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合集12篇

时间:2022-11-13 21:37:54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1

中图分类号:N54;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090-01

从20世纪初中国开始出版年鉴以来,出版过多少种年鉴?年鉴在国民教育中有什么作用?年鉴的内容怎样做到常编常新等等,都是业内外许多人士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仅从年鉴如何记载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年鉴记载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是时代赋予的使命

我国从1909年出版第一本中文年鉴,到1949年共出版的各种年鉴207种。1979年10月,邓小平同志提出“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之后,我国年鉴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至今各种年鉴的出版已达3000种左右。主要包括:我国编、译的世界和外国年鉴;全国性综合与专业年鉴;各省、市、县综合与专业年鉴;各种统计年鉴;企业年鉴;学校年鉴等。

在这些林林总总的年鉴中,我们能够看到:各年度我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各个方面的情况,系统反映了精神文明建设一系列方针、政策;清晰勾勒了精神文明建设制度化、法制化的轨迹;全面记载了群众性创建活动的不断创新;生动展现了思想道德建设、行风和反腐倡廉建设的丰硕成果;汇集了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的重点、热点及其主要成果。随着《年鉴》的陆续出版,其积累资料、承载历史、服务创建、教育民众的作用愈加明显,成为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资料性年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年鉴记载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存在的误区

在年鉴记载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中,往往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成果高于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这种理解不仅是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关精神文明建设内涵的片面解读,更影响到精神文明建设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建设内容的系统性和建设成效的全面性。精神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基础上升华出的更高形态的人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二者必须同步发展,不可偏废。二是年鉴的精神文明建设记载停留在“浅表”层面上,有些“”有待突破。比如记载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偏少,反映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不详尽。再比如记载反腐倡廉的成果,必然会涉及到某些单位、某些领导人,个别年鉴为了回避这些“敏感问题”,采取少记或不记的做法,刻意回避。这是“报喜不报忧”的思想在作怪,不仅违反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也不符合年鉴客观、忠实的属性。

三、年鉴记载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必须遵循的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站在向历史负责,向人民负责的高度,秉书直笔。各种年鉴的组织者和编纂者要充分认识年鉴是记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加大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总结力度。

年鉴对于负面信息的收录,目前相对于正面信息而言,比重还是很小的。适当地予以收录,既是客观现实的真实反映,也体现了各级党和政府不回避问题,不畏惧风险的态度。关键在于编纂者在思想上和处置上要掌握得当,既要认真对待、大胆采用,又要审慎客观、有所取舍。尤其是对其信息渠道、具体内容,要进行反复调查和核实,避免道听途说,更不能以讹传讹。要增强编纂者自身的政治敏锐感和辨伪能力,把握政策界限,对海量信息进行“过滤”,对刊登后可能造成的影响和作用有一个较为明确的预估,避免出现应付尴尬。

二是必须坚持年鉴的编纂体例。年鉴是系统汇辑一年内的重要资料,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有其独特的体例和文字表现形态。在年鉴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记述中,首先必须做到框架类目上有位置,设专章记述,给精神文明建设一定地位。比如在企业年鉴中可以设置“党的工作”栏目中,下设概况、党务综合管理、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纪律检查、老干部等;“社会团体”栏目中,下设概况、工会、共青团、妇联、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精神文明建设研究会等。其次在条目的选择上要坚持高标准,通过抓热点、抓重点、抓特点,筛选出独具行业特色和最有检索意义的题材进行写作,写作的过程也是总结的过程。再次在文字的编写上要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克服笔误,杜绝文字上的差错。

三是必须坚持创新。创新是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的源泉,年鉴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创新。在进行年鉴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编纂的实践中,要根据形势的发展、现实的状况,找到一套适合本级年鉴特点的编纂方法。有的学者提出增加统计图表数量。统计图表具有直观性和便览性,它将繁复的文字和数字通过图像和表格反映,可以化繁为简,提高有效信息含量。比如各种综合年鉴和专业年鉴在记载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获得的年度荣誉奖励中,可以尝试大量运用图片和表格,设计精美的图像和统计表格有形有数,不仅更具直观性和便览性,还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做到文约事丰。

再比如随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年鉴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上还可以增加便民性的资料。过去由于受年鉴是“官书”的影响,年鉴收集便民性的资料很少。近年来,有的年鉴已经开始在便民性上大胆尝试。为了提高有效信息容量,增强年鉴的实用性,扩大读者面,适当地增加了便民性资料,如购物、置业、税收、求学(医)、旅游、就业等各种指南,还收集了本地和本行业的风土人情、自然和文化遗产、历史掌故、资源物产、名胜古迹等信息,这些指南和信息不但因其便民性、实用性而能吸引读者,而且因其时代鲜明特征而具有存查价值。

通过上述创新手段的运用,不仅更加形象的宣传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提高了公众对年鉴的阅读兴趣。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2

1.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支撑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而且是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创造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就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调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力量来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社会主义道德观来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生活行为以及社会的经济行为,这有利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序的经济秩序和市场秩序,而这正是保证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2.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提高效益的突破口之一。企业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有一支技术高、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好的职工队伍。而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就必须加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密切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

3.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企业管理必须以人为本,所以,将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企业的管理内容,不但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企业管理提出的必然要求。促进企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企业文化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只有将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到企业管理体制之中,用灵活、高效的管理方式,才能创造出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当前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热衷于追求产值和利润,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重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家投入的资金有限,企业发展资金不足,这在国有企业中显得尤为突出。同时部分企业忽视精神文明建设,投资少,制度不落实,严重地干扰了企业建设和正常经济秩序,将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2.企业中少量职工素质低,技能水平低,企业职工良莠不齐。一些领域道德败坏。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严重地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经济秩序,使部分企业渐渐失去了发展的社会环境。

3.企业内部精神文明建设“口号化。形式化”现象严重。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有效地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将使企业逐渐失去发展的机遇。

三、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1.企业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企业管理内容,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是市场经济对企业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企业日常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刚”、“柔”并济,既抓疏导教育,又不放弃经济、行政处罚,使精神文明建设与企业管理相得益彰,互为补充。要根据企业特点,找准切入点,充分发挥北大荒精神、北大荒核心价值观作用,激发起职工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大无畏精神,使职工在积极向上的主旋律中为企业建功立业。

2.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我们树立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是保证我们经济建设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由党委领导企业的全体职工参加全民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仅符合中央的要求,也符合企业的特点,企业里的党员是职工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在企业里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保证,充分利用党员的榜样力量,倡导社会正气,在党员中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并以此作为党员的工作评价标准之一。

3.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加强职工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教育。企业要快速发展,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使每一个职工不是处于被管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职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主要指两种环境因素:一是指人际关系。和谐、友善、融洽的人际关系,会使人心情舒畅,在友好合作、互相关怀中愉快地进行工作:反之,则会影响工作情绪和干劲。二是指工作本身的条件和环境。首先是指工作本身水平方向的扩大化和垂直方向的丰富化;其次是指完成工作任务所必备的工具、设备、器材等的先进水平和完备程度:再次则指工作场所的宽敞、洁净、明亮、舒适程度,以及场区的绿化、美化、整洁程度等。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3

艺术是人类情感外在形式的表现,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自觉动力,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精神文明离不开文艺的推动力。我国自1979年9月在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以来,就明确概括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容,即教育、科学、文化和理想、道德风尚,以及文化生活的文明。精神文明既然包含了教育、科学、文化和理想、道德风尚,以及文化生活的内容,实际上也就涵盖了艺术的相关内容。

艺术活动是一种创造、展现和体味具有内在意蕴的意识世界的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形象与理性的统一、情感与认识的统一、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统一。艺术活动是人们运用审美的方式,认识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世界而进行的艺术欣赏和创作的过程。精神文明则要求从教育、科学、文化、理想、道德等方面去建立服务社会客观实际的意识形态和精神面貌,这些要求都与艺术活动的要求有了内在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述了文艺属于一定社会中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它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因此,我们强调艺术服务社会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再创造、再发挥。而精神文明科学概念的提出,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曾经论述过人类文明问题,研究了人类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规律,阐述了与精神文明有关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论述过社会主义社会必须重视思想文化建设,论述过思想文化建设的进步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但是,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把它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作为凝聚、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和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重大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因此,以上关于艺术它产生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涵都是继承发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认真分析艺术活动的功能特点不难发现,艺术活动的审美认知功能、审美教育功能、审美娱乐功能都同精神文明有密切的联系,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实际上与精神文明的教育、科学、文化内容相统一,只是艺术活动进行了审美的提炼,而这恰恰是精神文明的最高境界。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发,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潜移默化地使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人们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又和精神文明的理想、道德风尚内容不谋而合。人们通过艺术审美活动,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处于一种完全忘我的状态,沉醉其中,并获得极大的满足和快乐,艺术作品欣赏时,读者、观众也同样处于一种忘我的状态,沉醉在艺术的天地中流连忘返,这刚好与精神文明内容的文化生活相对应,既满足了人们的文化生活。艺术活动的功能与精神文明的统一绝对不是偶然的,它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础,结合了艺术的“从属论”、“形象论”、“本质论”而提出的科学概念,因此,具有客观现实的意义。

艺术活动的功能特点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并不是说艺术活动等同精神文明,应当说精神文明包含艺术的内容,艺术能够集中反映精神文明的客观要求,同时,艺术能够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1从艺术的分类来分析

艺术包括了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摄影、书法等);听觉艺术(音乐、诗歌等);视听艺术(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从艺术的类型可以看出,艺术实际上体现了在人们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同精神文明的内容产生了交叉。

2从艺术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艺术与科学都是属于意识形态领域,都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讲艺术与科学有着内在的关联。随着西方现代学术朝分门别类的方向发展,艺术与科学走上了独自发展的道路,并且逐渐形成两种似乎相互对立的文化符号形式。但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艺术与科学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又走到了一起。甚至一些科学家认为,科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具有美感的掌握。与此相应,艺术也越来越与各种高新技术结合起来,成为一种设计,服务于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美化科技外观产品,这又和精神文明的科学内容紧密联系了起来。

3从艺术与道德的角度来分析

根据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学说,艺术是道德教化的一个重要的工具;在评价艺术的价值的时候,要重点考虑艺术的思想内容所具有的道德价值和政治倾向。尽管现代西方美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但其背后仍然还是隐含阶级利益,也无法回避艺术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艺术与道德的关系再一次说明精神文明与艺术的统一性。

根据艺术与精神文明的内在统一性,完全有理由通过艺术活动的作用来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但是,如何来推进当今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摆在每位艺术工作者面前的任务,作为艺术的主导者(艺术家或艺术工作者)以及艺术观众,该怎样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呢?

作为艺术工作者,首先必须具有独立的人格和丰富情感,要具有良好的修养和突出的审美能力,同时要勤于观察和思考,深刻了解社会,具有丰富的想像和创造能力,具备精湛的艺术技能。另外,要时刻铭记肩负的历史责任,要有立足于生活,服务于大众的创作思想,创作的艺术作品能够塑造和谐之美,具有审美价值,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作为艺术观众,要通过艺术审美活动,陶冶情操,发现艺术与生活的内在之美,传承美的精神,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去塑造求真、求善的艺术之美。

通过艺术工作者和艺术观众来构建精神文明应当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际上,艺术本身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承担了精神文明的责任,将艺术活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艺术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的当今,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来指导艺术工作,服务精神文明建设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共湖南省委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湖南.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4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十分有力的帮助,面对新时代的要求,企业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一系列创新型的措施加以支撑。一般而言,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相关活动。第一,应当不断强化企业党团组织的构建工作。企业党团组织在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保障性作用,而其作用发挥基本上可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进行活动开展。首先是企业党团组织应当不断对我党的执政方针加以宣传,从而确保各项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在企业运营当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次是企业党团组织应当不断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当中来,从而将精神文明的各项理念与企业经营文化进行结合,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提供指导,从而确保企业健康成长。当然,党团组织在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实际经营的需要,确保生产性活动能够顺利开展,否则精神文明将成为空中楼阁。另外,运用企业员工所喜爱的形式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必须受到党团组织的重视,以获取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第二,企业要在思想理念方面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思想理念层面的重视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石。如果员工不能够从思想层面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进行深入认识与认同,则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无法保证企业能够取得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无法高效的加以开展。因此,企业精神文明假设工作的创新,必须从思想层面提升企业员工对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尤其应该纠正如下几个方面的错误认识。首先是不少企业员工认为只有先搞好生产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保障精神层面的建设取得应有的成果;其次是不少员工认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仅是党政部门的事情,而生产岗位、管理岗位等不需要为其实施开展各项工作。为了摒弃这种错误的认识,企业应当在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不仅应将精神文明建设与生产、服务工作加以结合,而且还应当倡导一种全员参与的模式。另外,企业也应当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效益,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且坚持持之以恒的原则,从战略层面给予规划。第三,创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与工具。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有新的载体与工具对该项工作进行支持,从而真正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见性。这也就是说,在时代不断进行变迁的条件下,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应当不断的进行创新,并且紧密结合具有创新理念的员工培训、先进企业文化创造等内容,运用新的方法与工具来确保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落实有效性。

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之下,企业必须不断创新自身的工作方法,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从而极大的丰富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与空间,在紧密结合实际条件的情况下,赋予企业员工参与到精神文明建设中来的机会,为员工的长期、快速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确保员工能够从日常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结合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与工具的选择,必须要考虑管理实践、充满活力等相关内容,这就需要做好如下各项工作。首先是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务必要符合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要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最终应当为企业发展提供动力,因而应当结合日常工作内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竞赛,确保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极大的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能够很好的培养员工的奉献精神、工作技能钻研精神,使得精神文明与企业工作有效结合[2]。其次是精神文明建设应当与企业战略决策进行很好的结合。这种结合要求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之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广泛征求员工的意见,而并非只是领导层的单方面决议。第四,企业应当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从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来看,思想道德是其主要建设内容之一。对于思想道德建设加以重视,不仅仅是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体现,而且也能够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工作方向。为了做好思想道德建设,企业有必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开展各项工作。首先是大力推进企业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职业道德是一个企业取得较好生产效率的关键所在,它也是员工受到企业文化、社会文化等影响下的产物,因此在企业中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极为必要。其次是企业要在各种业余文化活动中,树立职工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观念,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本文作者:翁斌工作单位: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5

要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上来。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核心,必须立足中国现实,继承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志这一精辟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深刻地阐明了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精神文明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根本性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政治优势。如果我们认识不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就不能够准确、全面、科学地理解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就体现不出来。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没有精神文明,社会主义制度就没有吸引力和生命力。背离了精神文明,物质文明也就失去了方向和意义。

精神文明建设应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我们正在经历由传统的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在整个转变过程中,人们的思想、价值、道德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利益的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日益复杂多样,从而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精神文明建设必须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而进步,而且要聚精会神地常抓不懈。

精神文明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和精神支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特别是近代文明都是人类智力高度发达的产物。没有精神文明提供的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支持,物质文明难以正常健康地发展下去。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日显重要。

(二)

精神文明建设要与相关的各种制度建设密切地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多彩,涉及思想、政治、道德、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各个方面都需要有一定的规范和制度来约束和指导本部门、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对于一些已经成熟而且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被改革开放的社会实践所证明,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制度,国家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使之逐步形成法规、法律,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从而真正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厦的支柱。对于一些尚不成熟,还需经过社会实践检验的具有临时性质的制度规范,如涉及道德领域的一些内容,就需要大力加强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文化道德素质来加强和充实。要把精神文明建设同制度建设结合起来,用各种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是全民思想、道德、文化等素质全面提高的过程。人们的制度观念和制度意识的树立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因此,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环节。此外,精神文明制度建设也需要不断创新,绝不能把那种几十年不变的经验和方法上升为制度而抱残守缺,而是要不断实践,取长补短,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6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51-02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建立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同志为我们制定的我国的治国基本方略。道德思想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道德思想建设。因此,在我国现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中道德思想建设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中仍然不能动摇道德思想的核心地位。

一、道德思想建设仍然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要在大力发展生产力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加强道德思想建设,发展软实力。用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丰富人们的头脑,引导人们去改变愚昧落后的不文明现象,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这就是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特征。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体现,精神文明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道德思想建设两个方面的内容。科学教育文化建设是加强科学素养,提高各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问题;道德思想建设就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这两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互为条件,相互补充,推动着精神文明的发展。教育、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不可缺的一个必要环节,如果教育、文化、科学不发展,就不可能有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科学技术,也就不可能建立起强大的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3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进一步说明,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是决不可忽视的。正如所说的,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才能把我国建设成科学、民主、富强的国家。

在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发展的同时,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大国,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还必须特别强调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地位。思想道德建设包括共产主义理想、社会主义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只有紧紧抓住了这两个环节,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才能落到实处,才能有效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才能提高我国的软实力,才能防止和平演变,才能保证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具备“四有”新人,使他们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养成社会主义的真抓实干、勤奋节俭的精神。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还要反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思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决定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本质,思想道德建设对整个经济社会的生存发展有非常大的能动作用。国际反动势力对中国推行的文化渗透和和平演变策略,国内的自由化理论及国民道德素质滑坡现象的出现,归根结底都要聚焦在思想道德方面。

二、我国现实环境的必然需要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绩。这几十年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经验教训告诉人们,中国必须走适合自己的路,也就是说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经过多年的横向和纵向比较,越来越让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可能有中国的今天和未来,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能有中国未来的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伟大创新,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更高的新的成就,国家的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在不断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还不断地加强了对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始终把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采取了许多有效加强措施,在公民道德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显著,为提升全社会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7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7-0005-0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县“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五个方面的要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五个要求目标的实现,五个要求紧密联系,谁也离不开谁,这五方面实现了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统一,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为此笔者从了解一下家乡云南省禄丰县碧城镇的精神文明建设。通过与人民群众的面对面的访谈,了解,和调查,在参考一些资料,展开了解,主要结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方面的要求进行调查。

一、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情况

1.生产发展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推动农村生产发展。

民以食为天,生产发展是对于人民生活的一种保证,在农村新形势下,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并结合推动生产发展,以达到效果的实现。在碧城镇这几年的发展中。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197个,从业人员5265人。实现乡镇企业总收入45481万元,实现总产值38299万元,实现利润6572万元。云南禄丰康源农产品加工发展有限公司被列为全州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之一,云南禄丰三圣药业有限公司通过了GMP认证,成为了全州为数不多的制药企业,锦泰工贸有限公司不断壮大,全镇各中小型企业良性发展。在生产发展推动的结合下,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为主导,让精神文明建设形成了一个主体,具体内容得以很好的展示出来。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人才,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目前该镇已经建立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站19个,实用人才联系点142个,遍布全镇15个村委会。据了解,目前已开展各类专业培训班15期,受训农民达1000多人次。因此采取任何能够提高农民素质的形式,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采用手段,通过新的手段去培养新型农民,推动生产的发展。

2.生活富裕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生活的富裕,包括着物质和精神的“双富有”。农民的生活富裕,在这其中,二者缺一不可,这是农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衡量标准。处于发展中的农村经济,它包含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没有精神文明建设的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就不能加快。再者,加大科技,文化,教育等的投入,从某个意义上讲,在“十二五”期间,使人民的各项生活水平有一个大幅度的提高。真正实现农民生活宽裕的目标。农民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提高,反映出了一个地区,农村发展的程度的提高。这就是说,当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好的提高,精神文明就相应地提高,生活富裕的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之中,据了解,在镇辖区内每个村落设置老人会,保证老人们的休闲,并设立了其他文化中心,文化站,文化室,休闲中心,保证全村的主流文化建设。所以以培养农村文化带头人,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扶持健康的、有益于农民身心利益的民间文化,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使农民群众享受先进的精神文化大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突破。

3.乡风文明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使乡风文明。

一个社会的道德的优良体现,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地区的乡村文明。乡村文明是社会主义公共道德在农村的集中展现,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求村民,村落,形成一股健康的民风民俗。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之中,要不断强化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建设,提升群众的自律的意识,抵制不良乡风的影响。为此,该镇启动了以“全面落实六五普法规划,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为主题的第四个五年依法治县工作宣传活动。在此,为村民打下很好的法律意识基础,间接着减少了犯罪事件的发生。这就使农村社会环境一年好于一年,用健康的农村社会环境培育新型农民。

4.村容整洁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使村容整洁。

村容整洁是一个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的良好体现。村容村貌村容村貌既有物质建设方面的要求,也有精神文化建设方面的要求。表面的设施,但其中包含一定的历史文化,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村容的整洁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发展程度,调动好人民的积极性,这是一个保证好村容整洁的基础。关键就在与群众的配合,所以处理好村容村貌治理中的矛盾,使群众们感受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所带来的享受,成就感。

5.管理民主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促进农村管理民主。

管理民主是一个地区得以正常有序发展的重要条件,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管理分配制度等新的机制和体制。促使人民互相监督自己管理好自己的社会事务。让人民群众学会了民主管理的方式,民主管理的方式,一个民主的地区,井然有序的进行生活,学习,工作。

二、对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建议

1.具有广泛性,全民性

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群众的集体性,必须让全民广泛的参与。保证全民的素质,广泛得到提高。这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全民对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2.做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建设规划

一个好的规划,一个好的开始。规划出基础设施的完整,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为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出台一些有利于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方法,保证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倡导全民的积极性

加大力度,向群众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重大意义,使新农村建设成为群众议论的主要话题,形成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真正把政府要求与农民自觉行动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其创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达到一个良好的社会范围。

4.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农村的封建思想可以算上根深蒂固,在加上‘黄赌毒’等社会公害仍未根除,特别是在农村中广泛流行的“打麻将”赌博活动甚是严重。所以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应该在人民群众之中,宣传尊重科学、尊重法律的理念,通过制作各类专题宣传片、宣传手册和文艺作品,普及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引导农民反对赌博、封建迷信和陈规陋习,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并且严厉打击赌博等一些违法行为。使“黄赌毒”这种社会公害彻底的消失,灭绝。

5.清理整顿周围的不良环境,达到良好的氛围

村容村貌,影响着一个地区的生活,学习,工作。对周围农村文化、商贸、食品、医药市场等等场所进行规划,加大对其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和欺诈经营行为。使人民安安心心的生活。清理周围的垃圾,严禁向河流道垃圾,或者制造一些污染源出来,坚决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使农村有一个美好的空气在流动,保证了人民的精神面貌,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并且严禁乱砍伐树木,保持一片绿水青山。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8

突出重点抓创建,精神文明谱新篇--县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总结 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中,我们始终按照中央和各级党委的要求,围绕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广泛开展了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全县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为彝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发展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群众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伟大创举,是把两个文明建设任务有机结合,落到实处的重要载体,是对群众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1984年县委、县人民政府根据中央、省、州“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的部署和要求,下发了以抓好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大力开展文明单位建设和治理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响应,进一步完善各种制度,使“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同时开展学雷锋和“创最佳营业员”活动。1985年2月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表彰了1个文明单位和1个文明村、64个先进集体,表彰了519名先进个人,分别授予“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三八”红旗手、“五四三”(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积极分子等称号,这标志着漾濞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五讲四美三热爱”和“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了。 20年来,彝县精神文明建设经历了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为主要内容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以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文明城镇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创建活动;开展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各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贯彻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推行一岗双责,开展承包竞赛活动,进行三德教育,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等4个阶段,全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全县城乡蓬勃兴起。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群星灿烂,先进人物、先进集体层出不穷,全县人民群众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20年来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985年的1个县级文明单位、1个县级文明村发展至2008年8个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24个州级文明单位、2个州级文明村、149个县级文明单位、3个县级文明村、1个县级文明小城镇。全县共表彰命名“双文明户”(文明户)35户、“五好家庭”431户、“五好文明家庭”116户、精神文明先进集体99个、先进个人310人,“讲文明树新风”先进集体9个、先进个人28人。 在以“三大创建”活动为主体的同时,积极拓展创建领域。1999年4月全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保山召开后,我们创造性地在全县开展“示范性党支部、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示范性文明学校、示范性科技村、示范性文化站、示范性团支部”的“六个一工程”创建活动,通过扎实有效的创建,到2008年全县有示范性党支部9个、十星级文明户示范村6个、示范性文明学校6个、示范性科技村5个、示范性文化站4个、示范性团支部9个。 同时,注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广泛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把十星级文明户创建作为文明村创建重点,并将其纳入农村两个文明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经过多年实践,目前已形成了一整套宣传教育、星级评定、督查考核、动态管理等的运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评选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除五保户和常年外出户外农户参评率从1999年的35%,增加到2008年的95.9%,十星级文明户从1999年的949户增加到2008年的1757户。“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基本涵盖了农村各方面的工作内容,充分发挥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各项工作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的发展。 思想道德建设扎实推进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中心环节。县委、县人民政府历来重视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自治县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1984年3月起县里先后下发了《关于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通知》、《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在全县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意见》、《**县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等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占很大的份量,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基本内容、重点对象、关键环节和主要措施作了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工作。 20年来,先后进行了正规化理论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教育,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通过坚持不懈地进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教育活动发挥了理论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农村各项政策的教育,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新风尚,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组织和引导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移风易俗活动,革除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一种符合科学精神、体现文明要求、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通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广大群众在参与中接受先进思想、先进文明熏陶,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从1995年开始连续举办了五届“红土地之歌”演讲比赛,全县共有700多名选手参加,影响很大。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泛开展了有主题、有广度、有实效的“崇尚文明,反对”“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三讲一树)等多种活动,促进公民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 2001年9月,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后,把贯彻实施《纲要》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全县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的切入点,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和结合点,强化教育,突出创建,营造氛围,共培训骨干3000多人,形成着力抓公民道德建设,整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良好局面。把《纲要》提出的原则要求和主要内容贯穿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广泛深入地开展“诚信漾濞,从我做起”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在每一个“公民道德宣传日”活动中,广泛进行公民道德知识宣传教育,营造了公民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基本行为规范深入人心,全县形成学《纲要》、守规范、讲文明树新风的氛围。2008年又提出了《关于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意见》,贯彻落实《纲要》的各项工作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全县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全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加强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文化扶贫工程取得实效 宣传文化阵地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1998年,中央文明委根据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欠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建设的精神,配合中央西部开发的战略,提出了“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此工程是为尽快改变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严重不足的状况,决定在西部地区组织实施的文化扶贫工程。我们抓住机遇,创造条件,积极争取,于2000年争取到“百县千乡宣传文化工程——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设项目。该工程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60万元,其中争取到中央文明办、省、州资助24.5万元,县乡投入35.5万元。建成投入使用的顺濞乡宣传文化站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宣传文化站的阵地作用,同时对改善我县农村基层宣传文化设施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了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1999年,党中央做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为贯彻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帮助西部地区培养人才,2000年中央文明委决定实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从2002年开始,加大“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工作力度,选择若干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开办“宏志班”。我们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精心组织实施,从2000年起每年争取到救助我县品学兼优且家庭贫困学生2—3人,到2008年底我县共受“西部开发助学工程”资助大学生5名、高中生4名,资助金额共12.4万元,分别就读于清华大学1名、复旦大学1名、云南大学1名、云南师范大学2名。4名高中生就读于“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大理宏志班。2008年7—9月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青年部到我县拍摄了“西部开发助学工程”电视专题片。 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 群众文化活动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多年来,我们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作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从我县少数民族群众喜爱歌舞、能歌善舞的实际出发,积极引导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和家庭文化向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随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改善,以县城为中心,以节日为重点,以节庆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的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开展,走出了一条县乡村三级联动,寓教于乐,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全县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老、中、青和各民族文艺队、各民族打歌队等不断涌现,不断丰富发展,在继承传统民风民俗的同时表演现代歌舞节目,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犹如磁铁一样吸引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和观看,成为沟通民情,鼓舞民气的桥梁和纽带,营造了科学文明的良好氛围。特别是近几年来这些以人为本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将文明的种子洒进了千家万户,丰富和活跃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经过20年的努力,**彝族自治县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作格局,城乡文明程度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人民群众的素质显著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社会形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氛围。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9

1.1 企业对党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我国,供电企业承担着满足人民日常生活需求、支撑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的重任,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供电企业普遍存在重生产轻党建的现象,将几乎全部精力放在了企业的经济利润方面,对于内部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认为只要提高了经济效益,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这些现状都不符合新时期党和国家对供电企业内部建设工作的要求,不能满足国家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

1.2 党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创新性

由于供电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重生产、轻党建的落后思想,导致企业内部无论是领导还是党务工作人员都没有把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党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应有的理论修养和业务技能,在组织党建活动的过程中缺乏创新性。还有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应有的政治素养和纪律观念,不能以身作则做好企业的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还有就是供电企业内部党务工作人员大多都是企业岗位领导兼任,年龄普遍较大,缺乏党务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素质和技能,不能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由此可见,供电企业有必要在新时期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1.3 工作形式落后

供电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过程中另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活动形式比较落后和单一化。主要表现为活动内容缺乏与实际的联系,往往通过召开集体会议、讲座等形式来开展,难以满足员工的真实需求,一些思想和精神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导致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能切实发挥作用,不利于供电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稳定发展。

2 加强供电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

2.1 端正思想观念

要想做好供电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首先就需要企业内部领导者和基层工作人员转变观念,端正思想,提高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视。在供电企业当中,党建工作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精神文明建设是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和眼神。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充分发挥企业党员及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准确把握企业党建工作的发展方向和工作目标,从而为企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基础,为供电企业在新时期的健康稳步发展提供动力和支持。

2.2 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要求切实做好供电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党务工作队伍作为保障。因此,供电企业有必要加大对党务工作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积极发挥每一名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提供动力。首先,企业要加强党建工作作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党务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自律意识,符合新时期国家对党务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其次,供电企业要定期对党务工作人员开展教育培训,使其在思想素质、业务技能等方面不断提高,树立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密切联系群众,从而使党务工作人员全心全意的为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2.3 丰富党务工作形式

要想切实提高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实效性,供电企业有必要丰富党务工作形式,避免单一落后的工作模式。比如在进行企业基层员工教育培训时,不能一味的采取单一的理论讲解模式,而要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适当采取专题讲座、专题会议、经验交流等形式,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修养。也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趣味党建活动,比如组织专业技能竞赛等,将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融入到具体的活动当中。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对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的宣传,从而开展全员党建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供电企业全体的综合政治素养。

2.4 加强企业反腐倡廉工作体系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10

文化作为理论保证和思想支撑,能够科学引导现代化事业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同时文化本身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推动传统经济向人文经济、知识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等现代形态发展,增强经济的文化内涵和综合竞争力。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传统、历史、民族等文化资源日益成为价值创造的重要支点,品牌、形象等文化形态的无形资产也日益成为市场竞争的关键。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

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了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的战略部署,是践行十八大精神,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内在要求。怎样更多更好地关注农村文化建设,更多更好地关心农民精神富有,是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2012年以来,浙江省委宣传部在广泛调研和试点的基础上,提出在全省行政村建设集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文体娱乐、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农村文化礼堂。省政府将其列为2013年十件实事之一。农村文化礼堂在全省农村有序推进,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成为我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又一创新举措。

突现精神富有,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打造农民群众精神家园

“两富”现代化浙江建设,是一个共建共享和全民普惠的过程。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是完整的现代化。同样,没有农民群众的精神富有,也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精神富有。

全省近2100万农民群众是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群体,也应该是现代化建设成果的主要受益者。推进“两富”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推进

实现精神富有,必须关注农村、关注农民。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而是以“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为主题,以展览展示和文明礼仪活动为主要内容,在吸收中华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优秀成分的基础上,立足于满足当前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文化对人的精神抚慰作用和凝聚作用,培养正确价值观,筑牢农民群众的精神支柱,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丰富和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

“文化礼堂”建设是今年省政府十件实事之一,2013年全省新建(修建)1000家文化礼堂,并将其纳入美丽乡村建设范畴,以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近年,杭州市认真贯彻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和文化名城文化强市的战略部署,在实现农家书屋覆盖全市2016个行政村的同时,按照“强人文、强阵地、强基层、强产业、强队伍”的要求,以建设农村群众的“精神家园”为目标,通过整合农村已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两堂五廊”(礼堂、学堂、村史廊、励志廊、民风廊、艺术廊、成就廊),促使农民学习科学知识、更新思想观念、增进社会和谐、形成文明乡风。“文化礼堂”成为农村文化建设主阵地,农村群众成为文化建设的“主角”,“文化礼堂”建设拓展了我市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思路。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有利于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文化修养,也有助于提升杭州文化软实力、推进杭州城乡统筹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强化基层基础,以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不断夯实文化强省建设根基

建设文化礼堂,就是要进一步确立从基层抓起、从每个点抓住起、从每个项目抓起的工作理念,将资源配置倾斜到基层、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将活动载体落实到基层,在全省各地培育一批文化强村、强镇、强县,以点带面,以点扩面,夯实文化强省建设的根基。

整合资源,以农村文化

堂建设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

近年来,全省各地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组织实施新农村文化建设“十项工程”、文化下乡,农村文化活动繁荣工程等一系列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的文化惠民工程,农村的文化设施逐步完善、文化活动明显增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强。

建设农村文化礼堂,一方面可以对硬件设施进行整合。可以更加注重统筹规划、综合利用,整合宣传、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体育等多种文化资源,建成集思想道德、文明礼仪、文体娱乐、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管理有序、动作高效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另一方面可以对文化活动等软件内容进行提升。依托农村文化礼堂,充分展览展示村情村史、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组织文化礼仪活动,培育农民群众主体意识,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成为传承文化、弘扬文明的重要载体。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11

高校人文环境是由人类各种文化活动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境况,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制度行为文化及其派生物在高校里的综合反映。按照文化活动及其形成的活动成果的不同,高校人文环境分为人文物质环境、人文行为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三个部分。

高校人文环境对高校教学工作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人文环境要素直接构成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如行为环境中的制度环境、精神环境中的价值观和理念等,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养成产生直接的影响;第二,人文环境通过师生的大学生活感受质量影响高校教学工作,如人文物质环境中的人文景观环境、生活环境、人文行为环境中的个体行为环境、人文精神环境中的素质环境等,使其产生愉悦、舒适或郁闷、难受的感受,从而影响能力和素质教育。因此,高校人文环境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校园的文化生活,对学生起到直接和持久的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精神生活和学习生活。为建设良好的高校人文环境,实现人文环境建设有效进行,需要构建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三维结构体系。

2 三维结构体系构成

高校人文环境建设三维结构体系就是将人文环境建设工作分为构成维(人文环境构成内容)、流程维(人文环境建设流程环节)、组织维(人文环境建设责任主体)三个维度,组成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在该结构中,各个相关责任主体根据人文环境建设流程的各个环节业务内容,完成人文环境各个具体组成部分的建设。在不同阶段(环节),根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人文环境建设工作有计划、系统的进行。三维结构见图1。

2.1 三维结构图

2.2 各维内容构成

2.2.1 X轴――主体维:明确人文环境建设各主体的职责。人文建设的主体由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各职能部门、各二级教学单位(院系)、班级、师生个人等部分构成。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负责制定建设规划、督促实施、监督评价等职责,各职能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中的协调事务,各二级教学单位(院系)负责落实办单位的建设事项,班级负责组织本班的人文环境建设事务,师生个人负责个人的人文环境建设。

2.2.2 Y轴――人文环境构成维:明确人文环境的具体构成内容。

人文环境由三个层次构成:人文物质环境层、人文行为环境层、人文精神环境层。

人文物质环境是在日常教学工作和生活中,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叠加了人文特质而形成的人文环境,包括人文景观环境和人文生活环境。人文景观环境是为了满足物质和精神等方面的需要,在自然物质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了文化特质而构成的校园景观,包括文物古迹、纪念地,现代经济、技术、文化、艺术、科学活动场所等。人文生活环境是指为了生活的需要,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通过改造自然而形成的利于校园生活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卫生环境等。

人文行为环境层由师生日常行为所构成,包括三个方面,内在的师生素质、师生行为、所在地区特征行为。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政治法律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行为是公民素质的外显特征,包括衣食住行、娱、工作、学习等行为方式和行为特征;所在地区特征行为包括风俗习惯,特殊的生产、贸易、文化、艺术、体育和节目活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艺术及手工艺成就等风土民情和地方风情,以及本校特有的行为等。

人文精神环境包括是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长期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它包括哲学理念、价值观、高校精神、师生素质等,是高校意识形态的总和,包括大学精神、学校制度、文化景观、文化活动、校风、教风、学风和师生员工的价值体系、道德观等。体现在人文物质环境、人文行为环境的方方面面。人文精神环境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环境,在整个人文环境系统中,处于核心的地位,通过人文行为环境和人文物质环境对高校师生产生深层次的影响。

2.2.3 Z轴――环节业务维:明确在人文环境建设流程的各个环节需要完成的各项工作项目的具体内容,使各责任主体清楚应该承担的业务内容。具体内容包括理论创新、环境设计、舆论引导、参与实施建设、监控评价等。

①理论创新:对人文环境的构成及建设理论进行动态研究,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②环境设计及计划制定:设计人文环境构成、各组成部分具体内容、建设方法及措施、评价标准等。③舆论引导:通过公众媒体和校园媒体,向师生宣传人文环境建设的理论、措施及要求,向社会通报高校人文环境建设的动态。④建设实施:人文环境建设各责任主体按照人文环境建设计划,完成各项建设任务。⑤监控评价:对人文环境建设过程进行动态跟踪、控制偏差;对已实施的建设工作进行业绩评价。

3 建立三维结构体系矩阵

3.1 人文环境构成-流程环节业务内容矩阵(Y-Z维)

为了更加明确各个环节业务的具体建设内容、方式途径,需要编制构成-流程环节业务矩阵,具体见表1。

3.2 环节业务-责任主体矩阵(Z-X维)

为明确各主体在不同的环节业务中应承担的责任,需要编制环节业务-责任主体矩阵。具体见表2。

3.3 构成-责任主体矩阵(Y-X维)

为明确各责任主体在各个构成部分建设中的职责,需要建立构成-责任主体矩阵,具体见表3。

4 结束语

高校人文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得到社会各界、高校各责任主体的大力配合才能顺利进行。同时高校人文环境建设又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工作,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建议做好以下工作。

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篇12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指针,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战略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市文明委七次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和市交通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紧紧围绕全站经营发展这个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全面提高全站职工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明素质,为推动全站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十一五”交通计划目标,保证交通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十一五”客运总站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眼于服务客运总站中心工作,着眼于总站职工的全面发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职业道德建设为基础,以促进总站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创新机制、创新内容、创新形式,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建设客运总站先进文化的能力,凝聚行业力量,推进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为促进客运总站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二、奋斗目标

“十一五”期间,XX客运总站精神文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全体职工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职工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本职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队伍素质显著提高。全站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为我站“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作出贡献。“十一五”末,力争进入市级文明单位。为实现市级文明单位的奋斗目标,分别制定如下具体目标:创建5个文明班、组标兵,10部文明客车标兵,10条文明客运班线,10个“青年文明号”,2个文明“窗口”。

三、主要任务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1、继续深入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要紧密联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践,紧密联系改革和发展实践,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结合起来,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客运总站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不断巩固客运总站广大干部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基础。

2、加强客运总站行政能力建设。提高客运总站的行政能力,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实际体现,也是总站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履行职能、提高行政能力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客运总站要按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交通工作会议的要求,加强客运总站行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提高客运总站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二是要提高客运总站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能力;三是要提高客运总站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的能力;四是要提高建设市场依法监管的能力;五是要提高客运总站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各办公室要将提高这五种能力建设的要求贯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把五种能力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重要内容、考核标准和工作目标。

3、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把民族精神教育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结合起来,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服效人民为最大光荣,引导交通干部职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吸取营养,使广大交通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4、大力加强形势政策教育。要配合市交通局重大决策、重大改革举措和交通中心工作,结合总站工作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形势政策教育活动,分析当前总站干部职工思想和行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当前,要抓住影响总站改革发展稳定的安全问题、改革问题、反腐倡廉等热点难点问题,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明理导向、解疑释惑、倾角矛盾的作用,保持总站和谐稳定。

(二)以树立总站新风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强道德建设

1、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广泛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大力提供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努力提高总站职工的道德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总站职工,促进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风尚和社会环境。

2、继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客运总站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总站干部职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要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使职业道德建设与各项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帮助总站从业人员熟悉和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道德规范,培养敬业精神。要在开展创建文明单位活动中充分体现职业道德的内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把遵守职业道德的有关情况作为考核和奖惩的重要指标。通过不断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促进总站从业人员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树立总站新风。

(三)丰富和创新“三学四建一创”活动内容,继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客运总站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更加突出以人为本,以提高总站干部职工职业道德素质为重点丰富和创新“三学四建一创”活动内容,促进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安全便捷的交通环境、文明礼貌的运输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1、广泛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继续深入学习和弘扬小扁担精神、铺路石精神、航标灯精神、包启帆精神、华铜海精神、青岛港精神以及“振超精神”、“家富精神”,并将这些交通行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形势下注入新内涵,与时俱进,发扬光大,激发总站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干一流工作,创一流业绩。

2、继续加强四大工程建设。通过加强总站基础设施优质廉政工程建设,切实抓好反腐败工作;通过加强总站行政执法素质形象工程工程建设,促进依法行政,规范总站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总站行政执法水平;通过加强总站运输通道文明畅通工程建设,为实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交通服务;通过加强总站安全效益工程建设,推动安全质量管理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3、大力开展行业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推广社会服务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生产经营信誉制,在总站窗口和行政执法部门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信念,完善便民利民措施,推广规范化服务,建立和完善创建客运总站文明单位测评体系,遵循交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促进创建总站文明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深化创建文明执法、文明窗动。

(四)加强总站文化建设,弘扬总站精神

总站文化建设是总站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对总站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升华。加强总站文化建设,弘扬先进的行业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交通的必然要求,要在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的同时,逐步提炼先进典型所代表的行业精神和理念,不断丰富总站文化的内涵、主要内容和载体。鼓励广大总站干部职工发挥聪明才智,创新多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广泛传播总站文化,宣扬行业精神。要大力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基层职工文化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荣誉陈列室、党团活动室和职工之家的作用。

(五)以评促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版权所有

要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总站三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要严格控制标准,规范程序,发掘和树立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职业道德楷模,让广大总站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中受到鼓舞、吸取力量,推动总站精神文明建设掀起新的高潮,使先进典型的高尚情操成为总站乃至全局的共同精神财富,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六)加强领导,建设高素质的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

1、客运总站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始终摆在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健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大力支持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全行业共同关心支持总站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加大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经费投入,不断改善条件,优化手段。

2、加强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总站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保证。要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些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的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作用。要完善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机制,培养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门人才。要建立并完善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队伍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鼓励支持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成为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面的专家。

(七)为推动总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开展,总站将组织开展以下活动:

1、开展创建文明单位和文明示范窗口和文明班组活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