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1 09:20:17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1

1.钟表入题

首先,拿出准备好的钟表,(这时学生们都很好奇,原本趴桌子的同学都起来了,都问我这堂课要做什么)我不直接告诉他们要学什么,那样他们马上就会失去兴趣,我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让学生们猜两个问题:

(1)老师用钟表做什么?

(2)教师通过拧弦拨动钟表的指针,请同学观察,猜老师接下来要做什么?

开门见山的点出本课内容,学生往往不能全部集中精神,同时还会有部分同学觉得不感兴趣,直接就放弃学习。正处青春期的他们,富有强烈的好奇心,非常关注除课本以外的东西,我用一个钟表来调学生胃口,通过设疑的方式,来引着学生集中精神,从而引出课题。

接下来,老师继续出示问题:

观察表盘上有几个变化的量?他们之间是不是孤立无任何关联的?如果不是,那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其中哪个转的最快?哪个最慢?用学过的单层for循环能否表示出三个指针的转动关系呢?学生能够通过观察依次回答出结果,使复杂课题变得简单易懂,拉近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学生顺畅入题。

为了让学生,能够清楚的知道本课的地位及为什么要学习本课,本课学了能够做什么,我设计了思维导图。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到原来多重for循环能够解决这么多好玩的问题,于是从内心里认识到多层for循环用途很大,从而将刚才被激发起来的兴趣进一步强化,为下一步的探究打下了情感基础。

2.共同探究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钟表的特点,列出三层for循环条件,结合前几节的程序知识,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出多重for循环的格式及执行过程。因为第一个环节,老师给出的问题比较细化,加之学生有一定的自学基础,学生可以衍生出格式及推出执行过程。为了激励学生,老师深入小组中,给每个学生评价打分,并在小组汇报结果时,根据出现的问题多少进行评价打分。

3.任务拓展,联系实际(能学,会学)

老师现在手里有100元钱,想给你们反餐费,我需要破成一元,五元,和十元的,班级共30名同学,要求破成30份,方案应该有很多,现在咱们想办法把这些方案都列出来,然后根据咱班人数,选一个最佳的破开,请大家帮我想想,方案都有哪些呢?

设计意图:百钱买百鸡,是多重循环的典型事例,我根据我班每个月都要反餐费这样一个活动,将百鸡换成了百钱破零钱,学生们就会更积极的参与,想帮老师解决问题。接下来,学生不一定能马上想到运用本课的多重for循环解决,而是习惯性的在纸上列出数学式,想通过数学方法解,可是会发现,用数学解决多解的题目很困难,于是,我提示大家,尝试运用本课的多重for循环来解。学生恍然大悟,结合钟表案例的分析,通过改变变量条件,循环语句很轻松的列出了程序,然后将程序录入计算机调试,电脑瞬间输出所有方案,学生们非常兴奋。真实地掌握了运用电脑,程序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方法,体验了程序给生活带来的便捷,从而成功的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4.小结评价,激励学生(助学)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2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是重点教育的对象,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实践的训练。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甚至是承上启下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教学,更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实践教学教育进行思考,争取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发展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模式,适应现代社会严格的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也为今后汉语言文学的全面长远发展提供更好地发展前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背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缺点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过多,相较而言,实践教育课程却非常少,导致多数人偏重于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

从而在面对社会用人单位时显得底气不足,被挑剔,甚至被淘汰。更何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故而,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思考力图革新,思考研究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充分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发实践教育教学的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新型人才的重任,是中国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部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输送大量的人才,是中国教育之关键。因此,搞好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教育能力是必不可缺的。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努力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方面人才,才能不被淘汰。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职业都对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我们在各种教育学习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应对大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适应社会需求做准备。

(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落伍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已经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相脱节,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现状。单单依靠传统留下来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但无法促进先进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会阻碍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我们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力求创新,改变思想观念,转变模式,寻求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三、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一)摒弃传统观念,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教师在传授传统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必须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淘汰落后陈旧的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充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的技术和教学方法,教授于学生科学而实用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而学生作为主体,更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传授方法,用于接收新的专业知识,善于创新,为开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见习、试讲、实习,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需要所进行调查、训练。在课程的安排上,保证学生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称的比例达到1: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内容和时间。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读、说、写、用”四大板块的实践应用。同时应该强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使其科学化、合理化。

四、实践教学的发展前景与作用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现将会为当下社会中更多人员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为更多用人单位输送综合型人才。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革新,也是人们对传统的对抗和对创新的研究与探讨,适应不断发展改变的经济社会。社会需要的不是传统老套,而是创新能力,能跟随社会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二)开创新的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行,将会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为研究探索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构筑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教学提供好的一个平台。也为新模式的教育实践教学养成良好的风气,作为此类良好成果的实例。

总之,为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对于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都是有利无害的。任何事情,只注重理论发展是不可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更好、更快、更平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英玲,关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的构想[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3、84。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3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2)01-0040-01

汉语言文学作为中国传统教学课程中的重要学科,在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是重点教育的对象,而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往往注重理论的研究而忽视实践的训练。高职院校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小觑的,甚至是承上启下的。所以,对于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教育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不能只偏重于理论教学,更应该在理论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实践教学教育进行思考,争取理论与实践并重,全面发展汉语言文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模式,适应现代社会严格的用人单位的选才要求,也为今后汉语言文学的全面长远发展提供更好地发展前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的教育背景

(一)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缺点

我国高职院校的教育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就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专业基础的理论知识过多,相较而言,实践教育课程却非常少,导致多数人偏重于理论教育而忽略了实践教育。

从而在面对社会用人单位时显得底气不足,被挑剔,甚至被淘汰。更何况,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相当重要。故而,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思考力图革新,思考研究出新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在充分学习理论教育教学的基础上,开发实践教育教学的模式,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任

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承担着培育新型人才的重任,是中国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部分。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社会用人单位输送大量的人才,是中国教育之关键。因此,搞好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是势在必行的,而高职院校的汉语言文学教育的实践教育能力是必不可缺的。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当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各个用人单位的选才标准也越来越苛刻,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努力发展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多方面人才,才能不被淘汰。

二、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职业都对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全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要求我们在各种教育学习中学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提高。应对大数用人单位的需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为适应社会需求做准备。

(二)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落伍

社会经济在快速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随时代的脚步,已经与当下的社会发展相脱节,不能适应当今的社会现状。单单依靠传统留下来的东西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不但无法促进先进社会的发展,甚至可能会阻碍当下社会快速发展的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急需我们对存在着的问题进行思考研究,力求创新,改变思想观念,转变模式,寻求与当今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模式。

三、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一)摒弃传统观念,突出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则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主体是实践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做好工作。教师在传授传统知识技术的基础上,必须搞好实践教学的引导工作,淘汰落后陈旧的传统观念,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充实丰富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的技术和教学方法,教授于学生科学而实用的学习途径和方法。而学生作为主体,更应该积极配合教师的教育传授方法,用于接收新的专业知识,善于创新,为开创新的教育教学体系做好充足的准备。

(二)建立适应时代需求的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体系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活动包括教育见习、试讲、实习,教学课程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需要所进行调查、训练。在课程的安排上,保证学生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称的比例达到1:1,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训练内容和时间。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读、说、写、用”四大板块的实践应用。同时应该强化汉语言文学实践教学的管理,规范实践教育教学方法,使其科学化、合理化。

四、实践教学的发展前景与作用

(一)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现将会为当下社会中更多人员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为更多用人单位输送综合型人才。这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革新,也是人们对传统的对抗和对创新的研究与探讨,适应不断发展改变的经济社会。社会需要的不是传统老套,而是创新能力,能跟随社会时代的步伐,才不至于被淘汰。

(二)开创新的教育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实践教学的实行,将会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教育体系,为研究探索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构筑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实践教育教学提供好的一个平台。也为新模式的教育实践教学养成良好的风气,作为此类良好成果的实例。

总之,为顺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育实践教学势在必行,对于各个方面的发展需求都是有利无害的。任何事情,只注重理论发展是不可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只有理论与实践并重才能更好、更快、更平衡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郑英玲,关于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教法课教学的构想[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83、84。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4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0112-02

一、语言的实践性及其特点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人类为了实现相互交际,在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了语言,又在社会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着语言。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就没有语言的产生和发展;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语言也就失去了交际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因此,语言是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语言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个人的语言学习也同样离不开实践。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掌握和运用语言相统一的过程,在掌握的基础上运用,在运用的过程中去实现更高层次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基本途径是听说读写。听和读,是运用已掌握的语言去解悟未掌握的语言。说和写,是运用已掌握的语言去锻炼自己的语言技巧,实现更高层次的掌握。掌握和运用的过程,就是语言的实践过程。无论是掌握语言还是运用语言都是在交际过程中实现的。如果长期不参与实践和交流,语言功能就会逐渐下降,甚至会消失的。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过程;读和写,是书面交际的过程。交际过程的本身,就是语言的实践过程。语言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交际和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是语言的实践过程。交际的时空有多大,语言实践的时空就有多大。对于一个人来说,交际和思维的时空总是伴随着自身的轨迹,处于不断变化的开放状态。这种开放着的时空领域,都程度不同的为他的语言学习和运用创造了实践的机会。听、说、读、写、思,都是一个掌握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

因此,我们可以说,语言实践的时间之持久,空间之广大是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所不能比拟的。

二、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语言实践

语文教学,主要是语言教学,其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这个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因此,语文教学必须考虑到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如果从量和质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课堂教学的特点在于:教学时间和内容是确定性的,学生学的语文知识是科学的、有序的,师生的教学实践活动的目的是明确的,态度是积极的。课外语言的实践特点在于:时间和内容是不确定的、因人而异的,所学的知识是无序的,有科学的也有非科学的。课堂教学的优势在于知识的序列性和科学性;劣势是时间和内容的非广阔性。课外语言实践的优势在于时间和内容的广阔性;其劣势是知识的非系统性和欠科学性,有时甚至产生消极作用,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

如果从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关系来探讨,我们就会看到:无论教师是否有意,课堂的语文教学活动总是指导着、支配着、净化着学生的课外语言实践,课外语言实践常常是补充着、丰富着、延伸着课堂语文教学活动。

三、强化实践环节是语文教学策略的核心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在于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课内而轻课外。忽视实践活动对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作用。语文的实践活动是复杂的难以控制的,然而又是必须控制和加以利用的。语文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变课堂教学的孤军作战为课内课外积极参与共同奋战的集团冲锋,实现教与学在广阔时空领域里的大循环。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理论指导为推动力,以实践活动为中心环节的教学机制。

众所周知,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握住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形成能力的规律性,从课堂教学过程中,从个别中抽取一般,然后才能跳出课堂教学的一般,走向课外实践。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举一”,就不可能有“反三”。理论的指导意义就在于此,这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一环。然而,当前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最需要强调的是实践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理论只有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才能显示出理论的意义。如果忽视了实践环节,理论的指导意义就会落空。理论要联系实际,而实践活动是理论到实践的桥梁。教学中实践的环节始终强调的不充分,不确实。其表现是:教师只给学生现成的知识结构,而忽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只注意到了把知识讲透,而忽视了学生学实学会;只注意到了教师知识的外化,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化。其结果也只能是:学生会听是长处,能说会写是短处。

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地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形成这些能力的中心环节就是就是给学生创造动口、动笔、动脑的实践机会。实践机会多了,学生才能养成动口、动笔、动脑的好习惯,才能培养出听、说、读、写的能力,达到“乐学”“会学”的程度。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广阔的社会交际实践中自觉地学习和运用语言。没有课堂的实践活动,学生就很难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甚至厌学。没有课堂的实践活动,学生又怎么能够摸索出学习语言的规律和方法,到社会中去学习语言?因此,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是语文教学策略的核心。

四、千方百计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语文实践活动随着人的活动轨迹,可以说随时、随事、随处可见。但是,实践的结果却又因人、因事、因时而异的,目的不同,收效往往千差万别。在学习的环境中学习语言,进行语言实践,是最有成效的。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就必须多方面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5

实践教学活动是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然而,目前大部分院校的实践教学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教学环节,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堂、轻课外”的倾向[1][2]以及“学”与“用”脱钩现象。缺少“学用结合”实践环节的学生无法满足国际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要,“甚至成为制约创新人才培养之瓶颈”。[3]针对外语实践教学活动比较离散、覆盖面不广、学生受益面不大的问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建设“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和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项目的同时,对外语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构建了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产生了理想的实践教学改革效果,为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一、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结构

构建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包涵三方面要素:实践教学目标要素,即将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外语语言习得的客观规律进行分解,并形成有机整体。实践教学内容要素,包括课堂实践、自主模拟实践、第二课堂实践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保障机制要素,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实践教学管理和实践教学评价。三个要素构成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基本框架,目标是先导,内容是核心,机制是保障,三要素之间有效衔接,互相联系,互相促进,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见下图:

二、外语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我校围绕外语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目标、内容、保障机制三要素进行了整体设计和实践探索,实施对外语实践教学的全面改革。

1. 外语实践教学目标的确立

依据我校“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将知识、能力、素质教育融入实践教学环节与教学过程,使实践教学体系成为培养学生外语综合应用能力、综合素质、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单项到综合的外语语言习得客观规律,将实践教学目标分解为基础、提高和应用三个层次。基础层采用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新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利用自主学习中心和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的自主模拟训练与实践等途径,达到夯实语言基础,提高语言技能的目标。提高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成才的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融学术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课外活动和英语竞赛活动,让学生有选择地参加,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兴趣爱好,增强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应用层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实践基地实习,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实现全方位拓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目标。

2. 外语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

外语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是外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核心。我校通过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设置外语实践课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和运用的环境,让学生从课堂、外语自主学习中心和外语语言实验实训中心、第二课堂、社会等多渠道进行外语实践,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培养与课外引导、专项实践与个性化实践、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的“五个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外语实践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6

一、我国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属于教育学的二级学科。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是在一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之上,依托英语研究英语学科的教学。

二、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范围

英语教学是本专业的研究中心,但其外延远远超越了英语教学之上。笔者认为:英语课程与教学专业是对英语教学各个要素的研究,包含教师、课程、语言本身、教学法、学生等诸多因素。从这个层面来讲,英语课程与教学专业是个上义词,下设不同的研究方向。

(一)教师发展

教师自身的发展是学科教学成功的前提,是对教学其他要素研究的心理准备。教师的发展主要指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包括道德、知识、教学实践、管理等方面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在教师自身,自主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

实际上,教师发展分为三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教师的心理发展以及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发展。对于英语课程与教学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发展研究也就是英语教师的学科知识的积累,作为英语教师要有坚实的英语基础知识,丰富的英语国家人文积累,还要有一定的文学素养以及审美能力。英语教学不仅仅是教语言,而且是感受语言,感受语言的形式美,感受语言背后的文化美,进而在掌握语言的基础上陶冶情操,培养文化审美能力,最终达到学会生活的课程目标。

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如果一个教师把自己定位在简单的“教书匠”,这样的教师生活是乏味的。苏霍姆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快乐,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二)英语语言本体研究

英语语言本体的研究属于哲学的基础层次,研究内容主要是语言的本质,语言系统,以及语言使用的规律。英语语言学的研究中个体与社会,偶然与必然的主线贯穿其中。简言之,就是个体的实体言语和社会的抽象语言的关系。将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也就是解决英语教学中学生的“中式英语”和“标准英语”之间的关系,找出现象的本质,从而提出解决方案。

三、英语课程与教学专业中的科研方法

英语课程与教学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只有实践中“量”的积累,“质”的理论才有可能产生。行动研究是近年来十分推崇的教育研究方法,它将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两者平衡发展,其核心是行动。

(一)行动研究的定义

目前,在国内外讨论行动研究的专著、文章中,有关行动研究的定义并未统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David Nunan论述了“教学行动研究”的基本要点,即把“行动”和“研究”二者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就体现了这一研究思想的基本特征,即在实践中探讨新观点和新方法,从而提高和改进教学,提高对大纲、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理解和认识,其结果是教学的改进和教学实践的更深入的发展。

王蔷在其著作《英语教师行动研究》中指出行动研究是一种倡导在教学中开展研究的方式,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探究方式,它的结果是改进实践。

(二)行动研究的步骤

王蔷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两种类型:开放型和定向型研究过程。开放型研究过程从教学的实际问题出发,通过调查研究确定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根据教师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制定解决方案并实施,它的目的是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定向型研究的课题的确定来自于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或通过阅读理论书籍和教学方法的书籍,并把这些想法或方法实施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在实施的过程中观察和收集数据,分析和评估效果,最后撰写研究报告,讨论成功及不成功的原因以及进一步改进的措施。

四、结束语

英语课程与教学硕士专业与本科英语专业师范类方向是有很大区别的。英语专业师范类方向视语言教学为一门艺术,更注重教学中的手段、技巧,注重教学实践。而课程与教学专业更加注重科研,把语言教学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性。

英语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也是一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科学,它以真正的教学环境为研究对象,以改进教学实践为目标。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汪霞.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Steven McDonough. 2009.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Education[M]. 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3]Jack C. Richards & David Nunan. 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7

教育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教育部2000年《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并明确提出:“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这就要求高职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必须理论和实践并重,不能偏废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作为高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高职实用英语的教学也需要理论和实践教学并重。

一、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学现状

自2000年《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实施之后,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很多高职院校教师开始重视实践在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学思想也发生了从理论到理论和实践共同发展的转变。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高职院校实用英语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地位不清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高职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地位不清。目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依然注重语法知识等相关理论知识,忽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出的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技能。没有重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高职学生最薄弱的听说能力的培养。

(二)未能突出职业性与实用性

高职院校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没能跟上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本身并没有企业从业经验,更遑论“双师”素质。教师本身缺乏相应的企业从业经验,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向实施相应的实践教学,无法把教学内容与高职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职业素养联系起来,更无法完成《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的要求和“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

(三)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目前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缺乏与其他学科教师的有效沟通,未能突出高职英语实践教学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性目标;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未能合理分配高职英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时间,没能给学生进行充分的听说训练,缺乏跨学科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

很多高职院校和英语教师没有足够重视实践教学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实践教学时间得不到保障,规章制度不健全;同时,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也不健全,评价手段单一,注重终结性评价,未能充分重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忽视学生情感、态度等智力因素的评价。

二、高职实用英语理论教学的地位和构建

作为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职实用英语的理论教学体系决定高职实用英语的教学内容,确立高职实用英语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在实用英语的整个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高专实用英语的教学要坚持“理论够用、实用为主”的基本原则,突出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强调实践教学的要求。

(一)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中核心能力的实现为目标

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和就业人才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能力的实现为目标。《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掌握一门外语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是对人才培养的核心能力要求之一。

(二)整合课程内容,实现课程结构的模块化

高职课程的教育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必然要求构建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按照“理论必须、够用”原则,把课程内容按照日常交际和业务交际的整合为两个模块,提出高职实用英语要求的听、说、读、写、译各个能力要求掌握的内容,突出内容的应用性与应用性,实现高职实用英语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结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同时,搭建能力素质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的要求。

(三)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服务于实践教学

高职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高职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易于实践教学的操作。高职实用英语课程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为该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服务,不能按照传统高等教育的课程,重理论,轻实践,重视讲解理论知识,忽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场景中的应用。同时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拓展学生的素质。

三、高职实用英语实践教学的地位和构建

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理论教学不能替代的作用。高职实用英语的教学不仅应为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使用英语处理日常和涉外业务活动的能力。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强调打好语言基础和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并重;强调语言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实际从事涉外交际活动的语言应用能力并重。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遵循实用性原则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要充分体现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能力的要求,与专业岗位群紧密相关。高职实用英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按照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紧紧围绕基本要求中日常交际和业务交际的任务,让学生在经过实践教学的锻炼后,具备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际的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坚持“三课堂”联动,构建多元化的高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

第一课堂指的是实用英语的实训、课程设计和专业综合能力实践;第二课堂指的是学生参加各位培训、考证考级、英语竞赛等。第三课堂指的是社会实践等。坚持“三课堂”联动的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在实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将实践教学内容融入“三课堂”之中,并将学生在“三课堂”的表现纳入实用英语课程测试中。

(三)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加强各方面的管理

与理论教学体系不同的是,一直以来实践教学体系都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体系不完善,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学校和教师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教师依然采取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为确保高职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用英语的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管理。

四、高职实用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

高职实用英语教学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方面。高职英语课程教学必须厘清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互关系,实现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向现代“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思想的转变。必须建立相对独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充分进行行业和职业所需要的相关技能的综合实践,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必须完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培养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能力强的高素质“双师”教师队伍,编制符合高职英语实践教学目标的高职英语实践教学教材,将英语实践教学的管理始终纳入正轨。必须严格高职英语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情景的真实性、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

实用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协调发展。实用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制定与实施,都是从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能力要求、核心岗位群的岗位能力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基础的。因此,实用英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必须统一于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必须、够用”,实践教学“必须、实用”。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从而实现高职英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五、结语

高职实用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共同协调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实用英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同步发展,理论教学为实践教学指明方向,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 季舒鸿,王正华.高职英语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M].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8

语文教育学诞生以来,形成了于漪情感派、钱梦龙导读派、宁鸿宾思维派、魏书生管理派等几大流派。最近十多年,一些研究者认为,可通过真实或模拟的生活化教学,进行“对话”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亲历、自得,从而提高语文能力。笔者称之为“言语实践派”。代表是洪镇涛、王尚文、李维鼎和李海林。

一、言语实践派形成的背景

1904年语文单独设科,由此把我国语文教育分为古代和现当代两个历史阶段。古代语文教育文史哲不分家,主要以“义理”为中心,语言运用可有可无,教学方法重在熏染和潜移默化,确也培养出了寥若晨星的大家,但大部分求学者在这种效率较低的摸索中失败了。

单独设科后,引入“语言”概念,语文因“语言的觉醒”而开始以“知识”为中心。这被认为具有科学和系统性,可以矫正古代语文教育的随意性和神秘性。它强调传授语文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大搞语文技能训练,并愈演愈烈。效果如何呢?用吕叔湘的话就是“少慢差费”。可见,语言知识为主的药方医不了语文教学的病。

最近十几年,语文教育界一些新锐对此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探索,把“言语”这个概念引入语文教学,认为语文就是言语,语文课就是言语课,古代“义理”,是道德、思想教学;现当代“语言”知识学习和训练,是纯粹的语言知识教学,都有偏颇。他们认为提高语文能力最根本的方法是言语实践,通过生活化教学,进行“对话”活动,让学生在其中亲历、自得,从而提高语文能力。

二、言语实践派的代表人物及标志

提出“言语实践”思想的,先有著名特级教师洪镇涛,后有浙江师大王尚文教授、长沙电力学院李维鼎教授,还有浙江师大李海林教授。

洪镇涛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提出“变‘讲堂’为‘学堂’”和“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的思想。他认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通过组织和指导学生读、写、听、说等语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1],提出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2]。他认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在于“以指导学生研究语言取代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以对语言材料(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详尽分析取代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积累”,应该“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1]。变“讲堂”为“学堂”注重教师指导下的亲历、自得、实践,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则触及语文本体。值得注意的是洪镇涛提的是“学习语言”,根据他“领悟――理解――积累――运用”的学习语言模式,实际上指的是言与意之间的互转,即语言的运用,“言语实践”。洪镇涛把他的教育思想直接运用于教学,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

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体系包括三方面,一是以“义理”为本位和以“语言知识”为本位的失误分析,着眼于“破”;二是“语文人文性研究”,即语文课程性质研究;三是“语感”研究。后两方面着眼于“立”。特别是“语感”研究,标志着王尚文语文教育思想的成熟,即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言语形式来培养语感。他说:“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的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亦难张。”[3]那么,语感如何培养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感觉是在自己的实践中成为理论家的,语感的创造只有在言语主体反复不断的感觉实践中才有可能。语文教学要达到创造语感的目的,首先必须创造言语实践的机会。”[4]他又借鉴接受美学理论,提出语文教学要贯彻“对话”理念:“听说读写实际上是一种对话活动,听说读写能力实际上是一种对话能力,它主要来自学生在听说读写实践中的对话实践。”[5]对话是在听读中言语主体与言语作品的对话,与作品背后的作者的对话;在说写中,是通过言语与读者或听众或自己的对话,而对话就是言语实践。总之,王尚文处处以言语实践为根基,建立了他的体系。

李维鼎认为,“语文”不是“语言”,而是“言语”,即使语言是工具,也不能说语文是工具[6]。单看他《语文言意论》第二章目录,就可知他语文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第一节,“语文”即“言语”;第二节,“语文课”就是“言语课”。他认为语文性质“工具说”是错误的,而“言意互转”是语文课的本性,由“意”到“言”的转换是言语的表达,由“言”到“意”的转换是言语的吸收。在这两个互逆的过程中都要经受“语言的痛苦”,即古人所说的“言不逮意”和“意不称物”。要达到理想的状态,表达者和理解者都要付出精力,要亲历。在亲历中言语主体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地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沟通由言到意的吸收和由意到言的表达,并在反复中求得沉淀和积累,使语感不断丰富和敏化。而这种效果的获得,正是对“语文生活”的回归中,在一定语境中的“话题”带挈的语文实践活动(言语实践)中实现的。这些年,李维鼎成果颇丰。

李海林的《言语教学论》奠定了他在语文教育界的地位。该书浓缩成一个公式就是“语文=言语”,实现了对“语文=语言”的历史性突破,把“言语”概念全面、完整、系统地引入语文教学,引起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重大变革。它有可能从根本上清理一些纠缠不清的问题,如文道之争、工具性与思想性之争,彻底动摇了工具论的理论基础。它说清了为什么语文教学高能耗低效率,“少慢差费”的原因,并引导人们对症下药。李海林提出“言语”概念之后,又提出“关于言语哲学本质”问题,从哲学角度,对工具实践和精神实践的局限性进行阐述后说:“人类在这种实践方式(指工具实践和精神实践――引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又创造了第三种实践方式,我称之为‘符号实践’。”[7]这种“符号实践”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言语实践。它别开生面地提出语文课程性质的表述要跳出“××性”的思维定势,“××性”的表述方式是把语文课程的外部特征当作了语文课程的内部性质,而语文课程的本质是一种“言语智慧”,即运用语言的智慧。这种智慧是在生活和生活化的环境中,通过言语实践来培养的。

以上几位的语文教育思想,有个共轭点,即“言语实践”,都主张提高语文素养的根本方法是言语实践,故以“言语实践派”命名。

三、以“言语实践派”冠名的缘由

受张正君《当代语文教学流派概观》语文教育流派思想启发。上述四位,观点相同或相近,当然也可称一个流派。“言语”就是语言的运用,包括听说读写的行为及结果,其中内在地包括了“实践”之意。这里加上“实践”,一是突出和强调语言习得的手段和过程;二是言语实践是符号实践,同工具实践和精神实践对立统一。值得注意的是,张正君把洪镇涛归为“语感派”,言语实践派也非常重视语感,那为何不用“语感派”命名?这并非标新立异,而是考虑到“语感”多少有些神秘色彩,操作感似乎不强,而“言语实践”操作感很强的缘故。

参考文献

[1]洪镇涛.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J].中学文科教学,1984(7).

[2]邹显敏.洪镇涛 打开“学习语言”的大门[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3]王尚文.语感: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热点[J].语文学习,1993(3).

[4]王尚文.语感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9

国务院于2014年5月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在此背景下,适应实际用人单位的需求,努力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院校的教育取向。据此,汉语言专业教师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能力;三是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研究探讨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这个目标上。汉语言专业在理工院校中大都属于新办专业,因此,理工科院校的汉语言专业应根据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和人才培养特点,在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以“应用”理念为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汉语言教学内容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一定要突出应用性,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各个相关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汉语言专业人才。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更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合课程内容,二是更新知识板块。首先,整合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关键在于教材的处理。现代汉语有五部分各自独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修辞又分别与汉语言专业的普通话、文字学、语言学概论、修辞学等课程内容交叉。因此,在教学中,要梳理整合与这些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既要把握现代汉语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学习相关知识打好基础,又要对现代汉语知识内容做必要的删减,避免在学科知识上不必要的重复。其次,知识板块的更新。这是教学内容更新的另一个方面,注意新语料的吸收和使用。理论知识是死的,但语言材料是活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都可以用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对各种语言事实的敏锐语感和浓厚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把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吸收进来,延展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宽度和深度,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理论体系。另外,教材建设要不断充实、更新。在教材的选择上,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选择相应的教材。侧重选择部级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多年来,各高校主要选用由著名学者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得到公认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为基本教材,同时,还应编写现代汉语辅助教材作为知识内容的补充和更新。

三、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现代汉语教学模式就是要使教育教学符合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既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在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其中教学方法和模式至关重要。因此,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要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更需要设计。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强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以及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思路,采用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教师指导教与学结合的模式,有的学校采用“自学—提疑—讨论—讲授—总结”五步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既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这种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模式值得探讨和学习借鉴。另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强化了学生在线学习方法与观念,是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法。

四、重视语言应用

汉语言专业培养文秘及教育方向应用人才,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比较系统、扎实的汉语语言学等方面基础知识以及较高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宣传、出版等领域,主要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等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要胜任就业岗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汉语言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兴专业,因此,更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一方面,在课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课程同步,边学习边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上课时,教师使用第一手语料,关注和提供社会上那些鲜活的语言事实,例如,网络新词语、外来词、字母词、歧义短语、方言语音、词汇对比、不规范字等,这些知识让学生查资料归纳整理,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认识,提高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和对社会语言现象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要将虚拟性的实践课程转变为实际的实践课程,现代汉语教学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应用,这是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总原则。针对现代汉语课程社会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就当今语言应用实际进行语言 文字情况调查研究,例如汉语现状调研、推普调研、汉语应用情况调研、实习顶岗调研等等。只有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提高从事语言文字应用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10

由于英语语言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多,难度大和课时少等问题的影响,出现了使教者和学者感到困惑的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成了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改研究重点,也促使我们去寻找和发现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

1 进行教改的理论依据

在诸多问题当中,主要表现是:学生学习语言学的积极主动性不够,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课堂上所学内容觉得没用,总体来说,教师的投入和产出不能成正比。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有效地提高英语语言学教学?建构主义理论给英语语言学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建构有利于培养学生主体性、体验性的新的语言学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能动的建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一方面学生受个人兴趣、需要以及外部环境的推动,表现为主动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受本人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品质等制约,在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和已有的信息体验、认识和了解,对学生来说,只有那些关联的、成体系的、符合个人情感价值的知识才容易被消化和吸收,才容易被调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该理论为英语语言学课程的教改提出了明确的解决方向。同时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因此,它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合作者。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控制教学活动的角色观念,成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协调者。该理论全方位地为英语语言学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定位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解决方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教改:

(1)优化课堂教学;(2)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3)科学组织实施教学;(4)教学方法不断创新。

建构主义教学观为语言学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为习惯于被动式接受的学生阐释了学习的新理念,从而为英语语言学课堂的教与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体验。在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格外关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教学互动,注重教学内容,教授学习策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改进教学方法。

2 改革研究与实践活动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框架结构,我们制定了英语语言学教学改革的具体目标是:(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2)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3)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4)注重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英语语言学课堂教学。

语言学课程改革研究主要从二个方面着手,一是理论方面的改革,即对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探索和完善;二是实践方面的改革,即对语言学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和探索。

(1)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我们首先调整教学内容。由于课时不足与课程内容量大、涉及面广、理论性强等矛盾,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取舍,适当降低难度,增加广度,同时注意增强趣味性和实用性,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理性思维的培养。课程的内容主要放在 如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等6 章,因为它们是今后继续学习的基础内容。把这些作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 同时在各章中针对专业特点突出重点。改变理论教学忽视应用的做法,注意改变传统语言学就语言研究语言的状况,使教学全面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及人才培养的要求。

在教语言学课程时,我们注意它开设的先后相关课程,例如英语词汇学是它的先行课程,而语用学、修辞学、语言学理论是语言学的后续课程,在讲课中可舍弃相关专题,这样既可避免与有关课程重复,又节省了课时。

在选取教学材料中,注意挖掘学生周围可用的、和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资源,使学生确实感受到语言学学习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这样老师的教学内容也就更趋丰富与合理,这有助于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诸如在讨论语言的变迁和社会语

转贴于 http://

言学时,我们注重选取学生熟悉的网络用语,让学生收集此类的用词以及从社会语言学分析网络用语,让学生做“大学生网络用语的调查和分析”等内容。

(2)在教学方法上http://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讲授方法,把教师讲授、学生讨论、师生讨论、学生报告法、网络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协调整合起来。其目的是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实现课堂互动教学。我们通常会拟很多有关语言学内容的题目供学生学习小组选择,学习和研究,然后到课堂上向大家汇报所研究的结果,其他学生听后可提问讨论。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实现互动教学。总之,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尽可能为学生布置些贴近他们生活的教学活动,在讨论社会语言学时,有语言性别歧视,我们让学生分组查找语言上有性别歧视的例句以及背后产生的原因等,这些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学素养和实践学习、研究能力。

(3)在教学手段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处理以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的关系,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做了大量的研讨和开发工作。英语语言学课目前已有比较先进的用于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课堂上使用的ppt及网络助学系统等,网络助学系统包括学习方法指导、思考与练习集、参考文献等内容,构成多媒体、网络环境、文字教材和教师讲授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学系统。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同时,我们借助互联网提供的丰富的信息资源,注重资源共享,让教学突破仅仅依靠“教材学习”的封闭教学模式,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同时丰富的信息资源还为满足不同层级的学生学习需求提供帮助。也为老师开辟了第二课堂,解决语言学的内容较多,课时少的问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和时间。

3 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教学目的,在语言学教改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强调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在教学设计上强调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讲授密切配合,突出语言理论的应用价值,强化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言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这主要包括:①在编写练习中,加入实践性较强的思考与练习题。②在课堂教学中,提倡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多运用启发式、答疑式、讨论式和学生讲课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课堂的参与性,使他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者。③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拓展课程教学资源,最终实现课程趣味性、系统性、自主性和先进性的有机结合。满足现代学生个性化、自主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的要求。④利用课外环境,强化实践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布置语言调查和流行语资料收集以及对语言现象的分析研究等活动;组织英语演讲大赛、辩论赛等活动,撰写学期论文等活动,以此培养学生关注身边的语言现象,善于发现、分析、解决语言问题的能力。

(3)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例如我们安排学生搜集旅游景点翻译的语用失误语句、评析广告用语的规范性,找出一些生活中不规范的广告语等。通过讨论学习,最后要求学生写成学期论文。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11

[作者简介]刘宏(1969- ),女,辽宁辽阳人,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宋久科(1987- ),男,山东济宁人,辽宁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辽宁 大连 116029)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34-02

一、Java语言简介

Java是由Sun Microsystems公司于1995年5月推出的Java程序设计语言(以下简称Java语言)和Java平台的总称。在Java之前,WWW上的网页基本是静态的,Java的出现迅速改变了这种状况。Java的小应用程序使用户与网页的互动对话、动画展示等成为现实,Java为WWW带来了生命和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革命。Java不同于一般的编译执行计算机语言和解释执行计算机语言。它首先将源代码编译成二进制字节码,然后依赖各种不同平台上的虚拟机来解释执行这些二进制的字节码,从而实现了“一次编译、到处执行”的跨平台特性。Java是一款非常适合于企业网络和Internet环境的语言,并且已经成为Internet中最有影响力、最受欢迎的编程语言之一。

二、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现状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Object Oriented Programming,OOP)是一种计算机编程架构。OOP达到了软件工程的三个主要目标:重用性、灵活性和扩展性。随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的不断成熟,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在很多学校都安排相关的课程,Java成为计算机专业必学的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虽然学校为社会培养了很多优秀人才,但我们也认识到在Java的教学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教师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一味地讲述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脱离,导致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时不喜欢听课,不了解Java能做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做,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学习Java的兴趣。

在Java语言教学过程中,大多是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大多是按教材的编排章节编写课件,按课件讲解基础知识,这就使得课堂教学抽象、枯燥,导致学生上课听不进去,基础知识不扎实,前面知识不明白,后面的部分就没办法学习,久而久之便失去学习的兴趣。上机实践主要任务是完成书上例题的实现,书后习题的实现,学生感觉没有新意,创造性不强,没有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就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虽然课堂上也采用多媒体教学,却局限于讲课过程中放映课件和演示Java例题的模式,仍旧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听为辅,走的是传统教学的老路子。实践教学环节重视不够,忽略了学生自己动手编程能力的培养,缺乏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虽然平时教师也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自己编写程序,但由于学生之前没能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对本门课缺少学习兴趣,容易导致学生应付教师的任务。有些教师期末给学生布置综合作业,但由于学生平时知识积累得少,期末还要抓紧时间复习考试,无法保证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不能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毕业学生的亲身经历使我们认识到,如果只是一味地抱着课本看,不亲手上机编写程序,不用它解决实际问题,永远都学不会编程。学生只有从编写程序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基础知识,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编写程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应让毕业生回来和学生座谈,讲解学习经验,使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实地考察软件企业,了解Java的实际用途,提高学习兴趣,最终与企业需求挂钩。

三、Java教学改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Java语言程序设计知识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互动教学和多媒体的大量使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实用技能的提高。

(一)重视理论教学

理论是需要以实践为土壤的,正如同迪尔登在《教育领域中的理论与实践》中所讲的:“教育理论是一种独特努力的产物,这种努力是要去获得教育实践的理智而深沉的理解;这种理解涉及方方面面,既有课程的,也有制度的;既有经验的,也有评价的。”课本上的理论知识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采用支架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个知识框架,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从语言的语法规则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进而打好程序设计、开发软件的基础。理论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消除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畏惧情绪。在Java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比如什么是多态?而这些理论知识往往是学生放弃Java学习的导火索。教师首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尽可能直观、语言做到通俗易懂,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能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理论知识,不要产生畏惧情绪。(2)讲述理论课程学习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理论知识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只有在理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才能提高学生动手编程时的效率并减少错误,因此在Java语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3)讲清楚理论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理论与技术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但是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技术是实践的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其重要性,没有理论作指导学生是无法很好地利用技术完成实践的。(4)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些同学在Java语言的学习过程中不注重基本概念的理解,甚至有时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基本的概念讲解,这就容易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程序,自己编程也变得无从下手,因此在Java语言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与理解。(5)加强学习过程中学生理论思维的训练。学习过Java的学生应该深有体会,Java语言有很多抽象的概念,比如面向对象、类等,如果没有一个系统工程的思维,仅仅靠技术来实现是容易留下隐患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理论思维的训练,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所学内容的本质,更好地发现错误并改正错误,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理论应用于现实,才能让理论起作用。上机实践是Java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机实践可以使学生熟悉程序设计语言编译环境,充分掌握程序调试技巧,顺利排解程序中的错误,发现程序的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最终得到正确结果,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重视实践这一环节,必须提供大量的上机实践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程序的编辑、编译、调试和运行,让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一个案例为主线来展开,把相关的知识点融入案例的各个环节中去,层层推进,直至得到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一堂课就将在课上给学生演示一个实际的案例,这样让学生有直观的感觉,了解Java的用途,在以后的讲解中,再把实际的案例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任务,贯穿在课堂中讲解,从而让学生在实际的案例中学习Java基础知识。

将学习过程贯穿于案例分析的过程之中,发现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手段。学生通过案例研究,培养一种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样不但克服了“传递—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效率,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实际存在的项目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我们以“网上售书系统”这个项目来阐述如何在Java的教学中使用项目教学法。首先,在课程开始之初,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充分的了解;其次,在选定项目后,教师要先将一个完整的项目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项目有个初步完整的了解,便于学生课后收集资料,逐步了解项目涉及的内容;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教学内容服务于项目,教学进度立足于项目。教学内容服务于项目,对项目中涉及的重要概念要采用详细的讲解,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项目教学方法是一种完整的编程学习,学生通过一种较完备的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并了解所需的必备能力。在项目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已经不再占据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是成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和监督者,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大提高。

(三)实施互动教学

开发软件项目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通常一个人难以完成所有工作,需要一个良好的合作团队来协作完成。利用Java语言设计和编写一个实际的应用系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因此分工、分组共同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程序才是现实的。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组内讨论学习,教师起指导作用,进行互动教学。这种方法常常用来消化Java语言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例如,当教师在讲到Java语言中的多态、重载等概念时,可以利用分组研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比如学生的学习成绩、逻辑思考能力、性格特点、动手能力等,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等,从而达到互补的效果,每个小组安排5~8人并设立小组长。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之间学会了平等,增强了友谊,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开发项目过程中,更能体现团队协作的优势。这种互动教学的方式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也大大增强了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采用多媒体教学

对于学生来说,Java知识比较抽象难懂,如果采用多媒体课件,除了文字描述外,可以采用图形的形式来展示,比如通过图形描述类与对象、类的继承;有些知识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比如讲到程序控制结构的循环结构时,就可以采用动画的形式,描述循环结构实现的过程。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知识的表示更加直观,能够增强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四、总结与展望

Java语言程序设计的课程教学一定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加强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教学手段也是非常有必要的。Java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职业能力,才能不断地为企业输送软件开发人才。课程的教学关键在于因材施教,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教师与学生共同努力,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多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耿祥艾,张跃平.Java2实用教程(第三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语言教学教程实践与理论篇12

摘要:独立学院日语专业《语言学概论(日语)》课程作为日语专业本科大三学生的必修课,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显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尤为重要。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实现此课程专业理论性与多媒体趣味性的结合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拟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课堂教学实际经验,提出几点微博建议,旨在对日语老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独立学院语言学概论(日语) 专业理论性 多媒体趣味性

当前世界各地学习日语的人数激增,日语的国际化以及对于日语的研究和探讨都处于一个新的时期。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我们应加强研究,开创日本学习的新领域。独立学院日语专业作为新设专业,在日语教学上更是处于摸索阶段。《语言学概论(日语)》这门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逐渐意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语言学概论(日语)》作为日语专业本科大三学生的必修课,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显示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尤为重要。

在日本,有许多关于多媒体教育教学的研究。鲇沢孝子、加藤清方(1995)将映像资料多媒体教材化,展现了日语多媒体教育中新形式。此外,日本语教育学会教材委员会(1995)关于Hypermadia在日语教育中的可行性报告书中,展示了日语多媒体教材的设计事例和教材开发的范本。

在国内,尽管有曽毅平(2001)指出了《语言学概论》课程建设的若干问题,刘桂敏(1996)进行了日本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与概述等等,但这些都停留在语言学本身的层面之上,并没有结合到日语的实际深入到日本语概论的层面。更加没有结合独立学院的教学,深入到教学层面。因此笔者认为总结出一套独立学院特色的日语专业《语言学概论(日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提高独立学院整体教学水平是十分关键的,也可以提高将来独立学院乃至整个学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参考英语教学模式,将多媒体辅助手段与日语学习相结合正成为日语教学界新的研究热点,而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多媒体这种“无墙的图书馆”看到最新资料,从而进行良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语言学概论(日语)》这门课程着眼于探讨归纳以前学过的日语知识,通过学习和讨论,将学到的有关日语的感性知识提高为理性知识,对日语的概貌与特征有较为全面科学的认识,为今后对日语作进一步探讨打下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将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提倡精讲多练、因势利导、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坚持师生互动式双向交流的课堂模式。同时,为了实现培养外语人才的方针和达到培养外语人才的目的,多媒体在外语实践教学活动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并且充分体现出了它的优越性。因此有效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讲授,探索一种结合多媒体教材进行实践性教学的方法很重要。

另外,独立学院日语专业的大四学生中考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而众多学校必考科目《语言学概论(日语)》却是令考生头疼的科目,有很多考生都是临时抱佛脚,考试效果也并不理想。这一现实也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意识到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使走在教学第一线的我们深刻感受到改革现行的独立学院教学方法的紧迫性,更深刻地认识到《语言学概论(日语)》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实践的研究应该是提高独立学院日语人才特别是专业性研究性人才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现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实现此课程专业理论性与多媒体趣味性的结合。

① 课堂教学适应学生心理需要,适应新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等。

如何把《语言学概论(日语)》这门课程的专业理论性与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生动趣味性相结合,如何使课堂教学既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又满足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的要求,做到既能顾此又不失彼,这就需要合理安排课堂活动,有效地处理课堂问题,通过一定的方法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又要激发学生的热情,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学生的自信;并通过信息的输出和反馈,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

② 研究目前独立学院《语言学概论(日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

对目前独立学院《语言学概论(日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及其效果的研究也会对实践教学起到引导作用,本校独立学院已有07、08、09级日语专业学生学习过此门课程,对他们就目前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效果进行问卷调查,掌握好目前教学方法及其效果的第一手资料,从中吸收好的经验,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实现此课程专业理论性与多媒体趣味性的结合。另外对08级日语专业考研学生进行《语言学概论(日语)》考试大纲问卷调查和复习重点难点问卷调查,力图在日后的教学中贯彻以上问题。

③ 贯彻多媒体辅助实践教学体系。

在目前有效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开展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日语学习兴趣来进行教学。针对摸底调查数据进行弱项强化训练,实践教学之后及时听取学生的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取完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这样一个完整的检验过程。

④ 检验多媒体辅助教学后的教学效果。

对教学改革后的日语专业学生的此课程的实践来检验新的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郑起永.多媒体与日本语教育[M].东京:凡人社,2003

[2]王武军.日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7

[3]日本语教育事典[C].日本语教育学会编,P.619

[4]晓义.语言素质概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