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文教案合集12篇

时间:2022-01-28 15:13:58

观潮课文教案

观潮课文教案篇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文言文教学可以巧创情境,激活学生的兴趣点,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愉快的学习状态之中,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三峡》时,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了三峡旖旎的风光,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旋律导入新课。三峡的四季景色吸引了学生的眼球,优美的旋律让学生心情放松,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走进了优美的课文情境。歌德说:“高兴学来的东西永不会忘。”它告诉我们在教学时教师要学会激趣引导,让知识深深地印入学生脑海。事实证明,情境导入是最好的手段,它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能够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拉近学生与文言文的距离,激发学生的诵读、探究热情。

二、精心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文言文教学大都采取“注入式”教学法,致使文言文教学陷入“串讲”的误区,生涩、拗口的文字把学生灌得索然无味。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发挥主导作用。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导学案”的实施可以扭转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导学案犹如茫茫暗夜中海上的引航灯,给学生的学习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让学生可以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导学案首先要明确一课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重点、难点,要显示出本课的知识结构,能够帮助学生梳理好知识点;而且要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比如朗读 、观察、想象、对比、探究、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如何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另外,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依据学情,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境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灵感,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先圈点标划出疑惑之处,再组织学生相互讨论。比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首先,出示学习目标:①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学习作者按照观潮顺序记叙景物的写作方法;③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其次,突出学习重难点:①掌握重点词句,整体感知课文;②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接下来,展示学习过程: 1.知识链接:利用网络查阅有关钱塘江的信息并作整理。2.预习任务:①学习重点生字词语;②课文说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奇观的句子;③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④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3.自主、合作、探究:①你学会了哪些生字词?哪些字词在写法或理解上需要提醒大家的注意;②请你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③课文2―5自然段分别描述了钱塘江大潮的哪些时段的景象?作者描述大潮来临时的景象是按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来写的?④说一说体现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的句子,进行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⑤说说你对“天下奇观”的理解,并谈谈你“观潮”的感受。4.读中学写:仿照作者描写钱塘江潮来时的写作顺序,写一写有关“雷雨”的小片段。

观潮课文教案篇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由于留学生及外籍人员稀缺、缺乏对外汉语教学对象,潮汕二本院校的培养方案及培养模式、学生整体素质无法满足社会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要求,大部分应届毕业生缺乏外派汉语教师注重的教学经验、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水平,潮汕地区二本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难以胜任对外汉语教学相关工作。同时,由于相关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职业生涯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对个人的发展计划缺乏明确的认识、个人职业定位模糊,相关高校职业生涯规划问题重视程度不够、职业生涯教育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缺乏专业的高水平师资、给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指导和服务过少,因此产生了盲目择业和对工作满意度低等问题。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学生、高校和社会三个层面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相关方面进行努力。

1 潮汕地区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方面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提高职业规划意识。从干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潮汕地区二本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职业规划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在于职业规划意识的薄弱和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所以相关学生个人首先必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提高个人职规意识,进而主动学习相关职规的理论和技巧,才可能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科学规划自身大学生活,提高成功就业的可能性。

(2)提高职业决策能力,科学确定职业目标。研究发现,相关学生职规现状不容乐观,就业不理想,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职业决策能力,没有科学、合理的职业目标。目标是一切行动的动力来源。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列出多种职业目标并在实践过程中做出选择,选择自身发展方向,进而确定诸如兼职、考证等短期具体目标。

(3) 树立科学择业观,端正就业观念。正确的就业观念包括要有平和稳定的心态,在择业时不能好高骛远、过于理想化,要冷静思考、分析现实和自身因素,寻找符合自身主客观条件的职业和岗位。打破地域观念,把就业城市扩大到除潮汕地区外的省内外城市,特别是对外汉语教育发展较好的城市。①

(4)加深专业了解,提高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程度。了解是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前提。潮汕地区二本院校的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要提高专业认同感,必须首先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了解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意义、专业发展前景、就业情况等。只有在了解的基础上与个人的兴趣相结合,才可能提高专业的认同感。专业认同度高了,才有可能确定并坚持自身的职业目标,也只有提高了专业认同感,对外汉语专业学生才可能提高对专业课程学习的投入程度。专业学习投入程度高了,这样个人的“内功”也深厚很多,这样也有利于保证个人的成功就业。

(5)掌握职业规划技巧,合理制定个人规划方案。潮汕地区二本院校的对外汉语学生应当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特点,一边学习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一边进行科学的个人职业规划。既要考虑个人因素,也要关注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影响,客观评价自己,根据实际结合职业规划技巧做出相应的决策,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同时,要注意个人职业规划的几项原则:措施具体、阶段目标明确、目标和实施方案层层递进、有明确时间限制、可行性强、切合实际。

(6) 珍惜实践机会,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珍惜实践机会除了要学生利用好院系为其搭建的实践平台外,自身也要多创造条件,努力寻找适合自身的实习机会。国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师等对外汉语专业对口的岗位和机会很多,但也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

2 潮汕地区本科高校方面

2.1 配合人才需求,优化课程设置

潮汕地区二本高校对外汉语专业应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秉持“厚基础、宽口径”原则,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首先应该在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上精心安排,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精心选择,而且保证课程选择的多样性。

为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对外汉语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教育相关课程。这样能保证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日渐重视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掌握相关规划技巧。

2.2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近年来,对外汉语本科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1)外派到国外当汉语教师或汉语志愿者,大部分到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地区的有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进行教学;(2)担任国内各类汉语培训班的教学工作;(3)到对外交流部门,如文化部门等,从事中外交流工作;(4)到新闻媒体、报章杂志等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文字创作等工作;(5)国内的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所以为配合对外汉语专业就业的多元化,各高校应该调整对外汉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潮汕地区二本院校在培养对外汉语专业学生的时候,既要使学生在理论知识上有扎实的汉语言基本功,又要偏重实践教学,使其适应市场需求,使毕业生就业时既能从事汉语培训工作,又能从事翻译、文秘、文化传播、新闻采编等其他相关工作。在这方面,相关高校可以坚持“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前两年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后两年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选修课程。②

针对韩山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应该加重实践教学的比例。一方面,院系要把实践教学时间拓展至整个大学阶段,而非停留于高年级,在各年级的理论教学中就必须穿插教学实践。在课堂上的教学实践包括书法、汉语口语、试讲等技能性训练。同时,在课后安排形式多样的诸如教学设计比赛、教学辩论会、专业讨论沙龙、技能观摩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兴趣。另一方面,要开拓专业实习的形式。韩山师范学院的对外汉语专业的实习主要集中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所以为适应市场对对外汉语专业的多元化需求,应该开拓学生的实习形式。实习形式除到中小学进行汉语教学外,还可以到企事业单位和涉外部门从事培训、交流工作,进行“一对一”汉语指导。

2.3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化水准

潮汕地区二本院校要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程化和全面性,最主要是要建立职业教育的长效管理体系。该体系必须包括健全的领导体制、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严明的管理制度、有效的激励和保障制度等。而与此同时,建立一个健全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必须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相关院校应该设置职业生涯规划专项资金,用于相关软硬件的购买、采购书籍、开设课程、师资培训、活动经费等,还得为职业规划教育提供专门的活动场所。高校的职业教育全程化教育还要求高校可以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干预。适当的干预辅导有利于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端正学生的就业观念,增强专业认同感,加深学习投入程度,提高职业决策能力,进而成功规划个人职业生涯。③

职规教育的全程化还要求高校要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过程进行跟踪监督,提供日常的咨询服务,确保学生的职业规划方案顺利实施。同时,要将职业发展教育理念贯穿于专业课教学中。这就要求每一个科目的任课老师需要在讲授专业课程内容的同时向学生讲授其职业价值和实践意义,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其与职业的联系,认识到其对实际生活的意义。职业生涯规划本身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从事该专业的指导必须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逻辑学等相关知识,还必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巧。所以潮汕地区二本院校要提高其职业教育的专业化水准,具备一支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师资队伍是十分必要的。这就需要高校提供资金和条件招聘相关人才,同时为原先队伍中的兼职教师提供专业培训的机会,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全院上下必须形成校级领导牵头、就业指导部门、学生工作部、思想政治教育部和教务处等部门引导实施,各系专家、专任教师、行政人员共同配合参与的自上而下的工作队伍。

3 社会方面

社会支持系统理论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项系统工程,跟社会方方面面关系密切,社会性很强,需要社会力量的多方支持。④政府及相关组织应采取措施,端正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就业的价值观。应该让家庭、用人单位、学生本人等重视职业生涯规划作用的意义,对成功就业正确定义,了解“先就业后择业”才是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的择业观,并弱化社会关系对成功就业的影响力。用人单位,特别是潮汕地区的,要摆脱传统落后思想限制,减少经验歧视、学校歧视等不科学观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公平就业环境,协助高校引导学生科学择业。⑤

注释

① 舒晓丽,王贵林.潮汕地区师范院校学生就业压力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6):930-932.

② 耿淑梅.基于就业的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4:68-72.

观潮课文教案篇3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054

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并且在学科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一轮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删除了“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加强口算,重视估算,强调“算用结合”,提倡算法多样化,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计算教学无疑站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1]可以说,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记忆、思维等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很多是通过运算能力来体现的,而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主要包括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能力。由此,基于运算能力培养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目前有关于计算教学领域的研究主体作者群集于中小学一线教师,研究的内容大多涉及教学策略的提出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等方面;而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工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多涉及理论方面,例如对计算教学的价值取向研究等等。可借鉴的计算教学案例、教学设计等操作层面上的成果还不是很多。本文立足于国外计算教学具体案例的介绍,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实用性,希望能对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1 国外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案例介绍

本文选取了该系列教学案例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则。

案例1:

一年级:花园中心。

学习领域:语言,读写能力和沟通技巧。

口语能力:使用语言来创造和维持充满想象力的游戏并进行角色扮演。

运算能力:①会使用10以内的数字加减(如6+4)。

②解决涉及超过10的加减问题。

背景资料:作为“成长”主题的一部分,孩子们要了解更多关于园艺的知识。在角色扮演的环节他们选择了创建一个花园中心。

活动说明:要求孩子们对花园中心给予适当的改变,购买和出售一定价值的物品。然后开始调查运用债券10便士可以购买什么。

关键问题:

①用10便士,你能买什么?

②如果你有20便士,你能买什么?

③如果你要花8个便士买一个大耙,支付了10便士,你的钱数会有什么变化?

④如果你买了6便士的铲子,但你不得不花10便士,你还有什么可以买吗?

通过创设花园中心,可以使学生在扮演园丁的过程中对花园进行相应的管理,如购买基本工具等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货币认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在培养学生自理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案例2:

二年级:魔豆。

学习领域:①语言,读写能力和沟通技巧。

②对知识和世界的理解。

③口语能力,学会表达对一系列真实刺激和充满想象的故事感受。

运算能力:使用大脑中已有的有关于10以内的实例推导出其他的数字实例――加倍和减半运算(例如40+40)。

背景资料:这半学期的主题都是“生长”,向孩子们介绍《杰克与魔豆》[2]的故事,我们将种植豆类植物作为我们主题的一部分。

活动说明:通过上下文的故事设计一组数的问题。提问如果魔豆第一天长了10米,5天后魔豆的高度是多少?每天增加一倍呢?对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问题被简化到1米。并提供给他们表格和图形来完成。

关键问题:

①2天后魔豆有多高?

②请问魔豆增长的高度每天都一样?

③5天后魔豆增长有多高?

通过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然后引出关于魔豆豆茎长度的一系列数学问题,引导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将“第一天增长了10米换成第一天增长了一米”简化问题,并通过模型和图表的方式自己来体验“每天增加一倍”的真正含义――“豆茎每天增长的高度是前一天的两倍”,从而可以判断出“豆茎每天增长的高度不相同”这一结论,并在动手实践中理解倍数问题。

案例3:

四年级:塞文潮。

地理:①理解地理位置,环境和流程。

②学习者学习塞文潮的相关知识,并为想去参观的人制作一份旅游信息指南。

运算能力:①在24小时的数字时钟上会读取小时和分钟。

②使用已知表的事实查找零碎时间,例如20的1/6。

③使用日历计划事件。

背景资料:在地理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者制作塞文潮的旅游指南。本指南将为人们提供潮波时间表,潮波的大小,踏浪的安全提示,在现场设施,每年参观的游客数量等。学习者将通过多种来源提供与塞文潮相关的信息。

活动说明:学习者在阅读和记录这些信息时要使用说明书并将回

一些数学基础问题。

关键问题:

①如果100个人中的1/2这个月来塞文潮冲浪,共有多少人来冲浪?

②如果72个人中的1/6乘坐公交车前往塞文潮,共有多少人乘坐公交车旅行?

③如果81个人中的1/9的参观者来自威尔士,有多少人来自威尔士参观?

④如果班里1/4的儿童(共28人)允许参观,有多少人能参加旅行?

⑤塞文潮本月最早什么时候开始?塞文潮将于本月什么时候结束?

⑥人们希望在19点之后冲浪,最早是什么时候?最晚呢?

⑦现在是什么时间?下一次塞文潮到来时是什么时间?

将识钟学习与学生熟悉的自然景观塞文潮相联系,并通过对相应时刻的学习介绍塞文潮相关景点的时刻,将旅游时间表与识钟教学巧妙结合,既了解了地理知识又将对时钟与分数的学习融会其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旅游指南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对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设计的启示

2.1 案例的内容设计可以更为生活化,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我国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从教学方面来看,就要求教师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多选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例子,充分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已建立起来的知识和经验作为新的学习活动的良好基础。上述案例设计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贯穿了地理、历史等知识于数学教学当中,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些内容展开去,无疑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2.2 案例的表现形式可以多样化,增强教学案例的趣味性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也曾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这表明,兴趣对一个人学习的重要意义。之于教学案例而言,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应该是衡量其有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上述案例中,所选的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情景为导入,对于这些鲜活的事件,以童话故事(如案例2:魔豆)或者介绍地理风景名胜(案例3:塞文潮)等丰富的形式展开教学,再辅之学生查找网上资料、动手制作、观察等丰富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从而不仅学习到知识,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得到收获。

2.3 案例设计应让学生在参与中生成并积累相对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

上述案例中创设的各种探究和操作活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生成并积累相对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通过学生自作,自我创新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经历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数学问题、交流、讨论、总结、应用等环节,并且在每一环节既有外显层面的行为操作活动,也有思维层面的操作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积累完整的数学活动经验。

参考文献:

[1]窦平.小学计算教学的困境与解径[J].2012.

[2]Jack and the Beanstalk[Z].

[3]http://.uk/SiteCollectionDocuments/Learning/Your%20Professional%20Development/Induction%20EPD/Induction/Training/Numeracy/Exemplifaction%20Materials%20-%20KS2.pdf[DB/OL].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张新颜.英国小学计算教学的成功经验及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3,(4).

[6]王希荣.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新乡教育学院报,2004,(12).

[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

[8]吴海青.中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比较――美国纽约州中小学考察录[J].世界教育信息,2011,(11).

观潮课文教案篇4

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12)07-0062-04

发端于英国法学界、盛行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开始对我国的传统教学法产生影响,近几年来,更似一股热潮在我国众多培训机构乃至高校涌动。案例教学法突破传统教学误区、寻找创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是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的转变,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1]58它能把理论与实践、认知性与感受性、教师与学员等多重因素结合起来,让知识、思想、经验在教师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学员之间流动。对此,学术界、教育界基本达成一致。但实践证明,世界无万能教学之法,案例教学也有传授知识缺乏系统性、案例自身的局限性、缺少发展动态性、方法耗时等多重不足。作为党的领导干部重要培训和轮训基地的中国共产党党校(以下简称为党校),必须高屋建瓴,明确案例教学特点、优劣、难模仿性,准确定位这种教学方法,建立配套的教改运行机制,才可以避免盲从、形式化与资源浪费,从而扬长避短、趋利避害,真正提升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法的几种错误定位

党校是培训和轮训各级党的领导干部的主阵地,主体班次是党校办学的核心与灵魂,主班次的教学方法事关教学质量好坏与办学成败。随着案例教学法的热潮涌动,党校人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引进主班次的课堂。200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十五条明确指出,党校要努力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研究式教学,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员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从条例看,党和国家已将案例教学法作为党校教学的一种比较重要的教学方法,目的是调动两个积极性,定位比较精准。但在现实的运行之中,各地党校的定位并未如此准确,甚或出现一些错误战略定位。

1.乐观定位。乐观定位是指决策层对案例教学法战略定位时过于乐观,夸大了案例教学法的作用,将其定位过高,并以学校制度、文件、领导讲话等形式显示出来。这种定位易于将教改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案例教学上来,易于将教改等同于案例教学,易于使人忽视传统教学方式和新型教学方法的联动作用而对案例教学法产生全能的错觉。在一些乐观定位的学校中,一些案例教学公开课、案例教学竞赛、案例课件竞赛、案例教学的专家学者的讲座、案例教学的培训等活动频现,甚或要求一些不适合案例教学的课程也要强行使用。这不仅违背了教学规律,而且引发教员反感情绪,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当然,也有一些乐观定位的学校,调子虽高,但却只是在口头上要求相关学科的教师尽量实行,无实施的详细规章,对案例教学法真正内涵、如何实施、在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学生学习期间必须分析的案例数量和相关考核等问题均未有相应的要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案例教学往往只是教师自己的事,依教师个人的热情和自身素质来决定。产生乐观定位的根源可能是多方面的,或是教改形势所逼,或是对整个党校条例的认识不够,或是决策层没有真正深刻认识案例教学这种方法,对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优劣、难模仿性等认识不够,过分看重其优点、忽视其不足。

2.悲观定位。悲观定位是指决策层对案例教学法战略定位时过于悲观,对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产生质疑,将其定位过低,忽视案例教学的应有作用,甚或不主张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在这样的学校里,案例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其教学方法探讨的工作重点更侧重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其他新型的教学方法,少数积极倡导的老师很可能受到阻拦和抑制。产生悲观定位的主要原因有两种,一是决策层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有偏差,他们看到的更多是其不足,而对其优点则认识不够。二是决策层充分认识了案例教学的特点、难以模仿性、系统性与复杂性,意识到案例教学法必须与干部使用机制、干部培训体制、干部培训机构管理、教学项目管理及学员管理等方面的改革相配套,但由于现实相关制度缺失和一些地方党校尤其是地市级党校和县级党校的条件制约等因素而产生悲观情绪。

3.模糊定位。模糊定位是指决策层对案例教学法目标定位不明确、案例教学法在已有教学法中的权重不确定、案例教学法的选择与学科的关系定位不清楚。这种定位下,学校往往缺少相关制度。实践中,校方往往既不积极倡导,也不反对。当然,这样定位的学校也缺少一些案例教学的专业培训、专家讲座或一些常规性的案例教学竞赛等。教师往往是自发、本能地对其探索与运用,不同教师对其认识也不同。于是往往出现将案例等同一般事例或举例教学,将案例课堂讨论等同于一般课堂讨论等错位现象。产生模糊定位原因主要可能有如下几种:一是校决策层缺乏教改自觉性,应付条例提出的案例教学法要求;二是对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点、优劣认识不到位,既没有激情,也没有抵触情绪;三是决策层可能深知案例教学的特点、优劣,但在决策定位中遇到利益相关者的抵触,尤其是那些善于传统教学的老教师的博弈与阻挡,出于各方利益的兼顾,往往采取模糊定位。

观潮课文教案篇5

(1)为什么会涨潮?(2)为什么把农历八月十八定为一年一度的观潮日?(3)为什么说海宁市的盐官镇是观潮的最好的地方?对于这些疑问,全班又炸开了锅,是呀,为什么呢?课堂上又再次掀起探讨的高潮,全班同学又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有的同学说可能是风把海水吹向岸边,有的说是雨水积多了,水面就会上涨。这时爱看科普丛书的“小灵通”开话了:“我知道,潮水涨落现象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吸引力的作用。”同学们都向他投去了赞许、敬佩的目光,从而也激发了其他同学对课外读物的兴趣。接下来的两个问题,大家开启智慧大门也迎刃而解了,原来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中定期的大潮,这天观潮景象最壮观。原来海宁市的盐官镇的钱塘江的杭州湾,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钱塘潮”,潮来时,潮水高度可达3.5米,潮差可达8.9米,在这个地方观潮海潮最雄伟。这样在课中质疑,探讨中创新,学生真正理解了钱塘江大潮被誉称为“天下奇观”的含义,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对课文的探索欲望。

二、课前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课前质疑改变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前,课前预停留在生字、新词的预习上,对生字的部首、音序、意思这些周而复始、枯燥乏味预习,难以让学生主动参与。针对这一现象,教师指导学生扩大预习范围,不单从字词入手,还可对课文提出各方面的问题,如从题目中质疑,从词句、内容上质疑,标点符号质疑,还可对教材质疑。刚开始质疑时,学生都

为质疑问题犯难,只会提一些简单问题,如这个词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作者是谁,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差生更无从下手,提出问题常没头没尾,或者根本无从考证,我就耐心引导,如教《朱鹮飞回来了》这课之前,我见一学生预习时苦思冥想就是提不出一个问题来,他说对朱鹮这种鸟不认识,我说这不是问题吗?你可提出朱鹮是一种什么样的鸟?接着我再引导他从题目入手,在启发下,他又琢磨了一番,又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朱鹮原先飞到哪里去?后来为什么又飞回来了?为什么以《朱鹮飞回来了》为题目?这样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班里学生都乐于质疑,而且提问题有了一定的水平,《和时间赛跑》一课,学生在预习时提出了如下的问题:(1)人跑得过时间吗?(2)作者为什么要和时间赛跑?(3)作者怎样和时间赛跑?(4)作者从和时间赛跑中得到什么启示?质疑是创新的源泉,学会了课前质疑,激发学习兴趣,就是创新的起点。

三、课后质疑,拓展延伸,创意表达。

观潮课文教案篇6

课堂提问,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师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可见,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直接决定学生的学习成效。通过大量的语文课堂日常提问的分析可见,有些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的提问,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把“满堂问”看成启发式的教学,其提问水平低,低效、无效甚至根本不讲成效。

相对于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的“满堂问”,余映潮的“主问题”阅读教学设计,是一种改变,是一个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关键问题。“主问题”阅读教学设计是要求教师在把握教材、了解学情,建立在课堂对话的基础上,精炼出问题,让教师简化教学的头绪,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同时,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主问题”阅读教学设计在课文理解方面吸引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的品读,对课文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思考与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对整堂课的教学形成有力的支点,使得整堂课的教学步骤井井有条。在余映潮执教过的课文中,几乎每个教学案例都由“主问题”支撑,以《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案例为例,来看余映潮的“主问题”教学设计。

二、案例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三个提问:1.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创编“门庭若市”的成语。2.请同学们用“比较辨析”的方法,编写课文“词义辨析”卡片。3.讨论:课文中哪几个关键字既牵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又表现了人物性格?在这堂课上,余映潮在第一个主问题之前还有两个引入课文学习的小问题:1.说说课文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意思。2.说说《战国策》的“策”字的意思。之后,进入第一个主问题:朗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讲“成语故事”,在这个问题中,学生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然后讲成语“门庭如市”的来历。第二个主问题,编“词义辨析”的练习,通过这一问题,让学生找出文中“一词多义”的字词,例如“若”、“于”、“臣”等。第三个主问题,你认为课文中有哪几个关键字牵引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表现着人物的特点?学生发言有“私”、“欲”、“畏”、“善”、“谏”、“思”等字,通过师生讨论,最终确定“思”是对文章内容的深化,“善”字是对课文内容最关键的深化,引出了全文的高潮。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余映潮对《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是通过让学生讲述成语故事“门庭若市”,来梳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在第二个主问题中,完成了一词多义、比较近义词、难点语言的理解,让学生通过语言活动来加强文言字词的理解和学习。在第三个主问题中,让学生在全面梳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并对人物形象有清晰的认识,通过让学生多角度、多视点的解读课文,强化学生活动,并且让学生在表达观点时做到有理有据。

由案例可见,余映潮的“主问题”教学设计紧扣课文,立足学习的要点进行设问,对于理解课文,学习要点有极大的作用,并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通过问题的不断推进让学生不断深入理解课文。

三、案例分析

(一)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

正所谓:教师即课程,教师即学习文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己专业素养,应对挑战。教师不在是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者,承担的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责任,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应该在教学活动调到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把之前的学习经验围绕现在的新知识进行深度的思考,让学习成为一个动态的过程,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充分研读教材,运用一切方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的作用体现在: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把外在的知识和能力转化为内在的东西,成为推动自己人生成长的重要能源。教师通过桥梁和梯子的作用,引领学生从此岸走向彼岸。余映潮通过主问题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对课文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人物形象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是教师的单方面讲解。

(二)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大难题是课堂上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活动。新课程标准从更加高远的视角、更加科学的角度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因此,学生的活动是否充分就成了检验课堂教学是否要改革的一根标尺。满堂灌、满堂讲,课堂上过多强调谈话、讲析等情况,基本上都没有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生活动。在没有学生充分活动的课堂上,各种先进的教学体系都不可能有充分展示身手的机会。课堂上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进行有效的学习语言、习得技巧、发展智能、训练思维的活动,才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改革。立足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来研究教学,在余映潮的课堂教学上非常重视学生活动,追求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活动起来且真正学有所得的高层次教学境界。并且注重学生的积累,在日积月累中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与表达能力。通过“主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理解课文,并且在课堂活动中有丰富的积累。除此之外,在余映潮课堂活动中,学生活动的种类丰富,让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学到不同的知识,形成不同的能力。例如,独立进行的积累资料、处理信息的阅读分析活动;目标较为明确、话题比较集中的课堂交流活动;活动时间较长的、层次清晰的朗读活动等。同时,学生的实践活动层次要高,例如,长篇课文信息的提取;从课文中学作文;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多角度比读;文本写作规律的发现与提炼等。并且,学生活动充分,也讲究形式的雅致、丰富、灵动,而不仅仅是机械单一的课堂“小组合作”。余映潮在课堂教学方面,从理念到手法,从教案的整体设计到细节的精心安排,从课堂师生之间的关系到课堂教学结构,都必须而且应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组织与开展属于学生的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在余映潮的“主问题”教学设计中,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课堂学习活动主要以学生的听、说、读、写构成,课堂气氛因此而显得活泼生动。“主问题”教学设计用精、少、实、活的提问来激活课堂,对阅读教学中的多问杂答、碎问碎答的现状进行反思,精练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将谈话式、答问式的教学引向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因此,在阅读教学中用“主问题”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用“主问题”来组织学生的课中活动,是对课堂上无序的、零碎的、频繁的问答的一种突破,能有效地克服语文阅读教学中肢解课文、一讲到底、零敲碎打等种种弊端。通过减少教师的讲析,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有序学习活动的主体,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余映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余映潮.听余映潮老师讲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于漪,刘远.余映潮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4]余映潮.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观潮课文教案篇7

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象地了解课文中描写的景象,同时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文中的难点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来说,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学,学生可以借助网络了解许多知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也需要网络技术的配合,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网络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普遍,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语文由于小学生的特点和语文教学的特殊性,网络技术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网络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有哪些呢?

(一)情景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导入过程十分重要,导入的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导入的设计需要教师充分考虑课文的特点,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观潮》这篇课文主要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壮丽山河,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结合这篇课文描写的内容可以很好的借助多媒体课件展现钱塘江大潮的景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文的导入阶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钱塘江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钱塘江的壮丽。“同学们有没有见过钱塘江来潮时的景象?”每一年农历的八月是把这一天,钱塘江就会涌现数以万计的游客来参观钱塘江的大潮,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和壮丽。“有没有同学见过呢?同学们想不想感受一下呢?”接着老师通过多媒体放一段录像,学生静静地感受。通过视频的播放和钱塘江大潮声音的震撼,学生一下子就会被钱塘江大潮的其实所吸引,所震撼。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导入,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学习课文,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疑问,但是学生只能根据语文科文中的语言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只能通过语言来了解文章所描写的景物或者人物的形象。但是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的描绘,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在《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中主要是要学生理解文章描写“潮来时”的句子,感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这篇课文的第3、4自然段是描写钱塘江大潮的景象,学生需要反复阅读来理解和想象潮来时的场面。钱塘江大潮的雄壮其实需要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想象,但是仅仅通过课文中的语言来理解,学生难免会完全理解,这是需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提高视频和音频资料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通过使学生感受钱塘江来潮时的磅礴气势更好地使学生理解本文关于钱塘江的描写。作者通过由远到近的顺序描写了潮水的变化,作者又按照时间的推移,位置的变化描写了潮水的变化,使学生感受如此壮观雄伟的奇观。

(三)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对于语文的学习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语言,更好地使学生理解作者的感情和文中人物的形象。对于《观潮》这一课来说,需要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才能更好地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魅力,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对于文章中对于钱塘江大潮的描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象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学生会通过发挥想象力来想象钱塘江大潮的画面,但是如果加上声音和图片的辅助,学生对于钱塘江大潮的理解会更加深刻,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气势磅礴。在学生阅读课文中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句子之后放一段大潮来临时的声音激发学生的灵感,增加学生的想象力。

在《观潮》这篇课文将要结束的时候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再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使学生产生一种敬畏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技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是人们的生活更加现代化。网络技术也可以应用与教学领域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供方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备课

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领域可以很好的辅助教师备课,网络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综合各种优秀的教学资源为自己所用。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网上的优秀公开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加教学经验。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教案的编写和优化,为学生提高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

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同时制作精细的教学课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语言和情景,加深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

(三)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观潮课文教案篇8

一、概论教材的新修订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概论”课教材8年来经历了6次修订,而本次修订是变动最大的一次。这次修订,对“概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概论”课教师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首先,教材的修订,意味着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教案的重新制定。“概论”课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新教材,领悟新精神,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有效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系,并依据教材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新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课程教案等。这也意味着未来几年,“概论”课教师面临着艰巨的教学、科研双重任务。

其次,“概论”课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十报告,在教学实践中认真贯彻十报告的精神。本次教材的修订的预期目标之一,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报告精神,认真领悟十以来历次会议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实现这个目标,教材相应地增加了十报告的内容。“概论”课教师必须吃透、学精,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落实。

这次教材的新修订,要求“概论”课教师认真学习新教材、认真学习十报告以及十会议前后的历次重要讲话,并且领悟精神实质。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概论”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与学生实际相符合的教学内容,切实提升“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更高的教学目标对“概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90后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事物。但缺乏定性,对于枯燥理论知识难以接受,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差。因此,“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师在在实现知识目标的同时,更应注重能力和素质目标的实现。为此,应该做到三点:

第一,“概论”课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熟练驾驭教材。“概论”课教师要能够从整体上把握驾驭教材内容,并且能有效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体系。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概论”课教师对教材内容都没有正确理解,这是没法把概论课讲好的。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是对“概论”课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概论”课教师必须善于学习积累,拓宽知识面。“概论”课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概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还要眼界开拓,知识面广。在课堂上,“概论”教师能够谈古论今,娓娓道来,并且对每个问题都能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概论”课是学生喜欢的,也是学生真正能有斩获的。要做到这一点,“概论”课教师就必须注意平时全方位的学习,拓宽知识面,并且要善于思考,对问题能够有自己的想法、观点,积累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

第三,“概论”课教师必须因材施教。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高职高专的老师应该结合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选择适合于学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真正做到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认可教学方法、提升综合能力。

三、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思潮、新的社会问题对“概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各种社会思潮,社会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这就对作为党的“喉舌”的“概论”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概论”课教师要正确认识各种社会思潮。改革开放以来,诸如、自由主义等社会思潮有了新的表现。学生面对各种思潮所产生的困惑,教师必须加以正确的引导,而不是像目前个别“概论”课教师那样,明明是自己对问题的了解仅仅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偏激、不正确的认识,却在课堂上对学生大谈特谈,使学生对问题形成错误的认识。作为“概论”课教师,一定要对自己在课堂说的每一句话负责任。由于所授学科的特殊性,“概论”课教师要明确自己的位置,真正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做到:不懂的,不说,懂得不多的,不乱说,懂的,科学地说。

第二,“概论”课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传播正能量。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上确实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比如公民道德整体滑坡、问题严重等。学生们通过网络对此也有了解,但是他们不理解,缺少正确的认识。“概论”课教师就是要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不否认这些问题的存在,但同时我们更要实事求是,不能随意夸大这些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要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地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探讨问题解决的办法;同时,“概论”课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看到社会上正面的东西,使学生明白社会的主流是好的,传播正能量是“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所在。

四、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滑的趋势对“概论”课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下降,尤其是部分学校允许“单独招生”,“概论”课教学难以开展成了高职院校“概论”课教师面临的共同难题。为此,教师应该全面、正确的认识高职学生,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第一,要对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高职高专“概论”课教师由于授课对象与普通高校不同,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高职学生底子薄、基础差,不爱学习理论知识,但是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的这种情况就放弃他们。因为,他们有自己的优点,“概论”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且利用它们的优点,因材施教。比如他们思维活跃,愿意参加集体活动,那就多搞实践教学,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实践教学活动中学到知识,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要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高职院校“概论”课时少,教材内容多,学生基础差,如果我们完全按照教材体系授课是不科学的,收的的效果只能是教师不愿意,学生不喜欢,社会不满意。因此,专题教学不失为一种合理的教学方式。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教师将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设定为教学专题,每次课就针对这一个专题进行专门讲解,重点分析,既有助于教师抓住难点,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教学预期目标,提升“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观潮课文教案篇9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观察、感受时,擅长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处于兴奋状态;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情景时,擅长抽象思维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两半球交替兴奋、抑制,可以挖掘出大脑潜在的力量,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参与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参与的能力。

根据这一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努力创设吸引人、感动人、陶醉人的情境,在师生间、生生间平等互助的基础上,让学生观察、让学生感受,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亲自去体验,去发现那,并能主动地参与进去,积极地探索寻求答案。如教学《观潮》一课,我们的学生没有亲眼目睹过这种罕见的壮观景象。在学习这一课“潮来之时”一段,我让学生先观看录象,再闭上眼睛,听潮水奔腾、冲击的录音,想像潮来时的气势,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中的描写,最后,谈出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中去熏陶,使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形,如临其境。

二、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在体验成功中学习。

由于学生的观察角度、理解能力、知识水平、个人经历的差异,对问题的看法肯定会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尝试展开集体讨论,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选择:“你们认为谁的想法更贴近当时的情况?”“假如你看到了这种景象,你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你认为谁理解得更深刻?”等等。这样,宽容学生的一切想法和看法,肯定学生的发现、参与和探索,鼓励自由奔放的想象,既尊重了每一个同学,保护了参与的同学的积极性,又使更多的同学得到了参与的锻炼机会,使学生始终处于对知识的渴望,发现、获取知识的兴奋,研究、探索问题的喜悦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

尊重学生,尤其要尊重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不能对他们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而一旦丧失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削弱,对语文学习也就提不起兴趣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困难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的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习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长进,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习困难生作出一些模糊的激励性评价,例如:“其实你很聪明,只要多一些努力,你一定会学得很好。”“你的看法很独特!”“你的分析很有道理!”等评价,不但承认和强化了学生的进步,而且使学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三、放飞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自由争论中学习。

学好语文《新课标》认为学生是关键。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学生敢想、敢说,不受约束地去探究、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依据一定目的,把握关键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用自己认为最好的答案去“闭塞”学生的思考,而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即使是学生不完整、不周密的发言,教师也不宜匆忙打断,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学生能畅所欲言时,就有可能突破思维习惯,有所创见,调整预案,使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

观潮课文教案篇10

作者简介:舒辉(1976-),女,湖北嘉鱼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电力系,讲师。(湖南 长沙 41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培训教学重点建设项目“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院级精品课程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073-02

“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是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2012年度立项的精品课程,是从学科体系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演变而来。该课程是我校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学习领域支撑平台课程之一,是联系该专业学习领域公共平台与学习领域核心课程的纽带,在课程中担负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又与工程实际联系紧密,对完成专业教学以及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课程内容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到考核评价体系实施,该课程相较“电力系统分析”课程都做了改革。本文重点探讨“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大胆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产生,传统教学方法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和冲击。但笔者认为对新方法、新理念不应生搬硬套,传统教学方法也不应一概否定,不同教学方法的应用要注意适用性,即教学方法要由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来确定,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方法好坏的标准。在教学方法改革中,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应大胆继承和发扬,要处理好新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例如多媒体使用与传统板书的关系、任务驱动教学与传统讲授教学的关系。

1.多媒体使用与传统板书的关系

目前,我校所有教室都配备了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多向发展,大大增加了教学信息量,提高了学习效率,达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如在课程最初认识电力系统时,展示不同类型电厂、变电站、配电房的图片或现场视频,给学生生动直观的映像,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概念感觉更亲切,更容易接受,有利于课程后续内容的学习。在学习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时,向学生展示现场的变压器中性点接线图片,就图片提问,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内容与实践联系的紧密性,同时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教学效果。但不要因此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要从实际效果出发,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教学。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而不能本末倒置,陷入误区。多媒体教学不是把教材搬到屏幕上,而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丰富课堂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多媒体教学中不能只注重信息量,一堂课下来似乎讲了很多内容,而学生真正吸收的知识却很少。针对“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公式、图形都很多的特点,多媒体课件展示要与板书相结合,设备实物或者难以绘制的复杂图形用课件演示,对原理的分析、公式的推导借助板书,目的是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进而运用知识。

2.任务驱动法教学与传统讲授法教学的关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1]它是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2]任务驱动教学法较适用于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和技能。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和身体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有计划有目的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教育,易于控制教学。讲授法较适用于学习陈述性、事实性知识。“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涉及大量的术语、概念、理论,如电压损耗、电压降落、等耗微增率准则、正序等效定则、等面积定则等等,这些术语、概念、理论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辅以传统的课后书面作业练习及复结能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也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需要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实际问题,如某发电厂正常运行参数分析、某变电站正常运行参数分析、某系统调压方式的选择和计算等,都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效果。所以,“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课程在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时,传统讲授法教学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中,由原来的单一讲授转向使用多种方法,案例教学法、讲述法、讨论法、任务驱动法、自学指导法等交替使用,加强教学的启发性,增强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注重知识的灌输转向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到电力系统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影响重大时,可以引用美加大停电、俄罗斯大停电、印度大停电案例,引导学生课后查找美加大停电、俄罗斯大停电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对电力系统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电力系统故障运行时,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短路故障的案例,并以PPT的形式做汇报,分析短路的成因及危害。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专业学习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改革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教学方法的改进也秉持这一原则。在教学中,始终强调与工程实际应用及专业核心课程相结合,力图打破原来学生普遍反映“电力系统分析”课程难学且用途不大的局面。例如,在进行潮流分析教学时,利用变电站、电厂运行综自画面的现场截图,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正常状态下系统潮流的特点,让学生感受到潮流分析的实用性,也为将来学生走上运行岗位打下基础;在进行电力系统的中性点运行方式教学时,强调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和不直接接地系统的区别,首先将两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的本质(前者是短路,后者不是短路)讲清楚,同时与高压入网电工证理论考试试题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然后引入现场运行规程中对两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现象时的不同处理方式,使学生感受到知识点的实用性,学习兴趣更高,学习效果也就更好。

为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实验教学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视实验教学。现代电力系统的电网规模达几万个节点和几十万个支路,电力系统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和理论研究等都离不开数字仿真。为了达到“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的教学目的,建立电力系统综合实验室和电力系统分析仿真实验室是有必要的。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通过MATLAB仿真软件搭建系统模型,仿真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潮流状态,仿真系统故障现象,加深学生对电力系统在正常运行和故障运行时电气量变化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MATLAB强大的计算功能也让学生从计算的苦海中解脱出来。

三、更新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树立新的教学观念,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不应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

1.广泛采用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谈话法、讨论法是课堂易于实施的教学方法。谈话法又称回答法,是通过师生的交谈来传播和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检查已学的知识。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围绕某一种中心问题通过发表各自意见和看法,共同研讨,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谈话法、讨论法能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及口头表达能力,在“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课程中较多地被应用。如学习完电力系统的调频调压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调频调压在原理和措施方面的不同;学习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后,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提高静态稳定性和暂态稳定性的具体措施的异同。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短路故障学习时,收集短路故障案例做小组汇报的形式提高了专业学习效果,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资料收集、文档编辑、口头表达、与人协作等综合能力。

2.善于运用迁移效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谓迁移效应是指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即已有知识和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即通常所说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不成功的教学学一知一,成功的教学举一反三。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学习方法的总结,即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掌握那些具有规律性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如在学习简单闭式网潮流计算时,先让学生复习开式网的潮流计算方法,然后比较开式网和闭式网的不同,引导学生提出闭式网的潮流计算方法的思路:将闭式网的潮流计算转化为开式网的潮流计算,从而找出闭式网的潮流分析计算的关键点,即确定功率分点。功率分点确定后,简单闭式网打开为两个开式网,按开式网的潮流计算方法就可以确定潮流。在学习不对称故障分析计算时,比较对称的三相系统和不对称的三相系统的电压、电流的不同,对称的三相系统只需计算一相,其他两相的电压、电流根据对称关系就能得出,不对称的三相系统不能那样计算,那么能否将不对称系统计算问题转化为对称系统计算问题呢?从而引出对称分量法。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将不熟悉的、难以解决问题转换为自己熟悉的问题模式,利用熟悉的方法解决。

总之,“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课程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点,探索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在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电力系统运行与调节”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和提高仍在不断进行中。

参考文献:

[1]吕慧芳,罗志武.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析[J].军事经济学院学报,

2005,(4).

[2]伍文庄.“任务驱动”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3).

观潮课文教案篇11

关键词: 西方文化;社会转型期;影响;对策研究

Key words: western culture;period of social transition;influence;countermeasure study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4-0197-02

0 引言

文化的多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和必然结果之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增加了人们选择范围的同时,也造成了中西文化间的冲突,文化冲突反映到意识形态领域就演化成价值观的冲突,导致人们价值选择的迷茫,特别是高校学生,调查表明,有70%的同学认为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有不同程度的冲击,他们由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处于形成时期,西方文化的传入对部分学生造成了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理想信念的摇摆不定、道德标准多元等的不利影响。

1 西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1.1 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物质的、感官的满足固然重要,对生命意义、理想信念等终极价值问题的叩问,也是人所不能回避和渴望有所回答的。”[1]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有了可供选择的机会,由于有了选择的机会,使得学生很难确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甚至使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自相矛盾。大学生在进入校门之前已经受到家庭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初步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入大学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年龄的增长,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大,对于理想信念较强的大学生来说,他们能在中西文化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确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下去。但是,对于有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初步树立了为人们服务、为祖国学习的理想,但是受极端利己主义、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的影响,他们放弃了本来的理性,或者处于两难境地,无法做出选择,使本已经形成的价值观发生了动摇,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2 对道德观教育的影响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并以善恶为评价标准,调整个人与他人以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2]受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职业的定位停留在是否能给自己带来丰厚的收入上。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干兼职的不在少数,但大部分同学还是为了能赚到钱,如果有更赚钱的职业他们会马上换兼职,很少能形成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道德。部分学生受实用主义的影响,面对今天社会转型中出现的问题,社会的新现象,往往用金钱的标准去衡量,有些甚至突破了道德底线,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对党失去信心,认为“中国梦”只是一个梦而已。由于市场经济的原因,人们都在追求自身利益,使部分市场主体的信誉、法制意识淡薄的同时也导致道德滑坡现象的产生。这些负面的事件也在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发展使道德评价标准多元化,同一个事件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价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使大学生的道德观也处于多元的状态。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存在也使大学生的恋爱观掺杂了许多金钱的因素,恋爱要求门当户对,部分学生的恋爱目的不是婚姻而是寻找刺激等。这些都使大学生对社会、对职业、对家庭、对恋爱的看法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教育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也使部分学生对道德教育产生了怀疑。

2 对策建议

正确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面对日益劲猛的西方文化,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 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要了解这两个实际,可以通过三个途径,这个实际主要是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潮影响的实际。应对社会思潮的影响,我们需要做到:一是学生作业,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动向,引导他们写出自己对于学习、生活、社会等的真实想法,设置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二是课堂讨论,采取设置主题、案例分析等灵活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的表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对社会的看法,从而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三是在当前舆论表达不够畅通的情况下,许多大学生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式,网络正在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网络成为表露心声、发表评论的主要渠道。

只有联系实际,才会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才不会流于空谈,才会有实际的效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也一定会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2.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重视对西方思潮的引导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历经“85方案”、“98方案”、“05方案”三次大的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在内容上增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结构上做了大的调整,打破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固有结构,突出了一些前沿思想。这些都表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同西方思潮的博弈中不断地发展着,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批判的方式客观的看待西方思潮,树立科学的信仰。

正视中华文化的优势,明确立场。不能只看到我们的缺点和不足,拿别人的优势来跟自己的劣势比较。文化之间的比较不存在谁好谁不好之说,存在即有其价值。中国五千年的文化,这种沉甸甸的积累并不是西方一些年轻的国家几百年能够比较的。我们应该为之感到骄傲而自豪,更应该自信地承认自己的文化特色并且用心去参透其中的博大精深。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培育民族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舍己利他的群体观,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和为贵的人际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在西方思潮的冲击下,我们需要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校正的弱势心态,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越具有民族特点的就越具有价值和生命力,越能走向世界。因此,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是抵御西方文化霸权的最有力武器。

2.3 增加可操作性的措施和方法 面对西方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和学习生活的影响,党和国家非常重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作用,相关部门出台了许多文件。但深入分析可以发现,整个应对呈现出出台的文件多与可操作性的措施少,学院式的批判多与落到教学实处少的矛盾局面。相关部门出台的文件更多的是总体上强调应对错误思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时也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应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也谈到要改进教学方法,但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却较少涉及。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极少有专门针对引导大学生正确应对社会思潮的内容。对这一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也比较多,其研究成果真正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操作性的对策和方法不太多,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对社会思潮的教学研究远远跟不上教学实践的需求,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的现实生产力,无法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发挥作用。因此,找寻操作性强的措施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应对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环节,应从教材建设和教学方法方式等方面实施改革。

引导大学生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去分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缺点,正确看待社会思潮的传播和影响。在具体的教学中,有两点结合非常重要,这就是教师的个人研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必须形成统一的思路;学生的课堂讨论与教师有说服力的正确引导相结合。通过个人研究与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师应对思潮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通过学生讨论可以理清学生的真实思想,有的放矢地开展应对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高庆.多元文化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21.

[2][美]芬德莱.价值论伦理学[M].刘继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88.

观潮课文教案篇12

二、现状分析

案例1:登鹳雀楼

一位教师教《登鹳雀楼》,在学生初读诗句、认识生字后,采取“大白话”的解析法教学生理解词语和诗句,把“白日”理解为白色的太阳,进而联系“依山尽”,指定其为“傍晚的太阳”;把“依山尽”解释为依傍着山峦消失了;把“入海流”生硬地说成“奔流入海”;把“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象化地理解为“想要穷尽目力,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只有再登上一层楼”,并归结为“这两句诗说明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讲解中生硬地联系了词语与诗句意思,指导、练习了朗读和背诵,即告结课。

案例2:桂林山水

一位教师教《桂林山水》,采用理性概括法和抽象说教法进行教学,学生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生词后,并未讲解具体语句所描绘的桂林山水的静谧、清绿、形态万千、秀丽险峻的景物形象,进行充分的诵读感受和想象体会,教师仅通过词句字面意思的认识理解和课文内容的分析概括,很快地从中概括出“静、清、绿、奇、秀、险”等概念化景物特点,继而引领学生由“漓江的水真……桂林的山真……”等个别词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生硬地分析作者通过对桂林山水的描绘,对表达“热爱桂林山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进行思想道德说教,并生硬牵强地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感情朗读课文。整个教学过程忽略了优美语句的描绘,模糊了多姿多彩的景物形象,弱化了思想感情的具体感受,使学生的学习所得仅剩下词句的理性解释,景物的抽象特点和思想感情的空洞说教。

反思:以上两个教学均忽略了文学性课文的特点,悖于《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走入机械繁琐、僵化死板的教学误区,抽象概括、干瘪无味地进行景物特点和思想感情剖析,不留感知、体验和思维想象的空间,完整地走入一教到底的理性教学误区,导致学生丧失了语文学习兴趣,缺省了具体、优美语句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形象感知与积累,凝固了形象思维,泯灭了艺术语言的创造潜质。

三、对策

这类课文的教学要避免太实、太死、太干、太全的教学方法。力求营造一种切合课文文本诗意的氛围,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绘声绘色地引导学生进入形象的意境。注重具体语言的感知积累,注重语言形象的感受想象,注重情感态度的熏陶感染。

(一)语言的感悟

案例1:游园不值

师:一首好诗能流传千古,就说这一首吧,你们觉得哪句写得最好?

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么样呢?请你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

生1: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装扮得生机勃勃。

生2:杏树高高地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到来;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

生3: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

案例2:荷花

师:请同学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

生:我觉得这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好像荷花很有力地长大。

师: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么“冒”出来的呢?

生:我觉得是“探”出来的。

师:带到句中读一读。

生:是“蹦”出来。

生:是“伸”出来。

师:好一个“探出来”、“伸出来”、“蹦出来”。在你们的世界里,白荷花是活泼可爱的啊!同学们,我为你们飞扬的想象力喝彩!

师出示问题。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里?摇 ?摇出来,仿佛?摇 ?摇。

生: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蹦出来,仿佛想到外面透透气。

生: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伸出来,仿佛向人民展示她的美丽。

生: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跳出来,仿佛想和我们交朋友。

师:多美的荷花呀!无论是含苞欲放的,无论是半开着的,无论是全开的,所有的荷花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的迷人的荷花吧!

反思:语言感悟是什么?如何感悟?从以上两个课例可以得出有益启示。语言的感悟就是培养学生语感,感悟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彩。如果仅仅停留在意思理解的层面,不仅有碍于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深刻领悟,还有碍学生对语言的品味、鉴赏能力的提高。

语言的感悟应立足于文本对话,在读中感悟。教师重视引导学生依托文本,联系上下文,反复品味语言。让学生在诵读中,投入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熏陶。

(二)情感的熏陶

案例:观潮

师:潮来时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读第三段。

(学生纷纷读)

师:你读着这样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钱塘江就在眼前,非常壮观!

生2:白浪翻滚,很有气势!

生3:我听到了钱塘江在怒吼,看到了江水像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师:我也仿佛看到了六七米的浪潮,声音如地动山摇。那万马奔腾、白浪排空的气势,令人心动。

师:我们一起观赏一下这天下奇观!(大屏幕上出现汹涌的江水,并配以激昂的音乐),这就是万马奔腾的钱塘江!你看到这江水,听到这音乐,心情会怎样啊?你想对钱塘江说什么呢?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钱塘江气势雄壮、磅礴,非常壮观!

生:我的心潮也像钱塘江那样汹涌!

师:称为“天下奇观”,真是名不虚传啊!看了就会心潮澎湃,打开书,我们再一次怀着澎湃的感情,朗读这一段。

反思: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从这一课得到了例证。老师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