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信息可视化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6 09:32:35

物流信息可视化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1

随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到来,中国经济的崛起给物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业中普遍存在的效率低、安全性差和服务内容单一等问题仍然突出。新媒体技术在信息服务方面有先天优势,在新媒体技术下对物流信息处理进行优化,对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有积极意义[1]。

1我国物流业在物流信息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相对落后

物流的合理化是物流管理追求的总目标。达成物流合理化的手段包括了规模化、共同化、服务化和社会化,其必然要求物流资源的共享,当然包括了最重要的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但是,目前物流行业里企业和企业之间一般是各自为政,还处于物流信息数据资源分散、信息交流不佳的状态。企业相互之间形成了信息化的孤岛,缺乏互通互联的物流信息共享机制[2]。

1.2先进的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水平较低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发布的数据,中国现有物流相关企业已超100万家。但是,除了头部的几家企业,大部分物流公司对先进的物流信息化技术和设备的应用并不高。总体上,各种不同的中小型物流企业都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层次低,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等相同的问题。

1.3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更新滞后

随电子商务相关订单的激增,物流管理效率仍有很大的待提升空间,其中关键的因素在如何用物流信息统筹规划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装卸搬运和配送整个物流过程。此过程需要强大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但是,目前中国大部分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仅处于能够用的状态,并没有形成主动更新的态势。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更新需要相关软件供应商的投入,软件和平台的开发需要“因地制宜”,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直接套用国外的成熟的系统。结合目前我国物流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且物流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水平较低的情况,并不能很好地与物流信息化供应商互利互惠而形成良性的发展状态,最终结果是相关软件供应商技术欠缺和管理系统软件更新落后于行业实际需求。

2新媒体技术对物流信息处理的影响

以条码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物流管理软件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技术当中发展最迅速的,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新媒体技术的加入使得物流信息技术在综合应用的时候更加顺畅。

2.1移动终端数字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使物流信息处理更加高效

移动终端具有无线性、便携性、简单性、移动性、连通性和个性化等特征,在提高工作效率方面作业十分明显。在主要为个人服务的快递行业,利用移动通信技术,物流管理系统的管理中心可将收件单传输到各个正在移动的快递业务员的移动终端上,业务员可以根据信息到达收件点,通过移动终端,业务员可以将采集到的发件信息通过无线终端上传到物流管理系统;在企业方面的物流配送中心,办公区利用物流管理系统可以将收货单通过无线网络传到收货员的移动终端上,通过移动终端的扫描可以完成入库作业。在运输方面,每个物流节点的工作人员可以移动终端采集货物的数据,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时更新物流信息,管理中心可以随时掌握实时数据,物流管理系统能实时调配数据反馈给以智能手机为移动终端的客户。

2.2信息安全技术使物流信息的传递得到保障

物流信息在产生、储存、传递到利用的过程都需要保证不能被泄漏和破坏。首先,物流是服务行业,强调一切以客户为中心,物流信息必须十分强调保密性,信息加密技术通过专门的密钥算法,能确保物流信息得到有效保护。其次,准确性是物流信息处理的根基,准确性本质上是需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防火墙技术和病毒防治技术等信息安全技术能确保物流信息在储存和传递的过程中受到保护而不会被蓄意篡改,保持原来的状态,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再有,为了明确发货人、收货人和物流方三方的权利和义务,需要保证物流信息的不可抵赖性,网络存储技术可以让信息在使用和传递的过程中在系统中留下既定的痕迹,保证物流信息的不可抵赖性,利于物流业务的发展。

2.3数字视听技术促使物流信息可视化

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使得物流、商流和信息流需要面向所有用户,使得物流信息的可视化非常必要。利用GPS、GIS和数字视听技术,物流信息的传输、处理和控制在整个物流过程已经基本实现可视化的转变。针对发件人,上门取件信息图像可视化、发货数据图像可视化提高了物流前端的服务质量;针对面向客户的物流业务员,客户交件信息图像可视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针对物流系统管理中心,订单调度数据图像可视化保证了物流管理过程中的有效运作;对于收件人,上门派件信息图像可视化提高了物流后端的服务质量;对于所有参与角色,物流运输信息图像可视化都对其工作安排有所帮助。

3新媒体技术下物流信息处理优化分析

3.1增加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移动手持终端的使用

物流信息技术是物流信息处理的基础。BarCode技术结合物流手持终端能快速写入和读取货物的详细信息,能快速处理收货、入库、盘点、出库、派送等多种物流信息的变化。RFID技术通过无线射频的方式,采用非接触式的数据通信手段,对电子标签或射频卡等记录媒体进行读写,能短时间完成批量的数据交换,能无视各种障碍建立数据连接,物流手持终端也能成为简便的RFID阅读器。GPS、GIS和移动手持终端的结合,能让物流管理中心及时了解每个物流业务员的位置,便于利用运筹学完成物流资源的调度。此举能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也明显有利于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建设[3]。

3.2建设可视化智慧物流管理系统

可视化物流管理平台的搭建,在监控层,可以利用5G通信技术和视频监控设备,完成现场可视化和作业可视化。在展示层,运用3D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物流设施、设备建模,结合GPS、GIS等信息技术,可以完成身临其境的可视化建设。在信息层,将收集到的物流需求信息、物流资源信息和物流控制信息等转换成图形图像的形式,完成问题可视化、状况可视化和管理可视化。可视化智慧物流管理系统在主动方面可以利用可视化的技术进行各项物流业务管理,被动方面可以设置预警和报警,能及时防范风险。此系统的目标是做到安全、智能和高效,对物流信息的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更加有利。

3.3在信息安全和便利之间取得平衡

据菜鸟网络统计,约70%的物流行业风险与技术有关,如系统有漏洞,账号的权限分配不当等。因此,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的使用是保障物流信息安全的重点。账号安全是业务安全的基本,利用大数据、深度学习等新的技术建设一套身份认证和授权的系统,能增加信息处理的安全性。在此,我们应该尽量确保信息安全,也希望可以不牺牲便利性。但用户的生理特征也属于个人隐私,除了在用户自愿的前提下,信息必须满足不能被随意调取的储存条件,区块链技术是能派上用场的一种新技术。对于物流行业纸质面单上的用户信息,通过既定的格式简化,把信息显示在电子面单上,配送员联系收件人时,用户的联系方式可以通过系统的算法加密处理,由系统直接联系。物流管理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最终目标是做到让管理“无感”,令“安全”有感。

3.4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敢于进行服务创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消费升级需求逐年增大是中国的消费新趋势,网上销售增势良好,优质商品的销售继续保持增长,“品质消费”成为了人们的必然选择。因此,物流追溯就成为了热门的增值服务。物流追溯系统结合BarCode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可以做到防伪、货物追踪、产品追溯、提升品牌形象等。与如海康威视之类的视频监控行业的企业合作,还能做到货物的可视化溯源,能提供在线状态查看、视频回放、录像下载等服务。在5G通信技术的加持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货物在整个物流过程的直播也是一种不错的可选增值服务。在电子商务物流方面,快递公司应该随时能响应收件人的物流信息的反馈,能提供收货地址的更改服务,并且能及时将信息反馈给寄件人。在新媒体技术下物流业给社会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时应该提供多种信息渠道和方式,在用户的移动端要有官方网站、APP、各种软件的小程序等方式;其他端口方面,如:天猫精灵、小米音箱等各种AI语音助手网络终端也可以成为很好的信息处理手段。

4结语

综上所述,以数字视听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主的新媒体技术给物流信息处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在新媒体技术下对物流信息处理进行合理的优化,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效率和物流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白.新媒体在现代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浅析[J].新媒体研究,2018,4(21):43-44.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2

    2 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经营状态能够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能够改变企业经营的状态。物流管理信息化能够完善物流管理方式与组织形式,实现系统化的管理,从而有利于合理、优化配置企业的内部资源。在另一个方面,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能够完善物流技术以及物流管理设施。因为全球性和高效率是信息化管理的两个显着特征,因此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必须改善相关的物流设施,以便达到信息化的要求。此外,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不能离开先进技术的支撑,只有当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信息系统,因此信息化能够使现存物流技术得到完善。

    3 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3.1 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不足以满足需求

    在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此方面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条件下,传统物流管理方式已经难以满足企业发展要求,在建设信息化物流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急需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但是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人才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员工不知何为物流,还有的员工甚至不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极大困难。

    3.2 管理信息化技术相对落后

    信息管理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信息管理技术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且这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例如,多数发达国家在管理企业物流时,应用条码技术,且使用率将近100%;而在我国,条码技术被应用的范围较窄,且应用频率也较低。此外,由于企业自身的经济实力不强,而开发新技术需要较高的成本,这就致使我国的许多企业无力开发新技术,因此射频识别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我国尚得不到有效利用。

    3.3 管理物流的观念过于陈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多数企业在管理物流时,采用的方式大而全。在管理时没有根据企业具体规模选择合适的方式,而是采用统一的产供销一体的管理方式。在多数企业当中,其经营者不重视物流管理,简单地认为做好仓储工作以及运输工作便可以管理好企业物流,但是却没有认识到物流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以及流通成本。这样的陈旧观念影响了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4 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对策分析

    4.1 加快培养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

    要使企业物流管理尽快实现信息化,则应加快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手段:在社会上招聘懂技术以及熟悉业务的人才,也可以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培养,使其成长为专业信息人才。如果在管理物流的初始化阶段,人才数量不足以满足需求,暂时难以找到一定数量的综合型人才,那么就可以将人才定岗作为选拔管理人才的手段,可以将员工所具有的专长作为依据,将其分配到较为适合的岗位上。在培养物流管理信息化人才的过程中,应积极引起国外的先进培养模式,并借鉴其成功经验,提高人才素质。

    4.2 进一步研发与应用先进的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

    在物流管理当中,管理技术是影响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使企业的物流管理方式实现信息化,那么就应重视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便有效控制与处理物流信息,从而使管理的效率得以提高,运营成本得以降低。运用物流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突出自动化辨识技术系统数据交换技术。其中自动化辨识技术既包括声音、视觉以及射频方面的识别技术,也包括磁条技术与条码技术等。而系统数据交换技术可以自动处理企业当中的物流信息,规范物流运作,实现报文标准化、软件结构化、单证格式化。从而完善现有的物流管理方式,加快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4.3 更新观念,重视物流管理信息化

    管理意识是影响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企业的主要管理人员应认识到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并充分重视采用信息化的方式来管理物流。例如,可以建立起促进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的专门机构,同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该部门。此外,企业当中的主要管理人员应多交流沟通信息化物流管理工作,如组织专门的交流会,以便使全体员工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实现物流管理实现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在另一方面,管理者应重视更新观念,认识到在经济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只有实现物流管理信息化,才能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4.4 重视信息资源管理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3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38-04

0 引 言

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由于军事物资的使用频率高、损耗大的特点,部队用户对军事物资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多。为满足部队用户日益增长的军事物资需求,越来越需要军事物流配送的支持[1],以提高部队战斗力。但由于 “配送需求迷雾”和“配送资源迷雾”等问题长期存在[2],军事物流配送效益不高,效果也不理想。针对该问题,必须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目标,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军事物流配送系统,实现精确配送,提高后勤保障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

1 需求分析

军事物流配送是军事物流配送中心根据部队用户的需求,将军事物资送达到指定地点的军事物流活动,其中包括计划处理、集货、分拣、加工、包装、组箱、暂存、装载、运输、卸载和信息反馈等作业过程[3]。军事物流配送作为军事物流的末端活动,为满足部队用户平时和战时的物资需求提供大力支持。随着科技的发展,为适应信息化战争的零点后勤和精确配送要求,对军事物流配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军事物流配送模式中,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军事物流配送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军事物流配送水平还不高,如装卸载不合理、行驶路线不优化等;二是军事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如人员数量相对较多、人均产能低、单位运价高等;三是信息技术含量低,如网络闭塞、系统不统一、订单方式传统落后、运输跟踪能力差、识别技术利用率低等;四是信息不畅通,如军事物流配送中心不能及时掌握部队用户的需求信息,用户也不能查询所配送的物资在哪里,什么时候到,不能及时反映在运物资和载运工具在运输途中的实时情况等[4]。

针对以上问题,国内外也采取很多措施来应对。美军在经历几场局部战争后,系统分析了战争中军事物流配送能力和效果,成立了国防配送中心和24个配送点,向军队提供所需要的物资保障和服务。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基于网络技术的财产登记与部队补给系统(PBUSE)、基于MTS(移动跟踪系统)和RFID的作战指挥持续保障系统(BCS3),实现了补给需求可知、资源可视、在储资产可视、在运可视的目标[5]。

国内相关学者对物流配送研究也有一定的进展,如王福威等提出基于ArcGIS的智能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综合运用GPS和WEBGIS技术解决了配送过程中车辆跟踪及调度、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电子地图显示和空间信息查询等问题[6];王义勇提出了基于B/S模式的第三方物流配送系统,物流配送的全程跟踪和配送过程的实时查询,实现对配送车辆、货物信息、订单信息和客户信息的管理[7]。但是,国内和军内有关学者对军事物流配送的研究还不够细致,研究资料和成果还不多,仅王丰等[8]提出基于电子商务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实现物流配送的合理化等功能,和田丰等[9]提出基于RFID、卫星星座网络的军事物流配送,优化行车路线、车辆调度等,缩短配送时间和节约配送成本。

结合国内外对物流配送和军事物流配送的研究情况,不难发现,要适应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新军事变革,军事物流配送必须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以军事物流配送需求信息可知、军事物流配送环节可视为目标,建立一个完整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形成一个合理的军事物流配送体系,更好地为部队用户提供适时、适地、适量保障。物联网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10]。将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配送中,建立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运用军队有线网和无线网等方式实现军事物流配送需求的实时感知,利用RFID、视频监控、北斗定位系统和GIS等实现配送状态的实时可视、可控,以达到精确配送的目的。

2 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设计和功能实现

将物联网广泛应用于军事物流配送中,是军事物流配送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军战斗力和保障力的重要途径。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采用RFID标签、射频读写器等智能感知设备、相关网络、现代化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实时、准确地获取和处理军事物流配送需求、配送状态等信息,将军事物资适时、适地、适量地送达用户。

2.1 系统组成

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主要由智能感知设备、计算机、网络和软件系统等组成。

智能感知设备主要由RFID标签、射频读写器和传感器组成。RFID标签具有一定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固化存储信息 (物资出厂前写入,包括物资类别、名称等)和追加记录存储信息 (配送前写入,包括配送地点、配送用户等信息)[11];射频读写器,分为手持式读写器和固定式读写器,获取标签上的信息,并将所获信息传输给计算机;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等,对相关信息智能感知。网络,包括通信网、Ethernet、北斗定位网等,主要用于数据传输和信息传递。硬件系统,如计算机、北斗终端等,用于接收和处理相关感知信息。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北斗定位系统、GIS、监控系统、车辆故障诊断系统和辅助驾驶系统等,用于在运物资途中动态监控,实时展示配送路况,根据相关信息诊断车辆故障并提供解决措施,以及借助热磁成像探测系统解决全黑、大雾、沙尘等恶劣环境下配送车队安全行驶问题。

2.2 结构设计

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总体结构主要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等三层,以及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图1所示是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的基本架构。

(1)感知层

感知层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识别、信息采集处理和自动控制,并通过通信模块将物理实体连接到网络层和应用层。主要由环境状态智能感知、载运工具智能感知、在运物资智能感知和装卸现场智能感知等四个模块组成。

环境状态智能感知:运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等传感器对配送中心进行分区域实时监测,数据通过中继传送得到,而且能够自动更新。若数据超过设定范围,则进行声音报警,颜色变为红。用户可以很方便查看各个区域实时温湿度数据。

载运工具智能感知:对载运工具位置、技术状态以及驾驶员的智能感知。采用通信卫星、北斗卫星、CDMA/GPRS数字移动通信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现代物流优化技术获取载运工具的地理位置信息;通过车辆故障诊断系统获取载运工具的技术状态信息,通过监控技术获取感知司机的驾驶状态信息。

在运物资智能感知:在装载物资前,用射频读写器把载运物资的相关信息,包括物资名称、物资编码、数量等信息,经过提炼、合并、增加(如收货单位信息、接收单位信息),写到贴在载运工具表面的RFID标签上。将一批物资作业处理完成后,以批处理的方式将手持式读写器的信息回传到系统平台上。

装卸现场智能感知:利用RFID技术对物资处于配送的哪个环节进行智能感知;利用视频监控和无线网等技术实时感知载运工具是否到达装卸场地、装卸进度等,以更好地把握物资出发的时间。

(2)网络层

网络层包括延伸网、接入网和核心网,主要把从感知层获取的信息传输到应用层,为系统的功能实现提供相应的信息传递。可依托军网、全军军线电话网、卫星通信网、北斗定位网、Ethernet、WiFi、CDMA和GSM/GPRS等网络,实现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数据交互。

(3)应用层

应用层包括应用基础设施、中间件和各种物联网应用,主要有计划管理、用户管理、车辆管理等12个服务。主要实现对计划拟制、上报、审核和下达;对用户、车辆和人员信息的录入、审核、查询、修改、删除;对装卸载物资和路线选择进行优化,形成装卸载方案和行车方案;对载运车辆和物资进行实时监控;需求单位用户根据权限,查询所属物资的配送状态;用户接收物资后,用射频读写器读取相应射频标签信息,在检核无误后,登录系统进行确认。

(4)技术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系统提供统一的数据交换模式,支持多种通用标准数据交换服务,对各类数据的定义进行统一,同时支持SITA电报、EDI数据传输以及其他各种电报。

信息安全体系:通过一些加密技术,对系统的运维管理、权限管理、信息安全防御、数据库安全保障、网络通信通道提供安全保障。

2.3 主要功能实现

2.3.1 军事物流配送需求实时可知

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可利用军网、Ethernet等网络,通过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实时感知部队用户的物资需求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军事物流配送需求,图2所示是军事物流配送需求感知图。根据该系统功能,部队用户可登录系统的客户端,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填写物资需求计划,并把该计划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就可在登录系统主界面后,查看各部队用户的物资需求计划,审核、汇总后,生成物资配送计划,然后下发给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登录系统,收到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物资配送计划,进行一系列的配送作业,将军事物资配送给指定用户;用户收到物资后,经检核无误后,登录系统客户端进行确认和信息反馈。

图2 军事物流配送需求感知图

2.3.2 军事物流配送状态的实时可视和可控

采用分阶段实时掌握军事物流配送的方式,来实时掌控军事物流配送状态。首先,将其分为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内作业阶段、途中运输阶段、物资到达后交接等三个阶段,图3所示是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流程。其次,在实时感知军事物流配送需求的基础上,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采用物联网技术,从上述的三个阶段来实现对军事物流配送状态的可视、可控,以解决军事物流配送水平不高、成本居高不下、技术含量低、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

(1)军事配送中心内作业可视、可控

一方面,把贴有RFID标签的物资集结到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内;按照上级下达的物资配送计划,利用手持式射频读写器读出物资信息,然后根据所获信息,对物资进行分拣、加工、包装、组箱等作业,并在集装箱上贴上射频标签,写入相应信息,暂存于配送中心仓库内;根据智能配载系统提供的装载方案,对组箱物资进行装载,并在配送车辆上贴上射频标签,写入相应信息,利用无线网和视频监控,对作业现场进行可视化管控,确保各环节信息畅通,保证作业安全、高效、流程规范,及时掌握物资出发的时间。另一方面,根据人员管理系统和路线选择系统,分别对驾驶员选择和行车路线选择进行规划,生成预案,辅助领导决策;根据决策分析系统对预案综合评估的结果,确定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等;根据实施方案,按照既定的行车路线,向目的地出发。

(2)途中运输可视、可控

在运输途中,利用辅助驾驶系统,借助热磁成像探测系统解决全黑、大雾、沙尘等恶劣环境下运输车队安全行驶问题,辅助驾驶;利用车辆故障诊断系统,对车辆故障信息进行诊断和分类,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利用视频监控,对车辆驾驶员进行实时监控,防止驾驶员不当驾驶;利用GIS,获得实时路况,按照既定的行车路线,可以计算出到达下一个目的地的大概时间。

车队行进过程中,各车辆利用无线自组网分系统或超短波集群通信分系统,如WiFi、蓝牙等,把驾驶员信息、车辆故障信息等(含图片、视频、报告等),发送实时信息给车队指挥车,使车队指挥员实时掌控车队行驶状态;军事物流配送中心利用全军军话网、卫星通信系统、3G通信、北斗导航(定位及报文传输分系统),获取由配置在车队内的北斗终端和卫星通信终端等发送的实时消息,从而对物资运输动态监控;用户登录军事物流配送系统的客户端,根据权限查询所属物资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到达的大概时间,并做好接货准备。

(3)物资到达后的交接可视、可控

物资到达目的地后,根据智能配载系统提供的卸载方案,将物资卸载到指定区域,与部队用户做好交接;部队用户接收物资时,用手持式射频读写器读出贴在物资表面上的射频标签,获取相应的物资信息,检核无误后,登录配送系统,进行确认;军事物流配送中心登录系统获取部队用户在装卸场的监控画面,实现对物资到达后交接可视、可控;物资交接完毕后,把物资配送到下一目的地。重复上述过程。完成最后一批物资配送后,车队按照既定方案返回到配送中心,并做好交接。

从上述的功能实现来看,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军事物流配送的作业水平和信息技术含量,保证了各阶段、各环节之间信息更加流畅。系统的初始投资可能比较高,但如果长期加以使用,节约的资金也就相当可观。总之,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军事物流配送中,传统的军事物流配送模式存在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结 语

为适应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打赢现代化信息战争,军事物流配送必须实现可知、可视、可控,保证军事物流配送信息流畅通。笔者在分析军事物流配送需求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物联网的军事物流配送系统的基本架构体系,详细设计了其功能实现,有效提高军事物流配送总体效能,增强军事物流配送效益。由于军事物流配送系统是军事物流配送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还不成熟,因此,系统建设的路还很长,需要继续展开深入的研究。

参 考 文 献

[1] 王宗喜.军事物流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亮,顾岩. 美军配送式后勤保障对我军后勤建设的启示[J]. 物流技术,2008(7):130-132.

[3] 王丰.军地物流一体化[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

[4] 胡德全.军事物流配送系统研究[D]. 北京:后勤指挥学院,2003.

[5] 姚红霞. 美军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研究[J]. 军事物流,2010(19):149-151.

[6] 王福威.基于ArcGIS的智能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24):7521-7524.

[7] 王义勇.基于B/S模式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福建电脑,2010(3):130,148.

[8] 王丰. 军事物流学[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4

1.2物流信息化能够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物流的信息化,能够将物流企业、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实现各企业、各部门信息数据的充分共享,同时,通过对物流活动中的相关信息资源进行分析、处理与整合,管理者能够了解更多的市场信息辅助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

1.3物流信息化能够提高物流企业服务水平传统企业由于物流信息滞后,企业不能及时对顾客的意见做出及时的反馈,致使顾客流失,对企业利润产生很大影响。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后,实现了物流作业的电子化处理,可以随时了解顾客需求动态,缩短客户订单处理的时间,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减少发货及配送的差错率的发生,有助于提供及时的物流服务和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体系。

2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2.1物流企业信息化整体规划能力低目前,我国政府也加大了对物流信息化的投资力度,已经把物流信息化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纳入发展规划之中。各类企业也越来越重视企业物流信息平台及专业化信息系统的开发。由此可见,信息对物流企业的重要作用已普遍得到各行各业的认可,对物流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也不断提高。但物流企业对信息化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对来自不同部门的物流信息的整体规划的能力,已使用相关物流管理软件的企业,其软件功能简单,仅仅是物流环节的一部分,已经对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的企业所占比例很小。由于物流企业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的信息标准,导致物流信息不能充分实现各部门的共享,阻碍了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2.2信息管理方面技术人才匮乏物流企业属于人才密集型企业,而且物流作业环节多且复杂,因此对物流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多数企业从事物流信息化的多是企业的内部老员工,这部分员工尽管对物流业务工作较熟悉,但在物流信息化的工作时在长期的慢慢摸索中完成的,影响了物流效率的提高,企业缺乏既熟悉物流管理又熟悉物流信息化运作的专业人才。

2.3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系统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通过应用信息系统来改善企业现有经营状况,部分企业也引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但由于外购现成信息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和本企业物流作业流程不符等情况,不仅物流效率得不到提高,而且导致资源浪费。因此企业应根据实际作业流程开发适合的物流信息系统软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与国际上的物流企业相比,我国的研发能力相对比较落后,也没有想成统一、规范的物流信息系统标准,这是阻碍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的重要因素,由于物流信息的不透明,企业间合作难度增加,信息孤岛现象在企业间普遍存在。同时,高层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程度不够也是阻碍自主开发信心系统的问题之一。

3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重视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规范物流信息化标准,促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加快行业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为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创造良好的技术环境,使物流企业同工商企业实现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对积极参与物流信息化系统开发的企业,政府可加大扶持力度,并予以一定物质奖励,从而提高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重视和关注度。其次,企业内部要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部门,设有专人负责,要从信息化的观点出发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和员工素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转变。企业之间要多进行企业信息化技术、物流信息化的交流沟通与合作,积极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间的协同运作,使企业提高对物流信息化的进一步认识。

3.2建设多功能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现代物流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构建的虚拟的物流网络平台,可将政府部门、物流企业、工商企业等有机联系起来,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随着客户企业对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可以凭借物流信息平台加强企业、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对物流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与客户企业的合作,为物流服务需求方提供成本低、速度快的物流服务,从而企业的物流绩效能够获得新的突破,可以说使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企业信息化的捷径。

3.3培养急需的物流信息化人才专业的物流信息人才是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保障,对物流人才的培养问题应该给予高度的关注,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设置上要紧密联合企业实际,使人才的培养与企业现实岗位相对接。以校企结合的方式培养科技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既有扎实的物流管理理论知识,又有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性人才,同时,企业应该为优秀的物流人才建立良好的晋升与奖励机制,为物流人才才能的发挥提供良好的平台。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5

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对港口信息化进行建设,而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其在港口的生产经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是在整个系统中并不缺乏一些问题的存在,不能很好地适应持续性发展以及各种竞争的需求。加强对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这样才能顺应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趋势。

一、电子商务模式下港口物流信息化构建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现如今,我们国家还是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在港口的物流建设中极度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以及长远的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环节更是少之又少,而以往的配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当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熟练地操作软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更多是因为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应用极度的落后。

(二)信息化应用不平衡发展,电子商务功能普及率较低。信息化应用的整体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发展不平衡的企业信息和港口物流。经过调查分析,不均衡的现象极度限制着整体效能的提高,使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开通了电子商务功能的物流港口少之又少,比如青岛港、上海港和天津港,我们国家大多数港口还非常落后。

(三)目前进行信息处理最基本的状态是分散状态,并没有形成共享环境。虽然相关港口在信息化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在信息化的建设上也有不错的成绩,可是在本质上并不是整合的,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在进行物流一体化的管理进程中最基本的需求,没有进行系统化的集成和整合,导致了信息在处理时呈一种分散的状态,这些导致在进行港口物流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对物流系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共享。

(四)缺乏对现有人才的系统培养。虽然说我们国家很多高校已经有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这两个专业,可是就总体来讲,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都是比较匮乏的,而且决策层和管理层的人员对最新的港口物流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才能够满足今后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二、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港口物流信息化的策略

(一)对港口的物流设施进行强化建设,使得信息技术与硬件设施相匹配。在对港口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时要重视它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协调与同步,对港口的服务系统进行完善时要采用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当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对国际航运的EDI系统加速开发,尽可能的投入使用。要对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强化建设,同时还要重视软件的使用,使得信息技术与硬件设施相匹配。

(二)针对电子商务建立一个港口物流综合性的信息系统。针对电子商务建立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信息系统,使得在港口内可以进行物流信息之间的共享,使得信息不再局限于港内。在这个新系统里要特别重视电子商务这一功能,可以实现“电子式”的服务,凭借电子式的物流交易市场、港口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互联网等,在从事有关的商务活动以及所涉及到的其他业务时可以自动完成。

(三)港口之间要互相学习,为今后工作做好前期准备。当今信息技术在飞速的发展,而港口在进行采集信息时不仅要在管理界面进行人工输入,还要重视通过使用高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对港口来说,现在的仓单信息和集装箱船图大多都是使用电子交换的技术进行信息传递的;有一部分码头在其装卸设备上装有远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控制器直接进行信息的输出。在港口之间要互相学习借鉴,更好的应用新型的信息技术,为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四)培养相关的管理人才,使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得以提升。 港口的物流信息化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就要重视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 他们必须具备全方面的才能与知识,跟他人能够很好的进行沟通,在进行企业内外的资源整合时要具有很强的操作能力,能够熟练经营以及对信息技术的掌握。

结语:在当今时代,要特别重视港口的物流信息化发展。如今的港口物流是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在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增长方式转型的过程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高。促进港口物流朝着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使得港口功能能够转型成功,进而使得产业链进行优化整合,价值链得以不断延伸。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6

冶金工业企业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的入厂开始,到半成品的流动、产成品的存储和交付、废弃物的处理等全过程,整个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系列化的物流活动。八钢是有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通过艰苦奋斗,不断积累,形成了现在的发展格局。从目前的视角看,为使八钢整体生产物流顺畅,在物流布局及技术手段等方面都需要优化。以八钢物流道路运输为例,进行探讨。

在八钢的生产过程中,运输是生产的直接组成部分,八钢各生产单元通过运输使其空间状态联接在一起。在物流过程中很大一部分责任是由运输担任的,运输是物流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八钢本部的大宗原燃料的运输形式主要是道路运输和皮带运输,相对而言道路运输的不可控因素更多,主要探讨道路运输的两种方式: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

1公路运输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公路运输主要内容包括:车辆动态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车辆导航技术应用、交通管理、协作运输管理等。

1.1车辆识别

为了实时掌握公路运输的状况,对公路运输的基本单元的状态即车辆状态必须知道,这就涉及到车辆识别。基于空间信息技术的移动式车辆侦测自动识别技术在公路运输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1.2电子地图

电子地图是公路运输实现可视化必需的人机界面(Interface),它具备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大多数功能。公路运输可视化的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过电子地图来表示。电子地图能够把数字信号(包括对数字地图、遥感数字图象及自行数字化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形成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电子地图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多维地图的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作用;二是动态环境下空间数据库与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的交流作用。总之电子地图要完成GIS中空间数据视觉化的任务。

电子地图主要通过点状要素(出入口、道口、交通灯等)、线状要素(公路、铁路等)、面状要素(停车场、料场等)来反映交通详细信息,满足交通运输服务的要求。

1.3车辆导航

车辆导航是指为具体的在厂内道路上的运输车辆提供导航,它是车辆驾乘人员重要的辅助工具,使之能在正常情况先按照预定的线路行驶,异常情况下按照指定的线路移动。

为实现车辆导航,必须将GP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结合起来,最终通过车载GP设备为驾乘人员传递相关的图像和声音信息。

1. 4交通管理

随着八钢产能的不断扩大,厂内运输的车流量将进一步增加,为使道路交通完全处于受控状态,制定相关规则并监督执行非常必要(尤其对大型运输车辆的控制)。交通管理具体内容包括:车辆行进线路规划、车辆监控(路线、速度等)、停车位管理、交通道口监控、车辆指挥、故障处理和紧急救援等。

首先对所有进出八钢的大型运输车辆的行进线路按物品(对应相应的物资编码)做好规划,线路规’划本着线路最简捷的原则进行,同时要考虑出入口、道口、回车场地、道路状况、车流量、其它公路运输等因素,尽可能避免迂回运输和重复运输。线路规划是动态的,可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线路规划在大型运输车辆进入门禁的时候,以声、光和图像的形式通过车载GPS设备传递给驾乘人员,为其提供导航。

大型运输车辆进入八钢厂区的导航是强制的,为此需要实时跟踪和监控,确保其按照指定的线路、速度行驶,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随着车流量的增加,靠车辆自律管理厂内交通将不能满足要求,为此需要在重要道口建立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系统主要用于管理道口现场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主要是将被监控点实时采集的交通视频图像传输给监控中心,以便监督和及时调整控制流量。

八钢有必要建立类似于城市交通指挥系统的交通管理系统,可以作为勺又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以电子地图和GPS数据库为工作平台,运用计算机网络,集成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电视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电子警察系统、通信系统和车辆导航等系统,实现各种交通管理信息集成整合,深化处理和增值服务,便于驾乘人员了解相应信息和交通状况,使指挥人员能够迅速决断、快速反应、及时修正交通计划,保证交通的安全与畅通。

1.5协作运输管理

从实现物流可视化的角度来探讨协作运输管理。

将来八钢的大宗原燃料的公路运输主要通过社会协作的方式进行,为使公路运输能够按照八钢的要求和意愿进行管理,在商谈协作的时候,必须要求协作方按照八钢的要求做一些必要的工作。

由于公路运输处于买方市场,在商谈协作运输时掌握一定的主动权。

首先,要考虑软硬件配备,主要包括:必须配备承担运输所需的车辆,车辆应装备符合实现八钢可视化物流所必须的GPS车载设备和车辆自动识别装置,具备车辆实时监控系统(主要监控八钢外部运输),具备与八钢联网的信息系统等。

其次是运输管理,主要包括:为了避免集中到达,要求公路运输商(可能是多家)按八钢的交通容量编制运输计划,尽可能减小每批次的车辆数量;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要求公路运输商能实时控制在途车辆(必要时能提交八钢共享),按照预定的计划时间到达,同时要保证“运输的一致性”;在途车辆出现意外,有应急预案应对;对进入八钢厂区的车辆能够服从八钢交通管理的要求;按照八钢统一的电子结算方式进行运杂费结算等。

2铁路运输可视化分析

铁路运输占道路运输的比重在今后几年会逐步增加(大宗原燃料运输里程一般在200km以上),铁路运输需要高度关注。可视化铁路运输主要内容包括: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车辆动态调度等。

2. 1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

着重从机车跟踪的角度探讨车辆识别和定位。

为实现铁路运输可视化,需要知道机车行进方向、车辆数、车辆顺序、车厢数、车辆标签、所对应车辆的物品编码(含品名、规格、产地等信息)、计量信息、列检信息、装卸信息、运行时间和运行位置等信息。这些都需要依靠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来实现。

铁路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CIS)、动态自动识别称量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 PS )、电视监控系统是进行车辆识别和定位的技术基础,它们各有侧重。

GPS在车辆定位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是实现车辆定位的重要手段,在GPS基础上结合RCIS获取的各节点信息,可实现车辆全过程精确定位和车辆动态跟踪。

铁路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和电视监控系统相结合,借助模拟运算工具,也可实现车辆定位和跟踪的功能。

用于车辆识别的技术手段包括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和移动式车辆侦测自动识别技术(CPS技术),由于车厢经常倒换,采用图像自动识别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识别更经济适用,尤其是射频识别技术在我国铁路运输管理中已得到广泛使用,也有相应的技术规范支撑。采用GPS用于机车识别无疑是最佳选择。将机车信息、车箱信息、编组信息等有效结合,即可得到完整的车列信息。

2.2电子地图技术应用

电子地图是铁路运输可视化重要的视觉平台,作用同公路运输,通过它可直接、快捷地了解到机车运行状况。

电子地图是实现可视化动态车辆调度十分重要的工具。电子地图有两类:一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 IS)的电子地图,与实际地形相符,真实感强,但受幅面限制,一些信息不能直接反映在地图上;二是模拟的示意性的电子地图,可能与实际相差很大,但它幅面利用率高,可清晰显示更多信息。以前更多的选择后者,“鹰眼”技术使得前者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越来愈多。通过“鹰眼”技术可以详细了解到每个区域的细部信息,通过链接甚至可以获取包括某个信号灯的状态、某个道岔的位置、某个摄像机获取的车辆和行人图像等信息。

2.3远程监控系统

在调度中心实现对道口、车站、铁路沿线环境和现场的远程监控,一是可大大减轻日常人员巡视的工作量;二是便于及时发现危险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远程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实时视频监控、信息存储、报警联动、远程遥控和校验等。

远程监控系统由现场设备(可变焦红外线数字摄像机、活动云台)、传输通道(有线或无线)、主站设备(服务器、存储装置、软件)、监控终端等组成。

远程监控系统已成为铁路运输管理不可缺失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基于wEB服务器的远程监视系统,可以为有权限的局域网用户提供实时的信息服务。

2.4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

八钢内部的铁路运输系统与公共铁路运输系统关联度很高,随着八钢产能不断提高,与外部公共铁路运输系统建立实时数字信息交换制度对双方都有必要。可通过约定数据交换范围、方式和格式,在双方的数据服务器之间设置防火墙,实现信息共享并融入各自的管理系统。

内部可视化的相关信息需要集成在电子地图上,这样就需要在“八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和现有的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cls)、拟建的车辆识别和定位系统、远程电视监控系统等之间实现信息无缝链接.由于现有的区域计算机连锁系统(RBI)建设时未考虑与其它系统信息交换,相应的软硬件不一定能满足要求,届时需要对服务器部分做相应的改动或升级。新建系统要充分考虑今后的拓展需求。

2.5车辆动态调度

车辆动态调度是“八钢物流信息管理系统铁路运输子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物流管制中心的建设就可视化的铁路运输管理和车辆动态调度的功能和内容展开描述。

车辆识别和定位技术应用、电子地图技术应用、铁路信号系统数据交换等都是为可视化的铁路运输管理和车辆动态调度服务的。铁路运输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铁路运输计划的管理、车辆运行信息显示、车辆追踪、物流信息显示、调车作业图表管理、列车运行图的管理、运行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自诊断等。

铁路车辆动态调度需要一个可视化的信息平台,其主界面就是集合各种相关信息的铁路运输电子地图(或称之为八钢铁路地理信息系统图)。铁路车辆动态调度是计划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计划为驱动,实现产供销运的紧密衔接,对采购、销售、生产物流实施跟踪管理。通过车辆调度模块生成、调整和发送车辆运行计划、维护和调整调度作业图表、发送调度指令;铁路运输过程中的物流管理作业过程(如列检、计量、装卸等)也需要依靠车辆调度模块来动态的实现控制;为使运输过程处于可控状态,车辆调度模块还要对车辆的动态跟踪;实时(或定时)对铁路运输计划的预测统计分析是车辆调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它可获得与铁路运输相关的信息(如库存、消耗、待运、在途等信息),以便提前判断和制定相应的措施。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7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2C-0161-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发生改变,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以及近年来大数据的过热迹象,使各行各业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行业内的企业间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如何有效进行统一管理、信息集成和资源整合等,实现信息化升级革新,进而提高行业的市场反应速度、对行业内运营流程的整体优化,将是各行各业信息化革新中关注的焦点内容。信息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灵魂,也将物流信息化的提到了重要的地位。物流发展的整体趋势是面向国际化和现代化以及信息化。物流信息化又是走向国际和现代的基础,尤其是电子化的发展,给物流信息化带来了动力和挑战。物流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物流信息商品化、数据存储数据库化和数字化、信息处理电子化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化的革新是实现物流行业现代化各种设想的云梯,大数据视角下的物流行业面貌将会焕然一新。

所谓大数据视角并不能单纯认为是传统的数据统计,更多的应倾向于人工智能。巨量的数据信息在新的模式下经过合理的处理、管理、整理、撷取成为有用的信息资产。大数据这种基于海量信息的处理以及预测未来的能力将为物流行业信息化的革新带来巨大的潜力。如何应用大数据分析的优势快速对消费者、零售商、制造商、原材料供应大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充分挖掘其中的经济价值,将是物流行业面临的巨大挑战,也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更广阔的未来。

提到物流和物流爆仓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双十一”的淘宝购物节,但在物流订单一年比一年多的形势下,整个物流体系却越来越运作顺畅,简单而言这就是大数据有效分析的结果。对于每一件商品和其在页面的位置都是通过算法进行筛选的,虽然数据庞大但算法是可以设定的规则,直接关系到所得到的结果。淘宝天猫的物流枢纽就是通过对商家备货情况的数据和买家的浏览、收藏和加购物车行为等的数据进行快速高效的分析,获得尽量准确的大数据分析预测的结果,并将结果与所合作的物流企业进行共享,从而在大量订单出现的时候能够更加迅速反应和从容应对。物流信息化是当今物流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物流企业运用大数据对货物海量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存储和分析,增强了对物件的监控跟踪力,使物流的信息化管理在细节上处理得更加精细,运营效率不断提高。我国现代物流蓬勃发展,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各个环节信息化革新中的优势和作用,实现资源的合理动态配置,以强大的数据潜能为物流信息化革新提供新的思路。

二、大数据分析在物流信息化革新中的优势

(一)大数据分析有助于物流企业对行业发展动态的把握。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是物流企业所必须面对的市场环境,由于没有准确的预判总会有运输空载的情况出现,没有对业务增长的实际数据进行统筹分析管理,而是直接选择加大投资量扩大仓储并提高运输能力,造成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产生大量的空余,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亏损。如果加入了应用新兴技术手段大数据的分析,物流企业键就可以及时获得并利用现有的信息对未知的市场环境做尽可能准确的预判,减少甚至避免盲目扩展造成损失。

(二)大数据分析有助于保证客源。对于物流行业中的企业来说,客户资源是各种物流企业寻求回报的重要环节,对客户的行为习惯进行统计,进行专业化数据分析,进而预测未来行为,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既可以保证原有的客源不丢失,又可以通过数据中的潜在价值挖掘新客源。大数据的出现正悄然改变着市场推广的游戏规则。大数据可以使物流行业不断推动信息交互,调整服务模式、改变价格和市场变化的信息等,越来越符合客户的需求。所有的营销过程将不再受时间地点等的约束,每一个营销行为都在信息的交互中变得更加精准,完成销售目标。

(三)大数据分析提高物流行业透明度。大数据在物流行业的应用实现了物流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使得物流的相关工作人员和物流各部门在透明化的空间里进行操作,绩效管理更加细致明晰,促进物流行业服务质量的飞跃。大数据在对客户进行数据分析的同时,也能对物流服务商的操作和绩效信息进行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无形中提高了其透明度。将所有的物流企业服务质量及绩效信息主动透明公开,可以使客户有明确的认知,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出恰当的选择,与此同时,物流企业整体绩效得以提升,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及行业竞争力。

(四)大数据分析促进物流企业优化盈利方式。大量的价值数据可以从之前建立的物流行业相关的网络平台获得,从这些数据中包挖掘每个客户的消费记录,进而进行汇总并进行更高级的分析,帮助需求者和物流服务机构在做选择时都更加明确果断。因为这些海量的数据都在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实时更新,使得其更加符合并反映实际的情况,动态数据帮助物流行业整体预测的准确度不断提高,市场策略和扩张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动态数据的采集分析。大数据分析帮助物流行业所有的客户数据全国联网,准确及时的物流信息被及时处理方便查询,物流企业公司盈利途径盈利方式都得以改进,时刻跟进现代社会的前进步伐。

三、大数据在物流信息化革新中的作用

(一)物流配送方案中的信息化革新。大数据的背后蕴含着许多先进的技术,其中大数据存储、管理以及后续的检索应用等,这些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物流行业发展的每一环节。在信息采集数据和数据开发应用、数据传输等环节中都将出现更多的数据中心。物流配送方案的信息化革新中,大数据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物流企业可以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对物流每一环节的数据进行深加工,快速果断地选择高效合理的配送方案,其中包括配送路线、配送工具、配送件的信息监控等。不仅使物流公司的工作井然有序降低成本,也能为客户提供最高效的便捷服务,一举多得。

(二)物流供应链中的信息化革新。网络技术的大将物流行业带入行业交叉、部门融合、区域联合、渗透力强的复合产业时代。在物流供应链的信息化革新中大数据的出现带来了对供应链系统相关业务和管理工作的大改造,使被服务对象有了新型体验。大数据加上互联网供应链的智慧物流模式将在物流信息化革新中不断发展。挖掘价值数据并建模分析将依然渗透物流的两大基本问题网络和流程中,大大压缩成本,提升物流工作效率,加快资金的循环利用。小米科技公司和顺丰速运公司的合作就是最好的案例,仓储管理和信息管理密切配合,无缝对接,电子运单更是加快交接,实时提货,互利共赢。

(三)物流个性化服务中的信息化革新。大数据视角下的物流,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其服务质量和服务速度。在大数据的渗透中实现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在大数据的时代中,如果能先一步获得数据就能比别人更先一步作出适时的调整,赢得先机,赢在起跑线上。物流信息化平台,发挥云存储云计算的优势,存储数据挖掘数据内容,分析筛选客户,分门别类,使整个物流供应链都在各相关环节的信息共享中被激活,以不变应客户数据的万变,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展开所有服务工作。客户满意、客户方便就是物流行业的成功,自然也会带来绩效和利润,进而带动整个物流行业的发展。

(四)物流管理体系中的信息化革新。物流行业进一步革新信息化进程,将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压力及人工操作误差,拣选和配送的速度效率得以有效把握,物流成本得以削减。原有物流管理平台有很大的局限性,公司资源浪费,物流细节管理失控,业务流程不规范,智能化自动化低都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原因,制约着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引入计算机互联网管理平台将有效打破传统管理平台带来的制约,尤其是互联网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出现,带来了我国物流行业规模化发展的契机。为了推动我国物流行业的全面发展,顺应电子商务的趋势,我国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需要充分重视数据管理,制定并完善制度法规。切实可行的数据管理体系必然会使物流行业的发展有跨越式发展。

四、大数据视角下物流信息化的展望

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大数据已经深深渗透到物流行业的血液里,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的综合应用,使物流行业需求跨越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的物流行业不仅将大数据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更会实现各方面物流信息化的大革新,实现海量数据的智能获取自动分类,实现全面的信息化管理。不同的智能终端将殊途同归地连接互联网,并且各种智能终端实现少人工甚至无人工介入的完全智能自动处理模式,进一步实现功能齐全网络集成的体系。自主识别物件,新数据共享,大数据价值挖掘等会将人类带入真正的智能物流时代。

大数据当下最热门的词汇,拥有强大的功能支撑,给物流行业带来机遇的同时必会伴随着挑战。物流信息化革新的每一环节都离不开大数据的渗透,合理采用大数据技术,将会给物流行业的决策、管理、资源分配和稳定客群都起到促进作用。海量数据驱动型产业是物流行业革新的重要途径,是物流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寻求更高平台更卓越战绩的有效手段。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的物流信息化道路上,虽然整体上不断提高着数据信息处理的效率,但还是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避免繁琐状态水平的出现,在挖掘数据时一定要有其针对性,深刻把握大数据深刻的内涵,充分把握物流行业面临机遇的同时又要注重物流策略选择中面临的挑战,做到在如今大数据的背景下在海量的数据中游刃有余,改变我国物流产业总体水平不高的现状。

总之,融合物联网、互联网的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将是物流行业深化改革寻求革新途径的主要发展方向,数据驱动也将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产业转型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的有效武器。通过互联网络和不断创新的信息技术将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一体化运行和行业、市场、个人、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大数据的创新发展应用是物流行业革新的不竭动力,由此会创造更多发展的机遇。与时俱进,跟进大数据的思维视角,在大数据的浪潮下整合改革物流行业,积极把握机会,与时代共赢。

【参考文献】

[1]李慧.基于大数据视角下电子商务物流策略的优化研究[J].中国储运,2015(7)

[2]韩君.云计算在物流信息化革新中的应用[J].物流技术,2015(12)

[3]鲁明珠.企业物流信息化战略规划及实施研究[J].物流技术,2014(21)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8

(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现如今,我们国家还是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在港口的物流建设中极度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以及长远的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环节更是少之又少,而以往的配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当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熟练地操作软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更多是因为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应用极度的落后。

(二)信息化应用不平衡发展,电子商务功能普及率较低。信息化应用的整体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发展不平衡的企业信息和港口物流。经过调查分析,不均衡的现象极度限制着整体效能的提高,使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开通了电子商务功能的物流港口少之又少,比如青岛港、上海港和天津港,我们国家大多数港口还非常落后。

(三)目前进行信息处理最基本的状态是分散状态,并没有形成共享环境。虽然相关港口在信息化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在信息化的建设上也有不错的成绩,可是在本质上并不是整合的,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在进行物流一体化的管理进程中最基本的需求,没有进行系统化的集成和整合,导致了信息在处理时呈一种分散的状态,这些导致在进行港口物流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对物流系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共享。

(四)缺乏对现有人才的系统培养。虽然说我们国家很多高校已经有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这两个专业,可是就总体来讲,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都是比较匮乏的,而且决策层和管理层的人员对最新的港口物流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才能够满足今后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二、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港口物流信息化的策略

(一)对港口的物流设施进行强化建设,使得信息技术与硬件设施相匹配。在对港口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时要重视它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协调与同步,对港口的服务系统进行完善时要采用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当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对国际航运的EDI系统加速开发,尽可能的投入使用。要对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强化建设,同时还要重视软件的使用,使得信息技术与硬件设施相匹配。

(二)针对电子商务建立一个港口物流综合性的信息系统。针对电子商务建立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信息系统,使得在港口内可以进行物流信息之间的共享,使得信息不再局限于港内。在这个新系统里要特别重视电子商务这一功能,可以实现电子式的服务,凭借电子式的物流交易市场、港口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互联网等,在从事有关的商务活动以及所涉及到的其他业务时可以自动完成。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9

中图分类号:TP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9-0025-04

Research on Torpedo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RFID

LIANG Zhi-jun, ZHAO Jian

(Naval Equipment Department, Xi’an 710065, China)

Abstract: RFID is a kind of non-touch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which has fast and convenient information gathering capability, provides possibility of realization in visibility of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for the Torpedo. Army commanders have a problem of invisibility of battlefield guarantee resource and information, a scheme of torpedo maintenance and support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RFID is presented to meet the future requirement of precise, visible, and informationalized long-distance support in the war. This scheme is helpful to achieve digital warhause, visualization of mainenance, support, and logistics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torpedo.

Keywords: RFID technology; torpedo; maintenance support; information system

0 引 言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各种高新技术在鱼雷上的应用,鱼雷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将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现代化海战中,鱼雷将会在攻击现代化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击毁敌航空母舰和其他现代化战斗舰艇、消灭运输船和警戒舰艇以及对海军基地、港口军事目标进行袭击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真正成为各国海军起威慑作用和克敌制胜的“杀手锏”。

然而,未来的战争是“信息化”的战争,急剧变化、高度透明的战场环境, 对鱼雷装备保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装备战损或故障对战斗力的影响巨大,需要依靠维修来解决,以迅速恢复部队的战斗力,因而装备的维修保障具有其特殊的重要性。鱼雷的保障主要从维修规划、供应保障、技术资料、训练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传统的鱼雷维修保障实施中的难点在于鱼雷的制造、运输、保障和维修等各环节数据与鱼雷的实时绑定、实物流和信息流存在脱节、管理人员无法对上述维修保障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造成鱼雷“保障资源不可视”和“信息不透明”的难题[1],部队指挥机关对鱼雷武器装备资源的装备状况、生产、维修及库存量等情况难以实时掌握,不适应未来远程支援保障、精确化保障、可视化保障和信息化保障的战争需求,同时也难以满足作战机动保障的需求。基于上述考虑,提出了RFID技术在鱼雷武器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问题。

1 RFID技术的介绍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RFID系统一般由读写器和电子标签和应用系统组成[2],如图1所示。

图1 RFID系统组成

RFID系统的一般工作原理为:当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后,无源或被动标签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有源或主动标签主动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信息,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然后将数据传送给应用系统。

和传统的识别技术相比, 它能自动无接触地收集物体信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自动读取速度快、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使用寿命长、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3],操作快捷方便,将RFID技术与互联网、卫星等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相结合,可实现超远距离的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

2 RFID技术在国内外军队中的使用情况

目前,外军中使用RFID技术的代表是美军。2003年第二次海湾战争,通过加装RFID射频卫星芯片,实现了人员流、物资流和装备流的全程跟踪,并节约了大量经费。美军还将RFID技术应用于特定物品的查寻、单兵电子病历、生理状态监测器和服装发放等领域。RFID技术的应用使得美军的维修保障能力变得强大,实现了由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提高了效率,节约了大量经费[3]。2006年, 英国皇家空军把RFID技术应用于“鹞”式战斗机的维修保障,对“鹞”式战斗机上大约1 200个“高价值、高危险性”部件使用有源RFID标签进行标识, 安装在飞机修理库的RFID读写器能够快速定位并跟踪被标识部件。测试结果表明, RFID技术能够大大减少“鹞”战斗机修理库中零部件存货成本,有效提高整个维修保障工程团队的工作效率, 实现了“鹞”式战斗机维修保障信息系统管理的数字化、可视化[3]。在国内军队中主要运用RFID技术的是部队的枪支管理[4]和部队车辆牌照的管理[5],而在军用物资配送系统中并未大规模地使用,更不用说在各种武器装备保障方面采用RFID技术,因此提出在鱼雷武器装备保障系统中统筹规划充分利用RFID技术[6],实现保障维修信息化管理,提高鱼雷武器装备保障的效率。

3 RFID技术在鱼雷武器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3.1 系统需求分析

对于鱼雷武器装备,现行的维修保障体制由保障大队级、基地级和生产厂家三级组成。

保障大队级指鱼雷装备所在建制单位的最基层的维修机构,其任务是依据正常维护保养诊断结果,完成对鱼雷的正常技术状况的检查、维护保养和一般的故障检修。它主要依靠技师或操作人员,利用随机备件、工具和专用保障设备,就地进行故障检修,确保所属鱼雷装备达到规定的战备完好率。

基地级是指装备所在的某一上级修理机构,如修理厂及其派出的修理分队,其任务如下:一是完成装备的大修,或派出维修力量支援保障大队级维修,解决保障大队级现场维修中无法处理的技术难点;二是负责修理保障大队级送来的故障件。

生产厂家是指鱼雷装备生产、研制单位,其任务是完成装备的部分大修或改装任务以及前两级送来的故障件,弥补部队维修保障人力、技术、设备和器材上的不足,在必要时也可以派出维修力量到保障大队级、基地级进行现场修理。

目前多型技术先进的鱼雷相继装备部队,多型鱼雷装备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鱼雷装备保障任务的变革。其主要表现为:

(1) 装备保障内容增多,保障结构发生变化;

(2) 装备保障任务量上升,保障强度日益提高;

(3) 装备保障要求提高,保障难度不断增大。

同时,还需要进行机动保障,因此装备维修保障还不停地处于变化中。总之,鱼雷武器装备维修保障形成了种类多、备用资源少,保障地点多且分散、对维修保障资源的生产、维修、部署、需求及库存量等情况难以实时掌握的格局。而现有的装备保障指挥系统不能够对各鱼雷保障大队、修理厂和生产厂家的维修保障资源的状态(正常、故障、待修、待发以及位置信息)自动收集[1]。

而RFID技术是一项自动识别技术,它能自动无接触地收集物体信息,具有防水、防磁、耐高温自动读取速度快、读取距离大、标签上数据可以加密、存储数据容量更大、使用寿命长、存储信息更改自如等优点,当前广泛用于制造过程[7]和物流的信息系统中[8]。因此可利用RFID技术自动收集各型鱼雷维修保障资源的状态信息,通过与互联网、卫星等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相结合,与现行的装备保障指挥系统实现无缝连接完成对鱼雷维修保障的状态实时监视,辅助装备保障系统的指挥决策。

3.2 系统组成方案

鱼雷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主要由鱼雷保障大队、修理厂、生产厂家和物流四个子系统构成,每个子系统配置一台RFID子服务器,负责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并汇总到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中。通过上述过程可对鱼雷武器装备维修保障资源在各个环节中信息进行方便快捷地收集和处理,并能对其状态进行实时跟踪,结合可视化技术可将系统内跟踪的数据进行图形化显示,使得数据可视,信息透明。而装备保障指挥系统则主要根据鱼雷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的数据进行指挥决策。整个鱼雷装备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如┩2所示。

图2 鱼雷装备保障信息化系统

3.3 系统实现的功能和优势

利用RFID技术,结合RFID软件(包括中间硬件、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搭建鱼雷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平台,对鱼雷装备维修保障的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各个环节进行“无缝链接”,高效、准确地完成鱼雷维修保障过程中大量数据的实时采集任务并输入信息管理系统,达到稳定、可靠、高效、大容量的数据处理,实现部队鱼雷仓库数字立体化和可视化、全寿命周期维修保障可视化、维修需求可视化、装备情况可视化、物流可视化,从而提高装备维修保障的信息化水平,增强装备维修保障的快速性、及时性、准确性。

3.3.1 鱼雷仓库数字化、可视化

鱼雷武器装备的基本信息包括鱼雷型号、名称、代号、生产厂、生产日期、批次、产品编号等,这些信息量大而繁杂,手工方式录入信息所需时间长、效率低、易出错。如果生产厂将鱼雷中的全雷、段、组件、功能置换件、备品、备件、保障设备、工具、维修保障技术资料(纸质、光盘)等在出厂时都贴上(或镶嵌)指定的RFID电子标签,每个标签拥有惟一的标识码和一定存储空间(从几个字节到几千字节不等),存储所标识鱼雷装备资源的相关信息,就可以通过读写器快速、便捷地将这些数据录入鱼雷仓库装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鱼雷产品的入库、存储、盘点、检索、出库等环节进行精确数字化、可视化管理[8],方便地实现维修保障资源变动动态数据更新,最大限度地提升部队鱼雷仓库的管理效率。

同时,系统还可以针对鱼雷仓库中维修保障资源动态变化情况生成鱼雷装备维修保障资源的需求建议并提交至不同层次的决策机关,使上级指挥官“看到”鱼雷仓库的维修保障资源需求,从而确定该如何实施维修保障决策。

3.3.2 鱼雷全寿命周期的维修保障可视化

维修保障可视化是与装备维护保养检测、故障检测、诊断、修复相关的一切活动的可视。

鱼雷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中及产品的RFID标签里面含有全部的维修保障数据,包括上次保养日期、技术ID、更换备件的记录、故障及维修记录以及下次保养日期等相关信息。技术人员可以按照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提示或通过读取标签上的信息来检查鱼雷产品,并进行维护保养检测,然后写入新的数据,更新RFID标签;当发现故障后,技术人员通过读写器读取鱼雷故障件标签中存储的信息,就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损伤备件的型号、名称、代号、生产厂家、制造日期、参数等有用信息,即便是标签易混淆、标记模糊不清、被油垢污染难辨认的产品,也可以非常准确快速地辨识这些备件,达到维修过程中备件“可视”,有效防止装备维修中认错、领错、装错等操作差错;在故障诊断和维修检测中,结合装备维修电子档案,以及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使装备维修人员能够“看见”损坏零件的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生产年份、批次、使用记录等信息,并在整个装备维修流程,为维修人员提供可视化技术资料(界面友好的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或采用实时方式将重要数据直接传送至智能专家决策支持系统,帮助完成故障诊断、维修检测,从而确定故障和维修的质量,达到故障诊断和维修检测可视化。

对于鱼雷武器装备全寿命周期中的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的自动化数据采集而言,RFID无疑是一项理想的技术。它能够在鱼雷的全寿命周期中提供一个移动数据库,用于储存产品可追溯数据,包括产品的定期维修、使用经历、技术改造或升级之后的相关信息,有效地实行产品全寿命跟踪。如果产品能够附带与之相关的全部历史记录,一旦产品需要技术改造或升级,RFID技术也能够保证风险最小化和最佳效率。这将有效地增强全寿命周期维修保障的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在鱼雷全寿命周期管理上应用有着无比的优势。

3.3.3 鱼雷物流可视化

在鱼雷装备维修保障所需设备和功能置换件等物资的储存、筹措、运输等一系列过程中,基于RFID技术搭建的的军事物流管理平台,可以实现鱼雷装备维修保障物流追踪管理可视化[9]。通过在鱼雷和部队运输装备上安装的RFID标签,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网络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就能实现对鱼雷装备运输流的控制。运用RFID技术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透明度,实现物流可视化和对物流的全程可控,加快物资流通速度,方便物流供应链优化,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实效性。另外,采用RFID技术构建适合于战时野外作业的便携式维修器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战场上维修保障物资可视化管理。

4 结 语

基于RFID技术的鱼雷维修保障信息化系统与现存的维修保障方式相比,存在以下优点:

(1) 数字化仓储使得鱼雷装备资源保障可视化,精确化;

(2) 全寿命周期内的鱼雷维修保障工作可视化管理,提高保障效率;

(3) 实现鱼雷装备维修保障的可视化,充分享用系统的信息专家功能;

(4) 装备物流透明可视。

以“信息化”为特征之一的现代战争,是一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军事技术革命,正在深刻影响着战争形态的变化。保障武器装备信息流的畅通,实现武器装备的可视化保障,是打赢现代战争的关键所在。而RFID技术在鱼雷装备维修保障上的应用,则可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不过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因此,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金加根,李文锋,董鹏曙.RFID技术在雷达器材保障信息化系统中的应用[J].舰船电子工程,2008(6):164-168.

[2]秦虎,王红卫,谢勇.基于电子标签的数据采集系统[J].物流技术,2004(10):49-52.

[3]王斌,谭树人.射频识别技术在装备维修保障可视化中的应用[J].国防科技,2007(11):27-29.

[4]冯寿鹏.射频识别技术在军队保障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6,29(19):32-34.

[5]王光彩.RFID技术在军车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2):327.

[6]王丰,罗少锋.RFID技术在军事物流领域的应用[J].金卡工程,2006,10(11):16-19.

[7]杨磊.RFID技术在家电行业的应用[J].家电科技,2008(19):34-36.

[8]李元忠.射频识别技术及其在交通领域的应用[J].电讯技术,2002(5):35-37

[9]廉小亲,翁贻方.基于电子标签技术的物流自动化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15):137-138.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10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096-03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2011R419009)

作者简介:邢莉蔚(1991-),女,浙江绍兴人,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肖文文(1990-),女,浙江温州人,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赵倩岚(1990-),女,浙江杭州人,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本科生,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

王琦峰(1976-),男,浙江宁波人,博士,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信息化管理。

0 引言

危化品的全名是危险化学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放射性等性质,在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危化品已经成为基本的生产资料和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资。人们对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但危化品在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及废弃处理等环节有着高度危险性,近年来,危化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危险化学品供应链安全监管组织存在不协调问题,即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运输、仓储、经营、使用和废弃处置等环节的监管存在严重的监管缝隙、漏洞,甚至是监管空白,这些问题的存在客观上需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强管理和监控。我国目前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法律法规、规范达40多部,GPS、GIS、RFID技术、视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都得到了初步应用,并且应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不断扩大,安全事故分析、风险评估,以及应急系统建设等理论和实践也得到发展与完善,笔者将在分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对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进行信息管理平台的设计和实践。

1 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分析

随着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规模的扩张及业务的不断发展,如何在确保物流安全的前提下,提升业务效率和经济效益是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应用信息技术、尤其是物联网技术,为企业发展提供信息化的支撑平台是当前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实现企业业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以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对典型危化品物流企业的调研发现,危化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的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为企业业务运作提供信息化平台。通过物流信息化系统的实施,实现从客户订单、物流计划安排、过程管理及财务核算的一体化管理,有效实现系统与企业原有业务平台的整合,从而为企业各层管理者及业务操作人员提供一个一体化集成的信息化平台。

(2)实现物流执行过程的可视化。针对企业物流运作对安全性的特殊要求及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需要,需要通过技术的整合来实现物流运作过程中的可视化,具体包括车辆运输过程的实时定位和可视化、企业业务管理的透明和可视,从而保证企业业务的高效透明运作。

(3)实现物流业务运作的精益化。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是实现信息化的重要需求,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应能够对企业业务涉及的人、财、物实现精细化的管理,通过企业流程优化、系统支持的方式实现物流业务运作的精益化管理。

(4)为安全提供技术和管理保障。安全管理是危化品运输管理的重要内容,健康、安全和环保是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安全管理的永恒的主题。企业的物流信息化平台应提供从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业务运作安全监控、安全应急预案管理、应急管理等一体化的安全技术和管理保障。

2 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框架设计

危化品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以安全管理的智能化应用为切入点,自动完成对货物运输过程中安全与管理的监控、对路径的时空分析和最优选择等,并尽可能地减少运输成本和车辆空载率。结合企业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及对业务信息化管理、物流业务执行精益化、物流过程可视化及安全管理的需求,构建了图1所示的物流信息平台总体框架。该框架由基础数据管理、业务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在线服务平台、管理驾驶仓、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安全以及企业集成总线等7个子系统构成,各子系统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的支撑下协同工作,为企业的业务运作和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化支撑平台。

图1 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框架

(1)基础数据管理。在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总体框架中,企业的所有基础数据(如客户信息、车辆信息、人员信息、配件信息、供应商信息等)采用统一的数据库进行管理,由相应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在各相关子系统中共享。

(2)业务管理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根据企业各业务部门的职能和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的实际需求,构建相关的业务子系统,具体包括车辆与设备管理、人员管理、物流执行管理、采购管理、后勤管理、客户关系管理、财务管理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业务管理系统为企业的业务运作提供信息化支持平台。

(3)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是危化品运输监控、安全预防一体化的信息化支撑系统,它由现场安全检查管理、安全监控、应急管理和安全培训等模块构成,其中,现场安全检查管理主要根据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信息记录和统计分析,具体包括安全隐患管理、安全检查管理等; 安全监控系统实现对企业物流业务运作提供可视化的监控和预警系统,具体包括基于GPS和GIS的物流运输全球定位系统、基于3G的车辆视频监控和预警系统,并实现安全监控子系统与物流执行系统的信息集成,包括车辆、人员、物流调度信息、车辆行驶里程等; 应急管理子系统为突发事件提供一系列有效的处理服务,实现从预案管理、现场报警、事故分析、现场处理、案例库管理等系统的应急管理措施和对策以应对突发事件。

(4)在线服务平台。在线服务平台是在企业门户网站的基础上进行功能扩展,如在线订单、物流执行情况在线查询、基于即时消息的在线交流等,为企业下一步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基础平台。

(5)管理驾驶舱。管理驾驶舱是供企业领导开展业务查询、业绩分析和辅助决策的平台,提供企业业务运作各层次和维度的业务查询和报表、实施对企业业务运作进行KPI考核以及通过业务分析和趋势分析进行辅助决策。

(6)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安全。标准化管理与信息安全是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运作的基础。由于企业所从事业务的特殊性,涉及到大量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如危化品分类、行业法规、行业标准、操作规程、标准编码等),通过标准化管理功能对相关业务规划和行业标准进行管理。同时通过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如防病毒、防火墙等)保障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7)企业集成总线。基于XML、Web服务等技术,通过企业集成总线实现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与现有的安全监控系统、中石化系统、财务系统、EDI、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系统,以及未来可能应用的相关系统之间的无缝集成。

3 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实现

根据前面研究的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框架和功能模型,在对宁波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详细调研的基础上,采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以.NET框架 3.5为开发平台,用C#语言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进行了系统的开发和实现,构建该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该平台除了实现企业的日常业务管理(如订单管理、物流执行管理、车辆管理、人员管理等)和安全管理外,还实现了基于门户网站的在线交易平台和辅助决策的管理驾驶舱系统,图2和图3是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车辆管理子系统应用的典型界面。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宁波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进行了初步的应用,通过本系统的应用,能够实现无纸化的业务操作,为企业员工提供了一个信息化的业务平台,使企业的管理层能实时地了解企业业务的运作情况并进行辅助决策,同时,客户能通过企业门户的在线服务平台了解物流订单的执行情况,较好地满足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4 结束语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危化品物流对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分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信息化管理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面向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总体架构,并结合宁波某危化品物流运输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魏国,杨志峰,李玉红.非爆炸类危险化学品事故统计分析及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

\[2\] 刘强,高晖.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统一监控平台的探讨和设想\[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2).

\[3\] 苗卫华,吴隽.条码技术与RFID技术在军工物流中的应用前景\[J\].物流科技,2011(11).

\[4\] 田帅辉,王旭,林云,等.基于GPS的汽车物流全程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现代科学仪器,2011(6).

\[5\] 林玲.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中的应用及构建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11

(一)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现如今,我们国家还是处于一个初始阶段,在港口的物流建设中极度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以及长远的发展战略,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环节更是少之又少,而以往的配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当今物流业的飞速发展,只有极少数人能够熟练地操作软件。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更多是因为硬件设施以及软件应用极度的落后。

(二)信息化应用不平衡发展,电子商务功能普及率较低。信息化应用的整体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出来,最大的原因就是发展不平衡的企业信息和港口物流。经过调查分析,不均衡的现象极度限制着整体效能的提高,使其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开通了电子商务功能的物流港口少之又少,比如青岛港、上海港和天津港,我们国家大多数港口还非常落后。

(三)目前进行信息处理最基本的状态是分散状态,并没有形成共享环境。虽然相关港口在信息化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的工作,在信息化的建设上也有不错的成绩,可是在本质上并不是整合的,没有从根本上满足在进行物流一体化的管理进程中最基本的需求,没有进行系统化的集成和整合,导致了信息在处理时呈一种分散的状态,这些导致在进行港口物流企业间的信息交流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不能对物流系统发展中较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共享。

(四)缺乏对现有人才的系统培养。虽然说我们国家很多高校已经有物流管理和电子商务这两个专业,可是就总体来讲,不管是哪方面的人才都是比较匮乏的,而且决策层和管理层的人员对最新的港口物流的认知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只有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才能够满足今后港口物流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二、采用电子商务模式构建港口物流信息化的策略

(一)对港口的物流设施进行强化建设,使得信息技术与硬件设施相匹配。在对港口进行硬件设施建设时要重视它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协调与同步,对港口的服务系统进行完善时要采用最前沿的信息技术。当应用信息技术时,要对国际航运的EDI系统加速开发,尽可能的投入使用。要对港口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强化建设,同时还要重视软件的使用,使得信息技术与硬件设施相匹配。

(二)针对电子商务建立一个港口物流综合性的信息系统。针对电子商务建立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信息系统,使得在港口内可以进行物流信息之间的共享,使得信息不再局限于港内。在这个新系统里要特别重视电子商务这一功能,可以实现“电子式”的服务,凭借电子式的物流交易市场、港口的物流信息平台和互联网等,在从事有关的商务活动以及所涉及到的其他业务时可以自动完成。

物流信息可视化篇12

[作者简介】李远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广西桂林541004

【中图分类号】F7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5-0140-04

物流专家戴定一指出,智能物流标志着信息化在整合网络和管控流程中进入新阶段,即进入动态、实时选择和控制的管理水平。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副司长董宝青指出智慧物流将是信息化物流的下一站。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提供整合物流服务的协同平台,综合利用集成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智能化地思维和解决物流中某些问题,使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在统一、协同的管理平台上提供高效率、标准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从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成为能提供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合运营商。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有助于解决长期存在的物流业务彼此独立运作、缺乏整合、物流业务之间难以无缝连接的问题,同时也可以规避物流业务主体自建信息化平台的重复投入问题,以高度集约化、功能耦合、以物流电子商务为核心、供应链一体化运作的整合信息平台,为物流实体经济提供有力支撑,提升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以及区域物流的综合竞争力。本文即对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目标、平台功能及系统框架进行系统分析,并以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进行实例分析。

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

将智慧物流理念贯穿于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和运营,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解决方案,实现物流服务一体化、物流过程可视化、物流交易电子化、物流资源集成化、物流运作标准化、客户服务个性化。

物流服务一体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主要物流业务进行整合,消除业务间不能无缝对接的情况,提高不同业务的协同和整合能力,提高物流服务整体效率。

物流过程可视化,应用物联网技术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移动位置信息服务(MPS)、地理信息系统(GIS)及无线通信等技术,使供应链物流全程透明可追溯,对运营全面管控和规范化管理,使运作过程的事故率和货损率降低。

物流交易电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物流电子商务功能提升了物流服务交易效率,提高了客户和物流企业的互动效率。降低了物流服务的搜寻和交易成本,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物流资源集成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合理化分类管理和调度,能更有效地调度更多的社会物流资源,实现集约化利用,提升区域物流发展水平和成长空间。

物流运作标准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对物流运作方案实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实现标准化信息管理和物流业务运作,提高管理效率和防范风险能力。

客户服务个性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能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专业、细致、个性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提升了物流服务营销能力。此外,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还能进行统一结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控力度。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最终将成为社会化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为众多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所用,成为一个能提供整合供应链物流服务的运营平台,改变区域的物流生态,使各个物流企业和客户企业之间建立先进的信息沟通平台和规范化、标准化、高效率的物流运作模式,降低整个物流生态圈的运营成本和提高盈利能力,同时,更有助于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物流生态圈进行有效管控。制定促进物流生态圈运营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智慧城市建设协调同步并为其提供支撑。

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功能规划要基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和供应链物流运营的商业模式。面向区域物流生态圈。围绕提供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的目的,设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

1.运营主体:国内外物流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通过平台布局形成供应链物流运营网络。提供国际国内物流业务服务。

2.服务范围:从供应链一体化的角度,在统一的管理平台上协同供应链各节点成员、物流客户以及平台服务人员,涵盖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物流业务并将各物流业务无缝整合,完成供应链物流服务的整个生命周期。

3.管理体系:智慧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管理物流业务、管理客户、管理平台服务人员、智能学习等,实现平台的协同运营。管理供应链节点企业,是平台管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功能,在各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建立规范、顺畅的信息互通和协同运作机制,稳定并拓展智慧物流生态圈;管理物流业务,对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业务进行有机的过程管控和整体绩效管控,服务于整个供应链战略;管理客户,以智慧物流核心理念深度营销客户,充分挖掘客户潜在价值,建立客户服务标准和规范,为客户提供量身打造的个性化服务、人性化服务,维系客户忠诚度,与客户之间建立共同的风险管控机制并将其渗透到物流业务运作的各个环节;管理平台服务人员,将员工绩效、能力提升、薪酬激励与平台价值创造相结合,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平台管理指标相结合。具体落实到物流方案的各个环节;智能学习,平台立足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整合国际国内物流业务。不断创新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解决方案。

4.输入输出:平台的输入是物流资源(包括平台自有物流资源和能调度的社会物流资源);平台的输出是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具有专业化、标准化、个性化、人性化等特征。因此,平台的壮大取决于输入物流资源及输出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即以优化的物流资源组合,为客户提供满足需要的、个性化、一体化物流服务。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具有宏观视野,综合利用各种物流资源,创新客户服务价值;具有管理协同能力,提高物流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产出水平。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从本质上看,其功能体现为人性化的客户服务、有智慧和灵性的协同、“手机+鼠标+车轮”的响应方式。智慧和灵性的协同又分三个层面,即:物流业务之间的一体化协同、供应链一体化协同、物流生态圈的协同。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则实现了这三个层次的协同,形成了良性和谐的物流生态圈,和谐了与供应链伙伴、客户及员工的关系,提高了社会物流运作整体效率,降低了社会物流运营成本,最终提高了整个物流行业的综合效益。

三、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系统框架设计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施,需要以智慧物流和供应链一体化为基本理念,根据物流生态圈的要求,建立支持实时信息联通和工作流的信息协同机制;应用智能物流电子商务模型;支持多元化物流业务(含仓储、运输、配送、货代等)并能实现业务协同和管理协同,使供应链各节点企业、物流企业、客户、平台员工都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目标统一、协同一致地运作。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由图所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四种有机整合:(1)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的物流信息服务,提高政府监管能力。航空、铁路、公路、水运、邮政、海关、检验检疫、食品药品、烟草、安全监管、工商、税务、公安、商务等部门的物流信息资源都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得以整合和深度开发:(2)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重点物流行业。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电子单证信息可以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有效地协同。促进了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和多种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发展;(3)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物流全过程。物流企业和企业物流在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上开展基于供应链一体化的物流服务,物流全程透明化、可视化,并能对物品实现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推动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科;(4)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整合其他物流信息平台资源。通过与其他物流信息平台形成联动网络,拓展物流信息网络的覆盖范围,促进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的规模化发展。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主要应用三类技术:(1)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RFID、3S(GNSS、GIS、RS)等通信和信息技术;(2)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云计算等技术;(3)智能交通系统(ITS)、物流信息管理系统(LM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将这三类技术应用于物品电子标识、自动识别,信息交换、移动信息服务,可视化服务和位置服务,以及智能交通、物流经营管理等方面;并能通过信息技术应用影响和带动一批专业化物流信息服务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带动供应链金融等服务创新。

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一种转化:将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等释放的零散物流需求整合起来。通过平台的智能匹配和综合服务功能,输出综合物流解决方案。所提供的服务按照深度不同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也代表着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不断发展创新的方向:(1)基于单供应链的一体化物流业务解决方案;(2)基于供应链网的综合性物流业务解决方案;(3)基于物流生态圈的全方位物流业务解决方案。因此,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是以智能化的高水平物流业务解决方案为其核心产品,以物流全程可视化为其提供数据支撑,以物流业务标准化为其实施保障。

四、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实例分析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性位置及其发展条件为其建成依托海港、连通多区域的国际通道和成为国际性现代物流基地奠定了有利条件。目前广西北部湾物流信息化工作已初具成效,南宁、钦州、凭祥保税物流信息系统已建成并实施:广西电子口岸物流服务信息平台、钦州港国际航运中心电子口岸、南宁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柳州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等正在逐步构建;部分大中型物流企业已开始应用JIT、VMI、SCM等管理系统来提升其专业化能力。

然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物流运作较大部分仍采取单独、孤立的方式,如货代企业、运输公司、仓储公司等的各种物流业务之间缺乏整合,无法实现不同物流业务之间的无缝连接,致使整体物流运作效率偏低;物流信息系统也是自成体系、缺乏有效连通,致使部门之间、部门与企业之间信息无法及时准确地交换。存在重复采集、不匹配、更新速度慢等问题,更谈不上智能信息管理和一体化的供应链物流方案。因此,需要构建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以信息化建设带动整体物流运作效率提升和物流成本下降。优化整合现有物流资源。最大限度地盘活物流资源存量。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目标:以供应链物流服务为立足点,建设区域性物流服务平台。建立规范便捷的信息交互系统,与公路、铁路、机场、港口高效联接,与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与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信息进行交换与共享;通过平台交易中心,客户和物流服务商可以自由交易,获得一站式供应链物流服务。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应成为“国家平台”的有机组成部分,遵循统一的标准规范,成为本区域的物流信息中心和物流服务平台,提供符合本区域特色需求的区域物流信息服务及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

广西北部湾智慧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按照“政府引导、行业主导、社会参与;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机制科学、运营良性、开放兼容”的原则。在规划实施中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整合分散的物流信息。虽然目前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系统中的企业及物流基础设施都在逐步信息化,但是,在信息资源的汇集利用、信息技术应用以及智能物流运营管理与决策等方面还显得不足,无法满足供应链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必须首先进行信息整合和有效集成;推进信息采集的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建立依托价值链、各关联主体的物流信息资源开放互联、注重标准化和安全性的物流信息链,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2.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在部门与企业之间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机制,协调好政府部门、物流重点行业(航空、铁路、公路、邮政等)、物流企业、企业物流之间的关系,做好信息沟通、集中管理及共享的组织与制度保障,逐步营造信息共享的良好环境。通过信息共享也能有效配置和利用运力。避免运力过剩而导致行业发展不稳定的现象发生。

3.建立良性运营模式。平台向会员提供运输配送、货运、物流信息管理、推荐物流服务商等系列服务,实现物流过程人、车、货、客户等信息共享,并通过多重监督系统确保货物安全到达。平台有强大的汇聚力、辐射力和影响力,可由政府、协会和企业联合起来统计和区域物流业的权威数据信息,为企业经营者和政府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决策参考。因此,政府在平台规划、建设、运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平台是公共性物流服务企业,在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也可以一定盈利来维持运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