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合集12篇

时间:2022-02-27 03:15:07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1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西部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省教育厅将于2020年10月底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各地2019年度西部隆起带和“三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项目执行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价,为做好迎查工作,各派出学校和受援学校要根据评价内容,认真准备好各类档案材料,材料不全的要及时补充完善,做好迎查准备。各学校务于10月23日前将档案材料整理好,所有材料一式2份,学校自存1份备查,上报县教体局人事科1份,汇总整理全县档案。

根据评价指标,学校应整理以下方面的档案材料:

1.受援学校管理制度健全。受援学校根据选派计划制定支教教师教学管理、日常管理、考核管理、福利制度等的相关管理制度与措施。(要求提供完善相关制度)

2.派出学校根据选派计划、方案等文件选派教学能力强、素质高、表现好,教育教学工作认真的骨干教师进行支教。提供《支教教师花名册》,《报名摸底情况统计表》。(要求报名摸底情况统计表上报名人数要多于支教选派人数,从报名人员中选出优秀的去支教)。

3.选派学校、受援学校与选派教师签订三方协议。

4.支教教师按要求及时到达受援学校支教。(要求提供支教介绍信,并按介绍信上的报到时间到受援学校支教,有相应的报到记录或接待记录、照片、签到表、支教教师考勤表等材料)。

5.支教教师到受援学校支教时间达到2个学期。(提供支教教师签到表、考勤材料)。

6.支教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按照受援学校要求授课(带班),教学课时量达到学校规定要求,不低于省定标准,课时量达不到的将相应扣分。(要求提供受援学校两学期排课计划、教学安排,支教教师两学期实际上课课程表、上课到岗情况考勤表、教案等)。

7.开展教研活动。通过示范教学、专题报告、集体教研等形式指导和推进受援学校教师开展培训和学科课题研究。(要求提供教研活动计划、方案;支教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材料)。

8.支教教师日常管理。受援学校加强支教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受援学校管理考勤到位。(要求提供受援学校日常管理、考勤材料)。

9.支教教师管理、考核。受援学校对支教老师支教期间的德、能、勤、绩、廉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运用的不扣分,考核结果未运用的扣分。(要求提供支教教师年度考核材料;所教课程成绩提升情况;受援学校支教教师的工作总结;考核结果运用资料等)

10.积极促进派出学校受援学校教学交流。受援学校通过支教教师加强与派出学校联系、交流,解决支教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并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得分;否则,不得分。(要求提供受援学校与派出学校进行教学交流的相关证明材料)。(该项结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1.支教工作总结。支教工作结束后,支教教师对支教情况做总结,并形成工作总结。(要求支教教师提交工作总结)。

12.对支教教师与本校教师同等对待。在教学管理、课时安排等工作中与本校教师同等对待,实行统计管理。(要求提供相关佐证材料)。(该项结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3.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生活和工作。受援学校负责人主动关心支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通过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为其安心支教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支教工作顺利进行。(要求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该项结合访谈或问卷调查情况)

14.积极配合派出学校和支教教师工作。组织受援学校教师、管理人员与支教教师结对跟学,加强与派出学校的交流,组织干部职工观摩学习支教教师和派出学校的先进经验,切实通过支教工作提高办学教学水平。(要求提供结对跟学、组织观摩学习相关材料)。

15.对支教教师生活保障落实情况。受援学校保证支教教师支教期间的安全,为支教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用品和保障,为支教教师安排适宜居住的周转宿舍。(要求提供受援学校提供保证支教教师安全、提供生活保障的相关制度及落实材料;周转宿舍照片(结合现场满意度调查情况);提供就餐方便的相关证明材料等)。

16.支教教师担任班主任情况。(要求提供班主任相关材料)

17.支教教师公开课开展情况。每位支教教师在受援学校开设不小于4 节公开课的,不足的扣分。(要求提供开设公开课计划、通知、课件或教案、开公课总结等材料)。

18.支教教师教研情况。支教教师积极参与各种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要求提供教学研究相关证明材料)。(结合对同事的调查问卷)。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2

在学习上,我认为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的知识面广了,涉及施工技术、材料性质、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学习专业课程,需要与实际结合,更需要认真的学习态度,细心、谨慎的性格。有一点特别的是,建筑工程与经济相挂钩,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减少材料的损耗,选用更经济的材料。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每个学期均拿到奖学金,荣获“学习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这些源于我对学习的热爱,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特别是学习,没兴趣就学不好。我认为对专业课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还应该多阅读课外书。所谓“学海无边”,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应经常对市场材料价格做调查。施工技术和材料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关心最新施工技术和材料价格,才能学好专业知识。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3

1.1 教学档案不完整

一所学校比较完整的教学档案应该包括:开设专业可行性方案、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研究、实训教学、教学质量分析、教学总结、教案、考试题库、考试成绩以及学籍管理、学生教育管理、学生变动情况统计、新入学生和毕业生名册、毕业生反馈等方面的内容。据了解,目前各类学校教学档案的收集整理,都不同程度存在以下问题。

1.该形成的文件没有形成。按经验随意上课已成为某些“老”教师的习惯,觉得没有必要编写课目新课标、拟写教学进度、编写教案、教材分析等教学文件;学期教学总结时,往往是开个会,大致谈一谈,作作简单的记录;对新开办专业,在师资、场地、设备等办学条件论证方面,常常是几个领导坐下来议一议,没有形成书面的可行性报告;毕业实习材料,实训教学管理方面材料很多都没有按管理上的要求形成文件。最后有的材料无法归档。

2.文件在运行中流失。上级机关的批复、招生、表彰决定、教育教学管理等文件,往往在业务部门办理的过程中,传来传去传丢了。如学校领导或处室主任收到或开会带回的文件材料:规范学籍材料、实施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报告、校园安全管理、教学质量目标考核等不是按收文处理程序先交办公室登记后,再传阅、办理,而是处室直接办理,办理完毕又没有及时归档,最后材料丢失。

3.该归档的文件或材料未归档。教师自编教材、教案、试卷,合编教材,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的自我反思材料、在各种刊物和学术上发表、翻译的论文、文章等一般都舍不得归档;会议材料、教师参加教学研讨会、交流会带回的材料,多数留在个人手中没有归档。如教师为了出一份质量较高的试卷,认真研究新课标,钻研教材,花了很多时间,等学生考完试后,考卷也一起流失,出现无法补救的现象。另一种教师自编的教案,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为了促进课标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补充了很多典型案例,这样的教案对今后很有利用价值。可教师档案意识不强,不肯交档案室存档,时间一久当废纸处理。

4.形成于校外的材料,如毕业生反馈等材料,不是在校内形成的,容易被忽视,造成这部分材料的欠缺。

5、学生残留档案未归档。学生的档案是随着升学时,被录取学校提着的。但有一部分学生没能继续就读,就参加工作了,他们的档案就暂存放在原学校,等需要时再提着。可有的学校没把残留的档案整理归档,乱堆在一旁,时间一久,学生又没来拿,就处理了,造成有的学生拿不到档案,不能提职提薪。

1.2 教学档案不准确

1.有的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进度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和教务部门的检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本不按原计划、进度执行,只凭“肚子里的东西”口授而已,这样的计划既不准确也不真实。如以往“传授型”教师已远远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课改需要的是“研究型学者式”的教师。教师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成长成才的。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凭“肚子里的东西”口授而已,就与新课标强调的上下结合,强调问题从实践中来,在实践中研究,在实践中解决,在实践中提升相脱离。

2.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一般只是预设而已,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往往还需考虑到专业特点与学生素质等问题,对计划、进度进行调整、修改、补充,但往往没有把这些变化情况记录下来,或记录不详,最后无法提供利用。

3.教学管理及学生管理方面的台帐记录没有建立或做得不认真。如学生基本情况统计,对学生奖惩、成绩、评语记录不详,有的甚至漏填;教师考勤、任课没有记录。这些材料往往要等到学校评估或上级检查时,才匆忙进行“补课”,这种应付检查补做的记录,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提供不了真实的价值。

1.3 载体材料不规范

1.教师在编写教案、授课计划、撰写总结、填写学生成绩、学生名册、学籍评语等材料时,常常用复写纸、圆珠笔、铅笔及其它不耐久的字迹材料。如学籍评语上记载着林XX学生在校年年都是班干部、三好生、成绩优秀,尊纪守法等等。若干年后,这位学生成了才,回母校想看看当年自已在校情况,可提供的是一份当年用圆珠笔书写的,现字迹已模糊不清的材料。

2.表格和表册不统一,制作材料五花八门,既影响案卷质量也增加立卷难度。如有的用16K、有的用A4、有的表格横着写、有的表格竖着写。

2 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工作

2.1 提高认识

加大《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群体档案意识,是解决教学档案完整性与准确性的根本前提,尤其是专业教师的档案意识最为重要。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大量的教学文件形成于教师手中,是他们长期积累,甚至耗费毕生精力与心血的结晶,珍爱有加,自我保存得相当好,舍不得交出来,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对教师要做深入细致的宣传工作,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宣传教学档案的重要性以及教学档案流失所造成的巨大损失,通过宣传,让他们明白档案资源是一项社会财富,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的义务与利用的权利,使之认识到这些珍贵的资料,只有放到档案部门,才能得到最安全的保存。同时,要让他们认识到,建立教学档案是做好学校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是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把教师劳动成果作为学校历史财富保存起来甚至永远地流传下去,是学校对教师关怀和尊重。

2.2 超前控制,严格审核

教学档案是由教学活动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转化而来,没有前期文件材料的形成,档案管理就成了“无水之渠”,缺乏物质基础,因此,只有对文件材料形成进行超前控制,对档案收集进行严格审核,才能确保教学档案的完整、准确。

1.明确归档范围,从文件材料的形成抓起。

教务处(室)和政教处(室)是重要的教学督导和学生安全管理部门,所有的教学文件均在这里形成。因此,这两个部门应克服重教育教学、轻档案材料收集的现象,把教学文件的形成、收集工作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之中,依靠管理来规范教学文件材料的形成并转化为档案。学校档案部门应在每学期初,将《归档通知书》发放到这两个处(室),明确归档范围,提出具体要求,并定期检查、督促、指导。教务处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材料的形成和归档:第一,办班可行性方案、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材要收集汇总,审查修改报校领导核定签发、交付打印成册,然后将定稿和原稿归档。同时,对尚不会编写教学计划、进度的“老”教师,进行帮助、指导。第二,定期开展教案、论文评比活动,既活跃学术气氛,交流教学经验,又可从中选出典型教案、优秀论文归档。第三,定期检查计划、进度的执行与变化情况,及时找出“失真”部分,责成有关人员修订、补充、归档。第四,抓好各学科考试内容(包括空白试卷、标准卷、质量分析、考试成绩等)与教学总结形成文件的收集归档。第五,建立学生基本情况登记、学籍变动登记、奖惩登记、毕业生去向登记等方面的台帐记录。在校外形成的材料,要注意收集原始材料和第一手材料,如毕业生反馈、获奖成果等材料要有通报文件,个人奖状要有复印件及声像材料,针对学籍档案形成周期长,并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要注重不间断的积累,待学生毕业时归档。政教处(室)应将学生在校内外的学习和活动中,如加强学生安全教育,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法制宣传、交通安全、家教讲座等方面所形成的文件材料及时收集归档, 为使教学档案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确保档案质量,有关部门应根据教学档案材料的结构与内容,设计制作统一规格的表格和表册分发有关人员使用。

2.严把材料审核关

统一规定教学材料的的收集时间,根据学校工作周期的特点,教学材料一般一学期一汇总,一学年一归档,教学方面的材料交由教务处汇总,学生安全管理方面的材料交由政教处审核。审核时要“三看”:一看档案材料项目是否齐全、完整,内容是否填写清楚;二看字迹、纸质材料是否符合标准;三看材料内容与实际执行情况是否相符。如发现材料“失真”,要及时采取措施,责任纠正,及时排除材料中的“水分”和“杂质”,确保档案材料的准确性。同时,要明确规定未经审核认可的材料不能归档。

2.3 建立与完善考核及奖励机制

学校档案人员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负责地将本校形成的教学文件、材料及时收集、保管、积累并如期归档。避免教学文件、材料的散失。学校要把档案管理纳入学校工作的年度考核。各部门及有关人员档案工作做得好坏,均由学校档案室负责考核,根据年度归档率予以评分,报学校领导,做为年度考核的一项依据。(1)鼓励教师有计划地编写教材,对于优秀的材料应给予适当的奖励;(2)奖励教学文件形成完整、准确又执行好的教师和教学人员;(3)奖励教师上交个人在非职务活动中形成的论文,著作等创作材料;(4)奖励工作认真负责并取得成绩的档案员。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4

我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每个学期均拿到奖学金,荣获“学习积极分子”、“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等。这些源于我对学习的热爱,我认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兴趣,特别是学习,没兴趣就学不好。我认为对专业课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还应该多阅读课外书。所谓“学海无边”,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本上,应经常对市场材料价格做调查。施工技术和材料是不断发展的,只有不断关心最新施工技术和材料价格,才能学好专业知识。

在学习上,我认为对建筑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的学习,需要的知识面广了,涉及施工技术、材料性质、设备等方面的内容。学习专业课程,需要与实际结合,更需要认真的学习态度,细心、谨慎的性格。有一点特别的是,建筑工程与经济相挂钩,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减少材料的损耗,选用更经济的材料。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5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其中高校毕业生的档案是个体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学生从学校毕业后,就从学生人的身份转换成社会人的身份,面临参加养老保险、转正定级、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甚至于工龄和退休金的计算等与自己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直接与高校毕业生的档案记载内容挂钩。

高校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是由毕业生的学籍档案转换而来的,高校毕业生的学籍档案主要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学生的档案。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学生的入学材料、高校毕业生登记表、综合测评表、学籍卡、组织关系及学生在校的奖惩情况等。学生在校期间的这些材料共同组成了其学籍档案,当学生毕业后,由学校就业主管部门根据学生的实际就业派遣情况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毕业生报到证,并由学校相关部门通过专门机构——机要局转递给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其委托的相关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学生的学籍档案才正式转化成其人事档案,这个转化必须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相关就业协议,并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道证后,才能最终得以实现,并标志着毕业生由学生人转化为社会人。

当前高校在毕业生档案管理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生档案材料内容的不完整性。首先,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来源渠道非常广泛。除学籍卡来源于教学管理部门外,其他材料主要来自于各教学院系、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生本人,这些材料主要涉及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素质材料,内容繁杂,数量庞大,在收集过程中非常容易产生片面或者重复的现象。其次,毕业生档案材料的收集时间跨度大。从学生入学之初的初高中学籍档案,到学生在高校期间各学期的学习记录、综合素质测评、直至最后的毕业生登记表和鉴定表,这个跨度至少要3到4年的时间,学校经手人可能更替,从而造成材料的缺失,不利于学生档案的完整和统一。最后,毕业生档案材料的内容完整性、延续性强。有的学生是团员,可档案中缺少了中学时期的入团志愿书;有的是学生党员,却缺少入党申请书和转正报告;有的学生在毕业生登记表奖励一栏中,写了不少荣誉,但在档案中没有这些荣誉的奖励证明材料;材料的不延续和不完整,容易给人造成材料不实的印象。

2.档案的保管和转移过程中的不规范性。首先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暂时保存在学校。这就造成每年毕业季,因为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很多毕业生都会要求暂时将档案保留在学校,这些学生往往对毕业生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很多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在一到两年后转移走自己的档案,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档案会积压在学校,使得本就有限的档案库房不能承载,档案管理人员不胜重荷,难免会造成疏漏;其次,由于学校机构调整,档案管理人员的不稳定性,难免个别档案管理人员责任心欠缺,从而在档案收集和保管过程产生失误,造成学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给学生就业和今后的调动、晋升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最后,由于个别档案管理人员的政策性不强,有时会为了图省事,不是通过机要局这一专门的途径流转毕业生档案,而是将档案通过快递、EMS等方式寄送学生档案,更有甚者直接将档案交给学生,从而出现学生自带档案的现象,这些不规范的档案流转,就更容易出现毕业生档案的损坏或遗失,将会给学生日后办理相关手续带来诸多麻烦。

3.毕业生档案材料的不规范性。首先是由于大多数学校对档案材料的用纸、书写及格式没有明确的规定,造成归档的档案材料有的用A4纸张,有的用16K纸张,造成毕业生档案装订的不齐整;其次是书写不规范,有的学生的入档材料甚至用圆珠笔书写,这些用圆珠笔书写的材料一般几年后就变得模糊,会给日后档案保存带来很大的困难;最后,学生的奖惩材料,甚至有的学生的《毕业生登记表》中都会有公章和系部意见的现象。

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高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1.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档案工作的重视,从人财物等方面积极支持毕业生档案工作。从院系、到学校都要配备固定的毕业生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专门的毕业生档案室或库房;做好相关工作的奖惩条例,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2.高校要加强毕业生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工作。明确毕业生档案管理的条例、分工及职责,并要严格按照《档案法》的要求,规范毕业生档案工作。

3.加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责任心的提升,确保档案材料的质量。要求档案管理人员有爱岗敬业的精神,积极钻研档案管理相关业务,规范毕业生档案的流转;同时,要不断提升责任心,本着为学生服务的宗旨,确保毕业生档案材料的规范与完整。

4.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毕业生档案材料的重要性。首先,毕业生在填写相关材料时,本着对自己负责的态度认真填写,不能敷衍了事;其次,毕业生一定要关心自己的档案。如果是正常派遣的学生,学校会通过机要局寄送毕业生档案,学生可以在毕业生档案寄出两个月之后,向相关人事部门进行查询,如果档案未收到,就要及时向学校相关部门查询,确认,以保证自己的毕业生档案不缺失;最后,如果学生在毕业后暂时未找到就业单位,而将其档案托管保存在学校的,在明确了用人单位后,就要及时到学校办理相关就业手续,以便学校正常转递档案,不要误以为既然学校能够免费保存,就不用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其实,学校保存的只是毕业生的“学籍档案”,只发挥存放的作用,不能以此为依据为学生开具相关的证明材料。在社会上,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由学籍档案转成的人事档案,只有所在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才有权利开具相关证明,办理相关事项。

因此,无论是高校还是学生都要重视毕业生的档案,使毕业生的档案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好地为学生,为社会服务。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6

1 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学生档案的好处

1.1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和“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档案管理是学校档案管理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学校历史资料,这个资料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是展示学校工作实绩的一个窗口,是学校评估资料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如果将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就能为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使学生将被动约束变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人事档案的价值有两个方面涵义,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学生为了不在自己的档案中留下不好的痕迹和记录,会将老师、家长的管教变为自我教育,变被动约束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有助于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使考试作弊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能够顺理成章,树立起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

1.3学生档案可提高办事效率

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班主任将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好,将各种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随手可得,满足班主任和学校各个部门工作的需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和学校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对学校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4学生档案是综合评价学生和评先选优等的依据

每学期期末“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奖学金等的产生,贫困学生补助基金的发放等,都涉及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班主任平时积累了学生的点滴材料,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各科学习、遵守纪律、劳动表现、家庭经济等等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就有根有据,评选出来的先进和优秀就让人口服心服,发放出去的贫困补助金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1.5学生档案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资料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早已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经常不断的。但这些交流与沟通并不一定都是有效的,并不一定都能产生教育的合力。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如果不把握好,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学校或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破裂,从而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6学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和推荐就业的基础

档案能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情况,当学生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档案是学生的“资本”,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他的档案材料每一样都是“好”的,但他做到了每一样都好吗?班主任不可能以坏充好,以劣代优,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没有私心的同时,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将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缺点,记录得清清楚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好谁差,有证有据,一目了然。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班级整体档案(指面向全班学生设立的档案)。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进校时:入学通知书、《新生报到程序表》、《新生登记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贫困证明、学生进校时的照片、《入团志愿书》;奖励、处分材料:每学期的获奖情况记录、每学期受到的处分情况记录、检查;综合表现材料:《每学期学生考勤统计一览表》、《每学期学生劳动情况一览表》《学生成绩卡》、《学生每月操行成绩一览表》、《学生综合评定成绩一览表》、每学期参加各种活动的情况记录、每学期班主任及班委会的评价记录;毕业前夕:毕业前的照片、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

3 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管理

3.1准备好档案所需要的各种表格

在以上档案内容中,无论是学生个人档案,还是班级整体档案,都涉及到很多表格,表格中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表格如果设计不好,档案的信息就不全、不完整,档案的用途就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立档案前就必须将档案涉及到的各种表格设计好,甚至打印好。

3.2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

具体做法是:第一,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随时收集、存放学生的各种个人纸质档案材料;第二,为班级准备几个档案盒,随时收集、存放班级的各种纸质档案材料;第三,在电脑上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文件夹,装入设计好的各种表格,随时收集、输入学生的各种个人电子档案材料;第四,在电脑上为班级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随时收集、输入班级的电子档案材料。

3.3有强烈的收集意识,并及时存放

对学生及班级的任何材料,要有强烈的收集意识,不要怕麻烦。有时看似无用的材料在关键时却派上了大用场,因此不要随手将“废物”扔掉,放一放再看是否有价值。并且对材料要及时记录,及时存放,以免事后遗忘,使有用的材料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3.4材料的分类、书写和档案的移交

材料有了,但杂乱无章,使用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因此,应根据档案的属性进行分类,清晰地列出目录,使档案材料有“归属”,对号入座,便于及时查找。为档案材料保存时间长久,书写时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绝不能使用圆珠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国家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班主任应将完整齐全的学生个人档案材料(纸质档案)移交学校有关部门,严禁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而班级档案材料和学生个人的电子档案材料,除移交学校有关部门妥善保存外,班主任最好也能够备份保存,为今后的查找提供方便。

班主任对学生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赋予我们的职责!档案中点点滴滴的内容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班主任工作是艰辛和劳累的,但更是充实与快乐的!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7

1 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学生档案的好处

1.1学生档案是学校档案和“校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的档案管理是学校档案管理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学校历史资料,这个资料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是展示学校工作实绩的一个窗口,是学校评估资料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如果将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就能为学校学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使学生将被动约束变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变为自我管理

人事档案的价值有两个方面涵义,一是凭证价值;二是参考价值。学生为了不在自己的档案中留下不好的痕迹和记录,会将老师、家长的管教变为自我教育,变被动约束为自我约束、被动管理为自我管理,有助于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使考试作弊等得到有效遏制,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管理能够顺理成章,树立起良好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地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走向工作岗位。

1.3学生档案可提高办事效率

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工作效率。班主任将班级学生档案管理好,将各种资料整理得井井有条,需要什么随手可得,满足班主任和学校各个部门工作的需要,这就大大提高了班主任和学校各部门的办事效率,对学校的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1.4学生档案是综合评价学生和评先选优等的依据

每学期期末“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奖学金等的产生,贫困学生补助基金的发放等,都涉及到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的综合评价。班主任平时积累了学生的点滴材料,熟知每一个学生的各科学习、遵守纪律、劳动表现、家庭经济等等情况,对学生的评价就有根有据,评选出来的先进和优秀就让人口服心服,发放出去的贫困补助金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1.5学生档案是班主任与家长交流的资料

教育的本质是一种沟通。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早已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因此,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是经常不断的。但这些交流与沟通并不一定都是有效的,并不一定都能产生教育的合力。班主任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如果不把握好,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学校或班主任与家长关系的破裂,从而直接影响教育目标的实现,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1.6学生档案是学生毕业必不可少的材料和推荐就业的基础

档案能综合反映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发展的情况,当学生面临毕业即将走上工作岗位时,档案是学生的“资本”,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他的档案材料每一样都是“好”的,但他做到了每一样都好吗?班主任不可能以坏充好,以劣代优,必须实事求是,公平、准确地评价每一个学生。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没有私心的同时,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工作方法,将学生的每一个优点,每一个缺点,记录得清清楚楚,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好在哪里,差在何处,谁好谁差,有证有据,一目了然。

2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档案内容包括两类:第一类是学生个人档案(指面向学生本人设立的档案);第二类是班级整体档案(指面向全班学生设立的档案)。

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进校时:入学通知书、《新生报到程序表》、《新生登记表》、《家庭经济情况调查表》及贫困证明、学生进校时的照片、《入团志愿书》;奖励、处分材料:每学期的获奖情况记录、每学期受到的处分情况记录、检查;综合表现材料:《每学期学生考勤统计一览表》、《每学期学生劳动情况一览表》《学生成绩卡》、《学生每月操行成绩一览表》、《学生综合评定成绩一览表》、每学期参加各种活动的情况记录、每学期班主任及班委会的评价记录;毕业前夕:毕业前的照片、职业技能鉴定情况、《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

3 如何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档案的管理

3.1准备好档案所需要的各种表格

在以上档案内容中,无论是学生个人档案,还是班级整体档案,都涉及到很多表格,表格中实际上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因此,表格如果设计不好,档案的信息就不全、不完整,档案的用途就大打折扣。因此,在建立档案前就必须将档案涉及到的各种表格设计好,甚至打印好。

3.2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相结合

具体做法是:第一,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档案袋,随时收集、存放学生的各种个人纸质档案材料;第二,为班级准备几个档案盒,随时收集、存放班级的各种纸质档案材料;第三,在电脑上为每一个学生准备一个文件夹,装入设计好的各种表格,随时收集、输入学生的各种个人电子档案材料;第四,在电脑上为班级建立一个管理系统,随时收集、输入班级的电子档案材料。

3.3有强烈的收集意识,并及时存放

对学生及班级的任何材料,要有强烈的收集意识,不要怕麻烦。有时看似无用的材料在关键时却派上了大用场,因此不要随手将“废物”扔掉,放一放再看是否有价值。并且对材料要及时记录,及时存放,以免事后遗忘,使有用的材料失去它应有的意义。

3.4材料的分类、书写和档案的移交

材料有了,但杂乱无章,使用的时候常常找不到。因此,应根据档案的属性进行分类,清晰地列出目录,使档案材料有“归属”,对号入座,便于及时查找。为档案材料保存时间长久,书写时使用碳素墨水或蓝黑墨水,绝不能使用圆珠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及国家有关学生管理工作的政策规定,学生毕业后,班主任应将完整齐全的学生个人档案材料(纸质档案)移交学校有关部门,严禁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而班级档案材料和学生个人的电子档案材料,除移交学校有关部门妥善保存外,班主任最好也能够备份保存,为今后的查找提供方便。

班主任对学生档案的建立、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细致的工作,需要班主任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必须脚踏实地、一丝不苟,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所赋予我们的职责!档案中点点滴滴的内容都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关爱。班主任工作是艰辛和劳累的,但更是充实与快乐的!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8

2.进行组内分工。

3.进行资料和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学习。通过网络下载黎学智教授的《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专题讲座材料,对 “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进行专项学习。够买黎学智教授的《初中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下载邱大炮的《黑英语》资料,以及一些英语词汇学习方法的文章或论述。

4.对部分材料进行整理和学习。把黎学智教授的《英语词汇逻辑记忆法》专题讲座材料制成幻灯片。

5.对参与成员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基本功的培训。

6.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计划购买个人电脑,坚持日常的学习和多媒体的培训。购买u盘以备考制资料,互相学习。

第二阶段研究计划

经过第一阶段的准备工作,我们的科研课题顺利地过渡到第二个阶段——实施阶段中。本阶段正值教学的黄金时期,有利于开展全方位的课题研究工作,在课题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特制订本阶段第一期(XX年5月-XX年6月)课题科研计划:

1.英语组全体教师进一步学习黎学智教授的“逻辑记忆法”理论,邱大炮的《黑英语》词汇学习模式,以及“图忆英语”词汇学习模式,对它们做深层次的研究,更多的吸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同时,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网上学习和交流,关注词汇学习方法和词汇研究的前沿理论。

2.定周四为教研活动日,课题组隔周活动一次,以便各年级实验教师集中交流研讨。平时的活动由年级组长负责。

3.定期给实验班的学生做“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方法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对该方法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以便更好的在学习中运用。

4.对实验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技能培训,提高大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及词汇活动课件制作水平。

5.各年级的实验教师在实验班进行词汇立体教学的实验,把“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指导学生用新方法进行词汇学习,初步扭转实验班的学生词汇学习的传统方式和低效局面。

6.每学期组内开展两轮的汇课交流活动。要求实验班的教师每人推出两节课,作为组内交流;课题组向学校推出两节公开课。交流课原则上分年级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英语组全体教师参加,共同探讨提高。

7.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实验教师要以“xx”词汇立体学习法为基本理念,做好所任阶段教材内容中每一课单词的词汇具体学习方法的研究、探讨及整理工作,并于本学期末进行阶段汇总,为下一个学期课题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8.在班级或学校内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单词游戏活动。每个实验班在每学期举行阶段性词汇活动2-3次,每年级于学期后期都组织了一次校级词汇游戏活动竞赛。

9.做好学生词汇学习现状和学习方法的调查工作,根据调查情况作具体工作的调整。

第二阶段研究计划2

“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已经成为我校英语教学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以它的独特魅力被广大的师生所青睐。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研究的范围,争取更多的成果。本学期(XX年9月-XX年6月)课题研究工作安排如下:

1.在全校范围内推进“xx”单词词汇立体学习法的实验,让全体学生感受其功效,打碎机械记忆的枷锁,走出传统记忆的禁锢。

2.聘请专业教师为课题组教老师做多媒体课件制作技巧的指导,使课件形式多样,从演示文稿提高到flash动画。于学期末进行优秀课例和优秀课件的征集。

3.大胆进行课堂词汇教学模式的改革,进一步探讨多媒体支持下的“xx”英语词汇立体课堂教学模式。继续通过年级和组内

形式进行讲课、听课、评课、座谈等进行研讨交流。

4.第一学期继续从事所任阶段教材内容中每一课单词的词汇具体学习方法的研究、探讨及整理工作。第二学期进行单词大汇总。按照课本顺序,从1册到六册以单元为顺序逐册进行。

5.对“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作理论上的阐述,撰写《“xx”英语词汇立体学习法概论》和《“xx”英语词汇立体游戏活动概论》,以便更好地指导教研和进行校际交流。

6.聘请市教研室刘老师来我校进行课题研究的指导工作,以确保研究的科学有效。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9

一、交换生的外语课程资源价值

合理开发和积极利用课程资源是有效实施外语课程的重要保证,[1]41资源开发能力也越发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尺。[2]课程资源一般指课程要素的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以资源的功能特点为标准,可以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作用于课堂并能成为课程的素材或来源,比如知识与技能、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活动方式与方法、世界观与价值观等。条件性课程资源作用于课程但不构成课程本身的直接来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如人力、物力、时间、场地、媒介、环境以及课程主体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具体到语言教学,外语课程资源则包括外语材料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其中的外语教学材料可归为素材性资源,支持系统与教学环境则归为条件性资源。交换生作为人的存在,可以协助外语教师构建丰富多彩的外语教学材料和语言环境,他们的语言能力、知识结构、文化经历、情感体验均可转变为宝贵的课程资源。

素材与条件的资源功能划分为外语教学过程分析提供了良好的框架。外语学习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而学会外语则需要一定的语言素材和条件。对此,王初明有一段精辟的描述,其核心意思是:外语是在交际需求的驱动下,在真实语境的体验里,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在积极情感的配合下,通过长期大量的语言接触学会的。[3]这一外语学习过程观融合了语言学习的素材与条件等资源要素,为我们开发交换生的课程资源提供了一条宏观思路。也就是说,通过具体的开发策略与方法,可以借助于交换生来设计更丰富的交际活动,建构更加真实的外语使用情境,创设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拓宽外语素材的来源及其语料真实性和文化丰富性,从而充分发挥交换生作为课程资源的素材功能与条件功能。据此可以认为,交换生作为不同国家学校教育交流的重要形式和参与者,其在外语学科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课程资源价值。

二、交换生外语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

“策略”一词有宏观、微观两个理解视角。宏观的策略指实现目标的方案、计划、方针,微观的策略则指具体的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技艺。因此,对交换生资源开发策略的探讨主要应涉及两个方面:1.宏观的总体思路和原则;2.宏观策略指导下具体的开发方法。总体的思路、原则相对稳定,具有理念导向作用;具体做法则可多种多样,只要符合总体的原则,能够产生积极的效用,均可根据教学需求放手取用。宏观开发策略就是:积极利用交换生来创设真实交际需求与情境,构建积极的外语学习体验,提供真实、丰富、多元的学习材料,从而优化学生的外语学习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

在宏观策略的指导下,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将交换生融入外语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他们的语言知识和文化体验来提升教学的实效。由于具体学校的教学环境与交换生的构成呈现出独特性和多样性,设计具体的开发策略需要外语教师对现实条件进行全面审慎的考量。下文笔者以江苏南部某重点高中为例,描述该校在英语课程中开发交换生资源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以供参考。

(一)交换生资源概况与开发思路

交换生项目在该校已经开展了近8年,交换生数量从原来的2名逐年上升到2011至2012学年的15名。2013至2014学年交换生数量维持在15名,其中12名以英语为母语,来自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其余的来自法、意、泰等国,也基本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进行交流。他们将在该校学习10个月,寄住在该校学生家里。除了参加固定时段的中文课程,他们被编入高一年级常规教学班级随班就读,每个班级均拥有一名以英语为母语者。对于交换生资源的开发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1.开发主体:学校、教师、学生;2.开发时空:课堂内、课堂外。两个维度相互交叉,构成不同的开发领域,如学校组织交换生在课外开展英语角活动,教师安排交换生进行口语微格教学活动等。不同活动的展开需要全面考虑课程条件,具体操作时以实用、有效、简便为原则。

(二)交换生资源开发活动举例

在实用、有效、简便的原则下,英语教师组织具体的活动来发挥交换生对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下面举例说明实际工作中使用过的且行之有效的活动形式。

1.课外讲座

邀请交换生围绕某一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讲座,给学生提供鲜活的语言输入和话题知识。在组织时需要注意话题的选定、前期的宣传、会场的安排、后期的效果跟踪。该校曾以圣诞节为契机,邀请欧美的交换生就圣诞节的历史渊源、风俗习惯以及背后的价值观念进行一次面向全校的讲座活动。这次讲座一方面旨在创设更加丰富的语言学习环境,加强文化理解,另一方面则针对当下国内西方节日流行、过度商业化的弊病,通过西方学生现身说法,还原圣诞节团聚、感恩、奉献等本真元素。前期组织学生进行海报设计,做好讲座宣传;交换生根据该校学生的语言水平合作编辑了一本介绍圣诞节的英文小册子,图文并茂;讲座开始前发放讲座提纲;讲座过程中安排提问、互动、竞猜、歌唱等环节;讲座结束时,通知学生在教学楼布告栏相应区域写下对本次活动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未来工作的改进。讲座类活动特别适合西方文化展演。该校英语组的教师也经常以西方重大的传统节日为契机,组织习俗介绍和文化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对外语文化和外语学习的兴趣。

2.英语角

英语角是比较常见的课外英语学习活动,但该类活动的实效却颇受人怀疑。当然,好的活动需要细心策划和精心组织,交换生的参与也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开展该类活动时,组织者通常会:(1)选定一个固定的活动教室;(2)每次由一定数量的交换生与该校学生合作组织;(3)预先告知讨论话题,如环境污染、独生子女政策、禁烟问题等,以便学生有所准备;(4)选定一名交换生做主旨发言;(5)以小组形式开展讨论,划分派别、限定时间,将交换生指派到不同的小组,每组、每派选出若干人展示本组观点和参加辩论,组织者最后给予评论;(6)自由讨论;(7)给出下次活动时间与话题,发放补充的材料,其中含有难词难句的注解。

3.英语演讲俱乐部

沟通与领导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其中跨文化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国际交流频繁的今天更显重要。该校的英语演讲俱乐部由数名师生和交换生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运转,通过培训活动的策划和实施,旨在训练学生的英语演说能力、沟通能力和思辨能力。俱乐部的活动一般依据领导小组集体设计的教学大纲展开,内容涉及英语演讲文体知识、演讲稿的特点和撰写方法、非语言要素的作用、常用的演讲技巧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时间限制,活动主要由交换生和英语教师用英语主持,依托优秀英语演讲范例的聆听、阅读、分析和模仿,来进行演讲知识与技能的学与练。同时辅以命题作文,学生独立撰写演讲稿,交换生帮助修改润色;每次活动选定一名中国学生、一名交换生分别进行演讲展示,授课教师或学生则给予评价和指正。从参与面角度看,英语演讲俱乐部更适合于语言能力较强、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为了保证实效,演讲俱乐部的成员不宜过多。

4.参与课堂教学

让交换生参与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日常化的资源开发方式,具体方法可以灵活多样。该校英语教师常用的方法有:(1)词汇、课文领读与示范;(2)小组活动时穿插于各组提供语言上的帮助;(3)提供口头、笔头表达任务成品的范本,供学生比照、参考;(4)帮助澄清、更正教材教辅中的错误;(5)对课文中的西方文化现象进行资源的补充和讲解;(6)发挥交换生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7)在争议性话题的探讨中凸现东西方学生思维的差异,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8)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这些角色类似于助教,但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和教学目标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和设计,避免低效和形式主义。

5.项目学习小组

在学生学习方式不断转型的时代背景下,《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1]4。多种版本的中学英语教材设置了项目板块(Project),旨在通过实际的语言使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于项目主要由学生课外自主完成,教师很难对学习过程进行全面的监控。通过让交换生参与项目学习,形成项目小组,学生的学习动力、责任心可以有较大提升,项目完成中的问题通常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该校某个项目学习小组曾完成一个名为“Helmet, the protector of the head”的项目。他们通过资料搜寻和整理,设计了一份提倡骑车时佩戴好头盔的公益宣传小册子,内容涉及头盔构造与功能,世界范围内因未佩戴头盔而导致的伤亡情况以及认真佩戴头盔的倡议书。由于交换生的参与和帮助,他们能够收集到较多的相关英文资料;因为他们需要到高一其他班级进行宣讲,在这样一个输出任务的驱动下,小组成员通力合作,认真对语言材料进行阅读、整合,设计宣传手册,准备讲演文稿。该项目小组的活动最终取得了不错的宣传效果。整个过程中,交际目的明确,任务清晰,语言素材丰富,有大量意义协商的机会,学生能够在使用英语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随着校园中交换生数量的不断增长,外语教师可以利用他们独特的语言文化特质来促进本校学生的外语学习。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视角考察,交换生群体有着重要的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功能,能够帮助教师构建更加高效的外语学习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多样化的方式和途径来发挥交换生的外语课程资源价值。

参考文献: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10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4-0092-02

课堂讨论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自主开发的中专应用英语教材把课堂讨论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该教材采用以功能为主线、以话题为具体表现形式、以任务为模式贯穿了每个单元,这为讨论式教学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下面笔者将具体阐述在听力和阅读这两种课型中如何实施讨论式教学。

一、在听力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

听是对口头信息的接受和理解。听力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有效获取口头信息的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课内外听力材料,在听前或听中适当安排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热身”和“预测”。这不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听力材料,而且还会拓宽学生听的输入渠道,同时也能有效地排除某些信息给学生在听力理解上造成的障碍。

1.听力前的讨论

听力前的讨论内容可以是围绕着即将听的材料提出话题或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听的兴趣,使学生对所要听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Unit 8 Pollution时,笔者先让学生做一个热身题,让学生先讨论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有哪些危害?以及引起这些污染的原因有哪些?从而在听之前已对污染这方面的知识有所了解,也给学生对所要听的污染方面的听力材料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2.听中的讨论

听中的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等。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Unit 8 Pollution时,笔者先让学生结合听力的判断题进行讨论,并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听这段听力材料,听完后,自己先做题,做完后,再请同学们来讨论刚才做的题目,并给出自己做题的理由;最后,请同学们根据修改过的题目,再来听这段听力材料,并讨论出正确答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做出答案,而且可以在讨论中不断地自我修改答案,自我充实所听的内容。从而使得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悉了听力材料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和段落大意等。

3.听后的讨论

学生通过听后的讨论可以就所学的内容进行交流,并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领悟文章的内涵,评价文章的特色和对比中外文化的差异等。

例如,在教学第一册Unit 8 Pollution时,笔者先让学生观看一段有关污染方面的录像,内容是关于人口污染方面的辩论赛,正方的辩题是:“Population is a problem we Chinese must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反方的辩题是:“Population is a problem we Chinese mustn’t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然后,笔者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说出各自的观点,并要求阐明理由。由于学生在观看录像时不可能记住正、反两方所讲的原话,而是要通过自己的理解来概括正、反两方的观点,并在概括中融入自己的部分观点。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听力材料的中心思想,领悟听力材料的内涵,而且可以将视、听、说融为一体,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发言踊跃,课堂气氛也显得十分轻松。

二、在阅读教学中实施讨论式教学

阅读是有目的地获取书面信息的交际行动。讨论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讨论可以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讨论的内容通常可以是文章的主题、段落大意、作者的观点、词义猜测、事件发生顺序的排列以及读后所获得的启发等。

1.阅读前的讨论

阅读前的讨论内容可以是围绕着即将阅读的材料提出话题或问题,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的背景知识和阅读兴趣,使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材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例如,在教学Unit 11 Festivals时,笔者先让学生讨论有关圣诞节方面的背景知识,进而引出圣诞树方面的疑问。这样,在学生还没有阅读之前,虽然已经知道我们要讲圣诞树方面的内容,但是他们却渴望知道圣诞树方面的知识,这恰是笔者在让学生阅读之前要达到的效果――想学时才会学好。

2.阅读中的讨论

阅读中的讨论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等。

例如,在教学Unit 11 Festivals 时,笔者先让学生结合阅读的判断题进行讨论,并猜测是正确还是错误;然后,请同学们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看完后,自己先做题,做完后,再请同学们来讨论刚才做的题目,并给出自己做题的理由;最后,请同学们根据修改过的题目,再来阅读这篇课文,并讨论出正确答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轻松地做出答案,而且在讨论中可以不断地自我修改答案,自我充实所要掌握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熟悉了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文章的结构和段落大意等。

3.阅读后的讨论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11

材料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材料技术是现代高科技与新经济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在以高科技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在产业政策、科学研究、教育与人才培养等方面都给予了材料科学重点支持、优先发展的政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实践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高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几乎全国所有设有材料专业的院校均已不同程度地参与了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借鉴欧美诸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模式与体系,培养模式由“专业培养”向“学科培养”发展,从狭窄的专业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变,从钻研狭窄的单科教育向建立工程意识教育转变;同时,吸收欧美国家的“材料学科共同基础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从学科式课程向整合式课程转变,专业课程从中心地位向载体地位转变,课程内容从以学科发展为中心向以培养学生为中心转

变[1]。总体来说,我国高校材料教育正在不断打破旧的专业范围的约束,向其它专业甚至其它一级学科渗透。在这样的背景下,深化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成为必然的选择。

一、国内材料与化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调研对象为国内“985”高校的材料与化学学科研究生最新培养方案,学科涵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两个一级学科,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五个二级学科[2]。调研结果分析表明,国内高校材料与化学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具有如下特点:

(1)除了政治、英语、数学等公共必修课外,课程设置的基本模式为: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包括必修的学术活动、专业外语等)。

(2)专业基础课的数量少,且必修,或者提供少量课程供选择;所设课程都为各方向的基础和共性的理论、测试方法、制备技术和实验技能等。

(3)专业选修课根据各自的研究方向提供很多课程供选择。大部分学校开设的专业选修课都在10门以上,如天津大学为材料学硕士生开设了24门专业选修课;哈尔滨工业大学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生和博士生开设了35门和14门专业选修课;上海交通大学为材料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博士生都开设了20门专业选修课;南京大学为应用化学硕士生开设了26门专业选修课。

(4)对学术活动(读书报告、参加学术会议、听学术讲座)、前沿进展或专题研讨、外语文献阅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标

准[3]。几乎所有高校都将上述课程列为必修,并对其考核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哈尔滨工业大学规定研究生参加跨学科学术讲座5次,并在全系范围内做学术报告2次(其中至少1次使用外文),并鼓励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5)各高校均倾向于按一级学科设置课程[3,4]。如中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均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置了硕士生和博士生的课程体系;四川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等按化学一级学科设置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的硕士生课程体系。

(6)规定或鼓励跨学科修课,以提高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和优化知识结构。

二、我校材料学科研究生培养现状分析

我校材料类人才培养源于1953年成立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金工金相”专业,至今已有55年的办学历史。随着“哈军工”主体南迁长沙,学校原专业体系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材料类与化学类合并组建材料工程与应用化学系,先后开设了“金属材料”、“复合材料”、“军用材料工程”、“应用化学”等专业,为国家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级技术人才。

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以及国内外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材料学科研究生的培养现状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国民经济发展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高级人才的需要,突出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按二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趋势不相适应。我校材料类研究生培养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3个二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此外,还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3个化学类二级学科硕士点,涉及6个二级学科,分布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4个一级学科中。而近年来,随着我校材料学科与化学学科相互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以化学基本原理为学科基础,材料工程为专业方向的特色学科体系,涵盖结构材料(耐高温与轻质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光电功能材料)、材料化学(电池能源材料)、军事化学(含能推进材料)4个特色学科方向。上述6个二级学科交叉融合于这4个特色学科方向中,且各二级学科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如结构材料方向不仅具有“材料学”的学科属性,还具有“材料加工工程”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部分学科属性。因此,这种按二级学科设置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再代表我校材料学科特色学科方向发展。

(2)专业方向划分过细,不利于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我校材料与化学类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涉及的研究生培养专业方向达19个,而每年的招生规模小于40人(2008级博士研究生13人,硕士研究生25),并且培养规模有逐年减少的趋势,这样每个专业方向年招生规模在2人左右。这必然带来两个方面的弊端:一是要开设数量众多的专业课程(如每个专业方向开设1~2门专业课程,则专业课程的数量达38门之多),而听课的学员可能只有1~2人,这既加重了教员的负担,又浪费了日益紧缺的教学资源;二是过多的专业方向不利于教学条件的建设。

(3)课程体系不够优化,不能满足跨学科培养的需求。我校自2004年开始暂停“军用材料工程”专业的本科招生计划,而材料学科又是我校的优势学科,所以本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绝大多数选择报考材料类研究生,呈现较普遍的跨学科培养现象。应用化学专业的本科生由于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知识缺乏,必然会影响其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与后续的论文研究,而在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并没有将材料学科共同基础知识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反而是各类专业课程处于中心地位,这必然会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在课程设置中过于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课程教学,不利于学员创新思维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改革

在全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为了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对材料类专业高级人才的需要,结合我校材料学科与化学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特点,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内容。主要工作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突破学科界限,按一级学科组织人才培养。顺应国内外材料科学人才培养改革的主流,突破材料与化学学科界限,按一级学科的模式组织人才培养,不再按二级学科进行区分,而是按“大材料”的思想,下设“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化学”、“军事化学”4个特色学科方向。在课程设置上,摒弃材料与化学相互独立的模式,跨材料科学与工程和化学两个一级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将材料与化学共性的基础理论作为基础课程的主体,突显材料与化学的交叉融合。具体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上述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材料与化学学科的内在关联性,将化学定位于材料的基础学科,而材料学科定位于化学学科的工程化方向之一。因此,材料与化学类研究生完全可以采取大学科群培养模式,跨材料和化学两个一级学科设置课程体系,完全打通材料与化学课程,不再区分学科门类。这种培养模式虽然在国内同类高校中还不曾采用,是一种培养模式的创新;但和国内众多重点高校鼓励研究生跨一级学科选修课程的精神是相符的。因此,材料与化学大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应该是一种有益学科融合,增强研究生学科基础知识的不错选择。

(2)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按照学科知识体系优化设计研究生课程,课程体系和内容的设计力争做到体现学科内涵、学科基础和学科前沿。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大幅压缩专业课程数量,有针对性地开设高水平专业课程,实现专业课程从中心地位向载体地位转变。〖JP2〗如表1所示,每个学科方向限设专业课程3~4门,且可以跨学科方向选修。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充分考虑“复杂电磁环境”等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大需求,用科学技术进步、军事训练和武器装备发展的最新成果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如将《功能材料》课程改造成《信息功能材料学》,增设《伪装隐身技术》、《生物材料学》、《含能材料性能计算原理》等课程。〖JP〗

在实践性教学环节方面,注重研究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除开设大量的课程实验外,还增加了《高等合成化学实验》和《材料制备实验》2门实验课程。在实验内容的选取上紧密结合我校科研特色,如聚碳硅烷制备与有机硅树脂合成实验、C/SiC复合材料制备与聚合物复合材料构件制备实验、功能陶瓷材料制备与性能表征实验等。这不仅培养了研究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且使研究生提前熟悉科研设备,对后续科研工作的开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3)强调自学和研讨,强化研究生学术活动。突出强调研究生的自学能力,要求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研讨活动,且明确参加学术会议、学术讲座、专题研讨等学术交流活动的等级和次数要求,如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不少于20次(硕士研究生为10次)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至少有4次为跨学科交流活动),本人至少主讲3次。至少应参加一次国际学术会议或全国性高水平学术会议并。并要在参加每次学术交流活动后,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同时强化研究生文献查阅能力,明确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开题报告前应至少全文阅读相关技术文献资料80篇(硕士研究生为50篇),其中外文文献资料不少于阅读总量的1/2,达到熟练的文献检索和综述能力,能够对文献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该研究方向的发展动态和发展潜力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关键问题,并写出不少于7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四、结束语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通过本轮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基本理顺了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关系,达到了更新人才培养观念、优化课程体系、改善创新环境与增强自主学习之目的。但人才培养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与实践,才能永保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参考文献]

[1] 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规格与模式的演变规律[J].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2006,(1).

[2] 李小年.发挥专业优势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5,(2).

[3] 藏兴兵,赖小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学校两学一做交流材料篇12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

党的十报告中提到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作为高职院校的档案管理人员,如何做好两地办学后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为全校师生做好服务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新问题。前几年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两地办学、几校合并成为高校改革的重要模式。一块牌子,两地办学可满足办学之需,开拓发展空间,扩大办学规模和服务领域,提升学校竞争力,为学校未来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也给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等工作带来了影响。面对这些新问题,两地办学后学校档案管理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档案工作顺利进行,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

1.两地办学后学校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1.1两地办学期间形成的文件材料和单地办学的档案材料存在散失现象。在两地办学期间,人们关注的更多是通过机构和人员的调整来实现人、财、物等资源重新优化配置,而对档案部门及其档案的特殊性认识不清,工作不稳定,工作不能按常规办理,给档案部门的收集和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甚至在部门调整、办公室搬迁过程中,将大量的文件材料随无用材料一并处理,导致一些珍贵档案材料该移交的没有移交或丢失,影响档案的完整性。

1.2难以做到集中管理。根据《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对学校分立或合并,其档案应本着集中保管、方便利用的原则,经协议由一校或合并后的学校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而事实上,两地办学的学校校区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两地办学过程中由于面临着教学硬件配备、科研资金扶持、学生住宿保障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两地办学前档案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不同,使两地办学后档案难以做到集中管理。

1.3两地办学后档案工作网络不畅通。两地办学后人员重新划分,原有的档案工作领导和档案人员发生了变化,新的档案工作网络因校区办学、管理上的分散性、兼职档案人员与综合档案管理人员之间联系困难等因素使新的档案工作网络建设存在不畅通等一系列实际问题。

1.4档案管理队伍不稳定,影响档案工作的日常维护。现今整个社会环境人才流动成了一个大趋势,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是档案管理队伍的人才流动却严重影响到日常管理工作,大多数人员还来不及上手就换工作岗位,导致许多应及时归档的材料累积,最后甚至流失,造成档案的不完整。

1.5档案利用受限。长久以来,档案主要是为各级领导决策,为机关各部门工作提供参考服务,而为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则相对较弱。一些档案利用受地域的限制,利用面变狭窄,查阅起来特别困难,既耽误时间,又浪费人力。而且目前多数高校档案利用方式基本上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层上,游离于先进信息技术之外,虽然配备了计算机,但使用范围仍局限于文档目录著录,档案利用无纸化、电子化、网络化程度不高,更谈不上在网上查阅利用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了档案的利用效率。

2.两地办学后如何管理学校档案工作

2.1制订科学的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依法管档。重新制订适应本单位档案管理制度,使档案工作按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运行,是两地办学后高职院校做好档案工作的关键。一是要用制度规范档案工作;二是用制度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确保档案工作有序开展。

2.2增强档案意识,自觉维护档案的齐全完整。档案文件材料未能及时收集归档的重要原因是部分领导及教职工思想不够重视。因此,两地办学后高职院校将强化档案意识作为做好档案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学习档案法律、法规、制度与宣传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广大教职工的档案意识,使之充分意识到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各项事业得以延续和发展和重要条件,是不可再生和替代的信息资源。因而动员广大教职工根据《档案法》的要求,自觉维护档案的完整与安全,积极支持学校档案部门的工作,使重要的、具有保存价值和文件材料及时归档,便于档案的集中保管和利用。

2.3合理配备、增加档案人员,加强档案工作网络建设。建设一支忠诚事业、精通业务、结构合理的档案工作人员队伍,是两地办学后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摆脱困境的重要保障。对此,首先建立好档案室的工作队伍,确保一定数量的专职档案人员,力求这支队伍在年龄结构、专业结构、业务水平等方面都比较合理,便于发挥整体效应;其次大力加强档案工作网络建设,发挥各部门兼职档案员的作用,使校内的资源充分共享。档案工作涉及到学校各个部门、各个方面,仅靠档案部门单枪匹马,无疑是杯水车薪。两地办学后,要根据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发展需求,建立新的档案工作网络,明确两校区档案工作的分管领导、各立卷部门分管负责人及兼职档案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以此提高档案员的工作水平。

2.4明确档案工作目标。一方面是明确档案工作目标,即明确档案工作总的发展方向,可以根据总目标,不断消除偏离目标的因素,通过避部优化,使具体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总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明确档案工作止标,便于加强日常管理,有利于调动档案人员的积极性。根居确定的新目标,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完善各种配套的管理措施,并注重调查研究,不断解决档案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2.5不断创新、提高档案利用的方法和技术。档案部门长期以来所提供的诸如阅览服务、提供复制件、制发证明材料、档案编研服务、参考咨询服务等传统服务方式,为满足档案利用者的各类利用需求提供服务。但在现代化技术比较发达的当下,传统的利用方式方法已难以满足档案用户的需要,档案利用需提供多样性。为了更好地满足档案利用者的档案需求,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发展需求,适时推出特色服务项目,以满足特定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如加快由实体档案管理到电子档案管理的过渡,开通宽带互联网、电脑查阅、电话服务等工作,做到主动提供服务,千方百计为师生提供方便,这样做不仅使档案利用范围扩大了,查找速度加快了,利用者可享受到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而且利用效果十分明显。

3.总结

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若不能及时把握机遇,发展的脚步便会滞后,因此,两地办学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应面对改革的新形势,立足跨区域办学的现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档案工作新里程。

参考文献:

[1]张智涛,谈档案工作如何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管理学》2009年12月.

[2]殷华杰、董玲,怎样才能做好合并后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改革与开放》2009年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