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3-08-17 15:53:17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1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1中班幼儿的特点

中班幼儿在整个幼儿期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中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相比,有其显著的年龄特征。

(1)中班幼儿以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在逐步发展,呈现出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的趋势。因此在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应选择有动感、节奏明朗的音乐,选择色彩明艳、能吸引幼儿目光的教具以及生动有趣的活动情节,采用故事或游戏的形式,寓教于乐,使幼儿能够集中注意,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中班幼儿的观察是随自身的兴趣产生或结束的。中班幼儿由于见识不多,对事物的理解有限,因此观察过程十分依赖成人,结论也脱离不了成人的帮助。因此教师在讲解活动内容时,要做详细的说明,在活动过程中也要做好示范引导工作,让幼儿学会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语言,在模仿中学会,但又不能过犹不及,完全主导,忽略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3)想象是幼儿的一种创造性表现。中班幼儿的想象,常常是在游戏、观察活动中有所发现而产生的突发奇想。但如果给他们定下主题,让他们想象创作,就有困难了。到中班后期,一般的幼儿能大胆想象,独立创作了。因此,在设计游戏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不要什么都由老师定好,可以留出很多空间,让幼儿发挥想象。例如,在让幼儿根据音乐表现不同动物的姿态时,不要限制一种动物,而要让幼儿运用丰富的联想,设计自己的动作,这样不仅能够丰富课堂内容和趣味性,更能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4)中班幼儿记忆是能学会忘。如要他们学一首儿歌,他们反复朗诵几遍就记下了,但如果长时间不复习,会忘得一干二净。当然,这与幼儿学儿歌时对儿歌的理解程度有关,如果不理解,只是机械地背诵,那么背的快,但短时间里就会忘记了,如果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忆,那么他们记的时间就会长一些,但也必须重新巩固,否则也会忘记。因此如果幼儿听的懂教师活动的内容和游戏规则,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学习能力增强,记忆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2 班幼儿音乐教学游戏案例

2.1案例描述

中班幼儿正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教师先请幼儿欣赏手偶表演,在第二遍表演时注意表现猴子痛苦的表情及猴妈妈着急的表情。接着,用两个拳头和头扮三只猴子演唱一遍,并邀请两个幼儿合作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全体幼儿表演,接着进行分组表演,幼儿每三人一组,自由分配角色表演,同时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三只猴子跌下了床,现在(唱)“你们看床上静悄悄,猴子们不知跑到哪儿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 他们去哪儿了呢?”(幼儿猜测)同时出示医院图片。“现在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幼儿讨论)我们能不能像他们一样在高的地方跳啊?(不能)看来,在床上、沙发上乱蹦乱跳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以后,你们不要在床上、沙发上跳来跳去。回家以后,你们可以邀请爸爸妈妈一起来做三只小猴子的游戏,好吗?”教他们边唱边做。

2.2案例评析

《三只猴子》是一首简单、有趣、又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它表现了小猴在床上蹦蹦跳跳以及摔了跟斗的情形,这种情形与幼儿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引起共鸣。《三只猴子》活动目标定为学唱歌曲,初步体会歌曲诙谐、幽默的风格;在倾听和做动作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学唱歌曲;让幼儿培养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高的地方乱跳,一旦这样,十分危险。和传统的歌唱教学相比较,这样的教法不带任何灌输性质,重视的是幼儿音乐情趣的培养,并且在活动中幼儿也有自由协商、充分想象的空间。同时通过小猴的这种行为,让幼儿真切地领悟到后果,潜移默化地教育了他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2.3游戏建议

以往的音乐活动的组织过程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用非常传统的方法教幼儿,大多数是以跟唱为主,却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增加激励性语言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用简单而又体现角色的行为肢体动作表现歌曲让整个活动首尾呼应。选择活泼可爱的形象、在游戏中学习歌曲的过程,一定能让幼儿感到歌唱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在任何一个教学活动中,我们都要以幼儿的发展为主体,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年龄特点发展为目的,挖掘领域的特征,切透教材,精心准备每个环节,正如纲要中所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那样才能够使活动效果更佳。

参考文献

[1] 丁海东主编.学前游戏论[M].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 幼儿园游戏教学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2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教育发展目标所在,更是核心素养中的关键因素所在。同时,快乐教育是创新教育理念,以趣味性较强的教学模式促进发展幼儿综合学习效果,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水平。为了全面提升幼儿音乐教育教学效果,帮助幼儿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提升审美能力,感受快乐学习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多项措施充分体现审美与快乐的教育元素,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结合丰富的教学内容促进幼儿发展。

一、通过情境创设方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提升幼儿音乐学习兴趣是审美与快乐教学模式中的关键,同时兴趣是促进提升幼儿学习效果的关键元素。为了全面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引导幼儿,将审美与快乐元素渗透至教学情境中,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升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幼儿音乐《母鸡孵蛋》一课的教学中,其中主要以引导幼儿感受不同节奏下小鸡叫声为教学目标,培养幼儿感应节奏的音乐学习能力。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创设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结合游戏情境创设方式充分激发幼儿对本课学习内容的兴趣,强化幼儿的参与积极性,进而促进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表演形式的母鸡孵蛋情境,通过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扮演成为“母鸡”利用不同节奏表达方式充分展现小鸡的声音。这种教学方式的运用根本目标在于引导幼儿参与学习情境中,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进而达到发展幼儿音乐综合素养的教育目标。

二、合作学习模式促进提升幼儿学习效果

幼儿阶段教育工作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设计与运用将会有效提升幼儿的多方面综合水平,同时增强趣味性和有效性,是提升音乐教学效率的重要元素。将合作学习模式与幼儿音乐教学充分结合,可以将现代教育理念“审美与快乐”元素充分展现,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幼儿音乐《小星星》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幼儿感受4/4拍的音乐节奏并激发幼儿对于音乐和歌唱的学习兴趣。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合作教学模式运用其中,在节奏练习过程中,引导幼儿以合唱表演的形式充分体现其中“一闪一闪”的跳跃感,同时用手表现“闪”的动作,感受合拍与音乐节奏。在合作歌唱及表演的过程中,幼儿既可以进一步掌握歌曲的节奏,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还可以帮助幼儿深切体会合作学习演唱的乐趣,强化发展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幼儿阶段音乐教育过程中,将合作模式运用其中是促进全面提升幼儿音乐学习效果,全面发展幼儿综合水平的有效教学方案。

三、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幼儿音乐审美能力

快乐与审美教学理念的发展目标中,审美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快乐的基础上实现,为幼儿创设积极愉快的学习环境,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及综合能力。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引导,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内容,以此促进强化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进一步发展幼儿音乐综合水平。例如,在幼儿音乐《小鸭子上幼儿园》一课的教学中,其中以培养幼儿节奏感,提升幼儿听辨声音长短的能力及四分音符的节奏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将《来了一群小鸭子》的钢琴曲进行展现,同时引导幼儿根据多媒体信息技术生动化展示效果,模仿小鸭子的动作学习相关音乐知识。在此教学方式的运用过程中,幼儿可以在愉快积极的学习环节中全面提升音乐学习兴趣及音乐审美水平,进而促进全面发展幼儿的音乐综合素养。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幼儿音乐教学工作充分融合是十分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四、组织音乐活动,创新教学方法

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活动的设计将会促使音乐课堂更加活跃,且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点。传统教学模式中,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固化,在审美与快乐教学理念的发展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创新、多元化的音乐实践活动教学方式帮助音乐课堂突破传统教学,利用新颖高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效果。音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以快乐教育理念,发展幼儿的自主意识,引导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提升音乐学习效果。例如,在幼儿音乐《大雨小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通过说说、常常、动作表现及乐器表演等多项活动流程将雨进行充分表达。幼儿接触乐器的时间较短,大部分幼儿对于乐器演奏的知识了解并不全面,教师可以通过乐器演奏活动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结合乐器对于雨声不同的节奏进行充分表现,引导幼儿根据雨的声音进行跑、跳等游戏。同时,在音乐游戏设计中,教师避免过度干涉幼儿的表达欲望,充分给予幼儿信心和兴趣,引导幼儿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表达,从而促进发展幼儿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中,通过组织音乐活动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是促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幼儿快乐学习效果的有效措施。

五、完善音乐教育目标,提升幼儿音乐综合能力

幼儿音乐教学工作中,教学目标的设定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幼儿的音乐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水平。音乐教学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幼儿基础的节奏感及音乐认知,更在于培养提升幼儿的音乐学习能力及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全面提升幼儿音乐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设计教学方案之前为幼儿设计多元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继而通过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比较完善、全面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案,以此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幼儿音乐《小老虎请客》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完善的教学目标设计为核心,从认知教育目标、能力提升目标及情感态度发展目标三个角度进行设计。同时将审美与快乐教学元素渗透至其中,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审美水平,同时帮助幼儿在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发展。本课教学过程中,认知教育目标的基础核心为引导幼儿对儿歌的节奏进行学习和掌握;能力提升目标为培养幼儿儿歌学习能力;情感态度发展目标为强化幼儿对于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促使幼儿深度感受班主小动物的快乐。因此,多元化教育目标的渗透将会促使音乐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在幼儿音乐教学体系中,审美与快乐教育元素的渗透和教学理念的发展,将会极大程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全面推进发展幼儿音乐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3

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背景聚焦

2011年10月8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以下简称《意见》)文件,对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课标》)这一纲领性文件,提出10条实施意见,指出教师教育培养机构要“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开发优质课程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教育实践环节”①。

随着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各个师范院校从不同角度对教师教育类专业的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索,从事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的高校教师也开展了相关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学界对《课标》的解读和研究以理论性研究较多,实践研究较少;关于小学、中学职前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较多,关于幼儿园职前教师培养课程改革的研究不多;而从《课标》入手,探索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改革的研究非常少,结合《课标》的基本教育理念,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更是基本没有涉及。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长期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要么沿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体系,注重对学生音乐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性培养;要么就是“蜻蜓点水”式的学习音乐知识与技能,注重对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忽视对学生音乐教育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究其原因在于现有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着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音乐教学内容组织不合理、音乐教育方法和手段单一等问题,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承担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所需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育实践能力,已不能适应当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所以立足《课标》 “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贯彻教育部关于《课标》的实施意见,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三、结合《课标》理念进行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改革的策略

如何结合《课标》的基本理念,进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笔者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目标,力求“育人为本”

一直以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两种倾向,一是沿用中师、幼师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技能突出的幼教人才,“重技轻艺”;一是沿用部属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培养出面向中师幼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深厚而实践技能稍弱的理论研究型人才,“重理轻技”。随着当前教育改革的发展,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转变,越来越需要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出面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良好的音乐专业技能,具备有持续专业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基础的现代幼教专业人才。而原有的两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需要,亟待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从根本上进行改革。

《课标》中指出:“幼儿教师是幼儿音乐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引领者,在研究和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要实现这一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践行“育人为本”观念,争取做学生音乐学习发展的促进者、支持者、引领者,与学生共同成长与进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引导学生在掌握必备的教育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参与教育教学实践,丰富自身的专业体验,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学会因材施教的方法,关心帮助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好基础。在促进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帮助、支持学生奠定下今后作为专业人才所必须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既有“育人为本”的观念,又有“育人”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基础。厘清了这一观念,结合《课标》的要求,我们认为学前教育专业新的音乐教育目标应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音乐教育观、儿童观的培养目标,音乐素养的培养目标,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习得良好的音乐素养,养成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基础,具备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能力。音乐教育观、儿童观的培养要以观念养成为抓手;音乐素养培养要以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为重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要以幼儿园音乐教育需要的为标准,够用为原则;音乐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应以开展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成长的需要为基础,突出“育人为本”。

(二)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凸显“终身学习”

《课标》指出:“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在持续学习和不断完善自身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课程应实现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的一体化,增强适应性和开放性,体现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在《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特别应及时吸收儿童研究、学习科学、心理科学、信息技术的新成果。”要实现这一发展要求,同时解决学时少、班额大、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现实存在,课程内容的改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实现音乐内容的分类综合,避免知识的交叉重复,优化知识结构,为适应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发展需要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欣赏、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儿童歌曲创作等课程内容的相关性和内在知识体系的特点,考虑学生今后教学的需要,笔者提出将音乐课程分成三大类课程来教学,即声乐类课程、器乐类课程、音乐教法类课程。

声乐类课程包含:声乐演唱方法、技巧与演唱形式,视唱练耳,儿歌表演唱,合唱指挥等内容。

器乐类课程包含:音乐知识与音乐作品鉴赏,钢琴基础方法与技巧,儿歌即兴配奏,钢琴伴奏等内容。

音乐教法类课程包含:幼儿音乐集体教育活动实践,幼儿歌唱训练方法与技巧,幼儿钢琴演奏训练方法与技巧等内容。

三类课程内容实现了相近音乐知识技能内容的综合,实现相关领域的系统化、规范化,同时又涵盖了学生今后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增加学生个体音乐教育实践的相关内容,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学”的内容的关注,而忽略对学生“教”的内容的关注。注重对学生自身音乐技能掌握多少的关注,忽略对学生传递知识能力的发展,常常出现学生自身具有优秀的演奏技巧、演唱技能,但不了解幼儿的音乐学习特点,缺乏幼儿教育活动实践的机会,无法把自身的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幼儿,不能有效地组织幼儿音乐活动,无法在幼儿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充当有效的支持者、促进者,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与专业发展。所以要使学生获得不断的发展,就需要增加学生个体音乐教育实践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特点,如幼儿声乐能力、器乐能力发展的特点,给予学生幼儿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特点,学会设计幼儿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基本方法与手段,学会根据幼儿情况和教学实际条件调节自己的教学内容与手段,从而让学生具有音乐教育活动实践的能力,同时也在实践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吸纳幼儿园音乐教学改革前沿知识与成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学生加深专业理解,适应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逐渐深入影响到当前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幼儿园音乐教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幼儿园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到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拓展,都发生着深切的变化。从对幼儿音乐学习内容的关注到对幼儿音乐学习品质的关注,从对幼儿学了多少首歌,跳了多少支舞的关注到对幼儿音乐学习过程的愉悦与否的关注,无不体现出当今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中对“人”的关注所发生的重大变革。而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与幼儿园脱节的现象较严重,如承担音乐教学的教师闭门教书,知识观念更新不足,使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手段单一,教学案例缺乏,音乐教学内容、方法等严重与幼儿园一线教育教学实际脱离。所以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迫切需要吸纳幼儿园音乐教育教学最新研究成果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教学的组成部分:如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优秀案例、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模式、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方法,保持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内容的持续更新和完善,才能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幼儿音乐教育动态,以适应当前学习型社会对个体的新要求。

(三)改革现有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手段和方法,突出“实践取向”

《意见》中指出:“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师范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学科思想的感悟。充分利用模拟课堂、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师范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着力提高师范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现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大多还是采用讲授制的教学模式,教师的观念还停留在教给学生多少东西,而不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往往是被动的学习,缺乏主动学习的驱动,所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努力提高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

1.借用多媒体资源,丰富音乐教学的课堂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实践。

随着多媒体时代的来临,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方便,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音乐教学手段:如鼓励学生课余搜集优秀的声乐曲、钢琴曲;在网络上查找曲谱、幼儿音乐教育案例;收看相关的音乐教育视频;利用qq群实现师生的课余交流互动等,力争构建出一个立体的音乐学习通道,避免学生音乐学习信息仅仅是从教师讲授的单一渠道获得,促使接受学习的通道变得多元化、立体化,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锻炼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音乐教育教学实践的能力。

2.采用情境教学方式,创设愉悦的音乐教学场景,激发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兴趣。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基础差,缺乏自信心,缺乏参与音乐实践的信心,创设愉悦的音乐教学场景,采用多种练习方式,给予学生当众演唱、演奏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显得非常重要。 如可以“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可采用齐奏、合奏、重奏、个别弹奏等逐渐递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胆量,消除弹奏的心理障碍;同时为了辅助课堂教学,教师还可以安排、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技能展示、表演及比赛,走出琴房和教室,展示自己学习成果, 踏上钢琴演奏的舞台,如儿童歌曲即兴伴奏比赛、自弹自唱比赛、四手联弹比赛、独奏比赛等等”② ;可以在声乐演唱教学中采用齐唱、独唱、表演唱等逐渐递进的方式,让学生习惯当众演唱,逐渐形成良好的歌曲范唱能力,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相互观摩、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成长。

3.采用案例分析的教学方式,感受音乐教育的魅力,积累音乐教育实践的资源。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称个案研究法是由哈佛大学于1880年开发完成,后被哈佛商学院用于培养高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实践,逐渐发展成今天的“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形象直观的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育实践的能力。如钢琴教学中对典型乐曲弹奏,可以有效促使学生掌握钢琴演奏的基本奏法;声乐教学中对典型歌曲的演唱,可以促进学生对歌曲演唱基本方法的掌握;儿歌配奏中典型儿歌的学奏,让学生学到儿歌配奏的一般步骤:确定调式、分析选择和弦、选择音型、确定终止式、编配指法、儿歌弹奏,从而掌握儿歌配奏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模式的学习,教师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参与分析和讨论,了解幼儿园歌唱活动的基本环节:导入、新授环节的设计、音乐活动过程的设计、活动延伸,从而促进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感受到音乐教育的魅力,积累音乐教育实践的资源与能力。

4.采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熟悉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实践的基本流程。

模拟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教师或幼儿),在教师创设的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典型的互动教学法。采用模拟课堂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教师或幼儿)更直观的熟悉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流程,掌握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组织的方法与技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以此锻炼教学技能、实践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为正式走上讲台做好准备。

5.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检验学生音乐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

在学生积累了丰富的音乐教育资源,具备了较高的音乐专业技能,熟悉了儿童音乐教育流程的基础上,可以从课堂内的实践转移到课堂外的实践,深入幼儿园一线进行音乐教育实践。借用幼儿园真实的音乐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实践音乐教育活动,如让学生组织一次歌唱活动、组织一次打击乐演奏活动等,可以充分的检验学生掌握音乐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并可以通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践让学生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让教师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弥补,从而通过多次的活动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教育实践能力。

新《课标》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教学提出了改革的要求,从学科现状出发,结合当前音乐教学实际,立足《课标》“育人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理念,探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与手段的改革,期待更多同仁关心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立项课题: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成果,(项目编号:TER2013-008)。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4

一、音乐活动中提问的现状

(1)问题层次偏低,没有形成认知冲突。以歌唱活动“逛公园”为例,在这次观察活动中,教师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例如,教师问:“出现了谁?”幼儿都可以直接回答出来,缺乏置疑和认知冲突,无法激起幼儿观察和比较的兴趣,教师以简单的集体应答来取代幼儿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了幼儿思维的虚假活跃。

(2)提问以教师为主体,模式单向、封闭。通常是“教师问幼儿答”的模式。大多数问题是由老师发起,幼儿没有能力或者是教师根本没有为幼儿创造发问的机会,教师在掌控着提问。例如,教师问:“大熊来了要怎么唱?”整个活动都在教师问、幼儿答的过程中进行,这样的提问不能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其存在没有什么意义。

(3)无效提问较多,无法激起活动兴趣。“喜不喜欢?漂不漂亮?想不想?愿不愿意?好不好听?表演得好不好?”这些无效提问充斥着整个活动。教师这种口头禅似的提问,早已让幼儿形成习惯性的回答,教师问得越积极,幼儿感觉越无趣,因为答案永远只是一个。这些问题无助于幼儿思考,不能调动其积极性。看似师幼互动很积极,实则空洞无味

(4)提问模式固定,缺乏个性化的提升。教师在设计提问时,都有固定的模式,提问时总跳不出这些固定的模式。例如,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往往都是“你听了这个音乐有什么感受?你觉得是谁来了?你能学一学吗?”这些问题好像是每个活动必须要问的,而且适用于每个年龄层次。

二、如何在音乐活动中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教师的提问应抓住关键,激活经验,注重个体,把握时机,启发思维。这样幼儿才能在教师的提问中受到启发与激励,才能创造出丰富的艺术形象,才能更好地促进师幼互动。

(1)提问紧扣教学活动目标,要抓住疑难点。幼儿学习的疑难点也是教学的重、难点,抓住疑难点提问,就是要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案例片断(一)《森吉德玛》。教师:请小朋友一边看图一边听音乐,想一想图上的画面和音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哪一幅图与第一段音乐比较像,哪一幅图与第二段音乐比较像?提问没有使幼儿在音乐的表现要素和形象之间建立起联系,而简单地停止在“像什么”的层面上。

案例片断(二)《森吉德玛》。教师在设计音乐欣赏活动“森吉德玛”二度教学时,预设在引导幼儿熟悉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从音乐元素上去分析作品。教师:前半段音乐,我们可以怎么朗诵?为什么?幼儿:因为音乐比较抒情,感觉很放松的。教师:那画面上的牧民在做什么呢?感觉怎么样? 幼儿:拉琴、看风景,感觉很安静。教师:后面一段怎么啦?为什么?幼儿:因为音乐越来越快,感觉很开心热闹。

我们不难看出案例一中教师预设的问题引导幼儿的想象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象上,画面内容和音乐的表现要素没有联系起来。而案例二中教师通过深思熟虑,进行改进,在活动前抓住教学的重难点,紧紧围绕着音乐元素作文章,让幼儿了解音乐的表现手段、理解音乐的表现内容,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让幼儿能够说出是音乐中的哪些表现让他们想象出这样的故事和表象。这样的提问才能让幼儿在轻松学得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真正产生积极的师幼互动。

(2)提问具启发性,要拓展幼儿想象空间。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目的。因此,教师的提问要具有启发性、开放性,从而让孩子体会到音乐作品之中甚至作品之外的审美意蕴,促进孩子自主、创造性地发展。

案例:歌唱活动“小树叶”。教师:这段音乐讲了一个怎样有趣的故事呢? 幼儿:是关于小树叶的故事。教师:(教师轻唱音乐旋律)歌曲里的小树叶怎么啦? 幼儿:小树叶掉了下来,离开了树妈妈。教师:为什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幼儿:秋天到了。教师:它的心情会怎样呢?(难过、悲伤)教师:小树叶还会回到妈妈身边吗?为什么呢?幼儿:会。春天来了就可以重新长出叶子,小树叶就会回到妈妈身边。它的心情会怎么样?(开心)

在这个歌唱活动中,教师通过设计开放性提问,并进行启发,不失时机地将问题重新“抛”给幼儿,不必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他们,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音乐里所真正表达的含义,创造各种动作来表现音乐作品。

(3)提问循序渐进,要推进幼儿思维进度。教师们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而且是要精心设计问题的序列,使问题以一定的逻辑顺序展开,从而不断推进幼儿的思维进度。

案例:歌唱活动“拉拉勾”。“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事情发生后心情是怎样的?当你和好朋友不吵不闹在一起玩的时候,你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如果你和好朋友之间发生了矛盾,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解决?”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5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实用性很强的专业。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不但是幼儿教育重要的教育内容,还能丰富儿童的生活,增加轻松活泼的气氛。目前,幼儿园对学前教育的音乐教师的要求大大提高,除了要求他们掌握学前音乐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幼儿音乐教育技能的基本训练外,还要求他们能进行幼儿园音乐课程设计、编制具体音乐教育方案;要求他们能在更高层次上理解幼儿,开发幼儿的音乐潜力,富于创新能力,并能对幼儿音乐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型的幼儿音乐教师。因此,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定位,是培养有一定音乐理论基础的技能型应用人才。其中,音乐教学能力成了教育目标中优先注重的方面。在高师学前音乐教育领域中运用微格教学,能改变某些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效、快捷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

一、关于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借助现代的视听工具,以若干小组的学生为对象,培养某种教学技能的方法。它能在短时间内系统地训练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使未来教师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内容的教学行为或能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学习。因此,微格教学是师范生掌握提高教学技能,并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微格教学具有明确目的、突出主体、联系实际、及时反馈、认识自我、减少压力、有利创新的特点。在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中引进微格教学,让学生按照微格教学的方法,借助现代媒体设备手段,把课堂教学全过程分成若干个部分,对一个个环节进行研究、解决,然后再把各部分综合起来整体考虑、设计、操作,这将使学生对音乐教学课堂产生一个全新的教学观念,并使学生学会科学地分析艺术活动内在的条理和规则。

二、在高师学前音乐教育中如何运用微格教学

结合高师学前音乐教育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步骤进行微格教学。

第一步,前期准备工作。

进行微格教学训练前,首先,必须要有相关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理论的研究。教师应指导学生先从理论上进行音乐教材的分析、音乐教学目标的分类、音乐教学方案的设计、课堂的观察方法、采用的音乐教学技能分类、教学的评价手段及幼儿的特点等理论的学习。其次,教师一定要确定好一到两项技能,安排在不同的单元进行训练,便于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技能。再次,是编写教案,教案的编写一贯是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微格教学训练前,教师要重点培训学生编写教案的能力。学习的内容包括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方法的制定、教学时间的分配等,并要求学生在教案中详细说明其教学行为所应用的教学技能和对学习行为的预测。

第二步,提供示范。

在正式训练前,要使学生明确训练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可采用播放优秀音乐教学录像、编辑音乐课件、实际角色扮演的方法,对所要训练的技能进行示范。为了更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可带领学生到幼儿园听课见习,观看幼儿园的优秀教师是怎样上课的,为学生进行微格教学训练提供情境逼真的仿效和示范。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从本地的幼儿园聘请一些优秀的幼儿园音乐教师,对学生“手把手”地传授幼儿园音乐教学经验和技巧,指导学生设计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三步,模拟教学。

在模拟教学阶段,我们可针对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特点,突出以下几种技能的训练。

1.导入技能

导入的技能,对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园的音乐教学只有短短的15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导入部分仅占了5分钟左右的时间。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帮助幼儿把课前的兴奋点迅速导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上来,做到引人入胜呢?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根据现代音乐教学论的要求,音乐课堂教学要从“静”到“动”转换。因此,导入所涉及的内容要适合幼儿的年龄层次与欣赏水平,做到与本课主体部分有机结合,从形式到内容都显得自然而生动。在幼儿音乐课堂教学中,主要是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学习。所以,在导入设计中,可运用趣味性、启发性的方法引起幼儿的注意,激活幼儿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音乐活动。在这个环节,我们要求学生就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特点,自己设计课题,每人每次3—5分钟,形式可以丰富多样,这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演示技能

随着教学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都采用多媒体来进行音乐教学。幼儿通过直观的教具,领悟到新知识和新概念。在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要根据所讲授的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演示物,在演示中,要准确地演示各种音乐实物和模型及图表,并注意多种媒体的相互配合。

3.讲解技能

讲解是一种用语言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用语言组织教学,学会讲话,善于表达,是他们必须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在讲解技能训练中,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语言上(特别是音乐教学语言)流畅表达的能力。音乐教学语言的结构是十分严谨的,因此,在讲解技能训练时,要求学生在音乐教学语言中所用的概念、名词、术语必须要讲解准确。另外,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一个使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通过语言的刺激,激发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呢?这就需要学生在训练中善于巧妙地运用音乐语言,生动地再现教材的知识内容,并使音乐教学中的语言尽可能接近幼儿的生活,做到音乐语言“儿童化”。在训练中,我们要提醒学生注意的一点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会出现走神的现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适时、适度地设计好教学语言和音乐术语。

4.变化技能

课堂教学中的变化技能包括了教态的变化、教学方式的变化和教学媒体的变化。针对幼儿音乐课堂的特点,在教学中运用变化技能,刺激幼儿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把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在训练中,我们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怎样利用表情、动作等身体语言传递教学信息,怎样在课堂上与幼儿进行交流,怎样适当变换各种教学媒体,使学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和学习特点,合理地选择不同的变化技能。

5.结束教学技能

结束教学技能广泛应用于任何一节课的结束,主要是使学习者进一步明确教学重点,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巩固和提高。在训练中,我们鼓励学生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式多样的结束方式,并做到结束语要简明扼要,具有童趣,有利于幼儿回忆和理解。

6.教学技能综合训练

在学生掌握了各种单一的教学技能后,要求学生将各种技能有机结合,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独立完成音乐教学工作的能力。这部分的训练是一个难点,需要学生不断地练习和实践,能为他们将来从事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上几种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我们都要求学生组成5—10人的微型课堂进行模拟教学实践,对每一个技能进行教学全过程的录像,不具备录像设备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文字记录和录音记录。

第四步,反馈评价。

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完成后,进行反馈和评价,能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教学知识、技能或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弥补教与学之间的不足,以便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学技能水平。这一过程包括:①重放录像。通过重放教学录像,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准确、客观、真实地观察模拟教学的全过程,检验每一项教学技能所达到目标的程度。在教学中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还能检验自己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否已进入了角色。②自我分析。通过观看录像,学生对照自己在模拟教学前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检查自己是否已达到自我评价自己的优缺点。③讨论评价。老师和同学对每一个扮演教师角色的学生的教学录像进行讨论,站在各自的立场,进行公正、客观地评价,帮助其找出不足,并尽可能地提出改进的办法。在这一环节,我们尝试使用了“2+2”式的评议,即对学生所上的课每人提出2个优点和2个改进的建议。最后,教师根据学生们的意见,结合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教学行为准确地记录,打出成绩,为其调整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第五步,修改教案。

学生根据自我分析和讨论评价中指导老师和同伴所指出的问题,重新修改所设计的教学方案,进行第二次微格教学实践。如果教学效果不明显的话,可进行第三次,甚至是第四次的教案修改和微格教学实践。如此循环,提高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第六步,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检验微格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方式。在实习中,学生把在微格教学中所掌握的教学技能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上好一节完整的标准音乐教学课,并用摄像设备记录下教学全过程。返校后,教师组织学生就实习教学录像进行自评和互评,进一步巩固所学教学技能。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6

教学名称:音乐游戏《龟兔赛跑》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音乐游戏使幼儿知道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

2、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音乐,辨别动物形象。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并用肢体语言表现不同的音乐动物形象(乌龟和兔子)。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

2、图谱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听音乐猜动物(以谈话形式进入课题,听第一遍音乐让幼儿区分音乐的快慢来判断兔子和乌龟)。

2、听音乐,让幼儿猜故事情节(听第二遍音乐,让幼儿猜猜兔子和乌龟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3、出示图谱,让幼儿猜猜音乐有几段(让幼儿先猜故事情节,教师按照幼儿讲述的顺序在黑板出示图谱)。

4、分段欣赏音乐(教师带着幼儿分段欣赏音乐,更正幼儿讲述的情节调整图谱的顺序。第①段 预备比赛打枪;第②段 兔子快快的跑;第③段 乌龟慢慢的爬;第④段兔子跑得有点累,认为自己赢定了便靠着大树睡着了;第⑤段 乌龟追赶并胜利;第⑥段 兔子被欢呼声惊醒,追赶,知道自己输了很沮丧很难过;告诉幼儿音乐有6段)。

5、教师跟着音乐完整讲述故事。(教师将故事内容配合音乐完整讲述出来)

6、音乐游戏《龟兔赛跑》(幼儿听音乐用肢体语言扮演乌龟和兔子,用游戏的形式讲出故事内容)。

7、总结(让幼儿通过音乐游戏《龟兔赛跑》懂得做任何事情不能骄傲,只要努力就能取得成功,知道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

教后感: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肢体表达能力;能听辨不同的音乐场景及兔子和乌龟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积极参与音乐游戏,并从中体验到快乐,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到道理。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设想是:将这一课设想为以”龟兔赛跑“为情境的一节音乐游戏课。教学模式为初听全曲猜动物――再次听音乐猜故事情节――根具幼儿猜测的故事请节出示相应图谱――分段欣赏音乐――教师跟着音乐完整讲述故事――音乐游戏――总结一起7个过程。但这个音乐时间是3分钟不带故事,没有任何人说话的纯音乐,要求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在这3分钟没有人讲述故事,如何有效提高幼儿的注意力且能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呢?我采用了下列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中,我有如下体会:

一、带着疑问和猜想进行音乐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了是幼儿很好的辨别动物,我根据乌龟慢和兔子快的特点,用到了这首一快一慢的音乐,并有意安排了兔子和乌龟的游戏游戏。在活动中我请几位学生辨听2种动物音乐,要求学生边听边猜出这些形象。由于形象鲜明,学生很爱听也能很好的表演,并且我在设计问题时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让幼儿猜,这样拓展了幼儿的想象空间,幼儿在答时不至于因没答对唯一答案而失望,反而会为自己可能选择了最佳答案而惊喜,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孩子们都是很喜欢动物的,在最后的音乐游戏环节中,幼儿迫不及待的跟着音乐变换而扮演不同角色的动物。幼儿积极的表现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这一系列的活动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即使幼儿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又实现了教学目标。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7

秦皇岛民间音乐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情感等一些积极的教育意义,但在选择教育内容时仍需教师有目地,有意识的加以甄选和鉴别,吸取当地民间音乐所具有的精华部分选择那些幼儿感兴趣并能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民间音乐,剔除其糟粕,让幼儿更加喜爱对民间音乐的学习,能更好地传承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二)生活化原则

生活化原则是指融入到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民间音乐应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选择幼儿在现实生活或周围环境中能经历和感受到的,即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内容从生活中来,对于幼儿园来说,应该带着孩子们回归生活,走进生活,为幼儿提供身体体验和充分感受民间音乐的条件和机会,使幼儿在丰富认知体验的基础上能够愉快的唱歌、舞蹈和学习。

(三)发展性原则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明确提出,幼儿教育应能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从上面的要求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教育它的首要任务就是促进幼儿的发展,而音乐教育又在其它不同领域他们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所以,在对于秦皇岛民间音乐的筛选应全面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从适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从行为到道德,从知识到智力,从生活方面的技能到审美需要。

(四)因地制宜原则

不同地区的幼儿园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民间音乐教育资源内容的筛选就要根据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充分利用本地区和本园的丰富资源,并在需要时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例如:昌黎县和抚宁县的幼儿园民间音乐教育内容的选择就可以根据当地不同的民间音乐特色资源进行不同的选择。

二、秦皇岛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可实际应用的内容

(一)秦皇岛民间舞蹈

秦皇岛民间舞蹈以昌黎地秧歌最为出名,昌黎地秧歌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它是集歌唱、舞蹈、器乐演奏等多种表现形式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民间艺术,昌黎地秧歌的艺术表演其随意性极强,舞蹈也没有固定的套路,表演者能够见景生情,即兴发挥,以其丰富的表情配合身体优美的舞蹈,把秧歌艺术的表演达到了极致,使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除此之外,还有寸子秧歌,它是根据清朝满族宫廷和民间生活加工改编而成,秦皇岛的民间舞蹈还有猴打棒、高跷、狮子舞、霸王鞭、龙灯、太平跤等。

(二)秦皇岛民间歌曲

秦皇岛民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故事传说、劳动号子、抗敌民歌和情歌四大类。演唱的曲调也具有相当浓厚的地方语言色彩,而这些具有地方语言色彩的民歌经过长期流传和不少人的加工润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

(三)秦皇岛民间器乐

秦皇岛的民间鼓乐按乐曲分类可分为秧歌曲、牌子曲、汉吹曲和花史曲四大类。传统的鼓吹乐活动,主要将其用于秧歌伴奏和大型庆贺性集会活动。秦皇岛的昌黎吹歌是一种有特色的鼓吹乐艺术形式,主要是以唢呐吹奏乐曲,伴以一个堂鼓和一个小钹,较大的场面有时还伴有笙、笛、胡琴、管等乐器,昌黎吹歌内容丰富,技艺奥妙,善于表达人们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现在很多乐曲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悉和喜爱。

(四)秦皇岛民间戏剧

秦皇岛的民间戏剧有皮影戏和评剧等,具有的演唱特点是掐着喉头发音,这样可以使唱腔声调柔媚,更能扩宽音域。青龙县的影剧剧目有《五峰山》、《万宝阵》等,内容多以惩恶扬善,以古论今为主题。而昌黎皮影艺术中它的念白环节以老U方言为标准,具有很强的昌黎地方语言特色,评剧的前身流传于民间的说唱艺术“莲花落”,且评剧艺术其演唱风格与昌黎民歌的演唱风格极其相近。

三、幼儿园中运用秦皇岛民间音乐进行实践应用的案例描述

笔者将运用秦皇岛民间音乐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案例研究分析上,选择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挖掘相关问题的解决策略,逐渐完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关于民间音乐教学活动的案例,笔者以其中的一个案例进行描述:

案例一:大班歌唱活动――“昌黎民歌《正对花》”。

昌黎民歌《正对花》原歌词是第一段:“正月里来什么花开呀?正月里来迎春花开呀,迎春花儿开开呀,哥哥呀,妹子啊,哥哥哥哥小哥哥,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一朵一朵连花花儿也是开呀”,第二段的歌词只需将月份改为三月份,花名改为桃花和杏花,其他的歌词部分均不变,其中,歌词部分的“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是属于民歌中的衬词,它并没有更深的含义,只是能够引发学习者对于学习民歌的兴趣与欲望。

活动过程:教师首先通过视频播放出迎春花,桃花杏花等的图片,让孩子们知道这些花儿都是在几月份开放的,整个画面颜色鲜艳,通过视频播放,同时也播放《正对花》的音乐,幼儿表现出很强的兴趣,播放出视频后稍加简单的提示关于月份和花儿的关系,教师开始导入活动中。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从刚才的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呀

幼儿: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儿

幼儿:我看到了花的颜色不同

老师:那你们刚才都仔细的看到了花儿对应的数字是几月了吗

幼儿:桃花杏花下面是三月

幼儿:腊梅是十二月

老师:你们还知道哪些好看的花朵呢

幼儿:喇叭花,,月季花

老师:小朋友们刚刚讲的都很好,老师也喜欢这些美丽的花儿,而在我们美丽的海滨之城有一首关于花儿的歌曲,你们想听吗?

老师开始播放昌黎民歌《正对花》的伴奏,并示范演唱,让幼儿对歌曲有完整的感悟,之后学唱整首歌曲,在学唱时教师首先用提问的方式与幼儿一起读出歌词,让幼儿熟悉,歌词的内容经过了简单的改编后变为:“正月里来什么花儿开呀,正月里来迎春花儿开呀,宝贝呀,老师呀,宝贝宝贝小宝贝,七不冷登得儿撒,八不冷登得儿撒,一朵一朵莲花儿也是开呀”。让幼儿在老师的示范中学习演唱,第二段、第三段的歌词部分只是把原来歌词中的‘正月里来’改为‘三月里来’‘十二月里来’,把开花的名称改为‘桃花、杏花和腊梅’通过这首歌曲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月份所开花的种类的不同,在音乐知识方面,能让幼儿感受‘XX’和‘X’的节奏律动,最后,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歌词对歌词进行相应的改编,之后教师还可以加大难度,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进行创编,使整个民歌教唱活动更加活跃,有趣。

教学活动分析:在这次音乐教育活动的课堂上,笔者认识到民歌的音乐教育活动并不是让幼儿学会唱民歌,而是教师要正确的引领幼儿理解民歌,更为重要的是教师选择的民间音乐和作品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适合幼儿进行欣赏创编的,并能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将幼儿放在主置上,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创造力与想象力,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创编民间歌曲,同时在幼儿离园或者是在幼儿户外活动站蒙氏线期间,在本班级播放关于教师改编后录唱的这首民间歌曲,将这首民间歌曲更好的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作者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8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2-0193-01

幼儿音乐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幼儿想象力、创造力,还有利于其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的形成。但幼儿音乐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忽视了幼儿兴趣的培养,片面追求教学效率,使幼儿产生厌学和逆反心理。

一、幼儿音乐教学方法

(一)歌词记忆法。借助图片表达内心意图,是幼儿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图片具有意图清晰、表达充分、容易记忆等优势。利用图片记忆歌词的教学方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歌曲学习环境,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歌曲内容和情感,进而提高其音乐学习兴趣和效率。

(二)故事引导法。在教学中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至关重要。借助故事讲述,使歌曲更加形象生动,增加歌曲的趣味性,使歌词更容易记忆和理解,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和思想素质,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形态表演法。在音乐教学中,幼儿会很自然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表达出来,此时教师进行积极引导,使用形态表现法教学,充分尊重了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培养幼儿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发展了想象力和创造力。[1]

(四)探索创新法。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对歌曲进行改编和创造,进一步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通过优美的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各式各样的形态动作,对幼儿音乐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歌曲演唱方式的改变,通过不同演唱方式调动幼儿兴趣,丰富学生音乐经验和实力。

二、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单一化。幼儿园教学中对音乐教育目标认识不充分。很多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过分注重唱歌、跳舞技能教学,忽略了对幼儿感受音乐、表现音乐能力的培养。即便是一些艺术性的幼儿学校,在音乐教学上也存在专业化、工业化、技能化的教学特点,严重制约了幼儿音乐教学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幼儿身心和智力的发展。

(二)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音乐教学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艺术教育又能积极发挥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和健全人格。[2]在幼儿音乐教学中,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其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一味追求教学效率,影响幼儿心理健康,对幼儿身心发展造成严重危害,盲目追求技能技巧教学,对幼儿期望和要求过高,长此以往会造成幼儿及其家长的逆反心理,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忽视了幼儿兴趣的培养。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多数教师把技能技巧训练作为教学任务,忽视了对幼儿学习兴趣的培养,而且教学内容和方式又过于陈旧、简单。为了自身荣誉鼓励幼儿参加各种比赛,给幼儿制造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使幼儿对学习失去积极性和主动性,出现逆反和厌学心理,对音乐学习彻底失去兴趣,从根本上背离了幼儿音乐教学的意义和作用。幼儿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强,如果所做事情与其兴趣不和,很难保证质量和效率。

(四)教师教学水平有限。目前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教学水平都不高,很多学校在招聘教师时对教师的文化要求不高,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知识素养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所编写的教学方案丰富充实、教学活动设计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样化,可以积极调动幼儿音乐学习兴趣。[3]

三、提高幼儿音乐教学效率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材。在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兴趣,采用幼儿喜欢的教学方式。同时,教师对教材内容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找到最佳的教学方式。教学形式要丰富多变,积极添加创新成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如图片记忆法可以传递更多教学信息,且利于幼儿记忆和理解。

(二)提高教师素质。幼儿园的教师招聘应该面向社会公众,积极吸收高素质和高质量人才。同时学校要为教师提供更多培训、学习机会,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素养。组织观摩优质公开课,交流教学验和技能。

四、结语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音乐教育利于幼儿健康个性的形成,推动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技能,尊重学生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推动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懿颖.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许卓娅.论早期儿童音乐教育的一种理论框架[J].音乐教育,2001(01).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训导;措施

19世纪的哲学家叔本华将音乐视为世界意志的最直接显现,至20世纪下半叶教育领域对其理论进行了发展,将其融入到了现代教育之中,形成了针对幼儿主体的音乐教育,具体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情感能力,诱发其想象力与联想能力;同时也是对于幼儿听觉能力、感受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导与培养。为了更好地在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笔者提出了几点保障措施以供探讨。

一、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及影响

音乐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较多,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通过音乐教育为幼儿审美提供一个新通道,使其能够在音乐中获得熏陶,增进快乐,并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满足;能够诱发幼儿天性中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更好地在音乐作用下使其未经平衡的各种天性得到协调;音乐教育中的舞蹈动作也可以使其身体行为得到协调。除了一般的简单五线谱的认识知识、节奏掌握、音符认知之外,最终的目标是令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获得快乐,保护幼儿天性中的创新力。由此可以看到音乐教学与幼儿教育中的素质教育理念完全契合,因而应该增加在这个方面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二、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训导的措施

1.实践音乐训导中的“知识传授”措施

现代幼儿教育中的音乐教学所说的“知识传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音乐专业知识方面的教育,它指的是音乐中的符号、图案、乐器及其黑白键、位置等一般意识上的认知,使幼儿通过音乐教学路径理解与音乐相关的一些元素,激发幼儿的兴趣。因而它的知识传授属于隐性植入,教学中通常需要运用一些实物进行教学活动,具体如其中的A、B、C等之类的符号、读法,以及“手指位置”等;教学应用中需要匹配设置一些塑料类的类似物,并涂以各种对应色彩,令幼儿在搬运、选择过程中理解音乐中的元素构成,感受音乐中的乐趣,并喜爱上音乐,从音乐教学中快乐游戏、学习,使各项能力得到对应训练。

2.实践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措施

幼儿教育中的音乐训导意图在于激发、引导幼儿各项能力的培养。比如,音乐教育中的符号游戏教学使幼儿在学习中得到观察能力的诱导,使幼儿学会在事物中认知,由被动教学逐渐变成幼儿喜爱、参与的主动学习。再如,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歌唱、舞蹈动作使幼儿的肢体得到全面活动与训练,从生理上加强幼儿的体能诱导,合理疏导其能量的释放。教师还可以借助乐曲的旋律,使幼儿逐渐在节奏中感受到协调性,并运用节奏的把握提高幼儿对身体、情绪方面的控制能力。从音乐的多种作用与功能影响分析,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较多,最终的导向还是使幼儿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构成要素得到全面诱发、培养,达到对幼儿创新力的保护与强化。因此,实践音乐训导中的能力引导措施应该把握幼儿的体能范围、幼儿的适应情况,将音乐教学与能力引导进行对接、融合,以游戏活动、团队合作、针对性培养等全面实践幼儿素质能力的训练。

3.实践音乐训导中的“性格诱发”措施

幼儿在性格方面没有定型,因此,该阶段的音乐教育任务旨在令幼儿潜力中的各种素质得到训导式的培养。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幼儿的倾向、天赋等,为其未来的学习提供经验。比如,在实践音乐训导中的性格诱发时,教师需要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各项目设置对应的评估指标,为幼儿建立起一个科学的档案资料,并使其能够与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关联,形成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之间的衔接环节,逐步为幼儿向小学生的过渡奠定多样化的可能性,并以此为基础促进可持续的延伸性教育。教师要在智商、情商、心理稳定性等多个层面实施训导、评估,并使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促进幼儿性格的引导式培养。

幼儿教育中实践音乐教学的最大优势在于它更符合幼儿生理、心理方面的天性。由于音钒括节奏、符号、动作、乐器等,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促进幼儿认知能力、情感能力方面的拓展,因而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重点区分出音乐教学中的要素构成,使其能够为幼儿教育中幼儿的综合素质诱发、引导以及创新力的保护提供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10

一、研究背景

音乐以其形象活泼、内容优美的形式为幼儿所喜欢,它以幼儿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生活、学习,使幼儿在享受音乐、感悟艺术的同时无拘无束地展现个性,使之提升素质,完善性格,逐步成长为乐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新一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展现个性,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发展已成为当代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基于音乐教育的独特作用,基于我园师生对音乐的情有独钟,在已结题的“快乐音乐,主体情感”的课题基础上,结合《纲要》理念,我园拟定“品鉴音乐,飞扬个性”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针对每个幼儿的个别差异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旨在让幼儿艺术与健康的个性和智慧在音乐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张扬。

二、目的及意义

通过课题研究,构建主体性学习模式,在师生互动中进行创造活动,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敏感性,提高其品位和鉴别不同音乐的能力、个性化创造能力。充分发挥音乐的情感教育功能,体验音乐活动引发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让幼儿从音乐活动中享受到乐趣,并让这种乐趣得以巩固、延续和迁移。通过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改意识,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促使教师从幼儿角度思考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重视活动过程,关注个体发展,真正做到观察、认识、理解、评价幼儿,有效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

三、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基本目标

1.通过研究和实验,逐步构建适合本园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体系。

2.通过研究和实验,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审美能力、创造能力。

3.通过研究和实验,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儿童观,提高自身音乐素养。

(二)主要内容

1.对当前幼儿艺术活动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其与幼儿个性发展的联系,以把握它们相关的积极因素和存在问题,为该课题构建奠定基础。

2.逐步构建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具有园本艺术特色的活动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

3.开发和利用园内外各类教育资源,广泛开展各类音乐实践活动。

4.着眼于艺术领域,以主题活动为载体,通过歌唱活动、欣赏活动、韵律活动、音乐游戏、器乐节奏等音乐活动,让幼儿亲身体验、创造表现、展现个性。

四、研究过程与策略

(一)课题研究的保障性策略

1.以学定研,革新观念,规范行为。

在课题的初始阶段,我们开展了系列培训和研究活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和立足自培等方式,让教师了解新的幼教发展动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在课程实践中,老师们有许多的困惑和问题,如:如何“整合”?如何设计计划?如何实施个别化教育?如何投放区域材料?如何写观察记录?等等,需要在探索中碰撞、分享。结合对《纲要》的再学习和培训,以讲座式、对话式、讨论式现场观摩等培训方式,在级组、教研组的例会学习等活动中学习。园部以课题负责人、骨干教师作课题宣讲,通过“沙龙活动”、“对话”活动,让教师学会诚实、开放地沟通,推进了本课题实施的深入开展。

2.以纲为基,构建目标,整合素材。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骨干研讨小组、实施小组,并开展系列园本培训活动,在学习理论文献的过程中,结合本园实际,反复推敲,修改方案,园领导分析本园现状,提出将课题的实施过程作为构建园本课程的途径。在认真学习《纲要》的基础上,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边实践、边研究、逐步建立起课题的目标体系。围绕目标体系,从各种音乐活动入手,收集各类活动素材活动方案,并综合现有题材,在筛选整合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实施方案。

3.以园为主,三方互动,资源共享。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以园为中心,在园内进行改造调整,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空间,让孩子自如地开展各种活动。并有效整合、拓展家庭、社区中有利的教育资源,形成合力,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熏陶,按主题网络编制和创新教材,组织各类音乐活动,促进课题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我们通过家长园地、问卷调查表、开放活动、网络展现向家长宣传课题实施的价值,传递课题研究计划、教育经验及班级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配合教育,让家长介入活动,和孩子一起发展,共同探索,亲身体验。同时,还利用社区资源,让幼儿在周围的人、事、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二)课题研究的体验性策略

1.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个性。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立足在活动内容的选择、活动氛围的营造、活动过程的设计上,多方开拓想象的空间,促使幼儿独立思考,激发幼儿个性化的表现表达,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如在中班音乐活动《库乞乞》中,活动围绕“去魔法城―吃魔法糖―学魔法咒语―玩魔法游戏”的游戏主线,通过朗朗上口、易于模仿的词白“咒语”:“库、库、库乞乞!”使幼儿沉浸在魔法的情境中愉快地掌握了节奏型“×-―×-―××―×-―”。之后,我让幼儿大胆发挥想象,想象魔法师施魔法的情景,并鼓励幼儿用各种肢体动作想象表现魔法城中的欢快热闹的景象。在充满奇幻色彩的魔法氛围中,幼儿自由想象创作,充分体验到参与音乐活动的乐趣。

2.在区域活动中释放幼儿的音乐天性。

在音乐欣赏区中,幼儿用绘画、肢体动作创意地表现一首首乐曲,安静倾听,互相欣赏,交流感受,情感体验逐渐变得细腻、深刻、丰富,对于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也在不知不觉中滋长。在表演区中,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表演舞台,共同制作表演道具、演出服装,幼儿在舞台上合作表演,创意展现,在一个个表演的节目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在演奏区域中,幼儿选择各种现成的奥夫乐器和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简易乐器,操作图谱制作配器方案,为不同风格的乐曲合作演奏,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有信心、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合作和创作。

3.在社会活动中彰显幼儿的个性品质。

我园从幼儿园文化建设、教师园本培训、幼儿音乐特色活动设计等各方面悉心进行了规划,拓展了特色的外延,丰富了特色的内涵,涌现了一系列能彰显园所品牌的特色项目,同时彰显了幼儿的个性品质。如:星福儿艺术节、新年音乐会、社区艺术活动,电视台活动、网站协办活动更是让自信开朗的星福儿幼儿在舞台上频频展现风姿。

五、体会和思考

综观整个研究过程,我们发现,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与幼儿的音乐素养有了显著的提高,家长参与的热情也随之增强。幼儿的成长有自己发展的步调,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发展方式,教师应该支持并尊重幼儿,分享他们的快乐与困惑,只有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中,幼儿才能拓展自己的空间,激发自我的个性品质。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11

关键词:

幼儿园;赏识教育;音乐活动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针对性政策的落实,幼儿园课程改革得以快速推进,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实际教学中,幼儿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追求技巧培养等弊端,导致幼儿不仅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标,更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快乐,这与纲要的方向背道而驰。“赏识教育”虽然在国内目前并无学术定论,但不论意识领域或行为习惯,赏识教育强调的对儿童心灵和行为的快乐关怀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亦是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却缺失严重的一部分。中国文化中自古便有“棍棒底下出高才”,“严师出高徒”等强调严肃教育色彩的文化烙印,也同样具有赏识教育的影子,如明代教育家王明阳提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至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南京)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已将赏识教育提高到理论高度并进行有效实践。他认为“赏识教育是接受最为广泛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家长快乐地教、孩子幸福地学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赏识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热爱生命,热爱时代,热爱大自然的教育。”[1]音乐教育作为幼儿启蒙教育,在其中渗透赏识教育“以人性为基础”的核心,可以帮助幼儿在音乐启蒙教育中发展个性;赏识教育强调的“教师与儿童相互激发与激励的状态下实施教育”的形式,可以更充分的培养幼儿自主形成审美意识,增强音乐表现力;赏识教育着眼于“自我教育、终身教育”目标,亦与幼儿园音乐教育建立终身良好的音乐兴趣相一致。因此,在当前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应多运用赏识教育。然而,通过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幼儿园大班幼儿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其与大班幼儿开始建立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思想、进入了幼儿园阶段的叛逆期密不可分,同样也与教师实施策略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紧密相关。因此,当前局势下分析现状进行音乐活动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不失为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尝试。

一、提高赏识教育意识,创建快乐音乐教育氛围

奥尔夫曾提到:你们的学生当中将来当音乐家的毕竟很少,很多孩子将来只是听音乐的人,所以,音乐教育的任务应该是为众多的那些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参与音乐活动,成为音乐的欣赏者,从中得到乐趣,同时,又要为那些将来从事艺术事业的孩子打好一定的基础,音乐教育具有这样的双重任务。[2]这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音乐艺术家”在社会群体中只是一个小部分,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一个有爱的音乐教学环境,对幼儿积极肯定,让幼儿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帮助幼儿提高,这才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前期调研中幼儿园大班教师对赏识教育在理论上多仅止步于望文生义,对于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应用策略,没有建立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将赏识教育运用其中的非常少,实践教学中由于音乐活动中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为了保持课堂秩序,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会给予一些言语上的鼓励,而对于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要么直接拉出来批评,并警告其他孩子以此为例不准再犯,要么听之任之,前提是只要不影响到其他幼儿。赏识教育面对的幼儿不应该是表现优秀的,更应该是内心想要吸引注意的“捣蛋”孩子,因此,提高赏识教育全面化教育意识,是创造快乐音乐教育氛围的根本。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在一所学校中,他把一批能力相当的孩子随机地分成了两组,分组完毕后,他告诉老师:第一组在智力、能力和品质高于第二组,随即离开。一个学期后,马丁教授再回到学校,发现第一组的成绩和各项考评都优于第二组。后来这个实验组又经过几组实验,同样被证明了这一原理。这一案例是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个经典案例,马丁教授的随机抽取安排的两组孩子,只因给老师的暗示不一样,最后差别甚大。可见,在教育教学中适时的给予学生积极暗示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可见,在幼儿园中这一理念也同样适用。人性的本质中就渴望被赏识、被理解、被爱,如果在幼儿园中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在这种积极肯定的环境下,不仅是幼儿,教师也同样会受到渲染和鼓励。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因为受教育的背景不一样,基础有差别,针对很多教师对赏识教育不了解的情况,管理者可根据基本情况帮助教师再学习。如:请相关专家在园中开展赏识教育理论讲座;组织教师视频学习;订阅相关杂志报刊阅读;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相互探讨学习。日常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敏锐的捕捉到有利于幼儿发展、有利于幼儿园整个环境发展的赏识教育信息,敢于实践和创新,创设全园快乐音乐活动氛围。

二、增强教师音乐素养,保障赏识教育全面渗透

赏识教育方法的应用,具体可归纳为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激励孩子、宽容孩子。这些教育方法是建立在对幼儿的充分了解和扎实的专业基础之上,随着当前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幼儿不仅接受幼儿园课堂音乐教学,有许多孩子都接受一定的社会音乐培训,基本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也具有了一定音乐评价能力。传统的教师教幼儿学的音乐课堂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孩子们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告诉他“你很棒”更需要指出他“哪方面棒”,这就对教师的音乐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幼儿音乐教学活动内容主要分为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演奏和音乐欣赏活动。[3]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从各个方面来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唱歌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幼儿期的孩子们各项肌能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声音辨别能力,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唱歌习惯。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幼儿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在愉悦的唱歌活动中,也帮助幼儿训练了语言能力。韵律和打击乐活动都是从训练幼儿节奏感出发,从肢体和乐器方面加以训练,所以,教师首先要具备表演和器乐演奏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准备生动的表演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感受、理解和鉴赏的活动,要能帮助幼儿欣赏音乐,提高审美能力,教师首先就得具有较高的欣赏水平,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要想一劳永逸在当今社会中发展是很难的,不论是理论还是技能,幼儿教师也要永无止境地学习和完善自己才能与时俱进。当今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教师自己要能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根据教学情况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外来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建民主音乐活动环境,推进赏识教育深入开展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更喜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在每年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期间,幼儿对来的每位新面孔老师都很热情,基本每个孩子都愿意与她们交流,讲述关于他们自己有趣的事情,他们并不把这些学生当成老师,而是一位能无话不谈的好姐姐或好哥哥。这些实习生在上课时,课堂气氛虽比主班老师混乱了些,但是孩子们都积极配合,有提问都能思考回答,在民主的音乐活动环境中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控制欲较强的主班老师的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孩子们就乖巧的像只小绵羊,没有人说话,课堂纪律非常好,然而,这也就失去了音乐教学“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要求。访谈中在和C老师交流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我来这所幼儿园已经2年了,但到现在我都还很困惑如何去上课,你问我了不了解赏识教育,我觉得我连幼儿都还不够了解,每次上课(孩子们)都不能安静,小孩注意力又不能集中,要是有个哭的,天哪,能带动好几个一起哭。我也会经常刻意的去夸赞他们,但是夸多了,小孩子们都也不稀罕了。孩子的个性差异太大,啥教学模式都不行,你说的这“赏识教育”估计也是不行的…C老师这样的情况虽不是每个老师都遇到的,但是这种师生关系确实是经常有的,教师的成人世界总是不能和孩子的世界相融合,教师和幼儿不能有效的沟通,也不能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管理学科规划副组长、国家教育局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吴椿先生在为《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写的特稿中提出:“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工作的效果,甚至为教育成败的关键。教师有什么样的学生观,就会对学生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它不仅影响者教育的效果,也影响着学生的发展。”[4]一直以来,教师的角色都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孩子们耳边一直被叮嘱的都是“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远没有达到民主平等的水平。而赏识教育不仅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在理念上也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而是学生的朋友。[5]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在老师的赏识中感受到尊重和自由,能树立自信,师生平等相待,民主友好,这样才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案例1:在一节打击铃鼓、三角铁、碰铃等乐器的音乐活动课上,当孩子们掌握了演奏方法,在我的琴声伴奏下进行表演时,突然响起了一阵“咚咚咚”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总被老师们提及的“坏孩子”小龙,他正用两手大力地拍着桌子。顿时,其他孩子都哄笑起来,有的也学着他的样子,用力在桌上拍打起来。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我正想狠狠批评他,突然转念一想,控制了自己的情绪,于是我做了个“嘘”的手势,这时很多孩子都安静下来了。“小龙”我叫他并请他站起来,小龙以为我要批评他突然害怕起来,我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问他:“你刚才为什么拍桌子呢?”他轻声回答说:“我,没有乐器。”原来,因为乐器只有十套,我就把它们分配给了几个节奏感好的孩子,以便他们能带领其他孩子。我接着又问:“小龙,那你想用桌子表演什么乐器呢?”“铃鼓。”“你能给大家表演一下吗?”我顺势做了个开始的手势。他有些胆怯,我鼓励的看着他,并向他竖了竖大拇指,这下他就放心大胆的表演了,表演出乎意料的好!我让全班孩子用热烈的掌声给予他表扬,接下来一些孩子使用乐器,另一大半没有轮到乐器的,都用自制的“铃鼓”,孩子们很开心,敲了个不亦乐乎,整节课沉浸在一片欢乐的海洋中。[6]上一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教唱的形式,偶尔拿出一些乐器时,孩子们会感到非常新鲜,这时课堂的秩序就会很难掌控,老师经常也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案例中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典范,当她看到调皮孩子小龙又在捣乱时,她选择了轻声询问缘由,这才发现小龙之所以捣乱是因为他没有拿到乐器。这位老师于是趁热打铁让他就用桌子当乐器表演,没想到孩子竟然“表演出乎意料的好”,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情绪的主导者,如果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注视每位幼儿,给他们真诚的爱,激发幼儿的主体情感,让幼儿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也达到了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的根本。

四、把握音乐活动各个阶段,因势利导赏识教育运用

现今,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风靡,很多教学专家也根据国内的概况进行引用,然而也出现了许多水土不服的现状。是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么赏识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一定有其发挥优势和略显牵强的时候,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避免出现“鸡肋”效应,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合理使用赏识教育。

(一)从孩子身边寻找音乐教学素材,奠定赏识教育前提

很多幼儿教师都困惑如何能将一节音乐课上活起来,访谈中C老师说:“每个周我们都有活动主题,但是,这些主题下能教学的东西就书上那么一点,孩子们的技能水平又有限,怎样找素材呢?”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都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是要教师能从幼儿的世界里观察事物。案例2:今天课间休息时,我坐在电钢琴边看孩子们活动,一不小心就按到了电钢上的音乐欣赏键,这时电钢突然很大声的播放了《命运交响曲》,吓得我和孩子们都一大跳,孩子们先是愣住了,随后几个活泼一点的孩子便随着强烈的节奏跳动起来,这时,班上很多孩子都开始有节奏的跳动。我突然想,这不就是一节很好的音乐课素材吗?于是我特地找了几段风格各异的音乐,上了一节音乐创编课,由孩子们自己听音乐跳动来创编舞蹈,这个过程中突然感觉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了。这位教师课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意外从中找到了音乐课的教学素材,从而投其所好的将其设计成一节有意思的音乐创编活动。也正是由于前期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兴奋点,才致使这位教师能在后期的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恰到好处,而不会显得做作。

(二)音乐教学中给予幼儿信心,发展赏识教育优势

M.S.斯特娜认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人才,首先就是要信任他,这是教育的第一步。信任孩子的能力,信任孩子的才华,信任孩子的品德,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好人生的第一步。”[4]音乐是表演的艺术,孩子们需要感受音乐的同时,更需要表现音乐,而表现音乐的前提在于其有充分的自信,这就需要教师在其中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多给予激励。周弘曾说:“不是聪明的孩子被夸奖,而是夸奖使孩子更聪明。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场合,可以无中生有,小题大做,无限夸张,以唤起孩子的自信心。”[7]教师在音乐课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们都不敢去表演表现,这时,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犹豫,放大孩子的优点,这会帮助孩子找到信心,从此更加喜欢表演。案例3:小建是今年才来到我们班上的,因为之前在乡下从没上过幼儿园,父母又在外面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所以很多方面和班上其他小朋友都相差甚远。有一次上唱歌课,歌曲学会后,我请幼儿单独地站起来把歌曲演唱给大家听,先后有几个孩子演唱完毕,我意外地发现小建也举起了手,于是我立刻请了他,在钢琴伴奏下他演唱完了整首歌,唱得还真不错,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表情自然,也没出现节奏上的错误。但在演唱的过程中却不时惹来同学们的嬉笑,小建的脸上也不时地尴尬起来。此刻,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决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继续对他有歧视的看法,长此以往,这将对他今后的人生造成消极的影响。于是,我立刻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说他今天很勇敢,不仅歌唱得好,表情也好,还要求小朋友们向他学习,并以掌声鼓励。这样一来,很多小朋友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从此,小建几乎每一节音乐课都能主动地举手参与到活动中。正如达尔克罗兹所说:“所有的人在音乐上都是有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常常是在嘲笑和讽刺中被抹灭的,因此,赏识教育对幼儿音乐自信力的培养以及发展幼儿音乐能力都是良好手段。

(三)课后积极评价,形成赏识教育良性循环

由于幼儿园教育并非选拔式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评价,便可以脱离传统甄选评价的弊端,将评价作为观察幼儿发展的手段,进而合理调整教学,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课后的积极评价会使得幼儿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这是由于幼儿喜欢被人肯定,常常不是由于其虚荣心使然,而是出于其自身社会价值认同感的提高。在积极的评价中感受到社会对其的认可,这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进而产生赏识教育的良性循环。不论是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还是回家以后父母的评价,我们首先要给予幼儿的是“我能行!”的信念,一句鼓励,一个拥抱,给予孩子信心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越是表现的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该予以重视,家长更应该对其鼓励,通过“小题大做”以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观察中,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一句,“今天,某某音乐课上表演得非常好”。孩子回家后会持续与家长进行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达到了提高幼儿音乐能力的目标。

五、开展家园共育,发挥赏识教育可延续性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有限,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前鼓励的家园合作方式在幼儿园音乐活动进行赏识教育过程中同样意义重大。合理有效的方式,能促进幼儿园赏识教育的进行,而放任自流或背道而驰的方式则会使学校赏识教育功亏一篑。

(一)幼儿园利用有效途径向家长宣传赏识教育

很多家长对幼儿的家教方法缺乏科学性,比较随意,对于赏识教育,目前多是进行盲目的鼓励,最后造成幼儿音乐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为了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种和家长交流的途径来传播赏识教育理念,如:家长会上将赏识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在家园练习册上设立专门知识版块来宣传;在幼儿园的网站上设立主题版块等等。这能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运用赏识教育。

(二)家长主动理解学习赏识教育并积极配合

我们很多家长看似爱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是有问题的,正是因为这样,家长更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在孩子一天的学习之后回到家,家长所做的不应该是一味的给予孩子充分的物质满足,而是从老师那了解到孩子一日的活动情况,配合老师正确的施以赏识教育,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并指导幼儿主动发展,从而全面满足幼儿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赏识教育是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教育,要求家长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三)社区充分利用其桥梁作用使赏识教育深入人心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文化能对幼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论是对幼儿园还是幼儿家庭,社区所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为了能让幼儿所处的环境不脱节,社区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协助幼儿园和家长开展相关赏识教育的活动,如:开展赏识教育专题讲座;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主题亲子活动;在社区宣传栏上设立赏识教育专栏等等。让赏识教育深得人心,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区的支持,赏识教育的有效深入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只有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幼儿才能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路向前。

六、总结

“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绝对不是教育方法的惟一,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个性各异的所有学生,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可见,赏识教育只是一种理念,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融入赏识教育,多有裨益,但若成为鸡肋却可将其弃之,因此,探索赏识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有效运用之路任重而道远。

作者:陈荣 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振文.探讨赏识教育对中职生的重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2] 司丁列.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之我见[J].音体美园地,2012(1).

[3]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崔学泓.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312.

幼儿音乐教学教案篇12

一、引言

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颁布,幼儿教师对“艺术”促进幼儿发展的价值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江苏省太仓市艺术幼教中心艺术幼儿园在课题“基于个体发展需要的幼儿园‘走班式’艺术活动的实践研究”开展中,打破了幼儿园原有的“班级”限制,以走班形式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活动。走班形式的艺术活动,统整活动场地设置,发挥教师艺术教学特长,给予幼儿更多选择、参与的机会,尤其关注幼儿在各个艺术活动中的学习方式,使幼儿的审美、学习、交往等能力得到更好提升,从而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成长。

笔者参与了“走班式艺术活动”中打击乐活动组织的研究。打击乐演奏是学前儿童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重要途径之一。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幼儿从中易获得音乐享受。开展集体的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从中获得生理上的和心理上的满足,同时还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以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尤其是,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的手、眼、脑等并用,使大脑建立起复杂的神经联系,让头脑变得灵敏、聪慧。因此,打击乐活动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与歌唱等其他形式一样,享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二、传统打击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参与研究之后,笔者首先对传统的打击乐教学进行了分析。传统意义上的打击乐教学活动,主要以训练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作为主要目标,在这一目标影响下的打击乐活动,往往以重复的、机械的节奏练习为主,在组织形式上更多采用的是: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之后,教师出示预先设计好的节奏图谱,带领幼儿看图解读并练习。使用的乐器、配器的方案也大多是教师事先预设好,幼儿直接进行演奏,整个活动过程常常处于教师高控的状态,缺少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关注,幼儿也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

《指南》中提出: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如何在打击乐活动中既关注幼儿的兴趣,又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既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又能促进幼儿有效发展,让幼儿真正在敲敲打打中感受快乐,获得发展,让打击乐活动真正回归儿童,是幼儿园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方向。

三、打击乐中如何关注幼儿的学习方式

1.突出自主学习

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的自主探索过程,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而且能促使自己创造性地对待演奏活动,主动利用乐器去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对于自主探索,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自主创编节奏。奥尔夫认为,节奏是音乐诸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而在打击乐中,节奏尤为重要。那么节奏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幼儿的自主创编。幼儿对节奏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兴趣,给其一段音乐就会随之有韵律的舞之动之,因此在打击乐活动中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机会,引发其自主表现各种节奏。例如中班打击乐活动《杨柳青》,教师在引导幼儿欣赏感受乐曲之后,请幼儿参与创编节奏型。在幼儿听着音乐用不同节奏自主表现的过程中,教师要敏锐观察,及时捕捉一些与乐曲比较匹配的节奏(然,教师活动前也可适当有一定的预设),并用简单的节奏符号进行记录,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这些节奏符号进行集体拍奏,拍奏的过程不仅是对个别幼儿创编节奏的感知,也是对整首乐曲的进一步熟悉,是一个双效的过程。在自主创编的过程中,幼儿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已有经验,大胆地表达,创造性地表现。

(2)自主进行配器。每一种乐器都有其特有的音色及演奏方法,而每位幼儿在演绎乐器时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此,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应该把主动权交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音乐的特性,自主选择乐器、自主选择不同的演奏方法以及配器方案。例如中班打击乐活动《杨柳青》,教师在熟悉乐曲、编制好情境图谱之后,引导幼儿开展讨论: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用哪种乐器比较合适?该怎么演奏?;花儿慢慢开放,又用哪种乐器比较合适?基于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幼儿会发现小铃轻敲发出的叮叮叮叮声,就像柳叶生长的声音,细小、清脆;沙球摇晃发出的沙沙声和小草从泥土里钻出的声音很像……在配器环节中,教师努力建立一种开放的配器模式,积极从多维角度来引导幼儿探索、尝试。这种探索与尝试以讨论、商量的形式进行,也许一次不能完全成功,但可以在“商量―演奏―倾听―交流―再演奏”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实施,直至满意。

总之,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是幼儿自主性参与活动的最终目的,而这其中包括了两方面的要求,有对幼儿的,也有对教师的。教师允许幼儿主动发展的同时,也帮助幼儿学会挖掘自己的潜力。教师的主导和幼儿的主动在教学中是相辅相成的,教师与幼儿是活动中的双主体,因此,在教学中要明确摆正两者关系,进一步探索幼儿在打击乐活动中的自主性,使打击乐活动真正成为幼儿喜欢,并能促使幼儿发展的良好教育手段。

2.突出创新意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此,在打击乐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表现不仅体现在节奏型的创编上,也体现于乐器的创新使用和配器方案的创新编制。

(1)乐器使用的创新。每一种乐器其实都有多种演奏的可能性,在打击乐活动中,教师不应框住幼儿的思维,授之于所谓的正确奏法,而应鼓励幼儿积极创新,发现乐器的不同表现方法。例如大班打击乐《大中国》,此曲热烈奔放、雄壮有力,幼儿在充分感受音乐、熟悉音乐,并且创编不同的节奏型之后,发现将塑料桶倒扣过来,就可成为一样适当的乐器。可是,全曲不同的节奏,一种乐器如何演绎呢?于是教师鼓励幼儿积极讨论,出谋划策。在探索过程中,幼儿发现塑料桶不仅可以敲、拍,还可以快速点击;演奏的部位不仅可以在桶底还可以在桶边;甚至手的敲击也可以不同,可以用拳、用掌,还可以用手指,不同的演奏部位、演奏手法,所发出的音效都是不同的。在幼儿的多次探索和讨论中,他们可以逐步梳理出相对适宜的方法:“―X X―”的节奏处可在桶底上双手握拳用力敲击;“―xx xx―”的节奏处,可在桶边上双手手掌拍击;“―X - - -―”的节奏处可双手手指沿着桶底快速轮流点击。幼儿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也在不断的尝试与探索中提升。

(2)配器方案的创新。配器方案是开始演奏的前提,不同的方案演绎出的节奏乐也会呈现不同的效果,可谓精彩纷呈。例如大班打击乐活动《邮递马车》,由于整个乐曲故事性非常强,在熟悉乐曲、编制好情境图谱之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配器方案的讨论,讨论代表马走路、挥鞭、上山坡、拉缰绳等音乐情景处分别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经过讨论,有的小组觉得,马蹄“嘀笃嘀笃”声用双响筒敲击;挥鞭“啪啪”声用铃鼓拍击;上山坡在使劲加油可用大鼓;而拉缰绳“吁吁”声可用沙球摇。而有的组认为,马身上有小铃,奔跑时会发出叮铃声,可用串铃抖动;挥鞭时邮递员嘴里发出“驾驾”声,可用圆舞板拍击;上山坡要很有力可用大鼓;而下山坡拉缰绳要小心可用铃鼓轻摇……在配器环节中,教师要努力建立一种开放的配器模式,积极从多维度来引导幼儿探索、尝试,促进幼儿创新意识的唤醒。

3.突出小组合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