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合集12篇

时间:2024-03-18 18:28:13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1

此外,我国职业危害状况也十分严峻。近年来,虽然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高速增长,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却远滞后于经济建设发展的步伐,重大恶性工伤事故屡屡发生,职业病人数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每年约70万人患各种职业病。尘肺病患者每年大约增加1.2万例,2003年底累计达589700例。近年来,国外一些严重危害从业者身体健康和污染环境的产业向我国转移,出现了一些过去罕见的化学和放射性伤害病例。各类职业中毒越来越严重,中毒患者死亡率由以往的15%攀升到20%以上。职业安全卫生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的状况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在每年的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常有批评中国职业健康安全状况的发言。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问题也是世界人权大会和其他一些国际组织攻击中国“忽视人权”的借口之一。

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及职业安全健康状况告诉我们,在加强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快我省的企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一)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在国际上兴起的现代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是继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和环境管理体系ISO14000之后又一个重要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2001年12月11日,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后遇到的最基本问题是“公平竞争”,而这个“公平”包括了环境保护和职业健康安全问题。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状况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就是与韩国、新加坡、泰国这些亚洲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这种落后状况已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2001年6月在全球玩具安全生产国际会议上,一位美国代表就曾明确表示:中国加入WTO后,必须改善其日益恶化的工业安全问题,否则将要影响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潜力。最近几年,发达国家一直在努力使包括劳工标准在内的社会条款纳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之中,在“关注发展中国家人权状况”的旗号下,反复提出“劳工标准”问题,即把本国安全生产问题与国际贸易挂钩,由此可见,我国在全球市场竞争中已面临职业健康安全国际标准的愈来愈严峻的挑战。因此,要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这样才能有效地打破阻碍国际市场开拓的“绿色贸易壁垒”,保持我国外向型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地发展。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体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现代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要求企业建立预防为主、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保护工人的安全与健康,从而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自我约束机制。对企业而言,它不是行为标准,而是行为的管理要求,不强求企业安全健康状况一定要达到很高的水平,而是支持企业形成一个机制,即通过要素的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承诺达到更高目标。它反映出了一些重要安全管理思想,比如:企业应主动找出自身存在的重大风险并予以有效控制,并将重点放在持续改进职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防护措施上;企业应鼓励职工的参与,要求企业做出安排,保证职工及其代表有时间和资源来积极参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组织、计划与实施、评价和改进措施等活动;企业应确保用人单位制定的各项要求同样适用于承包方和临时作业人员等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企业“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先进的管理思想。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方法

全国人大九届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曾提出:“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诿和无人负责。认真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进一步改革和减少行政审批,必须审批的也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这也是在经济体制转变的新的历史时期,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鼓励企业自愿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可以形成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减少政府行政审批事项,增加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从而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促进了各类型企业现代管理机制的建设

现代化的企业除了它的经济实力和技术能力外,最重要的还要具有强烈的社会关注力和责任感、优秀的环境保护业绩和保证职工健康与安全的良好记录,这三个方面是优秀的现代化企业与普通企业的主要差距。当前社会生活中,职业健康安全问题逐渐成为人们日益重视的话题,美国菲利浦斯公司在它们的健康、安全、环境计划中就曾明确提出:在本公司,对任何人来说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职工的健康安全是公司的中心价值,对我们事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说明,现代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资本、技术、产品品质的竞争,而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企业第一资源的“人”的竞争。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充分调动各类企业各类“人”的积极性,使所有生产经营活动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质量,也有助于促进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增强各类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还有利于树立企业的良好的外部形象,实现企业的社会营销价值。所有这些也是目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能够在国内应运而生、快速发展的重要的环境条件。

(五)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桥梁

在国际多哈会议中,与会各国代表一致认为,国际劳工组织是讨论和确定贸易协议中劳动核心标准地位的权威性机构,国际劳工组织制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可为各类组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提供坚实、灵活和合理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框架、工作机制和相关文件是参照国际劳工组织导则制定而成,因而我国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基本上与国际同类工作体系一体化。因此,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确保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措施,为今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际相衔接提供了广泛的平台。

三、我省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条件

虽然我省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离标准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在我省的重点企业推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和内外部的工作条件。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2

随着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程的加快,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承载力不断加强,网络复杂程度不断增加,但其存在的安全隐患的系数也不断增加,其安全管理难度系数不断增加。因此,为确保电力调度数据网络安全性,制定安全管理框架、明确检测对象,建立全新的评估方法十分必要。

1电力调度数据网存在的安全隐患

(1)对电力调度数据网缺乏针对性、可执行性的安全管理体系,无法对数据网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与评估,无法全面展开可重复性的、可回溯性的安全评估工作。

(2)无法实现业务无损伤条件下的数据网安全监测,目前常用的检测手段多是以在线网络为基础,必然会对网络业务产生影响[1]。如果电力调度数据网络业务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则无法满足监测要求,因此亟需一种对业务无损的检测方法。

(3)无法实现对电力调度数据网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其监控和管理手段的分散已经影响整个数据网的管理效率,电力公司缺乏一个高效、实用的监控和管理手段保证数据网的稳定、安全运行,需要采用分布式探针的方式监控数据网的整体运行状态。

(4)缺乏自动化的评估工具,不仅无法获取完备的数据网络配置信息,还无法满足评估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要求。目前,以配置信息为基础的安全评估工作多是以操作人员的实际操作为基础进行的,其自动化程度较低,评估结果科学性较低。

2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体系基本框架

2.1安全管理框架

安全管理框架主要描述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指导原则,其基本目标是保证数据网络的科学性、有效性。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原则:政策性:数据网的安全管理框架应当符合国家电力行业的政策法规,并根据我国电力行业的政策法规确定安全管理框架的基本内容,保证其政策性[2]。指导性:数据网安全管理框架是电力企业网络安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为整个网络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全局性、整体性的指导意见,明确工作重点和工作准则,但并不规定具体的技术方案。可行性:数据网安全管理框架必须具备可行性,保证其执行的可行性,符合电力行业的业务情况及安全运行状况,并保证数据网安全管理框架能够被贯彻实施。时效性:数据网安全管理框架应当以保障当前网络安全为重点,并为下一阶段网络安全建设做好铺垫工作,并根据业务发展变化和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补充和完善,保证其实施的时效性。

2.2安全隐患测试集

安全隐患测试集主要指威胁网络数据安全运行的安全隐患的集合,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如物理环境、业务流程、人员管理等,这些因素存在被安全隐患利用的可能性,进而威胁安全数据网的运行。层次划分法有助于明确测试集的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并建立与之相对应的映射关系。

2.3风险评估分析

风险评估方式设计之后,需要设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流程,进而保证整个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根据电力调度数据网的运行情况,其风险管理流程可分为五个阶段,分为风险评估准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评估方式是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实施的保证,更是整个安全管理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一般涵盖四种评估方式[3]。通过赋值的方式,以风险值衡量需要进行评估的数据网络系统,即安全隐患采用何种方式威胁数据网络系统、数据网络系统存在何种脆弱性、会对哪一类系统产生影响、采取何种方式防范风险,风险评估一般采用如下计算公式:风险=威胁的可能性×资产重要性×脆弱性/有效性。

2.4数据网络分析平台

以数据网的安全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将数据网络分析平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如数据采集层、应用管理层,同时每个层次又具有不同的功能。

3总结

根据当前电力调度数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全文综合提出电力调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为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又将其进行细化处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可以帮助明确各层次的重点,并建立各层次之间的映射关系。一旦电力调度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侧重点发生调整,仅需要相应的映射点进行调整即可,进而保证安全管理体系灵活性,保证其具体的实施,保证其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俊光,简锦波,余子勇,等.电力调度数据网安全管理体系研究[J].电信技术,2015,6(6):60~63.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3

中图分类号:TE8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标准化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它直接为安全生产的各项任务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提供了共同遵循和重复使用的准则。同时标准化在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也是基础,在《安全生产法》中有多处提到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从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安全设备的设计制造、安全使用、检测检验,危险物品的生产、运营、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废弃,从业人员劳动防护用品的配备、生产经营单位的停产整顿甚至关闭都涉及到标准。可以说安全标准处于安全生产法律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位置,具有技术性法律规定的作用,是法律法规的延伸。要使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得到切实的宣贯实施,就必须重视标准化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的标准体系。

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1.1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重要性

滨南采油厂多年来一直将安全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但由于目前涉及安全生产的标准陈旧,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另一方面现行安全生产标准工作滞后,难以适应安全生产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工作,理顺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使安全生产标准的制(修)定工作科学化、合理化。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重复运用标准化的基础和支撑手段,通过标准化的引领和协调作用,从意识、法规、政策、制度、技术以及组织行为、机制、措施等各个方面入手,明确安全生产的发展目标,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纳入标准化管理,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程序化、定量化、系统化,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2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内容

我们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目的,一是为企业安全生产和安全生产整体水平提高提供保障;二是建立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生产实际的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为安全生产提高技术支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六部分三个层次八个子系统。六部分包括基础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安全生产方针、法律法规;三个基本层次,第一层为安全生产的方针、目标和法律法规,第二层为安全生产的通用标准、技术标准和节能管理标准,第三层为安全操作标准。八个子系统:风险、隐患、应急、流程、技能、责任、文化、情绪子标准体系。

图一:集输大队安全生产标准体系框架结构图(六部分)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图二:集输大队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层次图(三个层次)

图三:集输大队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子系统结构图(八个子系)

1.3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

1.3.1确定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为了满足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需要。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首先要建立方针目标,然后围绕目标的实现,制定、修订、实施体系,使体系目标明确、科学有效。

1.3.2将涉及安全生产领域的各项标准进行分门别类,形成了8项子系统。

风险定位测评管控子系统:每一个生产作业点面的风险值、风险等级及其责任人标准化体系。

隐患排查治理跟踪子系统:每一个生产作业点面上的每一处隐患的排查治理跟踪的规则标准体系。

预警应急救援管理子系统:每一个重大风险临险的预警应急救援管理规则标准体系。

行为过程流程管控子系统:每一个存在有风险的生产作业及其管理的流程化标准体系。

标准化培训技能保障子系统:保障生产安全的作业和管理达标的员工素质技能培训管理规则标准体系。

安全责任监督管控子系统:保障生产安全的作业和管理规则标准贯彻落实的问责规则标准体系。

安全文化理念子系统:保障生产安全的员工观念意识发展所需的安全文化管理规则标准体系。

心理情绪疏治管理:保障生产安全的员工心理情绪疏治管理规则标准体系。

1.4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完善

为切实建立安全标准化体系,我们根据六部分三个基本层次八个子系统,从标准、目标、责任、措施、考核等环节入手,逐步建立完善了安全标准化工作体系,对照新标准逐条逐项进行自查自纠,对查出的与新标准不符的,制定措施,落实人员,全面整改。

1.4.1建立完善了与之相配套的各级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每年层层签订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目标责任保障体系。

1.4.2根据实际和标准化要求,先后修订完善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作业等40项安全管理制度;制定了现场作业许可、事故事件报告、危险化学品装卸、变更管理等工作程序;完善了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管理台账;整理了各类检测检验报告等资料。对作业现场,重新制作安装了各类安全警示标志牌;配备齐全了各类劳动防护用品及用具;配备齐全了各类报警设施;根据防爆等级进行了区域划分;对各类办公设施进行了定置化管理;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了辨识并实行领导承包管理、修订了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并进行了演练等等。

1.4.3根据标准体系内容进行文字编辑和订正。在集输大队所辖站库进行试运行,并收集各项目论证意见,分析确定意见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根据论证意见,进行体系内容的补充和调整;汇集定稿,审校,印刷,装订。

2、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应用

标准体系的实施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任务。集输站库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实施主要以体系建立(纸质资料体系)、督导检查、隐患治理、限期整改等形式实现提升效果。

2.1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实施

我们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每个过程和环节都和标准有机衔接,形成一个闭环系统。通过动态管理保持标准体系的适用性、时效性、先进性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自我良性循环发展为根本。因此,为保证标准体系的持续有效性和提高标准化工作效率,对标准体系的实施我们不断的认真策划。通过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等对各生产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实施过程中按照P-D-C-A的有效管理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评定结果,制定出安全整改计划和措施,持续改进,不断提高安全绩效。

2.2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监督

标准体系实施监督是对标准宣贯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处理的活动。是促进标准宣贯执行的有效手段,也是提升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执行力的一种措施,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标准体系实施监督的主要内容有:已实施的标准宣贯执行情况;标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适宜性。标准体系监督的形式主要以集输大队安全监督工作的开展为主体。标准体系监督的方式主要是按照监督的主要内容进行监督、标准化审查、现行标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适宜性的情况反馈。

2.3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在集输站库的应用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为安全管理工作提高了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通过标准体系中的标准体系表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目前本单位安全生产运行各环节的标准运行全貌,将标准体系和检查督导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标准体系的指导性对照标准检查问题。

集输站库建立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主要围绕:安全生产目标建立岗位节点安全标准体系表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最终形成适合生产实际需要的安全标准体系。例如稠油首站根据办公区、油罐区、分离器区、加热炉区将全站确定了229个安全监控点,每个监控点都建立的相应的标准体系,形成了工作有标可循,检查有章可依的安全网。我们将安全生产标准体系贯穿于集输生产运行的各个环节,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近两年,集输大队联合站储罐维修、工艺改造、关键装置维修等项目从施工到正常投产运行,每一个环节都在有效的安全标准体系下运行,从而将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目标。

3、安全生产标准体系建设的注意事项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设需要从生产实际出发,通过动态管理应保持标准体系的适应性、时效性、先进性及可操作性。

3.1充分发挥职能组织和引导作用

相对于其他标准体系来说,安全标准体系是一个全新概念。为切实保证安全生产标准体系的建立开展,领导重视,应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的管理工作。并定期召开会议,对照标准,从制度建设、现场管理、人员教育、档案管理等方面,安全部门牵头、其他专业部门配合,将每个要素落实到分管部门、分管人员。定期组织召开HSE例会,重点检查各级人员的责任落实及进展情况。

3.2全员参与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

全员参与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基础,各级部门都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分解至班组和个人。对各级人员责任的履行情况每月进行检查、考核。形成了全覆盖、无缝隙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3.3加强安全生产体系内容培训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4

1.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开展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工作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产品,目的是让顾客满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关注的是人,目的是保护人的健康与安全。尤其是保护处在工作状态中的人,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通过改善组织的安全管理水平,可以改善作业条件、减轻劳动者的负荷与疲劳,提高劳动者的身心健康状况、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危害和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使产品的质量和其所处工作环境的质量得到最大提高。

2.以质量体系文件为基础,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编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的首要工作是编制一个好的整合性的《管理手册》。管理手册是体系运行长期遵循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包括体系所有要素运行的程序文件, 是指导完成运行控制和操作性文件编制的依据。质量体系文件是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和环境体系文件的建立基础,运行质量体系的同时,运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质量体系文件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及环境体系文件应统一编制管理手册,协调各要素的运行。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订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的制订要围绕实现确定的目标、指标进行编制。目标可以具有总体性和方向性,同时具有可实现性。指标的确定要有可控制性和可测量性。目标是宏观的文字描述,指标是具体的量值反映。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则是保证目标、指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

制定管理方案时首先要明确与实现目标、指标主控部门和相关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并将目标和指标逐级、逐项进行分解。明确管理措施、控制方法、责任部门、资金投入和时间。对于重大危险源都要有明确的控制要求,提出相应的控制目标和指标,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技术措施以及测量要求。也就是说要将目标、指标分解到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上。只有重大危险源控制好了,才能保证总体目标和指标的实现。作业指导书是管理方案的具体实施,它进一步明确步骤、责任人、重点关注部位、预防和纠偏措施,对重要的危险源作安全专项方案。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运行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按照《管理手册》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策划》程序文件要求,开展辨识评价工作,这是一项工作量大、覆盖范围广的工作。只有辨识到了、评价准了,控制的对象、目标也就明确了。

辨识危险源时必须考虑:(一)常规和非常规活动;(二)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的活动;(三)工作场所的设施。此外危险源辨识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每当工作场所发生变化设备设施及工艺发生改变时,都要对危险源辨识重新进行辨识辨识工作要从班组开始,从工序展开,覆盖所有作业和工作范围,从作业现场到宿舍、食堂和办公区,从作业(工作)环境到使用设备、工具和材料,从管理行为到操作行为,然后逐级、逐项进行汇总,合并同类项,形成危险源清单。要建立危险源评价组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评价过程要形成记录,根据评价结果形成重大(主要)危险源清单,针对重大危险源,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目标和指标。依据目标,指标确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

4.应急准备预案与绩效测量

应急准备预案就是建立潜在重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系统,编制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救援预案。绩效测量就是要监督检查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测量体系目标的实现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要结合现场的实际,针对辨识出来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编制。我们确定的重大危险源多数是相对的而不是标准的,是根据我们的施工现场和作业危险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确定的,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主要包含危险源的特征和可能发生的潜在事故,以及救援组织、人员职责、救援设备、工具、联络方式和救援程序等。应急救援预案应形成文件并组织员工学习和模拟演练,演练过程要形成记录,事后进行总结评价,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订。

企业和组织应建立和保持程序,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监视和测量,绩效测量和监视的目的在于:不断地对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进行常规监视和测量,以保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绩效测量和监视是构成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主体框架并体现其基本功能的核心要素,贯穿于组织的整个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系,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一种常规测量和监视活动。绩效测量和监视的绩效参数反映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每个要素的执行情况;绩效测量和监视的数据和结果是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分析依据。应急准备预案和绩效测量和监视是企业和组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企业的应急准备预案及绩效测量和监视等程序的反馈是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其他每个要素的重要输入信息。它对运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措施

(1)体系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经过体系的运行,全体员工职业健康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尤其是通过危险源的辨识活动,现场员工对作业过程存在的危险都有充分的认识,防范意识大幅度提高。

(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各层次、各部门以及安全管理人员做什么、怎样做,都是很具体的,整个管理工作思路和方法都是明确的。提高了管理工作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有序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规范管理和执行创造了条件。

(3)体系化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之间既有相容的一面,又有冲击的一面。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一些企业规章可以用体系的相关文件所替代,在满足体系运行要求的同时,要满足业主和上级的管理要求。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硬件投入和资金投入较大,定量监测完全满足体系要求存在一定的难度。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标志着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进入了自我约束的主动阶段,通过运行控制和持续改进,并借助外部审核的推动,提高组织的水平,有效改善组织的职工安全健康现况,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具有极大地效果和积极的意义,而且企业职业安全健康条件的改善,也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成本最终表现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同时为企业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和取得规模效益奠定良好的基础。 [科]

【参考文献】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5

HSE管理体系是依据管理学的原理,对健康、安全与环境进行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科学管理思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密切联系,三者有机结合,在企业管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建立和完善HSE管理体系,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作用

HSE管理体系在企业管理中表现为领导承诺、全员参与。预防为主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它是以消除石油生产中的安全隐患、安全事故以及环境污染为目的的。安全建设是石油企业保证日常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而HSE体系对企业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利于石油化工行业克服管理障碍,走出管理困惑以及化解发展阻力[1]。

1.1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HSE管理体系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国内外石油行业共同遵守的准则,旨在建立一个健康、安全和环保的管理体系,为中国的石油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理念,使企业更加重视安全文化的开展,有利于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向更高的台阶迈进[2]。

1.2有助于树立企业安全理念

石油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是其在处理安全问题时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和牢固的管理理念,也是将安全隐患杜绝在萌芽状态中,从而为更好的消除安全隐患而设立的一种文化体制。HSE管理体系将人身健康、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融为一体,更好的诠释了安全文化的内涵,将安全因素融入到企业的各种安全经营活动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理念,使企业各层管理人员能够更好的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安全生产意识。企业实行HSE管理体系能够对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安全生产的思想基础,有利于安全意识的统一,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思想基础。

1.3有利于完善企业安全制度

HSE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完善的安全法令、系统的安全程序、严谨的安全操作规程以及周密的安全管理细节之上的,是企业安全制度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它不仅能够加强石油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使石油企业的日常生产管理进入一个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进而促进企业的安全管理建设,保证企业生产在安全的管理制度下有序地进行[3]。

1.4有利于规范企业安全行为

石油企业的安全行为方式是保证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而HSE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企业管理者的决策能力,使企业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并提高安全生产技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HSE体系目标是从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利用科学的安全监控措施,使石油企业从设计安全、操作安全及生产工艺安全等得角度实现了行为的本质安全,从多个角度规范了安全行为的实施。

2强化HSE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措施

2.1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总结、探索和改进

一方面应在现代环境管理、安全管理原理的指导下,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模式、经验,总结、探索和改进现有管理模式,形成适宜于中石油上下游业务的HSE管理体系标准模式。另一方面要考虑HSE管理体系与其他HSE管理技术方法的结合,如清洁生产技术、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等要考虑融入HSE管理[4]。

2.2提高员工的HSE意识和理念

HSE管理过程各个环节的主体是人,人的行为是HSE管理的核心,因此从石化企业HSE管理对策来说,“人因”是最重要的因素,提升人的意识和能力的HSE教育对策在HSE管理体系的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这方面首要的是石油企业的管理者在HSE意识和理念上要有一个改变,HSE管理体系的优劣最终还是取决于管理层的作为。HSE意识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维上的差异,从而也造成了管理方式、方法的差异,因此要从根本上进行HSE管理的改变,还是要着重提高HSE管理的意识和理念[5]。

2.3HSE管理体系建设要搭建全员参与平台

做好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是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石油企业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实现企业、员工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的条件。在推进HSE管理体系过程中,首先理念要新、方法要新,要与杜邦先进的HSE理念相结合,与工作安全分析、观察与沟通、作业许可、HSE个人行动计划等风险控制新工具相结合,采用安全经验分享方式,变阶段性学习为日常教育;其次践行有感领导,让下属听到、看到、感受到各级领导的表率作用,使员工真正感知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感受到领导做好安全工作的示范性,感悟到自身做好安全工作的必要性;推进直线管理,严格落实谁管工作,谁管安全的工作要求,防止相

互依靠、推委扯皮现象的发生,逐级落实员工HSE管理责任,搭建人人管安全的责任保障平台。

2.4建立全过程动态的风险评估机制

HSE管理体系落实的关键在于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为确保HSE管理体系确实落实到位,需要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对HSE全过程风险识别评估机制进行实时修改,确保HSE管理体系的适应性,并将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批、批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予以解决。此外,要加强对危险作业申报和审批工作,利用企业推行的“停止作业卡”,使“三违”现象得以避免。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工作程序,并对个层次的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从而形成良好的应急联动格局。通过完善和强化HSE管理体系,来实现HSE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立和不断完善与国际接轨的HSE管理体系,是石油行业管理体系建设工作进程的一个重要革新措施,石油企业必须紧紧围绕HSE管理的内涵,抓住管理的重点,开展HSE管理文化建设,从理念、规范和行为上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是企业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稳固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国永,吴苏江,周爱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策划与建设[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2]王刚,高静.浅谈如何进一步强化HSE管理体系建设[J].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2011(19):195-196.

[3]朱鲁洋.探析强化石油化工企业HSE管理体系建设的作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5):326-327.

[4]董国永,刘景凯.中国石油集团公司HSE管理体系运行模式的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5,1(3):47-51.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6

一、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目的和意义

(一)通过安全绩效管理实现企业安全目标。安全绩效管理模式能够将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到每一位员工,从而让员工在工作中能够实现自我安全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广度和宽度,确保每一位员工在生产工作中都能够履行自己的安全责任,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

(二)安全绩效管理能够改善企业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安全绩效管理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与企业管理体系融为一体,以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立体性,并确保各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实。

(三)安全绩效管理能够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绩效管理将员工的收入与安全生产综合到一个体系中,在企业传统管理模式中,由于安全管理不影响职工的根本经济收入,因而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仅停留在表面,这正是企业安全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通过安全绩效考核实现共赢。安全绩效考核必须建立在“共赢”的基础上,也就是说企业与员工各取所需共同赢得这场胜利。其一,企业赢得安全与效益。其二,员工赢得自身的安全、职业发展和家庭的幸福。

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现状

(一)企业领导缺乏对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视。虽然部分企业将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应用于企业生产管理中,但由于部分领导缺乏对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重视和认识,导致安全生产绩效考核成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的阻碍,造成整个企业对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作的不重视,影响了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完善。

(二)安全生产绩效考核落实不到位。当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与职工的个人收入相关联时,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即便没有酿成事故,也会造成职工收入的降低。对这种未造成结果的违规现象的处罚,在职工眼里是不近人情的。由此导致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岗位人员会碍于人情和面子对违规个人和现象开绿灯,这种情况下十分不利于企业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制的推广,造成了安全生产绩效管理体系的不公平,影响了安全生产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很多企业的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设计缺乏科学性,这种缺乏科学性的绩效考核体系大多数考核标准由管理岗位工作者决定,缺乏客观性的绩效考核由于无法保证公平和公正,不仅无法达到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还会引起职工的反感,使其对安全管理愈加不重视,甚至影响企业的核心凝聚力。

三、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方法

(一)做好考核部门的权重确定。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绩效考核的有效实施,并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公开性和公正性,一定要明确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各部门的责任,并做好考核部门的权重确定。在确定考核部门的权重时,既要满足考核部门监督监管工作的权重需要,又要为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提供可以供群众监督的窗口和平台,从而将安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成为全体职工参与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的工作质量和水平。

(二)明确安全生产考核内容。安全生产考核内容的设计,将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在设计绩效考核内容时,可以将安全生产绩效考核体系分为按照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按照考评检查和扣分标准及按照年终绩效考核三部分开展。其中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和责任书考核主要负责企业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各部门和个人对安全生产规范的履行情况进行测评,该考核的具体设计应该由某部门全权负责。考评和扣分标准则应该扎根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利用考评和评分体系,将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涵盖基础安全管理和技术安全管理及现场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检查考核体系不留死角。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7

1.1缺乏上层的整体策略

主要体现在管理力度不够,政策的执行和监督力度不够,部分规定过分强调部门的自身特点,而忽略了在铁路运输的大环境下自身的特色。部分规定没有准确地区分技术、管理和法制之间的关系,以管代法,用行政管理技术的做法仍较为普遍,造成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差。

1.2评估标准体系有待完善

主要表现在信息安全的需求难以确定,要保护的对象和边界难以确定。缺乏系统的全面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评价体系,以及全面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1.3信息安全意识缺乏

普遍存在重产品、轻服务,重技术、轻管理的思想。

1.4安全措施建设滞后

主要体现在网络安全措施建设不够健全。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网络安全也在不断地遇到新的挑战,原来的安全措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网络安全技术的需要。

1.5安全人才建设滞后

当前铁路系统信息技术人员较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铁路信息系统开发建设、运行维护的专业技术队伍。但从事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人才还非常缺乏,特别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1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与应用推动了信息系统的基础性、全局性以及全员性的不断增强。铁路运输组织、客货服务、经营管理、建设管理和安全保障等对其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铁路生产与管理向着智能化和管控一体化方向的进一步发展,对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信息安全引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网络和信息系统一旦发生问题,将给铁路生产、服务和经营带来重大威胁和损失,给铁路形象造成不良影响。信息安全已成为铁路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铁路信息系统不仅包括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服务系统,而且还包括生产自动化系统等。因此,信息安全保护的内容不仅是数据和系统本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运行于网络之上的业务安全,即保证业务应用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操作的不可抵赖性。结合实际应用,就是要确保运行于网络之上的行车调度指挥、列车运行控制、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等控制系统,以及生产实时管理、客票预订和发售、货运电子商务、12306客户服务等业务系统安全运行。

2.2信息安全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系统在铁路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功能的不断强大,网络覆盖的不断延伸,开放性与互联性的不断增强,以及技术复杂性的不断提升,由于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自身的缺陷、脆弱性以及来自内外部的安全威胁等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凸现,而且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信息安全保障要求,必须采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信息安全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开展铁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就是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和工具,从风险评估分析入手,识别潜在风险,制定有效管控和处置措施,加强安全风险过程控制,强化应急处置,努力消除安全风险或使风险可能造成的后果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加强信息安全风险管理是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内在需要,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必然要求,符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特点,是做好信息安全工作的科学方法和有效手段。

3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对策

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所带来的挑战,铁路系统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提高信息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端正信息安全认识

如何看待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看待铁路系统的信息资产的问题,信息化建设中的铁路系统管理者应该认识到,与铁路系统的有形资产相比,信息资产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而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防护,虽然不能直接参加铁路系统价值的创造,但能间接地影响铁路系统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影响铁路系统的竞争能力。在某些特殊条件下,甚至会影响铁路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铁路系统的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严峻性,从铁路系统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息安全问题,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企业提出了“信息安全治理”的概念,即将信息安全策略提升到和企业发展策略相同的地位,作为企业策略层的1项重要任务来实施,这个观点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实践,值得铁路系统借鉴。

3.2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制

在信息安全学界,人们经常会提到,对于信息安全防护,应该“三分技术,七分管理”,这充分说明了管理在铁路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的信息安全目标,建立完善、可操作性强的安全管理体制,并严格执行,这也是铁路系统真正实现信息安全的重要环节。

3.3加大投入与提高人员素质

安全技术是铁路系统信息安全的基础,高素质的人员是实现铁路系统信息安全的保证,对于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问题,必须加大人员、资金和技术投入力度,科学配置资源,达到投入和收益的最佳结合。围绕铁路系统的信息安全目标和策略,系统、科学地进行软硬件系统的采购和建设,要重点加强信息安全人员资源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在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和实践中,不仅要利用传统的补动防护技术,同时也要引入主动防护技术。此外根据实际的业务,可以引入PKI技术、VPN技术等,再结合专业素质过硬的人员以及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从而达到最优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定期组织专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

3.4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必须针对不同的系统故障或灾难制定应急计划,编写紧急故障恢复操作指南,并对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按照所担任角色和负有的责任进行培训和演练。

3.5加强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

数据完整性与有效性控制要保证数据不被更改或破坏,需要规划和评估的内容包括:系统的备份与恢复措施,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检测制度,是否有实时监控系统日志文件,记录与系统可用性相关的问题,如对系统的主动攻击、处理速度下降和异常停机等。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8

1、评价背景

信息通信安全性评价是依照信息安全标准对信息通信系统及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随着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和通信2个专业在技术层面的趋同性越来越高,通信技术逐步由底层向应用层延伸,信息技术逐步由顶层向传输层扩展。目前,融合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已成为发展的主流,技术的融合促进了信息通信架构和业务的融合。坚强智能电网以信息通信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包含电力系统的发、输、变、配、用和调度各个环节,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对信息通信的支撑能力和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ISO17799标准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切入、实施、维护和文件化组织内部的信息安全框架,系统地涵盖了信息系统的11个方面、36个目标和134项安全控制,但是由于缺乏指标计算,其可操作性不强。NISTSP800-30与NISTSP800-26是美国国家标准技术局从管理、技术和操作3个层面提出的安全管理方法。信息保障技术框是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制定的,为保护美国政府和工业界的信息与信息技术设施提供技术指南。IATF从整体、过程的角度,强调人、技术、操作这3个核心,把信息安全保障分为保护网络和基础设施、保护区域边界、保护计算环境、支撑基础设施4个领域。IATF对我国信息安全工作的发展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起到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作用。ITSEC是欧洲的安全评价标准,将安全概念分为功能与评估2部分,采用了安全分级管理。在信息通信融合的背景下,电力系统信息通信安全性包含更V泛的意义,不仅包括信息安全,还包括信息通信设备、业务应用,同时也涵盖了管理措施、基础设施等方面。电力信息通信安全性评价是一个系统性、整体性、全覆盖的工作。目前电力信息通信安全性评价总体来说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信息通信分别从各自的需求对安全进行评价。随着“三集五大”战略的实施,电力信息通信承载了信息流和业务流,涵盖了电力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存储的各个环节,在专业融合背景下,对电力信息通信的安全性评价方案的完善与融合迫在眉睫。

2、评价目标

国家电网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深化完善以来,信息通信专业在安全管理方面,缺乏系统规范的手段,无法对专业管理、系统缺陷等方面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梳理与管控,部分安全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改和处置,客观上增加了系统安全风险带来的威胁。构建信息通信安全性评价体系并开展实际应用,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信息通信安全管理的现状,剖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一整套完善细致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通过及时找出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重新梳理管理工作重点和重大安全风险点,有助于指导、细化确定年度信息通信管理工作目标,制定并落实具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实现年度信息通信管理工作的目标化和精益化管理;同时进一步完善“三集五大”建设配套安全管理体系,促进信息通信系统整体安全水平再上新台阶,实现信息通信专业的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运维标准化,全面支撑电网和公司各项业务需求和发展。

3、评价内容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9

1.1.1现代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等进行控制的过程。在任何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因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的关系,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理的人本特征。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任何管理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牢固树立人本观念,坚持人本原则。管理的人本观念包括四层涵义:

1.1.1.1人是生产的首要因素,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

1.1.1.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因此任何管理必须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和追求的最高目标,作为管理绩效的评判标准。

1.1.1.3人的存在是多样性的,因此管理活动中要树立多样性、整体性的人本观念。

1.1.1.4管理人本观念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1.2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

1.2.1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包括人、环境、文化三项基本因素:

1.2.1.1人的因素。在任意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各种管理活动紧密依存,相互联系形成管理关系,管理关系实质是人的关系。

1.2.1.2管理环境的因素。管理环境是各种物质环境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综合而形成。主要包括环境的类型、环境因素的作用、公共关系的影响与作用等内容。

1.2.1.3文化的因素。管理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现代管理文化的构成,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人际关系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二是文化的功能。即管理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等作用。三是价值观。即人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客观现实的基本信念奉行的行为方式。

1.3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3.1人本管理的基本理论逻辑推导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是管理的最高目标,而人的心理、动机、能力和行为是可以塑造影响和改变的,管理环境、文化及价值的变化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同时,作为管理主体和客体的人之间是有相关性、其目标是可以协调的。

1.3.2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3.2.1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

1.3.2.1.1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是人本观念应树立的基本观念。所谓人的因素第一,就是在观察任何事物,处理任何事情,解决任何问题时,都把人的因素看成首要因素,关键因素,决定性因素,既不是重物不重人,更不是见物不见人。

1.3.2.1.2树立

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必须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人才是人的因素之中的栋梁之材,是人的因素中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凝聚力和带动力的因素。

1.3.2.2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

1.3.2.2.1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管理追求目标的观念是管理的人本观念的实质内容,也是高层次的人本观念。传统的人本观念,只是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手段,这是一种低层次的人本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已成为人本观念核心理念,成为一切管理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

1.3.2.3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

1.3.2.3.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和思想政治因素在管理体制中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的素质和层次,形成良好的共同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唯其如此,才能实现管理目标。

1.3.2.4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

1.3.2.4.1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期望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人的需要是人普遍存在的自然本性,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树立人本观念,必须研究人的需要和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目标,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管理体制,不同民族文化条件下,人的需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为此,实施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应当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环境针对性进行。

1.3.2.5构建人本管理的机制

1.3.2.5.1有效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形成自觉地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为此应建立包括动力机制,压力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环境影响机制等内容在内的管理机制。

2安全生产是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和财产的重大事项。当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之际,安全生产面临空前严峻的压力与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范围重特大恶性事故频频发生,更是突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这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更应当注重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既是国家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新时期学习、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学生从事行业安全管理十余载,深知“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由于安全生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复杂,尽管全社会各方面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投入,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却并不十分显著,各类重特大事故仍然时常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成效的问题,已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笔者就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树立人本观念谈谈自己肤浅认识

3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人本原则

3.1安全生产及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3.1.1安全生产概念及主要特点

3.1.1.1安全生产是指的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安全生产实质是保护人权:人的生存权、健康权和财产权等。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劳动者自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是人类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安全生产涉及诸多行业,范围极宽,既包括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矿山、农林等各行业,也包括人身、财产等各属性,几乎囊括了社会各方面,因此,安全生产既具有极端重要性,也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综合性等特点。

3.2安全生产管理及其主要任务

3.2.1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一定环境下,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实施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构成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广义上讲,安全生产管理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3.2.1.1预测人类生产活动中各个领域里存在危险,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人类不受到危害和伤害;

3.2.1.2制订并落实各种法律、法规、规程、规定和办法、措施,消除危害因素;

3.2.2.3教育人们去认识、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防止发生事故;

3.2.2.4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及时、正确处理事故,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总结吸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3安全生产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必然性

3.3.1一般而言,任何领域的管理活动都要树立人本观念,任何管理过程也自始至终树立人本观念,因此管理的人本观念具有一般规律指导意义,由于安全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其管理活动尤其必须坚持人本原则,这是因为:

3.3.1.1安全生产管理以人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为直接目标凸现出人本管理关心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

3.3.1.2在安全生产管理客体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作为管理对象客体的人,其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对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影响。

3.3.1.3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具体而言,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是决定安全生产管理成败的首要因素。

3.3.1.4安全生产管理是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方面,管理关系份繁复杂,但是在众多管理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安全管理关系。正确处理其关系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4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树立和施行人本原则的途径与方法

4.1高扬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和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4.1.1建国以来,我国一贯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安全生产管理自身的原因,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并不乐观。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因素影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逾发严峻和局部恶化的形势。据统计全国每年安全生产事故损失达千亿以上。特别是近年类似“南丹事件”,“大连空难”,“北京网吧火灾”等系列恶性事件,不仅损失巨大,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国际形象,教训十分深刻,发人深省。究其原因,其中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上,人本原则的缺位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安全管理中突出表现为:一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就事论事”等随处可见。对安全生产认识一般化,缺乏对安全生产人本特征的理论探讨和深度认识。二是安全检查生产重要性上认识与投入的反差强烈。一方面大家都一般性地“颂扬”安全生产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安全生产实际投入微不足道,实质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异化”。三是“亡羊补牢”现象盛行。很多单位、部门的安全生产投入极其吝啬,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却不得不花巨大代价“善后”。一些领导,非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终结,才能唤醒他们对安全生产“人本原则”的认识。四是广大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人本精神的缺乏构成我国安全生产最大隐患。处于安全管理客体地位的从业人员缺乏认知保护自身权力的自觉性,使得安全管理的人本原则的推行困难重重。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高扬人本原则,这是由安全生产本质属性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本原则的确立,最关键的是真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这是因为:

4.1.1.1“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倡导的是安全即人的基本权力,是第一位的因素,如果人的生存权都不乎存在,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安全优先的原则,实质上是把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考虑,只有确立了“安全第一”的原则,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效益、发展、稳定、安全之间的关系。

4.1.1.2“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倡导的是谋事在先,防患于未然。一是强调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能够通过尊重科学,探索发现规律,防范事故,实现保障安全的管理目标。二是强调人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

4.2在安全生产管理循环过程中始终贯穿人本原则

4.2.1管理的过程是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的过程,同时也是各项管理职能作用实现的过程。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贯穿人本原则的实质,就是在各个管理层面人本原则如何体现的问题。

4.2.1.1在决策过程中坚持人本原则第一的原则。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是管理的核心。安全生产管理各层次决策中,人本原则应是第一原则。即以保护人的健康、生命、财产等权力为最优先考虑,体现“安全第一”的基本功方针,体现人文关怀。实践中,要坚决反对“安全生产是政绩工程”,“安全让位于经济效益”,“安全生产目标从属于其他目标”,“安全生产久议不决”等决策思想和作法。安全生产决策中,只有把人当作人对待,把人作为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人对待,才能真正贯穿人本原则。

4.2.1.2在计划职能中体现安全生产管理人本原则

4.2.1.2.1计划实际上就是预先确定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和谁做的一种程序,在计划中体现安全管理人本原则。一是计划要“以人为中心”,通过人的关系筹事、物、财等管理要素的关系,着力解决实践中安全监理机构不到位人员及其经费、装备不落实的现象。二是充分激发和调动管理对象,主动关心安全、重视安全、保障安全的自觉性,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要彻底改变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严重的“猫鼠对立关系”,“一方喊断气,另一方不来气”等消极现象。三是要十分注重协调安全检查生产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安全检查生产涉及面广,必须十分注重抓住人与人之间关系这一主线,协调好方方面面关系。四是充分运用激励手段,调动主体与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特别注重发挥安全生产一线管理人员和直接从业人员的智慧与积极性。

4.2.1.3在监督过程中注重安全生产人本原则的贯通监督是对管理运行过程中各项具体活动所实行的检查审核、监督督导防患促进的管理活动。安全生产管理人本原则的贯通主要把握两点:一是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围绕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二是监督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要克服安全检查为检查而检查的形式主义倾向和安全生产舆论、大众社会监督弱化的现象。

4.2.1.4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安全生产人本原则的要求

4.2.1.4.1管理的评价过程,是汲取经验和教训,推动另一个管理循环发展的过程。安全生产管理评价职能一要在总结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人素质,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二要侧重对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教育与激励。目前,要注意克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考核评比形式化、笼统化、泛化等现象。

4.3建设全社会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4.3.1所谓安全生产文化,就是安全价值观、经验、道德、理想、传统、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的复合体,是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也具有国际性、共性等特征。

4.3.2安全文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和社会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安全文化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学生认为,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十分落后,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抓好:

4.3.2.1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亚洲,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事故高发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仅发道路交通事故为例,2002年,美国机动车2.1亿辆,死亡46000人,中国2140万辆,死亡11万人。我国车辆占全世界1.9,死亡人数却高达15,绝对数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中国各类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的忽视和对生命的漠视,安全保障“不是不能为,而是不为”。相当部份典型恶性事件莫不如此。因此,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安全强势群体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是安全文化建设主题思想。

4.3.2.2唤醒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

4.3.2.2.1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透过科学的和理智的观点,将安全第一的概念变为人们生活的习惯,进而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潜意之中,使人们思维、行动中,不自觉地将安全变成习惯,时刻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决策和行动。统计分明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现第四次事故高峰。在导致事故高发的机制、管理、技术、环境等诸因素中,人的问题是首要的原因。仅两份事故原因中,人为失误高达70以上。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并非某种制度、某一规范、某种管理方法就能彻底解决的,安全生产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问题,安全意识的唤醒,要突出教育的贡献。要从学校、家庭、单位、企业等各种环节,从幼儿、少年、青年,直至老年各时期针对性教育。

4.3.2.3广泛开展全社会大型安全文化运动

4.3.2.3.1安全文化运动的实质是普及安全知识和提升安全意识。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党和政府应当组建相应机构,制定有关规则,动用主流媒体长期坚持。二是构建全社会事故防范信息系统,比如通过设置类似警务110之类的公开电话,接受全社会范围各类重特大事故隐患的举报、投诉等。三是在社会公共场所,公众聚集地,装置大型电子荧幕,设置专门节目,宣传安全知识,解剖典型安全等,让公众时时、处处感受安全文化。

4.4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4.4.1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和管理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效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安全生产人本管理机制包括以下机制:

4.4.1.1力量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安全生产动力机制在于建立起各单位、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公民个体在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的驱使下,自觉保证安全生产。笔者大胆设想,比如在企业税收中根据行业属性和安全等级征收安全税,又比如在机动车和驾驶员法定保险条款中加大对无事故车辆和驾驶员保费的返还比例等思路,形成广泛的安全生产利益激励机制和实施办法。在压力机制方面,要健全安全事故责任的事前追究和事后追究双重制度。要特别建立单位、部门、企业、业主等主要负责人的问责制。要使各方面在安全目标责任的压力之下,明确目标,积极落实措施,履行职责。我国安全生产动力的缺省和压力机制的扭曲问题同样严重存在。

4.4.1.2责任机制,主要应当包括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两方面。责任机制实质是构建一个庞大的安全职责系统,明确各单位、部门、行业,各安全人在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应履行的职责、任务,让每个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时时、事事、处处有人对事故隐患和事故负责。责任机制也是安全生产力量机制的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目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安全责任空洞,好像人人都有责任,但人人都不负责任,责任的细化和落实很不到位。二是责任的追究没有完全遵循因果关系,而是按照领导的批示或抓“替罪羊”的办法,随意性大,说服性、教育性不强,不利责任制的真正到位。三是几乎全部是事后责任追究,极少事前后惩治。

4.4.1.3约束机制,主要是在科学分析、研究安全生产规律、总结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制度、规则、规程,使行为人有章可循,按部就班,现行安全生产制度是比较健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现有制度的落实,现有制度对参与安全生产各方面人的约束。

4.4.1.4保证机制,主要是指从法律、法规、制度等体系的层面,确保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思想、政策、措施、方法等贯彻落实。这方面,尤其需要从法律层面上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问题,严格意义上讲,现行安全生产法虽然有原则提法,但是从1998年至2002年四年间,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在修补中变化了四次之多却仍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现行体制中多次管理、权责不清、部门协同差,各自寻求“经济权”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安全管理效率。更有甚者,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五方面出于某种利益,以高压方式管理安全,以安全为借口,肆意剥夺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权利,而另一方面,当无利可图时,就万般推诿和逃避责任,置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于不顾,鉴于以上情况,重新站在一个战略高度上确立适应我国转型期的安全体制,制定责权利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法规政策和制度,这是对人民健康、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当务之急。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10

一、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两者的关系

1.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对生产安全的作用因素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起到内因的作用,安全监督体系起到外因的作用。因此,要夯实工程局的安全生产基础,建立长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其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各自的职责和分工又有所不同。

二、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根本任务、构成及其功能

1.安全保证体系的根本任务,一是要造就一支具有高度事业心、强烈责任感、良好安全意识、娴熟业务技能、遵章守纪的优良品质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的员工队伍;二是努力提高设备、设施的健康水平,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成果改善和提高设备、设施的性能,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力;三是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2.安全保证体系有3个基本要素:人员、设备、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安全生产的决定性因素;优良的设备和设施是安全生产的物质基础和保证;科学的管理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和手段。3.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的构成由决策指挥保证系统、执行运作保证系统、规章制度保证系统、安全技术保证系统、设备管理保证系统、政治思想工作和职工教育保证系统等六大系统组成。

三、安全监督体系的根本任务、构成及其功能

安全监督体系直接对工程局安全第一责任人(工程局局长)、安全主管领导或分公司、项目部负责人要监督、检查安全保证体系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全过程中,是否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规定,是否落实了安全技术措施和反违章措施,是否保证了工程局生产的安全可靠。

四、各级领导要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中央领导关于“责任重于泰山”的重要讲话,以及《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工程局领导提出:“安全生产怎么管,都不算过分;安全生产由谁来管,都不算越位”,也提出;“安全是天大的事”,这也充分体现了局领导把安全生产工作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这是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生产只有安全,才能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才能带来员工美满幸福的生活,才能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在工作中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五、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式方法

1.由于水电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安全问题渗透于整个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任何一个错误的指挥、错误的操作、错误的作业,都可能导致重大设备和人身伤害事故,给受到伤害的员工家庭、企业甚至社会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专职安全员应努力学习和掌握水电施工现场和设备安全的有关知识,并成为行家里手,为安全监督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工程局安全部要有一个长期的管理规划和目标,如企业员工的安全培训、安全设施标准化、安全生产激励机制的建立、企业安全文化的创建等。这些工作不但要有计划,而且要有具体内容和实施方案,通过分阶段、由浅入深地工作,使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安全生产意识和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得以不断提高。3.安全部和专职安全员要在大量的、深入的现场安全管理的实践中,不断发现和研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安全管理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形成规章制度。用不断完善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指导工作,使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4.安全监督工作直接涉及到对人的管理,如果单纯采用处罚,不能使员工从思想上对安全管理产生认同,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就可能使员工产生逆反心理。要把思想工作与严格的奖惩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做到在奖罚上制度化、规范化,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对一般性违章应区别不同工种和特定生产环境,宜采用以说服教育为主的处理方法。对严重违章和屡教不改的习惯性违章,要坚决果断地严肃处罚。同时,要做到有奖有罚,对工程局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员工、安全风险较大的工种,安全部要积极为他们争取荣誉和奖励,并要进行大力表彰和宣传,在工程局中逐步形成违章可耻、安全光荣的企业文化。5.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生产保证体系要形成合力,才能使安全管理整体功能得以发挥。安全部要经常主动与各项目部、机关各部门沟通信息,及时向他们通报工程局及其上级单位安全管理的要求、职工奖罚处理、安全管理工作重点等情况,积极主动争取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事故调查和处理中,安全部要充分听取事故单位的意见,全面了解和掌握情况,对事故原因和责任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如果事故原因分析不当或对有关责任人处理不当,就会对安全管理的严肃性、安全监督的权威性造成影响,对今后的安全监督工作十分不利。6.要搞好工程局的安全生产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这除了领导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同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安全监督体系的工作情况和工作效果。如果专职安全员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对工程局、项目部安全形势的分析具有及时性、准确性,提出的措施具有针对性、可行性,使安全基础不断巩固,安全水平不断提高,使工程局领导和项目经理感到专职安全员是自己安全工作上离不开的参谋和助手,自然会重视和支持安全监督体系的工作。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11

摘要:通过对大中型跨国企业海外信息安全体系的研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海外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包括安全策略、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保障体系和建设实施规划等。依照该框架,企业可以针对各部分进行具体实施,从而完成整个的海外信息安全建设。

关键词 :大中型企业;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理论指导;安全模型

1海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原则

大中型企业海外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整体设计必须坚持以下的原则,以保证建设和运营的效果。

1.1统一规划管理

要对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制定信息安全体系框架,明确保障体系中所包含的内容。同时,还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安全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使得信息安全体系建设遵循一致的标准、管理遵循一致的规范。

1.2分步有序实施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的内容庞杂,必须坚持分步有序的实施原则,循序渐进。

1.3技术管理并重

仅有全面的安全技术和机制是远远不够的,安全管理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必须遵循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并重的原则,制定统一的安全建设管理规范,指导安全管理工作。

1.4突出安全保障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要突出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通过数据备份、冗余设计、应急响应、安全审计、灾难恢复等安全保障机制,保障业务的持续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2海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目标

大型跨国企业海外信息安全的建设目标是:基于安全基础设施、以安全策略为指导,提供全面的安全服务内容,覆盖从物理、网络、系统直至数据和应用平台各个层面,以及保护、检测、响应、恢复等各个环节,构建全面、完整、高效的信息安全体系,从而提高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等级,为企业海外业务发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安全保障。

3海外信息安全体系框架

企业进行信息安全建设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全面、有效的信息安全体系,包括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人员组织、教育培训、资金投入等关键因素,信息安全建设的内容多,规模大,必须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明确信息安全建设的工作内容、技术标准、组织机构、管理规范、人员岗位配备、实施步骤、资金投入,才能够保证信息安全建设有序可控地进行,使信息安全体系发挥最优的保障效果。

同时还应该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规范,指导信息安全建设和运营工作,使得信息安全建设能够依据统一的标准开展,信息安全体系的运营和维护能够遵循统一的规范进行。

3.1安全目标模型

根据大型跨国企业海外信息安全体系建设目标和总体安全策略,建立与之对应的目标模型,称为WP2DRR安全模型。该模型由预警( Warning)、策略(Policy)、保护(Protectlon)、检测(Detection)、响应(Response)、恢复(Recovery)6个要素环节构成了一个基于时间的、完整的、动态的信息安全体系。WP2DRR模型在P2DR模型的基础上新增加了预警Warnlng和恢复Recover,增强了安全保障体系的事前预防和事后恢复能力,系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也能恢复系统功能和数据,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

安全目标模型是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的基础,大型跨国企业的海外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应该紧密围绕安全模型的6个要素环节进行设计,每个要素环节的功能都在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中体现出来。

3.2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组成

通过对企业的网络和应用现状、安全现状、面临的安全风险的分析,根据安全保障目标模型,制定了大型跨国企业海外信息安全体系框架。制定该框架的目的在于从宏观上指导和管理信息安全体系的建设和运营。

该框架由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弥补、相互推动、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信息安全保障要素组成。此框架中,以安全策略为指导,融会了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运行保障3个层次的安全体系,以达到系统可用性、可控性、抗攻击性、完整性、保密性的安全目标。大型跨国企业海外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

3.2.1安全策略

在这个框架中,安全策略是指导,与安全技术体系、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以及运行保障体系这3大体系相互作用。一方面,3大体系是在安全策略的指导下构建的,主要是要将安全策略中制定的各个要素转化成为可行的技术实现方法和管理、运行保障手段,全面实现安全策略中所制定的目标。另一方面,安全策略本身也有包括草案设计、评审、实施、培训、部署、监控、强化、重新评佶、修订等步骤在内的生命周期,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方法和管理手段进行管理,保证安全策略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按照要保障的资产对象的不同,总体策略划分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病毒防治、身份认证、应用授权和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应急响应、教育培训等若干方面进行阐述。

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系统的升级、调整,安全策略也应该进行重新评估和制定,随时保持策略与安全目标的一致性。

3.2.2安全技术体系

安全技术体系是整个信息安全体系框架的基础,包括了安全基础设施平台、安全应用系统平台和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这3个部分,以统一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平台为支撑,以统一的安全系统应用平台为辅助,在统一的综合安全管理平台管理下的技术保障体系框架。

安全基础设施平台是以安全策略为指导,立足于现有的成熟安全技术和安全机制,从物理和通信安全防护、网络安全防护、主机系统安全防护、应用安全防护等多个层次出发,建立起的一个各个部分相互协同的完整的安全技术防护体系。

应用信息系统通过使用安全基础设施平台所提供的各类安全服务,提升自身的安全等级,以更加安全的方式,提供业务服务和内部信息管理服务。安全综合管理平台的管理范围尽可能地涵盖安全技术体系中涉及的各种安全机制与安全设备,对这些安全机制和安全设备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控制,负责管理和维护安全策略,配置管理相应的安全机制,确保这些安全技术与设施能够按照设计的要求协同运作,可靠运行。它在传统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与备类安全技术、安全产品、安全防御措施等安全手段之间搭起桥梁,使得各类安全手段能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紧密的结合实现无缝连接,促成信息系统安全与信息系统应用的真正的一体化,使得传统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逐步过渡向安全的信息系统应用体系。

统一的安全管理平台有助于各种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相互补充和有效发挥,也便于从系统整体的角度来进行安全的监控和管理,从而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使人为的安全管理活动参与量大幅下降。

3.2.3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组织和管理体系是安全技术体系真正有效发挥保护作用的重要保障,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立足于总体安全策略,并与安全技术体系相互配合,增强技术防护体系的效率和效果,同时也弥补当前技术无法完全解决的安全缺陷。

技术和管理是相互结合的。一方面,安全防护技术措施需要安全管理措施来加强,另一方面技术也是对管理措施贯彻执行的监督手段。在大型跨国企业海外信息安全体系框架中,安全管理体系的设计充分参考和借鉴了国际信息安全管理标准《BS7799 (IS017799)》的建议。

大型跨国企业海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由若干信息安全管理类组成,每项信息安全管理类可分解为多个安全目标和安全控制。每个安全目标都有若干安全控制与其相对应,这些安全控制是为了达成相应安全目标的管理工作和要求。

3.2.4运行保障体系

运行与保障体系由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紧密结合的内容所组成,包括了系统可靠性设计、系统数据的备份计划、安全事件的应急响应计划、安全审计、灾难恢复计划等,运行和保障体系对于企业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可持续性运营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手段。

3.2.5建设实施规划

建设实施规划是在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技术体系、运行保障体系设计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的建设步骤和实施方案。在建设实施规划中突出体现了分步有序实施的原则。

任何信息安全建设都需要人员负责管理和实施,因此,首先应该建立信息安全工作监管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人员配备,职能和责任。其中信息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信息安全策略的审核与颁布、统一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的制定、指导和监督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对信息安全系统进行监控与审计管理。

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应该首先从物理环境安全建设入手,确保机房建设按照的统一标准进行建设,并且按照统一的管理规范进行管理。

在接下来的网络安全建设中,应对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域进行划分,对网络结构进行调整,以确保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业务网络与办公网络边界清晰;在各安全域的边界处部署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等安全产品,形成立体的区域边界保护机制,对各安全域进行逻辑安全隔离,禁止未授权的网络访问;在内部网络中部署网络脆弱性分析工具,定期对内部网络进行检查,并采取措施及时弥补新发现的安全漏洞。

在进行网络安全建设的同时,还可以进行系统安全建设,在内部网络中全面部署网络病毒查杀系统,有效抑制计算机病毒在内部网络中传播,避免对系统和数据造成损害。另外,主机系统管理员还应该按照主机系统管理规范的要求,借助主机脆弱性分析和安全加固工具,定期对主机系统进行检查,更新安全漏洞补丁的级别,修正不当的系统和服务配置,查看和分析系统审计日志,控制和保证主机系统的良好安全状态。

应用安全建设包括建立身份认证系统、应用授权和访问控制系统、数据安全传输系统等,对专业业务应用系统和内部信息管理系统提供各种安全服务。

按照统一标准,建立安全审计与分析系统、系统和数据备份计划、安全事件应急响应计划、灾难恢复计划等安全保障机制,重在保护业务数据等信息资产,保证内外应用服务的持续可用性。

对所有员工进行基本安全教育,为信息安全系统相关技术人员提供专门的安全理论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和管理队伍。

4结论

海外信息安全体系是一个全方位的体系,从技术到管理、从网络到设备再到人。任何一个方面都要考虑周全,只有每一个部分的安全才是整体的安全。

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篇12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5-0030-02

1 概述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是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同时,电力企业不仅要关注安全,而且要重视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职业健康和环境保护,率先实现安全生产的转变。因此,建立完善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对电力企业来说,更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1.1 安全管理对电力企业的重要意义

电力安全生产是全国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对于电力工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由电力工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1)电力生产过程包含大量的高处作业、接触带电体作业、机械作业等行为,对人身安全的威胁较大。

(2)电网安全涉及千家万户,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

(3)电力事故往往会给社会和企业造成巨额财产损失。

因此,加强安全管理,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一直是电力企业日常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1.2“三标”与NOSA简介

我国传统的电力企业安全管理模式重视结果管理,忽视过程管理,管理效果不尽如意,而NOSA与“三标”的有效融合可以较好解决这个问题。

ISO 9000系列标准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关于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是世界上许多经济发达国家质量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实施ISO 9000族标准,可以促进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和完善,对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组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来达到支持环境保护、预防污染和持续改进的目标,并可通过取得第三方认证机构认证的形式,向外界证明其环境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环境管理水平。

OHSAS 18001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是由英国标准协会(BSI)、挪威船级社(DNN)等13个组织于1999年联合推出的一项管理体系标准,目的是透过管理减少及防止意外而导致的生命、财产、时间的损失,以及对环境的破坏。其内容取向已经发展成为能相容ISO 9001及ISO 14001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使企业的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及安全管理体系达到“一体化”,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带来利益回报。

NOSA是南非国家职业安全协会(National Occupational Safety Association)简称。而NOSA“安全五星”管理系统是在上述基础上从上世纪70年展起来的,至今已形成一个集安全、环保、健康于一体的管理体系。

NOSA五星管理系统是以风险管理为灵魂和基础,以海因里希的“冰山理论”为依据,以“P、D、C、A”方式为其运行模式,主要侧重于保障人身安全,目标是实现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风险管理,即“安、健、环”。NOSA强调在实现“安、健、环”管理过程中员工的积极主动参与,注重安健环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的认识、控制以及管理的有效性,以持续改进为原则,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控制安健环风险。

2 发电企业推行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系统的条件分析

2.1 基础条件分析

(1)内部条件。

在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之前,电力企业已经较成功的施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M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通过“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电力企业管理日益规范有序,员工对先进管理思想的接受能力较强,这些为企业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基础。

(2)外部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电企业致力于建立包含生产安全、人员健康、环境安全的企业,这为企业实施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管理建立提供了有利的大环境,为企业建立安全健康环保的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诸多企业有着成功实施安全健康环保管理的成功经验。

2.2 整合的可行性

在实践中,经过对比分析发现NOSA五星管理体系和“三标”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的,其整合可行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相同的管理原则。

这是各体系融合的前提。无论是“三标”还是NOSA五星管理体系共同遵循的管理原则是:领导作用、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的过程方法和持续改进。

(2)共同的管理核心。

NOSA标准与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的管理核心是相同的,都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手段来提升安健环管理水平。

(3)兼容的内容条款。

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所要求的内容在NOSA标准中几乎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条款,相比之下,NOSA标准更具体化。这样,几者的相互融合,可以增加其它两个标准的可操作性,这为体系整合提供了可行的管理思路。

(4)共同的循环程序。

几个标准的运行程序都遵循戴明循环,即PDCA循环,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以总结,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这样阶梯式上升的。

(5)一致的检验手段。

标准都要求相同频次的内审、外审来检验和改进其管理绩效,并实现持续改进。

3 发电企业实施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系统的前提

NOSA标准与ISO14001、OHSMS 18001标准都是以风险管理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手段来提升安健环管理水平,所以企业在建立、实施和保持基于NOSA的发电企业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过程中,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是整个管理体系的基础。所以,如何充分理解和正确实施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策划,是体系完善与运行控制的前提。

作业活动中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都存在危险有害因素,也就是危险源。危险源辨识是基础,风险评价是方法,风险控制是手段,其策划的目的则是事故预防。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源可以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按照以下四类的方法进行分析,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和管理缺陷。

3.1 危险源辨识

危险源辨识是实施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基础,而危险源辨识需要先对作业活动进行划分,即划分评价单元。划分的方法一般有:(1)按生产流程阶段名称划分;(2)按作业任务名称划分;(3)按工艺装置控制名称划分;(4)按作业区域名称划分;(5)按劳动组合名称划分等。

根据划分的单元收集作业活动信息,通常可按照作业流程依次排出,包括:(1)作业任务期限、人数、频次等;(2)作业所涉及的机械、设备、电器与工具等;(3)作业所接触到的物料形态、性质与作用;(4)作业人员的素质水平;(5)体系控制的作业文件;(6)作业活动有关数据的监测;(7)同类作业发生过的事故记录等。然后,依据收集的作业信息,再按照前文提到的危害的四大类别,分别进行危险源的细化辨识分析。

3.2 风险评价

从安全管理的角度,风险评价可分为:

(1)新建、扩建、改建系统以及新工艺的预先评价;(2)在役设备或运行系统的危险评价;(3)退役系统或有害废弃物的危险评价;(4)化学物质的危险评价;(5)系统安全管理绩效评价。

进行风险评价的方法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量评价是将可能性的大小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及风险程度,用风险概率值表示。对较复杂系统的风险评价,常用定性评价方法。定性、定量评价方法通常结合起来运用。实际工作中常见、常用的评价方法有:

(1)安全检查表法(SCL);(2)工作安全分析法(JSA);(3)预先风险分析法(PHA);(4)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5)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法(FMEA);(6)作业条件风险值评价法(DLEC);(7)事件树分析(ETA);(8)故障树分析(FTA)。

3.3 风险控制计划的制定

风险的受控,将保证体系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保证体系方针的实现。所有不可承受风险的控制,是综合管理体系方针实现的必要条件。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措施需遵循下列原则:(1)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限制风险;(2)采取工程技术措施或管理措施风险源与危害承受者隔离;(3)通过工艺革新、技术改造或组织措施,从源头控制危害或风险消除危害或风险;(4)制定安全作业制度,包括制定管理性的控制措施来削弱危害或风险的影响;(5)采用上述方法仍然不能控制残余危害或风险时,必须提供个体防护用品,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其得到使用和维护。此外,还要发挥事故应急救援系统的作用。

4 推行基于NOSA的电力企业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科学策略

为提升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接轨,切实保障人身安全、降低职业病、减少环境污染,在电力企业推行NOSA安健环综合管理体系,应采取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策略。

4.1 通过信息化建立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平台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按照单“三标”或NOSA体系要求建立起自己的文件化管理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统一的信息管理软件平台的支撑,使得管理工作中存在信息不畅、效率不高等问题,使得企业已建立的管理体系难以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而通过建立并应用集成的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能结合“三标”和NOSA要求,及时采集、分析和统计各类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信息,分析评价并预测各类危险源的变化趋势,为快速发现和控制各类危险源提供可靠的依据和技术保证;能有效提高企业安健环质事件的反应能力、处理能力、反馈能力和工作效率,对发电企业安健环质管理工作的落实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珠海发电厂RCAM系统的软件平台应用为例说明。其软件平台的应用充分结合了NOSA相关理念,在系统中建立了标准化的安全危害预防、危险物料存放、危险预防、安全隔离措施,形成了完整的安全防范体系;建立了合理有效的RCAM安全体系,为企业的安全管理和综合管理提供了良好平台。同时,NOSA标准在维修工作中得到确实的贯彻,将电厂主要的维修维护工作从基于时间的计划维修转移到基于实际状态的预知维修,取得了明显成效。可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平台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

4.2 注重体现企业特点的安健环质文化建设

建设电力企业的“NOSA安健环质”安全文化,对于增强企业全员安全素养、推动文明生产、降低管理成本,保护员工身心健康,构建和谐环境,促进企业安全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践证明,企业安全文化与安全绩效呈正相关。推行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体系,人的观念意义重大,一要靠日常的教育和引导,使良好的习惯慢慢养成,从而营造一个持久的安健环氛围;二要靠强制管理来克服人趋利避害的本能,以加强潜在素质的培养。同时,在企业运营中的NOSA综合安健环质活动同样是在完成一个文化的积累。在实践中,诸如安健环质知识竞赛、安健环质品质活动、环保日活动、安全月活动以及定期的NOSA星级评审等活动,都可以作为促进安健环质文化建设的有效手段。

4.3 注重教育培训和体系宣传

安全教育和培训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措施,也是企业贯彻实施管理体系的核心工作之一。贯彻实施NOSA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也必须向员工进行培训和宣传,只有员工的安健环意识得到提高,掌握了NOSA安健环管理的力法,才能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健环管理体系,更重要的是,才能使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实施。

一般电力企业的NOSA五星系统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风险评估与管理、系统知识与实践、标准编制、工作安全分析、事故调查管理、安健环代表、内审员培训等。

为了提高培训和宣传效果,应该注重教育培训的形式和内容。

4.3.1 分层次教育培训方式

针对教育培训对象的广泛性特点,采取分层次教育培训方式。根据不同岗位特征采用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手段及内容。对技术、管理人员主要传播安健环新理念新思路;对一线生产员工以贴近工作实践的内容开展经常性的安健环教育培训活动,加强生产员工事故防范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将安健环系统的宣传氛围深入到职工的生活和工作,构筑企业内部职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协作环境。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企业的教育培训,积极开发和传播多媒体安全教材,以生动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效果。

4.3.2 构筑良好的安全教育培训阵地

生产第一线员工事故防范意识与能力的提高是企业安全教育工作的核心。为确保企业安健环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在生产第一线员工中积极挖掘和培养安全教育人选,利用班组教育中的人缘和地缘优势,根据不同班组的生产作业特点,及时调整教育培训内容和形式,在生产第一线建设一个有效的安健环教育培训阵地。

4.3.3 确立教育培训激励与约束机制

建立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立足于对安健环教育培训工作的综合测试与考核评价。测试与评价既要考虑教育培训的实际工作量,又要考虑员工接受程度和效果。利用安健环质管理综合平台建立企业安健环教育培训资料库,汇总相关培训及教育资料,用于评判安全教育工作的成效。

5 结论

NOSA管理体系的应用已经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公认,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并逐步成为鉴定工业企业安全管理状况的一个检查标准。NOSA系统企业在控制风险因素上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平台,借鉴NOSA管理系统的先进管理理念,结合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需求及现状,充分考虑目前通用的“三标”特点,建立基于NOSA的安全健康环保质量综合管理体系是发电企业进行综合安全管理的有效方式。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进而不断修改和完善,并注重提高全体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员工的自我防范意识和技能,电力企业将可以降低人身事故、改善劳动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并最终实现NOSA安健环质综合管理系统“零意外、零违章、低风险、零污染”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元. 整合NOSA与“三标”,建立发电企综合安健环质管理体系[J].华中电力, 2008(6): 71-74.

[2]苗金明,冯志斌,周心权.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标准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0):63-67.

[3]罗扬. 浅谈NOSA安全五星管理体系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商界, 2008(6)152-15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