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合集12篇

时间:2022-09-18 10:10:41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1

高村共有村民613户,2535口人,耕地3260亩。2004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1.14亿元,人均纯收入5500元。曾先后获得省级“村镇建设明星村”、省级“安全文明村”、省级“卫生先进村”、省级“模范村民委员会”、“济南市文明单位”、“济南市明星村”等荣誉称号,去年,分别被济南市和章丘市命名为“五个好”村党支部。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中央现在进一步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非常及时的,也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抓到了点子上。

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活动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了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风改善。同时,新农村建设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新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一是超前规划。规划是先导。现在的向高村就是我们于90年描绘的蓝图。当时,我们村经济发展势头不错,集体经济达到50万元,村民生活比较富裕;我们村两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托镇村主要干道宁向路,确定了“村庄整体西迁”的总体构想和规划,形成了实施旧村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的总体思路,计划把向高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新村庄。目前,向高村正沿着这一目标快步前进。可以说,科学的规划成为我村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是突出特色。落实旧村改造、建设新型农村的总体思路,既要符合高起点的要求,又要具有向高特色,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按照规划,以“两区一园”(工业小区、住宅小区和街心公园)建设为重点,扎好新村的大框架,全力建设现代化、花园式的“新农村”。村内外的主要交通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并进行了绿化,安装了路灯,形成了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绿树成荫、花草掩映的交通格局;小康楼和公寓楼统一设计,改变了向高的村容村貌,体现了向高的特色和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让群众生活富裕的同时更加舒适;在全村重心西迁同时,对旧村全部改造,所有搬迁入住新村的农户,旧房屋全部拆除后,土地复耕,实现再利用。

三是长期坚持。一个村庄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长期坚持。一是政策要有连续性。多年来,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无论是村干部的晨会制度,还是义务巡逻制度,都做到了严格遵守;二是要保持连续投入。近年来,我们加大公益设施的投入力度,每年投入都在50万元以上,先后建设了公寓楼、村小学、老年活动中心等基础设施,自2000年以来,村社会事业总投入达350万元;三是意志上要坚定。只要对村级发展有利,能够让群众得到实惠,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都要想尽办法克服,毫不动摇的贯彻执行下去。我们村在新农村进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村公园建设就非常具有代表性。作为“村庄西迁”的第一步,聘请专家,在村西部规划建设了占地20余亩的村级公园。建设之初,部分村民不理解,纷纷到村里找我们理论,说一亩地一年能打多少粮食,收益多少,要是建公园20余亩地不就糟蹋了吗?对此,我们非常理解,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尤其是在当时的经济还比较落后的现实情况下,村民对土地的有着过分的依赖,20余亩地能够养活20口人,但是,从村里的长远发展考虑,我们觉得建公园利大于弊。于是,我们慢慢的给村民讲村里长远规划、讲发展前景,最后,他们也转变了观念,支持我们建公园。随着建设逐步推进,我们在公园里铺设了草坪,栽植了各色花卉,建有游泳池、旱冰场、健身路径、篮球场等休闲、娱乐、健身设施。如今,村民一早一晚、工作和农闲之余,都到公园散步、赏花、晨练、健身,成为理想的大型综合娱乐场所。

由此,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规划是前提,经济是基础,坚持是保障。没有科学的规划,村庄建设就会失去方向;没有强大的集体经济作后盾,建设就只是一句空话;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什么事也干不成。同时,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我们对村庄规划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十一五”期间,向高将新建一处休闲广场,一个森林公园,6幢公寓楼,村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而美好。

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我们村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集体经济较为发达。我们向高集团公司拥有村集体资产6000万元,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四家企业实现工业利税500万元,位居全市“五强村”之列;二是班子团结务实。我们村凡事讲民主,重民意,村投资办企业、建设村民公寓,都是村两委形成意见后,拿到村民代表议事会上定。村两委成员还坚持每天开晨会,查找问题,安排任务,真正把每天的工作做实、做细;三是村风淳朴、秩序井然。我们坚持严抓全体村民的普法学习,村干部组成义务巡逻队,10余年来坚持昼夜值勤,开展了“春节花灯展”、“五四”联欢等一系列活动,倡树了文明健康的村风。多年来,我们村社会稳定,未曾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和刑事案件。

新农村建设,向高村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就业能力差,阻碍着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建设急需相应的支持。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还只处于一种初期探索阶段,规划上需要科学的指导,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尽完善,建设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助。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2

为进一步提升我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更好地发挥农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我村党支部集中开展支部标准化建设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力求创建成建设规范化的农村党支部示范典型。现结合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和省市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县、党委部署要求,紧扣全面从严治党主线,突出农村党支部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按照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和具体认定办法的要求, 推动我村按标抓建、达标升级,确保我村党支部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的孙家村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总体要求

按照《中共临洮县委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洮县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推进方案>的通知》(临办发〔2018〕 88号)文件精神,结合全镇工作实际,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坚持继承与创新结合,健全与落实并重,按照“决策科学化、工作制度化、阵地标准化、活动特色化”的工作思路,努力形成内容全面、制度健全、运转规范、职责明确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机制,为打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三、工作范围

孙家村党总支部

四、基本原则

(一)坚持依规依法与分类指导相结合。严格执行《党章》和党内法规,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县、镇委部署要求,按照镇党委对农村党支部提出的具体标准,建设建成标准化党支部。

(二)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找准找实开展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薄弱领域、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加强指导,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问题清单,为规范我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这一目标,找准发力点,对存在的问题一个一个的解决,一个一个规范,确保取得有效进展。

(三)坚持时间进度和工作质量相结合。按照县组织部、镇党委的时间进度要求,加强统筹协调,对重点任务和措施进行具体的谋划、实施、责任到人,规划好任务时间表,并与其它村党支部相互借鉴、整体推进,不但要按时完成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而且要保证其高质量,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走形式、弄虚作假。

(四)坚持对标整改与创新提升相结合。我村党支部要立足自身的实际,对照标准查找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台账,使党支部规范达标;我村党支部要结合自身的特点,积极发挥能人引领和先锋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创新工作方法、借鉴成功经验,把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有效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五)坚持重点先行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稳步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水平,在我村党支部开展,边推进边总结边完善,在取得有效经验的基础上向社会组织、非公企业推广。

(六)坚持正向激励与追责问责相结合。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注重树立典型模范,在我村党支部推出一些认真履职、创新实干、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并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正向激励和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整治“庸、懒、散、慢”不良风气,传导压力、激发动力,形成农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确保标准化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按照“党支部政治建设标准化、组织设置标准化、队伍建设标准化、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党员教育管理标准化、基础保障建设标准化、考核评价机制标准化”的要求,在全面梳理农村党支部建设现有制度和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党支部的职能定位和职责任务,重点从组织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基层基础保障、考评机制等方面,分别制定规范流程和标准。扎实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扎实解决制度落实不到位、标准不够高、质量不过硬、成效不明显等问题,做精做实做细基层基础工作,推动农村党支部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全面提升。

(一)推进政治建设标准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来武装头脑,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加强我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着力解决政治站位不高,思想认识不深的问题。农村党组织以“三会一课”为依托,通过以开办新时代讲习所、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利用远程教育和智慧云平台,开展党员“冬训”等方式,每年让农民党员接收1次有效的培训。同时,要注重做好组织、宣传、教育群众工作,坚持扶贫和扶智、扶志相结合,努力做到“两手抓、两促进”,最大限度的提高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思想认识。

(二)推进“三链”建设标准化。强化农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采取“支部+合作社”、“支部+协会”、“支部+企业”等形式,加大在农民合作社、农村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组建党组织的力度。创新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社联建等党组织组建形式,推动村党组织书记、支委成员或党员担任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

(三)推进村级班子队伍建设标准化。以增强班子整体功能为着力点,创新培养选拔机制,选优配强农村党支部领导班子,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做到选拔导向鲜明、人员素质优良,班子结构合理、成员责任明确。要着眼培育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进一步深化“能人引领”工程,要严格按照村干部职数1:2的比例建立后备队伍库。11月底前,建立落实村干部“小微权力清单”。

(四)推进党内组织生活标准化。强化党支部政治功能,定期开展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党内各项组织生活切实群众生活,内容丰富多样、正常规范、严肃认真。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着力点,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发展党员,通过制定发展计划,规范发展程序等举措,从政治坚定、品性良好、务实能干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转业退伍军人和返乡待业大学生中严格选好苗子,扎实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注重上门送教和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强化对患病党员和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保证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全覆盖。确保党内各项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党员参与率高、教育效果好,党员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五)推进基础保障工作标准化。以建好用好管好活动场所为着力点,推进场所规范建设,丰富场所服务功能,做到场所面积达到规定标准,硬件配置齐全、场所功能完备,标牌设置统一规范、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较好满足党员活动和服务群众需要。全面推行“135”民情服务工作法,严格落实坐班值班、民事代办等制度。以盘活资产资源为重点,通过推动“三变”改革、“三社合一”改革、“供销合作社”,统筹整合各类产业扶持资金、村级扶贫互助资金等多种途径,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并抓好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使用管理规范。

(六)推进工作运行机制标准化。以推动农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机制运行,做到责任明确、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一是深入实施“优秀能人入党”工程,深化拓展“双培双带”工程,制定落实党员发展工作计划,建立落实政治审查制度,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审查备案制度,每两年至少发展1名年轻党员。对2014年《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颁布施行以来发展党员工作全面自查,认真解决发展党员违纪违规问题。实施党员致富能力提升工程,通过党员带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推动党员争做致富、带富、帮富“三个先锋”。年底前,与贫困户结对帮扶的农民党员不低于有帮带能力党员总数的 80%。二是规范党员激励关怀帮扶。通过对老党员、老干部、困难党员、老模范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进行激励关怀帮扶,引导党员信赖组织、依靠组织、建强组织,增强广大党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规范党组织处分党员程序。依照规定,对党组织和党员违反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违反党和国家政策,违反社会主义道德,危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给予相应纪律处理和处分。四是规范党组织处置不合格党员。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对理想信念缺失、政治立场动摇、宗旨观念淡薄、工作消极懈怠、组织纪律散漫、道德行为不端等不符合党员条件的党员进行的组织处置。这是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必要措施。

(七)推进齐抓共促责任体系。强化我村支部书记抓党建主体责任,从严落实抓基层党建责任、任务、问题“三张清单”制度,健全落实党支部建设考核评价机制。村级层面,我村党支部要认真履行落实责任,充分利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班子“三支力量”,从严从实落实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各项任务。

六、方法步骤

我村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镇党委“半年试行积累经验、全面推广延伸领域、常抓不懈规范提高”的要求,在我村党支部开展,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向镇机关、社会组织和农村非公有制企业领域推进。

(一)制定工作方案,动员安排部署(7月10日前)。我村支部要按照镇党委的部署要求,结合实际情况,精心制定推进方案,广泛进行动员部署,全面展开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我党支部推进方案于7月5日前报镇党委审核。动员部署工作于7月10前完成。

(二)强化业务培训,学习掌握标准(6月下旬-7月中旬)。村党支部书记在参加县委组织部举办的专门业务培训的基础上,镇党委组织对各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党务干部进行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全镇党务干部、党支部书记、“第一书记”深入掌握党支部建设标准化的理念、目标、任务、方法,能够熟练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业务培训于 7月15日前完成。 

(三)对照标准手册,深入摸底自查(7月上旬-7月中旬)。我村党支部要对照标准化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开展自查自纠,重点查政治建设、组织设置、班子队伍、组织生活、党员队伍、基础保障、考评机制是否达标,对照相应标准,广泛开展自查,切实摸清底数。在此基础上,建立标准化建设已达标和未达标党支部台账。要坚持问题导向,对未达标的党支部进行认真分析,找准存在的差距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的措施,做到精准识别、精准施策。

(四)全面对标争创,着力整改提升(7月-11月下旬)。我村党支部要认真对照省委组织部印制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手册(试行),建立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逐项逐条对标,逐一查漏补缺,逐个挂账销号。对符合标准的,长期坚持下去,并用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不符合标准的,对现有工作和制度进行修订完善,研究制定有力措施加强和改进。我村党支部要建立标准化建设已达标和未达标党支部台账,对已达标的实行动态管理,对未达标的实行销号管理,切实推进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 

(五)组织考核验收,反馈意见建议(12月1日-20日)。镇党委对各党支部对标争创情况进行考核验收。考核验收按照党支部自评、镇党委考评的步骤开展,我村党支部于12月5日前完成自查评估和整改完善工作。对经考核验收未达标的,列出问题清单,督促整改落实,力促尽快达标。

(六)总结经验做法,全面深化推广(12月21日-2019年1月)。我村支部认真梳理总结在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工作经验,推广成熟做法,对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党支部进行汇总上报,由镇党建办整理后向镇党委进行反馈。

七、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我村党总支部成立由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支委成员为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季度对我村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督查。我村党支部书记是创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支部标准化建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我村党支部要把支部标准化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采取扎实有效措施,精心组织实施。

(二)精心安排部署。2018年是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创建年,7-11月份为集中创建时间,12月份由镇党委将根据活动方案对我村进行督导检查评比,选树一批标准化建设的典型示范点。

(三)严格奖惩。镇党建办、“三纠三促”督查室将根据《孙家村村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推进方案》对我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进行严格督查。年底党建办将对各村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进行考核,量化评分,评分值作为各村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年度成绩,列入基层组织建设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村干部工资挂钩。考核结果符合标准的村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支部书记评选的基本条件,不符合标准的村党支部书记要进行组织约谈并限期一个月之内按标准整改完毕。

附件1:

孙家村村开展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孙维江      村党总支部书记 

副组长:孙军华     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梁德礼      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

组   员:孙胜德     村党支部党员

孙正祥      村党支部党员

孙维敏     村党支部党员

孙希杰     村党支部党员

孙晓靖     村党支部党员

孙仲贤       村党支部党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日常工作。孙维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附件2:

党员领导干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联系点

一览表

 

序号

党组织

联系领导

备注

1

孙家村

于荃

 

 

 

 

 

 

 

 

 

 

 

 

 

 

 

 

 

 

 

 

 

 

 

 

 

 

 

 

 

 

 

附件4:

孙家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推进方案送审表

单位:

项  目

审核签字

意见建议

党支部   负责人

 

 

党  委     负责人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3

“支部建在产业上”经验的形成过程

黔江区“支部建在产业上”的做法,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新生事物,源于基层实践创造。发展至今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支部建在产业上”作为一种理念的由来,起源于“专业致富”党小组。早在2001年黔江区村组建制调整时,金溪、水田、太极等乡镇党委,结合农村产业发展的要求,鼓励党员打破行政组别限制,按照党员的兴趣、爱好和所从事的不同致富项目,组建了一些“专业致富”党小组。

探索阶段:2003年初,黔江区濯水镇在组建蒲花社区(农村社区)党总支时,借鉴设置“专业致富”党小组做法,根据产业布局、规模,按照党员自愿和从业情况,设置了核桃、蚕桑等5个产业党支部和8个产业党小组,使“支部建在产业上”由理念付诸于实践。

推广阶段:蒲花社区“支部建在产业上”的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引起了黔江区委的高度重视。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黔江区委于2003年底起,在全区农村学习推广蒲花社区“支部建在产业上”的做法。截至2005年8月,黔江区共建立了产业党支部214个,设置了烤烟、蚕桑、食用菌等10大门类、20余种产业党小组517个,参与党员7000多名,占全区农村党员的82%。产业党组织,带动全区农民人均收入由2002年的1580元增加至2004年的1960元,两年净增388元,成为多年来增速最快的时期。

黔江区“支部建在产业上”原因分析

“支部建在产业上”,是中国农村正在经历的由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嬗变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催生着新型农村的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与之相适应。特别是中西部贫困地区,只有顺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发展面向市场的产业,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才有前景。

破解基层难题的需要

2001年底,黔江区顺应农村深化改革的需要,合村并组调整村组建制,精简了村干部职数,优化了村干部队伍结构,减轻了群众负担。但与此同时,基层党组织传统设置上面临的问题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三难”:一是党组织开展活动难。二是党组织的工作与农村经济发展结合点难选择。三是党员作用发挥难。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势在必行。

基于客观现实的必然选择

农村党组织要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变化的新要求,就必须改进党组织的设置和活动方式,推进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濯水镇蒲花社区,过去干群关系紧张,是出了名的“刁村”。2002年,蒲花社区党总支走村串户,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农民需要的是党组织“领着农民干,带着农民富”。党支部决定借退耕还林的机遇发展产业。可动员时,农民提出了新问题:谁来带头?谁提供技术服务?万一有风险谁来承担?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把支部建在产业上,让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致富。由此社区形成了“支部(公司)抓基地、基地连党员、党员带农户”的组织形式。

党建拓展富民路的希望所在

把支部建在产业上,根本的目的在于组织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1991年石会镇工农村强迫农民种了200多亩桑树,结果只管下种,没人负责技术,10万株桑树最终被群众含泪刨掉。2002年在发展蚕桑和茶叶产业时,群众心中有阴影,抵触情绪大,消极对抗。针对这种状况,20多个党员挺身而出,组织开展了“专业致富带头活动”和“一帮十带”等活动,带头种桑茶,请技术员到田间地头为茶农和桑农作技术指导,积极考察市场动态行情,以市场为导向帮助茶农和桑农进行种植。在党员的带动下,全村现已发展桑蚕830亩,种茶1120亩,仅茶叶一项年增收就50万元。据统计,全区有1400多贫困农户在帮带活动中受益。

基于上述各种因素影响,黔江区以不懈的实践,为不发达地区找到了基层组织建设与经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解答了农村基层党员在新时期如何体现先进性、为民谋利益这一新课题。

“支部建在产业上”的主要做法

根据黔江区“支部建在产业上”的实践经验,可以将其做法归纳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围绕产业发展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

———依托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已经出现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建立产业党支部,通过产业党支部的建立,有序地组织群众发展产业,扩大产业规模。在具体设置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以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基地为依托建立产业党支部。比如,舟白镇路东社区党总支利用当地的石材资源,组建建材产业党支部。第二,以农业开发园区为依托建立产业党支部。比如,蒲花社区党总支建立的农业开发科技示范园区党支部。第三,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建立产业党支部。比如,白石乡中河村党总支二支部依托“生猪专业合作社”建立的党支部。

———依托农村致富能人党员人力资源优势,先组建产业党支部,通过产业党支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带领群众调整农村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优势产业。在实践过程中有以下三种情况:第一,以当地农民传统的主要种养殖项目为依托,建立产业党支部,将分散的一家一户种养殖项目组织起来,形成规模优势。比如,黑溪镇胜地村组建的无公害生猪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五里乡胡坝村组建的药材基地等。第二,以重新规划、引导发展的新的农村产业项目为依托,建立产业党支部。比如,金溪镇建立的猕猴桃产业党支部、中塘乡兴泉村建立的药材产业党支部等。第三,以服务、运输等非农产业为依托,建立产业党支部,以非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的发展。比如,黑溪镇建立的汽车运输行业党支部、白石乡建立的个体工商业党支部。

第二个层次:围绕产业发展规范产业党支部管理

———理顺村(社区)党组织与产业党支部之间的关系。首先,调整以行政区划为单位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规格。凡党员人数在50人以上的村(社区)升格设置为党总支;党员人数接近50人的村(社区),根据工作需要也可设立党总支。目前,全区共成立了77个村(社区)党总支。其次,明确管理权限,构建以村(社区)为行政单元的产业党支部管理框架。行政村(社区)党总支下设的产业党支部、产业党支部下设的产业党小组,仍按行政隶属关系进行管理,从而构建了乡镇党委———村党总支部(党支部)———产业党支部或其它类型党支部(产业党小组)———所有党员的管理模式,实现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全覆盖。

———明确产业党支部主要工作职能。黔江区明确规定产业党支部不具有对本辖区农村工作的领导、决策权力,但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职能。第一,服务职能。这是产业党支部最主要的职能。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充分发挥服从大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在培育和发展农村产业过程中,搭建合作平台,整合各方资源,及时为群众提前、产中、产后各种信息、技术、政策、销售等服务。第二,带动作用。把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充分发挥和体现到发展农村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中,通过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党员带头等方法,带动更多的农民参与发展产业。第三,组织职能。主要负责组织党员学习和参与组织生活,对党员实施教育监督管理,反映党员、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健全制度加强产业党支部自身建设。黔江区制定了《产业党支部工作制度》,规定了产业党支部五项工作制度。

为加强产业党支部建设,黔江区还延伸和拓展了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将产业党支部建设情况纳入“三级联创”考核体系,开展了“五好”党组织创建活动,坚持每年评比表彰一批“五个好”产业党支部和优秀党员。

第三个层次:围绕产业发展增添配套措施

———加大支农促农惠农力度,为农村产业大发展提供政策环境。一是政策上支持。黔江区委提出了以兴业富民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关键,强力实施“城镇带农村,工业带农业,城乡一体共繁荣”的发展战略。二是资金上支持。黔江区一届十次全委会决定,每年投入1000万元的区本级财政专项配套资金用于扶持特色支柱产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同时,对金融机构“三农”贷款增量部分营业税的50%按收支两条线、先征后返方式返还金融机构,鼓励信贷资金用于农业发展。三是技术上支持。区级涉农部门、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坚持选派技术能手到各村蹲点指导当地群众发展农村产业,帮助群众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

———实施“能人强村”工程,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一是围绕产业选好带头人。结合产业特点,打破地域界限,采取自愿报名与党员和群众推荐的方式,把威信较高、能力较强、带头作用发挥较好、有一定经营头脑和一定产业规模的党员作为产业支部书记候选人。同时,从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外出务工回乡青年中选有技术专长、致富能力的年轻人作党支部书记。目前,全区产业党支部书记的平均年龄不到40岁,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6.9%,每个人都有一个以上致富产业项目和一技之长。二是围绕产业强化素质。通过举办培训班、党员电化教育、聘请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构建实用、灵活、直观、便捷的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闯市场、搞经营,加快发展能力,让他们率先成为行家里手,成为带头发展“顶梁柱”。同时,依托产业党支部和能人党员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实用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群众的致富能力。三是围绕产业储备能人库。把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致富能手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并将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

———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黔江区根据党员特长和爱好,规定了不同岗位职责和目标。全区60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设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岗、民情民意收集岗、财务收支监督岗等20多个岗位。每个党员都能在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同时,黔江区还实施了“形象监测”工程,对无职党员实行岗位目标考核,即:将党员“设岗定职”的具体要求细化为可以量化考核的小项,按自我测评、民主测评、组织评定2∶4∶4的比例,每半年进行一次测评,确定测评等次,将监测内容及测评结果公开上墙,自觉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

———加大农村基层党建资金投入力度。一是积极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坚持每年从区、乡镇两级财政中划拨298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村干部报酬问题。目前,村干部待遇达到了300—600元/月,有的超过了800元/月。为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黔江区还配套建立了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障机制。二是加强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全区先后投入资金1200多万元,新建村级组织活动室182个,维修村级组织活动室18个。村级组织活动室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实现了村级组织都有了自己的“家”,彻底改变了以前“开会支书家,活动在院坝”的状况。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4

把农村党支部由原来建在行政村上改为建在屯上,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种创新,牵扯面广,要求很高。在实践过程中,崇左市严格按照规定,大胆探索,稳步推进,保证了这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加强组织领导。崇左市委注意引导市、县、乡各级党委认真总结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验,深刻认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充分发挥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密切关系,真正把屯党支部建设作为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好。市、县、乡分别抽调党员干部组成党建工作指导组,长期驻扎农村,协助当地党组织开展农村自然屯党支部建设工作。

创新设置模式。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党支部设置模式。一是采取“一屯一支部”模式,独立组建党支部。正式党员3人以上(含3人)的自然屯,都建立党支部。这类支部有2664个,占总数的72.67%。二是采取“多屯一支部”模式,联合组建党支部。人口不超过100人、远离行政村村部且又相邻的几个自然屯,联合组建党支部。这类支部有913个,占总数的24.9%。三是采取“一屯多支部”模式,划块组建党支部。人口超过3000人、党员超过50人的自然村,将原来的村党支部改为党总支部,在其下建立若干个党支部。这类支部有58个,占总数的1.58%。另外,还采取“一社一支部”、“一链一支部”模式,把支部建在农业协会和产业链上,相继在31个经联社、15个较大的产业链上建立了党支部。

提高党员素质。采取结对培养、跟踪培养、综合培养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屯党支部书记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通过承诺自励、定责激励、评优鼓励、物质奖励等各项措施,调动广大党员团结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本着严格标准、改善结构的原则,积极从复退军人、务工返乡青年、中学和中专毕业生中发展新党员,不断为屯党支部增添新鲜血液;通过组织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争当新农村建设先锋”、“短信党课”等活动,增强农村党员的宗旨意识、党性观念,提高屯党支部开展工作的水平。

积极意义

把支部建在屯上,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一种探索。实践表明,崇左市的这一探索收到了良好效果。

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把支部建在屯上,保证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有利于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广大农村党员带头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带领农民群众创建致富示范基地,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广大农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20*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06元,同比增长19.7%。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5

村“两委”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组建并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继成立了红提葡萄、长绿蔬菜、000家园、奶牛养殖、555农场5个专业合作社,其中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350人,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500人,000家园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22人,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90人,555农场发展会员65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对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更新果蔬品种5个、落实订单蔬菜1万亩,实现盈利10万元,增加农户收入200元;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树品牌、提效益、扩大种植规模,由2008年的180棚发展到今年的280棚,单棚收入由去年初挂果收1.2万元,增加到今年的3-4万元;000家园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餐饮环境,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年接待量达到3.5万人次,户均出租收益达到2.4万元;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筹措资金1200万元,已建成占地100亩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800头;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使亩均收入由原来的1400元增加到了2500元。

二、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情况

面对全村五支专业合作社队伍,如何使其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发展,合作社里的党员又如何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乡、村两级党组织进行了积极探索,致力于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培养成农民致富的领跑者,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党员作用发挥的示范区。一是强化组织建设。为了使党建工作迅速而有效地进入到新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乡党委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于2009年5月,将555村党支部改建为555村党总支部,隶属于000乡党委管理,同时率先在条件成熟的长绿蔬菜、红提葡萄、奶牛养殖三个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隶属于555村党总支部管理。面对新的形势,555村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努力构建村党总支和合作社党支部“1+3”的组织体系,强化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功能,用一个党总支引领三个党支部,三个党支部带动三个合作社,增强全村上下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大程度整合资源优势,带动党员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发挥党员作用。合作社党支部积极为党员搭建作用发挥的有效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用党员户的示范效应带动社员户的快速跟进,促进党员群众共同发展。红提葡萄合作社党支部建成党员示范棚50座,每座棚给予无偿提供苗木、卷帘机等设施2000元的扶持,推动红提产业发展。000家园合作社党支部确定3户“党员示范农家乐”景点,为全体农家乐景点做出示范,为餐饮产业良性徇环夯实基础。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员赵建国,面对新组建的合作社党支部,主动学习养殖技术,带领合作社党员扩大养殖厂规模,实行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仅此一项,合作社每年将增加收益5万元。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合作社党支部结合党员承诺制积极开展党员帮扶群众活动,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联系5-10户困难群众,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党员唐吉有,主动帮扶王富国等贫困党员2名,困难群众3户,使他们每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找到发家致富门路。至目前,合作社党员共结对帮扶贫困农户48户,帮助160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三是加强教育培训。为提高合作社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村党总支积极探索适应专业合作社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借助远程教育设备共播放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远教培训24场次,参加收看人数达1200多人次。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指导的方式,以农大教授***、我乡科技副乡长****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培训社员和农户70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种养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难题。合作社党组织注重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定期组织党员、社员开展“比武大会”,现场交流种养技术,涌现出了以***、***等为代表的一批党员致富能手。在党员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明星”的带动下,村党总支开设“党员致富论坛”12场,860余人次参加并交流致富经验,促进共同发展。在555的道路中,我们从不固步自封,共组织党员群众外出观摩5次,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出路。四是狠抓队伍建设。村党总支把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合作社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把合作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大户,把优秀的生产经营大户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生产经营大户培养成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和支部班子成员,使党员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手。支部成立以来,共有12名社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8名社员列入积极分子培养考察,5名社员加入了党组织。通过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吸引更多的社员向党组织靠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回顾分析我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党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合作经济组织支部作用发挥未达到预期目标。支部中的党员绝大多数埋头于抓经济,求致富,他们在生产管理、业务技术上自有一套,可在党务知识、组织协调能力上都各有欠缺,加之合作社党组织成立时间较短,各项工作正处在起步阶段,虽然在上级党委和村党总支的大力推动下,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但仍缺乏应有的自转能力,作用的发挥没有达到支部成立前的预期目标。

2.工作方式方法仍需改进,开拓创新意识需持续加强。尽管我们已经对合作组织内党建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大胆和有益的尝试,但陈旧的领导模式,固有的工作思路不能有效地帮助和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更好更快地发展。就党建抓党建的情况仍然存在,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的结合不充分,影响了党组织活动的开展。

000乡555村地处城郊,辖7个社,352户,总人口1452人,人均耕地面积1.28亩,全村有专业合作社5个,2008年人均纯收入5300元。村党总支辖党支部3个,党小组7个,党员67人。自2006年9月被列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在乡党委的领导下,村党总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大力推广“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构建“党总支+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模式,实现了党的建设与经济建设共同进步。

一、全村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村“两委”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为基础组建并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相继成立了红提葡萄、长绿蔬菜、000家园、奶牛养殖、555农场5个专业合作社,其中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350人,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500人,000家园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22人,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会员90人,555农场发展会员65人。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对壮大集体经济、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全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引进更新果蔬品种5个、落实订单蔬菜1万亩,实现盈利10万元,增加农户收入200元;红提葡萄专业合作社通过树品牌、提效益、扩大种植规模,由2008年的180棚发展到今年的280棚,单棚收入由去年初挂果收1.2万元,增加到今年的3-4万元;000家园专业合作社通过提高服务质量、优化餐饮环境,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年接待量达到3.5万人次,户均出租收益达到2.4万元;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筹措资金1200万元,已建成占地100亩的现代化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800头;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整合资源、统一种植、统一管理,使亩均收入由原来的1400元增加到了2500元。

二、专业合作社党建工作情况

面对全村五支专业合作社队伍,如何使其在党的领导下取得更大发展,合作社里的党员又如何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乡、村两级党组织进行了积极探索,致力于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员培养成农民致富的领跑者,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成党员作用发挥的示范区。一是强化组织建设。为了使党建工作迅速而有效地进入到新生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乡党委按照“三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开展党的活动),于2009年5月,将555村党支部改建为555村党总支部,隶属于000乡党委管理,同时率先在条件成熟的长绿蔬菜、红提葡萄、奶牛养殖三个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隶属于555村党总支部管理。面对新的形势,555村积极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方法,努力构建村党总支和合作社党支部“1+3”的组织体系,强化合作社党支部组织功能,用一个党总支引领三个党支部,三个党支部带动三个合作社,增强全村上下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更大程度整合资源优势,带动党员群众共同致富。二是发挥党员作用。合作社党支部积极为党员搭建作用发挥的有效平台,积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用党员户的示范效应带动社员户的快速跟进,促进党员群众共同发展。红提葡萄合作社党支部建成党员示范棚50座,每座棚给予无偿提供苗木、卷帘机等设施2000元的扶持,推动红提产业发展。000家园合作社党支部确定3户“党员示范农家乐”景点,为全体农家乐景点做出示范,为餐饮产业良性徇环夯实基础。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党员赵建国,面对新组建的合作社党支部,主动学习养殖技术,带领合作社党员扩大养殖厂规模,实行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料利用率,仅此一项,合作社每年将增加收益5万元。在村党总支的引领下,合作社党支部结合党员承诺制积极开展党员帮扶群众活动,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结对帮扶联系5-10户困难群众,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长绿蔬菜专业合作社党员唐吉有,主动帮扶王富国等贫困党员2名,困难群众3户,使他们每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找到发家致富门路。至目前,合作社党员共结对帮扶贫困农户48户,帮助160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三是加强教育培训。为提高合作社党员的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村党总支积极探索适应专业合作社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借助远程教育设备共播放政策理论、实用技术、典型经验等远教培训24场次,参加收看人数达1200多人次。采取理论讲授和现场指导的方式,以农大教授***、我乡科技副乡长****等组成的专家队伍,培训社员和农户7000多人次,有效解决了种养过程中的各类技术难题。合作社党组织注重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定期组织党员、社员开展“比武大会”,现场交流种养技术,涌现出了以***、***等为代表的一批党员致富能手。在党员致富能手和“外出务工明星”的带动下,村党总支开设“党员致富论坛”12场,860余人次参加并交流致富经验,促进共同发展。在555的道路中,我们从不固步自封,共组织党员群众外出观摩5次,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为合作社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和出路。四是狠抓队伍建设。村党总支把发展党员作为加强合作社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努力把合作社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民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大户,把优秀的生产经营大户培养成党员,把党员生产经营大户培养成合作社理事会成员和支部班子成员,使党员成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手。支部成立以来,共有12名社员提交了入党申请书,8名社员列入积极分子培养考察,5名社员加入了党组织。通过党员发展质量的保证,吸引更多的社员向党组织靠拢,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6

一、党的基层组织不断巩固

村党总支深刻认识到,要把××村委会的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富民强村,就必须把党总支建设得更加坚强、更具凝聚力和战斗力。一年来,党总支始终把发展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建工作的最终目标,牢固树立党建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思想,确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念和信心。一是抓好阵地建设。今年,××村委会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好党员服务中心,做到硬件规范、制度健全、功能全面,充分发挥了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使之成为凝聚党员、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有效载体,并已顺利通过市委组织部验收。二是抓好学习、活动制度建设。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学习、集体学习、分组讨论学习以及撰写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任务、新目标、新使命,用全新的理论武装党员同志,不断提升理论水平,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经济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2018年的经济总体局势较为波折,先后经历了上半年的通胀压力和下半年的全球化金融危机,村党总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服务农民、服务企业、发展三产,提高村级经济的运行质量,努力盘活存量资产,使全村经济工作稳步推进。服务农民,农业收入稳中有升。我们在上级农口部门的领导下,利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号召农民正确及时用药,克服重重困难,确保了农作物的丰产丰收。同时还引导农民多种经济农作物,多种上市早,收益高的产品。并积极引进新品种、新农艺。通过农业结构的调整,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行政工作、社会事业齐头并进

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村党总支努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全村各项社会事业有序跟进。

1、卫生保洁和绿化工作。为改善我村的卫生状况,美化村民人居环境,今年,我村除了做好常规保洁卫生工作以外,还完成了对各自然村碎石路维修等,使村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的合格验收。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7

1、明确目标责任。年初,组织召开了全市组织系统2007年工作座谈会,听取了两县、城区各镇(乡)工作思路的汇报,明确了全市2007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和具体要求。同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对两县、市直各部门党委、城区各镇(乡)党委的党建工作目标任务重新进行了调整,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了目标任务落实,考核奖罚有据。

2、加强协调指导。根据市直有关部门人员变动情况,重新调整了市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适时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通报工作,沟通情况,协调解决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党建工作例会制度,组织召开了全市2007年第一季度党建工作现场观摩会,现场观摩了文昌镇5个村和2个社区的党建工作情况,听取了文昌镇党委、黄湾村党支部和华西社区党支部的交流发言,对做好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通过现场观摩、汇报交流、座谈评促等形式,总结和推广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经验、新方法、新成效,引导基层党组织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提高。

3、强化督查考核。进一步完善督查考核制度,加大了对基层党建工作的督查、检查力度。按照自治区的要求,3月份,我们组织力量,对全市贯彻落实中央四个长效机制文件情况进行了检查;5月份,对全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进行了验收;6月份,我们结合总结半年的工作,抽调市直有关部门的人员组成四个检查组,分别对各县(区)、市直各基层党委、城区各镇(乡)党委半年来的党建工作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总结了经验,查找了问题,找出了差距,并将检查情况在全市进行了通报,促进了党建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4、注重典型带动。把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作为提升党建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加大了对各类先进典型的表彰奖励和宣传力度。年初,对2006年全市涌现出的11个“五个好”基层党委、城区55个“五个好”基层党支部进行了表彰奖励;“七一”期间,又组织召开全市庆祝建党86周年纪念表彰大会,对全市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来的63个先进基层党组织、4个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先进党委(总支)、73名优秀共产党员、37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奖励,并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等新闻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学先进、比贡献”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工作措施,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

1、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解决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为目标,对城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分类指导、集中整顿建设。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对城区村党组织进行分类排队,确定了38个“较好村党组织”、80个“中间村党组织”和23个“后进村党组织”,并针对不同类型村党组织的实际情况,采取确定镇(乡)党委领导干部联系点、派驻工作组、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手垃手”结对帮扶等办法,分类对村级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通过对村级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建设,进一步深化了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提升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整体水平。根据自治区的安排部署,我们与市发改委、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紧密配合,按照“六个统一”的要求,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强化督导,保证质量,建设了50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面完成了自治区下达的工作任务,顺利通过了自治区的检查验收,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积极做好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机关、社区和企业党建工作。

一是加强机关党建工作。按照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加强对党员的管理,有利于开展组织活动的原则,根据市直机关人员变动的实际,先后对6个市直部门、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班子进行了调整,配齐了各机关党组织班子成员,理顺了隶属关系,并全面推行了“一岗双责”制度,加强了党对机关工作的领导,确保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在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党员先锋岗、优质文明服务台、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创先争优”活动,积极推行党务、政务公开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进一步改进了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社区党建工作。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结对共建、部门帮扶等措施,深入开展了“街道社区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活动,基本完成了城区团结巷、华西、蔡桥路、中山、长安等5个街道社区党员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任务。同时,以城区中山社区、华西社区、中宁县振兴社区等为试点,通过开设社区服务大厅、阳光驿站、再就业服务中心等服务场所,积极开展社区服务,进一步深化“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创建活动,经检查验收,向自治区推荐城区中山社区、中宁县新堡社区、海原县北坪社区为第二批“全区街道社区党建示范区”。

三是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要求,重点做了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党组织工作。针对全市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的实际,对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按照地域管辖范围和隶属关系,积极督促指导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对条件不成熟的企业,从市(县)直各主管部门党委、镇(乡)党委挑选了一批政策水平较高、熟悉企业党建工作、实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的同志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指导帮助企业建立群团组织、发展党员,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目前,全市共向64家非公有制企业选派了39名党建工作指导员;89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有58家建立了党组织。

三、丰富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广泛开展了党员“评星定格”活动。结合党员冬季轮训工作,通过“公开承诺、学习教育、自我剖析、民主评议、张榜公示、组织审定、组织处理”等7个程序,从“执行政策、组织生活、缴纳党费”等10个方面,对每名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和“评星定格”,全市共评出“优秀党员”7139名,“合格党员”25972名,“基本合格党员”1143名,“不合格党员”54名。对“基本合格党员”,所在支部均向其发放了《党员告诫通知书》,对“不合格党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组织处理。通过开展“评星定格”活动,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党员约束、激励和评价机制。

2、深入开展了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为了解决当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方式相对滞后、发挥作用渠道不够畅通的问题,在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全市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要求农村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按照政治思想、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等4个方面分18类,通过设岗明责、自我认岗、支部定岗等程序为农村无职党员设置岗位,积极引导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履责,发挥作用。通过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搭建了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平台,建立起了党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良好机制。目前,全市共有15000多名农村无职党员上岗履责。

3、开展了城乡党支部“手拉手”活动。制定下发了《关于继续在城乡党支部之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通知》,要求机关党支部、机关党员干部和农村党支部、农村党员群众结成“手拉手”帮扶对子,帮助农村党员群众解决发展资金、致富信息、农产品销售以及贫困家庭看病就医、子女上学、发展生产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全市共有265个机关事业单位党支部与302个农村(社区)党支部、6132名机关党员、干部与4443名农村(社区)党员、群众结成了帮扶对子,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落实帮扶资金200余万元,为群众办实事2000余件。通过开展“手拉手”活动,实现了支部互联、党员互动、干群互助,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良性互动机制。

4、继续实施了“党内互助工程”。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城区10个镇(乡)重新选择了320户农村党员,为每户党员提供无息贷款3000-5000元,共发放党员致富资金105万元,重点扶持他们发展大棚种植、圧砂西瓜、科技养殖等特色产业以及产品流通和二、三产业,有效地解决了部分农村党员想致富而又缺乏资金的现实困难,增强了农村党员的荣誉感,提高了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号召力,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进程。

四、加强教育管理,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8

 内容提要: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全国居于领先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以四川省党内民主建设实践中的制度创新为视角,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近十多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通过研究,着重对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进而探讨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党内民主   制度创新      制度完善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特别是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制度创新,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如何从严治党,把我们的党建设好,这是我们在新的世纪面临的最重大的课题。而发展党内民主,“以完备的制度保障党内民主”,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关键之关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村民自治在我国农村普遍兴起和推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很快,这些都促使党内民主建设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并且取得到了可喜的进步。           近些年来,四川省在推进基层民主建设方面,尤其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不久前,香港《大公报》发表文章指出:“近年以来特别是去年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在四川激活的一连串党内改革试点,比如党代会常任制、党委书记直选、党委全委会票决干部、减少党委副书记职数等,使四川在一定意义上成为了中共党内改革的‘试验田’”(1)。随后,《南方周末》也发表长篇文章,详细回顾了1990年代以来,四川省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认为“四川的政改步伐一直比别人‘快半拍’”,“其缓进型风格使整个政治框架更为牢固地嵌入社会。”(2)虽然“试验田”的说法难以印证,但是,从近年四川常常成为中组部一些调研课题的第一站,以及几次重要会议屡作经验发言的情况来看,四川扩大党内民主的很多思路已经得到了高层的肯定。这表明,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全国居于领先的地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本文试图以四川省党内民主建设实践中的制度创新为视角,较为系统地回顾和总结近十多年来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通过研究,着重对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经验加以总结和概括,进而探讨其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对策性的意见和建议。                   一、四川省农村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兴起                   近些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深度转型,必然会产生不同的利益阶层的分化,而随着市场经济中人的主体意识的日益觉醒,导致了市场经济对政治民主的诉求增加,迫切要求改革高度集中的政治模式,从而促使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产生了飞跃性的发展。党的十六大及四中全会及时地提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为地方党委推动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改革创新的动力,也拓宽了改革的空间和范围,有力地推动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蓬勃发展。           四川省是我国的农村大省。早在改革初期,四川省就走在改革前头,率先废除人民公社体制。19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推进,四川省的农村村民自治进展很快。特别是以村民自治为起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扩展,党内民主建设不断进步,并在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因而得到了新闻界、学术界乃至党内高层领导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正如不久前香港《大公报》撰文所述,在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历史上,四川是最值得记录的一个省份。早在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不久,其他省份还刚掀起村委会主任“海选”热潮的时候,四川巴中市就开始了直选村支书的实践。四川省委当年就在巴中召开了现场会,在总结推广直选村干部经验的同时,鼓励试点公推公选乡镇党政领导,在全国率先将公推公选工作推进到乡长、乡党委书记的层面。1990年代末期国内类似的零星试点不少,但是,没有哪个地方像四川一样如此大面积地悄然试验。1998年底那段时间,四川选出了413名乡镇领导。而到2001年底乡镇换届选举时,全省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外的3871个乡镇,有近一半的乡镇“公推公选”出5447名乡镇领导,其中三分之一是党政一把手———787名乡镇党委书记和942名乡镇长。而在试点地巴中、泸州、雅安这几个市的所有乡镇党委书记则全部是通过公推公选产生的。           十六大以来,四川省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方面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索。在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取得了丰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四川省进一步在改革基层党政领导干部选任制度、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制度,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委会工作制度,以及扩大基层党内民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和制度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如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巴中地区尝试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在党员群体中的直选制,成都新都区全区299个村差额直选村党支书和11个镇公推直选镇党委书记等等,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些都可以说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一些突破,为我们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实践经验。国内很多政治学专家也一直对此甚为关注。一直关注四川改革的中央党校王长江教授认为:“四川的基层民主走得比较早,对很多问题有相当思考,因此,后来的各项改革都较成系统,制度化水平也比较高。”“在整个政治体制中,组织这一块是核心,”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最赞赏群众提名权的做法,“四川的改革很成系统,同时又‘刀刀见血’,特别是群众提名权的做法,还有党代表直选,把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结合起来,确实加强了党的执政能力。”(3)           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之所以在1990年代后期能够迅猛发展,是由于随着村民自治在全省农村的普遍推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多年来实行村委会主任民主选举的成功经验,为公推直选村党支书提供了实践基础。为适应来自于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共中央于1999年2月颁发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这又为探索新的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的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正是由于实践需求和理论支持两方面条件的具备,同时加之四川省主要领导的鼎力支持以及职能部门的锐意改革,和四川各地一大批基层领导干部“讲究实际,不唯上也不唯理论”的大胆创新精神,于是,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很快得到了蓬勃发展。而这一时期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制度面临的挑战又为推进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时代契机。因而,准确把握住这一机遇, 大胆变革原有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机制, 是有着充分的现实和理论根据, 也有着深厚的群众和实践基础的。(4)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第一,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选任制度面临的挑战,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现实基础。从总体上看, 大多数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是好的或比较好的。但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年龄大、文化低、能力弱, 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不适应领导新时期农村工作需要等问题在相当多的地方还较为普遍地存在。这是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症结所在。从制度创新入手, 用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机制去拓宽选人视野, 畅通选人渠道,采用科学的选任机制去吸引农村优秀人才, 挑选农村优秀人才, 深度开发农村人才资源, 从根本上解决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存在的问题, 建设坚强有力的村党支部; 用强用力的村党支部去贯彻党领导农村工作的原则, 是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和源头工程。同时也应当看到, 由上级党组织任命村党支部书记或上级党组织确定候选人、再由党员选举村党支部书记的方法, 是适应计划经济需要的选任方法。而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要求代之以与市场经济的特点和需要相适应的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精神的公推直选新机制。           第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理论, 尤其是基层民主建设理论有了质的飞跃。在对民主的本质和民主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认识上, 已由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表现而发展为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并且将民主的重要地位提高到了社会主义的旗帜和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高度。与此同时, 在民主的地位、功能、形式、内容的认识上也有了新的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扩大基层民主, 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 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 要进一步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并把“四个民主”作为村级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1998年11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村级“四个民主”的实施办法作了具体规定, 并将民主建设延伸到村民小组。1999年2月颁发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 村党支部“领导和推进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为切实履行领导村级民主的职责, 要求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必须增强民主意识, 懂得民主的原因和技能, 学会民主的程序和方法, 提高民主的综合性素质。这就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农村社会结构的调整和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 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群众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富余。户籍管理制度的松动,为富余劳动力的流动提供了可能。而劳动力的富余和富余劳动力的流动, 则促使农村社会逐步由封闭走向开放,社会结构急剧调整。据统计,仅1998年四川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就多达400万, 其中进入城市的310.3万,占77.5%, 到异地农村就业的89.6万, 占22.5%。与劳动力富余相伴的是产品和资金富余; 与承包经营自主权相伴的是富余产品和资金的自决权; 与农民外出流动日趋增加相伴的是农村社会与外部世界之间的文化交流、信息交流与农民自身观念的变革进一步增强。随着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那种传统的单纯的行政命令或任命式的管理关系将被契约关系所取代, 绝对服从的臣民意识和心理将被自主、自立、自爱的公民意识和心理所代替, 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将成为现代农民。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如果缺乏民主, 就很难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认同和认可; 村党支部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如果缺乏群众基础和民主法制意识, 也就很难将农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党委的要求上来。因此,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及其工作的开展, 只有充分尊重和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 充分考虑农民的意见和要求, 主动接受农民的经常监督, 才能具备领导农民的资格, 也才能在政治上把农民重新组织起来。通过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方式的现代化, 促进村党支部建设的现代化, 以现代化的村党支部继续推进农民的现代化进程, 以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 这是一个难得历史机遇。           第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探索和村民自治的普遍推行,为变革村党支部书记选任方式提供了实践基础。四川省自1953年以来,共集中整顿农村的后进村5次, 而每次整顿的后进村之所以后进的主要原因,都是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特别是在1994—1997年的三年集中整顿中, 一方面确有一批农村优秀人才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 促使后进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这还不到全省总村数的1/5; 另一方面是, 占全省总村数一半以上的中间状态村, 虽然年年喊“带动”, 但有相当一部分工作起色不大。究其根本原因,从干部角度讲, 多数也是由于村党支部书记的素质和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引起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为打破这种局面, 为改革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局限于本村、本乡, 由少数人协商, “矮子里面选将军”的现象, 近年来, 不少地方采取公开招录等方式, 从操作层面上对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为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积累了经验。同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的十年中, 一些地方大力推行民主选举, 一改过去“上面定名单,下面画圈圈”的做法, 村主任和村委会其他成员由村民直选产生, 其直选的成功及其直选班子的工作能力和出色业绩, 不但得到上级党政和上下方方面面的肯定, 而且为上级党组织在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任机制的改革,提供了具体思路和操作方式上的启发和借鉴。而农村“四个民主”的推行, 特别是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执行, 则为党员群众全面了解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 正确评判和选择村党支部书记提供了前提。1998年初至1999年2月, 在四川省委的领导和决策下, 开始大胆引入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新机制, 在全面直选村主任的基础上, 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33139人, 占村支书总数的60.2%。 实践证明, 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 既是解决当前农村许多问题的一个有效突破口, 又不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长远之策, 对深化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四川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历程及其制度创新                   1、村民自治的横向扩展:公推直选村党支部书记           如上所述,1990年代以来,随着村民自治在四川省的全面推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得到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村委会成员特别是村主任通过公开、平等、竞争方式产生的面在不断扩大,从而增强了广大农民的民主意识,提高了他们民主参与的能力,民主的要求和呼声日渐高涨。这就导致了同样是直接面对农民群众的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方式提出了挑战。因此,党支部书记的产生方式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进行相应的改革。同时,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 核心是人, 基础则是农村基层干部, 首先是村干部, 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而抓住制约村党支部书记素质提高的“瓶颈”问题, 从“入口”抓起, 以公开、公平、公正竞争机制作保证, 让群众公推、党员直选村党支部书记, 这是提高村党支部书记素质, 从根本上解决农村长远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公推直选,最早就是从村党支部书记开始的。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行,四川省委当年3月在巴中召开现场会,提出全省农村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支部书记选举要普遍实行公推公选、公推直选,并要求把“群众参与、民主推荐、竞争上岗、承诺就职”等公推公选村干部的做法扩大到选拔乡镇领导上来。“巴中会议,在我省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省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这样评价。(5)           作为四川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试点之一,新都区在2004年就率先完成了全区所有村党支部书记的公推直选,全区299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全部由党员公推直选产生,结束了全区范围内村党支部书记委任制的历史。就在这一年,结合村(居)党支部换届工作,四川省开始全面推行村(居)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全省有41387个村党组织书记(占总数的74%)通过公推直选方式产生。2005年8月25日,省委组织部在成都市新都区召开全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深化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座谈会,确定除民族地区外,乡(镇)、村和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的产生,原则上要实行公推直选。           近些年来,四川省在全省大面积进行了公推直选村党支书的工作,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首先使基层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且密切了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切实保障了党员的民主权利。当然,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问题:一是在公推直选中如何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二是如何把大胆创新的精神与按章依法办事的原则结合起来,防止宗族、宗教、地方恶势力和非法组织的干扰破坏。三是如何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结合起来,保证公选出来的干部既能与上级党组织保持一致,又能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念。四是公推公选村支书与直选村委会主任的衔接等。            2、党内基层民主的纵向延伸:公推公(直)选乡镇党委书记           随着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不断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普遍推行,村党支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公推公(直)选逐步推开,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民主参与的愿望日趋迫切。因而,要求进一步提升党内选举层次的民主诉求日益凸现和强烈。而大面积实行公推直选村党支书工作的经验积累和实践探索,也为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提供了现实条件。于是,在公推直选村党支书的实践基础上,四川省又开始了对乡镇党委书记选任制度的改革,先后在达县、南充、巴中、遂宁、眉山等地的部分乡镇进行了公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工作。经过多年的探索试点和总结推广,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从而为大面积推行这项工作创造了条件。正如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王川所说:“一系列的试点探索和总结推广,使我们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的组织领导、操作程序、工作方法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更为重要的是,选人用人必须坚持群众公认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时,公选干部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和较高的群众公认度、支持度,增强了省委进一步深化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信心。”(6) 到2001年底,四川省委决定结合乡镇换届选举,在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公推公选乡镇领导干部。全省除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外的3871个乡镇,有1792个实行了公推公选,占总数的44.6%,共公选产生乡镇领导干部5447名,占全省乡镇领导干部的17.5%,其中乡镇党委书记787名,占总数的17.5%。泸洲、雅安、巴中等市的所有乡镇领导干部全部由公推公选产生。           从2004年开始,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试点面又进一步扩大。四川省进一步在成都、德阳、遂宁、宜宾、绵阳、广元、达州、攀枝花、凉山等10个市州的30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直接选举产生乡镇党委书记45名。就在这一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四川省委很快作出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乡(镇)党委负责人公推直选范围,全面推行农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直选,提倡事业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直选。(7)           而作为试点单位的成都市新都区在2004年底就完成了全区所属11个镇的党委书记公推直选。并且,值得关注的是,在制度设计上,新都区还赋予了当选镇党委书记提名镇党政领导班子人选的权力。3月9日新当选的石板滩镇党委书记邓志发说:“这和以前不同,变化主要体现在用人权的变化上。以前,镇长、副书记、副镇长的人选也是由上级任命的,现在改由我提名。”这个提名并非走过场。事实上,新都区11个镇当选的镇党委书记提名“组阁”人选都获得了区委组织部的认可和通过。党建专家李永忠认为,这是扩大基层党内民主中最具实质性突破的一项内容。“这不仅仅是减少了班子的内耗,更明确了权力对谁负责、权力如何监督的问题。被提名的镇班子成员必须要对镇党委书记负责,而镇党委书记则要对选举他的党员和公推他的全镇百姓负责,老百姓则是对权力最后实现监督的人。因为按照选举办法选举出来的镇党委书记的权利。这其实是‘权力回归了权力’”。(8)           四川省委组织部 2005 年8 月又宣布,将公推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试点工作,扩大到全省18个市(州)和30个县(市、区)全面推开。“这在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进程中,绝对是一个大突破。”南京大学政治与行政管理系教授严强这样评价。(9) 来自省委组织部的调查显示,公推直选的党员领导干部,85%以上被组织和群众评价为“好”。(10)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魏宏认为,选举权是一个综合的民主权利,既体现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又体现充分的参与决策,同时还体现先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利。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对县一级和县以下基层党组织来说,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绝大多数都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不够有关。比如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问题,就特别需要形成对权力的有效监督; 又比如解决领导机关和干部脱离群众问题,就需要拓展和畅通党内民主渠道,使群众的意见得到反映; 又如解决目前干部任用工作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腐败行为,也需要把干部提名权、选举权、交给群众。“过去是领导提名字,党员划圈圈。现在是先过群众关,再过党员关。”一位曾经参与选举的党员这样讲述区别。(11)四川省在这方面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           四川省公推公(直)选乡镇党委书记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第一,激活了农村人才资源,为农村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新机遇,这对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社会基础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激活了干部动力资源,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提高了乡镇党委工作能力和运转效率。第三,激活了基层民主政治资源,为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党内民主,带动和示范人民民主提供了实践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是需要尽快建立公推直选的统一规则,减少民主的成本; 二是完善公推直选的配套制度,保证候选人公平地参与竞争; 三是完善公推直选的程序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和完善; 四是疏通公推直选的渠道,改革现有干部人事管理制度造成的体制障碍。(12)           3、党内基层民主的纵深推进:扩大党代会常任制试点           全面推进村民自治,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必须以发展党内民主为先导,这在客观上又促进了党内民主的新发展。近些年来,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愿望很迫切,发展党内民主的呼声渐高,参与民主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2002年以来,雅安市雨城区和荥经县又进行了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在理顺党内权力授受关系、加强分权制衡方面,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探索。试点工作在程序上也进行一系列创新:首先设计了“自愿报名”和“竞争承诺”两个必经环节,通过党内民主选举,产生代表党员行使权力的党代表。而党代表每年将要接受党员的信任投票,未获信任者将被罢免党代表资格。另外,党代会专门设置了监督委员会,对党委、纪委的工作进行监督。在雅安市进行的党代会常任制试点取得经验后, 四川省决定把试点工作扩大到眉山市、自贡市大安区等17个市(县、区),探索多种切实可行的模式。(13) 党代会常任制是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反映党员意愿的一种制度安排。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要扩大在市、县进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根据中共十六大提出的要求,就是要通过试点,逐步使市、县党代会成为充分有效的同级党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市、县党委每年必须向它报告工作。这不仅有利于广大党员代表充分行使其党内民主权利,为他们对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实施监督提供了可靠的制度途径和有利条件,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地方党委进行重大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提高其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浙江等地过去进行过零星的实验,而这种大规模的试点工作也在四川得到了顺利开展。           雅安市完成的试点工作以直接选举党代表而受人瞩目。四川省党代会常任制试点之所以搞得比较顺利,这与近些年四川省大规模实行村党支书书记、乡镇党委书记公推直选的成功实践是分不开的。四川省委组织部在认真总结雅安及省外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党代会常任制的《试行意见》,以指导各地的试点工作,确保党代会代表在5年的任期内可以充分行使选举权、审议权、评议权、监督权和建议权。《试行意见》规定,党代表大会可以每年召开一次,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不定期举行,党代表的职责是审议当地党委、纪委的年度工作报告,在换届期间选举当地党委委员、候补委员和纪委委员,选举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的代表,听取上一次党的代表大会决议事项的落实情况以及党代表提出的提案、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实行常任制的党代会代表可对本地的重要工作、重要项目和企业进行视察。对党员群众关注或者反映强烈的问题,10名以上的党代会代表联名,就可向当地党委以及辖区内的各级党组织提出提案或质询。上级党委的组织部门每年可以组织党代表对当地党委班子及主要成员进行测评,以此作为考察班子和干部的重要依据,当地党委也应组织党代表对重要部门和问题比较突出的单位进行评议和测评。四川今年将大范围试行党代表常任制,希望积累五种模式的经验,即市县乡三级联动型、县乡二级联动型、单一的县级常任型、单一的乡镇级常任型和企业党代表常任型。(14)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9

1、巩固“三个代表”学教活动成果,切实加强乡村两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落实好《乡镇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十项制度》和《关于解决乡镇干部“沉不下去”问题的有关规定》,改革和完善乡镇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创建“发展型班子”,进一步提高乡镇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转变乡镇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增强发展意识,服务意识,特别是要注意发挥乡镇党委抓村级组织建设的“直接”作用,有效解决乡镇党委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特别是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不到位的问题,使乡镇党委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二是与区直其他涉农部门一起,制定出台《*区乡镇、村工作目标考评实施方案》,建立考评机制,采取目标管理的办法,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目标分解,细化、量化,把每项工作目标设定为具体分值,实行百分考评制度,做到每年底对乡镇、村党建工作进行一次百分考评,根据考评结果排定的次序,实施奖惩。奖惩要将党建工作、经济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民政工作、工作等农村重点工作一并考评,同步奖惩,以此切实改变农村党建工作是软指标、软任务的倾向,推进农村干部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促进干部能上能下。三是总结“两推一选”村党支部的好做法,好经验,根据目前村级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支部核心地位不稳固,两委关系不协调,村干部管理缺乏制约机制等问题,制定出台村干部试用期制度,任中年度审计和离任审计制度,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积极探索村干部职业化管理办法,适当时机出台具体办法,规范村干部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选拔、培养、使用环节,对村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程序,正常离职后的福利待遇等做出详细规定,逐步形成寓后备、现职、离任为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切实加强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下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四是在做好新一届村级两委干部常规性培训的基础上,按照农村干部“素质升级工程”的有关要求,拟指导各乡镇分别建立18-35岁农民人才库,并从中选拔出50人左右的乡村青年骨干力量,组织大专学历教育培训班,聘请农业和农村工作专家、学者授课,按照每名学员的培养目的,有针对性地培训、教育,使其在获得学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掌握发展农村经济、领导农村工作的特殊技能,成为我区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中坚力量和特殊人才。五是制定出台《*区关于在村级两委班子成员中开展“双带双强”活动的实施方案》,以“双带双强”活动为载体,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村干部在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强村富民上建功立业。

2、创新活动载体,切实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一是继续推进农民党员“三创一帮”和示范服务基地活动的开展,在原有基础上,继续扩大农民党员的参与面,特别是在典型树强、做大上下功夫,努力选树一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类型的典型群体,形成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提高的工作局面,真正把农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落实到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农民群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多做贡献上。今年力争使农民党员“三创一帮”先进户递增20%以上。二是继续实施“双培拓展工程”,按照“四培”要求,做到每年每村至少发展1名党员或培养1名入党积极分子,及时总结宣传实施“双培拓展工程”方面的典型经验。

3、做好“两公开”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重点要抓好村务公开,在保持原有公开模式,提高公开质量,抓落实促规范上下功夫,全面实行财务明细月公开制度和“村帐乡管”制度,有效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方面的漏洞,不断提高公开水平。

二、推进方法及措施

以上创新性工作项目作为各乡镇全年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由区、乡分别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抓好推进。区委组织部农村组织科重点做好直接、具体的工作指导。具体措施是:

1、召开会议,部署工作。拟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和专门召开乡镇党群副书记和党办主任工作例会上,对以上创新性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2、加大调研、指导、推进力度。由区委组织部农村组织科负责牵头抓总,充分发挥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村务公开办公室的综合指导、组织协调作用,建立包扶推进制度、定期深系点制度、定期例会和反馈信息制度、考评奖惩制度等,用制度来保证各项创新性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

3、及时总结交流典型经验,搞好成果转化。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培养、选树典型,总结经验,并以此推动面上工作,争取我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经验做法更多地在市里扬名、省里挂号。拟在年底前召开农村党员“三创一帮”活动现场会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经验交流会,交流创新性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促进全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三、几点要求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10

编者按: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城乡互动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新模式,建设城乡党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按照“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社区、村与合作经济组织联建”模式,实施“区域共建”行动。紧紧围绕“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事业共创”的要求,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涉及面广、制度规范、经验丰富等优势,把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双培双带”工程、“四议三双”活动结合起来。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努力探索城乡互动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新模式,建设城乡党建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今年以来,××县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把“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设置体系、基层党员干部培养管理体系、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党员干部履职服务体系、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体系,极大地提升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为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总结了经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矗

按照“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探索“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社区、村与合作经济组织联建”模式,实施“区域共建”行动。先后建立了××镇五坪农业产业基地党总支和合作社,建成了“强强联合”示范点。在××镇三十铺村成立了××镇三十铺果蔬基地党总支和××镇三十铺果蔬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由××镇三十铺村党支部和××供销社三十铺分社党支部互联的村社联合示范点。在××镇网村建立了由石家庄村帮带东坪村的以强带弱示范点。在大像山镇建立了西关村党支部和西关社区党支部“村社互帮互联”示范点。在大像山镇建立了二十铺村党支部和××*水泥有限公司机关党支部“村企互帮互联”示范点。

紧紧围绕“组织共建、党员共管、困难共帮、资源共享、事业共创”的要求,充分发挥机关党建工作涉及面广、制度规范、经验丰富等优势,把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双培双带”工程、“四议三双”活动结合起来,由党群部门联“软村”,政法部门联“乱村”,经济部网门联“穷村”,涉农部门联专业村。积极探索“机关帮带农村”模式,实施“城乡共建”行动。

通过开展“城乡党建一体化”建设活动,在全县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四个体系”,截止目前,已在××联谊养殖协会等10个协会中建立了党支部,为19个不网符合条件建立党支部的协会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19名;共“公驯村党支部书记9名,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5名,培养选任“双高双强”型村干部12名,建立了有810人组成的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才库”;共培训村干部2520人(次),培训党员、产业带头人、经纪人12500人(次);全县参与“三双”活动的村级党组织405个,达到了100%,参与的党员11663名,占全县农村党员总数的95%。共承诺办实事31000多件,已完成29000多件,占93.5%;共建立各类党组织帮联对子231个,优秀机关党员帮联对子106个,全县231个机关党组织共为联带村、社区党组织办实事327件,帮助实施项目69个,总投资400.5万元。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11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解决村级组织中存在的突出的问题,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为重点,坚持思想整顿和组织整顿并举,普遍整顿和重点整顿相结合,通过对村级组织进行集中整顿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目标任务

通过整顿建设,工作较好的村党(总)支部要上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新的提高,争创全市、全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点或“红旗党支部”;整体工作处于中间状态的村党支部要上等次,上台阶;工作一般的村要抓好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总之,各村党组织通过集中整顿建设,要达到以下目标要求:

1、领导班子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健全,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执政能力和为民办实事的能力明显提高,村党(总)支部书记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增强,群众威信高。

2、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员模范履行义务,带头学理论、学科技、学法律,80%以上的中青年党员都能掌握1—2门农村适用技术;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村级组织工作运行进一步规范。村“两委”班子关系协调,各项工作制度健全,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规范;能够依靠群众管理村务,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村党(总)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4、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5、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心系群众,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群众反映好,满意程度比较高,能够凝聚人心、尊重民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村级组织得到群众拥护。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增强村级党组织的整体合力。要把整顿村“两委”班子作为整建工作的重点,结合今年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好班子,配强书记。对于班子健全,团结协调、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的村,要保持班子的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对于班子不团结、不协调、工作处于一般化或中间状态的村,要深入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班子成员谈心活动,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化解班子内部矛盾,增强班子之间的团结;对不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村干部,要坚决予以调整。要拓宽选人视野,注重从回乡知识青年、选派到村任职的大学生、本村经济能人、复员军人、外出务工经商能人中选拔,充实干部队伍;调整选拔干部要因村制宜,因人制宜,注重干部实绩,注重群众公论。要注意保护那些干事业的干部,干得好的要坚决留下来,真正把那些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人用起来。积极推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倡村党支部成员按程序推选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切实增强村级班子的整体合力。进一步探索有效的管理激励机制,从目标管理、工资补贴、养老保险、民主监督、评比表彰等方面加强对村干部的规范化管理,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按照《》的有关规定,对所有任期届满的村党支部进行改选换届,以增强班子的工作活力。换届前,各镇整顿工作组要组织村民代表和全体党员对村级“两委”班子进行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和平时掌握的工作成绩,推荐村“两委”班子成员,为村“两委”班子顺利换届奠定基础。

2、拓宽渠道,夯实基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要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整顿建设的中心任务,村级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发展意识,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物质基础。集体经济比较薄弱的村,要充分利用和挖掘集体各类资源潜力,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对发展势头好和有发展潜力的集体经济项目,要积极支持和帮助。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依托资源优势,转换经营体制,最大限度地盘活资产,增加村集体收入。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资金项目,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机遇,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项目,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帮助农民搞好技术服务,使农民群众在结构调整中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引导失地群众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务输出,确保失地不失收,同时,要对村级财务进行全面清理,积极消除不良债权,减轻村级负担,切实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后劲。

3、强化教育,搞好培训,努力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双带”能力。严格落实“”、组织生活会,农村党员联系群众和服务群众等制度,切实加强党员的日常管理。要充分利用镇党校和村级党员活动室,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任务,采取集中辅导、电化教育、实地观摩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宗旨教育,政策和法律法规知识、市场经济知识、 文化科技知识等方面的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致富建设新农村的本领。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慎重地做好发展党员工作,通过思想引导、党员带动、活动激励等措施,注意把农村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重点做好在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头勤劳致富并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工作,从而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切实解决农村党员的老龄化问题。各村每年应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不少于3名,发展新党员1—2名。继续采取“六个一点”的办法,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村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员活动室的档次和整体功能。尤其是目前无村部或党员活动室破烂陈旧的村党支部要积极创造条件,确保完成翻建和新建任务。

4、完善制度,强化管理,逐步规范村级工作运行机制。严格执行“两委”班子联系会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促进村级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规范、透明、高效。凡是涉及村民利益的大事,都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村民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村党支部要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支委会和党小组会,开展一次党员活动,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第半年集中组织上一次党课,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集中培训,搞好民主评议,召开两次以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主的民主生活会。通过这些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不断提高村级组织的运行质量和工作水平,促进农村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5、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切实提高创建水平。各镇党委要把这次整顿建设作为巩固创建“五个好”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成果的有效措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制定整顿计划,明确整顿时限,认真作好工作。经分类排队,处于较好的村党支部,要因村制宜,作出新的工作规划,提出新的工作目标,制定新的工作措施,确保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有新的提高,建成全市乃至全区村级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示范点;对于整体工作处于中间状态的村党支部,要切实增强发展后劲,要对照较好村党支部的标准,逐项进行分析,认真查找薄弱环节,按照时间要求逐项进行整改落实,力争20__年进入较好村党支部的行列;对于工作一般的村,要切实抓好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各村要通过整顿建设,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年底前,各镇党委都要对整顿情况进行自查自验,迎接区委组织部的验收。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先进村党支部和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区委将进行表彰奖励。

农村支部党建经验总结篇1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但必须看到,在建设和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制约发展的问题和因素,部分村的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一些村集体经济薄弱,农牧民增收较为困难,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农村基层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不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等。

开展机关党支部与村(社)党支部一对一互动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重大历史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解决**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平安**的重要基础。各州直机关党支部和村(社)党支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一对一互动的重大战略意义,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开展一对一互动工作列入重要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解决农村牧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促进全州城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届七次全委会、州委九届十次全委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州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在知识、信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扎实开展共建、帮扶、促进活动,以实际行动关心困难党员群众,帮助农村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牧区经济社会发展。

三、目标和内容

开展州直机关党支部与村(社)党支部一对一互动的目标是,通过开展互动,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发展农村牧区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加强农村牧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牧区基层组织解决自身矛盾的能力,增强农村牧区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农牧民同致富的责任意识,提高农村牧区党员的致富能力和水平,提高农村牧区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使机关党建与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密切相联,增强机关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带动力,积极探索加强机关党的建设的新?BR>互动的内容是:

(一)互动双方党支部和党员要经常联系,互相学习,形成广泛的交流机制:村(社)党支部要主动接受机关党支部的辐射,认真学习机关党支部规范化的工作方法,农村牧区党员要主动向机关党员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技知识。机关党支部要以“关注农牧区、关爱农牧民”为主题组织党员向村(社)党支部学习艰苦奋斗和甘于奉献的精神,并对照思想实际和自身工作开展讨论,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互动双方党支部和党员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主题,切实联系实际,开展结对共建活动。机关党支部要发挥自己的知识、信息、人才等优势,帮助农牧区支部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寻找增收门路。村(社)党支部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主动参与各项活动,认真实施双方共同制定的发展经济、创业致富的具体措施。

(三)各州直机关党支部和党员要根据互动村(社)党支部和党员的实际困难,提供切实可行的帮扶:要协助村(社)党支部抓好班子建设和阵地建设,帮助无党员活动室的党支部做好党员活动室的修建工作;要着力改善农村环境,为农村牧区社会事业建设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要积极帮助化解农村牧区基层矛盾,维护农村牧区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牧区社会和谐;要经常深入互动村(社),针对农村牧区困难户、五保户、贫困党员和残疾人的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

(四)各州直机关党支部每年组织本支部的党员深入到互动村(社)不少于3次,机关“一把手”或支部书记深入互动村开展不少于5次。各村(社)党支部每年组织本支部的党员到互动机关党支部不少于2次,支部书记不少于3次。

四、具体步骤

(一)调查制定互动计划(4月底以前)。全面调查互动村(社)基本情况,制定具体互动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要反映出州直机关党支部对村(社)党支部的承诺服务内容。具体工作计划于4月底前报州委组织部。

(二)正式实施操作(5月份开始)。各州直机关党支部和党员与村(社)党支部和党员,正式开始互动。

(三)检查考核(每年年底)。一对一互动,将按“一年一检查、一验收”的原则,坚持每年检查考核一次,好的给予通报表扬,差的给予通报批评。考核评比验收以党支部为单位。考核结果将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工作。

五、工作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