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经济发展合集12篇

时间:2024-03-10 08:22:31

加快经济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篇1

1引言

公路经济包含公路和经济相联系的多个方面的内容,是一项综合性的课题。近几年,我国公路经济发展加快了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步伐,城乡经济发展渐渐统筹,形成了绿色食品加工、工业生产基地及其他有关产业共同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公路经济的巨大活力和生机越来越突出。经济的发展会带动交通业发展,特别是内陆地区,公路客运较好的把城市与其周边地区紧密联系到一起,公路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们对公路的要求也在一直不断地提高。这种形势下,转变公路经济发展方式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目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

2.1转变方法措施不够完善

近几年,我国公路经济正在进行转型,转型时出现很多不合理现象,例如:忽视人们群众利益,公路经济转型时没有严格按照有关步骤实施进行,致使转型过程一片混乱。与此同时,公路建设部门及管理部门没有相互协调、配合,使公路工程建设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一些施工单位必须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分析如何转变公路经济的发展模式。

2.2管理人员缺乏转变意识,思想观念落后

我国公路经济要加快发展,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然而在改变公路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特别是管理人员缺乏经济转变意识、思想观念落后。一些公路管理人员没有意识到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与实质,认为没有必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有些管理人员对公路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进行详细分析,观念守旧,不愿意或者不会创新,对公路经济的发展和公路建设工程缺乏深入了解。

2.3缺乏必要的转变机制

要转变公路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有相应的转变机制做依靠,而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缺失转变机制问题是否普遍,一些管理部门缺失管理机制,在实际工程管理或企业发展过程就,不能喝我国公路的经济转型机制相适应,也没有成立专门的监督管理公路发展的有关机构,因此,在公路经济转型过程中,出现各种矛盾和问题。

3发展公路经济的重要作用

3.1可以提升工业化发展水平

公路建设对其所在地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公路在很大程度方面可以改善地区交通条件,带动周围地区的建设和开发。很多企业发展都是用公路建设工程来带动的,公路工程可以招商因此,多数城镇都是凭借公路来带动经济发展与工业发展的。每个城镇都应该依靠自身的优势和可利用资源,分析交通情况,不断优化城镇工业布局,逐步提高产业集约化水平,进而增加各产业科技含量,进而扩充发展规模,给地区经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能够加快城镇化的继承

发展城镇化离不开公路建设,公路是帮助城市和周围地区发展的关键性公路,是促使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网点。公路能够显示城镇对货品流转的效益,可以强化城市人们劳动力,促使城镇商业快速发展,特别是对于小县城或小城区来说,公路能够加快它们的发展步伐,加快它们城镇化的进程。

3.3促使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城镇和外界距离会随着城镇周围公路经济的发展而变短,所以,公路经济能够带动第三产业发展,能够有效带动非公制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促进城镇间商品快速流动,同时,公路周边批发市场会随着增加,带动服务业发展。某种程度上讲,公路经济发展调整了地区产业结构,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公路网能够把各个景点连接起来,形成旅游路线,带动公路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与繁荣。

4加快公路经济发展的方法及措施

4.1不断完善经济转变的方式

转变公路经济的发展方式过程中要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转变方式,具体措施有:转型时一定要严格依据有关程序进行,防止出现各种复杂、混乱的现象;转型过程中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问题从人民群众角度去考虑和解决,使人们渐渐重视经济转型;努力协调好建设方面与管理方面关系,站在宏观角度看待各种公路经济发展问题。

4.2管理人员不断增强转变意识

公路经济的发展方式要获得有效转变,必须要使管理人员具有较高转变意识,管理人员要充分认识转变发展发生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才能督促自己不断学习有关经济发展方面的知识,与此同时,管理人员要认真分析转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防止引起一连串问题,管理人员必须注意转变他们的传统观念,转变意识,让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积极创新及引进国外先进的发展模式。

5结束语

我国公路经济的发展要得到有效转变,才能逐渐实现公路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社会主义事业才可以获得更好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管理人员一定要不断增强他们的转变意识,逐步完善各项转变措施,并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促进转变机制创新,推动公路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加快经济发展篇2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全党全国必须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加强规划引导,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兼顾当前和长远,处理好速度和效益、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见实效。第一,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适应需求结构变化趋势,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在更高水平上协同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第三,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第四,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大幅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大幅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五,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加快污染防治,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加快实施生态工程,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第六,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针对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面向民生的公益性社会服务,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第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在重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加快开拓文化市场。第八,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加快调整出口贸易结构,加快调整进口贸易结构,加快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加快经济发展篇3

*州市作为浙江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的副中心城市之一,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基础雄厚,科研人才资源充足,服务支撑体系健全,投资环境优越,具备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条件。同时,*州市历来高度重视工业发展,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形成了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机械、轻工、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力稳居副省级城市前列,为发展总部经济奠定了坚实的制造业基础。*州市较早意识到吸引企业总部的积极作用,近年来更是借助长三角经济的发展,加大工作力度,优化政策环境,促进了总部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在*注册的集团及集团名义投资的公司达1500多家,其中*-*年四年间共吸引70多家总部集团在*落户,吸引注册资金108亿元,到*年底在*的总部集团达91家,累计有53家世界500强在*投资了87家企业。主要经验做法是:

(一)合理定位,明确总部引进重点。*州市结合自身的优势条件,确定引进总部的重点是,在培育驻地企业总部的基础上,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国内民企100强企业,吸引跨国公司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来*设立大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吸引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省内外民营企业来*设立总部。以此为指导,省内以吸引知名民营企业总部为主,主要引进了广厦、康恩贝、吉利、圣奥、苏泊尔等企业。省外和跨国公司以吸引研发中心和职能运营中心为主,主要引进了诺基亚、印度TCS软件研发中心、三星System研发中心、日本精工光电器研发中心、华为通讯研发中心等。

(二)制定标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州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政[*]8号)等政策文件,确定了可享受优惠政策的总部企业的资格条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实行一系列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根据对地方财政的贡献增长额,给予一定财政奖励;对进入总部集聚区建设总部大楼或租赁购买写字楼的总部企业,给予适当补贴;对总部企业设立科研中心、进行技术改造、建设生产基地的,优先给予扶持;对总部企业管理人员在办理户籍、未成年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照顾。

(三)编制规划,明确产业导向和空间布局。*州市在出台《意见》的基础上,由市发改委牵头编制了总部经济发展规划,目前正在进行论证。规划按照总部经济与产业导向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引进总部的产业导向重点是高新技术产业、新型重化工业、传统优势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为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布局,形成总部集聚区,确定了“一核、八区块”的总体功能布局。“一核”指钱江新城和钱江世纪城,“八区块”分别为武林区块、高新区块、下沙区块、黄龙区块、湖墅区块、临平区块、湖滨区块、庆春区块。

(四)加强领导,创新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成立由市领导挂帅,市相关部门、单位参加的*州市发展总部经济领导小组,负责总部经济布局规划、政策制定、资格认定、证书颁发及重大问题的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总部经济发展的日常协调工作,研究解决总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提出了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加大总部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为总部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等方面的措施,形成了促进总部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二、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基础和条件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依托省会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人才、信息等优势,总部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上交地方税收过500万元的总部或地区总部企业73家,*年上交地方税收52.65亿元。这些总部企业中,本土培育63家,外地引进10家。按产业分,第二产业22家,主要是济钢、重汽、浪潮、山水、力诺等企业集团;第三产业51家,其中*商行、省建行等金融企业21家,省商业集团、三联集团等商贸流通企业6家,*铁路局、山东高速等交通运输企业6家,大众报业集团、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等文化传媒企业9家,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等信息服务企业6家,其他服务企业3家。

(二)发展优势

*作为省会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市,比较优势相对突出,具有加快总部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一是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从全省看,*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中心城市,是支撑山东“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的重要中心;从全国看,*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北接京津冀,南接长三角,是连接华东、华北和中西部地区的门户,处于南北交流、东西交流、国内外交流的三重枢纽地位。

二是具有通达的交通网络。*是全国45个公路主枢纽和16个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高速公路、铁路、机场以及众多的国、省道,共同构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运输网络体系。京沪高速公路、济青高速公路、济聊高速公路在此汇合,以*为中心,高速公路把全省连接成为半日生活圈;京沪、胶济两大铁路干线在此交汇,特别是京沪高速铁路和胶济铁路客运专线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增进与周边省市的经济联系。

三是具有强大的资源要素优势。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的管理资源、信息资源和设施资源,人才资源总量、万人科技活动人员数、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均居全省前列,是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所在地,也是国家级软件出口创新基地、服务外包基地和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是中央“一行三会”一级分支机构驻地,金融优势十分突出。

四是具有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近年来,*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明显改善,投资环境和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质的提升。*作为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相对集中,融资渠道通畅,金融服务功能比较完善。*作为全省的信息中心,网络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信息服务业比较发达,信息服务功能强大。

(三)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总体上看,我市总部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制约因素。

一是城市综合实力不强。*年主要经济指标在十五个副省级城市中,生产总值列十一位,地方财政收入第十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第十位,与南京、*州等城市差距明显。我市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制造业基础比较薄弱,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总部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力不强。同时,我市经济外向度较低,也制约了总部经济的发展。

二是总部经济企业偏少。当前在我市的企业总部主要是原来驻济企业或省内的企业集团,引进的总部企业多数为保险公司和股份制银行,跨国公司或外省企业的总部入驻基本没有。我市总部经济发展尚未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对外地企业集团吸引力较弱。

三是商务环境有待优化。总部经济是一种对商务环境要求很高的经济形态。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市市场开放程度仍然不高,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够成熟,市场秩序不够规范,受这些市场因素的制约,甚至有些本地企业已经或正准备将总部或主要分支机构外迁。

四是政策环境亟需改善。总部经济对政策、环境的敏感性较高。我市目前尚未建立完善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发展环境不尽人意,适应总部经济发展的人才比较匮乏,总部经济发展成本较高。

五是缺乏总体规划。总部经济发展涉及面广,需要统筹规划,有序推进。目前,我市尚未编制总部经济发展规划,总部经济发展缺乏规划指导。

三、加快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对策建议

(一)打牢发展基础,强化总部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一是提高经济综合实力。切实把工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大力培植主导产业,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夯实总部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二是加强硬件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快交通、通讯、能源、供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加大污染治理力度,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深入推进环境综合整治,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三是加大人才资源支撑力度。构筑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各层次人才培训体系,为发展总部经济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健全服务支撑体系。加快建设总部经济信息平台,定期向总部企业本市发展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信息和改革措施。加快完善银行、保险、会展、招商、商贸、物流、旅游、法律、教育、培训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为总部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优先发展公共服务,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等热点难点问题,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加快经济发展篇4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速度,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存在着东西发展差距扩大和不协调问题。所以,西部地区找准发展路子,采取有效途径,加快西部经济发展,对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立足实际,发挥区位优势

这是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发挥技术、资金、人才和地理位置等优势,使得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增长,今天西部地区要加速经济发展,同样离不开发挥西部区域优势。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充分发挥市场和劳动力优势。西部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处于开发起步阶段,基础设施、基本建设、综合开发都需要大大加强。市场潜力大,不仅体现在消费市场上,而且还体现在投资市场上。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丰富,成本较低,这将有利于西部吸引外来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发展区域经济。二是发挥西部边境优势。在西部一万多公里的漫长国境线的周边,已形成了“中亚经济圈”和“中南半岛经济圈”等。所以西部地区利用地缘优势,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对外贸易有明显的比较利益。三是发挥西部资源优势。西部地域辽阔,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在主要能源矿产资源中,探明储量占全国50%以上的有可开发的水力资源、锂、镍、铂族金属、汞、钒钛、钾盐等,占40%以上的有铜、铅、锌、铬、天然气、煤等。这些能源矿产资源矿种齐全,有些是世界稀有的,有些是关键矿种,有些是尖端技术所必需的,被称为“21世纪新材料”的战略资源。而且资源空间组合比较理想,特别是丰富的能源与丰富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化工资源的结合,发展工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多种矿石中还富含其它多种有用元素,有利于形成综合性基地。

二、实施增长极开发战略

我国西部地域辽阔,需要开发的地区类多面广,虽然国家多年来采取倾斜政策支持西部发展,但财力有限,因此开发西部地区,促进其经济发展不可能采用齐头并进、全面铺开的模式,而增长极开发战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它要求把有效的稀缺资源配置在具有较大乘数效应,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点”上。这些“点”往往是原有经济技术水平较高或地理位置优越或自然资源丰富的各级城镇,这些点先行一步,并不断增强其实力,通过极化和扩散效应,可以实现其以点带面、逐步推开、共同发展的目的。国内外的实践也充分证明了这一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有效性。如,上世纪60年代英国的英格兰首先把这一理论应用到实践,并取得成效,巴西的首都迁移及我国的苏南地三个增长极等,都取得显著的效果。增长极固然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但在培植增长极过程中要讲究四点:一是确定和培植适宜的增长极规模,增长极规模要依据当地的资源、资金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来确定;二是选择适宜地点和区域培植增长极,这些区域和地点应考虑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对外交通区位条件都相对较好的地方;三是在增长极内积极开创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选择对区域其它部门关联强度大的部门作为主导部门;四是把培植城市增长极与农村增长极、城市大工业与乡镇企业结合起来,建立从上到下多层次的增长极系统。

三、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异军突起,有力地支撑了东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和乡镇企业应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应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资源型工业。这是西部发展经济的现实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不仅要注意处理好资源与产业升级换代问题,还要特别注意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能源的节约与经济发展问题,走科学发展观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二是从西部的劳动力优势考虑,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西部地区只有根据自身实际,利用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才能用比较少的资金投入获得较快的发展速度,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和经济实力得以增强,同时为西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提供机会和载体,使劳动力要素的收益在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中占有较大比例,促使西部人民尽快脱贫。三是加强东西经济联系,走联合协作、共同发展之路。西部地区立足本区域优势,与东部地区优势互补,东西互利,达到共同发展。

四、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区域产业结构间关系,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当代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越来越注重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而产业结构的协调、优化程度,既是经济素质和效益的一个重要表现,又对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对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来说,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有其极为重要的意义。

西部产业结构的协调发展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是扩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基础设施涉及范围广泛,但对西部来说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是交通运输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要扩大对西部基础设施的投入,而完全依靠西部自身的努力是难以迅速改善的,所以国家要帮助这些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特别是修建铁路、公路、机场和通讯设施等,以加强这些地区与外界的经济联系,加快吸引外资的步伐。同时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也要鼓励外资和东部地区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二是要大力发展农林牧业及其加工业。丰富的农牧业资源是西部的一大优势,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农牧业是发展西部经济基础的重要意义。发展第一产业的关键,就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增加对农牧业的投入。不仅国家要增加投入,而且还要积极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企业和农民对农牧业的投入,扩大劳动积累。要依法保护耕地,积极开展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种子工程”,加快良种的培育和推广。要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牧业科技成果,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央和地方都要确立科技推广项目,增加推广经费,稳定农牧科技队伍,保证农牧业科技进步,使西部农牧业向花钱少、见效快、效益高的现代化大农业方向发展。同时,要以粮食生产为基础,利用草原和粮食及其副产品特别是大量秸杆发展畜牧业和养殖业,在畜牧业和养殖业基础上发展肉、禽、蛋、奶、皮毛等加工业、运销业和服务业,形成贸工农(牧)一条龙的产业链,实现农牧产品多次增值的高效目标。三是开发能源和矿产资源,积极发展优势产业和产品,提高加工深度。西部地区是我国能源和矿产资源富集地区,要把能源和原材料产业作为西部优势产业。在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基础上,发展钢铁、有色金属、稀土金属以及重加工业和轻工业,大力发展以本地产品为原料并能发挥本地优势的加工工业,提高深加工度,增加附加值,同时还要建立全国性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

加快经济发展篇5

Abstract: Dandong, Liaoning Province under provincial jurisdiction prefecture-level citi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rt economy has unique advantages and many favorable conditions, if you ask a good program, coupled with the strong support of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Dandong will form a new open port economic developmentpattern, this pattern will drive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city's economy further forwar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astal port city.

Keywords: Dandong, port economy, a modern port city, economic growth, favorable conditions.

中图分类号:F29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绪论:丹东市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中国万里海疆的北端起点,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交汇点,是中国东北东部乃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出海通道和连通朝鲜、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中心结点,是辽东半岛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在“十二五”规划中,辽宁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发展所处的经济地理环境和独特的岸线港口资源优势,形成以贯通全省海岸线的滨海公路建设为核心的“五点一线”沿海开放新格局,丹东成为这一沿海开放新格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丹东要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经济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沿海、沿江、沿边的区位优势,围绕“港口”做文章,把自身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港口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加大对港口的建设投入,全面提升港口的服务功能,大力发展临港经济,以临港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把丹东建设成为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沿海港口城市、东北东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形成加工制造业、特色农业和电力能源三大基地,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医药、造纸及纸制品、电力和以旅游业、物流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等重点行业。

研究区域概述:

丹东是辽宁省省辖地级市,是一个以轻纺、电子、旅游、港口为特色的沿海城市,也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它位于辽东半岛东南部,座落在鸭绿江畔,南临黄海,西接大连、鞍山、北连本溪,东北与吉林省为邻,城区与朝鲜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全市东西宽196公里,南北长165公里,全市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丹东气候宜人,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是全国有名旅游胜地。边境风光、民族风情、奇山秀水、历史遗迹是丹东旅游的主要特点。丹东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开发潜力很大。林业资源:全境森林覆盖率51%,木材蓄积量2811万立方米,是辽宁省木材重要产区,是辽宁中南部的天然屏障。矿产资源:丹东境内已发现矿种56种,1982年被国家列为全国56个重点成矿区之一。水资源:丹东境内水系发达,水资源得天独厚,全地区有大小河流1360条,全年平均总泾流量为87亿立方米。

丹东发展港口经济具有独特区位优势和诸多有利条件:

第一,丹东发展港口经济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现代开放经济条件下,区位条件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丹东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最北端,南临黄海,通过水域连通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腹地直接沟通黑、吉、辽三省的东部地区。特别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03)11号]中做出“建设纵贯东北东部地区的铁路工程,形成东北新的出海通道”的决定,这一铁路工程的建设,将使丹东港成为东北新的出海通道上最近的出海口,丹东的港口区位优势更加凸显出来。这种区位优势对地区经济发展具有直接影响,其特定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东北东部的国际贸易在丹东港集疏运框架中的突出作用。

第二,丹东发展港口经济具有港口自身的优势。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港口已不仅仅是水路货物的交换点,而是占领国际市场的战略资源。丹东港属天然不冻港,具有优良的筑港条件。这里拥有长达15公里、建设60余个万吨级深水泊位的海岸线资源,港区近岸水域及航道西侧为大片高出低潮位2米左右的浅滩,是一道天然的防波堤。港区地质、河口水道、泥沙回淤、水文等经过国家有关部门长期观测研究,认为具备建设现代化港口的优良条件。

第三,丹东发展港口经济具有立体交通的优势。港口铁路经沈丹线与东北铁路网相连;公路通过丹霍线、沈丹高速与本溪、沈阳等辽宁中部城市群相连,通过鹤大线和丹大高速与大连及吉林、黑龙江各地相通;空港已开设直通上海、深圳、三亚、北京等航线;随着东北东部铁路的建设使用,丹东至通化、丹东至海城高速公路的建成,沈丹铁路复线的开通,丹东将处在四条高速公路和三条铁路的交汇点,构筑了发展港口经济的物流平台,大大提高了丹东港口的辐射力和集疏吸引力。

第四,丹东发展港口经济具有广袤的腹地优势。丹东港向南将成为大连龙头港口的副翼,向北将成为东北东部乃至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出海通道,向东及东北将成为连接朝、韩、日等国家和地区的连接点。特别是东北东部铁路和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建成后,将东北东部10多个市、30多个县的经济与市场更加顺畅地联系起来,腹地得到延伸,扩大了本地区资源供应总量,为发展港口经济提供了强大的资源支撑,为使丹东成为名副其实的辐射东北东部和东北亚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及经济枢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据不完全资料介绍,沈阳将要化为直辖市,连同抚顺市、铁岭市一起,合并为一个大沈阳市,这样的话,辽宁省将重新选取省会,并且工作重点也会转移,丹东市一个正在兴起的港口城市,将会得到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发展。

加快经济发展篇6

1、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强化工业主体地位,以市场为导向,以扩大市域经济规模、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目标,以体制、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载体,以优化环境为保证,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带动我市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发展。

2、目标任务:从现在起,经过五年努力,达到壮大“四大产业”,提高“三个比重”的目标。即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富硒绿色食品、水电、医药化工、矿产建材四大支柱产业;着力提高工业增加值占CDP的比重,工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工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到*8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16亿元,年递增12%,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

二、把握发展工业经济的重点

3、培植支柱产业。根据我市经济特点和资源优势,把农产品加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和特色优势工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立足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盘活资产存量,大力发展富硒绿色食品、水电、医药化工、矿产建材四大支柱产业。富硒绿色食品产业,着重抓好茶叶、魔芋、畜禽产品、干鲜果、蔬菜等产品的精深加工,充分发挥“富硒、绿色”的优势,努力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把一批发展基础好、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盘大做强。水电产业充分开发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加快电站建设,重点建设大龙潭、老渡口、姚家坪、马尾沟、马鹿河、太阳河、云龙河等电站。医药化工产业以硒资源和道地药材开发为重点,吸引国内外著名医药企业投资开发多种药用植物资源,积极探索硒药化、基因药物等产品开发和医药中间体的提取,加快推进板党、杜仲、紫油厚朴、窑归等道地药材的精深加工。矿产建材产业着重改造提升传统建材产业,大力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开发硒矿、高岭土、石英砂岩等矿产资源。同时抓好烟叶复烤、工具、水电设备、轴承、造纸等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引资合作。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集中,推动资产重组,壮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提升工业经济对市域经济的拉动作用。力争通过5年努力,四大支柱产业和重点骨干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85%以上,提供的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60%以上。

4、大力招商引资。立足本地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产品,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外来资本、人才、技术、管理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招商主体由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工业、中介组织并举。推行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业主招商、网上招商等灵活多样的招商方式。调动和发挥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实行责任到人,全程跟踪服务,力争每年引进2-3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对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5、加强项目工作。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观念,设立“*市工业项目办公室”,建立立足本地优势资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库,争取更多的工业项目进入国家、省、州计划“笼子”,进入投资市场。实施项目法人责任制,坚持企业选择项目、投资主体决策项目、市场机制运作项目的原则。争取每年竣工一批、开工一批、立项和储备一批工业项目,滚动发展,增强后劲。坚持项目工作目标化和目标责任化,强化市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对重点项目进行督查指导,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项目建设和管理,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提高项目的履约率、资金到位率和开工率。

6、发展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的工业板块经济。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原则,走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逐步开发、滚动发展的路子,把工业园区建成市域经济带动区,体制和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资金和人才密集区,行政管理高效区,城市发展新区,结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科技创业园、富硒绿色食品工业园、药业工业园等。积极鼓励和引导重点项目、骨干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发挥工业园区在政策、环境、管理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对进入园区的重大项目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力争通过5年努力,85%以上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7、加强工业经济与经济产业化、城镇化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是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经济发展为城镇化提供支撑。以培植龙头企业为核心,推进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专业化、企业经营规模化、产品加工优质化。按照经营机制活、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要求,重点培育和壮大农产品加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高新化、外向化发展,加快农业资源优势向工业经济优势的转化。坚持以产业聚集带动城镇发展,把城镇建设、市场建设与工业园区建设相结合,引导、鼓励各类企业向园区集中,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

三、优化工业经济的发展环境

8、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放宽市场准入领域,凡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进入的产业和经营项目,都允许各类高层主体进入和经营。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对申请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以下的有限公司可试行注册资本分期到位。对注册资本达到*万元的企业或注册资本达到100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省著名商标持有企业、省级“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可申请冠省名。放宽申请企业集团登记条件,核心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集团合并注册资本3000万元的可申请冠州名。对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连续三年未受到行政机关处罚的企业,经申请和有关机关批准,可享受企业有关年检(审)免检(审)。加快企业登记前置审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严格界定并尽量减少先审批后发照的项目。实行后置审批方式改革,积极推行现场审批、现场年检(审)等方式。

9、实行用地优惠政策。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企业所需新建或扩建用地的,可通过划拔、出让、转让或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工业企业,出让金按规定标准的50%收取,在工业园区按30%收取;外商投资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产品出口型企业,出让金按规定标准的30%收取,在工业园区按10%收取。在工业园区落户的高新技术和产品出口型项目,其投资超过800万元的,可实行三年内以实纳税抵缴出让金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凡一次性缴纳土地出让金有困难的项目,可在首次缴纳总额的10%后,三年内分期缴纳,不计利息。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工业企业,按每平方米1元收取年租金。以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工业项目,以当年土地评估价的2%支付年租金。

10、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工业项目的前期费用,高新技术项目和科技产品建设开发中的招商引资、贷款贴息、技术开发以及对工业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者的奖励。新办工业企业免征所得税3年,属国家鼓励类企业3年后至2010年期间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及转让中获取的技术咨询、服务、培训等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新办工业企业从投产之日起,企业缴纳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三年内由财政分段按比例予以奖励。其中,企业年缴纳增值税100万元(含100万元)以下的部分,按地方留成的60%奖励,工业园区内按80%奖励;100-300万元(含300万元)的部分,按地方留成的40%奖励,工业园区内按50%奖励;300万元以上的部分,按地方留成的20%奖励,工业园区内按30%奖励。

11、享受收费优惠和基础设施优先待遇。企业立项、审批发证、登记注册等手续,在本市办理的,只收取工本费;项目建设期间免缴市级及以下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服务性收费只收成本费;免缴本市有关单位征收的各项集资;市外客商投资企业办理以上有关手续由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代办。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厂区以外的道路由市政府负责建设,优先开通,不收取任何费用;自来水主管道优先建设,支网免收开通费;电费按同网同价的政策规定执行,增容需要架设配电专线的,只收成本费;除税收、水电、电费、气费、社会保险费外,其它行政事业性收费由市招商引资服务中心统一代收,再与有关部门结算。

12、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加强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估体系建设,定期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发展前景、诚信等方面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授予不同信用资质,确定信贷支持重点企业。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金进行企业化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以适销对路的库存产品和可靠的应收款作保证向银行申请贷款。

13、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巩固企业民营化改革成果,引导和支持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制度。深化人事、劳动、分配三项改革,推进厂务公开,建立健全科学的决策机制。进一步深化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完善失业、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引导和鼓励工业企业按照市场需要的国家产业政策,加强技术改造,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鼓励和引导企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和改善企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内部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建立企业信息系统,推动上网工程和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加大技术开发与引进力度,企业技术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一般企业要达1%以上,重点企业3%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以上。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开发和交流,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促进企业产业升级。鼓励社会各类投资者以技术等生产要素投资创办工业企业,其作价金额可占注册资本的45%。企业引进人才带入的科技项目或科研成果,投产后三年内按新增税后利润的10%给予奖励。

14、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育企业家人才市场,力争早日建立起一支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企业家队伍;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社会地位,把优秀企业家作为评优表模的重点推荐对象,重视推荐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济者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立定期听取有关经济发展建议的制度。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企业人才信息库,加大对现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引进具有较高层次和创新能力的优秀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按照《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编办关于为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提供人才服务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恩市办发[*3]15号),鼓励科技人员和机关干部到重点民营企业工作和领办、创办民营企业。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重点民营企业工作。建立人才激励政策,对有突出贡献的企业经营者、个私业主、科研人员,政治上给荣誉,社会上给地位,经济上给实惠。

15、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招商引资服务中心和投拆中心”,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一门受理、集中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服务。坚持依法行政,清理和规范有关政策文件,切实解决“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获利途径审批化、审批方式复杂化”的问题。规范执法行为,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过错责任追究制、考评制、公示制,严格执法责任,强化执法监督。积极推行收费许可制度、收费明白卡制度、收费公示制度,规范收费管理,杜绝“三乱”行为。大力整治企业周边环境,维护企业合法利益,倡导“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培育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中介组织,建设“信用*”。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强化行业自律。树立“企业优先”观念,营造“尊重投资者、关爱纳税人”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加强和改进对工业经济工作的领导

加快经济发展篇7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建议为三个方面:

一是发展指标:生产总值增长12.5%;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进出口总额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其中工业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

二是民生指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0‰以内。

三是约束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下降3%左右。

按照上述目标要求,要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围绕工业强市发展目标,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

加快产业升级。加速集群发展,重点壮大提升领带服装、电器厨具、机械电机三大产业。拓展延伸领带服装产业,实施“真丝拓展计划”,做高做精领带服饰,做大做强服装家纺,努力打造集生产加工、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信息物流于一体的真丝产业集聚地。巩固提升电器厨具产业,着力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巩固扩大国内市场,积极开拓外销市场,并逐步从贴牌生产为主向自主品牌营销转轨,促进“嵊州制造”向“嵊州创造”转变。不断壮大机械电机产业,加强产业内部联系,推动专业化协作,积极研发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促进产业提档升级。与此同时,要大力引进培育汽摩配件、生物医药、新型材料等新兴产业。坚持扶优扶强,加大骨干龙头企业、上市培育企业和成长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力争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家以上,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50家以上、超5亿元6家、超20亿元1家。深化企业改革,激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积极发展建筑房地产业,实施“建筑企业回流工程”,培育地方税源经济,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0亿元以上。

强化招商投入。不断优化平台建设,完善经济开发区、工业功能区和个私集聚区三级平台,为招商投入创造良好环境。创新完善开发区管理体制,增强开发区自身运行能力,拓展发展空间,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拓展工业功能区发展平台,完善集镇产业和块状经济规划,进一步开展工业强镇(街)、工业功能区和个私集聚区发展竞赛,争取在集镇特色产业培育、工业总量扩张上取得新突破。强化外源投入,抓好专业化招商队伍建设,健全长效机制,立足周边,拓展境外,推进土地招商和产业招商,引进一批与本地产业配套的优质项目。以实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为载体,以规划和政策为导向,促进企业加大投入力度,调整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提高设备投入比重和高技术产业的投资份额。同时,加强服务引导,用足用好外贸扶持政策,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加快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努力保持出口快速增长的态势。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和研发投入。以产学研合作为抓手,广泛开展科技对接活动,努力引进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重点突破一批优势特色产业的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家、研发中心2个。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各类标准,争取获得更多发明专利。继续实行创优争牌扶持政策,提升领带省级区域名牌,培育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单体品牌,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或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加强现有人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努力引进高层次和紧缺人才。

大力推进节约集约。深化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积极争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局部修改,努力向上争取用地指标,确保发展空间需求。加快盘活土地存量,全面摸排全市待置换用地、已农转用地块、已供闲置土地和可利用坡地,依法清理处置闲置土地,加快推进土地征收和项目落地。完善招拍挂制度,确保重大项目和优质项目优先供地。健全“以亩产论英雄”的工作机制,加大亩均投入、产出和税收贡献考评力度,鼓励建设多层和高层标准厂房,鼓励实施存量土地技改和零增地技改。狠抓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执行目标责任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强化以环境质量评价为核心的产业导向,腾出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环境容量发展现代先进产业。探索排污指标市场化运作机制,腾出排污指标给产业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经济开发区生态园区创建工作,推广中水回用技术改造,引进、研发各种节能新技术和新产品,积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和清洁生产企业。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来抓,进一步完善城市服务业布局规划,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双轮驱动。加快发展生产业。筹建中国领带城物流中心项目,建成茶叶市场,推进花木市场建设;注重培育为家电厨具、机械电机、汽车及其零配件等产业配套的要素市场;积极发展现代金融、物流、设计、咨询、信息、会展等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加快世贸广场星级酒店、鹿山路商贸步行街以及建材、家居、汽车4S店等消费品市场建设,进一步引进高档酒店和大型零售企业;推进城乡放心消费,建设国商配送中心、浙东农批市场连锁配送中心;加快崇仁温泉等项目建设,完善百丈飞瀑、王羲之故里等景区功能;办好领带越剧节和书法朝圣节,进一步打响“越剧文化之旅”品牌。

(二)围绕宜居城市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新型城市化,进一步增强城市承载能力

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完成市域总体规划编制和上报审批工作,深化开发区产业提升和扩容规划、城南新区建设规划,修编完善中心镇和中心村规划,加强规模调整后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进一步完善城乡交通、供水等一体化专项规划。注重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规划、各分区和各专项规划之间的相互衔接,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嵊州山水地形特点,深化沿路、沿江、沿山景观控制规划,凸显山水风貌,促进现代化山水园林宜居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细部设计,强化历史古迹保护和利用,挖掘历史文化,丰富城市内涵。

加快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加快新区建设,完善城南新区路网和配套市政设施,完成环城南路改造等续建项目,实施官河南路延伸段建设工程,筹建企业总部大厦;建设双塔大桥附属设施及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工程,启动下中西排涝站闸工程。继续推进旧城改造,实施商贸步行街二期拆迁改造、长春路二期拓宽改造;按照“显山露水”的要求,启动城西湿地公园、鹿山森林公园一期项目。加快城市配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动建南山、前岩水库国家级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上俞堰坝引水应急工程、500kV苍岩输变电工程等建设,建成清风水利枢纽工程。拓宽城市建设投融资渠道,力争完成104国道嵊州段改建工程。

积极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坚持以工业功能区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中心镇产业布局,培育块状经济,增强中心镇经济实力。坚持能放则放,赋予中心镇部分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按照分税制要求和财权事权一致原则,完善中心镇财政体制。整合各类专项资金,用好中心镇建设启动资金,加大对中心镇用地和土地出让金的支持力度,鼓励中心镇创新公用事业投资体制,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中心镇培育协调机制,统筹谋划,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因地制宜,支持其他集镇创出特色。

加强城市管理和社区建设。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推进和谐城管建设。加大违法建设打击力度,继续开展市区交通秩序、违章设摊等专项整治。健全征地拆迁工作机制,平稳、有序推进城市拆迁工作。增加公共绿地,加强市政、园林、环卫、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建设和管理,进一步改善市民生活环境。完善社区管理机制,加大社区建设投入,改善社区条件;健全社区自我服务体系,广泛开展“社区大家亲”活动,推进和谐新社区创建。

(三)围绕新农村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落实各项支农政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做大做强茶叶、花木、香榧、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建设好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建设,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外拓基地3万亩,力争农业企业加工产值和农产品自营出口额各增长10%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农业企业达到8家。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地方标准,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新增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和基地。实施农产品品牌化营销,加强茶叶、香榧等区域集群品牌建设。以推介特色优势农产品为重点,引导农庄建设,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深化农民信箱工程和农技大师制度,扶持农产品贩销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引进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测,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业救灾储备制度。

积极鼓励全民创业。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业”的思路,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推进个私集聚区建设,做大农村家庭工业和来料加工业,培育示范村、示范基地和示范户。全年新发展家庭个私企业1000家以上。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强村级自转能力,拓宽农民创业门路。落实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加强农民专业技能、转移就业技能以及预备劳动力培训,鼓励农民到城镇务工经商,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非农产业的比例在60%以上。

以村庄整治为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先规划后整治的原则,制定扶持政策,细化工作方案,推进村庄整治。对重点村全面实施垃圾、污水、住房、河道和养殖业污染等五大整治,提高绿化率;对一般村实施改路、改水、改厕、清垃圾;对其他村有选择地实施专项改造。进一步整合资源,积极创建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逐步建设农村新社区。鼓励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空闲地和废弃工矿用地复垦整理,获取复垦指标1000亩。推进农村联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和设施。推进千库保安、万里清水河道和农民饮用水等水利项目建设,改善城乡水环境。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保障农村用电需求。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强化殡葬管理,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完善避险安置长效机制,加强地质灾害治理。

(四)围绕越乡文化名市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增强发展软实力

繁荣越乡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风尚。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农村基层文化公共服务体系,注重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文化建设。发展越剧事业,规划筹建越剧艺术学校。组织开展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一步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加强崇仁古镇和小黄山遗址的保护利用。加快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和产业。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弘扬越剧文化,挖掘王羲之、马寅初等名人文化以及真丝、茶叶等产业文化。以艺术村为窗口,推动根雕、木雕和泥塑等民间工艺产业发展;以民职剧团为重点,大力发展越剧演出业、戏具服装业,营造文化与经济互动的良好氛围。

推进教育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科学调整城乡校网布局,加大标准化学校建设力度,使全市义务教育阶段省标准化学校达到70%。开展各类教育创建活动,迎接国家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验收。深化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深入实施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启动新一轮名师名校长和班主任培养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以迎奥运为契机,大力发展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举办市第五届运动会和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改善体育设施,建设市游泳健身中心,构建市区“15分钟健身圈”,新添一批农村健身路径,积极创建“小康体育村”。

提升卫生和人口事业发展水平。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完成金庭、下王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扩建任务,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17家。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加快“数字卫生”建设,实施合作医疗门诊结报信息系统,实现门诊即时报销。完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加强卫生监督力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市)。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长效机制,启动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工作。实施“优生促进工程”,强化基层基础,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优化计划生育服务,改扩建市计生指导站,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和社会保障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五)围绕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和公共管理,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力度。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帮扶力度。以实施《劳动合同法》为契机,强化劳动保障综合监管,正确引导劳动者的就业和择业观念,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以廉租住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整体推进社会保险“五费合征”,继续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全面推进工伤保险。重视社保基金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加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落实到位。认真落实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以及教育、医疗、住房、司法等救助政策,提高救助和保障水平。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及老龄、残疾人事业,进一步加强妇女和儿童工作。

加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坚持把山区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促进山区经济社会健康较快发展。保护山区生态,实施饮用水源区域保护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公益林建设补助资金,继续开展东部山体覆绿。改善山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山区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发展。继续加强结对扶贫,推进中心镇与山区乡镇以及城乡学校医院之间的结对帮扶。实施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逐村逐户做好山区低收入家庭调查工作,通过救助、资助和援助等多种措施,帮助他们脱贫致富。推进高山移民,鼓励集镇建立移民小区,加快共同奔小康步伐。

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实施“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对曹娥江流域的环境治理,加强对澄潭江、长乐江、黄泽江等流域水环境的保护。实施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格执行项目准入环评制度,加大在线监控和依法打击力度。加强监督管理,继续协调处理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开展第一次污染源普查,落实重点环境问题责任化解制度,及时消除各类污染隐患,建立村厂友好关系,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强化社会建设和管理。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健全预案体系,加强危险源和隐患排查,强化预测预警,及时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加强气象预测以及防灾减灾等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依法监管,坚决整治安全隐患,努力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零增长”。开展和谐企业创建活动,健全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长效机制。强化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落实工作属地责任制,完善矛盾调处机制,预防和妥善处置各类。建立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城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抓好村级换届选举工作,强化基层民主管理。对缓刑等五类人员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加强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要在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的过程中,把为民办实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办好十个方面的实事。一是住房保障工程。把廉租房制度扩面到低保两倍以下家庭,落实经济适用房1.5万平方米、人才公寓房源100套;实施252户农村困难家庭住房救助计划;完成旧住宅区封闭式和半封闭式改造3万平方米。二是出行畅通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努力缓解车辆拥堵问题;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建成100个城乡公交港湾式站牌;实施农村公路安保设施三年建设计划。三是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课本费;深入开展教育现代化乡镇创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改善街道办学条件,建设剡湖街道中心学校。四是创业就业工程。动建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000名左右,农民转移就业5000人以上。五是全民健康促进工程。按照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20元和15元的标准保障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经费;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10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障补助标准人均达到60元,使城乡居民免费享受公共卫生项目服务,使参保农民享受健康体检。六是社会保险扩面工程。把全市所有城镇居民纳入医疗保障范围;实现工伤保险全覆盖,新增参保人数3.5万人。七是农村水电保障工程。完成第一批45座水库千库保安项目、47座小(二)型以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设清水河道45公里;改善6.34万人的饮用水条件;改造春茶用电台区和线路,保障春茶用电。八是农村文化共享工程。实施农家书社五年建设计划,新建10个农村图书流动服务站;组织开展送戏、送书下乡活动,抓好电影放映进村工作;建设一批文化特色村。九是城乡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程。理顺管理和投资体制,加强米袋子、菜篮子建设和放心肉、放心菜供应,投入1000万元补助资金,分三年时间改造提升市区菜市场以及集镇、农村农贸市场。十是弱势群体救助工程。城乡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对农村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试行“零起点”医疗救助;改造扩建设施陈旧的敬老院,全面推行城市社区居家养老。

各位代表!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新一年工作,我们必须更加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努力建设负责任、有作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是要加快法治型政府建设,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认真贯彻市委各项决策。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依法及时报告工作,确保各项决议意见落实到位。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实行重点建议和提案市政府领导领办制。进一步提高公务员法律素养,既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又要加强行政决策执行监督,提高法律法规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执行能力。完善行政许可制度,加强行政复议,规范行政执法。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注重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统一,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加快经济发展篇8

河北省秦唐沧地区处于环渤海核心腹地,该地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和突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加快秦唐沧地区开发开放步伐,有助于提升河北省的整体经济实力、有助于加速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有助于提升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和国民经济水平。

一、秦唐沧三市现阶段情况分析

秦皇岛市努力建设环渤梅地区经济隆起城市,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2010年1―9月,全市直接利用外资1.56亿美元,完成省定目标的66.52%;实际引进内资30.07亿元,完成省定目标的96.42%。海湾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成功上市,募集资金4.3亿港元。临港产业有新发展。首奏金属材料、旭硝子汽车玻璃等大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天威保变、GE燃气轮机等大项目顺利开工,美铝渤海铝业、永顺泰麦芽等大项目正式落地,秦皇岛至仁川国际航线顺利开通,中粮精炼糖、三养玉米深加工等项目顺利推进。对外经贸呈现新气象,我国中断8年之久的对中东活畜出口在该市得到了恢复,耀华玻璃集团承建的中国政府首个援朝浮法玻璃生产线顺利投产。

唐山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港口为龙头,以沿海县(区)和开发区为支撑,辐射沿海区域、带动全局的开放型沿海经济隆起带,吸引了大唐发电、北京焦化厂―迁建、恒通精密薄板、韩国相林皮革、韩京电工、美国气体化工产品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唐山港京唐港区运营今年有望突破3000万吨,成为全国港口20强之一。

沧州市在项目建设上,总体抓集群,单体抓项目,重点抓工业,把对外对接合作的重点放在延长产业链条、做大主导产业上。这包括化工产业、汽车配件、裘皮制品。另外,河间线缆、献县扣件、东光塑料加工等也正在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产业龙头。在抓好产业链的同时,该市注重推进有影响、有牵动作用的重点项目,主要是美国通用电缆公司参股的宝丰线缆项目、法国液化空气公司与沧化集团合资空分装置项目、临港污水处理项目、临港输水建设项目、沧州炼油厂扩建项目和沧东电厂三期工程等大型合资合作项目,形成了竣工一批、建设一批、谋划一批的项目梯次发展结构。在招商方式上,该市确定了“主攻日韩,巩固港台,拓展欧美”的招商策略。随着韩国客商的增多,韩国工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

二、秦唐沧地区的独特区位优势

(一)优越的地理位置

秦唐沧三市地处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非常明显。环渤海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隆起地带,河北省秦唐沧地区处于环渤海核心地带,内接京津,外临渤海,北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南连山东黄河三角洲,中嵌天津滨海新区。这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自古贸易活动十分频繁,有天然的不冻港――秦皇岛港,从长远来看,是我国沿海最具开发潜质和影响力的战略要地之一。

(二)发达的产业集群区

目前,这一地区已形成了以钢铁、化工、装备、建材为支柱的制造业体系,以电力、煤炭为主体的能源产业体系,以物流、旅游、运输等为主导的服务业体系,培育出了一批有实力、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优势产品,建设了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等一批产业聚集区,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和培育的经济区。

(三)港口经济各具特色

秦皇岛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输出港之一;黄骅港是我国西煤东运输出的第二大通道,也是继天津港和秦皇岛港之后我国第三大煤炭输出港;唐山港分为曹妃甸港区、京唐港区和丰南港区,正在快速崛起。河北省正在形成以秦皇岛港为主枢纽港,以黄骅港、唐山港为区域性重要港口,以曹妃甸为大型深水矿石,原油接卸码头的港口群体系。

但是,目前秦唐沧地区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会直接影响河北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进而影响京津冀地区整体实力、竞争力和区域地位提升,甚至拖累整个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

三、秦唐沧三市未来应采取的措施

(一)利用秦唐沧地区现有工业优势,积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

这一地区是建材、冶金、化工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全国也占重要地位。这些具有雄厚基础的特色工业是提高秦唐沧地区工业结构水平的主导产业。因此今后这一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应走集约型发展的道路,而不能搞粗放、低效型的产值型模式;不仅应使这些主导产业成为该地区的主导产业和出口创汇支柱产业,而且还要通过技术改造大力发展外向度高和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力争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和最大生产基地的地位。

(二)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提高三市产业结构水平

迁安市积极与首钢集团携手,促成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建立,就是成功的案例。实际上,首钢东迁不仅仅是其生产流程在空间上的迁移,而且必然会涉及到产品结构和技术水平的调整。迁安作为产业承接方,在接收首钢部分生产环节的同时也自然会触及其部分新产品、新工艺与新技术,这无论对迁安还是对整个唐山的产业发展以及整个河北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三)积极引进京津的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促进产业梯度转移

秦唐沧应充分利用环抱京津的特殊区位优势,大力引进我省相对稀缺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人才等要素。这就需要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生产要素的跨地区流动。政府应加快制定、实施灵活多样的鼓励性措施,吸引京津的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人才等,真正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利用京津先进、充裕的生产要素提升产业结构层次和水平,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全面优化与升级。

(四)加强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

秦唐沧地区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立足对内、对外开放,通过“外引内联”,营造对内、对外开放的新格局。要认真贯彻落实河北省委关于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以制定优惠政策、简化审批手续、提供良好服务、完善基础设施为核心,大力加强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加快引进内资、外资步伐,提高对内、对外开放质量,通过外力带动本地区的发展。

综上所述,以秦唐沧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和贸易水平,积极推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顺利实现十二五的宏伟目标。

参考文献

[1]高金田,姜萌.韩国一欧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21).

[2]张玉山,刘维.韩美自由贸易协定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8).

[3]王冬英.加快我国区域经济合作步伐,构建中华自由贸易区[J].理论导刊,2004(5).

[4]郭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关系[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120-123.

[5]河北统计年鉴:2007-2010.

加快经济发展篇9

一。畜牧业结构调整日益优化。几年来,我市畜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形成了猪、牛、羊、禽全面发展的良好格局,畜产品结构更加符合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精深加工畜产品和无公害畜产品比重增加,畜产品质量明显提高,竞争力得到增强。

二。畜牧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近几年来,我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涌现,并得以迅速发展。龙头企业与广大养殖户之间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和运行机制,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涌现了华懋双汇、万东牧业、九牧牧业、源汇牧业、明军肉鸽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促进畜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畜牧区域化格局逐步形成。全市已形成了四大专业养殖区。即:以枣林、八台、尹集、庙街为主的生猪养殖区;以尚店、杨庄为主的牛羊养殖区;以枣林、八台、尹集、铁山为主的肉鸡养殖区;以杨庄、武功为主的奶牛养殖区。专业养殖区畜禽饲养量占全市各类畜禽饲养总量的50%以上,有的达到80%以上。

四、金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近年来,金融部门加大了小额贷款的规模和力度,为畜牧业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近三年共发放养殖贷款3亿多元。在贷款规模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金融部门与各乡镇联合实行了“揽储返贷”,全市用于养殖业的揽储返贷资金达5000多万元。

以上四点是当前我市畜牧业生产形势的主要特点。下面,就如何搞好畜牧业统筹规划和项目的筛选推荐,如何搞好技术指导和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谈几点意见,请各位领导、同志们批评指正。

一、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做好畜牧产业的统筹规划。一是立足长远,研究制定畜牧整体发展规划。建立畜牧大产业、大发展的目标规划体系,用长远规划指导畜牧业发展。各乡镇都要根据市里的总体规划和当地的资源现状及特点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二是建立市、乡、村三级领导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分解指标,实施专职专责,专项推进。三是建立畜牧业发展的长效推进机制。用长效机制来保证畜牧业的持续发展。

二、培植大户,规模发展,做好项目筛选和资金投放。要完善项目管理制度,让那些市场前景好、竞争优势强、辐射作用强的项目早立项、早投产、早出效益。畜牧部门将重点筛选一批现代化大型种畜禽项目、现代化大型养殖项目、大型畜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参加全国各地的投资贸易洽谈会,力争在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上取得新突破。同时,注重利用协会等民间组织引进外地养殖大户来我市发展。对于资金投放,把握好三点:一是畜牧部门向上级争取的贴息贷款和低息贷款,由于数量较大,将主要投向大型畜牧企业,帮助企业扩量提质增效;二是畜牧部门与我市金融部门推出的小额贷款以及政府农业结构调整资金,将主要投向养殖户,解决农民资金短缺的问题,加快推进专业户、专业村建设;三是注重资金投放后的效益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资金使用的不规范问题。

三、科技引导,效益发展,加强技术指导。变被动服务为上门服务,由普通的科技培训向品种改良、科研成果转化及科技推广转变。从建立完善市、乡、村三级科技服务体系入手,推动畜牧业专业化生产、集约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步伐。一是要加快品种的改良步伐。繁育改良工作要有新突破,全市要以引进和推广良种肉牛、奶牛为核心,建立标准化繁育站点10处,使畜禽的改良率达85%以上。提高品种的纯度,提高生产性能,抢先占领科技的制高点和市场销售的经济点。二是要大力开展科技培训。要通过举办培训班,科教宣传,科技下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系列化综合服务,提高科技养殖的意识和能力,增加畜牧业的科技含量。三是要大力推广桔秆养殖技术。提高桔秆的利用率,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

加快经济发展篇10

招商引资工作主要突出三个方面:

一是围绕万山湖工业园区和上坡耐火材料基地做文章。以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为支撑,在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园区和基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聚集资本,引进技术,提升行业水平,培育财源骨干项目,壮大产业规模,拉长产业链条,促使其尽快向新型先进耐火材料基地和优质钛材基地转变。

二是围绕正村境内基本建成投产的两个大型煤矿项目做文章。充分利用大企业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规划建设白墙服务小区,积极引进外资或融合民间资本,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三产项目,全面提升消费业,积极拓展生产业,努力打造以矿区为中心、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领域延伸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三是围绕乡域总体规划中新规划的正上路工业区做文章。抓住年县实施北环路正村段的机遇,在加大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和投资发展环境的同时,先期围绕沿线两个废弃养殖场的利用,努力引进适宜工业项目,以带动工业区的不断发展,不断推进“工业强乡”进程。

2010年,我们计划完成招商引资合同资金10000万元以上,新上项目6个,其中1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500万元以上项目2个,100万元以上项目2个。

加快经济发展篇11

一、我国进入服务业加快发展阶段

对服务业发展在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提升结构、降低消耗、改善民生、增强长期发展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各方面已经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加快服务业发展,是多年来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早在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就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然而之后,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几乎没有变化。“十一五”时期,服务业发展有所加快,但也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十二五”规划纲要再次提出加快发展服务业,而且要求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幅度更大,依据何在、能否实现?从经济形势判断,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重要特征,已经进入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阶段。

服务需求快速增长。首先是生产需求快速增长。随着消费者对产品档次和品质要求的提高,包括设计新产品、推广维护品牌、供应链管理等的中间服务需求快速增长,制造/服务一体化产品所带动的关联服务(如汽车服务、通讯服务、网络服务等)的消费更是呈快速增长态势。其次是各类新型服务消费增长很快,如文化休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体育健身服务、物业和装修服务等快速增长。加上城镇化过程中大量农村家庭迁往城市,以往农村自给型服务将加速社会化。第三是技术变化带来的新型服务发展迅速。比如,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已经超过电影、电视娱乐节目和音像制品这三大传统娱乐业的收入。第四是公共服务快速增长。按照相关领域已经制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并考虑相关因素后估算,到“十二五”时期末,我国社会事业领域服务业产出占服务业总产出的比重可能接近40%,社会事业成为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和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

服务相对价格上升。有一部分直接提供劳务的服务业,相对价格上涨较快。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服务过程是人直接提供劳务的过程,劳动节约型技术无法应用;第二,服务需求高度个性化,因而服务生产无法标准化。由于这两个原因,家政服务、维修服务、餐饮服务、旅店服务、医疗服务等部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上升缓慢。其结果是,虽然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工资都在上涨,但制造业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将上涨的工资成本抵消,产品价格相对稳定;而服务业工资上涨则更多地推动服务价格上涨。比如,1980年买一台17英寸黑白电视机需要1000元,聘一位家政服务员大约需要500元/年;现在1000元可以买一台21英寸平面彩色电视机,而家政服务员的报酬已涨到15000元/年左右。对消费者来说,实际消费结构变化并不大,但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十二五”期间以至更长时期,我国劳动成本将持续较快上升。服务业相对价格提升,将提升服务业产出占社会总产出的比重。

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后服务业加快发展,是从多国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规律。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而提高是一个总体趋势,但这种趋势在不同国家的不同收入阶段表现并不相同。在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阶段,服务业比重上升相对缓慢,且国家间差别较大。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发展阶段后,服务业发展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比重显著提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达到60.4%和58.3%。二是国别数据与这个阶段各国平均值的偏离程度减弱。,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40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和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明显偏低,分别仅为43%和34.8%。可以预期,“十二五”时期,受“规律”和“纠偏”两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服务业必将加快发展。

二、促进服务业发展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促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已为人们所普遍认识,但在涉及服务业发展的一些具体问题上仍然存在某种程度的误解,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非生产环节增加值占较高比重的合理性。提高服务业比重的宏观含义是国民经济中服务业的份额不断上升,相应的微观表现是产品价值链中服务环节所占比重愈来愈大,也就是在商品最终价格中服务环节“加价”很多,有时甚至超过制造环节或农业生产环节所获价值。比如,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超市柑橘的售价中,仅有1/5左右是橘农的 收入;英国百货店品牌女成衣的销售价格中,加工成本不到30%。其实,流通环节加价多的原因并不复杂:生产制造环节能应用先进技术设备,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虽然劳动成本不断上升,单位商品价格却不涨甚至下降;而服务环节需要人对人的服务,不能采用替代劳动的技术,无法抵消劳动成本上升的影响,因而单位服务成本不断上涨。从我国现实来看,流通费用过高还与设施落后、垄断、欺诈甚至腐败等因素有关,需要加快建设和加强监管;我国农业规模化水平低,单位产品成本高,因此农产品最终售价中农民收入的份额应该高于农业集约化程度高的国家。但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产品价值链中服务环节比重逐步上升是必然趋势。

精神和心理消费的合理性。人们对食品、服装、汽车、住宅等“物品”的消费,推动了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业产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满足消费者精神和心理需求的,这种满足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消费同样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满足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的服务消费,既包括音乐、书刊、旅游、健身等服务消费,也包括适度追求各种时尚等。不少人认为商品消费是“实惠”,而追求名牌、寻求满足感和愉悦感等服务消费则是“虚荣”。其实,后者是相关服务业发展的前提,也是制造业提升附加值的途径。比如,从“物”的角度看品质完全相同的运动服装,如果由大牌明星代言就身价倍增,因为它带来了价值不菲的精神消费。如果我们承认商品与服务在经济发展中同样重要,就要承认物质和非物质两种消费行为同样重要: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消费需求,迪斯尼创造的米老鼠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服务业要发展,“乐”就是重要的消费内容。

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供给的合理性。由于财政保障能力有限,需要通过市场聚集更多资源来满足快速增长的非基本公共服务需求。需要强调的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并不是真正免费的,而是由公民以纳税方式集体付费。选择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一个重要原因是保证低收入者分享到公共服务以保障社会公平。而许多非基本公共服务消费需求分布不均匀,愈是中高端消费和新拓展的领域,其消费者中较高收入居民就愈多。比如,城市青年上大学的比例远远高于农村青年,如果高等教育免费或者由政府大幅度补贴,就相当于补贴那些收入较高家庭的学生。当然,孩子在任何阶段都不应因为家庭贫困而不能接受教育,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是所有阶段的教育都免费,而是通过助学体系资助特定家庭的孩子接受教育。

三、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的主要举措

加快发展生产业,积极发展生活业。发展生产业应重视以下几点:一是创新金融服务。许多服务业的核心资本是人和专业知识,需要通过金融创新提供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其联系生产和消费、促进产业分工的积极作用。三是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特别要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四是提升服务水平。生活业与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应丰富服务类型、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多样化需求,特别要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旅游业、家庭服务业以及体育和健身服务等。

加快经济发展篇12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开发银行国银租赁有限公司

董事L王学东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和平县阳明镇水果研究所

所长刘忠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倪惠英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病国家

重点实验室主任钟南山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简勤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南粤银行董事长韩春剑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

雷晓凌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总经理黄阳旭

全国人代表、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

全国人代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龚稼立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惠来粤东电力燃料公司工

会主席黄丽蓉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张桂芳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雷于蓝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建华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肖志恒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揭西县凤江镇凤北村村主

任助理王玲娜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侨联副主席、深圳华昱集团

总裁麦庆泉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通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黄琨

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白天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广宁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罗定市合生竹制品专业合

作社副理事长张群英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产业经济研究

所所长向晓梅

全国人大代表、汕尾市银鹏动力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翁一岚

承办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

全国人大代表许勤等25位代表建议

一、信息经济是典型的新经济形态,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在加快布局

当前,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深刻变革。信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正在快速兴起,推动各行各业深度融合发展和跨界发展。面对信息经济带来的重大机遇,近年来发达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和实施发展信息经济的战略,英国出台了《信息经济战略2013》,德国了《数字议程(2014―2017)》,新加坡制定了《智慧国家2025》,欧盟于2014年了“迈向数据驱动型经济”的政策,美国将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作为“重振美国制造业”战略的重要内容。可以看到,信息经济正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优化经济布局的共同选择,谁能在信息经济发展上抢先发力,谁将形成更长时期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形成更强大的外溢发展能力和产业控制能力,赢得未来竞争的主动权。

二、我国是信息产业大国,信息经济发展具备良好条件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信息产业发展,推动信息产业成为了我国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创新力的行业之一。去年,国家专门制定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为信息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我国信息产业总规模已超过15万亿元,是全球最大的IT产品出口国和第二大IT产品生产大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50%,网民规模达6.9亿,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16.2万亿,集聚了华为、阿里巴巴、百度、腾讯等著名全球IT企业,特别是高性能计算、4G及5G等领域关键技术跻身世界前沿,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发挥现有的技术、产业、创新等优势,率先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

三、大力发展信息经济,有利于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中央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信息经济,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行业之间的壁垒,推动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开放协同,有利于促进生产要素的高效流动和优化配置,助推全要素生产率和供给体系效率提升,更好地解决供需错配矛盾和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同时,信息经济,通过整合全社会、各领域的资源,可以催生更多满足消费升级需求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创造更加多样化、更具性价比、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侧的质量。因此,加快发展信息经济,既是发展新经济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为我国迈向“双中高”提供支撑。

基于以考虑,建议:一是更加注重以互联网思维、大数据和云计算的架构思考谋划新的经济形态,加快制定信息经济发展的规划政策,更好地发挥信息经济的渗透性、带动性和倍增性作用,促进新经济发展。二是开展信息经济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省市区以信息经济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三是加快部署高速、宽带、移动、泛在的下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大5G等核心技术攻关力度,推动各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加快打造国际一流的信息港。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办理并复文

一、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对培育新经济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在2016年“4・19”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带动全社会兴起了创新创业热潮,信息经济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不断攀升”。这充分肯定了信息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对信息经济发展寄予了厚望,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发展以信息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恰逢其时、时不我待。我国完全有可能走出一条新的经济增长道路,将信息经济打造成为“三去一降一补”的助推器、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加速器、供给侧和需求侧高效对接的适配器,为发展新经济提供支撑。

二、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信息经济发展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将信息经济作为培育新幽堋⒎⒄剐戮济的主要抓手,采取有力举措,大力推动“互联网+”、“双创”、宽带建设、大数据、电子商务等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加强顶层设计

“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拓展网络经济空间,从构建泛在高效的信息网络、发展现代互联网产业体系、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等4个方面,部署了相关重点任务和措施。从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出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积极加强宏观层面的顶层设计,主动构建信息经济系统性总体布局。围绕宽带、物联网、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电子商务等领域,牵头制定并实施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初步构成了支持信息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积极推进“宽带中国”战略实施,持续推进信息网络重大工程包和宽带建设专项行动;加快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缩小“数字鸿沟”,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二是在技术和产品供给层面,围绕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新型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通信设备等领域,重点推动“高精尖”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智能手机、智能电视、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发展;充分发挥IMT-2020(5G)推进组的支撑和组织作用,有序推进5G技术研究;积极布局前瞻性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量子通信、数据深度挖掘等新技术试点应用。三是在信息资源利用共享层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推进政府信息资源的开放共建共享,推动人口库、法人库、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外网、社会信用、安全生产等重大基础信息资源建设。

(三)推动示范应用

组织实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信息惠民、信息安全等300余个重大应用示范项目,推进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化。支持云计算示范城市、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和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以及物联网应用示范区域试点,积极推动信息经济重点领域与经济社会的融合创新应用,催生社交网络、移动出行、互联网金融等创新性产品和服务,加快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研究出台“互联网+”政策文件和相关实施方案,强化引导示范带动效应。

(四)推进信息消费

2013年起,启动了104个信息消费城市示范市创建工作,同时围绕鼓励和支持试点城市拓宽融资渠道,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产品供给、新型信息服务创新、公共信息服务等领域遴选了100个符合政策、前景较好的信息消费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金融支持。组织开展信息消费创新应用项目示范,在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市(县、区)遴选60个信息消费创新应用项目,充分挖掘试点城市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有效激发信息消费潜力。组织实施北斗导航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开展北斗卫星导航的行业、区域和国际化示范应用。

三、下一步推动信息经济发展的主要举措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经济的内涵日益丰富,主要是指以信息资源为核心生产要素,以信息技术为主要驱动力,以互联网络为平台的新型经济形态,具有典型的新经济特点。“十三五”规划纲要已对信息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方向做出了明确部署。 下一步,结合许勤等25位代表提出的有关建议,国家发展改革委拟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一方面,加快推动信息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实施“宽带乡村”及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加大5G等核心技术研发攻关力度,推动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推广普及宽带网络。另一方面,进一步深化电信体制改革,支持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二)营造创新制度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不同行业跨界融合以及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制度和政策安排,减轻企业负担,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信息经济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二是放宽新技术、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的市场准入,优化创新产品管制流程。三是完善“双创”示范基地、新型智慧城市等试点区域的制度设计,推动创新政策落地,为信息经济开辟市场新空间。

(三)推进融合协同发展

一是加快融合创新,推动“互联网+”在工业、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深度应用,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二是以实现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为目标,选择一些区域探索设立国家信息经济示范区,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先行先试。三是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推进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支持大企业建设开放的大数据研发应用平台。

(四)培育市场新需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