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训练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3-10-18 09:58:40

配音训练方法

配音训练方法篇1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7—0089—01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进行的、快乐的事情,则是每位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深思的话题。为此,我们尝试借助以影片配音为依托来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能力,为朗读教学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一、让学生的心“动”起来

接手新班后,我利用班队活动时间,播放了学生喜欢的动画片《雪孩子》,正当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我把声音关闭,学生们叽叽喳喳地嚷开了:“怎么没有声音了,这样看动画片真没意思。于是,我适时地引导学生:“同学们,动画片中每个人物的声音都是配音演员的功劳,如果没有他们形象的声音效果,我们看动画片会失去一半的兴趣,你们愿意当配音演员,为你们喜欢的动画片配音吗?”学生们高兴地齐声喊道:“愿意!”看动画片是低年级学生的最爱,抓住他们的心理,将课文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在他们的眼前,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充满童真的配音、配乐如磁铁般牢牢吸引着孩子,使他们很快进入情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直观生动的画面、悠扬舒缓的音乐,能唤起学生无穷的乐趣,配乐朗读、给动态的画面配音、听电脑里的卡通人物点评朗读效果,这些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朗读形式。如,《荷叶圆圆》一课,在读的方式上采用了电脑评价的方式。把课文中的插图扫入电脑,做成动态的画面,在初读时让图中的小朋友来评价读的效果。在细读理解中,读到哪一段,就让对应的或是小水珠、或是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做点评,对读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读得不佳的,就鼓励学生“再努力,你一定能读好”。对课文中人物的话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读起课文来兴趣盎然,意犹未尽。

二、讲究科学的指导方法,力求使影音配音练习活动达到提高朗读能力的效果

1.完整观看指导法。“完整观看”是指教师向孩子提出观看要求后,让孩子带着问题完整地观赏动画片,以对动画片的情节有个概括的认识。完整观看适用于让低年级孩子初步感知动画片,一般用在第一课时。为了取得好的观看效果,教师应注意:动画片的播放时间应根据低年级孩子的特点而定(最长不得超过30 分钟)。观看前应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以利于学生对画面内容进行有目的的搜索性观察,及时“筛选”画面的信息,以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观看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动画片的基本内容,谈谈自己对动画片的基本印象。

2.分段观看指导法。“分段观看”是指将整部动画片分成若干段落播放给学生们看。优秀的动画片一般结构层次很清楚,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束部分脉络分明。指导观看时,一是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上一段所观看的故事内容去合理猜测故事下一段可能发生的事情;二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倾听动画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心情。

3.回放观看指导法。“回放观看”是指将整部动画片或动画片中的部分故事情节重复播放给学生看(特别是动作节奏较快或较难理解的部分),目的一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画面信息;二是整合教育活动所学的内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定格观看指导法。“定格观看”是指让动画片的某个画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再引导学生仔细观看。并结合发放的台词资料,让学生试着为这段画面配音。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将某个动态画面的表情、动作、心理活动等情况转译为生动的语言。

配音训练方法篇2

引言

体育舞蹈是随着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地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是现在社会广为盛行为大众所喜爱的舞蹈。摩登舞分为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国际标准舞分为伦巴、恰恰恰、桑巴、斗牛、牛仔等。随着体育舞蹈在中国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现在许多大学院校也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业。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滨州学院及滨州市多所体育舞蹈俱乐部进行体育舞蹈学习的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2.逻辑分析法;3.实验法;

二、结果与分析

(一)音乐与体育舞蹈的联系

1.体育舞蹈伴奏音乐的选取。体育舞蹈是在音乐伴奏下完成的运动形式,音乐的强弱、节奏的快慢、旋律的韵意、音调的优美等都会使产生动作与事物紧密联系。体育舞蹈的音乐都是世界上著名曲目,能激发人脑兴奋的功能,使体育舞蹈动作注入生命的灵性,体育舞蹈对音乐的基本节奏、标准、速度都有着严格的规范[1]。

2.体育舞蹈的主要风格特点。体育舞蹈的风格展现出每个舞种发展的历史背景、人的性格特点、演变的痕迹,这都刻有深厚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舞蹈风格特点和情感特征,从音乐中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特有的内涵和风格。舞者在音乐中围绕着舞蹈的特有风格来设计、把握和展示舞步、舞姿、舞态等肢体语言,才能演绎出更富蕴含,更有感染力的体育舞蹈。

(二)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中的应用

1.音乐在体育训练中应遵循的原则

(1) 根据舞种的动作节奏选配相应音乐的原则;(2)根据舞种的风格特点选配相应音乐的原则;(3)音乐的选择应该突出舞蹈主题的原则;(4)在训练或教学时音乐的选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体育舞蹈训练中音乐训练方法的运用

(1)运用音乐训练法培养学生的舞蹈节奏感即乐感、舞感;(2)运用音乐训练法培养学生的舞蹈协调性;(3)运用音乐训练法培养学生的舞蹈表现力;(4)运用音乐训练法培养男女选手之间的配合;

3 .体育舞蹈训练中有无音乐伴奏的对比。对体育舞蹈动作在有无音乐伴奏的对比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实验法。我们选取的80位训练者分成相同人数两组,这两组人员的舞蹈水平接近,区别在于第一组在无音乐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使用口令练习,第二组是在有音乐的情况下进行训练。两组人员在经过三个月的伦巴舞银牌动作学习后进行测试结果对比。(详见表1)

根据表1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第二组要出众与第一组,第一组训练者是在没有音乐的情况下进行的,动作没有了节奏感,每个动作的快慢很平均,看不到套路组合的亮点,表现力也不好。而且训练者在训练时没有活跃的精神状态并不能充分表达舞蹈所要表达的韵意。但是第二组训练者是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把动作随着节拍分解开进行联系,动作掌握程度比第一组的要好。

通过实验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音乐有直接渗入人心的特点,欣赏者常常把音乐中表现的感情当作自己内心的感情来体验。所以,音乐以独特的魅力给体育舞蹈增加了美妙的艺术享受。

三、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的应用中存在问题与措施

(一)音乐在体育舞蹈训练的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 舞者在体育舞蹈训练过程中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不一致。在舞蹈训练过程中,特别是初学者节奏都是通过模仿得来,对拍点的概念模糊。节奏相当含糊,舞蹈动作不能和节奏相一致,这样出现了动作不协调现象。音响运动的轻、重、缓、急构成音乐的节奏,舞者根据音乐节奏与舞蹈节奏相吻合。

2. 舞者在音乐中不能体现体育舞蹈特性。舞蹈创作中舞蹈的风格表达故事情节是不相同,在学习每种舞蹈时,我们要抓住舞蹈的核心动作。例如在桑巴舞的学习过程中,要知道桑巴舞的特点多注重胯部的动作变化,舞蹈动作夸张豪放。

3.舞者在编创舞蹈作品时的主题在音乐中表达不明确

在一些舞蹈作品中,舞蹈和音乐必须要包括开头,高潮,结束等统一的结构要素。要时刻围绕舞蹈主题展开音乐部分与舞蹈动作的编创。根据舞蹈形象和表达的内容情节的需要,设计音乐主题,需找有个性的音乐动机,构思有特点的音乐形象,使之产生乐、舞同美审美效果。

(二)在体育舞蹈训练中加强音乐训练法的措施

1.舞者对体育舞蹈各舞种的基本音乐知识进行学习。体育舞蹈中包括十种舞,它所选用的音乐具有十种风格特色。在体育舞蹈联系过程中,首先需要让舞者听十种舞各自的音乐,熟悉十种舞蹈各自要表达的风格特点,了解每种舞蹈所规定的节拍拍数及其旋律。让舞者学会根据舞蹈音乐节奏旋律来调整自己的舞蹈动作的快慢,改变舞蹈动作幅度的大小,增强整个舞蹈的感染力。

2.舞者应科学全面提高音乐节奏感与舞蹈动作的配合。掌握音乐节奏感是体育舞蹈训练的重中之重。良好的音乐节奏感能使学生巧妙地掌握舞蹈动作。要科学地音乐节奏感与舞蹈动作的配合,准确的掌握节奏感。在做舞蹈动作时应该清楚节奏的处理。

3.教师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让舞蹈学习者多观看舞蹈教学视频。在观看舞蹈视频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纠正自己在训练中对动作的错误理解。同时,在视频中学习舞者对音乐节奏的处理,以及对舞蹈音乐意境的表达方式。多媒体教学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好奇心和上进心。通过观看舞蹈教学视频从而提高学生的对舞蹈的鉴赏水平。

4.丰富训练者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机体对音乐表达的能力。为了使训练者的音乐素质得到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丰富训练者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机体对音乐表达的能力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增强基础能力,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艺术感染力。(2)注重肢体语言,加强艺术表现力。(3)对模仿加以淡化,加强对音乐的深刻理解,提高艺术想象力。

结论

音乐不但能培养舞者的节奏感、表现力和美感的重要因素,而且能激发练习者的情绪,减少疲劳或推迟疲劳的出现。节奏明快,柔情舒缓的健体育舞蹈音乐,给人振奋, 同时体育舞蹈是一种身体语言,是一首流动的诗使人们情不自禁地加人到体育舞蹈训练行列中,也陶冶了人们的情操。在体育舞蹈训练时必须认识到音乐的重要作用,不断地提高音乐的修养。舞者平时在注意提高文化艺术修养的基础上,应加强对音乐、舞蹈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最后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舞蹈的舞蹈风格与音乐结合的能力,科学地进行体育舞蹈训练,从而提高身体素质,达到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与培养终身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作者单位:1.宁波大学;2.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配音训练方法篇3

声音的响度与气息与共鸣的作用有较大关系。气乃音之帅也。对于播音员主持人来讲,气息训练的重要性不需再谈,但在共鸣的腔体和部位中,咽腔共鸣是中心。如果没有咽腔共鸣,那么,胸腔共鸣、头腔共鸣都会出现问题。咽腔共鸣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抬起“后口盖”,即抬起软腭。在发声时,根据不同的音高,意念可放在两肩到头顶,形成向斜后上方拉的力,这样的力会使软腭上抬,这是靠意念来训练。当然,在很多播音教程中提出了其他的办法,比如:半打哈欠张嘴、惊吓张嘴等练习方法。

配音训练方法篇4

一、舞蹈训练方法

舞蹈基本功训练。分为扶把和离把练习。在训练中整个身体动作是由上肢、下肢、躯干和头部组成。扶把训练着重解决运动员下肢立蹲及躯干的力度,加强腿部力量,控制身体重心的正确感觉,如利用把杆的擦地、下蹲、控制、小踢腿、大踢腿等练习来提高运动员腿部的控制力,稳定性以及灵活性。还可以充分利用把杆做各种身体波浪,提高躯干的感觉和柔韧性,达到提高优美多变的形体动作的能力;离把训练主要采用各种动作的组合,基本步伐,身体波浪组合等练习加强身体各部位协调配合及表现力,另外,还可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有选择、有侧重地进行一些专门训练,发挥个人特长,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素质训练方法

柔韧素质:柔韧素质的好坏在健美操中起着重要作用。练习柔韧素质的目的在于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增强肌肉,韧带的弹性和伸展能力,以增大运动时的运动幅度,使动作更舒展,能更好地展示动态美及内心情感。发展柔韧的方法有主动法和被动法两种,可综合采用,练习部位可重点放在肩部、胸部和腿部。

力量素质:通过力量素质练习可增加腿部支撑人体各种协作的能力以及立腰、立背的力量,还可以提高动作姿态的控制能力,使动作更富有弹性、节奏感和感染力。在力量练习过程中,对动作一定要有姿态要求,每个动作之间的间歇一般不超过30s,每组动作之间的间歇不超过3min练习部位要素可放在腰腹部、腰背部、臀部和腿部。

协调素质:协调是指人体各部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配合,合理有效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协调素质可通过一些有特点的组合,套路进行练习。练习过程中应注意难度由低到高,强度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到繁。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选择,应在规定的节拍内完成动作,并于相应的音乐配合。在音乐伴奏下进行专门的协调性练习,可提高运动员中枢神经的机能水平,使大脑皮层神经过程兴奋和控制得到合理的交替,改善神经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使运动员控制肌肉的能力增强,因而使动作能富有韵律感和美感,使运动员能自如地通过动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

耐力素质:发展一般耐力素质的常用方法有:中长跑、变换跑。规定时间的各种原地跳及跳绳等,还可以将身体各部位的力量练习编成一组,进行循环练习,动作练习。发展专项耐力的方法有:健美操跑跳动作组合练习要达到一定的时间和量,半套、成套或多成套的练习。专项耐力训练可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从而提高健美操运动员耐力及身体素质。

人体是一个整体,各项素质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训练中要注意素质训练的主要发展。素质训练还须与技术训练,舞蹈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素质训练辅助与其他训练,并在训练中注意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及练习强度。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素质训练一定要严格,否则对以后的一些技术性动作将产生连锁反映,势必影响动作的姿态和规格。

三、乐感训练方法

乐感训练首先要听并理解健美操中经常使用的音乐。如:爵士乐常常表现一种欢乐喜悦的气愤;迪斯科表现出一种旺盛的经理;摇滚乐有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轻音乐表现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其次要进行节奏感的练习,可将同一组合动作不同节奏的音乐来完成,又可用同一节奏的音乐为不同组合动作来伴奏。

根据动作来选配音乐。如果是先完成成套动作的创编,再选配音乐,则要求所选音乐必须与成套动作风格统一。音乐要起到渲染气氛,增强表现力的作用。运动员要熟练掌握动作的基础上,把动作最佳地融入音乐当中。

根据音乐创编成套动作,音乐是通过组织的音符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富有激情的音乐容易激发运动员、教练员的创作灵感。从音乐出发,聆听音乐,感受理解音乐更容易达到音乐形象与动作形象的完美统一。从而也就通过音乐完成了与裁判,与观众的交流,即通过融入音乐完成自我表现。

四、气质性格的培养方法

健美操训练中气质与性格的培养,可以使运动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在气质与性格的培养方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其一,在编排成套操时,要结合队员的性格特点和气质类型;其二,在训练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运动员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创编适合自己的操;其三,在针对个性培养的同时,还要加强团队协作,从而让一个团队有自己的风格;其四,区别对待,即有针对地加强不同类型运动员的个别指导,使每个运动员都能获得最优发展。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看,气质上的差异是运动员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统一,运动员的不同气质表现对其表现力的发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心理训练方法

运动员通过心理训练使心理能力逐渐加强,学会自我调节心理平衡的方法在比赛中有效地控制自我,冷静地面对所出现的意外情况,随机应变从而获得最好的心理状态,以便在比赛中充分发挥自我的各种能力使技术运用自如,使表现力也得以充分显现。所以健美操运动员必须重视心理训练,达到培养和提高表现力的目的。

心理训练的方法很多,本文着重讲述以下几种方法:

1、自信心训练

首先要消除运动员的自卑心理。自卑是每个人必经的心理体验,是正常的心理过程。自卑可通过教练与运动员共同努力来达到消除。其次教练注意自身的示范、启发,给运动员以感官刺激,对于运动员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要及时给以肯定,对较差的运动员多加帮助、鼓励,切忌讽刺挖苦,运动员应积极配合教练,发挥自己的特长,以每一点进步曾强自己的自信心。

2、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就是使运动员接触疲劳的训练。这里谈的疲劳是指队员精神上的疲劳。通过实践证明,进行良好的放松训练,对减缓和消除队员精神疲劳有着重要作用。放松训练的方法很多,掌握比较容易,如:利用屏气、吸气、数数等来消除紧张和不良的心理状态以达到身体放松、调节心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配音训练方法篇5

一、如何挑选合唱队员?

音准是最先考虑的条件。一个学生即使音色再优美,音乐表现力再强,如果一唱歌就“跑调儿”,这样的学生也绝不能被纳入合唱团。笔者建议在新年级进行海选,对于已经具备声乐基础和合唱经验的学生,自选一首歌曲演唱,符合标准优先录取。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队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声音的可塑性也是教师选拔合唱队员的优先考虑条件之一。有一部分学生,本身是唱歌的好苗子,自己却不知道,这时教师就是伯乐,通过海选的方式发现他们,及时纳入合唱队,防止资源流失。

新年级好几个班,海选的时间可放在新学期伊始的音乐课上,根据笔者多年实践,总结了一套短时间内行之有效的挑选合唱队员方法,即教师在钢琴上弹一组简单的旋律音程,让学生用“啊”母音模唱,接着教师在各个调上模进,也可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发生变化,即在旋律音程中间使用变化音,观察学生能否准确分辨并准确模唱。

二、声部的配置原则

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音域、音质的了解,开始进行声部分配。方法仍然是模唱旋律音程,由低到高不断变化调,观察学生的最高音、最低音,有的学生音域宽广,既能胜任高音声部,也能胜任低音声部。这就要按照声部人数分配,决定其高低音声部的选择。应尽可能将有多年乐器学习经验的学生安排在低音声部,因为大部分合唱作品主旋律在高音声部,易唱,而低音声部旋律不鲜明,相对不易掌握,有乐器学习经验的学生音准、节奏概念比较强,相对容易把握低音声部旋律。

依个人经验,我认为声部人数的配置要依据合唱团整体人数而定,声部力量的配置则视作品的要求而定。但总的来说,声部从低到高的配置,应类似于梯形。低音声部的声音要求饱满、厚实,人数较高音声部要多些。高音声部的声音要求清脆、明亮,人数较低音声部要少些。

三、高效率的训练

精心挑选完学生、分完声部后,接下来就是精心细致地排练,因为每学期都会有规模不同的演出、比赛,所以要求合唱团短期内就要达到满意的效果,高效率的训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如何做到高效的训练?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做的。

1.加强音准训练。

合唱对声音的要求是必须和谐统一,协调训练是关键。多年从事合唱训练,我发现即使有的老队员已经具备演唱合唱的能力,在演唱变化音时,仍会出现“找不到调”,如在进行《闲聊波尔卡》训练中,在多声部合排时,某个非主旋律声部出现随主旋律声部“集体大跑调”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该声部学生不太熟悉本声部旋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固定音高概念欠佳。解决的方法除了多熟悉本声部旋律外,我还采取了由浅入深的音阶、音程、旋律训练,然后再慢慢过渡到和声训练。具体方法是,在训练中进行完整的自然大调、和声小调的音阶连贯流畅性练习,要求学生随着钢琴用唱名准确唱出音阶。然后是二度、三度、四度、五度、六度甚至七度音程模唱练习,这样有了良好的基础,就可以进行和声训练了。我通常先对学生进行旋律音程训练,再穿插和声音程训练。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通常我把简单的音阶、音程、旋律训练放到每周一节的音乐课中,整个班学生全面普及,合唱队员重点培养。做到长期而持久、循序渐进的训练是训练学生音准的关键。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的训练还可以放在合唱队训练中,如我们在排练中分四个声部进行和声训练,训练用的练习曲有的是现成的,有的是自己写的短短几小节的和声进程。训练中我要求学生看指挥手势,做到强弱力度变化,要求轻声位置统一,我还要求学生在唱准自己声部的同时,必须习惯性地用耳朵聆听其他声部,达到音色的和谐统一。训练中我还经常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四个声部中各挑选一个学生进行和声训练,由其他学生评判他们的音准。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认真进行和声训练,每个学生都要过音准这一关。经常性地进行有趣、多样的训练,使得学生在音准方面突飞猛进。我认为在整个合唱训练中,音准是合唱和谐统一的关键,教师应在这方面多下工夫。

2.加强节奏训练。

如果说旋律是乐曲的骨骼的话,那么节奏就是乐曲的灵魂。旋律的生命力寓于节奏之中。它的轻重缓急有赖于节奏。不规则的节奏千变万化成就了不同特色、不同风格的旋律。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是合唱训练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在平时的合唱训练中,我会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等不同时值节奏的训练,平稳节奏的训练,变化节奏的交替训练、不同时值的符点音符节奏训练、切分音节奏训练、三连音节奏训练、各种装饰音节奏训练等。除以上训练外,在排练过程中还可进行两声部交错节奏训练,让学生掌握多种节奏变化。加强节奏训练的关键是节奏的规范严谨,这一点不可怠慢。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在确定合唱曲目、拿到新的音乐作品后,教师应该提前分析音乐作品的乐句、弄清音乐作品的节奏、把握音乐作品风格,确定音乐作品每个细微处的速度变化。在这方面我也总是本着尊重原谱的原则,对音乐作品反复推敲,依据自己的理解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从而避免了音乐作品轻重颠倒、快慢无速度变化,避免学生随意换气、随意改变节奏的现象。我认为,合唱团节奏一定要严谨规范,节奏的随意和速度的不稳定是合唱的大忌。

3.加强声音的训练。

要想使合唱团音色优美、位置统一,在合唱训练中就必须加强正确的发声方法训练,我在训练中采取的是声乐集体授课方式,首先是发声练习,在练习中强调正确的歌唱姿势、科学的呼吸方法、准确的咬字吐字,每次训练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声观念,不断努力提高歌曲演唱技能技巧。?

合唱追求的是和谐统一与各声部均衡,因此合唱的声音训练比独唱要讲究得多,也要复杂得多。在训练中,我通常采用直声训练方法,因为每个人在歌唱时会出现频率不等的颤音,控制不好会破坏整个合唱的协调性,而直声训练较容易产生共性,在合唱中比较容易听到其他声部的音色和强弱力度变化。

每次新的合唱队员加入到我们的合唱集体时,我都要郑重强调:合唱中只有“我们”,没有“我”。我强调合唱要讲求音色和谐统一,合唱突出的是整体,每个合唱队员都要像一个人演唱一样,不能像独唱演员一样根据自己的情绪去歌唱,但即使这样强调,训练中仍有合唱队员怕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把自己声音扩大,我总是及时纠正这种倾向,直白地告诉他们,突出自己是合唱队最忌讳的,这样不但起不到积极的作用,相反破坏了合唱的协调与均衡。 所以我认为:力求音色统一是合唱团声音训练的目的所在。

4.分声部训练。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的声乐艺术。准确地表现音乐作品的主题、完美地表达音乐作品的情感,是合唱团追求的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求各个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合唱团人数多则百余人,少至三四十人,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个体,每个人音色虽各不相同,但合唱团最后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舞台上的。部分学生虽然可以胜任独唱,但把他的声音放到合唱中去,就显得刺耳了。合唱追求的是和谐、统一。合唱的美就来源于各声部的和谐均衡。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连续而持久的分声部训练。分声部训练即教师分别指导每一个声部单独训练。分声部训练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每个声部训练好后再分别与主旋律声部合排,最后是总的合排。例如我们在排练《太阳出来啦》四部混声合唱时,由于女高声部是主旋律,因此我让男高声部、男低声部、女低声部分别与女高声部合排,最后进行所有声部的合排。

在声部的音量的比重上,我认为合唱曲目不论分几个声部,主旋律声部都最应该突出。如,在进行《遥远的小渔村》训练时,根据原谱要求,主旋律分别出现在男高、男低、女高、女低不同声部,这时我们就应做到主旋律出现在哪个声部,哪个声部就突出,因为主旋律声部不清晰,有悖于听众的听赏习惯。作为教师就要努力调动一切手段突出主旋律,同时合唱艺术十分重视和声的整体效果,因此每个声部所起到的作用都不容忽视。这就要求合唱团在突出主旋律声部的同时,做到不能掩盖副旋律声部,每个声部都要保持各自的音准节奏,否则弱势声部会被强势声部带跑,非主旋律声部会被主旋律声部带跑。

配音训练方法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180-01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而在整个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听”是儿童语言习得的重要形式,是说的基础,读写的前提,是英语后继学习的基础和保证。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听力训练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仍然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致使学生“听”的技能普遍较弱,从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其他技能的发展和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1.小学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现状

1.1对语音教学重视不够

语音是语言存在的物质基础。英语语音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发展的起点,语音关是教学的第一关。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语音教学却存在着诸多问题:(1)对语音重视的还不够。主要表现为对语音的暗病不认真治疗就放过,如浊辅音发成清辅音,短元音发成长元音,/e/、/s/不分等。(2)对语音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把握不够。只注重单个音素和单词读音的教学,忽视了对音长、连读、弱读、清音浊化、不完全爆破、重音、语调、意群停顿、节奏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3)对语音教学的长期性认识不够。(4)教师语音不标准,示范声音低,学生听得不准确、不清晰。(5)班容量过大,单独练习机会少。

1.2听力训练材料匮乏

目前,适合农村小学生进行英语听力训练的既有意义,又有趣味性的语料非常少。由于小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词汇量十分有限,直接选取英语原文作为听力语料是不现实的,这也就给小学英语听力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1.3听力训练的形式单一,任务性不强

小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短,有目的性,有计划,有趣味性的听,能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环境里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和得到最大的收获。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多数的听力训练还是停留在听教师讲课,听录音模仿的形式,训练方法单一,任务性不强,枯燥乏味,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厌倦感,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碍于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

1.4听力训练时间难以保证

听力训练应该坚持“短而勤”的原则,而绝大多数学生只有在英语课堂上才有机会进行这种训练,且时间也是相当的有限,这就使得听力训练的时间长度和密度不够,刺激不够充分,致使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很难得到训练和提高。

2.听力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2.1用英语教英语,营造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

英语课堂是学生接触英语的主要场所,只有让学生身临其境,置身于语言环境之中,才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尽可能多地用英语组织教学,给学生营造学习英语的环境和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交际的能力。“用英语教英语”使教师方面的讲直接转化为学生方面的练――听。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在用英语授课的同时,借助表情、手势等肢体语言和实物、图片等来帮助学生理解话语的意思,久而久之孩子们就能够听懂了。

2.2加强语音教学,提高学生听力技能

一是重视模仿练习。“模仿是英语学习成功的钥匙之一,语言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听准教师的发音,取决于模仿教师或教学语音材料的技能。”教师在语音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积极模仿的英语学习习惯。既要模仿单词的读音,也要模仿句子的朗读。不同语境中要有不同的语调,加强对连读和不完全爆破等朗读技巧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在语音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以确保学生在听力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听清每一个单词,从而提高听力理解能力。二是讲、练、校正、示范相结合。三是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使单音、单词、句子、对话紧密结合。四是教师、录音机、视听材料相结合。

2.3科学设计训练,增强听力训练的实效性

一是听力训练内容的选择。要融知识性、连贯性、趣味性为一体。要符合小学生的听力水平。长短要适度。太长的训练内容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欲速则不达。二是听力训练时间的控制。小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搞短期强化、突击训练,要坚持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相结合的方法,适时穿插一些小游戏、歌谣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另外,小学生天性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每次听力训练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会影响听力效果。三是听力训练形式的运用。(1)视听配合(如声音与图画配合、声音与实物配合等)。在学生听的同时提供表示内容的形象,较低听的难度,使教学情景化,增加趣味性。(2)读听配合。可以先读后听、先听后读,也可以听读交替、交错、轮流进行。一方面可以降低听的某些困难,另一方面又将书面和口头加以对照,有助于学生克服文字对听的干扰。(3)写听配合(如听听画画、听音填词等)。写听配合训练是从口语过渡到书面语,从听、说到写不可缺少的桥梁,是检测听力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容忽视。(4)听说配合(如口头判断选择、口头回答问题、复述听到的词句等)。

2.4重视技巧指导,教学生学会“怎么听”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在听力训练时我们只是简单地将听力录音播放给学生听,然后一一核对答案,而不作任何指导,这样训练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适时的进行听力技巧指导,教会学生“怎么听”“听什么”是非常有必要的。

配音训练方法篇7

中国戏曲是门综合艺术,集歌唱、舞蹈、武术、等各种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于一身,来展现在舞台上一种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唱、念、做、打”(简称四功)是戏曲演员必备的基本功,同时它也是戏曲表演所独有的表现形式。“手、眼、身、法、步”(简称五法)也是戏曲演员在舞台表演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各种功法。戏曲演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四功”和娴熟的“五法”等基本功,才能塑造鲜活舞台人物。

一、“唱”功与训练方法

“四功”中“唱”为首。听一名戏曲演员的演唱过程中是否能够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可知其专业水准。这就需要在表演过程中有规范与扎实唱念基础。在唱念学习训练中,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二、在演唱过程中,气息是怎么样运用

掌握正确演唱呼吸法,“谁会运用气息,谁就会唱歌”,说明气息在演唱时的重要性,气息是声之根、音之帅。

演唱时的呼吸是有控制感的呼吸。在演唱中气息的运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同时它也有自身的运用规律和方法,众多歌唱演员在艺术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气息运用技巧和方法,总结了在演唱中科学用气的方法,被优秀表演艺术家广泛的借鉴采纳。例如:“吸气一大片,用气(呼气)一条线”、“吸气如闻花,用气如抽丝”等。

规范科学运用气息需要彻底领悟掌握才能做到。笔者认为初学演员要会运用气息,首先要注意找到气息的支点,当气息吸入体内要有一个落脚点,演唱气息吸入量大,并尽量往下沉,即“气沉丹田”。呼吸训练法有两种:慢吸、慢呼――吸气时两肋扩张,双肩放松,深吸气,找气息支点的最佳方法,但须注意,在吸气时不用力太大,更不允许耸肩,当气息吸入体内后应稍存一会,之后在丹田和腰围的控制下,平稳均匀的缓慢呼出(切记在吐气时尽量把气息控制成一条线);急吸慢呼――急吸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口鼻同时把大量的气息吸入体内,并将吸入的气息保持一会儿,然后控照慢呼的方法吐出即可。

以上两种呼吸训练方法,必须要坚持长期训练方能达到运用自如的良好效果。

三、在演唱训练过程中,声腔位置如何控制配合

演唱中的音色和生活中说话的声音是不完全一样的,生活中自然声音,没有乐感缺乏润色。但演唱声音必须要甜美,有乐感、韵味,才能给听众美的享受。

腔是发声过程中的共鸣腔体。人的声音是靠气息吹动声带而产生的。纯声带发出的音量不经共鸣器官配合,音量小无穿透力。演唱训练要想让声音丰满浑厚,富有穿透力,灵活运用各个共鸣腔体,来控制配合声音变化非常重要。人体的共鸣器官主要有口腔、头腔和胸腔等三大共鸣腔体组成:口腔(包括口腔、咽腔和喉腔)、头腔(包括鼻腔,上颌窦和蝶窦等)以及胸腔(包括喉头以下的气管、支气管和整个肺部)。

在演唱过程中,根据作品的需要对声音的高低需求不同,运用共鸣腔体的位置比例也不同。低音以胸腔共鸣为主,演唱中音时口腔共鸣运用较多,高音主要运用头腔共鸣。所以说在演唱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合理的运用各种声腔位置来紧密配合,那么我们就能够获得“丰满、圆润而又悦耳的音色和灵活自如的高中低音”。但是除以上方法要领之外,在训练中演员必需要注意打开口腔(打开喉咙)的控制训练,这一点非常重要!如果在演唱训练中口腔和喉咙僵硬,打不开,那么它对音色、音量和音域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广大青年演员或初学者来说,在声腔训练中必需注意“打开口腔(喉咙)”说到这个问题可能有人要问,怎样打开,用什么方法能够找到打口腔的感觉?很简单在生活中人们都有“打哈欠”的经历,这种打哈欠打起来时的感觉,就是演唱中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但是要想在演唱训练中始终保持这种感觉,就必须要长期坚持训练才能完全掌握。

四、清晰自如的咬字吐字是戏曲唱腔的重点

咬字、吐字就是演员利用戏曲特有的唱念形式,把台词中的文字清晰自如传送给观众,使广大观众在欣赏戏曲唱腔艺术的同时,了解角色人物思想情绪的变化,明白剧情含意,所以说清晰的“咬字、吐字”在戏曲唱腔中至关重要部分,前辈艺人为了启发学生注重“吐字归韵”总结很多通俗的语言来提醒青年演员,如“吐字不清,如同钝刀杀人”、“吐字不清听不真,急煞台下看戏人”等。简单的两句话确充分说明了咬字、吐字的重要性,所以说清晰的吐字,是戏曲演员的唱念与观众产生共鸣的根本保证。如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老师,我们无论听她演唱什么唱段,不需要看字幕,每句唱腔都是字字清晰入耳,完全可以用“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现在很多青年演员扮相音色都很好,可是如果我们听她们演唱的作品,却离不开字幕为什么?一句话,唱念基本功不够扎实,对咬字吐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所以说在这方面还需努力提高。咬字,吐字的基本功主要是“五音”的练习和“四呼”的控制配合。“五音”即在吐字发音过程中受“唇、齿、舌、牙、喉”五个部位的控制所发出的声音简称“五音”。而“四呼”是在咬字吐字训练中发音的四种口形简称“四呼”。关于“五音”的练习最直接的分类方法,是把拼音字母所有的辅音声母分成五个部位练习:唇音(b、p、m、f)、舌音(d、t、n、l)、牙音(j、q、x)、齿音(z、c、s、zh、ch、sh、r)以及喉音(g、k、n)。

在“五音”的咬字发声练习过程中,切记用力部位要分明,出口不能含糊,唇音字用力的部位在上下嘴唇,发音时喷口要清晰有力。舌音字的用力部位在舌头(在舌音练习中,因字的不同运用部位也有所变化)。牙音字在发音训练中,用力的部位在门牙(前上下牙之间)。齿音字用力的部位在上下齿之间(大牙)。而喉音字在发音练习中用力的部位在喉咙(切记不是喉音)。

总之,在对唱念的基本功训练中,我们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在声母的咬字发音练习过程中,要注意口腔各部位的灵活配合;在韵母的吐字发音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咽喉部位的适度打开,力争做到在咬字和吐字时,既能把字头、字腹分开,又能很圆滑的连在一起;戏曲唱念咬字、吐字的方法步骤和拼音拼字的要领基本一样。

国粹京剧唱念的咬字吐字方法和民族声乐演唱的咬字方法都很规范,非常值得各类地方戏曲演员学习借鉴,它们有一个共同而又细腻的咬字吐字方法,就是把一个字分成字头、字腹和字尾三个部分来解读,声母是字头,韵母是字腹,收音是字尾,在演唱中咬字吐字的过程就是发声,引腹归韵,其咬字吐字的综合要领就是“咬紧字头,延长字腹,收准字尾”,在演唱的基本功训练过程中,如能长期坚持以上要领来认真练习,天长日久也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同时也为以后的演唱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会了咬字吐字的方法只是字正,但是光有字是不行的,还要有腔才是演唱。戏曲的唱腔特点是依字行腔也可以说是依所吐字的字音来行腔,“字领腔行,腔随字走”是戏曲唱腔的原则,另外还需注意根据演唱的词意来合理安排唱腔的抑、扬、顿、挫及各种强弱音,使唱腔有起伏而又层次鲜明,还可以运用哭音、颤音和滑音等来丰富演唱的行腔。在演唱过程中,既要展现唱词的语言情感魅力,又要表现行腔的艺术魅力,生动清晰的语言和优美流畅的行腔,会使所演唱的主题更加扣人心弦,更富有感染力。关于咬字吐字的方法不能死搬硬套,要以舞台人物的思想情绪和唱腔音乐所给予的节奏、风格的不同来灵活运用。如:演唱一些委婉抒情的唱腔咬字和吐字应柔和细腻,字头要出的平稳,字腹在延长声音时要注意流畅舒展,字尾在收音归韵时要尽量注意清晰自如缓慢而完美。在演唱激昂有力的唱段时,咬字要准而短,吐字要有力度,字尾要收的干净利落,咬字和吐字的衔接要自然有力,并富有弹性,但要注意避免唱的生硬呆板,而在演唱情绪热烈,节奏欢快的唱腔时,对咬字、吐字的力度处理即要轻松,敏捷有弹性,又要出口字字清晰,不可拖泥带水。另外在演唱中,此类唱腔的咬字吐字,与演唱的呼吸技巧紧密配合非常重要,在训练中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配合运用。

另外,在演唱过程中对于咬字头的力度处理,我建议在演唱抒情柔和的唱段时,要咬清字头但不可过分强调,而演唱激情雄壮的唱段时,字头要唱的有力,但切忌过分夸张。

五、必须注重咬字,吐字与共鸣的配合

配音训练方法篇8

所谓钢琴即兴伴奏就是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快速而准确的弹奏出与之相适应的包括和声与织体的伴奏声部。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已被广大的教师与学生认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已经成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基本功,是教学技能的1个重要构成部分。

钢琴即兴伴奏是1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弹奏基础好或者弹奏基础差,要想真正地掌握这项能力,并在艺术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却绝非易事。作为1门课程,即兴伴奏所需的知识量并不大,但作为1门技艺,即兴伴奏所需要的音乐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它不仅需要来自钢琴音乐的“信息”,也需要来自其他音乐品种的“信息”(如交响乐)。1个只弹过少量钢琴作品和接触过少量音乐作品的学生要练就1手即兴伴奏的“绝活”几乎是不可能的。虽说弹奏基础是前提条件,但还要看读谱、临时转调、即兴和声配置以及与演唱者的配合等多方面的情况而言,所以说,好的即兴伴奏1定是综合音乐能力较强者。在此意义上,学习即兴伴奏1开始就要建立综合训练的意识,不能忽视即兴伴奏技能学习与训练的任何1个方面。笔者认为,学好钢琴即兴伴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指法的编排训练

初学钢琴即兴伴奏,首先要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法流畅地弹奏旋律。通常情况下,旋律根据乐句安排指法,较长的句子可以按照歌曲的语气找到呼吸的气口进行分句安排指法。旋律弹奏的指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指法有以下六种:顺指法、扩指法、同音换指法、缩指法、穿指法、越指法。六种指法在实际运用中常综合使用,以便更准确、流畅地弹奏旋律。通过指法编排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流畅地弹奏歌曲旋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快速视谱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各个调在键盘位置的熟练程度。所以,这是初学即兴伴奏者都应该进行的训练。

2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连接与织体变化训练

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钢琴演奏技巧,而应该着重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连接以及伴奏织体的训练。

1、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琶音训练:在高师钢琴课的教学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各个大小调位置的熟练弹奏,使学生能具备即兴伴奏能力,使钢琴教学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两门课程能够很协调地沟通起来。因为即兴伴奏大多时候用的是简谱,在面对简谱时要求学生对各个调在钢琴键盘上的位置非常的熟悉,这样才能准确流畅的弹奏出歌曲旋律,其实这也是即兴伴奏的优势所在,同1首歌曲可以根据歌唱者不同的需要而定调,方面而快捷,同时也就对伴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对24个调在键盘上的位置非常熟悉,所以加强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项训练能使我们更好的熟悉各个调在键盘的位置,为学习即兴伴奏打好基础。

2、和弦连接训练与和声思维培养:学习配弹即兴伴奏,首先要学会为歌曲选配恰当的和弦。而要在钢琴键盘上迅速的弹奏出各个调的和弦就必须进行和弦连接的训练,这也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1项重要的基本功。首先可以从基本的ⅠⅣⅤ的连接开始训练,例如下面1组练习:

第1组:运用主和弦原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第二组:运用主和弦第1转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第三组:运用主和弦第二转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

弹奏提示:右手弹奏和弦时,声音要整齐,弹奏时应适当突出旋律声部。左手弹奏低音声部,声音力求坚实、饱满。用正确的指法弹奏和弦连接,可建立良好的弹奏手位以便移调弹奏。

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不但要掌握歌曲编配的技能,还要具备歌曲移调的能力。在移调过程中应熟练地运用正确的指法弹奏各个调的音阶、琶音、和弦以及优秀的和声语汇,并多以首调思维方式进行移调弹奏。下面将上面的练习在G、F大调上移调弹奏:

然后可以加入副三和弦,重属和弦等进行连接。由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特殊性,与和声学这门理论课联系紧密,所以现在很多高师的和声课都非常注重键盘和声的学习,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键盘和声,是进行即兴伴奏的核心内容,它将和弦运用的规律——和声学,系统而又有组织的实施在键盘技巧的运作上。练习和弦连接的弹奏时要倾听、记忆音响,培养和声的内心听觉能力。很多学生都说不知道怎么配和弦,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和声内心听觉能力,没有良好的和声思维。所谓“和声思维”,实际上也就是对和声音响的想像力与和声语汇的组织能力。在配弹中,和声的音响效果应该是在头脑中预先构思完成,然后再通过手指弹奏出来的。在训练和声连接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和声思维的培养,不能把和弦连接仅仅当成单1的键盘技巧训练,它其实是进行听觉积累,培养和声性思维,力求养成和声意识——织体化思维——键盘演奏的系列性伴奏活动之综合。

3、伴奏织体变化训练:由于即兴伴奏是通过系列的伴奏织体为歌曲或其他音乐进行伴奏的,因此,伴奏织体的多样化就成了钢琴即兴伴奏中最需要关注的1个方面。不同的伴奏织体可能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而不同体裁、内容的作品,由于风格、组织结构以及调式调性的不同变化,都需要即兴伴奏根据需要做出合理的音型织体安排与调整。作为初学者,可以选择1些简单常用的几种织体开始,结合歌曲伴奏的编配与弹奏,增加记忆。例如常见的伴奏织体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第1种和弦式织体:指和弦中各个声部同时发声,这种织体常用于配弹进行曲

体裁的歌曲。在弹奏时要求和弦发音整齐、准确。

第二种带低音的和弦式织体:指和弦的低音声部与中间声部分开发声。这种织体突出了低音声部的独立性,特别适合弹奏各种不同节奏型的、舞蹈性体裁的歌曲。弹奏中应适当强调低声部的节拍重音。

第三种分解和弦式织体:指和弦的各个声部分别发声。这种织体的音响均匀、流畅,多用于抒情性体裁的歌曲。在弹奏中应注意触键要柔和,各个声部要歌唱。熟练运用后,再扩大织体的记忆范围。

参照谱例将以上织体分别在G、F大调上做移调弹奏。弹奏时应保持正确的手位和指法。移调熟练以后,眼睛不看键盘,头脑中想清楚弹奏的调号,依靠良好的手感进行练习。

以上三种织体都可根据歌曲体裁、内容及情绪等方面的需要,在节奏及声部安排了两个方面作相应的变化,在变化时,仍应保持和弦连接中严格的声部进行。

歌曲伴奏织体多达上百种,常用的也有几十种,原则上是记得越多越好,掌握的多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多。尤其是经常用的1些织体,更要熟练掌握。音乐是1种艺术,套用织体难免导致刻板化。但在最初的入门阶段,或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同学,仍不失为1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最起码可以作为1种过渡。也就是说在选择歌曲伴奏织体时,如遇到歌曲在体裁、风格、情绪、速度、节奏等方面与我们以前所记的歌曲织体类似,也就可以借用或套用。

3移调训练

在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把1首编配好的歌曲在几个调上反复地练习,目的是为了在歌曲伴奏时能够适应升调和降调的应变能力,不至于由于演唱者不能以原调歌唱时,伴奏束手无策。移调训练既可以和指法编排训练结合,也可以和和弦连接,织体变化等训练相结合,更应该在配奏歌曲中训练。总之,移调弹奏能力是即兴伴奏中1项难度较大的技巧,需要长期训练。

4分析正谱伴奏

钢琴即兴伴奏编配中多分析钢琴正谱伴奏是1种典范式的学习方法。正谱伴奏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精心构思的,表现手法精湛,艺术感染力极强,甚至伴奏部分与旋律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分析正谱伴奏,借鉴正谱伴奏规范的创作成果,丰富而细腻的表现手法,掌握常用的伴奏织体以及和声手法,对于有效地提高即兴伴奏的水平,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学习钢琴作品中优秀伴奏织体

配音训练方法篇9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所谓钢琴即兴伴奏就是在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快速而准确的弹奏出与之相适应的包括和声与织体的伴奏声部。

钢琴即兴伴奏作为高等音乐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其课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已被广大的教师与学生认同。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已经成为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基本功,是教学技能的1个重要构成部分。

钢琴即兴伴奏是1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弹奏基础好或者弹奏基础差,要想真正地掌握这项能力,并在艺术实践运用中游刃有余,却绝非易事。作为1门课程,即兴伴奏所需的知识量并不大,但作为1门技艺,即兴伴奏所需要的音乐信息量是非常大的,它不仅需要来自钢琴音乐的“信息”,也需要来自其他音乐品种的“信息”(如交响乐)。1个只弹过少量钢琴作品和接触过少量音乐作品的学生要练就1手即兴伴奏的“绝活”几乎是不可能的。虽说弹奏基础是前提条件,但还要看读谱、临时转调、即兴和声配置以及与演唱者的配合等多方面的情况而言,所以说,好的即兴伴奏1定是综合音乐能力较强者。在此意义上,学习即兴伴奏1开始就要建立综合训练的意识,不能忽视即兴伴奏技能学习与训练的任何1个方面。笔者认为,学好钢琴即兴伴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指法的编排训练

初学钢琴即兴伴奏,首先要学会运用科学、合理的指法流畅地弹奏旋律。通常情况下,旋律根据乐句安排指法,较长的句子可以按照歌曲的语气找到呼吸的气口进行分句安排指法。旋律弹奏的指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指法有以下六种:顺指法、扩指法、同音换指法、缩指法、穿指法、越指法。六种指法在实际运用中常综合使用,以便更准确、流畅地弹奏旋律。通过指法编排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快更流畅地弹奏歌曲旋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快速视谱能力,并且能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加强对各个调在键盘位置的熟练程度。所以,这是初学即兴伴奏者都应该进行的训练。

2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和弦连接与织体变化训练

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习钢琴演奏技巧,而应该着重24个大小调的音阶、琶音、和弦连接以及伴奏织体的训练。

1、二十四个大小调音阶、琶音训练:在高师钢琴课的教学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同时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各个大小调位置的熟练弹奏,使学生能具备即兴伴奏能力,使钢琴教学和钢琴即兴伴奏教学两门课程能够很协调地沟通起来。因为即兴伴奏大多时候用的是简谱,在面对简谱时要求学生对各个调在钢琴键盘上的位置非常的熟悉,这样才能准确流畅的弹奏出歌曲旋律,其实这也是即兴伴奏的优势所在,同1首歌曲可以根据歌唱者不同的需要而定调,方面而快捷,同时也就对伴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那就是必须对24个调在键盘上的位置非常熟悉,所以加强24个大小调音阶琶音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通过这项训练能使我们更好的熟悉各个调在键盘的位置,为学习即兴伴奏打好基础。

2、和弦连接训练与和声思维培养:学习配弹即兴伴奏,首先要学会为歌曲选配恰当的和弦。而要在钢琴键盘上迅速的弹奏出各个调的和弦就必须进行和弦连接的训练,这也是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的1项重要的基本功。首先可以从基本的ⅠⅣⅤ的连接开始训练,例如下面1组练习:

第1组:运用主和弦原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第二组:运用主和弦第1转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第三组:运用主和弦第二转位作为第1个和弦进行和声语汇的连接。

弹奏提示:右手弹奏和弦时,声音要整齐,弹奏时应适当突出旋律声部。左手弹奏低音声部,声音力求坚实、饱满。用正确的指法弹奏和弦连接,可建立良好的弹奏手位以便移调弹奏。

学习钢琴即兴伴奏不但要掌握歌曲编配的技能,还要具备歌曲移调的能力。在移调过程中应熟练地运用正确的指法弹奏各个调的音阶、琶音、和弦以及优秀的和声语汇,并多以首调思维方式进行移调弹奏。下面将上面的练习在G、F大调上移调弹奏:然后可以加入副三和弦,重属和弦等进行连接。由于钢琴即兴伴奏的特殊性,与和声学这门理论课联系紧密,所以现在很多高师的和声课都非常注重键盘和声的学习,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对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是非常有用的。键盘和声,是进行即兴伴奏的核心内容,它将和弦运用的规律——和声学,系统而又有组织的实施在键盘技巧的运作上。练习和弦连接的弹奏时要倾听、记忆音响,培养和声的内心听觉能力。很多学生都说不知道怎么配和弦,那是因为他们缺乏和声内心听觉能力,没有良好的和声思维。所谓“和声思维”,实际上也就是对和声音响的想像力与和声语汇的组织能力。在配弹中,和声的音响效果应该是在头脑中预先构思完成,然后再通过手指弹奏出来的。在训练和声连接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和声思维的培养,不能把和弦连接仅仅当成单1的键盘技巧训练,它其实是进行听觉积累,培养和声性思维,力求养成和声意识——织体化思维——键盘演奏的系列性伴奏活动之综合。

3、伴奏织体变化训练:由于即兴伴奏是通过系列的伴奏织体为歌曲或其他音乐进行伴奏的,因此,伴奏织体的多样化就成了钢琴即兴伴奏中最需要关注的1个方面。不同的伴奏织体可能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而不同体裁、内容的作品,由于风格、组织结构以及调式调性的不同变化,都需要即兴伴奏根据需要做出合理的音型织体安排与调整。作为初学者,可以选择1些简单常用的几种织体开始,结合歌曲伴奏的编配与弹奏,增加记忆。例如常见的伴奏织体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

第1种和弦式织体:指和弦中各个声部同时发声,这种织体常用于配弹进行曲

体裁的歌曲。在弹奏时要求和弦发音整齐、准确。

第二种带低音的和弦式织体:指和弦的低音声部与中间声部分开发声。这种织体突出了低音声部的独立性,特别适合弹奏各种不同节奏型的、舞蹈性体裁的歌曲。弹奏中应适当强调低声部的节拍重音。

第三种分解和弦式织体:指和弦的各个声部分别发声。这种织体的音响均匀、流畅,多用于抒情性体裁的歌曲。在弹奏中应注意触键要柔和,各个声部要歌唱。熟练运用后,再扩大织体的记忆范围。

参照谱例将以上织体分别在G、F大调上做移调弹奏。弹奏时应保持正确的手位和指法。移调熟练以后,眼睛不看键盘,头脑中想清楚弹奏的调号,依靠良好的手感进行练习。

以上三种织体都可根据歌曲体裁、内容及情绪等方面的需要,在节奏及声部安排了两个方面作相应的变化,在变化时,仍应保持和弦连接中严格的声部进行。

歌曲伴奏织体多达上百种,常用的也有几十种,原则上是记得越多越好,掌握的多选择的可能性就越多。尤其是经常用的1些织体,更要熟练掌握。音乐是1种艺术,套用织体难免导致刻板化。但在最初的入门阶段,或对于音乐基础较差的同学,仍不失为1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最起码可以作为1种过渡。也就是说在选择歌曲伴奏织体时,如遇到歌曲在体裁、风格、情绪、速度、节奏等方面与我们以前所记的歌曲织体类似,也就可以借用或套用。

3移调训练

在即兴伴奏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通常让学生把1首编配好的歌曲在几个调上反复地练习,目的是为了在歌曲伴奏时能够适应升调和降调的应变能力,不至于由于演唱者不能以原调歌唱时,伴奏束手无策。移调训练既可以和指法编排训练结合,也可以和和弦连接,织体变化等训练相结合,更应该在配奏歌曲中训练。总之,移调弹奏能力是即兴伴奏中1项难度较大的技巧,需要长期训练。

4分析正谱伴奏

钢琴即兴伴奏编配中多分析钢琴正谱伴奏是1种典范式的学习方法。正谱伴奏是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精心构思的,表现手法精湛,艺术感染力极强,甚至伴奏部分与旋律部分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分析正谱伴奏,借鉴正谱伴奏规范的创作成果,丰富而细腻的表现手法,掌握常用的伴奏织体以及和声手法,对于有效地提高即兴伴奏的水平,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转5学习钢琴作品中优秀伴奏织体

配音训练方法篇10

一、学校重视、家长支持是保障

作为美育的主要载体之一――音乐教育,不单单指唱歌教学,还应包括音乐技能技巧教学。节奏训练是重中之重,音乐中节奏是骨架,旋律是血肉,节奏可以确定音乐的风格,但是节奏教学不能只是用拍手、拍腿,拍肩、拍头、拍桌子、跺脚等一些简单的方法,然而标准化的节奏训练器材是双响筒、碰、沙锤、响板、木鱼、鼓、锣、镲、三角铁等等,通过学校对音乐设备的配备情况可以衡量出学校对综合学科的重视程度是否达标,能反映出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水平。因此,学校应从整体大局发展出发,重视音乐教学设备的配备,使音乐教师能够顺利地开展节奏训练的教学工作。

其实家长也必须改变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树立节奏、乐理比单纯的唱歌更重要的观念,因此,需要学校举办专题家长会,让家长懂得学生学习全面的音乐知识及音乐技能才能真正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才能获得全面的文化修养。

二、科学训练是关键

音乐中的节奏教学不同于个别声乐辅导,为了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作品需要同样的思想情感,要有统一的感觉和表现。因此节奏训练要追求各声部之间节奏配合恰当、和谐。还有选择合适的学生,分析哪些学生适合什么节奏乐器,也就是说训练也要因材施教,要使每个训练的学生发挥自身的长处,同时又要有统一性,因此节奏的训练应抓住以下四个重点。

1.找方法

每组学生应该正确地控制好自己所训练的节奏型,不能被旁边不同的节奏型所影响,就是内心有一个坚定的节奏“目标”,沿着自己的目标坚定出发。

另外,还有不会被密密麻麻的曲谱看得眼花缭乱,可用下面几种方法解决曲谱的快速分辩:(1)色彩区分;(2)字体(粗细)区分;(3)字体大小或形状区分方法等。要对各个类型轮流训练,让学生掌握不同的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切忌进行长时间单一节奏的训练,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意识和手臂因麻木造成机械式的敲击,而不能融合到节奏的美感中,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简短的音乐来进行配奏,中间做适当休息,避免学生进入高原期。

2.节奏与旋律结合

在节奏训练中,旋律也是不能忽视的,节奏与旋律是一对姐妹,也可以说就像我们的左右脚,互相依靠,但又互相制约。

音乐中节奏是骨架,需要支撑,旋律则是血肉,更需要支撑,所以在训练一段时间的节奏后,让学生用唱的方式来打节奏,直到达标。在达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训练节奏的连贯性,不然学生会把完整、流畅的歌曲唱得七零八落,训练中,逐渐增加旋律难度或与他们的惯性思维相差甚远的速度来进行训练,让学生适应不同的音乐风格,丰富他们的音乐阅历。

3.契合学生实际

由于小学生音乐基础比较薄弱,前期训练要培养兴趣,从学生们熟悉并喜爱的音乐入手。唱长音和唱不同节奏型的歌词就是一种方法,学生的节奏时快时慢是与他们对歌曲不熟悉或高音、长音有关系的;节奏训练中基础好的学生需不断加入变化更多的节奏型。作品要由易到难、由慢到快、由浅到深,但不可贪大求高,远离学生的实际。这样只能使学生望而生畏,失去对节奏训练的兴趣。

4.老师做好领头羊

对于老师自身来说,老师更要对所训练的节奏内容了然于心,做到精准,老师都达不到熟悉旋律和节奏,以及对整个音乐风格的了解和把握,自然就不能够在学生训练中听得出哪小节出了问题,是什么问题,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该类问题;老师更不能有糊里糊涂将就、得过且过、差不多就行了的心态,这样学生达不到训练标准,更容易把好学生都带进“沟”里,也就等于是白训练了,没起到促进作用,而起到了反作用,所以老师也要不断地苦练基本功,做到能示范,能指导、能表述、进而提高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多听多看一些优秀乐队的演出,听他们的配奏、看他们的表情,特别是节奏方面的学习,还要更加注重音乐理论学习,提高对作品的分析能力。另外还需要老师会创作一些节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三、实践培养成就感

学校应尽量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演出,比如参加合唱比赛、文艺会演等。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用成就感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学生适时适地训练是提高学习进度的保证

配音训练方法篇11

芭蕾起源于意大利,兴盛于法国,是唯一通行于整个欧洲的古典舞剧形式,被人称为“古典舞蹈”。芭蕾舞于建国初期系统地引入我国,深受我国人民喜爱并创作了《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中国题材的芭蕾舞剧。目前我国有多所舞蹈院校,并且许多高校都设有舞蹈系,芭蕾舞基本功训练课(以下简称基训课)列为舞蹈专业的必修科目之一。

在芭蕾舞基训课中,音乐与舞蹈像一对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舞蹈缺少音乐的衬托,情绪与意境的表达就不够全面充分,需要二者相互勾通,相互补充,因此在基训课中便加入了钢琴伴奏的要素。基训课的钢琴伴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教学伴奏,主要任务是在理解舞蹈教师意图的同时根据舞蹈教师的需要用钢琴配合以相应的音乐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芭蕾训练时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动作之中,同时通过不断的听音乐与做动作,加强学生对音乐与舞蹈相互融会贯通的理解与感知能力。由于钢琴伴奏是为基训课教学服务的,好的钢琴伴奏能在舞蹈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情感、动作的沟通桥梁,因此要求基训课钢琴伴奏教师具备多方面的能力。

1、具备芭蕾舞基本知识

了解芭蕾舞的发展历史。既然基训课钢琴伴奏音乐是服务于舞蹈教学,那么钢琴伴奏教师首先应该了解芭蕾舞发展的相关历史。这样才会懂得怎样去欣赏、怎样去鉴别,根据舞蹈教师的需要选取经典的伴奏音乐曲目,营造贴切的气氛,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

了解芭蕾舞基本训练的目的。舞蹈基训课中每一个训练动作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与训练价值,训练要求与训练技巧各不相同。钢琴伴奏教师只有了解基训的总目标,每一动作的训练方法及目的,才能根据训练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旋律和节奏与舞蹈教师密切配合。

了解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相关术语。由于芭蕾舞源于欧洲,属于西方舞蹈体系,舞蹈教师在芭蕾舞教学中一般音译法语的芭蕾舞训练专业术语。如“adagio”,音译为“阿达久”,汉语的意思是控制;“sondu”音译为“丰久”,汉语意思为单腿蹲。钢琴伴奏教师只有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才能了解舞蹈教师的意图,而不至于在听到舞蹈教师发出指令后不知所措。

2、具备相关的音乐知识及音乐表现能力

钢琴伴奏教师工作的重点在音乐,必须具备相关的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表现能力,并能在基训课上运用自如。塑造任何一种艺术形象都应在掌握相关知识与技法后,运用特定的手段来服务于所塑造的形象。因此,基训课钢琴伴奏教师也必须在具备音乐基础知识后,运用音乐中的各种表现手段来为基训课中的舞蹈教学服务,如对旋律、节奏、力度、速度、气息的运用等等。

在做基训动作之前,学生首先感受到的是钢琴奏出的高低不同的音组合成的旋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和基础,用调式关系和节奏、节拍关系组合起来体现音乐的主要思想。钢琴伴奏教师在弹奏之前应充分考虑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动作的训练方法及目的,需要什么风格的音乐,做好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气息等各方面的处理。如钢琴伴奏时,激烈的动作就要选择进行曲形式的音乐来表现,一般采用进行曲常用的四二拍的节奏,速度较快,力度较强,气息较短。在配和优美抒情的动作时,一般就要选择四四或八六拍的曲子,速度悠缓,气息绵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才充分能调动学生的情绪,结合训练要点完成训练。

3、有大量的曲目储备和即兴伴奏能力

芭蕾舞基训课内容十分丰富,一堂课可能包括体态站立、把上、把下训练、技术技巧训练等方面。肌肉的控制能力,灵活控制关节的能力,完成技术技巧的能力都会涉及。每一个训练都有相应的音乐与之匹配,这就要求钢琴伴奏教师拥有大量的曲目储备,能根据动作训练的需要,情绪的需要弹奏相应的曲子。目前北京舞蹈学院等院校、出版社都发行了许多芭蕾舞钢琴伴奏曲目可供选择,钢琴伴奏教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芭蕾舞基训课的教学也是灵活多样的。由于该科目属于技能训练课,舞蹈教师经常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授课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训练情况推课。有些动作可能实际需要推十六个八拍,有些动作可能只推十个八拍;有时舞蹈教师会把几个动作或几个技巧融合在一起。凡此种种,音乐必须随之改变,但现成的曲目是固定不变的,这就要求钢琴伴奏教师即兴伴奏。钢琴伴奏教师必须根据舞蹈动作的需要对音乐马上作出调整,处理好乐句的结束、节奏型的转换、节奏的快慢、力度的强弱等,甚至还要满足舞蹈教师临时对不同风格音乐的需要。因此钢琴伴奏教师的即兴伴奏能力在芭蕾舞基训课中是十分重要的。

4、具备把钢琴伴奏与训练动作有机糅合的能力

在钢琴伴奏教师具备以上几点能力后,最后要做的就是把音乐与动作有机地糅合起来。整个教学过程中,钢琴的音乐表现必须以舞蹈动作为基准,这时的弹奏不同于单独的钢琴表演。钢琴独奏以创造性的再现作曲者的创作意图、抒感为主,较少考虑其它因素。而芭蕾舞基训课上的钢琴伴奏则以舞蹈教学为主,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采用与舞蹈动作相一致的音乐来伴奏。要把音乐与动作完美地结合起来,就需要从音乐与动作的情绪表达,节奏、节拍的处理,学生的掌握程度,男女生动作的差异等等各方面来考虑。从音乐的情绪表达上来说,小弹腿训练的是小腿肌肉的爆发力和脚背脚趾的快速穿透感,要求动作快速有力、干净灵活,这就需要钢琴伴奏教师选用明朗活泼的曲子与之配合。把上控制训练的是肌肉的控制能力,要求动作舒缓到位,教师就应选用抒情优美的曲子配合。

配音训练方法篇12

论文摘要:提出了将音乐—表象教学分三个阶段,并将音乐—表象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的方法向鼻尖,结果表明音乐—表象教学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

体育舞蹈是一种在音乐的伴奏下完成的运动形式,它以不可抗拒的诱惑力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并且陆续进入我国高校的体育课堂。在教学中,运用合理、科学、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使这种具有健身、健心、市美等功能的体育项日在高校中得到广泛发展,同时进一步推动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和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体育舞蹈在我国起步较晚,教学研究方面相对其它体育项目发展缓慢,突出表现在没有适应普通高校教育目标的体育舞蹈课程体系,没有统一的教材,大纲,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近两年,有关人员在这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但远远不够,需要更进一步研究。

音乐—表象教学法的程序为:认知音乐的节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讲解所学舞种的特点)、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的结合(教师在音乐中先示范找出音乐的重拍或快慢节奏,并与手击掌或踏步节奏结合,学生听音乐跟随练习,换曲目学生独自练习)、音乐节奏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结合(教师讲解示范、组织学生口令与配乐练习并与常规教法相同,然后进行这一简单基本步伐的音乐—表象训练)、音乐节奏与舞步基本步伐动作小组合结合(口令练习和音乐练习之后进行音乐—表象训练)、双人配合实际练习。总结起来:对照班所用常规教学方法与实验班所用音乐—表象教学方法与常规教学法在这一阶段中所达到的教学目的相}司。对照班所用的教学程序是:动作、动作与音乐结合的实际练习;实验班所用的教学程序是:音乐、动作、音乐与动作相结合(在其中运用音乐—表象训练与实际练习相结合)。

在实验班每一舞种教学的开始,当优美的音乐响起直接作用于学生的中枢神经系统,提高他们大脑的兴奋性,接着教师就在优美音乐中,讲解体育舞蹈这一舞种音乐的节奏、旋律与特征,使学生在一种舞蹈的意境,在音乐中产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同时产生想学动作的欲望和情感的体验。这也就是古人云的“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种音乐教法的先入为主,是对体育舞蹈音乐认知的过程,音乐节奏与一般动作相配合(如:击掌或踏脚),音乐节奏与舞蹈基本动作(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相结合,是对动作与音乐内在统一性的认识,也使学生更容易在优美的旋律和特点突出的音乐中提炼出鲜明的节奏。依据Paivio的理论,表象训练对运动行为的影响是通过表象训练的认知功能与动机功能两方面实现的,大量结果也表明,低水平的运动员或初学者更得益于表象的认知功能。

在学习动作的教学中,教师依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学原则,运用常规教法进行完整示范(在音乐伴奏下)讲解,同时配合第一次音乐—表象训练,“模仿”是一种运动技能形成的必经阶段,如果对教师完整、优美的示范动作有清晰、完整的视觉表象,就有利于正确动作的形成。视、听觉表象形成的记忆储存时间短(通常在30秒,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在这个时机进行音乐—表象训练,是加强听觉单元与视觉单元的连接强度,同时,使视觉表象的动作更清晰,借助于已获得的视觉表象,使大脑皮层中相应中枢产生兴奋,神经冲动沿着早已拓通的暂时神经联系通知到相应的)肌肉群,引起动觉。音乐—表象之后与配乐实际练习(包括口令练习,注重基本动作的细节,包括基本步伐和基本舞姿)相结合,学生基本达到音乐与舞种基本步伐的统一,基本动作的基本正确。

以华尔兹A线套路学习为例,在进行音乐—表象训练中,表象任务分三个阶段,是随着暗示语的层层深入,逐步发挥音乐—表象训练法的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第一部分为准备阶段,“深呼吸2次,轻轻的微闭双眼,全身放松,现在排除一切杂念,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脚上,进行A线的视觉演练。”明确表象的内容和进行表象前的放松,同时音乐起进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为基本阶段,“现在,教师正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你“看见”教师前进和后退的第一步总是踩在音乐的重拍上,A线第一个步伐开始(音量变小)并换步-右转-并换步-左转-佛步,下面将注意力集中在教师的上体,你“看见”教师随着音乐升降、起伏和摆荡,重复表象A线一遍……”第二阶段起优美的、相应舞种的音乐,学生认知音乐并从中提炼相应舞种的节奏,优美的音乐提高神经系统的传导速度,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有助于集中注意,依据连接主义理论,随着听觉单元(音乐)与视觉单元(动作)的连接强度在第一阶段的增大,当听觉单元激活量达到能引起的激活模式,不需要任何视觉输入(实际动作),就能由听觉单元输出影响视觉单元的激活的模式,即当舞种音乐与相应的基本动作建立起牢固的关系时,相应的音乐一定唤起相应教师或“自己”优美动作的视觉表象,接着在音量变小音乐的控制下,在学生大脑中发挥表象的一般认知功能,也就是具体动作的表象,在音乐节奏与旋律暗示下,感知连贯动作的方向,路线,一个动作促进另一个动作的出现,如在哪里没跟上音乐,重新表象一遍。这也是发展学生的时间感和节奏感的过程。Suinn认为表象训练中的表象不仅仅是单纯的表象,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的思维,实验也表明,实验班的熟练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班,音乐—表象教学法有助于动作的熟练和加深套路动作的记忆。第三阶段结束阶段“现在大家什么也不想,任你的思想随音乐飘波-(音量变大)深呼吸2次,慢慢睁开眼睛。”华尔兹的音乐是以优美、抒情、明朗、动人的特点著称,而优美的音乐会使年轻人产生丰富的联想,产生抒情,把个体感受的情感带入舞蹈动作(舞步和姿态)中,会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华尔兹,同时在紧张的大脑工作后,使学生进行适度的放松。

在进行音乐—表象训练中,教学第一阶段运用音乐—表象训练,可以使舞种的音乐与基本动作更好的结合,有利于建立和巩固基本动作的动力定型。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套路教学期,运用音乐—表象训练,加强了音乐与动作的配合,抒发个体情感,也有利于套路动作的熟练和加深记忆。结果表明学生运用音乐表象训练法和实际练习相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实际练习的方法。音乐—表象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方法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教学方法,因此,在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表象教学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