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辅导方法合集12篇

时间:2024-04-22 15:20:52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1

我参考已有的文献资料和结合个人的工作经验,设计了《2011年度初一新生适应性问题调查问卷》,在2011年10月对2011年9月升入广园中学初一级的广园小学100名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学习不适应问题

(1)思维方式不适应。中学的教材已不是以感性知识为主,而是以抽象的理性知识为主,学科中包含着许多关于事物的一般规律和抽象的原理,学科门类增多,学科内容扩大、加深。在学习这些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学会运用抽象逻辑思维的方法。而大多数初一新生依然依靠具体形象思维作为支柱,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差,面对突然增多和加深的课程内容,很多学生理解、接受不了。(2)学习方式不适应。许多学生习惯于小学阶段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由于小学阶段课程的知识点不多,而且课时量多,老师能反复讲解每个知识点,把每个知识点讲透。而初中课程的知识点繁多,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讲得面面俱到,需要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订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做到课前预习、善于听讲、会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学生的自学习惯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但很多学生没有养成自学习惯,只是依靠在课堂上听讲,无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3)知识检查方式不适应。在小学每学期只有一次考试。到了初中,考试就变得频繁,几乎每一学科每一单元后,都会有一次总结性的检测,很多学生心理承受不了而产生考试焦虑。

2. 人际交往困难问题

(1)同伴相处不和谐。从小学升到初中, 同学结构重新组合,许多学生在新的环境里失去了原来的“地位”,在小学担任班级干部的学生在新的集体中可能成为一名普通学生,这些学生因失去了原有的优越地位,感到心里不平衡,产生嫉妒心理和对抗心理,行动消极,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喜欢搞小团体。有些学生过分留恋小学时期的朋友,难以与新同学建立友谊,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孤独感、失落感。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产生自卑心理,怕新同学笑话自己,不敢主动与新同学交往等等。(2)青春期性心理问题。初中阶段学生进入青春发育期,学生不仅身高、体重增加了,而且身体内部的各个机能系统的发育日益明显。尤其是第二性征的出现,一方面使学生感到力量增强了、长大了,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异性产生朦胧的感觉,加上电视等媒体的影响,更加助长了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同学间的起哄有时会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初一学生容易出现早恋现象,并由此引起许多情感问题。(3)意志品质方面的问题。学生对自我认识不足,有的学生为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过高,遇到困难就会灰心丧气,失去信心。有的学生没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不足,产生自卑心理。学生没有学会承受压力与应对挫折的方法,初中阶段是求知生涯的重要阶段,要学习、掌握的知识很多,知识面逐渐加宽,思考问题日益增多,在学习中会遇到许多挫折。这种压力和挫折,会给尚不成熟的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以极大的心理负担。

二、开展与适应性问题相应的团体心理辅导

根据调查结果,我设计了与适应性问题相应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课方案,在广园小学2012学年度的六年级中开展了小升初衔接班级团体心理辅导。

1. 开展适应学习的团体心理辅导

(1)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仍带有具体形象的特点,我们在六年级上学期先开展了系统的抽象思维训练的团体心理辅导,该模块的团体心理辅导分6次进行,每周1次。第1次《想得快又快》,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第2次《脑筋急转弯》,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第3次《抽丝剥茧》,训练学生思维的聚合性。第4次《想法真奇特》,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第5次《思路比天宽》,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第6次《从小爱幻想》,训练学生思维的超越性。

(2)开展训练学生记忆力的团体心理辅导,该模块的团体心理辅导分6次进行,每周1次。第1次《战胜遗忘有策略》,使学生了解记忆的规律,及时复习才能提高记忆效率;引导学生自发探索学习的各种记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2次《让记忆变轻松》,帮助学生掌握一些提高记忆力的方法。第3次《理解促记忆》,帮助学生认识和掌握理解记忆的方法,促进理解记忆的广度和深度。第4次《右脑帮记忆》,训练学生把要记忆的资料进行联想和组合,把知识形象化,开发右脑的快速形象记忆的能力。第5次《归类助记忆》,训练学生把记忆材料进行归类的能力,材料归类记后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缩小范围,抓住重点,提高记忆效率。第6次《速读增记忆》,训练学生将直接用眼睛感知的文字符号转换成意义,消除头脑中潜在的发声现象,形成眼脑直映,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并增强记忆的效果。

(3)开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该模块的团体心理辅导分为6次进行,一周2次。第1次《我的学习有计划》,使学生认识到学习计划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学会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第2次《预习真有用》,使学生了解预习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粗读(扫清障碍)――细读(找出问题)――练习(提前检查)。第3次《我会记笔记》,帮助学生掌握记笔记的方法,认识在课堂上记笔记的时机和笔记的内容。第4次《复习不是炒冷饭》,帮助学生掌握四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查漏补缺)――第二轮复习(重点复习,掌握重点)――第三轮复习(解题训练,举一反三)――第四轮复习(背诵自测,把书读薄)。第5次《独立完成作业,我能行》,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掌握独立完成作业的方法。第6次《考前更轻松》,掌握放松紧张情绪的方法,合理地舒缓紧张情绪。

2. 开展改善人际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

本模块团体心理辅导分为3个单元,每单元含有2次活动。第1单元“有缘相识”(如何认识新朋友),在六年级四个班各抽出四分之一的学生重组成四个新的团体,通过游戏讨论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学会与陌生人交往的技巧,体验认识新朋友的快乐。第2单元“相逢是首歌”(如何处理人际矛盾),通过游戏、心理剧表演,让学生体验人际关系冲突对个人生活与学习造成的不良影响,从而在生活与学习中主动避免冲突的产生;训练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冲突的技巧,当冲突产生时,运用技巧积极主动地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第3单元“友谊万岁”(如何与异往),进入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很多少男少女分不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在感情上把握不住分寸,故常常不自觉地陷入感情的漩涡,为自己的性意识感到烦恼与困惑,本单元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分清早恋与友谊,探讨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的技巧。

3. 开展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团体心理辅导

本模块的团体心理辅导分四次进行,每周一次。第1次《我有我风采》,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的优点与不足,初步学会分析自我、调整自我的方法,不断地完善自己。第2次《我自信,我能行》,帮助学生认识自信心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掌握建立自信心的方法。第3次《挫折让我飞得更高》,帮助学生理解遇到挫折是人生中的正常现象,了解对挫折的看法不同,会有不同的行为结果,学会用积极的方法应对挫折。第4次《我的理想有规划》,帮助学生了解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对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恰当的职业理想,认识到要实现理想就要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三、成果与反思

为了探讨以上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性,我采用三种方法对2013年9月升入广园中学初一级的广园小学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不适应学习、人际交往困难、产生自卑心理、感到压力大的学生比2011年减少了11%-33%.另外,我设计了广园小学毕业生与其他学校的毕业生初中适应性对比表,各班中广园小学毕业生的得分都高于其他两间小学的毕业生。班主任们的评价说明这种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适应初中学习。我还选取了广园小学2013年6月毕业考中成绩处在全年级好、中、差位置的学生各10名,在2013年11月请他们写一份关于参与小升初衔接团体心理辅导后的感悟。学生普遍反映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训练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掌握提高记忆力、预习、复习和做笔记的方法,使他们能很快适应初中学习;帮助他们学会与新同学交往和正确处理同学间的矛盾,正确地与异往;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好理想规划,从而增强学生自信心,能愉快地学习,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成绩都有一定的进步。

在学习辅导中要给予学生有用学习方法的辅导。学生反映,我们的学习方法辅导中的有些方法不太适合初中的学习,所以本年度在设计辅导方案前,我们先在初一级学生和教师中开展调查,了解哪些学习方法在中学是高效的,定下团体辅导的重点和辅导专题;根据专题设计好方案,再与初一级老师研讨方案,根据老师们的意见进行修改,最终确定辅导方案。辅导后,请六年级主科老师配合,要求学生把学会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学习中,检验学习方法的有效性。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2

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部分管理者把学生看做被管理者,认为自己有绝对的管理权威,导致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参与性不够,而中考“指挥棒”仍在发挥作用,管理者认为书本知识学习重于其他各种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学习愉快程度随年级上升而下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老师统一的管理模式,使学生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特长和个性。

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其社会阅历和思维方式将发生剧烈变化,尤其在巨大的学习竞争压力下,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信息和自我意识觉醒,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团体心理辅导工作的开展质量直接影响班风建设,甚至全体学生个性形成。按照团体心理辅导教育方案,组织全班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团体心理辅导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常用的手段之一。

二、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初中学校常用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有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心理剧、敏感性训练、认知D行为改变法等。

(一)团体讨论法

团体讨论法是应用得最为普遍的辅导方法之一,指某个团体就共同关心的、比较有意义的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使问题更清楚,达成共识。参加团体讨论法的人数一般以10至15人为宜,讨论时尽量保证面对面交谈,讨论时间一般为1小时左右。团体讨论的目的在于讨论过程中成员充分参与、沟通,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心声,教师无须对答案的正确与否做出判断。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让团体成员依据一定的故事情节,简单模仿故事中的人物,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达到理解他人、增进相互了解的目的。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尽情宣泄自己的矛盾和困惑,并深入感受别人内心的真实情感,学会站在客观角度审视问题所在,并学会如何客观地处理。活动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设计形象;模仿与表演;内化为自我形象。使用此法时,教师要注意减少说教内容,提供自由轻松的环境,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尽量减轻学生的戒备心理。

(三)行为训练法

行为训练法指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要求组员按时完成,达到培养良好行为、克服不良行为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因此,要改变其不良行为,只有通过环境。这一方法在使用中要注意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必要时可提供示范。这种方法具有预设性,活动目标明确、内容清晰,学生容易掌握,也乐于积极参与。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初中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如何解决这些新问题是初中德育辅导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团体辅导是一种拥有近百年历史的德育辅导方法,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新的心理辅导形式,以团体为辅导对象。这里团体可以指一个小组,也可以指一个班级。在团体辅导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团体中的个人进行学习和思考,从而获得知识,还要求团体中的各个成员之间进行互动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探讨。事实证明,团体辅导在激发个人潜能、培养学生互助、促进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和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团体辅导的含义、种类和功能

团体辅导是以团体为辅导对象,在创设团体情境下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和方法,通过团体成员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在交往中通过学习、观察、学习的方式去探索自我、接纳自我、认识自我。团体辅导不仅能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行为方式,还能激发个体潜能,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当前团体辅导的分类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以任务性质的划分为主,可以分为发展性团体、训练性团体和治疗性团体。团体辅导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四大功能。

二、团体辅导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1.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品质

缺乏团队辅导的德育工作在进行时会产生很强的自我意识,对今后的学习、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团体辅导中,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探讨,不仅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探讨,激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还能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团队精神的培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会有很深远的影响。团体中的互助互利是一种积极的人生体验,使学生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助人为乐、主动承担责任的快乐。

2.为初中德育工作提供新理念

德育工作者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组织者和设计者的身份,同时也是学生的朋友。传统的德育工作都是将学生放于社会道德准则下看待,对学生本身的独立个性有所忽视。而团体辅导则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否定学生的自身价值,而是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一起想办法解决难题,缓解压力,从而帮助他们走向正确的道路,面对新的生活。在团体辅导中,并不强迫学生必须接受社会规范,而是学生在团体生活中,通过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去感悟,从而达到教育目标。德育工作要想达到实效,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给予学生关注,从学生所需出发,促进学生自我感悟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3.使德育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

在传统的德育工作中,主要注重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和法律常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有所忽视,如怎样适应生活、怎么面对挫折、怎样与人交往等。而在团体辅导中,对学生完善和发展自己的人格有很大的帮助,它对传统的德育教育提供了补充。

三、初中德育工作中团体辅导的方法

首先,团体讨论是目前运用最多的团体辅导方法。团体讨论就是指团体成员之间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分别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辅导过程。在团体讨论的过程中,个人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能够明确别人的看法,经过整理过程之后,能够明白自己的观点存在哪些不足之处。团体讨论有很多种形式,可以分组进行讨论,也可以进行辩论,还可以随意聊天式地讨论,这些方式都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意见,从而对事物总结出客观的看法。

其次,角色扮演也是一种常见的团体辅导手段,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角色扮演是通过创造一定的情境,表演一定角色,提高认知能力的一种辅导方式。它通过学生对现实生活情境的模拟,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清晰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在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有示范作用。

再次,行为训练法也是团体辅导有效的手段之一。它是通过特定的程序,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帮助有心理障碍并且行为异常的学生有所改变,形成新的适应行为的一种方法。行为训练不仅能够使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改变不适应行为,还能帮助正常学生有效地学习适应,从而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总之,初中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团体辅导的优势,积极解决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为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4

一、问题的提出

羞怯是指在人际情境下对自己的过度关注和对他人评价的担忧引发的不自在的情感和行为倾向[1]。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个体在婴儿后期(2~4岁)就应形成自主性,战胜羞怯。如果过了这个时期还因为羞怯不能与人正常交往,则会形成社交障碍,影响正常生活。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体验着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羞怯的个体由于不敢表达自己,易被同伴排斥,在班集体里难以找到归属感,因而易长期处于烦恼、压抑、孤独的心境,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的出现。可见,羞怯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目前已经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2]。积极心理学认为,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不仅包括传统心理学对人性消极一面的关注,通过对心理疾病的修复来使人达到心理健康,更应研究人的优点和价值,挖掘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达到自身潜力的充分开发,从而更加快乐幸福地生活。

国内已有对羞怯的干预研究表明,以心理成长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方案是改善大学生羞怯的有效方式[3]。遗憾的是,已有研究缺乏对初中生团体辅导效果的验证,而且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的发展性辅导研究甚少[4]。本研究将尝试把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融入团体心理辅导中,探讨其对初中生羞怯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1. 研究对象

通过公开招募的方式,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某中学羞怯水平较高的学生30人,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5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6人;对照组15人,其中男生8人,女生7人。

2. 研究工具

羞怯量表:该量表由Cheek和Buss修订,共13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表明羞怯水平越高。量表的Cronbach’α的值为0.90,条目之间的平均相关系数为0.39,45天重测信度为0.88。

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该量表由王极盛编制,包括强迫、偏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情绪波动性、心理不平衡性10个维度,共60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得分越高,心理问题越严重。

团体辅导活动效果调查表:该调查表由黄月霞编制,由6个单选题目和3个开放式问题组成,Cronbach’α的值为0.75。

3. 研究方法

实验组成员参与每周1次,每次1.5小时,共7次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处理。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分为创始、过渡、工作、结束4个阶段[5],采取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设计,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个成员,从积极认知、积极品质、积极情绪、积极行为四个方面对成员进行干预,以达到他们潜能的最大发挥。具体活动设置见表1。

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三、研究结果

1.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前的差异比较

表2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羞怯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各个维度及总均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被试具有同质性。

2.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后的差异比较

表3显示,干预后,实验组学生的羞怯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总均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在强迫、偏执、人际关系紧张敏感、学习压力感、情绪不稳定五个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3. 团体心理辅导效果成员自评

表4显示,所有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的效果都是比较满意的,没有人对团体辅导做出否定评价,都喜欢参加本次团体辅导,认为参加此次团辅增加了对自己和别人的了解,使自己更能融入到班集体中去,并能够将所学到的技能迁移到现实生活中,愿意介绍别人参加这个团体。

调查表还包括三个开放式问题,分别对“我最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我最不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从辅导活动中我学到了什么”这三个问题加以回答。在“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上,成员谈到喜欢的是团体辅导的氛围,这么多人可以在一起讨论,有辅导老师的指导,团体游戏活动非常有趣,并且认识了新朋友。在“最不喜欢心理辅导哪一点”上,成员谈到活动太短,希望能多开展几次,每次时间再长点。成员在回答“从辅导活动中的收获”时,谈到了敢于主动开口讲话,不像以前那么担心了,学会了更乐观地看待问题,知道了怎样和别人交往等。

四、讨论

本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干预下,被试降低了羞怯水平,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验证了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对实验组在干预前后取得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支持方面,团体辅导方案坚持以积极心理学为取向,以心理资本为本的理念贯穿始终,以“去问题化”的视角看待每一位成员,促进他们的积极成长,重视从他们身上挖掘优势。每一次辅导所设计的各种积极心理小练习,比如“优点轰炸”“快乐回忆”等,都有助于成员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设计方面,团辅方案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展开设计。活动注重趣味生动性,各个活动又遵循着由浅入深的自然发展。被试都是有着同样羞怯现象的学生,他们之间有许多共同语言,产生一种“原来他人和我一样”的感觉,有利于共同探讨所面临的问题,开展交流,这样团体凝聚力也就提高了。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氛围营造方面,始终坚持开放性、包容性、支持性。羞怯个体内心渴望与别人交流,但羞于情感表露,压抑了自己的自然情感。而在团体中,历经7次的团体辅导过程,成员之间相互熟悉,能够将内心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自我表露更加自然。且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方案对氛围的营造尤佳,积极心理团体辅导为小组成员提供了一个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宣泄情感、互相支持的互动平台,从而能帮助成员在团队支持中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6]。

综上所述,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切切实实地帮助羞怯的学生敢于表达自我,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同时,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辅导也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很好的启发,是一种能有效改善学生心理状况的方法。

[1]王晓乐.初中生自尊、羞怯与生活适应关系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6.

[2]Sheldon M.& King L.. 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1, 56(3):216-217.

[3]焦小燕,盖笑松.成长小组活动改善大学生羞怯症状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9):653-657.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5

二、制约物理学习心理辅导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物理学习心理辅导一般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教育原则,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准确的内容、恰当的组织形式、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而这些因素之间既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和互补性,又具有一致性,共同制约学习心理辅导工作,使之为物理教学服务。此外物理学习心理辅导的教育与咨询途径之间、各种组织形式之间、实施学习心理辅导的各种方法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比如:交流是了解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是学习心理咨询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形成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可使学习心理辅导充满生机和活力;熏陶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活教材;自律是学习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确定的学习心理辅导目标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内容必须服从目标,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并选好与之相宜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所以教师必须讲求策略,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辅导策略

(一)面向全体,兼顾差异,突出重点。

教师辅导的目标应是使全班学生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的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面向全班学生。首先消除全班学生共同的学习心理障碍,再消除个别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例如:或因环境原因,或因家庭原因,或因物理教学内容本身的原因,普通班有很多学生都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作业马虎。我经了解、分析、调查,主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能走进重点初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考大学是迟早的事,现在好好地玩耍一阵再说。我首先讲清初中学习与小学学习有很大不同,如知识点多,容量大,重在理解应用等等,然后以团体辅导形式和交流为主,通过心理咨询途径开展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引导、协助学生处理好玩耍与学习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再针对其他最需要辅导的对象,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

(二)端正心态,定好角色,选准目标,科学辅导。

辅导者不是医生,而是被辅导者的教师,接受辅导的学生也不是病人,而是有初中物理学习心理困扰或其他障碍的正常人,两者间是师生关系。教师开展辅导时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及心理教育原则。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心理辅导氛围,善于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工作,能动地激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我、找回自我,不断完善自我,使学生的本我为物理学习提供必要的原动力,诱导学生的自我既禀承超我的要求,又汲取本我的力量,从而适应学习,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教师应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去除霸气,尽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和颜悦色的表情,充沛的精力,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对准合适的辅导目标,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方法,认真策划、精心组织、适时引导,要行之有效、张弛适度、持之以恒。例如:辅导后进生时,首先要接纳他们、理解他们,更加关心爱护他们,并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然后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让他们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再用实践法、熏陶法,及时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和考试的策略,用自律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6

对于团体辅导来讲,其同一般的个人辅导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其是以团体情境为基础开展的一项心理辅导的新形式,其面对的人群并不再是单一的个人,而是完整的一个团队。例如:一个班级、一个队伍等。团体辅导不但要求队伍中的每个人利用学习或思考的方法获取新的知识,同时也要求队伍中学生们互相沟通、彼此学习,共同进步。作为初中的德育教师,应利用适当、科学的辅导技巧,激发学生们的自身潜能,树立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从而促使同学之间,团体之间的和谐、愉悦发展。以下简要探讨了在德育教学过程中团体辅导的优点,具体的应用方法,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应用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初中德育教学活动的优点

(一)促使学生们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学习

对个人辅导来讲,学生们所要面对的沟通、交流、学习人员较为单一,长此以往,学生很容易衍生出过强的自我观念,缺少团队合作能力,影响未来的学习与工作。相反,在团队辅导方法中,同学们可以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相互沟通,增强了交流的对象,同学们可以在小型的团体中提出自身的特殊认识,帮助他人处理问题,从而使学生们形成一种他人对自身很关键,自己对他人也很重要的思想,从而为学生带来欣慰感与自豪感,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在团队辅导中,由团队产生的优良成果是一项积极的人生感悟,这种感悟同学们不但能够在队伍中全面体会,同时也可以衍生到将来的工作与学习中,培养学生们勇于担当、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二)提高学生们的归属感及认可感

人都是群居的生物,通过团体辅导的长时间合作,同学们就会对队伍产生一种归属感及认可感,而且会伴随着团体辅导时间的延长越来越浓厚,从而在将来的学习及工作中,个人就会主动的基于团体的层面看待问题。当遭遇困难时,队伍中的成员就能够自主的认识到自身是团队中的一员,应同团队保持共同的评价与思想,以团队为荣,保护及爱护团队中的荣誉及形象,而且,会以荣辱与共的思想面对困难。这种浓厚的团队归属感及认可感是学生们步入社会后较为重要的思想与经验。

(三)完善学生们的自身发展

对于团体辅导来讲,其为队伍成员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社会活动环境,创建了一种温暖、和睦、互相信赖的团队气氛,从而使每一名团队成员都置身于一个较为温馨、安全的环境中,所以,较为适宜用来树立团员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队伍中的每一位成员能够更好的完善自身发展。

(四)促使学生们进行多元化的信息交流

在进行团体辅导时,提供详细的资料与数据信息是其极为关键的内容之一。不但包含辅导人员提供的资料信息,队伍人员间也需要经常进行资料互换,互换的资料包含:社会数据、就业信息等。由于队伍成员的家庭环境、经历、文化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别,所以,对事件的理解与思路也各部一样。这种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多元化资料能够进一步拓展人们的思维,开阔成员的视野,激发团员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更自主、成熟的面对困难。

二、应用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初中德育教学活动的措施

最近几年,伴随着团体辅导研究的不断深入,团体辅导的理论也在不断更新,应用措施源源不断,那么,怎样在初中的德育教学工作中应用团体辅导的方法呢?以下简要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

(一)角色演绎法

在团体辅导中,角色演绎法是其较为常用的措施之一,指的是为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划分不同的角色,在相应的场景中进行表演,从而提高团员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团员自身的综合才能。角色演绎法又可以将其称为分配位置法。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找寻一些情景丰富、人物灵活的文章,让学生们分角色进行朗读:小红用手托起向日葵的花盘,伤心的说:“这株向日葵可能活不了多少时间了。”小江看看向日葵的花叶,又观察了一下向日葵折断的位置,信心十足的说:“花叶还没有打蔫,伤的不算严重,肯定可以救活。”当学生在表演期间,教师应从旁发挥指导的作用,使学生掌握对话中人物的心理与情感,融入自身感情,从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二)团队讨论法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出现无法处理的问题时,很难主动询问他人,害怕打扰到对方,但是,如果长时间应用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教学,同学们就会在发现问题的第一时间想到团队,让大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找寻相应答案。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可以提出自身的观点与见解,成员之间在获取他人答案的同时总结自身观念,经过分析与整理之后,获取统一、客观、精准的结果。在团体辅导过程中,假如团队中的两个人或多个人对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并且无法商洽时,就可以在整个团队中进行讨论,有针对性的组织一场辩论比赛,从而使学生们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当然,教师也可以有组织的举办一些辩论赛、知识问答等活动,从而拓展学生们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拟定一个“学校管理应严管还是宽松管理”的命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认识,为将来的学习及工作奠定基础。

(三)竞争对比法

常言道:有了竞争,才能够进步。对于初中教师来讲,在应用团体辅导方法进行德育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出一些难题,使团员互相竞赛,看谁回答的问题快速、准确,激发队伍成员的个人荣誉感,促使学生们更主动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道德素养。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些小的习题,让学生们互相抢答,习题的内容可以包含语文知识、生活常识、文学常识、自然科学等多种类别,从而丰富学生们的视野,增加学生们的见识。另外,教师还应采用奖励的制度,对一些竞争胜利、表现良好的学生以奖状、物资等奖励,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们完善自身成长。

三、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教师来讲,在应用团体辅导方法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应深入分析团体辅导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不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将来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对初中德育工作中团体辅导的应用进行探讨是值得相关工作人员深入思考的事情。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7

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是经教育部正式批准的面向全国初中生的一项课外竞赛项目,竞赛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应用,在实践中学习物理、应用物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根据自己一年以来的初中物理竞赛辅导的经验,分别从提高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辅导过程的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等几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初中物理竞赛辅导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指引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他们会自觉去探索相关的知识领域,会积极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让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过程。反之,学生如果对所学的知识没有兴趣,学习就成为一个被动的过程,

学生甚至会带着抵触的情绪,效果就会很不理想。对于竞赛这一难度高于平常的学习活动,辅导教师更要注重发挥兴趣的积极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竞赛辅导的一个前提条件。所以,竞赛辅导首先必须建立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有兴趣才有动力。在志愿报名的基础上,教师再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进行筛选,从而组成竞赛辅导班。

此外,竞赛辅导过程中,教师也要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竞赛辅导效果固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教师的辅导经验、辅导教材的选择、学生的接受能力等一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辅导的效果,但保证学生对物理学习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兴趣、爱好应该是竞赛辅导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先决条件,因为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更有动力地去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而不会轻易被困难压倒。具体培养兴趣的方法很多,使学生获得愉快的经验、对教师产生好感,以新颖的教学内容与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学习结果的反馈激发学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等等,辅导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比如,在辅导题目的难易程度上辅导老师要做好把关工作,题目太过简单的话本身就失去了竞赛辅导的意义;太难的话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只有难度适中的题目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努力专研,并感受到攻克后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得到了较好的维持。这里,笔者着重想谈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对探索他们熟悉的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知识往往兴趣更大

物理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最为密切的科学,在辅导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生产实践和生活实际相联系,使学生尽可能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实际和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在初中物理的入门教学中,我们会问学生为什么先听到打雷的声音而后才看到闪电,为什么机器要加油,为什么人们起跳后会落回地面而不是升向天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飞行员在高空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真实而有趣的故事,寻找这些现象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会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竞赛辅导也是如此,教师讲授知识点、选择辅导题目,都应尽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然后引入相关物理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的一切有亲近、实际的感觉,从而大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教师还应注重通过实验教学来努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物理本身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概念、定律的形成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教学避免了理论教学的枯燥无味,更为客观具体,它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和观察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爱好。所以,教师在辅导的时候要避免单纯地讲解竞赛题目,要注重实验教学,并增加一些课外实验、趣味实验,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他们对物理的热爱。当然,这个也对学校的物理实验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目前很多学校物理实验室里面的器材更多的是供日常教学过程一些基础实验使用,竞赛辅导中的一些实验难度较大,平常教学中不可能面向全部学生展开,所以竞赛辅导老师事前要和实验室做好沟通,确保实验器材准备充分从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注重辅导过程中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辅导的有效性

物理竞赛辅导毕竟不同于普通的物理教学,难度较大,当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起来了,对学习拥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了,竞赛辅导的效果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辅导,即“教”这个过程。所以,在辅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方式方法,应该注重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牢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灵活应用物理知识。比如教师通过运用统筹的方法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点进行知识网络的梳理,可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概念,区分容易混淆的规律、定律,为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还可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声图文并茂;教师还可以通过分析近几年物理知识竞赛的命题趋势,并有针对性地加强相应版块的辅导。这些都对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对辅导过程从容应对,才能真正扮演好辅导者的角色。辅导教师除了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外,还可以通过参加教研活动观摩其他教师是如何上辅导课的,通过进修加强最新教学方法的学习和掌握物理学的现代前沿领域等等途径来提高自己的素质。

有过竞赛辅导经历的教师,都会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参与辅导时经受的巨大压力:一方面,正常的物理教学工作仍然要做,不能松懈;另一方面,为了上好每一堂竞赛辅导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准备大量的材料和学习解决各种物理问题的新知识、新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辅导效果。压力产生动力,只要通过一轮的学习和辅导,辅导教师的物理知识、分析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提升。这点也印证了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容应考

有的学生平常表现很优秀,一旦考试,就很紧张,成绩很普通,这里就涉及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进行竞赛辅导,不但要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具备研究物理方法的能力,更不能忽略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在竞赛中取得良好成绩的一个重要保证。所以,在竞赛辅导中,教师还要联合相关老师加强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减压放松教育、耐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放下包袱、轻松上阵。比如,教师可以在竞赛辅导的过程中,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以减轻竞赛所带来的紧张氛围。在这中间,融洽的师生关系对良好氛围的建构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放下老师的架子与学生共同探讨,多表扬,多耐心帮助,这样学生在情感上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强。当然,这个也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竞赛辅导不仅是传授知识、解决难题,更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要丰富辅导教师的知识结构。

四、注重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

独立学习意识是每个学习者都必须拥有的一种意识,因为只有独立意识的觉醒才可以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掌握自己需要的知识。现在很多辅导还主要采用“填鸭式”教学法,老师讲学生听,缺少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学习也更多的是在老师的督促下完成的、缺乏主动性。而且,竞赛题的许多知识来源于中学课本,又远远超出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甚至有很多知识来源于大学各年级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较多知识量和信息量的消化、吸收、储存和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竞赛辅导是在保证学生参加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利用额外时间进行的,时间方面是有限的。所以,在辅导过程中,教师除了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学会独立解决问题。比如,辅导老师可以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查阅大量资料之后进行分组讨论,然后在各抒己见的基础上最终达成共识,锻炼同学之间协同合作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辅导到了某一阶段,集中将一批解决方法相同(相似)的习题安排给学生练习,使他们从不会用到能熟练应用这类方法。通过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竞赛辅导才能成为一个连续连贯的过程,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辅导成为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

初中物理竞赛是考查中学生智力、能力、素质的一项学科竞赛活动,物理竞赛辅导已经成为众多学校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相信从辅导老师、学生、教的过程等等几个角度入手做好这项系统工作,物理竞赛辅导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参考文献:

[1]王丽娅.浅谈怎样提高初中物理学习兴趣.教学交流:理论版,2010(11).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8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抚顺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702(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抚顺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抚顺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702

【顺城校区】——抚顺市 顺城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9

********************************************

【招生范围】:小学1-6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

【热门课程】:小学、初中、高中各年级各学科同步辅导、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作文,语文,历史,地理,生物。小升初、衔接班、托管班、奥数班 、中考冲刺、艺考辅导。

【课程费用】:不同年级,不同科目,价格不一,详情拨打免费电话咨询

【上课地点】:选择最近校区,来校区上课!(具体校区见下文)

【上课时间】:周六日、寒假、暑假、平时晚上等时间灵活协商安排!

保定学大免费咨询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接听时间8:00-24:00)

温馨提示:400免费电话使用方法--先拨打前十位,听到语音提示“请输入分机号码”后按“转分机”后的几位分机号即可。 免费咨询了解~从现在开始!

********************************************

保定口碑比较好的辅导机构咨询电话(每日前十位拨打400免费热线电话咨询,可享受免费试听课!400询电话使用方法:先拨前10位总机号,听到提示音后再拨后几位分机号即可咨询详情或预约对孩子学业进行免费测评)

1、保定学大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3694

【中央峰景校区】——保定市 新市区【山水华庭校区】——保定市 北市区【七一路教学点】——保定市 新市区

2、保定聚智堂教育校区及电话:400-0066-911 转分机61578

【诚明校区】——保定北市区【少年宫校区】——保定新市区【新市场校区】——保定新市区

品牌:二十年办学经验!学大教育遍布全国60余城市,充分了解各地中小学各学科的教学和考试状况

师资:7000余名专职老师!多年担任各年级、初高中毕业班教学工作,部分教师长期研究中考、高考命题和阅卷任务。

ps:每天前五位拨打免费电话咨询的家长,还可以享受免费试听机会哦!

浏览十个广告,不如一个免费电话了解快!

********************************************

教育心得: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10

在我国初中数学课堂中,后进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群体,他们常因各种原因无法提升自身的数学成绩,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严重降低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成绩。对于初中数学后进生转化问题一直是国内外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因为它不仅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给社会、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由于后进生比例在呈上升的趋势,因而只有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才能将面向极少数“优等生”的应试教育真正变为“大众化”的素质教育。笔者以阿克苏市初中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调研、访谈、比较研究法等,对温宿县的几所中学的近百名初中数学后进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较适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的转化对策。以期对后进生转化的实践工作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素材。现阶段,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质量,才是教育工作者初中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辅导教学模式的概念

现阶段,辅导教学模式是应用较广的优秀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能力,进行相应的辅导教学安排。辅导教学就是针对班级不同学生开展的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在极大程度上改善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后进生更好地适应课堂教学环境。良好的辅导教学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体差异设计的教学方案,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使后进生积极配合教师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实施辅导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学巩固是一个尤为重要的环节,通过巩固课堂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深刻,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进而提高后进生的学习能力。

二、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1.基础知识掌握不过关,学习习惯不适应。

初中数学后进生大多对数学知识掌握不过关,没有弄清数学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定理。例如:很多学生无法分清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区别,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这对学生学习几何知识是极为不利的,学生学习这一章节的疑问没有得到解决,就会导致学生所学数学知识严重脱节。新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往往要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数学知识不过硬,该记住的知识没记住,该掌握的技能没掌握,会对后续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与小学阶段相比,学习内容要复杂深奥、学习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好多学生进入初中之后,就不能适新的学习环境,这也是造成初中数学后进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丧失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大多数初中数学后进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常处于被动地位,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遇到不懂的数学问题也不会向同学和老师请教,长期发展下去导致后进生对数学知识点不理解,记忆模糊,数学成绩越来越差,进而对数学失去兴趣,于是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课后布置的作业没有解题步骤,抄袭一個答案了事,再加上教师平时对待后进生要求多、关爱少,批评多、鼓励少,惩罚多、教育少,堵截多、疏通少,久而久之,使学生产生了对抗的心理,先是厌学,后是放弃,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说,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后进生”产生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

3.对于数学习题练习敷衍了事。

后进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没有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课堂练习,对数学习题练习敷衍了事,无法深刻理解数学知识要点,遇到难题不会深究,甚至直接抄写其他同学的答案,这就导致其在解答数学题时缺乏逻辑性,无法灵活运用数学定理和公式解答数学考题。

4.家庭教育缺失。

人们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但是有的孩子的第一堂课就没上好。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当,直接造成了对孩子的不良影响。有的家长综合素质较差,成天忙于、酗酒,甚至无所事事;有的家长性格极端,对孩子不是简单粗暴,就是不闻不问;有的家长文化水平低下,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不足以正确地引导孩子;有的家庭是单亲家庭,家长对孩子的关心不够;有的孩子是留守儿童,孩子长期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对孩子宠爱有加,而教育不足等等。可以说每个孩子的家庭情况都不尽相同。教师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据了解,现阶段,大部分初中学校的留守生都有很大的比例,很多初中数学后进生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隔代教育,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严重缺失,这就导致他们缺乏家庭的关怀,心理方面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低下。

总的来说,初中数学后进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由于长期缺乏自信心,往往会出现厌学和畏学的情绪,在数学考试和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生背着沉重的包袱学习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定理和公式时死记硬背,没有深刻理解定理和公式的概念,再加上数学学习缺乏主动性,导致其数学学习效率低下,这也是初中数学后进生形成的主要原因。

三、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辅导教学策略

1.重视并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严重缺乏,再加上数学是一门抽想象、严密性和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后进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重视数学知识探究,无法充分发挥自己数学学习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后进生辅导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并加强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针对后进生学习初中数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制定出有效性和实用性强的辅导教学方案,不断丰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后进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时,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导教学和趣味性辅导教学方案,合理设计和三角形知识相关的教学内容,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让其积极主动参与到三角形知识探究活动中,让后进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

2.教师要尊重和接纳后进生,付之以爱。

教师应尊重“后进生”。后进生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经不住刺激,渴望老师对自己以诚相待,不歧视,不讽刺,不打击,他们都有一个怕遭冷落的共同心理。因此,教师应给予“后进生”真挚的师爱,尤其要把真诚的爱给予他们,尊重他们;对他们热情关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主动接近他们,使师生间架起和谐的情感之桥。并适时地给他们提出不同的需求与期望,使其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奋斗目标,这样促使他们获得一个又一个成功,从而逐步转化成一个优秀的学生。例如:在数学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时,随之对后进生投去充满信任的、亲切的目光,这会在他们心中掀起波涛。老师心中有“后进生”,“后进生”心中才会有老师,师生感情上的一致性,才会引起双方信息的共振,此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教学效果最佳。因此,教师对“后进生”应抱有平等的尊重,诚挚的接纳,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生活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中,才想认真学习,才能用心去努力。

3.重点培养后进生的数学学习习惯,指导后进生的学习方法。

初中数学后进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没有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遇到了重重困难,后进生通常不会主动参与到数学课堂知识讨论和探究中,长期发展下去,学生就会出现厌学的情绪,数学课堂注意力就会无法集中,因此严重影响了初中数学课堂知识探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必须重视后初中数学后进生的辅导教学,重点培养后进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充分利用以往的教学经验,积极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的层面出发,使学生在长期的初中数学学习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后进生能在教师的数学辅导教学中,根据章节学习要点系统性地进行数学知识点复习和总结,使其在学习数学难点知识时不会产生畏惧心理,主动探究,合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难题,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探究和思想的方法。

有好多数学“后进生”也有着良好的学习愿望,而且也比较用功,但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甚微。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生受益。英国培根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可见习惯的重要性。数学学习若掌握了正确方法就会事半功倍,否则就是事倍功半。所以,在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授之以渔”。由于大部分“后进生”自我约束的能力比较差,想要他们在课后做好预习、复习工作是一句空话,因此,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便是转化“后进生”的主阵地,而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课习惯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应要求他们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课堂上要做到“动口、动脑、动手”三结合。“动口”就是要在课堂上养成他们开口回答問题的习惯,有好多“后进生”在教师上课时觉得课堂与自己毫无关系,那怕是集体回答也懒得开口,更别提是单独会答问题了,这样他们很容易走神。例如,在提问抛物线一般形式的顶点坐标公式时,后进生如果在集体回答时能够跟上其他同学的回答,不仅思维能跟上教师的上课节奏,还可以对顶点坐标公式的记忆也加深了一遍。“动脑”就是要养成他们上课积极思维的习惯,尽量跟上教师讲课节奏,少开小差,集中精力,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要积极思维。“动手”就是要养成上课动笔练习的习惯,在听课时不能光听不练,要勤于动笔、多作练习;还要养成有记好课堂笔记的习惯,对于自己上课不甚理解或比较重要、典型的例题,要记在笔记本上,这样,课后便可以利用笔记本来指导自己完成课后作业和课后复习工作,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学习的帮手。

4.分层教学,让后进生体验成功感觉,树立自信心。

成功能使人心情愉悦,并产生自信,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要想转变后进生的厌学情绪,就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树立自信心,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后进生一般知识基础薄弱,对他们应降低要求,循序渐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成绩的提高不能急于一时。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他们创造答对问题的机会,并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在课下更要对后进生有所“偏爱”,要让他们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采取分层次作业的策略,可以分为必答题作业、选答题作业、兴趣思考题作业。必答题主要是一些基础简单作业,目的是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这些作业是每一位学生必须完成的;选答题主要是一些启发式作业,是对课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和扩展,题目稍难,后进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答题;兴趣思考题难度加大,目的是训练优等生的解题能力,后进生可以不必完成。这样,作业的层次化加深了学生之间的竞争力,能激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完成更高层次的作业,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习成绩逐步提高。

5.采用个性化强的教学评价方法。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只重视对学优生的辅导教学,还要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教学,已足够的耐心引导后进生学习数学知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潜力,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关系,增强后进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长期学习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意识。采用个性化强的教学评价方法对辅导教学进行评价,能在极大程度上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后进生参与到教学评价活动中,充分认识到自身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其在辅导教学评价中了解自己数学学习中的不足,积极主动投身到数学知识学习中,主动和同学、老师进行数学学习交流,从根本上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质量和效果。

6.家校共建,形成教育合力,加快后进生的转化。

在对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中,家庭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教师对待学生要耐心说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简单粗暴和放任自流,用各种办法解决他们出现的问题。可是,学生在校时间毕竟有限,教师不能时时跟随,所以放学以后就要依赖家长的工作了。为了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各种情况,并对家长开展说服工作,要求家长以身作则,创造民主和睦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既不溺爱也不苛求,要与教师达成共识,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使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共同培养出一个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好孩子。

总结

人的素质无疑是有差别的,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是看不到事物的特殊性,就是违背了唯物辩证法。美国现代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的研究认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只要能找到帮助每个学生的方法,可以相信,除弱智儿童以外的所有学生都能掌握任何一项学习任务。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希望能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寻找到一种途径,帮助中学数学后进生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做到自主学习。聚沙成塔,积少成多,进行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提高后进生数学成绩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不断开拓数学教学方法,才能使后进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全身心投入到初中数学学习中,有效提高初中数学后进生辅导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冲.教学方案创新对初中数学学困生问题情况的解决研究[J].高校研究,2010(07).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1初中信息学奥赛辅导的现状和意义

1.1初中信息学奥赛辅导的现状

1.1.1面临生源问题

在小学阶段并没有信息学奥赛,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对信息学奥赛缺乏了解,尤其是在一些乡镇学校。在初中阶段中,信息技术学科并不是中考的科目,很多的家长和教师对信息学奥赛并不支持,认为影响到了学生主科的学习。因此,在班级中只有极少的同学参与到信息学奥赛辅导中。

1.1.2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大

在目前的初中信息学奥赛辅导中,教师还面临着学生个体能力差异大的问题。当前的学生有的经过训练以后,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有的学生由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原因,更不上教师的教学辅导。因此,给教师的辅导带来了难题。

1.1.3辅导时间问题

在初中阶段,学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学习的科目比较大,学习负担过重,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被繁重的作业包围着。这就使得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参与教师组织的信息学奥赛辅导课程。同时,奥赛信息学辅导培训的周期性比较长,很多学生都难以坚持,中途退出的情况时有发生。

1.2奥赛辅导的意义

初中开展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励学生中有才华的青少年学习,对其进行专业性的辅导,促进其能力的发展。

同时,在初中学生中开展奥赛辅导,还可以让青少年通过比赛彼此建立联系,加强知识和经验的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理解。在初中经过了三年的奥赛辅导以后,还可以为高中的信息学奥赛做好准备。

2如何有效的实现初中信息奥赛辅导的“三部曲”

2.1循序渐进,分组辅导

初中生的奥赛辅导和企业的专业课程不一样,奥赛辅导并没有专门的课程时间。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行信息学奥赛辅导只能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和学生课余时间。根据先关资料显示,如果要把学生培养为一个成熟的信息学奥赛参赛选手,按照每周3个课时计算,也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但是初中学生按照这种教学进程来辅导的话,是不现实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实施信息学奥赛辅导时,就要改变培训的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

首先,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选取不同的辅导内容。对于初一的学生,主要对学生实施编程内容的培训,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编程语言和掌握基本题型的算法。对于初二的学生,要向学生讲解专门的奥赛题目,把历年来各个省份的奥赛题目做好分类之后,在不同的学习内容阶段,给学生相应的题型让学生练习。对于PASCAL 基础知识部分的知识,可以对学生进行集中讲解。教师在讲解完基本的机构化程序以后,要加快进度,扩充课外知识的讲解,让学生强化练习。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纪,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即初一组、初二组以及初三组,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做好因材施教。

2.2情境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信息学奥赛辅导是一项程序设计教学,实践性较强,如果单单靠教师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话,学生是很难懂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奥赛辅导时,还应该注重采用情境教学。教师可以创造一个问题情境,将学生吸引到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信息学奥赛内容的时候,对其产生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诱发学生思考。同时,教师在辅导学生时,还要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他们有独立的思维能力,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信息学奥赛辅导。

2.3网络资源的有效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网络设备也比较的普及,网络上有许多丰富的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加强学习,自己在网络上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学知识水平。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校园网创办信息学奥赛网,在奥赛网上共享相应的知识,让学生自己下载学习。此外,教师也可以创建班级群,有什么通知的时候,教师就在班级群中通知,资料上传和下载都可以在群里边完成。当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也可以利用QQ群平台,向教师发起疑问,然后由教师和学生们一同探讨。通过网络的形式,让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都不受到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随时提问并得到答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有效地利用了时间。

3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学奥赛辅导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在初中的奥赛辅导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教师要正视这些问题,按照“三部曲”来完成对学生的辅导,循序渐进,实施情境式教学,充分地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辅导,提高辅导的效率。

初中地理辅导方法篇12

1.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访谈法的基础上,参照教育部颁布的《纲要》精神和内容,自编调查问卷,问卷包括中小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情况、中小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包括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价、对心理辅导教师和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评价、对心理健康课程内容的评价等),最后还包括中小学生对本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1.2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山西省某市和河南省某市中小学生作为调研对象,选取小学二、四、六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共九个年级11338名学生为被试,回收有效问卷11027份,回收率为97.3%。其中农村中小学生4453人,占40.4%;城市中小学生6574人,占59.6%,符合当地城市和农村学生比例。在所有学生中,小学生4495人,占40.8%,初中生3408人,占30.9%,高中生3124人,占28.3%。调研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录入和分析。

2研究结果

2.1城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城市中小学在设置心理辅导室和心理健康课程开设方面较好。但整体来看,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相比相对薄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设置心理辅导室整体来看,城市中小学中有88.7%的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4.3%的学校没有设置,7.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设置心理辅导室。其中,城市各级学校心理辅导室的设置情况如表1。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初中、高中心理辅导室开设置情况有显著差异(χ2=802.8,p<0.001)。初中学校相对较少,只有80.7%的学校设置了心理辅导室。

2.1.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城市中小学中有89.8%的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5.8%没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4.4%不知道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经卡方检验发现,不同阶段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92.1,p<0.001),其中高中和小学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比例占90%以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初中学校占83.9%。

2.1.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其他活动情况整体上,城市中小学中,有66%的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其他活动,12.7%的学校没有此类活动,21.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或活动。其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讲座及活动较多,占85.7%,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活动的中学刚过半,30%左右的学生不知道自己学校有没有心理健康讲座。经卡方检验,不同阶段学校在开设心理健康讲座方面有显著差异(χ2<701.6,p<0.001)。

2.1.4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城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满意度为:67%的学生表示很满意,24.8%的学生认为一般,8.2%的学生不知道。具体来看,小学生的满意度为85.6%,初中生和高中生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58.4%和53.1%。经卡方检验存在显著差异(χ2639.6p<0.001)。整体看来,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低于小学生。

2.2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通过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认知与评价发现,农村中小学在硬件设施、心理健康教师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与城市中小学都存在着较大差距。农村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更是没有得到落实。具体调研结果如下。

2.2.1设置心理辅导室与城市相比,农村设置心理辅导室的学校较少,尤其是高中。整体来看,66.5%的学校设置了辅导咨询室,13.7%的学校没有心理辅导室,19.8%的学生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无心理辅导室。其中,小学有81%的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初中和高中比小学少(见表4)。经卡方检验发现,小学、初中、高中心理辅导室设置情况有显著差异(χ2=932.1,p<0.001)。

2.2.2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农村中小学中,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学校占70.7%,没有开设的占16.0%,不知道自己学校是否开设的占13.4%。其中,小学开设情况较好,在90%以上,初中有75.4%,而高中仅有27.3%(见表5)。经卡方检验,不同阶段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情况有显著差异(χ2=1414.8,p<0.001)。

2.2.3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中有45.3%的学校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及相关活动,30.2%的学校没有相关活动,24.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自己所在学校有心理健康讲座或相关活动。小学中有76%的学生回答举办过心理健康讲座,初中为58.5%,高中最少,只有25.1%。经卡方检验,农村中小学之间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的情况有显著差异(χ2=767.7,p<0.001),小学心理健康讲座的开设情况明显好于初中和高中。

2.2.4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度

整体来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满意度低于城市。其中对心理健康教育表示很满意的学生占45.3%,表示一般的占30.2%,表示不知道的占24.4%。小学生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初中,高中生满意度最低。经卡方检验发现,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满意程度呈显著差异(χ2=881.6,p<0.001)。

2.3城乡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比较

如上所述,城市和农村中小学基本上都建立了心理辅导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相关讲座。这里,通过比较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学校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满意程度,以期了解城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质量的差异。

2.3.1心理辅导的态度与评价在所有参与调查的11027名中小学生中,去学校做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为3592人,占全部被调查对象的32.6%。其中,小学生1480人,占辅导总人数的41.2%,初中生1520人,占44.6%,高中生592人,占19.0%。整体来看,做过心理辅导的学生中,初中生最多,高中生最少。

(1)对心理辅导教师的评价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教师辅导水平的评价存在差异。城市学生认为辅导老师很有水平的占74.3%,而农村学生认为辅导老师很有水平的为68.9%。整体来说,城市和农村心理辅导教师水平之间存在差异,经卡方检验发现这一差异显著,χ2=35.8,p<0.001。城市学生对心理辅导教师水平评价更高。

(2)对心理辅导效果的评价整体来说,心理辅导对中小学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接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农村学生都认为心理辅导对他们心理问题的解决很有帮助,仅有3.5%的学生认为心理辅导没有帮助。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效果评价差距不大,认为心理辅导“很有帮助”的分别占74.5%和74.4%,表示一般的分别占20.8%和23.2%,表示没有帮助的分别占4.8%和2.4%。

(3)对心理辅导的态度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态度比较接纳。整体上看,79.1%的学生表示接受心理辅导,20.9%持不确定或比较排斥的态度。具体来看,对心理辅导表示“比较接受”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79.2%和79.0%;表示“不确定”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17.7%和19.1%;表示“比较排斥”的城市和农村学生分别占3.1%和1.9%。由此来看,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辅导的态度上略有差异,但相差不大,整体呈接受态度,仅有极少部分学生表示对心理辅导持排斥态度。

2.3.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在参与调查的中小学生中,学习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有8721人,占79.1%。这里主要分析农村与城市中小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和课程效果评价。

(1)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兴趣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兴趣表现出差异,城市中小学生中有73.3%表示很有兴趣,而61.1%的农村学生表示很有兴趣,接近40%的农村学生表示对心理健康课程兴趣一般或毫无兴趣。经卡方检验,城市和农村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差异显著(χ2=160.8,p<0.001)。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城市中小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符合自身特点和需要的占79.4%,这一比例在农村中小学生中只占64.8%(见图5)。在授课内容上,城市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更符合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卡方检验发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城市和农村学生的评价差异显著(χ2=233.4,p<0.001)。

(3)授课教师水平的评价城市中小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教师的评价更高,认为心理健康教师授课很有水平的城市学生占79.7%,而这一比例在农村学生中只有62.5%(见图6)。近40%的农村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水平一般或水平不高。卡方检验,在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授课水平的评价方面,城市和农村学生之间差异显著(χ2=330.6,p<0.001)。这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上,农村和城市之间有差距。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效果的评价差距不大。具体来说,城市和农村学生认为心理健康课程“很有帮助”的分别占74.3%和73.3%,认为“一般”的分别占22.6%和24.1%,认为“没有帮助”的分别占3.1%和2.5%。这表明,近四分之三的城市和农村中小学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很有帮助。虽然农村和城市在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师资源上有差距,但城市和农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的整体评价没有显著差异(χ2=4.729,p=0.094),说明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都是很有必要的。

3教育成效与建议

3.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自教育部《纲要》以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广泛重视,受到中小学生的热烈欢迎,并取得了令人嘱目的成效。从本次调研结果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普及至所有城市中小学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与十年前相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和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仅仅是面向少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是开始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跟学习相关的心理问题,而是促进中小学生在认知、情绪、动机、人际关系、自我认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人格健全发展,帮助学生实现个人成长,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第二,随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家长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态度的改变,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中小学都取得了良好成效。从本次调研数据看,中小学生对心理辅导呈接纳态度,心理辅导室取得了良好教育效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讲座活动得到广泛普及,极大部分农村和城市中小学学生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健康课程表示很有帮助。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和硬件设施比《纲要》颁布初期有了明显改善。相比2005年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本次中部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室的开设情况都有明显改善。2005年中部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率仅有38.1%,全国范围内47.3%的中小学没有心理咨询室。这说明近十年来,随着教育部《纲要》的颁布和中小学校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和兼职教师的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广泛普及,正在逐步向深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