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合集12篇

时间:2023-08-27 15:11:09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1

固定资产管理是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主要劳动手段,也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它的数量、质量、技术结构标志着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标志着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预算制度流于形式,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或处置随意性比较大。对实际支出与预算之间的差异以及未列入预算的特殊事项,没有履行特别的审批程序。

2.授权审批制度不明确。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对所有资产的接触、处理均经过适当授权。一些单位没有制定这一程序,不能有效杜绝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错误、舞弊与违法行为。

3.固定资产管理、使用与财务核算脱节,造成账实不符。

4.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健全,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实行粗放管理,一般只在财务部门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没有建立相应的台账。

5.不重视对设备的保养或用修理来替代保养,无形中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6.盘点制度不健全。一些单位对存货有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但对于固定资产一般不进行定期盘点,只在专门进行的清产核资中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

7.内部监督制度不明确。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二、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投资主体垫付货币或物资,以获得固定资产的过程。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改造原有固定资产投资以及购建新增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存在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等风险,一旦决策失误,就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甚至会使企业走向破产。因此,固定资产投资不能在缺乏调查研究的情况下进行,必须按特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分析,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步骤:投资项目的提出;投资项目的评价。

投资项目的评价主要涉及如下四项工作。

第一,把提出的投资项目进行分类,为分析评价做好准备。

第二,计算有关项目的预计收入和成本,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是指投资项目所涉及的在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出与现金流入数量的总称,将现金流入量减现金流出量的余额称为净现金流量。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原始投资。即开始投资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主要为现金流出量。一般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即房屋和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购入或建造、运输、安装成本等;流动资产投资,即由于新增固定资产而增加的营运资金:其他投资费用,与固定资产投资有关的其他费用,如筹建费用、职工培训费;原有固定资产的变现收入,表现为现金流入,常见于固定资产更新投资。

②固定资产使用中的现金流量。固定资产在投产后,由于正常业务所引起的现金流量。营业收入是主要的现金流入量;发生的成本费用是主要的现金流出量。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折旧在会计核算中确认为费用,但是,这部分资金并没有流出企业,所以不能作为现金流出量。

③固定资产清理的现金流量。固定资产使用期满,进行清理阶段发生的现金流量,包括收回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回原垫付的流动资金等,都是企业的现金流入。

第三,运用各种投资评价指标,把各项投资按可行性的顺序进行排列。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方法很多,其中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率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等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企业投资评价可以采用相对简单的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率法。

①投资回收期是指收回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期限。缩短投资回收期可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投资风险,因此,投资回收期是评选投资方案的重要标准。投资回收期一般不能超过固定资产使用期限的一半,多个方案中则以投资回收期最短者为优。

②投资回收率是年均现金净流量与投资总额的比率。投资回收率的高低以相对数的形式反映投资回收速度快慢,投资回收率越高,则方案越好。通过比较各方案的投资回收率,选择投资回收率最高的方案。

第四,写出评价报告,请上级批准。

(1)投资项目的决策

投资项目评价后,企业领导者要作最后决策。最后决策一般可分成以下三种:接受这个项目,可以进行投资;拒绝这个项目,不能进行投资;发还给项目的提出部门,重新调查后,再做处理。

(2)投资项目的执行

决定对某项目进行投资后,要积极筹措资金,实施投资。在投资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施工成本进行控制,以便使投资按预算规定保质如期完成。投资项目的再评价

(二)固定资产购置

固定资产购置应严格按照小企业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进行。

各部门填写请购单,并由设备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询价和价格比较,填写好拟采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性能、质量,估计费用等资料,送相关部门会签并报总经理批准。

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应成立专门管理小组。成员应来自企业的工程、审计、财务等部门及使用单位等,共同参与项目论证、公开招标等环节的工作。既体现公平、公正原则,又通过招标等良性竞争手段,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

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或人员负责相关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行政部门或后勤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进行全面监督,组织参与公司固定资产的清查,针对清查中发现的问题研究改进固定资产的使用和保管措施。对精密贵重以及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仪器设备, 归口管理部门应制定具体操作规程,指定专人进行操作。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对设备及时进行测试和清点,并贴上标识铭牌。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提出退货或索赔。定期对设备进行盘点,核对账、卡、物,保证账账、账卡、账物相符。

有条件的企业,应尽量选用合适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电脑管理固定资产数据。及时对系统中数据进行清理,查错防漏。

(四)固定资产清查

小企业应定期或者至少每年年末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

固定资产清查的程序:对本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实物清点,并登记造册;将实物按品种、数量、型号等与固定资产账进行核对;按照管理权限上报有关情况,并根据批复进行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清查前的准备:组成固定资产清查小组,明确责任分工;

进行事前的摸查:利用账务清理结果,编制盘点用的固定资产明细表。

实地盘点并核实有关情况:根据盘点情况编制“固定资产盘点表”,与基准日“固定资产清查细表”进行核对,并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情况进行说明。

根据固定资产清查中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报告清查结果根据盘点核实结果,填报固定资产盘点明细表。

录入固定资产电子卡片: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清查明细表;编辑损失材料并呈批。

(五)固定资产循环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循环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如下:

(1)岗位分工:企业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办理固定资产的全过程业务。

(2)授权批准: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或人员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3)取得与验收控制:外购、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其验收应符合相关规定。

(4)日常保管控制:企业应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确保管理权责明晰、责任到人。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2

固定资产是通信企业能够持续运营的基础,一般来说,固定资产的价值比较高,如果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的管理,就会造成国定资产的折旧率升高,减少固定资产使用的年限。无疑这对通信企业长远的发展不利。一个企业要想在行业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就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尤其是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利用现有的资源,盘活闲置的资产,才能在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固定资产的管理的包括:申购、领用、保管、转移、移交、入账和清产核算等环节。

一、通信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一)对固定资产日常的管理不完善

在日常的工作中,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完善,手续不健全,相关责任不能具体落实到个人,有的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的状态,造成企业资源的浪费,与此同时企业总资产的周转率也会随着固定资产管理不善而降低。

(二)对固定资产的投资风险防范意识弱

固定资产的价值都比较高,有的通信企业在投资固定资产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往往进行投资了,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的状态,投资的回收很难收回,给企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要三思而后行。

(三)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的时候财务核算手续不完善规范

购买固定资产往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很多通信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固定资产的申购不能严格的进行财务的审核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就增加了通信企业运营的成本。

(四)对固定资产的闲置处理不当

通信企业是需要高新技术的产业,随着技术的发展,必然会造成很多资产的闲置,比如一些闲置的电子设备,通信企业要加强对闲置固定资产的盘活力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的支持。

(五)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不专业,管理的机制不灵活

通信行业目前来说还是朝阳行业,管理的制度相对来说还不是很完善。很多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相关的业务水平低,造成对固定资产不能及时完善的处理,管理的机制不灵活。都不同程度的增加了通信企业运营的成本。

二、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通信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最重要的是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权责明晰的管理制度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管理的必要手段。首先,要明确管理的是什么,了解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点。其次,要明确是谁在管理,有没有具体落实到个人责任,一旦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问题,可以很好的追究责任到个人。最后,要明确怎么样管理,是对实物的管理,还是对价值的管理,以及固定资产出现问题后怎么进行维护,来保证固定资产不被贬值。

(二)提高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人是关键,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是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通信企业要加强人员的培训,强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素质。固定资产管理的领导人员要以身作则,树立模范和榜样作用。此外还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协调员工之间更有效的工作办法。无论是大到领导人员,还是小到普通的员工,都要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认识到固定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管理,集中采购

对于价值比较大的固定资产要采取集中采购的原则,集中采购具有以下优点:集中的数量优势;避免复制;更低的运输成本;减少企业内部的各部门及单位的竞争和冲突;形成供应基地。固定资产一般不是经常采购,采用集中采购的办法有利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的管理。便于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进而对需要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准确科学的预算,统筹通信企业的资金,优化企业固定资产的配置,使企业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四)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固定资产的信息管理系统

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的种类比较繁多,数量也比一般企业的多,单靠人工记录很难达到统筹管理的目的,因此,要加强建设固定资产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合理的调配与管理,提高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的质量和有效的利用率。

(五)建立固定资产的年度计划管理制度

通信企业要建立固定资产的年度计划管理制度,有计划的对固定资产进行安排管理,防止计划被扭曲,不能实现预计的管理目的。对于出现违反固定资产年度管理制度的人员,要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这样才能细化通信企业固定资产的成本控制,从根本上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

(六)为固定资产投保险,建立固定资产的折旧控制制度

通信企业的固定资产一般都是涉及到通信建设的设备,使用的频率比较频繁,因此要为固定资产投保,建立专门的固定资产的投保制度,由专门的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的投保、赔付等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3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也即是指单位所使用或占有的在相应规定标准以上,且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的,使用过程中该资产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不变的资产。通常情况下,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分布于单位各个系统职能部门,以各式形态存在且数量庞大,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即是利用价值形式,来实现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购置、报废以及出售等方面进行的考核、监督及控制,并以此来提高其使用效率。随着国内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理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并逐步形成了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理财为重点、以财经法规为基本依据,同时以有利于自身成长发展为目的的资产管理新机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还较为薄弱,其管理过程中所呈现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因此,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进行深入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1.单位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认识不足,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

行政单位主要负责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和指挥,因此其固定资产的购入主要通过自筹资金和财政拨款来购买,这与自负盈亏、自主经营的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行政单位的管理层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往往放在争取经费补助方面,对购置新的固定资产有很高的积极性,然而对于一些闲置的或购置后的固定资产如何妥善保管、如何正确确认资产原始入帐价值、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如何做好保养和日常维护、是否建立了完善的定期盘点制度以及资产购买的安全状况和质量状况等,均不够重视。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的责任不明,以此使得相关人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缺乏应有的责任心。

2.固定资产管理机制设置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

行政单位属于国家机关,其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大多以多头管理的形式进行,没有统一的机构,通常财务部门负责办理固定资产相关入库手续,只负责相关金额的管理,器械科或总务科负责设备的管理,各部门也无明细帐也有部门存在自己的明细帐,然后却不健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状况不够明确,甚至一些固定资产已经捐赠、变卖、或特殊原因导致的提前报废等情况,然而在财务部门帐面上仍继续保有该类物质的存在信息。

3.固定资产报废等后续管理工作较为混乱,不按相关规章制度进行

通常情况下,对于新购入的固定资产,部分行政单位往往会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理相应的入库手续,同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填写于此对应的出库单,同时由使用科主管签字。然后其后续管理却存在较多问题,如盘点时会发现一些价值几百、几千甚至一些几万的设施不知了取向,追问起来可能才知道原来该设备被其他的部门借走,也有一些因过了使用年限已经上交到维修科和设备科,或将其捐赠给同类型下级单位,然而相关部门资产移交过程中却没有任何记录和移交手续,导致单位帐面的实际拥有与固定资产,存在着严重脱节现象,不能客观真实的将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反映。

二、规范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1.更新传统观念,强化全体职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行政单位应从管理层到每位职工进行相应的教育,从思想上提高资产管理重要性的基本意识,同时对单位的固定资产实行归口分级管理,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单位的资产管理融入到日常行政改革方案的拟定实施中;融入到个人、单位以等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总之与行政单位的主要职能紧密结合,将专业管理与群众监督有效的结合起来,同时明确单位各职能岗位的责任制,将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与经济责任制的考核紧密结合,以此来提高单位全体职工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并有效推动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的切实提高。

2.健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各项制度

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必须实行“归口管理,统一领导”。由单位最高责任人负责,并有一名领导负责主管固定资产的工作,同时常设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构可有总务科、财务科等部门组成,并将责任层层落实至个人。

3.加强内部固定资产使用转移的管理

固定资产盘点过程中,会经常发现各部门间固定资产随意转移的现象非常普遍,且转移过程未办理相应的转移手续。这种随意转移,不仅给固定资产盘点工作增加了困难,而且还不能有效的将固定资产的保管、使用、维护等责任有效的联系起来,使各职能岗位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形同虚设,在固定资产丢失或损害时无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基于此,笔者以为行政单位必须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的转移使用控制管理:

(1)首先由需要使用的部门提出相应的书面申请报告,并将其报告交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主管人员进行审批签字。

(2)然后由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填写资产转移单,并将固定资产转移的原因及用途等情况进行简单说明,同时将资产转移单送交到资产归口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处进行审核签字。

(3)最后由使用部门和固定资产归口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转移单上签字,在单位内部实现资产交接手续的办理。同时将移交单中的一联送至财务部门,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做好固定资产账簿的调整。

考虑到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属于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因此绝非一早一夕就能实现最优化的管理,但加强对行政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已迫在眉睫,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其常见问题,并以此展开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高国有资产的完整性,为行政单位健康、稳定的发展做好物质保障工作。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4

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是决定高等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是现代化的高等学校办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做好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我们的高等学校才会得到长足和稳定的发展,而要做好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我们就必须充分地认识到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在认识到问题之后我们要寻求最合适的方法去解决它。

一、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一)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不均衡

对于一个高等学校来说,它的内部存在很多的部门,而这些部门每一年所分配到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都是不一样的,对于这一点来说很正常。但是近些年来,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些高等学校的部门来说每一年基本上没有分配到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而一些部门分配到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却占了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一大部分,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显现出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严重问题。对于一个高等学校来说,每一个部门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分配都应该是基本均衡的,而很多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分配都不均衡,这是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严重的不足之处。

(二)高等学的固定资产管理不专业

首先,对于一个要求比较高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而言,需要一些比较专业的人才去管理,而现今越来越多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都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知识上捉襟见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非常的低;其次,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从事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之前必须了解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固定资产相关的知识,而现在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并没有充分地了解高等学校的运行机制、固定资产相关的知识。而且,一些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也有所欠缺,他们没有一个很好的道德素质,一些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的欠缺使得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虚假信息和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

(三)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格

在众人的眼里,高等学校应该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场所,它的管理制度应该是比较严格的,其实不然。在现在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格的问题,这一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的,而与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也是息息相关。

二、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分配机制

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不均衡的原因非常的明显,任何问题的存在都与相关的制度建设有关,而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不均衡的原因则是高校的固定资产的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和没有建立明确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制度。这一问题非常的严重,高校的固定资产的分配机制不够完善和没有建立明确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制度不仅会引起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不均衡,而且还会引起很多的后续问题,后果不堪设想。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我们就必须建立明确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完善的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分配机制,只有做到这两点,我们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不均衡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分配才能达到均衡的状态。

(二)加强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素质

首先,对于一个要求比较高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而言,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应该是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只有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关专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才具备一定的从业素质,才不至于在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知识上捉襟见肘;其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员工的岗前培训非常的重要,而对于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来说岗前培训就更加的重要,因为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岗前培训能够弥补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上的不足,特别是对于刚刚踏入社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来说。而另外一点很重要的是我们对于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的培养,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只有对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进行充分的培养,我们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才不会因为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人员的从业道德的缺失而做得不好。

(三)建立明确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应该是一个比较严格的场所,它的管理以及其它的活动都应该比较严格,而作为高等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的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就更应该遵循这一点。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越来越重视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因为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是高校发展的根本,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到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的去改进它。笔者相信,只要充分地认识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的问题以及做好改善工作,我们的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5

{2}关振宇.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规范的现实意义与应用解析[J].社会科学家,2014(1):46-49

{3}常文杰.HN大学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问题与对策[D].长沙: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2

{4}赵志强,吴兵,董君枫.落实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做好高校设备管理工作[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68-270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6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主要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其他固定资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是其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保障自身正常运行的重要物质基础。

一、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1、部分行政事业单位重固定资产购建、轻国有资产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购建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上级部门调剂补助和相关收费。由于民族地区经济落后,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长期以来,很多单位形成了一种“两眼向上、伸手要钱”的习惯,各单位都积极争项目、争规模,很少评价资金效率,没人承担支出责任。有的单位不顾民族地区的现实相互攀比,不管是否需要都要争项目、争投资,较少考虑资产的实际使用效果和日常维护成本,导致资产重复、超标购置,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将工作分为一线和二线两部分,存在重一线工作、轻二线管理的倾向,思想认识上“重投入轻管理”、“重资金轻实物”,把固定资产的管理放在次要位置,管理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比较淡薄。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无计划的盲目、重复购置现象,使得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而另一些单位又重复购置固定资产。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闲置率高等人为浪费现象,另一方面又加大了财政支出的压力。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1)固定资产购置缺乏规范,交付使用手续不遵循制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预算编制,对需要更新和添置的固定资产缺乏计划性,多数设备的购入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批准,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对此难以进行宏观调控。一些单位固定资产在交付有关部门或个人使用时,不办理有关的验收、交接手续;一些单位购入、盘盈等增加固定资产不入账,使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总量、结构以及分布和变动状况。

(2)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全致使资产失控。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在机构改革或工作人员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个别单位甚至借机构调整改革之机私占、侵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有些单位一部分国有资产被本单位或外单位职工长期无偿占用而不能回收;还有少数干部离退休后,不按规定交回为其配备的办公用具,据为己有。在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变动时国有资产移交手续不全,致使国有资产失控,固定资产损失严重。

(3)出售、转让、出租、报废固定资产不按规定程序办理。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对固定资产做盘亏、转让、报废等处置时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重估或审批就自行入账或冲账。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视国有资产为部门自有资产,不按国资管理规定履行固定资产的处置审批手续,对处置固定资产不进行必要的评估、技术鉴定等程序,未经批准随意将固定资产报废、报损,擅自低价出售国有资产。如有的单位机动车出售或转让时不按规定程序办理相关手续,造成固定资产严重流失。一些单位出租、出借固定资产只凭单位负责人一句话,手续不完备加之管理乏力,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严重。

(4)固定资产管理职责不明,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管理固定资产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而是由办公室、财会部门或其他人员兼职管理或临时代管,职责不明确。一些单位长期以来从账到物都由同一人操作,缺乏监督制约机制,严重违反了账物管理相分离的原则,极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单位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按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现象较多,造成单位固定资产“家底”不清。虽然财政部门进行过多次“清产核资”,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问题始终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3、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是对财产物资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但民族地区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账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一些单位固定资产账目不健全,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一些单位没有固定资产金额账或实物账,不能从价值、实物形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反映,不能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的存量、结构和存在状态,无法把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

(1)有些单位的房屋建筑物不能做到及时入账。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由于民族地区财政资金的不足,有的单位部分建筑物匆忙上马,资金缺口得不到及时补充,施工单位代垫款项过多,发生的财务纠纷较多。有些单位房屋建筑物建成后已投入使用,因没有办理竣工结算而没能入账,导致固定资产的账实严重不符。

(2)购入或接受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一是少数上级单位利用自有资金和通过对下级单位施加影响,以下级单位名义购买固定资产且记入下级单位固定资产账目,而下级单位却从未使用过该固定资产。二是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收缴或没收的固定资产和以收取固定资产实物形式收取的赞助费不按有关规定上缴财政,直接留用或被有关人员据为己有,单位对此没有任何管理,形成账外资产。

(3)接受捐赠或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不入账。对于接受捐赠、上级主管部门无偿调入或配置及其他单位调入的汽车、微机等专用设备,由于没有发生资金往来关系,在接受固定资产时大多数单位没有做固定资产处理,增加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如对这部分固定资产不进行核算和管理,其会变成私有财产,致使单位的国有资产在无形中流失。

(4)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原有房屋建筑物进行装饰装修,或在原有设备基础上增加设施以完善固定资产使用性能,但对在固定资产改扩建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开支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是直接列为支出。

民族地区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增加了地区县级财政开支,加剧了财政困难,而且滋生了腐败,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二、加强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为充分发挥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应有的作用,不断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必须建立健全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

1、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一是制定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增减审批等规章制度,使每个单位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便于操作。二是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通过检查工作使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质量与财政拨款相结合,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监督,有效改善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保全和合理、有效使用。

2、国家审计部门要加大审计、检查力度,增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国家审计部门应结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把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作为审计评价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发现问题要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使单位主要负责人真正承担起资产管理的责任。增强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财经法纪意识,牢固树立“资产管理与资金管理并重”新理念,改变“重钱轻物,重用轻管”旧观念,使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必然性、重要性,促进领导干部管好本单位的固定资产。这是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关键。

3、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各级行政事业单位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要建立健全有关固定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核算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行政事业单位应及时、系统、全面地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财务机构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行政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及时、全面地反映。

(2)加强固定资产增加的管理。购入、调入和自制完工并交付使用的增加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统一验收,属于技术设备的还应会同技术部门验收,避免以次充好。验收合格后,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据发票、固定资产调拨单或基建项目交付使用验收单据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等手续。

对于长期未结算的固定资产,在其主体工程完工并交付使用时,可参照企业的核算形式,将房屋建筑物暂估入账并加紧办理工程决算,出具审计决算报告,开具决算发票,最终根据发票调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对于接受捐赠或盘盈的固定资产,应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办理接收和交接,并据固定资产交接单、发票或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增加通知单,办理有关入库、财务报销和使用单位领用手续。

(3)加强对固定资产处置的统一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资产占用单位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并报单位领导,领导会同使用部门、专职负责人、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作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是调出、变卖减少或盘亏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的权限范围报批,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持国管局或本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固定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等凭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调出或注销手续。二是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后,据鉴定意见及上级部门的国有资产处置意见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有关注销手续。三是对非正常损失减少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对非正常损失要查明原因、追究责任;据鉴定意见,对非正常损失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及上级部门国有资产处置意见等填制固定资产减少通知单,办理注销手续。

(4)强化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固定资产清查是保证固定资产核对全面、准确,使固定资产账、卡、物三相符的一种方法,也是监督固定资产安全、完整及挖掘现有潜力的有效措施。对固定资产清查可采取局部清查与全面清查、定期清查与不定期清查相结合的办法,既要查数量又要查质量。建议各单位每年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彻底盘点,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将总账、明细账、卡片进行核对后再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以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对盘盈要积极寻找原因并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进行赔偿。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的同时要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按管理权限报经国资局或本部门主管领导批准后,调整固定资产账目。领导变动、经管人员变动,也要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清查,并办理相关交接手续。

总之,加强民族地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民族地区稳定发展的必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赵建勇:试论中国预算会计体系[J].财经研究,2001(6).

[2] 吴涛涛: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4(1).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7

1引言

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给民办高校办学以巨大的空间,很多民办高校不断扩建并提升自身的教育水平,相应的,民办高校固定资产也在不断增长。固定资产是民办高校的重要财富,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基础,但是,很多民办高校却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不善的问题,使得大量教育资源限制和浪费。对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提升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促进民办高校良性发展。

2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包括民办高校校园内的所有实体资产,例如校舍、教室、教具、体育教学设备、音乐教学设备等。一切有形的并且用于民办高校教学的资产,都是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民办高校是教育经济实体,重视资产管理,但是长久以来,资产管理的重点都放在了资金管理和知识教育产权管理方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民办高校缺乏一定的经验,也缺乏系统的管理措施,因此导致了一定的管理问题。

3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原因

3.1民办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

固定资产是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的基础,民办高校的工作者,尤其是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有必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加以重视,例如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制度建制、要求教师和学生在使用固定资产时重视其资产价值,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将固定资产详细记录以便用来评价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等。但是实际上,民办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很多高校仅有形式上的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实际上的管理行为有所欠缺;还有些民办高校,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例如,忽视某些固定资产项目。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管理者的管理态度不够明确,管理能力不足,不能全面了解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的构成,也不善于在工作中进行全面的资产管理。

3.2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效力不足

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民办高校的办学实力,并且保证固定资产的充分利用,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不同部门、不同专业、二级学院需要的固定资产是不同的,不同的需要致使购置固定资产在很多情况下成了个体行动,学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常常只能被动的批准购置计划,这种现象导致不少二级单位只关注自身的利益,学校无法对资产的购置以及管理进行统一的规划,导致固定资的使用效率偏低。固定资产管理效力不足主要在于管理方法落后,很多民办高校还使用人力核查的方式,这种管理方法浪费精力,而且很容易出错。

3.3民办高校固定资产应用监督不善

固定资产是民办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办高校的财富。固定资产应用的结果应体现在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提升和学生管理状态提升等方面。但是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一定的使用规则和监督,部分教师将固定资产用于个人行为,例如,利用那个学校资源完成个人项目,不对学校报备,也不缴纳租用费用,这使得大量固定资产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4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水平

对固定资产进行妥善的管理是民办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工作者的职责,但是,很多高校相关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受自身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限制,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部分不足。要解决问题,必须从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者职业水平入手,主要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要求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者全面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知识,一定要培养优秀的资产管理者,才可能使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第二,民办高校董事会应该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一定的要求,结合财务部和学校管理部门的意见,检验固定资产管理者的职业水平,并予以工作上的调整或者相应的职业技能培训,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更为全面。

4.2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

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方法应有所改善,改变原有的人力管理的方式,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的精确性和时效性,这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力之必须,简而言之,就是使管理方法与时俱进。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计算机和互联网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所以,民办高校也应当跟上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积极变革落后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运用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采用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方式,创建固定的资产信息关联网络,确保不同的部门能够共享信息,时时了解资产的购置情况、使用情况,尽可能减少人工管理和人工核算的工作量,确保管理质量;另一方面,运用条形码技术开展日常管理,保证管理的规范化以及科学化。

4.3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要实现对固定资产应用的全面监督,应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入手。在管理制度方面,应将固定资产的应用以及应用申报程序细化,写入民办高校管理条例,号召全校师生广泛学习;在监督机制方面,除了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之外,高校师生也应该参与进来,以保证固定资产应用合理。

5结语

综上所述,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在于重视程度不足、管理方法落后和缺乏监督。提高管理工作和的职业能力,使用信息化的管理方法、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是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方法,希望本文能够为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曲磊.关于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7(1).

[2]王翠红.民办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6).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8

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是保证医院正常稳定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各项医疗活动开展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充分做好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当前我国很多地区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主要表现在医院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单位比较分散,内部的各项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同时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固定资产的处理和审批工作效率较低。这些问题的出现造成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的诸多风险,直接影响到医院内部各项医疗活动的开展,同时还会造成相应的经济风险问题。因此,医院内部相关管理工作人员针对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针对不同的管理风险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全面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风险问题分析

1.管理单位比较分散,管理工作体制不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传统的管理工作方法主要实施的是管理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工作机制,造成了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工作之间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医院财务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而医学设备部门、后勤保障部门以及相关信息管理部门等负责各种医疗设备、后勤设备、信息设备以及各种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由于医院内部各管理工作单位分散程度相对较高,经常会出现各种管理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医院内部的账目和实物管理工作之间存在不同步现象,物资采购与资金核算工作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沟通,出现很多财务信息失真等情况。2.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医院内部的工作人员是固定资产的使用者,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并没有充分认识到医院固定资产对医院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性。在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因此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产生了诸多风险问题。由于很多医院单位内部普遍缺乏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管理工作人员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意识程度不足,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自身的思想认知程度不足、责任心较低,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和自身的利益无关的不良思想。同时各资产使用工作单位的负责人员通常情况下会忙于医院内部的各项医疗事务和工作,经常会忽略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造成了医院单位内部很多固定资产没有得到充分应用,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浪费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医院的发展效益,因此受到各级管理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3.医院固定资产的审批处置工作效率偏低。当前在我国一些医院内部,由于受到传统市场管理工作理念的影响,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针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仍然延续使用比较传统的资产管理方法。由于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同时医院内部审核单位较多等因素影响,造成资产处置工作运转效率严重偏低,针对一些大型或特种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还需要上报到医院的职能单位内部,并且通过领导办公会、上级主管、卫健委备案审批等各项工作流程,整个审批程序比较繁琐,所需要提供的资料也比较复杂,因此,经常会出现审批手续不健全问题造成固定资产处置无法获得审批。由于需要不断补充各种材料,延长了审批工作时间,进而造成了固定资产的审批工作质量大打折扣。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风险的有效控制策略

医院单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索,有效建立起更加健全和完善的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配备了更加专业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人员,有效强化各工作单位的职责分工,将每一项管理工作职责落实到个人头上,有效防止出现多头管理以及相互推卸责任等现象,全面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效果。1.建立起固定资产分层管理工作体系。在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通过采取固定资产归口和分类管理工作模式,有效采取分级管理工作方法,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之间的有效衔接。医院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需要对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构成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和分析,并且成立起医院固定资产评价工作小组,通过总会计工作人员、分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责任人所构成,对医院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工作,以及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了解,并且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来进行处理。根据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不同构成形式,通过对应专业归口管理单位实施二级分类管理,根据医院内部的各种医疗设备、后勤设备、信息设备等专业归口管理工作,有效负责资产的安装验收、入库管理、资产维修以及各项信息档案管理等日常工作。通过分级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整个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专业化,实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有效保证医院内部各项固定资产的价值可以发挥到最大。2.落实固定资产管理宣传以及组织培训工作。由于我国很多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认知程度不足,同时在相关工作技能和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上有所不足,造成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产生了诸多风险问题。因此,医院方面需要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有效落实宣传教育、医院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工作内容,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理念的融入和深化,全面改善医院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环境。通过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全面提高专职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同时在日常工作当中需要充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宣传或培训,通过组织多样化的培训工作模式,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建立起更方便快捷的学习交流平台,全面提高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实践工作能力。对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机制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流程等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保证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科学性与合理性。3.全面优化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和处置工作流程。(1)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精细化在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方面,必须要保证科学性与合理性,要制定出更加科学完善的资产管理工作流程,尤其是针对固定资产的具体管理内容以及管理工作环节进行合理表述,有效明确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标准、管理工作依据以及对应的管理责任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制度的可行性和可问责性。在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需要有效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制度的建立,要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制度更加精细化,要解决固定资产在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丢失、损毁以及违规处置等各种问题,通过常态化管理工作方法,有效保证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医院单位内部针对固定资产的清查与管理工作,需要至少每年盘点一次,同时对固定资产使用出现盘亏的具体原因进行查明,要有效明确固定资产盘亏的具体责任,同时要做好针对性处理措施,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2)规范固定资产处置工作流程固定资产使用科室内部,需要根据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消耗情况提交必要的处置申请工作,专业管理工作人员和组织技术人员需要提出相关的鉴定工作意见,资产管理工作单位根据资产的处置工作要求,将鉴定意见和处置申请直接提交到医院管理单位和主管单位内部。通过逐级审批之后,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合理分配和使用,整个处理工作流程包含了组织鉴定、处置审批、处置账务等几个重要工作环节。在处置鉴定工作过程中,需要通过医院各科室出具详细的设备以及医疗物资材料废弃的理由和原因,相关技术工作人员需要对各科室申报报废设备进行进一步技术鉴定,做好相关鉴定工作报告。对于价值较高的医疗器械或者设备,需要三名或者三名以上的基础工作人员同步进行鉴定,并且针对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条件需要进行严格控制,防止在固定资产的鉴定和处置过程中,出现较强的盲目性和利益性问题,拒绝各种固定资产的浪费问题。处置审批工作环节中,资产管理工作单位需要有效落实实地勘察工作,同时核实固定资产的具体处置工作状况,大型或特种设备报废处置工作需要直接上报到医院,办公会内部通过管理工作人员集体讨论研究之后来进行决定,可以有效防止固定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中饱私囊以及违规违纪等问题的出现,有效减少医院内部各项资产的流失量,提高医院内部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在固定资产的处置工作环节当中,需要根据批准文件要求,资产管理工作单位将处置实物移交到专业的管理部门来进行鉴定,然后可以通过公开回收或者拍卖的方法来进行处置。医院部门内部统一收缴处置资产的相关收益,同时将其纳入到医院预算当中来进行统一安排,有效防止出现等违规现象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加以明确,有效落实创新型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传统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加以完善,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提高固定资产的整体管理效果,防止医院出现较大的经济损失,推动医院不断朝着更高方向上发展,为实现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颜春蓉,杨海虹,廖宇升.运用PDCA循环构建基于内部控制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2019,38(12):102-105.

[2]刘伟,崔志鹏,万雁雁.我院固定资产处置管理风险分析与控制实践[J].中国医疗设备,2019,34(10):108-112.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9

城市供水管道系统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城市各项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而加强供水管道资产管理,能够保证供水管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管道的使用效率,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有利于企业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作为供水企业固定资产的管道,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对策。

一、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负责全市3300多公里供水管线,近30000只闸门和7000只消防栓的日常管理和维修养护工作,这些固定资产管理是供水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新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应包含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且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所有有形资产。而供水管道和沟槽作为供水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占供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比重的30%以上,其管理也是供水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的管理目标是使供水管道相关资产长期处于安全、可控的状态,从而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为此,供水企业应制定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制度,控制固定资产的全过程管理,将供水管道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过程和相关财务环节紧密联系起来。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快速推进,供水管线、闸门、消防栓等被损坏漏水的情况经常发生,如遇到外单位野蛮施工,年久管线被重压或气温突变等原因造成的突发性爆管等,加之供水管道必然埋设在主要街道下,道路下面设施繁多,从而造成了供水管道的使用、管理与维修等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供水管道产生的各种问题不仅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危害到城市建筑设施、影响交通、破坏城市的正常秩序。因此,供水企业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加强供水管道资产管理,保证管道质量,尽可能减少管道损坏带来的各种难题。另外,供水管道具有投资大、价值高、使用年限长等特点,科学有效的做好供水管道资产管理能够保证其具有良好、安全的使用状态,减少资产的闲置或报废,提高供水管道的使用效率,这也是供水企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现存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加快,自来水普及率迅速提高,供水管道网络覆盖率及扩建速度也空前提高,而目前城市供水管道普遍存在较多问题,如管道前期建设使用的材料韧性差、缺陷多,施工技术水平相对较低,防腐涂层随时间老化,管道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管道维护检修的全面历史记录,因管道年代久远造成的产权不清晰、登记不完备等。因此,认真分析城市供水管道资产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对于强化供水管道资产管理,提高管道使用率,延长使用期限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完善的管道资产管理制度,资产管理权责不明确

由于管道资产属于不常见设备,即长期埋于地下不太容易保养与管理,因此可能导致相关人员对供水管道资产的管理只是流于形式,缺乏对管道资产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的全过程管理,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不健全。同时,虽然管道资产会反映在会计账面上,但由于管道资产数量的庞大性及多样性,经常会发生资产交付使用记录不健全,手续不完备,这些都会造成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的入帐信息不准确及权责不明确等问题。

2.供水管道资产管理不规范,缺乏有效监管措施

供水管道资产管理不规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在管道资产的购置环节,可能由于相关单位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缺少严格的审批流程,或审批存在漏洞,从而使得对管道资产的采购时常超过预订的计划和标准,导致资产浪费和资产闲置等问题。同时,在购置环节可能由于监管不到位,验收不严谨,或出于个人私利等原因,采购质量往往不符合规定标准,容易导致后续的管道管理问题;二是在管道资产的使用过程中,由于供水管道数量大、种类繁多,容易导致在管道资产交付使用时,登记手续不完整,记录缺失,或是相关信息不匹配等现象,相关部门和人员又不能及时进行清理盘点、账实核对,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容易造成有关人员责任的推诿和相关问题的弱化,使得对管道资产的管理更是难上加难;三是在管道资产处置上,对于管道资产的报废、变卖等处置时,缺少合理的报批程序,报废程序具有随意性,这也会导致供水企业的资产大量流失。

3.管道资产财务管理不到位,会计核算滞后

由于供水企业大多历史悠久,往往出现相关财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对财务处理的方法不尽相同,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容易出现处理方法不一致现象,产生财务差异。同时,由于城市供水管道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往往会出现滞后现象,有些管道资产核算不准确,确认固定资产价值的监管不严格,无法及时反映管道资产的相关变化,例如对于某些已投入工程项目但未竣工的管道资产只使用、不入账,造成账实的严重不符。

4.相关责任人管理意识不到位,监管部门不完善

从目前供水企业管道资产管理的现状来看,虽然管道资产占供水企业全部固定资产的较大份额,但对设置管道资产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识比较薄弱,往往只关注管道资产的购置而忽略其管理,对供水管道资产的管理并未真正落到实处。同时相关部门往往会忽视对管道资产过程管理的监督,如管道安装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规范问题,以及管道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管道破损,闸门井盖被盗等现象,这就不能保证管道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三、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相关对策

供水管道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供水管网资料的齐备性,同时也取决于供水管道管理制度的完善性,更取决于相关管理人员的知识性、经验性、积极性和严谨性。本文针对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现存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完善供水管道资产管理相关管理制度

就目前供水企业管道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管道固定资产疏于管理和监控,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因此,供水企业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据固定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相关管道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使管道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同时,还应设立相应的供水管道资产管理部门和人员,使其对管道管理负有直接责任,并将管理的效益和部门的绩效考核联系起来,促使其全面做好管道的管理工作,实现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2.全面强化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在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对于管道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处置等环节,应按照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严格准确开展,落实到位,确保手续齐备,信息录入及时准确。鉴于供水管道资产数量庞大、种类多样的特点,有关部门应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工作,清查账实是否相符,对清查过程中所发现的差异和漏洞应及时提出相应的措施或解决方案。在管道资产的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应注重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企业成本,对于因私人目的谋取企业利益的相关人员或部门要严格追究其责任,建立相关的惩处制度,防止此类事件发生。

3.强化管道采购监督,提高管道使用效率

管材质量是影响管道资产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供水企业购置的管材主要有铸铁管、钢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球墨铸铁管、塑料管等。为了尽量提高管道使用率、延长使用时限,避免爆管事件发生,领导者在管道建设的选材方面需要借鉴国外经验,尽可能使用抗腐蚀能力强、使用年限长、耐冲击和震动、韧性好的管材,如球墨管、PE管等。在物资供应方面,需要建立健全招投标程序,对金额数量大的管材的采购应由总公司领导层办公大会进行决策,由预算部门进行采购预算,招投标大会上进行投标后确认供应厂家及采购范围。对厂家供应的材料还应派专人进行不定期的质量监督及抽查,杜绝因管材质量问题导致的使用寿命的降低。对管道管道的购置及安装过程实行全方位监控审核,有助于提高管道使用效率。

4.强化预算管理,健全管道资产财务管理工作

供水企业管道的购置及安装往往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费用,因此应强化相关预算管理约束机制,将购置安装计划费用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强化预算管理,使管道资产配置通过有关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化,尽量降低购置成本,减少资产闲置和资源浪费。另外,还应制订一套相关的固定资产管道管理的财务程序及财务规定,并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固定资产管理的财务管理工作,在入账时要求手续、附件齐全,账务处理清晰准确、及时完整,避免账实不符现象,对管道列入固定资产的金额也应有人审核监督,以免造成入帐金额的随意性和差异性。

5.实行岗位责任制,增强相关监督部门的监管作用

对于供水管道固定资产的相关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将管理的效益和个人年度考核相结合,强化其管理意识。在管道资产管理中,制订相应岗位职责,并根据工作职责对相关人员进行考核,对于未履行职责导致管道资产管理混乱或造成损失的人员应追求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而对管道资产管理贡献度大的人员则给予相应的奖励。只有将管道资产管理工作与相关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挂钩,才能强化管理人员的资产管理意识,督促其履行相应的职责,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供水企业还应对管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进行不定期的监督控制,促使施工单位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管道工程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做好管材方面的用料管理、施工质量及验收管理等。另外成立以保护供水管道正常运行的巡检部门等,由专人负责管辖范围内供水管道的巡查,对可能影响管道运行的隐患及时上报和处置。这些方法措施都可以提高管道的使用效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四、结束语

供水管道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从多方面,多角度加强供水企业供水管道资产管理,提高管道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有效降低供水企业成本费用,提高供水企业的行业竞争能力,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张有霞.浅谈如何做好水务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0年第4期:214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10

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固定资产管理中,一般都要采用内部控制审计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才能真正实现有效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目前我国的很多企事业单位并没有做到有效的内部控制审计,其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以下本文就来详细分析内部控制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指出内部控制审计在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一、当前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的企业单位在资产管理控制中,大都重购置而轻管理。对于固定资产的成本、计提、折旧等不能进行有效控制与管理。使得固定资产不能合理发挥应用的经济效益,并且管理层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工作也不够重视,使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不能很好的实现内部控制。事实上,当前我国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两点:

1.固定资产的预算不合理,会计核算方法不够科学

在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中,一些单位并没有进行全面的评估预算,以确定是否应该购置固定资产,使得固定资产的采购过于随意,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内部控制。另外,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监督力度不够,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与采购严重脱节,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影响到单位的健康发展。另外,对于固定资产进行会计核算是明确单位固定资产现状的重要手段,也是唯一了解固定资产现有价值的途径。但当前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却并没有真正反应出资产价值,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实际资产状况与账面显示不符。

2.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执行力度较弱,对固定资产的处置不规范

由于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而轻管理,使得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问题,并且关于固定资产的验收制度、盘点方法都不够合理,甚至一些固定资产已经报废却没有在账面上反映出来,使得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这些都是因为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其内部控制执行不力而造成的。另外,有些固定资产因为更新或损害不得进行报废处理,这时候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方式就成为一个问题。而目前很多单位在处置固定资产时并不能够按照合理的会计核算计算其价值,并作出最佳的处理决定。这就使得资产出现一定程度的流失,并且也很容易出现腐败现象。

二、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具体运用

企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科学、规范、合理并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单位领导应充分重视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与管理,营造良好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环境。

1.对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的内部控制审计

固定资产管理要坚持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对固定资产的取得、记录、保管、使用、维修、处置等,均应明确划分责任,并由专职部门和专人负责。应将固定资产处置的审批与执行、固定资产的取得与处置业务的执行与相关会计记录进行分离,以防止固定资产管理职责分工不当造成差错、舞弊、欺诈而导致资产损失或者资源浪费。固定资产取得、处置等业务应当由经授权的机构或者人员进行办理,审批人应当根据固定资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规定,在其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越权;经办人在其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固定资产业务。

2.对固定资产预算编制的内部控制审计

在安排年度固定资产采购预算时,应充分结合同级财政部门的政府采购预算和本单位财务部门的年度预算编制,使固定资产购置和决策预算科学合理、合法合规,对于重大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以聘请独立的中介机构或者专业人士进行可行性研究与评价,并由单位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应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较大的部门或单位应该设立专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提高其使用效率,及时消除风险;同时应建立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组成固定资产盘点小组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将盘点结果和分析结果及时上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和措施,上报授权部门批准后进行处理。

3.对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审计

固定资产的投资转出、报废、出售、调拨转出等处置都需要符合一定的申请报批程序,并由独立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其他部门或人员进行办理,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检查固定资产处置的报批程序是否合理,有否严格遵循“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其处置价格是否合理、处置执行是否有效等,以防止固定资产处置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单位应当赋予内部审计独立、客观的身份,内部审计应当保持相对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应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进行检查,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报资产管理部门,按审批权限批准后,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及时加以纠正和完善,起到查错防弊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企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内部控制审计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增强固定资产的经济价值。针对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以促使企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更好的发挥其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11

关键词 民间非营利组织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固定资产,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为完成某一具体的社会使命所必须具备的财产物资。做好民间非营利组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和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民间非营利组织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疏于日常管理,会计信息失真,资产家底不清。部分单位为减少工作量,避免资产报废时的麻烦,把购置固定资产支出直接列为费用,资产由领导长期使用,未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容易造成资产流失。把大批购置的,虽达不到固定资产单价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消耗中保持原有形态的资产归并到材料管理。

2、购建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传统资产管理方式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惯性。传统管理方式下,部分单位占用会员活动经费盲目购置固定资产,缺乏统筹规划,日常管理中又不注重资产维护、保养,资产闲置的状况屡见不鲜,极大的造成了资源和财力的浪费。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日常活动经费不足,工作开展受到很大限制。

3、固定资产处置不规范,未按规定进行处置。有些单位违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未经会员大会讨论,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或评估价过低,甚至未经过任何部门审核、审批即自行处置,处置收入不纳入单位的法定帐薄,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民间非营利组织固定资产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

1、组织领导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疏于管理,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的界定存有个人偏见,内部控制制度薄弱。有些社团组织会计人员缺乏系统培训,又缺乏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约束,具体业务处理能力较差,尤其是资产购置及处置时凸显出的问题。

2、固定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管理机制。一方面,民间非营利组织不对任何单位报送会计报表,每年没有预算、决算,没有年度财务规划,往往非计划购置固定资产,这必然出现资产闲置,利用效率低。另一方面,注册登记机关和主管单位没有真正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三、对策及建议

1、加强财务人员素质建设。民间非营利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作为基础保障。因此,各地社团登记管理机构要根据《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加强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素质,以提高其资产管理能力。

2、加强日常管理,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对固定资产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进行管理,建立固定资产账簿并及时登记,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台帐,记录固定资产的组成、取得时间、取得方式、存放地点、保管人、数量及入账金额,并建立增加、验收、领用、保管、报废处置和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3、合理调剂配置,减少闲置浪费。日常采购,固定资产使用者提出需求,资产管理部门应优先考虑在本单位内部调配,以提高闲置资产的使用效率。本单位内部无法调剂使用的资产,再考虑通过外部采购取得。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购置价格较低的产品,以节约资金。加强日常资产管理,注意维护保养,该修的及时修复,以延长资产使用寿命,使其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4、加强资产管理,严禁擅自处置资产。凡是社会团体涉及资产购置、变买、报废处置等方面,必须经社会团体的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有2/3以上会员或会员代表出席,并经出席会员或会员代表1/2以上表决通过。对于达到报废年限或者损坏的物品,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审核、汇总,报经会员大会表决通过,组织负责人批准后,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及时变卖、报废处置,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财务人员对固定资产账务及时清除,资产管理部门做好备查登记。财务账目中要体现资产原值、已计提折旧,折余净值,处置收入及费用、以防止资产变相处置。对于已提足折旧,仍在使用的资产,要做好备查登记。使用人变更或交回资产,要填写一式两份资产移交单,资产管理人员做好登记。增加、减少资产,资产管理人员及时填制出、入库单,并与财务做好核对工作。

5、强化监督管理。注册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单位要加大对社会团体财务的监督检查力度,执行社会团体领导任中、离任财务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要督促社会团体通过公开栏、会员(代表)大会等形式,定期公布财务收支情况及资产状况,接受广大会员监督。

做好民间非营利组织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加强对社会团体的监督管理,推进社会团体规范化建设和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民间非营利组织要获得健康持续发展,既需要组织内部的自律机制,也离不开外部的监督机制。组织通过自律机制与外部监督的互动作用,可以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信度,最大限度地实现组织的社会使命。

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管理常见问题篇12

高职院校固定资产是学院正常教学、科研、生活的基本保障,是反映学院教学投入、衡量学院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随着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对高职院校教学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加强对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核算显得越来越重要。

一、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目前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总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基础工作不规范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核算工作不规范。如购置固定资产时只列费用不记固定资产账;新建的办公楼、房屋建筑物完工后未及时办理竣工结算,未在学院的固定资产账上登记;接受赞助、捐赠的资产,既不入账,又无专人管理,有的甚至长期私人占用;资产报废、毁损以及被盗、赠送给外单位的,没有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核销处理,长期挂在账上;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和卡片账。

(二)资产处理随意性较大

一些高职院校对固定资产的处理,不按照《事业单位固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执行,在处理资产减少、报废、调拨等业务时手续不齐全且未按规定报经主管部门或财政部门审批,擅自处置固定资产。

(三)非经营资产转经营资产管理松懈

有些学院无偿将固定资产提供给具有法人地位的校办实体使用或以低价出租给关系人使用,不按规定办理投资转移手续,对转让方和接受方的权利、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往往是只见使用,不见收益,使资产在经营过程中得不到补偿,成为固定资产收益流失的一个重大缺口。

二、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存在问题之原因

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学院自身对资产管理的监管力度不够;二是相关制度和法规本身的缺陷。具体表述如下:

(一)学院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监管粗放、效率不高

一些学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体制上实行多头管理,投资计划、资金安排、日常管理的部门之间衔接不严,责任不够明确,监督不够严格,加之管理手段和方法滞后,资金管理与财务管理、部门预算脱节,资产处置不规范,随意性较大,资产的实物管理统计不实,账物不符等现象较普遍。

(二)部分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中账务处理不规范,账表不符、账实不符的问题较为普遍,这与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和责任心不强有很大关系。一些财务人员只管一般的核算而忽视管理,缺乏责任心,不熟悉有关的财务会计制度,不熟悉固定资产业务知识,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质量。

(三)相关制度和法规本身的缺陷

1.由于高校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的,当固定资产验收后,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固定资产验收单,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及时地进行登记,并建立了卡片;而财务部门因资金困难延期付款,至付款时才进行增加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这种时间上的差异使得会计账与固定资产实物账不相符。

2.高校财务制度规定,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单位价值达到规定标准的固定资产是否入账的不确定性,使各高校固定资产投入指标缺乏可比性,造成固定资产管理不同程度的混乱,使得此类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解决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问题的途径

(一)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加强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根据学院的具体情况和管理需要,实行“统一领导,分块分级管理”的办法。设置固定资产一级机构统一管理全院固定资产;教务部门、后勤部门、图文信息中心等为二级机构,分管本系统的固定资产实物;使用部门为三级机构,管理本部门的固定资产实物,并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一级管理部门利用计算机管理等科学手段,分部门、分类别进行固定资产登记与建卡,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对学院固定资产进行清理、盘点、对账,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现状,并监督使用、保养、维修等情况,使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二)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

加强对单位财会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特别要注重资产管理知识的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会计核算的有关知识,让财务人员从固定资产的购置、登记、建卡、入账,到固定资产的使用、保养、维修,再到固定资产的损毁、报废、清理、核销等一系列的程序和相关手续上都能熟练掌握,从而使财会人员在业务知识和管理能力上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业务水平及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财会人员要进一步增强责任心,规范会计核算,积极地将财务工作和日常资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将资产变动及时在财务上进行相应处理,从而杜绝账外资产的存在和损失挂账现象。

(三)建议改革有关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法

1.引入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基础,及时核算学院的固定资产价值。在固定资产购入遇到财务支付困难时,先填写固定资产验收单,资产管理部门及使用单位登记固定资产增加。财务部门凭发票、运输单、验收单等进行会计核算,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参照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增设“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使用中的价值转移情况进行核算,以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

2.取消单位价值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物品(文物、陈列品、图书除外)进入固定资产的做法。可增设“低值易耗品”科目来核算其价值,并规定这些物品的摊销年限;使各学院之间以及学院发展的不同时期对这部分物品的核算标准一致,以利于固定资产投入的比较。“低值易耗品”购入时,借:低值易耗品,贷:银行存款;投入使用时,按不同的使用年限进行摊销,借:教育事业支出,贷:低值易耗品。低值易耗品的借方余额为其摊余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