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的建议合集12篇

时间:2024-01-31 14:47:25

实践教学的建议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1

中国的大学教育分为3个层次:研究型大学、普通大学和职业工程技术学院。“985”院校、部分“211”院校可归为研究型大学,侧重于研究与创新,以培养高级研究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普通大学一般以教学为主,以培养高级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职业工程技术学院教学和实践并重,以培养能在生产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另有部分学校介于其中二者之间,为研究教学型或教学研究型学校。重点大学和省属院校的毕业生去向不同。重点大学30~45%的毕业生选择了升学,省属大学这一比例大致为10~25%。重点大学的毕业生行业内企业去向比例相对低于省属大学,省属大学这一比例大致为65~80%,重点大学为30~60%,而职业工程技术学院的学生在行业内的就业比例更高[1]。学生的毕业去向选择比例不同,反应了学校的定位和培养规格的差异。重点大学更注重基础,专业课程的比例进一步降低,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高等教育“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向。研究型大学学生培养目标决定了其在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和方式的差异。不同的学校定位,应结合学科自身的特点,通过对工程实践环节的合理安排,建立切实可行的运行机制,确保工程实践环节的有效运行。当前,行业内正在形成一种对“复合型人才”的渴求,本科毕业生今后面临的将是一种多元性的选择,如果忽视这一需求,千校一面,培养规格缺乏差异,必将在就业及个人发展上受到阻碍,造成人才浪费。

二、不同培养层次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

大学3个层次的划分,决定了其培养规格和目标的差异,在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必然会有不同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工程实践环节特点,可作如下划分:实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今后所从事专业的基本情况,为专业课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从宽口径的培养要求看,与实习的直接联系减弱。反之,由于对创新和研究技能训练方面的要求,与实验教学尤其是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要求提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主要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一般有很强的专业性,研究型学校对此环节的要求减弱,但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提高。表1列出了不同层次培养目标对实践环节的要求的差异。将对不同实践环节的要求(也可以理解为和所学专业的关联程度)分为高、较高、一般、较低、低5个层次。

三、实践教学环节的通行做法和存在问题

(一)工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模式

目前,冶金工程专业教学中都设有实习、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工程实践教学环节。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末,生产实习安排在第六学期末,毕业实习则安排在第八学期初。专业实验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和第七学期。课程设计安排在第七学期中。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毕业实习后。

(二)工程实践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分析

1.实习环节

(1)认识实习。在认识实习阶段,只对学生进行过专业介绍,尚未开始冶金工程专业课学习,对冶金生产的基本工艺和设备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这就注定了认识实习的“走马观花”性质,只是要求对冶金行业感观性的了解。由于实习经费等的限制,目前部分学校大幅度压缩了认识实习时间,一般安排1~2天集中参观。为了弥补时间的不足,采用集中看现场录像、指导教师辅助讲课等进行补充。从后期的专业课上课情况看,认识实习的效果一般。

(2)生产实习。生产实习阶段学生完成了部分专业课,如冶金原理等的学习,对冶金过程有了较多的认识和了解,生产实习具备深入的条件,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达到了解冶金生产工艺、设备及工艺布局、物流、环保和技术经济指标等生产实习的目标要求,在教学计划中按照4周左右的时间安排。在具体实施中,一般在现场只能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原因有3个方面:一是企业安排困难,二是实习经费有限,三是学生难以深入。从后期的专业课上课情况看,效果较差。

(3)毕业实习。毕业实习主要是进一步建立冶金企业的空间概念,为毕业设计收集资料。在具体实施中,同样受到时间、经费等方面的限制,效果较差,只能在后期的毕业设计中由指导教师进一步加强。

2.专业实验

实验教学是帮助学生感受与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掌握必要的工程技术、测量方法、先进设备和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习惯,以及收集处理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是理论的基础,反过来理论又为实验提供指导。专业实验在学校专业实验室进行,不受外部因素干扰,是一个相对容易控制的环节。在教育部组织的教育教学评估中,对实验教学环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引导实验教学不断深入。经过不断探索,目前已经基本改变了演示实验多,学生动手少;单一实验多,综合实验少的局面。部分学校遵循“注重实践,倡导创新”的设计指导思想,形成由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构成的多层次实验内容体系[2-3]。通过不断完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培养本科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冶金类院校目前多数已经具备基础的实验条件,完全可以实现实验教学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要结合学科的实验条件和培养要求,提供充足的经费和人员保障,合理安排好相关实验,并不断推进实验室开放。从本校实行的情况看,主要是人员的保障问题。

3.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可较全面地检验学生对冶金工艺和工程问题理解与解决问题能力,对指导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有对冶金工艺和技术的深刻理解,具有充足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对教学规律的把握才能胜任。由于近年来青年教师多来自研究生毕业直接留校,教师的工程实践素养成了设计中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毕业设计总体情况较好。毕业论文主要考核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条件具备、经费有保证的情况下,高校教师可以很好地胜任该工作。毕业论文的关键是科学选题问题。

四、建议

(一)实习环节

针对实习环节的实习时间和实习经费难以保证的情况,建议采用如下措施。(1)合理安排实习时间。适当压缩认识实习时间,保证生产实习时间,毕业实习改为调研。实习主要采用观看录像,教师集中讲解与参观结合的方式。(2)充分发挥影像资料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编制、开发、建设和利用好计算机辅助教学平台。(3)不同实习的侧重点不同。对认识实习,应尽可能组织系统、最新的录像资料,建议由冶金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等牵头组织录制编写相关影像资料。对生产实习,应加强计算机模拟教学,侧重点应结合冶金原理等已学知识,安排工艺分析、案例分析的内容。进一步开发计算机模拟(冶金车间空间设备布置和运行模拟)软件辅助教学。对于毕业实习,可增加冶金工艺过程物流分析内容。(4)加强教师的工程化实践训练,保证指导效果。(5)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工程实践环节的更高要求,学习国外的相关管理办法[5],学生提前签定就业意向,安排对口实习。

(二)专业实验

专业实验教学重点是理顺实验室管理体系,推进实验室开放,按照基础层次、综合层次、创新层次的要求,增加实验课时,设计并开设系列实验[6-7]。建立稳定的专职和兼职实验室教师队伍,理顺人事管理机制。主动适应冶金材料一体的发展趋势,建立材料冶金综合实验平台。根据调查,学生对能自己动手的实验是具有浓厚的兴趣的,只要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可以取得预期效果。

(三)设计环节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2

审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学生缺乏必要的会计、审计实务经验的情况下,不能仅仅依赖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审计实务能力的培养。我国各财经高校的审计教学,普遍存在“难教、难懂、难学、易忘”的问题,目前的审计教学模式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审计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审计教学中,应通过增加审计实践教学环节,将审计理论融于实践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可以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计专业技能,这对高校会计、审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审计课程的特点以及审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学理念,改进当前的审计教学方法,引入实践教学环节是当前审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开展审计实践教学的思路

审计实践性教学构建思路包括“案例教学+模拟实验室+实务专家讲座”三个环节。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审计执业的全过程,深化对审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审计的基本技能,从而具备审计人员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一)审计案例教学

审计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案例讲授和情景模拟两种方式,提炼和采用审计实践中的一些典型例子,鼓励学生讨论分析,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挑战他人的观点,使学生在案例的讨论中巩固基础知识,提高思维、决策能力和审计专业技能,锻炼了学生决策的勇气和自信。案例教学一定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将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理解透彻,才能充分开展案例讨论,取得实效。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要充分发挥审计案例的功效,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1.选择适合教学环节的案例。选择的审计案例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

2.控制好审计案例分析的环节。审计案例分析环节一般是按教师讲授、布置案例、学生分析、组织讨论、教师评价来进行的。课堂的案例讨论和分析,是哈佛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也是案例教学最精彩的阶段。审计的案例分析是由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完成的,案例教学的课堂是教师激情飞扬的舞台,也是学生接受挑战和磨练意志力的战场。

3.案例讨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案例教学的效果取决于教师的水平,不同的教师,案例教学的效果也不同。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虽然不是直接授课,但要介绍案例的分析框架或理论工具,要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要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对一些重要的理念要及时给予提示。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所以说,教师案例教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授课形式,对教师有更高的要求。案例教学的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老师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氛围。

4.教师进行总结与点评。教师首先对今天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对有创建性的发言进行表扬,然后教师对案例作总结,案例教学的总结,绝不仅仅限于案例的内容,一般提供高于案例内容的理论总结。这些理论一般是管理者和研究者收集、发现和归纳出的精华,比课本上的理论更清晰、更具体、更便于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实践中应用。

(二)审计模拟实验

课堂案例教学不能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校内审计模拟实验则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学生对审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对审计技术的运用及对审计流程的熟悉程度,将审计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了学生对审计实务的认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提升,并会大大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是审计实践教学中一种可行的方式。审计模拟实验包括手工实验和审计软件实验,二者先后进行,手工实验目的是首先解决学生基本知识面、审计初级认知、审计单元实验问题,审计软件实验则是把手工实验的内容更深入和综合,提高学生对已学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及操作的综合运用能力。审计课程教学中,可安排6~8个课时用于审计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案例分析、审计报告撰写等培养审计实际操作能力的手工审计实验,安排6~8个课时的审计软件操作实验。在该环节中,教师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综合案例进行演示和讨论,让学生设计从审计准备阶段到实施阶段以及报告阶段的审计思路,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引导,提出不同的假设,让学生能够应对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鼓励大家进行讨论。此外,还可以学习国外实践教学的经验,模拟一个审计环境,虚拟一个企业,准备好齐备的财务资料,由教师或是一些专业人士扮演被审计单位人员,让学生作为审计人员对该企业进行审计,使学生对审计有真实的体验,在审计中可以让学生接触和使用通用审计软件,通过模拟的审计加深对软件的感性认识,同时作为被审单位人员,教师还可以随机应变地设置一些障碍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对策,最后根据学生的审计结果,由教师或实践指导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三)审计实务专家专题讲座

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地了解实际审计工作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曾多次邀请政府审计机构、企业审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实务工作者来校开展审计专题讲座。审计专题讲座的内容可以围绕审计方法、审计难题、审计领域、审计项目等审计专题展开,这种形式既有助于增加教师对审计实务的感性认识,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开拓学生视野。

综上所述,针对审计课程的内容和特点,审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基本思路如图1所示:

二、审计课程开展实践教学的建议

审计实践教学思路的落实,需要通过“建设审计案例库+建立校内审计实验室+开辟审计实践基地+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四个措施(如图1所示)来实现。

(一)建设审计案例库

要强化审计案例教学,就必须建立审计案例库。案例教学模式适合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案例的选择和恰当使用非常关键,一个好的案例是一种媒介,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案例库的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审计案例的选择要体现实践性、典型性、故事性、真实性。在建设过程中要系统地整理收集并分析审计实务和审计理论知识的有关案例,在案例开发中注重案例的搜集范围和领域。包括国内、国外的案例,审计失败案例、审计成功案例,政府审计案例、社会审计案例和内部审计案例,财务审计案例、效益审计案例以及财务舞弊案例、内部控制案例等等。选择的审计案例还应适合审计教学的理论案例和实务理论,并且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类型的审计案例,如理论启发型、实务操作型、理论实务综合型、课堂讨论型、课后自学型等。案例库还应做到每年有所更新,哈佛每年更新10%的案例,以充分体现时代的变化,跟上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案例建设过程中需要学校的支持,需要老师的团结合作和不断积累。

(二)搜集和完善审计实验资料

审计实验资料包括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和审计软件,手工审计实验资料应达到以下要求:一是应反映出我国新的审计准则规定的基本程序,同时兼顾各地审计机构的实际工作经验;二是能提供原始资料和适用的审计工作底稿;三是便于学生根据个人的分析取证,形成审计意见,编写审计报告。在校内外合作平台的前提下,学校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与合作方每年应根据需要修改、更新和整理实验资料,保证向学生提供完整适度、全新的实验资料。随着财务会计的全面电算化,审计对象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即从传统的对手工账审计转到对电算化会计账进行审计,计算机审计将在今后的经济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模拟手工审计的基础上,开展电脑审计模拟,这就需要有相应的审计软件作为支持,要选择与审计实务中所用软件功能相接近但又能满足教学需要的审计软件,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计算机审计技能。

(三)多方合作,开辟审计实践基地

目前,很多高等院校开设有审计专业课程但没有专门的审计实践、实训基地,或多个专业共同使用一个实践、实训(或实习)场所,而且审计实践教学环节的突出问题是缺少完整的实验数据,包括审计对象全套的财务资料和各种内控制度以及上一年的审计报告等资料。该问题的改善和解决需要多方的努力和合作,进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如果建立一个多方合作平台,加强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合作,对于学校来说,既可以利用合作的机会收集几套完整的具有代表性的数据资料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可以将合作方建立为专业实习基地,有条件地安排老师或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建立审计实践基地不仅有利于委派审计教师深入实务一线进行实践,收集审计案例教学及校内审计模拟实验教学资料,还有利于开展校外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学校应有意识地与政府审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制订合作计划,为老师和学生建立审计实践基地。此外,还可以从合作方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审计专家或注册会计师为特聘教师参与审计教学,通过开设专题讲座以弥补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

(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哈佛案例教学的成功,有赖于一批科研功底深厚、有政府工作经历,又具有高超的教学技巧的教师。如费尔德斯坦教授,既是肯尼迪政府学院著名教授,又是美国经济学会主席、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和布什总统的主要经济顾问。审计工作集会计、审计、税法、财务管理和经济法等知识于一体,这就要求审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要广且实践能力比较强,因此,对审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目前很多审计专业教师缺少实务经验,因此应提高审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提高审计教师实践能力的措施一方面通过教师来完成;另一方面,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专业教师。具体有以下三种方法。首先,学校为专业教师创造机会,提供相关的支持,如安排教师挂职锻炼、鼓励审计教师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报考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等,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制定审计教师深入会计事务所实践制度,每年轮流安排一位审计教师以一定时间深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实践,使教师专业技能指导水平得以提高;第三,聘请校外审计实务工作专家作为长期兼职实践指导教师,参与指导审计实践教学,把聘任兼职实践指导教师纳入学校统一管理体制。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3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5-0343-03

1 园艺实践教学现状

园艺专业隶属大农学,包括蔬菜、果树、观赏园艺及茶4个方面内容,有育种和栽培2个方向,目前全国有70多所大学(含农业院校和非农业院校)设有与园艺相关的专业[1],加上科研院所共有100多家授权培养单位,其招生人数已占到整个高校农口招生的1/6,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老大[2]。在多数开设园艺专业的院校中,蔬菜学占主体地位。尤其是设施蔬菜产业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保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拓展出口贸易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3-6]。在园艺人才需求方面调研表明,蔬菜占42.8%,果树占28.5%,花卉占28.7%[7]。但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蔬菜种子逾8 000 t,销售额占全国蔬菜种子销售总额的25%,尤其是部分类型蔬菜种子主要依赖进口,影响蔬菜产业安全。我国设施果菜单产约为荷兰的65%[8]。因此,园艺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有着较大的技术差距与挑战。

园艺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无论学生是走研究型还是技术型道路,均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希望招进的毕业生是即用型的[9]。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高分低能”的人才不应该是本科尤其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产品。

很多高等农业院校都将实践操作教学列为必修课[10-12]。即使像浙江大学这样的研究型大学,其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本科生教学计划中也包含2个学分农事操作课;北京农学院于2002年率先出版《农事学实践教程》教材,华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农事操作课课程性质定位为必修课,授课计划是1.5个学分,分3个学期完成,说明农事操作课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应该占有重要一席[13]。在近一轮的教育改革中大部分学校减少了理论课教学学时,增加了劳动实践课程学时[14]。安徽科技学院已定格为应用型本科院校,2010年园艺专业遴选为校级特色专业,在总学时减少下增加了14 d集中时间的教学实践实训。美国高等院校设施园艺课程教学也十分重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强调学生主动性学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5]。然而,目前我国园艺学实践教学中尚存在许多问题,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2 存在的问题

2.1 园艺实践教学突出的表现为领导不够重视

领导不够重视表现为:就课程设置而言,大部分学校总学时数减少。在高喊重视实践的同时,却把一些重要的园艺课程包括基础学科和园艺劳动教育删减,平时分散性的用于消化理论的实践操作被整合为集中或企业参观性实习,实践学时虽未减少但效果却不如从前。再者学校为了改善学生生活、学习条件,更多的是注重生活、室内硬件的建设,但室外条件、内涵却落下了[3],或一律地以发表SCI等期刊论文的数量来评判教师的业绩。其实全国性的硬件投入也不足,软件却越来越软。究其根源,从校长到教务长、二级学院,鲜有能做主的园艺专业的科班领导。在现行的行政、外行说了算的大背景下,一线人员感觉到的就是“不重视”。 领导认清园艺教育中的实践因素的重要性、还原园艺教育的本质[14],是培养高素质园艺人才的根本保障。

2.2 教师队伍建设缓慢,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因为当前我国的高等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大多以研究型、教学研究型大学为追求,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理论型人才,轻视实践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教学内容上重视科学教育,轻视技术教育;造成了我国出现学术型人才过剩而实践应用型人才和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非常紧缺的局面。园艺业特别是设施园艺从业人员大多数文化和科技素质较低而且兼业化日趋严重,缺乏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已成为制约我国设施园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达到教育效果,必须加强对优秀师资队伍的培育。

虽说许多学校的教师队伍的教师教育层次有所提高,但是高校培育的博士生、硕士生实践能力较差,田间技能较薄弱,无法满足园艺教育中劳动因素的需要[16],与现代园艺教育中要求培养全方位发展的学生的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在德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聘用教师要求具有大学毕业后5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从而有效保证应用型高校的培养要求得以实现[17]。另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园艺专业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一味追求高、精、尖的分子生物学知识,而对劳动技术嗤之以鼻。此外,从事园艺教育年龄偏大的教师,尽管他们富有较强的劳动实践能力,但缺乏专业进取心;而年轻教师则不愿意继承劳动实践传统[16]。由于相当部分教师不适应,劳动实践课程已变成理论教学的第二课堂[14]。

2.3 农科大学学生的“大学精神”正在消失

多数大学生是应试教育的“产品”,一是没有充分的专业思想基础,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主动性很低。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教育功利性也逐渐增强,学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提升自我修养及获得更多知识,相反更多地是关注未来的就业状况。相当数量学生缺乏科学的指导思想,专业思想不牢固,对园艺专业不够了解,加上思想浮躁,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学习不认真[1,18]。近几年机关、事业单位机构改革,接收的毕业生减少,而公司企业要求应聘学生具备实战经验,加之一部分刚踏出大学校门的学生尚无工作经验却又心高气傲、眼高手低,园艺专业毕业生一度出现相对饱和或相对过剩现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该局势不可避免地波及到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不良的负面效应,对求职心切的他们来讲,厌学情绪高涨。因此,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牢固树立其学农爱农思想是新时期园艺专业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1]。二是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多是在幸福的摇篮里长大,为了考大学,家长为他们代办了所有能代办的事情[3]。人进了农业大学、心还是进不了农业大学,加上受社会偏见的影响,对农事操作课天生有一种抵触的情绪[13],特别是来自农村的学生,上大学正是为了不“修理地球”,摆脱农业,此种思想不易转变,可能贯穿本科4年,在埋怨中毕业。

刘源霞等[19]的调研表明:87%的用人单位认为农科专业毕业生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与往年毕业生相比有滑坡倾向。各涉农单位领导及业务骨干普遍认为,近几年来所引进的农科大学毕业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没有实践经验,好高骛远。

2.4 实践教学基地投入不足,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

由于高校10多年来不断扩招,园艺专业的招生数量也相对多了,但教学实验基地仍然是原来的地盘不变,有些实践基地甚至被毁掉而建楼或是建教职工住宅楼,毫无疑问,这样的实践教学场地是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的,其结果是在教学过程中降低了实践教学的数量和质量,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20]。实践基地缺乏,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生产工具也较落后[1],教师中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导师,致使教出的农科学生只会在黑板上写出种植理论[19]。

由于基地的开放性,实践过程的管理及其责任的划分很难,因此栽培实践教学很难有始有终。基地常是“除了锄头铁锨,就是荒草一片”的凄惨现象,加之蔬菜产品容易被偷盗,致使教学科研的成果得不到保证,因此教师和学生管理积极性差,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给实习学生和外界参观人士带来不良影响[21]。管理体制滞后的另一个表现是从事实践教学人员的编制很少,高素质人才不愿从事实践教学工作,此方面的人才更难引入实践教学岗位上。高水平人才不愿从事实践教学工作,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层次也无法得到提高。另外,实验实习工作量较大,但现行工作量计算方法所得的较少,从而影响了实践教学一线教师的积极性[20]。

2.5 实践操作环节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大,常规的学期期制不适宜

我国现行绝大多数涉农院校为一年春、秋2学期学习期制,鲜有(试点)3学期制。在蔬菜生长旺盛期,特别是暑期前后,学生或需应付各种考试或放假,使得学生在蔬菜等园艺作物生长盛期的管理训练处于空白。常规的教学计划安排的只能是零散的操作,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是有限的[21]。黄 炜等[22]认为园田训练的时间集中有限,常常受到时间、场地和经费的限制而不能深入进行,仅进行示范操作,内容不系统,训练强度不够。以课程和教研室为中心的教学管理体制也导致缺乏交流、封闭运行的问题,一些训练与园艺植物生长周期存在矛盾,学生不能全程参与田间管理,连续性难以保障,致使实践教学只能在低水平徘徊。王华森等[23]也认为实践教学应贯穿整个理论教学过程。因此,有必要建立短学期制,即增加暑假学期。

2.6 实践操作过程受教师教学观念和对师生双方评价方法的影响更大

除了存在的时间不足、资源不足、实习教学体系不合理的问题外[24],现在很多实习、实践多是参观,学生只是看热闹、走过场,使得实践课流于形式,根本不能学到专业的精髓[1,25];或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应付教学,对学生的培养不负责[13]。

同时,实训考评体系不科学。由于实践教学时数模糊,导致有些师生认真完成一定学时的任务却不能得到很好的肯定,而个别一次都不组织和参加的师生倒有较好的声誉。由于实践教学与实验课都需要在开课前做准备工作,特别是学生人数多时,准备工作量也不小。因此,在计算教学工作量时,提高实践教学计算系数是非常必要的,必须认可教师付出的努力,避免有意或无意打击教师认真教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可防止一些教师不愿从事农事操作课教学的事件发生[13]。对学生的考评不能仅仅侧重于考勤、劳动表现、纪律性等表面的内容,而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试验设计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评判不足。此外,园艺作物生长周期长,实践训练效果不能及时、客观地反映与评估出来[22]。

3 建议

实践教学的改革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和创新能力培养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26]。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和新一轮人才培养模式为“3+1”(3年校内学习+1年校外实习)改革中,应该更加重视实践教学环节[11],全面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7],进而提升园艺学科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正视:全国许多农业院校正在踏入一个误区,即重点依托校外实习基地,而忽视校内基地的作用,把“旅游”、“走亲戚”当成每天的生活;依靠校外聘来的专家(实为“徒留其位”),而打击校内教师的积极性,或“宾主不分”。不能完全寄希望于“1”,还应重视“3”,否则将会变为“3+one”即将“3+玩”。最终不能达到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园艺专业人才的目的[24]。为此,建议应用型本科院校重新对园艺实践操作以下几方面进行专门性探索与研究:一是影响实践教学的因素与条件研究;二是实践操作教师的技能与素质研究;三是实践操作教学内容的筛选、时间安排及具体实施方法研究;四是学生实践操作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方法研究。相信通过长期系统、过程控制,形成学生自主约束机制,必能提高以蔬菜学为主体的园艺实践教学的质量。

4 参考文献

[1] 汤青林,张洪,周志钦,等.园艺学本科专业现状及改革发展对策[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5):231-234.

[2] 周静波,张鑫,罗劲松.对园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3):44-46.

[3] 张真和,陈青云.我国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蔬菜,2010(6):1-3.

[4] 陈广辉,冯建灿,李继东,等.园艺本科教育目标定位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1(5):37-39.

[5] 崔长辉,齐心.蔬菜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对策探讨[J].吉林蔬菜,2012(3):55-56.

[6]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蔬菜,2012(5):1-12.

[7] 赵长富,周巍,王维.园艺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8):51-53.

[8] 刘华锋,狄海霞,杨俊杰.设施园艺发展前景分析[J].中国林业,2011(8):35.

[9] 潘凯,吴凤芝.园艺专业本科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其模式[J].现代农业科学,2009,16(3):257-259.

[10] 张林青.《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167-168.

[11] 吴强盛,邹英宁,刘乐承,等.园艺专业优秀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和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1):101-103.

[12] 冯志红,张慎好,李晓丽,等.新就业形势下蔬菜栽培课程的教学改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2):94-97.

[13] 胡又厘.试论农事操作课程的教与学[J].高等农业教育,2010(6):59-60.

[14] 刘旗.农业可持续发展与高等农业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6):32-37.

[15] 胡小建,陈海生,雷竹锦.美国高等院校设施园艺课程教学特点及其启示[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211-212.

[16] 胡建斌,李建吾.初探农业高校园艺教育与教师的关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5):131-132.

[17] 张爱慧,朱士农,崔群香.适应设施园艺业发展加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8):186-187.

[18] 张志忠,佘文琴,关夏玉,等.南方设施园艺栽培类课程教学的调查和思考[J].南方农业,2012,6(3):65-68.

[19] 刘源霞,兰进好.农科类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与人才需求情况调查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5):75-78.

[20] 李峰,潘介春,何新华,等.加强果树栽培学的实践教学 提高园艺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构思[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33(S1):174-175.

[21] 轩正英.强化蔬菜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素质[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1):101-102.

[22] 黄炜,逯明辉,李大伟,等.园艺专业《园田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89-190.

[23] 王华森,符庆功.基于创新教育的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257-258.

[24] 刘乐承.我国高校园艺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考试,2011(1):217-218.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4

会计专业是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对中职生来说,在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更应该注重会计实践性操作训练,让学生了解、明确会计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性质及内容,掌握操作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对会计各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初、中级技术适用型人才,尽可能让学生走向社会,能“零距离”就业。

1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1.1 会计实践性教学形式单一,未形成完善的教学体系。目前我校会计实践性教学还处于薄弱环节,仅在最后学期安排手工记账的综合会计模拟实训,仿照中、小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按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操作,缺少各个学期的专项技能实践项目;在实践中仅注重会计程序的核算,缺少对出纳岗位、纳税申报及其他岗位的实训安排,缺乏各职能部门的模拟实训,实训没有一种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实践的过程。实践中学生难以理会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职业判断能力差。比如:学生难以体会到出纳人员具体做什么,怎么做;企业办税人员如何纳税申报、缴纳税款等。即使进行会计手工综合模拟实训,也只注重会计核算环节,学生无法完整、真正体会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

1.2 实践性教学基地难以保证。实践性教学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两种形式。近年来各级政府、学校对实践性场所都加大了投入,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但实践性基地的建设重高职院校、轻中职校建设,重理科基地、轻文科基地的建设。就我校来讲,这几年大量投入的是计算机、建筑、烹饪等专业场所的建设,而会计实践场所仅有一间会计模拟室,配备简单,基本还只能是一间可单独上课的教室,供学生最后一学期会计综合模拟实训用。对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关系、凭证之间的传递关系学生无法体会到。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凭证的来源很模糊,没有审核会计凭证的习惯,更不用说对会计凭证的真伪判断。校企合作、校外实训仅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实质性建立起来,企业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不愿深入与学校建立一个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和联合机制,学校与企业关系松散。学校也担心学生外出管理上的问题,所以学生真正能到企业会计部门实践的极少。

1.3 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性教学教材缺乏,削弱了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目前我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仍以理论课为主,平时的实践性课时几乎没有,造成专项、分类的实践课没有时间保证,即使老师在上专业理论课时融入实践教学,由于受课时限制,这方面的实践伸缩性、随意性大,无法形成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完整体系。实践性教材配套不完善,真正适合中职生实践的教材少。比如我校进行原始凭证填制训练时,找不到完整、能仿真的各种空白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学生无法体会到原始凭证各联次的传递及用途。

2会计专业推行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建议

2.1 建立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明确规定每学期、每个年级各课程应完成的实践性内容。课程设置既包括有专项实践性教学,也包括综合实践性教学的安排;既规定校内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也制定校外学生实习实践任务。在这一框架模式下,课程安排保证理论与实践课时相匹配,保证学生有更多时间参加实践学习,做到边学边实践,学生学习目的性更强,积极性会更高、更主动。其次,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征形成系统的实践训练模块。实践模块包括认识教学模块和技能动手模块:认识教学模块是在校内建立参观室,设置实践流程。参观室配备有关会计资料或往届学生的实作作品,让刚入学的学生感性认识、直观了解会计专业所能学到的知识,了解专业的概貌,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技能动手模块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从形式上看具有分散性,内容有的相互独立,时间安排随教学而进行。通过这些模块的实践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本专业技能的操作要领,练就专业基本功,为解决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再次,加强手工记账和会计电算化的结合。让学生把自己完成的手工记账模拟实作资料再搬到会计电算化进行演练,做到手工记账与财务软件的二者结合,更加贴近社会实际。

2.2 加强实训场所的配置,建立仿真职场,提供实践学习基地。根据当前职教发展情况:一方面希望借助政府力量,出面做好校企联合和校校联合。由政府牵头形成政府、企业、学校相联系的办学机制,校企合作使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更明确、针对性强,学生就业更顺利。校企合作还要打消企业认为接收学生是负担、泄露企业商业秘密的观念,让企业明确进行校企合作仅是为学校的会计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环境,让学生真实认识会计职能部门,了解当前最新的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学校本身加大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场所的投入,建立职能部门仿真环境,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和会计职业岗位要求设立多种职能部门。即在会计模拟实验环境中,除了模拟一个企业的会计部门以外,还应该模拟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部门,同时应该模拟银行和税务部门。模拟的会计部门还应该设置不同岗位,以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轮岗训练,使学生步入实验室如同进入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根据“职务分工、相互牵制”的原则设置会计岗位,遵循业务流程,安排学生定期定岗轮换操作,各司其职,了解会计各工作环节之间的关系。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践性教材的编写。师资队伍关系到职教水平的高低。当前我校会计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应加强实践性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师在提高业务水平、更新理论知识、更新观念、了解社会最新动态基础上积极参加上一级的教师业务培训,开展业务工作交流,举办现代技术展评活动。同时真正实现“双师型”制度,让老师到对口学校或企业进行业务实习或挂职见习,派老师到师资实训基地实习,建立专项经费,适时请社会兼职人员到校指导学生实践,完善校企业务人员的流动,让学校与社会经济活动更加紧密结合,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并且,加强实践性教材的编写,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鼓励老师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形成既有基本技能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题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等各类型的教材,还能根据最新法规和准则变化适时更新教学教材。

2.4 在实践性教学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中职生是我国未来产业大军的重要来源,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毕业后直接跨进社会步入职业生涯,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大军的素质,中职会计学生应注重培养知识学习和观念的形成,注重情感培养和行为的养成,充分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在实践教学环节里抓住中职生与社会实际、生产实际、岗位实际等一线密切接触时机,进行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保守秘密,工作严谨等职业道德教育。通过组织观看财务会计从业人员遵守操行和违纪案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诚信和操守教育,并结合《会计法》和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岗位责任制进行讲解,使学生明确坚持准则是本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并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一思想。在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安排专门人员与实习单位共同做好中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增强学生讲安全、守纪律、重质量、求效率的意识,及时反馈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

总之,要使中职会计专业的学生熟悉业务、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就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将会计实践贯穿于整个会计教学活动中,设置合理的实践内容,加大实习力度,做好校内外的实践指导,从而为社会输出合格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蒋葵.关于会计实践教学的探讨[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7,(1):43-46.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5

以下是对独立学院会计实践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将会计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

应在教学计划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学分比例,同理论课一样编制教学大纲,教学周历,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将各实践课分别作为一门课程,并列入考试课,根据学院本学期会计专业理论课开课的具体情况决定本学期实践课的课时和学分比例,以此来保证专业学生会计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

二、提高会计实践指导教师的业务能力

对于大部分院校,目前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基本是由会计理论课专业教师担任,这部分教师大多没有工作经验,即并未亲身经历单位具体经济业务实务操作。因此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只能将理论知识生硬地与实践业务联系在一起,由此学生学到的只是生搬课本知识硬套实践业务,学生学得枯燥,关键是并未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即并未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为了解决此类纸上谈兵的问题,学院可以招聘一些既有深厚会计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愿意从事教育事业的社会中高级财务人员担任学生的实践指导教师。对于学院无会计实践经验的老师,学院可以与社会单位合作,不定期地让这部分教师走进企业中,进行实务操作,经过锻炼后,再安排其参与会计实践课的指导。

三、将手工实践课与电算化实践课相结合

随着电算化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在各单位的普及率也逐年提高,大部分用人单位也将电算化操作能力列为招聘的重要条件,会计电算化是对手工操作的升华,它提高了工作效率,因此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会计实践教学应采用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在手工实践完成的基础上,再开设电算化实践课,让学生体会到会计电化算操作的具体流程,并切身体会到电算化在提高工作效率上的重大意义,同时在操作的过程中会发现针对同样的业务,其表现的形式有时会存在差异,如“管理费用”,在手工实践操作中启用的是多栏式明细账,而在电算化操作中却是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并按明细科目登记三栏式明细账,通过类似操作对比,让学生对会计电算化操作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只有将手工实践课与电算化实践课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四、教材的选择要有代表性

会计手工实践教材必须选择有代表性的企业资料,包括资料的全面性、系统性,要求既包括一般单位的日常收付业务,也包括成本的核算与结转,对外销售及出口退税等业务。只有教材的业务全面,涉及到的实务处理就会全面,学生掌握的实践操作点就全面。

目前财会系列软件产品均以财会专业为基础,以实训为主要教学模式,依据单元实训、综合实训、分岗实训、混合实训等原则时行具体实训内容的规划设计,常见的课程实训类电算化产品包括:《出纳实务实训教学平台》、《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平台》、《成本会计实训教学平台》、《税务会计实训教学平台》、《银行会计实训教学平台》、《财务管理实训教学平台》、《财务分析实训教学平台》、《审计实训教学平台》等,综合实训类有《会计综合实习平台》、《审计实训教学平台》等。在选择时一定要与学生理论课程完成情况相结合,并在保证相关理论课结束后再选择相应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训。

五、在会计实践教学中采取学生财会角色互换的方式

无论是手工实践课还是电算化实践课,由于不同的财务角色承担不同的分工,如果整个实践下来不进行角色互换的话,每个学生只进行了本角色的实务操作,而其他岗位的业务会由于未实际操作而成为盲区,真正踏入社会后,还是不会操作的现象。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分时间段进行岗位互换,如1-10日担任出纲岗位的学生可以在11-20日担任会计角色,只有这样整个实践课完毕后,同一个学生将会参与所有财会岗位的实务操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其综合操作能力。

六、提高辅导教师的责任心

会计实践教学不象会计理论课那样上课讲的时间多,这样就会出现辅导教师上实践课时只是让学生自己操作,自己讲得少甚至学生不问不讲的情况,这是不妥的,因为辅导教师在整个实践中应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当进行到相应的模块时应先讲解在这一模块操作的重点、难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并且结合总的课时量,对本模块应在几个课时内完成需让学生严格遵守,否则会影响整套实践课的进度。另外在实践课开课之前,应指定本实践课的主讲教师,负责大纲及周历的编制,并组织相关授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认真书写教案,对于重点及难点要在教案中例明,如果发现相关教材或电算化软件出现小的差错也需详细记录,并在实践指导中进行正确的讲解。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准备,才能保证实践课辅导的最终效果,从而保证提高学生实务操作的能力。

相信在独立学院只要通过学院、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将会计实践教学搞好,并向社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实践操作能力过硬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淑芝,臧建玲,吴宝宏.浅谈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改革[J].绿色财会, 2011,(5)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6

1 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总结

分子生物学是一门抽象复杂的学科,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这门课主要讲哪些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结构。我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制药专业的核心课,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该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分子生物学课程是以遗传的中心法则为主线,由DNA RNA 蛋白质这条主线贯穿整本教材(见图1),DNA作为第一主要层次,包括DNA的结构、DNA的复制等内容,每个层次都有相关章节内容。基因表达内容是以前面知识内容为基础,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知识内容。分子生物学的内容是前后相互贯通、环环相扣、由浅到深,每个章节内容不是独立存在的,前一章节是后一章节内容的铺垫。所以要想学好分子生物学,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学。

2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知识形象化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来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规律,研究对象是核酸和蛋白质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和遗传规律。它涉及的概念、基础理论、实验方法和应用实践,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因此,学生对这些抽象复杂的分子生物学知识很容易产生犯难或畏惧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内容形象等优点已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将抽象复杂的内容和规律通过静态或动态的图像形象地展示出来,使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且易理解的知识。不仅软化了学生的疑惑和不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比如DNA的结构、DNA的复制、RNA转录、蛋白质的合成等内容,光凭语言描述很难让学生理解,但是通过多媒体方式以动画来演示这些过程,给学生以真实感,让学生很容易掌握和接收所学的知识难点。所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分子生物学教学中的使用,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思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3实验教学与理论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分子生物学教学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我们在实验教学的内容上安排最基本、最常用、最基础的实验内容,如基因组DNA的提取、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总RNA的提取、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及转化等实验技术。每个实验要让学生明白实验原理,在操作过程中给学生详尽的解释具体步骤的用途,同时解释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如何配置溶液,而且能够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步骤。并且将实验内容和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把课本的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得以掌握。还要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技术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创造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科研奠定坚实的基础。

我校有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这项措施就是为了满足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大胆提出新的创新项目,在老师辅导下,亲自写项目申报书,亲自设计项目内容,并且亲自操作,来完成项目。这些实践培养方案有力地推动了本科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从而有利于学校的学科建设和学风意识,为将来培育出更优秀的人才做准备。

4理论知识与现实事件相结合,加深学生理解内容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举一些现实事例或日常发生的话题,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分子生物学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基因突变会引起编码蛋白功能的变化时,血红蛋白基因的一个碱基突变,引起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使血红蛋白由正常球形变为镰刀型,进而失去或降低运载氧的能力,出现贫血症状。再如DNA的超螺旋结构,如果DNA处于伸展状态,那么人的DNA长度可以绕地球旋转一周,而实际上DNA处于超螺旋压缩状态位于小小的细胞核内。所以用形象的实例和比喻学生就容易理解难懂苦涩的理论知识。

老师可以将自身科研内容和权威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引用到所讲的知识点上,让学生懂得这些枯燥的理论知识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实实在在地存在我们的身边事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兴趣。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7

目前,我们的教学已进行到第7课,现在结合我的一些教学过程,列举一些我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整合的实践,与诸位探讨对新教材的合理使用。

首先,第一单元“亲近社会”由3课组成:“成长在社会”“融入民族文化”“笑对生活”。在这3课中,我觉得第3课“笑对生活”与第一单元主体不甚符合。第一单元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责任观教育,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体验身边的政治、经济、文化现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无论是生活的哪个角落,都有自己的责任。而第3课讲的是如何战胜挫折,如何认识学习,更侧重于学生个体的心理素质教育。与第一单元的内容不是非常吻合。

教学实践建议:(此建议表达我对新教材内容整合的想法)将第3课改为“认识身边的经济现象”或“政治现象”等内容。当然,内容要注重学生的感性认知,理论性不宜过强,这可以为后面学习关于经济、政治的相关内容打基础。

其次,第1课中“关心社会发展”“学会亲近社会”两框内容有重复之嫌。“探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关心时事做起”难道不是亲近社会的表现?“亲近”与“关心”有如此泾渭分明吗?

教学实践建议:(此建议表达我对新教材内容整合的想法)将两框题合并,增加关于“增强责任意识、培养责任感”的相关内容。

第三,第2课“融入民族文化”中第2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中的 “情为祖国动”里面,课文在表述完“各族人民热爱祖国源于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等相关内容后,“突然”讲了关于民族文化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危机的内容。其目的也许是提醒学生要热爱民族文化。

教学实践建议:我把这一部分内容与本课第1框的“中华文化知多少”中关于“保护文化遗产”内容合并起来讲解,也许那样的话,关于“保护文化遗产”的思想将更加透彻和专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危机感能较为清晰地区分。

第四,第2课第3框 “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精神的继承者和创造者”的内容中,党对民族精神的发展,出现了两个层面的描述:一是对精神内涵的描述,二是对“精神命名”的描述,其实这两者是相互统一、相互包容的,这样的表述容易使我们对课文内容产生歧义。

教学实践建议:直接以“精神命名”的方式讲述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发展。而每种新的民族精神有怎样的内涵可以通过楷体小字的方式加以补充,供学生阅读,可以让他们对这些精神的实质有明确的感知。

第五,第3课“笑对生活”的3个框题依次是“人生难免有挫折”“勤奋学习,善于学习”“战胜挫折,开拓进取”。从课文内容的表述看,第1、3框题的内容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也是非常符合逻辑关系的。

教学实践建议:我在讲课时,大胆颠倒了教材的顺序加以讲解。相似建议可以应用在第6课第2框的3目标题讲解上。课文的顺序是:“公民必须守法”“勇于用法维权”“守法必须懂法”。教师可以按照“守法必须懂法”“公民必须守法”“勇于用法维权”的顺序授课。

第六,第5课第1框“人贵诚信”,在用大段篇幅、分5个角度讲解“诚信是一种资源”后,课文又在最后一节从“就个人而言”“就企业而言”“就社会而言”“就政府而言”4个角度进行小结阐述。其中,相对前文内容有明显区别的就是“就社会”这一角度的表达。到底是按前文5点组织答案,还是按最后这一节的4点组织答案呢?

教学实践建议:将“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一句列为第6点,与前文5点一起组织。

第七,第7课第1框“依法享有财产继承权”的内容比较混乱。对公民的经济权利、财产所有权、继承权、民事权等权力没有清晰的脉络。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不能明确知识的结构体系,更是对公民的各项权力的表述容易产生混淆。

教学实践建议:我先讲解了继承权、民事权利两个内容。随后点明公民的继承权、民事权利都与财产所有权息息相关,并将教材85、86、88页三处关于公民财产所有权的相关内容整合讲解,最后说明财产所有权属于公民的经济权利中的一种,再回到教材85页开始的地方,讲解经济权利的重要性及内容。这样一个由里及面,由点到面的讲解过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的知识。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97-02

目前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环境的改变,传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发病谱慢慢发生转变,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上升,成为疾病谱的主要疾病。恶性肿瘤逐渐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重要原因,在城市人群中处于肿瘤疾病死亡率的第一位,在农村人群死亡率中处于第二位。提高对肿瘤疾病的认识,加强肿瘤预防,提高肿瘤治疗手段,变得刻不容缓,肿瘤学医学人才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但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肿瘤学教学中缺乏肿瘤学材,大部分院校还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把肿瘤学的教学分散到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外科、放疗科、核医学科等学科,但具体到一个病人的综合治疗,必须把这些学科的治疗方法综合起来,根据患者不同疾病的发展情况,合理安排,遵循循证医学指南探索出疾病治疗规律。这就要求我们探索出一条符合目前肿瘤治疗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一、改革基础理论教学

1.改变目前医学生对肿瘤学的学习态度。目前医学教育中,肿瘤学内容分散,分别安插在不同的系统和章节中,由不同的科室在分别承担肿瘤科的内容教学,因为本科医学生还没有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所以感觉学习内容生涩难懂,建立不起来完整性,再加上肿瘤疾病的治疗方法繁杂,与普通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差别,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造成医学生有畏难情绪,没有学医学的成就感,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的改变是改变目前肿瘤学教学效果的前提,肿瘤种类繁杂,治疗方法变化多样,学生在学习中不可能完全掌握,但从常见肿瘤的具体病例入手,会大大地缩小知识范围,用临床具体病例做引导,增加学生的直观感、亲切感,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做引线,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范围、方向,避免学习的盲目性。通过学习临床知识、指南内容,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临床肿瘤的学习方法,并不是没有规律可循,将自己的基础知识储备和临床的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对疾病的了解、认识,增加学习信心。不断地提高对常见肿瘤的学习认识,对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是有帮助的。

2.编写适合目前肿瘤学教学的教材。肿瘤科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卫生部的教材把肿瘤学内容按章节分散到各个系统中分别讲授,以常见的肿瘤支气管肺癌为例,除了疾病发生学、临床表现和诊断的教材内容排列和其他疾病一致外,牵涉临床疾病病理类型、疾病分期、治疗方法等问题,疾病的分期基础是将外科切除作为分期标准。临床分期方法是以影像学作为分期手段,而临床分期又是作为治疗手段的选择基础。但这些内容被放在呼吸科的内容来讲解,而呼吸内科不是手术科室,对影像学判断的疾病分期也不是呼吸科医生所见长的内容。在治疗内容方面,早期的肺癌需要手术治疗,大部分的中晚期肺癌需要化学治疗、靶向治疗,这些也不是呼吸科医生最熟悉的。编写综合的肿瘤学教材,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医生去讲解这方面的内容,更符合目前的临床实际。

3.成立肿瘤学教学的专职教研室。教学专职机构是提高肿瘤学教学的基础。肿瘤学内容繁杂,牵涉广泛的基础学科,如解剖、组织学、胚胎学、生化、生理、病理、药理、影像诊断、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心理学、伦理学等学科。肿瘤学科又是目前医学发展得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运用于临床实践中。新的寻证医学证据对肿瘤的认识不断丰富,临床指南得到及时完善、更新。这要求临床肿瘤学教育要紧贴临床,紧贴医学发展前沿,所以要有一支专业水平很高的专业队伍,完成肿瘤学基础理论、中间桥梁课程和临床诊治等系统教育,实现对肿瘤病因学、分子生物学、临床病理学、肿瘤诊断技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多方面知识的全面教学。

4.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合理的教学大纲是肿瘤学教学的灵魂,随着学科的发展不断变化,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提出合理的要求。本科生教学要注重基础,研究生教学应注重基础与临床并重,而博士生教学应多注意前沿方向,对进修生,其教学要多注意临床规范,安排合理的教学课时,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提出不同的了解、熟悉、掌握的重点内容,根据本医院的特色,加减综合治疗的内容,根据本科室的研究特点让硕博学生进一步深刻理解前沿内容。

5.分清肿瘤学的教学对象。目前肿瘤学的教学对象很复杂,有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住院医师、进修医师等。教学大纲内容和教学对象要对应合理,让本科生重基础是为了建立兴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建立良好的基础;研究生学习是为了适应临床实践和紧跟学科发展,培养良好的学科素质。当然,对博士生的培养要求是为了推进学科发展而培养人才。

二、临床肿瘤教学方法的改进

1.CBL教学模式。以CBL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适合于肿瘤学的临床教学。CBL教学是以临床真实为基础,将课本抽象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指标、影像学检查,有创活检检查等质料,给出疾病的明确诊断。根据影像学检查判断出患者的明确分期,根据最新的指南、最新的寻证医学证据,给出目前的最好治疗策略。这样的CBL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不断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热情,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锻炼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

在CBL临床实习教学中,小组教学适合目前的教学条件,实习学生每组分配4~6人,有中级职称资质的临床医生专职带教。除了每天跟随不同的医疗小组进行床边查房外,选取科室内真实的常见临床病例,让两人一组根据真实病例,由带教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就病例提出、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原则、治疗模式、目前进展等问题,一周完成一个病例学习周期,第二实习周再选择另外的常见病例,这样经历4周的临床实习,就能解决肿瘤科实习所要掌握的常见肿瘤,包括食管癌、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大肠癌等肿瘤的诊治学习。由于实习学生的基础课和临床课学习结束,他们所学的都是些分散的知识,不能有机地综合在现实的病例上,而带教教师提出的问题是教学要求需要掌握的内容,既突出重点,防止学生负担过重,又让学生了解疾病治疗的进展情况,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兴趣,为继续深入学习打下基础。带教教师是科室的教学秘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合理的带教计划。比较过去只有床边带教的学习模式,有较大的改进。本教研室中,应用CBL教学法进行临床实习教学两年,回顾对比过去床边教学临床实习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没有明显差异。但是观察考研报考肿瘤方面研究生的学生数量有明显上升。这说明学生对肿瘤学习产生了兴趣,对肿瘤方面的知识了解有所提高。

2.重视循证医学在肿瘤教学中的重要性。循证医学是制定目前临床指南的基础,遵循寻证医学是改变过去经验医学的最好方法。遵循寻证医学是指运用目前最好的有证据的医学方法解决疾病问题,是目前有章可循的方法中的最好节点。要求带教教师要有循证医学意识,能够做到不断追踪最新的医学进展,不断保持知识更新,能够结合循证医学的最新、最佳证据写出高质量的教案,才能成功实施循证学教学。其关键是在医学教育中不断灌输循证医学的理念,帮助医学生正确地理解寻证医学,做到任何结论都有证可循,有据可查,明白目前寻证的局限,为寻证医学与个体化治疗提供明确的理论根据。

3.树立肿瘤综合治疗和个体化理念。肿瘤综合治疗是根据患者疾病本身的发生、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特点以及患者本人的身体基本体质和各器官功能的不同状态,以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选择最适合患者目前个人身体特点和疾病特点的治疗选择。综合外科学、放射学、内科学、生物疗法、中医疗法等方法,合理运用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使患者获得治疗利益最大化,提高治疗效果、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4.加强网络利用学习。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要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主动学习,懂得如何在知识的海洋中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适应肿瘤学科的快速发展。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肿瘤疾病的诊治情况,查阅肿瘤学的新技术和新进展。现今由于国际医学界很重视对肿瘤的治疗,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寻找更合理的治疗模式,使得对肿瘤的治疗不断出现新变化,我们要时刻把握肿瘤进展的脉搏。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9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从最近5年的人才供需反馈的信息来看,社会各行各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现在的民营企业几乎都有对文秘专业人员的需求,并且80%以上的单位表示会选择高职(大专)毕业生担任公司秘书人员。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文秘人才已经逐渐成为秘书队伍的主要组成部分。

文秘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和应用性极强的专业,以前那种只会抄抄写写、“听话”的秘书已经难以满足职场需求了。秘书专业开办迄今已有30多年,但秘书教育更多地强调的是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的教育,而对专业技能及其实践能力的训练相对比较薄弱。因此,现在高职院校所培养的文秘专业人才需要转变观念,应以就业为导向,以能满足中小型及以上企业对秘书人才需求为目的。现在的中小型企业一般都比较注重实际,需要的是适用型的人才,看重的是文秘人才的专业素养、技能和事务能力,即毕业出来走上工作岗位能直接胜任实际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应改变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方式,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文秘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现在对文秘专业技能培养不到位,专业实践、实训不到位是整个高职教育存在的共同问题,为此,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 文秘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重视职业技能培养,综合实践课程比例偏低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绝大多数高职秘书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中小型企业就职。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较小,分工比较模糊,因此,秘书人员往往一人可能身兼几职,集办公室日常事务、接待、会务、档案管理等多重角色于一身,对其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但是受传统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观念的影响,许多院校对秘书综合职业技能培养认识不足,认为实际工作技能是在以后工作岗位上培养或锻炼的;或苦于条件的限制,只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偏重于秘书文字技能的培养,实践教学课程没有得到有效重视,在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比例严重偏低。在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文秘专业课程设置中,三年共计2700学时左右的课程教学中,其中理论教学为2000个学时左右,而综合实习、实训以及毕业实习仅占到约600个学时,据麦可思公司(MyCOS)对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的调研数据 ,2011届和2010届毕业生在工作一年或半年后有68%认为教学中最需要改进的实习实践环节是专业技能相关的实训,49%的学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①由于文秘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安排比例偏低,这样学生在校期间很难真正学会工作中所需的职业技能,在将来的工作中不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既不“高”也不“职”,难以较快地进入角色和状态。

1.2 校内实训条件简陋,专业实训难以落到实处

文秘专业技能的培养重在演练和操作,学生只有通过在仿真的环境或实际工作情境中进行实践演练才能真正体会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因此文秘实训室就是秘书人员培养的主要阵地。目前,高职院校处于一个发展阶段,由于资金紧张,大多对实训室建设经费投入不足,一般学校已经有文秘实训基地,但基本都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

(1)实训设备简单,实训环境真实度低。文秘实训室里面一般只放置一些办公桌、文件柜,配备几台电脑,条件稍好的配有电话机、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从外观上看是一间仿真办公室,能用于简单的办公室日常事务的实训,但是由于学生人数较多,而实训室大多只有20~40平米,设施、设备、场地等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能进入角色、逐一演练和操作并加以综合应用;同时对于现在实际工作中较为先进的电子设备如远程会议设备、会议操作模拟程序等基本都没有配备,学生根本无从了解和认识。

(2)实训时间较短、内容空泛。由于现在的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训时间设置较短。许多高校的秘书专业一般只安排在第三学年的集中综合实训,在实训期间主要是对办公设备的熟悉,但缺乏系统的实训内容安排,实训目的不明确,最后学生大多是进行一些礼仪的演练和办公自动化的操作,而对实际工作的模拟和情境再现大多都流于形式。

1.3 校外实习基地和实训场所缺乏

文秘专业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开设难度更大,一方面是由于秘书专业的学生实习不可能像销售、物流等专业的学生那样可以几十个人去一个公司实习,现在的中小型企业对秘书的需求少,通常只有1~3位;另一方面由于秘书岗位的特殊性,大多是公司办公室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并带有保密性质,所以现在大部分公司实际并不欢迎秘书专业的学生去实训或实习,核心技能在校外实习单位很难得到操练。所以目前实训基地往往是老师动用自己所有的私人关系建立起来的,很难得到实训单位的重视,或者就是由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实习场所。这样校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和场所比较缺乏,学生分布较广,所以实习的效果很难保证,学生真正能学到东西并不多。

2 对改进秘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建议

在当前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实践技能培养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秘书,面对高职院校文秘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就如何加强秘书专业的实践、实训教育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在实践教学中参考。

2.1 优化、调整秘书专业课程的设置,把实习作为当作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对待

秘书专业不同于传统的中文专业和管理专业,其课程应该按照能胜任中小型及以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秘书工作的要求来设置。也就是说在我们在课程设置上,要有意识增加实践教学的课程比例,一方面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和内容用形象化、动态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增加学生对秘书技能的感性认识,同时在理论教学中拿出三分之一的时间进行课堂中的实训,让学生在书本上学习了相关秘书理论和技能,马上就能通过一个个实训模块分小组进行模拟和练习,增加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和感受,另外再配合后期的集中实训和实习,在原有600个课时集中实训的基础上增加至800~1000个课时,才能保证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实习本来就是专业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应把实训、实习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课程来对待。积极寻找合适的教师、教材、教学场地与设备等,调动各种可用手段对实习过程和效果进行监督、评价,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以争取培养出真正具有实践能力的毕业生。

2.2 加强校内实训室软硬件建设

文秘专业校内实训室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场所,这在客观上就要求文秘实训室要能体现文秘的工作特点,加强软硬件的建设,使实训室具有教学、演示、模拟等多重功能。

实训室硬件设施主要包括:(1)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其设备主要包括电脑、电话、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摄像机、照相机、投影仪等各种办公自动化设备,让学生掌握现代化办公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简单维修并用于办公室日常事务工作的训练;(2)文书档案实训室,主要功能是能够进行档案的有序归档和规范管理的演练以及文书处理的各个环节操练。(3)礼仪实训室,主要应用于学生礼仪训练以及直观地获得礼仪知识;(4)模拟操作室,主要是进行会议筹备、会议接待、公关工作等情境模拟以及商务谈判的模拟训练,还可让学生学习和熟悉最新的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在秘书工作中的应用。

实训室软件建设主要是应按照文秘工作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训内容。首先是加强专业教育,让学生入校即入职,开学就开始进入秘书工作角色,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将实训过程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其次是按照各年级所学课程的不同和进度的不同来分别安排实训内容,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专项实训可分为多个项目,如办公自动化训练、办公室各项日常事务、会议管理等等,由浅入深地完成各专项技能的实训,最后以综合实训方式进行完整工作情境的演练,形成一套完整的文秘专业技能训练,逐步培养职业秘书的实际工作能力。最后是建立健全文秘实训管理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能被严格执行,以确保文秘实训室的正常运行。

2.3 建立校外实训实习基地

校外实习实训是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更为重要的环节,首先是学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由学校出面选择合适的单位和项目学校给予适当的资金投入,逐渐与校外企业逐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相关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给学生提供校外实践机会。例如,可以在各大、中、小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还可以引进一些企业到学校里来,实现企业开在校园里,课堂就在企业里,老师可以把一些相应的实训内容直接放到企业内部进行教学,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企业进行相应的工作训练。由于秘书专业的校外实训不容易像一些工科专业那样大规模地开展,只要有实践机会,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鼓励文秘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各种社团,主动参与筹划、组织、宣传等活动,这对学生组织能力的锻炼也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2.4 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提高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水平,就必须打造一支“双师型”的专业教学队伍。目前高职文秘老师大多具有了硕士文凭或同等学历,理论教学任务能够胜任,但大部分教师都比较年轻,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所以积极培养具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就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其培养途径有以下几种:

一是校级领导积极重视文秘专业的发展,稳定现有教师队伍,提高专业师资队伍的理论素质,可以定期选派部分专业教师到相关高校进修或参加教育部、秘书学会等部门主办的骨干教师的短期培训,这类培训一般时间较短,主要以讲座式授课或参观学习为主,内容贴近实际工作类型或介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开阔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是让教师有机会走出课堂,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去企事业单位进行脱产或半脱产的实践锻炼培训,时间从3个月到一年,让教师深入企业,参与企业日常工作,充分了解企业对文秘人员的核心能力和职业素养的要求,从而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教师也可以从实践中带来企事业单位的第一手资料,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前沿信息和最新案例。

三是也可以聘请企事业单位富有第一线工作经验的秘书人员来校指导我们的实训教学工作,举办学术讲座,或作兼职教师,以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丰富教师的教学体会,也为我们的实习、实训环节提供更为真实的情境模拟。

随着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外资企业、中小型企业的秘书人员的需求量会不断增加,他们需要的是综合型秘书,一专多能,身兼数职,既具有职业秘书“办文”、“办事”、“办会”三大传统职业能力,还应具有与秘书工作相关的其他工作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悉财会基础工作、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营销等岗位知识。高职教育培养的就是这种复合型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秘书人才培养模式上应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合理设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按工作过程和能力需求编排课程内容,充分重视校内外实习、实训工作。只有经过长期的探索和改进,才能培养出市场认可、社会需要的高职教育特色的秘书人才。

注释

① 2012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66-67.

参考文献

[1] 张萍.高职文秘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与体系建构[J].职业教育研究,2007(9).

[2] 熊越强.桂林航专秘书实习实训若干问题的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3] 张丽萍,王永宏,于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秘书专业教学探索[J].学理论,2009(7).

[4] 梁京.高校秘书专业人才定制培养模式探析[J].秘书之友,2005(7).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学前卫生与保育》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必须要在课堂中加强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教师不仅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知识的传授,还应注意联系工作的实际,让学生彻底掌握理论知识的精髓,进而提高其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并转化为其内在的素质,使其在幼儿园工作中可以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1学生的幼儿园教学实践能力不足的表现

1.1动手能力较差

学生在幼儿园见习的过程中,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或者对卫生保育的操作不熟练、动手能力差。在幼儿园中,一般都有一套完整的幼儿保育工作流程,其内容分工非常明确,然而学生在按照流程进行实习的过程中往往手忙脚乱,不能适应这份工作。学生实习感觉累,不能实现角色的良好转换,幼儿园反映学生“眼里没活,放不开手脚做事,专业技能不高”等。比如,学生对于晨间接待工作的操作内容不熟悉,不能有序的对幼儿进行晨检,或是晨检工作做不到位;不会及时提醒、指导幼儿将书包归位;不能大方、亲切、面带笑容的接待来园幼儿,表情严肃、拘谨。

1.2对于突况处理能力不足

在幼儿哭闹、生病的时候,学生缺乏解决方案;与学生家长的有效沟通能力也不强,如家长来接时,衣服是否穿戴整R,身上的伤痕是否发现并及时有效地处理等都直接影响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

1.3与幼儿的交流互动能力不够

学生面对心理和生理不健全的幼儿,不能与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缺乏与幼儿交流的技巧。例如,有的幼儿来园时情绪低落,不听指令,不会正确洗手,吃饭拖拉,甚至有个别幼儿爱攻击他人,学生往往感到手足无措,缺乏耐心,没有办法应付。

2改进建议

2.1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实践机会

《学前卫生与保育》的实践教学活动并不仅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学期或是时间点,而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让学生在幼儿园开展见习活动,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幼儿园生活。在第一学期,学生还没有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深入的学习,所以可以安排学生开展以下两种实践活动:其一,安排学生去幼儿园参观见习,对幼儿园有个初步的了解,并安排一些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或是学前卫生教育研究者向学生传授一些经验、知识,并与学生讲述其职业生涯的感受;其二,为了学生能更进一步的了解幼儿园保教工作,可安排学生在假期里走访家乡的幼儿园,观察现在幼儿园的保教情况,了解现在幼儿园卫生保育工作的情况。通过这种形式,学生会对现代幼儿园的卫生保育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为学生之后的实践奠定基础。

2.2开展学前卫生的实训操作体系

通过对学生在幼儿园见习活动的总结,可以看出,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开展学前卫生的实训操作活动,保证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巧。

2.2.1实训教学内容的渗入

充分利用实训室等,加强课程实训力度。实训包括作业布置,技能方法的训练等。如人体解剖生理学章节的画图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结构;健康测评的实地测量及健康评价等;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主要环节卫生要求。

2.2.2配套保育实习活动的开展

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加强保育实习与课程学习的配套结合。让学生进入现场进行保育实习,真正了解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流程,在实践中将理论知识具体化,掌握保育技能的精髓,提升专业认识。

2.2.3注重多元考评方式并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注重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的结合,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多种考试形式结合,如闭卷考察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现场情境模拟等实践考核形式则着重考察学生将所学理论运用于保教实践的能力,并将考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情况,为之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2.3精选教学内容

《学前卫生与保育》是学生进行幼儿园工作的基础以及核心内容。当前,许多的幼师学校在这门课程的开展中都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之处,根本不能适应现代时展的需求。因此,在开展《学前卫生保育》课程教学时,应注意这门课程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以及时代性。比如,在讲授“幼儿的膳食和营养”这一专题的内容时,不能只单纯的讲授营养学的知识,还应讲授一些有关幼儿膳食的特点以及食材选择与配置方面的设计,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进行自主的调查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对于《学前卫生与保育》课程的内容不应过度的深入以及拓展,而应加强其在实践方面的应用性。比如,在安排以及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考虑到如何引导学生如何自觉的完成幼儿园所需的卫生保健的实践项目;对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果如何评价。当要结束这门课程的学习时,教师应安排学生进入幼儿园进行保育员实习,从而使其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可以很好的转变为实践能力。

2.4实行课堂模拟教学

将常见保育环节具体操作用角色扮演等方式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演练,以便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比如,学生学到幼儿一日常规时,可将具体环节如入园、晨检等进行模拟操作,及时纠正错误,能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工作。讲到常见意外伤害的处理时,设计相应的场景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合作轮换完成操作步骤,以巩固所学内容。例如,流鼻血的处理,可选一个学生扮演流鼻血的孩子,两个学生扮演教师,将止鼻血的步骤操作出来,然后轮换,通过实际的操作,学生就会牢牢地记住。

3结束语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4

1概述

地理教学工作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在地理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往往只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了课外活动教学,从而导致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缺乏。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课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它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和观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这样学生可以学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既开阔了视野,促进了抽象思维的形成,又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新知识的精神,从而逐步树立起学生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和边缘性极强的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它有着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担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因此,地理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向实践,走向生活,将课内外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地理实践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离开了实践,等于空谈。所以,地理教学必须重视课外实践活动,把课外实践活动同自然、社会、生产、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2课外实践活动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2.1巩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原动力。目前,地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地理学科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等现象。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地理课外活动,能使学生巩固、理解课堂学到的地理知识,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自己周围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变化、发展,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气象观察活动中,学生通过对气温的观察,了解到一天中的气温午后14时左右达最大,这和自己主观意识上“中午最热”不相符,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望。课外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白了地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用途,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乐于学习。

2.2开阔眼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地理课外活动一般都以室外活动为主,身体力行,可极大地提升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在进行课外活动时,刚开始学生兴趣很大,但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就会体会到其中的一些艰辛。比如,早出晚归、攀山采石、顶风冒雨、与人沟通、团队合作、材料整理等,学生并不是一下就能适应,但在不懈的坚持下,学生的身体得到锻炼,心志变得坚定,行动变得切实,既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整体素质,又体验了“学以致用”的知识价值。此外,学习还从活动论文和调查报告的撰写中体验了成功的欢乐,增强了自信心,摒弃了自卑的心理,提高了心理素质,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2.3加强实践,培养学生地理技能

课外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地理技能方面,更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在制作学校平面图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定向使用经纬仪、平板仪、罗盘等仪器测绘学校平面图,放大或缩小地图等有关地图的知识和技能。这样,不仅巩固和加深了课内学到的知识,同时还学到了与生产和生活有联系的一些技能。

3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几点建议

3.1精心设计课外活动

由于地理课外活动不受学大纲、教材的限制,因而形式上灵活多样,内容上丰富多彩。地理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精心组织,认真设计。如果学生和班级较多,应组织普及性强、重视听感觉的活动,如地理知识系统讲座、竞赛、科技活动、野外考察等。如果学生和班级人数较少,则可组织相对灵活、时间相对固定的活动,如天好小组、气象观测天气预报小组、地理仪器小制作小组、各类地图制作小组等各种兴趣小组。组织这类活动的学生要有始有终,长期坚持,教师要加强指导,经常总结,多表扬和肯定,让学生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加强团结协作精神。

3.2认真选择课外实践活动内容

地理课外实践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引人入胜的地理书刊,讲述生动的地理故事,指导学生制作地理教具、模型,带领学生进行地理观察和实验,等等。但无论什么样的活动内容都要符合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接受程度。同时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活动内容是需要教师认真考虑的,因为恰当的选择活动内容才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才能保证实践活动的质量。此外,选择地理课外实践活动,还应根据季节、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典型特点;根据学习内容的进度与学习单元的内容等实,也就是说在地理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时,必须贴近四个要素: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即参加活动的学生)。

3.3加强组织,确保活动安全

在课外活动中,教师要组织得当,把学生安全放在第一位,加强安全知识教育,确保活动安全健康进行。首先,学校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多与学生家长联系和沟通,争取理解和支持,积极参加保险,并制定意外伤害应急预案。如果在活动中发生意外,第一时间要抢救学生,并及时跟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妥善处理现场意外事故,事后由保险公司、家长和学校合理地解决事情。其次,学校要在时间和资金上给予支持,在制度上给予保障。最后,地理老师要多做调查研究、集体讨论,精心组织,以确保地理课外活动的正常进行。

4结语

总之,地理教学必须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特别是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有研究分析问题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覃佩琼,兰伟仕.地理课外活动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广西教育,2001

实践教学的建议篇12

高职教育是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职教育应该“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会计专业是各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其实践教学大体上可划分为以专项实训为主的校内实践教学和以顶岗实习为主的校外实践教学。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制于会计工作的严谨性、信息的保密性及岗位的稀缺性,使得校企合作单位在提供少量的会计岗位以供学生进行校外实践时,无法像理工科学生那样从基本的“学徒工”开始培养,通过一定的磨合期逐步过渡到能够独立承担具体操作任务的“熟练工”,而是要求学生必须事先具备一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能力,掌握会计核算的相关技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企业会计工作的需要,承担相关会计任务。这就要求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就必须掌握常见企业会计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进一步突出了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

一、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教学现状

(一)对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仍有部分院校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从而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理论学习中,因此尽可能多的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使得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多而杂,但实践动手能力却相对弱化,造成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正式参加工作时实际处理业务的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承担具体会计工作,竞争力不足。

(二)校内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仿真性不足

实训教学在范围上通常只针对会计核算的内容,并且通常围绕会计核算流程(即: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展开,机械且重复。忽视了会计工作内容的广泛性和具体的组织方式、工作流程。使得学生只会根据资料填凭证、登账簿、编报表,而对除此之外的其他会计知识知之甚少。

(三)缺乏精干、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

实践课程的校内指导教师多由专业理论课任课老师担任,虽然理论知识较为丰富,但对于实践经验较为缺乏,致使教师任教过程中心有余而力不足,直接影响校内实训教学效果。

(四)校内实训设施设备过于简陋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会计专业的校内实训室设施设备较为简陋,仅配备了实训印章、会计科目盒或会计电算化核算所使用的计算机等基础设施,不能承担系统的会计实训任务。

二、完善校内实践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一)从思想上重视校内实践教学,提高校内实践教学的地位

要从根本上认识到加强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到会计校内实训教学在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的认知度,使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提高其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为其就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和岗位扩展及提升打下坚实基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切实将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深化、精炼校内实践教学内容,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及与实际工作的关联性

首先要充分考虑到会计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会计工作的多样性,针对毕业生今后可能从事的岗位群开设校内实训课程,使其校内实训课程要形成体系。笔者认为会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校内实训至少应包括出纳实务实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模拟实训、成本核算实训、财务管理实训、审计实务实训、纳税申报实训等专门训练,通过开展财务管理、审计、税务处理、出纳实务等专项实训,加强学生在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审计、纳税申报等方面的技能,以应对未来工作环境的变化和自身发展的需要。

其次实训时不能仅仅以经济业务的简单会计处理为实训内容,要脱离填凭证—登账簿—编报表简单循环的实训模式。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这笔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之外,还要掌握企业经济业务的处理流程和处理依据。例如,企业外购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已入库,货款通过银行存款进行支付。对于这笔经济业务可能涉及到的会计科目会计专业的同学应该都很清楚,但材料如何办理入库手续,会计人员记账流程和记账依据,支付货款的具体流程和手续大部分同学则不甚清楚,因为这笔业务里面记账科目和记账金额取决于企业所采用的材料计价方法,记账流程和付款手续则取决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再比如说企业增值税的计算,同学们都很清楚当月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但实际工作中会计人员仅仅计算出当月应纳税额是不够的,后面还有申报表填制、纳税申报等相关工作需要会计人员完成,这些后续工作的相关流程和手续也是实训时需要训练的。

再者要注意实训内容与日常工作的关联性。实训用案例是死的,而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却是千变万化的,鲜活的,实训中一定要注意案例的拓展,不能简单的就这笔经济业务如何处理作为全部内容,要适当的向条件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进行延伸。如在上一个案例中,企业外购生产用原材料一批,已入库,款项通过银行进行支付,在讲解时可以采取分析—判断—处理—拓展的教学模式。同时为加强学生对会计岗位的认知,在实训中应适当加入分组分岗实训的内容,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该岗位应完成的工作,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四人一组分岗实训为例,通常可设置一名出纳,两名会计,一名会计主管,通过岗位分工分别承担不同的会计工作,然后在实训期间内通过组内或组与组之间的岗位轮换让一名同学分别从事出纳、会计、主管岗位,以实现岗位轮换的目的。

(三)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建立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校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为保证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效果,会计校内实训的指导教师具备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实践教师指导队伍,可以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要加强与企业方面的交流,鼓励和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让教师通过实际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加快知识更新,在教师总结和积累的基础上再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这种方式下可以使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得以优化,教师和学生双方受益。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从工作一线引进会计人员以校外兼职教师的身份承担校内实训指导工作,这种方式下要注意对校外兼职教师的管理,要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以提高其教学效果。

(四)加强校内实训场地建设和升级,营造高仿真的工作环境

合理的配备实训设备,创造与实际工作相近的实训环境,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会计工作氛围,从而全身心的融入实训。需要注意的是,实训环境的创造不应仅局限于企业一个财务处或会计科的工作环境,因为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有时由于工作的需要还要到银行办理结算或到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等相关业务。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在场地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开辟银行业务办理区、纳税业务办理区,将实训环境适当的对外延伸,让学生认识会计工作的全貌,对其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有一个系统的练习。

三、对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设想

根据专业调研分析,社会对会计的需求主要为中小企业出纳、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等岗位,在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时,应充分考虑会计工作的任务特点,结合企业对会计人员需求与会计岗位分工情况,设计专业实训项目,以期构建由课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构成的“四个实训步骤”,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技能构成的“三个实践技能层次”,以手工会计处理和电算化会计处理“二轨”并行的“四步三层二轨”为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演、练、做、证”的实践教学方法,努力实践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

参考文献:

[1]陈丹,陈建松.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践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9第3卷第4期.

[2]郝丽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今日财富.教育视窗.

[3]王丽娟.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实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

科研项目:本文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2012年度立项课题“应用型会计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j201218),课题负责人:胡志容。

作者简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