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画教育论文合集12篇

时间:2022-05-12 12:30:03

油画教育论文

油画教育论文篇1

在我国的油画教学体系当中,人物、石膏像和静物都是油画教学计划中的主题内容,在平时的课程设置当中,主要注重基础方面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展。从我们现在的教育理论来看,课程的设置体现了我们的主要教育目的和教育要求,注重以写生为主的训练教学模式,不应把写生与创作相对立,应该既重视技能方面的训练又能兼顾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油画教学当中通常把课程作品分为习作和学生创作两个方面,在写生课当中只注重收集材料和表现技法,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之上才能有好的创作。这样,也只有在创作课上才有创作材料和创作思维的表现,由于平时忽视创作思维的开发和创作材料的积累,对以后的油画创作有很大的阻碍,只有在油画教学中加强对创作课题进行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平时的习作当中强化表现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表现,从单一的教学目标当中脱离出来,创造一个好的习作艺术氛围,才能使我国的油画教学与时代文化相接轨。

(2)在师范美术油画教学当中教师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高等艺术教育日益深化的改革当中,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除以经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以外,还要具备综合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完成油画的教学过程.在当前的师资队伍当中,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学观念陈旧、手法单一,在新的形势之下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水平不一。在国外的油画教学中,他们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得比较高,从事艺术创作和技术专业方面的必须具有硕士以上的学历,他们的高学历反映了教师所需具备的基本的业务素质。反观之我国油画教师队伍当中的学历具有硕士学位的就比较少。二是教育观念比较陈旧。教师对教育理念的认识程度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水平,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风格和经验教授学生,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从而极大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和表现的欲望。三是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的教学手法比较单一。教师在教学当中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己的风格进行教学,忽视对油画教学的宏观的调控,仅满足知识和技能的灌输,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在艺术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当中,单一的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加强自身的修养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

2对师范油画教学方面的几点探讨

(1)创设合理的油画教学课程

师范美术教育的油画教学有着特殊性,师范美术专业的学生都是未来油画的传播者和教育者。而当下的师范美术油画教学没能顾及这一特点。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安排和设置教学课程是油画教学改革当中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目前,在对课程的设置当中不仅考虑油画教学的特殊性,更应该对课程内容制定和选择要精心设计。在课程设置的安排当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谨慎地确定课程的重要内容,灵活地进行安排。考虑如何合理的安排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以达到教和学双赢的效果。

(2)加强在油画教学当中教师队伍的建设

考虑到油画教学所培养的油画专业方面的学生不仅是油画艺术作品的创作者,更代表着社会整体的油画艺术水平,这就要求油画专业教师不仅在艺术创作方面有较高的艺术造诣,而且还要拥有西方古典艺术的文化修养和对艺术的敏锐的洞察力,教师在教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该引导学生借用他人的经验融合自己的个性化理念,以此来提高自我的油画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能力,学生在油画创作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精神价值取向都与油画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教育的学习其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一个人要想成材首先应该具备足够的知识。因此,在油画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习与美术相关的专业知识。例如,学习一些中外美术史。中外美学史等。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课程教学中,鼓励学生参加一些关于油画的座谈会,社团活动等,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二是加强对个性化语言的培养。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促进人类艺术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审美观点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敢于想象和勤于思考,充分发挥自身的绘画能力,使之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体的差异,以此来培养每个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油画学习中展现出最好的水平。

油画教育论文篇2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油画教育论文篇3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油画教育论文篇4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油画教育论文篇5

关键词:

中国;美术教育;油画;价值体系;刍议

油画在中国的发展起源于五四时期,是伴随着中国的科学与民主等科学思潮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油画在中国的发展是与中国的命运的发展相联系的,与中国的美术教育息息相关,但是,作为以西方为主,发源于西方的油画,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质疑到底油画是姓西还是姓东,油画的价值到底何在?这些都成为了大家争论的焦点,本文就油画的价值体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油画的价值体系是东西的结合,具有东西共同的文化元素和成分,油画的价值体系具有国际性,是世界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是东西方共同创造丰富起来的。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

油画的价值体系主要指的是,油画的精神内涵、油画的材料技法、油画的画风内容、油画的线条色彩等内容所表现出来的油画的内涵,通过这些内涵进行价值评价的体系。油画作为一种创造视觉享受、视觉造型的艺术,它的创作过程与创作结果的呈现,必须要接受人们对它的心理的评判和视觉的评判,通过评判结果来体现价值所在。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艺术也必须适应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而艺术本来就还是来自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艺术的创作与当时当地的生活环境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因此对于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判断,也应该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创新的,而中国的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形成也必须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华文明息息相关,反映的是中国的优秀的文化,体现的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中国各族人民的勤劳善良,智慧的结晶,因此对由大师创作的油画基础,奠定了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基础,但是不断丰富的时代感,不断创新的元素,体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创新的精神,表现出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传播社会正能量的精神内涵,这些都应该成为油画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油画的价值体系的概括必须包括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现代成分,也应该包括传统的文化底蕴、画风技法等油画的传统的价值元素。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地交流融合,东方文化逐渐地接纳了西方油画,而西方也逐渐地把东方文化的相关元素纳入到了油画中,在不断丰富技巧画工的同时,对精神内涵的不断丰富,是油画打破了中西国际,打破了文化交界,逐步地走向世界,并在油画中不断丰富时代的特点和体现世界性的特点,精神内涵呈现的是大众型、国际型的问题。因此对油画的审美和鉴赏也成为了美术教育课程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油画的价值也在不断地发展中逐渐拓宽为了世界性的价值体系,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发展将更加地丰富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内涵,扩展中国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油画的价值体系与中国美术教育的关系

(一)油画的价值体系形成体现了中西美术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中国的美术界也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断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内涵,人们也逐步地接受了油画,并且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内涵和价值,融合了更多的中国元素,可以说中国油画在中国的发展体现了中西方艺术的不断地碰撞与融合,也是中国美术教育与西方艺术教育的不断碰撞与融合。油画在过去的中国,只是作为贵族欣赏西方文化和提供消遣玩乐的西洋物,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民间,走进百姓生活。中国的美术教育也逐渐地引进了油画的教学内容,开设了相关的教学课程,中国历史上早期就有徐悲鸿、吴大羽、陈宏等知名的画家到国外留学研究油画的创作,而在油画中所包括的解剖学、透视学、色彩学等知识也对我国的现代的美术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油画的价值体系也得到了不断地完善和发展,油画的价值的发展也是中西美术教育的不断碰撞和融合的结果。

(二)油画的价值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新视野

艺术的发展与创作与时代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政治环境、文化氛围都息息相关,油画的的价值体系的形成扩宽了中国的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野,油画的创造视角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新视觉。特别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大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很多新派美术家的文化心态也伴随着动荡的社会环境而发生了很多的触动,很多美学艺术品从原来的突出意境发展为写实创作,用油画艺术表达出那是的残酷、复杂的环境与人们的痛苦、而又顽强抗争的心态结合起来,创作出了很多动荡年实主义的油画作品。油画创作的时代性、纪实性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油画的价值体系,更扩宽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视野,油画在吸收了西方的传统技艺和接受了西方的色彩协调的创作基础后,加入了中国本土的时代精神,并与中国本土的绘画融合,寻求契合点和交融点,将中西文化的交融通过油画等美术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无疑对中国美术教育发展提供了创作和发展新视野。

(三)油画的价值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

现代油画作为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不断推动了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从民国开始启蒙的油画,通过大批的留学生到西方学习绘画创作,带回来色彩丰富的多元化的艺术技艺,并在国内开办了很多形式的美术院校,绘画工作室,很多的美术院校和课堂教学都是模仿西方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中国早期的中国美术院校的雏形,因此油画在中国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推动着中国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是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基石和阶梯。

三、结束语

油画作为一种美术艺术表现形式,是通过各种绘画技艺、色彩运用而表现出绘画的精神内涵,这些都是油画的价值体系的内涵,随着油画的价值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也推动了中国的美术教学的发展,丰富了美术教学内容,扩宽了美术教学的新视野,为美术教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参考文献:

[1]吴云华.迟来的热潮——关于中国油画艺术及其市场.银行家,2006(10).

[2]袁源.西洋画在中国的误解——明清时期中国没有接受传统西画原因初探.美与时代(下旬),2007(12).

油画教育论文篇6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179-01

目前,油画已被各个高校纳入美术教学之中,是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但是,就我国不少高校油画教学模式而言,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成为我们对培养高素质油画人才所创立的新模式。

一、高校油画教学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油画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油画在我国教学发展中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同时也逐渐使油画的教学队伍扩大。因此,高校油画教学代表着我国油画事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向。

(二)高校油画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校油画教学倾向单一化

目前,各个美术院校均开设有油画课程,而在油画教学过程中存在单一化倾向,这种单一化倾向直接制约了学生学习油画的兴趣,其主要表现在基础课程,也就是表现在素描和色彩两门基础课程上。通常情况下,色彩的教学主要以水粉为主,但根据学生的技术储备来说,却是以厚涂为主,这便误导了学生对油画的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技巧的教授,而忽视对教学艺术的教授,久而久之,形成了这种较为单一的教学模式。

2.油画教学中对色彩的教授还很不足

油画教学中,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相当重要。在整个高校油画教学过程中,不少油画家都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新的油画色彩教学新模式。但是有一些高校油画色彩教学中,太过于追求色彩写生的训练,忽视了装饰性色彩的内容。同时对于油画中的组合和构成等原理都很少涉及教授,最终导致油画中的独特的色彩没有得到展现。因此,高校油画教学中应对色彩教学进行调整,培养学生更为全面欣赏色彩的能力。

3.高校油画教学中,人文教育较弱

从学科的宏观范围上看,人文学科包含艺术学科。因此,油画教学中对人文教育不仅是进行专业教育,更是广泛的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人文教育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能够对现实生活和社会有更深一层的认知和全面理解,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创下有利条件。然而,在不少高校油画教学中,有很多高校强调对专业的培养教育,从而忽视了人文教育,事实上,这种重技能,轻理论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艺术培养。如果一个艺术家想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得到磨练,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专业能力,才能在艺术的道路上崭露头角。

4.创新教学的盲目性

创新一直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高校油画教学中也不例外。但在高校油画教学中出现盲目走创新教育的路子的现象,在油画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摆脱单一性教学,便开始注重写生色彩,直接画法等老套路,感觉没有新意,便又开始把主观色彩或抽象作为油画训练的新方向。然而,这对于学生来讲是及其不利的,学生被迫灌输教师的个人意愿,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长期以往,学生的独特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将会丧失,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二、高校油画教学中,多元化教学策略

从油画教学中的实践来说,在高校油画教学中走多元化教学模式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推动了教育者和艺术工作者对油画教学模式的全新探索,使中国的油画教学不断进步,从而培养更多的油画人才。因此,走多元化教学模式,这是油画教学中的必然结果。

(一)教学体制的改变

如果我们想要将多元化教学模式深入到油画教学中,首先要进行教学体制的改革。

例如,如果学生对自己都没有完全的把握和认识,那么这个学生对于画室的选择也不能那么认真,另外,若过早进入画室,其创作风格往往比较单一。若画室教学往往重点教授绘画技巧,忽视文化教育的培养,这对于学生的发展都具有不利因素。因此,只有通过对教学体制的改革才能使多元化油画教学深入其中。

(二)加强色彩教学

由于油画教学中的侧重点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个不同模块。一个是写生色彩,另一个是色彩重构,二者共同构成油画色彩教学中的基本框架。所以,在高校油画教学中要注重形色分离的训练,使色彩教学充分得到加强。

(三)加强专业教育和注重人文教育共同发展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做人和做事的培养,在高校油画教育中更应如此,其最终目的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油画人才。但是,我们应在加强学生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人文教育,将理论与专业技能协同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油画人才。

(四)强化高校油画教学中油画师资队伍的建设

目前,有不少高校都在大量增开艺术门类。而一些高层次艺术院校还是与绝大多数地方院校不同,像一些院校对纯艺术类招生都有合理的限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艺术教育的严肃和正规。但为了防止盲目扩招的现象出现,应加强油画教学中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时还应鼓励高级油画人才向更高的领域迈进。

(五)创造优良的油画教学环境

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起到主导作用,教师的个人学识结构或油画技能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影响学生。因此,创造良好的油画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作用。另外,应加强培养油画学科的领头人,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有效组织研究活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油画学习风气,从而提高教学效益。而在院校适时建立良好的环境和激励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教学,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油画教学中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应该是注重油画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新世纪的油画人才,进而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多元化教学模式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推广,从而使我国的油画迈向新的台阶!

油画教育论文篇7

关键词:当代;油画;教学;改革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油画教育论文篇8

一个学科的基础教学必然与其学科的发展紧密相联。油画学科教育的发展,决定着油画基础教学的方向。

我国的油画教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的上海土山湾画馆,但真正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是从20世纪初的“两江师范学堂”设置油画课程开始,至今油画学科教育发展已有百年历史。我国的油画教育体系源于留学西方的画家接受的法国学院写实主义,以及前苏联现实主义油画教育模式。这个传统的教育体系及教学模式为我国油画事业培养了众多具有扎实造型能力的、杰出的油画家和油画教育家,为我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油画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日益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传统的油画教育体系已经愈来愈显现出其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综观当今世界美术学科教育发展趋势,“大美术”学科已成为必然。作为起源于欧洲的传统油画教育,在西方已日渐式微。绘画观念的改变,绘画媒材的拓展,“自由绘画”教育取代了传统的油画教育,油画仅作为众多绘画媒材中的一种形态而已。文艺复兴以来,几百年油画的辉煌早已不再。

在我国教育改革大潮中,本着拓宽专业口径、淡化专业意识的基本精神,国家教育部在1998年公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正式把原有的油画专业、中国画专业、版画专业合并为绘画专业。美术院校也随之逐步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各学院相继实行“工作室制”,倡导多元化教学理念,并在学院下设置造型学院,把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纳入其中。造型学院下设基础部,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实施学。二年级上学期到各专业系进行专业基础学习,二年级下学期起直至毕业,再到专业工作室学习。近年来,各专业美术院校纷纷从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向当代教学模式转型。

我国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发展较晚,大部分都是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新增办的。而这些新增办的绘画专业或美术教育(师范类)专业中的油画教育方向,大都采用专门美术院校传统的油画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进行教学。然而,综合院校与专门美术院校在教学体制和教学规模存在的差异,致使当前综合院校的油画教学处于两难的境地。

其一,教育部规定综合院校本科教育计划控制在2800学时,而专门美术学院(以中央美院为例)除公共文化课及专业理论课外,其本科的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计划为2600学时以上。也就是说,综合院校油画教学采用美术院校传统教学模式设置课程,课时量却减少近四分之一。以致有的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仅安排48学时。与专门美术院校相比,综合院校油画教学专业学习时间存在不足。

其二,综合院校由于油画教育规模较小,一般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都无法采用当今国内外美术院校培养艺术人才通用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多元化方面显然是一种缺陷。

面对新时代对绘画(油画)专门人才的需求,以及当代艺术观念的影响,在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有些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也相应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比如有的学校增设“表现型”绘画课程等,无奈处于综合院校统一管理模式,课时量是有限的,根本无法撼动固有的传统,小敲小打的修补显然无济于事,改变不了单一写实的传统培养模式。

总之,综合院校的油画教育及其基础教学当前的这种尴尬现状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改革当前综合院校油画教育的传统模式势在必行,而基础教学更是改革的关键。怎样建设好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应认真加以研究。

改革油画基础教学,构建当代综合院校油画基础课程体系,我们首先应明确综合院校油画教育办学指导思想和培养目的。国内外美术学院绘画(或油画)专业采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以培养艺术家为宗旨。针对有别于国内外专门美术院校的我国综合院校特点,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吸取国内外美术院校绘画或油画学科建设经验,更新教师传统写实观念、拓宽其知识结构,并依托综合院校人文学术氛围和多学科资源,夯实专业及人文基础,培养适合当代社会需求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素质的、以油画为主的绘画人才。构建适合综合院校油画学科教育的基础课程体系,走一条综合院校自己的油画教育发展道路。

改革与建设基础教学必须符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型油画人才这个目的。“素质型”,即全面素质,它不仅包括造型能力和以油画为主的绘画技能的专业素质,也包含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应该在人文素质中得到滋养,在专业素质中得以展现。

专业素质培养的基础即专业基础。我们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和建设上,以油画为主向多画种基至设计艺术上拓展,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精神。在教学观念上,要突破单一写实模式,实行多元化教学。除传统的课程素描、色彩、透视、艺用人体解剖、三大构成、油画基础外,增设绘画材料、中国画基础、水彩画基础、壁画基础、书法、陶艺、雕塑、设计基础等课程。传统课程中的素描、色彩须加以改革。

以素描课程为例。一年级素描课程中,我们要求学生掌握造型基本知识(比例、结构、透视、动态)的同时,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速写、默写与创作构图安排进素描课程中是必要的。慢写(中、长期素描)、速写、默写过渡到自由创作构图,这是直观视觉感受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也是改革传统素描以写生为唯一手段的教学方法。学生在中、长期与快速的写生训练中提高造型能力的同时,通过默写、自由创作构图的锻炼,加强形象思维能力,进而达到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色彩课程改革之一,摒弃以水粉画为色彩练习的方法,直接以油画进行色彩训练。学生在高考前就进行过大量的水粉画练习,改以油画训练可避免重复,以减轻综合院校专业课时不足的压力。之二,在写生课程后安排色彩自由创作构图练习,启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任其气质、个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

油画教育论文篇9

二、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油画课程设置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各大院校都在积极进行新课程改革,就高师院校美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情况而言,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与美术教育目标不吻合,其中,油画作为美术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其课程设置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一)忽视学生艺术性培养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油画课程设置并没有突破性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艺术欣赏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教师在评判学生油画作品时以是否真实再现客观事物作为评价标准。由于油画最先由苏联传入我国,受当时苏联创作价值观的影响,我国的油画创作在表现手法上主要以写实为主,因此,画者是否高度还原所描画的客观事物成为衡量一幅画好坏的重要标准,这种标准对当代的油画创作依然有不小影响。因此,高师院校教师在培养学生时,往往会以培养学生写实技巧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在课程安排上以能够进行写实的事物作为训练学生写实技巧的主要对象,比如,高师院校油画课程中主要有风景写生、人物写生等课程,这些课程看重学生对客观事物还原的能力。其次,学校认为油画学习以实用性为归宿。学生由于受写实手法的限制,在学习油画时更多是以对客观事物的描画为主,因此,画得“像”便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于是,油画的作用就像照片一样,以记录发生的事情、看到的美景或是遇到的人物为最终目的。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在油画课程设置上,由于学校与教师都将写实技巧作为培养学生的重点,而忽视了学生审美能力、艺术品位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二)忽视学生师范性的培养

目前,我国许多师范类院校的油画课程设置与美术专业院校的课程安排基本一致。学校按照培养专业画家的方式培养训练学生,忽视了师范性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校在安排课程时,忽视学生油画专业理论知识、户外风景写生等学习内容,忽略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不重视学生对教师岗位的认识,没有适时训练学生的讲课能力,更没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教师这一职业;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教学技巧的能力,导致大多数师范生毕业后授课能力差,不能运用有效的教学手段讲授课程。

三、高师院校油画课程设置的改革方向

高师院校在培养学生时,应以师范性为指导思想,在课程设置上以培养学生绘画技巧为基础,同时,适当安排一些有关油画的基础理论知识及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一)以师范性为指导的油画课程设置

油画课程是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课程的一个分支,其设置应区别于专业院校的美术课程设置,充分体现高师院校的师范性。针对这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作为高师院校领导,应将师范性作为培养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指导思想,使学生在日常课程学习中意识到教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3];第二,作为高师院校油画教学的实施者,教师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对美术学科的教育科学、教育规律等有所了解,并将这些知识作为教学实践的指导,应用于课堂教学设计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对教师这一职位有所领悟。

(二)以教育性为基础的油画课程设置

高师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在教学内容上过于强调学生的绘画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从学校角度来讲,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的油画作品鉴赏、油画艺术大师介绍以及油画美学理论等课程,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油画理论知识,还能使学生广泛了解各个时代代表画家的绘画特色,比如,提香在绘画色彩上的运用、米开朗基罗作品中表现出的力量美等。第二,从教师角度来讲,在进行课程教学时,首先,要认真进行课前课程设计;其次,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采用有效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最后,适当安排学生讲课,提高他们的教学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基础理论,还有利于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以艺术性为目标的油画课程设置

学校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其一,学校在油画课程设置时要努力突显人文精神这一要素,只有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他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油画作品的内涵。其二,学校油画课程设置应该将提升学生艺术审美能力作为最终追求[4]。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从三个层次对学生进行训练。首先,组织学生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在真切的、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感知外界事物,全面把握事物的形态、结构。其次,对学生进行美感教育。在学生观察事物时,教师引导学生调动感官,触、嗅、味觉全面结合,在感知基础上,借助想象力,深入理解观察到的事物,做到“物我合一”,从而培养他们发现美的能力。最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情操教育。讲解一幅画时,除介绍画家生平外,还可以补充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准确理解画家的意图,并从作品中有所领悟,以画家的品质熏陶学生情操,从而丰富学生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精神层次,完善学生品格[5]。

油画教育论文篇10

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了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绘画教学模式。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的引进在当时对我国的油画艺术教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之后,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过分着眼于学生的技能训练,偏重于科学、理性地观察和描绘对象。这种日趋于保守化和程式化的教学模式,似乎使艺术日渐演变成为一门追求技术和理性的学科,从而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劳作。当然,对于油画艺术来说,科学、理性的观察表现能力和精湛的造型能力固然重要,但是艺术毕竟是一门强调形象思维的学科。而从艺术匠人到知识分子的蜕变必然要有几个因素的保证。也就是说,当代油画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之外,更加要注重对学生的理论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个性化的艺术语言的培养。15世纪,意大利雕塑家季培尔底曾提到,希腊人是绘画、雕刻的研究家,这表现在他们的素描理论上,没有这种理论,就不可能是个优秀的雕刻家或画家。可见,一个艺术家之所以优秀,并不仅仅是因为他所拥有的精湛的技能。因为,精细的模仿能力只是艺术活动的基础,但却不是决定艺术成就的最主要的因素。个性化的艺术语言,以及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艺术家的学识修养和深刻的思维建构才是决定性的因素。这也就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在强调学生的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重视对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学生的大胆创造给予鼓励,在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发掘学生的创造性热情,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另一个层面上说,这也对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在过去几十年的油画教学理论中,曾出现过油画教师应该首先作为一个艺术家还是一个教育家的争论,但我国现阶段的教学来看,时代对油画教师又有了新的要求。就笔者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教师,好的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优秀的艺术家,更应该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但是,针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教育现状,油画教学要想适应当代艺术的发展,油画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教育家,更应该是一位了解当代艺术发展现状的“半个理论家”。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代油画艺术教育工作者对当代艺术的目前成果的接受、梳理和转化。当代艺术的前卫性、实验性和批判性都是值得年轻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甚至,美术院校可以开设融会当代艺术成果和经验的新课程,通过对学生传授当代艺术成果,使学生能够得益于多元的当代油画艺术教学资源。

相比而言,传统的学院派写实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较为单调,教学内容也相对过时、守旧。在以往的油画教育中,各大美术院校多贯彻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的方针,而忽视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年轻学生没有过多的自我判断和辨别意识,在创作过程中普遍缺乏自信,过分的依赖于教师的判断。因为现有的艺术教育体制多引进苏联契斯恰科夫体制的教育模式,在强调技能训练的同时,并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养和批判意识。当然,现在中国目前的学院体系里面,除了传统学科之外,另外还增加了许多新的课程设置,比如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的新媒体艺术系、四川美术学院的油画第三工作室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现代艺术学院等,都开始注重实验教学。中国美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拥有很长的办学历史,虽然被称为新媒体艺术系,但是他们的学科带头人张培力却是油画专业出身,由于对油画专业本身的了解,在指定教学方针政策时便更为自由灵活,可以吸收油画的一些技能用在多媒体创作中,所以,中国美院的影像艺术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一直出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四川美术学院第三工作室也是油画艺术的延伸。就体制上来说,第三工作室就是油画系的一部分。在这种体制之下,第三工作室的教学对扩宽油画系的视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总体上来说,当代油画艺术教育的改革要把握住一个要点,即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油画教育要与当代艺术产生良好的互动,就是要让油画与油画教育真正的具有当代性。但如果依照陈默先生对艺术教育当代性的四点定义,我们油画教育并没有真正体现出其当代性。其中第一个标准即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反思必须落实到第二条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践过程之中,不然,当代艺术教育反思就没有任何说服力。同样,无论艺术教育与当代艺术融合到何种程度,以及当代艺术教育具有何等的前瞻性,它们的最终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归为艺术教育的转型。当代艺术专业杂志上也不乏对当代艺术教育进行反思的文章,网络上也时常看到呼吁艺术教育改革的口号,但是我们却没有看到当代艺术教育转型的实际行动。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体制一直延续了50年代中期以来的以画种为界线的分科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中国当代的主流艺术教育也没有从本质上超越50年代苏联的教学模式。其实本文反复强调的是第三点,即当代艺术教育与当代的融合,也即当代油画教育与当代艺术的融合。既然我们还称之为油画,我们就要保持油画的基本属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当代艺术发展今天,已经没有语言上的差别,油画和雕塑、装置等语言已经不再有前卫和后卫之分.基于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油画应该吸收其他艺术语言,而又不放弃自己的语言模式,这才可能称之为油画教育转型。

油画教育论文篇11

关键词: 美术学专业培养目标;美术教育;基础课;油画教学

Key words: train objective of fine arts major; fine arts education; basic courses; oil painting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8-0166-01

0引言

普通师范类美术学专业的本科生与高等艺术类院校的美术专业的学生相比,普通师范类美术专业的本科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极其特殊的大学群体了。因为他们能进入师范类专业的大学因为在高考中要求师范类学生文化课的分数要求比专业美术学院的文化课程要求高,专业相对比专业美术学院文化课分数低。正因此,在综合性师范类院校里,怎样提高美术学师范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成为重要的问题。

1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面临的问题

根据因为美术学专业的基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系统掌握美术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的师资力量。通俗的讲就是说培养的不是专业美术工作者,而是能够在中等学校从事美术教育者。专业美院油画系学生的专业课安排时间上四年都在进行油画训练。而师范类专业培养目标的特殊性,要开设国画、油画、版画、雕塑、设计、环艺、水彩等美术类相关课程都要全面系统的学习。而主干油画课程的学习时间只有两年。与专业美院的油画专业相比师范类的美术学专业的油画课程设置、教学目标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美术师范生油画授课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

2美术基本功薄弱影响着油画课程的训练

师范类美术学生对于高考这块文化课要求比专业美院要高,但美术基本功上要比专业美院的学生要弱很多,且大多数师范高校在录取时候文化课就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很多考进高校的艺术类学生的美术基本功薄弱。但文化课却相对要好,虽说文化课好,理解能力会快,但“手上”的基本功却还缺少必要的锻炼。特别是众多学生是从普通高中学校直接考入师范类美术学专业,在高中期间美术基本功锻炼时间就很少,有的只做了几个月的素描以及水粉的基本功培训。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油画。笔者对国内某高校学生做过调查,美术学师范专业学生在进入大学接触过油画的学生不足百分之二十。西方油画的学习基本功正是素描能力拓展,基本功薄弱从根本上限制了专业油画的学习。

3学生油画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及学习时间上的投入不足

高等师范类院校美术学专业培训目标的特殊性决定了此类学生的学习背景的特殊性。美术学专业的油画训练基本是从大二开始的美术学专业学生一般在前两年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国内一般美术学专业方向分为油画方向,国画方向,以及设计方向。前期我们谈过入学时期学生水平层次不齐有的根本没有接触过油画,而有些学生是从普通艺术类学校中专或者中职毕业,在中学期间就专攻美术的油画专业,从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与普通高中毕业学生却从未学过油画相比较。学生对油画理解以及掌握的程度就有比非常的差异。进入大学后,在同一个班级里,既有对油画技巧掌握相对较好的学生,也有对油画技巧掌握相相对较差的学生,还有极其个别一些学生几乎不懂油画。这种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班级对油画前期教学带来较大阻碍和能力发挥。有点学生觉的讲的太浅显,而有的学生觉的讲的太深,自我的能力还不能达到。

4关于高师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改革对策

面对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中面对的困境,笔者经过几年的摸索,对师范类高校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提出几点改革建议。加强学生的基本功的训练。在新生进校后,对其全面的进行油画基本功摸底测试,根据学生测试能力的结果,美术学专业的学生归类分为基础班以及加强班两种类型,强化基础课训练。每种类型的班级的教学都有相应的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经过笔者长时期的教学实践,分类教学能够有效的解决前期因为美术基本功薄弱影响掌握油画能力的问题,基本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美术类学生能够系统的掌握油画技巧,教师得以顺利开展教学。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观看西欧国家高校油画大师的训练的方法。现在的教学方式在也已经不能和50年代苏联油画教育模式相比较,更不是简单古板的“教”与“授”方式,教师在课堂上说学生听,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调动不起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把问题讲完,但是学生能够吸收消化掌握了多少,什么问题还不清楚,这些都是传统说课教学的弊端。如今西欧国家西方油画教学模式,采取了互动式教学手段,教师主导着课堂,在课堂上不光“说”在课堂实践上。与学生在一起做画训练,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与学生在的交流中的完成了授课内容。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能力的提高,教师的能力以及素质在美术油画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传“道”人,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在高等师范院校里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标语:“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只有不断地自我提高自身水平能力,才能更好的教育别人,而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总的来说,在高等师范院校油画方向的教学是美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笔者对师范类高师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进行了分析建议和改革,虽说获得了部分的成效,但肯定还会越到其他方面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论怎样高师院校里油画教学改革还未能止步,变革仍然是个长期探索的一个阶段,只有不断的深化专业油画教学改革以建立有利于高师美术学专业的教学为目标,实施创新的教学才能完善解决高师美术学专业油画教学中面临的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1]胡元佳.试论高等师范院校油画教学改革.南宁师范学报,2008(9).

[2]徐文光.中韩油画教学模式的比较与思考.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戴士和,马路,丁一林.油画教学的四个焦点问题.美苑,2003,(1).

油画教育论文篇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55-01

一、油画专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上的矛盾、困惑

目前油画专业的基础训练课程已经基本成型,但学生创作意识的培养还不够重视。并且在油画教学中对创作的简单理解,使得完全丢弃传统教学模式,无视创新与传统的内在联系。

由于对创作的简单理解,为了让学生找到自己创作风格。教学中有的老师鼓励学生模仿国内外风格较有特色的艺术家。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是有益处的,学生可以从这些作品中吸取一些自己所需要的养份,也可以通过对大师作品的临摹提高自己的油画技法。但学生缺乏适当的理论引导,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从制作程序到内容、形式一律照抄,这样导致学生缺乏自我创新性,从而将自我个性转化为他人的自我个性。

(二)教学环节中的弊端

在现阶段我国的油画教学课程中,静物、人物等仍是油画教学的主要内容。虽然美术学院都专门开设创作课,但都是为了毕业创作所设计的课程,且创作课时太少,学生往往还没有进入情况就已经面临结课。

油画教学中一般把学生作品分为创作和习作两大类。这反应了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扎实的表现技法是写生课来完成的,创作课所要完成的就是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由于平时没有创作意识,不注重创作素材的积累,学生对于创作课只能是无从下手。

(三)教学评价效能的低弱

在遵循以写生基本功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只能解决学生再现自然的能力。因此在评价学生的作品时,老师往往只注重学生技法方面的问题而忽视了学生作品中自我观念的加入。并且教学评价一般只在课程结束时开展,评价显得过于笼统,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的显现。这些具体问题在改进油画教学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教学评价结果在油画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

二、油画专业教育的改革

(一)教育体制的改革

专业教师应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挖掘学生的潜力,抓住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首先,学生创作的根本动力是对艺术的兴趣。要鼓励学生不能一味的照物写生,要对创作产生兴趣,不畏惧创作。现在的学生表现欲望很强,适时举办油画展可以激励学生对油画产生浓厚兴趣,使学生有平台展示自己的创作能力,这样能大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其次,创作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学生对创作有了热情后,必须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使之能保障兴趣的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带动学生进行试验性创作,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加之艺术理论的支撑,才可能发展我们今天稍显滞后的油画教学。

(二)教学模式、课程方案和课程改革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应该抓住的是课程改革这一关键,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模式要从原来的注重分数转变成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这就要求老师教完理论知识后,学生的作业都要在老师的帮助下体现出创新性的创作,这也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一个根本性改革。

当然对于教师的备课,教学要求老师要深入研究新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当然我们目前还处在一个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探索实践的阶段。在今后我们要有针对性的对每一门课程进行大胆改进,以达到每门课程都是启发式教学。

(三)美术教育意识的培养

美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教育活动中培养学习者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趣味,增进学习者的美术知识和训练技能的活动。美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不是为了培养美术家,也不是画家,而是社会功用性为社会服务,对全体民众进行审美教育,提高民众的审美修养,培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和趣味高尚、修养全面的公民,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结束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