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合集12篇

时间:2024-03-20 14:39:21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1

一、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型

1.1设计维度的拓展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型,是设计维度的拓展,主要表现在从二维到多维。在物理学领域内,维度是独立的时空坐标书目,而在哲学领域内,维度是一种视角。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维度转变,是指视觉传达设计的形态从二维平面空间转变为三维或者多维设计空间,通过塑造多维度设计空间,来有效的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在现代科技的进步发展下,视觉传达设计出现了新变化,在以“二维”传达的基础上,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够让设计能够更为准确的传达信息,从根本上转变较为刻板的视觉传达设计。

1.2传达方式的变化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型表现在传达方式的变化,从被动转为互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更为重视受众的情感交流以及心理活动。与以往的视觉传达设计相比,当代视觉传达设计转变了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从而实现了受众转变为传达与接收的双向互动式传达。从而将视觉传达设计信息的传播效果更加深化。因此,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型实现了从“被动”到“互动”的转变。

1.3学科发展的需求

从“单一”到“交融”是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型特点之一,设计的发展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视觉传达设计这种涉及具体社会、文化和人群的跨学科应用设计领域,需要我们具有掌握、融合多种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呼唤着视觉传达设计进行发展转型。视觉传达设计要创新,要拓宽发展空间,就必须打破传统设计定式的约束,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从而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型提供有利的理论支撑。

1.4表现形式的更替

从表现形式方面来看,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实现了从“真实”到“虚拟”的转变。从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在维度方面的转型可以看得出来,视觉传达设计正朝着多维的形式转变。在现代科技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视觉传达设计在多维形态方面,表面出了从“真实”到“拟”的转变。

传统视觉传达的设计作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的存在,而数字媒介的出现,使设计作品呈现的视觉形象与其他信息都转化为一种虚拟不存在的数字信息。这一转变为视觉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形式。同时在传播过程中,给人的视觉感受和动态交互思想告诉我们当今的设计行为已不在“以现实反映现实”。

1.5信息载体的改变

从信息载体方面来看,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实现了从“有纸”到“无纸”的转型发展。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推动下,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载体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更多的视觉传达设计人员选择运用计算机进行视觉传达的设计,并且电脑设计更为简便、快捷。“无纸”是以数字的形态将信息呈现出来,将纸质文本形态的主体地位取代,实现了更为快捷、高效的设计,且具有节约资源的优点。信息载体的转变,信息的数字化使信息的传播方式由有重量和体积的物质产品转化为比特的形式来传达,这就摆脱了原来物质的传输方式,通过数字技术进行无纸化的过程,实施无纸化的手段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设备和技术手段,在信息的产生、传递和利用的过程中。减少了传统纸质信息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

1.6视觉形态的回归

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转型,体现在视觉形体的回归,从“抽象”转变为“具象”。从哲学角度来看,将人类经验可以辨识的具体形象及形态的再现就是具象,具象所表达的是对客观对象可感的具体描述。而视觉形态的回归则是指视觉形态从“具象”转变为“抽象”之后再回归为“具象”。在这个过程中,回归并非是单向回归,而是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视觉形态开始弱化抽象性,而是转变成一种更为适合新媒体传达的具象直观的视觉形态。

二、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2.1超越视觉的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设计是一种为传达而进行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人员设计的关键所在是正确的传达信息。而当前的视觉传达设计,出了包括视觉元素之外,更包括了听觉元素。从这个方面来看,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视觉设计还会融入更多的感觉元素,包括触觉以及嗅觉等。面对当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将朝着超越视觉的方向发展。从实际方面来看,很多视觉传达设计人员所设计的内容,已经和很多其他学科融合在一起,广泛的知识是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

2.2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

在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将会更多的借鉴与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养分,从而将不同消费者的视觉心理存在差异启发出来。由于不同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的差异,个人心理结构的差异会受到年龄、性别、教育以及气质的影响。对于同一视觉形象,不同的人员会产生不同的联想,因此,对于视觉形象的心理反应也会有所不同。另外,在当代社会,不同的社会群体在同一时期内,总体的认知心理也是各不相同的,这些都会对受众的视觉形象以及情感回应产生影响。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各国文化的交流必然会发生碰撞。在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中,将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进行沟通、包融,并在借鉴中吸收以及整合,是当代视觉传达设计人员的使命。因此,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需要设计人员对本国传统文化以及艺术理念、哲学思想等有着透彻的了解和把握。

三、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在科学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当代视觉传达设计出现了转型,在设计维度、传达方式、学科发展、表现形式、信息载体、视觉形态等方面的变化,这些使得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日趋多元化,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在今后的视觉传达设计发展中,将会朝着超越视觉方向发展,同时将会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发展,使得我国视觉传达设计更为快速、健康的发展。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2

【中图分类号】 J5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6-355-2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视觉图形已经成为日常人际交流和传播的媒介,它不是指传统的如雕塑、绘画等媒介,而是一种融合了高新技术的数字化载体。信息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更进一步地将社会生活融入到设计理念,改变了过去人与机器的“冷”关系,把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在信息时代,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媒介。

一九二二年设计师WA・德威金斯在日本东京正式提出“视觉传达设计”一词,但到了一九六零年视觉传达设计这一专业性词语的概念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上被认定,并且其内涵和外延得到了较为确切的认定,随后逐渐流传开来。从工业化社会到信息化社会,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终于形成了当今的以视觉媒介为视觉传达设计的载体,以视觉符号作为表现的艺术形式而进行的信息传达的设计,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导向下,各类纷繁复杂的新兴媒介应运而生,视觉传达设计也潜移默化的发生着变革。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

(一)设计语境的新突破

信息技术推动了媒体革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视觉传达传播方式的改变,从平面到多媒体、从电子到数字化处理的迅猛发展;第二,人们的生活方式因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改变,人们在接收信息、交流沟通的手段和方式方面改变了,随之影响了社会的意识形态,继而视觉传达带来了新的设计语境。

如果说工业设计是解决人与物的问题,环境和建筑设计解决的是人与空间的问题,那么视觉传达设计要解决的则是更广泛的人与信息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与人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新型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是一切设计的基本,包含信息的视觉设计才具有升值空间,才更有研究趣味,设计本身的功能日益“超级化”,逐渐摆脱功能、物质的层面,向纯精神的东西靠拢。

信息时代下,视觉传达设计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呈现出扩大化和多样化的态势,在图形符号的选择、色彩的应用等方面,当代的设计都不局限于定式的风格和组合,但在视觉上却能带来刺激感和冲击力,这都是传统的视觉设计所达不到的艺术境界。声音、图像和文字在设计中不再单一和局限,设计师们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先进的媒体制作技术将个性的、潮流的和时尚的元素融入到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在信息时代拥有了新的设计语境,构造了一个五彩纷争的设计世界。

(二)设计的多元化发展

在信息时代数字技术的支撑下,设计师的创作自由度大大提高,人类对多元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意义上的视觉传达设计仅仅是某种平面化和静态化在设计中的表现。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正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各种形式的设计载体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广阔的设计空间,如三维化、四维化以及动态化等等。由于科学技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同样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它促进了视觉传达设计必然要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当代设计主要以数字技术和计算机为主要的创作工具,该创作模式结合了传统绘画工具的特点,还融合了多种新的艺术风格,使当代的设计技法不断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第一,由传统的静态设计形式向动态设计形式发展。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多以静态呈现出来,时间一久,人们就会出现视觉及审美疲劳,由此对产品本身失去兴趣。动态设计的出现将这一现象消除,它不仅能有效的传递信息,吸引人们的眼球,更能提高空间和时间的利用率。

第二,二维向多维设计的发展。二维设计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又可称为平面设计,而多维空间设计是在二维空间的基础上,以人的多种感官为基础,融合数字化技术创造如身临其境般的多维视觉形态表现空间。人类身边的事物大多数都是三维立体的,所以三维空间设计的认知度高于二维空间,而时间维度的介入,又使得视觉形态从三维空间上升到了四维乃至多维的发展,由此也使得视觉设计作品本身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

第三,物质性向非物质性设计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递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物质性最强的即为传统的纸质载体,随着计算机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视觉设计信息载体的“有纸”也开始向“无纸”发展。与传统的设计相比,非物质性设计具有使得设计成本大大减少,管理过程变得灵活,设计作品质量提高等优势,信息数字化时代取消了纸质载体的形态也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设计的人性化与互动性

科技本身的最终目标就是人性化,无论社会发展到任何高级的发达程度,人类的一切艺术设计都不可能失去人性化,人性化永远是贯穿于一切设计的始终。视觉传达设计也不例外。所谓的人性化交流是指传播方式的改变,促使视觉设计在理解大众心理的前提下,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们选择的权利,并通过视觉设计的变化来调动人们积极获取并反馈所需信息的过程。

传统的视觉设计忽略了人在设计中的重要性,信息时代传播渠道的便利,人们物质生活的富足,使得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开始追求个性化和差异化。为了更好的、更加准确的传达信息,设计师们开始对不同的信息受众群体采用不同的设计策略,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水平、职业等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性格特征,信息化时代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应该考虑到各个层面的需求,尊重不同受众群体的选择,理解受众的心理,在调动受众积极获取视觉传达信息的心理上下功夫。通过信息的可视化设计,使得人们心灵和精神的沟通交流更加顺畅。

信息传播是一种双向互动行为,设计者不是单纯的输出信息,还应该有相应的复杂的双向交流,如果信息接收者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无法做出必要的反馈与响应,就无法评价传播过程是否有效,无法验证设计的合理性。传统的视觉设计传播信息的过程是单向的,人们只能被动的接收和控制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为视觉传达设计的互动性提供了契机,为完善视觉信息传播过程奠定了基础。互动使得设计师和受众的角色可以互换,在互动的传播方式中,从行为的互动到心理认知乃至感情的交流和影响,大大加深了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传播效果。

(四)设计成果从真实到虚拟的发展

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成果是以真实存在的东西为表现形式,看得见摸得着,而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设计作品可以以一种虚拟的,不存在的数字化信息呈现出来,这一转变为视觉设计的表现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设计成果的虚拟化有利于及时准确的表达信息,它的构成元素是由数字组成的,这就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达的准确性,而且还大大加快了信息的更新和传播速度,信息的修改、更新乃至删除都是即时的,任何地方出现问题都能及时发现并修正。

静止的平面设计成果展示给受众的信息的单一的,不能进行全面的表达,也不能对局部的特殊部分进行详尽的解答,存在局限性。而虚拟的设计成果可以全方位、多角度的供受众观看,提高受众关注度的同时也使信息传达更加全面。这种虚拟的设计成果对设计师的创作过程有重要的帮助,过程中丰富的信息表现形式也激发了设计师的设计思想,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塑造的虚拟视觉表现形式,将多种设计方式与成果相结合,还能产生多种创新的视觉可能。

数字技术的出现,推动着视觉设计从强调优质功能与美好形式的领域转向了非真实的多元互动的设计,使得视觉设计向着更加广阔的空间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媒介和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觉设计成果的要求不仅仅体现在属性和基本功能上,更多的强调人性化和个性化,为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结合先进技术,设计师们新的设计成果和范式必将随之出现,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巨大的空间。综上所述,当代社会的视觉传达设计,正在寻找自身最合适的展现形式,朝着一种更理想、更符合人类需求的状态发展,信息时代已经给设计师们提供了无限思维空间,未来视觉传达设计会继续完成新一轮的蜕变,不断开拓创新,中国视觉传达设计事业也将得到更加蓬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毅.当代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1):108~109.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3

黑、白传送技术与色彩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

在彩色影视传媒技术发明之前,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在颜色的应用方面主要限于单色或无彩色的黑色、白色和灰色系列。由于受到早期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都是黑白影像,摄影师依据自己对电影剧本的理解和对黑白色调明、暗对比度度的把握,进行电影拍摄创作。1894年,美国发明家T.A爱迪生将发明的“电影视镜”公褚于世。1896年底,早期黑白电影已完全脱离实验阶段,成为与观众见面的正式黑、白无声电影。1926年,华纳影业公司拍摄了用唱片来配唱的第一部黑、白有声电影歌剧片《唐璜》。1906年,英国人乔治(GeorgeAlbert.Smith)制作了第一部自然色彩影片,拍摄了他的两个孩子在做游戏,1908年乔治拍摄制作了第一部用于商业的彩色影片《Avisittotheseaside》。当时的彩色影片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三色(光三原色),而是基于一套名为kinemacolor的双系统。经过电影色彩研究工作者的不解努力,1932年美国迪斯尼公司推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三色彩色动画短片《FlowersandTrees》。1935年,美国拍摄了世界第一部彩色影片《浮华世界》,标志着世界第一部彩的诞生。从此,彩色冲印技术进入电影视觉领域,为电影增添了视觉传达的色彩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为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和彩色传媒信息传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电影由无声黑白到有声黑白电影发展过程中,黑白电视传送技术也在研究和发明过程中。

1900年国际电联会议起草的报告中第一次正式使用“电视(television)”这个词汇。在1924年,英国人贝尔德发明了最原始的电视机,用电传输入图像。1928年,贝尔德将影片图像从英国伦敦用无线电波传送到美国纽约,获得举世闻名的成就。黑白电视传送事业被欧洲各国广播公司作为主要传媒领域的开发项目。贝尔德在英国政府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资助下,进一步研究、开发电视传媒有声传送技术获得成功,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播送了他的新的有声电视传播技术《有声电视》节目。1930年,贝尔德提出制作彩色电视系统的设想,经过反复研究、试验,不畏艰险于1941年12月彩色电视测试成功。1946年6月8日,贝尔德展示他发明的彩色电视机,并收看从英国广播公司(BBC)播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大游行》彩色电视节目。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简称RCA)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推出世界上第一台黑白电视机。1953年,RCA的电视工程师们率先开发了世界第一台黑白兼容彩色的电视机;也就在当年,美国国家广播电视台(NBC)正式开播了全世界第一套彩色电视节目。RCA设计开发彩色电视技术被正式设置为美国国家彩色电视标准(NTSC)。1954年,美国无线电公司(RC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彩色电视生产线。从此彩色电视的魅力风靡全球。20世纪50年代,随着彩色电视传送技术在欧美等国家得到迅速发展,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也追随着彩色电视技术的发展和需要,在彩色电视广告设计、电视节目片头与片尾色彩设计、电视节目场景设计、彩色动画设计等领域得到相应的发展和提高。(图3至图6)图3液景彩电图4掌上电脑图5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图6电脑发明人:莫莱奇博士和爱克特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在20世纪的传媒视觉传达色彩设计领域里,最为令人振奋的是彩色网络信息传送技术的发展。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奇莱(Mauchly)博士和他的学生爱克特(Ecker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图2-34、2-35)。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4

版式设计与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两种重要的基本方式在传统的观念里,语言是抽象思维的图形可以理解为是以视觉途径来表达意图,并可引起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具体的形状和姿态图形是一种视觉信息,思维是一种可贵的帮助。人类思维可以瞬间变化,也不是思维发生的媒介语言。虽看似抽象却与知觉经验紧密相关,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是我们在学习和借鉴西方的优秀设计作品时,首先要摆正对视觉传达设计的语言认识。应该注意拉开与西方的距离突出东方文化的特点,繁荣自我文化。图形化的行为表达往往比文字更具实效无论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还是从个人成长的历程来考察,人类的进步和艺术进步离不开。视觉传达设计师都应该在实践与探索中,依据各自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切入点不断的思考与寻找设计的未来之路。全球化与多元化的设计需求跟上历史的进步,学会关心拥有的文化遗产,创造力得到迅猛发展,未来需要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它由视觉和听觉符号组成图形设计作为传达视觉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有待于从语境学的角度多层面研究其信息载体作用图形通过形态色彩和肌理等传达信息,具有符号性和语义性的双重内涵设计者都希望表达能通过视觉符号的方式快速准确有效图形设计作为国际性语言,是基于视觉性的交流的图形对话虽不能像语言一样进行自由的抽象表述,人与人需要沟通,国家与国家之间需要沟通,民族间宗教间都需要沟通图形具有超语言文字的叙述功能,文字所表述的精确,内容得当,表达感情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中国的现状及分析

经历了商业美术、工艺美术、印刷美术设计、装演设计、平面设计等中国视觉传达设计演变阶段,起步比较晚,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最终以视觉媒体为载体利用视觉符号表现并传达信息。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内地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当代视觉传达设计真正发展,新曙光将在现在艺术作品中发挥精湛的创意。应该说中国视觉传达设计相对起点底。改革开放后,中国设计家有机会接触到更多国际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开始了东西方文化碰撞、磨合阶段。二十多年时间,国际上各种设计思潮几乎都在中国内地被重新复制一遍。一些大学、中专也纷纷设立艺术设计专业,开始培养艺术设计人才。情感对于设计重要性、论述从情感设计角度来塑造品牌,使得有强大的竞争力。设计目的性实用性和情感体验将设计核心最终概括为使用与情感。

三、避免中国出现无情感版式设计的对策

视觉传达设计以设计艺术学、设计心理学、色彩学、视觉设计美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传播学等认识理论基础,以视觉传达设计中情感表现为分析受众心理情感需求市场调研结果、情感理念相关学科专业研究成果、国内外情感化设计的数据信息,结合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领域,定位视觉情感表现研究。从视觉传达设计理论和设计心理。重要特征设计有效性是现实意义,是设计传达意义中传播设计原理是吸引与被吸引。通过视觉语言产生双向关,把我已经掌握的设计。通过形象的视觉信息指涉让观者在解读语意过程中赋予图形丰富内涵由于图形设计最终是依赖于图形形态来表述意念,大众传达的作品在人们的感情中活了起来。会话系统的进步存活语言的美好境遇中,语用主体言语行为中产生之后被赋予图形表达语境产生在特定,而语用主体之所以做出言语行为,有其特定的主观原因解释为一定动机和目的图形是所有能够用来产生视觉图像并转为信息传达视觉符号,绘写刻印以现代电子技术摄影及处理手段产生能传达信息图像记号图形感觉刺激集合体,是人有意识有目的地发现和创造出来为人们所认识,在视觉要素中形成进而提高视觉注意力重要素材。图形很容易引起人们目光的专注,人们的观赏兴趣很浓烈,给人们视觉印象要优于社会中的文字,图形被认为最能传达思想感情媒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桥梁特别在信息时代,如今的视觉的传达变得非常普及,图形信息基本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形式的出现。

由于它不分国家民族男女老少语言差异文化差别能够普遍地为人们接受和了解,图形传达必将成为全世界人们的期待:

1.从传播理论的角度对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图形信息的符号特征、传播过程结合实例加以分析和论述,将语境的完整传播过程分成图形信息的发送、信息受媒介和环境的影响和受众认知三个过程分别进行研究。

2.从应用角度以视错觉原理和空间图形构成手法的分析为切入点结合其他作者和自己的应用实例加以分析和论述,并总结出如平行视错觉的错视规律、矛盾空间图形错视规律等一些具有个人见解和参照价值的结论。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5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历程;社会文化价值

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的含义是:以某种目的为先导,通过可视的艺术形式传达一些特定的信息到被传达对象,并且对被传达对象产生影响的过程。例1:外观设计:建筑,工业产品。例2:宣传:机构形象的推广,商业广告等。在中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视觉传达设计一词被等同于平面设计,在大学专业划分里,这也是平面设计方向的学科而广于图形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的设计师一般也称为平面设计师,并且与工业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网页设计者,IT工作者有所区别。

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重视传统,很多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都是利用现代的设计思想和科技手段对传统的视觉元素进行再创造而得来的。可以说,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很多地方都孕育了传统历史文化的内涵,视觉传达设计的整个发展过程也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缩影。

视觉传达设计可以说是起源于人类开始思考之日。人类为了记录自己的思想和活动,最初是通过实物来记事,例如结绳记事。随后人类开始采用图画的方式,用可视的线条来说明人们心中构想的形象,最具代表性的事图腾标志。图画意义的逐渐规范化使得很多图画演变为象形文字,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手工图像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视觉传达主要表现为标志、字体、书籍以及一些包装,此时文字成为视觉传达的主要载体,它与图画互相搭配,使这些手工图像逐步进入了社会公众渠道,并刺激了以后印刷图像的产生和发展。到了20世纪中期以后,电视、录像等一系列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产生,使人类视觉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了空前的迅速,范围空前的广泛。这时的视觉传达设计已经不仅仅是美术技能和印刷技术的简单组合,而是艺术与印刷、影视、材料等多种技术的紧密结合。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不仅使文字数字化,而且将声音、图像、数字、语言、文字等结合起来,带来了全新形式的视觉传达形式和特征,视觉传达设计业将从实物信息媒介向数字信息媒介转移。同时,多媒体技术全面介入视觉传达设计,实现了图文一体化和视听一体化。

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流行于1960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纸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电影海报,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日本《ザィン辞典》)。

总之,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深入,视觉传达设计业将完成由单一媒体向多媒体组合的转变过程,电子技术将使视觉传达设计展现出更加美丽的前景,视觉传达设计将通过各种极具吸引力的内容和形式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在信息传达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设计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视觉传达设计作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的门类,为大众服务,必然与社会的各种阶层、各种类型的消费者息息相关,同时它也涉及了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首先,视觉传达设计要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各行业都不约而同的要抢占市场份额,他们大都借助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尽最大努力来包装自己和宣传自己。

其次,视觉传达设计对社会的发展也有反作用。一方面,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环境的净化,也有助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也有助于提高消费者的品味以及企业和社会的整体形象。我盟应该提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利用他们来引领社会时尚发展潮流。另一方面,不好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不能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反而会造成社会环境的视觉污染,误导消费者,降低企业的形象。

视觉传达设计是社会历史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也是促成社会文化生存并不断发展的动因之一,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同样是一种文化创造。它不仅是对社会的物质文化的体现,更能表现出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的精神文化层面,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标准等。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设计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文化积淀,不断的挖掘体现我国形象的元素,注入现代的设计理念,一定能创造出优秀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这既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对新文化发展的一种探索。

参考文献:

[1] 卓越网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6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传播的方式一发生着相应的变化。之前的信息都经过劳动力的繁琐处理,再以印刷品和其他的形式呈现。数字化时代到来后,数据传输成了最快速最省时省力的传播方式,与此同时,信息变成了可以共享的资源。以上这些都标志着我们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是以视觉语言向特定的群体传递具体信息的一种设计活动。作为与传播方式和传播媒介紧密联系的设计活动,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了视觉传达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

一 传播媒介与视觉传达的关系

(一)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与视觉传达

信息传播方式随着技术进步在不断的进步。传播媒介形态的不断变化为视觉传达带来新的演绎和内容。自从人类社会存在以来,先后经历了许多次意义重大的信息传播革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次。第一次信息传播革命即有了语言传播。在距今约10 万年前,原始人类在漫长的群居生活,渐渐摸索出一种仅限于他们之间交流用的声音和信号来相互沟通。于是,人类进入到了语言传播时代。第二次信息传播革命是书面文字传播的形成。在随后经历了漫长的10 多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书面文字诞生了。距今约五六千年前,象形文字、甲骨文字和钟鼎文字等的相继产生,对人类的信息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信息传播步入了相对稳定的阶段,随着这一时段的到来,信息传播不再受到单纯的语言传播的限制,同时激发了传播形态的巨大变化,记录工具应用而生,如竹简、皮革和纸。人们学会了用笔和色彩来表达思想、传达信息。第三次信息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这也是人类信息传播发展中的重要转折,四个世纪以后,德国人古登堡把活字印刷术变为实用技术,使印刷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报纸、书籍和杂志等印刷品大众传播媒介迅速普及。机械印刷时代使视觉传达向大众信息传播迈入最重要的―步,同时促成了商业招贴画的繁荣。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正是以招贴画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到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第四次信息传播革命是模拟式电子传播的诞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无线电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一系模拟式电子传播技术与媒介相继出现,并迅速普及到千家万户,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速度空前迅速、范围空前广泛、内容空前丰富,复制、扩散和保存信息的能力空前增强。人类进入到以模拟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时代。1946 年美国和英国开始播放黑白电视,1951年美国正式播放彩色电视。映像技术的革命,大大拓展了视觉设计的领域。这一次的变革,不但产生了新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影视动画设计,同时促成了印刷媒介的发展。

(二)数字化时代全新的传播媒介与视觉传达设计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信息传播迅速繁荣。尤其进入90年代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让数字化信息渗入到人类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之前都搭不上边的各式信息传播方式,因为数字化技术的产生而浑然一体了。各种单位,各个企业都受到了数字电子化的挑战和改变,这种全新的传播形态不受任何地域或国家边界的限制,同时具有从传统媒介手中迅速夺取信息为我所用的能力,我们将其称为新媒介。

随着现代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加快了向信息时代迈进的步伐,视觉传达设计也随之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二 数字化时代的视觉传达设计特点

(一)概述

这个时代所带给我们的新的设计领域,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在设计过程早已数字化的今天,数字化时代所要探讨的设计新方向早已不是局限于设计过程的数字化。新媒介的出现和普及彻底颠覆了人类固有的思维模式和信息传播方式。新旧媒介在传播方式、显现、实际操作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异,新媒介设备需要以技术作为传播信息的平台,因此,现阶段支持信息技术的平台尤为重要。而在信息呈现方面,新旧媒介又有着许多的共同点。新媒介相对更重于交互性。

相对而言,新媒介视觉设计的独特性在于以下几点:

1. 协同性

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将多种媒介传播方式融为一体,如声音、文本、图形、视频、动画等,做到视听结合图像形式。做到多种媒介手段的协同形态。转变成相对统一的、电脑可处理的数字化信息技术。

2. 综合性

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的实现由于设计手法和技术运用的复杂性,涉及到大量的图形设计手法和传统动画、影视表现手段,而且频繁使用电脑图形、电脑音频、网络通信技术和表现手法。导致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需要设计师、工程师、音乐师等多人合作,动用大量的设计、制作力量和信息资源。

3. 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作品具有形成人与机器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设计良好的交互功能和交互界面是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内容以及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4. 高技术性

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的传播媒介涉及电脑硬件、软件、数字通信网络、数字视频与声频设备、光盘存储器等高技术设备。这些设备在种类、技术、性能等方面的发展更新速度较快,导致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内容与形式处于多变和不断发展的状态。同时,进行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就需要具备充分的软件操作水平以及相当的技术层级。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7

各个高校为了落实教育局“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针对社会迫切需要设计专业人才这一现状,纷纷开展了视觉传达设计这门专业,可是在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在教学质量上的提升,出现了学生没有岗位就业,企业找不到符合标准的人才的尴尬局面。传统的媒体时代已经不能完全满足新世纪的需求。网络技术、数码艺术设计、数字电影电视、多媒体广告短片等媒体相继登上历史舞台。人们企盼视觉传达设计在新精神、新艺术、新工具、新空间、新媒体空前发展的情形下,能够展现出神奇的风貌,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当代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视觉传播设计专业人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为现代化建设服务,能在装潢包装设计企业,专业广告设计工作室,大型广告策划设计企业,广告策划设计企业,企事业单位企划部门从事平面视觉传播创意策划设计,制作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可是根据社会有关数据调查结果显示,尽管视觉传达设计在高校开设的比重上升,可是高校向社会输入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却比以往下降了超过10的百分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已经严重偏离了社会市场正常化发展的轨道。

2.教师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

教师作为学生掌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引导者,在促进视觉传达设计教学质量提升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学校在盲目的开展视觉传达设计这门专业时,完全忽略了学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上是否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大多数情况下,高校并不完全具备专业水平以及较高的教师团队,但却展开了该课程的招生工作。老师一般都是从其它艺术设计类别团队中调派来的,老师的混同教学,引起了教学质量的偏差。另外,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师资团队中,缺乏资深的教授对年轻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使得没有经验的视觉传达设计老师在授课上出现一些理论知识错误。

3.课程设置的缺陷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有:设计基础、品牌设计、广告设计、包装设计、编排设计等。各校的课程设置根据培养方向和教学特点的不同开设不同的课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习理论知识是不可少的,概论性的常识需要通过理论课来巩固,可是不少高校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的初级阶段教学过程中,过分的注重理论知识,而一些可供学生发挥想象,亲自动手设计的实践课在初级阶段课程的安排却是少之又少。课程在设置上重理论轻实践,这就直接导致了本专业人才无法在实际的视觉传达设计中发挥自己的知识储备。

4.视觉传达设计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结合不密切

过去,视觉传达设计的产物通常依靠印刷呈现在大众的眼前,可是现如今,媒体形式不断丰富,观众在各种媒体形式上都开始追求视觉上的享受。但是高校在提升学生视觉传达设计的实践能力时,由于教师掌握的现代教育技术不够完善,亦或者学校在硬件和软件设施上配备的不够标准,使得学生在开发自己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时,缺乏相应的技术手段。

新时期高校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1.提升师资力量

高校在开设视觉传达设计课程时要善于挖掘本专业的资深、有特色教师,这样有利于打造本校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同时还可以让资深教师给年轻,没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定期展开思想和专业素养方面的培训,推动教学的专业化设计,打造一只强大的,具备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2.完善视觉传达设计软件和硬件设备

视觉传达设计要想达到好的设计效果,仅仅依靠打印机是绝对不够的。现在求职应聘,企业更多看重的还是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技能转变的能力,在求职、工作的过程中,将自己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出来的成果,亦或者是考官给出的考查题,自己能够当场在互联网上设计、演示出来,并运用投影做展示,这是自己在众多求职者或者工作者中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筹码。

3.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时,要始终坚持“立足岗位,服务就业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原则,在初级阶段的授课当中,同样重视对学生亲自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实体设计训练的密度和强度,相应的组织一些视觉传达设计的比赛,在学生当中形成竞争,学生之间展开竞争更有利于学生设计水平的提升,也有利于教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结语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8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视觉传达设计在当代媒介传播形态中的发展路径探析

收录日期:2013年4月11日

一、视觉设计与大众文化的关系

今天我们所说的大众文化,首先从其字面意义上来看,指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而今日之“大众”是作为社会消费、娱乐主体的意义被使用的,故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兴起于大众、流行于大众,又服务于大众的文化,它是与都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电子高新科技为传播媒介的,按照市场规律可以大批量生产的文化产品。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视觉媒介表现并传达给观众的设计,它体现着设计的时代特征图形设计和丰富的内涵,其涉及领域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的出现和产品材料的开发应用而不断扩大,并与其他领域相互交叉,逐渐形成一个与其他视觉媒介关联并相互协作的设计新领域。视觉传达设计也是一种大众文化,视觉传达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大众文化生产、消费和传播的过程。

首先,从二者服务的对象和流行的范围来看。我们知道,大众文化是兴起于大众、流行于大众,由大众自己积极参与创造,又反过来服务于大众的文化形态。而视觉传达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以视觉方式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对话和互动的语言表达方式,是传达者(客户和设计师)通过图像向社会大众发送各类商品的、经济的、文化的、娱乐的信息,并引起受传者互动和反馈的一种活动方式。

其次,从二者的发展进程来看。大众文化和视觉传达设计都与现代都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密切相关,以现代高科技的电子传播媒介为依托,是现代科技水平和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结果。

再次,从二者的属性来看。大众文化和视觉传达设计一样都是一种可被大批量生产的文化形态,“是处于消费时代或准消费时代的,由消费意识形态来筹划、引导大众的,采取时尚化运作方式的当代消费文化形态。”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完全具有大众文化的特征和性格,是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式。而大众文化也正是视觉传达设计所宣扬、传播的文化形态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一个根本文化属性。

二、视觉设计中广告消费文化的繁荣

媒介的广泛性和大众化使商业者看到了商机,商者开始利用媒体广告,在视觉设计上吸引大众的目光。按照传统的消费观念,购买一件商品,一定是于人有用的,而其之所以有用,是因为人的需求奠定了其效用的基础。但是,从现代观念来看,人的需求其实是逐步养成的。现代人的消费行为本身在不断发明着、制造着以及培养着他们自身的需求,特别是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消费本身是一个构筑意义的过程,它关注的是日常生活中文化的内化,是文化的生成、发展、固化的过程。

广告主总是在探究消费大众心中那深层次的欲望和潜意识的需求,并使其所制造的广告形象与这种欲望和需求相吻合,从而为大众制定一种理想生活的标准和范式,营造了一个如梦似幻的虚拟的现实,让人们错误地以为只要拥有了那些被鼓吹的商品或形象,人们就能得到一种特殊的、富有精神内容的有价值的东西,直接的欲望和深层的无意识需求都得到了满足,并由此而获得一个崭新的世界。

广告不断制造人们的匮乏感和不平衡心理,人们只有通过购买才能得以消解心理的缺失。广告形象为人们提供了各种消费选择的理由,消费者也为自己接受广告制造出各种借口。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广告只不过是一种意义双关的哄骗。”

然而,商业广告的意义并非是完全消极的,人们面对广告时也并非完全被动的,它在为人们编造一个虚拟现实的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生活的奋斗目标,为这个社会创造了无可比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其意义并非完全是庸俗的,同时也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广告借助形象符号为人类创造了一种商业的、文化的奇迹,它通过广告形象统辖人类,使原来高雅的事物大众化了,又使原来大众化的事物高雅化了……形象的传播繁荣了广告文化,也进一步活跃了消费文化。”

三、审美文化对视觉设计的影响

审美文化是指大众在满足基本情况的条件下,对美的更高的追求。伴随着大众文化的要求,审美文化也在当今社会掀起了高潮,日益成为理论界、学术界和普通大众共同关注的社会主流文化现象。所谓审美文化的兴盛,主要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和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两方面。前者指当今人们越来越关注日常生活的“艺术化”问题,人们努力营造一种风格化、审美化、高品位的生活方式;后者主要指审美已经从传统的理论思辨和纯文艺领域急剧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此二者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作为新型媒介和现代影像技术发展的产物和制造符号商品的主要来源之一,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便与当代社会审美文化的兴盛密切相关。一方面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增长,对风格化、审美化、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促进了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视觉传达设计者总是想方设法、费尽心思,不断创作出新颖的、独特的设计作品;另一方面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兴起与发展,也在无形之中塑造着人们对风格化、审美化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不同于以往的精英知识分子,现代的设计者、广告人等已成为现代消费社会的“新媒介人”和“新型知识分子”。大多数的设计者和广告人的设计和创意一般来自生活,所以他们热衷于生活方式的创造。在打造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同时,引导大众进行美化时间的领头者,创建时尚的主导者。

视觉文化在现在社会发展中与社会消费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视觉形象不仅颠倒了各种文化的原则的和审美标准,而且具有全民性。现代文化中,形象的生产和消费者本身有着不同的指向和作用。视觉文化有着文化削平功能、民主功能、经济功能,民主化使所有人都接受同样的形象消费,但是形象本身在阶级社会中创造了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于是带动了一切群体追求形象消费,以实现自己的情感满足和优越体验。形象在消费社会中有着霸权主义,所以也有与之相反的形象存在。当然,形象有着独特的经济价值,它可以创造出与之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理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继续深入,尤其是当我国顺利加入WTO以后,世界各国的企业机构、商业产品等纷纷涌入国内。打开国门,使我们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接触到了全新的事物,但同时也使国内业界面临着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要想让我们的设计有更快更新地发展,就应该克服自身限度,最大可能地参与全球化,以实现跨国的交流与共享。但更为关键的是,要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土壤之上,才能实现广泛的高质量的文化创造。

从某种意义上说,越是民族的,反倒越容易成为世界的。兼有文化传播责任的视觉设计者应有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胸襟和胆略去迎接全球化的挑战。本土化是其必然之路,如果一味地追求国际化、全球化,为迎合大众口味而丢掉传统的、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精髓,最后只能是毫无特色和意义的随波逐流。就如我国著名视觉设计大师韩美林先生所说:“这个世界如果没有民族的东西,就没有趣了”。可见,民族的特性影响着视觉设计,因此视觉设计应当在遵循国际化的基础上重视本土文化的发展,使设计立足于国内、流行于全球。

五、视觉设计文化的媒介传播

所谓媒介文化,指的就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媒介不但广泛地制约着我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而且使得人们越来越处于一种依赖媒介的情景之中。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通过对人类传播方式历史发展的研究,提出了从面对面的口传文化转向印刷文化,而报业作为最早的印刷文化,成为了最早的传播媒介,并以迅猛的速度发展,造就了媒介文化。然后,媒介便以一种“遥控”的形式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是一个完全由符号所构筑的世界,而这些符号正是由各类媒介所宣扬、所营造的,在这个由媒介符号所编织的社会中,形象是一种最为基本的组成元素和表征类型。正如美国哲学家凯尔纳所说:“一种媒介文化已经出现,在这种文化中,形象、声音和景观有助于生产出日常生活的构架,它支配着闲暇时间,塑造着种种政治观点和社会行为,提供了人们构造自己身份的种种素材……媒介文化是一种形象的文化,但它往往利用视觉和听觉,像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音乐盒卡通画等都成为了文化传播的媒介,而这些媒介在传播过程中要么突出视觉,要么突出听觉,或是将两者混合起来,以广泛地作用于各种情绪、感情和观念。”

现代视觉设计的理念是在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类的文化传播形式经历了从原始的视、听媒介到古代的纸媒介,再到近现代的电子媒介和网络媒介的深刻变换和革命。期间,人类的文化亦在不断地经历着创新和扩展,直到今天,图像文化、音像文化乃至多媒体文化已逐步代替了图书文化,成为新兴的主导文化形式。报刊业的前进、新闻产业的发展、广告产业的繁荣、电子图书和报刊的相继问世,当今的文化领土正随着现代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扩张姿态。

现在世界是透明的世界,媒体像一面镜子一样监视着社会,而媒体中的视觉设计像是五颜六色的水笔,给媒体发展涂上美丽的颜色,使读者赏心悦目,让我国的传媒事业光彩夺目。

主要参考文献:

[1]约翰·思道雷.文化理论与通俗文化导论[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9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将不同媒体进行融合成为了未来媒体艺术发展的新趋势。近年来,新媒体技术所展现出的优势有目共睹,其通过对以往传统媒体技术进行全面革新,成为新一代媒体技术发展的重要主力军。在新媒体技术的促进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也在跟随时展的需要,对其设计理念也不断进行转变,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引进了多视角、多功能、独特新颖的视觉设计模型。在媒体信息阅读、浏览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信息进行预先设计并按照一定的次序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给观众,让观众在不同编辑风格模式下体会到设计思想及风格的艺术美。

一、新媒体艺术及视觉传达设计概述

1.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观念艺术,以及由早期未来主义宣言、达达式行为和70年代的表演艺术等。早在上世纪20年代,无线电的大规模使用让一些敏锐的德国艺术家意识到,这种可以向群体发送信息的媒介似乎可以成为自己创作的工具,这原本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介质成为了早期的“新媒体”。信息革命使个人电脑成为计算机的主要形式,掌握了便携式摄影录像设备的艺术家,开始将这一媒体用于艺术表现,新媒体艺术由此开端。

2.视觉传达设计。“视觉传达设计(Visual Design)是指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设计,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及其他印刷宣传物、影视片、广告牌等大众媒体(Mass Media)均成为视觉传达的载体,这是一种通过上述载体把有关信息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视觉传达设计这一术语,在世界上开始流行是在1960年,当时在日本东京举行世界设计会议,与会者认识到,在不断扩大的映像媒体之中,视觉和映像已作为独立的传达手段而存在,它们与其他传达手段(如语言等)不同,是一种更能得到充分表现的设计。

二、新媒体艺术对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影响

与其他艺术创作不同,视觉传达设计是通过平面信息的修饰,通过色彩运用、图像合成等手法改变原有传播序列,突出信息的视觉传播效果。在新媒体艺术的融合下,视觉传达设计慢慢转变了其设计理念,在原有二维有限空间里增添了多功能、个性化、多视角的视觉设计模式。在此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多个方面:

1.由静至动。出于人类本能动态影像更容易被捕捉关注,主动行动也比被动行动更容易被人接受。而前文提到,新媒体艺术的交互性与连接性是其最为鲜明的特质。在新媒体与传统视觉传达的融合过程中传达由静态设计向动态设计转化,动态设计在给人新鲜感的同时更能将需传递的信息更为饱满的表达。新媒体的互动趣味性体验给视觉传达注入活力,融入了交互过程的视觉传达设计改变作品初呈现时一成不变的状态,反而是一个起点,引导受众主动参与其中。由此,沟通与互动成了视觉设计师在新媒体艺术创作中关注的焦点。

互动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呈现的创造性过程,不再仅仅是设计师“一厢情愿”的表达。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设计师是信息的整合者,通过虚拟空间创造一种全新的人际关系,通过链接将不同背景的人连接在一起,而这些人也成了设计师作品的一个“部分”,有浏览者参与后的作品才能达到真正完整。而浏览者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通过同样的渠道传达给组织者,从传统形式的单向传播向双向传播转换。

2.新科技的不断融入助力发展。现代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而产生的新媒体形式打破了视觉传达设计固定的界限,让视觉设计作品在传递信息功能的基础上,又具备了多元化传递效果,也给视觉设计的手段和工具带来变革。无纸时代已经来临,计算机在设计领域中占领着主导地位,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科技发展速度一直以来都是呈“奔跑”状态,在科技力量支撑下的新媒体艺术必须时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扩展自己的内容和表现手段。从最早期的无线电的出现,到70年代电视媒体的兴起,形成了并不成熟的电视媒体艺术;80年代的录像技术,卫星信号的同步传送打破了传统媒体格局;90年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兴起了网络艺术,这些科技都在一次又一次的刺激着视觉设计师的大脑。目前我们接触的新媒体都要基于屏幕显示实物,相信要不了多久,更新的呈现载体,更近的表现形势就会大量涌现,现在只是一个蓄势待发的阶段。声光电的加入使视觉传达设计可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可传递的形式越来越多。

3.物质性设计向非物质性设计。新媒体环境下,计算机在设计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信息从物质形态向非物质形态的转变,标志着大多数视觉设计手段已经通过计算机来完成,如果但就图形信息的内容价值上来分析,二维码的非物质价值非常高,虚拟设计作品作为一种服务性信息设计内容呈现在大众面前,这种特立独行的设计模式给视觉传达设计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二维码设计还充分利用了平面设计信息的交互功能,改变了传统“填鸭式”信息造成的传播障碍,让人们更加关注于信息传播的形式,而不对信息的视觉效果产生过分的需求。新媒体与网络的联合发展,二维码外观形态设计的信息传播价值、认证价值大大提升,从交互体验上来讲,公众对这种设计模式的认可程度很高。由此可见,计师要将事物变成虚拟的数码编号,可以通过构图版式、线条轮廓、借助数字、色彩和图形技术手法来虚拟现实。

三、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艺术不仅具有展现艺术形式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国际性的信息传达作用。理想的视觉传达艺术可以不需要文字说明,通过含有信息量的创意图形艺术就可以将其所要表达的信息表达出来,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种族以及不同国籍的人们通过图形就可以进行无声交流,这些视觉传达图形可以不受语音及文化差异的影响,可以很好的有效完成传达者和受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在消除人们彼此间交流障碍的同时,使得语言文化以及思维习惯和方式通过新媒体视觉传达艺术得到快速传递和识别。随着今后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视觉传达艺术设计将成为国际化信息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媒体技术在不断扩展其表现形式,目前结合电路传输和计算机网络是目前的主流新媒体形式。未来新媒体会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硅晶计算机的发展,成为“湿媒体”,也就是说各种各样的艺术运动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所以未来新媒体技术势必会有形式上的大变化和质的飞跃。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刺激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神经,启发了艺术家的思维,更多的灵感和活力注入到设计创作当中。伴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视听觉中如投影、光纤、电子音乐和幻灯的组合,照明板形成的映像,音响的视觉化,用激光进行传达等等,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法大大丰富。

四、结语

传统媒体发展走媒介融合之路不可否认,新媒体生机勃勃、前途无量,但是新媒体替代旧媒体并非一蹴而就,更何况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依赖依然很深。作为传统媒体,当务之急是在新媒体的围剿中调整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优势,依靠新的科学技术,找准结合点和突破口,尽快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在融合中发展,在发展中融合。今天的视觉传达设计逐步向虚拟信息形象的多媒体传达、多维空间表现、动态交互式信息传达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张金.数字媒体影响下的视觉传达设计研究[J].燕山大学,2011(12).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10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6-0191-01

一、视觉传达设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技术、理念与艺术之辩

计算机的简易操作性把人们带入“人人都是设计师”的时代,设计作品的层次差别很大,数字多媒体介入设计,合成时代到来,程式化的设计比比皆是,而视觉传达设计如何借助技术的优越性走的更远,保持自己独特鲜明的个性,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新生事物的出现,总是在发展和质疑中不断推进。如同 20 世纪末,计算机刚被应用于设计,许多设计师还在传统手工制作和数字化工作方式之间徘徊时,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计算机已成为设计不可或缺的伙伴,数字化的艺术形式频频出现,大大丰富了设计的表现形式。

技术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颠覆传统的设计方式,更重要的是设计理念的深入。视觉传达设计现如今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局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设计实施提供了便捷的工具,使设计作品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而使设计师有了更多思考创意的时间。但是数字媒体技术为我们带来优越性的同时,也使我们陷入技术依赖的怪圈,造成创意语言的缺失,技术带给我们视觉上的震撼,却难有回味的感觉。随着设计工具及过程的网络化,设计师对电脑的过度依赖,使得设计思维、创新意识、设计能力逐渐被弱化。有些人简单的认为只要学会软件就可以做设计了,其实不然,设计思维以及设计感觉的培养不是一簇而就的,它需要经过长时间、有计划的培养,软件技术仅是实现设计师思维理念的工具而已,当然,对工具的有效使用可以创造出更加精美的设计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设计注重的是想法、创意、内涵,现在越来越多的设计师被技术支配,成为工具的奴役。在视觉传达设计的数字化进程中,现代的设计师应该思考如何利用现今的数字媒体技术把设计理念更好的表达出来,实现技术与艺术的结合。

(二)设计作品个性特征的缺失

贡布里希认为当来自外界的刺激和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时,信息量就小,反之不符合时,信息量就大,人注意力更容易集中;信息量的大小与新颖性成正比关系,信息传递中越新颖的目标越容易吸引注意力。我们正处于视觉信息泛滥的时代,个性化、差异化、新颖性的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是信息有效传递的前提,随着网络资源的共享与便捷,以及对工具的依赖性,目前的设计作品同质化与程式化现象严重,缺乏独立创新的精神。

网络的普及,使人们没有了时空的限制,资源的共享使设计师在灵感的启迪上有了更多的共享,从而也使设计的地域差异越来越来小,许多设计师从网络中直接下载素材使用或模仿他人的创作,丧失了主动创新的欲求,使得设计作品呈现大同小异的现象非常严重。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之所以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它的创意或者表现手法上的新颖性。数字时代,技术的支持极大的解放了设计师地工作量,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设计的创新上,创造出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设计作品,从而适应新时代人们不断求新求异的需求,体现出时代的创新理念和诉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挥之不去的数字化趋势。数字媒介的发展和兴起,是现代数字科技,社会经济,人文环境共同进步发展的必然结果。数字媒介是借助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借助现代数字图像,影像,网络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媒介。其融汇了多种传播技术,使信息传播可以在更多元的方式下实现。社会文化形态的进步,也促使数字媒介得以快速发展,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使数字媒介有了存在的依托和成长的可能,经济实力的增长使其得到快速的发展。数字技术以及数字多媒体设计等新型高科技综合手段,使传统的视觉传达设计打破了以往平面的、静态的宣传效果,以个性化的和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快速而多变地传递着各类信息。这种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代设计必然的大趋势,它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价值取向、审美情趣,迫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视觉传达设计的新观念、新思想和新方法。数字化成为当代设计挥之不去的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11

新时期的视觉传达设计

视觉传达,简单理解即是利用视觉的效果,感悟美的传达,促进美与人的交流,视觉传达设计则包含了多种学科内容,例如美术、设计,在多种学科相互转化,相互渗透的过程中,逐渐演变成现代的视觉传达设计,利用视觉可观察到的文字、图形等传递设计中的含义。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促使视觉传达设计渗入的领域更加广泛,同时密切了其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在信息化社会的作用下,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理念以及创作来源,加快了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速度,目前视觉传达设计的流程是非常便捷的,其可直接通过计算机软件操作,利用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设计包含更多信息的视觉作品,向人们传达世界的视觉感悟,视觉传达设计在多样化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朝向商业领域的方向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在对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之际,增添了各种各样的元素,保障设计传递更多的现代化信息,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

视觉传达设计的特点

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不仅具备一定的公众性,更重要的是其在满足公众审美需求的同时,表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因此视觉传达设计在大众传媒中具备一定特点:

1.与时代共同进步

大众传媒是以动态变化的社会信息为基础的,由此要求其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同样具备与时代共同进步的特点,人们对审美的追求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站在人们精神需求的角度上考虑,其审美的意识、道德的追求以及对文化价值的欣赏,都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关联。因此,在进行视觉传达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时展的因素变化,在时代的进步中,获取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特性。

2.设计的基础创新

大众传媒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基础性,视觉传达设计需在保障基础内容的情况下,做好创新的工作,人们在追求审美时,不仅只是想看到视觉传达设计的效果,而是希望看到视觉传达设计在基础元素上进行创新,既含有最基础的文化内容,又包含人性化的创新,在展示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同时,吸取世界各地的设计精华。

视觉传达与欣赏的双向性

视觉传达设计是欣赏的内容,同时欣赏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因此两者之间呈现双向性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可在人们欣赏的过程中,获取更多的设计灵感,而且人们对设计的欣赏即是对设计另一种方式的认可,视觉传达设计人员在向人们展示设计成果,供人们欣赏的同时,也在观察人们对设计审美的反应,以此提高视觉传达设计的新鲜性。

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

1.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底蕴

文化魅力是大众传媒中视觉传达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需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才可保障其在社会中持续的发展,传统时期,人们对审美的意识比较单一,并没有文化的特性,但是新时期的到来,促进大众传媒的发展,同时提升了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文化底蕴。新时期内,人们对美学的理解促使其在意识上构建了视觉传达设计中文化底蕴的框架,不仅是一种文化的体现,更是一种理念的传递,例如:交通标志,其用最简单的视觉标志,传递最明显的交通用语,向人们传递一种行为上的约束和警惕。

2.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丰富表现

大众传媒中的视觉传达设计,具备丰富的表现形式,目前设计方式、设计途径的多样性,促使设计成果也具备丰富多彩的表达方式。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元素,既有平面的设计方式,又有立体的设计思路,在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增加了视觉传达设计的类型,而且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局限于静态,更包括视频、音频以及影像等等,都是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形式,例如:公益宣传视频,在达到公益宣传效果的同时,体现视觉传达设计的审美意识,可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丰富的表现,促使人们对大众传媒的理解。

3.视觉传达设计中的信息化

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篇12

中图分类号:J50-02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24―02

一 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内涵

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设计从本质上讲是创新的,艺术创新是设计生命之所在,所以,伟大的设计师总是强调创新性和原创性,这是视觉传达设计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动力,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创新,它不仅是对艺术形式、思想内容、手段、方式的创新,还包括艺术观念的突破;不仅是对前人、他人的不断超越,还包括对自我的否定和不断超越。设计是事先在心中酝酿,在想象中已经绘出结果,并能通过实践使之成为现实的视觉产品。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源于设计思维的创新,设计思维过程是一个有目的的过程,这个过程由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共同参与来完成。“理性思维给设计以前后的逻辑顺序,即设计的时间属性,感性思维给设计以形象以及场所的视觉表现即设计的空间属性,具有空间属性和时间属性这双重属性的思维即设计思维。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内涵在于,视觉传达设计不仅仅是一种设计手段、方式和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思想观念。新的历史时期,要想做出具有时代观念、创新观念的设计作品,就必须在设计理念、视觉图形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文情感、民族情怀、时代特色。21世纪的视觉传达设计是以欣赏者为出发点的设计,具有国际化、本土化、人性化、独创化的特点,视觉传达设计和绘画艺术以及其它设计类型相结合,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在设计表现上,视觉传达设计也由静态传达向动态的信息传播延伸,视觉空间也突破二维的平面空间,向三维的立体空间、四维的时空空间延伸,互动性、交叉性、民族性将成为视觉传达设计创新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 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与科技发展紧密相连

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影响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现代视觉传达设计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无论是新理论、新工艺、还是新材料的发展,视觉传达设计史上的很多大发展都来自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新突破。科技对视觉传达设计创新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新材料、新工艺的使用方面,任何一项设计都牵涉到材料的运用,采用传统材料或采用新材料,对材料的合理选用是设计师的基本任务;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紧密相连还表现在设计手段的更新方面,运用高科技手段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已经是现代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大大提升设计师的设计速度和质量。新的电脑技术具有计算精密、修改方便、表现真实、批量输出、数据资料便于保存等优点,它作为设计的辅助手段已经越来越普及。随着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已经成为当今视觉传达设计的主要方式,设计软件的升级也为设计师的创作活动提供了技术方面的极大支持,苹果公司推出的MAC为设计师提供了全新的、交互性极佳的视窗操作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如今,在强大的现代网络技术和数字媒体的支撑下,人类进入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视觉传达设计理念拥有无与伦比的科学技术方面的优势,使视觉传达设计的表现手段得到极大丰富。数字化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是时展的必然要求,视觉传达设计在飞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呈现出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三 视觉语言的创新是视觉传达设计创新的重要内容

语言是人类传达思想情感的工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同样有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设计作品的特定内容必须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才能表达出来,没有艺术语言,也就无所谓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材质、造型、色彩、文字、装饰等形式元素为艺术语言,通过上述形式元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设计艺术作品。艺术语言以表现艺术作品的内容为出发点,但艺术语言本身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比如,视觉传达设计中的点、线、面、空间、体、光影、色彩、构图、文字等形式元素,本身就能够传达不同的视觉感受,表现不同的思想情感,如直线给人的感觉是刚健、挺拔、庄严;曲线给人的感觉是活泼、自由、流动;水平线给人的感觉是舒缓、宁静和安宁。色彩的情感性就更加明显,它包括色彩的冷暖、进退、兴奋、安宁、华丽、朴素、收缩、扩张等。色彩还具有很强的象征性,白色常常象征着纯洁、清白、神灵和真理,黑色在大部分文化范畴中往往代表着邪恶、死亡和悲伤,它总是和无知、死亡、悲伤以及邪恶黑暗势力所带来的压抑、黑暗与痛苦相连系;红色让人联想到太阳的光辉与沸腾的热血;绿色让人想到春天,想到蓬勃发展的顽强生命力。艺术语言是设计艺术作品的外在表现形式,欣赏者对艺术作品思想内容的认识是通过艺术语言来实现的,所以,视觉传达设计的创新和艺术语言的创新发展息息相关,没有艺术语言的创新发展,就谈不上设计的创新。

视觉传达设计通过创造视觉形象来传达设计师的思想观念,现代主义设计就是以探索视觉语言的新形式为出发点而兴起的设计运动,在设计史上,新的视觉传达设计形式的产生往往建立在对传统艺术反叛的基础之上的,设计师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在继承艺术设计史上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超越前人,从而实现视觉语言的创新。如,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反对纯艺术,提出了“美术和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在设计上形成了明确的艺术风格,在材料的使用上主张朴实、大方,重视设计作品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从而推动了设计视觉语言的向前发展;新艺术运动反对浮华、装饰的艺术风格,追求自然风格,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师从自然,发掘动植物生长、发展的过程,将之用于视觉传达设计之中,大量使用曲线,组成富于装饰性的装饰图案,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艺术语言。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