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4 09:24:11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思维导图(Mind Map)又称作脑图、心智图,是享有“世界大脑先生”美誉的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专家东尼・博赞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所创。它依据全脑的概念,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进行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使大脑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从而极大地发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思维导图能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很好地结合起来,调动左右脑同时运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能使师生双方都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从而实现对知识的活学活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文预习,在绘制导图过程中,将文本信息解读为图式,增加学生预习的趣味性,通过动手,调动大脑思考,使学生更好地解读文本;上课过程中,学生借助导图向同伴及教师分享其解读文本,每个人对课文的理解都不同,此时导图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进入思考阶段,在同伴分享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问题,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解读,扩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表达和思考的能力;课后,学生能够借助导图进行文章的复述和背诵,并对文章作补充,更好地理解文章,养成“无师自通”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自学文章的能力。

教师利用导图进行课堂的教学设计,能整理课文讲解思路,对文章进行整体架构的把握;上课过程中,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对导图进行修正,补充学生所未能理解的如修辞手法、写作手段等,协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后,教师可利用导图进行课后总结和反思,有针对性地帮助个别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2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导图设计案例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材《用心灵去倾听》一课,文中问讯处的苏珊多年来一直用心灵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母亲般的情怀呵护孩子,把快乐和幸福传递给大家,播撒人间真爱。课文中没有人物具体外貌描写,人物形象整体上比较抽象,如何让学生透过简实的语言文字去感悟苏珊的不平凡?笔者将参加《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中学到的思维导图尝试运用于本文阅读教学设计。首先是再次对课文进行仔细阅读,三五遍下来,文中人物形象逐渐清晰,线索再次被理清:当“我”手指受伤时苏珊教我如何自救;当“我”喋喋不休询问问题时苏珊给“我”一遍遍耐心解答;“我”因金丝雀死去而伤心时苏珊宽慰“我”;当我联系预约见面时苏珊去世前还给我留言。教材中的文字虽然表面看去极其简朴,但却是字字饱含温度和能量。于是教师打开电脑,使用思维导图绘图软件先画好中心图像,标注出中心词,紧接着画出一级分支、二级分支。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地给“骨架式”的思维导图“充血加肉”,学生表现出了浓厚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既是对课文的阅读理解深化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一起学习和共同成长的过程,“思维导图”其实就是“图导思维”。《用心灵去倾听》一文导图设计如下图1:

阅读就是通过视线的扫描,筛选关键性语言信息,结合头脑中储存的思想材料,引起连锁性思考的过程,阅读的本质是运用已有的图式进行知识表征的过程。小学生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使他们能够在阅读过程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就必须借助形象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正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的。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绘制思维导图,通常以一个主题向四周发散,每个分支上使用一个或多个关键词,即关键性语言信息,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各感觉器官及已有经验,积极思考,将文本内容转化为直观、形象、可视的图画,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学生在习作中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文章段落结构,可使作文层次分明,中心更加突出。思维导图运用于指导学生习作、课文背诵、自学课文等均能收到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2

写作是聋校语文教学的核心。聋生在写作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遣词造句、推敲字词、凝练语言等,并且能够围绕主题合理安排文章结构,也就是布局谋篇的能力。写作的这些内在要求,使作文教学成为一个教师难教、聋生难学的“烫手山芋”。对于聋生来说,写作更是学习难点。首先,聋生手语交流中以“倒装句”为主,书面写作亦会出现类似语法错误;其次,聋生能够准确使用手语表达事件,但在书面写作中会出现说写严重脱节现象,这是内隐写作能力欠缺的表现。最后,聋生缺乏对写作素材的有效管理。他们的作文常常出现离题万里、机械错误、缺乏组织和协调等问题。

基于上述情况,如何提高聋生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思维导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认知工具,它适合在构思阶段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拓宽思考空间,从而更好地谋划、统筹全局。使用思维导图进行中学聋生写作教学,易于构建知识框架,理清聋生写作思路,激发聋生写作兴趣,提高聋生写作能力。

一、思维导图简介

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大脑基金会主席、著名教育家托尼・巴赞(Tony Buzan)发明的一种用图表来帮助学习和思考的思维工具。它利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等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增强记忆效果,使人们关注的焦点清晰集中在中央图形上。思维导图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思维导图允许学习者产生无限制的联想,这使思维过程更具有创造性。

思维导图是知识和思维过程的图形化表征,是一种用图表来组织、阐述、表达知识的工具,具有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所以它能帮助聋生梳理学习内容,筛除杂乱信息,保留关键内容,帮助聋生把新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加速知识获得的过程;由于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特征,能够激活语言学习过程中探索、挖掘式的高级思维模式,鼓励聋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分享集体智慧,获得愉悦的认知体验。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的主要机制是教师启发、帮助聋生把新语言知识纳入或同化到原有的语言知识结构中,以思维导图绘制出主题的现存知识结构,组织写作素材,纳入新的知识,理清文章内部结构。思维导图不仅能让聋生清楚快速地注意到所要强调的重点,而且能让聋生用一种联想的方式来更加清晰、有效地进行思考。它通过使用线条、色彩、箭头、分支以及其他方式来更好地绘制脑图,帮助聋生整理并且组建复杂的写作想法和过程,帮助聋生建立一个一目了然的文章图式,提高了写作思维能力。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的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聋生是语言学习的中心,学习过程是聋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积极交流,从而主动建立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它所强调的意义建构指的就是聋生对于语言知识的一个主动接受、理解以及消化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聋生阅读和写作的过程,应该是与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并将阅读材料所呈现的知识结构相贯通,再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运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清晰有效地呈现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提高聋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的过程

如何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中学聋生写作教学中,从而提高聋生写作能力呢?笔者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写作教学,如图1。

例如,在进行“我熟悉的人”的写作教学过程中,聋生首先思考我熟悉的人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品质,都有哪些事例可以体现出这些品质,这便是确定主题的过程。其次,根据确定好的主题,罗列出概念;教师组织聋生进行头脑风暴,引发聋生抒发己见,充分表达想法。再次,聋生绘图,在此过程中小组可以交流绘图过程,教师巡视指导;在绘图过程中,并不限制聋生之间的交流,让他们通过交流引发彼此的想法,提出更多的概念。接着,聋生修改完善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特色;在与同学、教师交流后,聋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形成自己的特色。最后,依据思维导图写出文章。(写作思维导图范例如图2)

四、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的优势与不足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有利于增强聋生写作兴趣。采用这种方式,避免了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写作,聋生的写作学由变被动不变为主动。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聋生会处在不断有新发现,提高了聋生探究新事物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这会鼓励和刺激写作的主观能动性,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把写作真正变成一种乐趣。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有利于提高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记录从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依其内在逻辑关系或者使用者的特定需要,对有关资料进行重组。随着思维导图的逐步完善,聋生对作文中心的理解日益深刻,以文字篇章的形式完善描述思维成果也就逐渐水到渠成。

思维导图应用于写作,有利于提高聋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人的大脑是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图文并用、左右脑相互配合的思维导图进行思维时,则会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和灵感,并能及时记录下来,或者随时回到前面任意一个思维中点,再次,生发更多的创意,创造性思维成果就这样变得生生不息。然而,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聋生写作教学,也有一些不足。思维导图不能帮助聋生提升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也不能提高行款正确、书写规范的意识,更不能帮助聋生写出更精准的词汇、优美的语句以及运用更加丰富的修辞手法。这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在提升修辞手法、升华主题等方面下更多工夫。

提高聋生写作能力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维导图辅助中学聋生写作教学能够促使聋生的写作技能向积极方面转化,对于提升写作条理性、逻辑性、全面性以及确立文章中心思想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此外,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利于提高聋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其创造性思维。然而,思维导图在修辞运用、语言表达等方面作用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38-01

1 思维导图方法概论

随着思维导图理论的应用与推广,原本只应用于企业的理论被逐渐引入到教学思想中,经过实践,发现其在教育过程中不仅新颖可行,而且所产生的教学成果也愈来愈明显。所谓思维导图是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种有效使用大脑的方法,一种笔记的方法,它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颜色、线条、图形、联想和想象,节点(指概念、短句或句子)等为组成要素,其表现形式为:树状结构向外辐射;节点一般没有连接词,形式也较为活泼,在学校教学中多用于要求学生发挥想象的文科教学中。本文主要思维导图概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2 思维导图与英语教学实践

思维导图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效结合,运用图形、颜色或线条等将思维在纸上形成发散性结构。思维导图的运用帮助学生在学习时思想更加形象、直接、易于掌握,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龚亚夫教授英语教学“多元目标”理论指出英语教学不能仅以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主,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帮学生设定其他独立目标,比如“社会文化目标、思维认知目标”等。基于思维导图的特点,我们认为思维导图是转变英语教学理念的有效途径,经过实践得知它能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水平的多维发展,帮助学生完成各学科之间知识构建,尤其是可帮助其实现知识点的归纳梳理,并能用关键词进行表达,同时还能将各关键词知识点之间的链接点以线条的形式串联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过程中可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运用所学到的东西。

3 思维导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3.1 运用思维导图构建语法等不同知识点网络

英语语言学习知识点零碎枯燥,各语法知识点零星分散在英语课本的各个章节,不成系统,加之平时的口语语言环境不足,这使得学生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知识点,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很多,主要表现如下:(1)帮助学生和教师掌握更加合适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授课策略,从而无形之中便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授课质量。(2)帮助学生建构整体的知识点,让其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点的全景图,进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记忆。(3)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学生快速阅读并整理信息,通过对关键词和核心内容的查找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利用思维导图软件便于英语学习知识点修改、补充和保存的这一特性,在知识点英语从句学习时,学生可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等语法知识网络结构,在今后新的相关知识学习时可对其进行相关修改和补充并进行及时复习,这样不仅梳理了零星的知识点,更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2 运用思维导图加强合作对话

以学生为主体的人文教学理念亦逐渐在教学过程中被实施,其最主要的课堂表现形式便是:课堂讨论、课堂对话。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讨论过程中最容易激发出人们新的观点和灵感,因此,将讨论中的观点和灵感记录下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然而传统的讨论式教学课堂往往实现不了这一点,且讨论过程中师生还容易偏离讨论主题。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证明,思维导图的运用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它便于记录讨论过程中的观点与灵感,使讨论主题鲜明准确,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负责指导并回答学生讨论过程中提出的问题,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如此,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也是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并相互促进感情加强对话的一种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3 思维导图方式实践

思维导图能力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思维导图的基础;第二,思维导图的结构;第三,思维导图的整合与运用。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且相互作用。基于这一理论不同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输入的信息经历着了解、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通过思维、情感和想象与语言等之间的相互合作进而来构建自己独特的思维导图,经过长时期的实践运用,思维导图能力提升的同时其思维能力和学习技能在其他学科学习时也得到运用和加强。比如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模式可用于不同程度的阅读教学中。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将阅读中遇到的关键词和信息量与自身记忆中的知识点链接起来,从而建立思维导图基础;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将现存的思维导图与已有的记忆中的导图相互链接,进而建构新的思维导图结构;最后便对新形成的思维导图结构进行整合和分析,修正和转化,容纳阅读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其变得容易理解、掌握和记忆。这个过程使学生在本质和动机上得到激励,不仅会对这种思维方式产生兴趣,更能纵观全局,在知识、思想和价值观上产生并建立之间的联系。此种学习模式巩固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点的更进一步掌握,促进学生新知识点的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宝贵的思维习惯。

4 结语

经过对某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调查发现,90%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理念激发了学习兴趣,改变了学生思维方式,引导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思考。87%的学生认为课堂中思维导图的运用使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的了知识和技能,更获得了一种新的轻松有趣的思维理念。对于教师而言,拥有一种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工作积极性也更为加强。总之,思维导图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成功且有效的,它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发展及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策略的形成。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4

一、思维导图概念和重要性分析

思维导图方法简单而言就是将放射性思考方法具体化的过程。大脑思维具有呈放射性的特点,大脑会接收到的信息和想法,都可以作为思维发散的中心,并通过这个中心再继续产生无数个思维分支。按照这种模式,思维导图就是将大脑所收到的信息作为一个思考中心,然后再将其与其他主题相互联系,同时其他主题又可以和更多其他主题产生联系,从而产生人类的思维习惯。从这一层面而言,思维导图就是通过利用图像和联想来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学习方法。

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思维导图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首先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发,促进学生们能够掌握教学重点,实现对学习内容从点到面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们从一个中心词出发,将所学的其他知识连接成系统网络,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选择与整合。其次运用思维导图有利于营造轻松的阅读学习气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视,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进而让学生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再次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导图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思维导图式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对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视,并在这一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作用,而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思维导图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欲,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二、推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应用的建议措施

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需要结合不同的阅读学习模块来实现,建议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来推动思维导图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运用。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学生词汇储备和运用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是说,如果学生的词汇量很大,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越强,阅读英文作品就会相对比较容易,由此可见,词汇在小学生阅读英语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将与主题内容相关的词汇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展示,不仅有利于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就是说,在英语阅读学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抓住学习语段中的一个关键词汇,然后将这一关键词对学生们进行讲解,并以对这个关键词的讲解为发散中心,有效将英语语段内容中的其他方面内容实现由点带面的联系起来,进而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思维网络图。

2.思维导图在英语会话练习中的运用。英语会话练习是英语阅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们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语境,在英语会话练习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方法需要让学生结合一个具体的中心词组进行发散思维,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适当增加会话的丰富性,比如在进行会话的过程中,让学生们首先进行自我介绍,引导学生在会话之前进行会话提纲的罗列,可以让学生从name、home等简单词汇发散思维联想到habit、dream等相对有难度的词汇。同时在会话练习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增加讨论环节,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由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词汇储备在纸上列出自己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围绕某一个话题让不同小组进行讨论各组的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学生们讨论焦点,进而有效避免讨论过程的盲目性。

3.思维导图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英文写作也是英语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词汇量不是太多的小学生而言,英语写作的难度相对较大,并且英语写作需要具有相对清晰的思路,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们的英文写作思路不够明显,甚至有些学生难以下笔,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这种情况,需要教师们结合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的现状巧妙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运用思维导图方法进行写作思路的整理,进而有效指导学生合理科学的构思英文写作文章,同时还可以通过运用思维导图让学生们体会到到一个话题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进而就可以有效解决学生对于英文写作遇到困难的现状,改变学生们不知道写什么和不知道如何写的难题。另外,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方法让学生们的思路构思实现集体构思、小组构思、自己构思三个过程的转变,通过这三个过程的转变可以让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明确,不仅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运用英语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引导,在了解学生学习特点和英语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从有限的英语语段和教学内容中找出学习的关键点,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5

引言

阅读的基本目标是获取信息,并通过深入地分析信息、梳理信息,从而掌握知识。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梳理阅读信息的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在教学实际中,由于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因此在信息梳理上则稍显逊色。鉴此,在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就应该教授学生某种梳理信息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其树立阅读信息的能力。根据教学实践的有关情况来看,利用思维导图则能够有效地梳理信息,并理清不同信息间的内在联系。所谓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是运用图文并重之技巧,将各级主体关系用隶属或相关的层级或链接形式表现出来,总体上讲,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由此可见,运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梳理阅读信息。那么,为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应该在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着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阅读信息的能力。

一、帮助学生掌握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的几个步骤

1.重视题目,以题眼为中心。由于不同人的思维方式有所迥异,因此其建构思维导图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使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之时,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喜好以及思维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思维导图建构模式。但是无论如何,在建构思维导图之前都应该明确主题,如此才能将信息进行有序排列组合成逻辑严谨、结构完善的思维导图。因此,在小学英语中高段阅读教学中,我们则应该培养学生抓题眼、找中心的能力,从而为思维导图的建构以及文章信息的梳理建立基点。

2.粗略阅读,寻找主题句。在阅读过程中,主题句中往往蕴藏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因为所谓的主题句即是与题眼抑或说是主题息息相关的语句,其大抵都是有关主题的描述性及修饰性语句,显然这样的语句自然少不了关键“信息”。因此,为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英语阅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我们也应该培养学生寻找主题句的能力。

3.精读文章,寻找信息的内在联系。精读过程是针对重点及难点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推敲、揣摩,并力求理解领的过程。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英语阅读信息的过程中,就需要通过精读文章寻找信息的内在联系,从而形成逻辑顺畅的思维导图模型。鉴此,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则还应该培养其精读文章,寻找信息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思维导图的绘制模式

1.放射式。放射式思维导图,是指由一个思考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结,而每一个连结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中心主题,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这样的绘制方式。譬如,阅读“snowman”(Hooray! It’s snowing! It’s time to make a snowman.James runs out. He makes a big pileof snow. He puts a big snowball on top. He adds a scarf and a hat. He adds an orange for the nose. He adds coal for the eyes and buttons.)r,运用放射式的绘制模式可得以下思维导图:

在小学中高段英语教学中,为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就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放射式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

2.关联式。所谓的关联式思维导图,实质上是指利用不同元素之间的关联性关系,并以元素关系为绘图要点,利用导图呈现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则称之为“关联式”。由此可见,关联式是以主题信息为中心,并以逻辑关系为节点的信息组织网络。在小学中高段英语阅读中,诸多信息皆是由主题信息关联起来的,因此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少不了运用关联式的思维导图。那么,在培养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英语阅读信息时,我们也应该着实有效地培养运用关联式绘图的技巧。如掌握一中点、多支点、相联系,即以一个主题为中心,形成不同的支点,并运用逻辑关系将各支点联系起来。

三、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6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英语;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4-0132-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引入教学课堂,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一、思维导图概念

维导图作为当代社会教育环境里,能充分表达发射性思维的工具,属于英语教学过程中较为先进的图形技术,能不断培养初中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将图文进行结合,重视体现英语中的层级图,这只较为重要的主题关键词,呈现出对应的图像,思维导图在运用过程中,能不断增强学生对英语单词的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左右脑机能,初中学生通过不断增强记忆力,能探索出阅读的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1]。

二、思维导图引入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

1.文章难度适合

初中教师在运用维导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将其概念引入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具有的优势包括包括以下内容:不同于高中的英语教材,初中课文的篇章十分简单,学生通过采取几项阅读策略,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初中课文十分简短的,英语教师在进行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较为高效的方式,通过充分发挥思维导图的优势,不断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2.学生易理解

由于某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短文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只背诵英语短文中的生词、短语句型,不重视英语文章的结构,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能背诵英语句子,也不能理解英语语法与全文的结构;某些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重视英语结构,忽视了对英语短语的记忆,导致学生未能充分了解英语单词的用法。由于初中英语教材中的材料涉及领域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时候会产生厌学心理。英语教师需要重视对相关题材的英语文本进行总结,通过采取思维导图模式,结合英语阅读问题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框架。通常情况下,英语教师需要从英语文章的格式进行讲解,随后,英语教师要求初中生们迅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概括出文章大意,当学生在对英语全文进行深入理解后,能不断提高对文章主旨的归纳能力。另外,由于某些英语教师的教学方式不科学,涉及知识只适用于当时的时代环境,会不断降低学生的心理期待感,从很大成都市降低了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2]。

三、制作思维导图策略

初中英语教师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的原则包括:教师提前进行课文阅读,推测出文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推测成果的好坏对思维导图的制作具有重要影响。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英语教师必须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在提高英语教学趣味性基础上,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引入思维导图环节而言,英语教师通过创建科学英语情景,能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当班级处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通常情况下,初中英语阅读的课文类型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同的题材具有不同的阅读策略,英语教师需要结合英语题材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教学。

对于说明文而言,时间发展顺序、与空间发展顺序属于文章的结构脉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英语阅读质量,学生在采用思维导图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能不断提升思维理解能力。例如:在Do you like sports?的课文中,教学课程提供了对应的思维导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将图片中的文字与图片进行结合,从而增强对英语词汇的印象。词汇还包括:swimming、baseball、volleyball等。一旦学生不能灵活运用英语词汇使,学生难以进行英语造句,会导致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降低了英语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思维导图的引入能清晰地呈现出来了。例如:在讲饮食的短文中,初中英语教师通过科学引入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较为清晰地了解到食物的特点,在加强英语单词的印象过程中,快速理解课文。对于记叙文而言,由于关键词包括:时间、地点、原因、结局等,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总结,及时将要求学生背诵关键词汇的工作落实到位,在英语阅读课程中,英语教师必须重视细节教学,学生在前面的环节中已经积累了关键词汇,初中英语教师通过建立语境,能使学生运用掌握的英语词汇进行造句。不断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更能了解英语材料的结构中。

对于议论文而言。如果文章涉及到较为鲜明的句子时,教师只需要根据文章的论点进行设置,选择论点持相反的句子进行对比,能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句子的印象。在第二步的制作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提前对文章进行熟悉,根据文章的文字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图形。采取:比喻、夸张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必须坚持高度浓缩的精练原则。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组织能力,英语教师需要要求学生们收集与课程有关的词汇,在课堂上进行定期词汇交流,在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不断活跃英语课堂气氛。第三步通过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形象的图形转化为PPT形式。例如,在学习英语课程“color”中,英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采用“思维导图”学习的方式读完文章,用简练的词汇概括出段落的大致含义,即:red、blue、green。由于英语词汇与英语阅读具有紧密联系性,教师通过整理英语词汇,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在进行类似话题的英语写作过程中,能列好对应的提纲。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原则包括:简单直观,英语教师不应设置难度较高、较为繁杂的英语思维导图,为了方便初中生进行记忆,英语教师必须保证其趣味性,英语教师还需要坚持衔接串联的原则,在保障单词连接顺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学效率,英语教师必须保证思维导图具有联想丰富的作用,在不断提高学生基础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空间。

四、思维导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思维导图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但是,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应用的误区,导致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某些英语教师十分依赖思维导图,并非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论点和论据的关系在制作过程中,具有特别繁杂的特点,导致学生难以发现思维导图中,英语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某些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呈现思维导图,导致学生不了解教学内容,降低了教学效率[3]。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初中英语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理解能力,加深对英语词汇的印象,从而提高英语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7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小学语文 教学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它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线状的,和人类本身的思维方式不太相符,学生常会陷入一种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困境,尤其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在这一情况下,不但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和阅读与内容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找到文章的知识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预习的结果绘制成初步的思维导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引导学生自主完善在预习的时候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用上关键性的词语画一幅思维导图,并能够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共同完成,鼓励后进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学生刚刚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感觉过于高深,不知所措,这时候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把思维导图的基本图形和绘制方法等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只要有耐心,学生就能掌握基本的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展示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点评,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画成个性的思维导图。这样,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会自信地展示自己,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一说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害怕,对作文课不感兴趣,教师也会经常抱怨学生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记流水账,强凑字数。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呢?学生怎么才能把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表达出来呢?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在写作文以前,教师可以把作文的主题用图形放置在纸的中间,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和主题有关的材料加以处理,经过合理取材、安排段落,形成作文的思维导图。另外,作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可以在小组内完成,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拓展思维的广度。最后,再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便可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适合即兴演讲,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发言,不但思路清晰,富有条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取代演讲稿,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演讲者,而不是一个宣读者,这样才使听众注意力更加集中。

四、在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以其特有的思维优势应用于语文复习中,对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助其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那些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广,知识点记忆比较混乱的学生,在语文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找出连接知识点之间的线索,促使学生整理混乱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可以在瞬间从一个语文知识点延伸到另一个知识点,提高语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在语文教学的领域运用思维导图

1.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笔记中

在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用关键词来做课堂笔记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一方面形成了学生的筛选意识,提高了学生做课堂笔记的速度,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不会因为忙于做课堂笔记而无法听教师讲课,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共同讨论、共同探究问题,这时可以以记录员为中心,集中小组成员的所有智慧,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头脑风暴式操作模式。当由小组长通过思维导图向大家讲解相关的讨论结果,展示小组成果时,就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3.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师的教案和课件中

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堂教学中制作思维导图来展示授课内容。如果在课前,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来制作思维导图,完善和填充相关的知识内容,既能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制作思维导图,虽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但是在绘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思维意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导图更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是一种探究,也是一种教学的创新,它给予了学生发展个性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特性,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教学中还处于初级探索阶段,要想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给予高度的重视,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8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60055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在于利用发散性思维的优势特征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思维导图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将英语课程的主题以图形、颜色的方式建立层级连接,充分发挥左右脑的潜力,实现学生科学艺术与想象逻辑的协调发展,在具体的应用实践中实现改善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英语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的必要性

(一)教学内容适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

初中英语课程的难度适宜,教材的文章大多是长度适中的小短文,不同于高中英语课中的超难文章,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了解文章大意。初中课程通常都是简短的,通常由几个意群构建文章,这种简短的文章搭建形式需要采用简捷有效的方法串联意群,而思维导图能够很好地做到这一点。

(二)学生知识构建需要思维导图教学方式

好的教学方式需要让学生顺利接受,在高复制的操作形式中才能得到广泛推广。学生在初中英语的学习中很容易陷入思维怪圈,一方面由于过分重视对单词、短语的识记而忽视对文章整体性的把握,导致学生陷入一叶障目的极端中。另一方面在于学生能够流利地背诵和默写全文,在过分注重文章整体性的过程中不愿意舍弃细枝末节。这两种英语学习状态制约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很好地避免产生学生陷入两极分化的学习状态,在思维模式的构建中实现知识点和知识结构框架的有效掌握。

(三)学生思维特征契合思维导图教学

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处于生理发展的特殊阶段,其思维模式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过渡阶段,对于个人的思维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深奥的英语文章,学生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才能掌握文章大意,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有效契合了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在具体的英语课程教学中通过图片、关键词的串联方式实现学生对文章的快速理解。在思维导图的搭建模式中帮助学生形成个人的学习框架,注重对初中英语知识整体性的把握,也能够实现对细小知识点的“一网打尽”,在整体与局部的协调把握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初中英语教学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与误区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9

语法是初中英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不少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语法学习缺乏兴趣,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将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关层级图表现出来,将松散的知识点进行串联,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训练发散性思维,对于英语语法教学的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心像图或心智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根据人脑特征设计的一种以直观形象图示来标示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思维记忆的方法,指将相关的词或者图形围绕着词的中心,结构化、框架化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理论,充分发挥联想,促进师生交流,有效整合课程学习,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

2传统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语法知识繁杂,缺乏系统性

由于语法知识点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于刚上初中的同学来说,还未能建立起一个系统的语法知识体系,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记忆错误等现象;并且中小学衔接过渡时期会使学生措手不及,学生常常会因疏忽细小知识点而犯错误。

2.2学生死记硬背,缺乏思维训练

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死记硬背英语语法,机械化操练,忽视语言内在逻辑体系,不仅效果不佳,还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从而产生抵触心理。许多同学依赖语法书,练习过程中遇到语法问题,都会翻书查找,思维禁锢,归根究底还是缺乏系统的思维训练导致的。

2.3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教学中心,主要采用讲授法,学生上课抄录语法知识点,被动地接受语法知识,加之师生在课堂上互动交流少,课下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地运用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语法也就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逻辑性、整体性、趣味性、直观性的特点,运用丰富的图形来表现知识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语法知识脉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性和创造天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3.1运用思维导图将零散的语法知识进行串联、归纳

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点增多,难度增加,知识点间联系紧密,学生在语法学习上易断层。因此,教师要利用各种图形与线条将语法知识层层递进地串联起来,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组织成利于记忆的结构模式,建立学生接受的逻辑体系。例如,教师在讲解“need”这一词时,如图1所示,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情形下need的用法。在一些情况下,它是情态动词的用法,后面加动词原形,常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通过箭头、图形、文字等思维导向把零散的语法知识整合到一起,学生掌握其在不同语境下的相应用法,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对语法的灵活运用程度。

3.2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习兴趣,建构语法思维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语法教学的目的是运用,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中学的语法教学要从用的角度出发,要重视学生在运用中学习语法。例如,在学习代词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绘制代词的思维导图,对人称代词、形容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等各类代词进行分类,再让学生分享绘制导图的过程,进行互评,最终由教师进行鼓励及点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脉络清晰的语法体系。

3.3运用思维导图,创新教学方法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1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英语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却不尽人意。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思维的工具,近年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陈述了学生英语语言交际的现状,探讨了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适用性,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现思维导图的教学操作,分析其对语言学习的作用。

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现状和原因分析

英语教学应该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明确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在小学阶段以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语用意识和能力为主。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重视孤立的语言知识传授,学生所学的大多数语言知识与相关话题割裂,即使学过的知识也不会综合运用,更谈不上对思维发展的训练。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有许多不足:

(1)在课堂回答问题时,不能运用正确的句式;

(2)看图说话方面存在一定问题:有想法,但不会用英语进行表达;或者只能说出关键词,不能说出较完整的句子;

(3)单词和句型都会,但是口头表达时不会用;

(4)在转述已知信息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进行表达;

(5)在围绕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时,内容匮乏,逻辑混乱;

(6)不能灵活地组织语言,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很弱。

笔者初步分析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可能是:输入环节死记硬背单词和语法造成情境应对能力不足;语篇结构不清楚造成表达混乱;机械传统的复述训练造成学习兴趣下降。针对以上原因,假设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创造交际情境,引导学生梳理语篇结构,教授学生科学的复述策略,就有可能提升其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借助增加学生思维参与的工具,才能实现语言学习的最佳效果。

思维导图与语言学习

思維导图(MindMap)由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20世纪60年代所创。这种新的思维模式结合了全脑共同运作的概念,包括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机能及右脑负责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机能等。作为辅助思考的工具,思维导图不仅能够贯穿大脑信息加工的各个阶段,而且能直接应用于知识处理、学习和巩固的过程中。教学实践证明,思维导图为学生提供了知识点融合的思考框架。利用这种对知识的表达及理解的方式,英语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在学生接受知识的许多环节的有益作用,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谢晶,2015)。思维导图记录人的思维过程,能帮助学生对特定主题建构的知识进行视觉化表征。思维导图利用图形的形式来激发思维,梳理思维(黄芸,2014)。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激活已有知识,梳理结构化知识并提供语言输出的支架。

结合前人研究和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了思维导图的适用情境:导入环节、文本梳理环节、内化输出环节和迁移应用环节。

1.导入环节:激活学生已有知识

思维导图有利于调动存储在学生大脑中的英语知识。因此,在导入或者热身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某一主题进行头脑风暴,激活学生对于该主题的已有知识和英语词汇的存储,这将为阅读和口语活动做好铺垫。在学习“Seasons”一课前,学生已经习得与“天气”相关的单词及每种天气条件下人们的相应活动。因此,在上“Seasons”一课时,笔者首先将weather一词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头脑风暴说出与之相关的单词,学生陆续说出了sunny、windy、rainy、cloudy等。在此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用英文说出相应的活动。在笔者的步步引导下,学生形成了思维导图(见图1),激活并巩固了旧知,自然地引出了本课主题。

2.文本梳理环节:梳理结构化知识

阅读文本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读的时候兴趣盎然,好像所有知识都掌握了,但是让他们说或者写的时候,就不会用学过的东西了。很大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在脑海中形成结构化的知识,所学都是碎片化的,学过就忘了。思维导图除了激发思维,还能帮助整理思维。因此,在阅读时介入思维导图,就能给学生提供一种信息处理与加工的支架,学生就能充分地激活思维,发挥左右脑各项机能,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梳理、联系、归纳等,最后呈现结构化的知识。例如在学习“WaterSplashingFestival”一课时,笔者以泼水节为中心词,要求学生找出文中分别讲了关于该节日的哪几个方面。学生symbol,date,dress等之后,笔者要求他们将这些关键词作为第一分支加入思维导图中,再从文中找出相关细节补充在图中,形成第二层分支。最终,学生将整篇课文归纳整理成如图2所示的思维导图。由内向外,层层发散,学生所学关于泼水节的知识不再是碎片化的,而是有结构的、完整的、符合思维习惯的。描述泼水节时,学生就能按照symbol,date,dress等方面有逻辑地、系统地阐述;介绍其他节日时,也知道从这些方面入手,有话可说,而且有一定的逻辑性。

3.内化输出环节:整合所学知识,依照思维导图进行口语表达

小学阶段,很多英语教师通过布置复述任务来督促学生复习课上所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口头输出。该任务相当于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成果的检验。然而从学生复述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有:不会运用正确的句式;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只会几个关键词或者只言片语;表达时逻辑混乱;内容不全面。思维导图能全面地、有条理地梳理所学内容。鼓励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就会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组织已知信息,这样,学生使用思維导图作为支架进行复述的时候就显得轻车熟路,能按照自己的思维习惯全面、有逻辑地进行复述。此外,笔者要求学生将每节课的重要句型写在思维导图旁边,复述时作为参考,学生就能运用这些句型,准确、连贯地说出句子。例如,在学习“Let’sLiveaLowcarbonLife”一课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绘制的思维导图(见下页图3),既包含了文本要点,又囊括了重要句型Weshould...,Don’t...,Let’s...等,学生依照该思维导图复述时就显得比较轻松了。

4.迁移应用环节

前几个环节已经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出了结构化的知识,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任务来实现结构化知识的迁移应用,例如要求学生课后搜集新的信息完善已有思维导图或者以新的导图来呈现。

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以北京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4“Revision”中的阅读材料“WhatareMaterials”教学为例,阐述思维导图的运用。

1.导入

本课的主题为“Material”,在进行文本分析时笔者发现阅读篇章有较多的生词,如materials,stone,hard,sink,bottom等。由于词汇是阅读和口语活动的基础,在此之前有必要为学生打好词汇基础。Material较抽象,属于一类事物的统称,学生容易理解为某种具体物质。因此,笔者首先向学生展示衣服、桌子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其制作材料,同时基本了解material的概念。接着,教师以material为中心词,要求学生头脑风暴说出常见的材料名称,并将对应的英文单词写在黑板上,形成头脑风暴型思维导图(见图4)。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能了解常见的材料类别,又能为后续阅读、口语活动打下词汇基础。

2.文本梳理

文本以“WhatareMaterials”为题,分段介绍了5种常见的材料(stone,metal,wood,paper和cloth)。在学生读完标题初步感知文本以后,笔者以第一段为例,画思维导图梳理了关于stone的内容。之后,教师将全班分为四组,合作梳理第二、三、四、五段内容,分别按照学案(见图5)绘制关于metal,wood,paper,cloth的思维导图,小组间进行介绍。最后,笔者邀请4位同学到台前从问题的四方面介绍所读段落的内容,并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错,最后形成板书,达到以读促说的目的。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轻松分辨作者的写作思路,即每种材料的介绍基本都是按照is...,comesfrom...,isusedfor...,wecan/can’t...进行的。这样学生的记忆负担会减轻,记忆知识时就能按照思维导图中的这四个方面分别加以理解记忆,因此,在本环节中使用思维导图利于为接下来的口语活动打下内容基础。图6为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的思维导图,以material为中心词,关于stone的内容由教师示范,关于cloth,wood,paper,metal的内容由学生完成。

3.内化输出

形成图6中完整的思维导图后,笔者让学生两两一组结合黑板上的思维导图进行复述。当其中的一位学生在复述时,要求另一位学生就表述不清楚或遗漏的信息点进行提问或补充。笔者观察到大部分学生的复述都能涵盖课上所学的stone,wood,paper,cloth,metal等材料,并就每一种材料的属性、来源、用途等方面展开描述。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同时操练了思维导图上呈现的词汇和句型(itcomesfrom...;itisusedfor...等),能说出较为完整、正确的句子,整体口头表达更具逻辑性。以其中一组为例,一名学生如是复述:

Iknowmanymaterials.Theyarestone,cloth,wood,paper,metal.Stoneishard.Wecan’tbendit.Itcomesfrommountainsandground...

在他说完关于stone的内容后,他的搭档说了一句“Stoneisveryheavy”。这时他意识到自己遗漏了这一信息点,于是看了看黑板上的思维导图并回应“Yes,itwillsinkintothewater”。

4.读后创新迁移

课上内容掌握后,还应进行适度的创新迁移。本节课即将结束时,笔者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搜集资料,模仿课文介绍一种其他材料,并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第二节课展示并口头介绍给全班同学。思维导图的应用不仅帮助学生巩固了课文写作方法(即介绍材料要从属性、来源和用途等方面入手),而且能帮助学生从这些方面去了解新的材料,这样学生的知识体系在信息和语言层面都得到一定的拓展。笔者以其中一位同学的口头展示为例:

Glassisakindofmaterial.Itcomesfromsand.Itishard.Itisusedforwindows...虽然学生的口头展示有瑕疵,但是他们几乎都能把文章写作思路和句型迁移运用到新材料的介绍中。有了思维导图的示范,学生的课后拓展学习不再是毫无头绪的,因而其学习与探索的兴趣也得到了增强。

利用思维导图提升小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的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维导图教学实践,笔者对学生的进行了课堂观察和访谈,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到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英语交际能力取得了提升。其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该部分以subject和study两个话题为例进行解释)。

1.在课堂回答问题时,大部分学生能运用正确的句式

以谈论subject为例,学生基本上都能运用“Iusually/often...in...class”来回答教师“Whatdoyouusually/oftendoin...class?”而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可能用“Ican...”句型来回答该问题。受访学生表示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自己会把重要句型也标注在上面,这样回答问题时可以用到,经过正确练习后,就能不知不觉掌握其用法。

2.看图说话时能用较为完整的句子表达想法

以谈论下页图7所示why部分为例,笔者注意到,当教师或者同学提问为什么要学习时,大部分学生能用类似BecauseI/wecanbroadenourhorizons的完整句子来表达想法。而在没画导图时,学生的产出基本是碎片式的,例如haveknowledge/becausecanthink。访谈时,学生表示他们确实想说流利的句子,但是由于紧张或者对词汇、句型的掌握不够熟练,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关键词。画了思维导图之后,关键词已展现在图里,他们有更多时间思考怎么组织语言,觉得“有成就感,会说了好多单词和句子”。

3.能够有逻辑地复述已知信息

通过访谈,笔者了解到学生普遍认为思维导图清晰地展示了文章脉络,加之色彩和图形的辅助,使他们更容易记住和理解课文,再依照导图来复述课文,就很轻松了。思维导图的运用改善了学生的复述表现,增强了其完成复述任务的自信心。正如学生1所说“以前一听要复述课文就头疼的,表现也不好,现在照着图复述,更有信心了。”此外,用思维导图来帮助记忆“比以前有趣一些,回家了还可以拿着图在路上看”。而根据笔者的观察,该同学复述课文的表现有了极大的提升,最近一周的英语课上还代表小组复述了第十课。学生2也表示“不再怕DutyReport了”。笔者注意到,以前一说“Who’sondutytoday?”,该学生就习惯性地低头回避,而现在他能主动发言,最近一堂课上还用英语介绍了他的家人,并且用上了新句型“Iwillbea...inthefuturebecauseIwantto...”。

4.在围绕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时,内容较为丰富,条理比较清晰

经过思维导图训练,学生谈论subject时,不仅讨论学校有哪些科目或者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而且能进一步就课程内容进行会话,如下页图7所示。同样地,围绕study进行口语交际时,学生们既关注到了“学什么”,又拓展到了“怎么学”“什么时候学”“在哪儿学”和“为什么学”,极大丰富了交际内容。此外,每个第一分支下面又衍生出了第二、第三分支,如下页图8所示。层层分支的发散和延伸,是学生思维激活和知识拓展的过程,是语言逐步融合的过程,是语言承载量逐步扩充的过程。在知识储备充分激活的前提下,学生在富含语言承载量的活动中交际,语言的输出就会清晰、有逻辑。

5.能较为灵活地组织语言,体现出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生在谈论study下属话题how时,笔者观察到学生会运用三种不同的提问方式:Howcanwe/youstudy?Howdoyouoftenstudy?和What’syourwayofstudying?应答方基本上能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句子We/Youcan...;Ioften...tostudy;Mywayis...作答。学生在介绍自己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能用Ithink...来评价他人的学习方法。表述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用Andyou?/Whataboutyou?來询问第二、第三位同学。此外,他们的口语表达中出现了and,but等连接词。这一系列的变化使得学生的口语表达更为灵活流畅,而且充分综合运用了已有语言知识和新知识,体现了一定的语言驾驭能力。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11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是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它是由英国著名学者“大脑先生”托尼?巴赞研发出来的一种教学训练方法。它顺应了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以直观形象的方法让我们的各种观点自然地在图上表达出来,使我们的思维可视化,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作为一种功能强大的图形技术,思维导图可以利用图文并重的方式将复杂的关系理顺,将各级主题的关系运用层级图来建立记忆链接,让人们的左右脑能够被充分地运用,激发大脑的潜能,被视为打开大脑潜力的万能钥匙。思维导图可以用色彩图画、代码和多维度来加以修饰,增强效果,以便使其显得更有趣味,更美,更有特性,反之则会增强创造力、记忆力,尤其利于信息回忆。思维导图具有点、线、面、彩的特点,是可视化、非线性的思维工具。

二、思维导图对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宏观理解。高中英语阅读课程的词汇量比较多,知识面较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略显吃力。所以,如何让学生对课文在宏观上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至关重要,它是英语阅读的基础。利用思维导图点、线、面、彩的特点和可视化、直观化的方式可以将课文的纹理脉络用最直观的形式表现出来,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相关的知识链,理清错综复杂的知识点和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阅读课的课程有一个宏观的理解,产生记忆链,联想到其他知识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2.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一个人探索事物和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在英语新课程的任务里,更是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放在了首位。在高中英语阅读课程中,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可以让英语知识变得鲜活。它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可视化等特点,通过图片和颜色等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单词和句子以更生动、更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对学生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产生新的认识,打破传统英语教学的局限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阅读的学习兴趣。思维导图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开发左右脑思维过程,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形成创新思维。思维方式的不同体现了每个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差异。因此,英语教学在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这个突破口,做学生良好思维方式的指导者和陪练者,训练他们的心智和才能。而英语阅读教学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它像一张结构清晰的地图,首先将课文内容层层深入,让学生由总到分如抽丝剥茧般地将问题一一解决,不再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英语知识点,在阅读过程中也不再是通过逐字逐句的翻译。让他们学会用思维导图的方法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在阅读过程中减少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围绕文章内容联系其他知识点。高中英语阅读学习中,通常新老知识点是不断交替出现的。有的学生由于英语基础不扎实,词汇量不足,这样的状况导致他们在英语阅读课程的学习中变得越来越吃力。为了防止这种状况的发生,就需要老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通过图文并重的方式对知识点和课文内容进行梳理,反复巩固。比如在学习高中外研版必修一Unit 1《My After-school Activities》的时候,里面有许多有关课外活动的单词,如football、basketball、badminton等,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联想:课外活动除了可以踢足球、打篮球和羽毛球之外还可以干什么?让学生积极回答,从而引出其他课外活动,如running、swimming、drawing等。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记忆力。

2.围绕文章主题构建阅读框架。高中英语的阅读难度一般是呈阶梯式增长,越往后难度越大;课文内容也是从简单到复杂,对课文的理解力也要求越来越高。不同于前期课文的日记模式,到了后面课文的内容一般需要学生的整体理解。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课文的内容,老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运用点、线、面构成的图形模式不仅能够了解文章结构还能让学生的大脑被完全激活。比如在学习必修四Module 1《The City of the Future》的时候,老师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未来城市》的内容进行分类,从衣食住行这四大方面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进行填充,让他们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一个具体的理解。理清了课文的框架之后,对于课文的学习就变得轻松了很多。

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的运用篇12

高中英语阅读文章中知识点多、内容复杂涉及到多种语法,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很大挑战。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英语阅读的考察方式灵活多变,注重对基础知识和个人能力的考察。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形成个人的知识体系,不断完善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加快学生单词记忆的速度,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思维导图实现了英语琐碎知识点的整合,让英语知识体系化、整体化,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良好的作用。

一、思维导图的定义和特点

思维导图是从整理笔记活动逐渐转化而来的,对人们解决思维难题、构建知识体系、梳理概念等多个方面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具体而言,思维导图是从焦点出发,呈辐射状向外延伸,串联上多个分支,形成具有一定逻辑思维顺序的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让左右脑同时发挥作用,既锻炼抽象思维能力,有提高感性认知能力,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脉络,找到新旧知识的切合点和,提升个人的英语素质。一般来讲,思维导图是树状的、变化的、逻辑的。从一个知识点开始,找到有关知识点的分支,形成多层知识点,并不断细化,最终得到完整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能不断扩充学生知识面,加强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具有强大的张力,对推动素质教学的发展有着良好作用。

二、思维导图和英语阅读的关系

1.激发想象力。高中英语阅读文章长而无味,注重对学生基础、逻辑、理解的考察,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图文并茂的讲解文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深入思考获得扩展知识,激发内在想象力。学生大脑关联的内容不断丰富,阅读兴趣不断提高,从而带动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2.增加记忆。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可以起到串联全文,概括全文各个段落思想的作用,让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有所把握。学生根据思维导图剔除文章中的次要内容,形成个人的阅读方法,学习进程会不断加快,信息量不断增加,达到一个较高的阅读水平。

3.培养组织能力。思维导图的教学过程是给学生不断呈现文章构思和文章脉络的过程,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开展多次思维导图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具备个人思考能力,独立处理问题,形成个人组织能力,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1.构建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开展思维导图的教学方法前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模式,形成特色教学模板。比如:课前内容导读、文章预测;课中粗读一级导图、细读二级导图;课后导图的完善和扩展。针对说明文、叙述文等不同的题材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快速抓住文章的主干,形成正确认识。为了更好的完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在不同阶段,给学生制定不同任务,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粗读确定文章方向。思维导图也可以分为一级导图和二级导图。在粗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需要完成一级导图,明白文章的大意,概括出每个段落的中心思想。将文章按照类型、内容、方向等与以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关联,分析不同文章的异同点,形成“类”的观念,扩展不同文章之间的关联,形成横向的知识架构。比如:在“Unit3 A master of nonverbal humor”一文中,讲述了卓别林大师和他的表演。教师应对“人物类”的文章进行思路梳理,便于学生对这种文体的把握。

3.细读把握文章知识点。教师不仅需要做到对文章整体的把握,还要从语法、单词、运用等多个角度解析文章内容,让学生对文章的具体知识点有正确的认识。比如:“Not that Charlie’s own life was easy !”这是一个简单的倒装句。教师还应给学生讲述“句首倒装”的词汇,包括“not、never、nowhere、not until、seldom”。阅读文章的细节和知识点有很多,需要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经验和大纲要求进行把握,为学生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效果。

四、结语

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可以大大减轻学生的压力,培养阅读兴趣,快速突破学习颈瓶。教师应该认识到自身教学的不足,主动运用思维导图方法,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