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内部管理合集12篇

时间:2023-09-22 09:13:52

加强内部管理

加强内部管理篇1

一、企业内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加强内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自身竞争力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保护企业资产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正确合法及经营活动的高效经济,促进内部管理活动顺畅且相互制约,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和实现企业目标,增强企业在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

(二)建立科学内控制度,保障现代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制定内控制度,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科学严谨的闭环式管理循环,做到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有效保障现代企业健康稳步发展。

(三)加强内控管理,有效防范企业的经营风险

实施健全的内控管理,对企业风险进行有效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和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把企业的各种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是企业风险防范的一种最佳方法。

(四)有效的内控管理,能保证企业财产安全完整

内控制度通过定期盘点、限制接近、财产保险、记录保护等一系列手段与方法,能够对企业财产的采购、验收、计量、仓储等环节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监控,从而保障企业财产安全完整,防止浪费和行为的发生。

二、企业内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内控管理理念相对比较落后

部分企业内控管理理念不够深入,企业管理层虽然制定了内控制度,但是没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企业内控管理作用发挥不够。

(二)内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

有些企业未制定符合实际的内控管理制度,内控工作程序不明确,缺乏内控管理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有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覆盖面不够,未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员工的管理,也未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不明确,内控执行不全

企业管理人员只关注高风险领域,重视对重点项目的管控,使得内控制度执行浮在表面,留有死角。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有时执行人员出现违反行为,破坏了企业的内控制度,不能达到内控管理成效。

(四)缺乏内控管理人员且人员素质不高

多数企业无专职内控管理人员,大都财务人员兼职,受专业知识和工作限制,工作质量不够,整体素质不高,特别在信息技术处理方面欠缺。

三、强化管理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内控管理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全员思想认识

企业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强化全员内控管理理念。一是企业管理层对实施内控管理的重要性要有深刻的认识,从思想上重视和行动上支持内控管理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内控环境,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抓紧抓好;二是教育引导员工提高内控风险意识,让全员清楚企业是利益共同体,不能为了局部或个人利益影响企业利益;三是对员工进行内控制度和管理知识的培训,让每位员工掌握内控知识和业务操作方法,真正发挥企业内控制度的价值和作用,提高企业内控管理工作效率。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完善内控制度

1.健全管理制度和公司规章。行业管理制度需根据国家法律明确各项权利和职责,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惩罚,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经营管理工作顺利有效实施。2.健全组织机构。科学设置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岗位职责分工,提高岗位人员素质。在设置内部机构时,企业管理者既要考虑工作的需要,也应兼顾内部控制的需要,使机构设置既精炼又合理。3.实施预算控制。预算控制涵盖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包括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等方面。实施预算控制,编制经营、资本、财务等的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利于实现企业既定目标。4.实施风险防范。为规避风险,企业管理者应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内容有筹资风险评估、投资风险评估、信用风险评估等。鼓励员工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及时纠正和完善,做到防患于未然。5.建立财产保全。为保护资产安全,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须经过授权审批,才可以被接触或处理。主要内容:(1)限制接近资产。只有经过管理者授权批准的人员才能接触现金、其他易变现资产、存货资产等。(2)定期盘点实物。企业建立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对盘点中出现的差异应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查明责任。(3)财产保险。通过对资产投保增加受损补偿机会,保护实物安全。

(三)设立监督机构,完善内控监督评价机制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内控监督评价机制。要成立审计委员会,设立审计机构,履行企业内控监督职责,扩大审计委员会的管理范围,加大审计稽查力度,加强审计学习培训,提高审计执行能力和企业内控管理水平;要将审计委员会形成一种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科学评价,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评价机制,提高内控管理效率。

(四)充实内控管理人员,提高人员整体素质

一是选取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企业内控管理岗位;二是企业在招聘管理人员时,要进行严格全面考核,录取专业素养高和职业道德好的优秀人才;三是定期对在职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根据管理需求实行定期轮岗锻炼,掌握各部门业务工作职责,提高内控管理人员实操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内控信息交流平台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传递的速度直接影响着工作效率。应在企业内部建立内控信息交流平台,一是便于内控人员与各部门职员沟通交流,及时发现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并得以妥善解决。二是可以及时收集国内外企业内控制度和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借鉴先进经验,提高企业内控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利用平台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加强内部管理篇2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71-01

长期以来,提起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一般都会想到只要遵守财会制度,保证账账、账物、账款相符,及时填制各项财务报表就可以了,实则不一样。基层单位管理相对宽松,外部和内部的约束机制缺乏,致使财务收支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内控制度不完善,单位遭受损失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迫切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一、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工作基础不牢

一是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大部分单位对会计科目设置重视不够,认为是基层单位资金收支有限,只要把资金的收支列明说清,至于具体科目设置可不必做具体要求,仍按老一套的会计科目去设置账目,这使得新旧科目在应用时有一定出入,在填制财务报表、财务检查时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是审核原始凭证、报账手续填制不规范。如原始凭证的内容填写不全、发票内容笼统、以售货单位的公章充当财务章、没有购货单位名称、报账手续不严密等。三是会计记账不规范。如:摘要内容不完整;原始凭证不按规定和顺序粘贴,粘贴不规范、不美观;不按规定登记现金日记账,汇总登记,不按日逐笔登记。四是财务审批手续不全。具体表现为:个别单位的支出原始凭证无领导签字和经手人签字;有的单位白条入账,没有取得收款人正式发票。

(二)内部控制意识淡泊

大部分单位对内部控制的理论学习不够,知识掌握不多,认识上还存在差距,管理观念不到位,缺乏紧迫感。单位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重视不足,尚未建立起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即使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在内容方面也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没有考虑到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实施。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财务人员素质不高

由于大多数财务人员不是财会专业的科班出身,加上平时学习时间少,会计核算水平不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资产管理相对偏松

各单位普遍重视资金的管理,对资产管理相对偏松,认为固定资产是大宗物品,只要购置了大家都看得见,摸得着,谁也不敢随便拿走。这种想法不但财务人员有,而且很多职工也有,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也就忽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

(三)内控制度建立不完善

部分单位在人员编制少的情况下,财务人员往往身兼数职,在处置货币资金业务等一些环节上得不到有效的监督,极其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漏洞。

三、建立和完善基层单位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一)加强对财会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和继续教育制度。增强财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要求财务人员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的规定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

(二)强化资产管理手段

一是财产使用上,为防止长期占有公物、化公为私以及财产受损等现象的发生,对公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丢失、被盗、毁损等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赔偿责任。在财产处置上,为防止随意性,严格按照“集中审议、统一上报、依权限报批”的程序管理。二是定期清查,准确核算。对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转让,财务要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每年单位要对固定资产实物数量进行一次盘点,确保固定资产账账相符、账物相符。三是严格审批、监督。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使用、调配、处理、移交等监督制度,单位负责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工作调动时,应监督交接个人使用的公共财物,确保资产不会流失。

加强内部管理篇3

内部控制是 现代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 法律 法规有效遵循、规避生产经营风险,由企业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的一个管理过程。而物资采购环节又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因为采购直接关系到生产的质量,关系到企业的成本和利润,是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才能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呢?

笔者认为,要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来提高采购工作的管理水平要遵循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即:正确认识是前提、制度保障是基础、程序合理是重点、执行有效是关键。只有做到这些,并结合各自企业实际,予以适当的完善和补充,才能真正达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企业采购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正确认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前提。

从企业管理层到具体的采购业务部门每一名工作人员对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个正确的认识,是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的前提。管理层要着眼于企业的 科学 发展 ,善于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并纳入重要的企业议事日程。采购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服从服务于采购工作的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也就是说,企业的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企业的一切决策,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之外。这既是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

二、制度保障,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基础。

建立完善的物资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既是满足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需要,也是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同时更是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并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必将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有效抵御和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是进一步强化公司内部经营管理、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客观要求;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采购工作的规范运转。

三、程序合理,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

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其实质是强化企业的过程管理和流程管理,因此制定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就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包括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审定、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合同签订与管理、物资验收入库、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采购业务的分析与考核等管控节点。

(一)采购计划、方案的编制与审定环节。这一环节可以使企业最大限度地控制采购预算,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提出物资采购的申请,仓储或有关部门平衡库存后由物资管理部门编制采购计划,经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后报采购主管领导审定。采购部门根据采购计划编制采购方案,采购方案应明确采购的原则、采购的渠道、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和范围等内容。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采购方案是否经采购部门负责人审核,是否明确采购物资的具体数量、质量要求、交货期、采购方式等,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二)供应商的选择与价格确定环节。这一环节是采购管理控制工作的重点,可以使企业的采购预算资金得到有效的使用,使企业经营成本降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益。其一般管理控制程序为采购部门应根据审定的采购方案,通过招标、竞争性谈判采购或询价采购等方式确定供应商与采购价格。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为采购是否经过询比价、有无询比价记录,通过招标方式采购的是否符合招标管理规定,对大宗、批量、重要及特殊物资的采购是否采取招标方式,应集中采购的是否有违规自行采购的现象,相关审定是否符合权限。

(三)合同签订与管理环节。这一环节可以规避采购风险,保证 企业 的合法利益。主要通过合同范本管理,提高合同管理工作的规范化,降低合同签订风险;通过资质信用管理,建立供应商诚信档案体系,降低了履约风险;通过合同风险点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的风险意识,减少合同履行风险;通过合同会签管理,提高合同审批效率,规范业务流程;通过合同履行管理,加强经营过程的控制能力,提升公司精细管理水平;通过合同统计分析管理,提高公司经营决策自我分析能力。这一环节内部控制管理的重点是检查相关部门是否对合同进行审核,签订的合同是否送交财会、 法律 等相关监管部门。

(四)物资验收入库环节。采购物资到货后,物资管理部门应组织采购、质检、仓储等部门对到货物资进行检验清点,质检部门出具检验报告,仓储部门依据检验合格的报告办理入库手续,编制入库单,登记库存明细帐。这一环节的管理控制重点是检查物资入库验收资料是否齐全,验收入库是否符合不相容要求,库存明细账登记是否及时。

(五)采购付款与往来核对环节。财会部门应依据采购合同、入库单、发票等及时作账务处理。采购款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及到货情况提出申请,填制付款申请单,附齐相关单据,经采购等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后送财会部门审核,财会部门根据资金安排、使用计划、预付情况及合同约定办理款项支付手续,采购款支付应经相关领导审批后办理。这一环节的内部控制管理重点是检查财务入账手续是否齐全,暂估入账是否及时合理;检查采购款支付的依据是否齐全,与合同约定是否相符,相关审批是否符合权限。

(六)分析与考核环节。在“分析”环节上,企业采购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计划准确率、保证供应率、质量合格率、厂家直供率以及采购管理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向企业有关会议报告;在“考核”环节上,企业应建立与采购相关的考核办法,定期对采购管理情况进行考核。

四、执行有效,是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关键。

在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和严密合理的采购程序的基础上,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就是关键。一是可以通过拓宽监督管理渠道,来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实施,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发挥监督的职能作用,对采购业务要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的监督进行转变,并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监督的作用,督促和约束采购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运行。另外,还可以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考核及其责任追究制度来强化执行力,明确相关部门及员工在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中应承担的责任,加大员工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考核力度,对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完成不力,以致造成后果的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并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警告处分或给予必要的处罚来增强了各级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以此来提升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履行意识。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来提高采购管理水平,是企业改革与 发展 的要求,是企业提升综合市场竞争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在工作实践中 科学 运用,不断完善和提升。

加强内部管理篇4

一、前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较为新颖的管理理念,但在我国起步较晚,当前很多企业进行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较为落后,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冲击下,难以有效应对,企业的竞争实力有所下降。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当前应用的范围在变得越来越广泛,对于协调企业的经济生产活动、组织经营活动方面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相关情况

1.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

全面预算管理主要是对企业的整体经营活动使用的资金进行具体安排,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活动进行相应的总体规划和动态控制,从而能够逐渐形成综合性的管理机制,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将评价、激励、约束和控制融为一体。企业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各项事务进行全面有效的控制,采用一系列的调整、约束、评价手段,实现其经营发展目标,保证经营活动取得良好的经济性、效率性,确保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中的关键性环节,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顺利进行提供良好的方法和预算目标。

2.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现代企业通过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自身经营活动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并且对企业的经营生产提供一定的指导。内部控制工作一个核心环节就是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各项收支情况更加明确、更加系统化。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能够对企业作业环节中的经营业绩进行全面充分的考察和评价,从而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运行效率。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主要是为了保护资产、促进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三、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代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第一,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使企业的经营战略目标更加明确。全面预算管理能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控制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控制预算。第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指标顺利完成。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到位,能够为今后进行的各项活动提供良好的指导,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指标能够以较高的质量完成。第三,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资产的运行情况进行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每一项财务收支进行管理,并且能够对预算数据和实际数据进行有效的对比,这样对于企业清晰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具有积极意义。

四、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1.提升和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企业需要对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建立,还需要建立起预算管理部门,这样在开展具体的预算管理工作时,能提升和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这是建立起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企业在制定预算方案的时候,就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财务管理人员要有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能够认真负责的对待经手的每笔业务,这样对于提升企业财务的透明化具体积极作用。企业的领导管理阶层需要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相应的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工作,提升全体员工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

2.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进行明确,规范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

企业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时候,需要对各个部门预算重点进行明确。企业收入预算是执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现金流量计算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突出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工作,并对其进行充分重视,从而在进行预算管理的时候,能够提升全面预算管理的水平。针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制度进行执行,减少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失误,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工作

提升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力度,对企业的支出效益进行有效的制约。全面预算管理能够对企业的财务支出和收入进行控制,关系到企业的财务发展状况,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才能够减少失误现象的发生,从而有效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在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的时候,可以采用内外部结合方式,从而对企业全面预算工作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在合理、全规的前提下有效开展财务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单位的经济效益。

五、结束语

现代企业需要加强自身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强化内部控制措施,才能够保证经济活动的有序进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在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提升和强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并且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点进行明确,规范执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流程,同时还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监督工作,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规范、有序进行,从而有效实现内部控制,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伟,沈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内部控制浅析[J].商业经济,2011(9)43-44.

加强内部管理篇5

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自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充分吸收国际内部控制研究理论最新成果和国内外先进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化、系统化、合理化、制度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并且还在不断完善和进步。笔者作为一名中石化基层的管理人员对此深有感受,并且认为加强内部控制,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管理,必然加强内部控制。

一、内部控制

(一)国际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内部控制是十八世纪产业革命后,企业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结果。其理论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内部牵制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和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需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检查或交叉控制。二是内部控制被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阶段。三是内部控制结构三要素阶段。该阶段指出内部控制结构具体包括三个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该阶段正式将以前作为外部因素的控制环境纳入内部控制范畴,不再区分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四是内部控制结构五要素阶段。该理论将内部控制分为五个要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的基础,风险评估是规划控制活动的前提,控制活动是对风险评估结果的对策,风险评估和控制活动必须借助信息与沟通,监控是对整个内部控制的评价和促进。

(二)我国内部控制的建设现状

尽管我国一些海外上市的企业,比如中石化,已经开始按照国际准则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总体处于起步阶段,国内一直没有统一的内控规范,由于缺乏统一的基本规范,加上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意识淡薄,也出现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甚至舞弊的案件,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影响。针对这些问题,2007年3月2日,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的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公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项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2008年6月28日,基本规范正式,新的基本规范与包括COSO报告在内的世界领先的内部控制框架在所有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此次基本规范的印发,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该基本规范列举了内部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制等。从而明确了预算管理工作就是一种内部控制。

二、预算管理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发达国家成功企业多年积累的经验之一,对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未来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预算的概念

预算,是指企业结合生产经营目标及资源调配能力,经过综合计算和全面平衡,对当年或者超过一个年度的生产经营和财务事项进行相关经费、额度的测算和安排的过程。企业预算一般包括经营预算和财务预算。经营预算描述了一个企业获取收入的活动,包括:销售、生产、存货活动。经营预算的最终成果是一份预计损益表。经营预算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销售和管理费用预算、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产品销售成本预算等组成。财务预算描述了预计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总体财务状况。

预计的财务状况就是一份预计资产负债表。财务预算包括资本支出预算、现金与预算和预计资产负债表。经营预算是编制财务预算的前提。

预算管理活动就是预算编制、预算分解、预算执行、预算分析和考核评价的全过程。

(二)预算管理的意义

预算是建立在历史数据、经营与财务计划和对未来各种因素变化可能性预测的基础之上的。其作用如下:1.承载了企业整体的经营目标通过各种决策活动,企业有了生产经营整体奋斗目标,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来落实。

全面预算的编制不论是以企业目标中的利润目标为起点,还是以市场销售收入目标为起点,企业年度预算方案都应当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其他有关重大决议,反映本企业预算期内经济活动规模、成本费用水平和绩效目标,满足控制经济活动、考评经营管理业绩的需要。都反映了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最终目标而追求的经济效益目标。企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需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但经济效益才是一个企业能够存在的根本,才是社会效益目标能够实现的保证。

2.明确了企业内各个单位、部门甚至员工的经营奋斗目标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需要企业各部门、单位、员工之间的协同努力,只有与企业整体经营目标相一致的各个部门、单位、甚至个人的分目标得以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才能得以实现。企业预算管理系统可使企业总体奋斗目标得以分解、落实,使各部门、单位以及工作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各自的具体任务,通过严格预算执行,实现各自的分目标,从而企业的整体目标得以实现。

3.控制经营活动,提高经营效率

全面预算可以看作是企业在年度经济业务开始之际根据预期未来计划的结果对全年经济业务所做的授权批准。企业应当以年度预算作为预算期内组织、协调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可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等时间进度预算,通过实施分期预算控制,实现年度预算目标。当计划预算内的各种业务活动实际发生时,控制和处理都会相对简便顺利,经营效率也会因而提高。

4.增进沟通和协同

企业预算的编制是从全局出发,围绕企业总体目标,协调各部门和单位工作的结果。它可以促使各部门和单位管理人员检查自身的活动和其他各部门活动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估计其他单位、部门发生及可能发生事件对自己部门的影响,以及自己部门可能对其他单位、部门的影响,从而加强同各部门和单位的联系,使各部门和单位的工作得到协调,以保证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

5.业绩考核提供参照依据

通过对各部门和单位完成企业预算情况的分析,可以考核他们经营业绩的好坏,找出原因,分清责任,以便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

三、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关系

通过以上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简单阐述,可以看出:预算管理是内部控制中的一部分,加强预算管理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一个有力的手段;健全的预算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而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水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预算管理的水平。 (一)预算管理的目标也是企业内部控制所要追求实现的目标预算管理承载着企业的整体目标,而内部控制的最终追求就是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换句话说,内部控制就是为了实现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全面预算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的统驭作用。

(二)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神经,其它内部控制措施要围绕全面预算管理来系统落实内部控制的措施涉及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评制等,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关联,形成企业的管理控制网络。由于全面预算管理是能把组织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在这个管理控制网络中,预算管理控制应处于核心地位,其它控制措施都是围绕预算管理,为实

现预算目标来发挥效能的。有了预算管理体系,其它内部控制措施才能更好地统一为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四、强化预算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要形成“全员共识”预算管理工作不只是上层管理人员所关心的工作,是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全员参与的一项管理工作,只有上层、中层和基层对企业整体目标和各自所应承担的目标任务形成共识,方向一致,预算管理才能实现良好的经营效果,否则,预算管理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在现实的预算管理工作中,确实存在发生上下达不成共识的情况,上层管理者由于预算指标的压力,就将预算指标的压力简单的通过预算分解层层传递,程序过于保密,而且对这样的决定往往对下级不做出合理的解释,硬是通过自己的权威来让下级服从,不认真听取下级的呼声,结果只会导致下级失去对上级及企业的责任心,不认真执行企业预算,最后只是一心算计如何从上级多搞钱、花钱,甚至导致预算管理完全失效,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

(二)要严格预算管理工作的业绩考核及奖惩企业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核,并根据预算执行情况奖惩制度,严格落实奖惩措施,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只有全员严肃对待预算管理工作,才能严格执行预算,才能实现单位、部门分解预算目标,从而企业的整体目标也才能得以实现。一旦考核奖惩不力,就会让努力追求预算目标实现的单位、部门及员工受到伤害,让其对上层管理者及预算管理体制丧失信心,从而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最终不利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

(三)预算指标不能作为业绩考核唯一标准在现实的业绩考核工作中,预算目标指标往往作为衡量实际完成指标的标准,但由于预算是对计划预测的量化,往往与实际情况有或大或小的差异。因此,对于个人或部门的业绩考核不能呆板地根据实际业绩与预算目标的对比来决定,而主要要通过实际业绩与以前的业绩以及内外环境的对比来决定,并把现实的战略机会和困难的因素考虑进来。

这样才能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公允和公正,保证被考核的单位、部门及人员心悦诚服地严肃对待预算管理。

(四)预算管理体系不只是下传经营压力的工具在很多时候,预算管理被一些管理层只是当成了自身的减压工具,通过预算分解的功能层层传递压力,来逃避压力和责任。根据通用电气前CEO杰克·韦尔奇对预算管理的理解,一种好的预算体制,应能让预算管理工作变成业务部门和总部之间的对话,共同关心现实世界的机遇和困难,共同来发现所有可能的业务增长的机会,分析经营环境中真正的障碍,在他们的对话中双方将共同确立一个增长目标,也就是一个充满了创意和灵感的关于明年工作的“运营计划”,而作为目标的数字也是双方共同认可的,一个所谓反映“最大努力”的目标数字。

(五)预算编制不能过于单纯依赖历史数据在现实的管理工作中,有部分企业单位编制预算、分解指标过于简单,往往依据上一年度实际发生的收入、成本、利润数据,增加或减少几个百分点就当作下一年度的预算管理目标,而不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以上一年度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本企业业务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行业市场状况、产品竞争能力、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编制相应的预算。导致预算与实际情况偏差过大,要么预算目标很难实现,要么实现的预算目标只是他们力所能及的一小部分。

预算管理就是一种内部控制,强化预算管理,就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就必须运用内部控制的理论来指导预算管理的有效实施。参考文献[1](美)杰克.韦尔奇.赢[M].中信出版社,2005.

加强内部管理篇6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一、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险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四)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

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内控力度削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制失效。

(二)会计信息失真、造假机率增大

有的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造假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其他企业中的现状就更为堪忧。

(三)费用支出失控,潜在风险加大

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采购环节职责未按规定严格分离,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严密,存货发出手续不完善,加之未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造成多年来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未得到及时处理,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有些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构,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

(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但是目前企业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致于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二)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三)健全财产保全制度,防范市场经营风险

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四)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加强对职工业绩考核,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的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加强内部管理篇7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党的要求,人民的意愿。警钟长鸣,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警钟长鸣,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高擎反腐败的利剑,把社会主义大厦的蛀虫铲除掉,才能把我们的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纯洁,生机勃勃,才能使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更加信心满怀地实现新世纪的宏伟目标。

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党风和廉政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党内确实还存在一些同党的性质、宗旨不相符的问题。一些腐败案件触目惊心,一些腐败分子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背离共产主义理想、宗旨、信念。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尽管我们党对新形势下的腐败的滋生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打击党员干部中违纪违法行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腐败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有的现象还日趋严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腐化堕落案件时有发生,有些案情之恶劣,涉案人数之多,是建国以来所没有过的。长期以来,一些地方和单位,在抓经济建设时,见物不见人、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和反腐败斗争,把积极的思想教育视同“精神万能”,把查处案件说成是“无事找事”,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软指标”等等,由于这些错误的认识得不到有效的纠正,一些领导干部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自己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的责任,对腐败现象不敢大胆抵制,对违纪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纵容包庇,姑息养奸。“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刘志军、胡长清、成克杰、陈希同案件再一次警示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存在腐蚀和反腐蚀的尖锐斗争,党政机关有,国有企业也有;一般干部中有,高级干部中也有。范围之广,危害之大,都是不可小视的。我们一但放松警惕,改革的成果就会遭受巨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把反腐败和改革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就一定能确保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

二、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和教育,才能有效地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我党历来重视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工作,认为这是培养干部,拒腐防变的强大武器和第一道防线。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和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整整教育了一代人,焦裕禄、孔繁森等就是其中的杰出的代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们在教育上的失误,使腐败现象得以滋生和蔓延。事实告诉我们,学习教育是基础、是根本。“是非明于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只有学好这些理论,才能使我们正确而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不被各种纷繁复杂的现象所迷惑,才能使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才能使我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党员干部对学习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甚至和“左”的一套相提并论,有的信仰“理想是远的,信念是空的,金钱才是实的”,对学习教育不感兴趣,有的认为“这重要那重要,不如关系重要”,整天忙于迎来送往,觥筹交错,不想学,也不愿学;有的“玩劲十足,学劲不足”,即是学一点,也是应付差事,检查自己,虽然还不至于如此,但自觉性还不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坐不住,学习不系统,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也是时紧时松,要求不严,我们必须把学习当成事业和人生的大事,自觉学习,长年不缀。

在加强学习的同时,各级党组织还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实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一些坏的东西,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对党员干部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动摇其信念,腐蚀其灵魂。而事物的发展,往往是由小而大,由轻而重。由偶然而必然,由量变到质变。当你握有一定的权力后就会有人求你办事给你好处,如果你思想上放松警惕,把这看得很正常,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些不法之徒就抓住你的弱点,采用种种手段,拉拢腐蚀。由腐蚀到腐化,进而腐败,正所谓“物必自腐,然后虫生”。因此,必须对党员干部反复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党的三大作风的教育,抵制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的腐朽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克己奉公、埋头苦干、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思想,真正在思想道德上,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三、加强制度建设,把党员干部置于严格管理和监督之下。近年来,党内一些消极腐败现象为何屡禁不止,有的且日趋严重?如此多的中高级干部为何会走上贪污受贿的歧途?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对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管理不严,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或失去监督。腐败,是权力的滥用、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如果我们管理监督机制完善,各级党组织和同志之间敢于严格监督,一些令人痛心的违纪违法行为就可能不会发生,或者消除在萌芽状态。因此,建立起一整套便利、管用、有约束力的机制,使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干部实行有效地管理和监督,实在是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加强内部管理篇8

关键词:企业 财务管理 内部监管 管理模式

key word:The business finance manages internal supervision management pattern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国企改革也在逐步深入逐渐建立和完善了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崭新的企业形式。企业治理的核心就是配置权、责、利。而在权利结构中,财务的权力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权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投资和利润,最后都要通过资本和资产的相互交换或转移加以完成并在权力上有所体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已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在企业的管理中,财权及其相应的责任和利益在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配置所形成的制度安排就是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最大保证。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正确认识财务管理在市场体制下的作用,改变“财务就是记帐”的错误观念。笔者经过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问题做了一些研究,目前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仍有一部分滞后于市场经济对企业的要求,财务监督功能弱化,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核算失真现象存在。怎样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优化国有资产的组合,做好企业预算和资金管理,是目前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一、加强企业财务内部监管的必要性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块重要领域,国有企业的管理核心就是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成本管理、资金管理和财务分析,从而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企业财务的内部控制和监管,是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科学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在市场中保持主导地位的经济基础。从当前我国的经济情况看,企业的财务管理还存在着体系不健全的弱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存在,日常的财务管理还是以记账、报账、算账为主要内容,有些企业的财务报表说明都做不到准确真实,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再者,企业财权集中掌控在管理者手里,某些国企管理者,利用职权恶意侵占、中饱私囊。面对管理层的强势作为,财务机构根本无法有效监督和控制。只有当出现重大的违法行为时,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管和监督体系才可能真正发挥作用,但这样的监督成本太高了。正是由于财务管理不善,导致某些企业国有资产流失,走向失败甚至倒闭。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是由企业完善和科学的财务管理做后盾的,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保证资本的安全,帮助企业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所以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财务监管和监督体系,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然。

二、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原则

企业管理的任何一种体制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国有企业是以国家作为投资人的企业,其特征就是投资者与经营者不一致,国有企业内部管理的原则以及财务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原则也和其他体制企业的管理有区别,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财务管理方面应遵循下列原则:

1.集中性原则。集中性通常是指权利,也就是管理权利的集中性,财务管理的集中性原则是指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是集中制约企业发展的与目标有关的几个主要矛盾,在这些因素的高度统一中,实现财务管理的最终目的。

2.内部控制原则。财务的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的命脉,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接受国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和控制;一方面是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制定和执行的控制。

3.风险预测原则。所谓风险预测原则是指在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如何让企业在竞争中独善其身,那么企业的财务分析、会计核算、投资与筹资等因素就要科学精准并有预见性,能够使企业规避市场风险。企业财务管理的方式、利润分配以及投资融资等各项财务管理活动都要充分预测其风险性。

4.制约性原则。企业财务管理的制约性原则是指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在外部或内部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进行监督,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1

三、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

充分认识企业财务管理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把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建立新的财务管理方式,把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财务管理中。

1.财务的核算职能。财务的基础职能是核算职能,充分发挥财务的核算作用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优质的财务核算业务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经济效益,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细致和灵活性特征的企业的核算职能,是企业财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2.财务的管理职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树立新的财务管理观念,采用新的管理方法保护好或者盘活产,使其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又一内容。财务部门的义务和责任就是保证企业的财产安全及资产的保值。在资产的保值增值过程中,体现出财务的管理职能,合理利用资金为使企业财产增值达到最大化,是财务的管理职能。

首先树立效益观念、市场观念和法制观念。追逐利润是资本的特性和本质,企业的效益是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体现,财务工作必须牢固树立效益观念,一切财务活动都应建立在效益这个基础上。没有市场,也就没有效益可言,那么财务工作不但要有效益观念,更要有市场观念,要着眼于市场这个大局,根据市场信息和要求来开展各项理财活动,从而达到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市场经济又是法制经济,财务人员不仅要熟悉和掌握财税法规、制度,更要熟悉和运用其他经济法规,既可以确保企业合法经营,又可以规避法律风险。其次是采用新的财务管理方法。对财务各项指标的编制、分解、反馈、控制、执行、分析、奖惩等规范和矫正企业的经济行为。主要包括财务预测系统,财务预算管理,资金管理,企业成本控制管理,对资金的调控。

3.财务的决策职能。作为企业的经济信息中心的财务部门,必须积极全面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科学分析企业财务情况,从效益角度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提供数据;站在更高的层面分析各产品的边际贡献,调整企业产品结构,为企业的生产决策献计献策;从经营活动的扩大和提高市场份额以及资金回笼率的角度,参与企业的营销决策,帮助管理层制订激励销售的政策措施;从宏观、微观、反馈调整三方面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参与企业的分配决策。根据资金、人力资源、销售计划、成本计划、市场状况格局调整计划、费用计划等信息,定期对企业年度经营计划及未来两年发展趋势作出具体的量化分析,参与企业的宏观决策。在市场调研基础上进行人力资源的前提准备工作,就项目的财务状况作一可行性研究报告,将广告效率予以量化,参与企业的微观决策。反馈决策:对企业管理的决策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发展的判断,即便是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并进行了量化的可行性研究,一些决策也总免不了偶然失误,财务管理就要对决策的执行过程跟踪反馈,以便及时发现失误做出调整措施。

四、构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

我国国有企业数量众多,国家作为出资者不可能直接面对每一个国有企业进行管理,所以要实现国有资本经营的保值、增值,必须建立国有资产的授权经营制度,构建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机制。财务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国家作为企业的出资者是以保留选择经营者、收益分配、重大决策三项权利为条件授予人管理权的。政资不分一直是国有企业的诟病,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和运营资本,必然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导致企业失去市场竞争力。如何保障国家权力正确实施,避免国家的直接参与重大财务决策,就必须有一套科学的、健全的内部管理控制机制。

(二)企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企业的财政管理,建立与财务决策机制相适应的激励机制,也是实现内部控的有效手段。不同的财务管理原则产生的决策效应也不同,对决策者采取激励机制,通过远期目标和近期的奖金等形式,充分调动决策者的财务管理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三)在以上两种措施的基础上,建立对经营者财务预算、决算的审批制度,硬化财务预算约束。把财务管理的目标分解落实到财务预算当中,通过对企业管理者的中长期财务战略规划的审批,比如年度财务预决算和年度财务报告的内容,和激励措施挂钩来考核资本保值的目标体系,来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

(四) 国家主要采取委托社会审计机构或国家审计进行审计的形式对国有企业实行定期的财务监督。逐渐取消稽察特派员、财政监察专员,理顺国家、社会审计以及公司自理的财务监督制度。创建监督机制,强化财务监督制度,从而保证国有资产的良性发展。杜绝企业中出现的“内部人控制”现象,严惩制造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本流失现象的责任人。

企业的财务人员是财务工作的主体,同时也是财务监督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转变财务管理观念,改革传统财务管理方式,必须大力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把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对国有企业的财务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培训。认真学习和领会企业会计制度、国际会计准则,新的会计法对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人员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以为了适应当前企业的财务工作,财会人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勇.浅谈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J]. 开封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加强内部管理篇9

内部控制是一种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时既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生搬硬套,应结合烟草行业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真正符合行业发展和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机制。具体来讲应符合以下原则:

以法律为准绳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体现法律法规的要求,以保证控制系统的权威性。

内部牵制原则。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必须经过具有互相制约关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的控制环节方能完成。

全面控制原则。一是指内部控制的触角要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二是指内部控制应贯穿于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全面规范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使企业业务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形成一个互相补充、互相协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成本效益原则。单纯从控制的角度来考虑,参与控制的人员与环节越多,控制措施越严密,控制的效果就越好,其发生的错弊现象就越少,但这也必然造成控制成本越来越高。因此,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产出效益之间的比例,对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点进行严格控制。

以人为本创新内部控制制度

人既是内控制度的被监督者、被考核者,又是内控制度的实施者、考评者。人是影响内控制度实施效果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必须发动员工主动参与内控制度的各项活动,提高内控制度的实施效果。另外,要重视对管理人员、财会人员的选拔和业务技能培训;将单位内部组织机构之间、各经办人之间不相容的职责和职务分离,比如将财务负责人的执行职务与承担的具体业务职责相分离,以避免职责交叉现象的发生。

健全行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

建立内部控制领导机构。为了加强内部管理监督,企业的重大问题必须由领导班子按照程序集体研究决定,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投资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以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防止在资金划拨、资产处置方面出现问题。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应保持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计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核、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以及各职能部门履行相关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报告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从而保证内控制度的完善。

加强内部管理篇10

企业管理的中心内容就是财务管理,也是一个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从各种事实证明,企业没有有效的财务管理必然会影响其发展,甚至导致企业出现经营萎缩和倒闭。在这种形式下,探讨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一、加强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性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大都是将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这就导致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多追求目标不一致了,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经常会不择手段损伤经营者利益。而且企业多使用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管理以及岗位轮换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内部控制欲财务管理,就能够降低经营者利益受损。因此在这种形式下,进一步开拓财务管理实践工作,能够有效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财务管理设计到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就会有效监督与制约,合理使用资金来增强资金的使用率。因此,加强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有效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提升了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是越来越激烈,要应对市场竞争最有效办法就是加强内部财务管理,采用先进财务管理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能力。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财务管理的理念

市场经济体制推进,为各行各业都提出了新任务与新挑战。在这种形式下,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如果还是老思想老套路,还是停留在过去仅仅事后反应财务核算,就会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转变财务管理理念,通过正确核算来发挥财务管理监督与决策功能,其一是要规范、控制企业经营行为,其二经过科学财务分析,给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决策依据。因此一定要重视内部财务管理,树立科学的市场观念、用财务管理来带动其他管理以及利润观念的理念,基恩人构建出面向市场财管理体系,快速准确的财务预测市场,能够处处控制利润。

(二)加强资金管理

事实上,财务管理的重点就是资金管理。因此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就必须要将资金管理放在重要位置,提升资金使用效率。资金管理重点在于融资的成本要低,现金的存量要少,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只能适度的负债;同时还要高度重视资金使用时间价值,加速周转资金,通过资金管理来体现出效益。比如某公司对各个分公司建立分散资金管理,建立财务中心,各级的财务人员都要建立好银企关系,这样就能够及时贷入成本较低的资金;还能够有效的统筹调动各级财务的核算以及资金运转。目前很多企业在资金管理上都使用了“三个统一”:统一计划、统一贷借款以及统一调度,进而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以及建设需要的资金既无缺口又无沉淀,进行资金有偿的使用,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资金占用,降低贷款利息的支出,加快资金的周转速度,进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

通过分析发现,在很多企业财务管理中由于没有做好应收账款的管理,导致连连出现坏账现象。因此企业一定要全面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进而增强企业的资金实力,就能够有效的扩大销售功能。同时做好了应收账款的管理,能够有效的降低了坏账损失以及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有效的提升了应收账款的投资收益。财务管理必须要强化与业务部门之间的协作,根据企业实况制定出合理信用政策,进而加快企业资金的结算与回收;对于一些大话要实施合同化的管理,实施超额逾期算利息的制约办法,增强回收款子力度。

(四)稳步发展降低财务风险

企业要构建出防范和控制风险机制,按期做分析报告,对风险进行警示与评价。实际工作之中,要及时监控企业的资产收益率、资产销售率、现金流入比率以及已获利息倍数等较为敏感的财务指标,要重点分析企业营销、资产、资金、费用、投资以及利润等等情况,并且要按照需求做定比或者环比分析,分析出现变动的原因,还要采用相应措施并及时有效的控制,把风险危机捏杀在孕育状态。

(五)做好财务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财务管理中要及时进行财务分析,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评价过去经营业绩,进而衡量现阶段的财务状况,通过分析结果来分析企业之后发展趋势。事实上,企业管理重要环节就是财务考核与分析。必须要通过财务分析的具体数字,来了解企业现阶段的经营情况,挖掘企业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进而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六)构建完善的财务监控体系

企业还要在内部构建出有效财务监控体系,对企业的资产、债务、现金回流、投资回收以及资产增值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和监督加强,严格管理担保与信用证的开证额度,进而降低负债。比如某海运企业的财务部门,为了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制定出了各种财务制度,并且加强了各级的检查力度,通过强化船舶财务合核算程序与内容,进一步完善了船舶的财务管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体制加快了各种激烈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稳步发展,就必须要根据企业自身实况,进一步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尤其是资金管理,才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加强内部管理篇11

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公司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现代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是要提高认识,强化资金管理。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公司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涉及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所以要层层落实,各部门配合,共同为公司资金的管理做出努力。

其次,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要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是加强财产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产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要定期检查盘点,堵住漏洞,保护公司资产安全。

再次,是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不合理资金占用,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避免死账、呆账的发生。

最后,建立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基于一定的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在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作为股东的出资者,具有终极财产所有权;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其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产权;公司的总经理,具有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财务经理,则具有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和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权。在公司制模式下,股东作为出资者,为保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一般通过间接控制,来行使其监督权,在财务上形成以出资者的管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在公司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在财务上形成的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次;公司的财务经理,行使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在财务上形成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层次。

二、加强公司财务内部管理监督

经过几年来财政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改革,公司财政工作逐步公开、透明,但重资金分配轻管理,重资金拔付轻监督的现象比较普通,财务管理仍较混乱,财务监督力度较弱,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必须继续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监督机制。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制度,并依照新政策不断改进完善,认真执行,实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违制度必纠。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规范单位内部财务活动,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具体分工、职责,强化财务人员的监督;完善单位内部牵制、稽核、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有效堵塞漏洞。健全监督机制要从单位内部、政府外部、社会公开三方面形成一个监督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好形式。其一是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克服对“一支笔”审批的监督力度较弱的现象,成立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汇审小组,定期对单位的财务开支实行集体研究,汇审汇签,入帐报销;其二财政、审计、纪检、检察等监督部门及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财务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其三真正实行财务公开,增强财政、财会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其次,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依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通过部门预算及“收支两条线”不断完善,强化政府职责,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转变部门职能,改进作风,防治腐败,防止乱收费和坐支挪用资金的发生,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带动财政日益公共化、透明化。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

态,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最后,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加强监督,责任到人。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尤其对发票的审核。为杜绝虚假发票现象的发生,要求财会人员在审核中认真把关,主要应注意发票的使用范围、基本内容、防伪标识、印鉴、手续、 附件等。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内容不完整或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另外,改革资金的分配方式,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财务活动分析,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加大对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理力度。根据单位账面反映出的往来款项余额,要有单位负责人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查清债权发生的时间和事由,调出原会计处理的原始凭证,与债务人对账,发出催款通知书,责令其限期归还。

【参考文献】

1、林万祥,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当代财经》,2008年9月

加强内部管理篇12

    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公司同各方面经济关系的基本规范、是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和财务管理活动的行为准则。现代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

    首先,是要提高认识,强化资金管理。由于资金的使用周转牵涉到公司内部的方方面面,企业经营者应转变观念,管好、用好、控制好资金不仅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而是涉及到公司的各个部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所以要层层落实,各部门配合,共同为公司资金的管理做出努力。

    其次,是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的效果。要使资金的来源和运用得到有效配合。要准确预测资金收回和支付的时间。是加强财产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物资采购、领用、销售及产品管理上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要定期检查盘点,堵住漏洞,保护公司资产安全。

    再次,是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管理是重要的解困措施。加强存货管理,压缩过时的库存物资,避免不合理资金占用,并以科学的方法来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赊销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评定,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办法,避免死账、呆账的发生。

    最后,建立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框架。企业财务活动及其管理是基于一定的企业制度而建立的。在公司制下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作为股东的出资者,具有终极财产所有权;作为代表股东利益的公司董事会,其有完整意义上的法人产权;公司的总经理,具有公司的经营权;公司的财务经理,则具有公司决策的执行权和公司资金的日常管理权。在公司制模式下,股东作为出资者,为保证资本的保值和增值,一般通过间接控制,来行使其监督权,在财务上形成以出资者的管理主体的出资者财务行为;在公司内部董事会和总经理通过行使法人产权和直接经营权,全面而直接地参与对公司重大财务事项的决策和管理,在财务上形成的经营者为财务管理主体的经营者财务管理层次;公司的财务经理,行使财务决策事项的执行权与日常管理权,在财务上形成以财务经理为管理主体的财务经理财务管理层次。

    二、加强公司财务内部管理监督

    经过几年来财政管理和财务制度的改革,公司财政工作逐步公开、透明,但重资金分配轻管理,重资金拔付轻监督的现象比较普通,财务管理仍较混乱,财务监督力度较弱,为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必须继续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健全监督机制。严格按照《预算法》、《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定一套完整的监督、制约制度,并依照新政策不断改进完善,认真执行,实现有制度可依、有制度必依、违制度必纠。加强内部财务制度建设,规范单位内部财务活动,明确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财务人员的具体分工、职责,强化财务人员的监督;完善单位内部牵制、稽核、内审制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错误,有效堵塞漏洞。健全监督机制要从单位内部、政府外部、社会公开三方面形成一个监督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好形式。其一是建立内部监督、约束机制,强化内部会计管理体系,克服对“一支笔”审批的监督力度较弱的现象,成立单位主要领导组成的汇审小组,定期对单位的财务开支实行集体研究,汇审汇签,入帐报销;其二财政、审计、纪检、检察等监督部门及各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对单位财务实施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其三真正实行财务公开,增强财政、财会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自觉接受广大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

    其次,加强部门预算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依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原则,对财政资金进行统筹安排。通过部门预算及“收支两条线”不断完善,强化政府职责,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转变部门职能,改进作风,防治腐败,防止乱收费和坐支挪用资金的发生,有利于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带动财政日益公共化、透明化。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

    态,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经济活动内容。

    最后,加强原始凭证的审核,加强监督,责任到人。按照《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严格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尤其对发票的审核。为杜绝虚假发票现象的发生,要求财会人员在审核中认真把关,主要应注意发票的使用范围、基本内容、防伪标识、印鉴、手续、附件等。对于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于真实合法、内容不完整或有错误的原始凭证应退回经办人员,由其负责将凭证补充完整、更正错误或重开后,再办理。另外,改革资金的分配方式,加强监督检查。开展财务活动分析,提高经费管理水平。加大对应收、应付款项的清理力度。根据单位账面反映出的往来款项余额,要有单位负责人组织会计人员和相关责任人,查清债权发生的时间和事由,调出原会计处理的原始凭证,与债务人对账,发出催款通知书,责令其限期归还。

    【参考文献】

    1、林万祥,中国管理会计的历史演进、现状与未来,《当代财经》,2008年9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