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学体系合集12篇

时间:2024-01-25 15:56:28

舞蹈教学体系

舞蹈教学体系篇1

关键词:体育舞蹈;群众性;交流性

1 研究目的

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以规范学生体育舞蹈风格,扎实基本功。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舞蹈比赛为重要的教学训练方向。随着体育舞蹈事业在我国的发展,除了少数的从事专业竞技体育舞蹈比赛的运动员之外,大多数的体育舞蹈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还是会从事与群众性体育舞蹈相关的工作。因此,分析大学体育舞蹈教学与群众体育舞蹈之间的联系,便于认清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为完善体育舞蹈教学、以及学生补充体育舞蹈学习内容,是很重要的。

2 研究方法

2.1 学校体育舞蹈教育的涵义与特点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舞”,由社交舞转化而来,是体育与艺术高度结合的一项体育项目,是一种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分两个项群:摩登舞和拉丁舞,十个舞种。其中摩登舞项群含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拉丁舞项群包括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

1983年体育舞蹈传入中国,至今的发展时间并不算长。一开始只是作为培训的形式,由国外的专家把这项运动带入中国。也在各项交流活动中,培养出了中国自己的体育舞蹈的专业人才。1990年在北京舞蹈学院的社教系成立了国际标准舞专业。陆续全国多所体育专业及艺术专业院校也分别开设了这门专业。这也使国际标准舞的专业化培养走上了更宽广的道路。

体育舞蹈进入院校后,有了更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同时也培养出了一批重要优秀的参赛选手。在国际性的赛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体育舞蹈教育突出的是专业性,在这个过程中。规范了学生的动作、体态,以及对技术技巧的掌握。教师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着重的是学生个人专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在这个培养的过程中,学生学到的是对专业训练的着重认识,掌握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及表现力。个人技能在这一阶段得到了提高。

2.2 群众体育舞蹈的特点

自舞蹈诞生以来,自娱性的舞蹈就是伴随着舞蹈的发展而延续。体育舞蹈更是这样,一开始在我国出现的时候,就是以“交谊舞”的形式出现,我们可以在很多的文献资料、影视片段中,看到当年的画面,很多的歌舞厅也是为给群众提供这样一个场所而形成的。既然有专业化的发展,自然也少不了群众性的热爱。以舞蹈的功能性来说,就有“自娱自乐,抒怀”、“交流情感,增进友谊”、“增强体质,延长青春”等特点。体育舞蹈更是积诸多特点为一身。既可以抒感,交流情感,又可以锻炼身体。因此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目前在社会中也存在着诸多的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也是很多热爱体育舞蹈的群众学习、认识、了解体育舞蹈的途径之一。一般群众所掌握的体育舞蹈内容,应该是基础的,简单的内容。现在的少年儿童学习体育舞蹈的热情很高,很多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非常多的小朋友参加其中。他们也是群众体育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他们有些人的水平也可以达到专业的水准。这些孩子中有的会从事专业的学习,我国体育舞蹈界的新星,也将在这里产生。

目前的群众体育舞蹈的培训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比如师资配备不专业,很多学员学习的动作是扭曲的,有的是错误的。很多从事这些培训的老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比赛的历练。群众对体育舞蹈的审美认知并没有达到专业规范的程度等。这些也是群众体育舞蹈在发展中存在的部分问题。

群众性体育舞蹈,更多倾向于自娱性,很多学习热爱它也并不是为了要成为专业的选手。而是为了满足自身对于它的需求和热爱。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学体育舞蹈教育过程中存在群众性因素

作为一种交流性很强的舞蹈方式,体育舞蹈本身就具备了群众性的特质。因此在大学的培养过程中,这种特质是贯穿始终的。大学体育舞蹈教学脱离不了群众性的实践因素。对学生动作的规范,也就是对群众性体育舞蹈所存在错误动作的纠正。学生们认识了正确的动作,自然在与群众性体育舞蹈的接触中,可以指出问题,纠正问题。

多数的学生都来自于社会的业余班,这些业余班也是群众性体育舞蹈的代表机构。可见在生源上,大学体育舞蹈和群众性体育舞蹈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同时,大学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积极考虑着群众性因素。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大学在输出人才方面是考虑社会的需求,这点也就是在人才培养的目的上,大学的体育舞蹈教育,是充分考虑了群众性的因素。大学体育舞蹈教育,无论在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上是充分考虑了实际的因素。

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除了自身掌握并且展示专业技术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将专业的知识传授于人。这种传授其实面临的是诸多不同的条件的人。所以考验是相当大的。如果我们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多些实际操作的案例。多些机会给学生接触不同类型的受传者的话。我想,在学生有一天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不同的经验会给他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好方法。大学的体育舞蹈教育始终离不开群众体育舞蹈,无论在教育过程的前面,还是之后。都要受助于群众性体育舞蹈和以体育舞蹈的需求为培养的方向。

3.2 群众性体育舞蹈是大学体育舞蹈教育的后备军

群众对一种文化现象、舞蹈种类的热爱程度。会随着时间的累积越来越深。大学体育舞蹈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很多还是会重新走回群众体育舞蹈。无论做教学还是相关的工作。在大学的教育过程中,群众性体育舞蹈培训机构也在为大学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源。这也是大学体育舞蹈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军。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入校的同学,有的并不是进过系统学习的,这些同学往往在入校后很难适应规范的教学活动。同样,教师在教授的时候也要面临一个适应与调整的过程。那么这种问题如何解决呢?我想要从生源的源头,也就是诸多的培训机构的师资情况着手。好的老师会给学生带去正确的认识与学习,群众性体育舞蹈如果接受到的是经过专业院校培养过的合格的学生为他们做指导。那么对它自身的良性发展是可以起到突飞猛进的作用。

为什么现在社会中的培训机构层次不穷,水平也参差不齐。除了缺乏对群众性体育舞蹈的管理与规范以外。还有就是这些培训机构的教师的水平也同样是参差不齐。这无疑也就影响到了院校的生源情况。因此,群众性体育舞蹈在可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专业的老师来进行辅道,这样培养出的人才才是健康的,积极的,技能完善的人才。无论从事或者不从事相关的专业。都可以让喜欢体育舞蹈的朋友,可以真正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并且在审美上可以给群众以正确的指导。

4 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大学体育舞蹈教育与群众体育舞蹈发展是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的过程。大学培养出的合格学生,是群众体育舞蹈健康发展的推动力。群众体育舞蹈的健康发展更是给大学体育舞蹈教育输送高质量的生源。这样的循环,才是良性可持续的。那么如何让两方面更好的互相适应呢?

(1)在大学的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群众体育舞蹈发展的现状,并且投入其中,做改善其不良因素的工作;

(2)大学体育舞蹈专业尽可能走入群众中间,多做一些审美教学方面的讲座与示范课,从而提高大家对体育舞蹈的审美情趣与客观认知;

(3)邀请更多的喜欢热爱体育舞蹈的组织与个人,走入大学体育舞蹈教育的课堂。

群众性体育舞蹈爱好者进入学校与学生探讨交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早的知晓体育舞蹈在社会的发展状况及前景。这样相辅相成的关系会促使体育舞蹈在我们的身边健康的发展。给我们带来的除了美的享受、成功的惊喜,更多的是身心的健康与幸福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舞蹈教学体系篇2

我国56个民族的生活习俗、、民族文化等都会在其传统舞蹈中得到展现,可以说传统民族舞蹈是每个民族文化历史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媒介。藏族舞蹈经过多年来的发展,不仅有着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同时还承载了该民族不同时期所具备的文化特色,在我国传统民族舞蹈的舞台上有着其典型性,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瑰宝。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越发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民族舞蹈成为高等教育中重要的传统文化传承形式,藏族舞蹈也开始被纳入到我国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为了切实有效地提高高校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并让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重视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与保护,就要求我国高校在重视对学生舞蹈素养培养的同时,构建一套适合高校学生的藏族舞蹈教学体系。

一、高校藏族舞蹈教学开展的背景

藏族经过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技能,既能充分反映藏族文化特色,又能展现该民族独特文化韵味的舞蹈形式,因此,藏族舞蹈可以说是我国民族舞蹈中的重要瑰宝。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建设在我国受到极大重视,藏族舞蹈作为我国重要的民族舞蹈形式,对演员的训练也受到关注。经过认真讨论研究之后,最终明确我国传统的民族舞蹈教学训练应基于民族历史,构建一套具有国家文化特色的舞蹈教学体系,藏族舞蹈的教学应在民族精神的发扬中充分体现时展的艺术形式需求。在高校开展藏族舞蹈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强化学生自身的民族精神也有着积极影响。

二、高校藏族舞蹈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出现了重大转变,全面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使得我国高校开始重视学生自身艺术修养的培养,并融入相应的舞蹈教学课程。藏族舞蹈作为藏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其舞蹈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是藏族人民不同时期精神追求的体现。除此之外,为了强化学生对藏族舞蹈的认知,高校教师在藏族舞蹈教学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藏族的民族传统文化及舞蹈创作历史背景进行充分讲解,这对学生深入了解藏族文化有很大帮助。由于藏族舞蹈所包含的内容较为复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

三、高校藏族舞蹈教学体系构建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高校藏族舞蹈教育的观念。在高校藏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教师应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在重视对学生舞蹈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应重视传统舞蹈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并切实有效地对以往的教学形式进行改变,提高教学效果。这要求我国高校藏族舞蹈教师能顺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进而将人文精神、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的内容切实有效地融入到藏族舞蹈教学体系构建中。除此之外,教师在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中还应重视舞蹈美学的融入,并激发学生舞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在丰富学生藏族舞蹈学习情感体验的同时,提高其民族意识和文化自觉性,提高藏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性。

(二)对藏族舞蹈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内容是保证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在藏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中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是高校藏族舞蹈教学的关键。一旦教学内容缺失,不仅藏族舞蹈教学体系无法得到完善构建,而且藏族舞蹈教学课程也无法得到有效实施。在实际的藏族教学体系构建中,教学内容通常被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藏族舞蹈相关理论文化知识,需要教师对藏族舞蹈的发展历史、舞蹈理论及美学进行详细讲解;第二部分为藏族舞蹈的实践训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舞蹈基础技能、舞蹈技巧、创作能力等进行训练培养。在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藏族舞蹈能力得到强化。

(三)以人才培养为目的构建藏族舞蹈教学体系。为了顺应多元化的人才需求,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也开始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除了重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之外,也要重视学生多元化能力的培养。通过藏族舞蹈的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和能力,并强化学生的民族意识。而为了使藏族舞蹈的教学更加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需求,在实际的舞蹈教学体系构建中,高校还应以人才培养为目的,对藏族舞蹈的精髓进行深入挖掘与研究,并将藏族的传统文化、人文风俗、等内容充分融入到舞蹈教学中,进而培养全面的藏族舞蹈人才。

(四)在藏族舞蹈教学体系构建中重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对文化进行传承与发展,高校在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更应重视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藏族舞蹈历经多年的发展,其舞蹈形式及舞蹈内涵已不仅仅是藏族人民风俗习惯、的体现,更多的是藏族历史文化的延续,以舞蹈的形式对民族历史文化进行保护与传承。因此,为了让藏族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高校在藏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中也应深入到藏族民间,对该民族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并将这些内容充分融入到藏族舞蹈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对民族历史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在藏族舞蹈教学体系构建中重视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创新已然成为高校学生的必备能力,因此,在藏族舞蹈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创新在教学体系中的融入,在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保护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要对学生的藏族舞蹈创新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就要强化学生的藏族舞蹈基础知识、舞蹈技能与舞蹈内容,让其对藏族舞蹈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在实际的创新能力培养中,教师应在学生对藏族传统文化有深刻了解的基础上,让其对舞蹈进行创作,进而在对藏族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保护的同时,促进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发现,藏族舞蹈教学体系的构建有着一定的系统性,要求高校能针对藏族舞蹈的教学建立一支专业的教师团队,保证团队中的教师既对的历史文化有着深厚的了解,又熟知地区典型性的舞蹈形式。除此之外,在教学体系的构建中,教师还应重视对西方优秀教学体系的借鉴,并以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构建一套与学校藏族舞蹈教学需求最为适应的教学体系,确保培养的学生符合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舞蹈教学体系篇3

近几年来,在艺术院校的教学链条中,舞蹈“剧目课”是一个备受热议的话题。舞蹈“剧目课”令人关注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剧目教学是舞蹈学科建设中的一门新开课程;二是因为其曾是多年来舞蹈传统教学体系“木桶”的一块“短板”。

在传统舞蹈教育中,突出了对教学对象形体的塑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把舞蹈技能的训练作为衡量优劣与否的唯一标准,从而忽略了舞蹈是表现性艺术这一基本属性,造成学生舞蹈的技术技巧提高了,主观能动性和表现意识没有了;舞蹈的动作学习和模仿能力提高了,综合艺术修为和个性创造能力低下等状况。“学生们往往不懂得花费巨大劳动换来的动作含义,也不知道怎么运用它……”[1]究其原因,就是在舞蹈人才培养的观念上,过多地强调了舞蹈技艺性的一面,对舞蹈是情感表达的艺术这一特点缺乏必要的认知。

著名舞蹈家﹑教育家贾作光认为,舞蹈教育多年形成的体制下,最令人遗憾的是舞台表演上的缺失。他曾呼吁要在舞蹈教育中重视“如何培养学生把肢体技能化为表达感情的艺术语言”。那么,如何尽快完成舞蹈教学“从训练性教学体系向表演性教学体系的转变”?舞蹈剧目课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如何呢?

实现舞蹈教育从训练型人才培养向实用型人才培养的转身。除了增加舞蹈艺术实践演出外,舞蹈剧目课是目前舞蹈教学体系中最行之有效的平台。但是,舞蹈剧目课如何定位,各地艺术高校的认识却不尽相同。有的学校把其称为“教学剧目课”;有的则称之为“实践剧目课”;有的成为了名不副实的“排练课”,呈现出教学指向性不强、对课程的属性模糊等状况。部分剧目课的教学仍然还停留在以“学跳”为主的层面上,与我们所期望的“剧目课”渐行渐远。

被冠以“实践剧目课”之名的剧目课(另设有实践课),实际上混淆了教学和实践二者的区别,剧目课有“被利用”“被演出”之嫌,实际上被“偷换概念”成了排练演出的同义词。所以,流于这样一种形式化和功利性的所谓“剧目课”,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一、舞蹈剧目教学的基本属性与原则

舞蹈剧目这一概念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我们通常所称的舞蹈剧目的创作和表演;另一类是特指属于“学院派”的舞蹈教学剧目。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剧”是对舞蹈作品而言,而后者的“剧”则应该是有所选择、有着明确教学“目”的范本。

内蒙古是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在舞蹈剧目课设立之初,围绕学院“彰显特色﹑强化优势﹑多元互动﹑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在学科建设上确立了蒙古族舞为主干和特色教学的地位,以此推动舞蹈学科的整体发展。依据这一发展思路,把舞蹈剧目课定位在“蒙古族舞教学剧目”上,成为蒙古族舞教学体系中第二个富有特色的专业教学内容。在这一过程中,蒙古族舞剧目教学逐步从注重课堂和教材本身的整理﹑挖掘,到开始探索向舞台和艺术市场的转化进程。在蒙古族舞剧目的构成上,强调了教材的系统性、代表性、完整性和训练性四个方面。

二、舞蹈剧目课教材的特色与实践

蒙古族舞教学剧目这一定位,是因为蒙古族舞在全国的汉、藏、蒙、维、朝等民族民间舞中具有代表性,在学科上已经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唯一性;而且在蒙古族舞的创作与表演上,一大批蒙古族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经典舞蹈作品。通过对这些优秀的蒙古族舞蹈作品的学演,能够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蒙古族舞蹈文化的精神内涵,了解蒙古族舞蹈的审美特征。同时,也为蒙古族舞的继承、创新,以及创作与表演研究搭建一个有形的平台。

内蒙古舞蹈的大学高端教育(本科、硕研)已有10年,设置专业有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教育和国际标准舞几个学科方向。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蒙古族舞剧目教学在整体设计和教材上分成了几个层次,以求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学相长”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

当下,培养能编、善导、懂理论、善表演的人才观,已成为舞蹈高等教育的共识。舞蹈剧目教学不仅是人才培养的手段,更是舞蹈综合素质教育的生动体现。机械模仿是艺术的天敌。剧目教学要从模仿和再现入手,还要从模仿中跳出来。科林伍德指出:“表现某些情感的身体动作,只要它们处于我们的控制之下,并且在我们意识到控制它们时,把它们设想为表现这些情感的方式,那它们就是语言。”[2]剧目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和学会几个作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身体的语言来表达情感。

蒙古舞剧目教学依托其丰富的舞蹈资源,已逐步实现了由学跳作品(扒带子),到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再到主动学创、学演的转变。这种转变关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其学会正确运用身体语言。蒙古族舞剧目课不同于其他基训课和民间舞课的单一的或元素教学,其从舞蹈语言的动作、舞句、舞段的层级,开始进入了一个完整作品的学习阶段。其是一个舞蹈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舞蹈表现性艺术的宿命和终极目的。而且,对舞蹈作品的学习,学生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的热情和积极性,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二是从剧目的“学演”着眼,向“学创”的方向提升教学的涵量,提高教师的文化自觉,不断增强自我创作和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剧目教学在人才培养上的独特优势。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创作出的《传说》《静静的马笼套》《恩赐》《鄂温克乌纳吉》,以及为不同舞蹈赛事量身定制的《王昭君》《上善若水》《骑兵的记忆》《蕙质兰心》《那仁额吉》《家园》等舞蹈作品。这些舞蹈虽然有的还不成熟,却极具个性色彩和探索精神,反映出教师的创作积极性和热情。通过这些作品可以看出,教师已经开始把教学、创作和表演更好地融为一体,舞台意识也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为蒙古族舞剧目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舞蹈教学体系篇4

二、当代瑶族舞蹈教育对传统的传承与革新

(一)典型动律与舞蹈文化的挖掘

在瑶族各支系风格独具的舞蹈中,以长鼓舞的分布最为广泛也最具影响力。上述开设了瑶族舞蹈课程的三所高校,在典型动律提炼与发展中,瑶族长鼓舞成为素材提炼的核心。例如广西艺术学院教材的编创者就在《瑶族长鼓舞动律所体现的民族文化》中将瑶族长鼓舞总结为“屈弹”“拧弹”和“矮弹”三大动律。无论哪一所高校,舞蹈动作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内涵也是教师教授组合时十分强调的。

(二)各支系舞蹈文化差异性的重视与研究

随着瑶族长鼓舞训练不断系统化,其他支系的舞蹈也受到了重视并运用于教学。如广西师范大学就将桂西北地区布努瑶支系和白裤瑶支系的舞蹈纳入了教学范畴。与布努瑶人山中艰难生活紧密相系的“蹲颤”动律还有白裤瑶“勤则格拉”中体态佝偻如猴状、低重心的跳与旋的特征都体现了这两个支系舞蹈的独特风味。这些教学内容的拓展是与理论研究密不可分的,该校的教师们正深入各瑶区,不断地从共性中寻找个性,再从个共性中重新审视个性,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双管齐下,更深入地研究瑶族舞蹈艺术。

(三)审美追求的时代变化

在原本既零散又随意性较大的原生语汇系统化、规范化的过程中,瑶族舞蹈审美上的变化是难免的。

1.三度空间的变化

师公们口口相传的“矮、稳、颤”的审美追求,后两者是无论哪一所高校都不约而同去把握或进一步去强化的,它们成为了瑶族舞蹈在教学演变中保持民族属性的重要因子,而“矮”则受到了现代审美的冲击。过去瑶族艺人评价长鼓舞的标准是“打得矮不矮”,低重心基础上的跳跃、耍鼓花,还有拧身与舞伴侧身而过的空间变化使得瑶族长鼓舞具有独特的风格特征。但遗憾的是,这一独特性得到的开发不够。原生态的瑶族舞蹈往往以二度空间为主,即便出现一些跳跃动作也往往是小幅度的轻跃,脚的起落几乎贴地。艺术化以后,为了追求舞台效果,除了加大动作幅度,还借鉴了其他舞种的技术,三度空间的变化丰富了。和其他民族的舞蹈相似,由于受到西方现代舞的影响,出现了地面一度空间的动作,丰富了视觉效果和空间表现力。

2.三维空间的变化

当代舞蹈编创技法对瑶族舞蹈三维空间的变化影响也很大。传统舞蹈表演地多在室内或屋前,活动范围较小,不少地方的长鼓舞,两人仅在一张方桌的小小天地间击鼓起舞。此外,瑶族舞蹈往往与宗教祭祀相系,具有一定的表演程式和方位、空间转换要求。“罡步”“走十字”及“拜四方”是瑶族舞蹈最常见的空间流动方式,不管是独舞、双人舞、四人舞还是群舞,空间流动往往成圆成钜。这样的限制既营造了瑶族舞蹈独特的审美特征,也约束了空间的变化。到了组合编创中,宗教因素的限制被打破了,出于艺术效果的追求,点、线、面的层次处理与转换丰富了瑶族舞蹈的表现空间,使其从传统的空间审美走向了多元化。

舞蹈教学体系篇5

二、民族特色舞蹈教学的内容创新

衔接社会是一个民族世界化、世界多元化的社会,民族舞的教学在舞蹈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学校应该在规定的教材使用的前提下,创造性的加入本校、本地区的舞蹈教学素材。立足于本民族、本地区的原生态的舞蹈素材,会让学生们在掌握和熟悉本民族舞蹈元素的基础上,深深的感受到民间艺术的美。因此,在学校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内容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充分的开发和挖掘特色鲜明的唔到资源,进一步的开拓创新的空间。在材使用的前提下,融合本民族的舞蹈特色,积极的进行特色舞蹈教学资源的开发,这个特色资源的开发可以占到教学内容的百分之三十左右。一定要在本民族、本地区舞蹈的实际性开始出发,结合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的表现形式和结构形式,开展各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可以通过让学生们唱家乡民谣、跳家乡舞蹈的形式,演奏出家乡的音乐和舞蹈艺术。在整体性和系统性原则的指引下,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整合以及创新。一方面,可以采取走出去的方式,让学生们体验真正的民间、民族舞蹈的美丽,另一方面,可以发动学生们积极主动的搜集多种线图唔到资源,分享和体验舞蹈的感染力。另外,还可以邀请知名的民族舞蹈专家走进学校、开展讲座,与学生们一起探讨民族舞蹈的魅力,拉近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民间舞蹈的选材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提炼与晒讯,将精华部分进行创新和整合。比如说,可以把传统的民族舞蹈中比较芜杂的节奏、动作进行改编和创新,创新的前提就是保持原汁原味的民间特色。

三、民族特色舞蹈教学的形式创新

舞蹈教学体系篇6

体育舞蹈内容丰富,其赏心悦目的舞姿,令人闻之欲动的音乐,对中职学生都具有极大的诱惑力。体育舞蹈共分十种舞,如何把这十种舞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体育舞蹈教学程序系统,提高教学质量,这给中职学校体育舞蹈教学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一、体育舞蹈与其他舞蹈的区别

体育舞蹈与普通交谊舞、爵士舞的主要区别见表1和表2。

身体姿态 现代舞的身体姿态要求:两舞伴身体的下三分之一处要贴近,上体稍后倾斜 身体自然站直,且舞伴间距约15厘米为宜

二、体育舞蹈的教学程序

体育舞蹈与普通交谊舞有着内在联系,其最大的共同处是对舞、音乐与舞步相配合的主要表现形式。

因为布鲁兹速度缓缦,节奏鲜明,容易学会,所以,把布鲁兹作为学习的开始部分,让初学的学生在简单易学的情况下,体会交谊舞的特点,为舞种的学习打下基础。此三种舞的音乐都是3/4拍的音乐,只是音速快慢、风格特点不同。舞步都是三步一个小循环,第一步在3/4音乐的重拍节上。华尔兹阴柔、圆滑、流畅。

爵士舞是一种热情奔放、节奏强烈的现代舞蹈。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灵活扭动,无拘无束,即兴发挥,有利于节奏感与协调性的提高,而这一点正体现了拉丁舞对节奏与协调性要求极高的特点。

三、体育舞蹈教学系统的构建

布鲁斯、狐步舞、探戈舞都是4/4拍的音乐,基本舞步都是“慢—慢—快—快”,每个舞步循环第一步始终是固定的,以此作为第一教学阶段。中三步舞、华尔兹的音乐都是3/4拍,只不过音速快慢不同,舞步三步为一个小循环,以此作为第二教学阶段。学生在掌握了华尔兹、狐步、探戈等舞步后,才能学跳拉丁舞等快步舞。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总结如下:

舞蹈教学体系篇7

舞蹈艺术教育是一门由教育学、艺术教育学、舞蹈学所组成的独立学科。[1]实施舞蹈教育的过程一方面通过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使受教育者得到美得陶冶,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受教育者在实践操纵中得到愉悦的体验和情感的抒发。由此可见,喜爱舞蹈的人生是和谐的、美好的、富有无限创造力的人生,舞蹈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起到其他学科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今天,我们在积极推动和谐校园的创建过程中,很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舞蹈艺术的综合修养,不断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最终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

一、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公共舞蹈教育现状

(一)观念和体制不够健全。

青年人步入大学阶段,心理、生理、生理发育日渐成熟。渴望结交异性朋友,希望扩大交际面,试图接触社会和了解社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共同愿望。据了解,目前高校校园社团名义组织的各种舞蹈活动层出不穷,但列入以学校教育为明确目的的课程很少,这种状况不仅影响着广大大学生难以形成趣味纯正的舞蹈审美修养,而且制约着他们欣赏品味的迅速提高,最终将影响到他们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尽管舞蹈教育在我国校园已经取得了长足的法杖,但与素质教育的现实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只有从观念和体制上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舞蹈教育在我国校园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的体验甚少

目前公共舞蹈教学多以理论教学居多,课程重的是讲授,学生自身参与不够,学生的愉悦程度不大,实践活动也寥寥无几,教学模式单一,不重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学生接触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实践参与,导致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的丧失,以至于普遍出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喜爱舞蹈,但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上舞蹈的理论课程,还不如一学校组织的舞蹈社团个吸引他们。我们认为,这种具有专业化倾向的教学模式,不利于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程的自身价值与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 普通高校公共舞蹈课程教学体系研究

(一)、融公共舞蹈教育于学校的常规教育之中,促进舞蹈教育的普及和传播

目前,在高校中,大学生学业和现实社会的就业压力,使得大学生们把大把大把大的精力和热情都放到了专业学习和各种可以为就业带来优势的"考级"、"考证"上,严重抑制了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生理以及审美、人生态度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高层次人才的发展。舞蹈艺术是情感与肢体的有机结合,突出地体现出它的主体性特征,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舞蹈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健康和协调发展,而且能够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更好的适应新世纪对人才的知识要求,笔者认为,把舞蹈教育融入学校的常规教育中,对大学生实施全方位的以情感教育为核心的审美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通过审美教育,达到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以美乐群、以美扬长等多方面的作用,拓开知识面,丰富生活情趣,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成长,以维护和促进高校文化的稳定与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大学公共舞蹈教育模式。我们以舞蹈教育课程建设为切入口,在全校开设 "舞蹈精品鉴赏"、"舞蹈剧目教学"、"形体训练"、"舞蹈创作"等选修课程。使大学舞蹈公共课程丰富多彩,理论实践相结合来促进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响应时代和社会呼唤的能力,维护和促进高校和谐的发展。任课教师在开课前必须向教务处递交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使用教材、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形式等,以确保教学质量,一般开课时间为一年,开课课时为30学时,每学期进行考试,修完一年为1学分。

(二)、融公共舞蹈教育于学校的日常工作细节之中,打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期,这一时期的重要心理特征是有理想、有朝气、富于青春的活力,思维具有抽象和独立性、逻辑性,并逐步向辩证思维发展。各种需求,包括对知识的需求、感性的需求、自我体现意识需求等迅速发展;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热衷探索。外在形态则表现于情绪强烈、情感丰富、热情洋溢【2】。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能够使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情感、情绪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使他们在成长道路上有一个正确的方向,有正确调解和控制感情的能力。因此,我们应有意识的将艺术教育这个大的概念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学校社区的"音乐舞蹈艺术节";音乐系的"专业性演出";还可以针对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和社会文化现象的实际,举办各种舞蹈专题讲座,让学生从中领略、欣赏、感受高雅艺术的真谛,引导学生开展健康的审美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舞蹈教育教学探索,能够推动艺术教育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不断前进,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活泼的、创造性的学校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美的法则,获得美的知识、观念、技能,陶冶美好的情操,实现人格完善,促进其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融公共舞蹈教育于学生社团活动之中,不断拓展舞蹈教育的空间

舞蹈是表演的艺术,如果说公共舞蹈课教学和日常学校工作的舞蹈元素的灌输是舞蹈教育的普及,那么,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舞台,不断提高艺术修养,磨练毅力,则是保证舞蹈教育活动在高校教育中的连续性、规范性、示范性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高校学生业余艺术团体是舞蹈教育较高水准的载体,因此,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应象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成立街舞团体、民族舞蹈队,现代舞队等艺术团体, 定期在校园内开展演出活动,并积极参加社会上和全省高校组织的文艺汇演及各种文艺活动,让学生成为艺术活动的主人,独立自主地组织、参与、推进艺术活动,近几年来我校参加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例如:群舞《且吟春雨》或全省舞蹈比赛非专业组"一等奖",群舞《床前明月光》、群舞《汉子》、群舞《玉茗花韵》、等均获得全省非专业组"二等奖",同学们在艺术活动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培养健康的文化心理,并在实践中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使者,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和参赛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使学生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而且能够体验到不付出心血、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品德将无法完成任何音乐活动。同时,通过一系列的音乐活动的训练,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修养。比如:群舞,要求动作的和谐、统一,学生参加群舞的训练和演出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合作意识,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利于良好的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总之,融公共音乐教育于学生的社团活动之中,能够不断拓展音乐教育的空间,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途径和平台。

参考文献:

舞蹈教学体系篇8

1.1研究对象。本研究以中南地区16所本科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开展情况为研究对象,这些学校涵盖了中南地区部属及省属本科院校,基本能够代表中南地区高校的实际情况。

1.2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根据研究目的专门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别就中南地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对体育舞蹈教学专家进行详细的访谈。

2、结果与分析

2.1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师资队伍现状分析

2.1.1教师的年龄结构。教师合理的年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推断教学水平和训练水平。年龄结构上,被调查学校体育舞蹈教师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3—38岁之间,该年龄阶段人群共占总调查人数的83%,这说明中南地区体育舞蹈教师群体年龄不大,以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在教学年限上,多数教师的教学年限集中在3—5 年,其比例为79%,而具有8年及以上体育舞蹈教学经验的教师较少,其比例仅为11%。可见,目前被调查学校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年限总体上比较低,这与体育舞蹈在高校的开展时间的长短有关,在教学经验上还有待提高。

2.1.2教师的学历和职称。从学历结构来看,中南地区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的学历多为研究生,占75%,学历结构相对理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的职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教学能力或科研能力,是评估师资队伍知识水平的基础。在职称结构上,中南地区体育舞蹈教师主要讲师和副教授为主,分别占到了63% 和22%,具有教授职称的教师只占2%,职称结构较为合理。

2.2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2.2.1体育舞蹈教学设施现状。良好的场地设备是开展体育舞蹈必要的硬件条件,在被调查的16所院校中,有81%的院校有标准的形体房,37% 的院校有标准舞池,而6%的院校没有固定的场所,只能在室内篮球场或武术房上课。此外,16所院校在体育舞蹈教学设备方面,多媒体已全面普及,有 11所院校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教学,而使用多功能摄像机进行教学的院校只有3所。由此可以看出,中南地区高校已具备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所需要的基本场地和设施条件,但是在大多数的院校中,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还没有充分得到应用。

2.2.2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及授课形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已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16所院校中,大多数院校以交谊舞为普修课的主要内容, 其次是摩登舞和拉丁舞。而在专修课中,多数教师把摩登舞和拉丁舞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调查中发现,在已经开设体育舞蹈专业的院校中,只有6所院校开设了形体课程,作为体育舞蹈基础课程的形体训练却没有受到教师的重视。除此外,与舞蹈技术相关的音乐欣赏课程也没有开设。这些授课内容相对单一,一方面不能满足大学生的求知心理,另一方面忽视了社会的需求,不利于学生就业。

在授课形式上,多数院校实施小班教学,班级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任课教师多以一个老师上课为主,只有5%的院校的教学由两位教师共同担任。体育舞蹈是一项双人运动项目,需要两人共同完成各种动作,一位老师的教学很难将体育舞蹈的内涵传达,学生也不能直观观摩,这势必会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2.2.3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的运用

在对16所院校的体育舞蹈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体育舞蹈教学方法相对传统而单一,90%的教师仅运用传统的讲解示范法,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很容易不利于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对体育舞蹈知识和动作的学习也是机械地进行重复,不利于激发学生课余锻炼的兴趣和团队意识以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目标的完成。而只有6%的教授能善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法、研讨教学法以及个案教学法等。因此,对于体育舞蹈这种双人项目的特点,应采取相应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2.4体育舞蹈教学考评现状

体育舞蹈教学考核是检验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成果的一项重要手段,是检查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一个客观依据,也是体育舞蹈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中南地区大部分高校考评的主要内容依然是上课学习的基本技术和平时出勤率,部分高校考评会涉及学生课堂表现,只有少数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注意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至于学生的创编能力以及执裁能力的考核却没有表现。针对社会对当前体育教育学生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实践能力的考核应重点纳入考核内容。

2.2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教学的对策

2.2.1 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各高校的领导应积极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从长远利益出发,适当地增加资金的投入力度,完善教学场地设施和设备,为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保证。

2.2.2加强体育舞蹈师资队伍的建设。各院校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体育舞蹈教师的对外交流,如观摩比赛、进修学习、聘请高水平教师等形式,多方位地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以促进高校体育舞蹈运动的发展’

2.2.3 优化符合社会需求的体育舞蹈教学内容。如出了摩登舞和拉丁舞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外,将体育舞蹈团体舞和芭蕾基训纳入体育舞蹈教学内容,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舞蹈教学体系篇9

【基金项目】本文是云南省高等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改革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孵化”研究》之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2-02

1.前言

体育舞蹈源于欧美传统宫廷舞、交际舞和各种土风舞,后经整理规范成为现在的体育舞蹈。体育舞蹈共分摩登舞和拉丁舞两大类共 10 个舞种。摩登舞包括华尔兹舞、探戈舞、维也纳华尔兹舞、快步舞和狐步舞;拉丁舞有伦巴舞、恰恰舞、桑巴舞、牛仔舞、斗牛舞。

体育舞蹈融艺术、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被人们誉为“健”与“美”相结合的典范,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不但具有独特的观赏性,而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为体育教学的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重视和欢迎。

目前,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开展体育舞蹈课程的院校较少,加之云南特有的区域特点,对体育舞蹈的发展也产生较大的影响,经济发展滞后也成为了该课程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笔者在云南省体育舞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课程设置与改革,为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舞蹈的发展带来可依据的理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中关于体育舞蹈的文章,并进行系统分析处理;查阅现有体育舞蹈的教材;查阅有关高校体育课程的法规、书籍及文献资料,为论文研究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2 问卷调查法

为了能较充分的了解云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情况,笔者针对体育舞蹈目前开展现状,对开设有体育舞蹈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舞蹈专业学生发放问卷,了解学生对体育舞蹈知识的了解程度及对现行的体育舞蹈课程有哪些建议等情况。针对内容需求,对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广播电视大学的体育舞蹈专业学生芳芳问卷200份,回收200份,有效率100%。

2.3 数理统计法

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4 逻辑分析法

对课题的数据进行分析,从中得知体育舞蹈目前开展现状,探索新型课程体系。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舞蹈开设现状

从调查走访中得知,云南省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为数少之甚少,有些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仅作为选修课来设置,每周课时不能满足学生对体育舞蹈知识的基本需求,更别提技能的掌握。体育舞蹈发展比较缓慢,而且内容较为单一,跟不上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

(1)体育舞蹈学习内容调查

表1 体育舞蹈学习内容调查表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中既想学优美的交际舞,又想学具有艺术魅力的体育舞蹈,但是学习体育舞蹈的学生仍然占大多数,比例为78%;两者均学习的仅有9%。

(2)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

表2 学生对教师满意度调查

从表2统计发现,在被调查的200名学生中,对教师教学方法、技术水平、教学态度很满意的比例分别为46%、31%、66%;而比较满意分别占到50%、67%、34%;不满意的仅为4%、2.5%、1%,由此看出学生对体育舞蹈教师的认可度比较高。

3.2 云南体育舞蹈整体水平存在的问题

经过对专家访谈,云南省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学校对体育舞蹈的投入不够;教师专业水平不高;组织者的思想观念相对滞后;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影响及参与积极性不高;体育舞蹈课程体系设置不成熟,教学环境不完善等等一些方面综合制约了体育舞蹈教学发展。

3.3 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对体育舞蹈的影响

如果说生产者和消费者这两者作为主体的不成熟受社会发展环境的制约需要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而经营发展的落后,市场规模的欠缺则是目前制约体育舞蹈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之一。云南抵触偏僻的西南地区,虽然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相对发达地区来说,经济来源结构单一成为云南省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正是由于经济问题,社会大众更多精力是集中在生活消费当中,很少有人将目光放在娱乐消费上,所以不难理解社会参与体育舞蹈人数为什么少。社会基础差自然而然就成为体育舞蹈开展的主要瓶颈,各高校也会考虑社会原因而放弃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即使开设院校其课程设置也相对较为单一,体育舞蹈的发展以此状况发展下去前景较暗淡。

3.4构建新型体育舞蹈课程体系

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我国各行业的主要骨干力量,是我国在加入 WTO 后与世界经济强国竞争的高层次人才。丰富和加强大学生体育健康课程的设置,为培养全面发展高、精、尖人才,以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是体育教学工作者,尤其是学校教育部门的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各学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条件情况,重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教育。使体育教育过程在大学生群体中终身化,促使高校体育课程体系更加趋于完善,培养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

因此,在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课,是顺应时代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

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中,每一位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都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把这一门新兴学科建设得更臻完美,成为大众娱乐健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4.1课程类型改革

打破传统的课程类型,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可以设置多种课程类型,例如一年级作为必修选项课;二年级可以设置成选修选项课,学时根据学校要求灵活设置;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以提高课的形式,继续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提高。

3.4.2教材改革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时候不能单一设置课程,要考虑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满足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同时也为了能够毕业后满足社会的要求,除了开设体育舞蹈相关课程外,尽量能够丰富课程内容,加上目前比较流行的舞蹈内容。

3.4.3教学方法的改革

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组织与其他课程一样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及教学原则,但是在形式上我们可以始终围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育舞蹈的特点来展开。体育舞蹈运动本身具有多功能性,因此,我们采用综合型教学更佳;同时在套路学习时,按先后顺序合理进行组织,从分解到整体,合理安排;其次,动作节奏的变化也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掌握。

体育舞蹈课程作为一项新型内容,开设后受到学生的青睐,并以其所具备的健身,娱乐,审美及充实业余生活等多种功能得到学生的广泛认可。云南省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的类型和内容存在差异,高职高专院校很难满足学生通过上课时间来学习和掌握体育舞蹈基本知识和技术的要求。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技术水平、教学态度三个方面调查了学生对教师的客观评价,结果显示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肯定。云南经济发展滞后,很难为体育舞蹈带来机遇,课程开设也收到一定限制。

参考文献:

[1]张册.北京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现状与改革建议

舞蹈教学体系篇10

2多媒体应用于高职舞蹈教学的创新和实践应用

多媒体诠释舞蹈的生命是剧情,舞蹈的灵魂是音乐针对一些大型舞蹈剧当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单单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是远远不够的,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能够集电、光、声为一体,为学生更加全面地呈现舞蹈教学内容,使舞蹈教学的效果愈加真实、生动、震撼,可以让学生在将来表演舞蹈的时候重视“情”和“神”的统一。比如,西班牙大型舞剧《卡门》是非常出名的,舞剧当中的旋律具有异域的色彩。卡门这个人物形象是举世闻名的,她以独特和鲜亮的形象,传神的舞蹈力量,使学生体会到了舞剧的魅力所在,让学生获得了最震撼的视觉体验与最美的艺术感受,明确了舞蹈的生命是剧情,舞蹈的灵魂是音乐。卡门的舞蹈释放了一个热情奔放、直爽、轻浮、大胆、泼辣和舒展的人物形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为学生呈现《卡门》,在学生观看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一些必要的讲解。舞剧当中舞曲、咏叹调、进行曲等的交替出现,乐曲比较流畅和爽朗,在舞曲的指引下,舞蹈跌宕起伏,把吉普赛女人的泼辣和放荡展现出来。在这部舞剧当中,卡门这个人物形象是非常独特和鲜亮的,她的服装、她的舞蹈和舞剧的乐曲互相衬托,淋漓尽致地渲染了舞剧的剧情。卡门的舞蹈在呈现人物内心的激烈、不安、憧憬等方面是非常有深度的,而《卡门》那种自然美的粗犷,具有浓厚民族气息。在卡门完美的演绎和诠释之下,使得这部独具特色、奔放、热情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从此,这种西班牙舞剧吸引住了学生,学生把《爱情是一只自由的小鸟》跟《卡门》当中非常出名的片段《斗牛士之歌》进行了创新编排,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创作与表演舞剧的热情。应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体会世界级舞蹈的视听效果教学实践表明,多媒体能够体现出富有感染力的现场视听效果来,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对艺术家精湛的技艺进行欣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舞蹈鉴赏能力、审美情趣以及创造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舞蹈课教学的时候,通过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世界级的爱尔兰舞蹈《舞之魂》,学生就会被《舞之魂》当中具有异域风格的舞蹈、充满着民族气息的服装、娓娓动听的音乐所震撼,甚至一些学生会热泪盈眶。那种充满美和健的舞蹈,深深地吸引着学生,那使学生目不暇接的快速的动作,又让学生热血沸腾。这部异国风情的舞剧非常有节奏,并且包含了舞剧的各种元素,加之它的演绎是由世界知名的年轻舞蹈家进行的,让学生感受到了世界级舞蹈表演的巨大魅力。这部《舞之魂》充满了感召力与青春的力量,使学生体会到了舞蹈专业的巨大魅力。

舞蹈教学体系篇11

一、美国舞蹈教育模式

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便陆续开设了学士和硕士学位,40年代就有了博士学位。因此说,美国是舞蹈教育大众化起步较早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90年代起,进入普及阶段。随着政府资助比例的逐年上升,美国公民得到了普及性舞蹈教育。在美国高等艺术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舞蹈教育作为辅的国民素质教育手段,被名正言顺地列入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之中。进入21世纪,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美国更是把舞蹈与科技融合起来,把许多原本虚构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使舞蹈迈入了新纪元。由于美国舞蹈教育起步早,发展快,所以分科较细,包括专业的舞蹈教育、师资类舞蹈教育、高科技舞蹈、大众舞蹈教育,以及包含舞蹈的艺术文化教育等。美国的高等舞蹈教育打破了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多学科交叉学习并以大量的理论知识作为根基,体现了综合培养人才的目标。

美国没有悠久的舞蹈文化传统,舞蹈资源多来自欧洲与拉丁美洲,代表性的舞蹈主要是现代舞、现代交响芭蕾舞及美国土风舞。美国的现代舞是20世纪初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现代文艺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它宣扬人性、破除羁绊,不断更新自由的舞蹈风格,吸纳了不同层面的人士参与,客观上推进了舞蹈的大众化进程。

具体来说,美国的芭蕾学校旨在培养不同层面的舞蹈演员,学习的课程主要有:技巧课、特殊舞蹈、双人舞、话剧、普拉提(一种集瑜伽、舞蹈、体操的身体训练)以及现代舞。毕业生大部分去纽约市立芭蕾舞团。此外,纽约市的朱利亚德学院舞蹈系和纽约州立大学珀切斯分院舞蹈系这两处,也以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表演演员为目标。

美国高等舞蹈教育大众化较突出的学校代表为NBU(杨伯翰大学)。NBU大学是美国文科名校,也是一所宗教大学。在这所著名文科大学里设有专业舞蹈教育和公共舞蹈教育两个学科。专业舞蹈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演员、教师,所学的课程主要有芭蕾基训、现代舞、编舞技法、瑜伽、国际舞蹈史、音乐史、舞蹈研究、20世纪音乐、解剖学、运动学、美学、社会学、即兴创作、作曲、制作等。NBU的公共舞蹈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进行的普及性教育,课程以俱乐部的形式安排在每天中午的两个小时里,学习具有美国风土特色的交谊舞。舞蹈俱乐部对学生的个人条件不加任何限制,不论高矮、胖瘦、健全、残疾的学生,只要对舞蹈有兴趣就不拒之门外。公共舞蹈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友爱精神,不歧视残疾人,强调人人自由、平等的思想。这个理念也深深灌输于美国高等舞蹈教育中,深刻体现了艺术大众化的社会现象。

美国的高等舞蹈教育也是发展比较顺利的国家。除了国家对人才培养战略政策支持外,学费、募捐、捐赠等民间投入与政府逐年加大的资助,也使美国高等舞蹈教育的素质化、大众化发展得以实现。培养演员的美国芭蕾舞学校打破了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其课程设置体现了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文科大学专业舞蹈教育除了开设芭蕾舞、现代舞、编舞技法课之外,更加注重多学科的交叉。理论学习比重较大,较宽泛,是一个既能掌握不同舞种技能,又能从事理论研究,更能自主作曲进行舞蹈创作的教育体系,也是体现高水平综合素质人才培养的模式。但唯一不足的是,美国文科大学专业舞蹈教育没有把美国土风舞和印第安人舞蹈以及美国黑人舞蹈融入教育体系中,实为缺憾。

二、法国舞蹈教育模式

法国是芭蕾舞形成与发展的摇篮,世界芭蕾舞通常用的术语多来自法国。自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支持建立世界最早皇家芭蕾舞学校以来,萌芽于意大利的芭蕾舞种子就在法国大地上生根发芽。经历五六百年历史的洗礼,法国舞蹈教育发展更加完善、成熟,不仅学校里有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而且法国政府制定了《舞蹈教育法律》,将舞蹈教育法律化。

在法国,舞蹈教育有四种形式:职业舞蹈教育、职业性舞蹈教育、学前舞蹈教育、更高层次舞蹈教育。这四种舞蹈教育形式彼此链接、环环相扣,从宏观角度来看,是一个较为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

1.职业舞蹈教育以法国巴黎舞蹈学校、马赛舞蹈学校、尼斯舞蹈学校为代表,主要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人才培养目标为演员。

2.职业性舞蹈学校是专业与业余紧密衔接的学校。这些学校遍布法国各省各地,称之为业余音乐舞蹈学校。培养对象为小学生、初中生中具有舞蹈专长的学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学校采用淘汰制,有舞蹈才能的学生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对舞蹈有兴趣但才能不足的同学则学习爵士舞。初中毕业生中,有舞蹈天赋的学生可报考职业舞蹈学校,其他同学可将舞蹈作为训练形体与气质的业余爱好。

3.综合职业舞蹈学校的代表为国立音乐舞蹈学院。主要课程有:芭蕾舞、现代舞和舞谱。学习年限三年或四年。毕业生主要从事演员、编导和研究舞谱工作。

4.法国学前舞蹈教育是一种舞蹈启蒙式教育,基本是人体动律、舞蹈节奏的训练,主要针对学龄前儿童的舞蹈教育。

5.法国更高层次的舞蹈教育类似于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或是说类似于MFA(艺术硕士教育)。这种高层舞蹈教育学校在法国有四类:培养芭蕾舞演员的国立舞蹈中心;培养现代舞演员的国立现代舞中心;培养舞蹈师资国家舞蹈教育学院与培养舞蹈理论研究者和舞蹈市场管理人才的巴黎第学舞蹈系。

法国舞蹈教育主要靠国家公立学校,以政府财政为主。法国经济发达,而且也重视舞蹈教育。从上述来看,法国舞蹈教育已呈全面铺开状态,从低到高,环环相扣,形成比较完整的舞蹈教育体系。不仅如此,为规范舞蹈教育事业,法国还制定了《舞蹈教育法律》,确立舞蹈教师资格证的考试,考试通过者才可以在芭蕾舞、现代舞、爵士舞这三个舞蹈领域内执教。同时还有一些硬性规定,如舞蹈教学场地基本设备要符合舞蹈技术需要:地板、镜子、把杆和防水设备等。获取舞蹈教师资格的标准是,除了要求学生专业技巧达到职业舞蹈院校的程度之外,还要求学生必须修满音乐基础知识、舞蹈史、生理解剖学和舞蹈教学法共600学时的课程。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动作科学分析和人体动作训练的方法以及理清舞蹈与音乐的关系,能够独立承担不同层面的舞蹈教学工作。

重要的是,法国舞蹈教育是比较合理、完善、规范的教育体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也有不足,法国舞蹈教育的大众化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舞蹈教育的内容略显得单薄,未与其他学科联袂,人才模式仍停留在固守传统的基础之上。

三、英国舞蹈教育模式

英国是欧洲发达国家,高等舞蹈教育大众化起步早,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成立了“全国舞蹈教师协会”,吸纳了各层面舞蹈教育人才,随着政府的教育改革法和全国教育科目表出台后,使有舞蹈才能的年轻人进入大学深造,接受高质量的舞蹈教育有了保障。英国舞蹈教育呈现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传统的职业演员教育,课程以芭蕾舞和当代舞为主;第二种是体育舞蹈,亦普及教育,所学的课程以国际标准舞为主。学生参加由“全国舞蹈教师协会”组织的考试可分别获得不同级别的教师资格证,通过者可担任不同层面的国标舞教学工作;第三种是大学舞蹈教育。英国大学舞蹈教育以培养舞蹈师资为目的,学习的课程主要有: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舞蹈史论、创作音乐、戏剧等,是一种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所学内容较为宽泛,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合理性,与同类相比,是较为完善的舞蹈师资教育的建构体系。四、芬兰、丹麦、德国舞蹈教育模式

芬兰是欧洲较为发达的国家,但是其舞蹈教育素质化、大众化起步较晚,且只限定在儿童舞蹈教育发展方面。政府投资并出面组织从事儿童舞蹈教育的师资培训所学的课程主要有:芭蕾舞、当代舞和民间舞,而且均为初等水平,专业质量不高。丹麦舞蹈教育在丹麦文化部和教育部的经济支持及政策鼓励下,呈现出舞蹈教育全面铺开的趋势。其舞蹈教育为演员教育、师资培训和普及性教育。在丹麦政府支持下,丹麦于2000年组建了舞蹈教育协会,课程主要围绕教师资格所认定的科目,大部分科目与体育运动有关。

五、南非、日本、加拿大舞蹈教育

南非、日本、加拿大分别处在不同地域,其经济实力也不相等。但它们对舞蹈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及舞蹈素质教育、大众教育的发展速度都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南非的舞蹈教育只限在小学、中学之中,而且是必修课。但是,由于南非教育界相对不够重视舞蹈师资的培养,因而造成中小学舞蹈教育课程均由非专业舞蹈教师来担任。因此,舞蹈教育质量不高,且只注重学生表演而忽视对其创作力的开发。

日本舞蹈教育与南非相同,中小学舞蹈教育基本由体育老师担当,这些体育老师曾在大学和私人舞馆接受过一些舞蹈训练,但所学科目带有局限性。此外,政府对国立大学舞蹈教育的投入极少,因此,日本国立大学及著名私立学校很少有舞蹈系科,演员的培养及舞蹈师资的培养均落在私人舞蹈学校中,因此,呈现单一化的现象。

加拿大过去为舞蹈的荒漠,虽然有享誉世界舞坛的高水平团体,但仅是演员培养模式的结果。目前,加拿大舞蹈素质教育开始得到政府的支持,但舞蹈教育课程在教学大纲中的位置尚不稳定,中小学教育体系中没有舞蹈课。职业演员的舞蹈教育以芭蕾和现代舞为主,普通大学的舞蹈教育课程以舞蹈编导为主,整体课程的内容不够厚重,再加之政府资助不足,师资培训及老师资格认证等没有及时展开,造成舞蹈普及教育的局限性。

通过多国高等舞蹈教育模式的比较,有些现状值得我们思考:第一,一些发达国家高度重视舞蹈教育并大力普及舞蹈学习,让舞蹈成为大众娱乐的主要项目。他们不断丰富高等舞蹈教育的成分,使各种类的舞蹈教育分工具体、目标明确;第二,有些国家,其舞蹈教育现状,缺乏设备、师资、课程设计成为普遍事实,也成为了限制其舞蹈教育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三,舞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有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发达国家,还不够重视舞蹈素质教育,舞蹈仅成为那些国家中少许人生活的偶尔娱乐,这反而导致了其国家人们经济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相互失衡。

总之,各国都在努力探索舞蹈教育的多元化模式,并以质量为标尺,使之体系日趋完善。美国舞蹈教育家安娜·格林·吉尔伯特很关注舞蹈普及教育,她说:“什么是舞蹈教育的倾斜点?……首先我们应该把世界舞蹈界的带头人都联系起来,并坚信要为青年一代提供有质量的舞蹈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和政界人士的共同合作和努力,艺术有可能倾斜,世界范围内全面的艺术教育,将会改变艺术面貌以及社会的面貌,在二十一世纪,舞蹈必须发挥重要作用。”

安娜·格林·吉尔伯特的呼吁回答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人类的文明进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而作为艺术门类重要组成部分的舞蹈,在推进人类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人们更喜爱用肢体语言来宣泄情感,于是,各国纷纷寻找适宜于本国的舞蹈教育模式,逐步从高等舞蹈教育过渡到大众舞蹈教育。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舞蹈教育凭借着悠久的舞蹈文化积淀,以强盛的势头迅猛发展。几十年以来,我国也摸索出了一些比较规范的舞蹈教育教学模式,如以北京舞蹈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院校高等舞蹈教育;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代表的师范类大学高等舞蹈教育;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综合类大学高等舞蹈教育等。

不过,我国的舞蹈教育体系内部机制循环也面临着压力,来自转型期的机遇与挑战要求舞蹈教育体系有机调整。中国舞蹈教育应努力在本土化氛围中优化教育资源,并借鉴一些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使其适应中国艺术发展现状,更符合国民对舞蹈事业的要求。笔者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持续的、不间断的探索,中国舞蹈教育必定会在世界舞蹈教育之林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四海编译.美国芭蕾教育掠影.转载于舞蹈.2004年第4期.

舞蹈教学体系篇12

舞蹈教学需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具备专业的理论研究部门,能够通过对舞蹈教学的专门研究,不断提升舞蹈教学水平。但是,部分大学在舞蹈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较为落后,行政力量未能发挥出实效,影响了体系的建设,突出表现为:缺乏统一的教学标准与评价标准,教学深度不够,缺乏层次性与系统性。

(二)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大学舞蹈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是一种动静结合的艺术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获得舞蹈中的独特美感。但是,当前在大学舞蹈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相对落后,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使得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教学方式单一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氛围僵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进一步降低的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忽视了舞蹈教学育人功能表达

舞蹈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舞蹈动作的同时,需要使学生在其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从而使自身的艺术审美能力以及道德品质得到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过于关注教学质量,过于注重学生舞蹈动作或是考试成绩,忽视了在舞蹈在育人方面的作用。将舞蹈专业功能与育人功能分离是大学舞蹈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的指导,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社会问题较为严重的重要原因。

(四)学生学习舞蹈目的不明确

大学舞蹈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很多学生舞蹈基础薄弱,并且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初次接触舞蹈,由于其年龄、骨骼等方面的因素,舞蹈水平的提升尤为困难。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舞蹈教学并不重视,仅仅关注于其在身体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对于舞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美感表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舞蹈训练是一项极为艰苦的过程,很多学生学生思想浮动,表现浮躁,影响了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长期得不到有效改观,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教学质量。

二、大学舞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尊重学生自由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大学生情感丰富,性格多样,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同时,不同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适应性程度是不同的,对于不同教师的课堂语言表达也不相类似。舞蹈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一点,在教师实践中,充分结合学生情况,确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提升学生整体舞蹈水平。舞蹈本身具有较强的个性,是舞蹈家对自然、人文、社会以及自身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自由发展。

(二)完善大学舞蹈教学体系,推进大学舞蹈教学理论研究进度

大学舞蹈教学体系要充分保证自身的独立性,减少政治干预,通过加强自身教学队伍的建设,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在教学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通过成立专业的教学理论研究小组,深入分析当前教学现状,结合本校具体情况,制定专门的教学内容,适应本校舞蹈教学水平的提升。舞蹈教学体系的建设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保证体系的系统化与层次性,从而保证教学的连续性。从长远角度出发,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教学体系要具有足够的兼容性,能够与其他学科衔接,在辅导性的学科上提高教学时间,例如舞蹈心理学、舞蹈社会学以及艺术哲学方面,加强对教学的辅导功能,从而提升整个教学实践效果。

(三)增强大学舞蹈育人功能,丰富大学舞蹈教学方式

大学舞蹈不仅仅应该关注于学生在舞蹈动作以及基本素质的提高上,更应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理论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舞蹈是一种实践美学,尤其是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舞蹈,在美感表达上独具特色。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舞蹈中的民俗典故以及主题思想,达到舞蹈教学的育人目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舞蹈教学的吸引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竖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鉴定基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