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合集12篇

时间:2023-12-21 10:25:14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1

一、面谈考察的内涵、特征及在干部考察工作中的作用

面谈考察不是考察人员简单地与考察对象面对面谈话,也不是完全凭经验和阅历就能洞察考察对象一切的带有神秘色彩的相面。它是通过考察人员精心设计,有着科学合理的面谈内容和组织形式,是考察工作者同考察对象在特定或非特定场景下,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谈话,以观察和了解考察对象素质特征、能力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的一种干部考察方法。

这里说的特定场景,是由考察人员安排的一个相对固定、独立而正规的场合和环境,一般只有考察人员和考察对象在场,由考察人员提问,考察对象作答;非特定场景是相对特定场景而言的场合和环境,不单有考察人员和考察对象在场,还有其他相关人员在场,这个环境一般相对宽松,考察人员与考察对象之间交流和沟通相对随意。这种特定或非特定场景使面谈与日常的观察、平时与干部闲谈式的聊天区别开来。面对面的交流、谈话的双向沟通方式,不但突出了面谈问、 听、察、析、判的综合性特色,而且使面谈与个别访谈、民主测评、查阅资料等考察方法也区别开来。

面谈考察主要包括如下几个要素:一是面谈考察的目标,是指通过面谈考察希望实现的结果,具体来说指考察人员希望运用这一考察方法掌握的考察对象的素质特征、能力状况及其他相关情况。二是面谈考察的主体,是指进行面谈的考察人员和考察对象。在进行面谈考察时,一般由一名考察人员为主提问,其他考察人员辅助提问,由考察对象有针对性地作答。三是面谈考察的内容,是指考察者与考察对象当面交谈的话题。这种话题需要针对考察者希望掌握的情况及与拟任职位对考察对象能力素质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在特定场景面谈中,这种要求表现为精心设计的一个个具体的问题在非特定场景下,这种要求表现为随意的话题。四是面谈考察的方式,是指面谈活动的组织方式。不同的面谈方式对考察对象考察的侧重点也不同。

面谈考察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是面谈主体地位具有非对称性。面谈中的双方都非常明确谈话的最终目的,而谈话的一方是考察人员,对面谈的结果具有决定权,另一方是考察对象,只有发言权,双方的地位是明显不对称的。这就使面谈考察和个别谈话区别开来。在面谈考察中提供情况者则是考察对象本人,自身的德才表现的评判基本掌控在考察人员手中,这种非对称性加剧了谈话的紧张感,有利于模拟一种面试的氛围,让考察者能在一定的情境中对考察对象本人做出全面的观察和分析。二是面谈考察内容具有灵活性。面谈的具体话题,是由考察者根据所掌握的情况,有选择地灵活提出问题,往往在似乎漫无目的的闲谈中考察了解考察对象。这就使面谈考察与正式的公选面试区别开来。从而使程序相对简单,情境相对随和,沟通相对容易,反映的情况也相对真实。三是面谈考察手段具有主动性。同考察对象面谈,可以谈话,可以提问,可以观察,眼、耳、嘴、脑并用,一句话,就是可以相对主动地调动多种手段进行考察了解,相对主动地了解想要了解的问题。四是面谈考察具有直接互动性。这是面谈考察的最大特点。面谈考察将考察工作中的两大主体安排到了一起,双方直接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信息的不断发送和接收,直接地获取考察需要了解和掌握的信息。在面谈考察中,通过考察可以形成对考察对象的直接主观印象或者直觉,获得相对完整的考察印象,这种直觉对我们了解事实真相往往是不可缺少的。

经过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面谈考察方法是个别谈话等其他考察方法的有益补充,是考察工作的进一步延伸。面谈考察可以考察到个别谈话等其他考察手段难以考察到的内容,发挥其他考察方法难以替代的作用。

二、面谈考察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同考察对象泛泛面谈,面谈考察易流于形式,走过场。一是简单地询问其工作职责、基本情况或身体状况;二是同考察对象聊天气气候、社会传闻、趣闻逸事等不着边际的话题。三是把考察组通过个别访谈、民主测评、查阅资料后得到的总体印象抽象概括地向考察对象进行单向的反馈。上述种种面谈,虽然考察组走了程序,但事实上由于工作浮于表面,走的是过场,因此无法了解到考察组需要掌握了解的情况,或者了解到的情况价值意义不大。产生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在于考察人员对同考察对象面谈的意义认识不够,而在于其受自身知识能力素质的局限,因而不知、不善、不能同考察对象作深入的面谈;以走程序的心态和态度来对待考察对象面谈,有意无意地影响了这一方法的作用发挥,从而影响了考察工作的质量。

(二)同考察对象见见面,以交代其撰写自我总结替代面谈考察。由于考察工作任务繁重,考察者要广泛接触群众,深入了解干部情况,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求考察对象写份工作总结,提供有关情况,以备撰写考察材料时使用。在干部个人总结缺乏足够透明度的情况下,有的干部对自身工作评价失当,不恰当地反映自己的成绩,模糊本人与他人所做工作的区别,实行成果共享。在考察不充分时,容易依据干部的个人总结作为考察干部的材料,从而造成考察材料(结论)失真。

(三)主动放弃使用与考察对象面谈这一考察方法。原因是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一是担心引发群众猜疑。考察组与考察对象在考察接触时存在着某种忌讳,担心让群众看到了,在群众中造成考察组成员与考察对象关系不正常的错觉,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嫌疑和影响。二是担心泄密。因为在个别访谈时,群众反映的情况应当保密,考察人员担心自己在提问时走火,成为考察对象打探秘密的目标。为了不泄密,倒不如主动回避的好。同时考察对象也有意无意地采取回避的态度。三是对考察对象本人不是充分信任。俗话说:鼻子下面一条口,人人都说自己好。考察人员认为考察对象介绍的情况不太可信,还是周围群众说的真实可靠。四是认为没有必要或嫌麻烦。认为通过个别访谈、民主测评、查阅资料等方法,对考察对象已了解得差不多了,没有必要同考察对象面谈。这样,简单地放弃同考察对象面谈这一环节,实质上就剥夺了考察对象自我介绍,甚至自我澄清有关事实的机会。

三、面谈考察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环节

(二)合理选择面谈考察的方式。这是做好面谈考察工作的基础。面谈考察方式选择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面谈考察的成效。面谈考察有以下几种方式:根据面谈考察开展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考察开始时面谈和考察结束时面谈。考察开始时面谈适用于对考察对象的情况基本熟悉,或者已收到考察对象举报材料,同时考察时间较紧的情况。考察结束时面谈适用于对考察对象现实表现情况不熟悉的情形,这是在所有面谈考察中运用最多的方式。在考察结束时,对通过运用各种考察方法了解的情况进行梳理,找准需要通过面谈考察进一步掌握的问题,从而得出对考察对象全面的、综合的印象。根据面谈的内容不同,可分为专题面谈和开放式面谈。专题面谈适用于对考察对象情况基本清楚,只有个别问题尚不了解或心存疑惑的情况。这种面谈的优势在于针对性强,对需要了解的情况作深入透彻的考察。开放式面谈就是只要能够达到面谈的目标,面谈的话题或内容不拘泥于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根据需要考察者可以相对随意地进行选择。根据考察场景不同,可分为正规地点面谈、实地面谈和餐桌面谈。

(三)科学分析归纳面谈考察中所获得的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做好面谈考察工作的关键。考察人员通过面谈考察和个别访谈等其他考察方法,掌握了第一手材料以后,还要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获得的大量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得出科学的考察结论。在面谈考察中,考察人员大体的工作流程是:向考察对象提出有关问题、听取考察对象的陈述、观察考察对象的行为举止、仪表气质分析、提炼出考察人员需要掌握的考察对象的关键事件、关键行为及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归纳、概括出考察对象现已具备的某方面的能力素质综合考察对象所具备的整体能力素质,作出对考察对象的评价对照拟任职位的要求作出考察对象是否适合任职的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对考察人员的工作提出如下几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善问,要讲究提问的方式方法。二是要善听和能察。考察人员要练就一双顺风耳和千里眼,可以听出 弦外之音,可以察出秋之细毫,将需要了解的考察对象的情况尽取囊中。三是要善析。考察人员要对通过面谈考察所掌握的考察对象的情况,提炼出干部所从事工作中的关键事件和在关键事件中的关键行为,定性分析要客观,定量分析要适度,恰如其分地概括出干部的本质特征。四是要善判。考察人员必须对考察中取得的素材进行全面深入地辩证分析,对考察对象的能力素质及是否合乎拟任职位的要求作出不是简单肤浅而是深刻全面,不是形而上学而是唯物辨证的综合判断。

四、干部考察人员应具备的素质要求

三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刘劭说:一流之人,能识一流之善;二流之人,能善二流之美。尽有皆流,则亦能兼达众才。干部考察人员的能力素质、个性特征直接影响面谈考察的效果。要做好面谈考察工作,对考察人员的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

(一)良好的个人品格与修养。考察人员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们代表着组织,代表着一种组织文化特征,从他们身上可以反映出组织的风范。考察人员必须给人以正直、公道正派和良好修养的感觉,使每位考察对象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感受到彼此的价值。

(二)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总是习惯于以自我为标准去评价人。作为考察人员,如果不能够对自我有一个健全、准确的认识,就无法准确地评价他人。

(三)善于把握人际关系。面谈考察的过程是一个人际交往的过程。在与考察对象的交流中,应该善于利用有关人际关系的知识和自身对人际关系的敏锐感知去判断考察对象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四)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面谈考察结束后对考察对象的评价总体来说是一个非量化评价的过程,它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考察人员所具有的社会经验,借助于工作经验的直觉判断往往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考察对象的特征。同时,较为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也是提高和掌握考察技能的保障条件之一。

(五)能公正、客观地评价考察对象。干部考察的目的是为组织挑选所需要的领导人才。故而不可因个人的好恶,或者凭考察人员的外表、习惯、家庭背景等非评价因素影响评价的结果。公正、客观的评价意味着能以独立第三者的角度去评价考察对象的品德、素质、能力。考察人员能否做到公正、客观将决定考察的有效度和可信度。

(六)掌握了解相关专业知识和组织状况及职位要求。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一定了解是考察人员与考察对象相互沟通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对与考察对象工作相关专业知识不甚了解的考察人员,能与考察对象进行深入的交谈。干部考察人员的知识、文化、专业结构合理,是确保考察质量的重要条件。对组织状况的整体要求和拟任职位的具体要求的把握,也是对考察人员素质要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在面谈考察中有的放矢地去了解拟任人选是否合乎组织的需要和拟任职位的要求,做到于整体能够相得益彰,于个体能够人岗相适。

考察对象自我评价

自2014年10月1日入职以来,转眼两个月的试用期已过,在领导的正确指引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养老服务中心从刚刚成立时的千头万绪成长为今天的井井有条。这两个月让我从思想、工作能力、专业知识各方面都有显著地提升,每一项工作都让我受益匪浅,是我人生中的巨大财富。现将两个月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 思想方面

养老服务事业对刚刚入职的我来说,很片面的理解为养老院,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和对中心的深入了解,我明白养老服务中心不仅仅是养老院,而是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民生服务为一体的便民机构,我们承担着帮儿女尽孝、替老人解难、为政府分忧的使命,让老人身心都能得到最好的照顾,老有所乐,让所有的居民都得到最便捷的服务才是我们的宗旨。作为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要以养老服务中心为家,把服务放在第一位,与领导和同事们克服困难,齐心协力共同把我们养老服务中心建设的更好。

二、 工作方面

养老服务中心是刚刚成立的单位,各项工作都是任务艰巨,作为第一批被聘用的员工,承载着更多的工作。两个月来,从清洁卫生到各部门业务,同事们都不怕吃苦、不怕脏累,给中心营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我们中心刚刚成立,各个部门、岗位的工作我都与同事们共同学习,在摸索和学习中工作,服从领导安排,发挥自己的特长,让自己无论将来从事哪个岗位,都能胜任,都能讲工作做好。

我是一名医学生,因此在工作中更加关注养老服务、养老护理方面的工作,这些方面的工作需要我们用心、耐心、细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把每一位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在身体和心灵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多体贴老人,多与老人沟通,让老人有归属感、被关怀感。在日常照料中除了用心、耐心,还要格外细心,无论是日间的护理照料还是老人参加娱乐活动,尤其是给老人喂药工作,要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处处留心,细心观察,以确保老人的安全和健康。工作中对老人及其子女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及时上报领导,取其精华,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

三、 学习方面

这两个月是我走出校门后学到知识最多的两个月。制度学习方面,从入职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员工守则的学习,后来逐渐学习了各个岗位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这些学习并非是纸上谈兵,而是让我们的工作更有序,服务更规范;专业学习方面,从付老师那里系统的学到了服务老人的知识,如:与长着的沟通、护理长着的技能等。这些知识和技巧都是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学习的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养老服务中心的这个大家庭的和谐和团结;业务学习方面,从刚刚入职时企业入住信息调查到最近的入户调查问卷,我们走出单位,面对各种情况的居民,不仅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沟通技巧以及了解到居民真正的需求,同时也学会了面对挫折。

四、 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打算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2

1.1研究对象

2010年8~11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北京市某高校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护理部主任、带教老师、学院主管研究生教育的管理者及医生作为研究对象,资料收集,以信息饱和为原则(表1)。

1.2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

以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以面对面、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受访者介绍研究意义、目的,承诺访谈资料只用于研究。取得受访者口头和书面的知情同意,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根据研究主题以及相关文献自行制定访谈提纲,主要内容为:以“您认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应具备哪些能力”?在访谈过程中,边听边注意观察对方的言谈举止、表情变化,含糊不清的内容要询问明确,访谈时间约30min/人,资料收集至信息饱和为止。

1.2.2资料分析方法

每次访谈后将访谈内容及时逐字逐句转化为文字资料,然后逐行逐字地反复阅读,数据分析利用Colaizzi所提出的方法,尝试融入被访者的感受,而不是跟随既定的研究规则。分析时首先认真阅读原始资料,标记反复出现和具有代表性的词或句,通过文本登录、编码、归类,采用类属分析法提炼主题。

1.2.3研究的可信度

本研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考虑到护理学专业学位研究培养结构、用人单位等多因素,选取了包括护理教育者、护理管理者和护理实践者(病房护士长)、医生等不同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担任一定职务,对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有一定的关注和了解。在访谈过程中不断根据上一次的访谈结果来重审资料,存在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再次收集资料修订假设阶段,通过不断分析及返回资料重审,最终归纳出合理的解释。在资料分析时采用合众法,研究者将资料分类、编码,提炼出主题后,邀请第2人对编码和主题进行核对,并不断与原始资料进行对比。将资料整理的最终结果反馈给受访者,核对资料的真实性。

2结果

2.1临床实践能力

临床实践能力是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中进行实践活动相关的能力。受访者普遍认为该能力是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能力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首要特点。受访者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做为将来我国高级护理实践(AdvancedPracticeNursing,APN))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在推动我国护理专科化进程中将起重要作用。因此,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全面综合的专科护理相关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独立解决临床问题。他们在临床工作中应该具有整体护理的观念,能运用循证护理的思维方式和基于护理理论的概念框架指导临床实践。学院教育者1:“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是培养临床型、应用型、专科型的护理人才,就是为了像国外那样培养高级实践护士,他们毕业以后能很好推动咱们国家的护理专业化进程,……,能够胜任临床工作是最基本的,……,动手能力很重要,并且至少要掌握一些新知识、新技能。”护理部主任1:“比如造口领域的,他要能够掌握常见造瘘口的护理方法,出现了并发症怎么去处理,怎么给别人做各种各样的宣传教育,怎么去识别……,他们可以靠护理的手段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改变过去医生对护士的看法,他们应该具有独立高层次的直接临床实践能力。”带教老师1:“他们是高层次的护士,应该对现有的护理措施提出质疑,能够带着循证的思想在临床中工作,发现证据,查找证据,评价证据,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反思,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循证的能力。”

2.2教育咨询能力

受访者认为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历较高,因此被寄希望于能够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相关对象,因此需要具备教育咨询能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面临的教育对象不仅包括患者和家属,还有护士、其他层次护生以及其他医务人员。护理部主任2:“他们在临床工作中,每一个科室都会安排给他们的带教任务,做为带教老师负责本科学生,能够培养他们做为一名老师必需的素质和能力,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带教老师2:“做为一名教育者,表达能力、授课能力、根据不同对象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带教老师3:“比说糖尿病方向的,他要定期在医院或者社区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有些人知道很多知识,但不能让对象明白自己在讲什么,这个讲课能力是需要锻炼的。”

2.3临床研究能力

受访者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接受系统完整的科研培训,因此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希望专业学位研究生能够带动科室的科研。他们应具有科研意识,发现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将研究结果用于在临床工作中,并且能够利用研究结果评价临床实际工作。带教老师4:“他们应该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带动我们发现临床中存在的问题。临床才是科研的土壤,护理中的科研必须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主要目标。”学院导师1:“他一定是一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研究者,并且要跟其他专业合作,如医疗、检验、麻醉等,参与到他们的科研中,或者让他们参与到护理的科研中,相互合作,对临床实践问题进行科学研究。”

2.4协调管理能力

受访者认为护理工作繁杂多样,协作性强,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学会周密的计划,疏通协调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带教老师2:“对于研究生而言,管理能力是需要锻炼的,他们作为将来临床中的护理专家,应该做这方面的准备,包括人员的培训、制度的健全、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等。他们可以在循证的基础上,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带教老师4:“他们应该具有疾病管理能力。比如肿瘤方向,肿瘤病人涉及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多领域的合作,所以他们必须能够较好地协调与各领域的关系,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2.5沟通协作能力

受访者认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涉及医疗、麻醉、康复等不同领域的工作,因此要具有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能够与其他护士有效合作,获取其他医疗技术人员或单位的支持与协作,较好地完成沟通交流工作。医生1:“现在临床上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很多个部门合作才能完成,要得到上级领导的支持、同事的理解,都需要沟通。”带教老师6:“跟患者一定要沟通好。沟通基本是通过语言的交流实现的,所以一定要懂得语言的艺术和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2.6专业发展能力

在访谈中,受访者认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肩负促进各专科护理专业发展的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推动各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同时也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培养自我觉察、自我规划及自我提高的能力。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3

一、熟悉学生

熟悉学生,把握脉搏,这是做好思想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我所接触的学生大体有四种类型:一是积极进取型。这类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求知欲强,既刻苦勤奋学文化,学专业技能,又谦虚谨慎,守纪律,讲文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不稳定型。这类学生主观上要求进步,对学习有兴趣,可心理调节功能欠强,意志薄弱,分析问题能力较差。三是得过且过型。这类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无远大志向,也缺乏拼搏精神,学习不认真,做人不严肃,依赖思想,侥幸心理严重,认为混张文凭了结。四是自暴自弃型。这类学生有很大的心理缺陷,只图眼前快乐,对学习有厌倦冷漠情绪。产生对学习的反感和逃避的行为,并无视组织纪律,对自己能否毕业满不在乎。

具体工作时,必需深入细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人的思想是经常变动的,光靠班主任本人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难度很大,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了解,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

二、明确思路

1、树立服务观念

树立思想工作为学生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21世纪服务的观念。

2、突出工作重点

思想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及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上进的思维和优良的品德。

3、坚持求实原则

根据现阶段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本质较好,但基础较差,知识面窄,应予全方面开发、培养的现状。思想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人而宜,因势利导,讲究实效。

三、因势利导

1、大力扶持先进学生

对起点较高的先进学生,要大力扶持,目标值要高,可充实到少先队队伍中去锻炼、培养,并进行严格考核,对班(团)干部考核内容,从定性转向定量,将指标逐一分解,计分考核,作为每学期或学年评定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

2、积极引导一般学生

对于想进取,又彷徨;想努力,又徘徊;想奋发,少毅力的多数学生,采取的策略应是积极引导,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重点应该是理想教育,前途教育。本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速,快节奏、高效益,将是社会主要特征。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岗位工人,只有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更新,方可跟上时代步伐。因此,作为在校学生,必须有远大目标,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学会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青春活力。

3、耐心帮助后进学生

后进与自卑是一对孪生体。后进学生虽然是少数,但绝不能忽视,放任自流,让惰性蔓延,让无政府主义泛滥,一则贻误他们的前途,二则影响班级整体风貌,对这类学生,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新的自我观念,具体可放在择业教育上。通过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给自己恰当定位,摔掉自卑心理,激励学生抛掉幻想,放下包袱,丢掉自卑感,树立一种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暂时又做不到的,创造条件做到的信念,不断地超越昨天,无止境地超越自己。思想工作能收到如此效果,那么,班级形成群众向上的格局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四、讲究技巧

1、学会探索。探索学生的内心奥秘,这是需要下功夫的,也需要有相当的心理学根底。要勤观察,多了解,深入学生,作调查研究,从学生的谈吐,学习生活习惯来分析学生性格;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的种种表现来掂量学生的品味;从学生的人际交往,集体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可从教室、操场、宿舍及其它各种场合探索学生内心世界微妙的变化。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4

具体工作时,必需深入细致及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人的思想是经常变动的,光靠班主任本人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难度很大,只有通过方方面面的了解,才能得到准确的信息。

二、明确思路

1、树立服务观念

树立思想工作为学生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21世纪服务的观念。

2、突出工作重点

思想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以及坚强的意志,健康的情感,上进的思维和优良的品德。

3、坚持求实原则

根据现阶段学生思想开放,思维活跃,本质较好,但基础较差,知识面窄,应予全方面开发、培养的现状。思想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因人而宜,因势利导,讲究实效。

三、因势利导

1、大力扶持先进学生

对起点较高的先进学生,要大力扶持,目标值要高,可充实到少先队队伍中去锻炼、培养,并进行严格考核,对班(团)干部考核内容,从定性转向定量,将指标逐一分解,计分考核,作为每学期或学年评定优秀学生干部的依据。

2、积极引导一般学生

对于想进取,又彷徨;想努力,又徘徊;想奋发,少毅力的多数学生,采取的策略应是积极引导,对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重点应该是理想教育,前途教育。本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速,快节奏、高效益,将是社会主要特征。而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岗位工人,只有不断学习,知识不断更新,方可跟上时代步伐。因此,作为在校学生,必须有远大目标,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学会学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青春活力。

3、耐心帮助后进学生

后进与自卑是一对孪生体。后进学生虽然是少数,但绝不能忽视,放任自流,让惰性蔓延,让无政府主义泛滥,一则贻误他们的前途,二则影响班级整体风貌,对这类学生,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确立新的自我观念,具体可放在择业教育上。通过实事求是地评估自己,对自己的能力和优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客观的评价,给自己恰当定位,摔掉自卑心理,激励学生抛掉幻想,放下包袱,丢掉自卑感,树立一种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暂时又做不到的,创造条件做到的信念,不断地超越昨天,无止境地超越自己。思想工作能收到如此效果,那么,班级形成群众向上的格局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四、讲究技巧

1、学会探索。探索学生的内心奥秘,这是需要下功夫的,也需要有相当的心理学根底。要勤观察,多了解,深入学生,作调查研究,从学生的谈吐,学习生活习惯来分析学生性格;没有老师的情况下,学生的种种表现来掂量学生的品味;从学生的人际交往,集体活动中寻找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可从教室、操场、宿舍及其它各种场合探索学生内心世界微妙的变化。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5

礼仪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表示友好的行为规范,在商务谈判中更是至关重要,甚至能直接影响到交易的成功与否。所以这次实训中老师首先教与我们的就是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中的礼仪分为很多种,包括服饰礼仪、自我介绍礼仪、握手礼仪、宴请礼仪、洽谈礼仪、迎送礼仪、电话礼仪、签字礼仪和日常交往中的其他礼仪等。在活动中有一个最大的礼仪原则就是女士优先。之后,我们就开始了案例的学习。通过商务谈判中的一些案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些商务谈判中的谈判策略、谈判技巧、影响谈判价格的因素、价格关系、合理的报价范围、报价策略、报价原则、报价方式与谈判中应该注意的事项等。

在正式的商务谈判开始之前,不管是买方还是卖方,都应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应该组织一个高效精悍的谈判班子,成员要有较高的素质,成员内部分工明确、协同合作;其次,需要搜集情报资料,这包括市场情报、相关地区的政治法律情报、谈判对手的情报等,此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后,要制定商务谈判方案,包括确定谈判的主题和目标、选择谈判时间及空间、把握对方的谈判目标。只有谈判的前期工作做好了,我们才能使谈判活动取得预期的效果。 完整的商务谈判过程,一般要经过摸底、报价、磋商、缔结协议等几个阶段。谈判者应掌握每个阶段的不同内容和要求,灵活有力地运用谈判技巧。1、摸底阶段,即谈判的开局阶段,主要工作是建立洽谈气氛,交换意见和作开场陈述。一般包括公司与产品的介绍,询盘等。开局阶段的策略主要是:要创造良好的气氛,通过交换意见了解具体背景情报,分清楚双方的合作诚意,为后一阶段做好准备。

2、报价阶段即开始进行报价。包括询价、报价、讨价、还价、接受五个阶段。报价又分为书面报价和口头报价,影响报价的因素包括成本、品质、竞争、政策、对方等。报价的基本原则为报价起点的基本原则,报价表达的基本原则和报价解

释的基本原则,报价评论的基本原则。报价的可靠时机包括:对方对产品的使用价值有所了解时,对方对价格兴趣高涨时,价格已成为最主要的谈判障碍时。3、磋商阶段,也称为讨价还价阶段,其一般包括这些内容:磋商前的运筹、研究对手、讨价、还价。在讨价还价的时候,我们要根据具体和条件和环境进行讨价还价。具体策略有:投石问路、抬价压价策略、目标分解、吹毛求疵、假出价等。而让步阶段:我们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价格让步,打破商务谈判的僵局,促进谈判的成功。具体策略有:利用竞争、红白脸,虚拟假设、声东击西、踢皮球、车轮战、顺水推舟等。4、最后就是签订合约的阶段了。

很多谈判的策略我们是从案例中学到的。1、抓住对方的弱点:案例是说一美商看上了印度画商的画,但印商开出的价格太高欲与之还价,结果印商不但不降价,反而将三张画烧掉了两张之后抬价,美商爱画,不忍唯一的画再被烧毁,所以高价买下了最后一幅画。印商就是抓住美商爱画的这一弱点,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取得了谈判的胜利。2、要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案例是说一农夫卖有虫的大玉米,玉米有虫本是农夫的不利因素,但农夫运用语言的艺术,从另一个方面阐述,玉米有虫是因为没有农药,天然无公害。这不仅将不利的地方转为有利之处,还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投其所好。3、坦诚式的开场策略:是说一高管来到地方视察,不摆架子,十分坦诚的与大家交流。这种方式比较适合长期合作的双方,以往双方合作都比较满意,彼此也比较了解,不用太多客套。这就减少了外交辞令,节省时间,直率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这也使对方产生信任感,但使用这种策略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自己的身份,与对方的关系,当时的谈判情形等。

之后我们具体操作了商务谈判各环节的具体内容,从产品介绍、询盘、报盘与还盘、订单、价格到合同。每一个环节我们都通过教材上的对话具体练习,熟悉了一些经典的,常用的对话等。最后两天是我们的考核时间,也就是对我们两周实训成果的检验,4-5人一组遍一段十分钟左右对话,模拟演练商务谈判的全过程。我们是五人小组,模拟的是手机的买卖,通过对价格、付款方式、运输条件、包装要求、保险、商检、索赔等内容的磋商,完成了此次模拟谈判。

这两周的商务谈判实训后,我对商务谈判的整个流程都较为熟悉,这也算是最大的收获了。但是其中我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英语的表达能力就是我最大的

商务谈判与交流的感想02:商务谈判能力是现代商务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职业技能,鉴于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目的与学科特点, 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在《商务谈判》课程结束以后,与课程配套开设了《商务谈判实训 》课程,在《商务谈判实训》课中,通过建立模拟公司,进行真实的市场调查,拟定商务谈判计划,进行商务谈判实战,最终达成商务协议签订书面合同等程序,对学生进行商务谈判的全过程的训练和培养。通过实训锻炼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将相关课程内容与实训结合起来;将教学过程中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锻炼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对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团队合作精神的训练结合起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一、《商务谈判实训 》课的教学内容及要求

与课程配套的《商务谈判实训》课,是专门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实践性环节的培养与锻炼的教学活动。该实训课是我们根据商务谈判课程实践性的特点,通过教学实践的分析,引入专门能力实训教学方法,搭建的课程平台,体现了课程设置的创新。

模拟商务谈判的流程设计,是按照公司(或企业)对外进行商务谈判的程序来进行设计,从市场调查阶段开始,直到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的全过程。

商务谈判实训由教师按照指导书的要求下达任务,按照以下内容和要求进行组织安排:

1、谈判准备

第一,组建模拟公司。即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学生分组设立模拟公司,确定各公司的名称、经营范围以及谈判所涉及的产品等相关事项,同时学生在公司中担任相应的职务,履行相应的职责。第二,进行市场调查以及营销策划。在谈判实训之前,要求学生对商务谈判中将涉及的产品进行实地市场调查,了解市场需求状况、相关产品的价格、质量、竞争者等相关信息,为谈判做好必要的准备。 第三,各模拟公司进行商务谈判准备。在做好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各模拟公司确定谈判阵容、划分谈判人员担任的角色和进行谈判任务分工。

2、以实战方式进行商务谈判实践

要求谈判双方按照商务谈判的基本程序,从谈判礼仪、谈判开局、进入实质性磋商、谈判结束到签订书面合同,完成整个谈判的全部过程。

进行商务谈判评价。每一场模拟谈判结束,要求未参加谈判的学生对谈判作好评价记录,谈判结束后以发言的方式对刚才进行的谈判,从谈判程序、商务礼仪、语言技巧、谈判策略、谈判内容、谈判人员的配合情况、谈判的结果等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目的是要找出差距,以达到不断地提高谈判水平的目的。然后由指导作点评。

进行跨组交叉谈判。在各组的模拟谈判结束以后,选出在分组谈判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再组成两个模拟公司进行交叉谈判。其目的是总结前面的谈判的经验,提升谈判水平,是一次较高水平的谈判;

3、谈判总结

进行谈判总结。包括各每场模拟谈判结束后的场外总结、场内总结、教师点评和整个模拟谈判结束后的学生书面总结,要求每个学生最后提交一份总结。

二、《商务谈判实训 》课的效果及分析

1、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收获

在商务谈判实训周的实现过程中,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认真实践、积极参与。按照设计的谈判流程,从小组内学生的分工开始,对谈判所涉及到的产品和产品市场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在此基础上对谈判进行精心的方案准备;预测谈判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采用的对策与方法;合同的准备和签订等等。整个谈判的流程做下来,就是商务贸易的全过程。学生普遍认识到商务谈判实训周是一次与他今后的工作密切相关的,实用性很强,能够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实践活动。

商务谈判实训的设计是按照公司(或企业)对外进行商务谈判的真实流程来进行,让学生亲自经历商务谈判的全过程。通过谈判实践,他感受到商务谈判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运用学过的一些谈判的知识和技巧,还需要大量的其他知识和技能。为了锻炼自己,学生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 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查阅大量的资料、向老师请教等方式积极的面对和解决。另外,通过谈判的实践活动,学生充分感受到了谈判的艰难,切身地体会到谈判对个人综合素质的高要求。学生普遍意识到自己在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由衷地体会到在校学习的重要

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能够深刻地感受到必须抓紧时间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谈判实训周学生对学习知识重要性认识的提升,是这项实践活动的最大的收获。通过谈判,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了差距,也明确了学习目标。《商务谈判实训 》课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认真的实践,证明了实训课课程设置的重要性。

2、实训课采用模拟公司商务谈判的基本程序来进行,突出以下结合点 第一、将教学过程中的业务能力的培养与综合素质的锻炼结合起来

《商务谈判实训》的实践性教学,是在学习了《商务谈判》课程以后的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性实训活动。由于商务谈判的过程涉及到很多的知识,如市场经济、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商务礼仪、公共关系、商务谈判,法律、商品知识等等。教师的设计是按照公司(或企业)对外进行商务谈判程序来进行,从市场调查阶段开始,直到谈判达成协议签订合同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自经历整个贸易的全过程,仅有商务谈判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涉及到对大量知识的综合应用,对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能够在一周里将学过的很多课程知识连接起来进行综合应用的专用周也是很少的。

第二、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

在这一周里,经历一次全过程的谈判,很多学生的积极性是很高的。但是仅有积极性是很不够的,能否顺利的完成任务,还需要老师的细心引导,学生认真的准备和学习。商务谈判涉及到很多的知识,比如谈开局时的商务礼仪,很多学生上来就会出错;又比如,在谈判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内容记不清,写不全,甚至会漏掉一些很重要的条款。很多的知识的综合应用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再所难免的。在每一场谈判结束后,需要老师进行细心的指导,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将相关的知识进行再次的讲解,这样有针对性的现场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查询资料,去不断学习与创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结合起来。

第三、把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训练结合起来

这一周里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参加谈判,经历商务谈判的全过程。谈判小组划分为每组5人左右,要求每一个学生在谈判时都有自己担任的角色。要顺利的完成谈判任务,谈判小组必须有分工还有合作。各谈判小组可以根据学生的一些

特长进行细致的分工。比如谈判角色可以有总经理、销售、财务、技术、法律等等方面的人员。在谈判过程中有主谈、副谈,什么问题由谁来回答,临时出现问题时的应对策略等。这些都应当在谈判方案的和谈判执行计划中有所体现。

谈判小组是代表公司(企业)对外进行商务谈判,要顺利的完成谈判任务,没有成员之间的合作是不行的。谈判小组有详细的分工还必须有合作。在谈判的过程中,仅靠某一个学生的能力,还不足以完成整个谈判的全过程,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特点,要求各谈判小组根据学生的一些特长进行细致的分工,通过分工与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完成谈判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中,在锻炼每一个学生的谈判能力时更注重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即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发挥自己能力同时,还必须考虑整体的利益,将对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培养与发挥团队合作的训练结合起来。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很多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总有少数学生不积极地参与,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为克服这一痼疾, 我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有自己的具体任务,担任一定的角色;在观看其他小组学生谈判时,每一个学生必须做好商务谈判的评价记录。 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发挥自己的作用,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经过老师细心的引导,通过定性与定量评分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4、在总结中不断提高

商务谈判的实训周是分小组进行的,每一个小组在模拟谈判的时,要求未参加谈判的学生对该场谈判认真听取,认真作好的记录,在谈判结束以后,由未参加谈判的学生对刚才进行的谈判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谈判程序、商务礼仪、语言技巧、谈判策略、谈判的内容、谈判人员的配合情况、谈判的结果等等。评价的目的是要肯定做得好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以起到学习和借鉴的作用。最后由老师做的总结性的点评。老师的点评及为重要,学生谈得怎么样,有哪些问题,这个过程是一个现场教学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不断学习和提高谈判水平的过程。

在每一场模拟商务谈判结束以后,学生参与谈判评价的积极性都很高。之后老师的点评,学生听得都非常认真。他们不断的在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模

拟商务谈判的活动就在这样一个实践学习再实践再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与创新。接下来的一场又一场的模拟商务谈判,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借鉴中得到提高。最后进行的跨组交叉谈判,就是在总结前面的谈判的经验后的一次较高水平的谈判。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会越来越高,这个过程也是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5、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每一个学生都要上场参与谈判,商务谈判的实践给了他提供了一个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一个展示自己风采的机会, 学生们都在展示自己的实力。参与的过程中他们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xx年功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深刻含义。

商务谈判实践活动这个舞台能够展示学生的风采,它还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各自的不足和差距。模拟谈判结束以后,自己谈得怎样?发挥得好吗?为什么自己表现得不尽人意?自己还有哪些不足?每个学生都在反思。这面镜子,折射出学生好的一面与不足之处,照出来的差距反映出来的是应该怎么去做人、做事的问题。通过谈判学生们发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体会到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的重要性。也激发起他们对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使他进一步的明确了学习目标。

6、实践教学对教师教学的总结与提高

通过商务谈判教学实践,体会到教师应当不断探索与创新,不拘泥于课堂的知识讲授,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要我们的教学方法得当,进行了合理有效地组织,适时地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认真地实践,是能够实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

商务谈判与交流的感想03:期4天的商务谈判实训即将结束,同时我们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大二下学期的课程也都结束了,大三我们要面临着走出校园,投身社会实践,对于在校园的最后时光同学们都很珍惜,对于实训的态度也都很积极.在四天的实训课中,虽然课程排的很满,但同学们都能按时上课,在课上也都非常配合老师进行实训.本次实训课可以说是在老师的悉心教学和同学们积极配合中度过的,由于是商务谈判实训,所以课上的气氛也是非常轻松的,同样通过实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有关于商务谈判的知识和技巧.

我是作为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不免会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商务谈判活动,一个素质良好的谈判团队不仅会给公司带来更对的订单,而且会使公司的效益得到最大化.所以商务谈判技巧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之一,对于这次商务谈判的实训内容要认真对待.

本次商务谈判实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也对商务谈判的技巧了解了很多.在实训开始的时候,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商务谈判者心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我是一个拥有良好谈判者素质的人,对此给了我不少的信心!在实训当中我们被分成了4人一组的小组,模拟商务谈判中的买卖双方,然后就一种商品进行谈判,我觉得这非常有意思,到了最后,由于各组实力差别,成交价格也有说差别.

每节课老师都会播放一些关于商务谈判的名师讲座视频,那些谈判专家讲的非常诙谐有趣但也不乏深刻的道理,同学们都听得津津有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6

中图分类号:C913.6;C913.7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3.03.020

一、研究问题的由来及目的

当前,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已成为影响家庭稳定、代际和谐的重大问题。为此,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要求。相关部门也编制并通过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等文件。这些发展规划的核心议题是如何通过法律规范、政策引导、财政扶持、组织培育、人才培养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供给。这不仅需要各级政府落实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职能,更需要相关的职能部门抛弃“政府包办”和“过度市场化”的做法,通过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有效的服务供给。但现行的老龄事业的管理体制存在着机构重迭、资源分散和政出多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

近年来,南京市Y区的民政部门①为缓解养老服务供需日趋紧张的矛盾,积极探索向民间组织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路径,拨付的财政购买资金已由2003年的15万发展到2011年350万,完全免费服务对象的规模也由2003年的100名发展到2011年的3 500名。Y区的实践探索赢得了主管老龄工作的全国老龄办的认可,并获得了诸多荣誉称号。该区的养老服务创新工作受到了学者的关注和好评。如在2006年11月,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该区依托民间养老组织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与做法进行了研讨,认为民政部推行社会福利社会化多年,终于在Y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在2000年左右,Y区老龄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紧张的问题比较突出②。从2003年起,Y区开始积极探索政策引导、项目资助、床位补贴、“筑巢引凤”、政府购买等养老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供给。经过几年的努力,Y区不仅在机构养老方面有了跨跃式发展③,而且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方面探索出政府向民间组织购买服务的模式。

本研究旨在探寻Y区民政部门在什么样的制度背景下,基于何种动机,采用哪些行动策略来突破老龄事业管理体制的瓶颈制约,赢得基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政策、财政的支持,实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以期对民政部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有所启示。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实地研究和文献研究为主。文献研究的资料主要涉及有关南京市Y区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文件、官员讲话、研究文献,相关部门的工作总结或报告,大众传媒的相关报道,民政部门主要负责人对该项制度探索的回忆录,等等。这些资料既为本研究透视该项制度的实践探索提供了时代背景资料,又为理解各参与主体在制度建构和运作过程中的行动与策略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材料。

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实地研究而不是纯资料研究,是因为本研究不是追求统计学意义上的代表性,而是侧重于质的分析的典型性[1]。在实地研究过程中,本研究试图通过参与观察和半结构访谈方式收集资料,以期达到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地认识参与主体在参与过程中“做了什么”(深度描述),“为什么这样做”等问题,致力于达到深度描述各参与主体行动的动机、策略及背后的逻辑[2]的目标。为了提高本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在资料的收集方法中采用了“三角校正法”[3]。

本研究对民政部门、民间养老组织、服务投递者和服务接受者等四类参与主体展开了访谈,试图通过多方主体的相互印证、纠偏,以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某种特定方法的系统偏向或局限,从而获得对所研究问题的更为广泛和可靠的认知。对访谈对象筛选的主要依据是关键性、类型化两个标准。所谓“关键性”,是指在该项制度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的人物。所谓“类型化”,是指本研究在服务投递者和服务接受者选择的过程中,在民间养老组织负责人的协助下挑选不同类型的访谈对象。根据这些标准与要求,笔者在南京市Y区随机深入访谈了服务接受者21人,服务投递者15人,民间养老组织的管理者6人,民政部门工作人员7人。为了更好地理解南京市Y区个案的价值与意义,本研究还同时考察了杭州市X区政府主导,层级推进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半结构访谈的对象涉及社区主任或书记(5人)、服务投递者(5人)和服务接受者(9人)等。

三、民政部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制度背景

(一)养老服务是社会建设时代重要政策议题

21世纪初,中国大陆步入到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才能再造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4],为适应社会建设的需要,中国行政官员的考核体系中逐渐增加了公共服务、民众的满意度、社会稳定等有关民生的量化指标[5]。这些指标的设置旨在引导各级政府重视并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6]。这其中,养老服务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国的总和生育率逐年下降[7],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抚养比系数急剧上升的时代背景下[8],伴随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趋势,以及老年人独居化、空巢化倾向,家庭照顾功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向,也因此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子女照顾老人“有心无力”,“有力无心”,“无力无心”等问题的广泛存在[9]。这些问题同时也突显了各级政府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现状。为此,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舆论引导、政策干预、财政补贴、服务提供等方式,给予必要的回应和补充。各级政府面临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现实压力,必然会将改善养老服务供给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议题纳入议事日程。事实上,已有不少基层政府在积极探索改善养老服务供给的路径。如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广州、武汉等众多城市,都纷纷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进行试点探索。

(二)现行老龄事业管理体制制约了养老服务的发展

养老服务供给的增加不仅取决于财政投入的多少,还取决于老龄事业的管理体制是否有效。因为有序、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需要老龄事业的管理者对老龄事业的长远发展作出规划,需要协调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需要厘清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权责、隶属关系,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需要谋划养老服务设施与服务网络的建设,需要激励并培育老龄服务组织,需要加强养老服务监督与管理职责等。虽然家庭、不同形式的群体、社会组织和政府职能部门等构成了老龄事业管理的主体,但只有政府才具有相应的权力、财力、能力去培育、影响、支配其他参与主体履行老龄事业管理的职责。

在中国现行的老龄事业管理体制中,老龄办的行政级别偏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并制约了老龄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无论中央还是地方的老龄工作委员会都为非常设机构,并不具备政府法人资格,老龄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和副主任都是兼职,这使得各级老龄委员会的权威性和影响力都极其有限,务虚性色彩较浓。而老龄委员会下属的老龄办,行政级别偏低,在大多数省区只是民政部门的一个内设机构,无法去协调行政级别比自己高的老龄委组成部门的单位,难以履行组织、监督、评估等职能[10]。正如南京市老龄办副主任郑某所言,“现在老龄办基本无相应职权,涉及老龄工作的很多职能都分散在老龄委各成员单位,我们实际上什么也管不了,所以只能暂时做些打基础的工作”[11]。正因如此,各级老龄委和老龄办的工作只停留于检查、协调、服务等一般性事务层面。

(三)中国养老服务有效供给需要机制的创新

中国养老服务的有效供给不仅需要老龄事业管理体制的创新,还需要供给机制的创新。这种判断是基于中国老年福利服务事业经历“政府包办”和“过度市场化”两个历史阶段积累的经验与教训而得出的。“政府包办”老年服务业使得养老机构缺乏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办得越多,政府背的包袱就越重,同时也使得机构或组织在营运中容易滋生“重硬件、轻软件”,“重投资、轻管理、轻服务”的倾向。而“过度市场化”,一方面使得民间力量不愿涉足这一微利或无利的养老行业,另一方面又可能因为收费过高,将一些有需求而无购买能力的弱势老年人排斥在外[12]。

可见,中国老年服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既需要政府扶持民间养老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业,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以走出“国家养老的怪圈”。又需要政府积极承担起老年服务政策的制定、财政资助、服务资源的整合和服务过程的监管等职责。正因如此,《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就明确提出了在坚持政府为主导,加大对老年福利事业投入的同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并激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探索公办民营等委托运作形式等建议。

四、民政部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动机

在新的形势下,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破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这已成为各级政府和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政策议题。这一议题的破解需要民政部门积极主动地汲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经验教训,创新养老服务的供给制度。访谈结果显示,民政部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动机如下。

(一)民政部门需要提高养老服务供给的效率,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访谈显示,Y区民政部门曾试图通过政府投资兴建养老机构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但终因土地成本不断上涨,运营成本较大,致使这一传统应对之策推进缓慢。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的发挥又极其有限,正如Y区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所言,城市社区居委会张榜公布的社区服务内容虽多达十几项,却很少向居民兑现,大部分是“空城计”,成为应付上级检查装点门面的东西[13]。“现在不少地方热衷于‘形象工程’、‘参观工程’,不惜花巨资建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后又捧在手中,既‘养人’,又‘养房’,背上了沉重的‘包袱’”[14]。可见,Y区民政部门之所以需要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与其对传统供给方式弊端的洞察与批判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政部门提高有限养老资源利用效率的动机,也得到了公共财政投入制度与官员晋升制度的激励。在社会建设时代,各级政府对有关就业、养老等事业的财政投入正逐年增加。为此,一些职能部门也纷纷通过政策创新来获取公共财政的支持。正如王思斌[15]所言,在过去的几年里,基层政府的各个部门以解决城市社区的就业问题为由纷纷进入社区,在社区设立公益性岗位,从而向财政争取公共服务设施经费。与此同时,中国行政官员的考核体系有关公共服务、民众的满意度、社会稳定等量化指标也是激励基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在有关民生工程上创新的又一动力。

(二)民政部门在危机事件面前需要避免行政问责

访谈结果表明,2003年Y区的突发事件与基层政府和民政部门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创新有着密切的关联。据Y区民政局的李先生介绍,2003年的夏天正好赶上连续20多天40多度的高温,光Y区就发生了多起老人死在家中而无人知的事件。时任Y区民政局局长的郑某介绍,事发当天正值周五,他们当时就接到区委主要负责人的电话:“不得让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民政部门必须拿出具体办法,周一上区长办公会讨论。”[16]正是这一危机事件推动着民政部门四处走访、调研,以寻求破解之策。

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启动并于当年下半年在长沙、成都、南京、济南等市全面实施的行政问责制成为推动基层政府创新养老服务供给的压力与动力。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实施的,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17]。根据该项制度规定,行政主要负责人由于故意或过失,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的,必须实施问责,进行责任追究[18]。这其中,对地方突发公共事件不给予及时地回应便是一种失职的行为,将会追究党政主要领导人的行政责任,这是行政问责制中的题中应有之义。

据访谈得知,被伤人孙某曾在危机事件之前就提出购买钟点工服务,给区里的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设想,但因这一方案未经深入论证,加上资金来源不明等原因而未获上级主管领导的批准。这次危机事件之后,在基层政府的压力和授权下,此前被搁置的方案才被重新提出来。可见,民政部门在面临上级问责的压力下,需另辟蹊径尽快化解危机,以避免行政问责。虽然一度搁置的解决方案还存在诸多的不确性,但是能解燃眉之急,它能将一些“高危”的独居老人照顾起来。总之,行政问责制的压力和动力将处于风口浪尖的民政部门推向了创新养老服务供给的前台。

(三)民政部门在考察学习中触发了购买养老服务的构想

作为发展中国家,各级政府不仅在经济领域积极可以借鉴西方的经验,发挥其“后发效应”,而且在社会建设领域也同样可以积极汲取港澳台和欧美的经验,发挥“后发优势”。为破解养老服务短缺的难题,民政部门曾四处考察“游学”,积极探求养老服务体制与机制的创新,正如孙某所言:政府应承担起老年服务与管理的职责主要缘于学习香港的经验和当地突发事件的刺激和触动。2002-2003年,南京市市委组织部组织民政系统人员到香港考察学习社区建设。到香港养老院发现,香港的民间养老机构都是在政府的支持下才发展起来的。所以,当时就感觉到国内老年服务的发展仅靠原有的居民委员会提供一些志愿者服务,搞一些活动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而且,香港当时的床位数也仅占香港老年人的6%-7%。大量的老年人还是要在社区里生活,而在社区照顾中,政府承担着主要责任。

可见,民政部门在考察学习中,拓展了视野,明确了政府的职责与任务,进而产生了“在工作实践中借鉴香港等地的做法,有意识地作培育民间养老组织的尝试”的想法[14]。王浦劬等人[19]在上海的实证研究也表明,相关负责人对境外服务组织的考察与学习,对他们回国后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民间养老组织服务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总之,在平时有关问题内容所形成的问题源流,涉及解决问题方案的政策源流和政治源流等的相互独立运作,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政策之窗”被打开了。这就为三种源流结合到一起提供了可能,并大大提高了政策倡导与创新成功的概率[20]。如民政部门在面对家庭照顾的弱化,机构养老的不足时,也曾四处考察学习和适时向基层政府提出各种解决方案,以增加养老服务的供给,但在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政策之窗”被打开,这为民政部门将问题与解决办法结合起来,并在政治上被接受提供了可能,从而大大提高了民政部门创新成功的概率。

五、民政部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行动策略

“政策之窗”被打开,虽然为民政部门创新提供了机会,但这种创新还将面临老龄管理体制的制约。如民政部门对该项服务能否获得政府的认可与民众的认同,能否得到财政部门的持续支持等尚存疑虑和担心。民政部门为了降低探索的风险和成本,赢得更多的社会支持,采取了以下行动策略。

(一)“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动策略

将政策的理念、原则转变为政策的行动与实践,需要民政部门研究当地居民的需求,培育相关的组织,制定必要的规范,推进相关主体的合作,积极构建政策支撑系统和执行环境。民政部门在实践探索的初期,政策的临时性、应急性色彩较浓。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民政部门还面临着来自部门内部的质疑,社区居委会的抵触,老年人的怀疑,资金无着落,政策不完善等等问题。正如孙某所言: 当时,我们做这种事情,在全国也比较早,所以,也遇到了一系列的困难。当时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的费用是每小时5元,但老人却认为,天下哪里有掉下来的馅饼,都不相信有这种免费的服务。所以,出现了服务人员上门服务不能被老人接纳的现象。当时我们只做了100多个老年人的服务,做了半年,中间也曾出现了没有钱,工作不知如何开展下去的情形。我们当时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不希望出现一些老年人死后都无人知的问题。

正因为政策的目标、参与主体、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使得民政部门采取了“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动策略。“摸着石头过河”亦被称之为“试错法”、“试点法”,是指导中国改革和实践探索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也是改革的探索者与实践者解决信息与知识不对称性问题,降低纠偏成本,审时度势地予以推进的一种策略。

在该项实践探索逐渐被政府所认可及民众所接受之后,民政部门也在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格标准、服务的监管和质量的提升等方面展开了进一步的探索。正如民政局的祝先生所言,在2003年时,他们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格标准并没有制定什么文件,只是要求一些社区将一些最困难的老年人报上来。后来,这项服务经媒体报道之后,得到了老百姓和区政府领导的认可,这时财政资助的力度才逐年增加。这个《居家养老服务网免费服务对象》的文件是在2005年前后制定出来的,其资格标准的文件也是在不断地修改和变化之中,现在他们正考虑与第三方开展合作,对居家养老服务网开展评估,要求将心贴心的社会工作的理念与方法引入到为老年人服务中来。

(二)“低调”探索与“高调”推广的行动策略

与“摸着石头过河”的行动策略相对应,民政部门在实践探索的初期,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时,采取了“不报道,不声张,不宣传”的“三不”行动策略。而在这项探索赢得了基层政府的认可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实现了多方共赢之后,民政部门一改“三不”策略,加强了对外宣传工作。因为,作为一项创新性实践,民政部门在推进该项服务的过程中需要利益相关者了解、宣传、认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争取该项服务得以存在的“合法性”,才能保证该项服务的可持续运作。正如彼得·伯格与托马斯·卢克曼[21]所言,一项创新性的制度在合法化的过程中,也需要证明并回答“何以如此”的问题。

据孙某回忆,经过媒体的报道和社会上的宣传,老百姓才觉得政府是在为他们做好事。在媒体报道之后,召开了区长办公会议,就在2004年5月份,财政就决定支出30多万元用于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到现在,只要预算出来之后,财政就会给钱,财政局的领导认为,财政局的钱如果像养老服务这样用那就用得值。

正是由于地方及中央媒体的正面报道④,国内外学者的积极肯定,全国老龄办的认可,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考察团络绎不绝,这些都使相关的职能部门和基层政府逐渐意识到该项实践探索在当地乃至全国的价值与意义,从而更加积极地支持民政部门的这一探索。在此背景下,Y区的民政部门转向了“高调宣传”。2006年11月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与南京市民政局、Y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了“依托民间养老组织,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研讨会”,来自国内外各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20个省市民政、老龄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该区依托民间养老组织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经验进行研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积极培育民间养老组织成长的行动策略

扶持并培育民间养老组织是该项探索得以有效实施的组织保障和必要前提条件,从访谈的情况来看,Y区的民政部门主要采取了或购买服务,或替民间养老组织租赁场地免费供其使用的扶持策略。民政部门以每年40万元的租金,租下了1 000平方米的房屋,租期为10年,无偿供民间养老组织使用。这种扶持方式不仅为民间养老组织提供了固定的办公场所,而且为其开展更多的公益创造了必要的条件,还为其创收以弥补公益资金的不足和不断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内容提供了可能。如Y区的民间养老组织充分利用民政部门提供的社区服务站,开设“心理茶吧”,通过“饮茶聊天”方式,对一些独居、空巢老年人开展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服务,积极探索社区老年精神关爱服务新模式。

民政部门培育民间养老组织的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财政投入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民政部门对待民间养老组织的态度及合作过程中的沟通方式。从Y区的个案经验来看,该区的民政部门注重吸纳民间养老组织的合理建议,并适时地将它转化为政策,以完善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内涵。譬如,冬天老人洗澡的服务项目,最初就是由民间养老组织提出的。又如,民间养老组织在服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年人还照顾着残疾的子女,就建议民政部门将“老养残”家庭作为重点关注的对象。

(四)积极构建政策支持联盟的行动策略

政策实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不仅需要采用适当的推进策略,还需要相关参与主体的配合与支持。Y区的民政部门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过程中,采取了积极构建政策支持联盟的行动策略。这一支持联盟的参与主体包括了专家学者、基层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社区居委会、民间养老组织、服务投递者、服务接受者、大众传媒等。

从访谈的情况来看,民政部门为了辨清老年服务的发展方向,明晰政府的责任,提升决策的科学性,积极主动地与当地专家学者合作。为了赢得基层政府的认可、劳动保障部门的资助、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以及老人的认同,民政部门积极建议民间养老组织招聘城市下岗失业的“4050”人员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的投递者。这一策略不仅解决了Y区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的“4050”人员的“养家糊口”问题,而且有力地支持了基层政府、劳动与保障部门和社区的再就业工作。而这些“4050”人员与老人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具有较多的相似性,这为服务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彼此接纳的时间成本[22]。而服务双方在居住空间上的接近性,更使老人在急需人帮助时,服务投递者能够及时地赶到现场提供服务。正如研究者范明林、张钟汝所言,“邻里之间知根知底很方便,再加上住得很近,叫起来也方便”[23]。这些做法都赢得了服务对象的认可与支持。

六、结论与讨论

从南京市Y区的个案经验来看,在中国现行的老龄工作体制下,民政部门虽然拥有的权力与资源有限,但面对老年服务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客观事实,也面临着诸多的发展机遇。民政部门能否抓住发展机遇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各级政府对养老服务事业的态度,而且取决于民政部门在养老服务供给机制上能否有所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服务供给,才能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效率,才能赢得更多的财政资助,从而推进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对Y区的民政部门而言,增加养老服务供给的方案是多元的,他们之所以抛弃了传统的做法而选择创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包括Y区的区域位置、财政状况、人口老龄化程度、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发事件、民间养老组织状况等,这其中也离不开民政部门积极主动的探索与实践。这种探索表现在民政部门积极适应政府执政理念及执政方式的转型,对既有供给方式的缺陷与不足的洞察和批判,对养老服务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也体现在民政部门四处考察学习,积极思考并借鉴港澳台和日本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经验的举动上。民政部门在思想观念上的转变与调整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的创新提供了思想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的方向。在新的养老服务供给机制运行的过程中,一方面,民政部门积极争取并整合尽可能多的参与主体,如专家学者、劳动保障部门、大众传媒、民间养老组织、社区居委会等,为实践探索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社会支持系统,科学决策机制和高效的服务供给组织;另一方面,运用一些行动策略来降低探索、改革的风险和成本,并在探索与改革中不断完善相关的规则与服务内容,在宣传推广和完善中不断扩大该项服务的规模,以推动该项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民政部门积极构建政策的支持联盟,为民政部门克服老龄管理体制的瓶颈制约,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创新实践,提供了人力、资源及组织保证。而民政部门采取的稳步推进的策略,是提高该项创新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尽管民政部门在探索中赢得了多方主体的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参与主体间没有矛盾与冲突。如民政部门将有限的养老资源用于与民间养老组织合作,这也引发了街道、社区居委会的不满和抵制。即便在民政部门内部,一些人对其与民间养老组织的合作也心存诸多疑虑和担忧,诸如民间养老组织对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是否规范等问题就是他们的忧虑所在。与此同时,民政部门在创新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的初始阶段受经费、政策、经验等多方面制约,未能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服务投递者的待遇等问题上给予民间养老组织对等的谈判权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间养老组织激励机制的有效发挥,也直接导致服务投递者的待遇偏低和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作为服务供给终端的服务投递者存在因用工方未与其签定劳动合同,未交医疗、养老保险等问题而对民政部门不满,继而出现多次试图通过上访以维护权益的情况。可见,民政部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的工作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各参与主体在探索、推进的过程中,不断地弥合彼此观念上的差异,调整彼此的合作方式,构建彼此的利益关联,化解彼此的利益矛盾,增进彼此的互信,在不断地探索、调整、磨合的过程中,调适彼此的关系,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所探讨的个案经验是以特定的条件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如南京市Y区基层政府和财政部门强有力的政策和财政支持,这是民政部门创新居家养老服务供给的前提选择;基层政府、民政部门和民间养老组织的负责人开阔的视野和积极创新的意识,是民政部门创新的必要条件;选择一个公信度较强,服务输送能力较强的民间养老组织,是决定该项制度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突发性事件为民政部门的创新提供了契机;基层政府、民政部门与民间养老组织等多方主体良好的互动关系,是化解合作过程中的问题以及推进该项制度不断完善的必要保证。

注释:

①本研究所指的民政部门特指南京市Y区民政局及下属的老龄办等。

②2000年该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11.43%,2005年增长到14.57%,五年增长了3.14个百分点,老年人口的增长幅度比总人口增长快32.98个百分点。2004年,该区养老床位只有170张,每千名老人的养老床位只有2.2张,全市倒数第一。

③据2008年底统计,全区养老床位总数已从2003年的不到200张增至1 500余张,2010年,该区的养老床位已增至2 368张,民营养老机构的数量以及床位数均占该区90%以上,已撑起Y区养老福利事业的大半壁江山。

④《人民日报》(2005年10月12日A5版),《人民政协报》(2007年7月30日A3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2007年11月19日晚),财经频道《中国国情报告》“人口篇”(2008年10月)等,对Y区的做法都给予了报道。

[参考文献]

[1]王宁.代表性还是典型性——个案的属性与个案研究方法的逻辑基础[J].社会学研究,2002(5):124125.

[2]诺曼 K 邓金.解释往行动主义:个人经历的叙事、倾听与理解[M].周勇,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Joseph A.Maxwell.质性研究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孙立平.以重建社会来再造经济[J].社会学研究,2009(2):1726,243.

[5]渠敬东,周飞舟,应 星.从总体支配到技术治理——基于中国30年改革经验的社会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6):104127,207.

[6]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3):140152,206.

[7]原新.对低生育率水平与人口安全的思考[J].学海,2005(6):1014.

[8]陶立群.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特点[J].科学决策,2006(4):89.

[9]张旭升.谁来养活他们[J].人大建设,2005(5):1315.

[10]张恺悌,潘金洪.政府养老定位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11]程红根,张乐,王力.现行老龄工作体制需要改革[J].瞭望新闻周刊,2006(47):27.

[12]张旭升,牟来娣.中国老年服务政策的演进历史与完善路径[J].江汉论坛,2011(8):140144.

[13]丁安祥.制度化——社区服务的当务之急[J].民政论坛,2001(4):59.

[14]张小强.香港与内地社区服务之比较[EB/OL]. (20080616)[20120810]http:∥.

[15]王思斌. 我国城市社区福利服务的弱可获得性及其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133139,160.

[16]王正海,郝苏明,丁安祥,帅 勇.“空巢”如何变“暖巢”?鼓楼实践居家养老台前幕后[EB/OL]. (20080414)[20120810]http:∥.

[17]高小平.深入研究行政问责制 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J].中国行政管理,2007(8):68.

[18]杨中林.论“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动因及其完善[J].前沿,2005(8):208210.

[19]王浦劬.萨拉蒙.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研究:中国与全球经验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0]萨巴蒂尔.政策过程理论[M].彭宗超,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7

综合实践活动是《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设置的学习领域之一,主要由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三个科目组成。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情感体验和活动参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它具有学习方式的实践性、活动过程的开放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三大显著特点。

1 统筹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搭建平台

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以社会为课堂,在动手动脑中进行体验和探究的综合学习过程。学生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生命个体,其内在需要是生活化的,兴趣是多样化的,个性是差异化的。据此,校内我们主要开展以模拟文化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校外主要开展以体验感悟为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

——校内模拟。模拟联合国,体验联合国的运作模式,扮演不同国家的外交官,站在不同的立场上,站在更高的视角上审视整个世界,探讨国际的热点问题。更重要的是学生们有着高度的资源共享的意识,主动承担推广的义务,在青岛市和山东省分别成立了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协会,自06年起每年定期的开展活动,增加了活动的广度。模拟人代会,主要体验的是人大代表提交并讨论形成议案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关注社会,增强责任意识。2009年会议的一份议案《关于中山路的改造问题》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长亲自批复,相关部门专门进校园与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其中的很多设想被政府采纳。模拟世界经济峰会,给学生一定的虚拟资本,让其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创业规划、模拟经营与谈判并赚取利润,学生在准备过程中要了解大量的资本运作、生产管理、营销推介等知识,还要有较好的创意渗透其中,为此我们获得了复旦大学的全国商业挑战赛的多次邀请,并获得佳绩。模拟法庭,旨在宣传法律知识,使青少年成为法律知识的宣传者和法律权威的维护者。同学们精彩的表演仿佛把观众们带入了真正的庭审现场,每个人心中的那尊道德天平被深深触动。同时我们注重活动的纵深发展,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模拟申奥、申博和世界文化月活动,都是它的有益补充。

——校外体验。结识我心中的名人,同学们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提前确定采访对象(各行各业中涌现出的精英代表),对活动过程进行细致的策划,确保结识、采访、交流富有成效。通过采访交流,同学们深入了解名人成功背后的曲折经历以及对自己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生涯人物访谈,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人生规划提前确定访谈对象,列好访谈提纲,做好分工,从受访者的职业资讯、生涯经验等方面进行详细认真地访谈,最终形成包括访谈内容、该职业一天的工作状况实录、访谈后的心得与省思的访谈报告,做成ppt,在班里或学校进行交流分享。通过访谈同学们在了解相关感兴趣的职业资讯的同时,分享了受访者从事该职业的心得与建议,指导自己设计好生涯规划。职业体验,寒暑假期间每名学生跟随自己的家长,利用一天时间全程观摩参与家长的工作,或根据前期做的生涯人物访谈,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联系相关单位进行职业体验。通过本次活动,为同学们体验社会打开了一扇大门,为同学们发掘个人专长、探索自身素质、了解社会职业提供了一个契机,进一步引导同学们做好人生规划。

2 深入开发社区服务活动,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提供保障

社区服务是指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在课外时间在社区内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应用所学的知识,参加以服务社区、发展自我、全方位体验为目的的各种公益活动。通过开展社区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我校的社区服务主要可以分为公益活动、宣传教育活动、社区民俗活动三部分。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8

为党的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是高校老龄工作的价值取向,更是高校老龄服务部门主动转型、科学发展、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岭南师范学院离退休教职工服务课题组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阳光快乐,量力而为”的老龄工作指导思想,结合学校“五老”特点和优势,全心打造的“亭、坛、队、校、站”五个工作平台,在一大批老同志的策划带动和青年学生们的积极参与下,“点、线、面”地为党的教育事业增添满满的正能量,为岭南师范学院老龄工作“建品牌、创特色、促发展”立体化工作格局夯实了基础。

1搭建谈心平台,用心用情重塑学生自信心

岭南师范学院“谈心亭”成立于1998年,2003年拓展到“线下面谈”和“知心友谈心亭”网上谈心相结合,遵循“疏导――宣泄――化解――重塑自信心”的谈心规律,“以言暖人,以行导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网站有“时代新知”、“心理阳光”、“党旗h飘”等10个品牌栏目,把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有机融为一体。18年来,“谈心亭”平均每年谈心13万人次,曾帮助过30多位厌世轻生者振作起来,使100多例忧郁症患者化解困惑,3例欲杀害老师同学者打消罪恶闪念,帮助贫困生提供5千多个勤工助学机会。近年开展的“颂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燕岭美.中国梦”、“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和坚持了8年的“大手牵小手”等活动,更是家喻户晓,影响至深。谈心亭多次被广东省和教育部评为先进集体,网站2007年获“全国高校校园人气50强网站”称号,2010、2012、2015年分别荣获广东省高校优秀宣传思想工作网站,也是全省老龄工作唯一获奖的网站。2016年该网站还获得教育部优秀网站二等奖;网站现点击率已超过250万人次。

2举办教育论坛,让生命的火花绽放光芒

岭南师范学院教育论坛包括生命教育论坛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坛。生命教育论坛创立于2007年,以“珍惜生命”为主旋律,每年开展“爱惜生命.激扬青春”、“雷锋永恒的二十二岁”、“阳光养生.健康有为”等主题的论坛活动,引导青年学子珍惜青春年华,燃烧峥嵘岁月和鼓励老年朋友焕发第二春,阳光心态、科学养生、有所作为。目前已开展过论坛33场,听众1万5千多人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讲坛创立于2013年,根据社会与大学生最关心的20多个热点专题,邀请社会各界优秀工作者、模范人物、企业家、专家学者、名校友组成辅讲队伍,采取讲坛、讲座、访谈、咨询等形式,开展了《如何规划大学时光》、《毕业季・问》、《多彩人生――创业者的故事 》 等专题,回答了大学生“如何规划大学时光”、“如何做好学问”、“如何发展自我”、“如何做人做事”、“如何践行择业、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等问题。目前已开讲23多场,超过1万人次师生参加了活动。

3组建老年服务队,用各自所长融汇风景线

岭南师范学院老年服务队包括老年宣传、教学督导和党建组织员队伍。老年宣传队主要通过讲座和新媒体微博、QQ、微信等手段,在讲好中国故事和“心灵沟通”的基础上,引导广大老同志立场坚定,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贪小便宜,不受骗上当;积极点赞身边好人好事,做生活和网络上正能量宣传员和“科学养生”辅导员。项目组编写的《老年大学微课程》,教会广大老同志简易、快乐地或纪实生活,或出书立说,或传承家风,幸福地享受互联网技术红利;“有能力、身体好、愿奉献”的教学督导员,运用服务队的网上平台,提前掌握授课老师的备课情况,通过现场听、课后视频网评等方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党性强、威望高、有办法”的党建组织员,通过服务队网上平台,与入党对象谈学习、谈理想,“共读一本好书、共建一个目标、共办一件实事、共解一个困惑、共写一份心得”等活动,穿梭于教室、宿舍和校园间,言传身教,默默地为教育事业发光发热。

4优化老年大学,用文艺传播中国好声音

岭南师范学院老年大学是我校离退休教职工知识的加油站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摇篮。目前开设有舞蹈、歌咏、书画等8门课程和8个文体协会,广大离退休教职工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任选2-3门课程和1-2个协会,年年有计划,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新意,天天喜洋洋。老同志们身心怡悦,阳光上进。在各自协会章程的规范内,配合离退工作办公室分月交替主导活动开展,八仙过海,用舞蹈、书画、声乐等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中国好声音。

5开辟教育辅导站,传递社会主义社会正能量

2003年来,岭南师范学院陆陆续续在校内外联合建立了14个教育辅导分站,既通过网上平台辅导中小学生文化知识,又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期,组织大学生辅导员到辅导站免费开展“一对一”和“一对多”的实地辅导和“快乐阳光”帮扶活动,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有英语口语辅导和手工制作教学活动,有各类文体兴趣培训活动等,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认可。

2013年与赤坎区关工委、赤坎区妇联合共建“全国留守流动儿童快乐家园”项目,成果丰硕,被广东省妇联高度好评。

整个活动,项目组坚持以老同志为思想指导,大学生为业务主导,对留守儿童、中小学校第二课堂活动和文化精品建设,参与而不主导、建议而不命令、服务而不插手,不喧宾夺主,不反客为主,呈现出“中心突出、特色显著、品牌优势”可喜的成绩和社会影响。

6围绕中心目标,“六个着力”为平台护航

为有效建设和确保“五个平台”的正常运转,项目组认真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和岭南师范学院党政年度工作要点,围绕中心,以为党的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为目标,“六个着力”推工作开展。具体是:

着力落实国家老龄政策,及时准确贯彻广大老同志的生活待遇、政治待遇和医药报销机制,充分调动校内外关心老龄工作的力量,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困难帮扶和精神慰藉工作,传递校领导的关心和组织温暖,让广大老同志相信组织、依靠组织、紧跟组织。

着力做好老年人才二次开发,服务人才工作大局。分类建立老年人才数据库,推动树立科学养生、文化养老、服务社会的理念,不断完善岭南师范学院老年人才继续培训工作,以活动促交流、以活动促健康、以活哟俸托常引导“五老”转变养老观念,阳光心态,健康养老。在高校试点“居家养老”或“抱团养老”,为社会老龄事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服务老龄工作大局。

着力把持发展方向,遵循自愿量力原则、安全至上原则、健康向上原则和适度适当原则,变过去单一的向岭南师范学院“要”为“既要又给”,引导他们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长者大度风范展示;多谈苦难发展历程,点赞身边好人好事;分享养生心得体会,积极互尊互助互勉。把广大老同志身上的正能量释放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为学校出主意、解难题,为党的事业增添正能量。

着力创新工作载体,夯实建言献策,每个季度定期举办座谈会,聆听广大老同志心声,收集广大老同志意见;通过微信群、公众号,把握广大老同志的思想动态,化解疑惑困难,为广大老同志发挥正能量提供群众基础保障。

着力健全保障机制,出台《岭师老年团体扶持办法》和《岭师老年社团管理办法》,创建互助帮扶机制,组织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委员、支部委员联系普通党员、普通党员联系群众的“生活互助队”,以爱换心、以善正气、以学养颜、以动强体、以德延寿,用先进的理念为广大老同志的幸福晚年保驾护航和提供制度保障。

着力筑牢宣传阵地,强化老年典范和爱老助老事迹报道,加大退休衔接教育、人才二次开发技能培训和牵线搭桥人才二次就业的报道力度,突出活力特色,激发广大老同志增添正能量的参与热情。

另外,项目组将不断优化平台,扎实推进传统活动的同时,针对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传经绶道和师德建设等方面开展系列讲座和座谈会,使岭南师范学院的优良传统和教学办法得到传承,回归大学的本源,为党的教育事业增添正能量。

作者简介:庞景才,管理学硕士,高校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老龄服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9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收获以下几方面:

一、明白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作为一名优秀的企业家应全面的了解国家经济形势政策,在此大环境下,再去经营、去发展,才能让企业前途有所保障;

二、明确企业战略就是企业大的发展方向,是企业的宪法,企业怎样发展战略说了算,战略一经确定,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适时调整战术,但不能偏离战略方向,任何总经理职位的更换,都必须遵守企业原定的战略目标,而不能因人员更换去改变;

三、明确企业战略制定的思路及方法:自己的企业现处于什么状态,未来的发展方向及目标是怎样的及如何去实现企业的目标,让自己今后的工作在战略方向制定上,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及方向;

四、根据企业战略选择的方法,结合自己所在公司的情况,能清晰公司业务竞争战略应选择的方向,具备为公司提供初步业务竞争战略方案的能力;

五、通过"现代企业管理"的学习,更加清晰明确管理的含义及责任,管理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更新,明确什么是"硬管理"、"软管理"及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企业到何种阶段,应怎样去抓好软硬管理;

六、清晰企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及各阶段应采取的管理办法,结合自己所在公司,能够找到更准确的管理方法,对今后的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方向;

七、明白管理者的角色定位,怎样处理与上级、同级、下级的管理关系及对团队带领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怎样做一个教练式的管理者,让下属在成长的同时又收获快乐,从而拥有更高的工作热情。

管理心理学与商业模式创新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收获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性格的学习,清楚各种颜色的性格特征,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根据各种颜色的性格特征,更加合理的安排工作及能更好的沟通合作,发挥性格在工作中的优势。

二、通过"管理技能提升与情压管理"学习,更好的掌握了沟通的技巧,明白沟通在管理中的重要性,懂得怎样去有效授权及各种授权的沟通方法;明白个人情绪压力管理在工作中的重要性,遇到问题时,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问题,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三、"心力资本"的学习,给了自己一次心灵排毒,让自己学会感恩,拥有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市场营销管理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收获如下:

"恋爱式服务课程"的学习,更加明白服务的深层含义,结合自身所处的服务行业,让自己对优质客户服务理解更上一个台阶,那就是优质的客户服务并不是你为客户解决了问题,而是你为客户提供了多少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供你的客户选择;其次,通过揭开客户需求表层的"面纱"理论的理解,能明白客户背后真正的需求,从而在工作中提高客户的满意度。

生产运作与供应链管理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收获如下:

一、通过个人知识管理的学习,明白优秀的人与平庸的人的最大区别就是优秀的人不犯重复性错误,对自己的行为都会定期反省,此理念自己受益匪浅,由此也养成了定期写反省录的习惯,对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性起到了很好的控制,同时此习惯也会一直坚持;

二、"专业采购谈判策略与技巧"的学习,结合自身的工作,可谓受益匪浅,之前对谈判的理解就是自己提出某一方面的条件,对方如有困难不能执行,就会想办法去说服自己顺应对方,对谈判的思路、技巧几乎没有概念,此专题的学习,不仅让自己明白谈判应具备的个人素质、心理素质及谈判的几大策略、谈判前后的准备工作等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将此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对今后的谈判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让自己对谈判的理解及谈判能力更上一个台阶。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收获如下:

一、了解各种笔迹所代表的含义及通过笔迹怎样去选人、用人,为以后的招聘工作对人的分析判断多了一个了解途径;

二、通过"企业人事体系构建"的学习,余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自己对人事体系构建的理解更加清晰,如他所言"有什么事,设什么岗,设什么岗,上什么人,上什么岗,干什么活,干什么活,给什么钱",这就是人事,简单明了,让自己今后在人事体系构建工作上方向更加明确,对今后的人事工作安排也更清晰;同时也更加明白薪酬体系的构建以及更正确的对宽度薪酬的理解和在今后工作中该怎样去运用。

国学与管理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收获如下:

一、通过国学与管理专题的学习,可以说是革新自我的很多理念及阔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对中国传统 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风水、办公选址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明白世间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寻,以及这些对企业的影响。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10

来自全国老龄办的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而全国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统计表明,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不能满足需求。面对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巨大缺口,我国政府和学界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补短板”。

为缓解养老护理人才短缺困境,国家近日出台《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围绕放宽入职条件、拓宽职业空间、缩短晋级时间等方面作出重大修改。《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扩大老年护理服务队伍,补齐服务短板,到2022年基本满足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完善老年健康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和以技术技能价值激励为导向的薪酬分配体系,拓宽职业发展前景。

【模拟示例】

据统计,我国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超过4000万,但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仅有30万,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的巨大缺口,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解读】

一、表明自身观点。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产生的社会问题正在逐步到来,导致当前我国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也开始剧增,远远无法满足其需求。国内养老护理从业人员面临巨大缺口,采取有效弥补护理行业缺口,促进养老大业的有序发展成为了当务之急,我们必须予以重视。

二、结合社会实际进一步阐述分析。

养老事业的实现离不开专业的护理人员,但是当前的巨大需求缺口,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了护理人员不足:

1.当前我国养老护理行业压力过大,工作强度非常高,工资待遇却偏低造成工作价值的社会认可度较低,待遇与付出形成正比使得人员流失;

2.医患关系产生了矛盾和紧张,对护理人员身体和精神的压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当前的职业吸引力不强,尤其是年轻人不愿意加入;

3.培养的专业护理人才流失和短缺现象严重又加剧了问题,护理培训和相应的监管制度缺失,国内医疗护理没有形成产业规模。

三、提出对策

1.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吸引更多人从事护理工作,社会公众也应该给予护理人员应有的尊重感,切实维护护理人员的尊严和权益。

2.通过建立“以机构为支撑、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提高对长期卧床患者、老年慢性病患者等人群提供长期护理、康复、健康教育、临终关怀等服务的能力。

3.政府为护理人员提供综合性的职业培训,鼓励有条件的卫生职业院校开设老年护理专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以吸引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11

【中图分类号】R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803-02

老干部疗养员是我院接待疗养人员构成的主体,大多年龄在65岁以上,他们除了有与一般老年人相同的生理、心理外还有与其不同的特点,如对疗养的环境、护理、健康各方面的要求标准较高。因此更要求护士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及规范行为。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及疗养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 ,只有掌握与疗养首长沟通的技巧 ,善待他们 ,才能更好地完成优质服务 ,使其在疗养期间 ,达到身心健康 ,心情愉快 ,收到良好的疗养效果。现总结如下:

1、护士存在的常见沟通问题

1.1 缺乏基础礼仪

礼仪泛指人们生活中的活动和行为的准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程序、方式及实施交往行为时的外在表象方面的规范,包括语言、仪容、仪态、风度等。就我院疗养首长来讲,他们大多数都曾是各个岗位的领导干部,阅历深,知识经验丰富,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因而在退休后会有心理难以平衡的情况,加之护士缺乏、不重视礼仪的重要性,仪表不端庄、态度生硬、环境介绍不够全面、语速过快等问题的出现,使疗养首长认为其没有得到应得的服务保障,情绪及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

1.2 介绍、解释及相关健康教育不到位

1.2.1 护理人员要以疗养员为中心,来我院的疗养首长多数文化层次较高,但因年龄较大,身体各项机能下降,会出现行动不便,听力下降等现象,有的护士因说话声音小,语速过快,过于简单的介绍使疗养首长对环境不够了解,房间使用情况不熟悉,从而加重对疗养服务的不满情绪,影响护理服务质量。

1.2.2 多数疗养首长因本身患有老年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疗养期间对患病相关知识有迫切了解的需求。护士却因自身理论知识掌握欠佳,对用药的相关注意事项、给药用途及副作用等的健康教育解释说明不到位,使疗养首长对疗养期间护理工作失去信任。

1.3 专业技术操作水平欠佳

老年人因血管细滑、壁薄、不好找,护士在实际操作中缺乏经验,有时体检抽血无法达到一次性完成操作。这时,护士的反复操作及没有做好合理的道歉、解释都将给疗养首长带来痛苦,使其产生畏惧和拒绝的心理。

2、采取积极合理的对策

2.1 开展礼仪培训及示范

注重外在形象将给疗养首长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对建立良好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仪容、举止、服饰、精神状态等。在首次接触时 ,要以愉快、积极的情绪感染他们 ,使之感到如同到了家里 ,没有陌生感。人们常说微笑是最好的语言 ,以微笑待人 ,是人际交往中解决生疏紧张的第一要素。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沟通的先决条件 ,也是护士良好修养的表现。我院通过每年开展的礼仪知识讲座使护士对礼仪的真正含义淋漓尽致的发挥到实际疗养服务保障工作中去,包括对疗养首长选择恰当的称呼,尊称他们为“首长”,“阿姨”。主动打招呼,学会主动介绍自己,运用规范性语言,如“您好”,“很抱歉”,“我带您去”,“我帮您拿”等,避免使用带有“不”的用语。交流时要用富有同情心的话语、恰当的语句,缩短交流的距离,使交流沟通更加自然、礼貌、亲切【2】。

2.2 开展理论知识学习,树立信心

理论知识是不断发展创新的,而理论需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和完善,因此在工作中学习能够使学习的目的性更加突出,效果更佳明显。在护理操作中,通过到治疗医院进修的机会提高护士实际操作能力,在实践中搜集需要加强和改进之处,增加实践经验,增强自信心。

2.3 注重心理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心理护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了解疗养首长的心理特点,密切观察他们的行为、语言及个人嗜好等,正确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以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问题。谈话时要耐心认真听取,不要中途插话,更不能打断他们的谈话,忌谈疗养首长的生理缺陷和隐私,不勉强他们改变原来形成的习惯和嗜好,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

3、小结

综上所述,良好有效的沟通可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护士对疗养首长的了解,满足疗养首长的需要,使其心情舒畅,机体功能增强。同时,沟通也是一种影响他人的重要手段,可以调整或改变他人的观念,情绪和心态。【3】通过两者的结合使疗养期间投诉率降低,服务保障工作得到应到疗养首长的认可, 是顺利完成服务保障的基础。

参考文献:

谈谈对养老服务业的认识篇12

新建本科院校,指高职高专、师范高专、教育学院、成人高校等地方院校通过合并或者单独升格成为普通本科院校。按照教育部统计,截止到2012年,我国普通本科院校842所,而1999年这个数字是390所,10多年增长了1倍多。这些新增的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高等教育地方化和大众化发展的使命。但新建本科院校上有几百所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授予权的老牌本科高校,下有众多高职高专院校,大多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如果全盘照搬传统本科大学的办学模式,甚至与名牌本科大学进行全方位的竞争都是错误的。正确的定位应该是立足现实,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建设具有特色的应用型本科院,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教育、服务一线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本科教学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导,坚持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灵魂。“学以致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治学理念。只有新建本科院校实现科学的定位,明确自己的人才培养规格,才能有效构建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之后才能有效地展开具有新建本科院校特色的课程建设,避免流于形式的趋同建设和层次失衡。

一、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现状

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的现状以及障碍因素如下:第一,学校定位不清晰导致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带来困难。新建本科院校脱胎于专科层次院校,成为本科院校以后,急于跟原来的专科划清界限,导致行业定向不如专科明确,而二次加工的机会又不如老本科多,进而使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兼顾更加困难,这样的课程目标基本无法实现。第二,教师教学观念固化。新建本科院校教育思想观念滞后是办学层次提升后的一大问题。教师观念的固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校的“老人”固守高职高专的办学思路和教学观念,进行单纯的职业教育,学生缺乏对国际商务谈判的整体把握和谈判素养的基本养成;另一方面新进高层次教师不愿意走出传统的教学体系,机械模仿老本科院校,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理论轻视实践,结果学生无法把握,无所适从。第三,新建本科院校从生源来看,学生多为刚过本科线的学生,在10多年大扩招的背景下,这些学生道德素质、自控能力、责任感参差不齐,学习的自主性、自觉性、探索性相对欠缺。面对如此多样化、个性化的学生,要帮助每个人成功更加艰难,这使得课程建设工作愈加复杂化。

二、我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建设的几点探索

课程建设涉及面很广,我校针对当前较为突出和急迫的问题进行了重点突破。

1.更新课程目标。老牌本科院校关于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定位一般是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容和方法,懂得商务谈判的有关法律规定,基本掌握商务谈判的程序及技巧,掌握商务谈判的策略及有关技能,平衡处理谈判过程中遇到的错综复杂的风险、策略、利益关系,为今后从事商务谈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经过研究,我们认为这个目标对于我校学生是无法实现的,并且我校经管类学生的毕业去向是中小企业,所以过多涉及到大型商务谈判中的策略、技巧等内容也是没必要的。鉴于我校实际,课程组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调整为:通过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基本内容,基本掌握国际商务谈判的程序,熟悉国际商务谈判的策略和技巧,清楚成为一个合格国际商务谈判工作者需要的基本素养和能力,简单地说,学生通过国际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能够从事较为初级的国际商务谈判。

2.创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有赖于课程目标的设立,根据上述教学目标,我校国际商务谈判课程导入的教学内容高度服务教学目标。①国际商务谈判基本知识。国际商务谈判是跨文化商务谈判,具有国际性。谈判的参加者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价值观念,代表着各自企业利益。本部分内容详细论述了国际商务谈判的需要理论,概述了谈判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国际商务谈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②国际商务谈判惯例。无论何种类型的国际商务谈判,从开始的准备工作,到谈判中的讨价还价,直至通过法律程序签订合同,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我们将这种规律性称为商务谈判的惯例,它反映了谈判科学性的一面。本部分从实务角度论述了谈判的准备工作、谈判的过程、国际商务谈判的法律规范、谈判技巧、谈判者行为分析、语言、非语言沟通等内容。目的是使商务谈判人员对谈判的整个程序、过程有所了解,以便指导实践。③国际商务谈判技巧。谈判技巧是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不是谈判的所有。本部分首先导入国际商务谈判的需要理论,然后用此理论来指导商务谈判的准备和实施工作,最后对国际商务谈判应用技巧组合和使用技巧的方法做出详细的介绍。④国际商务谈判的国别比较。本篇对世界上一些重要国家和地区的谈判风格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使我国商务谈判人员了解和熟悉对方的文化传统和谈判方式,并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不同的谈判策略。

3.改进教学方法。改进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更多地采用学生参与的形式完成学生谈判素养的培养。①案例分析。除了课堂讲授外,大力推广案例教学,要求学生对谈判实务和案例进行分析,充实和巩固理论知识。由主讲教师根据国内外企业实践来设计具体案例要求;这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意识,也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道桥梁,避免了教学与现实的脱节。②模拟谈判。按照课程的不通阶段,将学生分组,以对抗式的模拟谈判巩固学习内容,这是最能建立学生对国际商务谈判感性认知的教学方式,通过模拟谈判,架设场景,引入内容,激烈对抗,学生对于谈判的流程,谈判的内容和谈判的策略都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③探索式教学法。商务谈判是个复杂的工作,因此,相同的案例不同的人去实现,途径可能不同,结果亦有可能不同,探索式教学法是以探索为主的教学,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和合作讨论教师提供的案例,为学生提供充分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④学生合作学习法,在教学组织中我们把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体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实践中。师生互动是指视教学为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强调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唯一的信息源。在“商务谈判与推销模拟挑战杯大赛”组织中,我们要求学生设立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5~6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完成一个案例,要求案例内容有深度、组织衔接完整,以宿舍为单位讨论,推出宿舍优秀案例;然后以班级为学习团队,由有关负责人负责案例的落实和组织课堂发言;最后挑选出的优秀谈判队伍参加全校比赛。在这种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变成了“指导―参与”的关系。

4.改革考核方法。国际商务谈判课程考试改变了以往期末闭卷终结性考试一统天下的局面,采取开卷和闭卷相结合,笔试和动手实践相结合以及口试、分组讨论、小论文等多种形式的考试方式,并且形成性考试在考核总结果中占60%这样的考试分布,导向作用明显,保证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克服了具体实施层面的许多困难,通过课程建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不仅仅达到了课程设定的目标,还对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巩固和升华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银芳.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2]姜书竹,殷红蕾.区域经济与地方本科院校国贸专业特色建设――以湖州师范学院为例[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2).

[3]王瑛.中阿经贸论坛与宁夏高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