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的好处合集12篇

时间:2024-02-24 15:08:39
新闻学的好处篇1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1-00-01

(一)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与其他行业相比,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必须具备扎实、专业的岗位能力,编辑人员的岗位能力包括一一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高端的艺术审美能力、现场指挥控制能力、文辞修饰和组合能力、理性逻辑能力等等。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会在其工作过程中遇到各种各样、行行的新闻题材和体裁,编辑的职能不仅仅在于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与分析,更要求灵活巧妙、真实具体的驾驭、拼接、组合各种文字和体裁,让事件以多维立体的形式再现给大众。除此之外,新闻编辑还要具备处理视频影像和图片的能力,能够熟练的运用各种稿件处理软件对新闻画面和影像视频进行技巧修改和处理。不光要熟练画面排列、标题选取、内容提炼等基本功底,还要掌握音频录制、复制等技术能力。

(二)受众为本的新闻素养。电视新闻是为受众服务的,这就是要求新闻编辑将受众理念放在关键的地位,坚持以受众为本的理论思想,以新闻对大众的吸引度和大众对新闻的关注度为基础,进行新闻稿件的处理。其次就是在进行报道的新闻稿件时做好“三贴近”。确保报道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只有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具备平民角度和平民眼光的新闻报道才能深入人心,赢得受众的需求。

(三)具有新闻敏感,及时的发现有效的新闻。新闻敏感又被称为新闻鼻,是新闻工作者迅速而准确地的捕捉客观世界的变动信息,并衡量其新闻价值大小的职业反应能力。也是新闻工作做好新闻必须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当前很多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者素养和能力都是入职后培养的。但是在今天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新闻编辑者每天面临着很多信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很多,如果单纯的将事件复制给观众,或者转载其他媒体人的文章,是无法满足新闻的力量性与时效性的。新闻稿件的处理也要讲究一个宁缺毋滥,以敏锐的新闻触觉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咨询,或者是将其他媒体人己经发现的咨询以标新立异的角度和漂亮的技巧重新展现出来,才可称得上是真正的新闻稿件编辑技术。

(四)全面的编辑能力。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首要工作就是要做好新闻稿件的处理工作,这就要求电视台的新闻编辑们不但要求具备高超的语言文字组织能力,还需要精通新闻中的画面语言,控制好新闻中的画面节奏感;还要求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要能够掌握新闻的画面处理和同期声的运行,保证新闻的画面和同期声与解说词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最后就是要求电视新闻编辑着在进行新闻稿件的处理过程中做到尊重客观事实,让节目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提升新闻节目的受众吸引力,发挥出稿件的最佳传播效果。

(一)进行新闻主题的全面升华。优化电视台新闻编辑工作,就必须具备较好的技术能力。首先应掌握一定的稿件文字处理能力。做好价值评判、稿件内容科学筛选的同时,编辑人员应全面了解新闻采访以及录制拍摄的相关技巧,进而更好的把握新闻通讯员以及记者传递发送的新闻消息。其次应做好稿件主题内容的科学提炼并配以适宜的编后话进而促进新闻主题的全面升华。另外应有目的提升新闻吸引力以及感召力。通过稿件的编辑处理,引导观众更多的思索、感受进而有效补充电视新闻播出时间较短的不足,深化其舆论影响与传播范畴。

(二)提升电视新闻编辑的编辑能力和稿件处理水平。电视台新闻编辑人员,进行稿件内容的处理应优化编排技巧,扩充新闻影响力,对于那些内容单一的新闻稿件,能够采用有效的方式,进行新闻稿件的丰富,满足大众日益丰富的需求。其次编辑稿件技巧应良好的服从编辑意识思想,契合新闻具体内容。倘若单纯的追求技巧应用的花哨、丰富,却对新闻内涵的挖掘以及整体节目真实性形成负面影响,那么技巧则仅仅为华丽而不实际的空架子,对于电视台新闻节目整体质量水平的提升极为不利。

(三)创新同期声方式,丰富新闻稿件内容。电视新闻稿件的处理还包括新闻内容的剪辑处理,做好新闻内容的剪辑处理工作,除了需要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掌握良好的操作技术、做好新闻稿件的包装,令文字内容鲜话、生动,并确保紧凑衔接外。还需要新闻编辑在创作的过程中,坚持优先的科学原则,确保新闻稿件的画面和声音的有效配合。

(四)提升交往能力,创新稿件内容。电视台新闻编辑经常需要同社会各界打交道,同时还需在电视台内部同各个环节产生互相联系。为此,应提升编辑的交往能力,这对于新闻稿件的处理也是非常有效的。编辑只有同社会各层广泛接触及时联络沟通,方能扩充新闻信息来源管道,并科学制定报导计划,令稿件内容大纲的编写更为科学清晰。

其次就是要求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工作者具备新闻稿件的创新能力,新闻编辑工作人员应省时度势、全面观察分析、清醒认识探究当前形态领域的总体状况。从而做好电视新闻编辑工作内容的创新和策划,提升电视新闻的趣味性,满足新闻编辑工作者对于新闻的需求。

三、小结

电视台编辑对新闻稿件的处理本身就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想要做好新闻稿件的处理工作,首先要做好新闻素材的选择,对新闻稿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稿,并将新闻素材的文字形式转变成为符合电视新闻节目的语言表达方式,便于电视台进行新闻的报道和传播。而作为一名合格的电视台编辑就需要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创新意识,在对于新闻稿件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能够做到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提高新闻稿件的可观性和兴趣性。

参考文献:

新闻学的好处篇2

省委副书记王全书也为《新闻爱好者》题词:“新闻爱好者的良师,爱好新闻者的益友;新闻爱好者的知音,爱好新闻者的园地。”省委宣传部发来了贺信。

20年来,《新闻爱好者》以探讨新闻理论、研究新闻业务、传播新闻知识、交流新闻工作和新闻事业发展的经验、培养新闻工作人才为己任,坚持面向读者、面向基层,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新闻传播领域前沿动态的研究和传播,赢得了广大新闻工作者和新闻研究者的青睐。该刊连续四次被评为省一级期刊,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日前又荣获龙源期刊网中文期刊网络阅读亚洲排行63名。目前,《新闻爱好者》已成为河南新闻界的一个知名品牌。

代表们在发言中认为,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新闻爱好者》创刊二十周年的重要题词,实际上是对全省新闻工作者寄予厚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的笔下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人民群众的疾苦冷暖,有世相人生的是非曲直,有个人、家庭、单位、事业的成败得失。全省的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进一步认清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新闻学的好处篇3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

当前,网络媒体发展极为迅速,网络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形式多样、传播迅速、准入门槛较低等优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建立在大量新闻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总结,即使是在网络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从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到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丰富和发展。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新闻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互联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其副产品也在不断困扰着人们。新形势下,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开展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加强舆论引导,坚守新闻真实的底线,为人民服务。

网络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依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笔者以为,在网络时代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正确与好看”、“反映与引导”、“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的关系。处理好“正确与好看”的关系是坚守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解决好“反映与引导”的关系则是加强舆论引导的应有之义。同时继续推进新闻自由,防止新闻自由被滥用,也是网络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客观需要。

(一)坚持党性原则,处理好“正确与好看”的辩证关系

当前中国传媒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迁,党性原则有必要重申并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新媒体在时效性和影响力方面都将赶超传统媒体,但是新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正确与好看”的关系。不少新闻网站以点击率为追求目标,新闻多以吸引眼球的黄色新闻为主,其报道甚至严重违反党性原则。这样的做法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然导致新闻陷入低俗化的境地。更有甚者,思想意识的混乱会导致受众的迷茫。

处理好“正确与好看”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什么样的新闻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新闻是“好看”的。同时,还必须弄清楚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的新闻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原则的坚守,只有符合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新闻才是正确的新闻。一切对党的事业进行污蔑,对党性原则进行公然挑衅,对人民群众进行攻讦的新闻,都应排除在我们的新闻之外。“好看”意味着报道的新闻具有较高新闻价值,有足够吸引力,同时也要求新闻工作者立足人民大众,用尽量质朴通俗的语言来书写新闻。还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好看”的新闻都是我们的报道对象。好看并不意味着对受众猎奇心理的简单满足,它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之上。“正确”与“好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是一切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政治原则上的保障;“好看”则是一切新闻的归宿,所有的新闻必将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传递出来。如果仅仅因为新闻的“正确”而忽略新闻的观赏性,是对新闻规律的蔑视。

(二)加强舆论引导,处理好“反映与引导”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不再缺少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的传播局面正日益形成。但这并非意味着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被剥夺了新闻领地;相反,全民传播媒介素养的养成,对我们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要处理好“反映与引导”的关系。

何谓“反映”?顾名思义,就是新闻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将新鲜的新闻信息反映给社会大众。这是新闻媒体发挥其信息传达功能,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必然要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的发布已不再是新闻记者的专利。“反映”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所掌握。面对这样的改变,新闻工作者似乎有点手足无措。新闻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发布信息,记者一方面要抢在第一时间“反映”新闻事实,同时也要做好新闻舆论的引导工作。

“反映”与“引导”绝非简单的对立关系,新闻工作者应该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对其进行科学把握。“反映”只是新闻的第一步,但是仅有简单的“反映”是不够的。当前网络世界充斥着海量信息,受众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无从选择,更有甚者,虚假、有害信息会对受众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在“反映”之余,新闻工作者更要做好“引导”工作,而不应满足于将新闻事实“反映”出来,更不能囿于网络狂欢的娱乐氛围无法自拔。新闻工作者应在人们狂欢的时刻坚守了望塔,避免社会这艘大船触礁。

(三)推进新闻自由,理智区分“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的界限

“马克思认为,追求自由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坚持新闻出版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华之一,没有任何理论家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对此作出深刻而正确的阐述。”②新闻自由早已被马克思主义者看作是开展新闻创作的必要条件。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新闻工作更加开放。不少人认为新闻工作应该摆脱体制的束缚,任其自由发展。“有的人一讲新闻改革,就向党要新闻自由,他们认为只要党领导新闻工作,新闻工作就不自由。谁要是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就被认为是保守,是反对改革。他们主张的新闻改革就是不要党的领导”。③新闻工作讲新闻自由,但是新闻自由是建立在遵守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的。正确认识“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的区别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有着本质的区别,坚持“新闻自由”是恪守新闻规律的必然要求,特别是进入到网络时代,新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政府部门也要以更大的勇气对待新闻事业。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绝不可能抹杀新闻自由,搞所谓的新闻检查制度。但是“新闻自由”绝不意味着可以没有顾虑地进行新闻创作,滥用新闻自由必将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注释:

①王杨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新闻爱好者》[J],2007年第4期

新闻学的好处篇4

一、电视新闻制作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及意

在目前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对于电视新闻制作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而电视新闻制作质量的提升需要选相关科学技术进行利用,新媒体技术就是比较理想的一种,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及意义。首先,新媒体技术应用有利于新闻内容处理方式创新。在当前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任务是对新闻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这也是保证新闻制作能够得到理想效果的重要基础,因而需要合理进行新闻内容的处理。目前,新闻制作中包括文字、画面及视频等不同类型,通过新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能够对这些内容进行统一处理,可使这些内容实现有效融合,从而使以往的新闻内容单一处理方式得以改变,实现新闻内容处理方式的创新,也就能够更好进行新闻制作。其次,新媒体技术应用可实现电视新闻网络平台建设。在当前网络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势下,电视新闻制作中为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实现更理想的新闻传播,需要进行网络平台建设,从而使新闻传播效率提升。在电视新闻网络平台建设中,通过新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电视新闻能够向不同地域的受众进行传播,使受众能够对新闻更好了解。另外,由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各种新闻内容的整合,也就能够使新闻内容更加丰富,为更好进行网络平台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与保障,为更好进行新闻制作提供理想基础。再次,新媒体技术应用有利于新闻制作效率的提升。在当前新闻制作工程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新闻制作效率,在以往新闻制作过程中,由于利用传统的技术进行新闻处理及制作,也就导致新闻制作效率比较低。通过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利用,可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新闻内容进行处理,使新闻制作具有理想的技术支持,从而也就能够使新闻制作效率实现有效提升[1-2]。

二、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应用中存在问题

在当前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所发挥着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然而在新媒体技术的实际应用中仍旧有一定问题存在,影响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效果,新媒体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未真正认识新媒体技术。就目前新闻制作实际情况而言,很多新闻制作人员并未能够真正认识并掌握新媒体技术,由于对新媒体技术缺乏充分认识及掌握,在新闻制作工作的实际开展中也就未能够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合理应用,从而导致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无法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最终使新闻制作质量及效果也就会受到不利影响。其次,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缺乏完善体系。在当前新闻制作过程中,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而言,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完善的技术体系。对于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未能够制定适当的标准及规范,导致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缺乏规范性。同时,新闻制作中对于新媒体技术设备未能够进行合理应用及维护,导致新媒体技术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有一定问题存在,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对于新媒体技术应用及新闻制作也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对于不同新媒体技术,未能够结合新闻制作的实际需求进行应用,导致很多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缺乏科学性及合理性,影响新媒体技术应用效果的发挥。再次,新闻制作人员素质不理想。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新闻制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并且综合素质比较强,但当前很多新闻制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并不理想,由于技术水平及理论知识水平较差,对于新媒体技术的掌握程度也就比较差,由于对于新媒体技术未有效掌握,也就无法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实际新闻制作过程中,从而导致新媒体技术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使其应用效果受到影响[2-3]。

三、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电视新闻制作理念

在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为能够实现新媒体技术的理想应用,首先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应当转变电视新闻制作理念。在电视新闻制作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新时期电视新闻制作要求及标准要求认识,并且要意识到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方面发挥的重要性及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真正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电视新闻制作中,从而使新媒体技术在电视新闻制作中价值得以更好发挥,使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具有更好的理念支持,以保证电视新闻制作的合理性及科学性。

(二)构建新媒体技术应用体系

在新媒体技术应用于电视新闻制作方面,为能够得到更加满意的效果,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应当对科学合理的应用体系进行构建。作为电视制作工作人员,应当对新媒体技术特点加强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新媒体技术应用制度及标准,并且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新媒体技术应用方法,从而使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具有更好的指导及依据。另外,对于比较先进的一些新媒体技术应当积极引进,从而实际使新媒体技术水平能够实现有效提升,为新媒体技术能够实现更理想的应用提供更坚实的高水平技术支持,使新媒体技术在新闻制作的中的价值更好实现。

(三)提升新闻制作人员技术水平

新闻学的好处篇5

新闻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在记者头脑中的反映,主体与客体必须一致,否则就是对客观事实的歪曲。它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对每一件事的反映都是准确的、可靠的,每一细节都经得起检验与推敲;二是从整体上反映时代的真相;三是反映了事件本质真实。①

新闻时新性是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指新闻事实在时间上是新近发生的,在内容上是人们所未知的。新闻与新闻事实发生之时距越小,新闻价值越大;受众未知范围(包括未知人数和未知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越大。它要求新闻工作者注意广泛寻觅人们未知的新闻事实并以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距内公开报道。②

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新性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处于矛盾之中。

新闻真实性要求新闻必须真实,做到这一点就要花费不少时间。

确保新闻时新性从采到编的时间越短越好,而确保新闻真实性则需要充裕的时间。在时间因素面前,二者总是处于矛盾和对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确保新闻的真实性还是确保新闻的时新性呢?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时新性都很重要,一个都不能偏废。

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时新性二者之间不只有对立的一面,还有统一的一面。一是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新性共处于新闻的这个统一体中,它们与新闻的其他属性共同构成新闻的特点。

二是新闻真实性和新闻时新性二者之间相互依存。新闻失实,不论内容怎么新鲜、刊发的速度如何快,人们都不会把它当新闻看,更不会说它是好新闻。时新性不强,没有吸引力,人们都不看,再真实也是枉然。

在二者之中,新闻真实性是第一位的。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必须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的本质要求。”③新闻是向公众传播的新近发生事实的信息,不真就不是新闻。人们重视新闻,喜欢听取和传播新闻是因为它反映的是客观真实的事实。真实是新闻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要求。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价值观来看,真实性更重于时新性。真实性是绝对的,是必须保证的,而时新性有时是相对的。有时考虑到时宜性,本可早发的新闻有意压一压再发,特别是与政治军事有关的新闻。④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既重视时新性又兼顾真实性

失实给新闻事业造成巨大损失,促使我们在杜绝新闻失实方面下大工夫,促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科学处理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时新性的关系,做到二者兼顾。

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牢记二者的辩证关系。

真实性与时新性既对立又统一,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新闻特性。二者之间真实性是基础,是第一位的,时新性是在真实基础上的时新性。在实际工作中,真正把握它们之间的这一辩证关系为我们杜绝新闻的失实奠定了基础。

作为一个记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不忘失实的恶劣影响,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恰到好处地处理真实性与时新性的关系。

加强监督查处机制,让警钟长鸣。

杜绝新闻失实不仅是媒体自身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我们要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强化社会监督机制,促使失实报道能及时被发现,并能得到及时处理。要注重发挥管理机构的监督作用,发挥行业协会和社会监督作用。

在实际工作中科学灵活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1)冷静。新闻工作者在采编工作中遇到时新性较强的新闻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特别是记者得到一条难得的新闻线索,往往会激动万分,会想到这个新闻如果能马上发出,就能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能评个一类稿,能评个好新闻,能使自己的声誉提高,甚至能达到别的目的。这时,他们最着急的事就是怎么快写快刊,以免被别人抢先。心思用在这上面,就可能会出问题:

一是匆忙中出了差误,记错人名、地名、时间等要素。甚至搞错一些事情的前因后果,造成张冠李戴。

二是不留心,被一些怀着不可告人目的的骗子利用。

(2)客观。记者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新闻想赶着发,但有的内容心里不塌实,让人左右为难。到底怎么办才好呢?笔者认为,这时就需要实事求是。

(3)灵活。在实际工作中要科学处理真实性和时新性的辩证关系,还要灵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周密考虑做到时新性、真实性二者兼顾,决不能机械地、教条地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有的新闻要完全落实起来,很费时间;等情况全部落实了,别的媒体都已经报道了;有的等你都落实了,事情又有了新的变化。新闻真实性的三个层次告诉我们,要视不同的情况而确保真实性达到了什么样的层次。

在新闻工作中,把握和处理好真实性和时新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有很多工作阅历丰富的编辑记者还不时出现失误,况且如今为了适应新闻竞争的需要,新闻工作者低龄化成了一种趋势。新闻失实问题不可能一时根除,不可能一劳永逸,它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还会存在。我们每个新闻工作者都要做到警钟长鸣,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自己的头脑,正确把握和科学处理新闻真实性与新闻时新性的关系,避免失实,为增强新闻事业的公信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②甘惜分主编:《新闻学大辞典》,13页。

③何梓华主编:《新闻理论教程》,30页。

新闻学的好处篇6

近些年,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舆情引导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舆情引导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为此,党和政府将其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并将其作为一项首要任务来抓。新闻舆情引导是舆情引导的重要表现形式,在现实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纵览我国新闻舆情引导的现状,还存在着诸多亟需改革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新闻舆情引导功能的发挥,制约了舆情引导事业的发展。如何提升新闻舆情引导的水平,是我们当下不得不面对的一项重点课题与难点课题。

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的必要性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概括起来讲,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是由舆情的本质属性与内在特征决定的。通俗地讲,舆情就是指公众的言论或意见。从舆情学方面看,舆情作为一种自发形成的意见形态,有着截然相反的形成过程。一方面,舆情由群众自发形成。当出现某种问题时,人民群众会根据自己的切身利益,对该问题持某种观点或态度,这种观点或态度经过传播以后,会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情。另一方面,舆情通过有目的的引导形成。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物、团体、组织,会根据群众的意愿,提出某种特定的观点或主张,进而引发社会共鸣,并最终形成一种强大的社会舆情。舆情在自发形成的过程中,会伴有一些非理性的成分,使舆情引导具有广阔的空间,这为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从哲学的角度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舆情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是由各种客观现实决定的。因此,导向性与倾向性是舆情的本质属性与内在特征,这为提高舆情引导水平提供了客观必然性。

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各种矛盾不断激化,各种问题也非常突出。在这些矛盾与问题面前,公众的情绪容易出现波动,从而丧失理性,对社会做出情绪化的评价或判断。在这种情况下,社会舆情的敏感性会大大增强,而且容易造成舆情与社会秩序的动荡。因此,有必要提高我国新闻舆情引导的水平,这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新闻舆情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政治变量与执政反馈指标。因此,如何提高新闻舆情的引导水平,既是执政者必须认真面对的政治问题,也是执政者无法回避的战略性任务。

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的重要性

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概括起来讲,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新闻舆情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因此,在舆情引导的过程中,其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与政治性。新闻宣传系大局,舆情引导无小事。①积极发挥新闻舆情的引导作用,不仅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现,而且有利于保障新闻舆情与意识形态的安全。新闻舆情工作的实质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在新闻舆情工作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积极弘扬社会主旋律。这样做,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从世界范围看,任何一个政府或执政党要想实现发展,都应当充分利用新闻舆情的引导作用,使其成为“一种力量的放大器、一种向对方施放信号的方法和工具”。②从另一个角度讲,任何一个政府或执政党如果忽视对新闻舆情的引导,都将走向灭亡,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就是最好的例证。长期的发展实践反复证明,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有利于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对我党而言,应当将新闻舆情作为一项具体的执政资源,进行积极地引导,从而实现党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提高舆情引导水平的过程中,我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也必然会得到提高,这对于我党的发展是有好处的。

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的基本方法

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目前,我国新闻舆情引导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着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问题,对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提出以下几项发展建议:

要严格遵循新闻传播学的原则与方法。在学术界,有许多专家学者将新闻舆情引导划归为新闻传播学的范畴。而与其他学科门类相比,新闻传播学具有独特的原则与方法。因此,严格地按照新闻传播学的原则与方法办事,是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的基本前提。在现实中,新闻舆情引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导向功能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改革与发展的全局。而新闻舆情要想充分发挥导向功能,必须坚持正确的引导方向。“公众舆情是一种自发行为,而新闻舆情是一种自觉行为。”③新闻舆情往往会形成一股强大的“舆情场”,促使公众舆情向该“舆情场”的方向转移,这就是新闻舆情引导作用的具体体现。在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发挥新闻舆情的引导作用,我们可以将新闻传播学的一些原则与方法有意识地应用到新闻舆情引导工作中去。这样做,可以极大地增强新闻舆情引导的针对性、有效性与实效性,切实地提高新闻舆情引导的水平。

要积极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良性互动。在新闻舆情引导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媒体形式,如主流媒体、大众媒体、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等。从理论的角度讲,媒体形式越多,越有利于发挥新闻舆情的引导作用,越有利于提高新闻舆情的引导水平。但是,在实践中,多种媒体形式容易产生各唱各调貌合神离的问题,甚至会产生相互排斥或者相互抵触的问题。④在这些问题面前,多种媒体形式根本无法形成合力,限制了新闻舆情引导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积极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良性互动。具体而言,我们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首先,我们依然要积极发挥主流媒体在新闻舆情引导中的主导作用,防止其他媒体形式的“篡权”;其次,我们要高度重视新兴媒体在新闻舆情引导中的地位与作用,并积极发挥新兴媒体在新闻舆情引导中的影响力与作用力;最后,我们要有效地整合各种媒体形式,建立健全新闻舆情引导新体系,大力打造新闻舆情引导的新格局。这样,在多种媒体形式的共同作用下,新闻舆情引导将被纳入一个正常的发展轨道,促进我国新闻舆情引导事业的发展。

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新闻舆情引导中的各项关系。长期的发展实践证明,新闻舆情要想提高自身的引导水平,就必须正确处理好新闻舆情引导中的各项关系。而新闻舆情要想正确处理好新闻舆情引导中的各项关系,就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思维。具体而言,我们要运用唯物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这样几项关系:首先,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正面与反面之间的关系。在新闻宣传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正面宣传,而忽视了反面批评。其次,我们要正确处理好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新闻宣传重在向受众展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在新闻宣传实践中,我们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宣传成绩与优势;又要抓住事物的次要方面,指出问题与不足。最后,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在新闻宣传过程中,应切忌以偏概全,不能仅凭一点事实就对某项事物做出好坏的价值判断,而要从一个理性者或全局者的角度,来透彻分析这项事物,从而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思维,正确处理好新闻舆情引导中的各项关系。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我们要想将该项工程做好,就要重点做好这样几项工作:首先,我们要对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的必要性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其次,我们要对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的重要性有科学的分析;最后,我们要对新时期提高新闻舆情引导水平的基本路径有准确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切实地提高我国新闻舆情引导水平,才能真正地实现我国新闻舆情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作者为沈阳大学文化传媒学院院长、副教授;本文为2011年度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重点课题“辽宁省教育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策略研究”之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JG11DA027)

注释

①陈力丹:“谈谈当前舆情的特点和引导方式”,《新闻界》,1997年第2期。

新闻学的好处篇7

此事曝光后,在社会上产生恶劣影响,极大地损害了新闻单位的声誉。为严肃新闻纪律,维护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和良好形象,教育和警示广大新闻记者,山西经济日报社决定对记者苏勇予以解聘,收回报社发给其的一切证件,并责令其停止以报社名义进行的所有活动;山西法制报社决定撤销刘玉柱驻忻州记者站站长职务、建议原单位党组织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对记者白建芳解聘留用察看,取消阎珍寿的特约记者资格、收回特约记者证;生活晨报社决定对记者魏停、樊武杰开除留用,对记者郭龙予以除名。

山西记协负责人也表示,全省新闻单位和广大新闻工作者,一定要以此为戒,认真接受教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行业自律,坚决抵制有偿新闻、虚假报道等不正之风。一经发现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树立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

省记协负责人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者中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予以监督,发现问题,可直接向山西记协投诉。举报电话:(0351) 42815964294504举报材料可寄:太原市双塔寺街124号山西记协收,(邮编:030012)。

《山西日报》评论员文章:以此为戒 严格自律

新闻工作是一个崇高而光荣的职业,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历史使命,在党的整个工作中处于重要的地位。

新闻学的好处篇8

一、真实性——新闻的生命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就点明了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新闻写作必须完全真实,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信守的基本原则。而事实真实,这是新闻真实的首要要求:“第一,该事实必须是真实发生或存在的,有据可查、有证可验;第二,新闻要素必须是完全真实的,即其人、其事、时间、地点、过程、直接原因、直接背景、直接后果、直接反馈、直接影响等必须是确凿无误的;第三,新闻整体事实的真实与新闻细节的真实是统一无悖的。新闻报道与记者采写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事实本质。在尚无法达到这一境界时,至少要做到“一般真实”,即新闻必须是真正发生的、真实存在的事实或现象。不虚构、不夸大、不“移花接木”、不“张冠李戴”、不“合理想象”是维护新闻“一般真实”的最低要求。”

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呢?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性体现在哪呢?我想从四个小方面来阐述。第一,新闻作品的写作对象是事实,而事实的基本特性是客观性。真实性的重要内容就是准确的反映这种客观性。如果事实没有被真实的报道,新闻也就不成为新闻。新闻正因为是对真实情况的传播,才有价值,如果是虚假的,就会一文不值。所以有人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的“资格”。没有真实性,事实不成为事实,新闻也就不成为新闻。第二,新闻具有多种社会作用,社会作用的发挥,都依赖于新闻的真实性。没有真实的报道,一切作用也都是空话。第三,新闻作品是现实的报道,也是历史的记载。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对“新闻记载历史”这一点有深刻的看法:“为此我热爱新闻工作,从事新闻工作。有哪一种别的什么职业允许你把正在发展的历史写下来,作为它的直接见证呢?新闻工作者就有这种非凡的可怕的特权。理会到这一点后,很自然的会深感到自己的不足。我每当遇到一个事件或一次重要的会见时总是焦虑不安,担心自己没有足够的眼睛、耳朵和头脑来进行观察、倾听、思考,以便从中理解一条蛀虫如何钻入历史这块木头中去的。”第四,新闻的有效传播必须有读者的信赖。信赖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道的真实性。

二、适度的文学性语言——锦上添花

来看看一段截取的人物通讯,“1930年曾为浙江地方法院和上海特区法院法官,1957年后执教于上海向阳中学的蔡晋先生,是晚景最为凄凉的一个。他和小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一个小房间,竹屏风后面,一张床板,很薄的被子,这就是他的卧室,里屋住孙子和孙媳妇,一个破旧奶粉罐,装着蔡晋的全部‘贵重’物品。弥留之际,蔡先生孤独的躺在阳台一角,而另一角,恰是护工的休息处。当《英美法词典》的编纂工作接近尾声时,蔡晋溘然长逝。陪伴蔡先生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除了他的1933年东吴法学学士证书之外,还有他亲自审订的《英美法词典》稿件,49页,轻轻的放入他的灵柩内。”这段文字运用白描等手法将细节描写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将文学化的语言运用的恰到好处。这样就将这个人物写活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所以在新闻写作中,适度的文学性语言的应用,会使新闻稿件锦上添花。

三、过犹不及——文学化语言要适度

文学创作与新闻报道都十分强调真实性原则。但文学的真实性与新闻的真实性有不同的要求。文学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再造”,文学的真实性首先表现在“再造”的合理性上,文学不是生活的机械摹写,它重在通过一定的形象来表现作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因此,作者对从生活中获得的材料必然进行一定的改造、加工和合理想象。这些经过精心改造修缮过的材料被纳入作品的框架,从而成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不难看出,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就是在生活材料的基础上再造理想材料,并以这些理想材料为工具再造“第二现实”的过程。而新闻写作是“再现”事实,所以在新闻写作中运用文学化的语言是要把握度的,不能“再造”事实,要“再现”事实。 转贴于

细节是优秀作品的亮点,它能把读者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细节成就好新闻的例子不在少数,如果细节还原的好、还原的适度,那么新闻作品就不仅是向读者报道一个新闻事实,而且在语言上还能使读者感受到现场的气氛。发表于《南方周末》的《麻镇:警察故事》,充满了让人产生情绪化反映的细节,从而达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记者以敏锐的眼光打量初次见面的吴齐,A4打印纸一般与办公室人员联系在一起,而一个派出所长抱出一摞A4打印纸,且说“到局里蹭的,免得自己花钱买”(这句话应当说经过记者某些闲聊式的提问后说出的,由此说明发现细节后还要追踪细节),这也很值得注意了,好像觉得不好意思,吴齐“又替自己辩白”,突现了人物的人性化和日常化,表明了他所处的尴尬境地。

四、把握尺度,相互融通

新闻报道中的细节还原是记者把在现场看到的、听到的真实准确的再现出来,运用适当可以丰满新闻的真实性。细节还原不能有想象成分在里面,如果出现了合理想象那么就不称为新闻了,就是纯粹的文学写作了。那么如何在新闻写作中运用细节还原,真实的反映事实?又如何才能使细节还原不过度呢?如何使文学化的语言不过度呢?细心观察、提问、感觉、笔记是获取细节的前提条件。在获取细节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普遍意义上的观察,更要调动所有的感觉器官,让自己在参与或非参与的采访过程中,接触并掌握大量的感性资料,以便综合提取有益的细节,只有自己全情投入,抓住的细节才会动人,细节还原时才有据可依。在新闻写作中,细节还原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不会使细节还原失度,就不会走向文学化倾向。首先是确立整体的报道中心,围绕这个中心提取采访过程中获取到的相应细节,细节犹如是锦上添花,为新闻作品增色,使新闻真实性更加丰满;第二就是由于对震撼人心的细节的体察,从而生发出整篇新闻报道此处的细节,好比是一串爆竹的引线,也许它们散布在文章的各处,但是从写作构思上来看,正是这些细节带给了采访者强烈的震撼从而生发出全篇新闻作品。

如果新闻中没有引人注意的种种细节,没有引人瞩目的文字,就难以抓住读者飞速运行的眼球,但是我们在新闻写作的过程中,细节还原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文学化的语言也要为新闻的真实性服务,切不可出现失度的想象。新闻报道的落脚就是新闻,而不是文学。新闻写作文学化倾向要把握适度,否则会出现“造新闻”、“假新闻”。新闻写作在真实的基础上抓住了好的细节,运用了丰富的文学化语言,并将他们有机的运用到新闻写作中去,才会产生真正好的新闻作品。

新闻学的好处篇9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12-0137-02

近年来,高校学生危机事件频发,给高校的声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危机事件的应对和处置工作。2010年7月29日颁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妥善处置各种事端”。在应对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时,新闻发言人制度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早在2006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曾表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设立新闻发言人。2010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又进一步明确了高等学校新闻制度的职责和要求。

所谓高校学生危机事件,是指以高校大学生为主体或涉及大学生利益的,主要发生在高校校园内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或潜伏尚未发作的,对学校的声誉、秩序或部分成员造成严重影响的情境[1]。将新闻发言人制度引入高校学生工作中,可以有效解决学生群体中出现的危机事件,化解学生群体中的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一举措对于创新学生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践意义

1.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应对学生危机事件、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以往高校出现学生危机事件,都是采用传统的“堵”和“捂”的办法,也就是“新闻——旧闻——无闻”的策略。广大师生无法了解事件的真相,谣言四起,反而造成了学校工作的被动,严重损害学校在师生中的形象和地位。引入新闻发言人制度后,学校在发生危机后的第一时间,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公布真相,制止谣言,变“堵”为“疏”,得到师生的理解,得到社会的宽容,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事态的发展,提高学校危机管理的能力,维护校园安全稳定。

2.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促进校务公开、建立阳光大学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的新闻信息机制不健全、数据披露不规范、政策滞后、沟通效率不高。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师生作为权力主体享有客观真实地了解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应当成为学校和广大师生重要的桥梁和纽带,承担“承上启下”、“上传下达”的重要作用。校务公开可以增大学生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可以让师生更好的理解学校各项政策和制度,强化师生对于学校的认可度和归属感。

3.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学校进行科学化、民主化管理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学生工作中引入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给广大师生构建一个民主参与学校管理、决策和监督的重要平台。正是由于有这样一个平台的存在,才使得高校在出台学生工作相关制度时决策更加谨慎、更加客观、更加满足师生的利益诉求,增强了决策和科学化和民主化。在征求意见时,要广泛吸纳各方建议,进行综合分析、判断,重视倾听基层的声音,能有效避免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同时,还可以促进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办事效率的提升,避免人浮于事现象的出现。

4.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高校应对媒体舆论、树立良好形象的必然选择。当今的社会是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以微薄、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传媒手段产生了巨大的社会舆论力量,高校也深受这种力量的影响。高校如何顺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游刃有余地应对媒体舆论,是摆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了,可以利用它向外界宣传学校发展、招生政策、人才培养等正面信息,可以树立良好的形象;但是如果用得不好,也很有可能迅速破坏学校的形象,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5.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新形势下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在有效传递学校信息的同时,掌握学生对于学生工作的态度、看法和认识。可以以此为契机,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进一步引导。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的都是同广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息息相关的重要信息,是学生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对于广大学生拥护的政策和制度,可以利用这一制度很好的凝聚人心,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认真配合。

二、建立和完善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系

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必须建立一套与高校学生工作实际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加以完善。

1.高校学生工作新闻组织机构的建立。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制度要求必须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其组织机构应当由学校主管领导,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党委研工部、校团委、校医院、后勤集团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各学院主管领导等与学生工作密切相关的人员共同组成,可以设立委员会的形式,常设机构可以放在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党委研工部或党委宣传部。

2.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的选任和培训。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可以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或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学生处)、党委研工部等职能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担任。任职资格要求是要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熟悉新闻宣传工作和学生工作情况,有较强的交流沟通能力,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魅力,有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等等。相对于政府的专职发言人,高校的新闻发言人不一定统一为专职,可以允许为兼职,也可以根据危机事件的不同情况选定不同的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选定后,要持续地进行培训和学习,邀请在新闻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方面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3.高校学生工作新闻的内容。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在公布消息之前,应将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的核实,包括信息的来源、搜集过程、背景材料以及事件的具体过程等等,保证所的信息真实可靠。对可能引起的怀疑、质询要有充分的准备和详细的应对策略。信息时,要由被动的信息源变成主动的信息者,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使媒体和公众产生信任感,消除误解,疏导情绪,尊重媒体和公众的知情权,获得公众舆论支持,以此扭转危机带来的不利局面,提升学校的形象及公信力。

4.高校学生工作新闻的方式。高校学生工作新闻的方式和途径是多样的。在制度构建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信息途径的系统化和规范化。根据载体的不同,新闻的方式可以分为会议、网上、报纸等几种形式。会议的方式主要包括新闻会、新闻通气会、记者见面会等。网上则包括网站、QQ、微博等多种形式。而报纸则多采用新闻通稿的形式。会议和新闻通稿的形式显得更加正式一些,尤其在应对复杂危机局面的情况下,不宜单独使用网上的方式。在实际过程中,也可以采用三者结合的形式,效果会更好。

5.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在危机事件中的媒体素养。媒体素养就是一个人认识、评判和运用传媒的态度与能力。在学生危机事件发生时,新闻发言人应当充分理解和认识传媒的力量,学会正确运用媒体资源。一是要与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学会与媒体打交道,学会与新闻记者合作共事,学会利用媒体来宣传自己的工作。危机发生时,要善于处理和新闻媒体的关系,引导其展示学校在应对危机事件时的正面信息。二是做好危机处理的舆论引导。危机事件发生后,一定要在学生工作相关的网站、报纸、QQ群、微博等媒体平台及时、准确、滚动相关信息,掌握主动权,不给造谣者以任何可乘之机,流言蜚语也就会不攻自破[2]。

6.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在危机事件中的掌控能力。面对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信息公开的程度、沟通的方式、团体合作的精神态度都在考验着新闻发言人的掌控事态的能力。得知危机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应立即在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用相机、录音笔、DV等主动地获取第一手资料,为以后新闻消息、处理人际关系、掌握舆论主动权打下基础。在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要营造一种民主的、互动的氛围,这样既可以缓解紧张气氛,又可以使事件的真实情况在互动中表述得更细致具体[3]。交流时要表现得果断自信,不能犹豫,对于提问要正面回答,不能用“无可奉告”来搪塞回避。要注意沟通时的语言技巧,成功的发言技巧可以展现出个人魅力,能够迅速地给人以信赖的感觉,而失败的发言技巧无法准确的还原事件的真实情况,容易引起事态的失控。新闻发言人信息时一定要态度真诚,切记说谎;要根据当时的语言环境,调动各种情绪,增强感染力;语言切记高深晦涩,要通俗易懂;要用生动活泼、形象幽默地方式来阐述政策、观点或结论。

7.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在危机事件中的舆情监控能力。高校学生工作新闻发言人同时还要负责建立学校的新闻预警和舆情监控机制,研究和把握舆论导向,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反馈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4]。在新闻信息后,要注意收集和整理公众反映和社会舆论。出现负效应时,要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制定应急措施和补救机制,切不可因为担心事态可能恶化而对敏感问题三缄其口,这样更容易造成以讹传讹、难以澄清的态势。要尽可能地回答公众普遍关心而又不甚了解的话题,缓解负面影响,争取将舆论引回正常轨道。

三、结 语

高校的学生危机事件无处不在,但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同时也是转机,如果能够科学、妥善地处理好高校学生危机事件,那么危机就可以成为促进高校发展建设的转机。高校学生工作发言人制度在这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新闻发言人制度在高校危机管理中的价值将会逐渐体现出来,并得到高度重视,相信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也会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 漆小萍.大学生危机事件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新闻学的好处篇10

Abstract: with the TV news magazine the rise of the kind of program, late edit job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only the editor of reporters come back original material for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processing, can make the broadcast news manuscript to perfection. Radio and television news media is the main channel, in modern society for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refore, in the current TV news editor work, strengthening improvement and improve editing skills is the topic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Keywords: radio and television; News editor; Skills; use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编辑人员具有一定的新闻素养和编辑技巧,才能在工作中科学有效的处理,才能保证新闻播报工作的顺利进行。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应掌握熟练的信息编辑技巧,对文字、声音、图片等信息优化处理,以免新闻传播后引起各方纠纷。

长期以来,都认为编辑工作就是电视新闻的后期制作工作,就连编辑人员本身也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对采访回来的新闻材料进行必要的后期加工,但随着新闻媒体的扩张和从事新闻媒体人员的增加,经常会出现因记者找不准新闻采访的重点,而错过了对最佳和最必要新闻材料的采访和记录,这不仅给新闻播报带来了压力和困难,而且容易失去原有新闻播报的风格。编辑的第一要务,就是使后期节目的制作和播报始终保持节目原有的风格,但如果编辑人员还像以前那样简单等待采访材料回来后进行制作,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后期制作的效果,因此,编辑人员要学会与时俱进,将编辑工作提前,主动参与到前期记者的采访工作中,帮记者采访定准方向,这将大大有助于其后期的编辑制作工作。

二、舆论新闻的处理技巧

广电行业传播的新闻消息千姿百态,除了正面的消息之外,很多负面新闻也是社会百姓关注的焦点。而作为广电行业,其往往也会通过传播舆论性较强的消息,以此来引起社会的共鸣,披露社会的腐败现象。对于舆论消息的处理,新闻编辑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严格遵循行业监督原则传播消息。

1、服务监督。服务监督是针对政府部门而言,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政府有服务于人们的社会职能。对于披露政府工作相关的新闻,编辑在处理时要注重政府服务工作的反馈。如:对政府官员贪官腐败的现象及时披露,通过社会舆论压力来促使政府结构进行内部改革,增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2、尊重事实。广播电视仅仅是传播新闻的媒介,对社会舆论焦点并没有制裁或阻止的权力,只有充分带动社会群体的作用才能让不良事件更好地解决。在舆论新闻处理时,编辑人员要尊重事实,坚持一切以事实为准的态度。如:在编写文字内容时,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全部阐述清楚。

3、参照法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民主国家,社会公民有绝对的舆论权,这也是受到法律保护的。新闻编辑对于社会舆论的焦点新闻,在编辑时同样要参照法律规定处理,其报道的内容要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如:对于社会宗教问题的报道,严禁煽动群体参加,这与国家法律是相违背的。

4、科学采访。采访是新闻传媒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也是披露舆论新闻的最直接手段。编辑人员在采访时间当事人时应注重采访的科学性,对新闻素材、报道内容等均要使用正当的手段,如:与当事人协商后经允许采访,严禁用非法手段强制性要求当事人说出真相。

三、传播过程的处理技巧

当编辑人员对原始的材料信息处理结束后,我们便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平台将信息传播给社会。传播过程的处理可以让信息传递变得更加流畅,在传播节奏上的调控能为人们创造不同的视觉、听觉刺激,吸引更多的人关注新闻内容。一般,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都要由主持人完成,这对于他们的个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时间处理。新闻传播阶段控制好时间,不仅能提升传播效率,还能为其它新闻留有足够的空间。主持人在讲述新闻时要合理调配各条新闻的时间,如:对重大新闻报道时间略长些,对小新闻报道可一带而过。编辑和主持人应事先对新闻内容的性质分类,以分配好整档节目的时间。

2、插播处理。对于一些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的新闻,主持人往往难以预测到下面报道的内容。我们可以通过插播处理的方式及时传输消息,如:在报道伊拉克战争时,主持人可利用卫星通讯连接前线记者,若出现新的情况则可及时插入图片、视频报道,插播处理常用于突发新闻的传播。

3、收视处理。收视率、收听率是广电行业发展的保证,也是衡量某个节目或栏目举办成效的主要指标。对于收视率的处理,新闻编辑则要充分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如:考虑时间时,顾及人们的上下班时间,以确保他们有时间看新闻等,把好的节目放在最恰当的时间段,促进收视率的提升。

四、注重具体新闻中的具体材料处理方式

新闻学的好处篇11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科技新闻也是人们了解科技的重要方式。科技新闻的传播中最重要的就是科技新闻记者,其对科技新闻的报道方式、内容等各方面都有影响。本文就科技新闻传播当中记者素质的培养策略分析。

1科技新闻概述

科技新闻是对近期科学技术领域发生的一些新的科技成果进行报道,报道一定要真实,保证科技信息的准确性。对科技成果的报道,有助于科技成果的应用和推广,也是对我国的科研能力的展示。同时可以对大众进行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

2科技新闻传播当中记者素质的培养策略

2.1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技新闻记者主要就是对报道的内容进行专业的、科学的报道。科技新闻记者除了要具有记者的专业技能、道德素质,还需要具有科学素质,主要为:一是对所报道的科学知识要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对科学技术的研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三是对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的社会影响和个人影响的分析。

2.2以人为本

一是科学记者对新闻的选取的根本就是以人为本。首先,新闻记者要对新闻内容的选取进行判断,自己选择的内容与群众的利益是否一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否有利,对我国的社会环境的建设和人们思想道德的意识的培养是否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与全球的发展方向是否一致。科技传播一定要对人民、社会、国家有一定的益处,在新闻内容的选取上也要尽量的避免消极内容的选取。人民群众的福祉应该是科技新闻记者的第一考虑要素[1]。二是新闻内容是否满足科技发展的特点和客观规律。科技的发展往往是利弊结合的,其有优点就一定存在缺点,这就要看使用者对科技的应用。在对科技成果的评价中要尽量的对科技进行详细、全面、客观的评价,不能因为追求新闻的独家性,就对科技成果进行不切实际的报道,这样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人民对新闻电台的信任感也会降低,不利于新闻电台长久的发展。三是对科技人物的报道。现在的科技新闻的报道中总是“见物不见人”,对科技人物不重视。优秀的科技人物可以推动科技发展,体现国家的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所以对科技人物的报道一定要重视[2]。

2.3培养记者策划新闻的素质

新闻策划是新闻记者重要的一项能力,现在对新闻记者的培养中这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培养环节。新闻策划就是在新闻传播中对新闻资源进行资源配置,配置资源的方式也要更加的合理。对新闻资源要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资源,并对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这需要对新闻记者进行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这项能力对新闻记者自身的素质也有一定的要求,根据自身的优势结合一定的培训,才能更好的实现这一目标。现在的新闻策划型人才比较紧缺,所以对新闻记者进行策划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以下就是新闻记者的策划能力的培养中具体的措施。2.3.1获取科技工作者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新闻策划这项工作既需要新闻工作者进行决策,又需要对新闻进行设计,这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新闻策划工作是是比较中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是对获取的新闻信息进行决策。媒介的受众人群、功能性等都需要考虑,对报道的选题和报道的方式进行确定,都是以来新闻信息的获取。在新闻的获取中,新闻的获取主要就是社会信息、行业信息和受众信息,还有媒介信息等,这些信息都是在新闻策划中需要进行收集的,在收集信息后要对信息进行分析,即设计与决策[3]。2.3.2事物发展的预见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一是作为新闻记者的敏锐性。这是作为新闻记者的基本要求,在平常的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对事物的细微的变化和事物的发展都能更加清晰的感应。二是对事物的多层次、多角度的分析。新闻并不是只具有一项特征,可能隐含很多的意义和价值,新闻对人和事物的影响可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在新闻策划方面,可以采取多层次、多角度对新闻进行处理。三是对新闻策划方式的创新。新闻记者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处理方式等对新闻进行创新。人们现在处理新闻的方式都已经固化,新闻记者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新闻处理的最好方式,新闻工作者的工作比较繁忙,很多人缺乏对新闻策划的创新,而且这种方式对新闻策划并没有太大的意义。采取新的新闻策划方式、思考角度和处理新闻的方式可以促进人们对科技新闻的处理,对新闻行业的发展也有意义。四是思维结构的综合性。从全局角度,对新闻进行更深价值的获取,可以采用一些思维工具,调动思维方式进行创新[4]。2.3.3专业眼光和研究科学新闻的能力对科学新闻,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挖掘其更深层次的意义,追求其潜在的价值,对现在行业的改变和今后的行业影响,这才是的独家科学新闻的效应。现在科技新闻的来源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信息收集的来源和渠道也更多了,独家新闻越来越少,越来越难得,新闻报道想要抢先进行,或是根据新闻的时效第一的特性造就独家新闻的可能性也不断的降低。现在想要在科技新闻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只有通过专业的眼光和研究能力找到更加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观点和独家的报道方式,这样才能保证对新闻的解读和对新闻价值的发现,将新闻的潜在价值发挥出来。科技新闻的独家都是要靠科技记者的专业知识和智能来实现,现在的新闻策划的主体要具有新闻第一的意识,对报道领域中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专业的考察,判断新闻具有的价值。传统的眼光只能看到新闻比较常见的,很多人都知道的一面,并不能使自身的新闻报道在众多的报道中脱颖而出,但是若是新闻记者以不同的眼光、角度、多层次对新闻报道进行分析,才能更加全面的、客观的进行新闻报道,新闻也更有价值。只有新闻记者将新闻的潜在价值客观的看出来,才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保证自身在新闻界立于不败之地[5]。

3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新闻具有传播科技信息的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可以知道,现在的科技新闻记者稀缺,所以对科技新闻记者的培养对科技信息的传播和新闻行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对科技新闻记者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以人为本;培养记者的策划新闻的素质。这样可以促进我国的科技知识的传播,也可以促进我国的科技新闻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潇.新媒体时代提升记者竞争力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7,7(8):220.

[2]王影.新媒体时代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闻传播,2016,6(4):114,116.

[3]李倩.解析地市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的创新能力[J].西部广播电视,2015,4(22):155.

新闻学的好处篇12

(一)新闻采编工作重点

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以下几点,从而发挥新闻采编的作用促进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提升。首先,在新闻采编时需要做到对新闻价值的准确把握和准确衡量,即要明确新闻的社会价值和时效性;其次,要在新闻采编中注意与大众审美相结合,既要真实反映新闻事件的内容,又要从艺术性和审美的角度来提升观众的兴趣和喜爱,做到在充实新闻内容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和艺术,从而增强新闻的实际应用价值。最终增强收视率,引起首宗群体的关注;再次,在新闻采编中运用成熟的多媒体处理技术,优化图像、声音、画面的传播,给观众最优的试听享受。最后要增强新闻传媒的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社会观众,在新闻传播中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在实际工作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监督工作,增强工作责任心,认真面对观众反馈的建议和投诉,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观众。

(二)音响技术

音响技术在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音响技术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整个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良好的音响技术能够让观众在观看清晰的新闻报道的同时,能够享受新闻报道带来的超强音质享受,能够感受到声音具有的层次感和音效,并且能够有良好的视听体验和享受。此外音效技术能够更加真实的反映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情境声音,大大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也使得整个新闻播报更加形象,引人入胜,吸引观众。

二、电视新闻采编工作中的音响技术运用

(一)选择适当的效果器

效果器能够对音效进行优化处理,处理声音中的瑕疵。选择效果器时应该将录音功能界面打开,并且添加进效果轨道,选择TureVerb插件,营造混响反射声,此外还需要使用DoubleDelay插件来控制延迟量。当选择了立体声效果之后还应该对音色进行修改,适当添加一些人声处理的插件。此外还可使用一些动态处理、压限处理以及降低唇齿音的插件,例如Dynamic、Desser等插件。

(二)对音色进行优化处理

音色处理的内容主要包括了去除杂声、减少噪音、EQ处理、音色激励处理等,此外还包括了压缩扩展处理工作,在进行信号处理时由于信号在整体通道内是采用的串行方式,因此分布于通道内的所有处理器对信号的影响效果会进入下一个处理器,因此整个系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就需要在处理的时候严格执行,避免因为一个环节的失误造成整个音色处理的失败。

(三)动态处理控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