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09-10 15:02:41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1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09-01

众所周知,语文是各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中学语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渡期以及提高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新的语文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水平。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建议,希望对语文教学有所帮助。

1.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强大的推动力,不断促使学生向前。在中学语文的学习中,教师如果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将会受益匪浅。

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了解学生为什么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找出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对症下药,这样才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通过调查显示,学生不感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枯燥,学生不愿意听讲;很多情况下,学生的答案与教师所讲的不统一,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不端正,认为语文只要考前突击就可以,学不学都一样等等。针对这些原因,教师要对症下药,解决学生不愿意学习语文的现状,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教师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其次,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多为学生创造发言的机会,认真倾听学生对问题的看法和意见,并给予正确的评价,而不是在课堂上搞权威和专制,否则会大大减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抹杀学生的创造力。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培养学生的情感意志,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一点,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树立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用语文的博大精深告诉学生语文学习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纠正学生对语文的错误看法,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好处,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学习语文。

2.活跃课堂气氛,丰富课堂内容形式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书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课堂这一重要关键点,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上的时间,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利用各种形式丰富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语文其实是一门比较开放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各抒己见,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和学习中,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高。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

2.1分组学习。在目前的教学中,分组学习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教学方式。分组教学能尽量让全班同学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同时,学生通过讨论能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就是思维相互碰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讨论完后,教师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对学生的言论正确评价,不能用固定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想。语文这门课程没有固定的答案,固定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因此,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2.2利用多媒体教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教育设备也变得丰富多样。在目前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的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精彩内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文本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弥补学生因生活阅历的不足而造成的情感体验上的不足,相比课本上枯燥的文字说明,多媒体设备能够为学生提供动态的音、视频,减少学生在文本情感理解上的难度,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更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在语文学习中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此外,多媒体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新鲜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3师生互换角色。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实施,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主人翁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这种主人翁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师生互换角色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识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教师"的身份为其他学生讲解自己的看法,教师作为"学生"可以跟其他同学一起听讲解,这样能够促进学生在课下自主学习,激励学生好好预习、复习功课,为课堂上的讲解做准备。通过这样讲解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发挥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学生有了这样公开"讲课"的经历,能够增强他们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这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2

从理论上讲,现在没有人对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提出质疑。学习外语必须同时学习与目的语有关的文化,这已成为广大外语工作者的共识。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王振亚说过文化教学的状况是“教师随机任意地教,学生凭兴趣随意的学。”(1)这种状况在中学阶段尤其突出。从主观上讲,有些老师认为中学阶段是学外语的初级阶段,只要学生记住单词、句型、语法等语言知识就够了,没必要导入文化知识,他们只承认大学阶段应该教学文化内容;还有老师担心教学文化会加重中学生的负担,也不愿把紧张而宝贵的时间花在文化教学上,所以就放弃了文化教学。而客观情形是教学大纲对文化教学没有具体的要求,致使中学英语教师在这点上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意的成分就更大。而这样就导致了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比较薄弱的局面,这也造成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遇到尴尬。

笔者认为中学英语教学一定要与文化教学想结合,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割裂外语教学中的语言和文化内容。笔者结合我们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在此提出几种文化教学方法,希望通过本文和大家一起探讨在中学阶段文化教学方法,以便更好地进行文化教学。

一.词语挖掘法

在学生掌握词语概念意义的基础上,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两种语言的一般常用词汇中完全对等的词较少。表面对应的词,可能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解词汇时应注意挖掘词义中的文化内涵,词义的文化因素挖掘可视具体情况采取语境法、词源法、搭配法、比较法等。比如:讲到news一词时,我们可以让学生知道词的来源。所谓消息,也就是从四面八方来的新鲜事,news这个单词的四个字母分别代表四个方位: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也就是汇集四面八方来的事。又如美国英语的秋天常用fall,这是美国人用落叶一词生动形象地展现秋天时节落叶缤纷的情景。再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中对女性称呼的三个词Miss、Mrs、Ms时,进行一翻讲解学生就知道其用途了。Miss表未婚小姐,Mrs表已婚女士(夫人),而Ms一词则不表明此人婚否,这个词是6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者所创造的一个词,因为我们称呼男性时一律用Mr,而不区别此人婚否,所以女权运动者为了与男性平等而用了一个新词Ms,所以Ms不仅是一个新词的诞生,更重要的是表明一种观点和态度,此类例子举不胜举。这种讲解方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词的表面意义,而且使他们了解词的文化内涵,为他们日后准确运用打下基础。

二.语法提示法

在进行语法教学时,把目的语文化对语法的影响融进教学中,提醒学生注意具有目的语文化特点的语法现象,这样做有时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是中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一个语法项目。难就难在它体现的是英语语法中重结构,重视词与词的组合,而汉语语法重意思的差异。比如下面这个句子学生经常出错。

It

Sunday,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

A)is

B)being

C)was

D)will be

选项中C、D可首先排除,因为时态不对,但很多同学在A和B选择时会选A。咋一看,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和汉语意思正好吻合,而且连标点符号都一致。殊不知英语里重句子结构,如果选A,It is Sunday.主系表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第二个句子 the children are at home now.又是一个完整句子,而两个完整句子不能用逗号连接起来,要么用连词连接成一个并列句,而句中没有,这时候为了让两个句子在结构上发生关系,我们选择B,用分词的独立主格结构作后一个句子的状语,这样就符合英文习惯了。而汉语则不同,今天是星期天,孩子们都在家里。这种结构和意义上都是完整的句子放在一起,用逗号连接,在汉语中我们认可这种句子。类似的语法还很多,像英语中的从句,从句里面又有从句,这些句法现象都是英美人思维严谨的特点在语言上的体现。如果我们能在恰当的时候把这些解释给学生,那么他们就不至于一头雾水。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这些语法,学生就会更容易理解,而且容易举一反三。他们就不是死记语法规则,而是灵活地分析句子结构。

三.翻译对比法

王佐良先后于1984年、1985年在《翻译通讯》上发表了《翻译中文化比较》和《翻译与文化繁荣》两文。他以丰富的实例说明:“翻译者必须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翻译者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吕淑湘先生也说:“翻译家必须是一个杂家。‘杂’就是知识广博。可见,积累掌握文化知识,了解背景知识对翻译者来说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它对保证译文质量,促使译者忠实、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思想内容和精神风貌等助益匪浅。”(2)所以我们在做翻译练习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英语式汉语或汉语式英语,这些都是阻碍我们用英语交际的因素。如:在翻译“我们通过实践来学习英语”这句话,学生用英语表达时写成“We through practice to study English.”,可见,学生在翻译时受汉语干扰严重。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将那些突出反映目的语文化特征的词汇、句式、篇章结构等语言项目提取出来,与母语进行对比,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异同所在,选择最佳的对应方式。

四.文化旁白

文化旁白是指在介绍有关语言知识内容时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到有关圣诞节时,可以顺便介绍圣诞节的缘由、庆祝方法和习俗;在讲虚拟语气的礼貌用法时,可以见缝插针地讲解英语国家人士的交际习俗和规则。“文化旁白”也可以是“文化渗透”在某一个语言上的扩展,例如:在讲到英国人惯用天气打开对话时,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由于英国地处温带海洋性气候,雨水特别多,随时都会下雨,所以他们出门时特别关心天气,就像我们中国人关心温饱问题一样,总是以吃、穿来打开对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打招呼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其实人类的心灵有共同之处,关心什么就谈论什么,只是世界范围内的人关心的问题不同而已。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3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的数量较多,选材也较为丰富,小学生在学习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较多的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又有限,且教材中所采用的文章都各具特色,这些都为语文教学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使得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就成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教学手段。情境教学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接受,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对提升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比如,教学文言文,由于这部分知识离学生当下的生活较远,学生理解文言文中一些特定情境的内容就比较困难,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学习文言文很吃力。对此,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创设教学情境,如利用多媒体设置与文章相符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殊的情境中,从而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者是分角色朗读、对话等形式,把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逐渐提高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虽然说情境教学的应用,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展情境教学,开展怎样的情境教学还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和选取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这样,情境教学才会真正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会让小学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对新课程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不重视,仍然把传授知识放在首位,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但是从语文的角度讲,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真正的魅力启示在于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悟生活,丰富想象,不断思考和体验阅读的乐趣。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喜欢在同学和老师面前展示自己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种个性和优势,开展体验式的情境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教学,实现师生互动。对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通过情境教学能够满足所有学生发展,让学生进行体验学习,实现对知识的自我构建。为此,这也导致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情境教学时所创设的学习情境只适用于部分优秀的学生,有很多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处于边缘地位。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在设置教学情境和教学活动上考虑得还不够充分,很多常年积累下来的教学习惯仍然没有改变,教学方式不够灵活,所以最终导致学生的体验较少,主体作用被忽视。为此,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师在开展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体验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教学,如实验体验、活动体验、小组合作体验、调查体验、网络体验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增强他们的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4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语文教学的要务。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认为只有“启之以智,授之以法”才是完整的教学。当代教育家陶行之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教学生学。美国名人也指出:如何学习比学什么更重要,所以非常侧重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此真知灼见,道出了学生是教学这一特殊认识活动的主体,“教法”的核心应该是“学法”,掌握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教师不仅要进行“教法”改革,更应重视“学法”的研究。只有这样,才算真正把教改落实到了实处。

因此,现代语文课堂教学,要求以传授学习方法为主,让学生用所获取的学习方法自己去学习课文,以真正实现“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那么语文课堂应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才能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教给学生学习选择阅读书籍的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我指出了了解课本,选择图书的方法与步骤。

第一,看书的封面。看封面先看题目,看题目是否新颖有吸引力,想书的内容是否适合自己阅读。其次是看封面设计是否有深意,从而了解该书的内容作用,体会作者设计者的编写意图。用这种方法学生很快就从语文课本的封面上发现字母“Y”象征着双手,“W”象征着幼芽,语文书的作用是促使“幼芽”更快成长。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第二,看书的内容提要,说明,或后记,了解所阅读的书的主要内容,从而确定有无兴趣读,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读,值不值得读。

第三,看目录、章节提示,了解书的结构体系,从而确定那些章节需精读,那些章节需略读或浏览,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了解书本的知识体系,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良好方法之一。

第四,实施读这一步,读书不能从头到尾地读下去,要有选择地读。重点章节要精读,要摘录,要评点,“不动笔不读书”;非重点章节则粗读,浏览、了解大意即可。

选择图书时,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又要看对自己是否有用,即有趣、有益的原则,对急需的知识及时读,将来有用的知识暂读,消闲的书籍劳累空闲时读+对以后工作有用的书籍订出计划慢慢读。

二、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

预习课文,是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在课堂教学中获取知识信息,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之一,作为农村中学学生预习课文大都是把课文通读一遍,没有达到预习课文的真正目的。因而有必要教给学生预习课文的方法。预习课文大体可分以下几步:(1)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快速浏览课文对课文有初步感知,才能选择有效有学习方法,提高预习效果。(2)阅读预习提示,明确课文重难点。初中语文教材,每课均有“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这些提示,有的介绍作者背景,有的点明主题或主要内容,有的提出课文中应思考的问题,有的提示写作技巧等;通过预习阅读提示,可以明确学习重点选择学习方法。(3)看课后练习,明确课本要求。结合预习提示,课后练习,明确学习本课的要求,学生有了学习目的,学习方向明确了,在学习过程中才少走弯路。(4)精读课文划出重点语句。学生在精读课文中画出生难字,课文中心句,重难句,扫清字词障碍,对课文提出自己的理解。(5)归纳反思,整理复述。学生精读课文后要回过头来反思,理清主要问题,归纳层次结构,对那些知识已懂,那些未懂要作好标记,要整理问题,准备课堂发言提纲,最后要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在预习课文中,一要要求学生养成经常预习课文的良好习惯;二要掌握恰当的预习方法,提高预习效率;三要于思考把学与思结合起来,达到预习的目的;四要动笔,摘录评点相结合,加深预习的作用。

三、教给学生体会一创新的方法

语文课堂仅把语文所包含的知识、信息让学生理解吸收,还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更重要的一步是在学生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创新。也就是用对课文知识、信息的体会,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自己的东西。体会一一创新,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精髓。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由体会而创新呢?

1 让学生体会而联想。体会,是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是课文自我理解与评价。仅停留在课文层面上。创新则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是对课文的加深与延伸。他以课文为触发点,引爆学生思维,通过联想、想象,达到创新的目的。如教学生学习《这不是一颗流星》一文时,学生体会到小浩波对外婆的“爱”真挚而永恒,是通过熊皮手套这一特定物品来表现的。至此,教师引发学生的联想:“在你的生活中有你深爱的人吗?你将用什么方式来表达你的深情?”这样激发学生的联想,打开学生思维之门,让学生体会中创新。

2 由体会而想象。联想是由类似事物而引发的思维活动,具有类比特征,而想象则以体会为起点,展开的更广泛的思维活动语文课堂中重视体会而想象,有利于开拓学生思维空间,进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如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引导:“百草园是一个充满童趣的乐园,除课文所描写的乐趣外,你认为还有那些乐趣?请用你的笔画出你心中百草园。”这样学生给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对百草园进行再造型想象,其实质就是一种创新训练。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5

一.关于教学目标确定

大学教育教学的整体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利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以有利于其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1.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教授,以方便学生对国学知识的深入了解。我国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其有利也有弊,我们针对其中优秀的文化进行系统的知识引导,确保学生对于相关优秀国学知识的掌握,确保学生自身文化修养的提升。我们传统文化流派很多,比如儒家学派、道家学派等,这些学派有各自的文化模式,总的来说,他们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调。对儒家文化知识的教授,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有利于学生道德理念,人伦观念的树立。对道家文化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人生价值的思考,有利于学生积极人生价值观念的树立,有利于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汲取。在此过程中,大学语文课程应该注重对儒家、道家等经典文化知识的传授,比如对《庄子》、《论语》等人文巨作的具体教授,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广泛了解,有利于学生从中汲取优秀的人文知识,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强学生对于民族文化知识内涵的了解,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进而有利于国家对四有新人的培养。

2.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进行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情趣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语文教育要注重审美教育环节的控制,以有效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丰富其审美能力,确保其良好价值观的形成,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建立健全。审美教育的教学与语文专业知识的教学并不矛盾,一段简单的文字,就可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大学教师要形成与学生的良好互动,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文化美的掌握,从而有利于学生获得更高意义的道德享受。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式教育模式的实施

1.为了确保大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效实现,我们首先要确认好大学语文发展的目标,确保传统教学方法的改进,实行目前的新型开放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封闭式教学的弊端,实行了大学语文课程的多元化发展,以有利于学生对于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对具体文学知识的赏析,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创造性的发挥。

为了保证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的有效实现,我们需要注重日常课堂教育的相关环节,比如课堂讨论环节的有效进展,课堂讨论的小组进行,以有效实现学生对于相关语文知识的了解,从而有利于学生对语文教学系统知识的深化了解。在此过程中,要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弊端,不局限于纸面知识的解决,更注重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学生自身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以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确保学生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掌握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了解决问题的思维僵化性,以有利于日常课程教学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人文素质的提升。

2.在大学语文课程教授中,要注重学生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这样有利于学生展开具体语文问题的讨论,并且在此过程中,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课堂的范围。大学生可以就相关问题,进行小组课题研究,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课堂时间,进行有效应用,也有利于学生进行日常课余时间的学习,通过有效时间的耗费,达到语文素养提升的目的。分小组进行语文课题讨论,有利于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开放式教育教学模式中,通过对语文教学资源的拓展,对教学内容的丰富加深,达到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语文课堂教育也要注重语文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在此情节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有效教学,确保相关语文教学音频、视频的播放,从而有利于学生日常学习效率、质量的提升。进行语文教学空间的开拓是很重要的,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多种教学方式的教授,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372-01

语文教学是我们的基础教学,是国家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也要兼顾学生一直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就要在教学过程中讲求语文教学的方法,合理安排教学流程,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我将语文学科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并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特点和不足,探索出下面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简笔画的合理应用

一年级学生对新的环境和老师都是陌生的,他们不但要熟悉环境,还要学习知识,对于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的学生们来说,这些都是考验。一个活泼开朗的老师却能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而一个会画画的老师会更具有吸引力。以前的英语课为我打下的很好的简笔画基础,开学伊始我就发现班里的孩子都很喜欢画画,或许这就是一年级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我成功的运用简笔画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例如:在拼音教学阶段,我在讲解an en in的过程中,边画边教,先画大山,画完讲解an,让学生认读并熟悉四个声调,拼读“大山”。然后画月亮,拼读“圆月”,学习整体认读yuan,同样的方式学习en in,在这样画画学学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对老师喜爱,对知识掌握熟练,也就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简笔画教学也存在自己的弊端,只试用于简单教学的处理,如果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涉及的内容不好画,或者说画完需要很多时间,那就要避开这种方法了。

二、多媒体好处多多

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其中的好处我就不多说了。在语文教学中可以把单调的识字教学借助于动画的形式呈献给学生,也可以设计合理的教学幻灯片供学生学习使用。多媒体在语文的诗歌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它可以把死板难懂的诗歌以图片和配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同时还可以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进行回放和展播,方便学生深刻理解内涵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把握文章的中心,从而轻松学会知识。例如:在去凌海参加教学研讨会时,我们听取了两节语文诗歌教学的示范课,两位老师就针对诗歌的内容设计了图片,配乐,历史背景等幻灯片,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习生字,体会情感,最终学会课文内容,两节示范课非常成功。

三、课堂律动部分很关键

学生小,自制力就差,许多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一年级的学生课堂有效学习的时间只有15分钟,甚至更短,而我们一堂课却又40分钟,那么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顺利完成课堂任务呢?而律动就成了不可或缺的环节。如果是多媒体课,我们可以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儿歌,或者动画,如果是一节常规教学课,我们就要善于运用身边的材料结合本节课内容进行互动了。我的方法很简单,就是运用自己的手指来做操。“一根手指点点,两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弯弯,四根手指叉叉,五根手指放下”,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对了,我就是结合女儿幼儿园的活动进行了改造。这样的改造有很多,网络是个好东西,你可以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进行记忆和改编,它们就可以为你所用。

四、课堂小游戏的合理运用

无论数学还是语文,单纯的教学都缺少趣味性,所以游戏的渗透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教学中总结了很多游戏,现在把它们放在语文教学中也同样试用。

1,读字词的新方法。很多语文老师都喜欢用“开火车”的游戏读字词,这个方式有很多好处。可以检查每个学生的读音和对字词的掌握,我也选择了这个方法,同时我还加入了“大小声”,“分组比赛”,抢答词语,词语接龙,等多N方式,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喜欢,进而完成教学任务。

2,“小蜜蜂”的惩罚。两只小蜜蜂呀,飞在花丛中呀,飞呀,啪啪,飞呀,啪啪。这个大家应该都熟悉我把它改编用来惩罚溜号的学生,比如:呀,老师发现---没有听我说话,现在我要变成小蜜蜂,大家要和老师一起吗?那么我们面对他站好,和我一起变成小蜜蜂好不好?于是老师带领学生煽动“翅膀”“啪啪”两下溜号学生。当然不是真的去打,而只是比动作,学生们会在一片欢笑中继续学习,那些不注意听讲的学生也会回到听课的状态。

3,“小白兔”蹦一蹦。这个也是一种惩罚方式。可以把它与“大小声”游戏相结合使用,在“大小声”游戏中错了的同学被老师叫到前面,针对训练的词语,让该学生蹦一下,其他同学一起读一次词语,限定好合适的距离,蹦三到五下,也就说了三到五次。又一次学习了词语或者生字。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7

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情感教学的实施,情感教育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博大、宽阔、敏锐的心。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亲情教育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语文教育的必然,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更应重视中学生的情感教学。那么,依据当前中学生心身发展的特点,怎样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

一、教学内容方面

初中语文的六册课本中,几乎篇篇文章都涉及到情感教育。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几类:第一类,表现一种至爱亲情。如《背影》、《水调歌头中秋》、《养母》。第二类,表达对祖国、故土、人民的热爱之情。如《最后一课》、《黄河颂》、《荷花淀》。第三类,表现忠贞不渝爱情的作品,如《天鹅的故事》、《麦琪的礼物》、《百合花》等。[2]

第一类篇目,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紧扣课文的内容,要辅以大量古今中外名人的典型事例。要抓住现阶段中学生的逆反心理,以及他们同父母之间的隔膜、代沟问题,把中华民族赡养老人的传统美德,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贯穿于教学之中。让学生树立一种美好的、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亲情乃是人类最博大的情感。

第二类篇目,不要照本宣科的只讲一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大道理。依据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对说教式的授课方式无疑是很反感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多涉及一些古今典型事例。如:现阶段“海归”报效祖国的名人事例、华侨华裔落叶归根的故事等,清楚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情操。切毋只讲官话、套话。[3]

第三类篇目,则隐含着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也是我在这里重点要谈的问题。面对这类课文,中学生一方面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另一方面抱着一种看热闹的心理。传统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对这个问题多有忌讳,往往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种“回避或禁锢”的做法,反而会加深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以及他们对爱情的涉足与尝试,这对中学生健康的情感教育是百害而无一利的。我认为,现代社会媒体对学生的影响力较大,当代中学生成熟早,那么我们何不抓住这类课文来一个“借题发挥”呢?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试想,倘若他们今后走入社会,没有爱情方面的知识,就很难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因此,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转变教育理念,针对中学生身心特点,正确引导中学生踏入这片圣洁的土地,不应该回避“爱情”这个敏感的字眼。如讲到《百合花》时,用心去领悟朦胧的“没有爱情”的爱情。讲《麦琪的礼物》时,让学生感受贫困反而让他们更加珍惜感情等。结合语文课让学生从理性上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这样既让学生消除了神秘感,也感受到了“金玉良言”,其收效是显而易见的。[4]

二、教学方法方面

马卡连柯认为:尊重与信任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人、信任人,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敏感的、不稳定的。因而,在教学方法上,对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态度,要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动摇、徘徊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并把它看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对学生深入细致的了解的基础上,因人而异、耐心指导。帮助那些还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学生从情感的天地中走出来,在讲、读、写、说中成为更加乐观、更加自信、更加富有利他精神和广泛同情心的人。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还要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我总是在课前5分钟走进教室,和学生随意交谈。把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面对面解决,或者加入到他们的谈论。有时甚至讲一些自己学生时代的趣事,为和学生拉近距离做铺垫。另外,学生的练笔也是语文教师了解学生的一个必要途径。我常对学生说:写练笔不要只当作完成作业、敷衍了事,要写自己的真实感受,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求真而不求繁。意在“我可是你们的知心朋友哦,有什么事尽可以吐出来。”一句话:写真。这样,学生消除了消极因素,变被动为主动。我自己也从中收益:对班级动态及时掌握了。他们的练笔内容涉及面很广、无所不谈。我们可以从中获取了学生的思想状态,巧妙的和家长沟通,避免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学生和任课教师之间的矛盾。记得去年中考前的复习阶段,有位女同学因为家长闹离婚,在数学课上和老师发生冲突。课后我找她交流,该生主动给数学老师认错,我感到由衷的高兴。还有个别家长给我打电话说:“他就听你的,你和他谈谈吧!”在那一刻,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多的是开心,我也为孩子日趋成熟的情感和家长们的信任而倍感自豪![5]

总之,情感教学正是属于人文教育的范畴。因此,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是学生成长的需要,更是语文教育的必然。

参考文献

[1] 罗晓静. “情境教学”理论及其课堂实践探讨[J].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2] 刘义,高芳.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情境认知教学模式简析[J]. 教育探索. 2010(06)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8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6-01

1.感悟文本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它必须依靠具体的语言文字即文本,并与语文学习同步进行才能有效。文本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同时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文本时,首先要努力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把握凝聚在文本中的情感,并使自己产生与教学内容同质的情感共鸣。比如,笔者在教八年级下册《春酒》时,通过对教材的解读确立了以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文中所表现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品味文中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在上课伊始,笔者就抛出一个问题:你读出了蕴含在作品中的哪些情感?(浓浓的幸福与淡淡的哀愁) 学生抓住了文本的情感,所有语言的理解都显得得心应手,情感的渗透也顺理成章,语文课也不再会是一潭死水。

2.创设情境

于漪曾经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当今中学生的情感正处于由形象性感受向道德性感受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因此可以通过画面再现、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创设具有一定煽彩的生动情境,来唤起学生的相应情感。在教学《春酒》时,笔者接连设置了三个情境。第一个问题情境:同学们,你曾经喝过酒吗?你在什么样的场合下喝酒?酒在这样的场合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积极举手,情感一触即发;第二个问题情境:历代文人写酒的诗句有哪些?同学们纷纷背诵与酒有关的名句,情感得到了升华;第三个视频情境:笔者精心选取了一个Flash制作的视频《乡愁》,浑厚的声音诉说着游子离乡的淡淡哀愁,同学们的情感得到了一定的共鸣,为整堂课的情感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要善于引导学生逐步扩大其思维容量

任何学科教学的本质之一就是促使学生的思维成长,语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把学生推向前台,课堂是学生思维发生发展的平台,在每一堂语文课上,我们都应当善于寻找激活学生思维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并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行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让他们能畅所欲言,为学生创造易于拓展和扩大他们思维容量的空间,引领着他们走向思维的纵深之处,使学生真正成为上课的主角。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是一堂学生兴趣盎然、课堂生气勃勃、充满思维冲突的学习交流。如果教师一味的想把学生的思路纳入教师预设的轨道,结果师生都会感到很累,无法达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利用课堂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思维训练,既是语文教学的既定目标,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实践的方向。

4.要善于通过有层次的教学组织来引导学生

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组织是不容忽视的,因为,不管是注重学生对文本内在思想的领会与把握,还是注重学生思维容量的扩大与拓展,都离不开进行有效的教学组织。语文课教学组织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有层次上,这种有层次的教学组织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来源于教师在课前对教学情境设计的合理性,再一方面还来源于教师在课堂中对实际问题发生的应变能力。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无论是导入、板书、结尾、迁移、甚至是作业布置都应认真准备。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关注每一个学生,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情境,通过实践不断提高应变能力,就一定会具备出色的教学组织能力,从而成功地引导学生畅游于浩瀚的语文之林。

5.保持教师和学生平等的关系

在赏识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这样,就为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民主和谐的环境气氛,促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温柔的目光,亲切的抚摸,殷切地希望,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更加依赖老师,从而激起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这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所在。

6.给学生信心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9

二、语感的含义

语感是行为主体对语言产生的一种直接感受,这种感受一旦形成会对语言形式和意义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属于心理行为能力范畴。语感的主要作用是能够成为判断语境、理解予以、创造性语言表达的重要工具,只要把握好语感,能够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语文中语感培养方法

1.激活生活体验,激发语文学习兴趣。

生活是语文的土壤和源泉,生活的宽广决定了语文的广度。语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语感的培训应高从生活体验开始,学生要全面开启个人的生活体验。而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感悟,多引导和点拨,善于让学生将隐藏在内心的真实感受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畏难、逃避等心理,为了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必须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生有兴趣后才会全神贯注于学习,学与乐密不可分。”也就是说学生学好一门知识的前提就是对这门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产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学习动力,并能够在乐此不彼的学习心理状态下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因此营造轻松自由的语文教学环境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文化、自由化、生活化”的学习氛围为核心,激活语文课堂,从而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自由探索的学习习惯。教师要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语文教育环境,首先自身必须调整好自我心态,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每一个学生,仪表整洁大方,面带微笑,尽量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为主。

2.在积累中培养语感。

阅读是积累语言知识和言语经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涵盖了默读和出声朗读,与诵读的作用并举。学生在阅览过程中,手、眼、脑等感官协调互动,这是训练学生直觉感官能力的基本方式。快速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学生在快速阅读过程中,视觉上呈现的不是独立零碎的语言文字符号,二是字、词、句、段、标点符号等组合起来的整体篇章,在阅读古城中学生可以调动自身的直觉感官思维、期待预设思维来简化阅读过程,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逻辑分辨能力。此外在阅读过程中能够积累大量的词汇、句子,能够将其语言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3.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人获取知识,五分之三来自视觉,五分之一来自于听觉,而其余来自于触觉、嗅觉以及味觉。可见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一种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朗读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教育方式之一。朗读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文本朗读过程中能够培养汉语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了解汉语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汉语语言的热爱,同时朗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基础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也是一个重难点。朗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感知能力,即语感,对于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具有很好的效果。而教师在开展朗读训练时,要注重教会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比如词句停顿、轻重音等,这样有助于加强对语言、词义以及句意的理解。

4.在联想与想象中培养语感。

语言作品除了具有字面含义之外,往往还具有言外之意。而这些言外之意的勘破需要用到联想和想象修辞手法。在小学语文中,会出现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单单从字面上理解是很难懂得真实内在含义的,只有透过语表文字进行联想和想象,将书面文字以画面的形式在脑海中联想或想象出来,实现了固定化想跳跃性和自由性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探究中获得创造性的语言学习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3

对于初中生学生对于语文的学生非常关键,这一时期如何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如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在语文教学中来实现的。新课程改革下对于语文老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老师要善于挖掘研究性W习的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等。而事实上学生只关注书本里的知识,不断关注周围的“语文”知识,这严重限制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语文教师不断思考和实践,研究出可行初中教学中的多元化的方法。

1、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理解和特点分析

所谓多元化教学方法是指在实际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从不同的角度或者系统性的拓展学习和教学方法。对于初中语文来说,与小学语文相比,不在是简单的读写的问题,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拓展和补充,包括知识面的拓广、注重情感熏陶、重点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和语文见解能力的培养等等。

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特点主要有(1)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只是进行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吸收老师在课上传授的知识;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中还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的想象和发挥;多元化的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通过多元化的教学不断改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多元化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等等。从以上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2、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制定

多元化的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中具有时效性的教学方法,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特点上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对于初中语文教师来说,主要的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对语文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也是初中生主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但是语文知识具有非常广泛的拓展性和延伸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比如培养学生的广泛思维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等等,这些与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同等重要。对于初中语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的制定应该具有全面性,比如在阅读理解这一语文知识点中,具体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制定如下;首先需要老师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大致内容,让学生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在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对本篇文章进行进行不同角度的理解分析,让学生多方位的理解这篇文章,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多方面的思考分析,能够让学生从正面分析也能够从反面分析。在写作上,也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语文作文中的题目,在同一个题目的基础上,不一样的学生可以写出不一样的文章,这就是多元化思维。在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更好的拥有多元化的思维习惯,以更好的提高语文成绩。

3、对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实施

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特点分析和教学方案制定以后,那么下一步进行对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这需要老师在结合初中语文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变通,以更好的使语文教学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具体的实施方案如下。

3.1 师生间相互沟通,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上,首先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更好的进行沟通,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更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活跃的动力和学习积极性。对于教师来说,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培养和拓展离不开学生对于语文的热情和兴趣;教师还可以进行组织一些语文相关的课外活动以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因为社会作为实践和学习的大舞台,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老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融入社会,不断体验社会中语文的魅力。比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乡村,不断拥抱自然,贴近自然,并结合课本中的知识,在自然中不断学习、交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加强课外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质。

3.2 合理分组,促进学生间互动性

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划分小组来进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在同学之间学习一些知识,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在进行小组分组时,老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可以根据学生的共性进行分组,也可以根据优劣生互补的行为进行分组,可以让学生共同进步。

3.3 对学生进行不断指导,让学生更好的适应多元化教学方法

一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甚至会干扰学生下一阶段的学习,这时老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进行指导。(1)老师可以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直接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的去了解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思考问题。(2)老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氛围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3)老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纵向思考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更好的学会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做到融会贯通。

3.4 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情感表达

这一点上,主要是进行分层教学法。所谓分层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中难易程度的不同,提出不同的问题和要求,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让不同的学生来回答,特别是学生不理想的学生,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要不断对他们进行鼓励和信任,也让他们体会到学生的成功和乐趣,这样可以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满足感,不断提高语文成绩。

3.5 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沟通、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人际交往能力等等。老师多引导学生与学校外的人打交道,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生通过与人交流,不断归纳出自己的心得,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这些在课堂上是无法发挥出来的。

结语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能力,更好的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柏松.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4(10):134-135.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11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解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教学"的问题,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并将这种兴趣转化为学习语文的欲望,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并且要使学生能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也有所进步[1]。1.1有效教学的概念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用较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取得较多的效果,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个人乃至社会的教育价值需求。总的来说,有效教学就是用一定的教学投入来获得更多的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1.2有效教学的特点

第一,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的作用,保证了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开展有效的教学。

第二,创设民主、开放、自由的教学环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课堂气氛可以帮助教师更好的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表现和发挥,并能使学生缓解课堂上的紧迫感,从心理上得到放松,积极向教师提问,主动学习,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第三,有效地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师生相互交流与合作,二者缺一不可,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要把学生看做是课堂的主体,只有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师生得到共同的发展和进步。2.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

在实行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时,教师应注意的问题就是:首先,要教学生学些什么;其次,怎么教才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文章内容;最后,怎么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这三方面考虑全面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教学才能真正的实现。

⑴明确教学目标,科学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目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框架和结构,而且为老师指明了教学的方向。在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应采用以下几点方法:首先,对所要教给学生的课文内容熟悉、明确;其次,教师应考虑在教学过程中应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这些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哪个方面的能力;最后,要重视、引导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要做到科学的使用教材,教师应提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在备课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增加或删减教材,或拓宽延伸,或调整重组。同时,不要忘了给学生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在探索资料的背景中发现教材的主题及意义。例如,在学习现代诗|雨巷》时,教师应结合此诗的写作背景,或教材中已有的作者简介或他人评价来设计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起讨论,结合作者相关的事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2]。

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篇12

在语文学习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更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一种责任。作为一名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结合所教课文的内容,挖掘教材的育人内涵,把对学生的品行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德育、智育、美育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发现并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对育人之“道”理解的偏差,主要表现为对其窄化和泛化理解,这也必然影响到学生的发展。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道关系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文道关系展现出来的论争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解决当时语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而出现的。偏文或重道都是一种人为的“工具性”或功利性的表现,从本质上说文道本来是一体的,二者的统一并不是两者皆重,而在于回到二者最初合一的状态,找到二者天然一体的原点。这就要求我们对“文”“道”的含义进行深入探究和升华,而不单单将育人之道等同于语文教学道德教育方面的意义,而应关注语文教学的育人之“道”更为丰富的内涵。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