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专业的理解合集12篇

时间:2024-01-02 10:17:28

化学专业的理解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1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86-01

本校领导具有强烈的超前意识,高瞻远瞩,新学期提出了用三年时间打造精品专业的创新目标,并为精品专业下了这样的定义:一是有学生要来读;二是企业抢着要人;三是有能力承担社会培训。

汽车专业教学部贯彻校领导的新思路,结合本校汽修专业的实际办学条件,假设了"校企结合"创建汽车实训中心,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汽修2012级部分学生试行"3+2"的教学模式。即:一周5天,分成二段,3天上理论课,2天在车间实习,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学至今已实践了2个月,此种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分述如下:

1.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入本校学习的学生,在原初中学习阶段大多是班中一些学习习惯、行为较差者。针对这一实际现状,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首先设法提高学生对学习汽修专业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在好奇心、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此,在教学开始时,首先要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做好课题的铺垫,让学生对他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感兴趣,让其注意力指向学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创设一定的情境,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比用口头解说要好很多。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技能过程中,可以创设一些情境现象,把枯燥、刻板的教学融化在多姿多彩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在欢乐、活跃的氛围中学习,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在讲解汽车点火系统故障时,可找来汽车点火系统的有关零部件,把点火线路接好,在讲课前,先做火花塞点火现象让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察火花塞点火现象中产生兴趣和疑问及求知的欲望,老师根据这些现象,一步一步向学生阐明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紧接着指导学生如何连接线路及诊断维修点火系统的故障。通过对有关资料的分析,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2.采用实例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汽车修理专业涉及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如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效果并不理想。现采用"3+2"模式后,学生在3天理论课上学到的知识,马上能在2天实习中看到实物,观察有关部件的运动关系及装配关系。

因此,可采用实例分析法进行教学,边做边讲解,让学生觉得书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汽车维修中的关系是如此密切,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掌握。

例如:以"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不足的维修"此实例作为载体,引出与发动机相关的各系统工作原理和处理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不足维修的相应技能,如下表所示:

实例: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不足的维修

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相关技能教学

1.发动机配气机构工作原理。2.发动机进排气系统工作原理。3.发动机曲柄连杆机构工作原理。1.发动机的拆装。2.发动机的总装各系统的清洗。3.气门间隙的调整。4.配气相位的调整。5.气缸密封不良的检查。

理论课讲过"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这一章节后,实习中,学生亲自在实车发动机上进行气门间隙的调整,请一组学生按发动机的结构原理进行调整,发动机很快发动起来;而让另一组学生随意调整,结果发动机怎么也发不出,以此例,告诫学生修车的技术要求很严,一定要按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否则,好车维护时也会搞出故障来。

通过"发动机气缸压缩压力不足的维修"这样常见的故障实例进行分析教学后,学生既能掌握发动机各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又学到了发动机的拆装及主要部件的检查调整的技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校企结合,让学生"零距离"上岗

校领导和汽车专业教学部充分抓住今年上半年"汽修实训中心"改扩建的契机,将本校汽修实训中心与嘉检汽修一分厂"合二为一",使学生实习与实际修车紧紧结合起来,实现"零距离"上岗。进厂修理的车辆,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亲眼目睹老师傅是如何将一辆辆故障车修复出厂的,使学生对"排除车辆故障"不再感到是遥远而漫无边际、深奥的事,也增长了不少汽车维护方面的经验教训。

学生每周两天实训,每个班分为四个小组,把学生带到车辆维修现场,由企业的师傅带领,师傅诊断,学生维修,让每个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操作,排除故障,达到"零距离"上岗的教学目的。学生从最基本的洗车、擦车,到发动机、底盘的拆装,到电控发动机的基本构造与维修、故障的诊断与排除,到汽车的美容保养等等,经过这一系列由易到难的、环环相扣的初步学习,学生在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方面得到提升,学到技能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操作习惯。

教师也可通^修理厂所接到的修车业务,现身说法对专业课中有些知识进行切合实际的讲解,如:在讲到如何进行汽车发动机维护这一章时,恰逢该厂在在短短2个月中的承接了两台发动机大修的业务。

比如:2013年10月20日一辆桑塔纳时超GSI,发动机为AJR,发动机发生异响,经拆检,活塞发生拉缸现象。经检查,该发动机自上次换机油至故障出现,行驶了18000公里,未换过机油。

通过上述实例,教师及时进行讲解分析:这两例发动机大修均是由于没有按有关规定操作所造成的。而目前此类情况在汽修厂的承接业务中比比皆是,如何避免这种恶性事故的发生?作为一名汽修专业的学生是应该了解和掌握的。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总结了以下两点:

(一)不同型号的汽车有不同的使用要求和方法,不按规定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操作,会造成汽车非正常损坏。

(二)让有车族去接受汽车技术的系统培训目前是很难办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最好办法是在买新车后使用前,认真阅读随车所附的《使用说明书》,这是用好汽车、减少汽车使用费用的头等大事,即使对有较多汽车专业知识的有车族来说,也应认真做好这一点。

4.合理的考核,增强学生的成功感

针对汽车维修专业的特点,学校采用模块单元化考核:即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一定的考试,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主要采用"动笔、动手、动口"相结合,"教材、职业技能鉴定、设备工具"相结合,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不同,分组考核,让学生在检验自我的过程中,有自我成就感。如在完成对化油器结构原理及维修调整的技能培训后,针对不同的学生,让他们分成若干小组,对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带故障的化油器进行调整,再进行口试。这种考核方法,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感,大大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出发,结合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理论实践并行,本校目前采用的"校企结合"特色对中专生的专业教学是行之有效的。突出学生掌握实践技能为重点,教学有法,但不定法,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参考文献: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2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高等职业院校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转型过程中,如何确保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同步提高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之一。

我院院长成立平《高职专业人才精细化培养研究》湖南省级课题已通过了湖南省社科联成果鉴定。该项目将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高职人才培养,对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作了较深入的理论分析,构建了高职人才精细化培养体系,提出了一系列高职人才培养的方法、观点,在该研究过程中注重与实践的结合,利用精细化培养理论,对我院的两个高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造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文化和管理方法,最早出现在企业管理领域。20世纪90年代,精细化管理从企业延伸到教育领域,成为教育管理的一种重要理念、模式、文化和方法。但学校毕竟不同于企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将专业人才精细化管理理念运用到教育教学管理时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辩证理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和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内涵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精细化不等同于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如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是把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理论照搬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当中,试图利用精心设计的工艺流程和工作制度来规范人们的工作行为,从而在整体上保障工作的效率和“产品”的质量。典型的做法就是把企业质量控制的IS09000系列标准直接运用于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直接套用其概念条文,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这样势必对师生学校生活的全时空占有和全方位、全流程的控制,对教学活动高度主观和机械的规范化过程,此种做法最终结果必然违背了学校教育教学及学生成长的规律,扼杀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创新的精神。貌似精细,实际缺少对学生和教学规律的深入分析,盲目依赖强化措施,它至多只能称之为“学校企业化管理”,而不会真正获得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学校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是指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精益求精的管理态度认真落实教学细节管理,实现教学管理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的一种现代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是建立在规范管理基础上,对学校教学管理的科学提升。是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将社会分工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现代教育教学管理模式。

二、教育教学管理要力争从“精细”中出”成果”、从”成果”中提炼“标准”

教育教学常规管理,重在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细,不等于繁琐,教学常规的“细是简单易行,是想得细、做得细、落实得细;实,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是注重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结合。我们的做法是:一抓制度。我院制定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形成指导我们日常工作规范的《办学指南》,其中教育教学管理建立了《教学常规制度》、《教师工作量化考核实施方案》、《学校管理工作量化检查方案》等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制度,控制教学过程的管理程序,实现了“制度规范、量化考核,管理精细、工作高效”的教学管理目标。二抓检查。通过对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答疑等环节的常规教学检查,及时通报教学质量的绩效情况,这样既从中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又激励、督促他们用心工作和学习;学院督导室组织督导团随机推门听课,深入了解课堂,及时与师生充分交流,寻找解决问题、消除困惑的办法。三抓交流小结。在各层次的检查、督促、评价过程中,随时发现优秀案例,集中进行展示交流,提供样板;定期召开交流会,分享成功经验;生成群体智慧;搜集典型案例或焦点问题,定期举办专题研讨会,集思广益,诊断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成果意识,注重成果物化,组织人员及时提炼推广,及时修订教育教学质量规章制度,从而实现教学过程良性化运转。

三、教育教学管理“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凝聚人心

在现代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核心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教师管理是第一要务,“师本”才是本之纲目。培育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完善的发展,为教师创设和谐的心理时空,是精细化与人性化融会的和谐教学管理最高境界。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考虑学校领导意图多,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因此,建立各种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都必须要“以人为本”,要更多地关注师生的需要与情感,把管理定位在“服务”与“尊重”的基础上,使师生在民主的环境中既受到必要的约束,更享有充分的自由,这样教学及学习活动才会充满活力。我院在“抓内涵、上管理、创示范”过程中使教师的独创性劳动得到尊敬与提升,从拟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期,提出了多样化职业教育的理念,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根本利益出发促进其潜能发展,管理制度人性化,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以适合学生的弹性学习为管理手段,给学生留有按自身发展潜力选择的余地,实现拓宽专业基础与增强专业职业技能紧密结合,构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用真诚、民主、科学的态度去制定规范、实施管理,才能与广大师生实现精神层面的深刻交流与共鸣,赢得人心,促进教学教育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3

作者:沈海霞

一、化工学科建设管理人员要求分析

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是我国支柱产业之一。化工产品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民生等各个领域。但随着其他各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化学工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而高校则是其酝酿蓄积能量进行创新发展的摇篮。因此为了适应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在化工学科发展中学科管理人员要从管理“人手”到和管理“人才”转变引发讨论。目前国内外有很多著名公司企业单位如德国巴斯夫集团、拜耳,美国的陶氏化学、杜邦,荷兰的阿克苏诺贝尔,日本的三菱化学、中国化工集团等等都十分青睐化工专业人员作为管理人员,因为他们接受长期相关的专业性知识的培训,对于这个领域目前的了解熟悉程度是其他专业人员所不具备的。同样在高校化工学科的管理中要求选用化工类专业的优秀“人才”而非普通“人手”进行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因为高校的发展学科是基础,没有世界一流的学科就没有世界一流的大学。化工类专业人员从事化工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具有特别优势因为他们具有长期的、专业的化工类知识,扎实优秀的专业性技能知识,这是他们从事相关管理工作的基础。

二、化工类专业人员从事化工学科建设管理的优势分析

化工类专业人员从事化工学科建设管理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例如:化工行业态势及前沿发展方向的了解、对化工人才引进契合度的了解、对化工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合理度的掌握、对化工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贡献、对化工学科评估的贡献等等。

(一)对化工行业态势及前沿发展方向的了解

对于化工专业长期的专业知识性培训让化工类专业人员在从事化工学科建设管理上对于目前化工行业态势以及前沿发展方向较一般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烈的敏锐性,能够及时对于化工行业态势以及前沿发展方向作出反馈,从而更好地进行对相关性管理工作的调整,有助于化工学科管理工作的有序、正确的进行。

(二)对化工人才引进契合度的了解

专业的化工学科管理人员对于高校化工类人才的引进契合度了解更深,即引进的人才要更符合目前学校发展所需要的专业能力的人才。目前,化工类专业人才非常多,化工专业人才类别也不少,各类研究方向也多样化。然而,对于不了解化工专业的管理人员而言对于化工类专业的类别分类是有所欠缺的。而化工专业人员从事化工学科建设管理工作正好弥补了这一缺陷。与此同时,人才引进契合度直接影响学校发展方向及前景,所以化工专业人员从事化工学科建设管理工作优势是很明显的。

(三)对化工学科建设经费使用合理度的掌握

随着国家十二五规化对化工产业的大力支持,及各地政府对高校优势学科、重点学科的支持,充足的学科发展经费的投入,使得如何高效合理使用经费成为难题。以前在各类高校的经费使用中发现大笔经费用于重复购置大型化工仪器设备,产生不必要的浪费。而随着化工专业的学科管理人员的引进,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其对化工各类表征仪器的了解,优化设备购置,对于使用频次少,价格昂贵的则建议不购置,从而节约大笔经费。另外化工专业人员对于化工类产品的价格、质量以及性价比等都是比较了解的,因此在经费的使用上会更加的合理。

(四)对化工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贡献

作为化工专业人员从事化工学科建设管理工作自身具备优秀的专业性知识,因此,对化工学科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有一定贡献的。众所周知,国际上专业性的会务与会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与素养,这就要求管理者本身具备化工专业知识。另外随着学科发展全球化的要求,有越来越多的化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化工类合作办学洽谈中,则要求专业的学科管理人员的参与,共同制定学科培养计划、课程体系设计、学位授予标准等。

(五)对化工学科评估的贡献

学科评估是指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简称学科评估。学科评估由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所组织。在学科评估中要做到百战百胜,则需要知已知彼,化工专业人员通过多年专业知识的学习具有非化工专业型管理人员所不具备的学科认识。学科评估材料中无论从高层次人才结构、代表性科研成果、代表性科技奖项、代表性人才培养实例,这些内容的选择性填写,还是化工类文献数据库的使用这些都是非化工专业型管理人员能胜任的工作。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4

2专业教育建设对策

2.1校企文化融合是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

校企文化融合是职业院校文化的重要特征,是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作为为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人才的卫生类职业院校,应将医院“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及救死扶伤的高尚医德深深融入专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医院文化,不仅要营造职业氛围浓厚、专业特色鲜明的教学和实训场所,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医院文化理念,为培养学生牢固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适应未来工作环境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打下深厚的基础。

2.2专业情感融入是专业文化认同的基础

由于职业院校学生年龄小,且大多数学生专业选择由家长决定,所以入学前对所学专业并不了解。而专业教育是增进专业认识、培养专业情感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新生刚入学时,可通过校史介绍、校友座谈、医院参观等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第一印象,早期融入专业情感,初步形成对专业的认同感,尽快接受专业文化,在专业文化引领下自觉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2.3专业情境合一是专业文化渗透的平台

文化建设离不开物质层面,专业文化建设更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物化环境。要创新教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卫生职业教育特色的实践教学环境,实现教室与病房合一、实训室与检查室合一、课堂与临床合一。示教室和实验、实训中心布置要与医院环境、工作情景相近,实训设施设备与临床一线基本同步,从而营造出浓郁的医院文化氛围和真实的职业场景,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

2.4专业技能跟进是专业文化领悟的关键

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专业技能水平是检验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专业技能教育直接关系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因此不能局限于教学生“会做”,而应引导学生在技能学习与训练中不断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进而达到“做优、做精”的目的。专业技能跟进是指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发挥技能训练、技能大赛的作用,在不断熟练专业技能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专业文化的领悟和理解。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5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的教学普遍忽视护理专业的特色,一直是照搬临床医学专业的方法和模式,高职高专院校的护理专业学生的基础一般,接收能力有限,传统的人体解剖学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陈旧不能满足护理专业要求。为了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迫切需要对护理人体解剖学教学进行改革,将解剖基础的教学与护理实训教学相结合,构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教学体系,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需要。

一、更新高职护理教育观念

高职高专教育强调课程和培养目标应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指针,淡化学科意识,精减和临床护理不相关的内容,强化服务于护理临床工作实际需求。教师必须适应本专业和高职高专教学的需要,更新知识结构,转变教育观念,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本学科知识,还要学习更多的临床护理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注重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在设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与临床护理工作人员和护理专业各课程教师充分研讨护理专业的特点,探讨人体解剖基础课程在护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改革教材内容,完善教材建设

现阶段我国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远远满足不了临床护理实际应用的需要,因此必须根据护理专业的特点和相关护理专业课程的要求设计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的教学计划,构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基础教学体系,改变以往本课程内容过于专业化、学科化,不能充分反映护理专业的特点,精简教材内容,删减不必要和重复的内容,增加与护理技术操作、治疗、病情观察、护理诊断和生活护理等联系密切的护理应用解剖方面的内容和临床案例,从而为一步学习专业课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奠定专业课所需的实际操作基本技能,使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更加贴近护理专业。

三、 改革教学方法,注重综合素质培养

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利用问题教学、案例讨论教学、ISAS教学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将标本、模型观察与活体观察结合起来,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灵活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将解剖基础的教学与护理实训教学相结合,使学习更具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发展性,指导学生独立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四、 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加强实验考核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因此要掌握好解剖知识,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

能力,实行当堂检查制度,完善学生的操作能力。制作使用适应护理专业教学的解剖学标本和模型,如臀部肌肉注射、各种插管技术的标本等。在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操作,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突出临床应用特色,突出与临床护理操作密切相关的解剖内容,把常用的外科护理技术操作与解剖学知识整合成知识模块,在讲授解剖知识的同时导入外科护理技术知识与该知识点的联系,如体表标志和体表投影,与注射、穿刺、插管和切开技术相关的解剖学基础知识。

五、开展解剖学第二课堂,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开放实验室。在开放时间内,教师对学习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的学生,适当在深度、广度上加以辅导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对成绩较差、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增加观察和动手机会并答疑以提高他们的成绩。开展解剖兴趣小组,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教学改革,调整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有助于解决基础脱离临床,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缩短解剖学和临床护理的距离。全面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特色,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使之完善,努力创新更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好的完成教学改革,培养出符合高职护理要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熊怀林,范光碧,胡兴宇.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解剖学教学质量[J].解剖学杂志,2008,31(4):603-604.

[2] 李云庆,王亚云,李金莲.人体解剖学“一条龙”教学的方法和体会[J].解剖学杂志, 2008,31(1):139-140.

[3] 徐立,赵媛,杨新文.护理专业解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8, 16(1):51-52.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6

人体解剖学是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体解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枯燥,知识结构复杂,专业术语较多,学生厌学情绪比较强烈,教学效果一直不够理想。基于此,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需要加强对策研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期真正提高解剖学科的教学质量。

一、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现状

1.学生素质不高。受招生政策的影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总体素质偏低,他们在知识水平、情感品行、学习态度、实践能力、交际环境等方面大都存在缺陷。部分学生心理失衡、性格叛逆、行为失范,这也给教学造成了很大影响。2.学时设置不足。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在学时设置上存在缺陷,开课时间设置在第一学期,学时安排为64个学时,其中实验安排为16个学时。而本科院校安排在第二学年开课,课时设置在100个学时左右,实验安排为50~60个学时。3.教材针对性不强。人体解剖学选用的教材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这种教材适用于本科院校医学专业学生。教材重视解剖知识的系统性教学,知识点较为复杂。这对于护理专业来说,不适用也不具备专业针对性,往往造成教、学、用脱节的现象,既增加了知识难度,又耗费了学习时间,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4.教师业务水平不够专业。高职院校人体解剖学教师的专业方向大多是临床医学,他们任教护理专业显得不对口。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做好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工作,导致教师对护理专业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一知半解,甚至对本专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要求、内容、特点等知之甚少。5.教学考核体系不健全。护理专业的教学考核应该立足专业实情,体现专业特点,分值设置应有所偏重。但是护理专业的教学考核体系大都沿用临床医学的考核体系,从理论测评、实践考核、平时成绩、教学研究等方面衡量教学的优劣。这种考核体系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但是借用到护理专业考核时应有所调整,以强化教学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的完善对策

1.改变教育理念。高职院校教学要体现实用性和服务性原则,这是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人体解剖学教学必须把服务和就业作为主要目的,体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基于此,人体解剖学教学需要把培养技术人才作为主攻方向,强化实验教学和实践操作,注重临床应用,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升专业技能,用丰厚的理论和娴熟的技能引领学生的发展成长。2.优化课程内容。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的课程设置需要体现专业特点,注重实用性。因此,需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课程教学及课时安排进行适当调整,弱化专业性,增强实用性,删繁就简,增加护理方面的内容,让课堂教学通俗易懂。3.改良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体解剖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给课堂带来强劲的生命力。因此,教师需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探究新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转变传统的讲授教学形式,利用课件、视频、网络、智能技术等多元的形式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采取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多渠道开展模型、标本、活体相结合的实践观摩活动,使解剖教学与实践运用相辅相成,促进学生不断提升自主发展的能力。4.注重实验和项目引导。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首先要强化实验教学。高职院校加强实验室建设,首先,要完善实验设施设备,创造条件满足教学和实验的需要,推进多媒体实验教室的建设工作,确保在实验教学中能够进行网上模拟临床操作,让学生熟悉实验过程,提高操作技能;其次,需要针对新调整的教学内容做好教材编印工作,加强实验基地建设;再次,走出校园引进项目,用研究项目引领师生共同进步,以增强解剖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并最终达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成长的教学目的。推进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改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实验和项目引领等方式增强教学实效性,提升教学的服务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激感、提升素质。

参考文献:

[1]邹锦慧,汤雅婷,周立,等.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教学现状与改革对策[J].解剖学研究,2011,33(2).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7

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概念包括3个方面: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含义是指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应该具有科学先进的素养、知识和手段。科学素养要求我们的管理人员必须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这应该形成一种意识,并从有意识而为之变成下意识而为之;当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时,不是从经验中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要下意识地从科学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中寻找出路。科学知识是要求管理人员掌握全面的知识,其中包括现代管理学知识、现代教育学知识和现代装备科技知识。科学手段则要求管理人员能够运用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特别是运筹学、统计学的方法来解决管理上的问题。

规范化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是对管理人员在能力提高方面提出的要求。能力属于隐性知识,能力提高的途径一般采取师徒制策略、反思策略、案例式策略以及规范操作式策略等,此处的规范化则是强调了规范操作式策略的重要性。现代大型企业和职业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出“没有师傅也要出徒”的口号,其采取的教学策略一般都是规范操作式策略,即事先将一系列操作过程从简单到复杂详细地规定出来,形成范本,让受训者遵照规范循序渐进地反复操作,从而提高他们的技术能力水平。教育装备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范本去操作训练。第二,是对管理人员提出的职业规范和行为范本。这是一个道德层面的要求,是管理人员的行业自律。

标准化也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专业化的管理人员应该能够自觉遵循、正确运用该领域内的各项标准,同时还应该具有参与制定各种标准的能力。第二,管理人员与管理工作是否达到了专业化发展的预期水平,应该具有量化指标,用其来测量和评价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否则,说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发展就只是一句空话,人们将无法判断管理的专业化水平是否提高,或管理的专业化是否有所向前发展。与规范化相比较,如果规范化是强调管理人员的自律,则标准化则是强调管理人员的他律。

二、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主体的知识与素养

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是专业化的主体,专业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使其主体具有足够丰富的专业知识。教育装备管理人员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有3个方面:教育学专业知识、管理学专业知识、装备技术专业知识,他们应该是复合型人才。首先,最为重要的是要具有教育教学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应该对教育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等知识有一定的掌握。除了要懂得教育教学以外,他们还要具备管理学方面的知识,特别是现代科学化管理(项目管理、运筹学等)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他们还应该懂得装备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制造,尤其应该了解或掌握电子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设计制造过程,即应具有理科与工科的知识背景。另外,还要对一些交叉学科的知识有所掌握,如教育传播学、人机工程学、教育技术学等。

人们对专业化的理解存在两种偏差,一种是认为专业化就是专门化,另一种是将专业化与学科领域的专业(二级学科)发生了混淆。“专”是“专门”“专一”“专注”等集中在一件事上的意思,所以“专业”一词容易被理解为仅在一个狭窄的领域内学有所长或有突出表现的表述。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的最终目标是使其主体成为该领域内的专家(当然对此应该形成评价标准),并且应该属于知识型专家。专家一般具有4种不同类型:学术型、知识型、经验型、技能型。其中,知识型专家的头脑中应该有一个十分丰富的知识库,知识面要足够宽。学术型专家的研究领域有时是会比较狭窄但很高深,很少有人涉猎到,例如季羡林先生就是失传的“吐火罗”文(Tocharian language,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方面的学术型专家。经验型专家(如汽修专家,对一种车型汽车的维修具有十分丰富的经验)和技能型专家(如按摩专家)都是涉猎面比较狭窄的,属于专门化、专一化的专家。经专业化发展的教育装备专家多属于知识型专家。另外,专业化发展不等于在做学科建设,当然教育装备管理的专业化也需要通过高校建立相应的学科专业来帮助培养专业人才,但专业化更是一个系统工程。

汉语“专业”一词对应的英语单词“profession”除了专业的意思外,还有职业、信念、信仰等含义,它实际上还反映了专业的素养问题。前文提到专业素养的下意识具体表现为职业本能,职业本能是对专业人士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作为一个未经职业训练的普通人,他们都仅具有生物本能。当一个城市的闹区突然出现炸弹爆炸时,人们会出于生物本能而四散奔逃,远离爆炸中心(动物的表现一定也与此相同)。但是作为受过职业训练的警察此时一定是与人群奔跑的方向相反,他们会向着爆炸中心飞奔而去,这是一种职业本能,是专业化的具体表现。所以,专业化除了对知识的要求外,还要有职业、信念、信仰方面的素养要求。

三、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的内容

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内容是专业化发展的外延,其包括:教育装备的需求分析、建设的项目管理、教学适用性论证、政府采购组织、质量监测(监督与测量)、日常管理、技术评测、教学评价、标准制定等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1)需求分析是对教育装备的教育教学需求进行科学分析,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有相关性分析(如教育装备与学业水平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如分析不同教育装备产品的共性与差异性)、马尔科夫分析(对装备配备水平进行预测)等。

(2)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相对于日常管理,项目管理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特点,即为一个短期内有始有终的管理过程,而教育装备的配备过程恰好具有这种特征。教育装备的配备过程分为启动、计划、执行、控制和项目收尾5个阶段,所有这些阶段组合在一起被称为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

(3)教学适用性论证是教育装备管理的一项崭新工作,也是该领域内一项核心的工作,它最突出地体现了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教育装备的教学适用性包括生理适应性、心理适应性、认知适应性、教师适应性、学生适应性、时间适应性、空间适应性、文化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4)政府采购属于教育装备配备过程的计划和执行阶段,现在绝大多数教育装备的购置都需要采取政府采购的方式进行。所以管理人员应该熟悉《政府采购法》与《招投标法》,并具有组织招投标活动的能力。

(5)质量监测是对教育装备产品进行监督与测量,其中质量监督是协助政府来做的事情,而质量测量除了依靠政府与社会的一些专门机构外,更多的是由各地教育装备管理部门来承担。目前越来越多的省市教育装备管理部门都建立了质量检测中心。

(6)日常管理主要工作是教育装备的日常维护工作。这项工作目前正在逐步走向外包的方式,通过政府采购由专门的公司来负责。

(7)技术评测与教学评价是教育装备项目的绩效考核内容,往往是对于一个较大的工程或系统提出的成本―效益分析问题。绩效考核需要计算项目的投入产出比,其中投入的计算是比较容易,但产出的变量选择与计算都是非常专业的,它需要测量和评价教育装备技术指标与使用效能是否达到要求,测量和评价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效益是否有所提高。

(8)标准制定也是教育装备管理工作的内容,管理人员应该了解和掌握配备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更重要的是需要研究和逐步掌握教育装备“元标准(meta-standard)”(产品教育教学适用性标准)的制定。

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内容不仅限于上述8条,其实还有许多工作内容需要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与发展。

四、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的必要性

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是教育的需求、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涉及教育的本质和人才培养目标。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的存在价值,而教育的存在价值由教育的两大功来体现:第一,教人做人(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第二,教人做事(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教育装备管理专业化的目的就是要教育装备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在日常教学(教人做事)中发挥作用,还要在素质教育(教人做人)中发挥作用。这一点越来越不为人们所重视,例如:近来在教育信息化领域正在被悄悄地塞进来一个新词“教学信息化”,说明人们正将原来教育信息化的叫法改称为“教学信息化”。将教育下降为教学的原因可能是想说明信息技术只能为教学服务,不能为教育服务,无非是说信息技术只能用于教书,不能用于育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规定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保障措施,而不仅仅为教学服务。所以,教育装备能不能为育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将成为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教育装备人不能将教育装备管理改为教学装备管理,教育装备专业化发展正是以此为其最重要的目的。

该进程的必要性是由教育装备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教育以外其他领域的装备(工业装备、农业装备、军事装备、体育装备、医疗装备等)其作用对象是物或人的机体,而教育装备的作用对象是宇宙间最为复杂的人的头脑、人的心智。产品使用一旦不成功而造成的后果是无法估量的,有可能会对人造成一生的影响。所以对此必须采取十分科学、万分慎重的态度才是,说得严重一些,对它的态度反映了价值观问题、道德问题。没有一个专业化足够高的管理队伍,对教育装备的准入进行科学评价,这个问题将无法解决。

如果我们不是认真地思考、对待、研究和逐步解决上述这些根本性问题,而仅仅能够简单地做到从市场上采购来设备后分发到学校去使用,则不仅教育装备管理的专业化及其发展没有必要,就是我们管理人员的岗位设置也没有什么必要性了。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8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由于其发展迅猛的态势,因此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黄金产业”。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从2004年教育部批准中国传媒大学等4所高校开办该专业以来,到现在已有近百所大学争先恐后的开设了该专业。然而该专业由于办学时间短、办学基础薄弱、办学经验不足,致使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笔者将以“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为题,从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建设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等方面进行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形成一系列文章,供各位同行参考。本文仅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资建设问题进行探析,不成熟之处,还望各位同行能给予批评指正。

一、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师资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目前制约我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市场对该类人才的急需,加快了各高校专业设置的步伐和招生数量的扩大。然而,由于历史上没有设置过相应专业,导致该专业师资储备严重不足。目前,该专业的在岗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其他相关院系中调配过来的,专业师资的人数少,水平低成为该专业师资现状的突出表现。具体来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师资建设上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师专业基础知识薄弱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属于新兴专业,创办时间不长。虽然近几年来,一批相关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补充到了教学队伍中,但是从整体上,真正属于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并不多,绝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艺术学等其他相关专业调配过来的。这些教师在自己原有的学科领域内理论功底雄厚,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研究成果丰硕,但当他们从原有学科领域内转型到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领域内后却难以得心应手。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对文化产业缺乏深刻了解,对文化产业的运作规律不是很清楚,专业基础知识比较薄弱所致。

(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文化产业是一个实践性和应用性都非常强的行业,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懂得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必须具备从事相关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为文化产业培养管理人才的专业,其最大的一个专业特色就是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我们的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担任实践类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相关的从业经验。但是,由于目前现有的文化产业管理教师较少涉入文化产业管理的实践领域,普遍缺乏文化产业管理的实践经验,导致这些教师在理论传授时往往讲得头头是道,但在联系实践进行案例教学时,却只能泛泛而言,不能触及问题的实质。

(三)教师缺乏创新意识

从在其他相关专业调配过来的教师由于受“抱残守缺”思想的影响,面对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的态势,适应新形势的主动性不强,固守着以前的专业领域,对新知识兴趣不足,惰于知识的更新与补充,不能积极地吸收文化产业领域内的行业动态,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在师资建设上的对策建议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成才的引路人,专业建设的主力军。鉴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加强该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要以机制创新为主线,着力抓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在岗教师的专业培训,鼓励现有教师进修深造,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就目前来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迅速发展与相应师资短缺之间的矛盾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为此,加强在岗教师的专业培训,组织教师开展岗位研究和教学任务研究,加快教师从原有专业向目前岗位主动转型,应成为解决当下教师短缺的主要路径。各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鼓励教师主动转型,争做文化产业领域内的专家,同时要创设多种平台,根据课程模块组建专业教研室、课程小组等组织机构,通过专题研究和集体备课等形式,促进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通过委托培养、双向交流等途径鼓励在岗教师到国内外名校、研究机构进修学习,接受更高层次的师资培养训练。

(二)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过来,本身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和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通过产学研结合,即通过专业理论教师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实践型专家共同做文化产业相关课题,一方面可以使得教师对文化产业有更加深刻的了解,解决目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熟知文化企、事业单位需求人才的技能特点,同时把自己对文化产业方面的科研成果和自己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另外自己在教学活动中所遇到的不懂地方可以通过科研得到更深入的了解,既可以使教师自身素质、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又可以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教师也可以带动、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有关文化产业的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和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样既能培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三)外聘专家教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为补充校内师资不足、实践型教师匮乏等问题,根据专业建设和课程教学需要,要积极聘请文化产业管理研究机构、行政主管部门以及各类社会文化团体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文化素养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通过专业研讨、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活动,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纲.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7).

[2]王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特色建设的依据、内容与路径[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10).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9

我们对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近五年来的招生率和就业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近5年来的第一志愿的平均报考率约为26%,就业率约为95%。低的报考率说明学生对该专业的认识不足或缺乏兴趣和自信,而高的就业率说明化工行业对该专业的需求量较大。从生源的招生率来看,重庆的约占65%,外地约占35%。从就业的人员从事行业的统计数据来分析,从事化工行业的约占70%,其他行业的约占30%。从就业率的地域分布来看,在重庆工作的约占75%,在其他省份工作的约占25%。从上述分析数据可看出:一方面是大部分学生为调剂生,存在对专业兴趣不足或缺乏专业自信,因此,必须在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中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培养学生对化工行业的热情及专业自信心;另一方面,我校培养的化工人才绝大部分服务于本地,因此,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担负着为重庆化工行业输送工程性技术人才的重任。

2全国同类高校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现状 3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认识实习的改革与探索

3.1强化校企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

基于重庆长寿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涪陵化肥化工产业园区和万州盐化工产业园区三大化工基地的地域特色优势和发展,地方高校培养的化工应用型人才大部分会服务于重庆的地方支柱产业,因此,我们选择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既让学生深入了解重庆化工产业的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实习经费有限和工厂不愿接收大规模学生实习等问题。选择的特色产学研合作基地如下:一是与我校开展合作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江津德感工业园区的“重庆三峡油漆股份有限公司”和万州盐化工园区“重庆大全新能源有限公司”等,二是我校科技特派员下乡入园进企的涪陵李渡工业园区的“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和“巫山天地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等,三是与我校专家开展科技攻关合作的北碚产业科技园区的“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长寿化工园区的“重庆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重庆博赛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四是与我校开展广泛科研合作的科研院所“重庆化工研究院”和“重庆化工设计研究院”等。这不但使我们与各单位确定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实习过程不会敷衍应付。企业指导老师也会因为校企合作认识到自己是实习工作的负责人员,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实习,并愿意与学生交流,热心回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取得较好的实习效果。

3.2打造专业的认识实习的师资队伍

学校选派教师深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和从企业中选聘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素质的技术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实习教学提供重要的保证条件。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无机化工工艺学“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我们邀请了建峰化工有限公司的技术总工为我们讲解空分、气化、净化、合成等四个工序,充分理解原料气如何制备和净化,合成氨反应塔的结构及能量综合运用与节能减排。在学习有机化工工艺学时,我们派送了教师去紫光化工有限公司挂职学习蛋氨酸等有机产品的生产工艺,再进行认识实习的指导。通过打造专业的师资队伍,认识实习的效果明显增强。

3.3开展三大化工园区的专家大讲堂

围绕重庆的化工产业发展,为更好地让学生了解重庆化工产业链布局,邀请三大化工园区的管委会领导和实习工厂总工程师及车间技术高工来校讲学,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实际工业生产,减少现场实习的盲目性。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然气化工”的产业发展和高附加值精细化学品和高分子化学品产业,邀请长寿化工园区管委会主任来我校讲学,让学生理解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生物质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产业的布局及相互关系,深入理解“产业项目一体化、环境保护一体化、公用工程一体化、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等可持续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学生工程思维。为让学生理解“磷化工”产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邀请了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的总工程师给学生介绍磷化工产业的概况、发展历程、市场动态,并详细讲解各车间的工业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设备及本专业领域最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研究热点以及市场前景。这些大讲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对其所学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增加了他们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3.4引入现代CAE技术

在学生看、问、听的实习过程中,学生无法了解各种反应器、换热器、精馏塔和泵等设备的内部结构的,这对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和化工工艺学,是非常不利的。基于这方面的考虑,我们做了两方面的准备。一是准备了专门的实习课件,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实物照片(原料,反应工艺和产品分离和输送)、实景录像(具体流体输送、搅拌、精馏、吸收和干燥等单元操作)等,课件真实、形象、生动地展示出离心泵、搅拌反应器、精馏塔和换热器等设备的内部结构,并让学生对尚未学到的化工单元操作原理、典型设备结构和操作有所了解。二是我们建立了计算机仿真实习系统,将认识实习工厂的具体产品的生产工艺(如合成氨制气、净化、合成工艺),所涉及的单元操作(吸收、干燥和精馏等),典型设备(离心泵、反应器、精馏塔和换热器等)作为主要内容,对生产工艺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模拟工业过程,对制气、净化、合成等工艺的管件、阀件和控制仪表进行操作,对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和调节,进行开、停车及事故处理等各种仿真操作。这些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5强化认识实习教学管理与指导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10

随着现代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钻采技术与国际的接轨,各大石油公司在海外的项目需要越来越多,面对全球化的趋势,海外油气市场需要我们石油人能有一门通用的语言进行交流,为了培养国际型人才,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各大石油高校在目前国际化的形势下,积极主动地承担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任。

石油工程专业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面对国际化市场的需求,石油开发理论的技术人才要求能够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有目的的培养国际化人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作为最基础的专业课程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不管是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笔者就所承担的专业英语在教学手段方法上进行深入探讨,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与石油其他的专业课相比,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及学习动力不足。与目前石油国际化的形势相矛盾,因此,归结起来,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点:

(一)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

学校为了保证学生学习英语的连续性,把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大三期间,作为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实际上是在大三才接触专业课的学习,在很多专业术语还没有完全了解掌握的情况下,学习专业英语是不妥的,代课老师往往是先解释中文是什么意思再来讲解英文的,由于课时的限制,这种情况导致上课效果不佳或者直接不能消化理解。

(二)教学内容过于广泛

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主要是油藏工程、钻完井工程、油田化学等方向的课程,受教师所擅长专业的限制,而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一般都是囊括所有专业课的内容,因此,教师在讲解自己不熟悉领域的英语内容时,可能不够精辟,学生理解更不容易,有的教师甚至在挑选内容时,主要讲解自己熟悉的知识内容,其他内容减少或者不讲解。

另外,就目前国内高校的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师而言,年纪较大的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但其英语水平有限,而年轻教师往往与之相反。如果是有经验的老教师上课,一般都是比较传统的“三步骤”:先是讲解专业词汇,然后是通读全文,最后是逐字翻译。这种模式导致课堂单调、沉闷,而且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特别是英语成绩不好的学生,更难跟着老师的节奏来进行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合理

专业英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且学生很少能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的能力,因此很难达到教学目的。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目前的教学手段一般是以多媒体为主板书为辅的模式进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在于信息量大、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而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照本宣科,学生感觉上课像走马观花,来不及消化。更有甚者,教师一节课结束,黑板上没有板书,这种模式的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四)考核方式单一

专业英语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以翻译为主,有些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最后突击记忆也能顺利过关,甚至能得高分,这种突击方式,记得快,忘得也快,往往达不到教学目的。而且单一的考核方式也使学生脱离了这门课程上的培养计划,失去了学习这门课程的意义。

三、课程教学解决的方法

针对目前石油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在专业英语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思考,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界定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由传统的以翻译为主的教学逐步过渡到读、说、听、写全方位的训练,侧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培养其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的能力和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的技能。一般每上一单元的内容,可以找一些相关主题的听力材料来进行听、说的练习,能够使所学单元的专业词汇更好的消化和吸收。并且根据所学专业课的内容,合理的安排专业英语课程的时间,一般专业英语的学习安排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进行。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课文内容,使英语和专业知识得到很好的结合。

(二)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目前,学生就业的方向都会具体到钻完井工程、开发或者油田化学等,因此,可以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或者兴趣方向,把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钻井专业英语、石油工程油藏工程专业英语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以后的就业意向,选定相应的专业英语内容学习,教学效果能够得到提高。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统一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专业文献的阅读与专业英语的交流集为一体,通过师生间的双向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专业内容的能力。这种交互式讨论能到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另外,可以进行课堂模拟国际学术会议,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来讲解自己写的论文摘要或者一小段论文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学习专业英语的同时,逐步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考试的分数不能作为衡量学生英语能力的唯一标准,考核的目的重在测评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的能力。因此,专业英语的考核可以通过拟定一个石油工程专业方面的题目,让学生以论文的形式即兴回答,并且教师提问进行问答式交流。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四、结论

一是石油工程专业英语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有利于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词汇,使英语与专业知识很好地结合。

二是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细化,具体到石油工程各个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及就业意向,选择相应的专业英语学习内容。

三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统一,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提高学习兴趣及英语应用的能力。

四是改变考核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应用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11

Wang Xinjian1 Shen Dajun2

(1.North china Univ.of water resource and Electric power,Zhengzhou Henan,450011,China;

2.Yangshan Co.Ltd of the China Gold Group.Longnan Gansu,746400,China)

Abstract: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is mainly divided into the innovations of?the teaching staff including two ways,classroom theory,and experimental content and so on.Some specialization effective measures about the error,nonlinear iteration and the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for solving the seepage field of are listed in details.This method is affective proved by many years'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Computational Methods;Geological Engineering;Teaching Research;Seepage;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数值计算方法在地质工程专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解决复杂工程地质问题的有力工具,再以地质定性分析相结合,可有效解决很多地质工程问题。而数值计算方法又是关于很多数值计算软件的最基本的知识。开设并教好这门课将有利于为本科生利用和开发数值计算软件,并有效解决工程地质问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数值计算方法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纯粹数学化[1~3],缺乏与地质工程专业相结合的应用,学生需要自己完成数学问题与专业知识的转化问题。同时导致专业学生不知道所学有何用处,减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也往往是完全依据纯粹数学的教材,其中的例题习题绝大多数和高校的工程地质相差甚远,对地质工程应用到的数值计算方法的领域不甚了解,当然也就无法进一步引申,或者直接针对某个地质工程中的问题提出数值计算方法的解决手段。为了提高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效果,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计算方法教学需要进行地质工程专业化。根据本人长期从事本学科的一线教学实践,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方法教学专业化内容,也为可其他类似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教学人员的专业化

提高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更好服务于地质工程建设,需要与地质工程有较好的衔接,必须使教学人员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人员不但要具有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扎实理论基础及技能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人员的专业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建设。

一是通过数学专业人员的地质工程专业化培训或者自我拓展。数学专业从事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人员可以参加地质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学习,了解地质工程中哪些领域、哪些问题用到数值计算方法相应内容。了解地质工程专业常用软件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中内容,在课堂教学、作业中及试验中加以引导。

二是通过地质工程专业人员从事计算方法教学。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迅速提高,具有高学历人员的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师越来越多。长期接受高等教育及从事科研活动,理工科高学历人员往往已经熟练掌握了数值计算方法基本知识或者已经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地质工程中的问题。同时高学历理工科教师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通过历届的入学考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这些人员通过学习,能够很快熟悉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教学内容。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项主要任务的完善,高校教学人员个人平均教学任务量相对下调,更有利于地质工程专业人员教师从事计算方法等专业限选之类的课程教学。

以上两方面的人员的相互专业化过程,还可以通过高校的‘教研室活动’进行交流,目前的高校教研室活动仅仅限于一个专业或者一个专业的方向人员进行教学与专业知识的交流。随着学科交叉日益加深,需要打破专业范围内交流的局限,根据教学任务及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学科不同院系间的教学专业知识的交流活动。增长不同专业教师与服务对象专业不一致的专业外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利于教学专业化,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

2 课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

课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是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化的主要内容,是决定该课程的专业化程度及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专业化教学与纯理论教学目的稍有不同,计算方法主要授课内容、教学重点及其对应的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的目的[4]有所不同,课堂教学内容的地质工程专业化还依赖于教材的专业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论教学内容的工程地质专业化

作为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的启发与引导,下面结合主要章节的内容对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加以阐述,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误差分析:譬如很多教材并不明确表明什么的工程情况下的误差分析。当然作为数值计算方法这门较为专业的基础课,也不可能涉及众多学科中的具体工程误差情况,而是直接切入主题,对于接触到地质工程专业还不甚深入的学生感觉不到它的用处和重要性。事实上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即使在工程界也往往被忽略,比如运用成熟的软件计算工程地质问题常会出现失真,有时小变形量却远远超过应该的范围,很多计算失真就是由于实际问题与商业软件适应工程问题存在差异导致。学习前可以通过演示方法举出地质工程中进行数值计算时因误差而导致计算结果失败的例子。又如在利用数值计算软件计算边坡变形时,有时会出现了不合乎常理的巨大位移或者求解过程不收敛,很多情况就是误差累计导致的,在第一章举出这样的实例就能够让同学们知道计算方法是本专业息息相关,并产生学习兴趣,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也利于帮助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在讲解误差来源时,应该把很多的纯数学中的内容替换成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误差,对照关系可采用表1中所列。

结合表1可以进一步提出启发性问题,比如如何减少这些误差呢?这样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望。在有效数字判别及计算方法设计一节中同样可以采用数值计算常用软件中对应问题加以专业化。

(2)非线性方程求根:在岩土工程及地质工程领域,非线性问题很多。常见的如岩土体的本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非线性。此外非线性的迭代往往与最优解联系在一起。在常用的有限元及有限差分中的迭代更为广泛。此时如果专业基础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在课程完成后,在偏微分放在最后一章中综合举例说明。由于应用面很广,所举例子只能局限在一定研究领域内。为使同学们比较清楚迭代背景,需要对计算领域稍加详细说明。结合我校水利工程强势学科,可举参考文献[5]中实例说明牛顿迭代法在堤坝集中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3)计算方法综合知识解地下水渗流问题。

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计算方法中多个章节知识才能解决,因而单独的取出一部分讲解可能学生会产生一些目的性的疑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步结合所学内容专业化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应该明确最终解决的物理数学问题,逐步深入讲解,引导学生直至最终问题的解决。工程地质数值方法中的有限差分及有限元在解决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这些方法几乎每一个重要步骤都涉及到了计算方法的重要内容。

渗流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限差分法也是最早被用来求解渗流场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中涵盖了数值计算方法各主要章节的内容,也体现了数值计算的本质是工程地质数值法的基础知识。由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不够丰富,进行有限差分法引入各章教学内容上可能很引起更多的疑问。因而需要从最简单的工程问题入手,比如引进渗流的一维问题。

①关于数值计算的离散―― 网格剖分:几何模型即为需要考虑几何形态,离散可以展现其计算方法中的离散化解决思想,并引入数值计算方法常用的步长及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控制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等术语。这里是将时间及空间分别离散化。

②利用微分中的差分代替微商办法处理微分问题:水头方程中的微商用差商代替,并舍去余项,代入方程原方程,并估计阶段误差。离散后的时间及空间步长都是常量。

③显式差分方程的求解:结合迭代法相关知识,建立地下水水流方程特殊形式的迭代格式。便于理解与计算,可引入无刚量参数得到控制方程,并计算各结点初始时刻水头值,利用差分方程计算各结点某时刻水头值;利用边界条件计算边界结点水头值;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计算出拟计算的各个时刻的水头值。通过改变步长考查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步长太大会导致出现不合理的水头。可以取步长为一天进行试算,比较不同步长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出现迭代不稳定。说明选取适当的步长是非常重要的。

2.2 实验课教学的工程地质专业化

根据现有《计算方法》教材,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基于电子、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工程问题,这些内容有的暗含了某些地质工程问题,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的抽象化或者是数学化。因而同学们学起来就会感觉抽象并难以与具体工程问题相联系。借助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实际问题开展计算方法的实验教学,不但使学生懂得了计算方法实验的重要性实用性,并且也进一步接触了专业知识领域,为了毕业设计及后续的数值计算软件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的地下水渗流问题,亦可以作为实验的内容之一。地质工程专业的计算方法实验课一般安排为4个学时,学时较短,而实验内较多。地质工程专业化实验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实践进行,把各种实验内容尽量集于一两个案例是较好的选择。而工程实践也只有通过各章的知识才能解决。这里仅就方程组的迭代方法相关的内容的工程地质专业化实验做事例。

上述渗流问题的地下水头的求解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隐式迭代格式,并建立矩阵形式的方程组,求解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比如做矩阵分解,典型的是进行追赶法求解等等。这样既节省试验时间,又可有效达到工程地质专业化的教学目的,效果较好。

2.3 课后作业的地质工程专业化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措施之一,现有教材课后作业同样存在内容过于基础,几乎没有地质工程方面的内容。地质工程专业化的作业需要从事地质工程水文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进行长期的筛选积累,收集及编写专业主要内容相关题目进行计算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还可以开展各式样的相关科研学术活动,比如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组织反分析技术兴趣小组等途径深化计算方法实际应用。

化学专业的理解篇12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渐从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模式向现在的全方面人才培养模式转变,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使得化学课的性质也发生了转变[1]。因此,高校教师在进行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教学时,就必须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基础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河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渤海校区在食品类、海洋科学类和水产养殖类专业中开设了基础化学课。目前,基础化学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内容较多,而课时安排相对较少;再如,面对不同的开课专业,该类课程的教材、课程大纲、考核标准均相同,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忽略了不同专业对化学基础知识的不同需求,无法根据学生的专业特色完成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2]。

二、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的教学策略

(一)针对专业特点选择教学内容

从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来看,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需求及应用存在明显差异。食品类专业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课程包含仪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与胶体化学,而基础化学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化学知识是食品类专业学生学习化学课程的基础。海洋类专业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包括化工原理、仪器分析、化工热力学以及海洋化工技术,而基础化学课程中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化学的基础课程,无机化学中化学热力学部分、化学动力学部分以及四大化学平衡等内容是学习化工原理以及化工热力学的先行知识。相对来说,该类专业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知识的需求较少。养殖类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侧重于化学物质的分析及生化分析,其培养方案中涉及到的后续化学课程主要包含动物生物化学、水产动物药学与药理,该类课程的开展需要学生以部分有机化学的内容为基础知识。根据不同专业对知识的需求及使用情况,可以将授课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全书详细讲解层次,其适用对象主要是食品类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的需求程度较高,化学知识在后续课程的应用面积较广。因此,可对基础化学三门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全书讲解;第二层次为部分讲解和部分自学层次,该层次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海洋科学类专业的学生,该类学生对基础化学知识有一定的需求,但其联系又不是十分紧密,对知识的把握重在理解,而非以此为基础的应用;第三层次为侧重讲解和广泛性自学层次,该层次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水产养殖类专业的学生,该类专业的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内容需求较大,而其他化学内容则仅限于简单的了解。因此,该层次的授课则侧重于有机化学的讲解与学习。

(二)授课模式的改革

教师应根据各类别学生的专业特色及实际情况,逐渐转变传统课堂讲授模式,将理论知识和专业需求及实践情况相结合。此外,该类教学活动的授课对象均是非化学专业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十分薄弱,所接触到的化学知识也相对较少。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此为切入点,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知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为基础开展教学活动,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势必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学习内容要求等合理设置考试方式,可以采取课堂作业、实践情况及试卷考试按一定比重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的最终成绩[3]。由于学生的教学层次不同,各类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也应不同,如对于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要求较多的专业,应增大试卷成绩在总成绩的比重;而对于侧重知识理解的专业,则应增加实践及课堂作业在总成绩中的比重。

三、结语

采取分类针对性教学,能够结合我校的现状实际考虑不同专业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需求,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因专业而教,与学生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

参考文献:

[1]何娉婷.浅谈非化学类大学化学教学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时代教育,2009(2):122-12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