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的理念合集12篇

时间:2023-12-01 09:56:25

儿科护理的理念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1

在临床儿科护理实施过程中,核心的护理理念就是以人为中心,同时融入现代化全方位的优质护理服务,以高水平、高技术的护理手段为操作指导,尽心做好儿科临床处理的相关工作。临床护理的宗旨及目标就是要保障病患的生理需求及心理需要,为其提供出更加优质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使其安心治疗、尽快康愈。因此,临床护理时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2],从患者的身心需求出发,结合其病情发展和护理工作的实际操作情况,深入关注患者的生命、健康、人格以及尊严等方面。

1必要性分析

在儿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始终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其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1儿科患者具有特殊性

众所周知,孩子是祖国未来前进发展的根本需要和动力,是家庭快乐的载体,一旦孩子生病,其父母会十分担心及焦虑,因此,会对儿科的临床医护人员提出更严格的要求,要求其尽可能处理好每位儿童患者及其家长的医患关系、医护关系等,避免出现纠纷事件;同时也提供出更周到、更有效的临床护理,以帮助患儿及早康愈如初。在儿科护理中,临床护理人员必须考虑到儿童体质较弱、抗病能力较差、药物敏感性较强等特点,重点给予其生理需求,同时给予心理抚慰护理。虽然临床儿科是医疗纠纷经常出现的地方,但在拥有高水平的医疗技术及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的条件下,相信这种医疗纠纷会大大减少并很快化解,有利于患儿的继续治疗和护理[3]。

1.2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在我国医学工作上主要提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仅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医德修养,而且可利于科学技术培训的开展和研发项目的进行,更有助于学习及探讨临床护理工作的系统化流程。这门科学主要涉及了儿童学、社会学、心理学及沟通学等多个方面,对于提高临床护理学的整体人文意识及品德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2推行方法

儿科护理以人为本理念的推行需要每一位医疗人员的努力和付出,因此,首先需要提高其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明确护理服务中首要的是患者的利益与需求,其次是在实际操作中将所学的护理知识、素养等充分运用,以突出人性化护理服务,保证营造出和谐的医疗环境等。具体推行的方法如下。

2.1坚持以人为本

因儿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医护人员常常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对其专业技术的要求较高,特别对于静脉穿刺技术、危重患儿的抢救护理技术等;也由于存在独生子女这一特殊性患者群体,使得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儿科工作人员编制的不足,常出现三班倒无规律性的生活,使医护人员身心都承受着巨大压力。

2.2营造人文护理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提出以人为本理念,主要是针对患病儿童的心理护理,可通过设置兴趣独特的医疗环境,比如可在儿科走廊内放置鲜花、在廊壁及病室内贴些可爱的卡通和动物壁纸、对儿童病房可采用暖色调的墙纸、在院内设置儿童娱乐设施及场所,这些处理对于缓解儿科患儿的紧张心态有很大帮助且效果也很明显。

2.3倡导人性化护理模式

对于儿科患者来讲,护理人员常会扮演多种角色,因其与患儿接触频繁,其言行举止会给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留下深刻影响。所以,不但要求护理人员要扮演好每种角色之外,最关键的是要以高超护理技术和人格魅力来取得大家的信赖[4]。

3讨论

在我院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对工作人员的激励很大,使其护理观念也发生根本性转变。在实践护理中,不仅更加丰富了儿科专业护理的知识,还增强了儿科护理的特殊性认知,极大地调动了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及灵活性,变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动完成护理操作,耐心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其需求并尽可能地满足,进而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通过提高人文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使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工作的内容及形式有了更加直观、更加深刻的感受,利于不断提高护理专业水平和技术,以正确把握患儿心理,给予有效的心理安慰。通过听觉、视觉、形体等方面大幅改善临床护理环境;通过人文情操的陶冶、个性风格的领略、内容形式的改进、护理行为科学性的统一,大大促进了我院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前进和发展。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牢固从心理出发,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求,确保促进我国儿科护理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徐惠芬.“以人为本”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和积极效果[J].《医学信息》,2014(1):357-357.

[2]叶甫拉•再那里汗,巴合提古丽•塔拉提.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5).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2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工作模式。整体护理的目标是根据人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需要,提供适合人的最佳护理。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 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的必要性

(1)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为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人对儿科护士的素质及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注疾病的同时,更要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各种纠纷的发生,及时化解相关矛盾。

(2)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质和修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儿科护士培训基地,更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人文学课程的学习,普遍缺乏社会学、心理学、人际沟通、伦理学等方面知识,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和培训。

2 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文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我院儿科病房走廊摆放了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动物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馨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动物画面为主,医务人员的工作衣以淡粉色为主,消除了儿童恐怖心理,此外,儿保科还设置了儿童专用游乐室。即保证了患儿就医,又为患儿提供了娱乐的场所。

2.2 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深刻的心理影响。所以儿科护士不但要扮演好上述角色外,最重要的是要以高超技术和人格魅力,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总之,要根据患儿年龄病情的不同,提供个性化护理与沟通,体现儿科专科护理特色,深化整体护理内涵。

2.4 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结合儿童特点,制定出适合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或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橱窗,形式上要图文并茂,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 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各种奖励。

4 实践效果评价

近2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护士激励很大,使护理人员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服务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护士在实践中不仅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增强了对儿科护理针对性、特殊性的认识,而且我院开展“星级护士评选”、“创优质服务标兵”、“谁是患者心目中最优秀的护士”等多种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护理工作者的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和灵活性,使护士从被动执行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转变为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沟通,提供个体化服务;通过对人文知识的学习,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中的内容美、形式美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同时,在对患儿心理的正确把握与安慰上,从声音、色彩、形体方面改善护理环境中,陶冶了情操,领略了个性与风格、内容与形式、行为与科学性的和谐统一,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以高效和完美的护理手段、方式与法,满足了患者家属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患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增高,医院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了98.5%。从根本上改善了儿科护理质量,为医院创立服务品牌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邓行爱,郑耀珍.给予人文关怀深化整体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707.

[2]高明凤.以人为本护理服务中的“小事”不容忽视[J].临床护理杂志,2003,2:328.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3

人文关怀理念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让护生在护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患儿及家属的隐私权、知情权,也能让护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来开展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将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校到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校到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这些护生全部为女生,护生的年龄在18岁至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2±1.6)岁,让这些护生进行为期5周的临床实践,每名护生分别管理两张病床,对护生的护理工作进行观察。

2.方法

(1)护理教师要对护生进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进行关注,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护生进行沟通,尽量减轻护生的心理负担,让护生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进行学习;(2)老师要努力激发护生内心的关爱精神,让护生观看一些有关儿童成长方面的视频,以便能够在心底激发护生关爱儿童和保护弱小的精神,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3)儿科护理工作有其独特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护生如何抱婴儿,并讲解正确的抱姿,针对婴儿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特点,在怀抱婴儿时应该着重避免婴儿的脊柱弯曲现象发生,并注意保护婴儿的头部;(4)老师要对护生进行实践教学,在护生护理的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意识;(5)老师要努力提高护生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让护生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适时对患儿进行人文关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进而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使患儿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6)老师要多为护生提供临床实践机会,提高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还要时刻关注患儿家长的心理变化情况。

3.临床评价指标

对出院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对护生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问卷评分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90分以下为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的护理专业学生,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用软件包SPSS15.0加以检验。其中,临床所得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

二、结果

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前后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人文关怀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100%(100/100),远远高于人文关怀应用前,前后差异明显,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人文关怀前后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n,%)

[项目\&总例数\&满意\&不满意\&人文关怀前\&100\&82(82%)\&18(18%)\&人文关怀后\&100\&100(100%)\&0(0%)\&卡方\&\&19.78\&\&P值\&\&0.0000\&\&]

三、讨论

人文关怀作为一门医学范围内的理念学科,其重点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形成一种珍爱生命、维护生命的价值观。人文关怀能够让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将患者放在护理工作的中心位置,拉近护患距离。因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其中,能够有效增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文章对人文关怀理念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100%,人文关怀前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82%,前后差异明显,且本次研究结果与郭瑜洁等人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将人文关怀护理融入日常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护生的人文意识,转变护理服务理念,从而满足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要求。

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能够让患儿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进而让患儿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同时,也能够缓解治疗工作给患儿家长带来的心理压力,让患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工作中,降低治疗工作的难度,使更多儿童都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也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幸福。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4

人文关怀理念注重对他人的尊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让护生在护理的过程中更加重视患儿及家属的隐私权、知情权,也能让护生以更积极的态度来开展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的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文章将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校到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理专业学生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我校到医院实习的100名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资料作为本次研究的一般资料。这些护生全部为女生,护生的年龄在18岁至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9.2±1.6)岁,让这些护生进行为期5周的临床实践,每名护生分别管理两张病床,对护生的护理工作进行观察。 

2.方法 

(1)护理教师要对护生进行言传身教,对学生的衣食住行进行关注,并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与护生进行沟通,尽量减轻护生的心理负担,让护生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进行学习;(2)老师要努力激发护生内心的关爱精神,让护生观看一些有关儿童成长方面的视频,以便能够在心底激发护生关爱儿童和保护弱小的精神,并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后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主观感受;(3)儿科护理工作有其独特特点,这就要求老师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指导护生如何抱婴儿,并讲解正确的抱姿,针对婴儿身体尚未发育成熟的特点,在怀抱婴儿时应该着重避免婴儿的脊柱弯曲现象发生,并注意保护婴儿的头部;(4)老师要对护生进行实践教学,在护生护理的每个环节都能体现出人文关怀意识;(5)老师要努力提高护生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让护生在护理的过程中能够适时对患儿进行人文关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进而缓解患儿的心理压力,使患儿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6)老师要多为护生提供临床实践机会,提高护生对临床护理工作的认知程度,同时,在护理工作中还要时刻关注患儿家长的心理变化情况。 

3.临床评价指标 

对出院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让他们对护生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问卷评分总分为100分,90分以上为满意,90分以下为不满意。 

4.统计学方法 

实验研究的护理专业学生,其临床所得相关数据均用软件包spss15.0加以检验。其中,临床所得计数资料采取(n,%)表示,并行卡方加以检验。两组实验所得数据经统计为P<0.05,则表明分组后的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二、结果 

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护理前后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人文关怀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100%(100/100),远远高于人文关怀应用前,前后差异明显,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比较人文关怀前后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n,%) 

[项目\&总例数\&满意\&不满意\&人文关怀前\&100\&82(82%)\&18(18%)\&人文关怀后\&100\&100(100%)\&0(0%)\&卡方\&\&19.78\&\&P值\&\&0.0000\&\&] 

三、讨论 

人文关怀作为一门医学范围内的理念学科,其重点就是要求护理人员形成一种珍爱生命、维护生命的价值观。人文关怀能够让护理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将患者放在护理工作的中心位置,拉近护患距离。因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其中,能够有效增强护生的人文关怀意识,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文章对人文关怀理念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人文关怀护理应用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100%,人文关怀前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为82%,前后差异明显,且本次研究结果与郭瑜洁等人的《护理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的结果基本一致,说明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将人文关怀理念应用在儿科护理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生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收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将人文关怀护理融入日常的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增强护生的人文意识,转变护理服务理念,从而满足患儿及家长对护理工作中人文关怀的要求。 

总而言之,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能够让患儿最大限度地感受到来自护理人员的关怀,进而让患儿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同时,也能够缓解治疗工作给患儿家长带来的心理压力,让患儿家长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治疗工作中,降低治疗工作的难度,使更多儿童都能够得到有效治疗,也为更多的家庭带来幸福。 

参考文献: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5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存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生理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人类追求的最完美的模式,整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体系已经越来越被人们认可和关注。关怀照护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和方式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行为,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与精髓[1]。21世纪医疗护理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多的涵盖了关爱理念,人文情感,因而对护理专业学生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护理操作技术,而且要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心理素质。因此,注重对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关怀照护理念的培养和训练,树立人性化护理意识、提高人文素质,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是现代护理教育发展的方向。

1、护理学科中生命关怀的专业理念

护理是由“nursing”演绎而来,含有抚育、扶助、保护、照顾幼小、病患等概念。护理,有时被称为科学是要有自然科学的世界观,被称为艺术则是因为护理对象是人,在照护生命的生、老、病、死历程的基本需求中,护理不仅体现着自然学科的科技成分,更体现了人文学科的艺术性、关怀性。杜友兰博士认为关怀是一种人性,是一种伦理的章程,是一种情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护理介入,没有关怀也就没有护理[2],由此可见,生命关怀的专业理念已渗入到护理学科中,护理专业关怀教育的特点之一表现为对生命关怀的强调。

2、护理教育中关怀教育的重要性

美国护理学会强调:现代护理实践的四个基本特征之一是建立和促进健康和治愈所需要的、体现关怀的关系。护理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即是专业道德,其中关怀是护理专业道德和准则的重要一条,关怀要超越情感,具有科学性和医学性。护理专业为人类提供关怀,护士只有更深入地了解护理关怀并具备关怀的能力,才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而影响关怀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个人成长经历,周围环境等的影响外,关怀能力也可以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学习,必要的实践、反思和体验,使之成为内部信念和价值的一部分,由此可见护理专业中关怀教育的另一特点即它在护理教育中的重要性[3]。

3、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的特定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医疗纠纷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儿科护士更要注重人文学知识的学习,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

4、关怀照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科学。由于小儿时期在生长发育、心理发展等方面都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在很多方面都有着与成人不同的特征和特殊需求,尤其在护理内容和护理技术要求方面,更是内容繁多,护理难度大。这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生应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完善的人格结构和以人为中心的关怀照护理念,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强化关怀照护理念,有助于护生早日培养关怀照护意识,为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中,自觉地运用人文关怀知识,实施人性化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5、关怀照护意识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施

作为儿科护理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培养护生真挚、稳固的道德情感,有责任心;待人诚挚、亲切、温和、充满同情心。通过言传身教,将自己的人格魅力充分体现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产生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向护生介绍儿科护士应具备的素质以及“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并且在教学中贯穿关怀照护意识,使护生懂得关爱、接受关爱、表现关爱。如教师讲解小儿解剖特点时,可强调新生儿、婴儿头部相对较重,颈肌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抱婴儿时应注意保护头部,并示范正确抱婴儿的姿势。

儿科护理有一节是对新生儿的清洁护理,在讲解这一部分时我先讲清操作流程,然后把要用的物品准备好,在展示物品时告诉同学们所用的香皂是小儿专用的,以防伤害他们娇嫩的皮肤;在模拟操作时动作轻柔敏捷,既要保证小儿的安全舒适又要防止给家长增添忧虑。每一项操作教师教的是学生,同时要让学生意识到将来他们要教会家长,他们操作不当或过久感到疲劳腰痛,患儿的家长也会的。教师要时刻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会人文关怀的重要性。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把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利于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可加快护生人文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转化[4]。

6、结语

加强护理教学中学生人文关怀意识的培养,是护理教育与临床护理实践的良性接轨的必然要求,是学生角色向护士角色顺利转换的有效保证,它有利于推动护理学科的发展[5]。由于儿科护理的特殊性,更应加强学生人文关怀意识,以培养出符合临床实际要求的更多、更优秀的白衣天使。

参考文献

[1]胡月娟.关怀照护行为内涵的探讨.护理杂志,1994,41(1):34-39.

[2]杜友兰.护理理论与实务的应用[M].台北:华杏出版机构,2002:5-6.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6

1 人文关怀的概念

人文关怀实际上就是日常所说的人性关怀,是指“关心人之为人的精神问题,并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进一步追求,人们的需求从过去较为简单的“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过渡到以人为本的需求,在服务中要求更加人性化。

对于婴幼儿而言,儿科医疗护理中的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儿科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做到“以儿科患者为中心,以服务儿科患者为宗旨”,具体表现为,在儿科的医疗护理过程中,要以服务患者为根本,充分爱护和尊重患者,从患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在儿科护理中必须坚持以儿科患者为中心,将人文关怀融入到儿科的医疗护理,强化儿科的护理服务理念,做实儿科的基础护理,全方位实行儿科护理责任制,深化儿科护理专业的内涵,进而整体提升儿科医疗护理的服务水平。

2 人文关怀对于儿科医疗护理的重要性

护理本身就是一项精细而繁琐的工作,由于社会、职业、地位、信仰、民族、文化程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每个患者实际上所需要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也有所不同。对于儿科护理,人文关怀就是在日常的儿科护理工作中不断地关注病患的需要,重视不同患者的心理感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2.1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精心呵护祖国的花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在儿童生病时,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父母心理也格外紧张,这时医护人员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也要进行人文关怀。在关注患者的时候,关心家属的情绪和感受,给予儿童最大限度的温暖、最贴心的照顾、最符合儿童实际的护理方案,不仅有利于儿童快速康复,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家属积极有效的配合治疗,更快更好地达到治疗效果,共同呵护祖国的未来。

2.2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工作的精神风貌、工作信誉、整体实力都主要体现在医护工作的身上。在儿科护理中提倡人文关怀,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宣传教育、评优比赛、考核评比等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地提升自身素质,自觉地把外在美和内在美融合在一起,进而达到提高服务质量、塑造良好形象、实现业绩提升的目的。

2.3人文关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凸显着人文主义精神。人文关怀要注重儿科患者的尊严,注重患者的住院条件,最大限度地实现儿科患者的舒适就医和精神自由。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为儿童患者,儿科患者作为医院患者的一部分,也是社会的一员,在儿科护理中凸显人文关怀,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较为紧张的医患关系,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而且有利于深化儿科护理改革,为医院创造品牌服务提供必要保障。

3 在儿科医疗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的措施

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做好在儿科护理中做好人文关怀,具体为:

3.1加宣传教育工作,做好儿科医护人员的思想工作,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一方面可以在医院内部加强人文主义宣传,例如,在医院的宣传板上,通过张挂宣传板报、画册等进行宣教活动,确保图形并茂并且定期更换,对先进的儿科护理人员,要在板报上予以表彰,为其他医护人员树立学习的榜样,做到宣传到位;增强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好的为患者服务。另一方面,在医院内部积极宣传健康主义教育,在各个病房内张贴图画,最好是儿童喜欢的卡通图片,通过可爱的卡通人物,宣传健康知识。

3.2通过评比工作,促进服务理念的转变。在医护人员中实现人文关怀专项评比活动,让患者为医护人员打分,最后计入年底评优,激发各个医护人员自觉地将人文关怀融入日常的医护工作中,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此外,也可以在各个儿科科室中增设流动的护士服务站,增强医护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使医护人员更加贴近患者,了解患者,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及时的服务。

3.3通过改善硬件设施,实现人文关怀。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通过医院设施的改善,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例如,在儿科病房的布置上要更加温馨,可以通过摆放漂亮的花朵,张贴可爱的卡通图案,画面要尽可能的鲜活可爱,最大限度的取悦患者儿童的内心,让患者儿童在医院接受治疗的同时尽可能感觉到家的温馨。

3.4通过制度与服务流程将人文关怀融入儿科医疗护理活动中。在服务流程的设计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例如,在儿童刚入院时对每一个患者儿报以微笑,和儿童进行亲切交流,对患者家属耐心讲解住院流程,做好护理记录。在儿童患者住院期间,要主要关心儿童日常生活,了解儿童病情和心理,及时和家长沟通;在患者等待诊治期间,可以提供玩具,消除儿童等待的枯燥;在儿童出院的时候,及时做好回访工作,确保儿童的彻底康复。

3.5加强儿科医疗护理人才队伍的建设。立足现状,充分重视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在对现有儿科医疗护理人员进行儿科人文关怀理念与具体措施教育的同时,尤其要加强儿科医疗护理青年人才的培养,让人文关怀变成医疗单位的一种文化,让人文关怀的理念根植于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内心,使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儿科医疗护理人员的医疗护理实践中。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对新进大学生先送至医疗护理质量教的医院进修1年,通过进修打好专业基础;②通过主治医师或高年资医师的带教,一对一跟班学习。③适当地给他们压担子,充分激活他们的潜能;④鼓励医疗护理人员深入实践,要求他们多查房,多接触患者,熟悉病史病情,掌握儿科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动态⑤针对儿科患者的特点增加必要的心理学方面的学习,更好地提高为患者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4 总结

护理质量是衡量儿科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人文关怀作为儿科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儿科医疗护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儿科护理中进行人文关怀,既有利于给儿童患者更好的护理,而且有利于促使医护工作者廉洁自律,自觉提升自身素质,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同时,在儿科护理中实行人文关怀也是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王伟智,王缸,胡容,等.深化整体护理是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6.

[2]刘义兰,王桂兰,任小英,等.住院病人对护理行为关怀性评价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04):245-248.

[3]陶娟.浅谈儿科优质护理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保健营养,2014,7(下):4014-4015.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7

护理的工作对象是人,而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直接影响到护士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态度,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情况。有研究表明f}}l,儿科护士的应激问题多,心理状态较差,工作压力显著高于其他科室,对整体工作处于不满意水平。因此,有必要对儿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到目前为止,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许多学者侧重于认为护理工作本身的因素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原因,但对于工作满意与否不仅与工作本身有关,同时也取决于个体对工作的期望值。因此,个人态度方面的研究已成为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方向。自我概念是个体把自己当成客体所做出的知觉,是人在内心深处对于自己形象的看法和评价,专业自我概念则是反映个体对其自身的专业认识、自尊情感和专业行为取向,无论是自我概念,还是专业自我概念,都更侧重于个体对自我的感知}s}。护理人员对自我的看法,不仅影响行为,也与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儿科护士自我概念、专业自我概念及工作满意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与分析,以明确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与自我概念、专业自我概念之间的相关性,便于护理管理者及教育者进行干预和指导,稳定儿科护理人员队伍。

1,调查对象

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随机抽取直接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工作1年以上,已取得护士执业证并注册的护理人员295名。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54岁,护龄1 }34年;教育水平:中专118名(40.0% ),大专146名(49.5% ),本科31名(10.5%) o

2方法

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统一培训调查员,向研究对象发放问卷。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并遵循保密原则,采用统一指导语,对研究对象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保持答案一致性。填写后由研究者统一收回,现场核实问卷的填写是否完整,以减少无效问卷的发生率。发放问卷338份,回收有效问卷295份,合格率91.9%0

2.2调查工具

2.2.1田纳西自我概念问卷(Tennessee Self-Con-cept Scale , TSCS ) TSCS由美国田纳西办f心理学家威廉姆斯于1965年编制、台湾学者林邦杰在1978年修订,适用于12岁以上,具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男女。量表}5_}l共有70个题目,包含自我概念的2个维度和综合状况共10个因子,除自我批评和自我总分外,又分2个维度即(1)结构性维度: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2)内容维度:生理自我、道德伦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概念越消极,其余9个因子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概念越积极。

2.2.2专业自我概念量表(Professional Self-Conceptof Nurses Instrument, PSCNI) David Arthur教授研制和发展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是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纳的专门用以测量护生和护理人员专业自我概念的量表teal。该量表是反映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管理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工作当中的灵活性及满意度共5种能力的指标,能从专业人员的角度衡量其自身的专业认识、自尊情感、行为取向。中文版在原始量表27项的基础上增加了3项关于“满意度”的问题,测定同质信度大于0.70。该量表采用Liken 4级评分法,正向题目正向计分,反向题目反向计分。正向题目中,1分专业自我态度最消极,4分最积极,取1}4分得中位数2.5分为界,平均分2.5分以上表明积极的专业态度。

2.2.3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Questionnaire, MSQ)短式量表内容包括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3个维度,共20个条目〔tz-isl:内在满意度12个条目,指对于工作内容本身有关因素的满意程度;外在满意度6个条目,指个体对目前工作晋升、报酬、奖励、公司政策实施方式及领导方式等与工作内容本身无关的各方面的满意程度;一般满意度指对工作环境、同事关系(2个条目)以及内在满意、外在满意方面的总满意程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1分二非常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二不确定,4分二满意,5分=非常满意,得分越高表示工作满意度越高。

2.2.4量表的信度MSQ ,TSCS及PSCNI在本研究中的Cronbach’s a系数分别为0.92,0.88,0.86,说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

2.3统计学处理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分析。(1)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自我概念、专业自我概念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2)分别以工作满意度各维度为应变量,以自我概念各维度及专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3结果

3.1不同自我概念、专业自我概念儿科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比较本组儿科护士的自我概念得分为(208.93E14.15)分;专业自我概念得分为(88.25士11.27)分。根据自我概念及专业自我概念得分情况进行分组,高于平均分1个标准差为高分组,低于平均分1个标准差为低分组,介于两者之间为中间组,将儿科护士分为高中低3组,其中,自我概念高分组50名(总分>>223.08 )、中间组198名(194.78总分‘223.08)、低分组47名(总分

从表1可见:不同自我概念及专业自我概念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概念、专业自我概念高的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高。说明自我概念及专业自我概念是影响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3.2儿科护士自我概念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见表2

从表2可见:除自我批评与自我认同外,自我概念的其他因子均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成正相关。

3.3儿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见表3

从表3可见:除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2个因子外,专业自我概念其余因子与工作满意度3个维度均呈正相关。

3.4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多元回归分析分别以儿科护士的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及一般满意度为应变量,以自我概念各维度及专业自我概念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采用stepwise法,在a=0.05的水平上筛选有意义的自变量。结果见表40

从表4可见:心理自我及工作灵活性这2个变量被筛选并引进了儿科护士内在满意度的回归方程。从标准化回归系数来看,心理自我对内在满意度贡献最大,其次是灵活性。而心理自我、沟通交流能力、自我认同及生理自我4个变量则被筛选引进了外在满意度及一般满意度的回归方程。其中,心理自我对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贡献最大,而工作灵活性则只被引进了内在满意度的回归方程。

4讨论

4.1儿科护士自我概念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有研究to表明,自我概念在调节心理健康方面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自我概念积极的护士往往对问题的看法比较乐观、自信,对工作充满欣喜,可以更好地调整、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体验更多的积极情感;而自我概念消极的护士则往往低估自己、责备自己,对自己没有信心,从而使自己生活在焦虑、抑郁、无助之中,从而影响其工作满意度。本研究结果(表1)显示:不同自我概念的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自我概念高者工作满意度高。在自我概念的10个因子中,除自我批评与自我认同外,其他因子均与工作满意度各维度成正相关(表2);经多元回归分析,心理自我、自我认同、生理自我3个因子被引进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回归方程。心理自我较成熟的护士适应能力强,对外界环境有积极的感受,满意度较高。这是因为心理自我较成熟的护士能够正确看待工作,敢于面对现实,遇到问题,不贸然行事,经过深思熟虑,积极地解决问题。自我认同与内在满意度呈正相关,但在儿科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多因素分析中,自我认同没有进人内在满意度的回归方程,而是作为第4个变量,进入外在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的回归方程。表明儿科护士自我认同感越强,其对与工作内容本身有关因素的满意程度越高,对工作外在条件的满意程度反而越低。分析原因可能主要是与目前护理专业地位偏低有关,当护士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工作成绩、对专业持肯定态度的同时,内心理想的职业期望与现实强烈的反差引起内心对自我价值与专业价值的矛盾冲突所致。

生理自我与内在满意度、外在满意度及一般满意度呈正相关。因为护士从事的护理工作是一种需要脑力和体力相结合的双重劳动,工作琐碎而繁重,人员的相对不足,护理设备投人过少,使护理人员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造成护士心理和体力同时透支。生理自我较高的护士,能够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压力,更有利于正面职业心态的培养,所以工作满意度也较高。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8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2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不断发生改变,健康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从深层次提高护理质量,国家卫生部于2010年1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1]。我院于2012年5月在儿科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旨在夯实护理基础,提高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管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儿科病房开放床位60张,护士24名,床护比为1∶0.4。护士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6.3±3.1)岁,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16名,护士6名;本科6名,专科16名;工作年限6年以上10名,4~6年4名,1~3年6名。

1.2 优质护理方法。

1.2.1 营造温馨舒适的病区环境。良好的环境能推动儿童的智力发展,因此我院儿科病房根据儿童的心理、行为、对医院的恐惧等特点,设置了独特的病区环境。在病区入口处、走廊、病房墙壁张贴卡通画,病房配置卡通图案的可爱床单及被套,在病区设置儿童活动区等,营造一个温馨、活泼、天真浪漫的病区环境,消除儿童的紧张恐惧心理,也容易拉近护理人员和患儿之间的距离。此外,在病区设置信息栏,张贴温馨提示、爱心祝福等,体现护理人员的关心,也方便了患儿及其家属。

1.2.2 转变理念,深化优质服务理念。护理工作是一项集知识、技能、责任、爱心、耐心于一体的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充分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为患者服务。因此,我科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工程的内容,领会其精神,消除优质护理服务只是做好生活护理的传统错误认识,转变被动的护理服务理念,通过积极主动的护理服务满足患儿的需求。尤其儿科病患表达能力弱或缺乏表达能力,更需要护理人员以热情、亲切的态度,积极主动的与患儿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了解,才能全面清除的了解患儿的需求,并及时解除患儿不适。此外,对于患儿易哭闹,不配合治疗,患儿家属过于担心等情况,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或安抚,让患儿及其家属科学的认识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能够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2.3 加强专业培训,规范护理服务。护理工作操作复杂、技术性强、环节繁琐、细节要求高,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知识及操作技能。因此,我院儿科针对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服务质量更高层次的要求,坚持加强所有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讲座,鼓励护理人员自学、进修等,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管理,组织文化层次高的护理人员指导层次低的护理人员学习,以求共同进步。对工作年限低的护理人员制定个人培训方案,并建立培训档案。在科室内规范护理服务标准,坚持定期考核,不合格者不予上岗。定期组织护理技能比赛并给予奖励,加强科室内部竞争,以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满意度。

1.2.4 加强健康指导教育。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健康教育的总要性越来越得到重视。优质护理服务要求护理人员改变传统“要我做”的服务理念,转化为“我能做”的理念。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做到将健康教育的理念贯穿在整个护理工作过程中。针对儿科病患特点,护理人员应将入院、住院、出院健康指导中涉及的用药、饮食、前期防治、后期巩固等知识利用信息栏、宣传册等方式告知患儿家属,增加交流平台,进行双向沟通,不断强化健康教育,以真正帮助患儿及其家属,增进护理效果,提高满意度。

2 结果

通过在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提高了整体护理水平,还提高了患儿及其家长满意度。

3 讨论

优质护理服务强调“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提供优质护理的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强调人文关怀,是一项全方位、系统性的工程,能更加升入的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服务的整体质量,实现满意服务。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模式的改变,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更加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护理服务的需求,提升患者的满意度[2]。我院儿科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使患儿得到了优质的服务,提升了医院的临床满意度,也宣传了相关医学常识,得到了患儿和家属的好评。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有效的帮助儿科患儿消除恐惧情绪,积极配合,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能持续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推动护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升医院的实力和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使用。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9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正在开始被医学界重视。医学护理中倡导的人文护理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使他们在充满人性的关爱中安心治疗,施行人文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护理体会综述如下。

1 转变护理理念,树立人文观念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思考如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护理观念,把单一的疾病护理转变为对病人全身心的护理,将护理工作回归人、回归社会、回归人文。也就是说医护人员要做的不仅是对疾病的治疗,而且要对病人实施关怀和照顾,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人文服务知识,培养人文素质,将人文精神贯穿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去。

在人文护理中树立良好的人文理念,在实施护理实践中要多关心和关注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在护理程序中融入人文思想,护理人员要学会与病人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学会如何向病人问候,询问病情,认真倾听,指导病人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生活环境,讲明治疗的必要性,征询病人的意见,使病人愉快地接受治疗,充分调动病人自身的主动性,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2 人文化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重要性

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孩子一旦患病就医,家人的关注度非常高,这是对护理工作的更高要求。这时的患儿不仅承受着身体上的疾病的痛苦,在心理上也较成人更加脆弱、不安和恐惧。所以,患儿仅有家人的细心照顾是不够的,同时需要医护人员更加全方位的服务,包括疾病护理和心理安慰,二者要并重。尤其在上岗工作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自己的形象、仪态,这些因素都会直接反映在患儿心理感受中。仪表整洁、美观庄重、举止文雅、表情亲切、言辞得当都是在营造一种良好的就医环境,使患儿得到美好的心理体验。对于患儿家属也同样需要我们做全面的安抚和解释工作,使他们了解治疗的过程和理解治疗的必要性,消除他们的不安情绪,也是在另一方面消除很多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一种手段。我们需要用真诚的态度去关爱温暖他们,制造一种使患儿朝向健康发展的情绪环境,才能同医护配合完成诊疗护理的过程,提高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能够鼓励患儿尽早康复。

3 护理质量管理重视以人为本

护理质量是护理管理的核心,以病人为中心是整体护理的首要任务,关心和关注病人的健康是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这种好的理念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证,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是使理念免于流于形式的基础。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该采取细化护理质量评定

标准,以病人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护理达到的效果作为准绳。例如,为护理人员建立工作评定体系,将护理工作的项目细化列出,病人可对工作进行评定并提出意见,这就对护理人员日后的工作起到了一种监督和改进的作用,并且可以将意见收集起来作为今后护理工作改革的标准,这就做到了以病人为中心,有服务意识的护理工作,不仅是做而且做出了质量。

每次在为病人做护理工作时都应考虑病人接受程度,例如为病人做晨间护理时应注意患儿是否能接受,在取得病人同意和配合的情况下方能进行。将各个方面总结起来才真正是将护理工作质量的管理与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有效地统一为一个整体。

4 人文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1)病房环境布置符合儿童特点。儿科病房的墙应采用悦目优美的色彩,最好是粉或黄色为基调,病房光线应稍暗,走廊的光线应相对明亮,这样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病室的墙壁可挂一些卡通画,吸引患儿的注意力,让患儿没有陌生感。

(2)儿科病房还应有患儿活动室,内有图书、玩具等。以丰富患儿的住院生活

(3)在病室配备电视,播放动画片及儿童节目。

(4)护士穿着带色的护士服,如粉大衣、粉帽子,让患儿消除对白大衣的恐惧感。

5 利用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学习护患沟通的意义,召开全体病区护理人员动员会,使大家认识到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对护士服务态度的管理一直比较严格,而对病区的护理员、清洁员可能有所忽略,因此要加强对这些人员的管理。

(2)根据科室患儿的特点,制定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规范流程,如新病人入院到病区就有工作人员主动热情接待,安排好床位,介绍病区环境、制度及医生、护士、护理员等情况。制定规范化语言,进行各项操作时必须自我介绍,如“您好,我是某某护士,给您的孩子做某某处置,请您和我配合一下,好吗?’’等。

(3)模拟示范表演。在整体护理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好的方法,并通过模拟的形式推广,在推广中发现更新的沟通方法,修正以前的方法,使护患沟通更加顺畅,护理实施更加顺利。

协助患儿维持希望。“每个患儿都是有希望的"一一这是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的信念,并在同患儿的沟通中表达这个信息,协助病人维持希望。并为患儿提供和谐、安全、支持性的护理环境,充分调动患儿积极性,帮助他们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这样病人才会

消除疑虑,增强治疗信心。反之,病人就会对自己的疾病丧失信心,导致恐惧及紧张情绪加重,甚至对治疗、护理过程产生敌对态度,最终导致护患关系紧张,严重降低护理质量。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10

2010年初,卫生部在全国医疗卫生行业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方便、快捷的护理优质服务,增进医患和谐[1]。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是时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护士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的有效途径。我科从2012年启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设小儿内科、新生儿科两个病区,两个病区实际开放床位45张,均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其中护理人员24人,护士长2人,护士22人;工作年限1-24年,年龄19-44岁,平均(25±2)岁;本科学历2人,大专10人,主管护师、护师、护士分别为2人、2人、20人。

2方法

2.1制订优质护理服务计划针对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病情复杂变化快、家长心情焦虑、期望值高的特点,对于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不配合,小儿内科和新生儿科病区护士长分别制订了符合本科室特点的工作计划。

2.2深化优质服务理念,端正职业角色,转变理念,强化服务意识护理工作是集知识、才能、爱心、责任、礼仪于一体的技术职业[2],全新的服务理念能引导护理人员思维方式的变革,从而促进服务行为的完善创新,主要步骤为:①统一认识,消除优质护理工程仅仅是做生活护理的错误认识,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我院护理部的活动实施方案及卫生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文件。②护士热情、积极的态度及人文关怀是对病人最好的情感支持,在当今医疗质量强调最终业绩数据的模式下,护理服务更强调病人的真实感受[3]。③使护理人员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服务职能,端正职业角色,成为示范病房后,我科护士主动热情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优质、人性化、全面的人性化服务,对护理人员服务的意识、技能和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④重视日常工作中患儿及家属的各种诉求,积极协助家属解决注重与医生的沟通,家属有需求要提供尽可能的帮助及解释,对于家属提出的相关治疗,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

2.3加强护理培训,规范护理行为护理工作环节多、交接多、技术性强、操作多、时间连续性强、服务要求细[4],所以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精湛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操作技能。针对本科各级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实施优质护理服务需要大量优秀护理人员,我科坚持业务学习及培训常态化、制度化,由病区带教老师及护士长负责实施、考核,培训内容有具体计划、进度有总体安排并注重强化落实。①培训内容:主要有支气管哮喘的护理、输液反应的急救、高热惊厥的处理、过敏性休克的急救、吸氧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肺炎患儿的护理、先天性心脏病的护理、喘憋患儿的处理、吸痰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心力衰竭患儿的护理、小儿心肺复苏术及各项操作技能示范等;②培训方法:主要是授课及临操作演示,安排护师及护士长每周1次授课及临床操作示教,每1个月考试1次。

2.4以病人为中心,深化人性化管理①改变病区就医环境,让患儿有家的感觉[5],在病房走廊中张贴带有卡通的图案,病区采用暖色调,营造出一个安静、整洁、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②小儿内科提出多巡视、多讲解、多鼓励”的工作理念,增设人性化设施及物品,在病区外的走廊上增设了长椅供患儿和家长休息,增设了图书角及玩具,对患儿及家长实施详细的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每位住院患儿出院前ld发放出院宣教单。③建立探视制度,新生儿病房采用封闭式管理,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每周二、周五下午3-4时为探视时间,缓解了家长思念之情。

3结果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调查统计患儿家长的满意度从92.6%提高到98.3%。

4小结

优质护理服务是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人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达到各方面满意,在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专业技术服务的同时,贴近患儿,创建和谐护患关系,为患儿提供主动、优质的护理服务。对在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第一,护理人员良好的服务意识和人性化的服务行为是衡量护理工作好坏的首要标准,是一项要求具有很强专业素养的技术工作,因此,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二,人性化、科学性的管理是保证优质护理行为不走样,措施得以自觉落实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更新管理模式;第三,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护理团队是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活动的人力资源保证,在平时的工作中药加强培训,规范行为。

总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须全面推广,多措并举,真抓实干,不断推进护理事业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为公众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张晓秋.试点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方法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163-164.

[2]蒋纯.温馨护理微笑服务——优质护理服务心得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1,7(4):232.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11

儿科护理对护士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因为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不能表达自己的病情和自己身体状况的幼小患者,并且还要承受家长过分担心的所产生的疑问或者不满。所以儿科护理部门一直以来都是最让医院护士头疼和舆论最多的部门。因此,对儿科护理的各项研究,一直都是各个医院在护理方面,重点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一、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1.1、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

由于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因此现在大部分的患儿都是独生子女,这也就使得家长对儿童患者护理人员的要求比以往提高了很多。所以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也就成为了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1)因为大多数的患儿父母一般都很年轻,所以由于家长冲动、不满和暴躁等情绪问题所产生的纠纷问题非常容易出现。护工工作若稍有不慎,家长的焦虑和不满油然而生,对护士进行责怪或否定护士的辛苦工作等行为问题,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工作。(2)一般而言由于患儿的抵抗力比较低,所以经常会导致病情出现不稳定的情况,在加上儿童的自控能力比较差,这也要求了儿科护理人员要比成人护理人员要有更多的耐心,同时也体现了儿科护理的难度。所以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在这种工作的状态下,难免偶尔出现差池。这也是儿科护理中的常见问题组成部分。

这些问题都要求儿科护理人员在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以患者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只要坚持以为为本的护理,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也能有效的避免各方面的矛盾。

1.2、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家长的宝贝儿。所以当儿童生病时,护士配合好医生的工作又要给予儿童的关心与关爱和配合家长情绪的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儿还要给予不同方式的护理,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科护理比成人护理要更困难和复杂,这也就要求了护士人员需要更高的文学知识水平和更高的专业知识来工作。也就是说护士已不再仅仅关注疾病,而是更广的去深入关心患儿及其家长的内心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行护理,对于早日恢复患儿健康以及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在儿科护理中推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方法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要提高对护理的认识和转变自己的原有思想外。其次,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一定要树立起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的观念,采取注重个体和突出以人为本进行服务的具体方法,这些问题主要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完善。

2.1、在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现今的大多数医院的环境都很不错,它们大多数都强调环境幽雅和设施完善。但是从儿科的角度出发,儿童普遍存在着害怕陌生的人和陌生的环境等问题。所以,在以人为本的思想基础上对儿童病房环境进行改造,是很关键的一个方面。例如:在病房里改造成家庭式的温馨环境来减少患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在墙面是贴上儿童们喜欢的卡通人物,在病房外的走廊上的墙面上画上涂鸦并写上早日康复的语句或者是笑脸,让患儿充满精神与病魔作斗争。还可以在病房里多摆些儿童喜欢的娃娃仔,或者弄一些小游戏和有意义的活动,让这些患儿们参与进来。让他们不会有孤独感,因为只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更快和更早的康复身体。

2.2、完善人性化护理服务模式

首先,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能够正确处理好想关矛盾。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刚入院的患儿与护士的首次接触非常重要,要使患儿感到温暖和亲切,这关系着以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护理人员要时常面带微笑,以便拉近护患关系。同时让患儿感觉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运用各种方式与患儿交流,融洽医患关系。不但可以减少患儿心理负担,而且使护理工作顺利的开展。其次,护士长需要灵活性强,应变速度快,观察能力强,对于纠纷问题能很早的发现并对之进行相应的处理。能很早的制止过激的行为发生,要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处事心态,在危难面前不张皇失措。要临危不乱,而且能以冷静的心态面对患儿家长,心平气和的非常耐心的聆听家长的诉说,并且给予热情的安慰。必要时刻向家长鞠躬赔礼道歉,希望家长能够理解护理的难处,互相理解。

三、总结

以人为本在各个领域都是当今的热门话题,服务行业更是要提倡和注重人性化。而作为医院中重点的儿科护理工作,面对的是初生儿童患者,所以围绕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宗旨,更是重中之重。它引导着儿科护理的方向,对儿科护理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只有坚持和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儿科护理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和前进。

参考文献:

[1] 尹建春. 论儿科护理中的以人为本[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09(12)

儿科护理的理念篇12

Arthur1999年使用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测量11个国家注册护士的护理专业自我概念,北京和香港注册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项目均分分别为3.03、2.99[5]。本研究结果显示,儿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项目均分为2.94±0.38,总体水平是88.25±11.27,高于75分,偏向于积极。反映专业自我概念的5种能力的平均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技能、灵活性、沟通交流、管理能力和满意度。

灵活性包括思维的灵活性和工作的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指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善于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与变化,及时地用新的观点看待已经变化了的事物,灵活地寻找符合实际的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和新方法。工作的灵活性则是指一个人对工作中变化程度的适应性能力。而专业技能是从事护理工作所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是护理教育和护理培训及考核的重点,也是护理核心能力构成的基础,护士以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而感到自豪。尤其是在儿科,由于患儿无法很好地理解及配合治疗,从而导致其对医疗环境及医务人员,特别是治疗项目的恐惧及抵触,同时其照顾者非常关注患儿的感受,因此对儿科护士的专业技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使得专业技能的提升成为儿科护士最迫切的需求。技能与知识不同,技能必须亲自学习,并且不断练习才能掌握其中的技巧;而技能的提高有助于更加熟练及灵活地处理问题。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和护龄儿科护士的灵活性和专业技能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随着儿科护士年龄和护龄的增长,经过不断地学习、训练,工作经验逐渐丰富,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灵活性和专业技能也相应增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护理人员由单身进入结婚生子的阶段,做了母亲及有了育儿经验后,更能体会及理解患儿及其家长的心理,处理问题的灵活性随之增高。在我国,长期应试教育形成的以识记为主的学习习惯以及规范化护理操作训练的教学方法,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护士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地在临床培训中将规范化示教与设置问题情景相结合,逐渐培养护士灵活思维的习惯,以适应系统化护理的社会需要。

本研究显示本科学历以上护理人员的沟通交流维度得分较高。本科以上学历的护士接受的护理专业和人文心理学教育更为深入,在丰富的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使得本科护士更容易与其他专业人员和患者进行沟通,更容易适应现代生理-心理-社会的整体护理模式,从而获得外界的认同。也从另一方面说明继续教育是加强临床护理人员人际沟通知识普及、沟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而学历越高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越强[6]。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护理管理者应有意识强化沟通能力的培训及临床评判性思维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科护士工作的灵活性。此外,应为低学历护士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速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管理是决策、计划、组织、执行、控制的过程。管理的过程与护理程序中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基本步骤一致。临床护士运用护理程序护理患者,其实质就是对患者的管理。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因此,管理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提高效率的能力,护理管理能力则是提高护理效率的能力。若要准确地把握管理的效率,需具备下列3种管理能力:标准的能力、差距的能力、纠正偏差的能力。标准的能力指的是要有具体的效率标准作为衡量的依据,用以比较将来、当前和过去行动的准则;差距的能力与纠正偏差的能力则是指敏锐地察觉及寻找实际工作与标准之间的偏差,以便在它发展成危机前进行改进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养成基于丰富的理论知识和经验。本研究结果显示,职称越高的护士管理能力越高,印证了这一点。高职称的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强,经验丰富,是科室和医院的护理骨干,承担一定的管理和教学任务,在知识和技能积累方面,均有能力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所长,因此具备较高的管理能力。既往研究显示,护理人员专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离职意愿及工作满意度有关[7-8],通过对儿科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研究,有助于护理管理者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适当的措施提高儿科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以提高儿科护士工作积极性,保证护理队伍的稳定。(本文作者:林艳 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