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28 17:03: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能训练是篮球运动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但是部分教练员在组织开展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充分意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以至于影响了训练质量的提高。鉴于此,为了加深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认识,提高篮球训练的质量,本文就针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重要性和实施关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
概括而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重要性,主要可以归纳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各方面机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是运动员篮球专项运动素质提升的基础。
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不同的运动素质都有其固定的发展敏感期。在发展敏感期内,某种特定运动素质的发展速度会远远超过其它时期的发展速度。因此,抓住运动素质的敏感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是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身体进行生物改造的有效方式,对于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其不但能够有效的改善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身体各器官和各系统的机能,还能够通过青少年身体各方面机能和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篮球专项运动素质的发展和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确保机体适应大负荷的运动,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承担高强度比赛任务的基础。
快速灵活、对抗激烈是篮球运动的重要特点,而这一点也决定了篮球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体能才能够承担高强度、大负荷的篮球比赛任务。在一场4节,长达两个小时的篮球比赛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不但要在攻守之间、控制与反控制之间不断进行转换,同时还必须要快速完成各种急停、急起、跑动、跳跃以及投篮等等一系列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体能的消耗非常大,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水平做保障,在比赛进行一段时间之后,运动员往往就会因为体能不支而出现技术动作的变形、跑动速度的减慢或者是主动失误的增多等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因此影响到最终的运动成绩。由此可知,通过体能训练来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是确保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承担高强度的比赛任务的基础。
(三)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为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顺利提升的基础。
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体能是影响其技战术水平的先决条件,无论是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还是技战术水平的发挥,亦或是技战术水平的保持都需要良好的体能来做保障。体能水平高的篮球运动员相较于体能水平低的篮球运动员而言,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往往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复杂和先进的技战术。反之,体能水平低的篮球运动员即使掌握了先进的技战术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也往往会由于体能而受到局限,无法得以充分地施展。因此,体能是影响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体能训练是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服务的,是青少年@球运动员技战术水平顺利提升的基础。
(四)体能训练的开展能够通过促进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升,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发生的几率。
篮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在篮球运动中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不但要承担极大的运动负荷,还要面对激烈的对抗。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运动员一旦出现运动疲劳,身体的薄弱部位就容易受到损伤,例如:膝关节、腰部等,而运动损伤出现后轻则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正常顺利开展,重则影响运动员的运动寿命。但是,在开展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员如果能够重视体能训练,通过体能训练来有意识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和抗疲劳能力,往往能够大幅降低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几率。以力量训练为例:力量训练的开展能够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而力量素质的提高则能够让运动员身体关节稳定性能的控制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并且运动中身体的抗疲劳能力也会因此得到一定的提升,从而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可能性。由此可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降低篮球运动训练和比赛活动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几率。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实施关键
综合上文的分析可知,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具有多个方面的重要作用,体能训练的质量会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职业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而要确保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科学高效开展,还应注意如下两点问题。
(一)要注意树立科学的训练理念,切忌出现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情况。重技战术训练,轻体能训练的情况在我国篮球运动训练中是切实存在的,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青少年篮球教练员一定要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树立技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并重的科学理念。
(二)要注意避免出现体能训练脱离专项体能训练的问题。在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体能训练脱离专项体能训练的问题通常表现为将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混为一谈,一般体能训练在训练中所占的比例偏高,专项体能训练所占的比例偏少;青少年体能训练成年化等等。上述问题的出现,不但无法实现预期的训练成效,甚至还会适得其反。因此,教练员一定要注意青少年体能训练与篮球专项特点之间的有机结合,切忌出现体能训练脱离专项体能训练的问题
篮球是一项高强度的体育运动,运动员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体能素质,才能在比赛过程中便于教练进行战术布置。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体能训练,反之,不仅不能促进篮球运动员体能素质的提升,还会对篮球运动员的身体造成损害。所以,对于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研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下面就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重视技能、战术训练,忽视体能训练
对青少年篮球体育教学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在青少年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只是注重青少年的战术训练,常常忽略对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教练认为在学生进行战术训练的过程中,只要让青少年感到疲惫也就达到了体能训练的目的。这样的训练对青少年体能素质的提升并不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它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耐力,但是对青少年整体体能素质提升不高,不能满足战术布置的实际需求。教练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体能训练的重要性,这对青少年篮球素质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
2.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过于田径化
现阶段教练对青少年进行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使用的方式过于单一,只是不断加大对青少年的训练强度。例如,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要求青少年进行大强度的跳跃练习。对青少年进行耐力训练,就是要求青少年进行田径式跑圈。这样的体能训练不能将青少年对篮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还会消减青少年对篮球的喜爱程度。教练要科学地制订体能训练计划,针对学生的力量、耐力等众多方面进行培养,从而促进学生体能素质的全面提升。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的有效对策
1.提升青少年篮球教练的素质
篮球教练的素质对青少年篮球技能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必须要培养高素质的篮球教练。这不仅是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的需求,同时,也是我国体育战略不断发展的需求。不仅需要注重提升篮球教练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提升篮球教练的道德素质。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青少年体能训练中去,以青少年体能素质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科学地制订体能训练规划,避免对青少年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要定期对篮球教练的素质进行测评,经常召开学习交流会议,使篮球教练对先进的体能训练理念和方法有所了解。要落实青少年篮球教练资格证制度,只有经过考核达到国家标准素质的篮球教练,才能深入到青少年篮球体育运动教学岗位中去,从而为培养青少年的体能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2.不断协调技能、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
篮球教学中技能、战术训练和体能训练都是非常重要的,忽视其中任何一方都会对青少年篮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教练需要不断协调技能、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之间的关系,使青少年不仅能够掌握技能、战术要求,还可以有效提升体能素质。教练需要找寻篮球运动制胜的规律,依据篮球体育竞技运动的特点,科学地对青少年进行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等众多方面的训练,不断找寻技能、战术训练与体能训练之间的契合点,使青少年可以在篮球领域得到良好发展。
3.体能训练方式需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教练不能只是运用田径化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单一死板的体能训练方式只会让青少年感觉枯燥无味,同时,还会加深青少年的疲惫感,不利于青少年不断突破自身的体能极限。对于青少年的体能训练需要有量化的指标,从青少年生理反应和医学指标等众多方面了解训练成效。例如,对于青少年的体能训练需要合理的饮食安排,可以在训练过程中增加游戏环节。在体能训练场地还可以为青少年播放一些NBA主题曲,去激发青少年的斗志。在对青少年的速度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让青少年持球训练,先让篮球成为青少年的伙伴,再逐渐将篮球转变为青少年身体的一部分,使得运球不会对青少年的速度造成影响。这样的体能训练模式可以消减青少年的疲惫感,使得青少年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能训练中去,感受篮球体育竞技运动的魅力所在,从而科学地提升青少年的体能素质。
关键词 青少年 足球运动员 体能训练
一、前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思想跨越式地进步,足球运动训练方法也在向着更科学、更有针对性、更多元化的方向转变。伴随着世界杯预选赛、奥运会预选赛、亚洲杯预选赛足球运动的连续出局,人们更多看到的是我国成年足球运动员各方面水平的不足。但究其根源是因为我们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出现了偏差,而青少年体能训练的观念以及概念尤其薄弱。青少年体能训练观念的落后直接反应在我国成年男足的比赛场上。例如:据统计,中超联赛一场比赛,队员的平均跑动距离只有7500米左右。而在欧洲的高水平赛事中,一场比赛中队员的平均跑动距离在10000米以上。然而这还仅仅是体能中的一方面不足,更有速度、力量、灵敏、柔韧以及如何结合球等问题都需要通过更科学的体能训练方法去提高。
大家都知道足球运动员体能是足球比赛的基础,是技、战术发挥的前提。因此很多人都通过跑步去改善速度和耐力,或者去力量房增强力量。但大家都忽略了“足球”这一前提,到底什么样的体能形式才是适应足球运动本身的,才能与足球运动规律相契合,才能有助于足球比赛中技、战术的发挥。本文旨在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概念以及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之间的关系做出清晰的界定,以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本人参加中国足协青少年体能教练培训班,学习收集国外讲师的先进理念,也通过访问中国期刊网、中国体育信息网、中国体育总局、中国足球协会、亚足联和国际足联等网站,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加以整理归纳与分析。
(二)专家访谈法
走访了多名与本研究相关的权威专家,就本文的疑点和难点进行了咨询与探讨。
三、研究内容与结果
(一)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中存在的问题
1.对于青少年体能训练概念的认识模糊
在大多数人眼中,体能就是耐力加速度,因此当前的体能训练也多以这两方面为主。但就“足球”本身而言,只进行这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大多体能教练以为通过上运动量就可以达到训练体能的目的了,但是他们并没用掌握大量训练、中量训练和小量训练之间的联系,更不了解体能训练与实际比赛的关系,因此训练效果并不理想。一名合格的体能教练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结合足球技战术的基础上,通过体能训练让球员掌握支配体能和运用体能的能力。足球比赛中最关键的应该是有氧和无氧的结合以及运用,换句话说,也就是青少年运动员快速恢复的能力。所以,体能训练绝对不是只通过简单的跑步就能做好的。概括来说,足球运动中的体能是指符合足球专项运动特点的运动员的机体基本能力。良好的体能训练是足球运动技、战术训练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基础;是足球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保证;能够预防伤病,延长足球运动员运动寿命。
2.对于青少年体能训练方法的欠缺
目前,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太过于单一,且没有科学的训练依据可循。我国曾经对于成年足球运动员组织过3000米跑以及YO-YO测试,因此这些也成为了他们平时体能训练的依据以及标准。但仅仅通过了这些测试,也还是无法到达真正足球比赛所需要的体能,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更是如此。很多教练的体能训练仅仅就是跑圈,然后监测心率。而足球比赛当中有慢跑、加速跑、冲刺、对抗、垂直起跳、起动、变向加速、控制球以及心理状态等各方面因素, 仅仅通过田径训练方法是不能全面提高足球运动员体能状态的。
(二)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概念的研究
体能就是指人体在艰苦环境中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持续工作的能力,体能是竞技能力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超负荷,高强度训练和比赛的基础。而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必须是在遵循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身体发展规律的前提下,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足球专项训练和比赛负荷下,最大限度的动员各有机体能能力时对抗疲劳的能力所采取的方法或手段。在具体的青少年足球体能训练中一般可从一般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技能训练、心理训练等方面进行,但在具体训练中往往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就要求教练严格训练、科学指导,从而促进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体能的提高。
青少年足球专项体能训练又分为速度、耐力、力量、灵敏以及动态柔韧训练,根据亚足联体能讲师弗兰克的描述,在这里又将速度分为比赛速度、反应速度、结合球速度、行动速度、决策速度、预判速度以及感知速度。在这里特别要提出的是神经系统的训练,只有准确且快速的神经反应,才能适应现代足球比赛的发展趋势。国外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训练课当中,总会设置很多有趣的游戏,即锻炼了神经系统,又锻炼了体能。
(三)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成长规律的研究
我国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情况一直处于较为低下的水平,这与没有充分认识到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图1)有很大的关系。图1中所表示的是年龄与生长速度的基本关系。图中2岁至12岁左右的青少年生长较为平稳,这段时期(也是大家所说的敏感期)的青少年主要应该以核心技术为主,着重培养的是他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即他们所需的各种速度。12岁至16岁左右的青少年属于身体快速生长阶段,这段时期的训练应该要很小心,特别是在做高强度或者大运动量的训练时,如果处理不好会影响骨骼的生长。到16岁,当骨骼生长好以后,才可以做各种高强度有氧练习。在整个青少年发展时期,应着重发展他们的ATP-CP系统和糖酵解系统。
图1
四、我国青少年体能训练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青少年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的问题
体能训练不是单独的、孤立的一个方面。同样,技战术的训练也不是一个孤立的方面,人为地将这两方面隔离开来训练将不可能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将它们组织起来是所有优秀教练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青少年体能训练与比赛之间的问题
所有的体能训练都是为比赛而做准备的,同时,一场比赛更是一堂完美的训练课。如何在比赛前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在赛后妥善地安排替补队员的体能训练,以至于将比赛的作用发挥至最大,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青少年体能训练与恢复的问题
我国青少年在训练过后一般不太注意恢复的问题,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在第二天的训练中体能状况不佳,注意力无法集中,甚至还会出现伤病。恢复是多方面的,它包括训练完的放松、营养以及睡眠等等。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只有快速地恢复和饱满的精神,才能有质量地完成训练。
五、结论
(一)青少年足球教练员应该明确体能训练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只有科学、系统地进行体能训练才能培养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二)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别于成年足球运动员,他们的生长发育都处于不稳定阶段,教练员应该针对这些生长规律,对不同年龄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采取不同的体能训练方法。
(三)青少年的体能训练方法不能过于单调,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热情,使其主动参与到足球训练当中来,是提高训练质量的重要手段。
(四)教练员应清楚地认识到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时息息相关的,体能训练应时刻穿插在训练的每一个环节。
(五)合理且有效地监控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恢复问题,更是促进青少年足球水平发展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杨世勇.体能训练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3] 龚波.我国职业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研究[J].体育科学.2005.10:90-95.
篮球运动是一项高强度、多间歇、持续时间长的项目。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的跑动、变向、急停、投篮表现为间断性、多向性和多元性,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体能。
体能是以人体三大供能系统为能量代谢活动的基础,通过骨骼肌的做功所表现出来的运动能力。体能是运动员的基本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体能训练的目的是根据项目竞赛的需要,提高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改善运动员的机能状况,使运动员的身体形态适合特定运动项目的要求,确保运动员的体能状况适应比赛中战术活动的进行与技术水准的发挥,同时保障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掌握新的技术,并将已经获得的素质在运动竞赛中充分发挥出来。
运动员体能水平是通过速度、力量、耐力、协调、灵敏、柔韧等运动素质表现出来的。体能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先天的体能是通过遗传获得,后天的体能则是经过有效的体能训练而获得,适宜的地理环境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将促进体能的发展。
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应以未来高水平专项竞技的需要为导向,为专项高水平竞技阶段的训练和比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早期的基础阶段的训练与优秀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
1.目前在我国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
1.1思想重视不够
在我国基层青少年篮球运动体能训练思想重视不够表现在教练员配置、体能训练与战术训练的替代和青少年篮球训练理论研究三个方面。
基层篮球教练员的配置结果显示,业余运动学校很少有专门的体能教练和体能训练教练员研究小组。
调查发现,90%的篮球教练员认为体能训练非常重要,但是在实际的训练中经常以战术训练代替技术训练,认为体能训练在战术训练中实施就可以,实际上这仅仅解决了速度素质和耐力素质的问题,而基础的力量训练不够,将影响到运动员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的水平。
在理论研究方面,基层的教练员缺乏针对青少年体能训练的专门研究,尤其是在篮球的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的研究理论严重缺乏。缺乏长期跟踪和系统的理论研究;缺乏系统完善的青少年篮球运动的理论研究体系。基层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大多处于自然阶段和经验训练的阶段,缺乏科学系统性。
1.2理论研究缺乏
在日常训练中必须根据篮球运动的专项规律,结合青少年生长发育阶段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开展体能训练。
篮球运动具有集体性、对抗性、转换性、动态性、统一性规律,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承受着生理和心理的高负荷强度。运动员跑动的距离时长时短,跑的速度时快时慢,在激烈的高强度的身体对抗中实现各种技术和战术的配合,导致运动负荷强度起伏变化,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时的心率都在200次/min,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非常高。
一般来说篮球运动员成熟较晚,但是运动寿命较长。青少年篮球训练分两个阶段:(1)预备训练阶段(7~11岁);(2)基础训练阶段(13~18岁)。
预备训练阶段以一般体能训练为主,全面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身体运动素质,提高运动员的各个器官系统的机能,使运动员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发展,为提高专项运动所需的身体能力打基础,主要发展身体的协调性、柔韧性、灵敏性、速度耐力和力量耐力。
基础训练阶段包括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具体的比例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
青少年主要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1)绝对力量的发展特点是7~9岁为力量发展的第一个阶段,10~13岁是快速增长期。(2)速度力量的发展特点是男女在7~13岁速度力量增长都很快。13岁后,男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16~17岁时增长的速度下降。速度力量的发展与最大力量的发展相比,速度力量发展要快些和早些。(3)力量耐力男子从7~17岁的发展是直线上升,女孩15岁前是持续上升的,之后开始停止,甚至下降。(4)反应速度的发展特点6~12岁是快速增长期,在12岁时反应速度到达第一个高峰点。在性发育阶段,反应速度减慢。20岁左右出现第二个高峰点。(5)步频的发展特点,男孩在8~12岁、女孩在9-12岁增长最快。(6)耐力素质的发展特点男孩在10岁时首次出现快速提高,13岁再次出现快速提高,16岁耐力有最本质的提高。女孩在9岁首次出现快速提高,12岁再次提高,15~16岁耐力水平下降最大,16岁后下降速度减慢。(7)协调能力的发展特点,青少年在6~9岁是发展一般协调能力敏感期,9~14岁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敏感期。
1.3体能训练概念模糊
1.3.1对一般体能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的概念认识模糊
一般体能训练是采用多种多样的非专项的身体训练,增进运动员身体健康,提高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水平,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为发展专项素质打好基础。专项体能训练是采用专项技术动作,或者在动作结构和用力形式上与专项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相近似的身体练习。
1.3.2安排体能训练的比例不合理
体能训练应与技术、战术、心理和智能训练有机地结合,应根据项目、训练阶段、训练任务的不同合理地安排体能训练。
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要因时、因项、因人而异。根据训练周期原则,在多年训练、年度训练、周训练计划中,随着训练的深入和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加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通过篮球运动素质专门的练习同篮球运动所特有的运动性和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根据篮球运动的特点和技术动作的要求加强感受器与运动器官的效应器一致性的训练,提高专项运动的成绩。
1.3.3错误的运用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
基层的教练员经常错误地认为,解决好在有限的训练时间和运动员有限的体力范围内,安排各种训练内容的难度,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首先,在这种情况下容易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运动素质基础薄弱的运动员容易出现运动损伤,最终达到事倍功半的训练效果。其次,在青少年发育阶段,各种身体素质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快速增长期存在差异,运用篮球运动的技战术训练取代体能训练,容易错过运动素质发展的敏感期,专项运动素质无法得到相应的发展,影响竞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竞技水平的提高。再次,缺乏良好的体能素质,不仅严重影响运动技战术的学习,更会缩短日后成为高水平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的保持时间和运动寿命。最后,青少年阶段是心肺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采用一般体能训练结合少量的专项体能训练发展心血管,呼吸系统功能,提高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适应能力。
1.4训练方法和手段简单化
根据“生物适应”理论,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只有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合理地安排训练的次数、持续时间与间歇和负荷强度,才能取得理想的训练效果。运动训练负荷的本质是运动员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长期过于简单的训练方法和手段,会导致机体运动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敏感性,神经-肌肉兴奋传递速度下降,运动器官耐受力减弱,训练定向发展的效果不明显,事倍功半。
在日常力量训练中过于依赖杠铃,训练的方法和手段单一,训练的气氛枯燥;速度训练经常采用较单一的训练方法,如:长期在篮球场上的折返跑和田径场的重复跑等,缺乏采用灵活多样的持续、间歇、重复、变换和法特莱克跑有机组合的训练方法。
1.5缺乏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科学的评价体系
感觉和经验是基层篮球教练员体能训练的监控手段和评价最常用的方法。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的控制,缺乏科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测量的数据)和仪器,很难准确把握在体能训练过程中疲劳调整和超量恢复的时机,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由于缺乏对体能训练长期系统的测量数据,基层篮球教练员很少采用对运动员自身素质发展的纵向比较进行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体能训练的评价主要是教练员凭借直接和间接的经验对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的表面和即刻反应,与同日历年龄的队员进行横向的单一性比较。
2.改善青少年篮球体能训练的对策
2.1树立高度重视体能训练的指导思想,篮球体能训练是技战术训练和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是运动员承受大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前提条件,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保持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的身体保证,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延长运动寿命的物质保障。
2.2通过各种途径的培训学习,丰富基层教练员的运动训练的理论知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用科学的体能训练理论指导运动实践,在运动实践中不断地检验、归纳和升华理论。
2.3正确把握篮球运动的竞技规律,结合青少年阶段生长发育的生理和身体形态特征开展体能训练。
2.4明确一般体能训练和专项体能训练的任务,根据篮球运动训练的规律、任务、阶段、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合理安排一般体能和专项体能训练的比例,使体能训练与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有机衔接。
2.5利用现代的科学仪器、各种生理指标和技术数据监控体能训练过程,合理的安排体能训练的运动负荷;运用多种技术诊断方法和手段,评价体能训练的效果。
2.6完善体能训练体系,设置篮球体能训练的专职教练或篮球体能训练研究小组,长期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研究。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王保成.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北京体育大学学院学报,2002.
[5]王保成.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水平的基本理论和内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