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分析合集12篇

时间:2023-12-21 11:25:29

现代物流分析

现代物流分析篇1

中图分类号:F530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Developing railway modern times logistics is inevitable trend by analyzing relations between traffic transportation and modern times logistics.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railway modern time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re cleared,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railway modern times logistics development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railway; modern times logistics; advantage; problem; strategy

从某种意义来看,现代物流与交通运输都是实现人和物资空间位移的服务活动,但现代物流的服务范围更广泛,而交通运输提供的服务比较狭窄。新形势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服务呈现出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协调发展,并根据市场需求提供具有指导性的部分供应链服务,运输和物流在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交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铁路运输市场全面开放,国外先进的物流企业参与中国运输市场的竞争,加之与国内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日益激烈,铁路运输市场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铁路运输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传统的铁路运输业已经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运输组织改革,发展铁路现代物流,成为我国铁路发展的必然趋势。

1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优势

铁路作为物流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统一的全国铁路路网体系,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网络化的基础设施;二是遍布全国的铁路仓储设备,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三是大运量、低运价、全天候、持续均衡运输,为发展现代物流提供了最重要的经营基础;四是铁路为推动低碳物流发展创造外部环境条件。

2铁路发展现代物流存在的问题

2.1供需不平衡

尽管全社会货运需求旺盛,铁路货运量以年均2亿吨的增速上升,但由于我国铁路部分区段货运能力紧张,加之90%以上的货运能力都是用于煤炭、粮食、冶炼、农用物资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物资运输,大量零散的、高端货物和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

2.2服务意识滞后

铁路系统相对滞后的服务意识,不符合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传统的铁路货运实行“站到站”的生产组织模式,处于现代物流产业链的低端,扮演的是“拉脚”的角色,发展空间和效益空间受到很大限制,与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很不匹配。

2.3信息集成平台缺乏

随着铁路的快速发展,已建成确报、调度、货运制票、货运营销、车号识别、车站现在车管理等多个信息系统,但并未建立一个全面、完整的铁路运输信息集成平台,实现全面、全过程地描述运输组织各个要素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打破系统壁垒,整合现有各系统信息,统一标准接口,统一统计结果,统一综合运用。

2.4专业人才缺乏

铁路企业虽然有多年从事货运工作的相关经验和为数众多的货运工作人员,但对现代物流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多,整体知识结构参差不齐,无法对发展现代物流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现代物流分析篇2

1 现代物流管理观念

1.1 全球化观念

经济的全球化带动了物流的全球化,产品的销售区域已变成世界范围,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物流管理也要实现全球化。

1.2 物流管理信息化

毋庸置疑,信息在现代物流管理中担任着重要角色。通过实时把握物流信息,我们可以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进行。

1.3 物流管理的社会化

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是产品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会给资金周转带来不利的环节,如果企业同时从事制造和物流,将会使得社会的物流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将产品的生产制造与物流服务行业联结起来,是物流管理社会化的体现。

1.4 物流管理的一体化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顾客选择商品的结果,都会受到企业物流管理的影响,它是生产商服务顾客的重要能力。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只有拥有值得让顾客信服的物流管理,才能使产品的销售流通顺利进行。物流管理的一体化不仅仅是指企业内部物流管理的一体化,它还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的一体化。

1.5 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

物流管理服务让顾客满意是我们进行物流管理的目标之一,是决定我们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关键。社会向多元化、信息化发展,使得消费者的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订货的不确定性增强,批次增多,批量减小,这些都增加了货物的流通,物流管理的工作量和烦琐度。我们在进行物流管理时一定要以顾客满意为第一观念,把服务做到位。

2 现代物流管理流程

2.1 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的物流活动组成复杂,而且“效益背反”原则常常发生在各个活动功能要素之间,例如,运输与存储的背反特性。认真分析这些活动的逻辑关系,将它们构成能发挥综合功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是减少物流成本,企业物流运行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开展一个物流管理项目的运作前,对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是极为必要的。

2.2 建立工作分解结构

无论物流系统的规模有多么庞大,它都是由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子系统和系统之间,都存在着总的运行结果、总的目标和总的费用、资源利用方面、空间上和时间上的等各种各样的联系。我们做好物流工作的分解,是物流管理流程制定极为关键的一步。

2.3 物流任务的安排

对物流任务进行安排的主要技术有:里程碑图、简单的条状图、甘特图、项目图和平衡线,我们可以利用一种或者是几种技术相结合对物流任务进行进度安排。

2.4 成本估算和控制

现代物流分析篇3

物流是为实现商品价值,使物质实体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活动。通过对供给链治理体系的研究,指出物流是一种同一规划的系统,具有供给链的特征,表现出集约化上风。并进一步带来了物流系统的灵敏性,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使企业创造更大收益成为可能。供给链治理体系下的物流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趋势。

一、现代企业物流治理的特征

物流的概念是随着交易对象和环境变化而发展的,由最初的主要侧重商品物质移动的各项性能,到连接生产与消费的中介性手段,在到夸大顾客需求和物流活动的效任性,以及相对较为成熟的重视顾客满足度、物流活动的效率化和一体化,物流的概念不断得到充实和更新。现代物流概念的发展是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职能活动上升到经营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经从对活动的概述和总结上升到治理学的层次。这表明企业物流治理的终极目的是满足客户与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包括整个供给链(从供给商开始,一直到客户)的物流本钱、客户服务水平和企业投资收益的权衡取舍。与传统的物流概念相比,现代物流在范围与边界、系统概念、性质地位、目标理念、服务对象、功能定位等方面表现出如下特征:(1)现代物流治理是系统整合下的协作物流,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从商品供给体系的角度来看,现代物流不是单个生产、销售部分或企业的事,而是包括供给商、批发商、零售商等有关联企业在内的整个同一体的共同活动,从而使物流治理成为一种供给链治理。从供给链战略治理的角度出发,现代物流治理指挥着跨企业组织的物流作业,通过强化流通过程中所有企业的关系,以实现产品供给链全过程的价值和经营行为的最适化。(2)现代企业物流是客户服务的物流,客户服务是物流治理创新的原动力。传统物流以为物流是“内部事物”,只对组织体内部产生影响,其服务对象是组织内部的生产或销售部分;现代物流以为物流是“外部事物”,其服务对象是组织体外的顾客。与此相适应,企业经营理念的核心以从产品制造转向市场营销和客户服务。(3)现代企业物流治理依靠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和全面、正确的市场信息,来实现企业各自的经营目标和实现整个供给链的效率化。信息已成为物流治理的核心,现代物流活动必须及时了解和反映市场的需求,并将之反馈到供给链的各个环节,才能保证生产经营决策的正确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企业物流治理现状

由于治理体制改革的落后,我国企业物流的发展仍然处于“小、多、散、弱”的状态,普遍存在经营分散、功能单一、自动化程度低和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等题目,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传统的治理理念和治理机制影响着物流效率的进步。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相当多企业仍然保存着“大而全”、“小而全”,“产、供、销一体化”,“仓储运输一条龙”的经营组织方式,物流组织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使采购、仓储和配送职能未能进行充分整合,无法实行一体化的内部供给链治理,不利于社会化专业分工。(2)企业对物流服务的熟悉不够全面和深刻。随着经济的发展,顾客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个性化、多样化,物流服务已成为企业销售差别化战略的重要一环。可是我国的很多企业在制定物流服务要素和服务水准时,将有限的物流服务资源均匀分给所有的顾客和所有的产品,往往影响到具体的物流服务绩效以及由此带来的顾客满足度。另外,物流服务治理仅由物流部分单独进行以及对物流服务的实施情况没有定时进行检查等都影响了物流服务的价值实现。(3)企业物流的治理手段落后。首先,我国企业物流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旧有仓储设施,功能单一,设备陈旧,作业效率较低,作业质量不高,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产业运营的需要。其次,由于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低,缺乏同一、规范的标准,致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难以实现一体化、全过程的活动。再有,目前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企业间没有信息接口,难以实现物流企业与用户间的联网和供给链治理等。(4)企业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低。由于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物流信息本身也被分割在不同环节和不同职能部分之中。信息分散、信息处理能力低,其结果是上下游企业之间以供给链为基础的物流流程优化和物流功能整合无法开展,造成物流活动的重复操纵、正确性差、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难以形成等,这不仅影响每一个企业的物流运作效率,增加物流开资和资源占用,而且直接影响供给链的整体竞争能力。

现代物流分析篇4

近几年来,江苏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呈现出规划起步早、区域分布广、发展势头好的特点。

(一)规划起步早。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从2002年至2010年《江苏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根据这个规划,到2005年,全省建成14个综合物流园区和一批专业物流中心,初步建成较完整的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公共平台,创建2-3个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晶牌;到2010年,基本建成与江苏省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该体系将呈现物流区域——物流枢纽城市——综合物流区——专业物流中心——城乡快递系统五个层次,形成运作顺畅、高效便捷,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使江苏现代物流具备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特征。

(二)区域分布广。江苏具有良好的现代物流区位优势,全省沿扛、沿海拥有11个一级对外开放港口,内河港口吞吐量在全国拥有绝对优势,3260公里通江达海的 5级以上航道网络,可实现300吨级以上船舶全省直达运输;空港拥有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及其它7个民用军用机场;还有250公里长的原油运输管道。

根据规划,全省将形成3大物流区域,14个综合物流园和6个专业物流中心,分布之广,分别依托自身优势,进行物流整合,实现各具特色的功能定位。

(三)发展势头好。2001年3月的《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对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已出现的现代物流企业,主要有六种模式,即:

一是依托交通枢纽的综合物流企业。通过信息平台和配套功能,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以道路货物运输为切人点,利用公路直通式海关监管点的优势,实行“一站式服务”。

二是为开发区和外企工业园区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企业。一批起点较高,具有第三方企业雏形的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并不断发展壮大,已初步形成集进出口贸易、国际货运、报关、保税、仓储、运输、加工等诸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物流企业。

三是提供外包装服务的物流企业。如江苏小天鹅集团和中运、科龙合作成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安泰达公司,从运输的招标开始,实施储运的整合,节约企业运输成本。

四是以商贸连锁配送为主的物流企业。

五是以对外贸易服务为主的物流企业。主要是港口、机场物流园区、各类航运集团、空运企业所属的物流中心,为远洋运输服务的中介、公司等。

六是邮政业物流配送企业。江苏现已形成了实物运递网、信息网、金融网三网合一的独特优势,为全面进军现代物流奠定了物质基础。

现代物流货运保险势在必行

(一)发展现代物流保险是振兴江苏经济的客观要求

江苏是我国经济大省,目前,现代物流业已列入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日益引起重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江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和工业化程度的提升,物流量日益增多,迫切需要发展现代物流保险,以支撑江苏经济更好地发展。

(二)发展现代物流保险有利子实现物流的畅通高效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内货物运输量快速上升,但是货物运输保险业务的增长速度与货运量的增长不成比例,在沿袭传统货运方式的同时,越来越多地采用联合运输方式,以发挥各种优势,获得最佳效益。联合运输,特别是多式联运方式下,运输的风险呈现出一体化的特征,而不是分段运输方式下的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分段式的风险。企业从原材料供应到制成成品,从起点到终点,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改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直至销售出去的全过程存在各种风险。现代物流已渗透到企业经营的全过程。过去,国内物流只是按数量和吨位计算,在供应链条件下,物流公司对风险和出险后损失难以确定。为了适应物流方式的变化,必须跟进物流市场及时控制运输风险和提供保险服务。

江苏省先后成立了十几个物流公司,他们都采用高起点、国际化运作模式,呈现多层次、市场化运作的物流配送格局。化解物流风险是促进物流市场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货物在流通过程中存在多种风险,必须通过发展物流货运保险加以防范和化解。即:

1、由于个人行为的反常或不可预料的团体行动所致的社会风险,如盗窃、抢劫、罢工等。

2、由于市场变化或估计错误导致产量减少或价格涨跌的经济风险。

3、由于物理和实质风险因素导致财产毁损的风险,如水灾、火灾、暴雨、海啸、地震和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倾覆、燃烧、雨淋、坠落等自然风险。

4、由于战争、冲突、动乱所引起的政治风险。

5、整车灭失、提货不着等特定风险。

6、相关服务风险,如车辆装卸、提供服务、出租、人身侵害、承运人责任、公众责任等等。

发展江苏物流保险的思考

(一)细分市场,明确物流保险重点

现代物流中心的出现对传统的预约货运险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南京王家湾物流中心和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在物流发展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支撑,管理比较规范,对保险有需求,在规划的流程中已设有保险环节来规避物流运输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既为保险公司介入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对信息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保险公司应抓住机遇,拓展货运险新思路,加强接触,寻找切人点,设计与之配套的电脑平台接人其系统,方便出单,方便管理,尽快开辟市场,形成优势。

要针对物流过程中的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进行承保风险的扩展。处于物流过程中的货物,在物流线路上的动态风险可以通过各种货运险种的组合进行解决,而停放在物流结点上的货物面临的是各种静态风险,需要在承保货物运输保险时提供扩展一定时期、时点的仓储责任险。物流过程中的货物涉及较多的关联方,如托运人、收货人、承运人、货运人、政府及公众等,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运输合同的规定,严格区分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把承运人责任险、物流责任险等作为附加险种,使物流风险解决方案更加完整、充实。

(二)合理确定保险金额及费率

合理确定保险金额及费率是开展现代物流保险业务的基础工作。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和惯例,保险金额可依据物流过程中所涉及到货物的运输、包装、短期储存情况分别确定,能够直接确定货价的,按货价或按货价加运杂费计算;无法直接确定货价的,可按仓储商品不同堆放区域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估算,双方协商确定保险金额。在费率计算方面,能够确定保险价值的,参照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及费率执行;对无法确定保险价值的货物,可参照定额保单及费率的形式承保,实行单程定额、定期定额承保。

(三)分析承保风险选择适用条款

在承保物流主险(货物运输保险)或选择联合运输方式时,可附加一个或多个附加险种,适用相应水路、公路、铁路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及有关附加险条款。

一是承保物流社会风险时,可以根据要求承保附加盗窃、罢工险。

二是承保物流自然风险和意外事故时,如水灾、火灾、暴雨、海啸、地震和运输过程中的碰撞、倾覆、燃烧、雨淋、坠落等,可承保陆路、水路、铁路、航空等运输保险、进出口货物运输保险及扩展仓储保险。

三是承保政治风险时,可根据惯例附加战争保险条款。

现代物流分析篇5

1.1 区位优势较为明显,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济南市是东部地区的一个中心城市,也是一个理想的物流中心。山东省省会及山东省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和商贸流通中心是济南,同时作为全国21个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其发展现代物流业具有独当一面的优点。

1.2 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完善,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基础设施

济南市的陆路、航空交通十分发达,完全可以满足现代物流产业需求。公路交通方面,通过济南,将华东与华北相连,也是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内陆地区客货交流的中心,是国家4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和山东省公路网络中心之一。铁路交通方面,济南站、济南西站同为全国36个特等火车站之一,济南的铁路枢纽的地位在高铁时代也变得越发重要。航空交通方面,遥墙机场的运营参数也在华东地区占到第八。

1.3 产业优势不断扩大,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3.1 产品物流基础雄厚

济南的工业在汽车、机械、钢铁、化工、纺织、轻工、食品、建材等方面均占有一席之地,农业水土资源也十分优秀,蔬菜种植传统源远流长,名优土特农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也较高。济南还是区域性金融中心。

1.3.2 物流总额较快增长

2016年上半年,济南市的社会物流总额为10 997.6亿元,相同情况下提升12.1%;物流相关产业固定资产总共有225.4亿元投资,提升116.3%,在山东是增长最快的。济南市的物流企业总共有1万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9家、3A级以上企业19家(5A级企业3家)、收入过亿元企业20家。

1.4 特色物流企业迅速成长,为现代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营运载体

这些年来,济南物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物流服务质量不断上升,后续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1)本土物流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盖世物流园是首批部级示范物流园区之一,在全国通用仓储企业40强、全国冷藏仓储企业30强均占有一席之位;佳怡物流、零点物流、宇佳物流、同元泰和大舜医药均为A级综合类物流企业。

(2)物流园区加快建设。现在,济南市已建成综合服务型4个物流集聚区,它们是:大桥路商贸服务型、桑梓店货运枢纽型、崔寨生产服务型、济南保税区,总共有3 000余家企业进驻。盖家沟物流基地、山东翰迪物流日趋成熟。

2 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劣势条件(W)分析

近些年的发展,虽然济南市的物流业有所提高,但是和先进城市相比,差距还是有的,其并不能和济南区域中心城市功能作用相匹配。

2.1 现代物流发展面临管理体制约束,调控扶持力度不够

部门管理体制在我国是根深蒂固,不同部门管理不同的物流领域,这就会造成部分管理部门对自身的物流业务进行独裁,在系统、综合方面对物流系统的观念就会造成欠缺,这就会导致物流资源和需求整合受条块分割、局部垄断的制约。特别是营改增后物流税负增加等问题变得突出,物流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政府在土地、税收、技术、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2.2 大型物流基地建设滞后,规模效应难以形成

早先《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要求,济南市要建设西部担山屯、东部郭店、北部盖家沟三大物流片区。然而只有盖家沟物流园区建设的还比较好,有一定的规模,但和大型物流基地的远景规划仍有不少距离。从企业密集度来看,大多数济南市物流企业分散在长清、平阴等区域,物流资源不是很集中,产业集聚能力较弱,区域发展无明显优势,同质化竞争较激烈。

2.3 物流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粗放经营水平不高

济南拥有的第三方物流龙头企业不多,发展不快,在如下方面表现突出:(1)第三方物流企业整体实力还不够强,规模不大,产业密集度低;(2)物流企业的管理效率低,物流企业的发展还不够现代化,传统物流企业居多,现代物流企业较少。济南市物流业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的能力不够高,信息化技术低,表现在如下方面:(1)城市现代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还不完善,知名度不高,功能不够齐全;(2)第三方物流企业现代信息技术还不够高,对于济南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阻碍。

3 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机会(O)分析

济南市在《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三年行动纲要》对现代物流业发展进行了长远规划,要实现这些目标,对症下药极为关键。分析当前外部环境与自身特点,济南市发展现代物流,具有较好的外部机遇,可谓是得到了聚齐天时、地利、人和的机遇与优势。

3.1 政策环境优化

十八届五中全会对于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在2015年,国务院和相关部委颁布了40余项支撑政策,尤其在2016年,济南市委也提出了打造全国的区域性经济、金融、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与山东经济文化强省相适应的现代泉城的總目标,2016年7月,《济南市加快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开始执行,《济南市建设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方案》在积极推动,这将极大地推动济南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3.2 社会需求充足

2014年,山东省的GDP为5.9万亿元,以2014年全国平均物流需求系数3.35计算,2014年山东省物流总投资为116.6万亿元。在济南市的方圆500 km内,有34个大中城市中,3.47亿人,GDP约20万亿元,有充裕的物流需求。除此之外,其商貿流通业甚是发达,这也奠定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基础。

4 济南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威胁(T)分析

4.1 周边物流骨干城市不断发展成为济南区域物流中心地位的威胁

河南省省会是郑州,也是中部物流区域的中心城市,郑州的区位变得愈加重要,区域物流中心也逐渐坐拥其实。青岛现代物流业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是其具有铁路、公路、海运、航空四位一体的综合运输体系;同时,青岛基础产业和外向型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奠定了青岛现代物流业的强劲发展。

除青岛外,省内重点发展的物流节点城市还有潍坊、烟台、临沂,现代物流发展所需的优越区位条件和经济实力这些城市都具有,同时这3个城市对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不断加大投入,与济南市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相互竞争。

现代物流分析篇6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以下简称EMS)作为中国首家百年邮政经营企业。它有着20多年的快递经营经验,全国规模最大、业务品种最丰富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EMS在从收寄到投递各个环节紧紧相扣、紧密作业,保证了快件的安全传递。但是它也屡屡遭到与其同等竞争市场的物流企业“挑衅”。客户需求已不在是简单的包裹送到则可,而是对快递时限,末端服务有了较高的要求,所以随着从过去习惯快递自取或下楼自拿也不懂得投诉的时代变慢慢从沿海一带城市出现客户不断投诉的趋势时,客户服务体验满意度就演化出来了。而最明显暴露出的问题就是对EMS揽投员态度较差的投诉,还有被披露揽投员不经收件人同意找人代签收邮件现象,收件昂贵也是EMS屡遭诟病的不足之处,然而在下文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问题本质在于体制 。

EMS作为我国经营历史最久远的专业物流邮政公司,我们有必要从物流网络,运输配送,物流成本管理以及服务管理等方面等来了解其优劣势。

一、物流网络

物流网络指物流的过程,如果按其运动的程度即相对位移大小观察,它是由许多运动过程和许多相对停顿过程组成的。所谓物流网络结构,是指由执行物流运动使命的线路和执行物流停顿使命的结点两种基本元素所组成的网络结构。包括集货运输、干线运输等。功能要素有包装、装卸、保管、分货等。研究物流网络,我们需要建立在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之上的、以信息网络为支撑、按网络组织模式运作的三大子网。1)物流组织网络,它是物流网络运行的组织保障;2)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它是物流网络高效运作的基本前提和条件;3)物流信息网络,它是物流网络运行的重要技术支撑 。EMS组织网络方面做得并不到位,其内部组织的混乱造成了整体了混乱。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方面在国内尚无其他物流公司能比,可见其基础设施实力强劲。物流信息网络方面较差,对邮件进行信息处理的效率低下。综合各各方面,邮政快递在物流网络方面是存在较大的隐患,远远不及顺风这样的物流公司 。

二、运输配送

配送运输通常是一种短距离、小批量、高频率的运输形式,它以服务为目标,以尽可能满足客户要求为优先。如果单从运输的角度看,它是对干线运输的一种补充和完善,属于末端运输、支线运输,主要由汽车运输进行,具有城市轨道货运条件的可以采用轨道运输,对于跨城市的地区配送可以采用铁路运输进行,或者在河道水域通过船舶进行。配送运输过程中,货物可能是从工厂等生产地仓库直接送至客户,也可能通过批发商、经销商或由配送中心、物流中心转送至客户手中。运输配送的速度往往决定着客户的数量,同时运输配送也跟成本存在着巨大的关系。物流网络线路与结点两个基本元素由于与运输配送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关系,即运输是在规划线路上完成结点与结点之间连接的手段。由于EMS有着首屈一指的航空和陆路运输网络、覆盖区域最广等运输优势,很好的弥补了物流网络方面的不足。在第三方物流行业中具备着一定的优势。

三、物流管理成本

物流成本是指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具体表现为物流各个环节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合对于专业物流企业而言,企业全部运营成本都可以理解为物流成本。对于EMS来说,物流成本主要集中于人工费用、作业消耗以及物品消耗。针对物流管理成本来看,EMS是存在缺陷的。技术相对落后造成邮政快递处理速度缓慢,大部分地区EMS邮件在分拣和分发两个环节仍靠手工作业,既容易产生差错,工作效率也比较低,人工费用大大增加。作业消耗与物品消耗问题中,EMS虽然速度较快,但在物流结点和物流中心的管理上问题较大,中心管理跟不上运输速度。造成运输费用高的同时中心管理费用也高,最终导致客户需要交付更多的现金。这显然不是客户希望的 。

四、服务管理

优秀的物流客户服务是大多数物流企业追求的目标,而通过对其绩效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发现企业物流客户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企业的客户服务指明发展的方向,促使企业建立科学的客户服务策略,建立最优的客户服务体系。客户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份额、物流成本,进而影响到总体利润市场规模和经营方位扩大等因素。一流的客户服务已成为高水平物流企业的标志。EMS一贯秉承 “全心、全速、全球”的核心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快捷、可靠的门到门速递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和社会的多层次需求。可以说在服务方面,EMS存在优势 。

五、其他

为加强对各种业务的专业化管理,国家邮政局还设立了中国速递服务公司,对中国邮政EMS业务进行全面管理工作。其后果造成组织机构重叠,效率底下;其次是条块分割,难以形成规模经济;最后是内部竞争激烈,违规经营现象时常发生,相互之间内耗,严重损害了EMS的形象。

小结

企业物流部门和物流企业的实际工作需要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以确定高职物流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文化知识给学生基于实用技术和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方法,使学生毕业时在一开始会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和持续的学习能力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

调整国家、物流主体与劳动者、消费者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通过完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为物流活动确立行为准则。对有关物流的技术规范和市场准入建立标准提升物流法律法规的层次,对于提升物流法律法规的层次,我国物流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目标应定位于:如何通过汇编修订现有法律和适当补充立法,疏通各单行法律规范之间的承接与递进关系,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结构严谨的物流法律法规框架,促进物流行为规范化和物流运作效率化。

现代配送作业的特点拣选是多品种、少量、多频次。为完成配送,拣选作业是关键。拣选作业因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一方面会造成物流费用上升,另一方面拣选作业不流畅,也直接影响多频次的出库配送任务与服务质量。因此,集装单元的确定,保管区的形式和布置等都要有利于拣选作业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拣选作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

参考文献:

[1]吴彬,孙会良.物流学基础[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

[2]易华,李伊松.物流成本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现代物流分析篇7

1.引言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与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经发展成为新兴、最具有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服务贸易行业,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总体交易成本和交易效率,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各级政府和一些企业开始积极引进现代物流理念,对物流资源进行改造和整合,不少地区将发展物流作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003年,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编制的《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河南省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物流企业为主体、以降低物流成本和提流效率为核心,以粮、棉、畜等优势农产品物流为重点,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发展。

2.现代物流业的概念

现代物流业是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物流装备,有机整合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环节,实现物流运作一体化、信息化、高效化的复合型服务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业是以物流活动为基本共同点的行业群体,其主要特点是服务性,因此通常将物流业列为第三产业类,属于服务业中的新兴产业。

3.河南省物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省现代物流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不断拓展,新兴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快速成长,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步伐加快,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基本符合国家物流企业分类评估标准的A级及以上物流企业发展到270多家,其中运输型物流企业占39%,仓储型物流企业占26%,综合型物流企业占35%;国有物流企业占39.6%,非国有物流企业占60.4%。但从总体上看,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4.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4.1 河南经济实力强,产业基础雄厚,生产物流发展空间巨大

河南是经济大省、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未来的制造业大省,经济总量、制造业规模、商贸业规模均居全国第5位,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煤炭化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发展现代物流的产业基础雄厚。我省社会物流总额与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5年1.93倍上升到2008年2.01倍,经济发展对物流业的推动作用不断提升。随着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实施和“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步伐加快,预计今后一段时期,我省经济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我省生产物流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4.2 人口多、市场大,消费品物流发展前景良好

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经济腹地广阔,近1亿人口本身就可以带来庞大的消费市场,2009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746亿元。近年来,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商贸流通业迅速发展;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实力快速提高,对全省及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随着我省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品物流发展潜力巨大。

4.3 区位优势突出,立体交通网络完善,分拨物流发展前途广阔

我省地处中部核心区域,承东启西,陆路交通发达,航空运输快速成长,是距离天津、青岛和连云港等港口最近的省份之一,具有发展物流产业的区位交通优势,有望发展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全国铁路主通道有“三纵三横”贯穿河南,铁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郑州至西安、石家庄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等项目建成后,郑州将成为全国唯一的“双十字”铁路中心;现有公路通车总里程24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841公里,居全国首位,实现了全部省辖市和90%以上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郑州国际机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客货吞吐量快速增长,已被国家确定为全国区域枢纽机场之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有机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具有发展公铁海多式联运的天然优势。

4.4 物流资源丰富,物流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支撑

我省拥有3个一类口岸、9个二类口岸、亚洲最大的铁路编组站郑州北站、全国最大的铁路零担货物中转站郑州东站、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郑州出口加工区、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另外,建设中的郑州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郑州国际航空港等重要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全省“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电子口岸、行业信息平台建设取得较快进展。

4.5 劳动力、仓储等成本低,物流人才可得性高

我省仓库租金水平、在岗职工工资水平都比较低,具有物流成本优势。劳动力资源丰富,每年全省高校物流相关专业毕业生达12000多人,其中郑州高校占90%以上,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可得性较高。

以上五方面的优势作为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的坚实基础,为现代物流业开辟了广阔的空间。面对新形势,我们要增强紧迫感,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家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国内外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把资源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面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5.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意义

发展现代物流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快速发展和社会分工不断细化的客观需要,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关键环节,是根据我省实际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第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途径。现代物流作为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在全球范围内获得迅速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正在迅速成长为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省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Z].河南省人民政府网.

[2]孟素芳.河南现代物流业发展环境浅析[J].市场研究,2009.

[3]金琳,王晓展.河南省物流产业集群模式及策略研究[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现代物流分析篇8

如何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求得平衡,坚持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现代绿色物理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对现代绿色物流管理进行概述和对影响物流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

1.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概述

1.1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大,传统的物流方式在现实实践中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在时代条件的变化下应运而生。绿色物流是指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抑制物流本身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利用物流资源,从而避免物流资源的无用浪费,净化物流环境。

1.2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

理论联系现实才能促进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绿色物流管理有坚实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重点是坚持经济与环保的协调统一,建立合理的运行机制,转变生产方式,树立新观念。物流的运输和仓储以及加工等过程,难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破坏脆弱的生态环境,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利用各种措施抑制物流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建立生态环境与物流之间的良性联系,促进了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学是将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结合,在再生产过程中实现两大系统物质循环、能量转化的应用科学。传统的物流生产方式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生态效益;传统的物流生产方式只顾局部利益,不能把握宏观局面;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利用生态经济学理论,成功建立起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密切联系的桥梁,有利于把握宏观局面,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缓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不能只是为眼前的微小利益,而去损害后世子孙的利益。生态伦理学以道德的角度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通过生态学手段揭示人与自然的规律,进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协调。现代绿色物流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为后世子孙的切实利益而不断努力,坚持维护生态平衡。绿色物流管理从生态伦理学获得道义上的支持。

2.现代物流管理中影响环境的非绿色因素分析

2.1输送对于环境的影响

商品通过物流发生空间移动,满足不平衡的市场需求,在物流活动中,输送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商品的运输需要依赖交通工具和交通路线,现阶段的交通方式都要不同程度消耗不可再生能源,不利于能源的可持续;在商品的运输过程中会排出一定量的有害气体,为大气污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条件,损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物流需求的变化,交通路线的建设需要也不断增加,破坏地表植被,影响生态平衡;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也对沿线的植被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2保管对于环境的影响

在对商品进行仓储管理中,不合理的保管方式,会使易燃、易爆等化学危险品,发生爆炸或泄露,影响周围的生存环境;在对某些商品进行保管,为了商品的保质可能会喷洒一定剂量的化学药品,会对周围环境的空气和水体造成污染。

2.3流通加工对于环境的影响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和提高商品的经济附加值,会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进行商品的流通加工进行商品形态和机能的转化。在商品的流通加工环节会因为加工方式的不恰当造成资源的浪费并排放出一定数量的废气、废水、废物。

2.4包装对于环境的影响

包装是为了保护商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和提高附加值,在物流活动中为了保护运输过程中商品不受损坏会对商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包装,塑料作为较为常见的包装材料以其优良的品性被广泛应用,但是“白色污染”也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商品的过度包装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2.5装卸对于环境的影响

在商品通过物流活动达到目的地时,需要完成最终的装卸环节,装卸方式的选择不仅严重影响装卸效率,而且也会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在进行化学药品装卸时,不合理的装卸可能会造成化学药品的泄漏,破坏生态环境;装卸不当造成商品或包装的损坏,降低了商品的价值,无形中造成资源的浪费。

3.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策略

3.1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企业自律策略

物流企业作为物流行为的承担者,需要保持自律,主动承担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在物流输送过程中简化供应和配送体系,提高车辆运输效率;坚持物流标准化,有利于缩短运输时间,进行物流中心的集约化建设;不断提高车辆保养技术,最大程度降低车辆对于环境造成的损坏,采用合理的装卸方式,坚持使用绿色材料进行商品的包装,坚决杜绝过度包装,减少资源的浪费;企业应树立恰当的经营战略,树立“绿色形象”坚持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3.2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政府规制策略

在现代化物流活动中,政府应转变职能,大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植绿色物流管理事业的发展,引导物流企业实现生产方式的调整;重视环境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对于不符合环境保护规范的物流方式进行限制和取缔。

3.3现代绿色物流管理的消费者督导策略

市场需求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有支付能力的绿色需要转化为绿色需求,消费者应坚持绿色消费,用自身的绿色消费方式和行为倡导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管理;绿色消费的社会舆论也要求政府对绿色物流管理实行规制。

结语

绿色物流管理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物流管理的最终实现需要物流企业、政府、消费者的共同努力,绿色物流管理有利于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现代物流分析篇9

舟山港口物流水平目前仍处于简单的中转储运发展阶段,主要提供装卸、运输、仓储等服务,尚不能提供加工、配送、贸易、信息、咨询、金融等一体化、高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因此迫切需要向以“大进大出”为特征的综合商贸型港口物流转型,在装卸仓储、中转换装、运输组织等传统港口功能的基础上,深化加工、配送、贸易等功能,拓展金融、信息、保税等功能,延伸物流产业链,构建港口综合服务体系。

一、舟山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SWOT分析

(一)舟山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内部因素——优势

1.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舟山位于我国长江、钱塘江以及甬江的入海口,是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与长江黄金水道交汇的重要位置,是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是我国深入环太平洋经济圈的前沿地区,也是我国扩大开放、通联世界的战略门户。

2.拥有广阔的岸线优势。舟山市拥有岸线2440多公里,深水岸线54处,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线总长约280公里,船舶避风和锚地条件良好,其中水深大于15米、可建10-25万吨级以上泊位的岸线约200公里,更有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近110公里。港域内航路总计99条,基本上双向通航,可通航15万吨级船舶航道13条,通航30万吨级船舶航道3条。锚地50处,锚泊作业水域面积达390平方公里,可锚泊10万吨级船舶锚地有20个,锚泊30万吨级船舶锚地有5个,目前已建成各类生产性泊位317个,到2011年的实际货物吞吐量达2.61亿吨。舟山港域适宜建港的港湾条件十分优越,水深浪小,少淤不冻,10米以下的等深线离岸距离大多在100米以内,腹地纵深。

3.优越的港口运输条件。靠近上海、宁波、杭州等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扼江海联运要冲,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对外与韩国、新家坡、香港、台湾等几大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港口连成一片,形成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同时,舟山位于国际物流与国内物流的结合部,是远洋主要航线的汇结点,连接亚欧、亚美以及远东各个地区,地理位置十分明显。依托优越的港口运输条件,舟山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铁矿砂中转站基地、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转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工品和粮油中转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

(二)舟山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内部因素——劣势

1.舟山港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滞后。舟山港口尚未形成海、陆、空全方位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集疏运网络体系规划和建设不完善。舟山港港区的集装箱运输以水水中转为主,港区内驳船泊位数量不足,江海联运发展缓慢;作业区内公路道路单一,缺乏铁路运输,集疏运条件制约了舟山港运力结构的优化和高附加值增值服务的实现。

2.舟山港口物流服务水平低。舟山港口建设规划跟不上港口物流发展的要求。岸线利用比较粗放,公用码头运转超负荷,但货主码头的利用能力不足,影响了港口综合实力的发挥;舟山港口商贸、仓储功能的拓展还不够,港口物流的服务水平相对较低,给舟山物流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三)舟山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外部因素——机会

1.雄厚的经济腹地。目前,舟山口岸已形成通过陆路、水路、铁路、空运、海铁联运等方式进行转关的便捷跨关区通关网络,舟山港经济腹地由原来的杭州、上海关区,横向发展至南京、深圳、广州、福州、厦门、青岛、大连、天津等沿海关区,纵深延伸至南昌、合肥、武汉、长沙、贵阳、乌鲁木齐等内陆关区。

2.拥有国家政策支持优势。舟山群岛新区,是国家一项海洋经济战略决策。作为中国首个群岛新区,2011年3月14日,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全国十二五规划,2011年6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也是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部级新区。2013年2月国务院正式颁布《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立足综合优势,围绕战略定位,力争在未来10年到20年,使舟山群岛新区发展成为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的重要海上门户、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以及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将会进一步促进舟山“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舟山港口物流基地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政策支持作用。

(四)舟山现代港口物流发展的外部因素——威胁

1.国外其他港口的竞争力强。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不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兴建主要港口,港口竞争日趋激烈。东南亚地区已形成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两大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东北亚沿海地区集装箱吞吐量占世界港口总吞吐量的三分之一以上,韩国雄心勃勃地要以釜山港和光阳港为中心港,全面建设东北亚物流中心。

2.国内区域港口的竞争激烈。从国内来看,来自上海港以及苏州对下辖港口群的内部整合,同时,南京以下长江段已建、在建、待建的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就有100多个,华北环渤海湾的大连、天津及山东众多港口和广州、深圳等港口也纷纷采取措施加强港口通过能力。

二、SWOT战略分析下舟山发展现代港口物流的对策

(一)建立先进的港口物流管理模式——自由港模式

舟山港口可以借鉴国外现代化港口的先进经验,实行舟山自由港政策,采取各种优惠措施,吸引世界各国物流公司群聚舟山。同时,自由港良好的服务环境能够吸引大量船舶过境,可以赢得稳定充足的港口货源, 港口不但可收取各种增值服务费,而且能够带动了金融、保险、船代和货代等临港产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二)增强舟山港的港口现代物流服务功能,完善港口的现代物流产业链

现代港口物流的功能不仅起到运输的作用,而且是整个港口物流供应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舟山港要实现现代港口的转变,应该在完善集装箱货物运输的基础上增加现代物流的各项业务活动,大力构筑舟山现代港口的物流产业链,实现舟山港口物流的无缝链接,提高舟山港口物流的绩效;同时,吸引航运公司参与港口建设经营,实现港口经营的国际化。

(三)加快舟山港口物流国际化标准化进程

舟山港口在发展物流的过程中要用国际通用标准来规范技术设备以及物流设施,并针对具体的环节进行统一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的限制。让舟山港口物流建立起整套的物流标准体系,使其与国内、国际标准相一致。实现港口物流系统经济、高效的前提包括:物流信息的条码化、跟踪化,货物包装的规格化,集装箱、托盘的标准化,装卸、运输、储存的单元化等。

(四)完善舟山港口的内部管理系统,提高港口服务效率

从舟山港口的发展现状看,港口物流需在完成传统作业的基础上,进行货物精选、加工、包装等业务,使商品在进出口业务中得以增值。要想形成一个互通型、开放型的港口物流服务平台,还需在此基础上根据市场发展的动态和货主的需求,为客户提供报检、报关、接货、流通加工等更多服务。

要实现舟山港口内企业、客户以及相关联的管理机构信息进行互联,需建立网络平台用以覆盖辐射区内的仓储运输企业和商业流通情况;建立资源的交换系统,比如实现自动交易功能,资源供求信息等;要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需建立规范的物流系统。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信息追踪技术、条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电子订货技术以及客户的有效反馈等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港口物流信息系统,把舟山建成现代化、国际化、高效率的港口。

三、结论

通过对舟山港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舟山港口拥有良好的先天优势,同时存在一定的后天不足。舟山港今后应该在充分利用自己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延伸自身的产业价值链条,不断地学习、借鉴其他高级港口的经验,使舟山港发展成为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集成的现代物流中心,实现舟山港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刘鑫.我国港口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水运,2011(4).

[2]高刚,黄敬前.福建省发展港口物流的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5).

[3]顾皓. 2006 年全球前30 名集装箱港排行榜[J].中国港口,2007(4).

现代物流分析篇10

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果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定位不清。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有些定位为物流管理的课程,有些定位为企业管理的课程,不同的教师根据自身理解的不同进行不同的课程定位与教学。

(二)课程内容混杂,缺乏实用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有的教师采用的内容是物流管理的内容,有些是采用企业管理的内容,根据教师理解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混杂。而随着现代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综合性物流企业的特殊性和企业管理共性的教学内容比较缺乏;同时,课程内容缺乏实用性。

(三)教学方法单一、陈旧。《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涉及的概念、原则等相关的知识非常多,因此许多院校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容易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四)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的教材缺乏。目前市面上在售的大部分是《物流管理》和《企业管理》类的教材,适合高职院校《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的教材非常少,只有寥寥几本,而且都是2008年之前出版的。高职专业教材的内容应当兼顾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必须根据“必需、够用”的原则选编,既不能太深入,又不能太肤浅,应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物流企业管理技能。

三、《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一)课程目标。职业教育是与企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一种就业教育,它与普通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直接为企业输送实用性技术人才。从这一角度上说,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企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K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应按企业需求的模式来办学教学。高职《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目标的设定应该面向整个职业,要把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要素。

(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前提。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和教学方法应该围绕毕业生的就业来展开。根据中南部区域经济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特点,应结合物流学生和企业管理课程的内容与特点,设计教学一体化方案,开展课程社会实践,努力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许多学生没接触过企业,对物流企业管理没有具体认识。在教学中就需要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到教学实践基地实习、与企业主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对管理物流企业的认识。通过组织课程社会实践、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完成学业后的工作适应性。

(三)教学方法。(1)项目驱动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法主张教育的中心应从教师和教科书转到学生,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学习。任务型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和积极性,在“做”中学,体现了较为先进的教学理念。(2)角色扮演法。指根据学生就业_可能担任的职务,将学生安排在模拟的、逼真的工作环境中,要求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3)分组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围绕某一中心内容进行讨论。(4)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研宄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

现代物流分析篇11

一、价值链理论

(一)价值链

1985年Michael E.Potter在《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可以分解为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连续完成的增值活动,这些活动构成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是由基本价值活动和辅助价值活动组成的,前者指生产、营销、运输和售后服务等,后者包括企业基础设施(如财务、企划、行政等)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和采购。企业价值链、供应商价值链、渠道价值链和客户价值链共同组成价值链体系。Porter的价值链侧重于从单个企业的观点以及企业与供应商、顾客可能的联系来分析企业的价值活动,利润是主要目标。后来Peter Hines把价值链重新定义为“集成物料价值的运输线”,把原材料和顾客纳入了价值链,把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作为主要目标,他还强调了基本价值活动间的交叉功能,并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活动。1995年Jeffery F.Rayport和John J.SviOkla提出了虚拟价值链的观点,认为企业是在可感知的物质世界及信息构成的虚拟世界中竞争,后者指电子商务这一新的价值增长点。互联网的出现,使实物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与虚拟价值链相结合。电子商务改变了传统经营方式,在价值创新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影响。数字化时代到来后,一些学者又提出了价值网的概念。价值网是指由虚拟企业的价值链构成的网络,通过统一的基础设施,以电子方式联系和推动所有成员,使他们按日程表合作,共享资产(包括数据、信息和知识),利用互补优势一起开发和完成业务,为顾客创造价值。价值链的概念在产生后的几十年里不断得以深化和扩展,它一方面从过程和结构的角度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了系统阐释,另一方面从价值创造的角度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产生做出了分析说明,这些思想都可以应用于企业的管理实践。

(二)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旨在通过分析价值链上业务环节的增值来获得竞争优势,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竞争的新模式,有垂直价值链管理、水平价值链管理和虚拟价值链管理之分,三者相辅相成组成价值网络管理。垂直价值链管理是对一个企业价值增值链条上从原材料生产到供应商、制造商、顾客及所有参与实体的管理。水平价值链管理是对企业价值链同一水平上企业集团的各个企业主体间相互作用的管理。由于虚拟企业的流行,企业间通过信息技术进行联盟合作以达到共同目标,进而实行虚拟价值链管理。价值网络管理把价值链的管理提升到了更高的战略层次,实现了从企业内部到企业之间通过创新来创造价值的能力。价值链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涉及的活动范围相同,但价值链的着眼点是企业的价值增殖过程,面向效益,致力于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而供应链侧重于产品的供应,面向效率,即降低成本和提高生产率。《财富》杂志对1986年至1992年间的1000家公司的分析表明,强调价值创造的公司要优于强调节约成本的公司。因此在现代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的背景下,企业必须同时大力加强价值链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二、价值链与物流企业组织的创新

现代物流分析篇12

一、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

1、地理位置优势

河南省地处中原,位于长三角、京津翼、珠三角和成渝城市带之间,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河南省居中的经济地理位置,使其具有强大的辐射功能和集中功能,十分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河南省位于西部原材料产地和东部消费地的结合点,这也十分有利于发展现代物流业。同时,河南省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其在获取高效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方面也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2、交通区位优势

3、产业优势

河南的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涉及多个行业。原煤、铝、黄金、有色金属、平板玻璃、水泥、拖拉机、纱、化纤、机制纸及纸板、卷烟、家用电冰箱、速冻食品、方便面等主要工业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河南省拥有宇通客车、三全食品、莲花味精、金星啤酒、思念食品等一大批全国知名企业。河南省的食品加工业、物流业,汽车制造业、信息产业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产业优势,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原料和制成品等物流资源。

4、以郑州为中心的现代物流格局正在形成

郑州已初步形成了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截至2013年底,以郑州为中心、覆盖全省的铁路营运里程达到5156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59公里。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之一,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另外,郑州航空港区是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和郑州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首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郑州航空港区具有四通八达、十分便捷的交通优势,郑州将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高效衔接的客货运中心,成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

5、企业自营配送中心发展迅速

在河南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河南省以企业自营配送中心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物流的也得以迅速发展。一些大型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建立了自营性配送中心,能更快速、更灵活的满足企业要求。既提高了物流配送的效率,又节省了成本。例如双汇集团、新飞电器、思念食品集团、思达商业、丹尼斯百货集团等。

二、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劣势

1、人才劣势

人才对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也是如此。哪个企业拥有懂专业、会外语的高水平人才,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获取优势。目前,河南省物流企业人才缺乏,尤其是善于运用现代物流信息手段进行仓储、配送、采购等物流活动并熟悉物流运作的人才较少。绝大多数物流企业主要提供的还是传统业务,在增值性服务的提供上缺乏人才。人才短缺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必将会成为河南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

2、物流信息化水平不高

现代物流是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由此可以看出,信息流在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发展现代物流业,物流企业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信息传输与客户、制造商、供应商实现资源共享,对物流各个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但河南省企业信息化水平滞后,绝大多数企业没有物流信息系统,不会使用GPS、制造资源计划和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跟真正的物流信息化距离尚远导致物流效能低且成本高。

3、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

现代物流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还是新鲜事物。一些物流企业的物流意识淡薄,物流观念落后,对第三方物流了解更少,没有意识到现代物流产业存在着极大的利润空间。很多企业把现代物流等同于传统的运输和储存,不思创新,不能更好的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用户需求。物流观念落后已经成为河南省现代物流的发展主要阻力之一。

三、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机遇

1、政策环境给河南现代物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3、《中原经济区规划》带来的机遇

国务院于2012年11月17日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规划》指出:“提升郑州全国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加快建设郑州国际物流园区、航空物流园区,大力发展航空物流、保税物流和多式联运;构建现代交通网络,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中原经济区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河南的经济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同时,中原经济区的建设也会产生大量物流需求,为河南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使河南物流业的发展受益匪浅。

四、河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面临的威胁

1、市场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越来越高。物流成本不再是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唯一标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物流业发展模式,主要提供运输、装卸和仓储等简单物流功能的服务。这种单一功能、靠拼价格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利润越来越少,且缺乏竞争力,无法适应市场上日益增多的面向高端的物流服务需求。物流企业要想求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加快改进的速度,提高综合营运能力和管理能力,提供多种类型的增值物流服务,承运人型增值服务、仓储型增值服务、信息型增值服务等,增强竞争力,实现物流服务所承诺的高效、便捷、及时、准确。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获得长远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