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合集12篇

时间:2024-03-01 16:12:32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1

1 概述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建筑工程在施工建设方面基本上是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的手段,以政府的分配作为基本方式,结算则是依靠预算以及签证的方式来进行,这样的建设管理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建设的工期较长、材料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造价等,在这种条件之下的企业不仅经济效益非常低下,甚至还使国家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而到了80年代初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我国的部分城市的建设领域内实现开放性的管理政策――招投标承包的方式来进行城市建设,招投标即是招标和投标的简称,是为了某项工程或者是大宗的买卖而进行的交易行为。但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同时,由于我国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建筑市场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招投标的各类问题也逐步显现。为了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方式的角度出发,要想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起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和交易方式,就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具体情况来看,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工程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才能在建筑行业实现自身良好的竞争机制,建立起的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原则。

2 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2.1 招投标

招投标是招标和投标的简称。招标是为了针对某个工程或者大宗买卖而邀请愿意承包或者是交易此项工程的厂商出价,招标者根据多方面的条件来选择承包商或者是交易者的行为。招标的程序一般包括:招标者根据自身工程的要求刊登广告或者是有选择的邀请有关的厂商,并附上一定的图纸或者招标文件;投标者按照一定的要求投递招标文件;然后在公证人的主持之下,当众开标以及评标,最后招标者和中标者双方签订协议。而投标则是和招标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投标者按照招标者出示的条件以及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之内向招标者投递招标文件,争取中标的一种行为。

2.2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为了对用户的需要进行识别而建立的,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类存储、整理加工以及传输利用的过程。其主要包括了四个工作阶段:搜集整理加工信息、对信息作出处理决策、实施所作出的决策以及用实践或者是模拟的方式来检验决策的实施具体情况。这种以信息为中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进行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信息管理系统

2.3 项目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简言之,项目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就是为了针对项目工程的建设,采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管理手段的一种信息系统,它主要的功能就是为项目工程的管理者估算出项目的成本、工程的进度以及工程的质量等管理者所必需的工程的管理信息,并且会对自身所搜集的工程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使之成为决策者做出最后决策的依据。总之,项目工程管理信息系统是为了让管理者能够更好的完成工程项目,而进行的搜集、处理和传递相关信息的信息系统。

3 建立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

目前,建筑市场存在着一些混乱情况,要减少、杜绝由于现有法制法规不健全所带来的不良的竞争机制和违法现象,借助网络平台的公开方式来实现建筑行业的健康公平发展,无疑是正确的,同时也是高效的、便捷简易的方式。

3.1 传统方式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向前发展,近年来,由于我国实行“拆旧城建新城”和城市的扩大化建设,建筑行业成为最近几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行业之一。自80年代初期,我国便开始实行招投标承包制的方式来进行工程建设。但是,随着建筑行业自身的不断“膨胀”,原有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现有的要求,对于投资者来说,希望有更多的投标者进行竞标来实现自身的价格低、质量高的要求。而由于传统的信息方式比较落后,并且招标信息的成本比较高昂,难以吸引更多的投标者进行竞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高投资、低质量的现象。并且,这种现象在传统的建筑行业中基本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的模式。又因招投标者有限,他们的专业技能、技术信息装备以及个人信誉等均不能以量化的方式来进行比对,择优选用,而是一种经验的、感觉的或者是以“关系”的方式来进行招投标承包建设,这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存在着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建筑行业自身的发展。

3.2 工程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的优势

3.2.1 信息处理的快速化

在传统的招投标管理方式中,各项信息的处理均是利用人力来进行,但是在以网络为平台的工程招投标信息管理系统中,这种人力的方式被计算机所取代。计算机拥有强大的分类、储存、计算的能力。在进行工程预算方式上,只要借助软件CAD进行图纸设计,并且将图纸和预算输入计算机,计算机便能够快速的完成工程量的计算以及同类工程的归并和累加的任务,这不仅节约了传统建筑方式中的人工计算的时间,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提高了计算的质量和效率,是传统的管理方式所不能实现的高速率的工作方式。

3.2.2 数据的准确性

由于传统的计算管理是以人工计算作为主要的方式,这样的人工计算和工作方式受到了多种外在条件的干扰,情绪、时间、外部环境等的变化都有可能导致计算的错误,传统的人力计算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工程建设的难度,同时在精确性上也不能和计算机相媲美。而且,由于计算机的计算是执行一种原始的公式化的、步骤式的计算,其精确程度可以说是相当之高的,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式的计算方式,这种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准确化和精确性,是传统的管理方式所不能比拟的。

3.2.3 信息的全面化

由于在进行工程招投标的过程中,需要利用非常多的信息来进行整体的评估才能够完全准确的进行工程建设,但是这样的信息搜集又存在着多方面的困难,比如在进行施工的造价估算时,就需要考虑到环境是否利于进行工程、设备是否先进、材料市场的涨跌情况以及施工图纸的制作等多方面的信息。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中,这样的信息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研究和调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又增加了工程的难度和时间。但是以网络信息平台为核心的项目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则是利用其网络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采集,这样不仅能够节省信息搜集的时间,并且能够全面搜集数据,保证数据的正确性。

3.2.4 避免招投标过程中的不正当竞争。在传统的招标方式中,由于信息传递方式的限制,要全面招标信息比较困难,并且招标信息成本比较高,有的招标单位由于利益的驱使,不采取公开的招标方式,只以关系或者金钱作为招标的条件,这样很容易造成招投标方式的不透明性,并且会损害工程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招投标的公开、公平性。而采用新的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则是在系统内进行招投标,招投标方式的透明度比较高,同时,国家政策在这个管理系统中也被非常明确的体现了出来,在招投标过程中,评价方式都是以网内的专家系统的评价作为专门的依据,很好的实现了良性竞争,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不正当竞争的方式。

4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功能

4.1 信息服务的功能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则是信息服务,他主要是收集整理各种类似的工程的信息和企业的基本状况以及市场上各种材料价格的涨跌信息,国家的政策法规等等,同时还为招投标的双方都提供信息。

4.2 提供市场的交易功能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市场交易功能主要是为招标方、投标方、评标方以及定标的场所提供设施和相关的各种服务等。

4.3 管理及服务功能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主要是集中在为工程建设的有关项目办理相关的手续,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实行封闭式的管理,使得市场内部的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个统一的、相辅相成的整体。

4.4 监督功能

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信息系统的监督功能主要体现在相关部门会派专员进行驻场,使各部门依法在各自的职权内进行监督和公证等。

5 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由于我国现有体制的不健全而导致了建筑行业在招投标过程中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现象。随着建筑行业对于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的使用,项目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则有效的规避了当下的一些问题,使得建筑行业的发展更加健康和良好。但是,现有的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使项目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更加完善的发展,还需要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陶颖.建设工程领域投招投标制度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2013(04).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2

建设项目管理是伴随工程实体的规划、设计、建造及投运过程同时开展的管理活动,和一般建设项目不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具有准公共品、巨额建设成本、资产专用性、 网络 规模效应、迅猛而持续的市场需求、规划的不确定性等技术 经济 特性,这些特性形成了对HSE、进度、成本、质量等项目目标的综合要求,同时意味着工程造价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面临着更高的投资控制要求。此文拟运用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工具,提出一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城轨项目”)的投资控制系统,并对该系统在天津津滨轻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的运用加以介绍。

1城轨项目造价管理的特点及对投资控制系统的要求 (2)工程拆迁量大。无论地铁或轻轨,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势必要遭遇地上各种建筑物、地下各种管线,拆迁量大,来自技术、民政层面等不确定因素对工程造价有很大 影响 。

(3)项目标段划分多,专业复杂[3],涉及的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很多,致使协调管理工作量很大,协调成本易以造价失控方式得以体现。

(4)工期长。由规划、设计 问题 引发各种性质的工程变更的可能性很大,给工程投资控制带来很大难度。

以上后3个因素作为工程造价模型的外生变量,也是投资控制系统必须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2城轨项目投资控制的基本原理及系统设计

2.1投资控制基本原理

城轨项目投资控制的本质是对工程的价值管理、挣值管理和风险管理。考察项目实施期的各阶段,可以清晰地看到造价生成的两条脉络(见图2),由此确立投资的若干控制点。

工程实体的可研、设计、建造、试运、移交,即项目的物质转换活动。围绕这些活动确立城轨项目的投资设计阶段控制和支付与结算阶段控制。

合同交易的设计、运行、维护,即项目的权益转换活动。围绕这些活动,确立城轨项目投资的采购事件控制和变更与索赔事件控制。

(1) 在城轨项目的设计阶段开展价值工程[5],对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管理具有重大意义。由于城轨项目的技术经济特性,其建造成本和运营成本具有较强的负相关性。通过对实体功能、成本的合理配置,不仅能对工程造价的大宗———概算,进行整体的结构性优化,同时还将对项目运营成本产生深远的影响,最终真正满足业主的经营需求和实现项目的正外部性公益需求。对应生成的设计控制模型依据用公式表示为:

V=F/C=C 0/C

(2)工程款的支付、结算作为投资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除了完成协调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关系,使项目顺利进行外,更为重要的职能是监测进度和费用的使用情况。通常使用累计费用曲线(S曲线)和甘特图来检查费用和进度的差异。但是,对于城轨项目平均概算高达3亿~6亿元/km的超大型项目来说,项目管理所需的甘特图和S曲线数量是极为可观的。因此,有必要在建造阶段采用挣值管理(EVM),通过正确的工程量等数据传递系统,可以准确地 分析 工程进度,包括已完成工作的比例,项目资金的支出速度等等,并且还具有对工程未来实际总造价粗略的预测能力[6]。而且,挣值分析可以在项目WBS系统的任何层次上进行,对应生成的支付、结算控制系统的模型依据用公式可表示为:

EAC=BAC/CPI

(2)由于设计质量、合同结构和变更、索赔有着隐患———事件———突破概算的内在关联[7],且工程实际造价=合同价+变更价+索赔额。因此,投资控制系统的核心是对变更索赔的风险管理。对应采购控制系统和变更索赔控制的模型依据是基于风险管理的PDCA循环控制(计划、行动、检查、评估)。

2.2 城轨项目投资控制的系统要素及关联

对于建设项目而言,整个项目管理活动的结构、过程可分解为各个目标管理子系统。建立城市轨道交通投资控制系统,必须要回答的4个基本问题同时也是系统构架的基本要素,即投资控制系统做什么(确立控制客体)、谁做(确立控制主体)、何时做(确立控制时间)、控制值(确立控制参数及给定值)是多少、与此对应,运用项目管理技术和工具,分别设置城轨项目投资控制系统的任务结构、组织结构、时间逻辑、控制参数目标以及假定条件。

(1)采用WBS工具[8],建立项目任务结构,即投资控制客体。

(2)对应结构中的每个节点建立投资控制的矩阵式基层组织体系,即投资控制主体。

(3) 沿每个节点任务实施的全过程建立设计控制、采购控制、变更和索赔控制、支付和结算控制4个主要的子系统,即投资控制机制。

(4)确定项目投资控制的系统总目标。

(5)以项目风险管理系统的输出作为投资系统的假定条件输入。

3 城轨项目投资控制系统的构成

3.1 建立投资控制客体

根据投资控制的目的和要求,总投资控制目标可以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分解,比较常见的有按基建费用组成和按子项目分解两种方式。前者简单明了,针对不同专业费用确定不同的控制主体,可以起到很好的控制效果,但当项目中所包含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较多时,往往会增加投资控制的难度,影响投资控制的效果。城轨项目涉及的专业较多,投资额巨大。相对而言,项目的可行性 研究 工作比较深入细致,因此各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工作 内容 以及要求都基本明确,可采用按子项目分解投资控制目标的方式来获得项目的基本任务结构。

3.2 建立矩阵式投资控制主体

3.2.1 投资控制主体的基层确定

投资控制目标的任务分解结构应与投资控制组织的结构相对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组织分解结构与投资目标分解结构完全一致。随着设计的逐渐深入,任务结构可以分解得很细,相应的投资控制的组织体系将过于庞杂,不利于协调管理。因此,针对城轨项目的工程特点,可将与各个功能分区都有关的投资控制任务,如线桥、信号、供电等合并管理,建立矩阵式投资控制组织体系,见图3。

3.2.2 投资控制主体的层级确定

城轨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每个单线项目的一次性业主,为了获得建设项目管理的社会化、专业化所带来的效益,使用代建制进行激励。这样,在项目不同的实施环节(设计、建造)所对应的投资控制子系统中,将 自然 生成基于市场合同的层级式项目投资控制结构。在项目管理中,具体的职能分工是一项比任务分工更为困难的工作。职能分工表是用图表的形式将任务分工和职能分工综合表达的一种形式。采用职能分工表进行职能分工具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不仅可以明确投资控制不同机构或人员在某一投资控制任务上的职能(或权限),而且可以明确他们之间在同一任务上的相互关系;

(2)可以检查每项投资控制工作的职能分工是否明确、完整,是否按照PDCA循环有效执行;

(3)可以检查每项投资控制任务的提法是否恰当。

绘制职能分工表的前提条件,是将投资控制的总任务按照项目实施的各个阶段和投资控制工作的各个层次进行分解,即进行投资控制的任务分工(见表1)。在这一基础上,确定各项任务所要完成的职能,此处通常只考虑规划、决策、执行和检查4个主要职能。最后,将各任务的各个职能分解到适当的机构和人员。 3.3 沿项目实施顺序建立不同的项目投资子系统

建立4个项目投资子系统,设计阶段控制环节见图4。

3.4 投资控制目标的确定

投资控制目标是建设项目预计的最高投资限额,是项目实施全过程中进行投资控制的最基本的依据。根据项目投资全过程控制的基本原则,在项目建设前期投资节约的可能性最大。因此,项目的投资控制目标主要是通过可行性 研究 中的投资估算来设定的。为使项目的投资控制目标更加合理,投资估算编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采用合理的编制依据和定额资料;

(2)采用随行就市的单价水平;

(3)合理预估不可测因素,防止投资不足。

3.5 确立投资控制系统的假定条件

风险管理系统的输出,即风险评价和排序作为投资控制系统资源配置的依据。最典型的是土地使用费用及拆迁补偿费。由于该项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可能遇到很多无法估计的情况,导致费用的大幅度上升,因此在编制投资估算时,要进行大量的风险 分析 工作,根据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研究成果,合理估计征地费用的单价,以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追加投资的 问题 出现。

4 投资控制系统在天津津滨轻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运用 津滨轻轨工程涉及的专业多,但由于可行性研究工作做得比较深入细致,各单项工程和单位工程的工作 内容 及要求都基本明确,因此采用了按子项目分解投资控制目标的方式。考虑到津滨轻轨工程路线长、功能分区多的特点,在按子项目分解投资控制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按功能分区分解,从而形成投资控制目标分解的矩阵式 网络 结构,见图3。

由于该项目工期紧,采用了“快速轨道法”,在设计并没有全部完成时就开始进行工程采购和施工工作。因此,针对津滨轻轨工程投资大、路线长、工期紧、起点高①等特点,建立一套切实可行、多层次目标、灵活的投资控制系统尤为重要。

4.1设计控制子系统

通常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都包括在工程设计控制子系统中,在设计阶段建立有效的投资控制系统,把投资比例比较大的部分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对提高投资控制效率有着重大的意义。

津滨轻轨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面向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工程。根据前述的投资目标分解体系,津滨轻轨工程每一项具体的投资目标分解对象都有详细的基于价值工程的设计原则。其特点为:

(1)完善的设计招投标制度;

(2)规范的设计监理审核和业主审核制度;

(3)成熟的设计管理体系和职能划分;

(4)限额设计的采用;

(5)价值工程在设计原则中的良好运用。

4.2 支付与结算控制子系统

进度/费用管理在津滨轻轨工程项目中的具体运用,是在支付与结算控制中使用验工计价和支付审核制度,即验收已完的工程数量和质量,核定完成价值,结算工程价款,并生成S曲线进行投资纠偏的动态控制。控制主体为指挥部(项目管理公司)和其他主要项目干系人(业主、总包、分包、监理)(见图5),各方在验工计价及合同段工程数量按工程进度核对,并共同签定核对纪要,此纪要为合同包干内计价控制数量。

4.3 采购控制子系统

津滨轻轨工程项目投资者由政府专业性投资公司和国有 企业 组成,实现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作为一次性业主,采取代建制的方式并委托招标代理机构,在采购阶段的投资控制的主要特点是合理的标段划分。一般情况下,一个项目应当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招标,但是,对于滨海快速交通这样的大型项目(线路长、投资大、专业划分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招标将大大降低招标的竞争性,因为符合招标条件的潜在投标人的数量太少,这样就应当将招标项目划分成若干个标段分别进行招标,但也不能将标段划分得太小,太小的标段将失去对实力雄厚的潜在投标人的吸引力。该项目的标段划分是招标活动中较为复杂的一项工作,综合考虑了以下因素:

(1)招标项目的专业要求;

(2)招标项目的管理要求;

(3)对工程投资的 影响 ;

(4)工程各项工作的衔接;

(5)施工线路的长短。

4.4 变更和索赔控制子系统

依据津滨轻轨工程投资风险分析结论,在各个投资组成部分中,投资膨胀率期望值最高者为“施工准备”部分,投资膨胀率达12.60%,其他投资膨胀率较高的依次为其他工程、桥涵工程、房屋工程及建筑装修工程、通信工程,以此作为输入变更与索赔控制子系统的风险数据。变更与索赔控制的重点包括施工前的变更管理,施工中严格变更设计管理,采用有利于变更控制的建设管理方式,加强索赔预防,严格索赔处理,减少索赔损失。

以下以施工前的变更处理为例,说明施工前变更管理在变更、索赔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工程变更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但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业主在项 目前 期缺乏潜在的变更控制意识而造成的。因此,津滨轻轨工程项目从编制项目任务书、建立项目进度计划和发包项目时起,就开始进行变更管理,主要表现在设计阶段以及通过合同策略进行控制。

(1)设计阶段。在工程变更中,大部分是由于设计错误、设计遗漏和设计量差等造成的设计变更,也有应业主或承包商要求的变更。因此,津滨轻轨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就要力求准确、详尽及全面地反映业主和使用者的意图,避免在施工阶段产生由于设计阶段的潜在问题没有解决而导致的工程变更。此外,由于施工阶段发生的变更对项目目标的影响将比设计阶段更具有破坏性,因此项目业主十分重视设计阶段的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项目业主和承包商不惜投入较多的人力和时间尽早发现设计问题,完善设计,控制设计变更的发生量。主要措施有项目目标范围定义(ScopeControlling);设计控制;严格的设计资格审核。

(2)合同策略。滨海快速交通项目工程采用固定价格合同。该合同模式在控制工程变更的发生量上有其一定的优点:

第一,在招投标和合同谈判阶段,业主和承包商就图纸和详细说明对合同任务范围已取得一致意见,因此合同任务是明确的,而且在合同签订前,业主要求承包商对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对合同现场条件达成协议,这样有利于减少工程变更的发生量;

第二,项目控制者根据完整的合同文件识别和确定工程变更,可以有依据进行检查和核实变更申请内容;

第三,图纸和详细说明书的完善,减少了大量的设计修改和改良;

第四,在设计阶段通过完善的设计图纸和说明,实现最终用户的使用要求,减少工程返工,包括对施工工序的改变和返工或增加任务。

5 结束语

尽管投资控制的目标参数是投资估算,控制参数是工程造价,但对于城轨项目建设而言,投资控制不是孤立的工程造价管理,必须考虑造价和运营成本的关系;造价与安全、进度、质量的关系;来自设计、合同结构、管理程序对变更、索赔的风险影响等。基于项目分解结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基于风险管理系统的造价风险评估,是投资控制系统的组织保证和资源配置依据。

参考 文献 :[2]尤福永.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可持续 发展 [J].改革与战略, 2004,(3):62-63.[4]杨洪涛.谈优化设计对降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投资的作用[J]. 现代 城市轨道交通,2004,(20),48-50.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3

油田勘探开发建设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控制,就是在勘探开发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以及竣工阶段,针对不同阶段项目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实行不同的人力、物力、财力管理方式,以保证项目投资管理目标的实现,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胜利油田通过积极探索投资精细管理理念,构筑形成了投资管理的“链条式运行体系”。通过链条式运行管理,将项目投资工作运行从部门导向转变为流程导向,按照最有利于项目管理优化的需求和创造价值的方式设计组织和配置资源,通过业务流程驱动员工岗位职责,象闭环的链条一样,环环相扣、节节相连,每一个环节都处在前一个环节的拉动和后一个环节推动的状态中,实现了部门间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流程化、一体化运行格局,增加了项目决策精确度和计划执行力,提高了项目投资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1.优化细化项目管理流程,构建链条式管理运行框架

纵向上,按投资项目开展的时间顺序,将项目分解为整体规划、项目前期、设计、运行、督查单元;横向上将一个工程项目按照构成,分解成若干细化单位工程,由以往的整体项目管理细化到项目单位工程管理。结合系统节点管理理论,将投资项目的前期研究、工程控制、分析与评价细化设置为3个一级节点,14个二级节点,29个三级节点。核心内容就是运用系统控制方法,将项目管理目标分系统按照上下级管理权限逐级细化,把每一级的工作重点、管理难点作为管理的目标点、岗位的责任点和业绩的考核点,实现责任到节点,运行管理到节点,激励约束到节点。在完善相应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将投资项目管理工作从分散化、表面化向系统化、流程化深入,构筑的链条式管理运行框架环环相扣,增强了对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控制力[2]。

2.突出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可行性研究和决策的投资控制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它是在投资决策前,通过各方面调查研究、比较论证,对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等进行综合评价,为项目投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3]。为此,油田规划计划系统在编制前期工作计划时,细化了项目前期工作质量目标。

2.1加强项目前期方案论证和优化工作,优化细化项目方案

对于产能建设项目,细化到每一口的钻采工艺和地面方案,做到真正从细节入手,优化方案,降低工程投资;对于老油田地面技术改造项目,首先从项目的必要性入手,对于可改可不改的项目,坚决不进行大改造,将投资真正用到油田最需要的地方,对于必须进行改造的项目,从工程方案方面进行详细优化,尽量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使项目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2.2加强前期工作一体化管理,加大项目前期现场调研和方案论证

在投资项目编制中充分发挥油田研究单位及设计院、评估公司等研究咨询机构项目前期工作专家组的作用,深入现场调研油田地面建设各系统存在的问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多方案对比优化。同时加强与勘探、开发、采油、装备等相关业务部门的结合,联合审查、审批程序,做到项目方案一体化编制、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审批,从源头上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体现项目前期决策效益的最大化。按照“实施一批、准备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目标,积极完成投资项目的前期工作,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3.规范投资项目执行力度,注重落实方案过程控制

对项目建设的工程设计、设计变更、审批下达、施工监理、验收结算等节点实行全过程管理。

3.1强化项目设计阶段关键环节,设计调整实施论证报批制度

据统计资料表明,工程设计对工程投资的影响度占75%以上,工程投资控制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阶段的控制。为此,在保证项目达到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对投资估算进行分解、分配,按分配的投资限额进行各专业设计,保证投资控制在限额内。方案设计需要调整变更时,要求设计单位必须对变更原因和投资进行评估,所有的变更只有在批准后才能实施,以便分清责任,为今后向承包单位索赔提供依据[4]。

3.2强化物资供应工作,控制设备材料采购阶段的投资

加强建设、生产、技术、设备、设计等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提高物资采购的计划性,超前锁定长周期关键设备和重点项目所需的关键、特殊材料;加强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大力推进设备材料的国产化,尽可能降低项目建设成本。

3.3积极发挥计划督查职能,扎实开展项目分析与评价工作

对建设项目程序、资金使用、工作量落实等加大监察力度,重点对计划外项目及项目实施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进行现场督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项目及时整改。及时对项目实施结果和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吸取投资项目前期、决策、实施等管理环节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投资项目管理水平。

4.以信息一体化为载体,提高链条式管理运行效率

企业信息化是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胜利油田经过50多年的勘探开发,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广泛。通过链条式运行管理,油田规划计划信息系统进行了重新整合。

4.1梳理整合相关业务流

针对以往使用的各类生产、投资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较多,管理使用不方便的情况,为实现一体化、流程化管理的需要,按照统筹规划、便于使用、分阶段实施的原则,对在用信息系统进行了整合,做到系统内共享,便于查询,方便及时执行。

4.2推进管理信息化改造

整合集成了原有的分公司计划管理系统、管理局计划管理系统、钻测录工程投资管理系统、钻井统计管理系统等6个业务子系统,构建完成了统一的计划管理系统。该系统将规划管理、项目前期、计划管理、项目实施、项目统计、项目后评估六部分管理业务链固化于信息系统,实现了管理制度与信息系统的有机融合,明确了每个节点的责任人和标准规范,规定办理时间,确保各项工作责任到人、标准到岗、限时完成,实现了全过程链条式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魏宏森.系统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M].2009.

[2]左美云 周斌.实用项目管理与图解[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朱玉.推进建设项目投资的过程控制[J].中国石化.2010(9)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4

电力企业基建项目直接关系到对用户供电的稳定性、企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和企业承担的经营风险等,电力企业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是电力建设单位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项目成本加强管控能够有效达到节约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项目建设风险、防止项目超支等管理目标。

一、电力企业基建项目成本管理的意义

电力企业基建项目成本是指建设单位在投资整个过程中计入交付资产的全部项目投资支出的价值之和。它能够客观反映出项目在整个建设过程中的各种资金、物料的发生情况。正确核算项目成本支出能够为正确确定转增资产价值做好基础。在成本实际支出时,应按照费用的用途进行分类归集,即分为建筑工程支出、安装工程支出、在安装设备支出、其他费用支出四类。

项目成本管理是建设单位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项目成本加强管控能够有效达到节约项目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项目建设风险、防止项目超支等管理目标。建立一套合理、高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规范项目各阶段成本的开支范围、标准并进行有效的监控,能够对整个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二、电力企业基建项目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

电力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目前利用ERP系统构建适合于电力企业实际情况,实现项目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体系,提升项目成本管理水平,为企业管理整体效益做出贡献。其中的全员管理是指项目成本管理的主体是企业项目管理全体职工从普通职工到公司管理层、从项目经理到财务人员。全过程的管理是指项目成本管理的对象从项目的可研初设开始到招投标、工程施工、物料采购、竣工投产、项目后评价,将项目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全方位是指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从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控制、核算、分析到考核全方位对成本的相关活动进行管控。要真正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就需要形成保障管理的措施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固化管理流程,同时一定要充分利用企I资源推动企业项目管理活动。其中建立项目成本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

三、电力企业项目管理的主要流程

电力企业项目管理在ERP系统中的主要流程包括主数据维护和业务管理流程两个部分。主数据是针对企业整体各个系统共同使用的共享数据,主数据的维护是ERP系统中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主数据维护的流程主要包括:维护标准WBS、维护项目负责人、维护标准网络、维护服务主数据、维护服务供应商等,通过维护主数据可以达到项目结构、物料编码、供应商编码的一致性和唯一性,使工程项目结构层次、物料标准化,有利于公司进行全过程成本管理。业务管理流程开始于投资成本的预测项目概预算的制定及待项目立项后按照项目定义、WBS架构分层级导入系统,然后对项目执行进行计划,细分WBS层次和概算、并输入项目料单、安排服务类合同,项目实施阶段系统将按照细分的WBS层级对发生的成本核算并自动对项目发生的成本进行实时监控,一旦接近或超过概算值将进行报警,在项目投产后在系统中支付工程结算款、质保金、进行转资、锁定项目。ERP系统项目管理的功能对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电力企业ERP为工具提升基建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目前对基建项目已推行全过程成本管理,从项目的可研初设开始到招投标、工程施工、物料采购、竣工投产、项目后评价,将项目成本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ERP系统对工程项目从项目可研阶段开始直至竣工决算转资进行全过程管理,解决了之前很多成本管理的薄弱环节,有效提高了项目成本管理水平。

(一)前期费用管理方面

原先,项目前期费用的处理没有规范的流程,对各单位前期费用的归集方式、费用处理方式没有明确规定,导致各分、子公司处理方式不统一,不利于成本的归集和管理。使用ERP系统通过流程梳理,明确了产生项目的源头是投资决策,这一时期的投资虽仅仅约占总额的0.5%~3%,但却产生了高达80%-90%影响之于工程造价,因而要想有效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必须重视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在ERP系统中统一增加了前期虚拟项目对可研等内容单独规范管理,因而充分论证了项目所选用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项目投资以及建成以后的经济效益,对准备建设项目在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和可靠的依据。可研估算作为项目投资决策阶段中的最主要造价文件,同时也是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建议书的组成部分,投资估算批复以后由天丽系统直接转为投资计划值,下达到ERP系统中作为项目实施的控制目标,贯穿整个项目周期,不再有人为的调增,如果初设概算超过投资5~10%,需要重新论证项目可行性。把投资管理融入了ERP系统中达到有效规避风险的目的。

在系统中还明确了前期费用的结转方式,在项目正式立项后能通过维护结算规则将前期项目中发生的成本结转到相应的正式项目中去继续进行成本发生的归集,若没有立项则通过维护结算规则将之前发生的是成本结转到成本损益中去。这样统一而规范的系统管理固化办法使得在ERP系统中有效地对项目的前期发生成本进行归集和监控。

(二)正式项目概算管理方面

原来对于项目的概算控制收口较晚、部分项目概算超投资计划、工程按总体概算控制未实行分项概算控制、项目投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工程概算调整不规范、缺乏流程化管理,同时反映出概算控制点需要前移到项目物资和服务采购需求提出、对工程项目过程缺乏概算释放下达的手段、缺乏规范的概算调整流程等问题,概算控制不能完全发挥控制作用。财务人员在工程核算时如果要实现概算控制仅能依靠人工对比。

为解决以上问题,合理确定工程概算控制力度与精细度、同时兼顾工程执行的灵活度、规范概算调整流程等原则,利用ERP系统进一步规范了项目概算审批、分解下达、概算调整和监控流程。项目投资计划下达到单体项目,项目管理部门概算控制到WBS第三层(单体工程建筑、安装、主设备层),项目建设单位概算控制到第三层以下。项目初设审查通过后,项目概算在系统释放。项目各类采购均受概算控制,概算实行分层控制。随项目变更,按规范流程同步调整项目概算。

在ERP系统中,概算控制目标对工程实际成本的控制是通过项目的WBS结构来实现的,项目中的WBS是项目成本控制和项目资源管理的工具,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的特点,依据电力项目划分和费用划分原则,目前分为变电工程、架空线路工程、电缆工程三个概算WBS的结构模板,采用概算层次结构的模型,为每个模板的WBS架构设计了5层,以满足对项目成本、时间计划、资源计划、采购、转资等方面的管理要求。WBS架构每一层上的概算值都会对发生在这一层及以下各层WBS上的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目前,各工程管理部室一般会管控到概算控制目标对应WBS结构的前三层,即除了控制项目成本不超单项工程概算控制目标值,还对建筑、安装、设备和其它费用等单位工程的成本进行控制;另外,还可以针对各自的管理需求对WBS结构的第四、第五层进行更细致的管控。其次,在ERP系统中,概算对成本的控制使用的是自动容差控制的功能,从而实现了按照系统下达的概算控制目标自动对项目实际成本的发生进行控制,同时由于提醒功能的设置,若概算使用超过了一定的百分比时,起到自动提醒项目管理者的作用,也就是说在概算控制目标值使用超过90%,“预算即将耗竭”的警告信息会自动显示在系统中;在概算目标值使用超过100%,“预算超出额定范围”的错误信息会自动显示在系统,同时所有的后续导致成本发生的操作被禁止。在系统中输入合同r,系统自动校验概算与合同金额,防止合同总体金额超概算,实现了工程过程概算控制。

(三)在项目合同管理方面

利用系统控制,物资与服务采购申请和合同需要受到工程项目WBS上概算控制,规范了合同变更与项目变更的业务联动关系。改变了原来的合同采购付款申请由申请人在线外人工核对合同、收货、发票后提交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直接进入核算系统制作会计凭证的情况。现在工程项目的服务合同由项目管理人员直接在工程项目的下创建采购订单,依据工程形象进度进行服务确认,将此部分成本计入到工程成本。物资采购合同需要由工程管理人员在系统中提出采购申请,物流进行统一采购创建采购订单,通过物料的收发货最终实现工程成本的确认,实现三单匹配,由付款申请人在系统中与合同、收货做匹配动作,才能产生物资实际数核算与应付账款凭证,并作后续付款。针对上述合同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和物资采购人员所创建的预制发票须填写采购订单号,实现票据,合同,项目间的关联管理。在ERP系统中加强了对合同的相关管理能有效降低财务风险、节约由于合同变更造成的浪费。

(四)项目物资、服务采购方面

明确物资和服务两种采购方式,通过物资模块对物资类采购进行管理,引入了审批流程来规范采购申请。在接口招投标系统中,建设单位可以通过竞争方式择优选择设计、监理、施工单位等所有的服务供应商,在WBS结构下细分各项服务费用控制,从而完全消除了由于先干后算造成工程造价失控局面的发生。同时由于施工阶段的周期较长,影响变化的因素较多,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因而在全过程造价控制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作为将设计变成具有使用价值的实体过程的施工阶段,其同时也是为合理结算提供原始依据、实现工程造价有效控制的过程。要求业主单位提供更进一步的详细的科学的标底,从而能准确地判断投标所报价格是否合理,进而才能在定标时作出正确的选择,并使标底控制在预算或概算范围内。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构建适合于行业实际情况的一套高效的项目成本管理体系,同时致力于对项目各阶段的成本开支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因而可以提升项目综合管理水平,助力企业腾飞发展。

参考文献:

[1]叶国超.电网工程财务管理的要点[J].广西电业,2010,11(7):23-25.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5

在现有水治理体制下,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主体,承担着主要监管职责。中央层面,水利部主要承担中央投资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的监管职责,不同部门负责的监管重点有所不同。规划计划司负责全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和小型水利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批,投资计划管理,项目后评估和投资统计。建设与管理司负责水利投资项目质量监管,工程开工审批和验收,重要水利工程和中央投资病险水库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以及水利建设项目法人组建、工程招标投标、建设监理的市场监管。安全监督司负责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监管和检查,水利工程项目安全评价,中央投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稽查和整改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农村水利司负责组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节水灌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水土保持司负责指导并监督国家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实施。各流域机构根据法律法规和水利部授予的权限,负责以水利部投资为主的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地方层面,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负责本行政辖区内以地方投资为主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组织建设和管理,并按照“上下对口”原则,由相应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市、县水利(务)局根据相关规定,负责地方小型项目的组织建设和管理。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建的项目法人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责,接受本级和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由项目法人指定的项目代建单位具体负责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等管理,并接受项目法人和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

2.主要措施及成效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将“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近年,中央加大了水利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既有大型灌区改造、枢纽及水源工程建设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一些传统重点工程项目,又有农村饮水安全、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中小河流治理、水文监测体系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等面上工程项目。水利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加大水利稽查力度,加快推进绩效评估考核,为水利投资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完善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机制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中央有关政策,20世纪90年代以来,水利部先后出台了《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规定》(水利部水建〔1995〕128号)、《关于加强公益性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水建管〔2001〕74号)、《水利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管理暂行办法》(水规计〔2003〕344号)、《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水规计〔2010〕51号)等30多部与水利投资项目管理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同时,地方上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为我国水利投资项目监管工作提供了主要依据。

(2)深入开展水利稽查,加大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力度

水利部近年高度重视水利稽查工作,对水利投资项目的工程质量、建设进度、资金管理、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和“四项制度”落实等情况展开全面稽查,及时发现了水利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深圳市设立了水利稽查机构或明确了稽查工作负责部门,基本确立了部、流域和省三级水利稽查工作体制机制,水利稽查项目范围覆盖了全国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和所有水利建设项目类型。

(3)积极推行绩效评估,加强水利投资项目的投资决策

水利部建立了预算项目储备、预算执行考核和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三项机制”,并实时监控每一笔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和直属单位财务核算,确保预算执行序时、均衡,资金支付安全、有效;逐步扩大专项资金绩效管理范围,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等资金建立了绩效评价制度;积极开展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情况考核和建设项目后评价工作,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与有关项目和资金安排挂钩,强化了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发挥投资效益。

二、水利投资项目信息化监管现状

1.信息系统应用现状

信息系统的应用是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重要支撑,也是信息化监管的主要手段。目前,水利部相关业务司局用于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信息系统主要有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水利统计管理系统、水利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系统、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等。流域机构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务)厅(局)也不同程度地建设应用了相关信息系统,在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由规划计划司组织研发并应用,满足了水利规划、项目前期、投资计划等业务的管理需求,实现了规划计划司以及7大流域机构和各省之间的水利投资计划上报、下达、水利投资立项审批等功能,提高了水利规划计划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水利统计管理系统由规划计划司组织研发,水利部发展研究中心应用并维护,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项目法人单位或项目负责单位进行填报,实现了中央水利投资建设项目基本情况、投资计划下达、投资拨付、投资完成、工程量及效益情况等信息的录入、审核与汇总上报,实现了中央水利项目投资计划执行和工程进度情况的定期跟踪和监管。水利安全生产信息上报系统由安全监督司组织实施,是各级水利行政主管单位安监部门及其所辖水利企事业单位之间关于水利工程生产安全情况的信息共享平台,该系统通过GIS定位功能,有效实现了对水利工程生产安全情况的定点定时监管。水利审计免疫系统由财务司会同审计署组织建设实施,是针对水利投资项目国库集中支付资金和直属单位财务核算的专业化信息系统,在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还有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管理系统、全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管理平台等针对某类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全国范围内某类水利项目建设情况的信息化监管。

2.信息化监管存在问题

(1)全过程监管不到位

按照水利投资项目全过程监管的目标,现阶段水利投资项目前期阶段的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报告及项目基本信息可以通过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实现上报和审批。项目建设阶段的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进度情况以及项目运行阶段的投资效益情况等信息可以通过水利统计管理系统实现月报和年报统计。而项目前期阶段的项目法人组建、初步设计及实施方案的变更、施工招标投标、项目开工申请,项目建设阶段的工程质量安全情况、竣工验收情况,以及运行阶段的运行管理单位、维修养护记录、“两费”落实情况等信息化监管均较为缺失。尤其是运行管理阶段的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重建轻管”现象尚未借助信息化手段来有效解决。

(2)监管实时性不强

目前,水利稽查是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主要手段,但水利稽查工作偏重事后管理,缺少事中控制,监管实时性不强。信息化是加强水利投资项目实时监管的一种有效手段,而目前水利部应用的信息系统监管实时性不强。以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和水利统计管理系统为例,前者的主要功能是水利投资项目前期立项阶段的审批和建设实施阶段的投资计划下达,用户仅限于水利部、流域机构和省水利(务)厅(局)的规划计划工作人员,无法实现市县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与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投资计划信息交互,达不到实时监管的效果;后者的功能定位为信息统计,尽管实现了对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进度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和工程效益情况等信息的统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水利投资项目的过程管理需求,但也难以有效达到实时监管的效果。

(3)系统建设及应用效率

有待提高水利部层面,相关业务司局根据各自承担的水利投资项目监管职责,开发应用了相应信息系统来支撑其监管工作,但由于技术方案、任务来源和资金渠道不同,系统建设较为分散,服务目标单一,缺少统一规划实施和统一标准规范。因此,监管信息存在重复填报现象,缺少必要的信息集成和系统整合,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监管的“横向协同”,不能有效形成水利投资项目监管合力。如项目名称、项目主管单位、项目投资来源、项目建设地址等基本信息从项目的立项阶段就应该固化到某一个信息系统,并作为唯一信息源和标准规范,实现与其他系统的信息共享。地方层面,水利投资项目监管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虽然建设应用了相关信息系统,但与水利部应用的信息系统缺少数据衔接和共享,难以实现监管的“纵向贯通”。此外,系统信息填报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有待提高,对水利投资决策分析与绩效考评的支撑作用有待加强。

三、目标及对策

1.实现全过程监管

按照对水利投资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管的要求,水利投资项目的监管信息应覆盖水利投资项目从前期阶段到运行阶段的全过程,监管范围也应进一步扩大。按照水利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划分,在项目前期阶段,监管信息应包括项目建议书、可研报告、项目法人组建情况、初步设计报告及变更情况、实施方案及变更情况、施工招标投标情况和项目开工情况等。其中,项目法人相关信息应包括项目主管单位名称、项目法人名称、项目法人派出的现场建设管理机构、办公地址、法人代表姓名、技术负责人姓名等。按照相关规定,项目主管单位应在可研报告批复后、施工准备工程开工前,完成项目法人组建并上报相关信息。初步设计和实施方案变更时,项目法人应及时通过信息系统提出申请或备案,以此作为对项目法人考核的依据之一。施工招标投标信息包括招标方式、招标单位、中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等;项目开工信息包括开工申请报告和有关材料,如初步设计审批文号,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订的合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手续,年度工程建设资金已落实证明,征地移民工作情况等。在项目建设阶段,监管信息应包括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工程进度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质量安全情况、竣工验收情况等。其中,投资计划执行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又包括中央投资计划下达、到位、完成情况,地方配套资金计划的下达、到位、完成情况,已完成工程量、投资效益等信息;资金使用情况包括工程价款结算情况、是否违规挤占挪用建设资金、专项资金使用程序等信息;质量安全情况主要包括工程质量缺陷信息和生产安全隐患信息;竣工验收情况包括竣工财务决算报告,验收报告,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文件、图纸,质量监督单位按水利工程质量评定规定提出的质量监督意见报告等。在项目运行阶段,监管信息主要是工程建成后的运行维护、投资效益等信息,应具体包括运行管理单位、管护机构和人员、维修养护记录、“两费”落实情况、发挥社会经济效益等信息。

2.加强系统升级建设

建设思路方面,充分借鉴集团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分级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经验,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融入水利投资项目监管信息系统设计和研发中,以水利投资项目的生命周期为主线,打造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统一信息平台(以下简称“统一信息平台”),实现水利投资项目全过程、各阶段、各层级信息化监管的无缝衔接,以及所有水利投资建设项目历史信息的可追溯,为水利建设项目的绩效评价和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并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解决水利投资项目的“重建轻管”问题。具体实施方面,由水利部统一组织,充分了解地方信息化应用需求,在水利规划计划管理系统、水利统计系统等主要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升级整合,改进原有系统功能和流程缺陷,建立水利投资建设项目名录,打造统一信息平台,实现规划计划司、财务司、建设与管理司、安全监督司等不同业务司局在统一信息平台上的“横向协同”监管;各流域、省、市、县水利部门根据相应权限和管理要求,均可以在统一信息平台上实现信息上报、审核、查看,或者结合本地区实际管理需求,在水利部统一信息平台设计理念和技术框架下,独立开发相应系统,并能够实现与水利部统一信息平台的数据交互,满足统一信息平台的信息采集和监管需求,实现全国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纵向贯通”。此外,应充分考虑与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等单位相关信息系统的数据交互需求,必要时可以实现与这些外部系统的数据集成。系统部署方面,应基于现有水利部信息中心硬件和网络环境,加强水利政务外网建设和安全保密措施,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优化系统部署方案,提高系统性能和使用效率,满足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系统用户的应用需求。

四、建议

1.组织领导方面

水利信息化已经成为国家科技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水利行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战略措施,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信息管理是水利管理的重要环节,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整个管理工作的效率、质量和成败。因此,应充分认识信息化手段对改进水利投资项目监管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重视和加强水利投资项目监管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建议成立由水利部规划计划司、财务司、建设与管理司、安全监督司、农村水利司、水土保持司以及水利部信息中心、发展研究中心等司局或直属单位为主要成员的水利投资项目监管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水利投资项目监管信息化需求分析、数据标准体系建设、信息化应用制度建设和系统升级研发等工作,做到“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和统一实施”。

2.制度机制方面

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确保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各阶段、各层次、各环节工作的有序、高效、协调进行,必须完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机制,建立相应制度,将信息管理作为考核各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指标。一是完善信息流转机制,规范信息系统操作流程,明确信息填报的时限和要求,畅通信息流转,提高系统使用效率。二是建立信息化标准规范,如明确项目名称、项目类型、行政区划、所属流域等数据指标的统一编码标准和分类标准,为信息系统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提供保障,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建立信息化应用绩效考核制度,实行信息化工作“一把手”负责制,保障系统使用单位所填报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为相关领导决策和绩效考核提供数据支撑,形成“有数可依、有数必依、审数必严、假数必究”的信息化应用局面。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6

Abstract: the moder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lready gradual change for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troduces the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concept, analyzes o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framework BIM the advantages of information system,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ject based on BIM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nine big function module, introduced the system how to the life cycle of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Keywords: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中图分类号:C93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现代建设项目管理已经转变为对项目信息的管理。在信息系统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多大多数研究将焦点集中在整个系统构架的理论研究上。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充其量是为建设项目管理的过程提供了一些工具。国外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较高,也只是几个建设过程信息的集成。作为建筑信息技术新的发展方向,BIM从一个理想概念成长为应用工具,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机遇与挑战。

1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整体构想

1.1 建筑信息模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指在开放的工业标准下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征,及相关的项目生命周期信息的可计算或可运算的表现形式。BIM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通过一个共同的标准,集成了建设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作为一项新的计算机软件技术,BIM从CAD扩展到了更多的领域,还蕴藏着服务于设备管理等方面的潜能。

1.2 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分析

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信息输入只能停留在本部门或单体工程的界面,难以进行及时整体工程的相互传输。基于BIM构建的工程项目信息系统除了具有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优势外,还能满足以下要求:

(1)集成管理要求。随着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不断推广和运用,人们越来越强调项目的集成化管理,同时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将项目管理的各种职能,如成本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等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全寿命周期管理要求。全寿命管理理念就是要求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要在考虑工程项目全寿命过程的平台上进行,使得工程项目的总体目标达到最优。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就是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不仅是为了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也应考虑管理信息系统在工程竣工后纳入运行阶段的应用。

2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架构及功能

2.1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架构

系统采用B/S(Browser/Server)结构,大多数事务通过服务器加以实现,数据可以得到即时的传输和集成加工。这样的系统架构分为3层:

第1层是操作层,也叫用户界面,供终端用户群(包括业主、施工方等)通过浏览器,用户群在网络许可范围内,通过Http网络协议,经过身份识别,并赋权后进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

第2层是应用层,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程序加载于应用服务器上,通过中间件接收用户访问指令,再将处理结果反馈给用户。

第3层是数据服务层,通过中间件的连接,负责将涉及数据处理的指令进行翻译和处理,如读取、查询等操作。

2.2 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及其功能

基于项目集成化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理念,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共分为9大模块。

(1)项目前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前其策划所的形成的文件进行保存和维护,并提供查询的功能。

(2)项目策划管理模块。在这个模块中,最重要的是编码体系和WBS。编码体系一旦定下来,是不可以更改的。每一项工作的编码都是唯一的,编码设计对项目的整个计划及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都有很大的影响。

(3)招标投标管理模块。对工程招投标而言,只要模拟相关招投标法规定的程序即可。另外,应该根据工期计划和采购计划,合理安排招标的工作。

(4)进度管理模块。该模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工期目标和施工总进度计划,单位工程施工计划,分部(项)工程施工进度计划等。此外,该模块还应能提供进度控制的分析方法,如网络计划法等。

(5)投资控制管理模块。项目总投资确定以后就需按各子项目、按项目实施的各个分阶段进行投资分配,编制建设概算和预算,确定计划投资,在工程进展的过程中,控制每个子项目、每一阶段的实际投资支出,确保项目投资目标实现。该模块可用于制定投资计划,提供实际投资支出的信息,将实际投资与计划投资的动态跟踪比较,进行项目投资趋势分析,为决策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还应具备提供S曲线法等投资控制的分析方法。

(6)质量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是一个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设备质量,是通过以验收为核心流程的规范管理,它主要通过各种质量文档的分类管理来实现。质量控制模块是用于对设计质量、施工质量和设备安装质量等的控制和管理,它的功能是提供有关工程质量的信息。另外,还提供质量控制的分析方法,如排列图法等。

(7)合同合理模块。工程合同管理是对工程项目中相关合同的策划、签订、履行、变更、索赔和争议解决的管理。其中,变更管理分模块是合同管理模块中的重要部分。

(8)物资设备管理模块。针对工程项目不同阶段和状态,对具体的物资和设备进行输入输出调用的管理,并采用相关的分析方法,如ABC法等。

(9)后期运行及评价管理模块。主要是反映项目运行以后的状况,也对反映工程项目整体管理工作的数据进行汇总,为业主、施工方等提供一些后期总结数据。

3 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

基于BIM模型的信息系统在项目全寿命期内的具体动作如下:

(1)项目前期、策划阶段。此阶段主要利用项目前期管理模块和项目策划管理模块,可以在系统形成一个3D模型,前期参与各方要以对该三维模型进行各方面的模拟试验,做出可行性判断,设计方案的修正。可得出理想项目3D模型、文档、平面设计图纸等成果。

(2)项目招投标阶段。此阶段主要利用招标投标管理模块,可以进行一些基于网络的开放性操作。招标单位可以规避投标单位由于对项目理解误差造成的费用和赶时间的损失;投标单位可从这些开放性的集成文件里,做出合理的标案,且各方都基于一个公正合理的平台进行竞标。当最终标案经过系统公示产生后,将招投标文件输入系统,形成合同依据的有效电子文档,以产生项目的总承包等一系列合同文件。

(3)项目施工阶段。此阶段利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模块,对所有系统模块进行有效控制。在该过程中,随着项目的进展,将产生各种合同文件、物资采购及调用记录、合同及项目设计等的变更记录及施工进度,投资分析图等一系列系统文件。项目参与各方可以随时调用权限范围内的项目集成信息,可以有效避免因为项目文件过多而造成的信息不对称的发生。

(4)项目运营阶段。在运营管理阶段主要利用后期运行及评估模块,可以及时提供有关建筑物使用情况、财务状况等集成信息。利用这些实时数据,物业方,最终用户等还可对项目做出准确的运营决策。

4 结语

BIM是建筑工程信息化历史上的一个革新。通过建立基于BIM的工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使计算机表示项目的所有信息,信息化建筑设计才能实现。系统可以实现项目基本信息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资金管理的整合,通过管理和利用项目统计数据,挖掘数据的潜力,发挥其决策支持功能;系统可以为行为规划与决策提供多维的信息支持。随着BIM的发展,不仅仅是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也将促使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转型,并长远的影响人们对于项目的思维模式。

参考文献:

[1]屈青山,张新艳.推行项目信息管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 (2).

[2]何清华,卢勇,何伟华.基于Internet的大型工程项目信息系统.同济大学学报,2002 (2).

[3]王宇静.基于项目信息门户的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研究.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8 (2).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7

1、引言

随着通信行业竞争不断深入,电信业已彻底告别靠抢占新增市场而获得高增长的阶段,转而进入通过深耕存量市场的已有客户,依靠差异化特色追逐客户更高利润的精细化运营时代。IT支撑系统正是实现这种深耕细作的利器。在下一代运营环境中,一个适合、专业的电信运营支撑系统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起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必须认真思考企业的运营支撑工作和系统建设在新形势下如何才能更好地支撑企业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客户。为了适应竞争变化与技术变革,企业投入了大笔资金用于复杂度日益剧增的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但由于信息技术投资回报往往处于不确定和不显化的状态。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风险,企业对信息技术的投资往往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如何提高信息化的投资收益,如何平衡IT的风险和收益,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成为企业IT治理面临的重要课题。

2、评估体系分析

2.1构建思路

有效的IT类软件项目工程造价预算模型是IT类软件项目投资评估的基础,以“客户满意度”为绩效目标,遵循“软件开发周期”的原则,从传统的“以投入为主”转变为“以绩效为主”,通过加强绩效的管控与评估,建立相对科学与可量化的IT类项目投资评估体系。按项目“投资、过程和质量”三个维度开展项目投资预估、建设与实施质量管控、客户满意度评价等环节的实施情况评估,从而沿着以客户满意为导向的方向不断前进。

2.2 体系框架

在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础上,以预算为核心的管理体系,将企业的策略和其操作经营的目标联系起来,保证企业的经营目标最大程度的支持企业策略。

项目成本按项目投资占比、公司战略、信息化规划演进路线、工程造价预算模型等角度等进行项目投资预估情况的评估。项目过程按项目开发周期、功能模块完成情况、提交的产出物、故障次数、培训等角度进行项目建设与实施质量管控的评估。项目质量按客户对产品交付的满意比例、客户对问题解决的满意比例、客户对问题解决的满意比例、及时启动的产品比例、满足服务级协议的比例等角度进行客户满意度的评估。

从质量管理角度衡量项目的绩效,能够反映投资的情况。其中投资评估主要分析项目设计目标与企业目标的符合程度;过程评估主要分析系统建设和实施的管理质量;质量评估主要分析项目完成质量、信息服务质量和对业务的决策支持质量。

2.3 部门协作

建立IT类软件项目各部门分工协作责任制和从模型建立到投入、发展、评估、考核、管理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IT类软件项目投资评估体系的建立将原有开放的投资管理模式转变为动态闭环的投资管理模式,评估模型建立业务投入、发展、评估、考核及管理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并通过多部门的分工与协同,共同提升软件项目的管理精细化程度。

3、预算模型构建

项目投资评估体系强化了业务战略与投资策略研究,建立“业务-投资”间量化关系,充分体现业务战略对投资的指导性;针对投资计划和投资项目前期的管理结构和管理流程进行优化;研究投资监督与后评价方法,建立后评估体制。

3.1影响预算因素

参考通信建设工程概预算,结合软件项目的特殊性,分析出影响工程造价的七类因素中,设计方案、人工消耗量、人工单价、工程建设其它费、政府规定的税费、物价指数等六类因素对软件工程造价有影响。其中物价指数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通过人工价格体现,软件工程造价取决于设计方案、人工消耗量和人工单价。

3.2人工量估算

对软件工程量的估算,指完成软件工程所需要的全部工序用工量。参考软件开发模型及软件开发周期,将系统开发工作分为三类,对软件开发阶段划分为六个,将各阶段用工量求和。指标的赋权方法包括专家评判法和经验分析法,各类指标的评估结果计算方法有加权法和均值法。

1)系统开发工作分类

根据软件CMMI开发思路,将系统开发工作分解到可评估的子系统或功能模块。系统分不同功能类别,各子系统的功能模块按类别分为系统规划类、新增功能类、功能改造(配置)类等三类。

2)流程划分及产出物

按照软件开发流程,划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功能开发、系统测试、后续支持等六个阶段,细化人工时估算并约定各阶段形成相应的产出物。

3)工程用工类别

对于软件工程,简单的“技工普工”不能全面体现软件工程用工的差异性。将软件开发人员划分为专家、高级、中级、初级等四类,人工时展现各模块、各阶段工量;通过不同人工占比体现系统开发难度,相对精确地量化人工时、相对准确地评估项目投资。

3.3人工单价

依据软件行业工程技术特点并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考虑到软件厂商的特殊性,对软件厂商进行分为三级,对于不同类级的开发商人工单价设置不同价格,建立一套企业人工单价定额。该单价定额可根据物价指数及开发商考评结果进行每年一次的修正。通过对软件厂商的考评,将结果反馈至工程合同造价源头,可对软件厂商形成正向激励,同时实现战略伙伴和普通合作伙伴的差异化管理。

4、体系应用效果

在没有现成预算定额可参考的情况下,IT类软件项目预算模型克服了投资估算方式粗放、投资额估算对比法失真、投资效果无法评估等问题,为项目投资评估提供可量化和可操作的工具,实现软件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为项目投资评估及决策提供量化依据。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8

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是以获取投资收益为主要目的经济行为,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具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因此,要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水平,需要将投资控制覆盖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而借助系统论原理,能够进一步使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保障建筑企业及建设单位各项效益的提高。

一、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含义及其与系统论原理的关联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指的是以保障建筑工程项目预期投资目标为基础,本着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围绕建筑工程项目,通过工程招标、设计方案对比优化、价值工程、限额设计等多种手段,着重在建筑工程项目前期投资决策、投招标、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竣工结算等各个过程开展的费用及成本控制,最终实现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有效管控的一种管理模式。

系统论强调事物的整体性,其主要的原则是整体性、最优化及模型化,而在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中,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控制正是系统论的具体体现。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工程投资控制中,引入系统论原理,可以对各个投资环节加以统筹考量,针对具体环节的成本可以有效加以控制,用整体来弥补部分出现的损失,进而促进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的科学合理性。

二、建设单位对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的投资控制

1.前期决策环节的投资控制

建筑工程前期决策环节指的是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方案从经济及技术层面加以综合考察及评价,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体投资加以估算,从而为建筑工程项目的后续环节投资控制工作提供参考。这一环节中,建设单位要注重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加以审核,遵循科学决策及立项的原则,对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的机会及目标加以分析,研究其是否恰当及准确,然后初步对工程项目投资加以估算,最终确定出项目的投资总额度。

2.设计环节的投资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环节的投资控制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投资控制的重要一环。在建筑工程项目设计环节,要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投资控制要点:第一,完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招标工作,建设单位要摒弃原有的只重招标方案,而轻设计及施工图纸设计的弊端,将工程项目的设计及施工图纸纳入到建筑企业招标竞争中,以形成最优化的投资设计方案。第二,确定建筑工程项目设计限额,将项目设计及投资限额与建筑项目工程量紧密结合,以便避免概算、预算、决算的“三超”现象出现。最后,严格控制建筑施工项目设计变更,在项目设计投资控制中采用动态化管理,引入监理制度,对建筑企业设计方案采取激励措施,提高建设单位投资控制的主动性,优化设计环节的取费方式。

3.招标环节的投资控制

这一环节,建设单位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针对施工设计图纸中的模糊、漏项等内容,及时与工程造价咨询单位进行交流,然后督促设计方及时修改补充。第二,对工程量清单中的重要分项、项目主材单价、新材料及新工艺的单价等加以重点审核,对暂定价清单项目加以控制,编写工程量清单编制说明。第三,借助招标机构,对招标文件及合同加以完善,使其更加严谨,周密,减少工程量误差。

4.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环节的投资控制

建设单位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阶段投资控制上,应注重以下三个要点:第一,依靠工程监理,对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加以全程把关,并对现场加以监管,着重监督审核项目工程量的实施。第二,对施工项目变更加以严格控制,如变更不可避免,要尽早进行处理,以减少损失。第三,做好索赔和反索赔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各类施工凭证,注意索赔时限,对索赔额度加以确定。

5.建筑工程项目竣工结算环节的投资控制

作为建设单位投资控制的终端环节,在项目竣工结算上,其要点如下:首先,挑选水平较高的审计单位开展竣工结算审核。其次,整理并分类工程价款资料并及时送审。第三,着重在材料单价、项目变更、项目工程量等方面加强审计,避免出现承包方环节出现各种不合理结算现象,如套高、重复计算、只增不减等。

三、系统论原理下,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的要点解析

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中,各个阶段的投资控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各阶段投资控制得以优化时,建筑工程项目整体投资才趋于完整,而在建筑工程竣工后各阶段投资控制又形成了一个新整体,体现出系统论下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中采用系统论原理作指导时,要注重以下几个要点:

1.应着重建立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及造价的模型

通过采用系统论整体与部分之间联动转化的原理,应在建筑工程各阶段对造价影响因素加以分析,建立起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及造价模型系统,以便于对各个阶段的投资变化进行协调,及时发现解决各阶段的问题。

2.采用最优化管理方式

系统论原理下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强调的是建筑项目的整体优化,因此,在对建筑工程各个阶段投资成本进行优化时,应建立在整体最优化的目标下,统筹各阶段的投资优化结果。

3.注重建筑工程项目中间环节的投资控制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投资控制存在重两端,轻中间的缺陷,而在系统论原理下,建筑项目施工这一中间环节的投资控制是整体投资控制的重要部分,如这一环节出现控制不力现象,会影响项目投资预算的准确实施。因此,要注重强化建筑项目施工阶段的投资控制,达到以部分推动整体的投资控制效果。

四、结语

系统论原理与建筑工程投资管理的有效结合,是建筑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的必然要求,建设单位运用系统论原理开展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一方面能够有效保障建筑项目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又能够提高项目投资的科学性、严谨性,从而保障建设单位投资效益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9

Abstract: Based on the owner's perspective described on intelligenc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the whole life cycle of each phase of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points, and points out the various stages of a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process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intelligent; project management; working point; owner

中图分类号: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1-0020-02

引言

智能建筑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已经经历了20多年,智能化技术从控制技术、自动化技术发展到目前的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系统集成从控制系统集成、管理系统集成到目前基于网络化的信息集成,智能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尽管有些系统产品和技术应用都是成熟的,但是在不同的项目上所实现的效果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千差万别,究其原因就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运作和工程管理的问题。要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建设好,一定要有“系统工程”的概念,即将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过程中的规划和设计、招投标、工程实施、运营管理四个阶段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首尾相连、环环相扣、协调一致。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果,将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依据,因此在任何一个阶段中,由于计划与安排上的考虑欠周或不慎,都将给下一个工作阶段带来障碍和困难,也将给整个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在建设目标、技术应用、实现功能、投资成本、系统工程质量工期等方面造成严重的缺憾。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工作包括:编制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进行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对设计单位提供的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和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审核和评估。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

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是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性作用。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的要点是: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智能化系统的组成与功能,智能化系统的技术应用,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工作流程及要点,智能化系统的工作节点与工期安排等。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

智能化系统需求分析工作要点是:遵循智能建筑设计标准、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并充分结合本项目建成后的物业与设施管理方面的要求,以及智能化系统与本项目业务系统(如:商场、写字楼、住宅小区、展览馆、机场等)建设的个性化实施特点,对智能化系统在系统组成、系统架构、系统集成、技术应用、实现功能以及在建筑节能和绿色环保等方面进行分析、咨询、论证、评估、评审,最终形成智能化系统需求报告。

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

根据智能化系统总体规划方案,依据智能化系统需求报告,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任务书。设计任务书的内容包括: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目标、设计范围、设计标准、设计深度及成果要求;提出智能化系统集成和各应用系统在技术应用、实现功能、系统设备选型、系统工程预算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成果审查与评估

智能化系统设计成果包括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总体设计重点是智能化集成系统和各应用系统的设计。其成果包括:智能化系统总体设计编制说明,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图,系统总体实现功能框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结构和实现功能框图,智能化系统机房设计大样图以及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工程概算表。施工图设计的成果包括:智能他系统施工图设计编制说明,智能化系统综合管线路由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分楼层预埋管线平面图(包括监控点及信息点位置),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连接系统图,智能化系统机房及弱电间设备布置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监控及信息点一览表,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智能化各应用系统主要设备技术与规格要求一览表,智能化系统集成(含与机电设备)通讯接口标准配置一览表,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及工程造价预算一览表。

根据设计单位提交的总体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审核。总体设计审核的重点是智能化系统总体结构图、集成系统结构图、网络结构图、软件结构图、数据库结构图、系统安全体系结构图、集成系统功能结构图、集成系统与第三方系统通讯接口设计等。施工图设计审核的重点是: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连接系统图、智能化各应用系统施工平面图、系统监控及信息点一览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及工程量清单等。施工图设计审查的要点是:设计任务书、图纸、点表、工程量的“四统一”。应避免所提交的设计成果存在诸如设计缺项、设计图纸不规范、监控与信息点统计不准确、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不完整等问题。确保上述四项设计成果间的统一是系统工程招投标和系统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也可组织设计专家、系统集成专家、电子工程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成果进行评审。

招投标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阶段工作的要点是: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工作预案,进行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模式的分析;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招投标文件;对投标文件进行评标;签定合同商务与技术条款。

编制招投标工作预案

预案的主要内容包括:招投标范围与模式、招投标进度安排、招投标工作流程、招投标文件编制要求和分工、投标文件评审规则和量化标准。通过招投标工作预案编制与确认,可避免在智能化系统招投标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操作。

编制招标文件

以智能化系统施工图设计文件及图纸为依据,编制智能化系统招标技术规格书、工程量计算及报价估算。招标技术规格书的内容包括:项目简介、系统总体要求、系统技术应用要求、系统实现功能要求、各应用系统监控点及信息点一览表、系统设备配置数量与工程量清单、系统主要设备技术性能和技术指标要求、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工艺要求、施工图深化设计要求、投标技术方案编制要求、投标演示系统要求(如有必要)。可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对技术规格书进行评审,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后修改、确认。

投标资格预审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规和有关规定,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和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投标资格预审程序及工作流程,编制相关投标资格预审文件。投标资格预审文件包括:资质审查及项目考察要求,资格预审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投标项目考察预案和评估细则及量化评估表。

类似项目考察

项目考察包括工程承包商的工程项目考察,也包括对系统和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应用项目的考察。考察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组成和实现功能、系统设备选型和工程实施过程的文件和资料、系统运营管理的情况和用户的意见、建议。在考察结束后,应根据考察的相关内容,按量化评估标准进行总结和定量评审,并向决策层提供项目考察评估报告。

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首先确定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程序及工作流程。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内容包括: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含智能化各应用系统)、工程实施管理、智能化系统集成、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然后编制智能化系统工程总承包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招标商务条款、招标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条款响应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

智能化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

根据国家招投标法和有关规定,首先确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程序及工作流程,确定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内容,包括系统设备配置报价及供应、系统设备调试、系统设备售后服务及维修保养。然后编制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招投标文件。招标文件包括:商务条款、技术规格书、招标文件条款响应评审细则及量化评分表。

对预中标投标商技术和报价合理性的审查及评估

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预中标投标单位所提供的投标技术方案和报价进行技术与功能响应及对设备配置与报价合理性进行审核和评估。也可向专业顾问进行咨询,并提供评估意见。业主可参考相关审核和评估意见,作为最终确定中标商的决策依据。

商务及技术谈判与签订合约

确定商务及技术谈判的原则,确定合同商务条款和技术条款,以及技术附件的内容。商务谈判的重点是:工程实施组织人员及工期安排、项目经理人选、系统设备配置及报价确认。技术谈判的重点是:确定系统技术设计、设备交验、系统验收、系统技术应用和实现功能保证等相关条款,并确定技术附件的内容:招标技术规格书、系统设计方案、系统及设备交验程序及验收标准、系统质保期维修保养工作程序及规范等。

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实施阶段工作的重点是:审查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施工组织方案,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文件及图纸,组织专业技术协调会对承包商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进行阶段性评估,编制系统工程验收大纲,审查系统工程竣工文件,参与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工作。

审查承包商施工组织设计

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应体现该阶段主要工作内容、实施步骤与进度、检查与验收、方法与措施等。系统工程施工组织计划方案编写的内容应包插:系统工程项目管理方案、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方案、系统集成实施方案、工程施工人员组织方案、系统工程验收方案等内容。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

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工作的要点是:根据招标时所提供的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设计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审核智能化系统工程施工图深化设计;根据“深化设计任务书”对智能化信息及系统集成和各应用系统产品选型的要求,审核“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方案”,并根据“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方案”,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预埋管线图、设备安装监控及信息点位图;审核智能化系统集成与各应用系统间通讯与数据接口规范标准;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主要设备安装工艺图;审核智能化机房及弱电间设备布置工艺图;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配置清单及系统设备到货验收方法,审核智能化各应用系统验收规范等。

智能化系统施工图深化设计应在招标时提供的施工图设计的基础上,在施工图深化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下进行,不可脱离上述要求,增加系统工程造价。

智能化系统工程项目过程管理评估

定期组织“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题技术协调会”,对智能化系统工程承包商项目管理能力和现状进行评估,通常由业主(项目管理单位)、项目监理方、系统工程承包商、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商参加。项目管理评估的内容包括:工程进度、系统集成、工程阶段性检查与验收、对出现的专题技术问题进行协调和提供解决方案。在“智能化系统工程专题技术协调会”后提供本次“专题技术协调会”的评估报告。

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验收

应确定智能化系统设备到货验收的程序和验收标准及方法。设备到货的常规验收包括:设备产地证明、国家产品质量检测证书(消防及安防系统产品)、设备工厂测试报告、应用软件工厂调试及测试报告、核对到货设备规格型号与合同的一致性、产品技术说明书、设备安装及调试说明等。

编制智能化系统验收大纲

《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大纲》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验收文件内容、验收标准、验收内容、验收方法。验收的重点是:验收文件的审查,系统技术应用的检查与测试,系统软件功能的检查与测试.系统实现功能的检查与测试。系统验收通常采用“智能化系统技术与功能验收一览表”进行。

智能化系统工程竣工资料交接

竣工资料移交重点是:审核由系统工程承包商及智能化各应用系统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系统竣工文件和竣工图纸,审核所提供竣工文件和图纸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系统运营管理阶段项目管理工作要点

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经验表明,建成的许多智能建筑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起来的技术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并未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总结其原因主要是对系统的功能不甚了解,没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对系统的维护保养知之甚少。由于系统缺乏维修保养,系统在运行一段时间以后就由“自动”改为“手动”,甚至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出现这种局面,究其原因,除了系统界面非人性化、操作复杂、用户使用不方便等以外,主要的原因还是对用户技术培训工作没有做好。

智能化系统运营管理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通过物业管理公司,制订系统运营管理规范、系统操作培训规范、系统维修保养规范,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后评估(如有必要)、系统技术提升和功能扩展的预案。

结束语

总之,智能化系统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各个环节和阶段,是一个互相具有内在联系并持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智能化系统应是一个能随着科技进步和需求变化而与之适应的系统,是一个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系统软硬件不断改进和升级换代,系统功能不断增加和扩展的系统工程。现代的智能化系统应具有在使用中可持续性的完善、改进、提高的能力,只有通过这种具有生命力的能力,才能使得智能化系统在安全、舒适、便捷、高效、节能、环保等使用效果上不断完善地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10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0-0131-02

1 目前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大中型建设工程项目的参与方往往很多,如投资方、开发方、工程管理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供货方、物业运营方等,项目各方参与的工作时间段、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等不尽相同,它们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其主要表现为:投资方最关注的是项目的总投资目标、总进度目标和工程质量目标能通过动态的控制加以实现;设计方最关注工程建筑的风格、建筑造型、功能、建筑布局、环保等;承包商更关注工程的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成本和可获得的利润;项目前期的开发管理方、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管理方和项目使用期的设施(物业)管理方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视角都也不尽相同。

业主方在建设工程全寿命过程的不同阶段可自行或委托进行项目前期的开发管理、项目管理和设施管理,但这三项管理由于是三个不同的组织实施,相互独立,各成系统,缺少必要的相互沟通协调,造成开发管理、项目管理和设施管理三者分离的弊端,如三项管理者仅从各自的工作目标出发进行工作,忽视了项目全寿命的整体利益;三项管理者由三个不同的组织实施,也必然会影响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进而影响项目全寿命的信息管理等。

2 集成化管理在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中的应用

一个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都服务于同一个工程,属于同一个系统,即三项管理之间有许多的联系和依赖关系,如项目管理的核心任务是项目的目标控制,而项目目标来源于开发管理所确定的项目定义,如果决策阶段所确定的投资目标偏大,则势必影响项目在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在项目运营期进行设施管理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设备采购合同及合同执行过程中积累的有关文档,而这些原始资料都是在项目实施期形成的,如果项目管理方的文档管理工作不到位,就会造成设施管理方管理困难等,但按传统的管理模式三项管理被人为分割成相互独立、各成系统、相互不沟通的管理系统,且由三个不同的组织实施,因此,将集成化管理的模式运用到建设工程项目的全寿命管理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2.1 建立三项管理的共同的目标系统

有许多项目,决策阶段所确定的投资目标是为了能批准立项,在实施阶段经论证该目标无法实现,不得不调整目标,也有不少项目在实施阶段确定质量目标时对使用阶段打的最终用户的需求没有认真考虑,项目建成后出现不少问题,给运用方管理带来不小的问题。因此,要建立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系统,首先必须建立三项管理共同的目标

系统。

2.2 为三项管理建立统一领导下的组织系统

在传统的模式下三项管理分别由三个独立的组织负责,相互之间很少交流沟通,为建立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系统必须建立组织集成,即由一个组织负责整个项目全寿命的管理,这样才能对三项管理有统一的领导组织系统。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工程和特大型工程建设都是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只对工程建设负责,不负责工程建成后的运营,这种建设和运营分离的组织形式直接导致运营问题的复杂化。

2.3 确定三项管理的统一管理思想

由于传统的三项管理的任务和目标不同,其管理的思想也不相同。如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其指导思想是严格控制项目的目标,在一次投资和经常费用产生矛盾时,往往偏重考虑如何节约一次性投资,在工期目标难以实现时,往往为了赶工期而降低工程质量标准,成本、工期、质量、安全等目标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难以全面实现,集成化的管理思想必须建立在项目全寿命整体利益的基

础上。

2.4 建立为三项管理服务的共同的管理管理规则和识别系统

为了在集成化三项管理中各关联方沟通交流更方便快捷,有必要建立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管理的统一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包括:指令关系、管理任务分工、管理职能分工、信息流程、管理工作流程及有关的管理制度。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管理识别体系,比如统一的项目结构分解及编码;统一的合同结构及编码;统一的项目投资分解及编码;统一的项目进度分解和编码;参与项目建设的组织编码;统一的项目文档管理编码等。

2.5 建立为三项管理服务的统一的信息处理系统

建设工程全寿命管理系统的核心工作任务是进行项目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的管理以及项目建设过程和使用过程的界面管理,比如不同的人员群、不同的组织或子系统之间的任务或工作的联系或交界。具体的界面主要有以下几种界面:决策工作和设计工作的界面;决策工作和施工工作的界面;决策工作和运行工作的界面;设计工作和施工工作的界面;设计工作和运行工作的界面;施工工作和运行工作的界面等。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11

软件需求分析工作是整个软件生存期中最重要关键一步。通过系统需求分析,能把软件系统的功能及性能总体描述成软件需求规格,规划软件的需求规格细则,奠定软件系统开发的基石。通过对招投标管理业务的调查分析,发现本系统需实现如下基本功能:

(1)投标人注册、投标人信息维护、投标人信息审核

(2)招标项目:石油公司可对外招标项目,由此投标人可在系统中查看到详细的项目信息,以便决定是否参与投标,在这个过程中,招标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需上传招标文件。

(3)投标人报名:投标人查看到石油公司的招标项目后,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可进行报名,只有报名的投标人才具备竞标权限。

(4)递交投标文件:在报名完成后,投标人需准备相应的材料,在材料准备妥当后,需将投标文件递交到系统,以便专家团进行审标和评标。

(5)招标文件下载:石油公司招标管理处项目信息时,需上传招标文件,由此投标人可将招标文件下载到本地进行查看。

(6)专家抽签、专家审标。

(7)中标结果、中标结果通知、中标结果查询。

(8)抱怨质疑信息创建、抱怨质疑信息回复、抱怨质疑信息查询。

(9)用户管理、登录管理。

(10)数据备份、数据恢复以及日志记录.

(11)专家管理:主要用于管理系统中的用户信息,并为各用户分配相应的操作权限,包括用户信息的添加、删除以及修改。

2功能模块设计

石油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由系统安全模块、投标人管理模块、招标项目管理模块、审标中标管理模块以及抱怨质疑管理模块等五个部分组成。本节将以流程图的方式对石油工程招投标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2.1系统安全模块

系统安全模块由日志管理、数据备份、数据恢复、专家管理、登录管理以及用户管理等六部分组成。系统安全模块主要用于提高系统安全性和数据可靠性,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窃取或篡改信息。登录功能主要作用在于进行身份认证,只对拥有操作权限的合法账户进行放行。数据备份功能的主要作用在于将系统数据以insert语句的形式存储在SQL文件中。数据恢复功能的主要作用在于执行SQL文件中的insert语句,以便实现数据的恢复。用户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在于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信息。日志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在于记录系统用户的操作行为。专家管理功能的主要作用在于构建专家库,以便从中抽取专家组成评委会对投标进行评审和打分。本节将对登录功能和数据恢复功能的工作流程进行介绍。

2.2投标人管理模块

投标人管理模块由投标人注册、投标人信息维护以及投标人信息审核等六部分组成,其主要作用在于管理人投标人的相关信息。投标人注册功能的主要作用在于使投标人成为系统注册用户。当投标人注册完成后,可利用得到的登录凭证进入系统完善相关资料,并提交石油公司投标管理处进行审核。只有经过投标管理处的审核,投标人才有资格进行项目投标。本节将对投标人管理模块的工作流程进行介绍

2.3招标项目管理模块

招标项目管理模块由招标项目、投标人报名、递交投标文件以及招标文件下载等四部分组成,其主要用于管理招标项目,包括项目信息,并上传招标文件。在招标项目信息之后,投标人可将招标文件下载到本地。除此以外,投标人若想参与到项目的投标中,则必须先进行报名,在报名成功后,需准备投标资料,完成后则可将其上传到系统,以便招标管理处工作人员进行查看。

2.4审标中标管理模块

审标中标管理模块由专家抽签、专家审标、中标结果、中标结果通知以及中标结果查询等五个部分组成。在投标人提交标书后,招标处工作人员需利用系统自动生成专家评委会,由评委会对标书进行评审和打分。在打分完成后,系统会根据评标原则,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生成最终结果,由此可得到中标结果。在得到中标结果后,则需结果,并通知中标人。而投标人也可在系统中查询中标结果。

2.5抱怨质疑管理模块

抱怨质疑管理模块由抱怨质疑信息创建、抱怨质疑信息回复以及抱怨质疑信息查询等三部分组成。当投标人对招标结果存在疑义,可向监察委员会提交质疑信息,当监察委员会接收到抱怨质疑信息后,需启动调查,得到调查结果以后需反馈给提交质疑的投标人。除此以外,投标人也可通过时间段等关键字来查询抱怨质疑信息。

工程投标项目管理系统篇12

二、施工企业投标客户关系处理

投标企业同客户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慢慢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干扰而导致双方之间关系的破裂。客户因为潜在项目的需要而对项目建设企业进行关注,同时,因为项目立项上的需要,施工企业开始同客户进行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逐渐意识到对方具有满足自身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从而使施工企业加深对客户的了解。在招标阶段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客户根据项目施工的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遴选来参加项目招标,客户通过对于竞争招标企业的技术要求、服务的质量以及信誉要求,对选择中标企业。中标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项目的施工,客户在这一时期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的监督对企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项目之中客户同中标企业能否进行再次合作。正确的对客户同企业这一关系的巩固发展进程加以明确,有助于企业选择对不同阶段的营销目标的确定和市场开发思路的选择。在企业同客户的初期接触阶段,企业应当通过对自己项目技术能力的展示来吸引客户的注意,从而对企业的技术能力等进行深入了解。在招标阶段,施工企业应当注重自身对与优良投标决策等的展示,从而同客户发生直接合作关系。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应当对施工进行严格管理,将项目施工做好,保证其质量,从而使客户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的认识提高,促进客户同施工企业关系的深化,为后续工程中二者的继续合作打下基础。

三、投标决策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应用客户信息管理,将客户看做企业运作的核心,来进行与客户关系之间的开发,要对利用企业现有客户资源对新的客户关系进行开发,从而达到企业的市场开发目的。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对客户进行分析时,要对客户进行不同来源的信息搜集,包括客户市场和服务的历史信息、所持工程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等,并将搜集的信心加以分析整合,并存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内,以方便后期对其进行分段或开发处理。良好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应当能够进行新旧客户的价值对比、最重要客户的关注点、新领域客户价值的大小以及企业如果进入这一新领域的障碍等问题,并且要很据当前施工企业的业务与市场需求对原有的客户信息做出估计与评价。施工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分析过程,包括对客户对项目达成目标、客户关系、投标策略等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客户的特点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从而促施工企业同客户的良好合作。

四、应用客户管理的理念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

施工企业在前期的投标决策时面临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运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管理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对于此类决策最为主要的类型是非结构化的。在应用客户信息管理在对单项工程进行投标决策的支持时,我们应当在对客户关系发展的阶段中再加入项目立项和竣工阶段的客户关系处理,由于企业同客户关系发展阶段不同,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的重点也有差异。工程立项阶段,客户信息管理应当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比如:该持有该项目的客户关系是否能够稳定等。这一阶段的成功,能使得施工企业的潜在客户成为现实客户。因此,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投标决策的支持在这一阶段的表现便是对客户信息的搜集和积累、对客户所持项目的信息的搜集整理、施工企业同客户关系的建立、国家政策、施工企业的运营环境等方面。对这些搜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度剖析,为准确投标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在项目工程招标阶段,对于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对投标决策进行商业化的合理分析和决策。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各种数据挖掘软件能够实现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保证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下产生的投标决策商业化,更能符合工程运行实施的规律要求。除此之外,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当能够对投标决策进一步量化分析处理,对投标决策中的科学性予以支持。除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些固定分析模式之外,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筹学和数学分析方法,也可以为投标决策提供准确性的支持。在最后,运用新型的技术如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软件来进行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管理等,都确保了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持的投标决策的智能化。在项目建设阶段,施工企业同客户必须实时地进行高效率的沟通,针对施工企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等要求,同客户之间进行密切沟通,并对客户同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为施工企业未来投标决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教训。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与项目建设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工作,并将这些信息全部纳入到企业的投标决策的支持系统当中去。在项目进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项目竣工阶段,施工企业应当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思维,运用到工程建设中的客户满意程度研究上,并将其中客户提出建议的地方加以重视,在日后工程中加以修改。并将修改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企业未来决策的管理阶段,使得企业能够把握客户满意度,从而为下次工程合作提供指导。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