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合集12篇

时间:2023-09-01 09:20:19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04-01

由于特殊原因,在留守儿童身上普遍存在做事草草了事,凡事得过且过,甚至半途而废的缺乏毅力现象。家务不做不说,就连学习也严重缺乏毅力,很多时候都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导致学习上出现了严重问题。

一、点中信心之“穴”

留守儿童之所以失去毅力,大部分是因为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逐步失去信心,又没能得到及时的纠正。所以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毅力培养时,首先要想办法树立孩子的信心,只要我们能点中信心之“穴”,就能对留守儿童进行毅力训练。

1.经常沟通。父母要通过多种途径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做到一周至少要打一次电话,一个季度至少回家看孩子一次,每年的寒暑假和重大节假日尽量和孩子在一起。通过一起对话,一起交流,一起活动等形式鼓励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实实在在,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学习要一气呵成完成作业,不能拖拉,最好是家长能陪孩子一起作业,并给予孩子适当鼓励。

2.转变思想。留守儿童的实际监护人爷爷奶奶要转变教育思想。爷爷奶奶是隔代长辈,不能溺爱孩子,不能对孩子听之任之。一定要教育孙子(孙女)按时完成作业。孩子做作业时,爷爷奶奶尽量在旁边陪着孩子,在这段时间里,爷爷奶奶不要看电视、聊天,更不能打麻将、玩游戏,做其他有诱惑力的事情。要定时和老师做好沟通,了解孩子的第一手资料。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锻炼自己的毅力。

3.及时鼓励。教师要及时发现留守儿童的优点,并及时鼓励。通过鼓励,让他们认识到做事的重要性,并且规定孩子在单位时间里完成任务。教师要适时进行总结,对按时完成任务的留守儿童给予肯定,对做得不到位的孩子要帮助分析原因,鼓励其下次一定要到位。不能让任务留到明天,要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二、打通思想之“筋”

要充分发挥留守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其主观能动性进行毅力培养。万事起于思想,“要我做”和“我要做”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收到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孩子们在自己的思想认识里有争先恐后的意识,做各种事情有时间观念,有质量意识,那么孩子的毅力培养就能取得显著效果。但如果这些留守儿童的思想认识里对毅力这个概念毫不在意,对自己的言行毫不在意,那么我们的教育就会收效甚微。因此,从主观认识的角度来打通留守儿童的思想“筋脉”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如何打通留守儿童思想认识的“筋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呢?首先是家长和老师平时都要做到多和他们沟通,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多鼓励,让他们意识到按时完成任务光荣、拖拉落后可耻的观点。还要帮助孩子及时解决自己克服不了的困难,帮助他们培养毅力。

三、筑牢习惯之“脉”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柏拉图说:“人是习惯的奴隶。”英国诗人德莱敦说:“首先我们养出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也有一段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从这些名言中我们不难看出习惯对于留守儿童毅力培养的重要性。那么如何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1.从生活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中有很多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就要教育留守儿童早上按时起床,一起床就把被子叠好,床上整理干净,洗漱、读书、做饭、吃饭等都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固定下来,长此以往,就会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做好在学校的各种事务,养成好习惯。学习的生活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就要引导留守儿童养成相关习惯。比如,主动做值日,看到老师主动问好,主动捡拾地面的纸屑杂物,主动擦黑板,主动把自己的书包、桌面整理得干干净净等,这些都是学校生活的习惯,如果能都养成了,孩子的毅力也会得到发展。

3.通过多种途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比如,良好的预习习惯、听课习惯、记录习惯、写作业习惯、思考和回答问题习惯等,留守儿童能坚持做到这些,那么,孩子们的毅力就一定能得到培养。

毅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我们只有做有心人,及时和家长沟通,及时鼓励和鞭策留守儿童,及时总结经验,及时上好毅力培养的“必修课”,才能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培养好毅力。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2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基本要求的计划生育政策。随着基本国策的推行,独生子女逐渐成为我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现在城市家庭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家庭,两个大人甚至四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孩子没有必要也没有机会参与家务劳动。等到你需要他或她劳动了,才发现孩子怎么这么“懒”、这么“笨”,很多事不想做也不会做。殊不知这些都是因家长疏忽导致的。

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关方面对各国小学生每日从事家务劳动的时间做过统计:美国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1996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也发现,独生子女平均每日家务劳动时间为11.32分钟。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孩子家务劳动时间要少得多,甚至只是美国的零头。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按说劳动应多于发达国家,却为何出现这么一种状况呢?最根本的就是观念问题。许多家长这样要求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这是一句非常典型的话,其含义是分数决定命运,一切为了考试,什么道德呀、体育呀都算不了什么,劳动更是不必提及的事。那么,我们来看看孩子是否需要劳动,劳动对于儿童成长有何意义?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中,刘亦婷的母亲讲述了刘亦婶的成长经历。从三岁开始,刘亦婶就承担一些打扫家庭卫生的任务,每次吃完东西,桌面和地面的果皮和瓜子壳都由她收拾。上街买东西的时候,问路、问价钱、请售货员过来,提要求等简单的事,都是由她出面去办。母亲有意识的让刘亦防从小多做事,并不是因为需要她分组家务,只是因为多动手、多办事,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性格培养具有其他训练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美国哈佛大学的学者威特伦花了40年的时间,追踪观察了256名波士顿少年,结论是:从小爱劳动、能干事的孩子成年后,与各种人保持良好关系的比不爱劳动的孩子多2倍,收入多5倍,失业少16倍,健康状况也好得多,生活过的充实美满,因为劳动能使孩子获得各种能力,感到自己对社会有用。

从孩子的成长需要看,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的一个成员,衣食住行样样需要劳动,谁也没办法超脱。与其说等到长大了,面对许多事情束手无策的时候再培养他的劳动习惯,倒不如从小开始,微风细雨、循循诱导。应让孩子参加一些家务劳动,负一些责任,以确立他们在家庭中的位置,并增长处理问题的能力。从教育的角度看,独生子女的劳动与健康人格的培养密切相关。相关资料统计表明:独生子女劳动时间越长,其独立性越强,越有利于形成勤劳勤俭的品德。从生物学的角度看,劳动和制作都需要动手,手上大量的神经束通过大脑,促进脑神经元的发育和完善,伴随着思维和想象,促进智力发展。因此,父母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并以此作为培养优良人格的一个切入点。在家务劳动中,为孩子选择一个适合的岗位,郑重其事地交给他,使他具有光荣感和责任感。父母应当经常鼓励孩子,并给于具体帮助,使他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乐趣与丰富多彩。

现在的孩子与以前的孩子不同,遇事没有耐性、浅尝辄止,是他们的通病。家长应该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毅力,教育孩子正确对待挫折,战胜困难。同时,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上培养孩子的顽强毅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性格。

有人说“天才就是勤奋”,也有人说“天才就是毅力”。不断的勤奋就构成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幼儿成人后能否成为有用之才,与性格有很大关系。对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38位考生特点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共同特点为学习有毅力、勤奋、刻苦、独立思考,碰到困难能坚韧不拔。毅力,是成就事业的保证,是一切成功的必备条件。然而,人类良好的意志品质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培养和教育形成的,它对孩子的智力、兴趣、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影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意志的强与弱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推动作用。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孩子意志力的培养。以生活习惯为例,可规定合理的制度,要求孩子必须遵守,这对于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是十分重要的。马卡连柯指出,规定儿童在一定的时间起床,是对于意志的最根本的训练,它可以改正在被窝里幻想的习惯。坚持体育锻炼对幼儿的意志也有权为重要的意义。孩子什么时候能真正坚持体育锻炼了,他的意志也就坚强了。家长、教师要为孩子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形成自信和不畏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不必立即出面解围,要给他们自己处理困难的机会。当他们遇到难题束手无策时,应鼓励他们再想想办法,胜利往往在于“坚持一下”的努力之守。那么,如何培养孩于的毅力呢?

激将法。在孩子遇到困难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的情况下,对于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故意这样说:“我不相信你能独自完成这件事情!”“这道题可能要过段时间你才能解得来。”听了父母的话,有的孩子会不认输,悄悄地就把事情给办了,绞尽脑汁把习题想出来,以证明自己能干。这时家长要给予适当的表扬,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故事熏陶法。孩子都喜欢听故事,为了培养孩子具有顽强的毅力,父母可有意识地控集一些古今中外因坚毅魂强而成就事业的名人故事。让孩子从故事中受到了熏陶,得到感染,从而培养孩子顽强的毅力。

榜样示范法。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了培养孩子的毅力,不管做任何事情,父母要以良好的榜样去影响孩子。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给孩子一个有力直观的榜样力量。

竞争比赛法。有的孩子竞争意识很强,凡事都要比个胜负高低,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赛局”,可以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比赛,也可以是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赛。让孩子在比赛中品尝快乐,在竞赛中磨练意志。

在一些发达国家,家长能自觉地搞“富门寒教”。在美国,家长让孩子们从小“自找苦吃”,学会独立生存的能力。在瑞士,从小就培养孩子自食其力的精神,十六、七岁的姑娘,初中一毕业就给人家当佣人。在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14岁在家里要承担一些义务。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经不起磨难、没有顽强的毅力,是成不了栋梁之材的。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3

决定一个人的能力有智力和非智力两种因素。智力因素是以认识能力为中心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的感情、意志、性格、信念、理想、动机、兴趣、习惯等个性品质。在智力因素的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起着重要作用。

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学生的成长主要靠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获得,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这个关键期就是小学阶段,这是打基础时期,抓住这个关键期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学生将终身受益。

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了大量工作,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实践证明,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习进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

一、重视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一个人行动是受一定目的支配的,盲目的行动是无法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因此,要重视培养孩子正确的信念和理想,要从小逐渐做引导、启发,如经常介绍一些名人的事迹,读名人传记,搜集名人的格言,这些名人都曾为实现自己理想做了不懈努力,用这些事例教育引导,孩子容易接受。还应经常了解学生理想的状况,因势利导,特别是要针对学生的理想与现实容易脱节的特点,把远大理想目标与现实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从细小的事做起,树理想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为实现理想而不断努力。教师的任务就是教育孩子面对困难,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扩大知识面,用现实事件进行教育。理想需要在现在生活中锤炼,如介绍北京奥运会体育健儿的出色表现,神“七”飞船的成功发射,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等,这些喜讯都将变成孩子奋发向上的巨大压力。教师的精彩也非常重要,教师为孩子树立什么榜样,播下什么样的思想种子,就会在孩子的行为中取得什么样的收获。总之,要培养孩子的行动逐渐形成自觉的、有目的的行动,建立起正确的信念、理想,把自己的奋斗目标与祖国的前途逐渐联系起来,形成极大的动力。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人的意志对人的智力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一个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特别是小学时期的生活环境和教育,对形成孩子的意志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抓起。从一年级小学生入学后,就要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磨练意志。当前大多数独生子女的生活过于安逸和顺利,特别要加强对他们进行坚强毅力和顽强意志的培养。

从小对孩子的意志行为要严格训练。意志行为要符合一定社会的要求,每个人都要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在学校就要有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要训练孩子养成约束自己行为的能力和遵守行为要求的好习惯。学校制定有校训和校规,并有严格的检查制度,学生已形成认真执行校规的好习惯。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要严格,检查要仔细,并要有耐心。要教育孩子,当他感到最苦、最累、最难,快要坚持不住时再咬咬牙坚持下去,这是磨练毅力和意志的关键时刻。长此坚持,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就形成了。这样的毅力和意志渗透到生活和学习中,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传宝,要从小事着手,一点一滴去培养。只要我们有意识培养,就一定会产生效果。

三、创设条件,为孩子提供独立活动和克服困难的机会

当前,独生子女有许多弱点,如娇惯、任性、随心所欲、懒惰、依赖、惧怕困难、生活自理能力差。我们要有意识改变这种局面,给孩子创设独立活动和克服困难的机会,努力做到不包办代替。我对学生提出“三独立”要求,即独立自学能力,独立生活能力和独立锻炼身体的能力。培养孩子热爱劳动,学会劳动,知道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高年级学生还要学会简单的做饭技能。教育帮助孩子合理安排自己的自由时间,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教会孩子经常进行自我鼓舞,自我誓约,自我检查,并逐步形成习惯。经常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做每件事时的成功与失败,如果失败了,鼓励他们鼓起勇气再干。

四、要经常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孩子从内心对学习活动的爱好和追求,儿童只有对学习内容,学习的具体过程和学习结果感兴趣时,才能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细心了解孩子的兴趣,巧妙的引导、激发和培养。最重要的是随时掌握学生学习情绪的变化,要多引导,多指导,多表扬,多鼓励,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要耐心帮助他们树立起克服困难的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用先进和典型事例激励学生,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有兴趣的学习。还要充分考虑每个同学的特点,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扬长避短,把不同的个性都引向有利于他们成才的方向上来,激励和帮助孩子在学习上不断获得成功。学习上的一次成功的欢乐和胜利的欣慰,足以使学生获得无限的喜悦,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学习成绩不断提高,学习动力也越来越大,学习兴趣愈益浓厚,这是良性循环的规律。对学习成绩差的同学,要坚持给予特殊的爱,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实践证明,要使孩子从不愿意学习到乐于学习,关键是教师要耐心而巧妙的激发和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五、家庭与学校“双管齐下”

除了在教学中注重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之外,教师与家长也应该学会配合。孩子在3岁以前是否接受过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可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智力开发和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3岁前形成的“不良模式”以后是很难改变的。这说明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很大。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4

在我们身边,常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我这孩子并不比别的孩子笨,就是没耐性,做事总是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其实做事是否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属于心理活动中的意志品质问题。意志是否坚强,长大后对学习、工作的成败都有重要的影响。家长应该知道毅力与恒心,是成才路上必不可少的两个重要因素,要想让孩子适应明天的竞争,成为生活的强者,做有用之材,就必须注重对幼儿进行毅力与恒心的培养。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毅力与恒心呢?

一、榜样示范法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首先要做到,并且要严格要求自己有始有终地按预定计划完成,绝不能半途而废。比如:家长要求孩子长期坚持某项体育活动或洗冷水澡,自己一定要带好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从不间断,每天按时进行,不得以任何借口改变。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能够磨练意志、培养毅力和恒心。同时也给孩子无形当中树立了一个榜样。

另外,在幼儿期,孩子最喜欢模仿,也容易受暗示。在挫折教育方面,家长的身教胜于言教。有的家长怕孩子有什么三长两短,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比孩子还焦虑不安。家长的焦虑情绪和消极的言行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孩子,久而久之你的孩子也很敏感,稍微有点小毛病也不能忍受,稍微有些不如意就觉得很委屈,这些都是家长消极暗示的结果。要使孩子对挫折有更强的承受力,家长首先自己要冷静、客观、积极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情。即使遇到了大的困难,也不要轻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更不能夸大事实或失去理智,要用信心和勇气感染他们,让他们注意到自己是以轻松、乐观的态度对待失败的,鼓励孩子大胆、勇敢地面对失败。家长冷静、不怕困难的态度和宽慰的语言会给孩子很好的积极暗示,使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坦然地对待挫折。

二、故事熏陶法

幼儿喜欢听故事,并且可以从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知识。家长可以把对孩子的要求和某些深奥的道理编进故事里,讲给孩子听,孩子很容易接受。在对孩子进行恒心与毅力的培养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讲《花蜗牛爬高墙》的童话故事,它情节简单,贴近幼儿生活,很容易被幼儿所接。这个故事主要讲述生活在墙脚的花蜗牛,因为向往美好生活,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在重重困难与打击面前,花蜗牛并没有气馁退缩,相反,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与恒心,终于获得了成功。故事用外界环境的险恶,小蚂蚁好心的劝阻作铺垫,烘托出花蜗牛的恒心与毅力,通过讲故事,让幼儿懂得了做事要有恒心与毅力的道理。对幼儿而言,他们在生活中也常会遇到一些困难,于是我教育幼儿在遇到困难时,把自己和花蜗牛作一个比较,看看自己是否和花蜗牛一样能坚持下去,为美好的理想而努力。

另外,家长经常有意识的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比如: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再比如: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他从小就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经过刻苦努力,后来他成为东汉著名的政治家。

孩子会从这些故事中受到熏陶,得到感染,从而可以培养孩子的顽强的恒心和毅力。同时,励志小故事给孩子的不仅仅是情感上的愉悦,更主要的是给孩子一种精神上的激励,让孩子明白成功的人身上共有的优秀特点:有恒心,有毅力,敢于与困难做斗争。在这种启发下,孩子的潜意识里就会慢慢树立这种观念。

三、环境创设法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对培养幼儿的恒心和毅力是非常重要的。当父母试图通过孩子做某事来培养他的恒心和毅力的时候,首先,一定要给他创造一个专注的环境,如:孩子看书的时候,一次只给他一本书,等他看完一本再换一本,而不是将很多书同时堆在他面前;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可以一次只给他一两个玩具,而不是一下子给他一大堆玩具。如果孩子面临的选择太多,那么他就可能无从选择,就一会儿干干这个,一会儿干干这个,或者干着这个,又想着那个,形成注意力分散的坏习惯。其次,在孩子做事的时候,父母应耐心地呆在孩子旁边观看,切勿随意干扰,以免使孩子养成半途而废的坏习惯,比如:孩子拼图拼到一半时,不要叫他去吃东西;画画没画完,不要跟他讲话,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另外,当孩子在玩和做的过程中,出现厌烦、松劲的苗头时,家长应该及时督促,教育孩子,认准一件事后就要尽全力去努力,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养成一个做事有始有终、坚持到底的好习惯。

四、循序渐进法

培养孩子的恒心和毅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孩子越小注意力越不容易集中,做事情就越没有耐性,因此,父母可以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从2分钟,3分钟开始,一点点延长时间,只要孩子有一点点进步,就及时给予鼓励,父母的肯定以及惊喜的表情是对孩子最好的鼓励,这样可以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得更好,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效果。如:在孩子能够爬行的时候,妈妈可用一个能够引起孩子注意和兴趣的玩具,一只用布做的黄色小猫。放在孩子的前前后后吸引他的注意力,等他发生兴趣之后,就让他去抓,在他马上就要抓到它的时候,把吸引他的玩具挪到更远的地方,然后鼓励他继续爬着拿。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从他感兴趣的活动入手,让他在感兴趣的事情上花费的时间长一点、再长一点,比如:孩子喜欢玩积木,那就鼓励他一次次将倒下的积木搭成高楼或其他的建筑,在一次次尝试的过程中,专注力和毅力也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五、目标激励法

儿童教育家说,如果要求孩子摘取长在高不可及的树枝上的苹果孩子很快就会厌倦,但是,如果让孩子去摘那些需要稍微跳一下,才可以够着的苹果,孩子就会从摘苹果的活动中获得很多乐趣,并且将摘苹果的游戏不断的进行下去。孩子做事之所以不能持之以恒,最可能的原因是对要做的事情失去了兴趣。因此,首先需要给他制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比如:用橡皮泥捏一只泥鸭子,用积木搭建一座小城堡等,让他在品尝成功的甘美的同时也感受努力的乐趣,就会给他带来再次的探索与继续努力的原动力。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5

那么,要如何培养学生坚毅的品质呢?

第一,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性格。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家庭都能给孩子提供舒适的成长环境,加上爷爷奶奶的宠爱,很多孩子都显得比较娇气。其实,这不利于培养孩子坚毅的性格。家长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起就注意引导和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扫地、拖地、整理桌面这样的事情。等孩子上学了,要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家庭作业的好习惯,家长可以在一旁与孩子做伴,但课业内容要求孩子自己完成。

第二,要培养孩子勇敢尝试的精神。新事物给人新鲜感的同时也带着未知,人们害怕这种不确定,便不愿意尝试。学生学习的过程便是不断探索未知的过程,对各科教材的学习因为有了教师的引导,这种害怕降到最低,但是在教材之外的学习中,很多孩子都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于是这部分孩子在离开书本之后就失去了方向,他们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只要失败一次,甚至是有失败的预感就停止探索。久而久之,孩子们在课外得不到成就感,内心不愿意课外学习,甚至认为学习等同于教材学习,这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心态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阻碍,长大之后也很难取得成功。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鼓励孩子勇敢面对新事物、接受失败是尝试与探索中的一种常态。

对生活中的困难,在新的环境中,每个孩子都会遇到一些类似荨麻的问题,如果你去轻轻地试探这棵荨麻的话,反而可能会被它刺伤,但是如果你大胆地伸出手去,你会发现它比想象中柔软得多。其实,每一个孩子都应该逐渐学会依靠自己,掌握自己,做他自己的主人。只有这样长大的孩子,才能在困难和挫折的打击中坚定地走下去。

第三,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其成长的关键。自信的人总是充满希望,愿意尝试的、自信的孩子能更加健康地成长。当孩子敢于表达,敢于尝试,敢于创新时,他在面对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会畏首畏尾,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成功的时候总结经验继续向前探索,失败的时候吸取教训规避同样的失误。在生活中多夸夸孩子,不要对孩子进行呵斥,更不能把自己的喜怒强加到孩子身上。

第四,让孩子意识到坚持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内容要通过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掌握,当孩子的坚持有了效果,这时候家长、教师们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明白成功的果实来自于坚持不懈的努力。当学生反复多次地得到这种鼓励,那么就能培养出他“成功来自于坚毅”的观念,培养出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让孩子从小就耐得住寂寞,坚持得下去。

要实现这些目标,帮助孩子早日培养出坚毅的品质,我们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想法,满足他们合理的需求。班上的学生有些接受能力强一些,有些接受能力弱一些。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6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11-042-002 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我发现,虽然广大教师在自己的本职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并致力于教育科研,努力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智力与能力的发展上想出千方百计,真可谓殚精竭虑!然而,许多人却发出这样的怨声:“费力不讨好啊!”其症结何在呢?纵观教学的全过程,虽然老师们都注意了学生的学法指导,但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也就是说,没有充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是指人的智力因素之外的那些参与学生学习活动并产生影响的个性心理的因素,如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也可以称作对心理过程有着启动、导向、维持与强化作用,又不属于智力因素的心理因素。所以非智力因素是一个内容十分广泛、复杂的概念,包含了除智力因素以外的所有的其他心理因素。

新课程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自主学习对不自觉,不主动的学生是无法实现的。老师要观察学生心理上是否准备好“我要学习”。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把这种先进的理念落到实处,让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以下工作。

一、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

一个学生有学好数学的能力,但由于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只有当学生对这门功课发生了兴趣,有了强烈的需要时,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包达列夫的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对一门学科的态度会在他的知觉、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特性上留下痕迹。学生缺乏积极的态度,就会阻碍他的活动潜能的发展。他们认为成功的取得与热烈的情感是分不开的,冷漠无情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创造者的。

二、培养学生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才有不断的进取精神。人干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也就是起因,为达到目的,去选择方法和手段,积极活动称为动机,这就是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教师在教学时,先使学生产生学习某种知识的需要,然后进行教学;或者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学习活动。有的教师善于采用问题教学法来引起学生需要的感觉。如有的数学教师在讲相似三角形时说:“学了这一切,不上树可以测得树高,不过河可以量出河宽。”在讲四边形时说:“我们要学习怎样用更少的条件来判断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言语不多,却像磁石一般吸引住了学生,使他们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这种方法之所以比讲演法更有效,是因为它以解决某一问题为学习的起点,学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去读书,去听讲,去搜集材料或去实验的。教学时,教师若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发生迫切的需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一定能调动起来,学习成绩就一定会不断提高。

使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是引起学生“我要学”的一种好方法。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以及活动的价值,就会生发学习的需要,从而全力以赴。盲目地学习,效率必然较低。比如,在教三角形、圆形和多边形面积公式时,使学生认清掌握了这些面积公式,就可以测量学校教学楼、校办厂、操场的面积以及工厂的车间、农村各种庄稼地的面积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然会提高;在讲比例尺时,讲清懂得了比例尺的换算方法,就能在地图上测出北京至任何一个地方的大致路程。确定学习目标要照顾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不可过于远大,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同时,应使远大目标与具体的目标结合起来。心理学的研究说明:在一般情况下,优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较广,水平也较高,他们往往既有远大目标,也有切近的具体目标,两种目标结合得较好;而差等生的学习动机内容比较窄,水平较低,他们往往只有切近的具体目标,或只有空泛的远大目标,这两种目标常常是脱节的,因而学习的效果就差。

目标的长短,对孩子起作用的大小不一样。目标长远则动力作用大,目标短小,产生动力则小,像人走路一样,预定走十里,走到七八里时就会感到累,预定走100里,走了几十里觉得累。当然孩子小,一下达不到更高的目标,做老师的眼光要放远些,长远,崇高的目标,从近处着手,逐步培养,引导孩子向长远目标奋进。

三、培养学生的顽强毅力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步登天,需要长期的积累。

毅力的强弱,足以影响一个人的前途。毅力是应付困难的工具,毅力强,而你的智力、能力即使较差,也能克服困难,使你达到成功之途。古人曾说:“人一能之力,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又说:“勉强而行之。”无非是表示毅力能够坚强,就能达到“虽愚必明,虽柔必强”的境界。毅力坚强就是至诚,能至诚必能久征,“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

意志和毅力是人个性、性格特征表现的一个内容,是靠后天锻炼培养获得的。加强对学生意志和毅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以正确的心态去迎接、去面对各种竞争,已成为一个迫切而重要的课题。

毅力存在于每一个健康人的体魄之中,会给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体现为实现追求的目标而发出的一种精神动力。在人世间,为了伟大目标的实现,以惊人的毅力不懈奋斗者,不胜枚举。徐特立同志学法文时,已年过半百,别人都说他学不成,他说,让我试试看吧。他知道自己记性差了,工作又忙,所以,开始为自己规定的“指标”,只是每天记一两个生词。这个计划起步不大,容易实现,看起来慢了一些,但能够培养信心,几个月下来,徐老不但如期完成计划,而且培养了兴趣,树立了信心,又慢慢掌握了学法文的“窍门”,以后每天可以记三、四个生词了。美国学者米切尔柯达说过:“以完成一些事情来开始每天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不管这些事情多么微小,它会给人们一种获得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有利于毅力的激发。

国内有学者通过对85名普通大学生和74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非智力因素进行的比较研究,发现:少年班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更有耐力和坚韧性。(下转第70页)

(上接第42页)这些智力优秀的大学生,看书能坐上几小时,根本不顾气候炎热,也不顾身体的疲劳以及外界对他们的诱惑。所以有坚韧的毅力,注意力集中,自制能力强,有助于他们提高学习成绩,促使智能发展和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良好性格

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这点往往超出人们通常的认识。”因为性格影响渗透个性的其他部分,改变气质的消极部分,巩固发展积极成分。性格标志着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良好的性格包括: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诚实、勤劳、正直、勇敢、热情、开朗的性格;善于独立思考,善于观察,勤奋好学,具有自信心和独立性。对社会有积极意义,使人上进,奋发图强。

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受父母性格的影响,因为孩子从来到人世以后,首先接触的就是父母和家庭环境。一般来说,从出生到学龄前这个阶段,孩子和父母接触的时间比较多,他们对父母的行为耳濡目染。父母不仅是孩子的长者,也是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模仿的榜样,父母的举止、谈吐、音容、笑貌,都会给孩子的性格发展打下深深的烙印。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告诫做父母的:“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的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这一切对儿童的性格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常言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母亲爱打扮,虚荣心较强,女儿也往往喜欢打扮,虚荣心也较强;父亲不拘小节,谈吐粗鲁,儿子也往往油嘴滑舌,口出脏言。因此,要从小培养儿童的优良性格,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要以自己良好的个性,情操去感染孩子,影响孩子。而对自己不良的性格要善于控制和纠正,千万不要让孩子从自己的坏脾气,坏习惯中受到感染。

可见,家庭环境是熏陶孩子性格特征的熔炉,良好的性格特征,要靠父母熏陶和培养。

科学家指出:性格特征对能力发展,尤其是对科学家的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不可缺少的。有的研究还指出,开朗的性格,对自己的潜力和成就能保持谦虚态度的品质,是一个真正学者必需具备的一种性格特征。

一个智力水平较高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往往不会有太多的成就。相反,一个智力水平一般的人,如果他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就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做出较大的贡献。俗话说:笨鸟先飞,勤能补拙,就是这个道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张广厚在小学、中学读书时智力水平并不出众,他的成功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有关。他曾说:“搞数学不需太聪明,中等天分就可以,主要是毅力和钻劲。”达尔文也曾说过:“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就是我对科学的热爱,对长期探索的坚韧,对观察的搜索,加上对事业的勤奋。”

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为自己学习,是“我要学习”,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努力,两个力的方向一致,合力最大,因而效果就好。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7

现在的中学生,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等一无所知,因此,他们认为所学知识对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作用。另外,家长多数都是文盲,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针对这一系列阻碍学生学习的客观条件,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这一点上,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告诉他们知识的重要性,也可以带他们去做一些有利于学习的活动。给他们讲和他们生活有关的应用问题,或是农村中知识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发现知识存在于社会,存在于生活,和我们的生产、生活等密切相关,并不是自己和家长所想的一无是处。从而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把“要我学”改变为“我要学”的正确学习观。

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在日常的生活中,一旦良好的习惯成为潜意识的东西,那么,一切将出乎于心,出乎于自然。毅力是习惯的结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明确目的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与缺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

1、学会活动的条理性和计划性,让学生获得毅力。只有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制定出行动计划,他们才会按照计划行动。有了计划,学生就知道自己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学习有信心、有毅力。

2、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让学生获得学习毅力。学校领导、教师要致力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鼓励学生向学习努力的同学看齐,抑制环境的不良影响。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应严要求,多勉励,少申斥,创设和谐的家庭学习气氛。有条件的话,学习环境要尽可能安排得清静,并尽力回避干扰源。学习时,桌面上乱七八糟,或者学习环境喧闹、杂乱,都能成为心思不专的原因。对于那些在体力项目中能表现出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的学生,应诱导他们把意志力迁移到脑力劳动中,激起学习上的好胜心,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对目标的不懈追求迁移到学习目标上,把坚韧性、持久性和自制力用在学习活动中。

3、依靠积极行动自我努力,获得顽强的学习毅力。学习犹如登山,不要为眼前的高山所吓倒,唯一可能做的事情是在选择好登山路经之后,就立即行动,只有行动才能缩短攀登者与山顶的距离。多走一步,就会多一份信心,就会多产生一份毅力。许多老师和家长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马上就给予帮助,这对培养毅力不利。应该是为学生创造自我努力,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请求帮助时,可适当地拒绝或延期提供学习帮助。回答是“你再想想看。”“等会我再回答”等。老师还要教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肯定、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以此来保证将学习毅力行动坚持始终。

4、培养锻炼坚强的意志还要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学习活动牵涉到许多具体、琐碎的事,很多事看起来似乎与培养学习毅力无关,但实际上非常能锻炼人的毅力。有的业余爱好非常吸引人,一旦陷进去则又会影响学习,因此,能否放弃,这就是对人的毅力的锻炼和考验。坚持认真做作业,一丝不苟地演算,解难题的锲而不舍等,对于磨练学习毅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8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增强学生毅力培养的内动力。

一个人的志向愿望越是远大,他的行动毅力就越是持久。要培养顽强的学习毅力,就要树立学习的抱负,把当前的学习行为与自己的未来、国家的未来联系起来,并经常在意念上进行强化。明确数学学习目的,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教育,教育学生从小立志。

2.树立榜样,诱导学生学习毅力的自觉培养。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可用古今中外数学家坚忍不拔地追求真理的事迹去激励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研究圆周率上所取得的杰出成就;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士兵的利剑临死前还高喊:“不要动我的(几何)图!”还注意让学生在自己的周围找一个特别有毅力的同学,暗暗地将他(她)作为自己的榜样,处处模仿之。使学生懂得没有学习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是不可能攀登科学的高峰的。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责任心,把学习目的、动机转化为意志力量。

3.创设疑难情景,让学生在磨砺中培养学习毅力。

学习毅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靠我们从小的磨砺、锻炼而来的。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创设适当的疑难情景,磨练学生的意志。在此过程中,还要注意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鼓励,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磨练自己的意志行为,让学生排除干扰,持之以恒,克服惰性,不怕困难,不怕失败,从中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锻炼自身的学习毅力。

二、要注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监控的方法

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肯定会受到许多诱惑和干扰,学生只有排除内部和外界的干扰与诱惑,才能实现学习目标。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渐摆脱外部学习控制条件的依赖,形成内在控制的力量。学生学习毅力的自我调节、自我监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坚定信心,产生毅力。

学生只要对自己的学业充满信心,就会努力奋斗,不顾暂时遇到的困难、挫折和失败。他会积极地克服困难,战胜失败,若信心不足,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就很容易退缩。

2.强化愿望,产生毅力。

愿望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愿望有强有弱,弱小的愿望很容易为生活的风浪所熄灭,行动没有毅力。强烈的愿望则能抵挡生活的风浪,没有什么风浪可以熄灭它们,除非生命结束。“生命不息,冲锋不止”,“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这些都是强烈的愿望。顽强的毅力是与强烈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要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毅力,必须有强烈的成功愿望。

3.运用语言调节,产生毅力。

即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学生以言语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激励。如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学生可以大声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完成作业!”解答题目遇到困难时,可以自我激励“我一定能解答出来!”

三、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促进学习毅力的提升。

在日常生活中,一旦良好的习惯成为潜意识的东西,那么,一切将出乎于心,出乎于自然。毅力是习惯的结果。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使学生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就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明确目的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克服困难与缺点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自身的意志品质。

1.学会活动的条理性和计划性,让学生获得毅力。

只有学生对自己的目标制定出行动计划,他们才会按照计划行动。有了计划,学生就知道自己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学习有信心、有毅力。

2.发挥环境的熏陶作用,让学生获得学习毅力。

学校领导、教师要致力于建设良好的校风、学风,鼓励学生向学习努力的同学看齐,抑制环境的不良影响。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应严要求,多勉励,少申斥,创设和谐的家庭学习气氛。若有条件,学习环境要尽可能安排得清静,并尽力回避干扰源。学习时,桌面上乱七八糟,或者学习环境喧闹、杂乱,都能成为心思不专的原因。对于那些在体力项目中能表现出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的学生,应诱导他们把意志力迁移到脑力劳动中,激起学习上的好胜心,把他们在这些活动中对目标的不懈追求迁移到学习目标上,把坚韧性、持久性和自制力用在学习活动中。

3.依靠积极行动自我努力,获得顽强的学习毅力。

学习犹如登山,不要为眼前的高山所吓倒,唯一可能做的事情是在选择好登山路径之后,就立即行动,只有行动才能缩短攀登者与山顶的距离。多走一步,就会多一份信心,就会多产生一份毅力。许多老师和家长在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时马上就给予帮助,这对培养毅力不利。应该是为学生创造自我努力,自我解决问题的机会。当孩子请求帮助时,可适当地拒绝或延期提供学习帮助。回答是“你再想想看”“等会我再回答”等。老师还要教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肯定、自我监督和自我鼓励,以此来保证将学习毅力行动始终坚持。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9

[中图分类号] G6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8-085

“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学习和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作为一种智慧的源泉,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旅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学生观察素养的培养,着力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动力、能力和毅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要开导学生观察中不光依靠两只慧眼,更要多一点心眼,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挖掘潜在的内驱力,启迪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技巧,激励学生沉迷观察,深入思考,养成长期观察的毅力,使观察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让观察成为一种需要。

一、启发内藏的观察驱动

观察是与外界交流,获得客观信息的不可或缺的渠道,在科学学习中,我们要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吸纳信息,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的价值,在观察中体验到乐趣,启发内藏深层的动力,驱动学生积极投入观察。

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一群觅食的小蚂蚁或者一只慢慢爬行的小蜗牛等小动物会引发孩子们趴在地上注视老半天,那是因为这些小动物身上有一种魔力吸引了他们的关注,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乐趣,他们在观察中得到快乐,因此孩子们如同着魔一般痴迷地观察。乐于观察是孩子们的天性,我们要做的是唤醒孩子们热爱观察的天性,激发孩子勇于探究的欲望。

达尔文之所以如此出色,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多样的趣味,沉溺于自我感兴趣的东西,深刻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觉得科学观察好玩且有用,通过外在激励与自我挖掘,激发学生观察的欲望。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了解土壤》的教学目标旨在通过用多种观察方法认识土壤,知道土壤中有什么。然而,土壤是学生司空见惯的常见实物,对学生没有太多的吸引力,为了引发学生对土壤的兴趣,我着重引导学生在观察中亲近土壤,从而激活对土壤的好感和探究乐趣。我带领学生来到学校的花园里,告诉孩子们:“土壤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别看土壤脏兮兮的,其实土壤中藏着许多宝贝,比如里面躲着同学们喜欢的许多小动物,今天让我们开展比赛,一起到土壤中去寻宝,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收获最多!”孩子们听说土壤中还躲藏着一些小动物,一个个都跃跃欲试,都想赶紧亲手找到小动物,看个究竟。接着,我发给每组一个小烧杯,让学生分组在采集土壤。孩子们用小铲挖土,小心翼翼地装入烧杯中,将其带回教室研究。回到教室后,孩子们埋头在土壤中寻找宝贝,他们毫不考虑泥土的脏和不那么好闻的气味,只顾埋头探寻宝藏,他们有的发现了蚂蚁,有的找到了蚯蚓,还有找到了屎壳郎,也有孩子观察发现了土壤中还有植物的根。

“在观察中寻找奥秘,在奥秘中寻找快乐。”观察是快乐的源泉,让我们在科学教学中启动学生内藏的观察欲望,开启快乐探秘的旅程。

二、启智内潜的观察技巧

“观察无难事,只要肯细心。”儿童观察事物一般凭兴致,观察缺少耐心和细心,观察中难以把握要领,缺乏观察技巧,因而,我们在科学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观察的技能,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感知,学会深入精细观察,启智内潜的观察能力。

孩子的观察一般都是粗放而无序的,观察具有片面性,缺乏系统性与概括性。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训练学生的视觉和触觉,引导学生在多感官观察中发展各种感官的功能,提高观察的敏感度,其次是要授予学生有序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的观察方法。用眼观察是一种最为广泛的观察途径,人所获得的信息大约百分之九十是靠眼睛获得的。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有目的、有序列地观察,观察时从整体到局部,善于抓住关键细节,透过现象发现本质。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果实和种子》中,我给学生呈现了一组水果和种子,学生看到形状各异、颜色鲜艳的实物后,都把目光集中在哪一种水果好看,把注意力放在最喜欢吃哪种水果,而忽视了对果实和种子主要特征的观察,为了引导学生抓住本质,有效认识鉴别果实和种子,了解种子的内部结构,我给学生明确了观察目标:“观察并猜测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组织学生观察、讨论了果实与种子的特征后,我又说:“我们在观察时要做到由外而内,不光看物体的外表,了解它们的大小、形状、颜色,我们还需要观察它们的内部构造,从而深入探究有效把握其本质特性。”接着,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由外部观察转向内部探究,他们拿起小刀亲手解剖各种果实和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其内部结构,从而知道了种子的内部结构,更好地辨别了果实和种子不同点。孩子们在我的引领下领悟到由外到内、先整体后局部的有序观察的技巧。

观察方法具有多样性,我们还需要组织学生在实践中经历借助手、鼻、耳等器官进行观察,带领学生感知体验用手摸、鼻子闻、用耳听、用嘴尝等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技巧,我们还要组织学生借助放大镜、听诊器等其他辅助工具进行观察,协助学生掌握借助工具进行观察的本领。总之,我们要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丰富的观察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在亲历观察中习得更多的观察方法,逐步提升观察技能。

三、启迪内隐的观察毅力

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毅力是一个人的宝贵财富。小学生的观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尤其是对不感兴趣的事物观察时间更短,观察缺乏稳定性,对同一个观察对象难以坚持不懈进行观察,往往半途而废,不能够做到坚持到底。

艾默生说过:“细节在于观察,成功在于积累。”要想获得更多,必须持之以恒地观察。在小学科学中,有些事物需要学生长时间观察,才能获得更完整、更科学的价值,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还需要启迪学生内隐的观察毅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观察精神。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10

一、胜不骄,败不馁――在体育活动中孕育自信的土壤

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能发现有一部分幼儿对某项活动惧怕,不愿参与。

如在中班体育活动《帮小动物盖房子》中,要求幼儿尝试走过三座高度、宽度、坡度都不一样的小桥,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平衡能力。在自主练习过程中,我发现佳佳只是胆怯的站在旁边看着同伴练习,我走上前询问原因,小家伙说:“老师,这桥太窄太晃了,摔下来可疼了,我没有信心能走过去。”

当孩子出现犹豫、胆怯等消极的情绪时,我们应先了解其原因,如孩子是没有掌握玩法,或在类似的活动中受过伤,那教师就应仔细指导孩子动作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营造安全的环境让幼儿觉得可以再次尝试,以此慢慢消除心理障碍,树立“我能行”的自信。但如果孩子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以失败告终,渐渐做任何事情都缺乏自信,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当及时给予鼓励,多用赏识教育,为孩子播洒孕育自信的土壤,让朵朵自信之花慢慢绽放。

有了自信,也就有了展开竞争的勇气,孩子在学习了围棋后,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在体育活动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获胜的孩子虽然开心,但没有因此骄傲,失败的孩子跃跃欲试,想再比一次。这样,竞争意识便在体育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了。

二、你一子,我一子――在体育活动中树立公平的丰碑

“公平”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也是一种道德教育。

(一)建立公平的师幼关系

在师幼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更是幼儿游戏的好伙伴。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才能建立公平和谐的师幼关系。良好的情感沟通是建立公平师幼关系的基本手段。所以,我们要和每一个孩子交谈,特别是处在灰色地带,不受教师关注的孩子。

班上有个比同龄人个头矮了一节的孩子叫毅毅,。在《小猴摘桃》的体育活动中,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玩,唯独毅毅一声不吭站在一旁。我蹲下身问:“怎么啦?”毅毅听了只是沉默低下了头。“来,猴妈妈和你一起去摘桃,”我做了个小猴摘桃的姿势,试图引发兴趣,但他只朝高高的桃子看了看,又低下了头。哦,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于是,我把桃子挂在低一点的树梢上,说:“走吧,这回我们肯定摘得到桃子。”毅毅朝我露出了灿烂的笑脸,跟着我飞奔向“桃树”。

活动中虽然某些儿童没有达到预设的目标,但教师并没有强求他,而是在尊重孩子、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一个适度发展的空间,这就在情感上给他们适时的调动,使其感受到被尊重,从而为建立公平和谐的师幼关系奠定基础。

(二)建立公平的幼幼关系

孩子对于教师的偏爱是很敏感的,这当然也会影响他们对于竞争的热情。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在一次晨间活动时,我组织幼儿比赛折返跑,要求孩子们跑到我身边跟我击掌然后折返回去和队友击掌接力。很快,轮到红队的浩浩和蓝队的笑笑了,浩浩是我们班体育能力最强的男孩,而笑笑却是我们班个头最小的女孩,两者明显差距悬殊,当浩浩跑到我面前时,我故意把手举得高高,想因此为笑笑拖延时间,浩浩跳了几次才拍到我的手。最后红队以微弱的优势获得了胜利。但浩浩还是撅着小嘴不开心,我问他为什么,浩浩难过地说:“老师,都怪你,不然我能赢得更多。”

对呀,比赛就需要公平,不能将自己的偏爱融入其中,孩子间的公平竞争才能培养公平的品质,体验竞赛的真正乐趣。

三、双关似铁壁――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团结合作的理念

竞争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在任何一个社会群体中都需要良性竞争的存在,没有竞争的个体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相反,竞争力的培养也离不开团结合作的意识,需要积极的与他人合作、互助。正如围棋道理:双关似铁壁中阐述的那样,两两合作,坚不可摧。

为了让幼儿体验到竞争的乐趣,培养竞争意识,我设计了《蚂蚁搬豆》的体育活动,要求两名比赛的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操场一头的沙包运到操场另一头。比赛开始了,浩浩和洋洋很卖力地搬着,但由于沙包沉重,路途遥远,赛程刚过半,两个小家伙就累的气喘吁吁,想要放弃比赛。这时,我引导全班幼儿思考:谁能想个办法来帮助他们既轻松又快速地把沙包运送完成?有的说,借用小车运送沙包,有的说,可以请好朋友来帮帮忙。浩浩和洋洋分别请来好朋友一起合作,比赛再次进行。只见他们每人拿起一个沙包,飞快地朝另一边奔去,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所有沙包运到了目的地。之后我问两个小家伙:“现在还觉得难过么?”他们两笑着说:“现在一点都不难过,因为和好朋友一起努力,赢得了比赛很开心。”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11

笔者认为,意志培养在少儿舞蹈训练中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寓教于乐;二是适度的强制;三由适度的强制到自觉。

一、寓教于乐中的意志培养

儿童幼年时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行动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做事往往是凭兴趣,即使有目的,碰到点困难受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寓教于乐,强化对兴趣的培养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前提。

所谓兴趣是指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感情体验联系的。郭沫若同志认为:“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斯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也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舞蹈,在快乐中舞蹈,在自信中舞蹈,在欣赏中舞蹈,在创作中舞蹈,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钻研、探究的习惯。孩子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成为学习的推动力,为长期学习舞蹈,培养意志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启蒙、兴趣培养建议采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教材,还有老师自创的游戏、情景剧、载歌载舞的歌谣、统合训练等)。

但是,如何利用舞蹈这一特殊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意志教育和训练呢?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苦练”渗透在浓厚的舞蹈兴趣中,“趣练”融汇在长时间的坚持舞蹈的学习中,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笔者在舞蹈训练中,有机地把磨练意志的“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儿童年龄小,如果一味单调地机械训练,时间稍长孩子就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把激发兴趣和严格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有了这种愉快的寓教于乐活动过程,儿童便会对舞蹈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舞蹈表演角色,同时激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从而达到了培养儿童意志的目的。

二、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

国外专家对1000多名超常儿童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智力和工作成就之间决不是完全相关。研究者发现,800名被追踪研究的人中,对20%成就最大的和20%成就最小的加以比较,他们之间最大和最显著的判别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意志品质的不同,前者的成就在于有意志,坚强、自信,有进取心,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能锲而不舍地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后者成绩小则是由于他们缺乏上述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从被动性的行为到自发性的行为是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才能完成的。儿童也是如此,只不过要适度。在少儿舞蹈培训中,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训练是有一定特殊性的。舞蹈是“残酷”的艺术,4至6岁之间的孩子在训练中多以兴趣为主,他们要依赖父母和教师的提醒和帮助才能确定目标和努力实现目标。这样才能为他们步入舞蹈大门打下基础。当孩子在7至9岁之间时,虽然他们在思维上多多少少有了解能力及意志力的认识,但仍然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老师在场和不在场的情况下守纪律就不一样。在舞蹈训练当中也往往缺乏自觉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例如:日复一日的软开度、压腿、踢腿、开胯等训练,疼痛、偷懒、放弃……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外部强制(老师、家长)的力量,老师、家长的要求、监督、提醒、帮助和赏识是他们意志努力的需要。因此,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有了外界因素的提醒、监督、赏识和帮助,使孩子们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都能坚持完成训练任务,而不半途而废,逐渐形成意志品质行为的自觉性。

三、适度的强制到自觉,教育者的意志力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教师、家长)的意志力在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孩子毅力培养的重要性篇12

笔者认为,意志培养在少儿舞蹈训练中一般有三个阶段:一是寓教于乐;二是适度的强制;三由适度的强制到自觉。

一、寓教于乐中的意志培养

儿童幼年时意志品质的主动性和独立性较差,行动缺乏目的性和持久性。做事往往是凭兴趣,即使有目的,碰到点困难受到点挫折就打退堂鼓,很难坚持下去,所以寓教于乐,强化对兴趣的培养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前提。

所谓兴趣是指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感情体验联系的。郭沫若同志认为:“兴趣爱好有助于天才的形成。”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斯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即是对材料发生兴趣。”兴趣也是动机产生的重要原因。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舞蹈,在快乐中舞蹈,在自信中舞蹈,在欣赏中舞蹈,在创作中舞蹈,激发兴趣,寓教于乐。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养成钻研、探究的习惯。孩子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处于积极状态,成为学习的推动力,为长期学习舞蹈,培养意志品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舞蹈启蒙、兴趣培养建议采用北京舞蹈学院舞蹈考级教材,还有老师自创的游戏、情景剧、载歌载舞的歌谣、统合训练等)。

但是,如何利用舞蹈这一特殊专业的特点,在教学中进行意志教育和训练呢?教学实践使笔者深刻地体会到,“苦练”渗透在浓厚的舞蹈兴趣中,“趣练”融汇在长时间的坚持舞蹈的学习中,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坚强毅力。笔者在舞蹈训练中,有机地把磨练意志的“苦练”与“趣练”结合起来。儿童年龄小,如果一味单调地机械训练,时间稍长孩子就烦。因此,在教学中注重把激发兴趣和严格训练相结合,在训练中强调“趣味”二字,增加一定的游戏性,让训练形式多样化,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过程。有了这种愉快的寓教于乐活动过程,儿童便会对舞蹈训练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进入舞蹈表演角色,同时激励他们去克服困难,从而达到了培养儿童意志的目的。

二、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

国外专家对1000多名超常儿童进行了30多年的追踪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智力和工作成就之间决不是完全相关。研究者发现,800名被追踪研究的人中,对20% 成就最大的和20% 成就最小的加以比较,他们之间最大和最显著的判别不在于智力方面,而在于意志品质的不同,前者的成就在于有意志,坚强、自信,有进取心,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能锲而不舍地坚持到最后完成任务。后者成绩小则是由于他们缺乏上述良好的意志品质。坚强的意志对于一个人的成就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从被动性的行为到自发性的行为是需要靠外部的强制力量才能完成的。儿童也是如此,只不过要适度。

在少儿舞蹈培训中,对孩子意志品质的训练是有一定特殊性的。舞蹈是“残酷”的艺术,4至6岁之间的孩子在训练中多以兴趣为主,他们要依赖父母和教师的提醒和帮助才能确定目标和努力实现目标。这样才能为他们步入舞蹈大门打下基础。当孩子在7至9岁之间时,虽然他们在思维上多多少少有了解能力及意志力的认识,但仍然没有形成道德意志。例如:老师在场和不在场的情况下守纪律就不一样。在舞蹈训练当中也往往缺乏自觉性。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枯燥的基本功训练。例如:日复一日的软开度、压腿、踢腿、开胯等训练,疼痛、偷懒、放弃……是每个孩子都会面临的问题。这时就需要外部强制(老师、家长)的力量,老师、家长的要求、监督、提醒、帮助和赏识是他们意志努力的需要。因此,适度的强制是少儿意志培养的关键。有了外界因素的提醒、监督、赏识和帮助,使孩子们在训练的每个阶段都能坚持完成训练任务,而不半途而废,逐渐形成意志品质行为的自觉性。

三、适度的强制到自觉,教育者的意志力起着重要作用

教育者(教师、家长)的意志力在儿童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