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项目可行性合集12篇

时间:2023-11-08 10:02:02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1

后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设计和指标含义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2

关键词: 项目化管理 新媒体平台 思想政治教育

一、问题提出

高校一直承担着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他们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要义,是高校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针对大学生群体的特点,把握新的规律,探索新的方法,运用新的工具,使教育实现2015年2月全国教育工作会提出的新要求:细化、实化。

然而,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教育知识化”和“教育谋生化”的影响,“将受教育者与其德行生成和发展的土壤,即社会生活隔离开来,进行一种‘无根’的教育”①。当下,将项目化管理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教育主题细分为若干项目,由学生工作处、学院学生工作领导、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辅导员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项目委员会(简称PMC),学生以学院、年级、班级、社团、团体等形式选择项目或自行策划项目向项目委员会申请,这样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效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项目化管理的优势,可以结合新媒体手段协同开展。因为“网、移、微、博、视”五位一体的综合性新媒体平台,已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沟通、接受度最高的渠道。所以,要以大学生思想政治网络文化工作室为依托,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把握新媒体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内化为大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运用项目化管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根据本课题开展的前期调查研究结果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可以尝试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实效性。

1.项目化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了新平台

以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各类学生组织、学校团委、学工部等部门的组织承办。由于机构的设置,参与活动的人数较少,参与策划、组织的人员较被动地开展工作,往往效果一般。项目化管理通常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进行长远的规划和设计,通过项目的立项,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在平台中,由学生自主组织、自主参与、自主申报、自主开展各类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活动,能进一步提高同学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明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2.项目化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手段

项目化管理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一种新的教育手段。项目化管理通常以学生为主体性,项目管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自己思想波动的“医生”,进行“自我救治”,其实是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的重要思想,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自我发展基本诉求②。这样的一种手段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度和接受度,既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的独特要求,又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将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的“四有”青年。

3.项目化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开拓了新渠道

项目化管理是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有效整合资源、扩展渠道的一种管理方式,在项目化管理的过程中,明确教育管理各部门职责和权限,让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大幅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率。通过项目化管理的初选、申报、立项、管理使得项目经费得到保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性,可以整合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各方面资源,解决原本仅仅由高校某一个部门主导参与某项活动而导致活动局限性较大、资源整合不合理的问题,尤其可以扩展校外资源,实现渠道优化、资源配置细化。

4.项目化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了针对性

项目化管理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体化,工作从务虚走向务实,教育工作目标更明确、工作内容更完整、针对性更强。这样,就可以由以往的从上到下的设计理念,改为由下至上的设计理念,从根本上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增强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5.项目化管理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以项目化管理为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样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一是教育主体的挑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由教育工作者安排、设计、策划,通常形式较单一、目标较明确,但是项目化管理要求教育者对来自学生的项目申报进行管理和审核,对教育目标不好把控。二是高校各部门之间统合的挑战。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常由一个部门主导规划,项目化管理则要求学院、学工部、团委共同协调资源,这对高校的行政工作提出挑战。三是教育客体的挑战。由大学生自主选择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育目标能否实现,更需要组织者和策划者有能力在过程中进行引导。

三、基于新媒体平台运用项目化管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

项目化管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目前还不能完全满足项目化管理的需求,亟待引入新的载体和形式弥补不足。本课题研究组大胆地尝试运用新媒体平台,开展项目化管理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并借助课题研究组正在运行的教育部优秀网络文化工作室――“石大青”新媒体平台进行实践探索。

1.新媒体平台运用项目化管理的优势

(1)新媒体成为大学生交流、娱乐、学习的重要渠道。

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外界知识的主要途径,而不再是传统的网站、杂志或者报纸。据调查,在获取信息时有69%的大学生选择新媒体,仅有21%的大学生选择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完全不依赖或者是依赖很少依赖的学生仅占16.5%③。另外90%以上的大学生会使用新媒体作为人际交往和沟通的手段,分别有50%和55%的大学生会使用新媒体作为娱乐方式或者是获取信息的渠道④。以上数据说明,目前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的主流途径,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当中充分注重新媒体在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重要性,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要求。

(2)新媒体的便捷性、主控性有利于增强宣传舆论效果。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宣传和舆论效果相当重要,同样也是评价思想政治工作的标准之一。新媒体的便捷性意味着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看到最新的资讯,有效地增强宣传效果。新媒体对于思政工作者而言具有主控性,能够及时地控制舆论的导向,引导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从而更好地引导宣传舆论的发展方向,增强宣传效果。

(3)新媒体的及时性能够统合资源、对项目进行及时的把握和掌控。

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使得新媒体平台可以及时地推送需要传递的信息,克服以往项目管理当中信息流通不畅的弊端,项目组的成员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记录上报项目的进展情况,让上级监管部门随时监管项目,同时对项目情况进行透明化的管理,方便广大同学共同监督。

(4)新媒体的互动性能够提高反馈效率,随时改善项目不足。

以往的项目或者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往往缺乏和受众的互动,缺少反馈,以至于活动水平无法更有效地提高,以及不能更好地切合大学生群体的需求。而新媒体的特点在于能够随时和项目对象进行互动,极大地加强项目和对象成员的互动,更好地了解到项目活动的受众群体的真实想法,从而形成项目――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

2.基于新媒体平台运用项目化管理的策略分析

(1)平台简介。

“石大青听”新媒体平台,以项目化为单位进行活动的开展。开发学生刚需的实用功能,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为目的,以打造学生品牌文化为目标的学生自主运营平台,本课题研究以该平台为例,对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项目化管理进行分析。

(2)基于新媒体平台实现项目的启动和计划。

在项目的启动之前,为了使项目达到最佳效果,必须广泛调查。利用新媒体平台,比起传统模式,更容易在校内实现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对于大学生主流思想状态、能力提升、思想境界等需求,再根据需求提出相应的项目。同时利用SWOT分析法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根据SWOT分析矩阵图得出最优化的策略。“OPT”(公众演讲)项目就是基于新媒体平台实现策划的成功案例之一。在提出项目之前,新媒体平台对平台的使用者进行多次调研,以发现大学生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50%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缺乏表达和演讲能力。基于此,青听团队组建“OPT”项目组策划该活动,并通过可行性分析,认为该项目可行,目前“OPT”项目已经运行了两届,反响强烈。

(3)基于新媒体平台实现项目的实施与管理。

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法的新热点,核心思想是以项目作为独立的组织单元,通过项目保证组织的灵活性和管理责任分散,以进行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实现项目的预期目标。项目管理包括对项目时间费用、人力资源、质量、信息、风险等方面的管理。通过定期的阶段性管理,一方面及时跟进项目开展进度了解项目运行情况,另一方面给予项目申请者一定的压力,避免虎头蛇尾而导致项目的停滞不前。“社交实验室”项目是一个基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和设计的项目,大学生通过选拔后随机与另一名学生组成朋友组合,每天完成一定的任务即可获得积分,项目结束时利用积分换取礼品。项目开展后,在任务完成之前,每周都会通过新媒体平台向大学生展示项目的过程,同时对积分成绩进行公示,一方面促使项目的开展透明化,另一方面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4)基于新媒体平台实现项目的评价、推广和反馈。

项目管理的收尾工作是对活动进行验收、评价,包括是否实现主办方预定的目标;说明经费的开支情况、获得的成果;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激励;对整个项目的前期和中期实施进行反思。而评价标准则是项目是否完成立项之初的预期成果,推广项目成果,让成效辐射面更大。另外收集受众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改善项目,促进良性的可持续发展。“青听”通过投标获得的项目:学院招生宣传微电影的拍摄,后经过组建团队经过长达几个月的努力,完成微电影的拍摄和剪辑,将微电影投放在平台当中推广,上万名学生观看了电影,而且大量观众留言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为之后的项目的完善提供了依据。在这个过程中,项目的评价、推广和反馈都基于新媒体平成,这在传统的项目化的管理过程中很难实现,但是依靠信息化的新媒体平台比较容易完成。

3.基于新媒体平台运用项目化管理的具体成果

(1)利用新媒体平台整合了资源,创新了载体,实现了校内校外联动。

新媒体平台是一个公共平台,注定了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合作关系,所有的资源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整合,而不仅仅是在校内。在“OPT”项目中,可以通过新媒体向校外人士发出邀约的信息,邀请校外有特长的演讲家做嘉宾,从而整合校内外的资源,让大学生享受到更优质的资源。

(2)项目化管理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和责任感。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需要一定的形式作为载体,项目化管理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大学生新变化的需求,同样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基于新媒体平台的项目化管理,本质上是利用大学生最易接受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即主体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青听”大学生网络工作室中,不管是因为晚自习这件小事发展出来的“无辜的晚自习”,还是“众筹过四级”的项目,都是学生在申报项目过程中的创新和创造,而且广大参与的学生有共鸣,能够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锻炼、提升自己。

(3)项目化管理增强了学生组织的凝聚力。

项目化管理通过不同学生的特长,将性格各异的学生自由组合成为项目组,促使学生自发在教育活动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一个大型的活动不仅H需要一个团体完成,更需要一个主办团体和多个其他团体的协作才能完成,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和凝聚力。

注释:

①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现代德育困境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4.

②许劲,黄明聪.项目管理的哲学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6):47-48.

③④孙珊.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参考文献:

[1]刘邵宏.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光明日报,2014-7-2.

[2]赵小群.项目化管理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4).

[3]姚荣斌.基于项目管理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

[4]李炎清.基于项目管理的大学生活动管理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1.

[5]孙玉娟.辅导员应用社会化媒体开展育人工作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3

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可以定义为:通过对化工工程中所应用的全部科学技术、经济利益和工程预期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估测和评定,最终决定在化工工程中所采取的工程技术和方法。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将为项目工程的前期管理提供方向保证,是化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工程的稳定和科学合理。随着国际社会各方面交流的逐步加强,我国的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改革持续进行,化工工程建设也随之深入发展和不断革新,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急需改进。下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个人改进意见,以期为化工企业工作进行提供参考。

一、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论

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可以定义为:化工相关企业在开始工程决策投资的初期,针对化工工程项目的技术选择、经济环境、社会条件等多种因素和方面做出的具体分析和调查研究,并最终形成的书面调查报告。在具体调查过程中,有关工作人员通过使用数据搜集、归纳,资料汇总和整理,为化工企业预期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出具数据支持和经验论证,并最终得到完整的化工工程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化工企业工程项目投资是否可行、投资数额是否合理、投资收益是否充分做出估算和预期。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范围涵盖了社会资源、市场环境、技术应用、经济水平等多方面。

1. 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根本依据

普遍而言,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应当参照下列各项法规和文件:国际法、国内有关法律法规、国务院部门和各级政府规章、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建议书和其他文件、国家和各省市的城市经济发展计划与工作规划、化工工程投资项目有关书目、资料和合同等等。

2. 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特征

一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够为化工企业未来工作提供预期参考。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依据化工专业领域的项目工程经验、有关资料,对化工项目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市场预期发展变化做出估算和评测,并最终得到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预期经济收入。二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能够真实、客观的反映化工专业领域发展现状。从实际情况出发,以事实为根据,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展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坚持以历史数据和专业科学资料为论证基础,通过查找、分析数据和资料得出合理的预测和估算结论。三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稳定性。由于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是建立在历史经验总结和真实数据分析之上的,因此该报告以现实情况为依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能够相对稳定、准确的实现对化工工程投资项目方案的分析。四是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具有合理性。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使用了数据研究分析技术和资料归纳分析技术,参照了化工专业领域的变化规律,根据化工工程的经济市场发展情况,合理预测出化工项目工程的预期经济利润。

二、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不完善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参照化工工程的总体运行情况,在客观现实基础之上,分析化工工程的决策阶段、技术和资金投入阶段、操作运行阶段和最终回报收入阶段,实事求是地分析、评价化工工程项目中可能会遭遇的困难,评估项目工程投资的风险系数,帮助化工企业的运营决策者筛选避让风险的方法和路径,为化工项目工程的安全、稳定、顺利运行提供数据支持和效益保证。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必须具备时效性资料,不能省略诸如项目工程施工场地、科技条件、市场环境等要素的具体分析过程,要注意将研究报告分清主要部分和次要部分,要注意突出研究报告的科学性、专业性和技术实用性,一方面要分析化工工程投资项目的优势,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化工工程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弊端和风险,让可行性研究内容更加丰富和完整。

2.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不科学

一般而言,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有多种,既要从化工专业领域的发展现状和化工企业的生存特性进行分析,也需要动态地分析化工专业未来即将迎接的挑战和机遇,要动态地看到化工企业在日后可能面临的经营策略方面的调整。一次具有时效性的、科学合理的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应该涵盖多方要素,首先需要顾及化工企业的投入资金比重和生产成本与支出之间的比例,其次要寻找和制定便捷的投资经营策略,在单位计量范围内,以最少的人员和资金投入赢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同时要兼顾化工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要对照其解构可行性研究报告,比较多种方案之后,进行最终选择。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方法,不仅仅应当从实践经验出发,面对企业现实生产与经验过程中的问题,也应当全面性、重点性的考察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即将面对的物资财力限制、科研技术限制、技术人才缺乏限制,尽可能缩小化工企业现实经验情况与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之间的差距。

三、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改善策略

1.彻底分析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需要综合考察、比较投资项目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隐患、承担风险,确保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完整性和全面性,并对化工工程投资项目中所选取的科学技术提供两个以上的替代计划方案和参考,在可行性研究中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必须真实、有效,符合现实化工生产经营的实践情况,为化工工程投资项目中所选择的原材料、设备列明可靠、可供选择的供货商,对拟定方案和备选方案中的弊端进行全面解释并提供数据、资料、技术支持。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需要详细列出有关项目资料、合同书、企划书等全部书面文件,并附上第三方金融机构的书面证明。

2.科学理论指导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

化工工程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中必须具备评价体系、企业发展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科学技术研发计划。一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首要具备投资项目设计方案、化工领域市场分析报告、国际和国内的化工产业经济环境分析等多项专业分析,并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的作用是帮助化工企业分析市场投资环境,引领化工企业继续完善和发展。二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要涉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机会和科学技术的研发计划,在项目投资过程中,关注科学技术的研发和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化工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科技力量。三是,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要提供两个以上的参照计划或者方案,比便决策者从中比较,选择最优计划。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化工项目的持续开发、建设,化工工程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够作为化工企业投资经营和开发计划提供指导与帮助,保证化工企业节约生产经营成本、获取利润收入,为化工企业培养专业人才、开发科研成果做出重要贡献。(作者单位:辽宁省石油化工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连申.加强可行性研究提高项目投资成功率[J].现代商业.2011(11)

[2] 吴三湘.投资可行性分析在经济投资中的作用[J].才智.2013(35)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5C-0023-04

《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都要开设的核心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实验性很强,很多结论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抓好实验课的教学,在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是学好这两门课程的重要保证。

一、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按照验证型的思路编排,并组织实施教学,包括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及原理、实验步骤及记录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是为教而设计,学生只是根据编排被动地走一个过程验证一遍。这种按照“已知现象――验证――应用”的“照方抓药”模式,以演示型、验证型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被动地去学习、去做实验,缺少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而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影响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主动实验、合作实验、探究实验,打造高效的实验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教学活动,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验与专业实训课有相似之处,因此,合理地借鉴项目化教学,将实验内容设计成实验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二、实验课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完整的、具体的项目,由学生按照工作的完整程序,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环节要求,进行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具有学习形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内容的发展性和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遵循“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做学教合一”的教学理念,为学而设计。在本文中,结合实验课的功能要求,是指将实验课内容设计成一个基于具体职业情境的微型项目,将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有机融合于项目之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流程,自主、合作地实施并完成项目,由被动的“验证性”学习向“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转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达到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三、实验课项目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将实验课按项目化教学要求组织实施教学,首先要将传统的实验课按项目化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改造,使之项目化。在进行项目化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选取的内容要具有典型性,项目设计要体现一定的完整性

传统的实验课重在让学生按设定的步骤对获得有关原理和结论的还原、验证和解释,缺少创新性、探究性;而经过项目化设计后的实验课突出学习方法的探究性,学习形式的自主性和协作性,充分体现出项目教学的优势。因此,所选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典型性,才能有效地进行项目化设计。进行项目化设计后的实验课要体现项目的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应包括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实施条件及选择、实施过程、学习结果及评价等基本内容。由于实验课课时数相对较少,一般一个实验项目按2~4学时的微型项目进行项目化设计。

(二)以实践为主线,营造一定的职业情境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进行实验课项目化设计时,选取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营造一定的职业情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产生情感。

(三)要体现完成任务的方法选择性,突出实践过程的探究性

实验课进行项目化设计时,要围绕项目学习目标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将可能用到的仪器、仪表以及可供选择的项目实施步骤和内容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项目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安排、组织学习,确定项目任务和实施步骤,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彰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出项目实施过程的探究性。

(四)要体现实践结果的确定性,反映学习评价的多维性

设计的实验项目实施完成后,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成果展示,这样才能有效地对项目实施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现项目实施的成效。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价,要体现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也要体现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做到结果考核评价和过程考核评价相统一;要体现专业岗位核心操作能力的评价,也要体现基本素养的评价,做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与个人基本素养考核评价相统一;要体现项目完成质量的评价,也要体现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做到项目质量考核评价与知识理解掌握考核评价相统一;要体现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的客观的指导性评价,也要体现学生自身和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做到师生共同评价相统一。

(五)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关联性的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

为能帮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研讨决定项目任务及实施的办法,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在实验课项目化设计时,要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相关联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参考,特别是在当下不断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和数字学习资源,根据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有效先学,提高实验课项目化教学的质效。

四、实验课项目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根据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和实验课项目化设计原则,将传统的实验课按照项目名称、项目实施职业情境、项目学习目标、项目知识原理链接、项目实施器材、项目实施步骤和内容、项目实《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类专业都要开设的核心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这两门课程的实验性很强,很多结论都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得出的。抓好实验课的教学,在课程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典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和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是学好这两门课程的重要保证。

一、传统的实验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实验课一般都是按照验证型的思路编排,并组织实施教学,包括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电路及原理、实验步骤及记录分析、实验结论等内容,是为教而设计,学生只是根据编排被动地走一个过程验证一遍。这种按照“已知现象――验证――应用”的“照方抓药”模式,以演示型、验证型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被动地去学习、去做实验,缺少自己的思考和探索,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也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学习的能力,因而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影响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实验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主动实验、合作实验、探究实验,打造高效的实验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专业实训教学活动,已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验与专业实训课有相似之处,因此,合理地借鉴项目化教学,将实验内容设计成实验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能十分有效地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二、实验课项目化教学的基本内涵

项目化教学是指将教学内容项目化,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完整的、具体的项目,由学生按照工作的完整程序,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环节要求,进行学习活动的教学方法。项目化教学具有学习形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学习主体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内容的发展性和综合性、学习评价的开放性和多元性等特点,遵循“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做学教合一”的教学理念,为学而设计。在本文中,结合实验课的功能要求,是指将实验课内容设计成一个基于具体职业情境的微型项目,将实验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有机融合于项目之中,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按照完整的工作过程流程,自主、合作地实施并完成项目,由被动的“验证性”学习向“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转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从而达到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三、实验课项目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将实验课按项目化教学要求组织实施教学,首先要将传统的实验课按项目化的要求进行重新设计改造,使之项目化。在进行项目化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选取的内容要具有典型性,项目设计要体现一定的完整性

传统的实验课重在让学生按设定的步骤对获得有关原理和结论的还原、验证和解释,缺少创新性、探究性;而经过项目化设计后的实验课突出学习方法的探究性,学习形式的自主性和协作性,充分体现出项目教学的优势。因此,所选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典型性,才能有效地进行项目化设计。进行项目化设计后的实验课要体现项目的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完整性,应包括学习目标、工作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知识、实施条件及选择、实施过程、学习结果及评价等基本内容。由于实验课课时数相对较少,一般一个实验项目按2~4学时的微型项目进行项目化设计。

(二)以实践为主线,营造一定的职业情境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一种教学方法。因此,进行实验课项目化设计时,选取的项目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与企业生产实际或经营活动结合起来,营造一定的职业情境,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帮助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实践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产生情感。

(三)要体现完成任务的方法选择性,突出实践过程的探究性

实验课进行项目化设计时,要围绕项目学习目标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将可能用到的仪器、仪表以及可供选择的项目实施步骤和内容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项目学习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一定的范围内自行安排、组织学习,确定项目任务和实施步骤,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从而彰显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突出项目实施过程的探究性。

(四)要体现实践结果的确定性,反映学习评价的多维性

设计的实验项目实施完成后,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具体的成果展示,这样才能有效地对项目实施完成情况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体现项目实施的成效。对项目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价,要体现项目实施结果的评价,也要体现项目实施过程的评价,做到结果考核评价和过程考核评价相统一;要体现专业岗位核心操作能力的评价,也要体现基本素养的评价,做到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与个人基本素养考核评价相统一;要体现项目完成质量的评价,也要体现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的评价,做到项目质量考核评价与知识理解掌握考核评价相统一;要体现教师对学生完成项目情况的客观的指导性评价,也要体现学生自身和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做到师生共同评价相统一。

(五)提供具有一定开放性、关联性的立体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

为能帮助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效地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研讨决定项目任务及实施的办法,提高项目实施的质量和效益,在实验课项目化设计时,要有意识地提供一些开放性的、相关联的学习资源给学生参考,特别是在当下不断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下,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学习平台和数字学习资源,根据翻转课堂等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充分地进行有效先学,提高实验课项目化教学的质效。

四、实验课项目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根据项目化教学实施要求和实验课项目化设计原则,将传统的实验课按照项目名称、项目实施职业情境、项目学习目标、项目知识原理链接、项目实施器材、项目实施步骤和内容、项目实施结果展示、项目实施评价等内容进行项目化设计改编。

项目名称。一般按“动宾”结构的要求确定项目名称。

项目实施职业情境。根据实验项目,创设一定的职业情境氛围,让学生获得职业现场感体验,激发学生产生自主、自觉学习的强烈愿望。

项目学习目标。根据课标要求、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确定项目实施应达到的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项目知识原理链接。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应将支撑项目实施的相关知识和原理提供给学生复习或学习。

项目实施器材。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实验仪器、仪表等器材列出清单,供学生选用。这是项目顺利实施的物质基础。

项目实施步骤和内容。根据项目学习目标要求,将项目分解成可供选择的若干个项目任务和相关的操作步骤,由学生通过研讨、协作学习,最终确定正确的项目实施步骤和内容,并提示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记录和分析的相关数据、图象等信息。

项目实施结果。项目实施完成后,应将项目实施取得的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整理,总结出项目实施结果。

项目实施评价。项目完成后,围绕项目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考核,促进学生学习。

五、实验项目报告书设计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5

美国项目管理专业资质认证委员会主席鲍尔・格雷斯认为:“在当今社会中,一切都是项目,一切也将成为项目。”越是变化性大的工作,在网络型组织中,用项目管理的方式推进,效率相对来说就会越高。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的合作办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需要引入项目化管理机制。

一、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及其特点

项目管理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专门的柔性组织,对项目进行高效的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以实现项目全过程的动态管理和项目目标的综合协调与优化。学校从企业管理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是进入21世纪以后的事,引入之初就因其管理上的优势大大推动了学校的管理。关于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的内涵及其特点,我们不妨做以下的阐释。

(一)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的内涵

基于对国内外项目管理实践与理论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对项目化管理的社会关注趋势已渐成主流。项目化管理引用到学校管理后如何界定学校项目化管理在理论界尚未达成共识,在本文中将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界定为: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是指学校教职员工从具体的合作办学任务出发,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分析、识别、评价面对的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全部工作并实施相应的管理策略以达成最优效益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项目化管理的主体是项目管理者,即学校的教职工;项目管理的客体是项目组内的全部工作。项目化管理的目的是实现项目的目标,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实现目的的手段。管理的职能大致可概括为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离开了这些职能,项目就不可能有效运作,管理目标难以实现。合作办学项目管理是一种柔性管理。在管理在过程中,人员配置、资金涌入、周期等皆具有一定的弹性。

(二)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的特点

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的思想是按项目进行管理,是一种以项目为中心的长期性组织管理体系。其特点如下:

1、灵活性。在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中,把项目本身作为一个组织单元,围绕项目来组织资源,打破了传统的固定建制的组织形式,根据合作办学项目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适时地配备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项目成员共同工作,为项目目标的实现而努力。此外,根据项目工作的需要及人员的限制,有的成员可以同时参加多个项目组。项目组织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2、导向性。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是一种多层次的目标管理方式,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根据合作办学项目实施的目标和情况来考核项目领衔人,而项目领衔人只要求项目成员在约束条件下实现项目目标,强调项目实施地结果。项目组成员根据协商确定目标及时间、经费、工作标准等限定条件,独自处理具体工作,灵活地选择有利于实现各自目标地方法,以目标为导向逐一地解决问题,最终来确保项目总体目标地实现,保证项目目标地实现。

3、集中性。合作办学项目管理团队集中了与项目有关的来自不同部门的人员,他们具有不同的专业知识、专业经验,集中在一起共同为实现项目地整体目标而努力,并经常进行开放、坦诚而及时的沟通,彼此交流信息及想法,相互做出和接受彼此地反馈及建议性地批评。基于这样的合作,团队成员可以对复杂问题集中讨论、集中解决、集中攻关,有利于复杂问题地快速解决,保证项目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4、发展性。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学校内员工处在独立的部门,经验交流也仅局限于某方面地专业知识,没有一个人经历整个管理过程,因而没有人能独立的处理整体性管理问题,员工很难称为综合性的高级管理人才。而由于项目往往涉及到十分广泛的专业领域,因而项目团队中聚集了来自于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团队成员在一起,相互交流不同方向、不同专业地知识,有利于个人获取综合性地知识。此外,项目组成员经历了项目管理地整个过程,对与项目管理有关地问题有一个整体地把握,为今后独立处理整体性管理积累了经验,有利于员工发展为综合性地管理人才。可见,学校项目管理同时也为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二、合作办学实行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

在合作办学中实行项目化管理是否可行,通过以上分析即可得到些许肯定性答案,下面我们再从师资、学校项目管理等几个方面做一简要论证:

(一)教师队伍的知识性特点

首先,临沂师范学院费县分校教师都受过高等教育,大部分工作主动性强、有较强的成就感、使命感、喜欢有挑战性的工作、追求工作的创新性。现有教职工233人,专任教师18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78人,中级70人,硕士研究生近30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班结业72人。近年来通过加强校本培训和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的学术素养;通过学历(学位)教育,提升学历结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开发校本课程,提高教学能力,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学术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临沂师范学院费县分校教师具有不同的专业技能、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知识上互补,在个性上相容,并且都乐意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对学校发展有着共同的愿望,成员间相互依赖、相互信任,能把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联系在一起,有很强的归属感。

(二)合作办学的教育特点

早在2006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工作要点中指出: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传统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从学位本位向职业能力转变,积极探索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机制。这就决定了合作办学本身应具有以下特点:市场定位准确,方向明确;教育的效果直接且可衡量;投资小,考核时期短;教学内容的开发、预算、实施、控制、衡量可纳入一个系统的管理规划;与市场衔接好、市场容量大;培养学生能力的综合性。

具有这些特点的合作办学充分满足了项目化管理的要求。因此,在合作办学中实施项目化管理是可行的选择。

(三)项目化管理的经济性分析

根据博弈理论,当参与人之间只进行一次易时,理性的参与人往往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即通过欺骗手段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目标,其结果只能是非合作。但当参与人之间重复多次交易时,为了获得长期利益,参与人通常需要建立自己的声誉,一定时期内的合作均衡就能够实现。

由于在合作办学具体运营中,工作的标准、内容和市场关联性非常强,信息的失真性很小,可以说信息的非对称性程度低,因此,博弈中的3方:教师、学校、组织,对信息的相对掌握比较详细。另外,这一均衡的合理产生对各方的利益分割来说,也已非常清楚,有良好的规则来规定。因此,实行项目化管理对3方都可产生长期的利益。

(四)实行项目化管理的组织性分析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传统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可能已经不适应了,思想的交流和传播不会遵从等级制的直线式的渠道进行沟通,直线式的组织结构已经不能适应以知识为背景的组织结构的需要。我们所处的教育环境已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直线式的组织结构显然无力适应这瞬间万变的市场教育环境。另外,教育工作需要教员有充分的独立思考、自由发挥的空间。多层次的等级制显然不适合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变革的组织模式应该能使每位教师的意见、建议都可以直接反映给高层领导,从而使学校的适应能力更具竞争优势,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的变化反应更加灵敏。这样有助于吸收不同技能、不同知识背景的新成员,实现人员结构最大限度的优化。

三、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制度初探

为进一步完善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需配置一些相应的管理模制度。

(一)建立项目申报制度

合作办学项目化管理不同于学校项目管理,却又隶属于学校项目管理,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其申报时间的相对灵活性要大一点。在具体运营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申报、审核制度。关于这个问题,在本文中已略有论述,在此我们仅对申报、审核制度做一点简要说明。

项目申报时间可适当灵活一点,最好应在每学期结束前一月以上申报下学期的项目,或提前一个月左右申报周期短、见效快的项目,以便于审核实施。项目领衔人的资质应界定以下几个条件:必须具有高尚的师德和特殊的人格魅力;具有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在申报项目时,申报者要着重阐述该项目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项目实施的主要流程、项目的开始以及完成的时间、项目的经济效益、项目最终的表现形式等。

项目申报后学校组织项目领导考核委员会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审阅,对条件不成熟的项目,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应向申报者提供反馈意见并提出建议,要求申报者对项目或修改完善,或另辟途径;对有价值的项目委员会要求申报者进行立项答辩,并写下评估意见;最后由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双方签订协议。自项目实施起严格按项目合同进行。

(二)建立经费制约制度

合作办学项目化实施过程中离不开经费的保障和支持。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应建立相应地经费保障和制约机制。

首先,对项目组的集体经费实行“包干”制。项目组内的经费由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根据项目的类型、周期等情况,确定组内经费额度,由学校财务处统一支取。项目组内的经费支出情况由项目领衔人协同组内成员根据具体情况调用。经费额度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项目组内额度大的支出项目需报请项目管理委员会批准,以确保经费不予流失。

其次,对项目组内的个人津贴实施“部分发放”制。项目组内成员的个人津贴,如领衔人的津贴与骨干教师的津贴可享受同等待遇,每年视情况定为5000-8000元,其中60%按月发放,40%考核合格后方可发放。对不能履行合同的项目应扣发津贴或适当罚款,决不能姑息。

(三)建立检查验收制度

为提高各合作办学项目组任务的完成质量和工作成效,还应建立相应的检查验收制度。如建立中期汇报交流制度、阶段考核推进制度、终结评估制度等等。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可做到:成立专门的项目检查验收小组(由学校项目管理委员会安排)负责此项工作;定期检查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的情况并给以指导;按原定合同严格标准,不能让检查流于形式;杜绝在验收中弄虚作假。

参考文献:

1、牟峰.学校管理项目化探究[J].江苏教育,2006(5).

2、刘国华.项目管理: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新机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5(11)

3、高恩.以项目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2005(5).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6

[DOI]10.13939/ki.zgsc.2017.12.185

近年来,电网行业大力加强项目管控,不断深化项目资金一体化管理要求,项目预算闭环管理体系初步构建,但项目预算全过程管控链条仍然存在两头薄弱的现象,公司财务部门在项目预算事前论证审查、事后考评审核环节尚待提升,为进一步健全储备机制、细化项目分类、规范可研程序,各单位积极开展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专业管理要求,推动全网项目储备工作逐步向纵深拓展。

1 储备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背景

随着财务集约化管理进一步深化,对财务部门在项目管理中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管理会计的兴起对财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项目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财务深入业务、业务财务融合是管理的必然要求。公司自2012年起“深化项目预算闭环管理,提升资源统筹调控能力”的管理要求,应用“先行先试、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积极开展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个别项目管理中迈开了步子。但受观念习惯、职责分工、工作标准、信息手段等因素制约,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审查工作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财务审查缺位、审查标准缺失、职责流程不清、专业人才匮乏、信息系统支撑不强和业财融合深度不足等方面,这些问题亟待依托管理水平提升,系统地趟出路子。2014年以来,为进一步提升项目预算闭环管理的精益化水平,消除项目可研经济性与务合规性审查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公司通过开展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专题研究,提出审查思路、明确具体做法,最终形成一套系统的、实用的项目可研财务评审体系。

2 储备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总体思路

公司围绕“集约、精益、全面、统筹”的核心理念,以“以规则制定为出发点、以项目审查为切入点、以项目审计为落脚点、以闭环改进为着力点”为主线,从项目可研经济性和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的焦点、难点问题入手,以项目可研财务审查标准、流程和机制为研究重点,运用系统创新思维,以问题为导向,从审查标准、职责流程和组织保障三个方面进行攻关,通过课题研究、讨论分析和征求意见确定审查标准、修订制度明确职责流程、系统优化做好组织保障,目标是“树立一种意识、建立一套规则、形成一项机制、锻炼一支队伍、取得一定成效”。

3 储备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实践

公司贯穿“以规则制定为出发点、以项目审查为切入点、以项目审计为落脚点、以闭环改进为着力点”的工作主线,先行先试开展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审查工作。

3.1 以规则制定为出发点

公司启动项目预算事前审查规则的课题研究,旨在提出一套“标准可理解、评价可操作”“业务部门能认同,财务部门易操作”的项目预算审查规则,多次组织下属公司、经研院和事务所人员进行研讨,确定财务审查的目的、审查的原则和审查的内容,制定了《储备项目预算事前审查规则汇编》(以下简称《规则汇编》),《规则汇编》作为财务参与项目前期审查工作的主要抓手,对财务审查的目的、原则、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和回应,具体情况如下。

3.1.1 明确审查目的

财务部门参与项目前期审查,旨在发挥专业优势,发表财务意见,有效提升项目经济性,并结合历年审计检查工作成果,从源头上解决支出混淆等财务合规性问题,规避财务风险,同时为财务资源项目合理配置和项目预算编制奠定基础。

3.1.2 明确审查原则

财务部门在开展项目财务审查工作中,应立足于遵遁以下原则。

必要性原则:按照“无会签不批复、无批复不入库”的要求,明确储备项目财务审查是财务会签的重要前置性评价环节。

相关性原则:严格区别于专业部门开展的项目可研技术性、必要性评审,聚焦于项目资金管理论证,侧重于评价项目要花多少钱和该不该花。

实用性原则:降低后期竣工决算审计环节所涉及的各类财务事前审批风险,并为业务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项目前期管理改进建议,同时夯实项目预算编制基础。

融合性原则:横向上加强财务与业务的集成融合,纵向上统筹发挥财务内部专业力量,做好与各专业、各层级的协同推进与分工安排。

前瞻性原则:坚持从业财融合角度出发,通过参与评审将财务语言转化为业务语言,使财务制度和管理要求融入其中,促进财务职能转型。

3.1.3 明确审查内容

从审查目的和原则出发,相应地提出了财务合规性、可研经济性、信息实用性和要素完整性四个方面的审查要点,并在借鉴兄弟省公司前期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细化制订了项目可研经济性的评价方法和财务合规性的审查内容。

(1)财务合规性主要审查项目在前期立项阶段是否符合现行财务管理规定,对照研究项目过程管理中的问题,提出清晰、具体的财务合规性审查标准,如项目分类是否准确,是否准确划分资本性与成本性支出范围等,降低项目管理中的后发性财务风险。公司针对13类项目,逐项提出了清晰、具体的财务合规性审查标准:

是否存在超标准、超规格购建资产

是否包含其他类别项目

是否存在分拆立项

是否存在重复立项

项目资本性支出与成本性支出划分是否准确

拆旧物资数量及处理方案是否合适

工程其他费用支出是否合理

是否存在不合理频繁改造或修理的情况

(2)可研经济性

可研经济性的评价一直是公司项目财务评价的难点,主要源于项目投产后作为电网的一部分,难以测算单体项目未来收益,公司通过研究国家和公司现行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结合项目后评价管理的理论方法,系统研究了各专业的可研报告,结合实际情况,初步确定可研经济性评价的三类方法,一是对于单体项目效益可测算的项目,采用经济评价模型,进行论证分析。可选用的经济评价模型:财务净现值、项目内部收益率(IRR)、项目静态回收期、总投资收益率等经济评价模型,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可以选用一个或多个经济评价模型分析。二是对于单位项目不可测算的项目,主要从成本投入合理性进行评价,主要是将该项目成本投入与历史类似项目成本或单位投资标准成本等进行比较,用类比法进行评价。三是应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理论,在生产性技改类项目上可采用比选不同方案间全寿命周期成本(前期基建一次性投资成本+后期运维成本)较低值的方法。

(3)信息实用性

信息实用性主要从实用性角度出发审查项目投资估算总额及明细内容,是否符合转换成不同口径财务预算的编制条件,在参与项目审查的同时一并解决年度项目预算编制问题,解决项目预算编制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4)资料完整性

资料完整性主要审查判断提交财务审查的项目资料和数据是否充分、完整,是否清晰阐述和反映了项目的财务合规性、经济性与实用性。进项目预算全过程管理,严格执行成熟套装软件与财务管控项目定义创建校验规范。

3.2 以项目审查为切入点

财务部门在制订了财务审查规则、明确了项目前期管理要求后,业务部门因条块分割的思维定势仍对财务介入审查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何时审、怎么审”就显得尤为关键。

3.2.1 “业务理解、顺势切入”的审查思路

公司以“业务理解、顺势切入”的思路开展审查工作,一是积极争取业务部门理解,通过阐明财务人员所提供的专业支持和风险管理作用,赢得业务部门对财务审查工作的支持;二是依托联合审查顺势切入,将审查结果及时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反馈。业务部门意识到财务人员所提供的有效支撑,为财务全面介入后续项目审查奠定了基础,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审查工作全面向纵深拓展。

3.2.2 “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审查原则

本次审查根据“点面结合、重点突出”的原则有序开展工作,一是确保点面结合。对所属单位的储备规模、结构及特点进行总体审查,再根据各类项目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审查,仔细查阅资料、客观反映问题。二是确保重点突出。将储备项目金额异常、界面划分易于串项、资本性和成本性支出容易混淆的项目,作为本次审查的重点对象,切实将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作为本次审查的重点内容。

3.2.3 “全面覆盖、全员参与”的审查方式

公司基于上述思路c业部门积极沟通,遵循“项目全面覆盖、财务全员参与”原则,于2014年8月底组织开展了一次储备项目财务集中审查工作,对公司拟纳入2015年储备库的4285个储备项目按照总部下发的《指导意见》和公司印发的《规则汇编》开展财务审查。公司高度重视本次集中审查工作,抽调基层财务与事务所人员组成50人的储备项目专项审查小组,集中一个月时间,采用背靠背交叉审查的方式进行现场评审,遇到问题集中讨论解决。

3.3 以项目审计为落脚点

项目审计是回应如何“提升投资效益、防范项目风险”的重要手段,公司旨在通过在年报审计中发现的项目前期管理问题,积极建立责任传导机制,建立项目预算闭环管理机制倒逼业财双方应用项目预算执行审计结果,进一步提升可研编制和审查水平,建立一种“责任传导、良性互动”的自我完善机制。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审计思路”和“以集中审计为主的审计方式”开展预算执行审计工作。

为使审计从传统分散模式向定点集中模式进一步转变,我们运用了“依托年报审计、精简审计资料、预先下发通知、优化审计机制”四项措施,具体如下。

依托年报审计:年报决算审计历来受到各单位的高度重视,但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尚属起步阶段,通过依托年报决算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有利于各单位积极配合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工作,加强反馈力度、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精简审计资料:在不影响审计效率和效果的前提下,各单位提供的项目资料电子版应尽量做到简单、明确,可仅包括可研报告、初设方案、合同与标书、结决算资料、拆旧审批单五类资料,以方便搜集和准备。

预先下发通知:为避免各单位因资料提交不及时而耽误审计进度,我们将最终确定的拟抽查项目清单提前三天通过内网邮箱下发给各单位,给予被审计单位充分的资料准备时间,同时也为我们节约了审计时间。

优化审计机制:建立样本项目和审计意见的传递机制,应用“年审下发一批、基层反馈一批”的滚动审计方式,达到“有资料时做审计、没资料时抽样本”,旨在实现审计效率最大化。

公司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审核小组共审核了所有单位超过3000个项目,经过数据挖掘比对分析,审核了抽取10个单位存在疑点的66个项目的原始资料,最终审核落实预算外列支的项目3个,超预算列支的项目10个,预算大额结余的项目14个,不符合财务合规性要求的项目7个,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审核结果得到了项目单位的认可。

3.4 以闭环改进为着力点

公司2014年重点开展“规则制订、联合审查、项目审计”三项工作,以此为主线将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工作串联形成闭环,有力推动项目可研财务审查工作整体前行,但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尚有一些地方有待完善,如审查标准是否能更形象具体、审查机制是否能更清晰顺畅、审计重点是否能更优化完善、组织保障是否能更有力高效,因此上海公司着力审查工作的闭环改进,通过进一步总结提炼财务审查的经验理论,进一步完善财务审查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做实审查标准、做优审查机制、做深项目审计、做强组织保障”,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可研财务评审体系,更好地指导项目可研经济性与财务合规性审查工作。

4 储备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评价管理思考

公司通过在项目可研经济性、财务合规性方面开展的大量研究和实践,初步取得了三项可喜的管理成果。

一是建成“一套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项目评价和管理方式,优化审查标准、固化职责流程、加强组织保障和深化业财融合,并在实践中总结提升完善,构建了体系清晰、精益高效的项目可研财务评价体系。

二是促进“两个转变”。即“促进了业财融合方式的转变”,通过争取业务部门的理解和认同,促进了专业条线自行审查到主动联合财务进行审查的观念的转变,在解决了储备项目财务审查缺位的问题的同时,也解决了“财务提要求、业务不落实”的传统管理沟通顽疾;“促进了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财务部门按照审查规则的要求,主动从项目源头与业务部门对接,参与项目前期审查,主动掌握项目前期信息,为项目全过程管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管理会计职能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发挥。

三是实现“三个提升”。有效提升了项目可研深度,对纳入2016年储备近2170个项目进行了财务审查,共计1021条整改意见,总体压降储备规模约2.16亿元;有效提升了投资决策管理水平,公司通过对项目可研经济性分析,对投入产出效益指标和成本投入合理性进行评价,做好储备项目优化排序,结合公司投资能力分析结果,优化公司整体资源配置,有效提升了投资决策水平,同时积累项目和资产经济效益评价经验数据,为财务部门后期开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项目后评价等工作奠定了基础;有效提升了财务实时管控能力,通过建立健全项目审查机制,固化审查流程,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财务从源头上与业务部门对接,参与项目财务审查,掌握项目前期信息,为项目预算编制水平奠定了基础,并通过项目前期信息管理,提升项目过程管控实时管控能力。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7

一、引言

企业全面预算由业务预算和财务预算构成,而项目预算是业务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全面预算管理要求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深度融合,强化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衔接的有效性,以实现项目预算与财务投资能力对接。由此实务中衍生出预算项目储备管理模式,即由业务部门根据业务需求,编制并形成总量充足,结构合理、程序到位、可研深度满足计划编制要求的项目储备库。财务部门可依据本单位的财务投资能力,在项目储备库中选取项目纳入年度财务预算。

由于业务部门建立项目储备库时通常重技术轻效益,同时由于财务人员缺乏相关知识,无法有效参与项目储备管理,导致财务人员从项目储备库选取项目时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造成项目计划与财务预算脱节。因此,需要基于项目预算视角,构建一套项目评价体系,以确保财务部门能有效参与项目储备管理,并确保存在财务投资能力约束时,能从项目储备库中选取具有财务可行性和较好经济效益的项目纳入年度财务预算,从而为全面预算管理提供辅助管理工具。

二、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基于前述项目储备模式下预算管理现状,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基于项目资金支出属性原则。将所有的投资项目按其资金支出属性,划分为资本性支出项目和成本性支出项目两类,且分别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评价其经济效益。(2)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对于项目效益性评价主要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而对于资金支出属性评价主要运用定性方法。(3)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相关评价指标的设计要充分考虑数据的可取得性,在满足评价要求的基础上,力求简化操作、可理解性强,以确保评价指标的可行性。(4)财务评价原则。项目储备阶段职能部门对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安全性、社会效益等因素已作充分评估,基于财务部门的职能,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突出财务评价功能,即突出评价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与经济效益。(5)预算年度经营目标相关性原则。即项目经济效益评价要以公司经营目标为导向,尽量提升评价指标与公司经营目标的相关性,以有利于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三、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概括为“两个阶段、两条主线、多项维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所谓“两个阶段”是指首先要判断项目的资金支出属性是资本性投入还是成本性投入,然后再根据项目属性运用相应评价方法进行效益评价;“两条主线”是指对资本性支出项目和成本性支出项目分别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选取不同的指标进行评价;“多项维度”是指采用多个指标进行多维度评价,避免评价的片面性。

(一)资金支出属性判别。按照前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思路,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判断项目资金支出属性,即资本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的属性判断。目前税法和会计准则均对资本化和费用化定义了判断标准,归纳如下:(1)会计标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论新建项目还是续建项目,若能够增加资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且支出能够可靠计量,应予以资本化,否则应予以费用化。(2)税法标准。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应当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收益性支出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资本性支出应当分期扣除或者计入有关资产成本,不得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还对大修理支出资本化给出了定量标准,即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且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延长2年以上。(3)结论。基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无论会计标准还是税法标准,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限实质上是该项投入是否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入,即投入所产生的回报是否在未来(一年以上)期间分期收回。

总结起来可通过以下判定标准判断项目投入能否产生未来现金流入:(1)整体更换能够单独发挥作用的设备资产;(2)新增生产能力、增强了现有设备资产技术水平或提升了现有设备生产能力;(3)部分更换或修理设备资产时,修理支出达到取得设备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且使用年限能延长2年以上。将符合以上条件的项目划分为资本化支出项目,否则界定为成本性支出项目。

界定了项目的资金支出属性,接下来就要分别资本性支出项目和成本性支出项目的不同特点来设计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采用定量评价方法。

(二)资本性项目支出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资本性项目具有初始投资大、回收期长的特点,且投入和产出均可计量,依据前述“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设计原则”,资本性项目经济效益可选取以下指标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其中“预算年度经营目标相关性”原则主要通过设置评价标准来实现,即以目标公司预算年度预算指标为标准来评价指标优劣,以确保淘汰那些影响预算目标顺利实现的项目。

运用上述指标体系进行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时,为便于综合评价项目经济效益及比较不同项目的优劣,需要将上述指标体系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指标赋权,以得到单一的综合评价指数。

1.无量纲化处理。无量纲化处理的作用在于统一指标的极性和量纲,统一指标极性的通常做法是将极小型指标取倒数,将适度型指标按公式xij=1/|x'ij-k|进行转换,其中k为原始数据x'ij的均值,xij为作转换处理后的数据,以使所有指标统一转变为极大型指标;统一量纲的一般做法是标准化,标准化转换公式即xij=(x'ij-k)/ σ,其中σ是标准差。

2.指标权重的确定。权重确定方法主要分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两大类,前者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AHP)等,后者如主成分分析法、均方差法、离差最大化法等。本文采用德尔菲法确定四个指标的权重。

经过上述数据处理后,对资本性项目运用多个指标进行评价的结果就可以通过加权平均处理后,转化为单一指标,本文称之为“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以“R”表示,R值越大项目经济效益越好。

R=∑(现值指数×40%+投资利润率×20%+单位投资销售收入×20%+现金流量债务比×20%)

当年度财务预算对公司资本性投资规模有约束、但所有R>0的项目投资额总和超过财务投资能力时(即多项目决策),可通过按R值从高到低的方式排序选取最优项目组合。这样可确保从项目储备库中筛选出最优项目组合,以保证在满足财务预算约束条件下,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得到优先实施并纳入年度财务预算。运用“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指数R”进行资本性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可归纳如图1。

(三)成本性项目支出评价指标及评价标准。由于难以衡量成本性项目支出的产出,适宜运用“最低成本法”思路评价其优劣。但最低成本即最少投入有时并不意味着最佳效果,可能导致投入不足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对于成本性项目支出的理想评价标准不应是最低成本,而应是最合理的成本,因此标准成本理应成为评价成本性项目支出的理想标准,未实施标准成本管理的企业可用行业平均成本水平替代标准成本。

在评价单个成本性项目支出时,可直接比较计划投资额和标准成本,只有计划投资额小于或等于标准成本的项目才可能纳入项目储备库或进一步纳入财务预算。而对于大于标准成本的项目,应要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控制投入规模,只有当投入规模压缩至小于或等于标准成本时才能纳入项目储备库。

当年度财务预算对公司成本性投入规模有约束时(即多项目决策),与前述资本性项目处理方式类似,可筛选出所有计划投资额小于或等于标准成本的成本性项目,然后将这些项目按“计划投资额偏离标准成本的程度”进行排序,偏离程度越低的项目优先纳入财务预算。之所以按“计划投资额偏离标准成本的程度”进行排序,主要是基于如下考虑:最低成本即最少投入有时并不意味着最佳效果,对于成本性项目支出的理想评价标准应是最合理的成本,即标准成本,即计划投资额在小于或等于标准成本的情况下,越接近标准成本,意味着计划投资额越合理。

上述成本性投入项目评价思想可用“标准成本离差率δ”量化处理,计算公式为:δ=(计划投资额-标准成本) / 标准成本, 运用“标准成本离差率δ”进行成本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方法可归纳如图2。

综上,项目经济效益最终表现为“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指数R”(适用于资本性支出项目)和“标准成本离差率δ”(适用于成本性支出项目),对于任何项目均可通过计算其R值或δ值评价其经济效益,并据此判断其是否可以入选项目储备库,决定是否将其纳入年度财务预算。

四、应用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从财务预算角度看,构建并应用基于预算项目储备模式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有利于保证入选项目储备库的所有项目在经济上具有可行性、效益性;有利于在编制财务预算时有效识别项目库中各类项目优先次序,有助于将有限的资金优先投入到效益高的项目,为财务预算资金安排提供依据,从源头规范预算资金支出规模、属性并规避税务风险,并促进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融合与衔接。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组织与流程保障。要实施“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实现其在项目储备管理和预算管理中的预期目标,首先必须在组织与制度流程上予以保障,即明确规定在项目储备环节开展经济效益评价是必经环节,并明确财务部门是项目经济效益评价的职能部门。

(二)数据支撑保障。由于数据质量是评价结论可靠性的直接保证,因此需要相关业务部门在项目可研阶段保证增量、投资额等参数预测质量。

(三)技术安全评价先行。由于“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只评价财务可行性与项目经济效益,因此纳入评价范围的项目必须首先通过技术安全性及社会效益评价。

(四)评价指标可根据需要替换。本文所述评价指标是基于某中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经营目标构建的,不同类型的企业运用该指标体系时可根据本企业行业特点、具体经营目标等情况,在遵循本文前述指标体系设计框架和思路的原则下,适当选取评价指标。S

参考文献:

1.李明哲.投资项目经济评价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J].技术经济,2007,(2):35-43.

2.罗建钢.财政支出效益:一个评价框架[J].财政研究,2003,(3):2-5.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8

专项资金的管理核心是一个滚动项目库,一套数量化指标体系。主要目的是通过建立依公共财政的思想设立的量化指标体系,将单位报送的若干年专项项目,按照指标体系的要求进行量化评价,将评价的结果按照分值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并依次提供资金安排意见,以利于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为领导科学决策和外部有效监督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个滚动项目库。各单位申报财政补助的所有专项项目,均纳入项目库管理,项目库本身具备项目维护、项目评价、项目排序、财力控制、审批流程管理等多项功能,并与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编审系统相结合,将专项资金预算纳入整个部门预算,并将明确的财政补助专项转入财政预算执行系统进行管理。

一套量化指标体系。作为专项项目库管理的基础,专项指标评价体系要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进行设立,将审批专项资金的思维过程予以细化、量化,分解为若干指标,并对应相应的分值。将申请财政补助的所有专项项目全部纳入此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价,得出相应的分值,供项目库进行排序。

二、细化指标,建立体系

从各角度全方位地评价每一个专项资金项目,就必须根据可能涉及的专项资金的情况,设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其结果才有说服力,也才能据以提出科学的项目取舍和资金拨付的决策参考意见。因此,细化指标和建立指标体系是专项资金项目库工作的重中之重。

专项资金项目库指标体系遵从全面评价原则、财政效率原则和项目优先原则。接项目的性质分为(l)建设性项目;(2)车辆、设备购置项目;(3)维修、小型改造及租赁项目;(4)会议、活动项目;(5)业务费、培训费、开办费、手续费、临时人员费等项目;(6)科技三项、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等6大类进行分类排序。鉴于支农项目有其特殊性,暂不列入专项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在专项项目分类的基础上,将项目评价指标分为两大类分别对项目进行评价:项目基本评价指标(以下简称“基本指标”)和项目分类评价指标(以下简称“分类指标”)。基本指标是项目库中所有项目均要进行评价的指标;分类指标是分别对各类专项的不同性质而设定的评价指标。每一类指标按照公式1,分别计算出基本情况指标得分和特性指标得分。

评价得分=∑(第i项指标总得分×第1项指标权重) 公式1

再根据每类所设的权重比例,并考虑附加分等条件进行修正并代入公式2计算出本项目的最后得分。

评价得分=∑(第1类指标总得分×第1类指标权重)十附加分 公式2

基本评价指标的评价范围是所有专项项目,每个专项项目不论项目类别均要按照基本评价指标进行评价。基本评价指标对项目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价,主要包括项目所属产业、项目主要功能、项目替代成本、资金配套率、项目受益范围和受益时间等,每项指标有一个基本分,另有具体可能情况的相应系数,二者乘积即为本项的得分。如项目所属产业指标以行业系数确定权重,若某专项项目对应项目所属产业为科技,其行业系数1.0,本项的基本分为20分,则此项目本项指标的得分=20×1.0=20。

分类评价指标按不同分类设立,能体现国家政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立,既要符合项目自身的特点,又要有利于量化测算,比如建设性项目可以设立项目完成情况、项目时间限制、资金使用计划等分类指标进行测算。又如科技三项及企业挖潜项目可以分为关于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的指标、关于项目单位的指标、关于项目本身的财务经济指标等三项指标。总之,各类项目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细化后的测算指标,计算分类评价指标的得分。

项目附加分和减分主要是对项目外在性及某些未能列入上述指标体系的特殊项目,以绝对分调增调减,综合平衡。

每一个项目都要先进行项目基本评价指标的评价,具体到某一类项目又分别应进入各自所属类别的项目分类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然后将项目附加分和减分计入,根据最后的得分在该项目所属类别内各项目间进行滚动比较,择优提供资金支持。

三、管理形式

申报与评价。单位申报专项项目采用年度申报与临时申报相结合的办法,项目库的评价分为定期评价与不定期评价。各财政拨款单位应于每年报送下一年度部门预算时一并报送今后几年拟进行的专项项目,同时提供项目申请报告及附属资料。申请报告和附属资料必须全面、详细、准确。财政预算部门收到后,将专项项目用专项资金评价指标体系评分,将结果录入专项资金项目库。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9

加强和改进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是提高校园文化活动质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需要。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中,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它推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一、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科学含义

项目是“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必须在规定的成本、质量和范围等限制条件下完成的一次性事业。”项目化管理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从项目的投资决策到项目结束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评价,以实现项目的目标。”高校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以活动项目为基本单位,采用招标制度立项,通过立项申报、答辩、审批、项目执行、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使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的校园文化活动管理方式。”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是一种系统的方法体系和科学的管理模式,它不是任意的一次管理过程;它的对象是校园文化活动,目的是通过运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技术,更好地实现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目标;它的任务、职能是对校园文化活动及其资源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它要求把校园文化活动的任务和组织人员集中在一起,当作整体,追求整体目标,需要系统的观点和专门的组织来管理。基于此,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综合性。项目一般由多个部分、多个步骤、多级分工组成,要求充分强调管理的综合特性,需要系统的观点和专门的组织来管理。

第二,目的性。一切项目管理活动都是为实现“满足或超越项目有关各方对项目的要求与期望”这一目的服务的。

第三,集权性。项目在进行中各部门、各步骤都会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互相关联、互相依存,需要建立围绕这些专一任务进行决策的机制和相应的组织。

第四,主导性。项目负责人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必须将组织打造成为一支配合默契、积极主动、高效优质的团体。

二、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可行性

项目化管理的特征和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可以通过寻找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将项目化管理引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管理中。

1.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对象目的的契合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素质全面、主动性强,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设计者、参与者、组织者和传承者。大学生能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管理中起主导作用,能担当项目负责人的职能;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对象是校园文化活动。高校文化活动大多是一次性或可以在一段有限时间内完成的,具有明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可以围绕活动的目的,利用活动的资源,实行项目化管理;项目化管理采用多层次目标管理,项目团队成员在各自任务及目标的指导下,分工负责、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总体目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自始至终以实现目标为原则,这与项目化管理体现出的目标性相一致。

2.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管理过程的契合

“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督、控制以及收尾等阶段,这些阶段相互影响,关系复杂。它要求每个阶段的配合与连接必须流畅才能便于协调,才能实现项目的最终目标。”而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一般也要经历策划、申报、审批、实施与督导和总结与评优等阶段,工作的过程适合项目化管理;另外,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具有明显的特性,既体现阶段的特殊性,又强调对整体的重要性,活动组织者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阶段,促进总体效果的实现,这与项目化管理模式实施过程具有一致性。

3.项目化管理与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机构的契合

项目化管理的集权性特性决定要建立具有临时性、高度柔性组织机构。校园文化活动大多是一次性的任务,每项活动在目标、环境、条件、组织、过程等诸多方面都有独立性和特殊性,学校不需设计专门的常态机构,而是通过临时的、柔性的组织来完成,它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协调控制,项目结束,其组织的使命也就完成。

三、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实践

1.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制度构建

第一,项目分类制度。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国家的形势和政策、学校工作计划,结合各阶段特点,编制《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并及时公示活动项目,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项目可分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创新项目:以专业化、精品化和品牌化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重点项目,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大学生社团文化艺术节、专业文化节、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等;以丰富大学生生活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一般项目,如文体竞赛、寝室文化活动等;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活动,可设为创新项目,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等活动。

第二,项目申请制度。各级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学生班级等组织,学生组建的临时团队以及学生个人等围绕《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向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提出申报,申报书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内容、程序、责任分配、人员安排及预算报告等。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申报情况,依据“公开、公正、可行、合理、高效”的原则,确定项目的立项,并给予项目配套经费和相关政策。

第三,项目负责人制度。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核心人物是项目负责人。选取“思想好、思维活、能力强、为人实、素质全”的学生骨干担任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计划书要求,主持项目工作,项目实行“集中领导、分级负责”原则,组织并督促项目组成员全面完成本项目职责范围内的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实现项目目标。

第四,项目培训制度。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素质全面、主动性强,是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的设计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但他们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老师的指导与支持。加强对各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成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技能,即实施项目所需的策划、公关、组织、资金调配和合理使用等能力。

第五,项目监督制度。通过立项评审、跟踪审查、群众监督、总结评优等激励机制,进行全程化监督,保证立项活动深入、扎实、有效的开展;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项目活动负责人需对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负责,如遇到问题或申请报告发生变更,要与主管部门协商解决。

2.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的程序控制

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操作流程图

第一,项目计划。计划活动和自主活动可以发展为项目计划。计划活动是指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有计划的,要在某个时间段实施,但没有指定具体活动负责人或团体的活动;自主活动是不在《项目化管理活动计划表》之内,由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需要,自行提出的活动。校内有意申报项目计划的团学组织或个人成立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做好项目立意、规划、论证等准备工作,撰写项目申报书,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意义、时间、地点、内容、程序、责任分配、人员安排及预算报告、可能遇到的问题、难点及相应对策等。

第二,项目立项。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对项目申报书的可行性、创新性、影响力、经费预算、活动成效、应急方案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明显不符合申报标准的项目,直接淘汰;基本符合标准的项目,提出修改意见,项目组作出相应修改,再上交评审委员会审批。拟定中标单位的项目进行公布;项目立项后,项目负责人承担组织任务,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承担监督、管理职责,还对项目成员进行培训,包括能力培训和经验培训等,以提高活动的组织能力与实现预期效果。

第三,项目实施。做好活动的宣传工作,充分说明活动的意义、参与方式等,调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成员按计划实施项目,及时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向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汇报,力争达到活动预期目标;成立项目监控小组,协调各方面关系,指导和控制活动的正常运作;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项目变更,努力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第四,项目收尾。活动结束后,项目组要将所有与项目有关的文本、图片、音像资料上交,完成项目总结;活动费用专款专用、有根有据,与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一事一结;年终,校园文化活动主管部门根据上交材料、督导小组汇报、活动效果反响等情况对所有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评估,评选“校园文化活动品牌项目”、优秀项目负责人等,激励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巩固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管理成果。

参考文献: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10

【中图分类号】 F812.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3-0011-04

公立医院作为非营利性机构,其发展的大额开支主要依托财政拨款来支持。财政项目经费是医院经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的申请应该符合医院的整体规划,包括硬件设备的升级、科教研领域的延伸,是医院完成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石。

目前,财政对医院投入的项目资金比例逐年加大,资金结构在不断变化,对项目资金使用所获取的效果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财政部2003年了《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试行)》,用以规范和加强中央级行政经费项目支出管理。2009年,财政部出台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已逐步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1 ]。然而,针对医院所执行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却没有明确的文件及标准的基础指标。在医院实施财政项目绩效考评体系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有待改进。

一、医院财政项目实施绩效考评的基本原则

财政项目绩效评价的出发点是考察项目的经济效益及资金利用率。经济效益就是投入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预期收益;资金利用率就是投入最小,产出最大。医院财政项目资金的管理应建立在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价体系之上,对专项资金的经济效益及资金使用率以客观、科学的指标数据进行评价。

(一)相关性与可比性原则

医院财政项目可按用途不同分为基建项目、购置项目、科研项目等,每类项目的资金用途各异。基建项目资金主要用于t院的扩建、建筑修缮等;购置项目资金主要用于购置专用设备或仪器及维修更新,其经济效果体现在医院硬件的改善方面;科研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项目研究,从科教研的成果中体现经济效益。用途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不同,如何考量,需要通过具体的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对相关的项目进行量化。相同用途、性质的项目可以化零为整,制定相同指标,对比同期进行考评,不同性质的项目则要制定不同的衡量指标。

(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

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中,要把考核指标尽量量化。对于医院项目资金的支出,经济效益是可以量化考评的,比如购置医疗专用设备的投入情况,可以确定具体数值。但有些则不能定量考评,比如科教研的研究成果带来的社会效益。因此,绩效评价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尽量用数据作为支持准确地评价相关项目指标。

(三)评价实施与合理性原则

绩效考评体系要建立在可实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项目设定评价指标。数据要采集准确,量化出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评价方法要科学且合理,同时要易于医院的相关科室理解;考评体系要依据理论要求和制度规范,制定统一的指标核定标准,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在实际评价中具有可操作性。

二、医院财政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框架

医院财政项目绩效考评指标要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设定,一经确定,年度内不能随意变更。每个科室设定的指标根据项目的性质不同,按照科室具体情况选择指标值测算,绩效考评要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科学、合理化。医院项目绩效考评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考评。事前考评要从项目立项开始即设定指标进行考评;事中考评是在项目的实施过程即产出阶段进行考评;项目验收完工后到反馈时期,进入效果指标阶段。

(一)项目立项阶段

项目资金到位率=项目实际到位资金÷项目预算申请资金额×100%

该代表性指标反映财政资金按预算指标拨付情况。

(二)项目实施阶段

1.产出数量指标

项目资金使用率=项目实际使用金额÷项目实拨金额×100%

该代表性指标反映专项经费的实际支出情况。

2.产出质量指标

代表性指标是合同实施的合理性。其为定性指标,看产品是否按既定的标准来完成。

3.产出进度指标

项目预算执行率=项目资金支出额÷项目预算批复金额×100%

该代表性指标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及项目支出进度,通过实际与预算对比考核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即项目资金的预期实现目标情况。该项指标可分为单一和综合指标。单一指标根据指标情况比例进行评价,但个别项目难以用单一指标诠释,要综合考虑,根据每个项目占整体项目的比重划分权重系数,计算得出。

4.产出成本指标

设备投入率=医用设备投入金额÷整个项目的金额×100%

该代表性指标反映设备投入是否合理,通过此指标可以有效洞察科室对设备的利用率,关乎项目资金的再投入,以安排次年的项目预算。

(三)项目验收阶段

1.经济效益指标

投入产值率=项目投入资金后增值额÷项目的实际支出额×100%

该代表性指标反映医院项目投入后的产值比率,同时医院的财政项目支出与产出增值进行对比,以考量医院投入成本的情况。

2.社会效益指标

代表性指标可以划分定量与定性指标进行诠释。定量指标通过社会效益增长率来分析,定性指标就要看效益成果,如投入科教研项目能实现何种研究贡献等。

3.环境效益指标

环境效益指标同社会效益指标值,分定量与定性两种取值方法。定量可通过环境改善率进行分析,定性指标是就诊环境的变化程度以及病人对环境改善的评价。

4.可持续影响指标

可持续影响指标不是单一的指标评价,应结合科教研、社会和环境因素综合评价,看各指标综合效果为医院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状态,如节能环保项目实施后对有关的事物带来可持续影响(环境的改观或减少环境污染)等。

5.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

代表性指标是患者满意度,典型的满意度调查指标,是定性指标。通过调查患者对医院各方面的满意度,如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来分析,或者由患者来打分,从0分―5分评价。

项目绩效指标如表1所示。

三、医院财政项目绩效考评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院项目资金按来源分为财政拨款、自筹资金及社会媒介赠予的款项等,按性质分为基建类项目资金、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和其他类。项目资金的来源广泛,富有多元化性质并且在项目中投入的资金额较大,流动性较弱,基本以固定性资产模式存在。项目资金的管理是复杂的,容易在项目管理中出现诸多问题。

(一)缺乏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监督

财政项目资金的绩效考评工作应建立在有力的规范制度化保障基础之上,才能使财政项目资金在运用及绩效考评中得到公正、有效的评价。目前,我国实施的绩效考评主要依据是各地区财政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或规章制度,没有统一的相关制度规章来规范。针对现有情况,医院普遍依据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执行,没有具体的绩效考评相关制度,且财政项目的申报是基于形式上的申报流程填列绩效考评书,相关考评指标不具体,没有用数据作为依据进行深入分析,只是用简单的文字叙述进行指标说明,虽然完成了财政项目资金的使用额度,但没有考量该资金使用是否最有效、资产是否充分利用、效果是否达到最佳,所以,医院在执行财政项目资金的制度上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此外,没有建立一个权威的独立绩效考评专门机构来进行财政项目支出的绩效考评,落实具体的考评工作。

目前,财政项目绩效考评缺乏全方位监督。财政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要经历项目申报准备阶段、项目的审批阶段,事后要对项目带来的经济效果或社会效益进行评价。医院对财政项目绩效考评的监督应该加强,不能只对项目完成进度加以监管,而对事后的效果与效益没有关注,不能为了考评而考评。

(二)绩效考评方法单一且考评时间不合理

财政项目绩效考评方法局限在自评和专家评审两种,方法单一且不具有普遍性。在医院实际的财政项目考评中,使用自评与专家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但存在缺陷。自评的方式没有真正体现被考评对象的实际价值及为医院带来的效益,而是用文字作简单叙述,描述项目使用的整体过程缺乏客观、严谨性。采用专家评审的项目没有明确的规定,什么项目使用什么专家,对专家的级别、经验、选取比例没有相关明确规定,是否建立项目专家库也不能确定。

财政项目绩效考评的时间安排也缺乏合理性。每次选择项目评审的时间都是项目申报的次年。每个项目的性质不同,选择统一时间点进行考评缺乏灵活性。例如工程项目是跨年度完成项目,持续时间较长,还未竣工,不能参与考评。又或者医用设备购置项目,财政项目预算资金次年年初才下达,经过招标、公示等一系列活动,有时即使资金已支出,但设备未就位或使用时间短暂,还未产生实际效果,不具备绩效考评要求,影响了考评的实际结果。

(三)未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中的评价指标各不相同,绩效评价着重在资金的使用效果上,但现在绩效评价指标并不是以此设计。首先,甄选的指标没有达到预期的绩效效果,比较偏重一方面,比如更偏重资金的投入与使用进度,对财政项目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及时性只作了简单评价,对项目产出和效果的重视不够。其次,财政项目所涉及的类型宽泛,例如涉及医疗购置、基础建设、科研发展等不同领域,但各部门设定的绩效评价指标过于单一化、不具有针对性,统一的数据指标没有代表性,分析过于浅显,缺乏完整、科学、具体的指标体系,不能满足各层面、各行业、不同性质的全方位评价的需求。由于绩效评价体系的指标有以上不足,所以绩效评价的实施不能真正体现绩效的结果。

四、完善医院财政项目绩效考评的建议

(一)建立健全相关绩效考评管理制度

制度是保障财政项目绩效考评的基础,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绩效考评政策,确保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有法可依,从而为财政项目绩效考评提供法律约束和制度保障。医院应该根据立法在财务制度中明确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制度,规范财政项目资金的往来流程,监督管理者的权责,以及绩效评价管理与科室的奖惩制度。完善的制度可以作为财政项目资金衡量的标尺,规范每项资金的使用要求,同时可作为资金支出的参考依据,使资金使用更加谨慎、规范、透明,按照规范的轨迹不断发展。

医院对财政项目资金的监管要摒除传统的重申报、轻考评的现象。对于财政项目资金应该从事前监管开始,事中与事后一贯性实时监管原则。监管以绩效考评作为媒介,为财政项目预算提供数据依据。同时保证资金使用的规范性与及时性,严格参照预算指标执行,防止财政项目资金使用不当,且通过考评对科室的奖惩进行监管。

(二)合理配置医院财政项目,建立完善的考评指标体系

绩效考评体系作为管理财政项目资金的标准,应该积极通过该体系引导科室确定医院科室计划目标,与医院整体战略目标相匹配,计划性申报财政预算项目,且具有及时性和可操作性,为医院带来经济及社会效益。由于财政项目资金投入比较大,变现能力低,涉及国家给予的财政拨款,影响巨大,项目支出初期如不进行合理的预测,后期资产闲置,势必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根据医院的财务状况及分配给科室的额度,进行数据分析测算并比较以往项目预算的执行情况,制定当年合理的财政项目预算支出计划。根据财政项目支出目标,制定适宜的指标数值进行考评,以此考察当年支出的构成合理性,并为次年的预算提供重要依据。对医院财政项目要集医院整体人、财、物的综合资源,选取技术领先、实用性强、急需配备的项目优先考虑,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2 ]。

采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手段,逐步完善财政项目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财政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为客观考核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要根据不同项目性质及类型设置和规范绩效评价指标,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和立体的动态绩效考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关注三个重点。首先,选择指标具有概括性,以结果指标为核心,统观整体财政项目全过程,从立项、批复、支出到效果,合理体现相互逻辑关系。其次,将相同性质或类型的财政项目集中归类,进行评价的同时_定绩效基准,以加强项目支出的可比性,更利于对变动进行指标调整。最后,关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统一性及相关指标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合理分配指标权重,达到考评的公平和可比。

(三)制定有效的绩效评价方式[ 3 ]

财政绩效评价要有平台,平台可以通过外聘专家或第三方予以考评或自评的形式。自评可以简化流程,并对项目的情况及周边环境更为熟悉,有利于绩效考评,但实施上不具客观公正性。外聘专家或第三方考评可以弥补自评的不足,指标值的可信度与准确性高,但实施较为繁琐,所以要平衡考虑,优先选择外聘专家或第三方形式,且该形式是绩效考评的趋势所在。

1.外聘专家考评

建立项目专家库,将资深、有经验、对不同项目有针对性见解及意见的专家集中在专家库中。每次绩效考评时,要对专家的要求严格审核,数量取单数且不低于5人,同时专家中要有外院人士参与,以求公平公正。同时要设定专家级别,不同项目要选用不同的专家,并对相关考评项目具有专业认知,了解相关行业、相关项目使用的情况及效果,提出专业意见及建议。

2.聘请第三方机构考评

第三方考评要选择具有考评资质的专业机构。从资质上选择同行业口碑良好且信誉度高的第三方,选择该方式进行绩效考评可以减少医院项目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全部交付外单位完成整套考评体系可客观公正进行考评,杜绝营私舞弊现象,但要基于医院的资产等情况可以交予第三方机构来测评,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且成本大,需要资金的支持作为辅助。

五、总结

通过分析医院绩效考评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利用财政项目绩效考评体系对财政资金进行管理是医院资金管理的方向,也是绩效管理领域的重点。为了使财政资金得到有效利用,使之成为常态化管理体系,就要强化绩效考评意识,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合理化绩效考评指标,为医院实现长远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11

【关键词】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

【Keywords】 building; intelligent system; project; integrate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F42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7)03-0054-02

1 项目集成管理应用于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1.1 必要性

智能化的建筑工程荼厥羌成化和一体化的,工程中的各个项目相互关联,任何项目的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项目。如工程造价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工程效益,也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与进度。这些影响因素的存在就要求管理决策者科学衡量工程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工程项目管理的难点在于满足用户需求,其本质就是协调好各个工程项目,使它们的呈现保持均衡状态[1]。因此,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项目集成管理应涵盖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满意度、安全、效益等全要素。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现代工程项目各要素间的密切关联程度不断深化,所以,分析研究项目集成管理时应综合评估各个要素以及实施管理各项内容的理论、技术与方法,整体性、系统性的管理思路就显得很重要。

1.2 可行性

①建筑项目的共性。建筑智能化系统是指依托建筑主体,在其内部构建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三大系统,这些系统优化整合了结构、服务与管理,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并且实现了最低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可以说是集节能环保、高效、优质于一体。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应用项目集成管理是基于智能化系统工程的相互关联的统一整体,属于一个不可分割的管理结构的思路,同时建设工程是为了满足业主的要求,不同的建设项目要以满足设计功能为条件,优化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等指标。所以项目集成管理在协调工程项目进度、质量、环境、各参与方满意等目标时具有较高的可行性。②理论与物质基础。第一,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快速发展,项目管理理论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在其集成管理体系中融合了多种理论与模型,逐渐成熟的理论与实践经验都将为建设工程项目的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因此应减少对细小环节的投入,减少相应的工作量。这就要求必须协调、统一各个项目,集成化管理各个项目。第二,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工程项目各参与方之间是是“协作、共赢”的关系,这就要求各参与方就建设工程项目进行积极的交流与沟通,一致协商,以项目全寿命周期集成管理目标为主线,相互配合,进而实现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管理目标,同时也使各参与方达到最大化利益。第三,信息的共享与流通是实施建设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重要因素,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软件工程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夯实了工程项目集成管理的技术支持,提高了集成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计算机集成系统的快速发展,也为实施建设项目集成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工具。

2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集成管理体系设计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集成组织是由设计方、决策方、承包商、管理方、咨询方、建设施工方、运营维护方等多方组成的联合交叉组织。各个参与主体应充分发挥本领域的优势,统一各异构数据和工作模块,逐步形成标准化的同构数据,建立中央数据库,实现项目管理中标准、快速的诊断和决策。以此来强化各参与方在各个阶段的交流与沟通,提高统一性,实现预期的项目目标,同时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节约成本。下面具体分析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中项目集成管理模型及要点。

2.1 项目集成管理模型

项目是一次性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组成了项目的生命周期。近年来,项目生命周期的发展和完善为项目管理的持续性及系统性提供了保障,全生命周期理念应运而生,推进了项目管理方法及模式的发展,夯实了项目集成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结合系统工程结构决定其功能的原理,系统化的项目集成管理必须实现非静态控制及灵活管理的组织形式。实现项目集成管理还要依托网状虚拟组织机构和集成化信息系统,实现与专业领域的快速融合,满足项目管理的特点和信息技术发展需求。网状的项目组织结构以合同体系的建立为基础,集成信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项目组织是有效控制信息的主体,确保了项目信息流的正确性与一致性。同时,协同外部资源,以结构成本和机动性优势顺利完成项目任务。此项目集成管理组织形式有效性较高且应用范围广泛,服务于整个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详见图1。

2.2 项目集成管理的实施要点

项目集成管理实施的重点以项目进行到不同阶段形成的整个过程为主,并在细分项目阶段各个过程中全面计划和整合人力资源、风险因素、信息等管理目标要素来整体优化项目。不同的组织、资源、信息及人力主导着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周期性几乎是相同的,论文基于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特点和项目生命周期延伸,将其项目生命周期划分为以下5个阶段:

①决策阶段,该阶段的工作内容包括项目的前期工作,如项目的设计及构想、项目的具体审核流程等;在该阶段,要注意具体的项目情况,结合工程项目明确具体的设计要求和标准,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同时要严格项目的审核流程和标准,提高工程项目的可操作性。

②设计阶段,该阶段主要是根据业主的要求来系统设计项目,一般包括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设计等内容,同时也涵盖了设备招投标、设计联络、设备调研、工厂监选等工作内容。在该阶段要注意设计方案的规范性与标准性,结合业主要求,需要细化的地方一定要细化,方便日后的施工作业顺利进行。

③计划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有编制合理、完善的项目施工组织计划及方案。通常将其归入施工阶段,由于施工计划在整个智能化系统项目集成管理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其独立出来。

④施工阶段,此阶段就是按照设计图纸及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建设具体项目的阶段,其是整个工程项目的中间阶段和关键环节,包括设备安装、系统组成、单体调试、系统联调、试运行等内容。施工阶段是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环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做好各方面的统筹与协调,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等体系,有力支持整个工程项目的顺利建设。同时,衔接好各个施工工序,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和标准。

一体化项目可行性篇12

项目化管理通常是指管理者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运用系统的观点、方法和理论,对项目涉及的全部工作进行有效的管理[1]。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即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以活动项目为基本单位,采用招标制度立项,通过立项申报、答辩、审批、项目执行、中期检查、项目验收和评价等程序,使校内外的人力、物力、信息、资金等多方面资源达到最优化配置的共青团工作管理方式[2]。高校共青团工作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高校共青团能始终保持对广大青年学生的吸引和凝聚,就必须首先打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创新管理方式,这显得尤为重要。

一、项目管理模式在高校开展共青团工作中的意义

1.高校共青团工作职能得到进一步完善。一直以来,高校共青团工作一味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等意识形态领域的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如何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共青团工作要着眼于如何在具体工作中帮助青年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这正是高校共青团工作所面临的职能转换与完善问题。项目管理作为一门管理科学,整个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项目管理的实行,必将加快高校的共青团工作职能转换进程,使其更加趋于务实。

2.活动组织的效率和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共青团工作中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引进竞争机制,采用招标形式,一方面中标的项目都是经过反复认证和推敲的,是众多相似或同类型项目中教优秀的,从而更好的保证活动质量;另一方面,在此模式下,对项目策划人和负责人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化管理的成果目标要求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策划和组织出新颖而有意的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活动组织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高。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得到进一步升华。共青团工作项目化管理模式基于学生的需求设计项目,有目的、有规划地开展活动,一方面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锻炼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促使其以积极的姿态适应社会、服务社会,促进育人过程的民主化和个性化;另一方面打造了主体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好地适应了当代大学生的新要求,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项目管理模式在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中的可行性分析

高校共青团工作和项目化管理的特征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通过寻找他们之间的契合点将项目管理模式引入共青团工作的组织管理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行性。

1.项目化管理与共青团工作的目标性相似。项目化管理模式一般采用多层次目标管理,项目团队成员在各自任务及目标的指引下,分工负责、协调合作,共同完成既定目标。共青团工作的开展自始自终以实现目标为原则,这与项目化管理体现出的目标性极为相似。

2.项目化管理与共青团工作的阶段性相似。项目管理模式实施过程中包括启动、规划、执行、监督、控制以及收尾等阶段,这些阶段相互影响,关系复杂。共青团活动的组织一般经历策划、申报与审批、实施与督导和总结与评优等阶段,各个阶段尤其自身特点,但也必须相互串联才能取得活动的最优效果。

3.项目化管理与共青团工作的成果评价特征相似。从项目化管理的成果方面看,独特是项目可交付成果的重要评价特征。共青团工作同样要求与时具进,要求推陈出新,要求不断赋予活动新的内涵,以激发广大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活动实效。

三、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模式的构建

1.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模式的组织机构

校团委建立四级管理的组织机构:决策层,即由校团委书记和二级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组成,是项目管理指导委员会,确定项目发展的方向和资金额度,协调各类关系;管理层,即由校团委的相关人员组成,是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落实项目的实施、监督等各种事务性工作;联系层,即由二级院系的团委书记担任,是项目的联系人,根据校团委的统一部署,负责对所在院系学生进行项目的宣传、立项和协调等工作;执行层,即由具体立项的项目组人员组成,是具体组织项目建设并完成项目的人。

2.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过程

按照项目管理科学的一般原则,结合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特性,将项目管理的精髓有机融入到高校共青团工作中,总结出项目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结束工作5个过程,这5个过程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组[3]。

(1)项目启动过程:高校共青团可以在校团委成立项目管理领导小组或办公室,结合党政中心工作和青年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拟定项目宏观构架和工作范围,制定项目实施办法和评价体系,明确工作责任。要求各级团组织结合自身实际将各项工作进行项目化申报。

(2)项目规划过程:对于申报的项目,项目管理机构进行审核通过后,各项目负责任必须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

要对项目的具体范围、工作流程、质量控制、人员分工、经费预算、时间安排、工作进度和潜在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变更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说明。

(3)项目执行过程:在项目执行之前,各项目负责人须依据项目管理计划组建自己的项目团队,并加强团队内部建设,合理进行人员分派。团组织在项目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计划进行,同时要对由于客观因素导致的计划变更提出变更请求或补救措施。

(4)项目监控过程:监视和控制项目工作过程是监视和控制启动、规划、执行和结束项目的各个过程。项目管理机构要不定期召开项目工作会,及时了解项目的进展,并依据项目评价体系对项目团队工作绩效进行考核,该项考核要纳入到共青团工作考核评价体系中。

(5)项目结束过程:项目团队要对照计划认真总结项目过程的经验与教训,并依据项目评价体系进行项目成果自评。项目管理机构根据绩效考核和成果验收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优秀项目予以表彰和嘉奖,并将打造出的精品项目加以推广,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 3.高校共青团工作项目管理模式的基本制度

(1)项目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即根据项目的任务特点、时间跨度和重要程度对活动进行分级管理。其中第一级项目是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大学生艺术节、暑期社会实践等重点项目。这类项目要重点管理,以精品化和品牌化为目标,充分考虑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性;第二级是数学建模、电子涉及、定向运动比赛等特色创新项目,这类项目要通过专业团队来组织,体现独特性和创新性,要有超前性、先进性;第三级是各类学术报告、学术讲座、问题竞赛等一般性项目,主要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和大学生参与的普及性等特点。

(2)项目招标及负任人制度:项目申报实施招标制度,各级团组织、学生组织、学生班级以及学生组建的临时团队、学生个人工作室等向高校团委提出申请,高校团委根据申报情况,组织全体申报者现场公开、公平、公正竞标。同时,明确责权,健全运行体制,制定活动项目负责人制度,将责任层层落实,保证项目分解后,责任落实到人。项目负责人可以由团体或个人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承担。

(3)项目运行全过程监督制度:为了避免工作的脱节,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制定相关的项目管理规程,项目组要按照规程对项目进行运作,校团委要组织专门人员对目实施的过程进行检查监督,随时掌握项目进展状态,对其效果、资金和进度进行监控,保证项目实施效果。

(4)项目激励及培训制度。定期对中标项目的成效、规范、影响等进行综合测评,并给予奖励,将其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挂钩,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训制度。同时,利用各种有效资源对各级团干部及学生干部进行培养,让其有足够的能力和素质适应项目管理的实施,并请专业人士参与培训活动,及时知道和解决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四、高校共青团工作实施项目管理模式的相关配套措施

高校共青团工作在运行项目化管理过程中总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并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效应,我们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造成对团学工作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做好如下环节的工作:

1.加强项目管理观念的引导和宣传,调控好抵制情绪。共青团工作即使是在部分学生活动中运用项目化管理,它对于以往传统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冲击,各级团学组织和社团已经习惯于过去固有的管理模式,对于创新变革难以接受,产生抵制情绪在所难免。因此我们在共青团工作中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针对各级团学组织的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项目管理培训,植入项目管理理念,并积极及时听取他们的意见,根据不同的意见需哦出合理的应对办法。

2.及时调整项目管理的实际应用范围及视角,避免实施过程带来的消极影响。在某些活动的管理中,如以项目管理方式切实可行,可采取引导和传统方式相结合,使得项目管理合理有效地发挥在共青团工作中的作用,努力避免并及时消除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不能够抱着那种一蹴而就的观点来对待共青团工作中项目管理的进程。比较可行的方法是:可以在个别活动中或者先在某几个社团所开展的活动中进行项目管理实践,条件成熟再进行推广,不断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使项目管理模式向纵深发展,以事实效果验证项目管理再团学工作中的实际意义和良性作用,逐渐形成高效、成熟的项目化管理体系。

3.形成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进行广泛的经验交流。评价激励是项目化管理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团组织把此环节做深、做细、做实,不仅公正评价了此次活动,同时也为下一次活动积累了有益的经验。高校团委通过验收总结材料、召开经验交流会、组织讨论交流、评比奖惩等方式正确评价项目的完成情况,并形成制度。

利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创新,是提高共青团工作效率,加强共青团建设的需要,提高团员青年能力和提高工作水平的必要途径,也是利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高校共青团工作管理效率的有益探索。我们应通过不断实践,提高项目管理在高校共青团工作中的适用性,完善各项相关配套制度,以寻求高校共青团工作方式更大的创新和突破。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