过职业的典型人物、学习目标、学习与工作内容、学识要求、教学方法与组织形式说明、学业评价方式等内容确定的教学单元。

1.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特点

工作过程是对人的职业行动这一复杂系统进行科学分析的工具。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的特点是: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并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能亲自经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学生能够借以获得“工作过程知识”,而不仅仅是操作技能。

2.工作过程的组成要素

工作过程的组成要素包括工作任务、工作环境(情境)和工作成果。如下图1所示。

3.工作过程的结构

工作过程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它首先要明确任务或获取信息;其次,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计划;第三,依据任务和行动计划产生行动指令,并组织人力资源和设施设备;第四,按照计划要求实施作业;第五,对实施的过程进行管理和控制;最后,对作业成果进行评价,并反馈评价结果,用以指导下一次作业过程的实施。

4. 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课程系统构建

(1)构建原则

如何基于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呢?针对专业的基本要求,可以归纳出以下几项主要构建原则:

①以问题为中心构建课程。以问题为中心是保证学生进行预期学习的最基本手段。在工作实践中,学习并不是漫无目的,而是需要围绕预先设定的问题来进行。这些问题是工作中所要面对和解决的,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要求。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过程也就是相应的认知和技能获取的过程。

②设置必要的工作情景作为课程构建的基础和条件。工作情景是工作任务和问题发生的基础性因素,是任务实施和问题发生的必要条件,因此需要在设置工作情景的条件下构建工作任务和问题。针对不同的学习目的和工作任务可以安排和设置必要的工作情景,而不需要完全再现所有工作情景。

③根据整合性认知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物流专业课程内容。整合性认知是行为认知并不是按照由事物的一个局部然后顺之进入下一个相关局部的认知顺序来完成对事物的认知学习,而是进行整体性认知,然后进行认知细化。现实中这种认知是呈现层次(面)化的展开,即在总体认知把握的基础上由外侧递进到内部。在总体把握整体的功能后,认知流方向才能继续深入,逐个击破。

(2)工作过程导向物流专业课程的构建

工作过程导向的物流专业课程面向工作体系,反映了实际工作的内在逻辑关系,同时又体现了学习者在工作过程中认知思维倾向和学习特征,其实质就是将现实工作内容经过教学加工变为可实施的课程教学内容,因此,基于上述构建原则,工作过程导向物流专业课程的具体构建如下。

①基于工作过程确定课程系统内容框架

德国最先针对本国的职教问题明确提出了以工作为导向、以实践为特征的职教课程概念,在双元制课程开发中将学习域(或称学习领域)作为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组织的一个课程单位来构建开发课程。学习领域根据工作任务和工作行动过程来构建,完全打破学科体系的构建模式,值得我们在物流专业课程开发中学习和借鉴,利用学习领域来确定课程教学的结构性内容。与学习领域紧密联系的一个概念是行动域。行动域是工作实践和社会情景中的行动和能力,学习领域就是在行动域的基础上形成的针对课程教学所确定的内容,总是围绕一个主题目标来构建,在这个主题之下会包含着多个工作任务。如图2所示的物流专业课程构建框架。

当然,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确定并不是将工作任务内容进行简单的划分。从行动域构建学习领域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以行动域来确定学习领域的主题和内容,另一方面是分析行动域中的能力来确定学习域的具体目标。学习领域确定的是课程的框架性内容,这些内容需要在实践性教学情景中进行具体化构建和实施,也就是构建具体的教学活动来实施这些框架性内容。

②在教学情景中进行具体课程内容的构建

在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中,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具体教学情景的课程内容构建。第一,通过工作岗位的分析来构建具体的教学情景和教学内容等。基于工作任务的具体内容构建都有着一个相应的工作分析,通常工作分析的内容包括工作场所、所用工具、工作职责、操作过程等。第二,根据各种能力要求来设置和构建具体课程教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应该具体化,每一个具体的任务都需有一定的标准,否则,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教学方法的实施往往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总之,我们所探索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物流专业教学方法思路紧紧围绕企业实际运作,努力将教和学的过程落实到模拟工作过程上,帮助学生顺畅的实现从“学校环境的学”到“企业环境的用”的转化。

参考文献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2

在我国,大量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停留于单点应用的阶段,对整个物流过程实行信息化整合管理与应用的企业很少,究其原因是对物流信息化软件建设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从而导致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难以深入与完善。

1.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的认知偏差

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存在的最大认知偏差就是对信息化建设本身的认知偏差。有些企业认为建立了专业网站、能在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易等就是信息化,其实这只是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完善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包括基础环境建设、钢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内部信息系统建设3个主要方面,在这3个方面之下又包括很多细的方向。具体而言,钢铁物流信息化主要包括钢铁商情、物流状况的信息化以及物流业务流程、物流管理流程、物流供应链、物流成本核算和交易核算等的信息化。可见,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建立一个钢铁物流网站,简单地挂上一些长时间不更新的物流信息,或开发一些单点的应用系统就是实现了钢铁物流信息化。

2.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在人才需求上的认知偏差

“物流”这一概念进入中国较晚,且国人的惯常看法认为其就是货物流通,不需要高层次的人才,这一认知偏差导致物流企业缺乏对人才的重视与渴求。这种认知偏差同样存在于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很多企业认为只要懂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就可以从事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这是一个极大的认知误区。因为“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首先是一个管理工程,其次才是一个计算机工程。”对于钢铁物流信息化,至少需要3方面的知识和能力:钢铁物流专业知识、钢铁企业或钢铁物流企业管理知识与管理能力、计算机知识及应用能力。这实际上对钢铁物流信息化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 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合作意识方面的认知偏差

我国钢铁物流行业在信息化合作上的偏差主要体现在横纵两个方面。从横向来看,我国钢铁物流企业在信息化合作意识方面存在偏差。造成合作意识不强的原因:一是长期存在的“同行是冤家”这一观点左右着企业的商业行为,认为既然是同行就必然存在激烈的竞争,那么在信息化合作中就不能坦诚相处,从而导致企业间信息传递不全面及时,甚至会为了竞争人为地传输一些错误信息;二是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是我国的历史传统,在经济上也是如此,特别是企业的经济数据以及经济决策等都被认为是商业机密,企业对公布这方面的信息有排斥心理。这些因素造成我国钢铁物流企业以及钢铁企业之间缺乏信息合作意识。而建立科学完善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则需要众多物流企业参与,只有各个参与者最大限度地满足物流在信息化上的需求,才可能保障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推进。从纵向来看,我国钢铁原料(燃料)来源企业、钢铁企业、钢铁物流企业以及供应链下游的相关企业(如建筑行业、汽车造船工业、家电行业等)之间缺乏信息合作意识。

二、认知偏差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的影响

在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3个认知偏差中,对本身的认知偏差动摇了整个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对人才认知的偏差则失去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条件,缺乏合作意识则没有了信息化建设的内容保障。因而这3个认知偏差给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带来了巨大阻碍。

1. 从宏观来看,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难以摆脱低水平状态

目前,我国有多达25万家从事钢铁物流的企业,整体现状还存在小、散、乱、差的特点,表现在管理和经营模式较传统、效率低下、信用缺失、人才素质不平衡、标准化工作滞后等方面。因为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认知偏差,直接导致了信息化建设的动力缺失与建设的表层性,从而难以使信息化建设深入到整个钢铁物流的管理层面和物流供应链的协同层面上。具体而言:一是造成原料(燃料)供应商、钢铁企业、下游企业之间因信息化程度不高且衔接系统不到位造成物流成本大、周期长,不必要消耗大。据官方统计,我国已经实施和部分实施信息化的企业只有21%,全面实施信息化的企业仅为10%。二是在整个行业供应链中,我国物流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基本无法实现共享,导致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企业之间难以建立真正可以资源共享和信息整合的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企业内部业务信息之间也缺乏合作与衔接,各自为政,并且难以根据现有信息进行有效的物流管理与决策;物流信息化方面的高端人才匮乏,从而丧失了信息化建设的决定性条件。由于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得不到重视,在钢铁物流的基础信息和公共服务平台方面难以取得突破性发展,造成了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例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居高不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大约在10%左右,而我国已接近20%。因此,如果这些认知偏差得不到纠正,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也就难以改变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低水平状态。

2. 从微观来看,难以建立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巨头企业

要诞生钢铁物流信息化企业巨头需要企业自身做好信息化建设工作,努力练好内功,也需要具备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外部环境,二者缺一不可。但上述认知偏差使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内外环境均不理想,从而使我国难以出现钢铁物流信息化企业巨头。从外部环境来看,因为在上述认知偏差的影响下,我国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注重的是实物物流的信息化,而对相关的钢铁物流法律、法规、制度、标准、规范方面则重视不够。这就容易造成钢铁物流过程中人为的动辄得咎和网络对接处理上的麻烦,例如,由于缺乏信息的基础标准,不同信息系统的接口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物流企业在处理订单时,有时数据交换要面向七八种不同的模式。此外,信息合作上的认知误区造成不能及时、完整、有效地提供信息,从而使公共信息平台建设难以达到物流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外在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不完善,既制约着钢铁物流企业与公共信息平台的信息交流,也制约着其与公共信息平台在物流业务上的互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缺乏,也使企业物流信息系统成为一个个信息孤岛,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化举步维艰。而这样的外部环境暂时难以改变。从内部环境来看,很多钢铁公司或钢铁物流企业在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缺乏长远眼光,不注重物流信息化方面的研发,不注重建立物流供应链信息平台和企业间建立合作的公共信息平台,也不注重物流人才的培养,这也使物流软件开发行业难以兴盛,这样其信息化建设自然无法摆脱低水平的状态。虽然有少数大型钢铁物流企业有专业程度较高的信息平台,如中钢、中储等大型钢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高,但是由于外环境的不利,从而最终阻碍这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钢铁物流企业向巨头的转变。

三、解决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认知偏差的策略消除上述认知偏差以及由其带来的负面影响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 树立正确的信息化建设观念

在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要改变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建设就是建立自己的专业网站、能网上信息和网上交易的认知误区。要实现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就要花大力气建立自己的网站并随时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更新,建立好钢铁物流企业内部的业务应用平台和企业之间的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相关的钢铁物流标准,并要进行相关物流软件的开发并能对软件系统进行顺势而变的完善,等等。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是对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全面理解,也才能建立真正的钢铁物流信息化。

2. 重塑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人才观

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对领导要进行有关网络知识的培训,作为领导如果不懂必要的网络技术,事事靠员工的汇报来决策,一是时效性存在问题,二是员工受其战略眼光以及全面思维能力差异的影响,使其在选择性汇报及对信息进行解释时会有失准确,从而影响领导的决策。其次,要矫正对这方面人才的认知误区并重视物流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因为没有重视人才的理念就没有重视人才的实际行动。在培养策略上,可以采用高校与钢铁物流公司相结合的方式,前者主要提供计算机技术教育与理论教育,后者主要提供钢铁物流方面的实践知识,在此基础上培养人才并进行物流信息平台等的开发。

3. 逐步纠正钢铁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合作意识不强的问题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3

1.1实习企业访谈大纲

(1)校外实习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以及造成的问题有哪些?

(2)实习生在企业所扮演的角色、课题与功能?

(3)对于实习生工作表现的看法为何?你对学校或学生在课程规划上有哪些建议?

(4)目前实习生所欠缺的起点能力(知识、技能、态度、兴趣等)为何?

1.2实习学生访谈大纲

(1)求学期间为何选择参与校外实习课程?目的为何?

(2)校外实习前对物流业有何憧憬?校外实习后是否愿意投入物流业?为什么?

(3)实习过程学到了什么(知识、技能、态度等)?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实习中曾遭遇到的障碍或不适应有哪些?

(4)你觉得校外实习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来讲,重要性为何?为什么?你对学校或企业在校外实习课程上有哪些建议?

2实习企业角度看校外实习

2.1企业高度认可

校外实习物流业快速发展,企业需要大量的物流专业高级技能人才。MA说:“高职校外实习对企业而言没有所谓的优劣,物流企业急需大量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毕业生是物流企业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实习生往往能够满足企业短期招工的需要。企业非常认可高职院校校外实习,MC提到,“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后,能够让学生出来参与实践,对学生来说是很好的,再从企业角度来讲,这就是我们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人士MB认为,“校外实习给企业和学生互相了解对方、双向选择的机会。”

2.2企业陷入两难境地

2.2.1实习周期过短就实习期间而言,MB认为“从专业培训的角度来讲,当然是实习越久越好,不能说,你学会了就再见走人,让企业来不及从你身上得到补偿。”因此,企业偏好实习生工作时间或周期较长的实习生。同时,企业希望与高职院校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另外MA也说,“校外实习周期较短,企业对实习生的教育训练有所保留,过于复杂或技术性较高的工作无法完全授权,造成实习学生对企业的不理解”;MC提到,“问题会出现在学生不理解,好像到了职场,认为自己变成是任人宰割摆布的棋子或是廉价劳工。”

2.2.2前期物流职业教育不够MC提到,“在前期教育尚未完全扎根的状态下,经常出现不可避免的恶性循环,实习生无心工作将自己界定为廉价劳工无法在工作上创造价值没有成就感无心工作。”企业认为,首先,高职院校前期职业教育充分,实习生得以认知这个行业,认同物流业的基本现状、服务精神、核心价值,有一定的兴趣并已开始职业生涯规划,再来到物流企业校外实习。否则,实习生对企业的认知不清及自身的心态不正确,会出现认为自己是任由摆布的棋子或廉价劳工,出现不快乐的实习过程。

2.2.3与学校沟通不畅MA说,“不能把学生送到企业就没事了,学校如能重视学生参与校外实习的工作表现,并积极进行双方的沟通协调就能合作愉快。”

2.2.4家长不愿意孩子吃苦MC讲到,“很多时候,实习的孩子没怎么样,往往最不满意的是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总想在办公室吹空调,但物流业要到现场,才能接触到实务。”

2.3实习企业“知人善用、量才录用”

MB认为,“要把实习生放在合适的位置,把他放到一个不适合他的地方,会比把他放到适合他的地方糟糕很多,在对的地方他就会如鱼得水,也就是说人尽其才,这样他的实习表现会好很多。”在实习生及产学合作学校的选择上,“企业会主动跟一些他们认为可以提供比较优质学生的学校进行产学合作,以笔者过往的经验去接洽相关业者,也就是说,“如果你够好、够优质人家就会主动来找你。”

2.4实习生专业知识、技能和态度MC

讲到,“你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出来的,你要对物流业有兴趣,有一些物流专业的基本常识,接受我们公司的专业训练,其实你只要去上手,事情并不是太难。”MB说道,“说不好听的,没有任何的专业是绝对的,毕竟物流行业进入障碍低,用心学就会啦!”在技能和态度方面,MA讲到,对于实习生“首先要人家愿意教,关键是态度,态度不好,谁也不愿意教。”MC说,“实习生刚刚从学校出来,接受职场很严格的考验,重点是态度,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次要的。”MB提到,“一般学生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旦到了职场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往往无法马上派上用场,所以重要的是态度,因为态度决定高度。”高职生在校外实习前已经具有基本专业知识与技能,但进入企业实习毕竟刚接触社会,有很多事情与工作需要从基层做起,实习过程中有很多细节及应变能力是在学校无法学到的,所以重要的是待人处事的态度。

2.5课程规划MA和MC

提到,“近几年,企业关注到一个现象,普遍着重于培训少数学生参加全国性比赛,却忽略了教学的本意及初衷;很多高职院校先进的物流实训室看的多、用的少;学生和学校花很多精力在职业资格证书上面,但是否实用也是有待检验的。”要培养学生正确思考问题的角度,学生除了会比赛、会考试、会考证,还要懂得经营企业;专业技术的培养,是需要时间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MB讲到,“要把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告诉学生,物流企业原来怎么样,现在怎么样,将来怎么样,学生就知道如果选择了,在这个行业自己的发展在哪里。”MA说,“要让学生知道证书是基本能力的证明,并非绝对的职场实力,在职场上更应该以谦虚的心态学习,重新适应公司文化及工作环境。”

3以实习学生角度看校外实习

3.1选择校外实习

实习生校外实习的主要动机既有学校制度规定也有对自己的期许。SC说,“因为是必修课程,且可通过实习清楚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SE提到,“可以增加社会经验,也可以认识企业状况,也是为了学分。”SH说,“为增进自我工作经历及抗压能力,也可以让自己提前了解社会职场动态及工作内容,以便未来能够迅速适应职场生活。”

3.2参与校外实习的体验与适应

3.2.1人际关系SA讲到,“曾对主管的错误指责不满,但还是忍了下来,继续微笑工作。”SO提到,“刚开始学习很多不会,经同仁教导才上轨道。”SF说,“凭借着大胆与决心,迫使自己与客人沟通,并在平时充实自己业务能力,努力完成客人交办事项。”SI说,“顾客的正向回应则是最好的回馈。”对新入职场的实习生而言,实习过程中有很多地方不适应是很正常的,一方面需要学校、企业为实习学习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主要是企业领导和员工多多给予指导和帮助,在技术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稳定实习学生的思想,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技能;另一方面,实习学生要提高认识,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切实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3.2.2企业实习制度制度无论怎样改变,物流业的弹性工时与低薪资,一直是实习生抱怨最多的,每当正逢一般上班族的休假日或节庆日,却是物流业最忙碌的时候,长期的劳务性工作,常令人体力无法负荷。SB提到,“工作时间逼近12个小时,是最无法适应的。”SR说,“因工作需要排班作息不稳定。”SC说,“做的事情与一般员工无异的话,薪水或许可以差一点,但多少都要平衡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如不平衡,会影响实习生的职场表现。”在薪资与工作量无法呈正比的状况下,在对物流行业的认知不足且没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容易造成工作心态的不稳定,大大降低了日后投入物流业的热情。

3.3校外实习前后对物流行业看法变化

3.3.1实习前对物流业的看法SD提到,“在大一、大二的时候学校都会安排到物流企业参观,那时候看到里面的工作人员都很轻松且很专业的感觉,想要在这样的环境工作。”SP也讲到,“准备去企业校外实习前有点担心,怕自己能力不足无法上手。”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都对校外实习抱有憧憬,在希望能学以致用的前提下,多半都拥有高度的工作热忱,当然实习生担心自己能力不足无法胜任工作,而倍感压力。

3.3.2实习后对物流业的看法SK讲到,“真正进入企业深刻体验到,物流业工作除了技术性的专业技能外,亦是一项需要付出大量体力的工作,旺季的忙碌往往会让许多人望之却步。”然而,SJ也提到,“喜欢这项工作的人很快就能得心应手,如鱼得水般的应付自如。”SI说,“做物流这行真的跟其他人不一样,家人的休假日我们却是最忙的时候。实习后感觉这不是想走的路。”

3.4收获校外实习是工作经验

累加的过程,有满载而归的丰收是必然的,SI讲到,“知识、技能在实习过程中一定会学很多,毕竟我们是新人,很多事情不懂,但是我认为工作态度才是我学到的最大收获,不论在哪工作,态度决定一切,良好态度可以成就任何事情。”校外实习结束后,学生无论在哪个企业和部门,一致认为,除了在专业技能上有收获外,个人的基本操守与职业道德才是重要的内涵,同时,工作态度的表现更是关键,其中,谈到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关系与互动、应对进退的能力以及处事要细心等收获。

3.5实习生校外实习后的职业生涯规划

校外实习课程结束后,实习生有重新选择职业规划的机会;不变的是,物流业依旧需要大量的基层人力。

3.5.1我愿意继续从事物流行业SL说,“物流企业发展非常快,得到锻炼的机会多,在企业职位上升也很快,虽然起步工资较低,但是随着职位的上升工资涨幅很快也很大,我2013年校外实习后,毕业在该企业工作起薪2500元,半年后3000多元,现在过来一年,职位上升到基层经理岗,工资马上涨到4800元。”SI提到,“学了三年的专业,如果一毕业就投入完全不同的行业产业,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除非真的有很好的工作机会,否则不会考虑离开此行业。”要将人才留住,除了物流业者提供令员工满意的工作环境及薪资福利外,更要让员工爱上物流行业,择己所爱,爱己所择,为自己所选择的工作负责。

3.5.2我不愿意继续从事物流行业SB说,“物流属服务性行业,必须配合轮班,或是两头班,在实习过程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最忙的时候是下午到晚上,发车和到货时间经常是晚上或半夜,常常感到筋疲力尽,因此,实习结束后告诉自己,我不会再回物流业工作。”SD讲到,“不是我想做的事,物流业很多都是要到现场工作的,我想做那种坐办公室的工作。”从访谈资料分析得知,在参与校外实习后仍有意愿投入物流业的受访者有11人,与过往的研究投入意愿基本一致。同时,发现虽同在物流业实习,但所被分配的实习单位不同,从事的岗位不同,亦会影响他们毕业后的物流从业意愿,多数受访者尽管犹豫不决,仍愿意留在物流行业继续磨练。

4建议

本文建议共分为三大部份,分别从学校、实习学生和企业给出校外实习建议。

4.1对学校的建议本文从课程规划和校外实习课程两方面给学校提出建议。

4.1.1课程规划

(1)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要有明确的定位,比如基层管理者。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实现专业知识与实务经验相结合,成为物流业的基层干部。只有定位明确,学校、企业和学生才知道自己的目标并付诸实施。

(2)在课程安排上要保证实务经验与理论基础的连贯性,物流管理专业按照实习前、实习中与实习后进行课程规划,尽量邀请实习企业人士共同参与。

(3)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的关系,最好每批学生坚持在同一家企业三年不断线的校外实习,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为例,大一的2周物流企业认知实习+大二的6周物流企业校外实习+大三的16周校外实习,都在同一家企业进行。这样减少不断重复培训实习生的问题。

(4)保证老师在企业校外工作的机会,这样老师才能跟上物流行业趋势,让授课内容符合学生需求,并不断创新与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考虑高职院校教师纳入企业人才评价标准,使老师实力与学生成就相匹配。

4.1.2校外实习课程

(1)制定可达成的校外实习成就目标,包括基础目标、主要目标及最终目标,让学生有肯定自己的机会。

(2)校外实习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向实习生介绍公司背景文化、组织架构、经营理念、业务性质、服务精神、市场定位。向学生发放实习手册。

(3)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采取“招聘会”形式,让合作企业和实习学生相互了解,双向选择,自己选择的相对比老师安排的来说,学生实习会更主动,责任心会更强。同时允许学生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校外实习,不一定必须是学校推荐的实习企业。

(4)校外实习导师工作到位,帮助学生了解物流行业、熟悉企业工作性质,辅导学生如何面对工作压力,从而使学生针对物流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5)校外实习期间和结束后进行经验分享,教师通过整理分析,以便掌握最新职场趋势,为校外实习后的课程调整做好准备。同时,经验分享能够帮助学弟学妹们建立校外实习的自信心。

4.2对实习学生的建议

(1)应评估自我条件及职业生涯规划来选择实习企业。

(2)按照学校的校外实习目标和企业的评价考核标准有条不紊的推进自己的校外实习,学到真知,学到本领,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想要的。

(3)借着校外实习的机会,培养自己情绪管理能力及抗压力。

(4)尊重学校和企业的辅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若遇不适应的任何状况,应主动告知辅导老师及实习企业主管。

(5)认同自己的角色———实习生。必须有职业道德,建立企业对自己及学校的信赖度。

4.3对实习企业的建议

(1)企业人士尤其高层人士,应尽早达成与高职院校进行产学合作对整个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人才的培养都大有裨益的共识。

(2)企业应指派具有丰富物流行业经验,并具有一定教育素养的专人,担任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务指导教师,并帮助实习生解决面临的困难。与学校校外实习辅导老师保持实时沟通,积极参与学校物流专业课程规划。

(3)企业必须建立其员工和实习生的界线,避免引发不必要的纷争。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4

一、物流教学问题的提出

中国物流业近7年才开始起步,是典型的朝阳产业。而中国目前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的迅速发展,是个大企业对物流人才需求急剧上升,物流人才的热度直逼IT人才。仅上海一地,人才缺口就达60万。

物流业的飞速发展以及物流人才的紧缺,促使物流学科成了各职业学校最热门的专业。但是由于物流行业的新兴化、现代化、技术化的特点,给物流教学带来了如下的问题:

1.物流行业与学生生活脱离甚远,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没有感性认识。许多学生第一次接触物流,没有见过港口、码头、集装箱、自动立体仓库,对配送、流通加工等概念更是闻所未闻。

2.物流学科技术含量高,内容高、抽象、难以理解,而学生专业知识少,专业基础薄弱,学习起来难度较大。例如各种货架的比较、保管作业流程的图表(见下表)。

3.物流行业和物流学科的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了物流教学中学生知识掌握不牢固,世纪运用困难的问题。例如《物流技术与实务》中,拣货策略中的订单别拣货、批量拣货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定义及其延伸策略的应用,知识量大、容易混淆,运用起来困难。

物流学科的以上问题给实际授课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多数学生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很难对知识产生兴趣,学习效果不理想。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着从教学过程入手,运用互动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参与课堂,把抽象的内容变成了现实中易懂、有趣的东西。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互动教学模式的概念

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吓冲破旧的教学观念、改革旧的教堂教学模式,按照现代的教学理论,应用新的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按照数学教学的规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造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培养他们自学能力和新精神,采取鼓励手段,培养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1.从学生认知结构发展原理分析

物流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有限时间的讲授,对所新学知识获得螺旋式上升的认识,从而达到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是认知结构经过顺应和同化得到发展。然而,由于原有认知结构的不同,学生在相同信息的刺激下产生的心里活动也不痛,这是因为他们原有的物流认知结构的层次和水平不同,而反映出对输入信息的学则、整理和加工的能力的不同结果,一次,只有通过交流、论辩等参与形式,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才能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互动式”教学模式正是遵循了这条认知结构发展原理

2.从信息加工理论分析

为了促进学生最佳的学习,必须提供信息,但是掌握信息本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学习应超越所给信息,将得到的信息通过外推、内插、变换等方法,以超越所学的信息。物流课不应仅仅是让学生学会记忆知识点,而应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根据提供的信息,通过自身的加工处理,达到提高能力、运用知识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进入主动积极地状态,根据已有的知识,完成信息的接受、加工、传递的动态过程。“互动式”教学课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对每个问题都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质疑、答辩,并在教师的点拨下,形成了共识,整个过程始终遵循着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

三、互动教学模式的在物流教学中的时间应用

互动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强调学生智力的充分发展,实现系统知识的学习与智力的发展。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实现内在动力与学习的责任感相结合,强调理论与实践联系,实现书本知识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针对物流学科的特点,从实践的教学经验中我总结初互动教学模式在物流教学中的几点应用:

(一)运用直观互动,增加对物流知识的感性认识

由于物流知识距离生活较远,学生没有具体的感性认识,如果按照传统的讲解模式,教学变得很空洞,学生不能把新的知识与旧的知识相结合,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学习边的枯燥乏味,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是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直观互动就是通过给学生展示鲜明具体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间接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一则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二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自觉的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我运用该方法,为学生提供直接的感知。比如在物流教学中,对于学生没有接触过的物流设施和设备,如手推车、托盘、堆垛车等,我利用网络资源,搜索有关的图片与影片,尽量给学生提供直观、视觉上的感知。对于抽象的概念与原理,我尽量利用图片、图表喂学生讲解,如配送的基本流程。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技术,我采用录像教学。如在学习《自动立体仓库》一节,我运用网络下载了一段国外自动立体仓库的工作流程,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不仅充分认识了走动拣选系统,而且根据录像总结出了自动分拣系统的工作原理、分类、核心组成部分等知识。实践证明,这样方法很快的吸引学生,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并在愉快的情绪中获得知识,在轻松的气氛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采用案例分析互动,解决难题,增强学习能力

大量的案例研究本专业非常重要。由于物流专业性质决定了理论学习多于实践操作,故学生会对周而复始的理论学习产生枯燥与反感情绪,如果这是增加适当的案例分析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在中职学校使用。

采用案例教学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结合教学上的讨论法来进行。比如,在讲到物流中心的选址与规划时,我先把物流中心选址已更改考虑的因素一一列举给学生,并详细的讲解每个因素的内涵,然后再提供一个有关物流中心的案例,让学生自己阅读案例内容,结合学过的知识,思考案例中物流中心的选址是如何进行的,最后分组讨论和发言,再由我来进一步总结。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开展积极的讨论,可以发扬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第二种是结合教学上的发现来开展。比如讲到《配送的工作步骤》时,我给学生一个案例:假设物流公司就在我们学校,我们现在的工作是为附近的快餐店进行午餐送饭。然后给出不同的地方的不同客户的需求,必须**单位的要麦当劳巨无霸汉堡10份。让学生先阅读案例,然后让他们设计过程中他们会主动思考影响配送的因素、车辆的配载问题、员工的分配、交通条件与道路状况,然后根据这些综合因素设计配送的路线。通过这样,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以不断地启迪学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且做最终的总结。学生也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能够巩固知识。

(三)运用情景模拟互动,使学生综合掌握所学知识,并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容易受课本章节的限制,对知识不能形成宏观的知识体系,难以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实际的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我运用情景模拟互动法。情景模拟互动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造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拣货策略》一节,由于内容较多、抽象难懂,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掌握起来有很大难度。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把教室变成模拟仓库,在各个角落放上不同科目的书,让学生自行选择拣货策略、安排拣货人员、组织拣货方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我给出的订单(见下面表格)。学生在拿到订单后,对这种工作非常感兴趣,主动分析个张订单的不同、书放的位置,然后根据教室书放的位置调整订单的拣货顺序,同时根据每个同学的特点进行分工,比如体力好的男生进行拣货,比较仔细的女同学负责二次分货和最后的验货工作。整个课堂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高涨气氛中进行,把大容量的课堂内容消化在了快乐工作中。

订单内容:

运用此方法的好处是,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学会运用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运用这种方法拣货的过程中,能对自己工作的实际情况尽心反思评价,总结出拣货工作注意的问题、两种拣货策略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各自的适用范围,将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升华。在享受自己分析成果的基础上,锻炼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互动教学模式在物流教学中的优势

(一)真正体现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发展,很大程度伤取决于问题意识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培养。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通过自己去操作时间,小组讨论,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途径,让学生全身心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发挥他们主观能动作用和创造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

学生在探索新知的同时,必须经过分析、推理、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所以当学生在获取新知同时,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反之,当学生能力发展增强了,将促进学生更顺利地进行知识迁移,就会获得更多的新知。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5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不足

目前,国内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存在如下问题: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够系统科学自从教育部批准高校设置物流管理专业以来,先后已有较多所高校先后设置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2]。然而,大部分高校仅仅在原来相关的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增设或调换了物流相关课程,或者把同类兄弟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拷贝过来作为自己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并没有在课程设置上作科学、系统的分析与论证,更没有将培养方案中毕业生的培养定位及自己院校的专业特点考虑进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二)实验室建设缺乏针对性,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国内有些高校在建设物流实验室的过程中仅仅片面追求实验室建设的先进性,未将院校以及专业特点考虑进去,从而导致实验室建设缺乏针对性,没有结合院校自身的专业特色设置相关实验课程。另一方面,部分高校在实验室建设中缺乏岗位能力调研,存在企业岗位设置缺位的问题,实验室建设缺少企业实践运作环节,从而导致实验课程的实战性不强,不能有针对性地提高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实验室的利用率也较低,物流管理实验教学的质量也不高。

(三)理论课程的设置与实践课程衔接不好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较强,因此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实践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能够使学生深入理解物流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其在物流管理实践中的动手能力。然而,当前大多数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存在实践环节课时数偏少,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较简单、单薄,并且与物流管理理论相关性较差等现象。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也对建立校内、外综合性物流实习基地不重视,因此造成学生的物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之间衔接不好。因此,针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各高校应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展开研究,以构建科学、系统、强化实践的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需以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并且参考教育部物流教学指导委员会下发的《关于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相关培养方案[3],以制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编写教学大纲—创新实践性教学条件为建设主线,关注整体效益,注重系统优化,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不断调整提高。在新时代电商物流背景下,要求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体现跨学科专业融合的特点,突出办学特色,并且以对接产业链为前提,积极推进产学研相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注重理论知识、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相关要求,根据高等教育“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认识实践、课程实践、综合性课程设计、职业能力形成综合性实践四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4]。第一阶段—认识实践,即通过去企业认识实习,在实验室仿真模拟,使学生了解物流管理专业相关工作内容;第二阶段—课程实践,即通过软件操作、研究报告等方式组织物流相关课程实践,通过实践使学生更深入掌握物流专业课程知识;第三阶段—综合性课程设计,即运用管理学、运筹学、系统论等相关理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四阶段—职业能力形成综合性实践,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知识,利用实验室硬件设备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环境,学生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数据整理、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完成模拟企业运行,既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6

崔维星开始了冲刺,积聚的力量瞬间爆发,将一个个竞争对手抛到了身后,此刻的崔维星心里想着“一定要拿第一,一定要赢”。坚持……冲刺……拿第一,比赛的结果已成定局。终点的哨声响起,和以往一样,崔维星又一次第一个冲过了终点,又一次实现了拿第一的目标。

2007年3月的某天,在他物流不足二十平方米的总经理办公室,崔维星陷入了沉思。此时的他物流已经开始了全国扩张的步伐,过往一些被视为标杆的同行企业已经被远远的甩在后面。卓于同行的业绩并没有让崔维星止于现状,此刻的他想得更加长远:如何让他物流快速发展以应对未来国际物流巨头的竞争,如何让他物流的事业长青不衰……崔维星清楚地知道,一场更加持久、更加激烈的“长跑竞赛”正在悄然进行,要想赢得胜利,所有的他人必须全力以赴。

“坚持,是我的性格。从小爱长跑,跑最长的,高中跑5000米,大学跑10000米。每次比赛都竭尽全力争取第一名。我喜欢长跑,因为它不但拼实力,更要有耐力以及合理分配体力的长远策略。办企业和长跑一样,也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和长远发展的眼光。”

面对着皮肤黝黑、貌不惊人的崔维星,倾听着他的艰难创业故事,我们清楚地感觉到这位“他物流”的创始人,在几经沉浮和挫折后,已经给这个发展迅速、实力强劲的物流企业打上了鲜明的个人烙印。这个烙印是什么?它的辐射力多强?如何将这一烙印体现在全体他人的日常工作行为中?……这些问题对我们同心动力他物流项目小组而言,将是一个挑战。

【走进他】

走进他,是为了清晰他的组织文化基因和关键成功要素,更是为了解决管理问题、实现战略共享。通过问卷和访谈调研,我们实现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企业内外部访谈,我们力求内部与外部相结合。充分的调研是我们解读他企业文化核心的关键,更是后期文化管理手册撰写的实证基础。

1、清晰梳理他物流文化发展历程,提炼文化基因

近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他物流从一个小的门头,发展到网点遍布全国、正在迅速扩张的大型企业。其文化历程也随着企业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雏形和成长阶段。在这三个文化发展阶段,分别形成了以下的特色文化基因:

第一阶段文化萌芽阶段

这一时期他物流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灵活求变,员工具有强烈的创业激情和进取心。在该阶段,“创新、拼搏、奉献、激情、进取”文化开始萌芽。

第二阶段文化雏形阶段

这一阶段他物流传承了萌芽阶段的文化核心因子“创新、拼搏、奉献、激情、进取”,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注重员工能力提升和发展,严格管理,规范控制等。员工进一步增强了创新意识、激情进取意识。

该阶段“服务、规范、人本管理、目标管理”的文化开始形成,“创新、拼搏、奉献、激情、进取”文化因子得到继承,从而他物流的文化初现雏形。

第三阶段文化成长阶段

这一时期他物流继承了文化雏形阶段的文化核心因子“服务、规范、人本管理、目标管理”,表现出的文化特征是进一步的规范和控制、精细管理、有诺必践、旨求长远,同时规范意识、服务意识、人本意识进一步增强。

该阶段“诚信、精细、客户导向、长远发展视角”的文化形成,“规范、服务、人本、目标管理、创新、进取、激情”的文化因子得到提升。

另外结合他物流的关键成功要素的提炼、整理,最终我们总结出他物流的文化基因如下:员工激情进取、拼搏奉献;实行人本管理,关注员工的能力提升和发展;求变创新,持续改进;客户导向,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规范、精细管理;始终以长远发展视角来看待公司发展。另外,从中我们也分析得出,在内部沟通和团队协作方面,他物流作的不够好,需要进一步加强。

2、细致调研外部认知,深刻认识客户反馈

外部认知部分的分析主要依据对他物流外部客户的访谈调查,通过对这些调查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出公司外部对于他物流的认知与期望。

同心动力坚信,任何一个组织的工作内容一定包括两个重要部分:内部运营和外部发展,其中外部发展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客户(业主)对于他物流的认知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公司未来文化的定位。

细致调研外部认知,深刻认识客户的反馈是本次项目的重点。调研得出的结论,外部认为他物流在以下方面做得比较好:

他物流的品牌做得好,感觉公司很有实力,对他物流很放心;

他物流的时效性较好,速度比较快;

诚信,承诺的事情能够做到;

公司的信息化程度高,能提供货物跟踪服务;

公司创新性好,能提高较多附加服务;

公司比较注重长远利益;

服务比较好,索赔等处理的比较恰当;

员工年轻有激情,比较上进;

公司管理比较规范、精细,比如店面形象和货物摆放都很好;

外部客户认为他物流需要提升的方面包括:

服务不统一,在不同网点提供的服务有差异;

网点形象不统一;

价格较高;

货物破损比较严重,某些外场装卸的时候动作太大;

填单较为麻烦,字太小看不清楚,容易出错;

3、关注员工期望,界定个性特征

全体员工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他物流未来文化的重点。

调研发现,员工期望他物流的未来包括以下文化元素:

诚信,客户满意度是衡量工作绩效的最重要指标;

团结和谐、激情四射、有上进心;

不断变革、持续改进;

一切用业绩说话,讲究快速和效率;

更加的规范和专业;

务实稳重、可信赖;

实现员工价值,员工与公司共同发展;

百年基业、国际化、旗帜插遍全国;

员工期望的文化类型是:以团队支持导向为主导,层级规范导向次之,市场绩效与灵活变革导向均衡发展的企业文化。即员工期望能够更多地参与公司的管理,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授权,希望他物流培养团队意识,实行亲情化、人本化管理,加强有限公司和分公司之间、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协作。另外公司要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公司的制度、流程,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进一步的规范、精心化管理。

综合自我认知、外部认知和期望认知,对于他物流企业文化个性特征进行清晰界定,即:客户导向、规范精细、长远视角、持续改进、激情进取。

需提升的个性特征:团队意识、标准规范、服务意识。

这些文化的个性特征其实就是他物流价值观的真实反映,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而如何让广大的员工认识并认同这些价值观,则是他文化管理的重点所在。

【长青法则】

在以上的调研结果基础上,项目组对他文化的认识已经趋于一致,并初步将其命名为《他长青法则》,原因有二:

一、基于企业个性特征提出“长青”的概念。从该企业创始人崔维星的成长历程和性格,我们可以判断他是一个有长远战略眼光且严格的企业家,而在他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他已经将自身的性格和特征融入到了他未来的发展中。可以说“长远战略眼光”已经在他每个人的身上留下了烙印,在公司发展战略中也体现无遗。

二、基于企业自身文化管理现状提出“法则”的概念。在访谈中我们发现,虽然该企业自己先前进行的文化建设工作系统性不强,但还是借鉴了《华为基本法》的结构和行文方式,并在员工中形成了较好的指导规范作用。因此他项目组因此原因,而提出“法则”的概念,与之前已经深入人心的“他基本法”见而呼应。

通过对他物流的历史文化基因、员工的敬业程度、文化核心的认知度和认同度、现状文化类型、期望文化类型、主要管理问题对文化的需求、外部客户对文化的需求、竞争环境和战略对他文化的需求等进行综合分析,项目组提出以下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

使命:为中国提速

其内涵有四:

为客户:以优质服务体现客户的购买价值;更重要的是,要利用特色服务项目和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的运作过程中,帮助客户创造、提升货物的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

为员工:创造坚实的员工职业发展平台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和简单的人际关系,让大家舒心工作。

为股东:让股东的资本持续增值,实现股东的长远利益。

为社会:他物流立志成为更为卓越的企业公民,承担更多的企业公民责任,以此为中国物流发展和经济发展提速。

愿景:中国人首选的国内物流运营商

对愿景,我们做了以下描绘:

我们的企业在国内物流行业成为中国人的首选。在陆运和空运领域里,他成为物流的代名词。在中国人心中,他物流是国内物流行业最值得信赖的品牌。:

我们拥有国内最杰出的物流人才队伍,他物流真正成为培养物流人才的“黄埔军校”。

我们的网点遍布全国各省市,并逐步向地、县级地区发展,发挥出集团网络专线的巨大优势,利润持续、稳健增长,股东收益不断提高。

我们的物流技术以信息化和网络化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丰富的服务。

我们优秀的企业文化、专业的管理团队、集团化运作的网络以及信息化的技术,形成了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

我们的员工都以成为他人而倍感自豪。

价值观:

成就客户--竭尽所能满足目标客户

卓越运作--没有好的运作,一切都是白费

创新发展--要做创新的人,不做教条的猪

长远视角--30年后成功才算成功

激情进取--绝不被淘汰

在文化体系中,项目组对他物流以往的文化进行了去糟取精的工作。以下的话语在他员工中广为流传,并在工作中身体力行,因而做为该公司的警示语被保留了下来:

人品出问题,一切都是多余的

思路决定出路,成功者找方法,失败者找理由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7

作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物流人才的供不应求,使得原本相对滞后的物流人才教育在这几年逐步进入了快车道,无论是各类大专院校还是职校技校,纷纷开设物流专业,为物流行业培养输送各层次的物流人才。

为了规范物流行业就业准入制度,培养既有真才实学又符合行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人才,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5年发文通知在全国开展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共设4个等级,可以适应企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在劳动就业制度日益规范的背景之下,如何提高物流专业学生职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引起各类办学单位的关注,也成为大家思考和研究的难题。技工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前沿阵地,保障学生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认证是一项关键性的工作。

一、技工院校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的重要性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证书全国统一编号,网上注册登记管理,可在政府网站查询,全国范围通用,具有法律效力,与我国有双边、多边关系的国家互认。

对于技工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说,物流职业资格证书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是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行业准入的通行证,还是取得技工院校毕业证书的必备条件。目前,广东省技工院校全面实施“双证书”制度,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特殊专业除外),毕业生获得“双证书”的比例要达到90%以上。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工种(专业),未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不予颁发毕业证。

二、物流师资格考试介绍

1.考试内容与形式

考试分为两个科目:一是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共125题,100分;二是技能操作,共100道题,100分。两科均为单选+多选,纸笔作答。对于考生而言,要在90~120分钟内完成这些题量,还是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功底,并且对时间要有准确的把握。

2.考试教材简介

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物流师资格资格认证使用的是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物流师(2004年版)》编写的物流师系列教材。这套教材内容全面,涵盖了物流师所应掌握的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但理论性较强,对于没有社会实践的在校学生而言,要透彻理解并牢固掌握有一定的难度。

三、技工学校学情分析

目前技工院校学生主要来自前一阶段学习成绩较差的群体,在学习方面具有以下特点。

1.学习基础薄弱

技工院校的生源多为升不上初中或高中的毕业生,他们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认知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

2.学生没有学习压力,缺乏主动性

学生来到技工院校,从初中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没有了应试教育的压力,学习的压力也没有了。因此,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离开了老师的指导往往表现得不知所措。

3.学生学习的功利性强

技工院校学生的学习目的很明确:希望能够摒弃文化知识基础差的硬伤,在技校学好一种或数种技能而立足社会。因此,学生普遍对理论课程不感兴趣,喜欢互动性强的操作性课程。

4.学生社会阅历少

技工院校学生有部分来自社会,但多数是初中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技工院校进行学习,社会实践经验缺乏,眼界不够开阔,拓展思维能力不够强。

四、提高技工院校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证通过率的几点做法

1.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物流师考证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理论性强、知识点分散,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对喜欢操作的技工院校学生来说,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思想指导行动,要让学生高度重视、积极投入,需要任课老师反复强调课程的重要性,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是进入物流行业的“敲门砖”,也是他们获得技校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从而引起学生重视,提高学生认识。此外,要让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考证考什么,怎么考。老师可以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每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出明确要求,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做到目标具体,条理清楚。

2.合理安排考证课程在整个专业教学中的讲授时间

对于缺少社会经验的技工院校学生而言,物流师考证课程的理论性和综合性无疑是硬伤。要解决这一问题,在课程安排方面,可以先安排其他物流专业课程,例如仓储配送的实训课程、物流信息技术课程等等。这些课程一方面是物流专业的必修课程,另一方面也是物流师考证内容的一部分。有了这些课程做铺垫,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物流基础知识,并进行过一些物流实训之后再参加考证,很容易就可以把书本的理论知识与已有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手段,关注教学细节

物流师职业资格考试的题型有单选、多选,考试特点是考点多,知识点分散、细,每个章节都有考点。但好在出题有规律可循,考点在章节的分布也比较均匀。但是,要提高考证通过率,单靠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基础水平也还是不够,必须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把握教学细节。

(1)狠抓基础,提高能力。狠抓基础知识,就是切实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能力,则是在打好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提高拓展思维能力。因为物流师考证涉及的内容多,知识点分散,所以不能以任何投机取巧的方式猜题、押题,应付考试,而应该立足于教好学好每一章节,将每一个知识点讲透。同时,教师在全面系统教学的基础上注意联系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联想思考,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不断地重复加深学生对前一些知识的印象,也可以使得学生对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更清晰的思路。例如,仓库存储费用由订货费、保管费和缺货损失费构成,这与采购成本构成是相似的,而从物流活动的连续性角度来分析,两者之间确实有联系,甚至可以说是重叠的。老师在讲到这一点的时候,就要给学生讲透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免学生重复记忆从而产生思维混乱。

(2)讲授过程中要注意提示考证要点。抓住考试要点可以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更容易有成效。物流师考证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要学生完全记住所有的内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因而老师要抓住考试要点,特别注重指导学生区别对待每个要点的内容,哪些问题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只做一般了解,哪些要点需要熟练精通。

(3)重视习题。可以采用以下三种途径将习题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采用边讲边练的方式,结合历年考题进行知识点讲解,一方面可考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引导学生慢慢适应考证题目。同时,讨论时的互动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枯燥的考证理论课程变得活泼起来。

第二,成立学习小组,课堂上开展知识竞赛。托尔斯泰曾说过:“竞赛可以将落后的学生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促进创造积极性、首创精神、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的反战。”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针对教学内容和考试重点进行相互讨论学习,互相监督检查学习情况,并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知识竞赛来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有了小组竞赛作为动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第三,章节测验及综合训练。老师在新授课阶段,学完每个章节后要安排一次测验以巩固所学知识点,在复习阶段,要反复按真实鉴定的模式做综合试卷。章节测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加强记忆;综合测试则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综合化。

通过全程的练习、测验,无疑可以深化知识,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又可以营造考试的氛围,使学生心理上有所准备。但是,要提醒学生的是,习题和测验只能作为查漏补缺的手段,绝不意味着考试范围的划定,一切还是以书本基础知识为主。

4.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培养主动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物流师资格考试理论性强,内容多,个别术语或概念表述相似,单靠老师教授,或者学生如果刻板地按照课本的讲授顺序死记硬背,很容易学了后面忘了前面,或是发生知识点混淆。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法,便于他们自主学习。

(1)学会归纳小结。物流师考试教材每一章节都有繁多的知识点,知识点之间关系又错综复杂,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学生而言,很难将所有知识点都牢记,这就需要进行条理清晰的归纳小结。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要求学生在每一章节结束后,根据本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画出思维导图,在复习的时候再从脑海中将知识点调出进行扩充。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理清众多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将考试要点从冗长的理论当中提炼出来,此外,将学习思路图形化,使得学生能够产生更为形象深刻的记忆。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8

物流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1时光静静的流逝,短暂而有意义的实习结束了。角色的转换,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是我们以后所面临的问题。

我从事的是物流工作,这是一门服务的行业,始终坚持顾客是上帝。但并非我说学的专业,刚开始我不怎么感兴趣,心想既来了就好好做着。

无论什么样的事情都可以锻炼自己,可以学到你想要的。我的职位是一名接送货员,主要的工作是从客户那里安全的把货物送回来。在别人看来,这也许是一份很简单的工作,但是要把它做好还要花点心思。因为你去接货时,要跟客户一份合同,关于货物安全的,所以你不有丝毫的大意,一个很小的失误都会带来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公司的信誉问题,所以要非常的细心。这些对我来说,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其实更让我感到吃力的事是复杂的人际关系,我每天要面对不同的客户,他们的性格各异。这不免让我感到有点措手不及,尤其对于刚出校门的我们来说。特别是对于内向性格的我,实在有点难以应付。但我并没有灰心,我的毅力没那么弱,别人做好的,我也能做好。

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通过领导的耐心指点,同事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进步了。我认为心态很重要,因为这是良心剂。同时我还要处理好跟同事之间的关系,争吵,争论,是家常便饭,但更重要的是相互之间的理解,沟通与支持。有了他们我不在孤单,温暖的画面一幕一幕,感到常在。

但是在工作中我还是发现了自己在很多方面还不足,还没什么经验,毕竟刚出校门。所以我要不段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便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向身边的人学习。一切要从全局出发,重团结,讲诚信。无论在什么岗位我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同时还应具有较强的应变和适应能力。几个月来,我十分注意对现实的了解和掌握。基于几个月工作经验的积累,我对各项业务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想自己的工作经验一方面是自己工作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自己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有这样的机会,这都是领导和同志们对我的信任和支持的结果。正因如此,我将更加珍惜自己的岗位,以无比的热情与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我很庆幸自己能找到这份实习的工作,虽然时间不长,但是还是得到了锻炼。看清了自己的不知,在学校的东西都没有用上,不过在工作中学到了不少的新知识,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工作的收获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看法,自己在知识,技能,和沟通方面还有些不足,我们大学生要放好心态,我想以后我的工作,还是会记起当初第一次实习的。因为这次实习给了我巨大的启发和源动力。我在这一次实习中体验到了生活的不易和以后怎么样去工作的真谛,我很开心能够在第一次实习得的时候找到那么好的单位和同事。我大受感动,我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有了这一笔财富,我会做的更好。

物流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2匆匆一月,收获颇丰。从工作中的“多学、多看、多听”到生活上的“团结、互助、合作”,从理论上的学而不厌到实践中的学以致用,时时都体现着学习的重要,处处都彰显着人生的精彩。

最初的一个月,常常憧憬着无数的期盼与梦想;新生的一个月,往往蓄积着无穷的幻想与力量。但既然是初始的开端,势必需要或长或短的等待,当然,我指的不是消极的等待,而是主动出击、积极应对、灵活有度、张弛有力。

环境的变化,或多或少会影响到人的思想和行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局面正是我目前面临的真实写照。“生存与发展”的课题正一步一步走来,而我将要探讨的“先生存,后发展,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稳定生存”的理念也正迎合了目前的社会实际。

也许,有人会问,这一个月你都为公司做了些什么?如果公司对新员工的任职要求是“上岗即见效益”的话,那么,我想我的表现实不理想,甚是平庸。当然,这只是我虚构的一个极端假象,在此,不再妄加篇幅,下面的内容,我将对该月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感略叙一二,不恰之处,敬请宽正。

在物流一词遍及国内外各大名家名作之时,物流产业也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蓬勃发展。焦作,作为我国的内陆城市,虽不具经济特区之天时,不及沿海城市之地利,但焦作却有传统工业经济之基础支撑,亦是农业大省之重要部分,更是晋煤外运必经之心腹所在。这些独特的优势,均为焦作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既然要发展现代物流业,自然离不开物流规划的指导。谋一事,规划先行。既要将物流规划结合焦作实情,又要使物流规划指导焦作市现代物流业发展实践;既要让物流规划理论性强,又要让规划可操作性易。本人认为,在制定物流规划之前,首先还得明白为什么要制定物流规划;政府作为物流规划的主体,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制定物流规划;物流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产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物流发展模式和商业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发展现代物流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目前,焦作市物流规划正处于最初调研阶段,本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工作原则,市物流办各领导对调研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一方面积极联系市内各大工商企业配合调研工作,另一方面主动编制和散发物流资讯,全力营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的工作气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市发改委和物流办的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和工作人员的努力下,焦作市物流规划必定会取得圆满成效。

短短一月,仅仅参与两次调研,在对焦作市运管局的调研过程中,运管局薛书记以极其精辟的谈话概括了焦作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三个不到位:经济不到位、观念体制不到位、资金不到位,并对三个不到位一一做了详细的分析解释,其他与会领导也就目前焦作市发展现代物流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而在对市邮政局的调研过程中,邮政局相关领导提到了焦作市物流市场恶性竞争严重,部分物流企业还仅仅致力于物流市场的价格混战之中,并未设身处地考虑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想象,这样一种原始而又无序的市场竞争,势必会对焦作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

当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应该有什么样的生产力与之相适应。一样的道理,物流规划也应切合当地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本地的实际情况,如果背离了这个原则,物流规划没有实际意义。而本次焦作市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规划,正是在强调这一核心和关键的基础上,切合实际地了解和把握自身情况,学习和借鉴其他同类城市物流发展的先进经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本次物流规划的参与成员之一,本人甚感欣慰,同时,定会力所能及并力尽所能地为本次物流规划奉献一丝绵薄之力。

物流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3在三个星期的实习中,我学会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够把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到实际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只有在实践中,理论才能得到验证、强化和发展,有了从实践中得到的感性认识,才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不断发现问题,从而促进理论的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在为不断接触到的全新的工作体验而兴奋不已的同时,我也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社会经验的不足,理论和实际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心里动摇了自己的工作信心中,不禁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甚至感到非常的难过。

然而在部门领导和同事们的的悉心指导下,我在较短时间内进入了工作状态,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增强着自己的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像一个正式员工那样处理好各项工作。如果说这次实习得到了什么,除了增强了社会实践经验、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增强了自己的信心也是一个很大的收获。

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比书本上的理念活泼的多、生动的多、真实的多,也让我深刻了解到了一些道理:

1、心态上的调整,学校人向社会人转变,在学校接受了15年的教育,真正的和社会接触并不是太多,而这次专业实习,则是由学校人走向社会人一个缓冲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调整的就是心态。我们并不是什么天之骄子,也没有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资本,而从学校走出就直接到一个公司最基层上班,接受公司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以及体力、心力上等的挑战,当然会使很多同学落差很大。这中间最大的挑战就是我们自己心理上的调整。要有一切归零心态,从零开始,我们不可以改变环境,只有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

2、相关知识上的收获,我由一个不完全熟悉电子商务物流,仓储,管理系统等等,到对这些相关知识的了解熟悉。

以及与自己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加强,如管理学,物流学,计算机,财务会计等。很多工作都是一项需要挑战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在工作中,我认识到了自身知识不足和优势,这促使我改进和加强。

3、人生目标感的清晰,通过这次实习,我自身其他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如交际,口才,做事情,心理等,但是最大的收获,是让我认清了我自己身上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如何去规划自己的时间,工作,生活。

物流这个行业是一个极待发展的行业,在现在这个物流水平发展还不平衡的时期,我们作为物流的专业人才更应该在实践中去透彻了解物流行业的概况和发展趋势。在百世物流实习期间,我了解了物流公司的大概操作流程,参与到了各项工作中,包括仓库的布置和维护,包括订单的处理,货物的分拣、包装,货物的收发管理等。

这近三周紧张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有着很大帮助。

在无数现代化物流企业涌现的现在,小型物流公司显示出了很多问题,在百世物流公司的工作中,我个人觉得公司仓库如果可以改进这些问题,工作效率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和节约一定的成本。

第一,打单时可以按照顾客来打单。因为如果按照订单来打单的话,这个顾客买一种商品提交一次订单,买另外一种商品又提交一次订单,那一个顾客就得打两张单。这样浪费纸张,又浪费时间。

第二,在给货物安排库位时虽然是按码数来编码的,但同款的服装不一定在同一区域范围内。我觉得应该先把服装按类型分类下来,将它们摆放在同一区域内,然后再按码数编码分装在库位里,拣货时同款的服装的订单能直接在最近区域内获取,这样就可以减少拣货的路程,提高拣货的效率。

第三,在拣货时仓库采用的是单单只是摘果式的拣货方式,在这个区域拣完这张单的货,等一下去了另外一个区域,最后又转回来这个区域,这就导致了拣货路线的重复。我觉得应该还要结合一下播种式或者其他有效的拣货方式。结合第二点的库位设置,再采用有效地拣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减少拣货的路程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经过这三周的实习,我收获了很多。以往对于物流管理概念的认识,仅仅只有书本上那些冷冰冰,硬邦邦的方块字的概念,不知道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过程是什么样子的。但是通过这次实习,对于物流企业运营管理,我有了稍微深入的了解;经过这次的.亲身实践,对于物流操作,我有了一些体会与感想。这次的实习让我意识到书本上的理论和知识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在大学期间我们不仅仅要学会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使自己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更多的是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掌握更多的经验,以便即将迈入社会的我们能够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同时我还学到了一些书本上无法学到的东西,而这些东西是课本知识的再度升华,是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助力,提高了我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

物流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4时光飞逝,如果将自己在公司实习的日子加上去,我在这个公司工作已快一年了。这一年,我经历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从父母的叮嘱,老师的深深教诲,到自己的亲身体验,让自己的对于这个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回顾我这一年的工作,我的总结分以下三个方面:

一、努力学习

弥补在校学习知识上的不足由于自己在大学的专业是物流管理,也通过了助理物流师资格并且掌握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等物流方面知识。当得知自己即将进入的公司为____物流中心有限公司时,对能使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学以致用,感到十分欣慰。可是理论和实践的差别比我想象的大得多,书本所说的完美的供应链在实际工作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也促使我努力地学习知识,以弥补学校理论知识上的欠缺。

我所属的服务贸易部,经营着公司的自营仓库,虽然只有6300平方米,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仓库现场工作人员、单证操作人员和业务洽谈人员,这三个部门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不得不说能在服务贸易部工作是幸运的,因为在这个部门你能清晰地看到整个供应链的过程,而不是对每个部分片面的掌握。

考虑到部门发展的需要,我也参加了一些单证方面的考试,一方面能使得自己对单证有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于报关报检行业在资格证方面的限制,也希望自己的证书能在企业注册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二、细节决定成败

由于自己的工作性质,平时经常有机会为领导做文字处理的工作。大概是自己太自信自己的水平,在曾参加的电脑考试中,超乎常人的打字速度,让所有人侧目而视。但工作和考试毕竟是不同,考试的差错只是让我的分数中少一、两分而已,但实际工作中的差错却会带来可怕的后果。所以现在每份稿件,我都会仔细地检查几遍再交给领导。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细节决定成败,就拿物流管理链中著名的“丰田管理链”来说,丰田创造的“精细生产方式”一直是众多物流公司所趋之若骛的目标。

这种精益生产方式,就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来控制和管理汽车的设计开发、工程技术、采购、制造、贮运、销售和销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从而达到以最小的投入创造出最大价值的目的。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都是经过精心筹化和计算的。

丰田汽车社长认为,其公司最为难巨的工作不是汽车的研发和技术创新,而是生产流程中一根绳索的摆放,要不高不矮、不偏不歪,而且要确保每位技术工人在操作这根绳索时都要无任何偏差。正是这种细节的力量,使得丰田汽车在销售价格,油耗指标等各方面超越美系车、德系车,在汽车行业独占鏊头。

三、把握机会

提高自己在我平时的工作中,也会涉及到客户服务工作,在对报价和合同的制作过程中,使我了解了报价中各个项目的含义和合同中每个条款的意图。在帮助财务部及时收取应收帐款的工作中,锻炼了自己的口才,同时也积累了一点和形形色色的人沟通的经验。

在与客户的协调和沟通的工作中,不但使我对部门的业务有更深入地了解,也加强自己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忙碌而又干练的领导和同事们更是我学习的榜样。200_年的钟声即将响起,回顾自己过去的一年,自己在工作上还有太多的不足之处,毕竟刚从学校毕业的我,在很多方面还很不成熟,希望自己能更快地融入这个集体,在今后的工作中虚心地向同事学习,与服务贸易部共同成长。

物流专业大学生实习总结5

为了更好的适应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在本学期的上半学期。在这短短的半学期里我们主要感官物流业的宏观和微观发展以及主要的物流流程。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对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

经过这几周对物流管理的实习,我们在实习课上接触了许多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它把我们日常学习的与专业有关的知识紧密的接合了起来,这让我们深刻明白学习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环节。同时,我们了解到物流工作的复杂性,但在在此实习中充分了解物流企业相关的运营操作程序,增强感性认识,并可从中进一步了解、巩固与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了解运作方式,将我们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提高我们的专业综合素质和潜力,当然也为了让我们对物流公司的运营状况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对中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增强我们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切身体会到工作中不一样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对针对这些操作每一天都有不一样的心得体会,而且发现了不一样的问题,使我们在实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理解并吸收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基础,能够说在这次实习中,我们受益匪浅!

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对我国的物流行业现状有必须的了解。中国物流业大多是由运输、仓储业转变而来的,各方面的设施设备都还不够完善,管理有的还保留原有的管理模式。此刻国内物流企业很多作业都无法运用到现代技术。课本上知识的现代化在现实中根本无法看到,从而得出,理论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也看得出我国的物流还没有发展到完全信息化、自动化。因此,物流行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9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A

一、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依据

高职院校在物流专业建设方面的现有条件是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基础,它包括:

现有实训教学开设情况。如,按教学计划进行的生产认知实习、各种课程实训、实验室实训、岗位技能实训、职业技能鉴定、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等。

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的设备条件。设备条件的内容包括: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筑面积,学校已有的实训教学实验室的数量,实训教学实验室的设备配备数量、价值及其技术先进性,实训教学实验室教学软件的配备等。

现有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包括:校内现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职称、技术能力结构,校外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的数量及技术水平,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构成。

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校企合作的基础。包括:校外实训基地的数量及其各类物流企业的情况,校企合作的方式、成果等。

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主要类别及内容的设计

科学地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的内容,既有利于遵循教育规律,加强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专业水平。我们把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分为生产认知实习、课堂实训教学、实验室实训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四种类型。

1.生产认知实习

生产认知实习是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生对社会活动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利用假期(寒、暑假,五一、国庆长假)自觉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性的实习活动。经济管理类专业在设计实习实训的内容时,设计生产认知实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以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理解能力。物流管理专业也不例外。

物流管理专业在设计生产认知实习的内容时,应该有针对性地设计与物流管理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设计的内容应包括:观察了解和基本认识社会经济活动的情况和过程;观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认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生产经营工具和手段;观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经营管理行为;体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方法、规则、理念和企业文化;观察了解物流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等。

2.课堂实训教学

课堂教学是培养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形式,在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时,不能否定课堂教学活动,减少其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更不能忽视课堂教学中实训活动的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实训活动时要注意:

科学规划课堂实训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课程的课堂实训教学方案是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认真研究每一门课程的专业岗位能力在教学体系中先后顺序及其地位和作用,认真设计每一门课程的技能点及其教学方案,制定完整科学的课程课堂实训教学实施方案。

在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科学界定课堂教学中实训的内容,确定实训的课时、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法,简单规定实训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比重与次数。

不能片面地认为只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操性训练才是实训活动,以此否定理论课教学中的其他教学方法对学生能力训练的地位和作用。理论课教学的教学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这本身就是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堂实训的能力和水平要进行适当的培养、引导和提高。在实训活动中,鼓励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训练。如,启发式教学、案例法、项目法、实操法等。

注意课堂实训教学与实验室实训教学的有机结合。

3.实验室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实验室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专业性较强单项技能的实践性教学训练和专业综合能力教学训练的场所。实验室实训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把不能在课堂教学场所完成或在课堂完成效果不好的教学活动,安排在实验室通过真实或仿真的专业场所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实验室实训教学又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当专业教学计划完成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把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连贯综合起来,形成专业综合能力训练的内容,对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实验室实训教学包括课程单元教学训练、课程综合训练、专业综合训练三个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各个高职院校都建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的专业教学实验室,通过功能强大的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把专业课程单元教学训练、课程综合训练、专业综合训练的软件融入其中。再辅之于相应的专业化的生产运营设备,构建成专业实验室。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实训内容的设置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实验室实训内容的设置要紧紧抓住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配合专业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计划的进度和课程教学进度安排实训活动。

实验室实训的目标应以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操作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训练为主。学生的专业岗位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包括专业岗位基本技能、专业岗位核心能力、专业岗位知识应用能力。要把实训的重点放在物流管理专业的岗位核心能力的培养上。

实验室实训方法以学生操作为主,教师指导为辅,在训练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切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不是简单地培养操作工人。

实验室实训内容的设计以仿真企业物流管理的生产经营场景为准,进行模拟企业的生产经营运作过程训练。

正确处理实验室实训与专业实习的关系。实验室实训是为专业实习作准备的,是专业实习的基础,它不能可替代也替代不了专业实习。因此,不必强求把实验室实训建成与物流企业完全相同的生产经营环境。实验室建设的标准,应充分考虑学院自身的财力和国家有关方面的财力支持程度,不必贪大求洋,追求奢华。

4.校外实习基地实习

高职院校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为学生建立能够运用其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平台,使他们学习企业带教老师优良的品质、敬业精神和高超技能,在实践中检验其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情况,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有四种方式: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

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组织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的教师在事前必须精心设计和安排。要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关指导教师共同制定参观实习方案,要求学生明确参观实习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在参观实习结束后,要求师生各自做出认真细致的总结,教师要及时探讨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提高课程教学的水平。

课程认知实习。课程认知实习是学生针对某一专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利用假期(寒、暑假,五一、国庆长假)自觉地到校外实习基地或自己联系企业去实习。是高职院校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课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自觉参与相关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认识性的实习活动。这种实习方式与生产认知实习有着相似之处,它与生产认知实习不同之处就在于它是学生针对专门课程而进行的实习,而生产认知实习是学生针对学习专业的需求而进行的实习。

任课教师要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课程认知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制定课程认知实习的方案和具体的管理办法。学生要明确专业课程认知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使学生在课程认知实习时有的放矢。通过正确的引导和相应的管理办法促进和提高学生进行课程认知实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专业实习。专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活动进行了一个阶段后,有计划地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专门实习。物流管理专业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必须是专业的物流企业,或者是企业的物流管理部门。设计专业实习的目的、内容和要求的主要依据是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它是高职院校在课堂实训教学、实验室实训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给学生提供进行实战性操作锻炼的专业平台,通过实战锻炼,既可以检验学校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学到的技能、岗位核心能力得到实践的检验,又可以使学生在实习中找到专业学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毕业前补上所欠缺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实习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端正学风。

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高职院校完成了全部教学计划后,在就业前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的岗位能力适应性训练,以缩短毕业生在工作单位的见习期,提高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的实践性教学活动。高职院校通过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反馈的信息,进行专业建设改革。

毕业实习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一个环节,加强毕业实习的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专业建设的需要。高职院校要加强毕业实习管理,就要与校外实习基地的有关指导教师共同制定毕业实习实施方案,明确毕业实习的目的、内容、步骤、要求、标准、信息反馈等办法,总结毕业实习工作的经验教训,探讨专业建设的新问题,提高专业建设的水平。

三、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的总体框架

1、专业基础认知平台

专业基础认知平台,主要是通过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利用各种假期进行生产认知实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去校外实习基地的生产经营过程参观实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和训练,增强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加强基础技能的学习与训练。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有针对地到相关企业进行参观学习、到相关企业进行经营环境体验、参与系部组织的各种专业报告会、学习兴趣小组、专业协会、教学竞赛等。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基础认知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确定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基础认知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基础认知平台的目的是把学生引入本专业的门槛,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职业方向有一个比较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认同、了解和憧憬感,开拓他们的学习视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学习的自觉性。这个平台又被称作专业入门训练平台。

2、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

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主要是通过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课堂教学训练,实验室的教学训练,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课程认知实习,培养与训练学生掌握与应用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课堂讨论、课堂训练、案例分析、课后作业训练、相关单证的认知、相关技能的演示、相关软件的使用等。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确定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基本技能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基本技能训练平台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专业)单元技能,基本具备从事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技能,为学生顺利接受下一个环节的教学训练,即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的训练,打下扎实的基础。

3、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

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训练,实验室的教学训练,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的课程认知实习,培养与训练学生的专业岗位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物流管理业务活动的专业岗位能力。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学生在本专业学习与训练的核心与重点环节。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课堂单证制作演练、课堂实操训练、案例分析、课后作业训练、现场参观、相关技能的演示、相关设备的操作能力的训练、相关专业软件的使用等。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确定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岗位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岗位能力训练平台的目的是使学生达到具有最基本的就业能力的要求,基本完成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由低到高”的培养训练任务。

4、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

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主要是把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与训练中受到的专业基础认知、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岗位能力等训练,通过科学、系统的集成,形成仿真的物流管理业务活动场景训练,并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接受和体验物流管理实际业务活动的氛围,经受实际业务活动的锻炼,形成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这个平台采取的训练方式主要有:模拟物流管理业务环节训练、仿真物流管理业务活动场景训练、仿真物流管理业务应用软件的训练、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确定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综合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综合能力训练平台的目的是形成和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完成“由专到精”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训练,使之成为符合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等物流管理职业技术人才。

5、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

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是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求知欲较强、学习成绩在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生进行适当接触物流管理专业前沿理论与业务知识,适当扩展与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专业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培养和训练,挖掘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潜力,对学生进行潜在的专业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生通过直接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参与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参与各个平台实习实训的操作作业,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平台贯穿于前四个平台的全过程,可以说是对中等水平以上的学生,尤其是对上游以上的学生吃的“偏饭”,也可以说是“善于思考的学生”提升自我,完成“适当延伸”高等应用型、技能型素质训练体系的升华和提高。教学管理系部在设计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方案时,要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认真研究和选定有潜质的学生群,对他们的潜质和能力进行认真分析,确定适合他们接受能力的实训内容、制定规范的实训作业及规程、专业创新能力的鉴定或成绩考评办法等制度。

建立专业创新能力训练平台的目的是挖掘学生专业创新能力的潜力,形成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完成“适当延伸”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素质的训练,使之成为符合国民经济建设需要的、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等物流管理职业技术人才。

总之,通过上述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和依据,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主要类别及内容的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的总体框架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就可以形成比较完整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实训方案,希望本文的粗浅探索能够对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方案的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是教育部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课题的子课题(教高司函[2005]202号)

作者单位: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职成厅[2005]2号).高等职业教育物流管理专业紧缺人才培养指导方案.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10

1.系统基础知识了解:通过对机房里计算机中物流实训上机手册的阅读,基本了解上机模拟实训的步骤,流程,各个只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与操作。

2.业务流程:

公司总经理:合同管理、总经理通过系统中合同的招标进行报价,若中标可对合同签订。订单的受理;针对系统发放的订单(托运单,发运单)进行接受或拒绝处理,并把信息发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对订单进行处理。物流设备管理;首先要租借,自建,购买仓库将信息发于仓库中心进行仓库分配,购买或租借卡车,招聘司机,叉车,搬运工等。还要开通各种运输路线。进行财务管理。

调度中心:对总经理发送过来的货运单,托运单进行处理,对货运单进行补货将货源信息发布于仓库中心进行补货,对托运单进行暂存入库或直接生成运输单将信息发送至运输中心,另外调度中心还担有信息查询、风险管理、报表、财务结算等职能。

仓库中心:首先对总经理发送来的仓库信息进行仓库设定、对调度中心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入库操作(入库通知-运输单确认-入库卸货-开具入库单)、出库操作(出库通知-出库备货-运输单确认-出库装货-开具出库单-发货)、另外还但当这货物存放、拣货装配、货物移库、库存查询、仓库盘点、增值业务、财务结算、报表统计等工作。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11

“物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一种新的生产力,是新的经济增长点。针对对这一物流形式学校利用浙科物流管理软件给我们一个更广泛的了解机会,软件中分公司总经理、调度中心、仓库中心、运输中心、四个角色来模拟现实的物流公司在一个模拟的市场环境中的实际操作。学生成立物流单位,各单位在同一市场下竞争来完成订单。通过路线优化、运输陪送、仓储规划、危险处理,加强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由教师控制和调整市场环境的各种因素来增加各物流公司操作难易度来增强学生实验兴趣,使学生增强市场应变能力,同时也使学生能更好的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实际所学的物流知识相结合。

1.系统基础知识了解:通过对机房里计算机中物流实训上机手册的阅读,基本了解上机模拟实训的步骤,流程,各个只能部门的业务范围与操作。

2.业务流程:

公司总经理:合同管理、总经理通过系统中合同的招标进行报价,若中标可对合同签订。订单的受理;针对系统发放的订单(托运单,发运单)进行接受或拒绝处理,并把信息发给调度中心,由调度中心对订单进行处理。物流设备管理;首先要租借,自建,购买仓库将信息发于仓库中心进行仓库分配,购买或租借卡车,招聘司机,叉车,搬运工等。还要开通各种运输路线。进行财务管理。

调度中心:对总经理发送过来的货运单,托运单进行处理,对货运单进行补货将货源信息发布于仓库中心进行补货,对托运单进行暂存入库或直接生成运输单将信息发送至运输中心,另外调度中心还担有信息查询、风险管理、报表、财务结算等职能。

仓库中心:首先对总经理发送来的仓库信息进行仓库设定、对调度中心发送过来的信息进行入库操作(入库通知-运输单确认-入库卸货-开具入库单)、出库操作(出库通知-出库备货-运输单确认-出库装货-开具出库单-发货)、另外还但当这货物存放、拣货装配、货物移库、库存查询、仓库盘点、增值业务、财务结算、报表统计等工作。

物流工程的认知篇12

一、宏观理论知识和基本认知的讲授

首先,在进行国际物流的课程讲解时,要让学生对该课程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了解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工作在性质方面、手续方面、流程方面和法律法规方面的各种不同点,针对国际物流的特点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让学生对国际物流有概念上的认知,如了解与国内物流所不同的国际贸易术语及国际贸易惯例、了解全球化采购、全球化生产、全球化配送等跨国经营和跨国贸易的业务的各种形式,了解我国主要口岸及港口、世界主要港口、国际展览与展品物流、发达国家国际物流的发展特点与趋势、海外国际物流服务提供商、国际物流服务中的中介商。而这些知识的讲授,由于涉及许多的法律、公约、规章、概念等,所以相对抽象,又很少有实习的环境,为课程的讲解增加了难度。在进行这类问题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设备,辅助以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对课程内容进行认知,如果教师具备一定的软件知识,还可以制作简单的动画及思维导图辅助教学。

二、国际物流流程的教学

国际物流的流程是将货物从一国通过正常的手续申报使其流通到另一国的过程,这个过程,即便学生深入到国际物流企业,由于岗位众多,也很难对流程有全面的了解。例如,外贸运输货物的保险的办理过程、理赔过程,进出口商品的检验、进出口动植物检疫及卫生检疫,进出口货物的通关和货运业务,国际物流信息系统、国际物流标准化、信息技术在国际物流中的应用、企业国际物流动作的战略选择等等需要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其流程的课程内容,就要更多地以实践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讲授。教师可将课程进行任务模块的设计,每一个任务模块学习一个业务流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将实际操作的业务和单证作为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务布置给学生,如在进行进出口报关业务的任务时,让学生在仿真的环境先完成报关企业注册登记、了解海关对报关企业的管理以及海关对报关员的管理,完成报关的申报、查验、征税、放行的全过程以及保税业务的深加工结转、台账保证金账户设置等相应的工作流程,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完成相应的业务。当这个工作任务的设置形成体系,便形成了课程的实训指导书,教师也可以根据指导书的内容去规范课程和研究仿真软件。

三、国际物流课程考试改革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