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员工道德培训合集12篇

时间:2023-11-17 09:36:20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1

中小企业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对中小企业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和教育。

一、创设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风气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小社会,不论是员工之间,还是管理者之间都会在认知上存在较大差异。这就要求企业为员工创设良好的道德文化氛围,通过企业的例会、内部刊物等方式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并组织开展周一升国旗、青年志愿者服务月、党团员奉献日等各种实践活动,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风气。例如,在国庆节时,可以在中小企业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的主题文艺晚会,通过歌唱表达企业员工对我党的无限热爱、无比忠诚和坚决拥护我党的坚定信念,加强企业的职业道德文化建设。另外,还可以通过在年终大会上表彰企业中的先进个人,批评和打击缺乏职业道德的各种行为,并对员工贯彻企业自身所提出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进一步积极倡导高尚的道德行为,树立企业道德规范,加快企业进入人性化的步伐。

二、有效地对中小企业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培训

首先,培养员工爱岗敬业的精神。所谓爱岗敬业,就是培养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员工都明白任何工作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而已,每个人的工作都是为我们的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和企业都有着巨大的贡献,帮助员工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目前,很多公司的员工都抱着“干活拿钱、钱多多干、钱少少干”的态度进行工作,不少员工根本没有主人翁的意识,缺少责任心,在工作过程中消极被动,甚至还有的员工工作懈怠,挑肥拣瘦,身在曹营心在汉。这些现象不仅违反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更不符合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对员工爱岗敬业的教育,让员工明白“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深化员工对本职工作的认知,促使员工在最平凡的岗位做出最不平凡的业绩。

其次,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为公众服务、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问题和重要原则。各行各业都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不论什么行业都是通过自身的劳动为全社会服务。因此,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肩负着我们党和全国人民的重托,对于中小企业员工也不例外,都应当全心全意地服务和奉献,以体现自我价值和回报社会。

最后,培养员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就是指员工在精通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认真钻研与岗位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和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员工仅仅保持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正确的职业认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拥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

中小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评价体制,赏罚分明,促使员工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评价的具体内容包括评价依据、评价方法、赏罚措施等等。评价的依据应以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以本企业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为标准。中小企业各个岗位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要求都要明确地出现在企业内部相关的规章制度中。评价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定,采取定量的评价方法,或采取定性的评价方法,也可以把两种评价方法有机结合。而赏罚措施则要根据企业内部的经营状况和员工的岗位性质等制定,其目的主要是促使员工自觉、主动地遵守企业的职业道德规范,遵守者可以得到奖励,违反者则要付出相关的代价。

总而言之,中小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是一项艰巨又重要的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深入研究职业道德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革和创新,促使中小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更好地为企业做出贡献,更好地为社会和人民服务。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2

一、开展全员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的根本途径。干部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其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才能辨是非,明事理,会决断;才能在各种困难与挑战面前从容应对,正确决策,从而使学习的过程成为提高能力、增长见识、创造价值的过程。

二、开展全员教育培训提高队伍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现实需要。企业如果没有创新理念、超前思维,就会不进则退,停滞不前。这就要求员工在创新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性和前瞻性,超前思维,开拓创新,养成勤于学习的习惯。只有勤于学习,才能不断积累知识,拓展思维空间,才能比别人更好地地获取信息资源,从而运筹帷幄,决战决胜。

三、开展全员教育培训是建立“学习型企业”的最佳手段。学习型企业是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是员工培训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企业要实现“学习型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目标,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的培训思路,建立能够激发员工活力的人才培训机制,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不断获得效益的源泉。

拓宽培训思路 丰富培训内容

海阳市供电公司紧紧抓住“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道德型员工”这一条主线、两个目标,深入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以教育与培训并重,实现业务培训与德育教育双提高。

一、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岗位技能。以企业安全生产技术、岗位专业技能为培训重点,开展农电管理、变电运行管理、安全规程等业务技能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运用知识和活化知识的能力,使之能胜任岗位要求,适应企业需要。

二、强化理念教育,提升道德素养。坚持“以德治企”的理念,广泛开展“人人讲诚信”、“有德无德”思想大讨论等活动;在全体员工中深入开展文明之家、模范之家、道德之家、和睦之家、忠厚之家、四世同堂“六家一堂”争创活动;深入学习《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使讲道德、讲诚信、讲礼仪成为员工的普遍行为,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员工队伍。

三、加强文化学习,实现知行结合。以中华传统经典文化、党的理论文章为学习内容,要求员工必须熟练背诵《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经典文化,认真学习《选集》、党的十七大精神等理论教材,汲取丰富的道德营养,达到正品行、塑人格、做好人的目的。

创新培训机制 增强培训效果

有力的保障措施是顺利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先决条件,海阳市供电公司将“学分制”引入全员教育培训,通过创新培训模式,激活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拓展员工的求知领域。

一、实行“学分制”管理。实行年度累计学分制,员工人手一本《教育培训积分册》,作为参加教育培训的记录,年度积满60学分为合格,由公司统一记分、考核。

二、实行“学”与“考”相结合。将员工参加培训课程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必修课是根据员工岗位要求必须参加的培训;选修课是员工根据培训内容及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的培训。考试分为结业考试、抽查考试、情景模拟等方式。结业考试是每期培训结束后,由考试委员会统一命题组织的考试;抽查考试是考试委员会对正在进行的培训班随机抽查;情景模拟是对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等培训结束后实行的现场情景模拟考试。

三、实行效果评价体系。为确保授课质量及学习效果,培训班结束后,学员对授课人的授课情况,包括培训的内容、与工作的关联性、讲课质量、个人培训收获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同时,授课人对学员进行结业考试,以检验学习效果。

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取得的效果

一、为员工开辟了实现终身学习的“绿色通道”。通过不断学习,增加知识积累,更新知识结构,让员工转化为具有一定优势的人力资源,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营造了良好的“比、学、赶、帮、超”学习氛围。激发了员工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岗位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员工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表现出强烈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意识,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14-01

众所周知,日本的企业文化做的全世界数一数二的,他们的员工对自己的企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日本的职业教育中的文化传承是我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一、日本职业教育的基本培养模式

1、开展职业道德课程学习提高职业道德

日本学校开设了道德必修课,发给道德教科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判断能力、思考能力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并希望家庭、社会和学校一起进行综合道德教育。

2、在校企合作中培养职业道德

在校企合作中,日本职业高中的学生需要进入到企业中进行基本的实习和培训,他们在实习中将由专门工作人员对于他们进行培训和企业文化的宣讲。

3、以行业道德准入强化学生职业道德

在日本进入各个工作各位之前,会开设相应的职业道德课程,并且通过职业的考试才可以进入各个行业进行工作。

4、以传统文化和道德实践推动学生职业道德

日本的国民职业道德教育,重视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传统的日本教育,并且结合了武士道精神,坚持把学校中的职业教育和企业中的职业教育相结合,使每一个人都有着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并且把这种观念随时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二、日本企业内职业道德的培养和保障

1、注重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的双重培养

日本的企业内的专业技能培养是根据每个企业的基本现实情况对于新入职的员工进行培训。入职培训大概分为三种培训:普通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三类。日本学校教育通过考试制度塑造出的学生勤奋学习的习惯和坚忍不拔的品格也得到了雇主的欣赏,同时也为日本企业形成孜孜以求的精神文化奠定了基础。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十分强调精神培养与技能培训相结合, 强调人品教育和情操培养,以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日本企业都非常重视建立一种潜在的企业内教育力量,即优秀的企业文化,来实现企业对员工的内化控制。

2、职业道德教育的伦理化

日本企业正是把这种伦理化的概念运用到了企业精神和企业认同感的培养上。他用了感化教育和耐力训练等不同的具体内容,使得每个员工都有着强烈的集体主义感、因此这样充分的减少了企业内组织内耗的情况,降低了跳槽的可能性,使每一个员工都以企业为自己人生实现的最终理想,把自我的发展也都寄情与本企业中。

3、终身的雇佣制

长期的雇佣关系可以让员工有着强烈的企业归属感和安全感。使员工意识到企业是自己唯一所已依靠的,否认自我的个人主义,更加注重企业整个的集体利益,尊重整个企业的集团价值。当企业的集体利益与员工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员工就要控制自己的私欲和约束自己的欲望,服从整个企业集团的意志行为,这样才可以更有利于为企业的发展和昌盛。

4、灵活性的工种结构

所谓的“灵活性工种结构”其具体的内容就是,雇员进入企业之后,其工种并不细分固定,而是通过职场训练来学习掌握相关工种的技能技术,从而使雇员的经验不断地积累,最后成为能从事自己本职工作以外的相关工作的“多面手”。

三、日本职业教育道德培养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企业内职业教育在日本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显示出了与西方企业完全不同的企业文化,也为日本创造了经济上的奇迹。而这些正是中国现如今最缺乏的,因此我们需要对于日本的职业教育中的精髓借鉴。

1、加强学校教育和企业内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的密切联系

学校职业教育和后期职业教育构成了日本职业教育的基本体系。这两部分又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学校期间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树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为进入企业所接受的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企业内的道德教育,不但要对学校内的职业道德教做一个基本的补充而且还要根据自己企业文化的基本特色,让员工树立对于本企业的基本认同感和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2、成立企业自身的培训体系

需要建立每个员工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让他们带有民族危机感面对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从而不断使企业内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完善,如:建立完善的企业培养体系,加强各流水线的基本激流与合作;职工可以在企业内选择自己感兴趣或对自身发展有利的课程学习,提高员工的自主性,鼓励员工创造性的发挥,全面知识技能的培养,改变单一传统的学徒制的授课方式,从而为企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3、建立与我国文化相关的企业文化

在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宣扬自己良好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是需要和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且有着自己企业的基本特色。在确立好自己的企业文化后,就应该把企业文化渗入到每一个企业领域,不仅仅是在入职前培训,而更应该深入到每一个工作环节,让员工深刻体会到企业的认同感。这些企业文化育应该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只有重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培养基础上的职业技术教育,员工才能更好地理解企业发展方向,忠诚于企业的事业并乐于奉献。

4、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

企业应该对于员工设立长期的雇佣关系,这些长期的雇佣体制需要有详细而系统的规章制度这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可以对于保持企业内部和谐发展和促进员工长期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意义。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4

1.规范性岗位培训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规范性岗位培训是指在已制定岗位规范的前提下,依据规范要求,对上岗前、转岗和已上岗任职但未达标的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上岗任职资格的培训。由于这种培训具有一次性(或分阶段)进行学习、考核、发证的特征,因此,较其它培训形式而言,其办班时间较长、办学形式较正规、系统。所以规范性岗位培训中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可通过教书育人途径,按照岗位规范的要求,采取系统政治课的形式,以系统灌输的方法进行。在有计划、有组织的前提下,通过正规的面授教育,对受培人员进行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这种职业道德教育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因素所决定。

①由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所决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多种多样,综合我国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来看,主要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传鼓动、对话等基本形式。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有领导垂范、环境影响、多渠道教育等基本形式。由于规范性岗位培训是企业职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比较正规和系统,并且办班时间、办学形式与其它培训形式相比较长,所以,可采取灌输的途径和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较为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多渠道职业道德教育。

②由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所决定。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内容;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内容;共产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教育是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中职业道德理想教育,职业责任教育,职业纪律教育三方面最基本的教育内容,是帮助人们形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品质的必要条件。此外,还有许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政策,以及法规、条例等,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上述内容,都应在规范性岗位培训中,按照岗位培训规范的要求,根据受培人员不同岗位的需要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水平的现状,有侧重、程度不同地对他们进行教育。

③由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所决定。世界观是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着总的控制,因此,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在于改造人们的世界观。而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从思想到行为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它既是对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规定,又是该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道德义务。职业道德的作用在于调节职业劳动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说,就是帮助人们树立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并引导人们自觉地运用这种世界观作指导,去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理论体现,是彻底革命的、科学的世界观。只有掌握了马列主义世界观,人们才能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最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然而,群众是不能自发地产生马列主义、思想的。马列主义、思想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科学概括和总结。从实践的意义上看,人民群众是参与了马克思主义的创造。但,将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态,就不是一般群众所能做到的。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的意识。这种只能从外面灌输进行。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而社会主义学说则是由有无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灌输论”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提出来的。当时,俄国的机会主义者鼓吹工人运动“自发论”,不愿做艰苦的政治宣传工作。为了纠正这种偏向,列宁提出了向工人阶级灌输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我们的思想教育中,同样也存在“自发论”的影响。有人认为,“灌输论”在工人阶级夺取政治以前文化程度低的情况下是对的。现在工人阶级不仅成为国家的主人,而且文化程度也高了。尤其是企业中的中青年职工,都是从小时候起就开始接受各种思想政治教育,再对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瞎子戴眼镜———多一层”。所以,不需要坚持“灌输”了。这是“自发论”的变相形式。一个人思想觉悟的根本提高虽然是以文化程度的提高为前提的,而且我们也经常对广大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抵不住金钱的诱惑,利用手中的职权而走上贪污、受贿等犯罪道路的职工不是大有人在吗?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正面灌输的原则,对广大职工进行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的政治理论教育。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形成的过程看,虽然吸收了历史上劳动人民职业道德中许多合理成分和有益的东西,但它在本质上毕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反映,因而不可能因袭历史上已有的职业道德演变而成。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作为崭新的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组成部分,不可能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必须从外面灌输进去。

④由市场经济发展中开展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的新形势所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国力都迈向一个新台阶。这对教育工作既是难得的机会,又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企业改革的核心是要把企业推向市场。要把企业推向市场就必须加速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而企业要走向市场,要加速经营机制的转换,就必须打破“三铁”,实行人事、劳资制度等一系列的深入改革,转变各项运行机制。当前,企业职工教育工作实践中碰到的一个实际问题就是: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现状和职业素质不适应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这种内外环境变化的需求。企业实行经营机制的转换,必然产生一些富余人员。这些人不仅面临着待岗、转岗和上岗的“三岗”培训,而且在思想上可能产生一些消极对立的情绪,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矛盾和震荡。因此,必须采取系统灌输和过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系统灌输中,针对一些职工对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些模糊认识,深入进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政策的教育;针对部分职工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而产生的“一切向钱看”的问题,系统地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针对富余人员中对立情绪大、“破罐子破摔”,易发生矛盾激化的问题,深入进行改革开放政策的教育,开展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促进消极因素的转化。

2.非规范性岗位培训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非规范性岗位培训,又称之为适应性培训。这类培训是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对已上岗任职的人员进行的非系统的、专项(或几项)培训。由于这种培训是滚动的、渐进的、应急的,经过培训和考核一般不需发证。因此,较其它培训形式而言,其办班时间较短,办学形式较为灵活多样。所以,这类培训中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可采取上专题政治课的形式,以因岗而宜、专题教育的方法进行。因岗而宜、专题教育,就是根据受培人员的岗位特点,针对其岗位思想政治水准要求和职业道德标准的需要,对受培人员进行社会主义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政治理论的专题教育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诸方面中的有关专题教育。非规范性岗位培训中采取因岗而宜、专题教育的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除受规范性岗位培训中开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些因素影响外,还由以下两方面因素所决定。

①由非规范性岗位培训的性质所决定。非规范性岗位性质是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对已上岗任职人员进行的非系统的专项(或几项)培训,且不需发证。这就决定了该类培训具有时间较短,内容较为集中等特点。所以,要以系统政治课的形式对受培训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其内容的容量也不允许。因此,只能采取对受培人员施以针对性强,重点较为突出的专题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②由非规范性岗位对象所决定。非规范性岗位培训的对象是部分岗位比较划一的人员。由于他们岗位工作的性质相对比较一致,因此,其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要求也大体上是一致的。所以,对受培人员只能采取因岗而宜、专题教育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二、继续工程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继续工程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创造力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继续工程教育由于是学历教育后的又一教育阶段,而且是贯穿在专业技术人员一生的活动中,所以,也有人称之为专业技术人员的终身教育。由于继续工程教育没有固定的学制,也没有固定的科、系、专业设置,而是目标集中的课程的短训班或研修班,其专业性又很强。因此,应区别继续工程教育的对象,采取不同途径和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1.大、中专见习生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

大、中专毕业生自院校门进入企业门起,企业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见习期培训和实习教育。我们称对他们的这种培训和实习教育为他们的企业继续工程教育的起点教育。由于大、中专毕业生刚从院校毕业进入企业,虽然他们的文化素质较高、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且接受新事物能力较强。但由于他们在院校的时间较长,加上这一个时期内思想政治教育的淡化,因此,部分毕业生中存在进取心、事业心不强和贪图舒适工作、贪图享受待遇等不良思想时有发生。所以,必须针对大、中专毕业生进入企业后的种种思想反映和职业道德教育的空白,通过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途径,采取示范和谈话法等方法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活动育人,就是通过有目的地组织参观革命历史遗址、听劳动模范成长的报告等,采取自我教育、互相教育和示范法等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企业和本岗位工作的教育,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环境育人,就是通过创造一定的条件,设立一定的管理层次,建立党、团组织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等,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采取走访、谈心、节假日团聚、开展联谊活动,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开展优秀见习生评价活动并给予提前转正定级和精神物质奖励等环境熏陶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

2.专业技术人员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中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文化技术、业务素质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素质比较高,且所参加的短训班或研修班专业性和专题性很强。因此,必须根据短训班的专业内容或研修班确定的研修专题,以与短训班或研修班的专业或专题相关的专题思想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教育内容,采取授课与自我教育的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

三、学历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中职工学历教育的培训目标是培养实用型的高、中级专门人才。专门人才是社会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劳动者,他们应该接受比较系统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由于职工学历教育是企业职工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既具有企业职工教育的重点,又具有正规教育的特点。即,它必须设置政治课,又必须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所以,职工学历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应通过教书育人、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等多种途径,采取上政治课的形式,以比较正规、系统灌输的方法,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职工学历教育中,由于大专和中专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所区别,因此,在开展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课时不够的问题。所以,我们还可以采取自学加辅导,自学加讨论、实践育人等方式,对受培人员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实践育人,就是通过组织学历教育中的大、中专学员开展市场调查,参与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难题攻关、展览、展销等活动,进行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行动能力。

四、职业技术教育中思想政治、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员工素质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素养,还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这就给企业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要适应经营管理的发展要求,建立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职业道德培养体系,创新职业道德培养的内容和形式,用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保证职业道德培养的效果,使员工能够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

一、创新职业道德培养形式

企业在职工职业道德培养上要进行大胆的创新,要根据新时期员工的思想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新常规教育活动。第一,重视企业文化的职业道德塑造作用,企业文化对员工思想道德有很大的影响,也深刻影响员工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企业在文化建设上,要渗透职业道德的发展要求,比如说日常工作当中大力宣传企业的管理规定,让员工在工作当中了解这些规定,自觉融入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就能有效的减少损害企业利益的事情,比如说科研单位员工加强自律,防止科研成果泄密等,这些都能促进员工职业道德水平提高。第二,充分发挥党团、工会教育作用,这一点对于国有企业更加重要,对于国有企业起来党团、工会对职工思想和道德有直接的影响,党团活动当中,要将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及应用作为重要内容,比如说党建活动当中,将职业道德作为主题,组织党员干部进行讨论等了;工会要发挥教育作用,分析职业道德形成与发展对员工自身发展的影响,让他们意识到只有职业道德水平提升了,才能为个人职业发展创造条件。

2.加强日常职业道德培养。第一,开展职业道德调查,职业发展调查是企业本业特点,由员工自己实施的,以行业在社会中的发展地位要求、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及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实施等进行的实践调查活动。调查应该从员工的日常表现,对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认识,以及本单位对员工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可以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目的就是全面、客观的了解员工职业道德的发展情况,增强员工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帮助职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当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比如说在职业发展目标实现的条件上,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作为重要部分,让员工认识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为实现职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了;企业在日常管理当中,要加大职业道德素养比较高的员工表扬、奖励力度,在岗位调岗当中,将职业道德水平比较高的员工有限调整到职位比较高、待于比较好的岗位,从而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二、以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企业职业道德评价方法

企业职业道德评价方法上,必须体现出规范化和全面性的要求,具体来说注意以下几点:

1.在考核当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考核是提高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督促其在工作当中严格落实职业道德要求,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在员工的日常培训教育当中,应该将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要内容,学习基本的职业道德知识,以及本单位对员工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在培训教育结束以后统一组织职业道德理论考试,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知识掌握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除此之外,在日常绩效考核当中,也应该将员工职业道德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方面,对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职业道德水平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从而对员工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2.职业道德评价规范与应用。在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评价的时候,要避免评价的任意化、主观化,以保证评价的结果能够被员工接受。在评价的过程中,要从员工进入企业工作以后就开始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尤其是新入职的员工在培训期间,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实习期的培训计划当中,并将职业道德水平作为是否与员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的主要依据。在日常工作当中,企业也应该根据本企业的相关对顶,制定详细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作为员工职业道德评价的主要依据,每个月都要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评价的结果计入到日常考核结果当中。针对职业道德考核结果,要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针对其职业道德中的不足,采取相应的教育、管理措施,让员工在工作当中能够端正自己的思想,促进思想的转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

3.在员工教育中规范职业道德教育。员工教育是提高员工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而现在企业在员工培训教育中,主要是以企业管理制度教育、技能教育未知,职业道德教育比较少。在今后的员工培训教育当中,企业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根据本企业的发展要求,明确本企业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强调忠诚、守信、恪守、奉献的职业道德基本内容,让每一个员工知道职业道德水平对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影响,使其能够根据企业的要求积极参加企业组织的各项职业道德培养活动,不断增强自身的职业素养,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实现自身与企业的共同发展。总之,在职业道德培养上,企业要不断创新职业道德培养形式,完善职业道德培养内容,建立起完善的职业道德培养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职业道德培养水平,为员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直超.企业管理中如何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J].现代商业.2011(20).

[2]梅世云.浅议现代企业员工的道德管理[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9(01).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6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为重要的资源,培养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是当下新时代企业管理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也是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地提高行业竞争力、保证提升经济效益的基本前提。本文将就一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打造一支高素质员工团队:

1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 使员工培养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是打造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基本前提。企业员工培训不但包括员工的业务水平和职业能力培训, 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这一系列的工作合理有序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采取恰当的措施不断完善员工培训制度。为了提高员工技能水平、技术和管理水平, 提高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质量, 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员工培训制度。

首先, 制定科学的员工培训目的。完善员工培训制度是为了促进企业员工培训系统的、可持续的开展, 通过对员工技能、知识、业务素养等方面的培训, 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思想觉悟, 使得员工的各方面能力均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其次, 制定合理的组织领导机制。企业员工培训要由企业的领导统筹安排。员工培训领导小组应当由组长、副组长和组员三部分构成。组长可以由企业副总担任, 进行宏观把握, 系统协调; 副组长由企业人力资源培训中心主任、人力资源部部长等担任, 推进企业员工培训的具体实施; 组员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的专责人员担任, 进行资料整理、联络等工作。严格遵循企业员工培训的相关原则。完善企业员工培训制度需要遵循一定的培训原则。企业培训应当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 注重发挥企业文化的核心作用; 以业绩为导向, 合理地细化各项员工培训指标; 以计划为导向, 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制定合理的员工培训计划; 遵循客观性、层级性原则; 注重员工培训的过程管理。

最后, 科学拟定企业员工培训计划。企业员工培训计划拟定主要包括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程序和制定科学的培训费用预算等,只有拟定了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 才能够确保企业员工培训工作合理、有序地开展。

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工作是确保企业员工思想观、价值观能够与企业精神保持一致的重要途径, 是提高企业员工思想觉悟的必由之路。在具体实践中, 企业应当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地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切实转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工作方式, 改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呆滞、僵化的现状, 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作用。企业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应当探索创新, 主动出击, 用发展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应当采用动态、多样的工作方法, 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不可以只停留在群众可以直观感知到的层面, 还需要运用渗透性、暗示性和间接性的工作方法, 将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化为无形, 使群众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的教化、思想的熏陶。在具体的职业教育工作中, 可以采用矛盾化解法、排调法、心灵抚慰法、网络疏导法等创新型工作方法, 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值得一提的是, 传统的单向的说教式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容易使群众产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 要想有效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就必须充分分析企业员工的心理状态与需求, 做到有的放矢, 从给予结论式职业道德教育转变为过程引导式职业道德教育, 从教会员工顺从转变为教会员工选择, 尊重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 以平等、民主的形式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3 加强领导模范带头作用

企业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企业的发展,归根到底需要依靠人才,如何吸引和留住人才是企业最关心的事情,也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内容。我国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也由传统的以“事”为中心的人事管理正向以“人”为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而其中的人性化管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和认可,而有效的管理过程则显得极为重要。

部分企业因为存在着诸多的历史遗留问题, 所以在员工队伍建设上遇到了一些阻碍。为了有效地克服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中的困难, 相关领导必须加强模仿带头作用。企业的经理、书记等领导应当坚持带头学习有关文件与上级指示精神等党性文献, 充分发挥火车头的重要作用, 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 增强领导班子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自觉性, 提高运用先进理论发展企业的水平。在生产实践中, 领导做好安全生产表率, 敢于担当责任, 做建设和谐单位、维护企业稳定的表率。

在领导班子的带头下, 企业员工认识、学习相关文件, 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与思想觉悟, 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争做企业优秀尖兵。在领导模范带头作用的影响下, 企业员工的昂扬斗志被不断地激发出来, 企业(下转第137页)(上接第134页)员工自觉克服工作、思想、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端正态度, 积极地投身入企业经济建设当中, 充分发挥了自身应有的贡献, 推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4 认真落实员工培训工作

企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要面临来自不同方面的挑战, 其中人才问题是最主要的也是最大的挑战, 人才是企业中最宝贵和最优秀的资源, 企业间的相互竞争实质上是以人才资源为主的竞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把企业中所需要的优秀人力资源吸引到企业中来, 将他们保留在企业之内, 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性, 并开发他们的潜能来为企业服务。

5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留住人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是带有长期性、战略性、全局性和稳定性的一件大事。只有体制机制活,人才工作才能满盘皆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一要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收入水平,并根据个人贡献大小,适当拉开分配档次。二要不断完善奖励制度。建立企业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员工实行奖励。三要不断完善福利制度。保证各类人才的福利待遇随着企业效益的提高而不断提高。正确的评估人才的价值和能力及对企业的贡献,制定在行业内有竞争力、对人才有激励性的薪酬。避免出现明显的能位和薪酬不对等的现象。拉开薪酬差距,保证薪酬有提升的空间。根据不同人员的需要,采用多种福利形式。如商业保险、补充医疗、股票期权等方式奖励对企业有突出贡献的核心人才。

6 结语

当前, 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 因此要获取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 必须顺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 利用自身的优势,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只有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才能提高其经济效益, 以至于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l] 葛桓志.战略导向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10(10).

[2] 孙少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效能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7

众所周知,良好的财务工作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的运营与健康发展直接受到企业财务管理效果的影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人员个人素质管理与培训,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是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良好的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模块,对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目前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企业发展的危害

1. 会计信息失真

由于某些企业领导人的错误指使或者是会计人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不过关导致的企业财务工作中普遍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就是指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出现问题,不能全面、真实地体现企业的财务活动。在现实的企业活动中,更有会计人员利用卑鄙手段做假账,这些行为严重违背了会计从业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这就容易使企业投资者或管理者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出现失误,从而阻碍整体经济的顺利运作,甚至还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2. 会计职业道德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但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进一步腐蚀了部分会计人员的思想,这就导致了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淡薄。由于受到不良风气和消极环境的影响,很多会计人员自然而然地把自身的道德标准和道德底线降低,诱发不道德行为屡见不鲜。甚至有些会计人员在受到个人利益的诱惑下,不能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完成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不顾后果地肆意毁损、变更、伪造、隐匿会计资料。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

3. 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会计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设置的会计账簿和会计凭证大量存在着。这导致了错误的经济业务和混乱的账目往来、资金流向。此外,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制约,导致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不能规范运营,甚至导致账外设账现象的出现,造成公司财务收支模糊,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会计个人素质管理与培训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响

1. 加强企业会计个人素质管理与培训是企业顺应会计体制改革的需要

现代企业为了不断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该不断加强对会计个人素质管理和培训。企业加强会计个人素质管理和培训,以不断适应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对会计个人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企业的协调稳步发展。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毫无疑问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而财会核算、企业资金管理评估、投资融资预测和企业成本控制等都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企业会计个人素质管理与培训有利于掌握新会计管理制度的要求,促进企业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潮流。

2.加强会计个人素质管理和培训对企业财会管理的优势作用

加强会计个人素质管理和培训是企业经营者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举措。首先,它可以使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更强的机动性。万一市场发生重大变化,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保证企业在市场冲击下趋利避害。其次,他可以帮助企业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为适应不点发展变化的市场,不断添加新的管理制度,从而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先进性和完善性,促进企业的发展。第三,加强企业会计个人素质管理和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确立更加人性化的企业财会制度,从而激发企业的潜在生命力,确保企业财务管理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三、加强会计个人素质管理与培训的有效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

一方面,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就应该对会计工作的基础训练进行强化,使会计核算效果得以提高。只有会计人员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有效地避免财务处理中账目不清、管理失控、秩序混乱等现象的发生,保证会计核算效果的真实、准确,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就应该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经过调查分析,我国目前企业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偏低,因此,企业要结合内部实际情况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知识进修,同时对进修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鼓励会计人员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

2. 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

企业应该积极通过加强政治学习和职业道德教育来促进企业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同时应该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作用。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违反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处理力度,使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得到全面约束和管制,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使群众、政府机构、企业内部都能够对财务管理进行监督。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外部环境的净化有利于使社会各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视度和支持度得到提高。

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企业要谋求发展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不断完善企业管理来获得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经济命脉。因此,企业加强对会计人员进行个人素质管理和培训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有利于促进企业实企业会计作为企业财会管理的主体,更应该要懂得能够顺应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加强个人素质,从而保证企业的财会管理具备活力,实现稳定的企业运营机制。

参考文献: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8

教育是一种改善人的态度和品质的活动。我国《教育法》明确表述:“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大分类,其包括职业培训。职业培训可以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整合培训资源,创造性地开展培训活动,增强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提出:“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现代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发展,必须紧紧抓住“人”这个关键因素,即树立人本管理的核心理念,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职工队伍,企业才能更好地赢得激烈的市场竞争。

一、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要遵循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企业得以科学持续的发展正是基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得到很好落实。

持续发展本质是人的可持续发展,人本管理的职业培训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培训的最高理想。职业培训就是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帮助员工在通往“自我实现”历程中关注自身价值,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和发展空间,从本质上讲,这是对员工个性的尊重。人们熟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而“授之以渔”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科学的以人为本,必须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几方面着手,从道德和规范的约束出发,从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出发,着眼未来,全面认识加强职业培训、终身培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应体现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职业培训具有教育的永恒性特点,要求在传授工作规范的同时,更要传授社会的主流思想意识,培养员工对社会正确的基本态度。

当今世界,是多元文化的世界,职业培训也是多元文化氛围的职业培训,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每个人。目前,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而我国的经济发展仍有下滑趋势,经济仍处于软着陆阶段。因此,职业培训的人本管理首先应倡导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有国才有家,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有忧患意识,同时增强信心,把握现在,放眼未来。

职业培训具有教育的历史性特点,即要求培训必须反映社会和时代的要求,积极推进以提高员工素质为宗旨的培训活动。职业培训要培养员工用辩证的眼光观察事物的两面性,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形势,理性思考和行动,要引导员工客观评价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背景,学会用科学发展和客观理性的眼光对待当前形势,在有张有弛的生活方式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及时调节和宣泄不良情绪、排解压力,以防止负面情绪的极端化。

三、人本管理应优先开发员工的职业品质

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人才评价的根本标准“品德、知识、能力、业绩”则把品德放在了首要位置,足以说明职业培训中品德素养的重要性。

以人为本的职业培训强化素养培养,宽厚品质基础。职业培训活动不只是培养员工职业技能的过程,更是开发员工职业品质的过程,培训活动应倡导品德先行,教育员工在社会环境、工作环境、职业环境等各种氛围中,符合社会公共道德和职业品质要求。因为,良好的职业品质是职业潜能开发的基础,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1.培养员工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情操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把“爱岗敬业”放在首位。员工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忠诚于自己的事业;敬业就是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来对待本职工作,是一种对工作尽职尽责、一丝不苟的行为。爱岗和敬业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只有对工作的热情,没有勤奋踏实、恪尽职守的实际行动,是不可能做出任何成绩的。

2.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事业心是一种对坚忍不拔、争取事业成功的思想感情;责任感是对职业职责的忠实履行,能克服一切困难,自觉做好本职工作。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核心就是忠于职守,献身事业。清朝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晓岚曾写过一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忠就是为自己许下的诺言而去行动,忠诚就是诚信。

人本管理的职业培训,必须注重员工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培养,即在提高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同时,强化员工的献身精神,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从而使培训转移产生最佳效果,使企业发展得到发展的持久动力。

3.培养员工的团结协作能力,构建和谐共进氛围

以人为本的职业培训必须建立起员工和企业的命运共同体。员工队伍就是一个团队,相对企业而言,他们的目标一致、责任明确、能力互补和合作共赢。职业培训就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对员工进行培养和训练,提高员工的协作精神、合作意识,使其为企业的发展目标而努力工作。

人本管理还应积极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培养员工真诚谦虚的情志。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工作和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交往,择善而学,观不善而反思。从某种意义上讲,善和不善皆为师,都可使自己得到启迪,都能让自己更具智慧。因此,职业培训应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充分利用员工能力互补的特点,让他们平等尊重,相互影响,共同渴望和探索。在职业环境中,面对指责少反驳多反省,面对误解少发怒多宽容,善于接纳别人,跳出小我,融入大家,宽宏豁达,积极处理好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企业氛围,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四、人本管理要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

职业生涯管理是从个人和组织两个方面,对员工职业生涯设计和开发进行规划、促进和完善的过程。企业的职业培训应统筹企业和员工两方面的需求,应从保护员工长期兴趣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帮助员工挖掘自身的潜力,取得职业的成功,以此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也可使企业获得发展所需的人才。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必须侧重以下环节:

1.职业培训前充分了解员工的职业兴趣、技能情况,进行岗前的培训引导,帮助员工制订职业生涯规划。

2.对于职业稳定期和危机期的骨干员工,建立各种适合其特点的职业发展通道和阶梯,针对员工的发展需求提供适当的职业培训机会。如:国家电网公司开设“技能通道、管理通道、技术通道”选拨各类人才,通过“星级评定”对农电工的促进激励,选拨“513人才”,建立“领军人才”选拨培养通道机制等。

3.企业的职业培训要考虑不同职业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企业用的职业培训教材,应考虑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及管理规定。如:摩托罗拉中国公司,强调以人为本,关怀职工,公司文化倡导“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和“坚持高尚的情操”。

五、人本管理应突出员工能力培养的核心理念

1.职业培训的项目开发应以员工的能力需求为前提

职业培训内容的安排,必须建立在准确的培训需求预测的基础上。而培训需求预测必须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找出企业发展中所存在的差距或潜在能力,并以此确定培训项目、设计培训方法。准确的需求预测和合理的培训内容是与培训对象相辅相成的,企业有什么样的员工,就有什么样的培训项目。

2.职业培训的课程开发应以员工的能力教学为根本

职业培训的最大特点是突出能力训练,知识、理论是能力训练的基础和补充。课程开发必须围绕员工的职业能力这个根本,确保各项能力目标有相应的课程或课程模块。如: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模块式技能培训”(MES)就可实现员工能力提升的针对性要求,充分体现技能为主的职业培训原则。

3.培训课程体系应以员工的职业能力为核心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培训的目标较以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教学环境、培训主体地位的变化,因此,在确定课程体系时必须先确立好各课程目标,通过该课程体系的运作,使不同层次的员工更好地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使员工个人在自己的职业领域内也得到不断的发展。

德国西门子股份有限公司是德国最大的企业之一,公司一贯认为“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教育和不断地培训而提高的”,其“大学精英培训”、“新员工培训”、“员工在职培训”的培训课程设计体系框架如下:

西门子课程体系框架中,三种培训的课程方案设计突出能力训练,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和岗位工作实际需求为依据,做到了培训课程设计与培训对象相结合,并与培训目标要求相一致。

六、结论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涵,以人本管理理念为核心的职业培训,必须科学发展培训活动,营造和谐氛围,基于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在培训过程中优先品德教育,注重员工职业品质的开发,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管理,突出能力训练,积极拓展人本管理内涵,建立一支与企业共生命的员工队伍,保证企业和员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协会[M].《企业培训师培训教材(基础知识)(上)》.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2,114-115

[2]张小建.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开创职业培训新局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1)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35-03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高速发展与铁路信号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对铁路信号岗位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目前,铁道信号专业发展迅速,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铁道信号专业,铁道信号专业建设如火如荼。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重在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取得极大成功,笔者曾到德国考察和深入学习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2013年,山东职业学院和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签订了“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的初步合作意向。依托“中德轨道交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参考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笔者作为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带头人,提出和初步实践了铁道信号专业建设方案。德国的职业教育在专业的设置、学制、培养目标、教师资格、办学条件、教师进修、考试方法、制度管理等等,都有政府提出的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我国职业教育这些元素没有具体规定,由每个学校自己确定。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模式,探索高职院校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实践条件建设、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模式。

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铁道信号专业面向轨道交通行业企业,主动适应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培养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隶属于柏林轨道交通公司,是德国的一所轨道交通技术人才专门培训学校。培训中心采用小班制教学,学生前2年不能进车间,只能在学校和培训基地学习。每3周为一个教学阶段,学校理论学习1周,培训基地学习2周,培训基地的学习也分为理论和实践,其理论和实践课时比例为3∶7。教师自由度高,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布置自己的教室和进行课题的讲授。职业学校和企业的职能分工明确。学校只是负责专业课程的

开发、教学的组织等任务,不负责学生的就业,校内的实训基地也是提供一些验证型、简单的试验、实训。学生第三年进车间实习。借鉴柏林轨道交通公司培训中心的教学模式,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实施,采用“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增加教学组织灵活性,适应企业淡季、旺季生产特点和铁道信号施工、维护年度计划的特点,将每个学年分为多个学段。第一、二学年各分四个学段,三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实习。实习学段根据合作企业生产情况与生产计划灵活安排。第三学年分为两个学段,一个学段校内教学,一个学段企业带薪顶岗实习。德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主要采用双轨制对学员进行培训。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结合德国双轨制在职校主要理论培训和在企业实践训练的特点,广泛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加入企业元素,聘请企业职工作为兼职教师,学校主要进行理论教学和部分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完成主要实践教学项目。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采用“产学对接,真岗实练”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对接。围绕着铁路信号设备检修维护作业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以轨道交通行业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为标准,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依据铁路信号工岗位职业标准组织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解析信号工岗位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构建培养目标的能力结构。按照铁路信号工的真实环境和作业流程,布局校内实训基地,实训演练项目与企业生产班组对应。聘请企业兼职教师担当技能考核考评员,按照铁路技术比武的规格标准组织技能大赛,专业技能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

真岗实练。通过对企业岗位实际生产过程分析,明确能力构成,设计具体岗位的学习项目。在铁路局所属电务段(济南电务段、青岛电务段)、中铁建设总公司下属企业所属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局电务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电气化公司)等进行顶岗实习,并以学生实习所在的车间班组鉴定为主要依据,校企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德国工商会每年对德国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学生组织理论课程的全国统考,所有专业同一天考,实践内容的考核由企业自行组织。山东职业学院所有专业的所有基础课程和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采用学院统考的方式,专业课程参考全国轨道交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的考核标准,依据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考核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监督学习过程和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注重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职业能力考核,考核过程以学习过程的考核为主,围绕课程核心技术技能,实行分任务过程考核、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案。考核时间的全过程化:各教学任务贯穿于整个课程的教学环节,考核时间由始到终。考核地点的全过程化:实训室、一体化教师、演练场、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开放:采用任务、调研、操作、口述多种考核方式。考核人员开放式:采用自评、互评、任课教师多元化评价标准。实行学习过程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全程化、个性化的考核方案。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体现考核的公平、公正、客观、实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以学习项目的每个工作任务为单位,项目导入、项目分析、项目实施、项目评价的学习过程的实现效果为考察依据,并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考核。每个工作任务结束阶段,以小组为单位对每个工作任务进行总结。教师根据小组成员在工作中的表现,从工作态度、拓展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做出综合考评。考核重点在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工作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在于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评价。

依托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以高铁信号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对接企业生产岗位需求、高速铁路信号先进检修技术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为纽带,以对口培养急需人才、降低新员工培训成本为结合点,与企业合作建立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以电务段投入生产性实训条件、学院投入配套教学、培训软件等资源,合作建成集学生顶岗实习、生产性实训、职工培训与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厂中校”。根据《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协议书》和《电务段检修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办法》,设立“厂中校”管理机构,由电务段劳人科科长和轨道交通系主任分别担任实训基地正、副主任,双方共同配备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基地的日常管理主要由企业负责;学院设一名专职人员参与管理;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学生实习实训、职工培训及技能鉴定方案、毕业设计选题与指导方案,确定教学内容和技能要求,共同开发工学结合教材与培训教材。在教学组织上,系统理论知识主要由学院教师讲授和考核,职业核心技能则由校企双方教师在企业进行授课和指导;顶岗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学生分组,每组4~5人轮岗轮班。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使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通过岗位核心技能的反复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获取职业经验,从而形成职业能力,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缩短工作适应期,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最后由校企双方组成考核小组,对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进行考核评价。同时,教师在基地进行顶岗锻炼,及时掌握动车新技术,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基地可接受第三方委托培训,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和企业员工培训的平台。积极寻求校企双方更多的利益结合点,搭建起双向服务与交流的桥梁,促进校企合作良性运行,逐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长效运行机制。

德国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由政府部门组织行业企业专家组织开发,学校按照国家标准组织实施教学。我国职业院校课程体系各个院校自行开发,参考德国课程体系建设特点,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课程建设专家一起深入企业,与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共同研讨所涉及的职业资格标准;提炼核心岗位实际工作过程与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开发具体教学项目,以教学项目确定教学内容;按照专业建设标准(全国铁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统一制订)重构课程体系。构建“岗位课程动态化”的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以铁路信号工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选择主型铁路信号设备为载体,以相关职业标准和技术规范为指导,进行课程设计。

由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协同授课,采用“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角色扮演、现场教学的教学方法,实行学习过程考核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主要在企业完成,企业实践资源丰富,针对性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学校制定方法来实现,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我们在专业建设的时候注重加强和企业联系,开拓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按照铁路运营企业特点,根据铁路运营企业周期性特点,周期组织学生到铁路运营企业或中铁建电务工程公司进行实习实训,与企业共管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加强校内实训的生产性和校外实习实训的教学功能建设。

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内容主要在企业完成,校内实践设施投入相对较小,目前我国高职实践设备主要由学院投资建设,铁路信号设备价格不菲,要想按照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备情况购置实验实训设备,学校承担不了这些费用。可以考虑其他方法来充实实践设备或充实学生训练内容。轨道交通运输企业有很多旧的替换下来的设备,各大院校轨道交通相关专业可以利用铁路或地铁运营企业的旧设备,建设校内实验实训室,各铁路局或地方铁路公司每年都要置换很多线路上仍在使用的设备,学校可以到铁路企业折价购买旧设备或利用捐赠来进行实践条件建设,完成教学需要。山东职业学院铁道信号专业的车站信号联锁设备实训室、区间信号闭塞设备实训室、铁路信号基础测量实训室和铁路信号室外演练场80%的设备都是利用铁路现场电务段大修替换下来的旧设备来建成的,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教学学院铁道机车车辆、铁道工程、城轨车辆等轨道交通专业实践条件建设也充分采用这种模式,为学院实践条件建设节约了大量设备资金。

德国职业教育一大部分内容在企业完成,学生在浓厚的企业文化、企业氛围里面学习,借鉴德国轨道交通企业文化和氛围,注重实习实训条件内涵发展。加强吸收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引企入校,吸收企业文化;植校入企,在企业建立教学点,将企业精神、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等文字制作标牌上墙,并将企业安全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生产管理规定、岗位职责、操作标准等引入轨道交通综合实训基地,对接铁路企业文化。完善实习实训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兼职教师聘任与管理办法》、《实习实训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不断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业务培养,探索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化建设;在基地设立“教师工作站”,接纳教师进行顶岗锻炼,将“厂中校”打造成为学生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掌握新技术的平台。通过与培养单位、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签订《合作协议书》、《学生顶岗实习协议书》,制订包含学生顶岗实习保险等内容的《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在铁路信号综合实训基地,营造真实职场环境和氛围。

四、师资队伍建设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职业院校教师主要负责理论课程教学,专业内容实践教学主要在生产车间完成,有专业师傅具体指导。山东职业学院通过“内培外引、双兼互聘”等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加强和企业联系,建设兼职教师企业库,保证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和质量,用兼职教师部分代替德国职业教育的师傅帮带作用,制定兼职教师聘任、管理与考核办法,明确兼职教师的职责,并制定长期发展规划;对聘用的兼职教师实施弹性授课时间安排,并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任教师进行帮带,使兼职教师尽快熟悉教学环节、掌握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

在现有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中,与企业深度合作,建设双师素质实践基地。定期送教师到企业学习,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丰富教师的知识体系,保持教师一线技术的掌握。聘请经验丰富、长期从事铁路信号工作的教授、工程师担任指导老师,结对子,签订协议,指导教学,指导实践。提高老师的上课质量和动手能力。

五、小结

德国轨道交通职业教育有很多优点,取得了很大成功,我们可以借鉴其中一些成功的东西,但是由于国情不同,学院运作方式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德国职业教育的一切方法,在借鉴的同时要有所区分并且改良成为我们自己能够消化吸收的内容。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积极探索,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与时俱进,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职铁道信号专业建设的路。

参考文献:

[1]吕金城.浅谈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与改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5).

[2]翟红兵.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标准建设与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5).

[3]王燕梅.加强铁道通信信号专业建设,办出高职特色[J].教育学文摘,2011,(12).

[4]魏引辉.德国职业教育特色与教育模式[J].江西教育・管理版,2013,(2).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10

中图分类号:H33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on Enterprise Employees German Language Training

LUO Che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fei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business-to-employee training, operating procedures and specific training in German learning,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in detail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orporate language training combined with some problems of its own experience, raised a number of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aims at training individuals in the corporate language summary and experiences to illustrate the particularity of corporate language train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enterprise language training.

Key words enterprise language training; German learning and teaching; language learning methods

0 引言

从2012年5月到2012年12月,笔者对市内的一家德资企业员工进行了长达近7个月之久的德语培训。完成了德语初级课程及中级课程的教学。在培训过程中真切体会到给企业做语言培训和日常的课堂教学的明显不同之处。有两个较为突出的特点:(1)企业员工语言培训的目的性更强,实用性明显。(2)企业员工不同于在校学生,他们无法像学生一样在课下有充足的时间与精力去系统地复习所学习的知识。这两个特点亦为语言培训带来种种困难,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迎合他们的要求去做好语言培训工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下面将从企业培训、德语学习、企业语言培训三个方面来具体分析这个问题。

1 企业对员工进行的培训

1.1 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的原因

企业为什么重视对员工进行培训?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公司对员工培训的认知开始。在企业看来,培训员工是公司的义务,是对员工负责的表现,也是赢得员工忠诚的重要手段。公司培训体系越健全,员工就越愿意留下来,因为通过培训毕竟可以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自己赚钱的本领,可以说,员工培训是薪酬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尽管这些钱员工不能拿回家,但是都用在提高员工的水平上面了,这与自己花钱去上各种培训班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员工感到在某个企业能学到东西的时候,他就愿意静下心来在这样的企业长期服务下去,一步一个台阶地往前走。所以员工培训客观上也起到了留住员工的效果。

1.2 企业培训的具体实施方法

那么具体说来一家企业如何对自己的员工进行培训呢。根据现代企业人力管理资源教材内容,企业培训项目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应包含: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计划、评估培训效果四个部分。另外培训的形式和内容也多种多样。形式包括有入职培训、在职在岗培训、在职脱产培训和职业资格培训。内容有管理开发培训、专业职能培训以及骨干员工技能培训。

1.3 企业需要进行德语培训的原因

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德语培训的还大多是德资企业或者是和德国有较多贸易往来的企业。这些企业的部分员工在工作中避免不了要和德国人打交道,因为并不是每位德国人的英语都十分流利,所以有必要进行德语培训。另外在工作中更常见的还是需要阅读相关的德语材料以及与德国人相关的邮件往来。总的说来,企业还是从整个公司工作顺利开展的角度出发来考虑的。

因此他们对语言培训的要求也不同于一般需要通过语言培训来深造或是出国的学生,企业德语培训的实用性较强,教师应当据此对授课内容做出适当调整。

2 德语学习

在对企业员工培训做过一番分析说明之后,再具体从德语学习或者是从外语学习的角度出发,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成功地对企业员工进行语言培训这个问题。德语里有这样一句谚语:Wissen ist wenig, K nnen ist K nig(知者不足,能者为王)。不同于一般的专业学习,外语学习不只是知识型学习,而在更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学习。学习外语的目的不是认识语言规则,而是运用这些规则去讲话,去与人交际。因此我们鉴别一个人的外语能力不是看他对语言规则的理解如何,而是看他能否熟练运用这些语言规则与人交际。换句话来说,外语学习强调的是语言知识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它的规则与定义。

那么学习外语主要学什么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明确学习外语的目的。现在绝大多数的学习者学习外语是为了以外语为交流工具,达到不同的目的,比如说:出国留学、以外语为职业寻找工作,还有就是在外资企业的日常工作中需要用到。而学习外语仅仅为了满足个人兴趣,目前在国内几乎没有,至于学习语言是为了将来从事语言研究的人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既然学习外语是为了交际,学习者就应以会说、会用外语为目标,而完全没有必要刻意追求语法规则的完整无缺,尽善尽美。笔者认为,与其这样,倒不如实事求是地学一些常用的语法和句型,争取学一点,就会用一点。

3 如何对企业进行语言培训

3.1 教材的使用

现在我们把企业对员工培训与外语学习结合起来看。拿笔者的培训经验来说,培训对象是一家德资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他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避免不了需要和德国人打交道。比如说:电话联系,日常电子邮件通讯以及他们可能还需要阅读相关的德语文章。这些也正是他们的培训目的所在。在为期7个月的培训过程中,我们使用的主要教材是由德国柯莱特教育出版社推出,我国的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引进的德语强化教材《走遍德国》。这套教材是专为德语非母语的学习者编写的一套全新的德语教材,它的显著特点在于:简单易学,将德国国情知识融入于语言教学。对于零基础的德语学习者来说,可以消除对学习德语的畏惧感,轻松学习德语。

怎样正确看待教材,引导学员使用教材这是在企业的语言培训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本定位科学、结构合理、内容适宜的教材有助于学员循序渐进地获得知识。教师应当引导学习者理智、清醒地把握大方向。这点十分重要。无论教材内容怎样要求,都要和提高听说读写的技能联系起来。这是有效学习语言的关键。学习者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使教材内容和自己的训练计划契合,而不以完成教材上的练习为满足。我们应当认识到,教材仅仅是实现学习目标的重要媒介,而不是学习任务。怎样利用教材,侧重那些方面,主动权掌握在学习者自己手里。对于接受语言培训的企业员工来说,他们实际上能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这是十分可惜的。那么作为学习者要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利用教材,去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然而不得不指出,接受语言培训的企业员工对教材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我在对企业员工的培训过程中,积极备课,不拘泥于课本上的知识。对于重要的知识点,语法都是翻阅大量资料,自己总结出最适合的教学内容。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以达到加深学习者印象的目的。并且尽量积极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员都在课堂上发言、多做练习。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指出:学习者的参与程度和学习者的认知能力成正比。学习者的参与程度越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就越强,记忆也越深刻,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得也就越快。就外语学习而言,它的技能属性决定了学习者必须设法在头脑中建立外语体系,要设法把陌生的知识存入大脑,并强化它的语言信号,只有存入信息,才可能把输入的信息和已经有的信息联系起来,学习者才有可能理解语言信号的内涵。

3.2 基本的语言学习规律

根据企业学员的特点对教学计划、内容、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是必须的,然而有一些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还是应当被保留。例如说:首先,学习的目标。尽管企业学员的学习德语时间有限,但是还是要给他们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其次,学习的计划性。计划是通往目标的桥梁和保证。有了目标,就必须有实现目标的可行计划。计划得越具体、越详细,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点对于想要通过学习德语出国的学生来说是这样,对于接受语言培训的企业员工也同样如此。最后,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这点对于企业员工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基本上是利用上班之余的休息时间来学习,而学习的目的又不同于在校学生那样带有强制性。

3.3 培训应该达到的效果

在这里主要还是讨论企业通过一定时间的语言培训应该达到的效果。一般说来企业员工经过半年左右时间的德语培训应该达到一个初级的中等水平,即能够与德国人进行日常基本交流,能够与德国人进行一般的邮件往来以及能够看懂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材料。

4 总结

综合说来,企业语言培训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其学习特点、最终目的认真备课。并且一定要搞好课堂教学,吸引学员注意力,重点内容应当反复强调。鉴于企业员工的课余学习时间有限,在教学中应加大练习量。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真正做到让学员学有所用。

参考文献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11

一、岗位培训的涵义以及内容

1、岗位培训的涵义

岗位培训是企业对其员工所进行的培训,这种培训旨在优化员工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简单地说,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就对象而言,岗位培训针对企业员工。通常不包括学校教育、岗前培训、再就业培训。也就是说,在员工招录以前的各种培训,有些是直接针对将来的岗位需要而进行的。下岗失业人员为了再就业而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无论是政府部门组织的还是个人自主参加的,都不能称为岗位培训。

(2)就组织者而言,岗位培训的组织实施者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企业员工出于自身职业发展需要而参加的培训,如一个不需要财会专门知识的技术人员参加会计师资格考试培训,不能称为岗位培训。员工因自身兴趣爱好而进行的各种娱乐性活动的学习,尽管有益于员工的精神需要,但也不能称为岗位培训。同时,员工完全自主选择的、在企业之外进行的、有益于现行岗位的各种技能培训,从狭义上讲不是岗位培训,由于这种培训是以员工独立付出为代价而进行的,不是企业行为。

(3)岗位培训的目的是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基于这种培训的组织者和对象的特殊性,岗位培训必然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这个明确的目标就是优化员工工作以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创造更多的价值,包括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岗位培训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

2、岗位培训的内容

(1)技能培训。一般包括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但对时下许多企业而言,被聘用的员工大都已经具备了基本文化知识和技术理论。技能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企业自身所需要的专业操作能力的培训,是岗位要求必须掌握的技术技能培训。这是夯实员工基本功的重要方面。事实上,员工在招录之前都掌握了一定的技术技能,进行过学校教育。岗位技能培训的目的是弥补学校教育在生产实践中的某些不足,填平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是岗位培训的主要内容。

(2)职业道德规范的培训。在对职工进行科学文化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的同时,要十分注重员工的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和操守教育,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格修养。员工的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成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员工,最终也会成就一个了不起的企业。社会公德、主人翁意识、爱岗敬业、奉献精神等是职业道德规范培训的主要内容。

(3)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培训。传统的企业员工岗位培训强调立竿见影的短期效用,对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培训并不重视。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市场竞争的加大,企业文化软实力在竞争中突显其重要性。打造一种具有竞争力的品牌文化,是许多现代企业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企业文化不但体现在企业制度当中,也体现在企业员工的个人素养和作风上。一个好的企业,并不仅仅好在其生产的物质产品的质量上,而是能够创造一个舒适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联想”自有联想的气派、“海尔”自有海尔的作风,而体现这种气派和作风的,正是这个企业的文化。岗位培训中不能缺少对企业制度和企业文化的培训。

(4)职业规划。在很多场合下,我们把职业生涯规划和岗位培训均当成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一个子项目。可是,在岗位培训中如果缺少了职业规划,就将达不到培训所预期的效果,其原因是岗位培训的眼前作用是优化工作、提高效率,而员工的职业规划将使员工的心理担忧释然。岗位培训的结果是更优质、更高效的工作,而这种工作,将会使员工因更高的贡献而相应获得更高的回报,即薪酬的增加或职位的提升。

在我国,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还包括社会主义理想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教育。因此,岗位培训并非是简单的操作技能训练,而是一种内容丰富、环环相扣的职业培训,其意义十分重大。

二、岗位培训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适应企业生存环境的变化

在企业运营中,环境显得十分重要。企业的生存环境包括时间环境、地域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等。时间环境是指企业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发展趋势、企业隶属产业是朝阳产业还是夕阳产业等。地域环境又称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特色。制度环境是指当地政府在经济发展、产业支持、项目规划、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宏观调控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规定等。市场环境包括市场化程度、市场法制化程度、供求状态等要素。由此可见,环境可以决定某些产业的兴衰,却并不能够完全掌控个别企业的存亡。企业试图改变环境,但更大程度上只能去适应环境。上述任一环境发生重大变化,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在环境的变迁中,岗位培训能够使企业“迎挑战、抓机遇、促发展”。先哲说:“天不变,道亦不变。”天,即是环境。天变,自然道亦变。环境变迁引发战略调整,而战略调整必然要求员工技术技能的更新,甚至职业理念的变换。岗位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使企业能够抓住天机,顺应变化。

2、适应企业角色的转变

企业,作为永恒不变的角色――市场的主体,永远都朝着利益最大化目标而奋进。对企业来讲,真理就是利益。因此,不同的企业其差异性不在于是否追逐利益,而在于追逐什么样的利益和怎样追逐利益。对利益本身的认识不同,会导致企业角色的定位不同,这里面包括了企业的使命、价值取向、战略目标等。企业的使命,就是企业对自身的一种社会角色定位,它是企业存在的原初动力,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取向,即以什么东西作为自己最大的利益,而这种价值取舍又会决定着企业的战略规划和目标。职工是企业的生命力,就目前的生产力水平而言,企业未尝不是一个群体,一个由多人构成的有组织的团体。这里面的任何一员都会对企业角色的定位产生影响,最终形成企业角色的是所有员工角色意识和行动的合力。企业角色的定位和转变,依赖于整个员工角色意识的定位和转变。岗位培训对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的重视,正体现着这一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岗位培训增强的不仅是企业的硬实力,还包括软实力。

3、适应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这么强调的,而西方一些国家也正在这样努力。岗位培训不但发展了人的生活技能、生存本领,还为员工提供了一种归属感。员工因被重视而把企业的兴盛当作自己的事业追求。岗位培训使员工成为全面发展的个体,同时又成为企业整体规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离开员工的向心力则不能发展,而员工离开企业的感召力则失去温情。岗位培训给了企业和员工相互沟通的一个平台,有了这个平台,企业的战略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三、岗位培训中常见的失误及修正

企业员工的岗位培训在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进行有效的岗位培训就成为了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任务。但是,很多企业在岗位培训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弊病或失误,大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过分强调理论而轻视实践

员工岗位培训需遵循“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实际就是说培训本身要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实际出发,制定培训计划、实施培训方案。实用,就是要在实际的基础上,缺什么补什么,培训内容要让员工在岗位工作中用得上。实效,就是企业为员工的培训付出代价后要能有所回报,经济效用和社会效用一个都不能缺。因而,岗位培训“不能离岗”,即不能离开岗位所需,国外有“换位代职”的培训项目,国内也有一些企业效仿。对人员流动较大的企业来说,“换位代职”未尝不是一种实惠的行为,这使企业避免了因雇用临时工作人员而付出更多代价。这种培训形式在本质上依然属于“不离岗”的培训。

2、岗位培训在很多企业有“完成任务”、“交差”的嫌疑,形式过于简单

对企业来讲,永远不能离开效益讲培训,因为企业不是公益教育机构,那么,从培训成本的角度考虑,更要精打细算、统筹兼顾。在培训形式上,传统的导师带徒的做法并不值得过多地批判,这是一种有效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的好方法,但导师带徒的培训内容仅适应企业新聘员工,并使某些不良因素代代相传。以岗位培训授课方式来讲,函授、面授、网络远程教育都可以,总体来看,应以函授、远程教育为主,面授为辅。就函授和远程教育来说,当以案例教学为主,重点讲授工作中常遇到的难题,个案分析,专题讲授;就面授而言,研讨会、交流考察等都是较好的培训形式,同时面授还得把“送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把员工送到专门机构培训,或是请专家到企业授课,两者各有特色,要因时因事因地制宜。另外,整个岗位培训在时间上都应坚持短期与长期相结合。

3、很多培训内容空洞,形式花哨,不讲实际

培训内容固然要从企业战略发展需要出发酌情取舍,但员工个性发展也不能因而受到挫伤。因材施教这句老话在岗位培训中一点都不老。有些单位制定了“双向选择”的培训方案,“双向选择”就是人力资源部制定出一系列的培训课程,除少量课程是必修的外,员工可以自主选择一些课程参加培训。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一群毫无个性和创造力的员工,对企业来说还不如一些管用的机器。岗位培训不是走过场的事情,应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晋级、评优、定岗、薪酬等联系起来。

规范、实用、经济的岗位培训,能够使企业迅速提高生产效率、改良员工素质、塑造企业文化,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继萍:新形势下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工作初探[J].中国冶金教育,2001(1).

[2] 胡孝政:宝钢如何做好岗位培训[J].人才资源开发,2005(7).

[3] 马安强:浅谈新形势下对职工岗位培训的认识[J].交通企业管理,2005(1).

[4] 张同省、田晓昀:走宽走实新型人才队伍教育培训之路[J].现代企业教育,2006(4).

企业员工道德培训篇12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需要。会计工作是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是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关键。

    3.防范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需要。目前,部分电力企业会计岗位存在兼职、业务交叉的情况,严格履行会计业务的审核、复核、监督环节显得尤为重要。在后续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加强这些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学习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内部控制风险意识,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效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企业整体效益的提高。

    二、加强会计人员后续教育的主要措施

    1.认真履行财政部门规定的后续教育课时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06〕19号)要求,“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计不应少于24小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应严格履行“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后续教育课程及培训内容,定期邀请有关专家,结合最新财税领域的一些政策变化进行专项培训。

    2.有针对性地开展会计后续教育。

    2.1加强行业会计知识培训。电力企业会计有其行业特殊性,现阶段的电力企业会计高度依赖信息化,在ERP环境下并运用财务管控等系统的核算手段。电力企业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ERP、预算执行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将电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新发布的新的会计核算规定、新的管理要求,进行统一学习、贯彻,提高业务协同水平和处理质量。

    2.2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由于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层次结构不同,应针对不同级别会计人员分别组织后续教育培训。初级会计人员的基础培训,应着重满足新进会计人员及初级会计人员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能力学习需要,巩固专业技能。对于中级会计人员,除了开展向复合型会计人才发展的理论知识培训和技能型培训,还要锻炼这些会计人员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有较高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打好财务队伍坚实基础。而高级会计人员或财务负责人后续教育,则不仅从微观角度培训会计知识,还要从宏观经济角度加强学习,如金融及证券知识、经济合同法律法规知识、理财知识等,从更高层次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驾驭能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