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合集12篇

时间:2024-01-16 16:15:25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1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在上个世纪末,人类社会的文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工业科技飞速进步。然而,这却是人类用环境的代价换来的社会进步。如今,我们在享受物质文明的时候,却也被污染的环境深深的伤害着。在当前形势下,对环境的保护和污染的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一、主要的环境污染

当今世界环境污染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最显著的有以下几个

(一)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新形势下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据了解,如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加1倍,那么全球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1.5~4.5℃。据科学家预测,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大量的增加,到2100年,全球的气温将上升2~5℃。而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增强,将对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影响。有的科学家认为,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两极冰雪将会部分融化,从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使沿海的一些国家和城市被海水淹没。另外,随着气温升高,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也会发生变化,除此之外。气候的变化还会引起一些疾病的蔓延,危害人体的健康等。因此二氧化碳排放所造成的“温室效应”,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成为当前形势下环境议论的焦点。

(二)臭氧层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在创造财富,发展工业的同时,却也在破坏着环境。臭氧层被破坏就是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是人类活动致使大气层严重污染的结果。臭氧层遭到破坏之后,会使照射到地面上的太阳紫外线增多,将会严重损害地面上动植物的基本结构,并危害到海洋生物的生存。此外,还会使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发生异变,能够直接影响到人体的健康,如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增多。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每减少1%,照射到地面上的紫外线就会增加2%。在80年代,科学家曾观测到南极上空的臭氧在每年的9~10月会急剧减少,导致各种海洋生物的灭绝,1985年公布的测量结果也表明,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浓度大大减少,臭氧层“空洞”已扩大。1987年,科学家们又发现北极上空也出现了臭氧层“空洞”。种种调查表明,臭氧层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亟待得到解决。

(三)酸雨。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酸雨业已成为了当前形势下又一重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的形成主要是来自工厂、汽车、飞机等燃烧和石油、天然气,不断地向大气中排放硫和氮等有害物质所物造成的。酸雨的危害性很大,如果降落在河湖,将会致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和繁殖乃至大量死亡;如果酸雨降落在土壤中,也将会使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或森林生长并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酸雨还能够蚀建筑物、桥梁、铁轨等,就连保存了不知多少个世纪的文物古迹、碑刻石雕等也会被酸雨腐蚀得斑驳脱落、满目疮痍。由此可见,酸雨给人类生存、发展带来巨大危害,被人们称为“空中死神”。

(四)固体废物所造成的污染。固体废物所造成的污染又是工业化发展所遗留下来的一个重大问题之一。固体废物的堆放带来的严重环境问题主要有:1.占用土地资源,损伤地表。当前越来越多的城市垃圾、矿业尾矿、煤矸石、工业废渣等侵蚀了大量土地,直接地影响到了农业的生产,妨碍了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对植被造成严重的损害,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平衡。2.将会污染土壤、水体、大气。堆放在地面的固体废物以及渗出物会改变土壤的成分和结构,同时有毒的固体废物还会杀伤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动物,降低土壤肥力,破坏植被生长。3.严重危害人体的健康。固体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和病原体,除了以大气、水体、土壤为媒介进行传播外,还会通过多种有害生物为媒介传播疾病,比如传播鼠疫等。

二、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环境形势,如何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对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控制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与治理当前面临的各种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各国所关注的焦点。

(一)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和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一种保温效应。对产生温室效应有重要影响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氯氟烃以及水气等。众所周知,温度一般较室外温度高,不散热,对室内具有保温效用,如今的地球与地球上的大气层就像是室内外。一般而言,要想防止或者减缓温室效应,就必须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0.03%左右,具体做法:1. 大力推行植树造林活动,使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2. 控制工厂二氧化碳的排放量;3. 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比如春季的植树造林、夏季升高空调温度、节约用电、每人少开一天车等活动就是防止或减缓温室效应的具体措施和行动。

(二)控制酸雨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全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占国土面积资源的30%。酸雨的危害是众所周知,它能让森林面积减少,导致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我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按近十年的平均采伐和毁坏森林的速度,到5055年将失去全部森林。同时,酸雨能够对水质的污染和对人体皮肤的造成损害,将人类的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对于酸雨,可以采用以下措施来减少其危害:1.控制工厂和汽车尾气二氧化硫的排放量;2.发展新型能源;3. 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来限制管理企业工厂的环境破坏行为,令其做好环保措施。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2

一、温室效应的概念及其产生原因

温室效应又称 “花房效应”,是大气保温效应的俗称.大气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射的长波热辐射线却被大气吸收,这样就是地表与底层大气温度增高,因其作用类似于能作物的温室,故名 “温室效应”。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

二、温室效应的危害

1.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大气层中CO2、CH4和氮氧化合物等气体,可以让阳光可见光透过,但对地球向宇宙释放的红外线起阻碍作用,并吸收转化为热量,从而使地球表面湿度升高。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不久前公布的研究结果,目前全球平均温度经1000年前上升了0.3~0.6℃。而在此前一万年间,地球的平均温度变化不超过2℃。联合国机构还预测,由于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到2050年,全球CO2排放量将增至700亿吨,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

2.温室效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由于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大面积的温度及气候的变化必然导致物种迁移。然而依据自然扩散的速度计,许多物种不能以高的迁移速度跟上现今气候的迅速变化。所以,许多分布局限或扩散能力差的物种在迁移过程中无疑会走向灭绝。只有分布范围广泛,容易扩散的种类才能在新的生境中建立自己的群落。

研究结果指出,CO2增加不仅使全球变暖,还将造成全球大气环流调整和气候带向极地扩展。包括我国北方在内的中纬度地区降水将减少,加上升温使蒸发加大,因此气候将趋干旱化。[2]

此外,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 ,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3]

三、温室效应的防治

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对策是全球参与控制CO2向大气的排放量。为此,在国际上达成共识,即从政治上和技术上控制CO2的排放量。首先采取法律手段,制定各种旨在限制CO2排放的各种政府和国际的规定,签订各种国际公约。其次,在技术上,利用各种各科学手段尽可能的做到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率,通过全面的科学防治工作的展开,使温室效应的防治工作达到最好的效果,具体的防治方案如下:

1.进行森林保护

如今,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二五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具结果得以降低七%左右的温室效应。

2.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据估计,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消费削减,估计到了二五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五%左右。

3.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如今,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八%左右的抑制效果。

4.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通过对课税采用,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由於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碳、石油为低。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碳必须排放相当於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碳的顺序予以加重课税。

5.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因此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此方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1%的程度左右。

6.鼓励使用太阳能 通过鼓励广大群众积极使用太阳能这一环保能源,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於二五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四%左右的抑制效果。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7.开发替代能源

开发替代能源主要是通过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4]

四、个人意见

1.努力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2.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科研力度,努力从科学角度尽量减低温室效应的危害。

3.加强对日常生活过程中,可能加剧温室效应的行为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夏秀丽,浅析温室效应及其控制对策,2009,12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3

为什么每年的冬天越来越暖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热点,2012年10月14日,英国气象局称全球已停止变暖16年,再次引发热议。

全球变暖是一潜在的危机,其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不爱惜地球,不保护环境,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4

为什么每年的冬天越来越暖和?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温室效应”。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人们焚烧化石矿物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全球气候变暖一直是科学家关注的热点,2012年10月14日,英国气象局称全球已停止变暖16年,再次引发热议。

全球变暖是一潜在的危机,其罪魁祸首就是-人类。人类不爱惜地球,不保护环境,导致各种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5

近年来,全球气温普遍升高,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仍未有所缓解。全球自然灾害频发,极端气候增多:冬天暴雪多发,夏天干旱、雨水分布不均,两季极端气温更是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而在我国,近两年全年降水偏多,旱涝灾害交替发生,全年气温偏高,季节偏晚,高温日数创历史新高。极端高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之频繁、强度之强、范围之广,历史罕见。温室效应对发电有什么影响呢?极端气候的增多,对发电又有什么影响呢?笔者在下面文章中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一、气候变暖对于风力发电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生产以及交通工具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温室气体吸收特定频率的红外辐射,温室气体会重新将一些没发散出去的能量辐射回地球表面和低层大气,大气层中温室气体增加,意味着能发散出去的热量减少,地球因此变得更温暖。自从19世纪工业时代开始,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从280ppm上升到380ppm。目前,温室气体的排放轨迹接近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最差情况。如果人类还不采取相应措施,到2100年二氧化碳浓度可能达到1000ppm,甚至更高。

温室气体的排量与风能发电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那么风速会减小,风功率也随之变小。笔者想通过一个公式来更加清楚的说明风速与风功率的关系,风功率(y)与风速(x)的统计关系为:

y=5.4932x2 + 66.53x-159.38

从公式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风速与风功率成正比关系。作为新兴的低碳环保清洁发电能源,风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有着广阔的前景。但是,全球变暖大环境下导致的风速变慢,必然使得风力发电量有所减少。据文献估计广东沿海10m高处风力发电可能装机容量为600万kw。可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气候变暖,造成风能减少。Xu Ming等分析中国305个气象站测风资料的出:1969-2000年,年平均风速下降28%。图1给出了1980-2008年年沿海五个岛屿海岛站观测的平均风速变化趋势图。从图表我们可以看出,风速的下降对风能发电的能力也会产生进一步阻碍。

图1

说明:X轴表示年份;Y轴表示风速(m.s2);大川岛(H215m);大万山(H702m);云澳(H272m);东山(56.2m);遮浪(H19m)。

二、极端温度对发电的影响

近几年,我国夏天经常有超高温出现,冬天很多地区都会出现特大暴雪和极为寒冷的天气。这种极端气温对电网、电杆的抗寒耐热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冰雪灾害的增多会导致更多的冰闪、导线断线、地线断线、倒塔等故障。在2008年初,我国南方遇到了百年一遇的冰雪灾害,持续的冰冻和低温导致多起断线、冰闪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300亿元。

我国夏天的高温天气频发,冬天低温天气增多,会有越来越多居民,尤其是没有供暖的南方居民选择冬天开空调制热风,所以,夏季冬季两季生活用电需求会大大增多。而我国南方的电厂主要以水利发电为主,冬季又是枯水期,发电量小,发电能力受到了限制,会产生供不应求的状况。

三、雾霾天气--火电的发展何去何从

2012年,华北地区连续多日出现雾霾天气,当地居民苦不堪言。雾霾天气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霾吸入人体内对呼吸道有害,严重可以致人死亡。在这段时间,各大医院接待患有肺部疾病人大大增多。同时,雾霾天气也给居民的日常生活都带来了诸多不便,比如,开车出行受阻、飞机晚点等。雾霾天气的成因一方面是全球变暖导致的空气不流通,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量废弃污染物的排出。据国际能源署2002统计,在二氧化碳排放浓度贡献中,火力发电占到了40%。由此可见,气候变暖与发电也存在紧密的联系。而且在我国,火力发电仍然是发电的主要途径。那么在绿色发电的大环境下,火电厂自身应该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呢?

四、极端气候下发电企业的解决途径

我国不仅是能源消耗大国,也是CO2排放大国,据统计,我国GDP占全世界GDP的10%,能源消耗占全世界能源消耗的20%,温室气体排放占世界温室气体的25%。电力行业,尤其是火力发电厂,是排放CO2主要来源,而我国火力发电厂比例占到了70%。这些数据都可以说明绿色电力、新能源发电是我国电力未来发展的道路。针对气候变化对发电的影响,笔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途径:

(1)全球CO2 排放量的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出现雾霾天气等等,这也间接阻碍了风力发电的前景,那么对于发电企业来说,关键问题就是怎样减少CO2气体的排放。笔者认为有效的途径是在未来合理的期限内,首先,火电厂采取“上大压下”政策,即采用大发电机组,关停小发电机组,尽快取代小电厂,发挥、发展超临界机组,从而降低煤耗和CO2排放。其次,逐步启动新能源发电,代替火力发电。新能源不仅包括了核能、风能、太阳能,还包括了垃圾焚烧、粪便焚烧等等。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是一把双刃剑,就发电而言,海平面上升,海水动能增大,利用海水动能发电进一步成为可能。2012年数据显示,我国风电并网达到了6038千瓦,局世界首位,同时我国也是太阳能发电大国,虽然生物发电在我国发展还是较为缓慢,但是我国可以先采取生物质和煤馄烧发电,这样既可以应用原有设施发电,又可以降低生物质发电投资和运行费用,最重要是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新能源发电在我国发展有广阔的前景。

(2)面对极端气候增多、自然灾害频发的大环境下,电力行业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电力行业应该发展智能电网,加强危机调度。特别是面临极端气候,更加需要采取相应的智能危机调度措施来进行预防和校正。

危机调度是适用于危机发生前、危机发生中、危机后恢复各个阶段,着眼于危机预防,侧重于对危机发生时的控制,以及危机结束后对系统的恢复。危机调度包括六个方面主要内容:风险预测、危机组织、预案编制、演习演练、调度实施和评估反馈,通过对自然灾害对电网损坏程度和范围的预测,建立有明确分工的、可以针对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相应的组织机构,确保好人员落实和工具落实,按照方案进行演练,最后进行可行性评估。这样,当电网遭到自然或者人为的危机时,可以迅速做出反应,把损失降到最小。

(3)在低温天气越来越多的南方冬季,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着电力需求的增多、枯水期电力供应不足的窘境,笔者认为的有效解决途径是:在以水利发电为主的同时,风力发电、核发电都是重要辅助途径,如果技术达到要求,粪便焚烧发电、生物质发电也作为调峰调频时期的辅助发电。

五、结论

在全球变暖的大趋势下,我们应该逐渐减少火力发电厂,在现有阶段,实施“以大压小”、发展临界机组,尽可能减少煤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与此同时发展风力、核能、太阳能以及生物能发电;在极端气候增多的大环境下,我们应该不断发展、完善智能电网和危机调度系统,减少气候和自然灾难带给电网的损失,这样,才能更好保证电网的稳定、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静梅,陈为华,华桦,华栋,陈皓勇.极端气候影响与智能电网研究[C].分散式发电与智能电网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11).

[2]郑兆勇,汤超莲,陈特固,蔡兵,邓松.气候变暖对广东海岛风能发电影响的初步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1(1).

[3]毛健雄.气候变化对洁净煤发电技术的挑战[J].2009中国电力论坛论文集,2009.

[4]黄辉.广东省发电发展浅析[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9(11).

[5]Klaus R.G Hein,Advanced High Efficient Coal Fired Power Plants,34th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Conference on Clean Coal&Fuel Systems[C].Florida May 31.June4,2009.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6

中图分类号: X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8-0064-01

一、造成气候变暧的原因

全球气候变暖并非单方面因素造成的,气象学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不断与历史资料时行比对最终认识到决定气候状态和变化的原因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大气中,而是取决于由大气、水、冰雪、生物和岩石等几大因素所组成的“气候系统”的整体相互作用。因此引起当代全球气候异常及全球变暧的原因是十分复杂。但总的归纳起来,就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这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人为因素的影响

适量的温室气体因子对地球上的人类和自然界的生物来说应该是件好事,因为地球上的温度就是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水汽、臭氧、氧化亚氮、甲烷等“温室气体因子”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来维持着。由于我们所排污染物中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成分中二氧化碳居多,而它在大气中存在的寿命较长,可达200年左右。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逐年急剧增加,这必然会导制“温室效应”的加剧,相关的资料表明,如果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1倍,地球表面平均气温将升高1.5~3.5℃。此外核爆炸产物、氨肥的分解物,其中可能含有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甲烷等几十种化学物质的过量排放,也都是人为造成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自然因素的影响

地球的周期性变化为我们人类带来了白天、黑夜以及四季的变化。这使我们对气候以及温度的变化产生了认识,但现在由于自然界因素的影响,地球已经出现了异样的气候变化。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其变化的主要表现。早期人们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认识是友好的,1925年意大利人斯科特回忆了1891年秘鲁沿岸出现海水增温时的情景,“首先是沙漠变成了绿洲,土壤被倾盆大雨浸泡着,在几个星期内,整个国家四处覆盖着丰盛的牧草,牛羊成倍增长,棉花等农作物能生长在以往年份不长植物的地方”。尽管当时人们也看到了海水温度升高引起了大量海洋生物和鸟类消失,但他们还是将这样的年份称之为“丰年”。

(三)其他因素的影响

除以上两大因素外,臭氧层的破坏使地球直接受到紫外线强照射,威胁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进化和生存。地表植被和海洋浮游生物的减少或消失必然减少贮存在植物体中的二氧化碳和用于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增加,使全球气温进一步升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为止人类已经把1500万吨以上的氯氟烃排放到大气中。进入大气中的氯氟烃,只有一部分参与臭氧层破坏作用,大部分还在大气中游荡,因而,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停止生产和使用氯氟烃,臭氧层仍然会继续遭到破坏。

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森林的锐减和物种的灭绝,土地的沙漠化,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都是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的诱因。除上述对温室效应有正效应的因素外,大气中还有一些因素对温室效应起负效应,如气溶胶对大气温度主要起降温作用。水在地球系统中的作用也是复杂多变的,水汽是大气中最主要的一种温室气体,空气的含水量越大,温室效应也越强,形成正效应。但是当水汽达到饱和水汽压时,就会凝结成云,云对太阳辐射作用主要是散射和反射,减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总量,这样会对全球增暖产生负作用。

二、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一)气候带移动

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带将北移,全球气候的变暖对人类健康是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对地球升温最为敏感的当属一些居住在中纬度地区的人们,暑热天数延长以及高温高湿天气直接威胁着他们的健康,1995年的夏季热浪造成全世界许多大城市出现了死亡率特别高的现象。一般来说,低纬度地区现有雨带的降水量会增加,有可能对我国和夏季风边缘的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雨水增加,有利于农业生产,而有的地区将面临洪涝威胁;高纬度地区冬季降雪量也会增加;而中纬度地区夏季降水将会减少,降水减少将使这些地区干旱加剧,造成供水紧张,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气候变暖也会引起生态系统及环境的改变。

(二)海平面上升

由于近年来温室气体的不断增加,造成了全球性气温上升,导致海水受热膨胀、高山冰川融化、南极冰盖解体,使得海平面上升,并且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的陆地地面沉降,又造成了海平面的相对上升。如果海平面上升过快,将使湿地面积大大减少。而湿地是许多鱼类、鸟类和稀有动物的主要生活环境。海平面上升还可使珊瑚面临危险,珊瑚礁岛屿面积会大大减小甚至消失。海平面上升还将通过盐水侵入地下水资源,进一步使土地盐碱化,沿海地区淡水匮乏。

(三)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由于气温的异常变化,死亡率将显著上升,与此同时“城市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更为显著,又给许多疾病的繁殖、传播提供了更为适宜的温床。大气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人的直接呼吸而进入人体,有时会附着在食物上或溶于水中,使之随饮食而侵入人体通过接触或刺激皮肤而进入到人体。通过呼吸而侵入人体的有害物质危害最大。它会使人类患上急性中毒、慢性中毒,以致于患上癌症。因此气候变化是人类健康的重要障碍之一。

(四)其它影响

随着气候增暖,全球工业化和人类生活所须能源消费增多,所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日益增多,它们进入空气中,经过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人们对酸性排放物已经有了控制,但仍然还有酸雨现象。全球进一步变暖,炎热时间增长会使城乡用水量增加,全球环境沙漠化进一步发展。气候变暖还往往伴随着水灾、飓风等自然灾害,致使大量植被,森林死亡,土地多被生态系统恶性循环侵食,从而加重了水土流失。

三、相关对策

(一)强化可持续发展目标

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自然环境。目前我们要增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加大力度保障自然环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量。

(二)发展保护绿色环境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7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 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 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2、大气层的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00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 20xx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三、固体污染

1、概述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2、解决办法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 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 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8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大气污染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大气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对局部地区和全球气候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尤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从长远的观点看,这种影响将是很严重的。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种复杂的成分,在燃烧后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即使不含杂质的燃料达到完全燃烧,也要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正因为燃料燃烧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断增加,破坏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可能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地球气温上升。所谓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破坏大气层与地面间红外线辐射正常关系,吸收地球释放出来的红外线辐射,就像温室一样,促使地球气温升高的气体称为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数量最多的温室气体,约占大气总容量的0.03%,许多其它痕量气体也会产生温室效应,其中有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还强。

2、大气层的保护

许多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甚至是全球性的,如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才能逐步解决。人们在70年代早期开始认识到氟氯烃可能对环境有害,并且开始寻找代替品。到了80年代中期,臭氧层破坏的证据已经日益清楚,采取共同行动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到了1987年,许多国家的代表汇集在加拿大第二大城市蒙特利尔,签署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这个协定书是对付世界环境公害的一个开创性的国际协定,目的是控制氟氯烃和其它破坏臭氧层的物质的消费量,保护地球的外衣,也保护人类自己。经过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国际协定。按照规定,工业国的氟氯烃和其他受限制物质的排放量必须立即减少,在2000年以前逐步完全停止使用这类物品。发展中国家在1996年以前可以继续有限度的增加这些物质的消费,然后就应当逐步减少,到2010年时必须完全停止使用这些有害物质。除了时间上的优惠以外,这一协定书还包含了两个对发展中国家有利的条款:一个是建立一项临时多边基金,帮助发展中国家采取代替氟氯烃的技术;另一个是技术转让条款,要求签字国把最好的技术按照公平和最有利的条件转让出去。

我国已加入了修正后的蒙特利尔协定书,并且制定了履行国际义务的国家行动方案,包括建立保护臭氧层组织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行业的管理规范,积极开展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研究,为企业的替代技术改造安排配套资金等等。根据我国政府制定的方案,到2000年,所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总量至少要减少60%,到2010年则完全淘汰这些有害物质。

三、固体污染

1、概述

凡人类一切活动过程产生的,且对所有者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而被废弃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通称为固体废物。各类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俗称废渣;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则称为垃圾。固体废物实际只是针对原所有者而言。在任何生产或生活过程中,所有者对原料、商品或消费品,往往仅利用了其中某些有效成分,而对于原所有者不再具有使用价值的大多数固体废物中仍含有其它生产行业中需要的成分,经过一定的技术环节,可以转变为有关部门行业中的生产原料,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可见,固体废物的概念随时、空的变迁而具有相对性。提倡资源的社会再循环,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社会与经济效益,减少废物处置的数量,以利社会发展。

垃圾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垃圾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成堆的垃圾臭气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质污染地表和地下水,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这种现象若得不到遏制,人类将被自己生产的垃圾埋葬掉。

2、解决办法

要解决固体废物的危害,惟有全体人民集体行动起来,充分利用资源,加强资源再利用,不随便抛弃固体物质。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关于固体废物处理的条例,以规范大众的资源利用行为,减少废物排放。公民应该从小事做起,为人类自身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无垃圾困扰的环境里。

四、水土流失

1、概述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流作用下,土壤被侵蚀、搬运和沉淀的整个过程。在自然状态下,纯粹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非常缓慢,常与土壤形成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因此坡地还能保持完整。这种侵蚀称为自然侵蚀,也称为地质侵蚀。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特别是人类严重地破坏了坡地植被后,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表土壤破坏和土地物质的移动,流失过程加速,即发生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目前水土流失总的情况是:点上有治理,面上有扩大,治理赶不上破坏。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解放初期为17.4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土壤约50亿吨,损失n、p、k元素约4000多万吨亩,到1980年约治理6亿亩。由于治理赶不上破坏,水土流失面积却扩大到22.5亿亩,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6,涉及近千个县。全国山地丘陵区有坡耕地约4亿亩,其中修梯田约1亿亩,而另外3亿亩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9

水是生命产生、存在、发育和繁殖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各种废水大量排放,自然水系受到显著污染,水质普遍下降。水体污染有以下几类:

1.有毒物质的污染。包括有机农药、酚、汞、砷、铬、铅、镉、氰化物、氟化物和一些芳香族化合物等。它们能使人慢性中毒,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有的还有致癌作用。

2.植物营养物质的污染。包括化肥、饲料、合成洗涤剂和一些添加剂等。它们能使一些藻类疯长,危害鱼类,恶化水质。

3.耗氧物质的污染。包括生活污水、食品和造纸工业废水、一些无机还原性物质等,它们在生物分解和氧化时,大量消耗水中溶解的氧气,使水质变黑、发臭。

4.石油的污染。包括石油及其炼制残渣,它们在水面形成薄膜,使水中溶解氧气量减少,恶化水质,危害水生动物,尤其是鱼类、海鸟类。

5.无机物的污染。包括一些酸、碱、盐类和矿物质,它们恶化水质,危害水生生物,危害农业。

6.热污染。包括热电厂和工业冷却水,它们使水体温度变化无常,破坏生态系统。

当前最常采用的污水处理方法大致有:

1.含重金属污染物的废水处理。一般针对杂质经预处理后采取沉淀法或离子交换法。

2.含有机类物质的废水处理。可利用微生物使有机物分解的方法,如滤床法等。

二、大气污染

1.二氧化碳的污染。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其体积分数约为0.033%,它直接存在于动物、植物生命的摄取和排出物中。二氧化碳通常不被人们认为是污染物。

实际上,二氧化碳也是一种污染物。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达到1%时,人呼吸就会加快;达到2%时,就会感到轻度不适;达到3%时,有明显不舒适感;达到4%时,会感到呼吸困难,意识迟钝;达到5%时,感到不可忍受;达到10%时,即可引起窒息,甚至死亡。所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污染,应该受到人们关注。

2.温室效应。近年来,由于化石燃料用量的大量增加,每年约有17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再加上森林被破坏,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二氧化碳能吸收地面的辐射热,从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对地球起着保温作用,这种效应被称为温室效应。

造成气候温室效应主要有以下几种气体:

(1)二氧化碳。自从工业革命以来,大气里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近几年正以每年0.00015%的速度增长。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2)甲烷。水田、沼泽地、畜牧业的微生物活动、煤矿、天然气都有甲烷逸出。现在每年约有4.25亿吨甲烷进入大气。

(3)氟氯代烃。氟氯代烃气体主要产生于致冷剂生产和使用中,在大气中跟二氧化碳一样,能吸收地面的辐射热,还在同温层破坏臭氧层。

由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性气候变暖将在生态平衡方面给人类带来严重后果,如严重的旱涝灾害,扩大沙漠,对农业、渔业、沿海生态系统以及河流运输、野生生物等会产生不良影响。国际上要求“控制温室效应,稳定全球气候”,科学家们提出了下列建议:

(1)有效控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

(2)研究“替代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力发电以及安全的核反应堆等。

(3)制定一项国际植树计划,禁止对森林乱砍滥伐。

(4)研制新型致冷剂,停止生产氟氯代烃。

(5)采取措施回收牲畜粪便及垃圾。

3.石油、煤等化石燃料及其炼制品在燃烧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

(1)石油、煤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碳的氧化物、卤素化合物等。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10

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把所研究和处理的对象当做一个系统,分析其结构和功能,研究系统、要素、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和变动的规律性,并以此为指导分析、解决问题,因此,运用系统论理论研究问题,一是要从整体上考虑问题;二是要注意系统内部之间的联系,以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联系与制约。

系统论思想在解决气候问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运用系统论解决气候变暖问题,不仅研究气候变暖这一问题系统中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更要利用所发现的气候变化的特点与规律,从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等方面找出气候变暖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

一、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分析气候变暖的危害

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者简单相加,因此在处理气候变暖问题时,要注意气候大系统的各个构成部分的关系,重视从整体上分析气候变暖的危害。

从整体性上看,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不是单一的,变暖的危害涉及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全球气温升高导致全球灾害性气候事件频发,冰川融化加速,水资源分布失衡,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例如,有一种候鸟每年从澳大利亚飞到我国东北度夏,但由于东北气温升高,夏天延长,这种鸟离开东北的时间也相应变迟,再次回到东北的时间也因此延后。结果导致这种候鸟所吃的一种害虫泛滥成灾,毁坏了大片森林。

二、运用系统论的关联性分析气候变暖的原因

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其子系统之间、各子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联性关系。从系统论关联性的角度来看,造成气候变暖的自然原因与人为原因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密切相关。

(一)自然因素导致气候变暖

1.太阳活动对气候变暖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黑子多的时候,太阳活动剧烈,太阳活动的变化会改变地球上空的云量,“放大”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从而影响气候变化。

2.地球正处于增温期。地球正在逐渐变暖,这种变暖体现了地球自身调节的“规律”。在几万年乃至上亿年这个很长的时间尺度下,气候呈现一定的规律,尤其是气温呈现一定幅度的波动是正常的,地球目前正处于“增温期”。

(二)人类自身活动导致气候变暖

1.化石燃料燃烧因素。中国气象局2015年11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创下了全国乃至全球平均气温有现代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值,气候正变得越来越暖,与此同时,大气温室气体浓度还在持续上升。近百年来由于人类大量的使用化石能源,使得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加,主要结果是温室效应增强,引起全球气候变暖。

2.人口剧增因素。每年全球人口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非常惊人,其结果是持续、大量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直接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

3.森林资源锐减因素。气候问题是整体关联的,一个原因会导致一系列结果,如前所述,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澳大利亚候鸟到我国东北度夏的时间延后,使得这种鸟吃的害虫泛滥而毁坏了大片森林。由于森林减少,严重破坏地表植被,结果二氧化碳难以转化为有机物,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4.环境污染因素。目前汽车尾气、有毒化学品污染、水污染等日趋严重,已造成全球性重大环境污染问题。

三、根据系统论的层次性提出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

诸多子系统组成一个系统,该系统与其他系统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这种层层叠加构成形成了系统的层次性。在讨论应对气候变暖的措施时,就要从系统论的层次性出发,从国际合作、部门、企业与个人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暖

应对气候变化绝非一国之力可以承担,1992年联合国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其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通过了《巴黎协定》;2016年4月22日,171国领导人在联合国总部共同签署气候变化问题《巴黎协定》。2016年9月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中国加入《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成为23个完成了批准协定的缔约方。这些表明中国正在积极推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努力为实现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目标、降低气候风险、保护全球气候做出贡献。

(二)加强相关立法

国家应当专门针对气候变化立法,积极应对气候变暖问题,防止环境污染,推动低碳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立法体系内的各种法律制度要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共同服务于应对气候变暖的社会问题。

(三)挖掘可再生能源

相比传统的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好处,如勿须担心资源枯竭问题、不产生温室气体和其他污染物等,所以要加强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应用。

(四)推动能源改革,提高能源效率

要重视能源效益标准的重要性,提高标准的约束力。政府应推动能源效益技术的革新和改善,如制定房屋、办公室、汽车和电器等的最低能效标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五)进行沙漠绿化,改进生态环境

树林可以阻止沙漠扩张,还能吸收二氧化碳。要积极实行退耕还林、进行生态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同时,企业和个人应强化责任意识,自觉履行义务,减少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 。

参考文献:

[1]马亚兰.金塔绿洲农业生态系统资源环境效应的能值动态评价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0..

[2]卫冬丽.中国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11

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就是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工业化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

主要危害有以下几条:

(1)低地被淹:(2)海岸被冲蚀(3)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4)地下水位升高。全球变暖对人类有很大危害,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首先是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在没有这种意识的前提下做什么都是无用的。

第一,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来看主要是臭氧层空洞所造成的,那么人类就应该减少使用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品。

温室效应对全球的危害篇12

环境污染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程度,昔日的先污染在治理的方针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在的形势。目前人类已经部分认识到了自身与环境的唇寒齿亡的关系(人类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资源或者任意排放废弃物等有害物质时,便导致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同时人类也提出了很多有益的解决办法。现在就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有关的环境污染情况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吧。

一、水污染

1、概述

地球上的水似乎取之不尽,其实就目前人类的使用情况来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的水资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们使用。淡水是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其再生性取决于地球的水循环。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体被污染;为抽取河水,许多国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坝,改变了水流情况,使水的循环、自净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80年代后期全球淡水实际利用的数量大约为每年3000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总量的1/3。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及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水资源的消耗量也以几何级数增长。另外,淡水资源的分布与人口的分布并不一致。例如1980年加拿大人均取水量1500立方米,仅占人均淡水资源拥有量的1.2%;而埃及1976年人均取水量为1180立方米,已接近该国人均可利用总量1470立方米的极限。

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2、水资源保护

抽取地下水是缓解淡水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过度抽取地下水会使地下水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在我国的苏州、无锡、上海、北京等地,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明显的地面沉降,有的地方甚至损坏了地下管道和道路。 因此,在发展工业,建设城市的同时,就要注意到水资源的保护。因为一旦水资源受到污染,将严重的制约工业、农业的发展。要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还是在于要发动全球人民,增强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意识。同时大力研制循环用水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污水净化技术等,并对排放污水或污染物质严重的企业、生活区进行合理管制和必要的惩罚,以增强保护水资源意识。

二、大气污染

1、概述

在干洁的大气中,痕量气体的组成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一定范围的大气中,出现了原来没有的微量物质,其数量和持续时间,都有可能对人、动物、植物及物品、材料产生不利影响和危害。当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或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做大气污染。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尤其是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和生产的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同时也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的质量,特别是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工业区域。所谓干洁空气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的大气(由混合气体、水气和杂质组成)除去水气和杂质的空气,其主要成分是氮气,占78.09%;氧气,占20.94%;氩,占0.93%;其它各种含量不到0.1%的微量气体(如氖、氦、二氧化碳、氪)。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