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评估合集12篇

时间:2023-10-27 10:31:01

渔业评估

渔业评估篇1

一、引言

鱼类等个体的生长可用其长度或体重增长数据资料描述其生长规律 ,因为渔业生物学资料收集中这两项数据最容易获得。在海上工作时,测量体长比称体重要方便得多,而且体重会因加工而变化,但长度一般却不会。同时,与体重相比,体长更不易受季节条件波动的影响。因此,在渔业评估中 常常要对体长与体重进行换算,故拟合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十分必要,下面我们运用拉格朗日插值法牛顿插值法和分段线性插值法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二、插值法在渔业资源评估中的实例应用及分析

由詹秉义所著《渔业资源评估渔》中得1982年北部20条湾蓝圆体长(mm)和体重(g)的实测结果。结合各种插值法分析,在相应的MATLAB插值程序中输入体长与对应的体重的实测原始数据,确认后,只要输入相应的体长值就可以得到相应的体重值。现假设求体长为200mm的一尾鱼的体重。

1.拉格朗日插值法

(1)节点内插时

我们以200mm为中心选取对称的实测体长区间进行插值计算(n为所取的对称区间内实测数据组数):

用MATLAB作图比较可得:

由运行结果来看,并不是选择的节点越多,误差越小,从它的插值余项来看,余项的大小既与节点个数的多少有关,也与函数f(x)的高阶导数有关。即高次曲线的近似效果并不见得好,这就是所谓的龙格振荡现象。

(2)节点外插时

在实测范围中选取几组体长和体重值,预测这几组值之外的体长对应的体重值并与真实值之间的误差。

选取6组值作为插值节点(从上图可知,n=6时逼近效果比较好)

另外选取4个体长值,运用拉格朗日插值法预测相应体重值,并与真实值做比较。

用MATLAB作图比较得:

线表示根据实测数据画的曲线,星星是利用朗格朗日外插法算出来的相应体重。

可以看出与真实值的偏差原来越大,所以拉格朗日插值不适合做外插。即在选取要估测的鱼的体长时要慎重,只能在所测量值[min xj,max xj](1≤j≤n)中选取,超过这个范围进行取值,所得结果一般是不可靠的。所以测量体长时应选择个体差异较大的,各种体长的鱼尽可能都进行测量统计。

2.牛顿插值法

插值节点选取同拉格朗日一致,节点内插。

由结果来看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和用牛顿插值法结果是一样的。但从两者插值多项式表达式上来看,拉格朗日插值要比牛顿插值复杂,且速度较慢(用于技术水平有限,还不能用程序运行速度来比较两者的快慢)。

3.分段线性函数插值(结点一定要内插)

由运行结果可知的体重值只与体长值所在的区间 有关,无论选取多少个实测体长值作为插值结点,不影响体重值的大小,它可以有效地避免龙格振荡现象。

三、结论

通过上结面各种插值法运行求解比较可知,在渔业资源评估中,根据实测数据,已知鱼的体长估测其体重时运用拉格朗日插值法和牛顿插值法结果是相同的,但从其多项式表达式上讲,牛顿插值要比拉格朗日插值简单。在运用拉格朗日插值法时,要注意插值节点个数的选择,避免龙格现象,而且节点尽量内插,所以测量体长时应选择个体差异较大的,各种体长的鱼尽可能都进行测量统计,而运用分段线性插值法则能避免龙格现象。

渔业评估篇2

(一)理赔制度的操作灵活性大于制度的规范性

尽管渔业互保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承保、理赔等方面相对完整的规章制度,但各级理赔部门由于各种主观原因对制度执行的灵活性大于严肃性,最终导致理赔制度执行不理想,互保理赔制度执行不严是制约互保事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极易产生道德风险。

(二)理赔缺少透明度致使渔民诉求渠道不畅通

目前由于理赔过程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监督制约,导致理赔管理制度本身存在一定漏洞。从查勘、定损到理算、支付赔款的各个环节均由理赔部门独立负责,缺乏透明性和有效制衡,核价、定损等关键岗位的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渔民会员在理赔过程中话语权得不到足够重视,即使对定损赔付的结果不满意,由于顾忌畏惧办事机构的行政职能,渔民无法表达其诉求。

(三) 互保理赔中没有专职的理赔队伍

现阶段渔业互保理赔主要依托于渔监、船检体系,权责没有明确的划分,理赔人员多为渔监、船检人员兼职操作,理赔人员的专业水平制约着互保事业的稳定发展。

(四)互保理赔中大案要案缺乏技术支撑

渔业互保中对于重大的、复杂性的案件,基层理赔部门要层层上报渔业协会,对于该类案件的处理,单单依靠协会与部分工作人员的力量,或缺少专业技术手段,或估计不足,往往不能准确定损、理算,理赔缺少足够的技术支撑。

(五)互保理赔地区间赔付率差距大

据调查统计,协会各地区赔付率差距大,相互不平衡,有的地区赔付率一直偏高不下,如同一省份某地一直维持在50%左右,另外一些地区赔付率基本徘徊在20%,相互间差距太大。

渔业互保引入保险公估的必要性

(一)保险公估可以为渔业互保协会提供技术支持

渔业保险是海上保险的一种,是一门海上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不仅要求理赔人员懂渔业懂保险,而且还要具有相关的海上专业知识,如航海技术、油污、电子设备、海商法等相关专业知识。海损事故发生后,对造成损失的原因是否属于保险责任范围以及如何确定损失金额等,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并非为一般社会大众所能了解和掌握。即使是专门从事互保理赔工作的渔监、船检人员,也难以做到得心应手地处理好每一个损失赔偿案件。尤其对一些涉及到养殖区受损、油污、涉外海损的案件,由于这类案件涉及到的标的额比较大,并且受海况、天气等环境因素的制约,海上证据难以保全,单单依靠互保协会自身理赔人员的力量,很难准确地对损失金额或者出险原因的归属进行定损理算,赔付时可能导致争议。

随着保险公估机构手段、技术的完善和健全,这类业务交由保险公估机构负责处理,能提供相关领域专家的技术支持,给协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二)保险公估可以缓和渔业互保协会与会员之间的矛盾

目前渔业互保协会的理赔服务程序规范简化,赔付及时快捷,渔民会员总体比较满意。但理赔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由于各自利益的驱动,在损失赔偿问题上双方常常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渔民会员提出的索赔金额偏高,互保协会认可的赔偿金额偏低,双方对损失数额认识的不统一,造成了矛盾的存在。理赔中个别存在的“以赔促保”、“以赔谋私”、“对簿公堂”等现象,不仅没有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反而在某些方面使矛盾变得更加复杂化。

这些问题交由保险公估机构处理,由于公估机构独立第三方的身份,独立于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外,将会使理赔结果更趋于公正透明,容易被渔业互保协会与渔民会员双方所接受,同时也可以给渔民会员提供更多的诉求机会。

(三)保险公估可以促使渔业互保理赔规范化

保险理赔归根结底是保险实现其经济补偿职能的具体体现,其目的是使保险标的的损失得到及时快捷的赔付,渔业互助保险中也是如此。尽管渔业互保协会制定了相对完整的理赔规章制度,但各地执行中存在偏差,理赔方式不一,规范化、公正化程度不高,“惜赔、拒赔”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对理赔人员管理不严,易发生“人情赔付、通融赔付”。这些现象极大地损害了渔业互保在渔民会员心目中的公信力。交由公估机构来处理,可使理赔权力得到分散,理赔制度得到完善,促进理赔程序的规范透明。

(四)保险公估可以提高渔业互保协会的公信力

保险公估机制的引入,可以发挥保险公估机构独立、公正的特点,尤其在理赔环节,可以使得渔业互保协会保障功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不仅如此,渔业互保协会更为渔民会员树立了公正、公平的形象,增强了渔民会员对渔业互保的信任度,使更多的渔民会员愿意参加互保,有利于渔业互保的良性发展。

渔业互保引入公估机制的环节

(一)展业环节

保险展业是保险活动起点,随着渔业经济的发展,渔业保险险种和保险类别在不断增加,渔船险从全损险互保扩大到综合险互保,并逐步开展了南沙生产涉外责任,港澳流动渔船第三者风险责任互保,水产养殖互保,渔业基础设施、渔用产品质量责任互保等险种,这些保险项目的开展无疑会对渔业互保协会提出更高的挑战。另外,渔业互保中经常会遇到渔民对财产价值估计有误,或对互保险种选择不当,或对设置的保险条款理解有误,保单生效后,一旦出了险,不仅使渔民会员失去了应得的补偿,无形中也使渔业互保协会受到损失。

如果能在互保展业过程中由保险公估机构对渔民保险涉及的财产展开风险意识的调查、评估,并经过科学的分析、研究、计算,对其现时价值作出评估以确定合理的保险价值和保险金额,从而给出指导意见,无疑会给渔业互保协会和渔民会员双方都带来益处。

(二)核保环节

核保中保险公估机构可以对渔业互保承保标的的性质、条件及风险程度、责任范围作出科学的判断,并作出关于渔业以及渔船方面的规定、标准等风险意识的调查、评估,让渔业互保协会及时了解掌握渔业生产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对不安全的因素建议协会和渔民及时消除,并及时控制、化解风险,为渔业互保协会提出好的解决建议和方法,从而正确核保,增进渔业财产安全和减少灾害损失。同时,有效地做好事前预防工作,减少渔业互保理赔案件的发生,从而降低互保理赔款的支付,增强渔业互保的积聚能力。

(三)理赔环节

理赔环节是保险活动的终点,是实现保险社会补偿功能的重要环节。保险公估的引入能正确、合理而且客观地估损,免去一些不合理赔付、冤枉赔付、滥赔、错赔等行为,高效、公正的理赔可以使投保人的损失得到及时有效的弥补,从而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减少社会摩擦,协调社会各种利益关系,保证保险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渔业互保理赔中保险公估的引入将对协会今后的互保理赔业务产生深远影响,不仅能及时高效的勘验、估损,更能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对理赔工作提出公平合理的建议,使渔业互保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

渔业互保引入保险公估的现状分析

(一)渔业互保引入保险公估是发展机遇亦是理赔业务的发展方向

渔业互保协会作为渔民互助保险的社团组织,业务范围受渔业部门管理,同时又涉及保险行业,互保理赔主要依托于渔监、船检体系,权责没有明确的划分,形式上业务存在交叉重合,实质上是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渔业互保事业的发展空间是社会,是广阔的海洋渔业资本市场,依托政府固然有优势,但也有极大的局限性,随着制度的完善和保险资金的逐渐积累,渔业互保独立运作、走向市场是大势所趋。

保险公估的核心优势在于理赔,渔业互保协会的核心优势在于承保,互保理赔制度的规范化,理赔人员素质的提高,尤其是将来渔业互保独立运作后亟待保险公估引入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承保标的的特殊性决定了不宜将全部互保理赔业务引入保险公估

渔业互保协会所承保标的的特殊性,决定了渔业海损事故现场时间非常短暂,不易保存,尤其大部分渔业船舶常在异地生产作业,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发生海损事故后,理赔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目前,分散在各地的互保协会的基层理赔人员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如果理赔业务全面引入保险公估,不仅会增加理赔环节,更可能造成额外费用,使赔付速度变慢,引起渔民会员不满。

(三)保险公估在互保理赔中只能起辅助、补充作用

渔业互保理赔在现有渔监、船检与协会结合运转的体系下,这几年得到了充分发展,在互保理赔方面具有商业保险公司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正处于蓬勃上升时期。改变现有的理赔框架体系、运转模式时机尚不成熟。这些决定了公估机制在渔业互保理赔中的地位只能起辅助、补充作用。引入保险公估并非对现有理赔制度的颠覆,是在现有理赔模式不变的情况下,对现有理赔制度的补充和完善。

(四)委托申请程序决定了对保险公估的引入需要理性对待

渔业评估篇3

公估机制在商业保险中的应用

公估机制的特点保险公估机构具有地位独立性、业务广泛性、技术专业性、结论客观性的特点。公估机构按照委托人的要求,以自己的名义从事查勘、定损、估价和出具损失报告书等业务活动,既不代表保险人,也不代表被保险人,而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由于公估机构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了解相关领域的技术问题,储备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其专业化程度远远高于保险公司的理赔人员,业务更熟练,经验更丰富,且基于其在中立立场上的判断和结论,可以有效缓解双方当事人的矛盾,促使纠纷圆满解决。公估机制对商业保险的的推动作用在以往,理赔效率不高、理赔不公等方面的投诉一直困扰着保险业。保险公估以其鲜明的个性介入商业保险业务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在商业保险市场上已经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引入公估机制后,商业保险的理赔技术更加专业化保险理赔是保险活动的重要环节。保险业发展初期,对保险标的检验、定损等工作均由保险公司自己进行,这种现象往往造成保险理赔不公、缺乏专业性。引入第三方公估后,保险公司可以借助公估机构的专家人才库,提供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弥补了保险公司资源有限、技术支持不足的劣势,能协助商业保险公司解决理赔领域的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难题,提高保险行业运行的效率。引入公估机制后,商业保险的理赔结果更加公正透明初期的保险公司既是承保人又是理赔人,直接负责对保险标的进行检验和定损,做出的结论难以令被保险人信服。处于第三者地位的公估机构介入后,本着“独立、公正”原则进行查勘定损理赔,能使保险赔付更趋于公平合理,可以有效缓和保险人与被保险人在理赔领域的矛盾。引入公估机制后,商业保险的理赔成本更加经济合理商业保险公司不可能花大成本储备各领域人才,保险公估机构的专业性替代了保险公司独立承担保险理赔领域的工作,从而实现了保险理赔工作的专业化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为保险公司节约了人才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规模效应以及道德风险的减少,必然会大大降低保险理赔费用。

渔业评估篇4

中图分类号: S965.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16

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环渤海地区的中心地带,北依燕山,东临渤海,与北京市和河北省相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天津市平原辽阔,河流纵横,坑、塘、洼淀星罗棋布,素有“九河下梢”之称,是海河五大支流南运河、北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汇合处和入海口。流经本市的一级河道就有19条,二级河道79条,还有6条人工河道,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2座、小型水库60座、水系干流闸坝13座。

由于独特的地理条件,天津市水产养殖业发展由来已久。尤其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和近年来的调整整顿,水产养殖业已成为天津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业经济增长点。然而,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天津市经济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水产养殖业如何发展,还有多少发展空间,急需进行科学的规划研究。

本研究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1-4]这一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突破传统的水产养殖用地评估依靠经验和人为主观方式进行,缺少科学定量分析的模式,着重对天津市淡水养殖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将其结果划分出等级,帮助水产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水产养殖发展规划,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天津市水产养殖资源的生产潜力,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全市资源,以保持我市水产养殖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GIS技术在渔业领域的应用

GIS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5-6]。GIS技术的最重要特征是具有集成管理大量多专题的空间与属性数据的能力,其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不仅可以成功地支持整个评价过程、实现指标的空间分布可视化,还可以获得评价目标的深层次的信息。

目前,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尤其在农业土地、林牧业土地、城市土地等土地资源规划、评价上的应用研究已日趋成熟。在渔业领域中的应用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用于内陆水域渔业管理和养殖场的选择,20世纪80年代末期,GIS逐步运用到海洋渔业中。发展到今天,GIS在渔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及国际组织的重视。1999 年,第一届渔业 GIS 国际专题讨论会在美国西雅图举行,之后每3年举办1次,目前已举办了4届。综合目前国内外 GIS 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更多的还是在海洋渔业领域,通常涉及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渔海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水产养殖选址,渔业资源评估与分析,标志放流,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渔情预报等[7]。

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将GIS技术引入渔业领域,与国外相比发展较缓慢,但近几年我国在渔业信息收集和数据库建立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目前已建立实用性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如渔业科技文献、科研成果管理、全国渔业区划、淡水鱼类种质资源、使用养殖技术、渔业统计、海洋渔业生物资源、基建项目与财务管理、海洋捕捞许可证与船籍证管理、远洋信息、管理系统等,为渔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海洋管理中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主要是将数据资料整理后进行统计,建立相关数据库,如南海海洋渔业GIS管理系统、渤海生物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环境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及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生物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等项目[8]。在大量的研究中也有开展渔业养殖区域规划方面的,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同世界渔业中心(FishCenter)合作开展了河南省渔业养殖区规划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建立天津市淡水养殖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

2.1 指标筛选

适宜性评价过程需要自然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方面的力量,只有全面、综合地分析研究区域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才能客观地对土地做出评估,增强区域评价成果的科学性和运用价值。影响水产养殖生产的因子很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有因素都一一进行评估。通常,只选那些与当地水产养殖生产密切相关的因素作为评估因子[9]。各地条件不同,不可能采用统一的影响因子指标。为了获得科学、系统和符合实际的评价结果,本研究主要遵循以下三方面原则。

(1)主观性与客观性相结合原则。水产养殖评价体系构建中,既要注意客观构成要素的科学测定,也要充分考虑主观评价的感受,既要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如召开专家会,对各指标的重要性做出判断,又需要定量数据作为评价支撑,充分利用当地现有的资料,尽量选择可以量化、直接的指标,如年鉴和问卷调查,即我们通过相对客观的手段获取指标值。

(2)主导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原则。在全面分析每一个质量因子的基础上,既需要选取对研究区水产养殖生产力长期起主导作用的质量因子作为适宜性评估影响大的因素,又需要体现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因子,对于那些对水产养殖适宜性有重要影响,但在评估区内基本一致的因素应视为背景因素。

(3)可操作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不宜求全、求细,否则将会因指标群过于庞大而减弱可操作性,甚至导致无法应用。这就需要尽可能简化,只保留核心指标,将指标内部之间有因果关系或关联程度大的指标删减。尽可能采用现行的国家和天津市统计口径,便于收集和计算分析,避免或减少调查项目与工作量。

2.2 确定指标权重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通常分为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但两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主观赋权法客观性较差,容易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客观赋权法可以减轻主观因素的影响,但确定的权重缺少稳定性,不能充分体现指标本身的相对重要程度,有时与指标的实际重要程度相悖,解释性较差[10-12]。同时,学者认为选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方法时必须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特征来进行,且在农业相关指标评价中,除了定量分析外,还存在有一些定性的判断[9,13-14]。

因此,本研究考虑到水产养殖评价的特殊性,选用了能够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对非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天津市淡水养殖发展影响因子指标的权重。

结果表明,在影响天津市淡水养殖发展的因素中,自然资源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权重高达63.39%,其次是市场前景,权重为23.19%,最后是发展基础条件13.42%。在自然资源方面,水资源对淡水养殖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权重超过了9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和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发挥较大的作用,而地表水接近程度的作用较小;在土壤资源方面,由于天津市土壤pH值和坡度较为相近,因此观测指标只选取了土壤质地类型。在市场前景方面,产品竞争力起主导性作用,权重为67.45%,其次是产品销售模式,而产品消费能力的作用较小;在产品竞争力方面,注册商标数量、名特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和有无出口水产品都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产品销售模式中,销售方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发展基础条件方面,从业人员水平和养殖技术水平共同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权重为49.23%和42.73%;其中养殖总体投入产出比、渔业专业从业人员管理水面情况、乡镇渔民人均纯收入的作用较为突出。

3 天津市淡水养殖适宜性分析评价

3.1 建立淡水养殖适宜性分析模型

本研究利用IDRISI作为适宜性分析软件,这一软件集地理信息系统和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为众多相关应用研究领域提供了强有力的研究与开发工具[15]。水产养殖适宜性分析就是将影响水产养殖的各种因素数据栅格化,在IDRISI中利用各分析工具,依据专家赋予的权重,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最终得到客观计算结果的过程。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指标数据准备过程,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将表格、矢量等多种格式的指标数据转换为统一标准的栅格数据;二是在IDRISI软件中,利用各种分析功能对栅格数据进行叠加运算和分类。

3.2 淡水养殖区域适宜性评价结果

天津市淡水养殖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全市淡水养殖可以规划区域为7.258 2万hm2。非常适宜养殖的区域仅为391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0.55%,分布在宝坻区;比较适宜区域为29 945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41.25%,分布在宁河县、武清区、滨海新区、宝坻区和蓟县;一般适宜区域最大,为41 969 hm2,占可规划面积的57.82%,所有区县均有分布,以滨海新区、武清区、西青区的面积较大;不适宜区域最少,为277 hm2,仅占0.38%,分布在东丽区、北辰区和西青区3个近郊区。经综合分析,更加适合淡水养殖的区域主要集中在滨海新区、宁河县、武清区和宝坻区。比较而言,本研究得出的可规划养殖区域高出2010年天津市实际养殖面积的近1倍,这一结果有利于未来的天津市淡水养殖规划布局。研究结果中条件较好的规划区域与天津市淡水养殖现状较为吻合,说明本研究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信GIS技术的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功能将更加强大。在水产养殖适宜性分析、实时监测、管理和预警等方面,GIS的研究与应用将显示其不可比拟的优势和巨大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吕雄杰,贾宝红,宋治文,等.中国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现状以及对天津的启示[J].天津农业科学,2010(5):76-79.

[2] 栾青,马雅丽,李伟伟,等.GIS支持下的临汾市冬小麦动态估产模型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2(5):563-539.

[3] 腊贵晓,刘国顺,曹杰,等.基于地统计学和GIS的喀斯特烟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以贵州省毕节地区为例[J].河南农业科学,2012(4):63-68.

[4] 李翔,杨宝祝,郭天财,等.基于WebGIS和ES集成技术的农作物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研究[J].华北农学报,2003(2):106-109.

[5] 吕雄杰,陆文龙,宋治文,等.GPS和GIS支持下的田间土壤含水量空间变异试验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6(1):8-11.

[6] 赵俊英,刘晨璇.GIS软件在农村土地调查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1(9):1012-1213,1016.

[7] 龚彩霞,陈新军,高峰,等.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902-909.

[8] 郑晶予. 地理信息系统在渔业中的应用[J]. 河北渔业,2011(11):44-45,50,61.

[9] 杨宁生,欧阳海鹰,杜宁. 利用GIS评估地区水产养殖发展潜力的研究[C]∥中国农业信息科技创新与学科发展大会论文汇编.北京,2007:92-101.

[10] 周鑫,刘志斌.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2(3):252-256.

[11] 郑海霞,秦烟辰.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评价——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2(2):5-6.

[12] 贾凤伶,李瑾,李树德,等.农业科研机构自立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9,15(1):77-82.

渔业评估篇5

一、引言

防城港地处北部湾北岸,是中国大陆沿海最西南的深水港,其东部为企沙半岛,西部为白龙尾半岛,湾口向南敞开,中间被渔澫半岛分为东西两个海湾。其地理坐标约为东经108°20′36″,北纬21°34′21″,东西两湾水域宽阔,纳潮量大,地形隐蔽,港池、航道淤积少。防城港渔澫港区位于防城湾内的渔澫半岛西南端,防城港现有的公用泊位、深水泊位及大型专业化泊位绝大部分集中在此,由防城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经营。渔澫港区现已发展成为装卸各种散货、件杂货、集装箱、石油化工产品及其仓储、中转、联运的综合性港区,2020年,渔澫港区危险货物作业总量为4,696,782t,作业箱量为4,738个。为提高防城港渔澫港区危险货物集中区域安全运营水平,使防城港渔澫港区危险货物集中区域在生产运行期内的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程度内,并得到持续、稳定、良性的发展,依据《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储罐安全管理的意见》(交办水〔2017〕34号)要求,“所在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每五年要组织专业机构对管辖范围内的港口储罐区等危险货物作业集中区域开展一次安全风险和应急能力评估,通过区域定量风险计算,确定安全容量,实施总量控制,并在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时严格把关。区域风险评估结果要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并抄送安送安监、消防、规划等相关管理部门”的要求,对防城港渔澫港区危险货物集中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二、危险货物集中区域

1.地理位置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华南经济圈与西南经济圈、港澳台经济圈与内陆经济圈以及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西南出海的大通道,是沟通中国与东盟的重要桥梁,是广东省等沿海发达地区通往云南、贵州和四川等大西南省区的必经之地,也是大西南地区唯一具有水运出海口的省区。防城港市东与钦州市相邻,南濒北部湾,西与越南交界,北与上思、宁明县相邻。防城港是我国20个主要枢纽港之一,全市陆地边界103km,大陆海岸线210.54km。渔澫港区由第一作业区至第六作业区、以及马鞍岭作业区组成。港区规划岸线26,992.6m,其中深水岸线21,651.6m;布置84个100~200,000t级生产性泊位,其中深水泊位73个;陆域面积2,691.2hm2;年货物通过能力23,768万t、年旅客通过能力260万人次。2.自然条件防城港属于亚热带气候,季风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高温多雨干湿分明。防城港气温具有明显的年度变化周期,每年1~7月气温逐月上升,以7月温度最高,8月至翌年1月各地气温逐月下降,以1月温度最低,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该港区属季节性地区,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季节是南北风向转换季节。雾在一年四季均有出现,多发生在冬春两季,夏季雾出现机率最小。该地区灾害性天气主要为台风,暴风,强冷空气。该港潮流类型以全日潮流为主,仅在小潮期间出现不正规半日潮流,潮流在海流中占主导地位,拦门沙以外开阔海域潮流具回转流性质,主流线与潮波传播方向一致,流速小。防城湾位于钦州背斜东南翼,为一单斜构造,构造线呈NNE-SSW走向,皱褶和断裂不发育。暗埠江以东为滞留系黄褐色砂岩,灰绿色千枚状页岩,微变质页岩夹砂岩薄层。暗埠江以西为侏罗系底层,下部为砾岩,上部为紫红色砂岩、页岩。在低洼地、海滩为第四系淤泥、粘土、砂和卵石覆盖。3.集疏运条件(1)交通运输条件钦防高速公路贯穿全境,直达港口,与西南出海大通道相连,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钦州至崇左高速公路也经过防城港市上思境内。境内有南防铁路,铁路经南防线、钦北线、黎钦线、南昆铁路、湘桂铁路等与全国铁路相联。港口现有码头泊位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22个,拥有20万t级矿石码头和西部地区唯一的专业集装箱码头等一批现代化大型港口设施设备,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200多个,设计年吞吐能力达10亿t。(2)防城港航道与锚地概况防城港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湾,整个海湾由南北走向的小岛渔漫岛分割成沿防城江主流深槽的西湾和沿暗埠江深槽的东湾。防城港域规划以下8个港外锚地和1个港内锚地,面积509.9km2。

三、危险货物集中区域辨识与分析

1.危险货物品种及数量分析危险货物集中区域涉及危险货物主要为柴油、汽油、燃料油、甲醇、乙醇、浓硫酸、液碱、磷酸、沥青等。防城港危险货物集中区域内柴油保守储量为70,000t,汽油保守储量为80,000t,燃料油保守储量为10,000t,硫酸保守储量为95,000t,液碱保守储量为75,000t,甲醇保守储量为12,000t,乙醇保守储量为6,000t,磷酸保守储量为20,000t,沥青保守储量为15,000t。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及《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办法》对危险货物集中区域各企业的易制毒化学品进行辨识,结果表明,集中区域涉及易制毒化学品为硫酸。2.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辨识分析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是指参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标准辨识确定,港口区域内储存危险货物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试行)》(交水发〔2013〕274号)明确规定,“港口经营人应当对本单位的港口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确定重大危险源等级,港口重大危险源按照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本报告根据该分级方法,进行危险货物集中区域重大危险源分级。防城港渔萬港区危险货物集中区域分3个部分,在第1集中区域内,存在2个重大危险源,分别为汇通物流的12罐区和13罐区,经评估计算,12罐区和13罐区均为一级重大危险源。第2集中区域内储存货物主要为磷酸、硫酸、液碱和沥青,均不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的危险化学品,因此该区域不存在重大危险源。第3集中区域内,存在石油化工的1-6#罐组构成的罐区1个重大危险源,经计算,石油化工罐区属于三级重大危险源。3.自然环境危险有害因素分析风是影响船舶靠离泊作业安全的主要因素,船舶靠离泊受风的影响较大。由于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寒潮)形成的风暴潮可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会给海港带来灾难性影响。地震除了对港区码头建筑物、地面造成破坏,对相关设施如交通、通讯、供水、排水、供电、供气等造成破坏外,对港区码头生产装置、设备、输送管道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地基沉降对码头、储罐区的建(构)筑物、储罐、介质输送设备和管线破坏性极大,可以使装卸设备、储存设备倾斜、介质输送管道断裂,造成可燃液体泄漏起火,以致酿成重大事故。浓雾将对船舶航行、靠离码头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小型船舶,遇雾或雨等视线不良的天气时,极易误入码头作业区而与其它船舶发生事故。4.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1)靠离泊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船舶靠离泊安全是码头安全运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船舶在靠、离泊和系泊过程中,会对码头产生撞击、挤靠、摩擦等作用。因船舶靠离泊不当或操作不当,或配合失误,或因水文气象条件不良等原因,造成船舶与船舶、船舶与码头相撞,对码头、船体以及码头面、装卸设备与设施产生影响,使船舶和码头遭受损坏。(2)危险货物装卸、储运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区域内以装卸、储运液化烃、油品和液体化工品为主,它们大多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易扩散、流淌、易产生静电、易受热膨胀等特性。当满足引发火灾爆炸事故三要素等必要条件时,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液化气体管线、氮气储罐和管线等属于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超压使用、强度降低、外力破坏是发生物理爆炸的主要原因。液化气体管线的金属材质受到内部介质和外部盐雾、水汽腐蚀的影响,在内外表面形成不均匀的凹坑,严重时腐蚀穿孔,引起危险货物泄漏;此外,电化学腐蚀会影响储罐和容器的结构强度,不但缩短其使用寿命,还会因强度降低引起物理爆炸。还可能会导致中毒窒息、化学灼伤(灼烫)、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

四、定性风险评估

1.集中区域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安全评估集中区域内的码头、储罐区与相邻居民区保持了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但若码头、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或危险货物泄漏,可能会影响到居民区。反之,若居民区发生火灾,或燃放鞭炮,也可能引发码头、储罐区的火灾、爆炸事故。集中区域内的码头、储罐区与相邻道路保持了符合国家标准规范要求的安全距离,但当码头、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可能影响到相邻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或过往行人。反之,道路上行驶的车辆或过往行人不安全行为,如抽烟、燃放爆竹或车辆发生撞击事故,可能会威胁到相邻码头、储罐区的安全。集中区域内的码头停靠的船舶、储罐区在装卸、储存、输运危险货物过程中,一旦发生运送危险货物的船舶或储存在储罐区中的液体化工品等危险货物泄漏事故,可能会流入港口海域,轻则对港口海域造成污染,重则可引发火灾爆炸事故或人畜中毒事故。若运输危险货物的船舶在靠、离泊过程中发生船舶起火,则可能引发码头的火灾、爆炸事故。2.集中区域总体布局安全评估集中区域内的码头、储罐区之间,虽保持了一定的防火距离,但若码头或储罐区发生火灾爆炸,则可引发多米诺效应,使相邻的码头或储罐区相继起火爆炸,从而使火灾爆炸事故进一步扩大。危险货物集中区域总体布局合理,并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危险货物集中区域中汇通公司的库区、牛头油库、0#泊位102#堆场和103#堆场等危货库区在地理位置、布局、罐区设置、防火距离等方面符合《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14)等国家标准规范要求,布局合理。牛头油码头、渔澫港区0#泊位和渔澫港区东湾液体化工码头等码头区域总平面布置基本符合《海港总体设计规范》(JTS165-2013)、《油气化工码头设计防火规范》(JTS158-2019)、《石油化工金属管道布置设计规范》(SH3012-2011)及《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等标准规范的有关要求。3.集中区域集疏运条件安全评估评估认为防城港渔澫港区危险货物集中区域的水路、公路、管道以及铁路设置能够满足危险货物作业企业的进出港及港区道路集疏运的生产作业需要。但是,随着港区内货物的集疏运量的增长,港区道路上的车辆也会相应增长,加之社会车辆的增多,导致车辆行进缓慢甚至堵塞,此时,一旦港内危险货物作业企业发生事故,救援车辆无法进入现场施救,会造成事故波及范围扩大,增加救援难度。如果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道路拥堵的时候发生泄漏、火灾、爆炸事故,会对周边的社会车辆造成严重破坏,导致伤亡人员增加。

渔业评估篇6

地处滦河三角洲的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拥有9日公里长的海岸线,滩涂面积多达65万亩。沿海渔民大搞海水养殖,使昔日的荒野滩涂变成了片片”金银滩”。

1993年,在乐亭县水产局工作的鲁月波放弃了机关舒适的工作,与江苏大洋港养殖场的庞国华合伙投资买下了当地400亩的养殖场,用于养殖文蛤。几年后,他们已拥有了千余亩的养殖场。看到海水养殖效益可观,当地渔民们纷纷效仿。从1997年开始,乐亭县王滩镇孙庄村孙有礼与另外8户渔民合资搞起文蛤养殖。邻近的洋角村渔民高维华也与十几户渔民合伙办起了文蛤、毛蚶、鱼类养殖。一时间,养殖区域面积发展到三千多亩,成了北方地区最大的文蛤养殖基地。

2000年,眼看满滩的文蛤丰收在望。没想到.一场大祸不期而至。

2000年10年4日,鲁月波像往常一样到养殖场察看。在路上,他看到铺天盖地的海鸥盘旋,顿时感到这是一种不祥之兆。第二天,酱红色的黑液便汹涌地奔流进海水刚刚退却的滩涂中。顷刻间,海域滩涂养殖区以及鱼类养殖区内,满眼尽是泛着高高白沫的污水。渔民们的“血汗钱”一下子被这滚滚而来的污水卷入了滔滔的大海之中。

一时间,望着满地狼藉的蛤皮,渔民们有的哭,有的喊,有的捶胸顿足.有的跪在滩涂地上久久地长叹。希望之梦,就这样被打碎了!

经农业部渔业环境监测中心黄渤海区监测站评估这次污染事故造成文蛤、青始、蛏、毛蚶等损失合计1,365.97万元。

18户受害的渔民很快从悲怆和震惊中清醒过来后,也合计着找有关部门讨说法。他们选派代表到当地政府和有关新闻单位控诉,同时,积极筹措鉴定费用,请秦皇岛引青工程水质监测中心的专家在事故发生的养殖场水域、水闸河道、迁安市省庄排污总口等14个地点取样,进行了检测分析。

2001年1月4日至2月7日,根据农业部渔业局的批示,河北省水产局渔政处、乐亭县水产局组织5名水产专家会同乐亭县渔政站执法人员成立了调查小组,开始对这次渔业事故进行现场调查和评估。确认污染源主要来自滦河中游河北省迁安市的造纸、化工企业,9家企业排放了大量超标的工业污水引发水面有机物污染、养殖水域严重缺氧,致使大量贝类和鱼类死亡。受害渔民讨说法九家企业赔臣歉

有了充足的证据,孙有礼、鲁月波等1 8户农民再也按捺不住愤怒,他们于2001年5月23日将9家排污企业到天津海事法院,要求法院依法判9家被告赔偿其经济损失。法院受理此案后,于2001年12月17日和2002年3月21日两次开庭公开审理了此案。在庭审中,法庭委托农业部渔业环境监测中心黄勃海区监测站对渔业污染事故原因予以鉴定。该站参照河北省水产局渔政处和乐亭县水产局组织调查所做的调查报告和秦皇岛引青工程水质监测中心的监测资料及该站2001年5月对该区域污染源调查的情况和部分数据作出鉴定。结果认为 乐亭县近岸养殖海域滩涂贝类和鱼类死亡事故非养殖技术原因所造成,而是唐山市滦河沿岸造纸和化工企业排放未达标污水所致。

经过庭审调查,天津海事法院认为,原告孙有礼等18户渔民具有合法的养殖资格。在污染事故发生后,立即上报当地及上级渔业行政主管机关,由乐亭县水产局和河北省水产局渔政处组成专家组进行调查,并对原告的损失进行初步勘查评估,依据出具的调查报告及原告拍摄的现场照片等证据可以认定原告确有污染损害事实的存在。渔业环境监测站作为农业部确定的渔业污染事故的甲级调查鉴定单位.依据农业部《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具有对受污染渔业损失的评估资格。鉴定人具有相关的专门性知识,鉴定程序合法,对鉴定依据的原始资料取舍得当,损失计算方法科学,符合农业部《水域污染事故损失计算办法规定》的要求,评估结果客观合理,其评估鉴定报告应作为认定原告损失的依据。

依据秦皇岛引青工程水质监测中心的水质检测报告、唐山市环境保护局的原始监测数据、处罚情况及法院调查取证情况可综合判明,在事故发生前所有被告均实施了向滦河排放大量工业污水的行为,所排放污水中均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挥发性酚等有害污染物质,除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达标排放外,其它相关8家企业均为超标排放。化工公司虽为达标排放,但并不意味着达标排放就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损害结果,一旦有就应承担对原告损失的损害赔偿的民事责任。

据此,9家被告在事故发生前存在排放含有有害污物的侵权行为,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具有违法性。依据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及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判决9家被告企业赔偿孙有礼等18人养殖经济损失1365 97万元。并立即停止侵害,不得再排放污水入海,消除继续污染原告养殖区域的危险。

一审判决后.迁安第一造纸厂等8家企业不服,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天津高院经审理认为,原鉴定机关对污染事故认定的结论是正确的。但孙有礼等养殖户承包的养殖场的水产品不可能以市场零售价出售,况且文蛤的价格是以出口的价格确定的。考虑到零售价与批量出售的价格应有所区别,应对原评估报告计算损失的数额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原数额1365 97万元的基础上减去30%,即409791万元,实际损失为956 179万元。迁安第一造纸厂等8家企业存在超标排污的损害事实,是造成孙有礼等养殖户水产品死亡的直接原因,应承担主要责任。但孙有礼等养殖户在签订承包合同时,应考虑到上述企业多年来生产排污的历史原因,特别是华丰纸厂系国有大型企业,具有百年历史。在靠近排污的河道及入海口从事养殖业,具有一定的风险。孙有礼等养殖户应自行承担由于对养殖环境风险估计不足的相应损失286 854万元,其余损失669 325万元由造成污染的企业承担。

天津高院还认为,迁安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被当地环保部门确定为达标排放企业.属于国家许可的正常经营活动。虽然其不能提供排放工业废水入海的行为与孙有礼养殖水产品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的相关证据.但在承担民事责任上应与超标企业有所区别。根据国际通行做法,判令其单独承担赔偿责任人民币14万元,不承担连带责任。饱经灾难众渔民呼唤碧水与蓝天

官司最终还是打赢了,18位渔民及亲人们的心里虽然有了少许的轻松,但在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出多少喜色。因为现实中许许多多的难题仍在困扰着他们,,渔民孙有礼为养殖文蛤,措上了自己多年的积蓄不算,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他本来有一艘渔船,以往每到捕捞季节,都会到海上去捕捞。可自发生污染事故后,他的船仅在今年春天勉强干了一个多月就停了,因为他已没钱雇工,更没钱添置船上的一些生产用具,家中儿子早早退了学,炕上还常年躺着年逾八旬的瘫父亲。谈起自己的遭遇有礼总是一脸的沮丧。现在他惟一的盼望就是官司完了,能给他赔些钱偿还债务。渔民高维华在事故出了半个月后还不敢告诉妻子。他的妻子后来知道了真相,无法承受这沉重的打击.整天不是哭哭啼啼,就是沉默不语。而渔民高维业当初是贷款7万元入的股,前段时间,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去采访他,他以为是银行来催贷款的,竟当场吓得昏了过去。最让人怜悯还是高建福,高建福为入股搞养殖,贷了8万元款,还借了许多外债。养殖场被毁后,他跟着取证到迁安市去查找污染源。同去的一共有4个人,因口袋里没多少钱,4个渔民住进了一间10元钱的房子里。时值深冬季节,屋子里冷得像冰窖,高建福被冻得腰痛,回到家就躺在床上起不来了,却无钱就医,其他几家渔民不忍他被病痛折磨,凑了1200元钱:降他送进了医院

鲁月波说,他们打官司的目的不只是为了索赔,更重要的是希望9家被告企业早日停止侵害,不再向下游排放污水,给渔民们一条谋生之路。渔民们反映说,他们的养殖场虽然已经被毁了,但他们至今也舍不得退出承包的滩涂地.他们在每年想方设法交纳每亩50元承包费,幻想着有朝一日重新开始养殖,因为这片滩涂曾在他们心中燃起致富的希望。

渔业评估篇7

中图分类号:S96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05.027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显示和应用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1]。20世纪80 年代GIS开始应用于内陆水域渔业管理和养殖场的选择[2-3]。随后其应用主要集中在沿岸养殖区的选址和规划、养殖环境管理、水产养殖冲突预测、决策支持、数据分享支持等方面[4]。纵观国内外 GIS在渔业中的应用,更多的还是集中在海洋渔业领域,主要涉及渔海况数据采集与分析、渔业资源与海洋环境关系、水产养殖选址、渔业资源评估与分析、标志放流、海洋生态系统以及渔情预报等方面[5-6]。

国内将GIS 应用于内陆水产养殖的研究还很少。200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同世界渔业中心(World Fish Center)合作,以河南省水产养殖区域规划为例,对该省与水产养殖发展密切相关的养殖技术、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资料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选取了水资源、地质地貌、技术水平以及市场条件等12个对当地水产养殖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评估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因子的权重,构建水产养殖适宜性综合评估模型。同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IDRISI对评估模型进行综合运算,得出该省适合水产养殖发展的4类地区,即最佳区域、适合区域、可适合区域和不适合区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7-8]。

本研究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作为研究区域,在综合应用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HP)和GIS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工厂化养殖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可为其他地区制定工厂化养殖发展规划提供借鉴。

1 研究区域概况

汉沽位于天津市东部沿海,位于滨海新区北部,在滨海新区“一核三区” 规划范围内,与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休闲旅游区、中心渔港经济区、泰达现代产业区、天津北疆电厂同在北片区,地理位置特殊,水陆空交通便捷,区位条件优越。汉沽区濒临渤海湾,水域滩涂面积广阔,区内海岸线全长28 km,滩涂面积77 km2;陆域范围内池塘洼淀众多,水域面积4 000 hm2。经过多年发展,滨海新区汉沽已形成海洋渔业和内陆渔业的双重优势,其中工厂化养殖全市领先,已成为天津渔业发展重点区域。

2 评价方法

2.1 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查阅文献,咨询天津市渤海水产研究所和天津市水产研究所专家,走访汉沽水产养殖管理部门,到汉沽工厂化养殖企业实地调研等多种措施,对汉沽工厂化养殖状况有了全面了解和掌握,确定了影响汉沽工厂化养殖的重要地理、经济、社会等指标,包括3个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 19个三级指(表1)。

2.2 确定权重

考虑到水产养殖评价的特殊性,选用了能够将定量分析和定性判断相结合、对非定量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养殖发展影响因素指标体系的权重(表2)。

2.3 建立适宜性评价模型

在ArcGIS中完成所有基础图件的处理工作,得到Shapefile矢量图层。在IDRISI中导入Shapefile文件,生成矢量地图,然后根据各个评价指标转换成栅格数据,制作完成19个单指标评价地图。使用IDRISI中Fuzzy模块完成真实值向0-1值的标准化,使用IDRISI中Reclass模块完成数值分级为1、2、3、4,分别表示 “不适宜”、“一般适宜”、“适宜”、“非常适宜”。采用IDRISI中提供的MCE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多准则评价模块,依据分项权重和组合权重,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综合分析模型。

3 评价结果

评价结果见图1,滨海新区汉沽工厂化可养殖区域的总体适宜性较好,没有非常适宜和不适宜的区域。其中,93%以上的区域达到适宜,主要分布在杨家泊镇和寨上街的中西部地区,其他为一般适宜,主要分布在寨上街的东部地区。

从自然资源方面来看,滨海新区汉沽可养殖区域的自然资源(即水资源)良好,综合适宜度较高,以适宜和一般适宜的区域为主,没有不适宜的区域,但非常适宜的区域较少。其中,非常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寨上街的西部少部分地区,适宜区域主要分布在杨家泊镇的西部和寨上街的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从发展基础条件方面来看,滨海新区汉沽可养殖区域的发展基础条件优越,综合评价很高,60%以上的区域达到非常适宜,其余区域都达到一般适宜,且杨家泊镇发展基础条件明显优于寨上街,杨家泊镇的可养殖区域均达到非常适宜,而寨上街的可养殖区域仅达到一般适宜。从市场前景方面来看,滨海新区汉沽可养殖区域的市场前景广阔,综合评价很高,60%以上的区域达到非常适宜,其余区域都达到一般适宜,区域分布与发展基础条件一致,杨家泊镇发展基础条件明显优于寨上街。

参考文献:

[1] 张超.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11-23.

[2] Kapetsky J M,Mcgregor L,Nanne E H.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to plan for aquaculture: A FAO-UNEP /GRID study in Costa Rica[M]. Rome: FAO Fisheries Technical Paper, 1987, 287:51.

[3] Kapetsky J M,Hill J M,Worthy L D. A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for catfish farming development[J].Aquaculture, 1988, 68:311-320.

[4] 郑晶予.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产养殖中的发展应用[J]. 河北渔业,2011(12):55-57.

[5] 龚彩霞,陈新军,高峰,等. 地理信息系统在海洋渔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1,20(6):902-909.

渔业评估篇8

日常工作和组织调查

小规模渔业所需要的信息必须覆盖收获、捕捞、加工、销售、鱼种、食品安全、民生以及其他问题。有很多种途径和方法来收集这些变量,但是在数据采集中应明确区分“例行数据采集”和“特定系统调查”。数据需要通过渔业信息系统,才能对渔业生态、食品安全、扶贫政策以及改变政策导向起到作用,这不能单单通过“例行数据采集”来实现,理性数据采集应当是稳健的和易行的,能够提供基础性的长期数据,如船队结构、渔民数量、登陆地点、捕获量、主要种类、价值和捕捞能力等方面的信息。其他的信息,例如生物量、渔具的单位捕捞能力、物种多样性、生态情况、资源量、社会经济、民生等都应当通过其他的监测程序或者“特定系统调查”来进行。受到人力和财力的限制,小规模渔业例行数据收集系统只有关注基础数据并运用恰当的分析方法才有可能长期持续进行。本文集中研究小规模渔业例行数据采集的关键部分:结构信息、总捕获量、单位日渔获量、效益以及捕获鱼种。基本概念用基本抽样方法估算总捕捞量就会用到每个登陆点样本的平均日渔获量,以及平均每条船作业的天数,相乘就得到每条船的平均捕获量,再乘上船总数就是总的渔获量,船数通过框架调查或船舶登记可知。要估算总渔获量需要采集四个变量的数据:(1)作业船的日捕获量。即单位捕获量,从码头或捕捞评估调查中可知。(2)捕捞能力。包括船的总数、分类、分布,原则上这些都是捕鱼生产力,通过框架调查或者渔船登记可知。(3)现役渔船数。不是所有渔船都在捕捞,有些因为在修缮或者别的原因并没有作业,这些数据通过捕捞评估调查可知。(4)作业天数。指渔船实际作业天数,或者这些船每个月的出海次数,通过捕捞评估调查(水平抽样)或者个体作业能力调查(垂直抽样)可知。结构数据和框架抽样为了使抽样结果能够覆盖全部,我们需用到“框架抽样”或“结构数据”。结构数据可以通过框架调查得到。框架调查的定义是,一份关于渔区基本结构情况的完整描述,包括港口清单、登陆点、渔船的数量和配置类型、作业和登陆情况描述、鱼的分布区域、加工、销售模式、产品和服务提供中心。框架调查原则上是将信息全部列举,成本也很高。最耗费成本的是人员交通,为了充分利用成本,在调查中建议不要只调查结构数据,还可以为其他项目小组做关于社会经济、民生等数据的调查,这种类型的数据对政策导向有很大的作用。船队的结构数据可以从船舶登记中得到,并结合年度渔业许可证审核,就能得出总数并可以估算出可信的实际作业船数,这些足以得到样本细目。登记及许可证的方式较为高效,但缺点是不能采集到有关社会经济和民生的数据。框架调查为样本分层方案和样本数据合计提供了信息,所以必须要注意,所采集的信息应当是可以分层和汇总的,如,按船或按作业单位等识别信息划分。按船划分,就是按照船的特征划分船队,如:金枪鱼围网船、金枪鱼延绳钓船、沿海虾拖网船、个体有支架的独木舟、个体独木舟、海滩大拉网渔民、撒网渔民。作业单位的划分,将采用同种捕鱼方式的船划分在一起,他们作业目标是同类鱼或同种群鱼,经济结构相似,例如捕捞金枪鱼的围网船、捕捞金枪鱼的延绳钓船、捕捞虾的沿海虾拖船、捕捞小型中上层鱼类的个体独木舟围网船、捕捞大型中上层鱼类的个体独木舟钓船、采用陷阱网捕捞龙虾的有支架的独木舟。小规模渔业中最典型的作业方式的划分通常是直截了当的,但是小规模渔业中多种渔具需要引起注意,如果渔具随季节而改变,那么按船分类就会因作业方式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这就说明按作业方式分组得到的总数会多于框架调查得出的船只总数。在这个例子中,非机动有支架独木舟是按船分组,因为两种渔具差异较大,所以这一组又被分成两个作业组,分别为(1)底层刺网捕捞石斑鱼的有支架独木舟;(2)陷阱网捕捞龙虾的有支架独木舟。但是,同时使用不同渔具的情况更复杂,通常这类船被归为“多种作业”。

渔获量评估或上岸量调查

渔获量抽样调查方法大体上有三种抽样方法,并且取决于可用的人员和预算。时间普查和空间抽样中给出的就是时间普查和空间抽样。三个有阴影的作业地点作为抽样,每天都在这三点抽样,并在日历上涂上阴影做标记。这种方法假设作业渔船在整个区域内分布的很分散,没有收集数据的合理机制。还要假设工作人员能够做到每天去这些点抽样,在一些码头由居民记录数据。空间普查和时间抽样,所有的作业点和渔船都被涂上阴影,表示都将被调查,而日历上的阴影则表示并不是每天都会进行调查。这种方法假定能够在所有地点进行调查,但不能保证每天都进行。时间和空间的抽样这种方法(图3)在大多数国家中最常见,在一定的天数内只有几个登陆点能够被抽样。但是,如果次要层的轮廓清晰,并且每层的样本数量充足,采用这种方法所得出的结果也是可信的。码头调查码头调查主要是为了收集总渔获量、鱼种、捕捞能力,以及其他二级信息如价格和鱼的规格等数据。具体包括:捕获种类、相关捕捞能力、所有渔船的单位渔获量、捕捞方式、第一手价格。这种调查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根据抽样基础进行估算,包括每一分层中所有船的单位渔获量和鱼种比例等。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是单位时间内每条船的平均渔获量,如每条船每天的渔获量、每条船每次出海的渔获量、每条船月渔获量、每天刺网船的渔获量、每天陷阱网渔船的渔获量等。如何选择登陆点进行抽样一旦每个分层的样本数量确定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要收集哪些数据,在哪些登陆点收集?选择抽样地点的主要条件为:抽样地点应当具备满足统计要求的地理环境,有限的人力资源和交通往往会成为当地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初的框架调查和船/渔具类型都能显示出相关重要的地点(分为非常重要、重要、非重点)。抽样地点应存在调查所涉及的所有船/渔具类型。另外,还有两种方法,取决于你已经掌握了哪些。尚未可用的原始数据如果没有现成的信息我们就用一种保底方法,依照可靠样本数量表格来确定样本数量。这时我们并不知道在不同的登陆点及其他区域有不同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也不知道一个小点上的船的渔获量会跟一个较大登陆点的船的渔获量相同。在抽样第一年这种信息就能够获得,所以就会覆盖所有不同的登陆点,并且每层的样本数量要跟登陆点的大小成比例,大的登陆点被抽样的船较多。可用的初始数据如果根据初始数据和相对误差能够确定每个分层的样本数量的话,登陆点的选择就很简单,前提是分层恰当。例如,已知沿岸使用陷阱网的非机动船的渔获量都是差不多的,小登陆点的船与较大登陆点的船没什么区别,这种情况下只需要在较大登陆点抽样就可以,这是最简单省钱的方法。但是如果人员和资金情况允许的话就应去更多的登陆点抽样,可使抽样误差降低到最小。重点规则:在人员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分层就要适当,并要从较大的登陆点抽取样本。怎样收集码头/渔获数据在码头按鱼种统计产量是小规模渔业统计产量最普遍的方法,由调查员在码头采集。在码头调查的设计中应注意不要让调查员负担过重,保证简单可行。调查越复杂,抽样误差的风险越高,渔民不合作或者数据无法加工的可能性越大。例如,是不是一定要覆盖到所有的鱼种,或者我们是不是只关注了一个渔场的管理计划中的种类?在直接采集后,这些码头的数据接下来会被用到:(1)回访。有关日渔获量问题可以采访渔民或者船主。他们能记起一天里或者出海一次捕捞的种类和数量的大致情况。结果没有直观那么准确,但好处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抽取更多的样本。(2)捕捞日志。小规模渔业不经常制作航海日志,但好在FAO在中国设立了试点项目。样本船的航海日志可以提供一系列的信息,且成本低廉,但要求每个渔民的配合,还要对渔民进行培训,数据要保密处理。

单位:中国水产学会

渔业评估篇9

中图分类号:F276.3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作为资金投入型产业,现代渔业经济建设对金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由于有着高风险、长周期、抵押资产不为银行认可等问题,使得现代渔业经济与金融体系难以融合,存在金融歧视和金融回避的客观现象,严重制约了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如何将融资担保模式与我国海洋渔业经济发展问题联系起来,是现阶段面临的一个紧迫的任务。

国内对于渔业金融担保问题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阶段,但是对于渔业金融和农业金融担保问题的研究还是较为可观的。对于构建渔业金融体系,建立渔业金融担保制度这一问题,还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因此,对于我国未来的渔业金融担保制度的建立而言,还要做很多,还应该学习很多。

一、渔业金融担保行业发展概述

二、渔业金融担保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

(一)抵押问题

虽然我国《担保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对抵押担保做了规定,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不少问题,特别是某些权利的抵押问题。就土地经营权抵押而言,现阶段主要存在土地经营权证问题、土地经营权的价值评估问题、土地经营权的抵押登记问题、土地经营权的变现难问题、风险管理及农业保险问题、农户对土地经营权抵押的接受与参与问题;就与渔业相关的的权利而言,以水资源使用权、渔业权、采矿权、狩猎权等为标的的权利抵押没有明确规定,存在立法不完善、环境资源物权抵押标的范围狭窄问题;就渔业方面而言,存在海域使用权抵押立法不完善、价值评估难度大、应对风险无对策等问题。

(二)质押问题

就动产质押而言,动产质押标的物的价值易被高估、意外风险较高、变现市场风险较大,并且法律规定之间存在瑕疵、动产质押标的物选择会出现瑕疵等。就权利质押而言,因权利的不同存在着“未来的应收账款”的效力是否应全部等同于“现有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否应包含“不动产收费权”、“应收账款收益”是否应包含在直言权力担保范围之内等问题。对于股权质押,债券的实现存在现实风险,非上市公司股权托管率低成为限制担保因素,机构建设不足导致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存在障碍,企业和投资机构对股权质押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对于知识产权质押,存在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确定、涉及法律问题复杂、变现能力差等问题。

(三)保证问题

在接受保证人提供的保证时,债权人应当承担验证保证人身份、审查保证人的责任能力、明确保证责任的具体内容等问题的风险责任,而作为保证人在提供保证时,也应当承担确保自己利益不受损失的风险。村委会是一种群众性自治组织,其本身既不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也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但实践中往往又受上级政府的委托并代表这些机关从事具有管理国家事务性质的行为时又具有了准行政性质,这使得村委会是否可以作为担保人出现了矛盾。

(四)风险问题

信用担保机构在提供保证时,面临着出资不实风险、资产流动性风险、反担保落空风险和专业担保人才不足或者经验缺乏带来的风险、担保机构自身的风险控制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三、大连市建设渔业金融担保体系的建议和措施

(一)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组建大连渔业经济发展融资担保平台

借鉴国内外专业化投融资平台模式,整合现有资源,以大连海洋经济为主导的县区、园区为依托,采取新建或挂靠托管方式,政府投入引导资金,吸引民营资本(渔业领域“龙头企业”)加入,组建大连海洋渔业融资担保公司;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的政策“软贷款”,组建集合金融、评估、海洋、法律等专业人力资源团队;配套出台扶持渔业融资担保发展的优惠补贴政策,不断开发海洋融资担保创新业务品种。

(二)完善海域使用权使法律规范,构建海域使用权流转市场

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法规,从大连市海域使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合理构建海域使用权流转平台,配合辽宁省海域使用权市场化工作,构建省、市二级流转市场,探索完善海域使用权的评价、交易、转让、抵押等流程,服务大连海洋经济发展。

(三)鼓励大连海洋渔业“龙头企业”牵头成立“大连海洋渔业银行”

初期可从“渔业小贷公司”、“渔业村镇银行”入手,能够将独立于企业内的资金流转服务于行业内的企业间流转,进而实现行业外的资金进入行业内,服务于行业内的优质企业。进而增强资本实力、培育海洋金融人才、整合机构配置,争取国家优惠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探索发展路径,时机成熟时成立大连海洋渔业银行。

(四)设立海洋渔业发展专项引导基金,引导外部资金投资大连海洋渔业

渔业评估篇10

一、全力做好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一)充分认识气象为农服务的重要性

渔业是受气象条件影响非常大的产业,气象工作与“三农”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渔业生产、渔村发展、渔民生活对气象服务需求更大,要求更高。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有利于渔业增效和渔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气象为农服务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县发改、科技、民政、财政、国土、住建、农水、海渔、文广新、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共同推进气象为农服务网站和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推动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气象为农服务的整体合力。

(三)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宣传教育力度

要深入开展各类气象科普教育、气象信息应用培训和乡镇气象协管员、农村信息员培训,提高群众气象信息运用能力,加强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增强基层干部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能力。要建立气象服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制度,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发放给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由各村发放给全体村民。

(四)提高农村气象信息服务能力

完善气象部门和乡镇(街道、办事处)、村、中小学校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逐步建立以短信、电视、广播、网络等平台为主体,电子显示屏、气象大喇叭等手段为补充的气象信息渠道,确保气象预警信息覆盖所有村,力争到户。要充分发挥渔业技术人员作用,组建气象服务专家体系,与渔业组织建立直接联系,开展气象“直通车”服务,提高气象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快捷性。

二、积极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一)增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责任感

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于避免或减少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强化沟通协调,明确责任目标,周密安排部署,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努力开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新局面。为加强对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应急办、民政局、国土局、住建局、农林水务局、海洋与渔业局、安监局、气象局分管领导任成员的县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应急办,负责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日常工作。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二)搞好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四个”能力建设

1.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要认真贯彻上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县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大风、台风、暴雨、雷电等气象灾害预警和局部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绿色通道”。要加快气象观测系统建设,优化升级现有气象站网,增加灾害易发区观测站密度,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精细化水平,力争大范围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突发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0%以上。

2.完善风险管理能力。要全面普查我县区域内气象灾害种类、次数、强度和造成损失等情况,建立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按种类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依据评估结果编制渔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气候资源区划。要推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制度,重点加强渔村基础设施建设、渔村迁建选址等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渔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根据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结果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按照《县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本着“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能力。按照《县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要求,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工作。

4.增强防御灾害能力。要加强渔村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推进学校、企业等重点场所防灾减灾和防雷设施建设,引导渔民按防雷标准规范建房,提高防灾减灾和防御雷击能力。全县要至少建成1个农村防灾减灾和防雷科普示范点。

(三)建立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四个”机制

1.建立事故灾害预警信息机制。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及时向气象部门传递相关气象灾害信息,气象部门接到信息经核实无误后,应按照预定流程,通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平台及时进行。

2.建立安全隐患联合排查机制。要加强部门联合排查,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做到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以便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避免重大责任性事故发生。

3.建立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气象部门要在第一时间以电话、传真、短信、政府公文网等方式,向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通报预警信息,包括气象灾情的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发展趋势等。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要根据《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职责分工,采取有效措施迅速行动,落实防灾减灾措施,全力减少或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直至警报解除。同时根据实际需求向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县政府应急办)提出预警措施和应对方案,气象部门要为事故抢险救援提供及时可靠的气象应急保障。

4.建立气象灾害调查分析及灾情评估制度。气象灾害出现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开展调查分析、灾情评估等工作,仔细查找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处置能力。

三、强化“两个体系”建设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

渔业评估篇11

2004年,我国内陆水域和海水养殖产量高达3209万t,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65%[1]。然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天然渔业资源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对其进行分析,可寻找有效的途径,以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水产养殖业概况 我国作为传统的渔业大国,过去主要依靠天然渔业资源来满足人们对鱼类及其它水生动植物营养的需求,渔业产量也主要由捕捞产量决定。1985年起,我国确立了以水产养殖为主的渔业发展战略,使沉睡多年的浅海、滩涂、河流、湖泊、水库、低洼盐碱地、采矿塌陷区等养殖适宜区得到了合理开发和利用,扩大了水产养殖规模,优化了渔业生产结构,减少了对天然渔业资源的冲击与破坏。至1988年起,养殖产量首次超过捕捞产量,达到904万t[1],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渔业大国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并持续至今,为世界渔业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一)内陆水域养殖 近年来,我国在养鱼塘生态系与食用鱼养殖技术、稻田养鱼生态系与综合技术、冰下水体生态系与鱼类安全越冬技术、鱼类养殖种类结构与养殖方式、内陆大型水域鱼类增养殖应用基础理论与综合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从而实现了我国淡水鱼类养殖的快速发展[2]。2004年,我国内陆水域养殖产量达到1892万t,占全国养殖渔业总产量的59%,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39%;其中:鱼类1721万t、甲壳类123万t、贝类19万t、其他29万t[1]。 (二)海水养殖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广大海洋科学家和水产学家的智力支持下,海水养殖业实现了举世瞩目的藻、虾、贝三次产业浪潮[1]。2004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达到1317万t,占全国养殖渔业总产量的41%,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27%;其中:鱼类58万t、甲壳类72万t、贝类1025万t、藻类147万t、其他15万t[1]。在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种苗人工繁育、人工饵料、水产机械、冷冻加工业、渔业贸易和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据统计,2004年全国至少有449万从事养殖的专业劳动力[1],并有相当多的劳动力兼职水产养殖业和相关产业。我国作为一个养殖渔业大国,2003年养殖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66%[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几年来,渔业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对我国水产养殖业提高质量、优化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实现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做好天然渔业资源保护。 二、我国水产养殖业对天然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 虽然,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水产品的供应量,促进了市场繁荣,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也对保证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从目前发展状况和趋势看,水产养殖业也对天然渔业资源造成相当大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养殖业对内陆生态环境与沿岸资源造成相当大的冲击与破坏,对天然渔业资源状况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潮间带和沿海湿地是许多鱼类、贝类的重要的育成场所,形成沿岸或近海的优良渔业资源。由于这些区域被开辟为养殖塘场,导致沿岸生态系统功能丧失,一些近岸天然水产品产量快速下降。另一方面,鱼药浓度超标或富营养化的养殖废水排放,导致下游水域中的有毒藻类生长,贝类大量死亡,同时也对下游水体和地下水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第二,由于盲目引进水产养殖品种,造成生物入侵。一般地讲,入侵种类适应性强,在我国广大地区很容易找到适宜繁殖的水体,而且,在我国自然界通常缺乏限制其发展速度的天敌。因此,如果对此估计不足或缺乏防范措施,引种的结果就可能弊大于利,必将打破现有的食物链平衡,威胁土著鱼类的生存,造成对环境的破坏,对我国天然渔业资源造成巨大的不利影响。目前对我国造成危害的入侵鱼类主要有鳙、鰕虎鱼、麦穗鱼、食蚊鱼、鲐鳉和甲壳类克氏螯虾等[4]。第三,养殖鱼类外逃,把病害带到天然水域,对野生鱼类造成毁灭性打击。另外,外逃的养殖鱼类与野生同类杂交繁殖,产生的混种鱼类可能不适应野生环境,致使野生鱼类种质下降。第四,采用鲜活饵料养殖造成的不利影响。近海网箱养殖一直沿用鲜活饵料,甚至连新兴起的抗风浪深海大网箱也使用小杂鱼和非食用鱼作饵料,导致对天然幼鱼和非食用鱼资源的大量捕捞,造成资源枯竭,使位于食物链上层的其它鱼类大量减产,直接影响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效果。同时,由于我国养殖饵料利用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残余的饵料和鱼类代谢物沉积在海底,会缓慢释放出大量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再加上网箱这种高密度养殖方式,抑制了海浪的作用,使表层海水无法交换[5],养分停留在表面,在高温下很容易发生赤潮危害。第五,对资源增殖和环境管理改良重视与支持不够。我国仅有小规模的对虾、海蜇、刺参、贝类等海洋种苗和内陆水域部分种苗增殖放流,与日本、北大西洋沿岸国家等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 三、实现我国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并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关于“积极发展水产业,保护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的要求,水产养殖与天然渔业资源保护与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必须特别关注和认真思考解决的问题。因此,水产养殖业只能在保护和合理利用好天然渔业资源的前提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适度扩大渔业资源供应量,同时,为渔(农)民增收和加快农村发展做出贡献。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水产养殖业平稳、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业正处在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水产养殖业发展,是促进渔业增长方式转变、保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一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保护广大渔(农)民发展水产养殖业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市场发展环境。二是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对自然水域、滩涂要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做好保护工作,发展水产养殖业要充分考虑养殖区的承载能力,建立水产养殖业与自然相对平衡的关系,确定合理的养殖规模、养殖方式,力求做到资源利用与保护和谐统一,逐步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养殖结构和消费方式,全面提高资源利用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分页标题#e# (二)确立自然资源具有价值的理念 水产养殖产品的现行价格只包括了养殖生产的成本、税金等,没有包括水产养殖适宜区资源租金[6]的价格。价格构成不完全,造成了人们对水产养殖适宜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大大降低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导致资源利用的浪费和养殖区及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阻碍了人类社会对水产养殖适宜区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应确立资源具有价值的理念,对水产养殖适宜区实行资产化管理,实行有偿开发利用、有偿使用制度。 (三)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促进水产养殖产业升级 水产养殖业要实现质的飞跃,必须进行科技开发、储备。加强对种苗人工繁育、养殖优势产业关键技术、技术规范等基础研究是提高水产养殖业竞争力的不竭动力,是促进产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与升级必须建立水产人力资源管理保障体系,以科技储备为前提,积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及推广体系的整体优势,提高推广效果。 (四)合理确定养殖结构 1、水产养殖应倡导、鼓励间养、轮养、混养等生态养殖模式。严格控制肉食性品种的增加,以减少对饵料类野生渔业资源的冲击和破坏,并与渔业转产、休渔等措施结合起来,逐步实现天然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增长。2、发展绿色水产品,全力推进健康生态养殖。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外消费者对水产品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安全、优质成为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重要特质。大力发展绿色水产品成为新时期水产养殖业的方向。一是应积极颁布执行各类养殖规范,大力推行养殖标准化。二是应根据现有不同养殖形式和养殖品种,进一步制定水产养殖产品质量评定标准,并组织推广和实施,为实施健康养殖奠定基础。三是应严格执行养殖水产品用药标准,推广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体系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并积极遵守《2000年后的水产养殖发展:曼谷宣言和战略》文件规定的“关于水产养殖和渔业产品残留物监测国际协议”[7]。四是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恢复和推广具有循环经济显著特征的稻鱼混养[8-9]、桑基鱼塘[10]和盐碱涝洼地“高农低鱼”间作等生态健康养殖方式。3、要重点抓好海参、海胆、鲍鱼、扇贝、牙鲆、半滑舌鳎等名特优珍品增养殖[11],扩大规模,拓宽领域,全力推进精品水产养殖渔业的发展。 (五)制定养殖规划,完善运行机制 一是应加快制订科学的水产养殖发展规划。因地制宜调整养殖方式、品种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优化水产养殖资源配置。二是控制养殖数量。由于水产养殖对天然渔业资源毕竟是一种利弊兼有的事情,短期内对渔业资源供应量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但远期效果必须经过长期的研究、评估才能确定。在目前尚不能最终确定水产养殖对天然渔业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采取审慎的态度,合理控制养殖数量,使水产养殖数量实现可控制的增长。三是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加强最大养殖容量研究。最大养殖容量是指特定养殖环境中能养殖的最大数量。最大养殖容量与养殖水域水交换能力、养殖作业的方法及技术、养殖品种及混养品种结构间的平衡协调和对养殖品种的疫病防治能力有关。当养殖规模低于最大养殖容量时,养殖才有可能顺利而持续地进行下去,反之,则有可能引发养殖灾难。因此,必须加强最大养殖容量研究,科学地确定各养殖品种的养殖容量,确定适宜的养殖规模,以实现最大可持续产量。四是要结合养殖技术培训,逐步实行养殖业准入制度。五是严格水产种苗生产执法,督促苗种生产企业不断完善育苗生产设施,规范育苗操作规程,健全各项数据及用药情况记录,确保养殖用苗种的数量和质量。六是控制养殖区域。对濒危鱼种的产卵区、摄饵区、洄游通道等设置禁渔区、禁养区和限养保护,以逐步恢复濒危鱼类的野生种群数量。对限养区应严格限制养殖数量、密度和品种等。 (六)严格养殖引进种的科学管理 在引进新的品种前,应先对其适应性、繁殖周期、天敌和入侵历史等情况进行评估,在确定不会造成入侵后,再进行引进,避免引进后因各种原因造成生物入侵。对现在已经造成入侵的品种,应采取妥善措施,加以治理。对现有引进品种中的疑似入侵品种应进行严格控制,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养殖。主要做法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全国性水产养殖新品种引进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以便对我国已经引进和待引进的水产养殖新品种进行全程跟踪管理。2、应重视和加强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引种前应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和论证工作,引种后应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在确保对当地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威胁后再推广。3、严格执行检疫法规,杜绝病害带入。在实施引种过程中,应对新品种和随其而来的所有工具、饵料进行严格的检疫、消毒并隔离饲养、观察,确定无病害后再转入大面积养殖。针对有些养殖品种是通过非正常渠道流入国内,导致一些病害漏检的情况,今后应加大执法力度,扩大执法范围,严防带入新病原。4、切实搞好引进后的保种和推广工作。应及时补充新的纯正亲体,以防止种质衰退。同时,应加快推广应用速度。 (七)加强养殖水域生态环境保护 为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一是应深入开展内陆水域、滩涂、海洋与渔业法规宣传。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海洋环境保护法》、《渔业法》、《水污染防治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实施办法》和粮农组织《负责任渔业行为守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进一步增强海洋和内陆水域环境保护意识。二是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沿岸工业、旅游与水产养殖业发展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渔业生态环境监测机制,加强对海上陆源污染、内陆水域外源污染和水域环境的跟踪监测;大力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模式,通过控制放养密度、适当减少投饵量、改进投饵方式、采用深水网箱养殖等先进生产工艺等措施来尽量改善养殖水域环境质量,为水产养殖业健康、高效、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要控制养殖自身污染。减轻养殖自身污染的措施主要有:(1)充分利用水中微生物将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使水质能够自净,符合养殖要求。(2)合理用药。对水产养殖中的病害,实行处方购药,严禁有毒、有害药物使用,并在鱼药市场准入方面严格检测、监督、管理。(3)实行机械增氧,结合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方式,改良养殖区水质,发展节水养殖[12],减少养殖用水的使用量,以缓解因大量取水而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和海水倒灌等环境冲击。四是严格控制养殖场排水,以避免其中多余的营养成分、鱼药和病毒病菌对下游水体和其它养殖场造成污染。五是严格控制养殖品种外逃。#p#分页标题#e# (八)加强增殖放流 基于我国部分重要渔业水域出现了较严重的资源衰退现象和趋势,为恢复和改善资源状况,必须加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13]。一是应将增殖放流提高到保护渔业资源、增加渔民收入、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积极支持和鼓励开展增殖放流,努力恢复渔业资源,繁荣渔业经济,保持渔区稳定。二是应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纳入政府生态建设规划,使其成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三是应加大资金投入,将增殖放流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四是放流应规范化运作。应建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科学管理制度。有关科研、资源和环境监测等单位应加强增殖放流科学研究,为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并加强从放流品种选择、苗种培育、检验检疫、生态环境监测、标志放流及增殖效果评估等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放流效果。五是应保证放流的生态安全性,严格控制放流品种和来源。放流品种原则上应以本地原种和其子一代苗种为主,不应向天然水域中投放杂交种、转基因种及种质不纯等不符合生态安全要求的物种;不得在种质资源保护区、重要经济鱼、虾、蟹类的产卵场等敏感水域进行放流。放流苗种应由经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基地、原种场、良种场和增殖站提供。外来物种增殖放流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论证,并必须通过省级以上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生态安全评估方可进行。六是应积极营造保护和增殖渔业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积极联合工程建设、环保、交通、媒体等部门参与增殖放流活动,发挥各部门的优势,加大资源增殖重要性的宣传,扩大影响力,加强社会监督,不断提高全社会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渔业评估篇12

一、前期工作回顾

几年来,我省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渤海生物资源养护规定》等各项保护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规定,采取海洋伏季休渔、内陆禁渔、海洋捕捞渔船控制、增殖放流、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查处渔业污染事故、参与涉海建设项目环评、推进生态养殖等措施,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对维护我省的渔业生态安全做出了积极努力。在维护渔业生态安全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渔业资源养护

一是扎扎实实搞好海洋伏季休渔工作。我省的伏季休渔工作全省一盘棋,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真抓实管,做到了领导到位、组织到位、宣传到位、措施到位,达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落实了伏休制度,养护了渔业资源。

二是加强地方性重点保护品种的管理。我省主要开展了海蜇资源管理。加大了保护工作力度,和相邻省、市密切协作,严格执行统一开捕期,坚持持证生产制度。此外,对鲈鱼、鲅鱼实施了重点保护。对养殖用鲈鱼苗种实行捕捞特许制度,严格控制鲈鱼苗养殖用量。开展了鲅鱼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制定了鲅鱼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专项检查,严厉查处了非法捕捞行为。

三是开展内陆大水面禁渔管理工作。开展内陆大水面禁渔管理工作是保护内陆渔业资源的有益探索,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内陆渔业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同时也使内陆地区群众保护渔业资源意识得到提高,提升了内陆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渔政执法队伍的社会影响力。

四是规范渔船管理,降低捕捞强度。严格落实了《捕捞许可管理规定》,认真执行了国家转产转业政策,完成了工作任务。我省的海洋渔船总数和渔船总功率严格控制在了国家下达的双控指标之内,有效缓解了我省近海渔业资源的压力。

(二)大力开展了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

自2003年以来,我省连续五年不间断地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增殖放流资金数额不断加大,增殖品种、数量不断增多,增殖效果日益显著,增殖工作的经验不断得到积累,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年来,省级以上财政和地方资金累计投入达到2690万元,经济上可实现产值4亿元;增殖放流有效地修复了渔业资源,增加了渔业资源蕴藏量,优化了品种结构,局部水域生态环境有明显改善;带动了育苗、水产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渔民收入增加,渔区经济活跃,渔村社会稳定,深得渔民群众的欢迎,密切了渔业部门和渔民群众的关系,树立了渔业部门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部分,也是维护渔业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方面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一是结合执法行动,宣传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提高全社会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意识。二是实行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特许制度。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07年新发证件300份,持证率大幅度提高。三是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全省多次对重点地区、重点单位、重要保护品种实施不定期检查,严格管理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行为;四是水生野生动物的救助机制不断完善,强化了报告制度,落实了救助协作单位,健全了救助程序。

(四)认真查处渔业水域污染事故

我省各级渔政机构通力协作,成功处理了抚宁洋河口、乐亭小河子、白洋淀等多起渔业污染事故,挽回直接渔业损失1000余万元。白洋淀2000年污染事故养殖渔民获得赔偿230万元;2006年白洋淀污染事故养殖渔民获得赔偿125万元,天然渔业资源损失赔偿700万元,第一年度天然渔业资源赔偿金150万元落实到位,全部用于白洋淀渔业资源的修复增殖。渔业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维护了渔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

(五)渔业生态环境补偿落实工作逐步深入

多次参加了涉海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提出了维护渔业生态安全的相关意见。科学评估建设项目对渔业生态环境的损害,积极落实生态损害补偿资金,合理使用生态损害补偿资金,修复受到损害的渔业生态环境。仅2007年我们就向13个建设单位发出了《缴纳涉海工程项目渔业生态损害补偿金的通知》,签订了补偿协议6份,落实补偿资金110万元。

(六)规划种质资源保护区,开展种质资源保护

我省珍稀特有物种保护区建设已纳入了《河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河北省水产养(增)殖业发展规划》。在我省适宜海域规划了5个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内陆水域规划了6个省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着重从发展时段和政策层面上,为保护我省特有水生生物物种工作提供重要保障。

(七)科学管理养殖生产,推进生态养殖

养殖生产科学管理方面:首先,按照农业部和我省养殖生产相关规定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开展健康养殖示范区(场)创建活动,2007年新创建部级健康养殖示范区(场)7个,省级示范区(场)12个,新增健康养殖面积15.6万亩;其次,在优化养殖方式上积极推行现代和生态养殖模式,2007年成功推广养殖方式和技术6种;第三在养殖生产过程中推进建立“两项登记、五项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养殖生产自身对渔业水域生态安全的影响。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渔业生态安全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从科研部门调查情况来看,我省的渔业生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一是渔业资源养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由于市场需求加大,经济利益驱使等原因,捕捞强度居高不下,渔业资源衰退状况未能得到根本缓解,渔业资源小型化、低龄化、低值化现象严重。个别地方渔业资源的保护措施落实还不到位,执法力度有待加强。

二是渔业生态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随着经济发展,涉海建设项目的增加,陆源排污量增多,导致水域污染事故多发;涉海建设项目对渔业生态安全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引起了各级渔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渔业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补偿资金的落实存在困难。

三是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有待进一步加强。监测评估机构人员、经费不足,监测手段落后;渔业水域环境的常规监测不够到位,对渔业生态环境的变化动态掌握不全面,制定维护渔业生态安全政策和措施的科学依据不够充分;同时,影响工程建设项目对资源造成的损失和渔业污染事故损失的科学评估,造成生态补偿资金难落实,渔业污染事故难处理。

三、今后工作思路

当前,渔业生态安全工作既面临大好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要抓住当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高度重视生态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措施,把渔业生态安全工作提高到新的水平。根据我省渔业生态安全形势,确定我省渔业生态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对渔业生态安全工作的总体部署,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以科研为支撑,以执法作保障,以增殖、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推进健康生态养殖模式为措施,扎实稳妥地推进渔业生态安全工作的开展。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真完善和落实渔业资源保护管理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海洋伏季休渔和内陆禁渔制度;认真实施捕捞许可制度,规范渔船管理,加强渔具管理。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案件;维护渔业生产秩序。

二是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工作。加强增殖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增殖工作的前期准备、过程监督和后期管理工作,实现渔业资源增殖的科学化、规范化,努力使增殖工作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大化。

三是采取措施维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应进一步加强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加大渔业污染事故查处力度,提高渔业水域重大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积极参与建设项目环评,做好渔业资源损失追偿工作。

四是强化水生野生动(植)物的保护工作。不断完善水生动植物保护制度,尽快建立我省重点保护水生动植物名录,积极申报部级重点保护水生动植物;继续严格执行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特许制度,加强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执法检查,进一步完善水生野生动物救助机制;推进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抓好《河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的贯彻落实,加快规划中保护区立项,推进保护区建设。

五是推行健康养殖、生态养殖。计划新增健康养殖示范区(场)7个;推行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争取在沧州等沿海首先取得突破;继续加强以养殖证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大养殖业执法检查力度,把健康养殖落到实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