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能力培养合集12篇

时间:2024-01-02 10:17:28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1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口号,然而,我们却没有看到与这口号一样响亮的成效。学生仍然是应试教育流水线上一个个劣多优少的产品。每天的时间,或埋头于学校课堂,或奔波于校外的各种补课,让原本天真的一张张小脸,被倦怠黯淡了双眸。很显然,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式,毫无趣致的课堂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学生之间,缺乏互相理解,独守自己的小方圆,自私自利,想法单一而偏激。很显然,教条的“死”的知识点的累积,并不能使一个人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那么,如何暂时解开枯燥乏味的单纯性知识传授的绳子,真正把“素质”和“能力培养放到更前位,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做了深入的思考,并尝试性地做了很多实践,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下面我就把这些经验和教训分享给大家。在这里,我暂且将思想教育放在一边,主要从能力培养的角度来谈。

无论是一个社会,还是一个小集体,甚至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交流,都离不开一个人的表达能力。表达能力强的人,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融洽于环境,令自己与他人都产生愉快的感觉。所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至关重要。针对很多小学生羞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这一现象,我们做了很多尝试。羞于表达,一是能够表达好,只是不够自信,所以很纠结地放弃或错失了表达机会;二是心里很空,没有什么可表达两种情况。那么,首先,要突破学生的心理界碑,让阳光照射进来,就是第一步。我们利用音乐课开展了一堂特别的课,就叫做“你会模仿么?”模仿,是人类的天性,亦是学生喜欢去做的事情,所以,我们以此做突破口,让无论多么内向的孩子,也跃跃欲试了。这一堂课,学生从最简单的模仿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说话、动作、走路姿势,来了个“我来模仿你来猜”,挑起了整个欢快的气氛,因为掌声和笑声,大家的情绪完全被鼓动起来了,争先恐后的局面开始出现了,又跨越到了“明星模仿秀”,虽然有的模仿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像”,但这一点点成功就是一个分量十足的鼓励了。通过这样的一堂课,我们发现,学生活跃起来了,课间的气氛也融洽了,他们发现原来每个人都是可爱的。只是平时他没有在你面前打开自己。很多学生因此不再总觉得自己是被人嫌弃的,开始有了与人沟通的欲望。

敢于表达了,那么接下来,就是表达得好与坏的能力问题了。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想深度。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倚仗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平时,有的学生有阅读的好习惯,有的没有,有阅读习惯的同学也有阅读内容不适当的弊端。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阅读,并主动阅读优秀的书籍呢?我们还是从学生的天性入手,因为,每个人生来都具有或多或少的表演欲,只是有的被压制了而已。于是,我们又在语文第二课堂设计了这样的内容,“名篇佳作表演”。也就是学生可以独自进行表演,让其他学生猜自己表演的人物和台词是出自哪篇名作。我记得有个学生仅做了三分钟的表演,居然令自己流了眼泪,而台下的学生,也红了眼圈。他表演的是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中的一段对白。表演时,他化身为三个角色,简・爱、罗切斯特和画外音。若想表演得顺畅和入戏,必须要极度熟悉表演内容。这就需要他们对作品充分理解和熟悉,甚至整段的内容都背诵了下来,再加上反复揣摩,记忆也变得非常深刻了。还有的学生,三个两个组成了一个小组,表演了一出小话剧,把老舍的《茶馆》表演得惟妙惟肖。他们为了表演成功一个小角色,主动而认真地阅读了很多资料,最后敲定了一个。借此,学生发现了好的作品恒久迷人的美丽,更启发了自己的创作思维。他们发现,对生活的观察入微就是一种了不起的素材的积累。

创造性思维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甚大。一个人具有多少潜力,取决于他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低。从一幅画入手,一个简单的人物造型,让学生去添加背景,每个学生几乎都不一样,大家放到一起,就成了别开生面的创造性思维启发课。在一堂美术课里,每个学生手里都分到了一个小小的纸巾包,上面是一个仰头向天的小女孩形象,通过老师的启发后,学生最后完成了一批令他们自己都欣喜若狂的优秀创意的作品。有的画的是在够树上的苹果,有的画的是在接空中飘着的一百分试卷,有的画的是脚踩书籍的阶梯,上面展开给她的是一片旖旎的风光,有的画的是被巨大的书本环绕透不过气来而将手伸向了天空……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2

现代科技和医药卫生事业迫切需要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切实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科技发展,各学科的相互渗透,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不断出现,特别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化越来越明显。这些发展趋势要求当今的大学生,尤其是医学生,既要有相应的专业素质,又要有专业学科相关的学科知识,而且学会和应用现代化技术的手段,及时捕捉各种新的知识信息,培养创造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力和综合能力,这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迎接医学科学发展的挑战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转变培养观念

为顺应国际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适应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求我们转变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医学生培养观念,转变重专业教育,轻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传授知识,轻视创新能力培养等观念。在医学生培养的指导思想上,切实转到注意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思路上来,下大力气提高医学生培养质量,使医学生真正成为思想素质好、工作适应能力强、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都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人才[1]。

2 优化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明确之后,优化培养方案就成了最重要的问题,如何设置课程,选择教材,开展教学,使学生获得所需要的素质和知识结构,这些都需通过优化培养方案来实现[2]。近些年来,一些院校制定的医学生培养方案一般都是各院校学科点能开课程的汇编,很多并不能充分反映当代科技的重大成就和前沿成果,所开课程很多内容陈旧,教材不规范,有的只有讲课提纲和参考资料,还有少数课程连讲义都没有,这种情况不能保证教学质量,靠这些培养方案及课程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很难适应未来科学的发展。因此需要改革课程体系,按照培养跨世纪人才的要求和新的专业目录的课程体系的需要,按照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要求,切实加强素质教育的能力培养,整体优化课程结构,认真做好医学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设计,构建新的教学计划,体现医学教育特色,形成独具特色的医学教学模式,实现数量粗放型教育向质量效益型教育转变[3]。

3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

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是为人民服务及做好服务的保证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体魄,是树立良好医德医风的必要条件。学校是净化心灵的场所,教师是文明的传播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人格品质、道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一名好的医学教师甚至会成为医学生从医后,还不断回头讨教的终身导师。对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应该掌握灵活的教育方式,避免生搬硬套的灌输式教育,应根据青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采取寓教于乐,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在切身体会中培养优秀的人格品质[4]。

3.1 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各种社团活动、教师文化、节日文化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使学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崇高的情操,宽阔的胸怀[5]。

3.2 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教师间形成文明高尚的互帮互助的同事关系,做到为人师表,同时更应深入到学生之中,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情绪及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医学生自我调节,承担困难、挫折的能力。

3.3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可以说,对医学生的身心素质培养,是对医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适应和驾驭飞速发展的当今医学[6]。

以上所说到的三方面的素质教育,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和制约的,每一种素质都对其他素质产生作用和影响。现代人才的培养必须是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更重素质,而医学人才的素质教育更是集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素质教育的建设对提高医学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发展祖国医学、振兴医学事业,改变传统教育的弊端,加速医学现代化具有积极而久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冉素娟,李廷玉.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培养高水平儿科医学人才.重庆医学,2005,2:225.

[2] 林晖,魏永越.实施“三早教育”,努力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27.

[3] 马金龙,高彦丽,南瑛.当代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50.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0-0329-02

小学阶段时学生能力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传统的教育模式中,重知识,轻能力,这种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今天,素质教育已经被提上日程。

1. 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飞速发展,知识的更新日新月异,社会需要的已经不再是知识丰富的学者,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教育的发展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小学阶段时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全面展开,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注重开发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势在必行。

1.1 应试教育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收纳箱,教师教学以死记硬背为主,教学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被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教师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分低能使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的学生适应能力差,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创新。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对于高速发展的社会而言,需要的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1.2 资源的有限性。对于中国的教育领域来说,存在一个基本矛盾就是需要接受知识教育的人群远远大于社会的教学资源。这种矛盾在小学教育阶段尤为明显。在学习资源有限情况下,教学时间、教学内容都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如果学生仅仅接受短时间的课堂学习,不具备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他所接受的知识将是十分狭窄的,学生在人生发展道路上将会受到限制。

1.3 社会发展的需求。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需要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然而应试教育模式下的重知识的人才已经被社会所淘汰。因此,为了顺应社会发展需求,小学阶段的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数学是一门工具性学科,数学学习中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其他能力发展的基础。总之,小学阶段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应该让学生具备独立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与能力还没有定型,这一时期的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教师的引导及时,正确,对小学生的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传统教育下的弊端重重,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因此,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国家的发展。

2.1 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活泼好动,但是学生的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教师要准确把握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把握好教学节奏,将学生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教学的始终。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的学科,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兴趣高涨,才会全身心的投入学习。学习兴趣是学生能力形成和培养的基础。小学数学的教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中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感。

2.2 进行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并且教师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例如:由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学法指导,形成自学三角形的能力。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 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种思路和方法又会增强自学能力。使自学方法更加科学化,自学知识更快速、准确。

2.3 树立自学意识,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效配合。学生能力的培养依赖行动的执行,但是学生学习行动是靠学生学习意识来指使的。在学校,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更多的时间孩子是在家庭中,家庭教育也要重视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孩子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不能参与。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要敢于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鼓励孩子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引导孩子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4

关于人的素质之内涵,包含四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职业素质及身体和心理素质。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科学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职业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能力;身体和心理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一体系中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作用、相辅相成,最终才能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学生的职业能力不仅要求能获得职业岗位技术应用能力,还应能获得职业核心能力。职业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与人交流、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自我学习、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八项内容。具有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以后从事其他任何职业活动时,都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学生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职业核心能力,为学生就业及今后的发展创造条件。

二、中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现状及问题

1、社会要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冲突

职业核心能力已成为企业单位的主要考核因素。有关调查显示,56%的企业认为现阶段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比培养专业能力更为重要,而职业学校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等方面均呈现出劣势,这与企业需求差异明显。尤其在解决问题方面,企业认为现在毕业生最缺失的能力和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出入很大。相关调查显示: 超过60% 的企业和在校学生认为学校现阶段有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训一般,关注度不够,与企业的愿景相去甚?h。

2、学生个人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认识不足,核心能力低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年龄小,而且是中考后没有考上高中、或不想继续上高中的学生,他们在世界观、学习能力、自我管理等能力上有一定的不足。父母送子女上职业学校的目的也只是为了学习一技之长,在就业市场能找到工作而已。有关问卷显示,有 83.1%的学生从来不知道职业核心能力是什么。中职学生缺少培养自身职业核心能力的意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欠缺使学生不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不了解职业要求与自身素质的匹配程度,不了解社会需要,看不到职业核心能力在就业和今后职业生涯中的重要作用。因此,中职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低下,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一批批中职生进入职场后,虽然刚开始能马上适应工作岗位要求,但一年后甚至更短时间,就显示出竞争的劣势,职业生涯发展受到限制,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更是无从谈起。

3、学校方面在培养核心能力上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落后、方法陈旧,依然采用填鸭式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大多数教师对职业核心能力认识不足,在教学和管理中没有主动地渗透核心能力的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师培训和认证工作涉及面还较小,力度、影响力不够。中职教师在专业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职教理论素养及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不足。

三、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1、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力度

政府部门的指导思想和政策、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政府必须制定相应政策,加大对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投入力度。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各种方式设立校企合作基金;鼓励学校和用人单位建立对口联系,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所需的各类人才;由于各地区域发展的差异性、教学资源的不平衡性,可根据各地的特点,组织有关单位研发一套适合当地特点的教学改革方案,以培养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要的人才。

2、加强中职教师的培养

加强中职师资队伍职业核心能力方面的培训,是实施核心能力培养的前提和保障。教师是具体实施教育教学的主体,只有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核心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1)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整体建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所有的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 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模式、行动导向教学组织、多种学习途径进行综合化培养。

①在现有课程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已有一些学者进行了相关课程的探索和实证研究,可以借鉴,如与人交流能力可融入语文课;数字应用能力可融入数学课;信息处理能力可融入计算机课;自我管理融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自我学习、解决问题和创新等能力。

②开设职业核心能力模块课程,将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如信息处理模块、数字应用模块、自我学习模块,等,让学生自由选修,缺什么补什么。鉴于中职院校学生年龄较小,历练时间较短,可以开设组合模块课程,如与人交流与合作模块、解决问题与创新模块,等。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具有培养核心能力的教学目标,可多模式、多途径综合培养。

③开展第二课堂。依照职业核心能力的八大模块进行划分,有意识地设计和组织相应项目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包括开展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活动。

3、采用新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评价形式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5

近年来,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也渐渐得到了重视,一些院校也开设了一部分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课程,由于高职院校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教育目标,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就不可能开设系统而全面的人文素质课程。那么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个问题的关键矛盾就是如何在有限的学时里将人文素质课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学生能够真正从中受益而成为满足市场需要的社会人。否则,各种人文素质课程只能在课程设置中起结构性的作用,而不能在教育实践中起功能性的作用。

一、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及功能定位

高职人文素质课程比起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来说,学时学分比例少,规模小,学科系统性差,所以其目标比普通高校的人文素质课也应有所降低,即养成学生必需的人文素质,以应付将来工作的需要,而不是像普通大学一样积累深厚的人文素养,为将来的深造或研究打好基础。基于这种差别,高职的人文素质教育在功能层次上就应该有所调整。

(一)德育功能

这一功能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其中情感培养中包括爱国情、友善心、正义感等因素;态度培养包括积极、科学、合作等因素;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真善美判断标准等因素。

(二)智育功能

这一功能我们可以分解为知识积累功能、能力增加、智力提高功能。知识积累是指相应的人文知识在量上的增加:能力增加是指通过显在和潜在课程对学生读写说、交际等能力的提高;智力提高是指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在心理层面上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

(三)美育功能

人文素质课程本身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对上述三种功能的初步分解,我们可以得到七种基本的人文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交际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其中后四种能力是一种潜在的能力,往往蕴含在其他能力的养成与训练之中。所以能够得到的三种外显的、与应用型职业活动密切相关且在教育上有较强可操作性和可预测性的三种基本能力: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这就是我们分解综合后的高职人文素质教育所应实现的功能。

这样内涵丰富的功能,对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来说是难以达到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改造,将其中最为基本的能力要素分离出来,打造适合高职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平台。这种平台应该符合高职教育的总体目标,即以能力培养为主,将普通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能力要素提高到首要的地位进行分解后重新整合。

二、职业核心能力考评体系对高职人文素质教育的启示

在高职院校有限的课时内通过传统的积淀养成式的人文素质教育手段实现上述三种人文能力的培养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通过系统的人文课程进行潜移默化式的教学方法对人文能力的培养与形成其作用是不确定的。同时学制与课时也不允许这样大量开课。所以我们需要设置能够显在地作用于学生的人文能力的培训课程,以及相关的对能力进行测定的考评体系。这种课程可以称为“人文能力养成性课程”,即通过对学生行为规范的引导来强化习惯的养成直至影响到内在精神世界的变化。这就是外(外在的规范与行为)――内(内在的理解与认知)式的人文能力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外(外在的课程)――内(内在理解与领会)――外(外在的表现与行为)的教育养成过程相比,它省去了一个环节,但实质内容与性质却没有根本的不同,可谓异曲同工。这种针对人文能力培养的人文素质课程,其课程架构与考评体系的设计无疑是一个充满未知数的挑战。

劳动部门目前正在积极探索参照国外先进的职业核心技能体系拟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职业核心技能测评体系,该体系可分为模块,即交流表达、数字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外语应用。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模块中有一半以上与人文素养有关。这个核心技能的培训与考评体系针对性、操作性非常强,非常明确地告诉培训对象要做什么、应该如何去做、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能力水平。这种培训模式与高职教育以技术应用为宗旨的实训实践模式不仅有近似之处,而且是对技术应用型实训实践模式的一种补充和提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把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与人文能力实训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特别要注意在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中融入人文能力养成。总之,这种培训考评模式能够像其他专业技能实训实践一样,真正起到我们前面提到的由外而内的“能力养成”的作用,而且收效也比较快,比较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

高职人文素质教育在目标体系、技能分解、培训方法、考评模式方面完全可以参照上述职业核心技能的培训与考评系统,结合自己的特点与内容,实现全面的改革与重新建构,打造全新的高职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平台。

三、高职人文教育体系改革的策略

结合我们抽取出来的高职人文课程所应具备的对学生合作能力、听说读写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功能,再加上德育功能和美育功能,这一平台应该有语言交际模块、协调合作模块、自我教育与完善模块三个模块。其中语言交际模块的内容主要为母语的听说读写及语言的交际运用;协调合作模块基本上参照职业核心技能合作模块所要求的能力,并对难度作以相应的调整;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模块包括分析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确定自我教育的方向与目标及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与方法,品德的修养与完善等,这一模块的内容,可以吸收目前高职德育教育的新成果。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6

一、金工实习的重要性

金工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进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金工实习始终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而服务的,金工实习的指导思想是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而发展得到的,促使学生工程意识得以强化和发展,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将现代知识以及传统知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在一起。高职院校学生在培养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全面素质,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金工实习是为大学生构建工艺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训练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平台,学生亲自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充分解决,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2]。为培养能够新世纪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金工实习需要具备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实习之后,能够在业务素质方面得以提升,受到工程实践系统化的教育。在金工实习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传统的金工实习存在着较为单一的现象,在金工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学生思想素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加强,才能够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为专业培养的目标服务。

二、大学生金工实习中的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大学生金工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充分综合在一起,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资源等在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得以优化和发展。在教师的讲解以及示范等基础上,使得多媒体课件得以增加,增大课堂信息量。多媒体课件色彩背景以及字体变化的形态等方面能够有效体现出教学的相关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并且为教学提供便捷[3]。将相关的视频和动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使得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将静态的物体变成动态进行讲解,在这一基础上,促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是实施书本和图片教学,而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二)构建开放性教学场所

金工实习训练基地在设置的时候,需要明确其职能需要促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加全面的工程训练。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教学资源需要面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做到自主实践和不断提升。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而言,进行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资源优化和发展,能够辅助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和自主学习等提供开放的实验室,促使这些场所成为公共教育资源。同时,也使得金工实习训练场所能够有效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的重要平台,促使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工程素养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4]。这也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体质和责任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实习基地的场所以及仪器和材料等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确立。

(三)创新训练项目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7

一、金工实习的重要性

金工实习是高等工科院校进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金工实习始终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而服务的,金工实习的指导思想是在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而发展得到的,促使学生工程意识得以强化和发展,学生在这一基础上,能够将现代知识以及传统知识和实践能力等综合在一起。高职院校学生在培养的时候,需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具备工程技术人员的全面素质,能够增强学生应对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金工实习是为大学生构建工艺知识学习和工程实践训练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平台,学生亲自实践的基础上,学习机械制造相关知识内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且对生产实践中的问题充分解决,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增强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培养[2]。为培养能够新世纪需求相适应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金工实习需要具备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促使学生在实习之后,能够在业务素质方面得以提升,受到工程实践系统化的教育。在金工实习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而传统的金工实习存在着较为单一的现象,在金工实习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对学生思想素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加强,才能够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为专业培养的目标服务。

二、大学生金工实习中的素质教育及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大学生金工实习的过程中,需要将其和时代发展的特点充分综合在一起,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以及教学资源等在设计和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学得以优化和发展。在教师的讲解以及示范等基础上,使得多媒体课件得以增加,增大课堂信息量。多媒体课件色彩背景以及字体变化的形态等方面能够有效体现出教学的相关内容,突出教学的重点,并且为教学提供便捷[3]。将相关的视频和动画等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使得课程教学的时候,能够将静态的物体变成动态进行讲解,在这一基础上,促使抽象的问题更加直观,并且传统的教学方式,多数是实施书本和图片教学,而利用多媒体授课方式,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

(二)构建开放性教学场所

金工实习训练基地在设置的时候,需要明确其职能需要促使学生能够接受更加全面的工程训练。在条件具备的基础上,教学资源需要面向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充分做到自主实践和不断提升。从时间和空间等方面而言,进行实训基地的设备和资源优化和发展,能够辅助完成相应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课内外科技创新活动和自主学习等提供开放的实验室,促使这些场所成为公共教育资源。同时,也使得金工实习训练场所能够有效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的重要平台,促使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工程素养等方面得到有效提高[4]。这也对实习基地的管理体质和责任心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实习基地的场所以及仪器和材料等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管理制度确立。

(三)创新训练项目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8

【Abstract】Good habit can become one big capital in one personal whole life, make the person the whole life be subjected to a benefit.Educator black Shen Si Ji once said:"The good habit is the morals capital that the person deposit in its nervous system.This capital constantly increase in value, but the person enjoy it in it wholely the whole life of interest."Education only have liberation thought, change idea, from development habit commence, persistence science of education and leading.Let student at on his/her own initiative ego education, ego practice medium development and exaltation orientation modernization society demand of character and ability.

【Key words】Habit;Character;Environment;Ability;Morals

素质教育是通过各种形势的教育,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以形成稳定的个性特征。小学教育要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除了对学生进行德、智、体三个基本方面的教育外,还必须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教育,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能力要在习惯中才能养成。”这就是说只有养成了习惯,达到了习惯从自然的地步。才真正是有了能力。

为了培养适应社会环境和实际需要的合格人才,我们必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逐步培养能力,这是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针对现代家庭独生子女依赖性强、怕吃苦,生活不能自理等特点,组织各种社会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并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自觉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加以纠正,还需要学校和家庭紧密配合,建立个人档案,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和通信联系向家长提出要求,让家长配合监督,请家长定期汇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家务劳动等。这一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自我服务和为别人服务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应具有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包括健康的交际心理,从容的语言表达,大方得体的行为举止等。班级要给学生搭建一些平台,组织各项活动,如口语交际、辩论会、演讲会,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学校间的交流,组织学生参加与社会上不同职业人员的交流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3.培养学生做任何事情都要有计划、有目标、讲方法、讲效率的习惯

有计划、有目标可以减少随意性,少走弯路。科学安排每天的学习,锻炼和休息时间,是形成良好习惯的保证。办任何事情,方法不止一个,在多种方法中必然有优劣之分,有优于更优之别,应尽可能选择“最优”的意识。要求同学们平时做事要有计划。老师要定时总结,总结时表扬计划落实好的,提出合理的建议,然后对计划落实不好的进行引导。只有讲方法,才能提高学习,做事效率,以较少的投入,得到较多的回报。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9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二、创新思想,把准方向,突出主体

作为知识本身,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与更新。近几年,试题中紧密联系实际的蔬菜问题、行路问题、储蓄问题、探究性问题的引入,都需通过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观察、比较、归纳、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解答的题目,就是数学知识更新的充分重要的表现。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者的教育目标要有固有的“解答型”向“能力型”转变,不仅授之“鱼”更要授予“渔”,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尤为重要。

三、创新课堂,创设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能力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个人发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发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积极讨论、积极发现。当学生的发现不够完善条理时,教师也要表扬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及所持的依据或者说明发现问题的途径与方法,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完善。使学生明确其错的原因,修正思想,加以改正。这样,学生才会有成功的喜悦,才会感到教师的作用,才会有利于今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发挥,更加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

2.创设探究环境,培养参与意识

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建立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积极的思维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看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四、改革教育的评价体制

建立全方位、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教育评价体制,改变“一考定终身,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评价体制,老师对一个学生的评价,不仅是卷面成绩,还应有实践操作动手、动口等成绩,更要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使不同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真正确保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

五、创新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10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而来的,知识经济需要有高素质和创新力的劳动者。创新是一种智力特征,是综合素质,要求劳动者不只是做简单重复性工作的“工匠”,而是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的机会。同志指出:“创造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医学教育也应在几个方面体现创新力的培养。

1 改革教育体制

我国的现行教育体制文理分割,专业过细,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人才培养轻通用人才教育,再加上基础教育的“应试效应”,造成了青少年一代的“先天不足”,医学高校教育内容陈旧,教育方法呆板,导致了培养出的人才与时代要求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改革及其科学的、有效的教育实践活动,调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完善和实施素质教育,使医学生的创新潜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开发。

2 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2.1 基础教学精品化,医学知识的传授是基础教学,应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描述出或者说在脑海里构建出基本知识的骨架,然后,给学生一定的自学的时间,让其在基础知识的骨架上填上血肉,使其丰满。培养医学生自学能力、综合能力和对知识的加工能力。

2.2 教学方式的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要真正改变说教式、填鸭式教学,建立教学民主观。教学民主就是在教学上,教师和学生要处于平等地位,把教学当做师生双方相互学习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畅所欲言。加强教学的引导性和互动性。互动性教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知识面,在专业课(如内科学)讲授之前先给学生一些典型的病例摘要和指定几本参考书,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这样的互动教学生动、深刻,能学以致用。

2.3 加大“通识”教育的比例,当前医学生的知识的广度不够。不同学科、体系,从知识上来说总是相互联系的,拓宽知识面,无非是从不同学科中汲取不同的方法,形成交叉或多向性的思维方式,相互借鉴,即广博才能精专。尤其是人文科学与专业(医学)知识等的关系,是目前学生感到难以满足的,人文科学中的社会知识、文化知识、历史知识、心理知识、美学知识等,是完善的知识结构的重要基础。作为一名医学生,今后的工作对象是人,这种广博知识的积累至关重要。同时,要注重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自学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通过这种培养使其获得对知识的加工、传播和应用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更新教学理念。

3 “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作为教师首先要更新知识观念,突出其现代性,避免滞后。不要总是抱着一本老教材,一本老讲稿,循环往复地讲解。要吸纳新的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发展和研究。其次还必须掌握创新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获取和加工创新信息的能力、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极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遵循创造教育的规律,充分发挥教学个性,从自己实际出发,寻求最佳教学途径,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对创新产生兴趣和激情。

4 加强理想、道德和心理教育,培养医学生的健康人格和完善的能力结构

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成功的人士,其非智能因素(如兴趣、信念、情感、意志、性格)占的比例比智能因素要高。健康人格的主体是独立自尊,是指个人本能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其对社会的责任,富有创新意识和竞争精神。就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规格的要求来看,个体具备独立自尊的特性,这是使其成功立足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条件,也是现代人的重要特征。同时,培养学生真正具有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完善健康的人格特征,也要求其具有完善的能力结构。而未来人才的性格和能力倾向的基本模型,应当是智能因素和非智能因素(性格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的协同发展,并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5 建立“激励创新”评估体系

教师应改变评价标准,摒弃以掌握知识的多少与深浅作为标准评价学生,其结果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这是旧的“应试教育”评估体系的弊端。因此,应改变教育质量观,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评估内容开放化、方式多样化,鼓励学生发展和创新,树立以人的综合素质为评价标准,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一体思想观念。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11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219-01

伴随着教育认知上的深化和逐步趋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哲学。遵循这种教育哲学理念,一切教育活动从促进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让每个人在其生命的历程中充分展示自己,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就成为我们研究推进创新素质教育的基本对策的基本指导思想。

一、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院校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的音乐教育体系

首先,确定明确的培养方向,把立足点放在面向市场、面向学术、面向科研的基点上,将技能型教育转换成创新型教育。艺术教育应该在注重历史文化传承和实际应用的同时,特别注重音乐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科学人文知识作为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当代教育与音乐实践,建构科学可行的我国艺术教育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艺术人才培养机制。这些有关创新素质教育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科建设、有利于推动学校教学改革。高等院校坚持创新教育的策略,不仅符合我国社会发展规律,也顺应了世界各高等音乐院校发展的趋势,有利于我国的音乐教育和国际接轨。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并非一种独立的思维形式,而是直觉思维与辩证思维,分散思维与辐合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创新性想象综合运用而呈现的―种思维状态。所谓发散思维,就是以某些已知信息为思维起点,采取推测、想象等方式,让思维沿着不同的路径任意发展,重组记忆中和眼前的信息,从而产生新的信息。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有中,应特别注重发散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首先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宽容标新立异者和偏离常规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向学生表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

2.知识结构的完善

发散思维要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合理、完善的知识结构作支撑。“学愈博则思愈远。”在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了解邻近学科知识和边缘学科知识,是向创新发起挑战的前提性要件。

3.人文精神的熏陶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文教育不仅关系到人格的高低、思维的聪愚、言行的文野,更关系到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兴衰和社会的进退。因此,人文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营造文雅有序,充满活力的校园文化。整个校园要散发着浓郁的人文知识气息。

4.个性发展的注重

创新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诸个体呈现的多样化,而个体呈现的多样化则必须以个性的充分发展为前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发扬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意识,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充分地发展自我、挖掘自我、塑造自我,使每个人都平等地得到发展和进步。

5.考核方式的重建

到目前为止,我省高校对学生的考核方式仍然呈现着以闭卷考核为主,以开卷考核为我们的考核结构。在这种结构方式下,考核内容必然以知识的记忆和掌握为主,而忽略了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由目前的考核方式向研究性学习报告的方式转变。这种考核方式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而且意在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掘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社会体验进行创新的能力。

三、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同时也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艺术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1.教学过程突出系统性、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

首先,教学过程突出系统性。艺术教学过程是艺术教学内容展开和接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形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系统性,使学生通过构思,方案、发展、试唱几个教学环节,完成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通过系统性教学达到引导学生、挖掘潜能的目的。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实行课堂、小组、团队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中实行个人辅导、小组讨论、集中讲授相结合,两个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发现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的潜能。

第三,音乐讲评实行开放性。音乐讲评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推销自己能力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今后进入市场做准备。音乐讲评也是开放办学的一种方式,设计教学的好坏,由社会音乐专家、教师、学生来评判,建立艺术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使艺术教育更贴近市场。

2.评价方式实行过程评分的原则

过程评分是评价科学性的体现,是科学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依据。传统的艺术评价方式是结果评分,难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行过程评分是评价观念上的重要改变,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突破。过程评分重在过程而不仅是结果,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将整个艺术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可以有效评价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3.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我们在课程教学目标上实行低年级课程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和能力,在高年级课程则以科学性和市场结合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

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篇1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素质教育是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中心和猪蹄,是基础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因此,基础教育本质上就是素质教育。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注重基础教育。

“学好课本,落实基础”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同样是广大师生应遵循的基础思想,同样是取得优质教学效果的根本。素质教育包含着基础性、全体性、全面性、主体性、未来性等基本特征,并且与基础教育相一致和统一。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的教育。因为人们在步入社会之前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都应在基础教育阶段打好。而语文是基础的基础,要使学生成为栋梁之才,先要学好语文,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从事最一般的服务工作,要进行政治、业务学习,领会和贯彻部门的有关规章制度,接人待物讲究文明礼貌等等,都离不开语文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应抓好学生的基础,逐步发展成为能力。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而非面向一部分学生。这符合义务基础教育的宗旨和“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素质教育不求人人升学,只求个个成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多记的良好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本人认为好的教学语言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是激发学生思维和记忆的中介。

1、有时候一个警句、一句幽默的话,往往使人终生难忘。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比其他学科的教师更讲究,要求更高。因为语文教师讲课,要生动地描摹形象,严密地阐发事理,精要地概括事件,细致地复述情节,准确地传授知识等等。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明快,富有感染力,或一语中地,或妙趣横生,或余音绕梁,有时只寥寥数语,学生便豁然开朗,听他讲课,简直是一种艺术享受。所以,语文教师首要的基本功便是锤炼教学语言。

2、除语言的规范性外,应力求语言的准确、精当、生动幽默。因为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听起来精神集中,感受深刻,并能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留下难忘的印象。在讲新凤霞写的《傻二哥》一文时,根据书中对二哥卖药糖时的动作描写,我请一位同学进行模仿,同时,我还加了一句评语:“这简直是傻二哥转世。”全班顿时欢笑起来,这篇文风朴实的散文,在轻松、愉快中就学完了。

(二)“幽默”是教学语言的剂,恰当地将幽默引导课堂上来,能够体现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1、我们的教材本身,就含有不少幽默成分。像《分马》里骑马摔了屁股,痛叫不迭的老孙头,读后令人忍俊不禁。我们要注意挖掘引导,让学生在笑声中进一步领略文章的深意,同时,我们还要力争让自己的教学语言也能幽默一点,有趣一些,以便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2、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善于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讲究幽默,把情趣和理趣结合起来,是课堂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一位教师针对学生抄袭作业说了这样一段话:“天工造物真实无比奇妙,即使是同一种同一类的物也会千差万别。人们不是说,天底下绝对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吗?可在我们班却出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批改作业时我发现不少面孔一模一样,比如这个嘴角往下歪,那个嘴角也往下歪,孪生姐妹也没有像到这个程度呀。请你们帮我解答这个问题。”学生先是煞有兴趣地听,接着表情有点紧张,最后大声笑着说:“抄。”毛病由学生自己诊断,教师只要顺势而下,施点“良药”就行,学生在学习中发生差错,教师厉声厉语,指责批评定然把事情搞砸。此时此刻,说一两句风趣幽默的话,不仅能缓和气氛,而且是安慰剂、安心丸,能消除学生的窘态,帮助他们跳出困境。

3、风趣幽默是语言艺术,对词义的褒贬、色彩、应用范围等创造性地运用,就能收到非同寻常的功效。风趣幽默,特别能启迪智慧,因而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时机运用,可催化感情,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这样一来,教师就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在短短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素质教育又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它不仅要把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传递给下一代,还特别重视自我修养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今天的素质教育是为未来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国民素质基础,做好人才准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