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的特点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3 16:28:09

药学专业的特点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1

关键词:

中药学类专业;方剂学;职业院校

方剂学是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中药学为基础,研究和阐明方剂学基本理论、方剂药物配伍规律及其临床应用的一门中医基础应用学科,是中药学类专业必修科目。中药学类专业是全国各医药院校学科设置中的核心专业,其分支专业包括中药学、中药制剂、中药营销、中药分析、制药工程等[1]。中药学类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中药生产、检验、鉴定、分析、流通、制药及合理用药等方面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方剂学课程,掌握的基本知识、形成的解析方剂配伍规律的基本能力,是学生今后从事中药科研与开发、生产及指导合理用药等工作不可或缺的知识和技能。

1方剂学教学现状

中药学类专业中方剂学教学基本沿用中医学专业教学思路和方法,即以培养学生处方能力为主。然而,中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为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推介等,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教学目标和内容应与岗位需求一致,而不是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处方能力。目前,在中药学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多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合并为中医学基础,从而导致该专业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知识的学习不够深入。笔者通过几年的方剂学教学,发现学生在方剂学学习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学习目标不明确,大多数学生仍以死记硬背为主,缺乏思维拓展与实践能力;(2)由于学生前期中医中药知识掌握不牢固,因此对方剂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学习质量不高;(3)部分教师思维固化,知识结构单一,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效果;(4)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岗位需求不一致,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2方剂学教学策略

2.1课堂教学先“药”后“方”

大多数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对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等知识理解困难,而对中药学理论知识掌握牢固,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以组成方剂的“药物”为中心,逐步引入方剂的理、法、方,并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方剂学教学仍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根据中药学类专业特点设置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根据学生对药物性味、功效、临床应用较熟悉的特点,在方剂学的具体讲解中,从复习药物性味、功效及运用,过渡到具体方剂的学习。在具体药物选择中,以组成方剂的主药或具有特殊配伍意义的药物为主。如讲解白虎汤时,先列出方剂的组成药物石膏、知母、粳米、甘草,让学生看书并思考“该方中用量最大的是何药”。在此方中,用量最大的是石膏,让学生知道石膏在方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回顾中药学中石膏的性味、功效及临床运用,根据石膏清热泻火,可治疗汗出、口渴、高热、脉洪大等气分实热证的临床运用,告诉学生石膏是该方的主药,此时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主药”的定义,进一步引入方剂的治疗主证和功效。通过连续设问,既能让学生融会贯通,又可以对前期的中药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对所学方剂的理解。

2.2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应顺应社会发展,与各类专业的特点相一致,符合人才培养的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中药学类专业学生应明确方剂学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在于能够辨别方剂中药物的配伍规律、君臣佐使以及功效应用,并且逐步形成方剂解析能力,从而较好地将方剂学知识运用于中药制剂、中药营销等科目的学习中,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在教学大纲中,将与常用中成药相似度高、配伍特点突出的方剂作为重点掌握方剂。中药学类专业学生,通过学习方剂学获得的知识首先要利于提升与中药行业相关的实际能力而不是培养处方能力[2]。因此,学生应掌握以下方剂学课程的知识和技能:(1)对于目前临床常用中成药的处方,这些方剂的君臣佐使关系、配伍禁忌、用药禁忌、药后调护要重点掌握。(2)熟悉常用方剂的剂型选择,方剂的煎煮、服用方法、用药禁忌等方面的常识。(3)了解常用方剂的功效应用和相应的中成药处方。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教学实际,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3引入病案分析法

方剂学教学目的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而且要求学生通过对基础方、代表方的学习,掌握方剂的药物组成、功能主治、配伍规律[3]。教学中应注重开发学生思维,这是调动学习主动性的有益方式,也可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分析思考的能力[4]。方剂学病案分析法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案,让学生通过对病案思考、分析、讨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病案讨论课一般安排4~6次,选择的方剂学案例应通俗易懂,保证所描述病例或医疗事件的真实性,学生通过思考分析病案,综合运用所学的方剂学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方剂学病案分析教学法由病案准备、病案引入、病案讨论、病案总结4个基本环节组成。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控制好课堂讨论节奏,协助学生厘清思路,使得讨论观点有理可依。病案分析教学法将病案直接呈现给学生,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增加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锻炼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2.4融入中成药知识

由于中成药疗效好、不良反应少、便于贮藏、携带方便等优点,其应用日益广泛。近年来,随着中成药品种的不断增加,制备技术不断创新,中成药的命名、分类、配伍、保管贮藏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在方剂学教学中,应重视中成药知识的传授,强调中成药在方剂教学中的作用。中成药基本知识包括中成药命名、分类、配伍、不良反应、服用、保管及常用中成药等。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学生通过对中成药基本知识的学习,可对中成药的特点以及临床应用达到一定认识。在教学计划中,应安排一定课时讲解中成药。在教学目标上,应把中成药的应用作为学生掌握的内容。学生通过学习中成药基本知识、选用规律、引申应用,了解中成药选用的基本原则、药物组成、配伍规律,培养运用中成药的能力,满足以后中药制药、中药推介等岗位工作需求。

3结语

针对中药学类专业而言,学习方剂学可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如指导患者正确选用中成药以及合理用药,在方剂学理论指导下研制、开发新药。方剂学教学应符合中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辨证思维和处方分析能力,在方剂与中成药的运用上体现合理用药、辨证用药。

参考文献:

[1]侯少贞,高洁.针对中药学类专业特点的方剂学教学体会[J].中医杂志,2012,53(9):807-808.

[2]王璞,王亚旭,王嘉伦,等.中药学专业方剂学教学改革问卷调查和分析[J].中医教育,2015,34(2):18-20.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就业制度的改革,高职学生对职业的认识和选择职业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他们来讲,结合其实际情况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已成为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而职业成熟度正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很好的切人点。职业成熟度是指个体做出与相应职业发展任务相适应的职业决策与处理适应职业发展任务的准备程度川,能较好地预测个体的职业发展和行为。职业成熟度越高,代表对职业的规划与执行能力越强,越能够做出最适当的职业选择,进而获得最成功的职业发展。本院自2005年起,除招收初中起点的五年制初中生外,开始招收高中后三年制学生。本研究通过比较药学专业三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成熟度特点,旨在了解药学专业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成熟度现状,给专业教师及就业指导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研究采用台湾孙仲山教授等专家的职业成熟度问卷Likert的积分方法。以本院药学系实习前三年制与五年制学生为研究对象,共收到有效问卷171份,其中三年制学生89份,五年制学生82份。

一、数据分析

1.总体职业成熟度(见图l)

样本中,学生总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为3.65,其中职业态度及价值观念的分值相对较高,分别为3.89和3.77;而职业认知和职业选择的分值相对较低,为3.48和3.50。各因子得分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职业态度>价值观念>条件评估>个人调适>信息应用>自我认知>职业选择>职业认知。

2.不同学制学生职业成熟度总体比较

样本学生中,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分别为3.67和3.63。在八项结构因素中,除职业态度、价值观念、条件评估外,三年制学生的其余五项平均值均高于五年制学生。其中,个人调适三年制学生显著高于五年制学生。(P<0.05)见表l。

3.典型高分值题目

题目“靠工作的收人养活自己比较有尊严”:分值最高,样本学生平均值4.6,说明学生从年龄上跨人了成人阶段,心智上比较成熟,有了强烈渴望独立的意识。

题目“我认为选择工作的时候,有必要考虑外在环境的影响”样本学生平均值4.4,说明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外在的工作环境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题目“我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选择我有兴趣的职业”样本学生平均值4.3,说明学生在选择工作时,兴趣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4.典型低分值题目

题目“找工作时,我会先考虑薪水多少,再考虑有没有发展”:使用反向计分,样本学生平均值仅为2.4,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就业难度的日益增大,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对于选择工作的所考虑的因素,很多学生把经济收人放在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会制约其职业发展。

题目“想到选择工作就让我烦恼”:使用反向计分,样本学生平均值仅为2.9,说明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学生感到有些不自信和不能把握。题目“我知道现在哪种行业最不容易找到工作”样本学生平均值仅为2.9,说明学生对职业本身不甚了解,缺乏对职业市场的评价能力,这和他们接触社会较少、信息量偏少有关。

二、结论

1.本院药学专业学生总体职业成熟度较高

171个样本学生的职业成熟度为3.65(平均分最低为1,最高为5。一般而言,低于3即欠成熟,高于3则较成熟)。学生自从进人本院起,专业方向已定,经过专业课学习,即将踏人实习单位,在心理上也做好了一定的准备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和设想。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自我认知、职业选择、职业认知等选择项上,样本学生的分值相对较低,说明学生对自我认识还不够,相对缺乏主动选择职业的能力,并且主动收集相关职业资料,并加以分类保存,作为自己选择职业方面的参考方面意识还不强。

2.三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高于五年制学生

在样本学生中,三年制学生和五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平均值分别为3.67和3.6。说明尽管年龄相仿,但三年制学生的职业成熟度总体高于五年制学生,尤其体现在个人调适一项,三年制学生分值(3.75)显著高于五年制学生分值(3.60),在后续的T检验中,差异显著(P<0.05)。由于三年制学生经过高中三年的教育,知识体系较为全面,人校年龄又相对较大,心智已经较为成熟,基本具有独立判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且对自己和自己的职业选择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只要加以.辅导,把握方向即可。而对于五年制的学生来说,由于初中毕业人校,人校年龄较小,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分析能力有待培养和加强,对自己的职业选择可能往往都是听从家长的建议,有时也不太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在自我认知、职业认知能力不足,职业选择缺乏主动性更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学校对于这类学生更应该加强职业方面的教育。

3.建议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笔者发现,本院高职学生的总体成熟度较高,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笔者认为可从几个方面做起。

(l)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信心

“自信心表示着一个人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是其成功的第一步”。但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中尤其是五年制学生中存在着职业选择能力不高的状况,辅导员及专业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通过必要的测试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发掘自身潜能,学好专业技能,提高自信心,从而提高其职业竞争能力,尽早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和准备。

(2)加强职业认知教育

针对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学校不仅要从职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着手开展教育,更应当在专业知识的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是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基础。系部可以邀请药学专家或药学专业的一般从业者,只要具备了一个合格职业人的条件,请其现身说法,通过自身的工作经历给学生一个更符合现实的职业形象认知。

(3)加大职业信息量的提供

目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要自己主动去寻找工作,而不是等着工作自动降临。消极的态度只能让自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从学生人校起,专业教师就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有关本专业职业内容的书籍、报纸和杂志,让学生了解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尽快地进人职业角色,树立职业理念;在专业学习过程中,专业教师可以邀请药厂、药店、药房等专家给学生介绍最新药学专业进展及相关信息,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将来从事的职业有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从而形成对自身未来的职业规划。对自我认知和职业认识明确之后,每个学生对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会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增强职业选择的主动性。此外,系部可以通过讲座、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面试技巧,使其更顺利地进人社会。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3

[摘要] 本文对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将各个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同时提出完善药理学教学的方法,这样才能使专业培养特色更加突出,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创新,优化教学质量,这对于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激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不同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药理学;构建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654(2015)03(a)-0044-02

Construc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of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 Talents Training Based on the

LI Xianwei YANG Jieren *

Wangnan Medic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Wuhu 241002,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necessity of pharmacology of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pecific content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in detail, at the same time method is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of pharmacology, so as to make the professional training features more prominent, realize the innovation of teaching theory and teaching practic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To enhance the students&acute; basic skills, improv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analysis ability and stimulate interest in learning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Different medical professional;Personnel training;Pharmacology;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基金项目] 项目来源:2012年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2jyxm318);2013年皖南医学院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项目(2013jyxm35)。

[通讯作者] 杨解人(1955-),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

药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作为一个中间学科它将将医学与药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在医学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中药理学占有重要地位[1]。在进行药理学讲课过程中,应根据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药理学教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及质量。

1构建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临床防治疾病、合理用药中,药理学不仅提供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以及医学与药学进行紧密关联;药理学不仅是临床医学和护理学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药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等各专业的必修课程;是高等医药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近些年来,我校办学规模不同扩大同时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使得药理学授课范围也在随之扩大,药理学在目前该校院系中涉及到药学院、临床医学院、麻醉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口腔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所涉及的学生包括普通本科、专科及成人教育。由于药理学课程涉及的学院较多并且专业广泛,而不同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方式、专业特点和职业需求也大不相同,因此,若全部专业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运用相同的教材,教学内容调整仅按学时多少,这样必然无法达到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目的,最终影响到学生以后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甚至脱离今后的学习、工作,无法实现药理学教学的最终目的。

2不同医学专业药理学教学体系构建的具体内容

2.1教材编写

教材建设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此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要求以教材建设为抓手,推动医学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临床医学专业是我校的重点专业,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我们选择了杨宝峰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的第八版药理学《药理学》[1]。一些非临床医学专业的药理学课程在许多医学院校中开设时采用的教学大纲基本上是临床医学专业模式,即使有一部分采用了专供的药学或护理专业的药理学教材,但是在内容结构上依然沿用的是传统药理学模式,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使非临床医学专业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对其他非临床医学理论教学经验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写了适合护理专业使用的《护理药理学》[2]、适合药学药学、麻醉、预防、口腔等专业使用的21世纪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药理学》(第二版)[3]。药理学实验教学目前使用的教材为《机能实验学教程》,其内容较为宽泛,药理学特色并不明显,其中较少提及药理学实验设计及操作的基本原则,比如动物模型建立等基本知识,并且书中均为以前的药理学实验内容,主要是验证性的实验内容,没有专业特色,同时也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者将带动教师进行《药理学实验教程》的编写,把药理学的实验特点重点突出出来,然后总结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划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药理学实验,使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选用。

2.2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

2.2.1临床医学专业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理论教学方面重点强调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并采用理论联系实际(如病例讨论),使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紧密结合,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更好地消化和吸收,真正实现学以致用[4]。实验教学方面将会对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等进行重点研究,如药物如何对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造成影响和相关作用机制,然后设计出一部分综合性实验(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物对血压的影响),以培养学生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2.2护理学专业 药理学在护理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时刻与药物打交道,因此对药物有关知识尤其是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不良反应更应该有清晰的认识[5]。因此,调整相关护理学专业的教学大纲,重新调整对教学学时并科学分配,对药物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等重要概念和基本知识点进行着重强调,有利于学生对其掌握和了解,帮助学生通过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记忆,慢慢地将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摆脱,真正体现学以致用。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将那些与护理工作联系不甚紧密的实验内容适当删减,适当添加一些药物间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对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的引起重视,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安全用药提供有力保障。

2.2.3药学专业 在药学专业课程中作用最大的是药理学,虽然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发展方向包括药理、药剂、药化、药分等不同方向,但是在这不同发展方向中药理学知识均居于重要地位。因此,理论教学方法除了强调药物的作用于应用之外,重点还应掌握各种药物的的理化性质以及在体内发挥作用的过程。甚至一些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会从事与新药研发有关的工作,所以,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对新药研发的相关内容进行适当增加,以利于对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2.4麻醉学专业 药理学在麻醉专业的地位相当重要,为此在理论教学方面我们首先进行普通药理学的讲授,重点强调传出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然后再进行麻醉药理学方面的讲授,重点强调局部麻醉药、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及肌松药的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针对麻醉学专业将来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可以将一些可能会和日后工作有更加密切关系的实验内容添加进来,比如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药的不同特点、不良反应及麻醉用药过量如何解救等实验,努力提高学生对麻醉药药物原理的认知,增强学生安全用药意识。

2.2.5口腔医学专业 口腔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毕业后的去向可能是口腔医疗、保健岗位等。因此在教学时数有限的情况下,无法过多系统并完整的将药理学学科进行阐述,只能通过淡化其学科意识,强调其实用性,经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帮助学生了解口腔常见病的防治以及多发病的药物基本知识[6]。在理论教学方面重点强调抗菌药,局部麻醉药、解热镇痛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及维生素类药物的特点,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同时还应强调引起口腔疾病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四环素、甲硝唑的特点等。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因此在药理学实验教学中应结合其将来工作特点,重点强调其动手能力的培养,为将来从事口腔专业工作提供保障。

2.2.6法医学专业 法医学专业在我校部级特色专业中名列前列,所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工作方向为法医,因而在药理学理论教学中重点强调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别是一些毒性比较高的药物的特点要重点掌握。在实验教学时分许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的特征,适当增加药物毒理学相关实验内容,进而增强学生对药物中毒的机制、表现及毒物检测等基础知识的了解和领悟,为学生的药物毒理学奠定基础,为将来从事法医工作做好准备。

2.3药理学教学方法的完善

传授基本知识应以课堂学习的教学方法为主导,重点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准确把握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然后再逐步讲解。通过一些日常用药、图片或实验现象、病例分析等不同难度的系列问题,进行比较、总结。最后要对课堂内容进行梳理,提出一些综合性的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从而达到巩固所学内容的目的[7]。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观认识[8]。为此,该研究者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广泛应用,以图片、动画等直观的形式给学生展现出复杂的药理作用和机制,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被激发出来,还增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抗心律失常药的应用,通过将心律失常发生机制及心律失常类型以动画辅助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复杂的机制简单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在教学中还以英语教学方法为补充满足专业需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采用双语教学,可以为学生将来对外籍患者服务提供帮助。

3构建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意义

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使专业培养特色更加突出,理论与实践教学模式得到创新,理论与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优化,同时通过开展更多的主动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引入药理学实验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内容体系和专业体系等进行全方位的探索和研究,有助于推进药理学理论和实验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基本技能,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动手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增加学生对药理学实验学习兴趣的目的。通过药理学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者期望推动药理学教学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提高实验师资力量,健全实验相关内容,使学生自主的学习激情和勤于思考的作风得到培养,充分调动了学生对药理学实验课的浓厚兴趣,全方位在实验中得到锻炼。

[

参考文献]

[1] 杨宝峰.药理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13.

[2] 杨解人,宋建国,黄正明.药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9.

[3] 杨解人,宋建国.药理学[M].2版.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4.

[4] 付晖,肖建民,鲁澄宇,等.临床医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药理学教学改革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7):9-10.

[5] 任丽平,于夏,李先佳.培养创新能力的药理学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9):133-134.

[6] 杨丽珠.药理学“六模块”递进式时间教学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4):3687-3689.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4

临床药学是一门临床药师参与病人用药治疗,从而使药物治疗、促进健康以及疾病预防最优化的保健学科。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所起到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临床药师掌握专业的药学知识和相关临床知识、经验,确保了病人最佳预后这个目的的判断力。在我国,中医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是很多患者选择的常用治疗方式之一,所以服用中药作为常见的疾病治疗方法在临床较为多见。但在不同的医疗条件下,如何正确地指导患者使用中药治疗是临床药师所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课题。由此我们在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进行《生药学》专业课程授课时,考虑到将来在医院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相关应用,为突出我院临床药学专业的教学特色,对所使用的《生药学》讲义以及授课内容的侧重点在结合中药临床实际应用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和探索。

一、《生药学》讲义的改革

1 对原有《生药学》教材教学内容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

作为临床药学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其将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以丰富其临床药物相关知识,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而传统的《生药学》教材的内容主要注重生药的植物的来源、植物形态、采收时期、性状鉴别、药理学研究等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内容及教材编写模式对于传统药学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比较适合,与其将来所可能从事的工作内容联系密切。但是对于与临床治疗密切相关的临床药学专业,生药来源植物的植物形态、采收时期、性状鉴别等学习内容对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将来就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相对较为少用,而药理活性及临床常用的治疗应用方面内容则是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重要内容。如何在有限的教学课时中让学生掌握具有适合本专业及较强应用性的知识,是在临床药学专业教学时对我们提出的一个课题。

我们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对临床药学所使用的《生药学》讲义进行了修订。将原来讲义中的植物药的植物形态学、采收时期等部分进行了响应的内容进行了减少和缩编。同时增加了临床应用部分,还对和临床应用较为密切的药理学作用及毒副作用部分进行了内容的补充,添加了相关药物成分的新研究进展。我们在教材编写后,对使用新编《生药学》教学的临床药学班级进行了问卷调查。让学生对新编讲义的内容分配,实用性以及在内容编排上进行填写问卷调查,收集反馈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临床药学专业的学生在对生药的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两个方面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增补内容后的教材收到了学生的欢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按剂型和疾病种类编写常见中成药品的附录

在实施讲义及授课调查问卷过程中,我们收到了很多学生的建议和意见,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我们的教学经验,除了对教材教学内容的增补修订以外还提出了编写常用中成药的附录的设想。我们对用药量较大的三甲医院中常用的各类中成药的处方量进行了调研,对临床应用较多的药物进行统计归纳,按其药物组方构成结合《药典》的用量,参考相关文献对其临床适应症进行总结。按照中药的剂型和临床治疗疾病的种类进行了编写,同时按中药的功效进行分类编写索引与前面的生药进行相互对应,使学生在学习生药的同时对生药的临床使用及常用于那些中成药的组方有了较为系统的印象和理解。对药物的功效学习有了较为统一的概念。为其今后从事临床工作中中成药的使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在本课程学习结束后本讲义也可以作为一本临床用药的参考资料进行使用,收到了学生的好评。

二、课堂教学的改革

1 结合相关中医药传统理论,着重讲解中药在临床使用特点

生药的教学及对学生考核过程中,药物的功效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但是目前讲义中所阐述的药物功效部分基本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内容相对较难理解。我们作为相关授课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理解,组织相关授课教师学习相关中医学的理论与临床治疗知识。做到对教材中所阐述的功效、临床治疗应用有着一个较为全面的系统掌握。在课堂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在对生药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之外,我们着重讲解中医药理论中的不同药物的药性、功效及用药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文献报道进行综合分析。使学生对生药的理解除了在药物的性状鉴别和炮制等知识以外在临床应用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对于将来所从事的临床药师的工作有着一定的帮助。

2 增加临床常见的中成药方剂的功效及副作用等知识介绍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5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104-02

制药工程是国家教育部对高等院校本科专业进行调减时新设立的专业,是运用化学、生物技术、药学与工程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技能,解决医药制造过程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制药工程专业不同于药学专业,后者偏重药学基础理论,而制药工程专业强调医药制造的工程过程,重点在“制”字,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化学化工基础,掌握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在医药、农药、生物化工、精细化工等部门从事生产、科技开发、工程设计、产品质量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2]。

天然药物化学以有机化学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活性成分的结构类型、理化性质、提取分离、结构鉴定及生物活性等的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工科特点[3]。该课程涉及的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结构类型复杂,理化性质多样,结构鉴定相对困难,是制药工程专业中比较难学的一门主干课程。我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药物在传统医药中极具民族特色、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如何将专业特色、课程特色与西南地域特色相结合,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突出制药工程背景下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特色,成为当务之急。

一、优化师资队伍,突出工程背景

天然药物化学课程为大多数医药院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与多门课程均有紧密联系,包括有机化学、中药制药工艺学、制药设备与药厂设计、药理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知识,因此综合性和逻辑性均较高。然而,目前本课程的授课方式主要由一位教师负责全部内容的讲解,但由于制药工程专业起步较晚,主讲教师的专业背景大多偏重于理科,缺少拥有中药制药企业项目实践经验的教师,因此存在中药、天然药物研发所用设备讲解不到位和制药工艺设计能力不足等问题。优化师资队伍,对天然药物化学这门课程,甚至整个制药工程专业,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于2008年在化学化工学院(今化学与药学学院)新建制药工程本科专业,由于起步较晚,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仍存在许多不足。近几年,学院大力引进药学方面的人才,总体而言,同样偏重理科背景,但与一般医药院校相比,学院的工科背景相对较为深厚。因此,可以根据各教师的专业学术背景,以天然药物化学专业教师为主导,制药设备与工艺设计、现代仪器分析、药理学等专业的教师为辅,重新组合教师队伍。不同专业教师之间,随时交流协调,利于天然药物化学课程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

二、结合专业、课程和地域特色,确立教学目标

开设天然药物化学课程的专业,有药学、中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不同,培养目标也不尽相同,同一门课程的教学也应有所偏重,因此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培养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详略取舍,合理修订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案。对制药工程专业而言,天然药物化学的学习目标在于介绍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征、理化性质,探讨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精制及检识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另外,应结合制药工程背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时,西南各省拥有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比如,广西中草药物种达4600多种,是壮、瑶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药资源十分丰富,省内天然药物企业亦占药企的绝大多数。因此,在介绍主要类型化学成分时,应结合地方道地药材和龙头药企,加深学生记忆,培养学习兴趣,服务于地方经济。

三、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反映学科内在联系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6

【关键词】 化学制药技术专业 药物分析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Abstract:Pharmaceutical analysis is a trunk course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which is an essential base for students to learn the following courses well and improve themselves further. Under the new conditions, in order to cultivate qualified pharmaceutical talents, teaching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specialty properties and society demand. Combined with teaching experience in 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some notions on the rearrangement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conducting methods we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Key words:Pharmaceutical engineering;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药产业整体呈现高速发展势头,对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又具备现代化药品生产技能,熟悉行业管理和运行过程,并能解决一定现场问题的技能型、复合型高层次制药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化学制药专业的设立及时地迎合了这种需求。化学制药技术专业融药物学、化学和工程学为一体,培养具备制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化工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医药化学与化工实验技能、工程实践、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药物分析是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程,是制药学科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药物分析教学,为培养合格的制药专业人才,满足社会需求奠定良好基础,是我们药物分析教师的一个共同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药物分析教学经验,谈谈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

1 药物分析课程特点

药品不同于一般的产品,是用于防病、治病、诊断疾病、增强机体抵抗力的特殊商品。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合理和有效,在药品研制、生产、供应以及临床使用过程中都应该执行严格的科学管理制度,并采用各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对药品进行严格的分析检验,实现药品的全面质量控制。药品质量控制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多学科的综合性工作,药物分析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药物分析主要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经明确的合成药物或天然药物及其质量控制方法,也研究有代表性的中药制剂和生化药物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是一门研究与发展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在化学制药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规定设置药物分析课程是十分必要的,它充分体现了化学制药专业对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的重视[1,2]。

药物分析课程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不同于一般商品的药品具备强烈的质量控制观念,教会学生运用化学、物理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和技术,研究化学结构已明确的化学合成药物、天然药物、中药、生化药物及其各种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使学生能胜任对药物原料、中间体、工艺过程、储藏、临床使用全程控制药品质量,并能研究、探索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一般规律、基本技能和最佳最新方法[3,4]。紧紧围绕着药品各个环节的质量问题,这就是药物分析课程的特点。它是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以及其他有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由于药物分析课程的特性,也决定了药物分析教学的独特性,即涉及的内容繁多:药物分析的基本理论、八大典型药物的分析、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生化药物及中药制剂的分析、药典与质量标准的结合、药品质量的科学管理、药品质量控制中的新方法和新技术等等。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这些内容是不可能的,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基础比较低,对一些高深理论知识难以理解。高职课程的教学要区别于药学专业以及本科院校药物分析课程的教学,要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重要的知识点,又要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这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我们教研室在药物分析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高职的培养目标,结合药物分析课程本身的特点,做了以下尝试。

2 教学探讨

2.1 协调各相关课程关系,重新整合教学内容高职高专教育最近几年发展非常快,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院校和普通专科院校的合并或者中专院校的升级而成,所以,对于高职类院校化学制药技术专业的建设也还刚刚起步,大部分院校选择的课程体系是相当于压缩的本科。对于教材方面的建设,更是薄弱,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选用的教材也基本上是本科院校用的教材。2000年我院药物分析方面的教材选用的是供本科药学类专业用的《药物分析》。该教材对高职类学生来说,显然不太合适;因此,2003年开始选用的是国家职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药物分析》。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都要求有双证,我们选用这教材,也是为学生以后考药剂师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进行了适当的处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有这样的建议:首先,在课程安排时间上,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药物化学应该先于药物分析(而药理学、药剂学等课程要安排在药物分析课之后),因为学习药物分析需要应用到这些课程中的一些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这种安排有利于学生对药物分析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把与上述课程重复的琐碎知识点直接从生化中删除,不必重复讲授,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简化了教学内容,又达到了教学目的。

2.2 根据高职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教学内容顺序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知识点多,比较琐碎,学生比较难掌握。高职学生本身基础就比较差,课时比较少,因此,突出教材的重点就特别重要。我们采用的是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归类讲解。将论述药品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律放在一起讲,让学生系统掌握药品质量检查的一般方法;将生化药物及中药制剂的分析方法以及制剂分析基本知识技能等基本理论放在一起讲;对于八大类药物,把其分析方法归纳成一条主线,即:药物类别——结构特点——鉴别方法——含量测定——杂质分析——典型事例——实际应用,把重点章节的主要内容穿成一串,这样,学生的思路比较清晰,学和记都比较容易。

2.3 根据学生特点,更新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是改变单一的以课堂讲授为主要途径的传统教学方法,取而代之的是适合课程特点的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从书本和课堂上解放出来。传统教学模式几乎都是“填鸭式”教学,只强调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学”的个体差异及主体作用。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师生双方缺少交流,教与学两者相互脱节,重教轻学,重理论轻实践。按照这种教学模式,要达到高职的培养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高职培养要求学生具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具有把科学技术、图纸转化为产品的能力等。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学生的专业技能主要通过专业课、实践课来培养。因此,对于高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显得非常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实,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法非常适合药物分析的教学。

启发式教学即以“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发展智能”为原则,在教师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训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都比较讨厌学习枯燥、抽象的知识,喜欢时尚、挑战自我,对能引起他们好奇心、兴趣的内容格外青睐,所以在教学时,采用启发教学手段,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启发式教学,最主要的就是教师提问,要科学严谨、梯度适当、新颖活泼、举例典型、讨论性强。例如,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老师就可以提出:从物质的结构上分析,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的方法有哪些?为什么可以用标准碱溶液直接标定等等,通过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有效提高授课效率。

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模式经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讨论式教学更重视师生的交流,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应该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积极讨论,最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即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以及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条理化,以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先进教学设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药物分析课程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点多,涉及到的分析方法既包括化学分析法,更多的是仪器分析,例如,药物的一般鉴别实验,其鉴别方法就包括化学鉴别法、光谱鉴别法和色谱鉴别法。对于化学鉴别法,由于学生已经学过有机化学以及分析化学,根据药物结构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鉴别,通过讲解和板书,学生一般都很容易接受。对高职学生来说,光谱鉴别法以及色谱鉴别法属于仪器分析,分析的原理、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有一定的难度,而我们高职的培养目标是高级应用型人才,所以,对于仪器方面的分析,只要求掌握使用的原理以及使用方法。对于图谱,对照书讲解效果很差,我们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直观、图声俱全等优点,例如,对于水杨酸类药物的分析,将紫外吸收图谱和红外吸收图谱通过幻灯片讲解,对于特别基团的特征吸收峰的讲解就容易得多,学生也更容易接受。

虽然多媒体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但它不能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模式,它只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媒体总是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辅助设施,不能反客为主,我们为了教学而使用它,并不是为了使用它而教学。多媒体教学应立足于传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人格力量和榜样力量,教学活动只是一个过程,重要的是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必须服从于提高教学效果的要求[5,6]。因此,是否使用多媒体,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内容,要根据上课内容进行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合理结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解水杨酸类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在讲酸碱滴定法特别是两步滴定法时,有关操作的要点,标示量百分含量的计算,如果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不太好;而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的讲解,单凭传统板书加上老师的讲授是很枯燥,很难讲解清晰的,学生也很难理解,如果能够配上图谱,教师一边播放多媒体,一边讲解,则能取得神奇的效果。

总之,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药物分析教师要善于根据社会需求、专业特点、学生情况,结合《中国药典》,合理地设计、调整、更新药物分析学科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提高药物分析教学质量,跟上现代药物分析前进的步伐,为培养出21世纪的高级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文英.药物分析,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

[2]王志群,倪坤仪.药物分析教学探讨[J].药学教育,2002,18(4):28.

[3]李喜凤.《药物分析》“精、博、严”课堂教学[J].河南中医药学刊,1998,13(4):34.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7

教材既是教师教学的蓝本,也是学生的学习材料,因此,应充分体现学生的“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专业特点、年龄特点、学习规律和阅读心理,全面系统地运用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阅读心理学等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编者的教学经验。根据以上条件,我们对比了多家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中药学》教材,最终选择了全国高职高专药品类专业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实用中药》,此教材有以下特点:①2009年6月出版发行,内容有一定的时效性。②以中药的功能应用为主线进行课程设计,主要介绍中药生产、经营人员必备的中药知识,密切结合专业实际和岗位实际,突出了实用性和针对性,注意知识的应用和技能的培养,突出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中医药的行业特点。③各章均先列出学习目标,正文后附学习小结和目标检测,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目标、方法及检测学习效果;部分药物增加课堂互动、知识链接与知识拓展模块,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④书末附有针对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教学大纲》供教学参考。

2围绕岗位需要,制定课程标准

我们围绕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就业面向以及主要岗位群制定《中药学》教学目的和课程目标,根据中药生产岗位和中药营销岗位的实际需要以及中药购销员、中药药剂员的考核内容制定了课程标准,突出中药制药的职业性,强调就业岗位的能力培养,课程标准详实具体,内容包括课程总体介绍、主要内容、教学目的、课程目标以及每一章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要求及复习思考题等。课程标准是授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定授课计划的主要参照依据,不仅规范了教师教学,而且做到不同班级同一课程的教学水平差别不大,体现了教学的公平性。

3精心设计课程,突出重点难点高职高专中药制药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中药制药公司、连锁药店、医院药房及医药公司等单位就业,从事的工作对《中药学》的教学内容有了新要求,我们根据中药制药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结合本专业培养目标,按照“知识够用,能说会干”的原则,对《中药学》教学内容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药学》与《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药用植物学》等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较多的重复,因此对中药的来源、产地、采收加工、鉴定等内容只作为简单了解或自学,重点阐述每一味中药功用分类的方法、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应用、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尤其强调中药的性味归经、功用鉴别与主治应用,教学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有实用性,突出重点难点。通过课堂互动、拓展知识、目标检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效果。由于中药制药技术专业在校的后续课程不开设临床各科,在教学中融入一些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辨证施治,增加学生对临床疾病的认识。这样设计《中药学》课程的优点在于:内容更符合高职高专层次教学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

4温习中医基础,帮助理解掌握

《中药学》理论知识干涩枯燥,但它上联中医基础,下联中医临床,这一桥梁学科的特点包含着中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把握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是学好《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不断温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可以使中医药知识前后衔接,融汇贯通《。中药学》总论包含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是《中药学》课程的精华所在,蕴藏着中药学几千年发展的文化内涵,在讲授时更要重视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知识讲清、讲透,并结合中药学的发展历史对学生进行爱岗敬业的专业意识教育。在讲授每一味中药的功效和应用时,也要联系中医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学会药物性味与归经的结合,避免死记硬背。

5善于归纳小结,不忘目标检测

《中药学》理论知识多,实用性强,药材种类繁多,且同一章节讲授的中药在功用等方面存在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情况,教师讲起来感觉繁琐,学生听起来感觉混淆难记。中药学的各论章节按功用分类,应对每个章节中药的共性加以归纳,以减轻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祛风湿散寒药这一章节共有十几种中药,其共性为味多辛(能发散)苦(能燥湿)、性温(能散寒)、主入肝脾经(肝主筋、脾主肉),具有祛风除湿、散寒止痛、舒筋通络等作用,用于风寒湿痺证的治疗。先讲清本章节中药的共性,然后列出每一种具体中药的特点和其它功效,这样本章节的内容也就基本掌握了。如祛风湿药,除基本共性外,独活性善下行,尤宜于下半身的肌肉关节疼痛,且能解表;川乌辛热散寒力强,尤宜于寒邪偏盛之痺证且能散寒止痛;蕲蛇性善走窜,尤宜于风湿顽痹且能止痒止痉等。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应及时进行目标检测,了解教学和学习效果。

6采用直观教学,重视实践拓展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8

《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药物化学是建立在多种化学学科和生物学科基础之上,以化学学科为基础,与生物化学、药理学等学科相互渗透,与药剂学、药物分析、制药工艺学、药物设计学乃至药事管理学密不可分,是药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药物化学具有发展迅速、国际通用性和可比性强的特点,双语教学尤为迫切,因此双语教学是药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1]。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材建设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合适的教材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为此,我在参与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的基础上,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为高职高专药学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双语教材建设提供参考。

 

1.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建设现状

 

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之一[3]。在高校双语教学改革中,双语教材建设是影响双语教学发展瓶颈之一[4][5]。尽管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了双语教学,但双语教材建设仍较薄弱。目前,国内药学专业使用的双语教材种类较多,可大致分为英文版教材和中英双语教材两大类,其中以英文版教材最常用,主要有引进的原版英文教材、国内编写的英语教材和翻译教材等三种。中英双语教材是另一类在双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一般以原版教材为主,在每章开头、结尾或正文旁加入一些相关专业名词的英汉对照,或以“小结”、“知识要点”、“注解”等形式将重要知识点或难点再以中文形式翻译或总结。以上两大类教材中,几乎全部为药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针对高职高专药学专业编写的药物化学双语教材尚未见到。由于受高职高专学生英语水平和学制较短的限制,选用上述两类教材均有一定困难。

 

2.编写有特色的双语教材,满足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需求

 

近年来,随着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的不断增加,高职高专药学专业报考人数在逐年增加,尽管学校尽量选择录取优秀学生进入药学专业,但总的来说,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处于中下游水平的还是大多数,同时面临学生英语水平较低的状况。由于英语水平的限制,要这部分学生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是不可行的,因为这类教材的知识编排体系、教学内容难度和教学要求等不能适应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实际;若拿来就用,则必定会影响教材使用效果和课程教学质量。应用本科院校根据原版教材改编的全英教材,由于学生专业词汇掌握较少,会导致学生望而却步,影响学生对药物化学内容的理解,而且这些教材均是根据本科高校教学特点和培养方向编写的,并不适合高职高专学生使用。为此,编写有特色的双语教材,满足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教学需求,对药学专业后期课程的双语教学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1中英双语对照,构建适应本院学生特点的双语教材。

 

编写双语教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和英语教材不同,双语教材以传播学科知识为主旨,英语只是作为传播知识的语言工具。为此,我们在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教师特点,摸索出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中英双语教材的编写模式,即参考高职高专相关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以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版教材作为参考,以中文与英文顺序对照排列为特点,编写自成体系的高职高药物化学双语教材及参考资料。

 

2.2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保证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针对学生英语基础差这一问题,以普通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选取本分章节进行双语教材的编写。经过对药学专业后期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并与药物化学任课教师共同协商,对药学专业药物化学课程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按照专科层次的角度、深度和广度组织教学内容并构筑知识结构框架,避免理论偏难、偏深、面面俱到的现象。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课程模式,以发展职业能力为导向,药学为专业服务作核心构建药物化学的整体知识。课程内容选取紧紧围绕本课程与其他药学基础课和专业课有关联的内容为线索选取。同时注重专业特点,不断将新学科知识进展融入教材中,增加学生自学内容,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2.3只对部分英文进行中文注释,避免中英完全对应造成学生对母语的依赖。

 

在药物化学内容的中文注释方面,我们不要求对英文内容一对一翻译,而是参考了部分国外英语原版优秀教材,对部分高职学生感觉生僻的单词进行注释,尽可能突出3年制高职高专教学特点、学生英语水平及教师水平,努力使教材内容达到实用性与科学性的密切结合,其内容既突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

 

2.4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教材体例。

 

双语教材有多种排版形式,我们编写双语教材全文采用了中英文对照双栏排版格式,这样可以保证教材中文和英文知识的系统性和独立性,便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和透彻理解英文原文。但这种排版方式有缺陷,如中文和英文内容所占版面不一致,为了保证相关内容的对应性,导致部分位置留白,增加页面,影响整个教材的排版效果。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9

作者:薛培凤 王晓琴 陈朝军 杨喜平 单位:内蒙古医学院药学院 内蒙古医学院中医学院

我校中药学学科创办于1994年,通过多年建设,该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99年中药学专业本科招生到2007年中药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立项,从研究生教育经验的积累到2010年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从药物研究所的成立到自治区中蒙药研究所和自治区蒙药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表明中药学专业已逐步具备了高质量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能力和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随着我校更名为大学以及学校的内涵建设的提升,今后5年,中药学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下各项建设内容的完成,是实现中药学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和的重要保证。学科专业结构建设[7](1)根据学科间的关联度以及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包含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的中药学学科群。(2)为适应自治区中蒙药产业发展战略,展开对中药栽培专业、中药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专业的调研和论证,酝酿筹备新上专业,适当拓展中药学学科的专业覆盖面。(3)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保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方向的优势,兼顾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和新制剂研究方向、中药药效毒理研究评价方向的建设,加大对药材种植方向、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向、中药保健食品研发方向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活动,以专业建设活动带动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师生的专业认知度,增强传承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中药学专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标志性品牌和特色专业,完成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学科梯队建设继续采取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对校外知名专家“特聘与引进并举”的措施,建设和造就一支学术水平高、数量和结构合理、能适应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学科梯队。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学科支撑条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已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完成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为早日申报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研究所建设根据现有自治区蒙药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潜力以及产业背景,进一步强化我校的中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学科交叉优势与中药学学科的科研实力。本科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药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加强现有校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争取建设成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加强面向本科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加大专题生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对有关中药学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调研,就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文献配套与收藏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配合图书馆做好有关中药学学科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与地方企业合作,争创1~2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或研发中心,鼓励1-2项产业化前景好的研究成果转化。6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3~5个实习基地。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我校于2010年获得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12级开始作为一级学科招生。目前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数和在校研究生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药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导师遴选和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既应重点支持优势专业,也应兼顾学科平衡发展,逐步扩大我校中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队伍和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扩大中药学一级学科的专业覆盖面和研究方向覆盖面,通过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各项科研工作的开展,争取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功。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我校中药学现有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自治区中蒙药科技开发与生产,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加大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力度,努力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使日常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及时收集掌握各级各类型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组织协调相关学科多渠道申报项目。整合中药学科优势,加大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级重点项目有较明显增长或重大突破。重视科技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和专利申报,加大力度作好与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及科技服务项目,特别是加强与自治区龙头中蒙药企业的合作。提升科研立项、、科研获奖等方面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力争获得标志性科技成果。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药学学科的优秀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我校中药学学科的科研特色和重大成果进行宣传,争取合作项目。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出国进修和继续深造,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已有良好关系的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联合人才培养合作向深层次推进。综上,应以研究方向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经费投入为保障、以标志性成果为目的,进一步加快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专业,不断向国内一流专业迈进。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10

    我校中药学学科创办于1994年,通过多年建设,该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从1999年中药学专业本科招生到2007年中药学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立项,从研究生教育经验的积累到2010年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获得,从药物研究所的成立到自治区中蒙药研究所和自治区蒙药重点实验室的立项建设,表明中药学专业已逐步具备了高质量创新型中药学人才培养能力和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随着我校更名为大学以及学校的内涵建设的提升,今后5年,中药学学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以下各项建设内容的完成,是实现中药学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和的重要保证。学科专业结构建设[7](1)根据学科间的关联度以及学科自身发展规律,建立完善包含药用植物学、生药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学、中药药理学、中药药剂学的中药学学科群。(2)为适应自治区中蒙药产业发展战略,展开对中药栽培专业、中药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专业的调研和论证,酝酿筹备新上专业,适当拓展中药学学科的专业覆盖面。(3)凝炼学科研究方向,保持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控制研究方向的优势,兼顾中药新型给药系统和新制剂研究方向、中药药效毒理研究评价方向的建设,加大对药材种植方向、药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方向、中药保健食品研发方向的培育和扶持力度。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活动,以专业建设活动带动专业的内涵建设,提高中药学专业师生的专业认知度,增强传承和振兴中医药事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中药学专业成为名符其实的标志性品牌和特色专业,完成部级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学科梯队建设继续采取对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对校外知名专家“特聘与引进并举”的措施,建设和造就一支学术水平高、数量和结构合理、能适应学科快速发展需要的学科梯队。以优秀中青年人才为主,引进或培养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

    学科支撑条件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已有自治区中蒙药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加大建设力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形成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完成重点实验室验收工作,为早日申报国家部级重点实验室奠定基础。研究所建设根据现有自治区蒙药研究所的研究方向、潜力以及产业背景,进一步强化我校的中药学与其他学科的学科交叉优势与中药学学科的科研实力。本科教学示范中心和专业实验室建设加强自治区药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内涵建设,加强现有校级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争取建设成为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加强面向本科教学的专业实验室建设,逐步加大专题生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对有关中药学学科的文献信息资源进行调研,就与本学科发展相适应的文献配套与收藏体系提出合理化建议,配合图书馆做好有关中药学学科方面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产学研基地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与地方企业合作,争创1~2个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或研发中心,鼓励1-2项产业化前景好的研究成果转化。6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现有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基础上,争取再建3~5个实习基地。学位点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我校于2010年获得中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从2012级开始作为一级学科招生。目前中药学专业研究生导师数和在校研究生明显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药学一级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导师遴选和研究生招生过程中,既应重点支持优势专业,也应兼顾学科平衡发展,逐步扩大我校中药学专业硕士生导师队伍和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扩大中药学一级学科的专业覆盖面和研究方向覆盖面,通过研究生培养,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促进各项科研工作的开展,争取中药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申报成功。科学研究充分发挥我校中药学现有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自治区中蒙药科技开发与生产,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加大应用技术开发研究的力度,努力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经济服务。进一步深化科研管理,使日常科研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和信息化。及时收集掌握各级各类型科研项目申报信息,组织协调相关学科多渠道申报项目。整合中药学科优势,加大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部级重点项目有较明显增长或重大突破。重视科技开发、科研成果转化和专利申报,加大力度作好与地方和企业的科技合作及科技服务项目,特别是加强与自治区龙头中蒙药企业的合作。提升科研立项、、科研获奖等方面的数量特别是质量,力争获得标志性科技成果。

    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外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中药学学科的优秀科研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对我校中药学学科的科研特色和重大成果进行宣传,争取合作项目。鼓励和创造条件,使具有一定学术水平和能力的教师出国进修和继续深造,促进研究水平的提高。加强与已有良好关系的区内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力争将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和联合人才培养合作向深层次推进。综上,应以研究方向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基础、以经费投入为保障、以标志性成果为目的,进一步加快我校中药学学科建设,使其成为西部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优势专业,不断向国内一流专业迈进。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11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9(c)-090-03

药学是结合化学、化学工程、生物学、医学、经济学、法学、毒理学、数学、信息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而形成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在药品和药妆品(含药物成分的化妆品)的生产、销售、检测、质量控制、管理过程中,药学与社会公共安全、大众生命安全、能源匮乏、环境污染、国家标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2003年我国化妆品产值达520亿元,处于亚洲第二(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八。2005年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达4 422.7亿元人民币,医药市场规模居全球第7位。据统计,我国化妆品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5%,据预测2008年我国化妆品市场销售总额将达800亿元人民币。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纪正昆司长和食品生产监管司王红副司长来我校指导时说,“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药品和药妆品市场兴旺,进出口额较大,药品和药妆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也不断增加,特别是目前我国药妆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对功效性及适应性评价方面还是空白,检测机构的能力也不尽完善。因此,有关药妆品的系统的毒性、功效、成分检测实验数据的技术支持力度相对欠缺,使得中国也受到来自药品和药妆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世界各国都将生物与医药作为优先发展战略,进行着激烈的科技与市场竞争。”众所周知,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都在于质量水平的高低。要在这场质量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从事质量工作人才的素质,其核心是培养学生扎实的基础知识、强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因此培养方案的确定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由于药学专业涉及的领域很广,任何一个高校都不可能培养面面俱到,行行精通的药学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上突出自身学科优势,办出品牌、办出特色,是高等学校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1]。目前一些综合性大学及部分教育部直属医药院校,如北京大学药学院、复旦大学药学院、四川大学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等,逐步确立以研究型和药师型模式来培养药学人才。为更好地发挥我校优势,我们开展了具体研究。

我校药学专业是依托中国计量学院,其是我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具有计量、检测、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鲜明办学特色,如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为依托,而且以生命学院的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出入境动植物检验检疫研究室”、“生物产制品安全检测实验室”、“基因工程检测实验室”、“食品快速检测实验室”、“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2个省属高校 “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等为平台建立的。我们按照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能力强、适应宽的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指导思想,凭借我校检测、质量、计量、标准等优势,构建具有检验检疫特色的药品和药妆品检验和安全评估的药学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并展开调研、学习、探讨和实践等。

1 构建有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1.1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遵循高等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要求,培养能适应国家尤其是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事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1]。结合我校在计量、检测、质量、标准等方面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浙江省是我国医药生产和经济大省的特点,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质,掌握药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的初步训练,能在药品生产、检验、流通、使用、标准制定和研究开发过程中,从事药品和药妆品的分析、检验、质量控制、管理、医药营销、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研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药学专业人才。

1.2 适应社会医药事业和市场需求,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医药是浙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浙江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形成了以康恩贝制药集团、青春宝药业集团、民生药业集团、海正药业集团、新昌制药集团等为核心的制药企业群体,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将持续增长,由于浙江省培养的药学人才严重不足,导致众多药厂每年到外省招聘药学专业人才。截止到2004年9月中旬,按发达国家从业人员要求,我国执业药师的缺口至少有100万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明确提出了必须配备执业药师的七个方面,它们是:新开办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具有销售处方药和甲类非处方药资格的零售药店;跨地域连锁经营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的负责人;通过GSP认证的大中型药品零售企业和药品批发企业;通过GMP认证的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机构负责人;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药房和制剂室必须配备执业药师,这一切为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浙江省不仅有知名、上市的医药制造企业,而且100多家化妆品制造小企业,由于看到药妆品的无限商机,现在国内药企涉足日化企业加快了步伐,再加上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比其他省份高,对进口的药品和药妆品需求大,但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能力不强,药品和药妆品的安全不容乐观,非常需要懂专业、懂法规、懂检测的技术人才。

我校药学系的教师们2005年到中国药科大学、浙江大学药学院、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等调研,了解这几所大学的专业发展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等情况;2006年到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学习和走访,聆听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计量司、产品监督司和质量司的司长们、国家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院士和领导们作的报告,深入了解国家在检验、计量、标准的发展趋势和迫切需求大批检验检测、标准、计量方面人才。我们以培养强动手能力、熟悉药品检测、标准和安全评估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为办学特色,从而达到更能适应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

1.3 仪器科学、检测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等重点学科对有检测特色的药学专业的支撑

中国计量学院的药学专业是以1个“仪器科学与技术”省重中之重学科,1个省重点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依托,以生命科学学院的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2个省财政专项“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和“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以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为目标的。在专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上,经过教师们的调研、学习、汇总、讨论和专家多次论证,将我校药学专业与生命学科、计量检测技术学科有机结合,将药学专业的定位由2005年重点培养生物制药人才转变为现今定位于培养检验检疫和标准化的宽口径、重基础、强能力、求创新的药学专业人才,作为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目标[2]。

2 建立具有检测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基础化学、药学、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检验检疫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注重化学合成技术、检测技术(生物检测、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仪器检测等)和计算机在药学中应用和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在药物和药妆品的检测和标准化方面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以充实和壮大我国在药品检验检疫领域高级人才队伍,符合药学专业办学基本要求教育,同时又强调加强现代复合型的检验学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毕业后即能以其专长为药品检验和药妆品检验做贡献。

根据教育部有关药学专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2],结合我校是我国质量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在制订药学人才培养方案时,采取如下做法:

2.1 结合药学专业特色和化学、生物学、工程学科优势,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我校药学人才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即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教育课、集中性实践环节。课程共175个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共60个学分,共1 155学时;学科基础课中的必修课共34个学分,共678学时,学科基础课的选修课必须修12个学分;专业教育课中的必修课9个学分,180个学时,专业教育选修课必须修12学分;全校选修课中含人文社科类模块、经济管理类模块、学校特色类模块、综合能力类模块等共计10个学分;集中性实践环节必修课共计30个学分, 和课外科技课8个学分。以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集中性实践环节四个主要层次构建药学专业课程体系。

2.2 在化学课程的主干课程基础上,体现药品、药妆品的计量检验特色

化学一直是药学类各专业的主干学科,也应是药学专业的主干学科之一。包括基础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专业化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化学)[3]。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化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中体现灵活性。同时注意删除陈旧的教学内容,注重新知识、新理论的引入。在专业教育的选修课设置方面,我们采纳了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为国家培养含药物成分的工业品检测人才的建议和希望,增加了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等课程,并开设“药品检验技术发展”、“药妆品检测技术进展”、“新药研究与开发”等学术讲座。

2.3 将生物学的主干作用应用到医药检测领域

生物学也是药学的主干学科之一,特别是生物学的检测技术在医药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应用,也是当今检测的一个发展方向[4]。因此,设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制药技术等学科基础必修课。

2.4 在多学科交叉的大药学教育基础上,抓住特色,适应时代需求

目前药学模式已从传统的纯化学模式发展到理、工、医、药的多学科交叉结合,使专业知识结构趋向合理,具有“口径宽、基础厚、能力强”特点[2]。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我们不仅设立一般药学专业都有的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程,还设置生物药物分析、药物毒理学、医学概论、人体解剖学、化妆品化学、中药化妆品学等课程, 使学生学到的内容能相互渗透、融合,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3 立足计量检测特色,构建结合实际的实践教学体系

药学还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需要特别注重学生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打好实验基本功,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3.1 开展药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进行学生结合药学和生物学、仪器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由于我校是全国质量检验检疫行业唯一的本科院校, 药学学生就业的方向主要是在国家、省市和企业的药品检验部门。因此,在实验类型上,我们设置了药学专业相关课程的实验,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和开放性实验等多种形式,来开展学生动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化学实验方面,我们以校化学实验中心和1个省财政专项“植物化学综合实验室”为平台,开展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化学课程的实验教学;在检测方面,我们以1个省级“生物测试教学示范中心”为平台,开展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生物药物分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生物安全与毒物分析、生物制药技术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在药品的检测和安全评估方面, 我们以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药品和药妆品安全评估实验室”和1个省财政专项“药品质量综合检测实验室”为实践平台,开设药品检验综合实验、药学专业实习、药理学、临床药理学、药物毒理学、药物毒理学课程设计等的实验教学。

3.2 提供校内科研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我们实施 “小研究生培养制度”,让二、三、四年级的本科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从培养低年级学生入手一直到大学毕业,不仅锻炼学生的能力, 也为教师的研究生生源奠定了基础。从2005年至今,培养的药学专业学生,入选了浙江省“新苗计划”和参加了“浙江省大学生创造杯大赛”等,以学生为第一、二作者分别发表了2篇SCI收录论文和多篇其他学术期刊论文。在开放性实验教学方面,开展了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化妆品中的性激素、莱克多巴胺试剂盒的研制、食品中的药物残留检测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查新能力,使学生了解了基础实验和前沿科学的关联性和必要性,引发了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关心社会的意识。

3.3 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培养目标实现

2007年暑假期间,药学班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开展一系列暑期活动,分别进入科研实验室开展科研、进行大学生就业趋势-社会调查和到浙江省血液中心调研等,并提交了报告,使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也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目前药学系已签订的实践教学基地有9个,将逐年增加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满足学生专业认识、生产实践、毕业论文等需要。由于中国计量学院药学专业的第一届学生要2009年才能毕业,暂时还未开展毕业设计,培养的人才对社会需求适应性的好坏还未知,课程体系整合的好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不断进行探讨,使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突出针对性,更好体现专业特色。

[参考文献]

[1]韩新才,潘志权,丁一刚,等.构建化工特色的生物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05,3(85):26-29.

[2]马凤余,彭代银,王键,等.21世纪初地方药学院校人才培养探讨[J].药学教育.2003,19(1):4-6.

药学专业的特点篇12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145-03

制药工程专业是化学、药学和工程学交叉的工科类专业,以培养从事药品制造与分析、药品技术、工程设计和应用人才为目标[1]。重庆文理学院作为新型本科应用型高校,制药工程专业是2012年材料与化工学院新申办的本科专业。经过两年多的专业建设和发展,同大多数本科院校一样,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目前面临着专业定位不清晰、实验内容单薄、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实践教学方案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如何构建我校制药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是目前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我校制药工程专业所处的行业背景调查

(一)制药工程专业是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的建设的需要

制药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增长点。按照国家“十二五”对化工和制药行业的规划,国家将重点发展精细化工和制药工业,因此化工制药行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重庆市政府根据国家“十二五”对化工与制药行业的建设和规划,将对天然气化工、炼油、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打造,同时重庆市政府还将打造千亿级的医药产业群。届时重庆依托周边地区丰富的化工资源,将力争建成长江上游“综合化学化工和医药新药”基地,并将在2020年建成国际一流的化工和制药基地。另一方面,重庆及周边地区化工行业在未来的20~30年需要大批化工以及制药工程等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地方经济的建设和发展。这为重庆高校化工和制药专业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二)制药工程专业是我校专业建设的需要

重庆文理学院在“十一五”规划期间已完成由师范型向“区域性、多科性、特色应用型大学”的成功转型,且实现了由师范和文理专业为主向以适应产业发展的应用型理工学科专业的转变。转型后,学校面临着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优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并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和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方针,并进行特色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我校的制药工程专业是学校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将重点建设“六大”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中的工科应用型专业。该专业的建设,可为重庆及周边地区的化工及制药行业提供重要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专业定位

制药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行业,主要包括中药制药(包括中药材和中成药)、化工制药以及生物制药三方面[2]。但我校的材料与化工学院是由化学师范转型而来,因此我们不能走“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应采取以“实基础、重应用、强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企业、行业、同类高校、毕业校友以及在校学生的走访、座谈、问卷、电话、网络等多种调查方式,综合分析后发现在化工制药企业中,对化学药物的合成、药物分析的专门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我们紧紧把握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对制药工程专业定位于以“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为特色的技术应用型专业。

(二)校内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

制药工程专业是基础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而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以及工程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由于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办学时间短,目前存在实验基础薄弱、实践教学经验缺乏、建设水平较低的情况。因此非常有必要重新构建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以及探讨实验实训教学内容。

1.实验基本技能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探索。培养以“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为特色的技术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其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应从大学一年级抓起。通过技能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大学化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对培养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3]。因此在实验基本技能的训练中,应重视实验基本技能的规范化训练和培养,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常规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以及台秤、分析天平、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过滤、分离、回流、结晶、萃取、溶液的配制等基本技能,以及温度计、移液管、滴定管的校正以及烘箱、酸度计、玻璃加工的正确使用。通过这些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术,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心智”技能,对学生后续专业实验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实验技能基础[4]。

2.药物合成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探索。药物合成实验教学是在有机化学、药物合成、药物化学、制药分离工程等专业课程之后开设的专业实验,以整体药物为目标,以合成路线设计的原理、方法及技巧为起点,在机药物骨架的构建和基团相互转换的基础上,深入探讨有关药物合成的反应机理、反应条件以及影响因素[5]。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药物制备中典型的有机合成反应的机理及实验方法,如卤化反应、烃化反应、酰化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环化反应等。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有机试剂的处理,如蒸馏、萃取等基本操作,试剂中影响反应的某些杂质的去除等。学习中间品以及成品的分离纯化,如过滤、结晶、精馏、吸附、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等原理和方法。并掌握药物的定性鉴别的原理及方法,如熔点的测定、旋光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色谱分析等。通过药物合成实验,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联系的能力,加强学生在药物合成中具有独立工作以及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

3.制药工程专业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教学内容的探索。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在制药企业、药品研发单位、食品药品检验所等,急需大批的药品分析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如何正确构建药物分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一丝不苟、规范化的药物分析专业技术人才,对保证药品的质量以及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中,重点加强以药物分析的专业实训教学内容为主。药物分析实训内容应按照《中国药典》的质量标准执行,主要从药物分析的原理,使用试剂的性质及具体配制过程、试剂的用量,仪器构造、规范操作等细节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7]。因此,在药物分析的实验教学内容中,应以原料药物、半成品、成品制剂的常规检验以及含量分析为主。常规检验主要包括药品中杂质的鉴别及限度检查,如氯化物、硫酸盐以及金属离子的检查,干燥失重、炽灼残渣、易碳化物、溶液色度及澄清度的检查等。各类代表药物的鉴别实验包括一般鉴别实验和专属鉴别实验,主要包括呈色反应、沉淀反应、荧光反应以及气体生成反应、紫外光谱鉴别、红外光谱鉴别法等。原料药、半成品和成品制剂的含量检查时,重点加强非水滴定、络合滴定、永停滴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液相色谱等技能训练。通过制药工程专业实训,要求学生掌握常用的药物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8],可为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对药物的真伪、纯度和有效性的鉴别打下良好的基础,可使学生进一步树立起药品质量控制的观念和培养质量控制的工程意识。

4.加强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针对学生片面看重理论和基本的动手能力,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缺乏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创新能力的问题[9]。重庆文理学院材料与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适应新的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立足于本校的办学宗旨和办学特色,不仅积极构建本校校内实验实训教学体系,还积极加强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

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见习,安排在大一完成。二是顶岗实习,安排在大四阶段。我校制药工程专业已与重庆朗天药业、重庆福安药业庆余堂制药公司有限公司、重庆西南制药二厂、四川宝光药业有限公司、重庆市永川食品药品检验所等建立了校(外)企合作基地。通过在这些企业的专业见习和顶岗实习,学生学习企业化学药品的合成工艺、制剂制备的方法及设备,以及药品质量控制的方法与标准等。不仅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把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理论与实践,学校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为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创造条件[10]。

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培养模式,这种模式需要行业企业的参与支持,具有更为开放、灵活和动态的特性[11]。为了保证加强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应加强其管理。首先要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让企业选择合适的学生,也让学生选择心仪的企业。其次是要解决实习的管理。实习指导教师通过定期回访企业、跟踪学生信息、建立实习档案、填写实习手册等方式做好实习管理。再次是要制定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的责任、权利和义务。通过以上校(外)企合作实践教学的管理办法,真正达到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互惠互利、多赢的目的。

三、结语

我校制药工程专业结合行业背景以及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构建定位于以“药物合成和药物分析”为特色的技术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针对该专业的实践教学,构建了实验基本技能、药物合成实验、制药工程专业实训、校(外)企合作等实践教学模式,并探索了相关的教学内容。对我校培养技术应用型制药工程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提供了教学保障和实验实训的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刘瑞江,张业旺,李红霞,等.制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教学研究,2012,35(2):88.

[2]刘均洪,张媛媛,吴汝林.宽口径教学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31.

[3]王广慧.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生物制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4,41(5):190.

[4]詹汉英,董团瑞.加强高师院校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的培养[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5,85(3):26.

[5]董文亮,郭炜.药物合成反应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24):76-77.

[6]葛燕丽,巨修练,冯菊红,等.提高药物合成反应课程教学质量初探[J].广东化工,2009,36(11):192.

[7]徐景峰,吴芳珍.药物分析实验课的教学实践[J].广东化工,2013,40(245):179.

[8]刘利红,慈薇,吴少瑜.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60.

[9]温海霞,蔡家利,张小容.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0):61.

[10]颜雪明,肖新荣,谭倪.制药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3,(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