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产品调查报告合集12篇

时间:2022-02-20 04:48:44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

据调查,仅有三分之一的消费者购买过智能家居产品,大部分仍保持观望。并且在购买过的智能家居产品中,智能家电和智能硬件类产品均占四成,成为销售主力。智能家居之所以在中国更难推广,是由于生活习惯的原因,大部分消费者还没有接触过智能家居产品。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欧美国家智能家居渗透率超过35%,日韩超过25%,而中国未达5%。

那么市场上已售的智能家居产品是否能满足消费者对智能生活的需求呢?45.57%的消费者表示能基本满足,37.13%的消费者表示能很好满足。一方面产品经理们可以松口气了,至少在功能的研发上,智能的大方向是对的。但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目前产品的智能化还处于初级阶段,随着消费者对智能要求的提升,智能产品的功能将往人性化设计继续开发。

在如何控制智能家居产品的选项中,毫无疑问,手机APP成为绝对主流。智能手机虽然方便,但是太过依赖也会让智能控制陷入尴尬的境地。智能手机到底能承载多少个应用呢?万一智能手机没电了或者坏了,没有APP,那些智能家居产品还能依旧智能吗?

智能家居产品智能家居离不开,连接、传输和控制。市场内的智能路由器产品也层出不穷,已有29.64%的消费者使用了智能路由器来控制智能家居产品,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

智能家居市场的推进要横跨软硬件,要有很好的产业链整合能力,从上游的零组件,软件平台到终端产品,垂直APP的开发运营以及销售分发等,绝不是单靠硬件制造、软件开发或者营销操作某一方面的能力就可以实现的。

虽然追求时尚,尝试新鲜事物也是消费者选购智能家居产品的理由之一,但消费者使用智能产品最大的理由是从解决现实所需出发,希望能切实改善生活质量。毕竟智能产品买回家不能只是当当玩具和摆设。

在智能家居产品的选择倾向上,接近半数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互联网企业推出的智能产品。其次才是传统制造商推出的智能产品。互联网公司擅长大数据分析和云端技术,有完善的线上服务和电商渠道,丰富的内容资源等优势,易于在线上做出爆品。传统厂商中的先行者则加速智能化的转型,尤其是智能家电产品主动积极地参与市场,利用自身巨大的品牌影响力,强势的渠道资源,以推行自己的标准和平台,与多方参与者合作的方式,形成以自己为中心的生态。可见在智能家居领域,新老企业互相博弈。

智能产品买回家之后,消费者到底有没有真正使用呢?调查数据并不乐观,近三成消费者选择了偶尔使用,各有22%的消费者选择了每天一次和每天多次。而每周一次和每周多次均在百分之十几。虽然智能产品品类丰富,使用频次各不相同,但是整体来说是频次不高。

那么在家里,消费者更希望在哪一空间实现智能化呢?数据显示,客厅以34.6%的高占比遥遥领先,几乎比占据第二梯队的厨房与卧室翻了一倍。几乎有14%的消费者希望能实现全屋智能。从数据中不难发现,客厅和厨房是家庭中家用电器最多的地方,也是消费者在室内活动最频繁的地方。

对于智能化的全屋升级,消费者也显示了一贯的理性。49%的人不会盲目升级。可见,离全屋智能,行业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仅仅是产品线的完整,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生活习惯的养成。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2

英敏特资深科技分析师徐天韵表示,“年轻消费者对于这类产品的接受度一定是更高的,不过纵观整体,由于缺乏突破性产品,以及高普及率的智能手机能够提供与可穿戴产品类似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市场面临可持续增长的挑战,尤其是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要想实现可持续增长,突破性产品和较低的入门价格是关键。”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功能上的考虑,英敏特数据显示,监测全面的健康数据在所有产品特性名列第一位(53%),监测家人的安全与健康则位列第二(50%),此外,中国男性消费者(45%)对于设备能连接其他数码产品(如智能手机、相机)的需求明显高于女性消费者(39%),根据地理位置提供当地信息(如交通、天气等)的需求在20-24岁中国消费者中占比最高(46%),Ш焦δ茉蚴艿40-49岁消费者的青睐(45%)。

对此,徐天韵说道,“健康监测仍然是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的一大卖点。而且,从消费者感兴趣的产品特性来看,家庭相关的功能有潜力激励购买。”

此外,虚拟现实 (VR) 作为一种高级的新兴技术正在被消费者更深入地认知了解,根据英敏特报告,97%中国都市消费者至少对一种 VR 应用感兴趣或比较感兴趣,其中,VR看电影的体验最为吸引(45%),不过,男性消费者在用 VR 玩游戏(39%)、汽车试驾(31%)上的热情远高于女性,女性的兴趣点则更多在网购(虚拟商铺中查看、购物)(35%),儿童娱乐互动(如互动视频或游戏)(25%)。

“消费者对虚拟现实 (VR) 和增强现实 (AR) 技术兴趣盎然。VR 和 AR 应用已出现在不同领域中,但公司和品牌才刚开始探索另类现实领域。当然,男女消费者对 VR 的兴趣点也各有不同。就目前而言,VR/AR 技术仍然可以成为抓住消费者眼球的一个有效营销渠道。”徐天韵总结道。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3

2.识别在消费者心目中,普通报纸媒体和特殊平台上的报纸媒体之间的优势差别。

3.从报纸各种平台的传达能力的角度,为报纸媒体的广告客户提出价值建议。

二、调查设计

1.从2011年11月开始,分别在华盛顿特区、奥斯丁和丹佛开展了一系列包括9个讨论组的调查,以研究消费者如何、何时、何地和为什么,以不同的平台和设备,获取报纸的新闻和广告。

2.在全国范围内,对2518位超过18岁,在过去7天内,曾使用过4种地方报纸媒体平台(印刷版、桌面互联网版、平板电脑版和智能手机版)中至少1种的成年人,进行平均时间超过25分钟的在线约谈。其中:有1896人使用过印刷报纸,1480人使用过桌面互联网,864人使用智能手机,734人使用平板电脑阅读报纸。其中有1779人使用过数字版的报纸(未加权)。

3.对1179名被调查者进行了额外的、简短的在线调查,以获取用来平衡4种平台使用群体的对象,以便能够根据性别、年龄、种族和统计地区来给权重赋值;其根据,是美国成年人互联网用户(约占全体成年人的76%)。

4.在线约谈时间段为:2012年1月20日至2月1日。

三、过去7天本地报纸被使用的平台形式

访谈问题:在过去7天内,你曾有过以下哪种阅读行为?

(如果时间范围扩大到30天,则到达率会有所提升,但我们更专注于常规的报纸使用者)

1.报纸印刷版最好的数字版协同平台

⑴受调查者平均使用1.8种平台阅读报纸,其中54%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平台。

⑵多平台使用者仍轻度倾向于使用某一种独立的平台。

2.受访者中54%使用了2种或2种以上的平台形式

3.本地报纸各种平台阅读者的人口特征

⑴男性在使用电脑和智能手机阅读报纸方面超过了女性。

⑵年轻人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报纸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群体。

四、媒体平台的多任务使用是常态,特别是对于移动媒体的使用者来说

访谈问题:你在同一时间使用报纸、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桌面电脑、电视和广播的不同组合,即采用多任务获取新闻的频率是多少?

1.数字平台使用者中有3/4每周至少有多次用多任务获取新闻。

2.约有34%的人经常一边做其他事情,一边浏览新闻(使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群体尤甚)。

五、使用多种平台形式阅读报纸的读者,习惯全天候通过有限的几家品牌媒体寻找信息。因此,进入读者的“短名单”,是单个媒体和报业行业进行营销和品牌推广的关键

访谈问题:你在所使用的数字媒体平台上,习惯常规关注、使用多少个不同的新闻网站、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或是相关的新闻来源?

六、为什么在各种媒体平台上使用报纸媒体?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

七、对于印刷版报纸来说,对读者最有益的方面包括阅读体验、关于新闻的完整观点和广告内容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上表是过去一周内,阅读纸版报纸的受访者,在1~6档中选择5或6档的比例)

八、对于桌面电脑版的报纸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信息便于搜索、分享,获取信息灵活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以下是过去一周内使用桌面电脑阅读报纸的受访者,在1~6档中选择5或6档的比例)

九、极大的灵活性是智能手机的优势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以下是过去一周内,使用智能手机阅读报纸的受访者,在1~6档中选择5或6档的比例)

十、平板电脑的使用者通常是充满热情的

访谈问题:请标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下面的说法。(以下是过去一周内,使用平板电脑阅读报纸的受访者,在1~6档中选择5或6档的比例)

十一、按照平台形式区分的工作日使用报纸的模式

访谈问题:根据你典型的工作日的实际情况,你通常在何时、通过哪种平台阅读或使用本地报纸?(允许多重选择)

十二、印刷版报纸与电脑版报纸的阅读地点非常类似;电子移动终端更支持多地点报纸阅读

访谈问题:根据你典型的工作日的实际情况,你通常在下列哪些地点、采用哪种终端阅读、使用本地报纸?

十三、工作日的纸质版、电脑版和平板电脑版报纸平台用户,通常都希望看到类似的新闻内容

访谈问题:根据你典型的工作日的实际情况,你经常从你的地方报纸的哪种终端形式上,阅读以下哪些内容?

十四、各种平台形式的周末版,读者常规使用/阅读的内容

访谈问题:根据你典型的周末的实际情况,你经常从你的地方报纸的各种终端形式上,阅读以下哪些内容?

十五、接近3/4的各平台用户,习惯阅读报纸的广告插页

访谈问题:在过去30天内,你是否阅读或浏览了纸质的、随工作日版和周末版报纸一起发行的广告插页?(被访谈人为全部2518人)

十六、印刷版广告插页与在线版相比,48%的人选择前者;在线版广告在使用上,与印刷版相比,“易于对商品进行比较”

访谈问题:你如何比较你所看过的印刷版报纸广告插页和在线广告?

十七、过去30天内,66%的报纸电子版本的读者,对这些平台上的广告有了行动

访谈问题:在各种电子平台(电脑、移动设备等)上的报纸,过去30天内,在阅读了这些电子平台上本地报纸电子版的有关产品或商家的广告后,你是否采取过以下行动?

十八、60%的报纸移动数字终端用户在过去30天内,针对广告有了行动,其中,平板电脑用户的比率高于智能手机用户

访谈问题:过去30天内,当你通过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浏览报纸时,在阅读了这些平台上的本地报纸的有关产品或商家的广告后,你是否采取过以下行动?

十九、报纸的第三方应用软件(APP)更容易将读者引向在线新闻内容(基于那些在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使用报纸新闻的第三方应用软件的人群)

访谈问题:当你使用移动终端阅读报纸新闻时,你通常是通过浏览器进入报纸网站,还是使用报纸的第三方应用软件,或是两者皆有?

二十、报纸的第三方应用软件(APP):内容打开更快、更具吸引力、更直观,但并没有明显优势

访谈问题:根据你的体验,哪一种形式的报纸在线形式更符合以下描述,或是使用体验无差别?

二十一、2012报纸多平台使用总结

1.报纸的多平台用户活跃于以多种形式的媒体获取新闻,以及喜欢其他信息和休闲的好处。

2.他们高度忠诚于报纸的印刷版、在线版、智能手机版和(或)平板电脑版,是因为他们珍视新闻、广告和深度报道(特别是本地的)价值。

3.可信、深度和新闻的聚合功能是关键的竞争性力量。

4.而且,他们高度珍视可根据时间和地点不同,采用最方便、最有用的方式消费报纸。

5.无论通过桌面电脑、平板电脑还是智能手机,存在大量对数字版报纸广告产生各种行动的读者。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4

2012年8月,美国市场调查公司(HIS,下同)了有关中国智能手机2012年上半年市场宏观调查报告。报告称,三星电子的出货量据榜首,占市场份额的20.8%。依次是联想、酷派、华为、诺基亚,而中兴、苹果未进入前五名(见下表),HIS作为全球知名权威的市场调查公司,其报告给我们分析市场走势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HIS的报告指出,2012年上半年四大国产手机中兴、华为、酷派、联想品牌(即所谓的“中”、“华”、“酷”、“联”)出货量大幅攀升,占市场整体份额近40%,超越苹果、HTC等众多国外品牌。同时,几家海外重点厂商品牌却表现欠佳,市场份额大幅减少。其中,索尼移动通信的份额仅为3.5%、排名第8位;HTC的份额为3.2%、排名第9位;LG电子的份额为0.7%、排名第15位。

此外,HIS在报告中还预测,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整体出货量“将由2011年的6700万部增至2.4倍的1.6亿部,其中支持TD-SCDMA的智能手机为2800万部”。并称“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今后五年将扩大至约10倍。”

HIS公司的数据虽然是基于对中国整体手机市场的宏观描述,但这一趋势一定程度在深圳华强北手机销售业绩上得到了印证。

近年来智能手机发展迅猛,以时尚和多变功能渐入人心,特别是对年龄层在35岁以下是消费人群而言,大有取代传统功能机的趋势。从局部来看,2012年,位于深圳华强北的桑达电子通讯市场飞利浦专卖店的手机销售分类,智能机销量从年初的17.4%,上升至8月份的43.8%,而功能机则相应下降。销售比例虽仍未超过50%,但销售趋势已说明了问题。从智能机的消费群体来看,年龄在40岁以下的占75%以上。在价位上,尽管智能机基本仍处于每台1500-4200元的档次,功能机则处于400-2000元的档次,但销售比例的变化,从局部微观市场印证了HIS的调查报告。随着智能机总体价格的下降,预计销售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大。

据HIS对全球手机出货量的最新宏观预测,2013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占全球手机出货总量的54%,首次突破手机市场份额总量的一半。智能机的爆发性增长加剧了功能手机市场的萎缩,手机市场重新洗牌在所难免。作为手机销售平台的通讯市场,也将面临转型的巨大考验。从微观上看,华强北手机商家只有及时调整布局,引导商家更新换代,才有可能在未来市场发展中有一席之地。

1.手机市场面临新的变局和挑战

HIS预测的2013年全球手机市场中将有超过一半的产品为智能手机。统计数据显示,功能手机2012年的出货量为市场总量的41%,较2011年的46%有所下降,预计该比例将于2016年进一步降至28%。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成熟和价格不断下调,型号款式增多,将推动低端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同时还将推动中高端智能手机的销售增长。HIS的专家预测,“智能手机出货量将在未来的几年中继续维持两位数的增长势头。”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将于2016年占到手机市场总量的67.4%。

智能手机时代已开始走进我们的生活,从深圳华强北手机市场的局部悄然变化可见端倪。据工信部电信管理局透露,2012年上半年,国内智能手机出货1.46亿部,占整体手机出货量的51.9%,已超过功能机。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最新数据,第二季度,中国的手机出货量达到8700万部,其中51%(4440万部)为智能手机,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功能手机。IDC的预测则称,今年底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上售价1000-20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已经多达数百款,性能都很优异。“智能手机支持更多应用,而且价格也不贵。”飞利浦手机制造商主管销售的吴宣宗副总日前在谈及飞利浦手机销售趋势时,也肯定了这一点。据吴总介绍,自5月份开始,3G智能机和2G功能机的销量占比基本维持在6:4(见附图),说明3G智能机已经开始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手机产业的转折点已然到来,智能手机价格逐渐走低的趋势已成必然,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也将大势所趋。

2.手机智能化加速厂商竞争升级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的统计数字显示,在2012年7月的国内手机市场中,国产手机占据了八成市场份额。与2011年同期相比,中、华、酷、联的市场份额均有不同程度上涨,中兴第二季度销售491万部,占市场份额7.39%;华为销售561万部,占市场份额8.44%;酷派销售398万部,占市场份额5.99%;联想销售583万部,占市场份额8.77%。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国产手机再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与此同时,在市场利益的引诱下,竞争也日趋激烈。今年以来,国内手机制造商百度、小米、阿里巴巴、盛大、奇虎360等互联网企业也争先试水智能手机,且无一例外走低端路线。互联网企业纷纷涉足智能手机领域,扩大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也加剧了竞争。山寨手机厂商也改变思路,尝试着向正规品牌转型。深圳华强北山寨手机虽已走向衰落,但曾经的山寨商家再次利用价格优势出现在市场。山寨手机厂商的转型也将进一步加快智能手机低价化的步伐使智能手机价格不断下探。

3.智能手机压境之下,传统厂商面临艰难抉择

智能机的步步紧逼,让功能手机节节败退。对于传统手机厂商而言,已经到了生死攸关的地步。这些手机厂商多在功能机方面具有一定的市场积累,但在智能手机的大浪面前或者创新不足,或者裹足不前,或者发展滞后,一旦智能手机时代全面来临,在传统市场的积累反而会拖累其发展。

在华强北手机市场乃至整个中国市场上大量不知名的小品牌手机厂商也面临同样的命运。随着智能机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功能机靠低售价以及奇特造型来吸引眼球的生存空间也将进一步缩小。若想改变,这些厂商先要从旗下产品、工业设计能力和对生态链的掌控这三方面入手,实行精品化战略,打造自有品牌影响力。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通信消费群体,也拥有世界上最全面、最广泛覆盖的手机需求,智能手机虽然强大,但在外观、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却不如功能手机。只要细分得法,庞大的功能手机消费群体,仍将给手机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在智能手机当道的时代,那些固守或新进功能手机市场的传统手机厂商们,无疑将日渐式微,传统厂商如何实现自身发展定位的平滑过渡成为关键。而如何与产业链各方展开合作?如何在成本、专利等方面突破?如何拓展营收领域?要不要涉足应用商店等陌生领域?这些都将是传统厂商不得不面对的命题。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5

智能电视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在消费层面获得了认可,但相对手机,其智能化水准仍有差距。目前,智能电视激活率和活跃度低下,固然有家庭网络带宽不够、智能电视商业模式不清晰等原因, 但从电视研发制造企业考虑,目前主要原因还是电视产品本身的问题。如智能电视的遥控器操作相当繁琐,新的操控方式主要是手势和语音操控,但这只是辅助功能,仍需要连接遥控器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操控设备,才能实现多终端互联互通;此外,智能应用也不丰富,应用商店提供的应用程序太少等,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智能电视的快速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无处不在,智能化浪潮汹涌而来,首当其冲拥抱智能化的是手机。据统计,2012年中国智能手机容量约达 1.81亿部,到2015年中国手机市场智能手机将占据85%以上。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得益于苹果iPhone将大屏、触控、APP Store等适合个人终端的模式引入手机,也得益于安卓系统以更开放的平台做大了产业链,但这些适合智能手机的模式和平台不一定适合智能电视的发展。目前,多数智能电视简单移植智能手机的安卓系统,没有针对电视进行系统优化,虽然应用数量不少,但用户体验不佳。且不说用电视玩 “切西瓜”、“愤怒的小鸟”的操控性远不及PC、平板电脑和手机,用电视聊QQ、发微博的私密性也得不到保证,语音控制、手势控制远没有发展到像使用遥控器选台一样运用自如。目前消费者使用智能电视主要还是用于观看音视频节目,其他功能应用还非常少,2013 年智能电视发展的关键是提升用户体验。

中怡康测算数据预估,2013年3D电视销量将达2700万台,而智能电视销量达2600万台。去年2月以来,国内主要彩电制造企业先后了超过30个系列的智能电视新品。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智能电视已经成为市场热推的产品,销量大增,随着智能电视市场关注度的提升,影响智能电视健康发展的诸多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另据零点咨询最新调查报告显示,六成以上消费者对智能电视的概念仍较为陌生。有近半的消费者表示,使用智能电视过程中经常遇到遥控器操作不便、翻页或打开应用运行速度慢等现象。因此,智能电视还需要一个宣传普及的过程。

零点公司首次的中国智能电视市场调研报告中了解到,六成消费者对智能电视还未建立清晰形象,在智能电视的众多功能中,消费者最普遍的需求是“在线点播收看影视剧”;其次是“收看电视节目”(77.9%)。对于智能电视,近七成(67.5%)的消费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做好用户体验,仅有3.7%的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最重要的是要开发更多应用功能。在智能电视的众多功能中,消费者最普遍的需求是“在线点播收看影视剧”;其次是“收看电视节目”(77.9%)。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从应用商店下载使用各种应用程序的需求明显低于其他。

零点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智能电视有极强的消费欲望,在所有被访者中,近九成(88.4%)的人表示下次购买电视时倾向于选择智能电视。但界面设计混乱、不易查找内容和智能应用运行速度慢等问题会成为他们放弃购买的重要因素。

“报告”指出,消费者心目中理想的智能电视特点首要应该是“各种功能简单易用、运行流畅”,其次是“可以和家庭所有数码设备关联,可自动查找播放其他设备内容”。同时,近七成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最重要是做好用户体验,仅有3.7%赞同智能电视最重要是开发更多应用功能。可见,消费者对于智能电视目前最大的不满不是不够智能而是“不够傻瓜”,进一步优化使用体验,避免复杂操作将是近期各大厂商亟待解决的问题。

说到操作,电视机与PAD、手机最大的区别就是观看距离远,进行操作势必要用到遥控器。对于智能电视的遥控器,消费者似乎也颇有微词。“报告”显示,有超过八成的消费者希望智能电视的遥控器能够“操作简单,反应灵敏,一键达到要收看的内容”,同时他们希望遥控器体积小、按键少: 47.2%的人希望智能电视遥控器体积小、手感好,有41.2%的人希望智能电视遥控器按键少、一键多能。看来,智能电视功能极大丰富的同时,有很多产品在配套操作的遥控器上还没有做到最好。“报告”同时指出,目前的智能电视在观影随意性、操作方便性、选择自主性方面则相对弱于智能手机及PAD,需要完善。

在国内彩电厂商的率先带动下,智能电视近年来迅速发展。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不仅海信、TCL、长虹等国内厂商紧紧抓住智能化契机,IT厂商也将触角延伸至电视领域,希望分得一杯羹。然而,电视功能越来越多,应用越来越丰富,消费者在操作智能电视上却变得更加繁琐。智能电视遥控器操作不便、运行速度慢是当前用户最常遇到的问题。根据零点咨询调查结果显示,反映遇到上述两个问题的用户分别占到53.6%和47%,有将近七成消费者认为智能电视最重要是做好用户体验,而赞同智能电视最重要的是开发更多应用功能的仅占3.7%。此外,有85.2%的消费者心目中理想的智能电视首先要简单易用、运行流畅。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6

(本刊讯)在近期结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会议上,各界代表委员尽职尽责,悉数传达社情民意。针对相关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保卡全国通用等问题,不但引起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而且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在进一步制定中,将会尽快出台。

社保卡全国通用亟待解决

目前,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设立全国通用的社保一卡通制度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务院总理曾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抓紧研究制定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办法。之后,全国人大代表、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也表示,一个关于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的办法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中,一两年内将正式出台。

CPU社保卡发行全国通用迈出第一步

虽然,社会保障卡的全国通用,正面临着诸多问题,诸多障碍。但是,在持续不断的改革中,新式社会保障卡还是在技术上迈出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步。目前,全国几个较发达地区,就发放了经国家劳动保障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由各地劳动保障部门面向社会发行,应用于劳动和社会保障各项业务领域的社会保障CPU卡,这不但在社会保障卡的技术上是新的突破,也为社会保障卡的全国通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南京在2007年末,就开始正式发放了全国通用的社会保障新卡。从过去发放的劳动保障逻辑加密卡更新成为现在的CPU卡。这张新社保卡具有信息存储功能,记录持卡人各个时期的信息,劳动者持卡可办理就医、求职登记、领取养老金、社会救助金等各项劳动保障事务,并可查询本人的养老、失业、医疗等情况。

深圳从3月3日起,也在该市范围内发行了具有“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等特点的社会保障卡,这张社会保障CPU卡其标准功能包括:信息存储功能、凭证功能、查询功能、相对于原社会保障卡具有许多优点:存储容量大,是原磁卡的几倍至几十倍;安全性高,具有防伪造、防篡改的能力;不会出现因失磁失效而不能使用的情况;可脱机使用,应用较为灵活。

江苏也在2008年年初确定了在全省范围内推进JC卡建设的计划,并根据劳动保障部统一规划,对城镇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离退休人员中发行新式的社会保障CPU卡,实现社会保障卡的“一卡多用”和“全国通用”,实现劳动保障信息在最大范围内的共享和交换。并且无锡将于四月在全省率先发行新的社会保障CPU卡。

黑龙江在新的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实施上,动作较大,起步较早。目前已经有50万人在用新的社会保障CPU卡。这张社会保障卡内含重要的识别类和账务类信息,个人可凭卡求职、就医,并处理支付个人账户有关事务等,用人单位可凭卡进行社会保险的申报缴费等。并且黑龙江省社会保障卡实行终生制,即使在省内调动工作也无须换卡。

社保卡全国通用要标本兼治

目前,造成社会保障卡不能全国通用,在政策与技术上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政策上,需要建立全国范围的社保统筹,实行相对统一的社保政策,确立适用全国的缴交和退还的费用幅度标准,平衡相关权利义务,国家应尽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技术上,各地区要积极建设社会保障体系网络的基础设施,努力提高当地的信息化、网络化水平。只有政策的建立健全,技术的统一实施,社会保障卡的全国通用才能成为现买。

随着两会的结束,全国社保卡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这无疑将促进IC卡在我国的健康有序发展。

资讯

2008研华自动化楼宇技术研讨会召开

(本刊讯)2008年3月4日下午,北京・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研华自动化诚邀楼宇自动化业内的合作伙伴,相聚一堂共同探讨未来自动化楼宇发展趋势及技术应用。

会议伊始,研华自动化全球总经理致开幕词,再次重申研华自动化行业深耕之决心。研华自动化楼宇事业部副总经理则从全球楼宇市场发展的趋势,详尽分享了研华楼宇自动化从产品到系统整合上研发成果及方案提供,并提出研华自动化将致力于“建设资源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之美好愿景。研华自动化中国区总经理则以“浅谈中国楼宇自动化技术与市场趋势”为题,详尽分享了楼宇自动化在国内发展历程,以及技术发展趋势即“采用OPC技术及ODBC技术实现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将成为智能建筑系统集成的主要方式”,这点与研华自动化所提供的开放式及网络式的楼宇解决方案相一致。

下半场的讨论,则以研华自动化所提供的产品及解决方案为主。基于网络的组态软件WebAccess为楼宇集成的网络化提供了强大稳定的软件基础,“基于网络的能源管理系统”及“基于网络的视频监控系统”则展示了研华自动化在系统方案提供上的全方位实力。

本次研讨会,以开放式的环境与行业资深人士分享了研华自动化楼宇自控开放式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加深了与行业人士的沟通,并坚定了研华自动化继续深耕楼宇自动化行业的决心。

2008视得安罗格朗品牌推广会即将启动

(本刊讯)“视得安罗格朗,安全居家,时尚选择”――2008品牌推广会即将启动。本年度第一次推广会于2008年3月27日在武汉新华诺富特大酒店举办。

在本次品牌推广会上,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全面展示了三大品牌产品,闪亮登场的新品将再次引领行业潮流,炫动你的眼球。深圳市视得安罗格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有三大产品品牌: Bticino、罗格朗(Legrand)、视得安(shidean)。其中Bticino是意大利原装进口品牌;罗格朗(Legrand)是由视得安罗格朗公司联合罗格朗集团资源,共同研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视得安(shidean)在中国始终处于行业品牌第一的地位,2007年,视得安(Shidean)品牌荣登“中国名牌”楼宇对讲类榜首。

合资后的视得安罗格朗公司专注于智能家居和楼宇对讲市场。作为国内楼宇对讲排名第一的厂家,楼宇对讲系列产品仍然是本次推广会的重头戏之一。活动期间,视得安罗格朗公司的技术专家将以2008年楼宇对讲产品发展趋势为背景,详细解读2008年楼宇对讲产品款式、功能及技术发展情况。“安全居家,时尚选择”――来自意大利的美仑美奂的智能家居产品是本次推广会的另一独特亮点。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将为您演示如何打造舒适的现代家居生活空间,一个安全、节能、个性化、随心所变的家不再只是一个梦想。

在本次推广中,视得安罗格朗公司采取互动形式,同与会的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最新楼宇对讲系统及智能家居系统应用的案例及解决方案。视得安罗格朗公司即将在全国其它各大城市启动这场“视得安罗格朗,安全居家,时尚选择”的品牌推广会,并向业界全面展示了视得安罗格朗公司不断创新、始终保持技术领先的经营理念。

同方智能产品亮相伊朗

(本刊讯)近日,清华同方应用信息系统本部海外部携尖端的智能家居、智能

建筑、智能消防等领域的产品参加了伊朗第三届国际工业博览会,这也是清华同方向海外市场推广自有高新技术、产品,树立同方品牌,落实全球化策略迈出的重要一步。

此外,同方还与伊朗多家智能家居产品商签订了销售合同,邀请近百家企业进行了智能消防报警技术趋势与新产品方面的交流,并与伊朗的工程技术人员、政府主管部门开展了大量的交流活动。

智能住宅“哈公馆”交付使用

(本刊讯)随着智能家电和数字家庭生活的不断深入,家电的发展逐渐告别杂牌组合,开始了网络家电发展的时代。而由全球家电巨头海尔集团联手国内医药行业巨头哈药集团所共同打造的顶级智能住宅“哈公馆”首批百套现房交付使用,表明海尔U-home数字化生活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

据悉,海尔U-home是海尔集团多年技术研发的最新成果,代表了未来智能家居的发展方向,是海尔集团在信息化时代提出的全新生活理念。目前,海尔集团作为网络家电标准的制定者,已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家电供应商和运营商。而所谓“U-home”,是海尔集团基于e家佳家庭网络产业联盟的标准体系推出的系统解决方案,它以海尔智能家电系统为载体,通过无线网络,实现3C产品(计算机COMPUTER、消费电子CONSUMERELECTRONIC、通讯COMMUNlCATION)、智能家居系统的互联和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

哈药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常绍高向记者深入介绍和阐释了“哈公馆”U-home系统解决方案,形象描述了未来的生活方式:科技让家电互联,让生活更加便捷――不论人们身处何地,通过便捷的网络服务,随时与家保持互联,并可以通过打电话、发短信与智能家电对话,并可以自由实现远程控制;还包含多种家庭情景模式,比如回家模式、看电视模式等,这些场景,均可以一键设定;安防联动报警系统能够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安全呵护。

提供以“U-home”为系统解决方案的现代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是海尔和哈药集团本次合作的重要核心概念和未来发展重心。专家认为,智能化标准引进哈尔滨市住宅开发后,“性价比”将成高端住宅产品的竞争焦点,把高端住宅中的智能标准逐步向普通住宅推广,是今后住宅建设发展的方向。

TD-SCDMA体验厅预演国产3G

(本刊讯)备受关注的国产3G标准TD-SCDMA将于近日内向友好测试用户放号,而部分专家及业内人士已经进入深圳、上海等地的TD体验厅,第一批体验了3G业务所带来的智能化魅力。

据了解到,TD体验厅总共分为商务、休闲、生活等三大区域,其中包括了许多智能化的应用。例如,通过医疗、健康等器材向手机传送身体数据,自动生成体检报告,这一业务对高端商务人士和老人很有吸引力。此外,智能家居也让体验者印象深刻,借助TD网络,可以通过手机控制家里的灯光、窗帘、家庭音像模式、家电等等,甚至可以实现在家里召开一个家庭舞会,五种模式都由手机来控制。

行业应用也是体验厅能够实现的一个热点,TD技术能够让交通物流应用做得更好。体验者表示,这些功能大部分在2G时代也能实现,但是实现的方式和质量不一样,比如交通物流,2G仅限于短信发送,查询一般是通过彩信方式来实现,到了3G,可以随时信息更新,特别方便交通调度和控制。再比如移动医疗,2G时代无法实现实时数据传输,也就无法生成体检报告。

雷士电工新品广受好评

(本刊讯)雷士电工新品K2系列和K9系列自2007年10月相继上市以来获得了全国各地广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好评。据客户反映,雷士电工K2系列和K9系列质量很好,安全性高,手感相当不错。与其他品牌类似产品相比,雷士电工K2系列的设计和装饰风格雅致率性,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雷士电工K9系列的文化理念,符合消费者“金镶玉”的中国传统风俗习惯,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据悉,山西、江西、河北、安徽、广东、海南等地雷士电工K2系列或K9系列获得不错的销售业绩。在江西赣州某别墅群通过招标大量采购了雷士电工K9金色系列,在当地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注意,树立了很好的口碑。在惠州,雷士电工K9系列在和同类品牌的几轮激烈竞争中以质量、外观及性价比等优势顺利进驻了奥林匹克花园配套酒店――中体国际酒店,向中外奥林匹克体育界人士展示了其高雅脱俗的风采,传播了中华传统金石文化概念。

声音

提供再生价值服务助推数字家庭产业

在2008中国消费电子市场年会上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开发部增值业务技术总监牛旭光同与会代表分享了大家海尔在数字家庭方面的一些理念。

牛总监提出:数字家庭产业发展依托户需求、厂商需求、技术基础、社会基础四个方面的动力支持。对用户而言,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是用户永恒的追求,对厂商而言,市场竞争的压力不断加大,而发展数字家庭产业是厂商寻求突破的一个重点。同时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使数字家庭产业有了很雄厚的技术基础。并且3c融合发展使数字家庭产业有了不错的社会基础。

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分三个阶段:第一,单台设备的网络化。比如短信控制空调等等产品。第二,家庭网络化。第三,产业链的完整。而数字家庭所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终端设备提供商。第二、系统继承商。第三,网络运营商。第四,内容服务提供商。终端包括PC、黑色家电、白色家电等等一系列产品。同时还有中间件厂商等等,为终端提供无限支持。同时在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指导下,形成数字家庭产业标准,来共同这个产业的发展。

就海尔数字家庭发展战略而言,海尔力求建立能为客户提供再生价值的服务体系。由设备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力求成为网络服务的创新者,在服务方面主要是提供教育服务、医疗服务、购物服务、安全服务、旅游,娱乐、金融、家教等等,形成网络时代的高品质生活方式。并可以提供全套的家居解决方案、家庭集成方案。通过的U-home智能家电系统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家庭网络系统和家庭网络通讯技术等关键技术方案,实现对家庭设备的远程访问和互联互通。

上海毛逸:近几年来,在行业内出现了多个Bus系统,像索博的PLC-Bus,ABB的1-Bus,还有奇胜的C-Bus等等。其中T-Bus与C-Bus在性能和功用上有怎样的区别?

QA专家:各种Bu s系统层出不穷,当然性能也各有长短。c-Bus与传统的电力载波技术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采用总线控制开关,把强弱电进行了分离,智能控制回路的工作电压为36伏,所以即使开关面板发生了漏电情况,也能确保人身安全。当然还有c-Bus系统开放性方面,它与物业管理BMs系统,楼宇自控BA系统都可以结合起来,系统的联动

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T-Bus系统的多信道、双向通讯等功能,在如今的智能控制市场上具有一定优势。C-Bus系统是一个分布式、总线型的控制系统,而T-Bus结合了EIB集中控制技术与传统智能家居控制技术,并对两者的优缺点进行技术突破和改造,形成了集中式的总线控制,从而使得系统性能更稳定,而且在扩展性和多元化升级方面也更具优势。人们选择的是整个智能控制系统,而不单单是智能开关。

此外,C-Bus系统现在用的RF无线射频技术。RF通过射频信号来识别目标对象,它的接收范围和效果相对较好。但是在价格方面就不是那么便宜了。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有个统一的编码标准,不然就无法执行命令了。而T-Bus采用的是2.4G Hz的无线网络技术,2.4G Hz相对于普通的频段来说,高出了许多倍。大家都知道,频段越高,优势就越大,因为它的流量更大,速度更快,控制范围也更广。所以T-Bus系统的2.4G Hz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就显而易见了。

我们在选择智能控制产品时,无论是居家还是办公用,都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然后还要考虑的就是这种控制系统是不是和国际接轨的,将来的发展性强不强,至少不应该是一种快要被淘汰的产品。心里有了原则和标准,相信大家都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智能产品。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与弱电之家论坛WWW.省略共建“技术问答”栏目。

自2008年1月起,《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将与弱电论坛共建“智能家居技术问答”栏目。我们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刊登在当月的《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上,并赠送热心网友当月杂志一本。对于“热心的技术高手”我们将会聘请其作为杂志的技术顾问,定期约稿并支付一定费用。欢迎各位网友踊跃提问,踊跃解答。

QA信箱:

咨询QQ:769753874

IBE CHINA2008

“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论坛”专题报道

周 军 王胜阳

IBE CHINA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暨住宅社区数字化展览会”于3月3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成功落幕。《数字社区&智能家居》杂志社作为特约媒体全程参与报道了此次盛会,并联合组委会于3月1日成功举办了“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论坛”。

本次“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相关论坛”分为智能建筑与家居智能化两个专场进行。其中上午的“智能建筑论坛”上中国建筑设计院的张文才总工程师从智能建筑技术角度同与会观众一同探讨了建筑节能问题、建设部数字社区国标办应用推广组的张永刚主任全面介绍了“数字社区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来自研华公司的工业自动化事业群萧锡堂协理与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钟衍副总工从厂商角度分别为与会观众做了题为《开放及基于网络的技术带来BA系统新动力》和《BEMS楼宇能源运行管理技术》的现场讲解。

在当天下午进行的“家居智能化论坛”上,上海索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的杨华副总经理与深圳声表电子的赵士民总经理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经历共同阐述了“智能遥控开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北京索兰影音的丁海涛总经理与现场观众一起分享了在拓展家庭背景音乐市场方面的经验;深圳波创企业集团董事长韦波则以波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与广大专业观众一同探讨智能化产品市场营销模式。最后,各位嘉宾一一解答了现场观众关于智能家居的诸多疑问。论坛在现场热烈的互动气氛中结束,并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肯定。

《建筑智能化技术与节能》

――中国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 张文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张文才总工程师做了题为《建筑智能化技术与节能》的报告,张总工在报告中指出:“建筑节能,首先需要我们从观念上进行转变,变被动节能为主动节能。我们目前对建筑进行节能诊断,进行节能改造,均属于被动节能。被动节能的做法,是在全国节能的大形势下,所必须采取的手段和步骤。对于主动节能,就是要从源头上做好节能。从设计和施工层面上,要真正按照国家、地方的相关规范、规定,对节能工作进行精心设计和施工。各专业在节能方面进行及时的配合与沟通”。

张总工在报告中以“变配电系统的计算机监控系统”为例介绍了建筑中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对于建筑节能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于建筑公共区域中的照明节能应用。张总工在肯定我国现阶段建筑节能领域智能化运用取得的成效的同时,也客观的指出从全国各省市所兴建的各类公共建筑中的系统实际运行效果,还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和潜力。绝大部分建筑中,其作用也仅限于对变配电系统的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以及高低压断路器的状态进行监测等。但对于用电的状况、变化趋势、能耗管理等缺乏有效的手段。建筑的节能要达到最佳效果,还需要通过建筑物能源合同管理等手段在设置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潜力,真正做到节能降耗。

报告最后指出:“在智能化技术应用之外,全面做到建筑节能还需要完善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责任制。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数字社区现状及发展趋势》

――建设部数字社区国标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张永刚

建设部数字社区国家标准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的张永刚主任围绕数字社区的建设问题,从数字社区定义、数字社区现状、数字社区建设内容、数字社区建设存在问题、数字社区建设未来定位及发展趋势以及数字社区规划等六大方面,做了以《数字社区现状及发展趋势》为题的报告。

报告通过“数字化社区=智能小区+虚拟社区”的概念形式,全面介绍了数字化社区是的概念,分析了其相对于智能小区的区别,提出由于数字化信息是社会资源,数字社区的依存的基础除了社区本身,离不开数字化城市。智能小区则将在小区内部实现智能化的功能。数字化社区强调的是在小区内实现社会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提供更多的社会化数字化信息服务;智能化是面向社区内部的以科技手段来提高住宅的功能,更多的体现出社区内部管理。数字化社区强调的虚拟社区整体的综合,智能化更多的是考虑住宅内部具体设备设施的管理。

报告指出并分析了数字社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盲目追求先进;重建设轻管理、规划、设计与施工方面存在问题:小区局域网与宽带接入网重复建设等存在的问题。表示数字社区的建设需要有效的组织,引导、鼓励、推动信息资源建设,这只能是由政府组织,企业参与来实现。

最后在数字社区规划的方面介绍了目前已经开展和计划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即成立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城市的社区建设发展规划、明确城市数字化社区的规模、类型,逐步考虑社区建设规划报批项目中增加对数字化实施规划评审制度,促进数字化社区的建设、积极开展试点、示范项

目等等。

《基于Web的楼宇设施及能源管理系统》

――研华科技BAS工业自动化事业群产品部协理 萧锡堂

萧协理在报告中全面介绍了基于Web的楼宇设施系统架构,及其强大的能源数据综合分析和统计功能。通过对传统DDC控制功能以及下一代DDC技术发展趋势的讲解,分析了为何选择控制器AdvantechBAS-3500 DDC控制器的原因。同时分析介绍了BAS-3500 DDC H/w的特性,以及其易于使用的BASPro图形化编程软件、内含强大的BA功能块等特点。接下来以HVAC控制系统主要应用实例分析比较变频器节能效果,并介绍了DDC 3000用于冰水机组节能控制、模糊PID变风量空调节能控制、模糊PID无尘室HVAC控制应用的应用方案。紧接着再从数据分析角度以能耗使用报告、能源分析报告说明了选用正确的节能方案对于节能的显著效果。报告最后介绍了北京昆仑公寓、北京华声国际大厦、哈尔滨工业大学科技园、武汉天河机场等已建和在建研华楼宇工程国内应用项目。

《BEMS楼宇能源运行管理技术》

――北京泰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钟衍剐总工 钟衍

钟总工在报告中以介绍泰豪建筑能源管理及建筑节能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诠释了BEMS楼宇能源运行管理技术,是建立在对楼宇生命周期以及建筑物能量使用状况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以整体设计为核心,以能量监测和管理为手段,为楼宇提供完整的维护及电气节能改造整体解决方案的技术概念。全面介绍了建筑电气集成与能源管理技术应用――BEMS2.0,该技术通过分析研究建筑能源管理与电气集成的内在关系,以及各系统联动方式、方法对建筑能耗影响的因素,在原有集成系统基础上升级为具有节能管理与能耗分析的建筑能源管理平台(BEMS2.0)。最后通过对北京亦庄泰豪技术研发中心等实现了能耗监管的节能示范工程案例分析,讲解了在管理节能暖通空调节能以及照明节能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智能遥控开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上海索博智能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华

报告中杨经理站在行业的高度、以贴近市场的角度,从智能开关的历史、现状、未来以及智能开关在智能家居产业的地位四个方面为大家讲解了智能遥控开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图片实例介绍最早起源于美国的智能开关,分析了国内2000年以来的智能开关设计方面的发展历程。讲解了遥控点对点、电力载波信号通过电线传输、布线类专线传输信号等三种实现形式下X-10、PLC-BUS、LONWORKS、ZigBee等应用较为广泛的内嵌协议。总结了智能开关外观简约化、功能实用化的发展趋势,水晶、玻璃、亚克力面板搭配简约的按键设计,将复杂的系统置于后台操作,让用户拥有随心所欲控制的智能化享受。

对于智能开关未来在技术发展趋势。杨经理提出:“发展将会朝着通讯协议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外观功能市场化,客户的设计意见决定产品的设计:成本与销量比的透明化,改善在产业链形成之前摊销成本过大的问题;核心竞争力集中化,目前国内智能开关厂家很多,国内智能开关缺乏核心竞争力,无特点、难竞争,随着行业的发展,核心的技术最终会被少数几家掌握,从而引领市场的发展”。

最后他以数据进行分析,“在2007年的中国房产市场上,精装修房已达二十万套以上,而索博在去年的销售却不足一千套,如此之大的市场容量,显而易见。智能开关蕴含着无限的商机,2008、2009年更将会有风险投资商加入智能家居行业,这将对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

《智能遥控开关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深圳声表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士民

赵总提出:“单线制数码无线遥控开关,从当初的研发设计到规模生产历经了5年时间,不断的技术改进、不断的经验积累,到现在已具备了创建品牌的条件。要创建一个品牌,我们有以下深刻体会:一、做品牌的首要条件就要保证产品的质量;二、做品牌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价格体系;三、做品牌要通过各地的商、经销商,构建一个完善的销售网络;四、做品牌要有完善的技术服务;五、做品牌要有经济实力作基础,既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又要机动灵活”。

对于遥控开关的发展趋势,赵总指出:“电的应用仅百余年,然而带来的文明却日新月异,照明经历着从白炽灯到节能灯,再到无极灯的变革,开关何不如此?拉闸开关已成过去,墙壁开关独霸天下,遥控开关主宰未来,这是我们对产品的认识,也是激励我们为之努力的信念。坚持的关键在于产品是否有市场,是否能给老百姓带来好处,是否具备方便、时尚、品味的要求”。在市场拓展方面,目前声表的销售渠道主要集中在家装公司市场,尚不具备实力通过房产商大面积推广,希望通过在局部装修市场取得成功,再进一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如何拓展家庭背景音乐市场》

――北京索兰影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丁海涛

“随着背景音乐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目前背景音乐已经成为智能家居方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虽然当前家庭背景音乐在市场的总体认知度及接受度不是很高,但随着整个行业的市场推广力度的不断加大,行业销售渠道的拓宽,展会上的见面率的增加,在重点的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长三角,福建沿海等地,越来越多的经济高收入者已开始选择背景音乐这个产品作为家居生活的一部分,相信不久的将来,家庭背景音乐产品会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识和接受”。

“目前北京背景音乐产品的市场上主要有泊声,NEC,NUVO销售的比较活跃。这几个产品都是国外品牌在国内生产,NUVO在国外市场相对占有率较高。这几个产品在给客户的推广和使用中都可以提供一个比较完善的解决方案,客户在使用中也是比较满意的。在北京的市场中还有一些高端的产品,这些产品有Rusrouncl、快思聪等背景音乐产品,主要是中央控制系统产品的弱电集成商在推这些产品,它们的价格和定位都更高,主要运用于商业场所”。

“国内发达城市,贫富的差异较大,很多贷款买房的业主对背景音乐这种超前的“奢侈品”根本不感兴趣,因此两百平米以上的高档住宅和别墅就成为我们的目标客户了”。

“在市场开拓方面,我们是这样做的,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首先,全身心投入锁定目标客户,以目标客户为中心提供多元化整合方案满足客户的视听需求服务。我们公司几大部门:家庭影院部,家庭视听装修部、智能家居部和软装饰设计部。这些部门相互配合,交叉销售,信息资源共享。其次,努力提高技术支持力量,因为有了公司各部门的相互配合,我们便可以一站式解决客户问题,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第三,要成为值得信赖的信息来源,这个是向富裕阶层销售的关键法则。以活动宣传,定期培训等形式,提供有价值的咨询服务和培训”。

“需要承认的是背景音乐这块市场还没到一个收获的季节,市场上也存在着无序的竞争。因为产品的需

求少,单体的毛利润相对较高,市场上存在着一些低成本运做的公司,经营费用较少,有时为了签单很容易破坏价格体系。串货现象比较严重,当地集成商有了业务总是要在全国的范围内搜集价格信息,导致了经销商的串货”。总而言之,健康、规范的市场秩序是背景音乐市场持续发展的基础。

《智能家居市场营销模式探讨》

――深圳波倒企业集团董事长韦波

韦波董事长结合波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指出:“波创十年发展至少前五年是做OEM、ODM市场,不担心销售。随着波创逐步推出自己品牌之后,发展销售成为的一个棘手的问题。从事智能家居行业多年来最深刻的感受是向非常多的用户推广过智能家居产品,其中只要谈及智能家居,消费者都会对智能化的功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演示、安装等免费的体验都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免费推广毕竟还只能是少数。对于概念的普及,智能家居产品陷入了“叫座不叫卖”的怪圈”。

智能家居行业是十分有希望的,但行业始终是处于一个市场启动期,很多厂商也是无法支撑的,波创也是依靠集团的其他产业支撑才走到今天,智能家居是波创投入最大、产出最小的一个领域。但我们认为这可能是在未来给波创的带来很多发展机会的。深圳三百家创业板辅导企业,波创就是其中之一,波创也希望通过这种上市的机会给智能家居企业带来更多的资金。

对于智能家居产品销售方式,韦波董事长表示:“今年波创的重点是工程项目市场。三年前,当波创拿新产品向房地产商推荐时,智能化并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去年起已经有很多房地产商开始把智能化做到设计方案中去了,并且智能化已不单单停留在以往的可视对讲和安防领域,很多房产商自然找上门来。今年波创在青岛就承接了一个六千户,总价三千万的项目。目前普遍房价偏高,销售势头放缓,房产商着实需要智能化这一概念,也需要和其他竞争者有着产品上的差异化,这也可能给房产商带来更多的机会。另外去年还有一个典型的现象,国内上规模的楼宇对讲厂商都提出要做智能家居,2007年楼宇厂商纷纷提出要与智能开关厂商加大合作力度,并且自身研发智能终端”。

“对于市场的拓展,波创也推出自身的数字化产品走工程市场,但仅仅走工程市场是不行的。我们国内有专门的渠道事业部负责商、经销商和分公司管理。去年我们准备在全国建五十个体验中心,最后只建了不到三十个,就是让来老百姓先来感受这种体验中心,建设成本方面我们采取的是商付出一部分,波创再支持一部分的形式。推进发展体验式营销,对于智能家居推广三十个体验中心根本不够,三百个也不够,三千个才够。以雷士为例,雷士照明一百家店是不赚钱,现在在全国有八千家时,每年销售额达到了十六亿,这说明从量变到质变是需要过程的”。

第二部分 智能家居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作为一直关注智能家居行业的专业媒体,本刊此次举办了“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论坛也是希望能通过我们媒体的力量,来更好地促进行业交流,推动市场发展,在本次展会期间,我刊在展会现场及论坛现场派发了大量的调查问卷,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广大智能家居厂商、经销商提供一些市场决策参考。

调查背景:2008年2月29日,第十五届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材料博览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作为建博会重要组成部分的IBE CHINA2008“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暨住宅社区数字化展览会”同期进行。位于国展九号馆的第三届中国国际建筑智能化暨住宅社区数字化展览会吸引了众多智能建筑厂家的参与。3月1日,由我刊与IBE组委会联合的组办的“智能建筑、家居智能化论坛”在国展综合服务楼召开,各品牌厂商与现场专业观众一起分享经验,共谋发展。

调查问卷时间:2月29日――3月3日

调查问卷规模:调查问卷1500份,共收集有效问卷1477份

调查对象:智能家居行业生产商、商、经销商、专业装饰公司、城市家庭用户。

调查目的:了解市场需求、技术趋势和终端消费习惯,调查品牌影响力。

问卷分析:

1 用户对智能家居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在第一项“您知道什么是智能家居”的问答中,有73%的用户选择了较为准确的内容定义――家庭自动化控制。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在经过多年的市场推广、概念普及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已经对智能家居的产品和技术实现方式有所了解。

2 终端消费人群增长较快。在被调查观众中,有29%的用户家中已经安装了相关智能家居产品。这一结果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但仔细分析一下,出现这种较高的安装率并不奇怪。首先,我们本次论坛是放在建材博览会这样大的背景下来举办的,参观的普通消费者相对来说收入较高。地处首都,相比较高房价,家居智能化的投入并不是很高。其次,从这次调查的终端用户身份来看,大多拥有高学历,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参与性也使得他们愿意去尝试使用智能家居产品。尽管这样高的使用率令人高兴,但在这29%的用户中,有9%的用户反映功能不是很好用,可见在对产品的技术维护和改进是厂家必须重视的问题了。此外,在调查中,有20%的用户有计划准备安装智能家居系统,这一结果也非常令人振奋。

3 在智能家居实现的功能问题中,各子项基本平衡。看来,终端客户对智能家居所要求实现的功能是全方面,完全智能化的。无论是场景灯光还是电器控制,无论是遥控,定时还是远程,大家都很需要。由此,我们也提醒一些智能家居的生产商,在产品设计中,要多加入一些控制功能,要将消费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不能因为自己产品没有这个功能就想当然认为消费者不会去用。

4 “智能家居在我国有多少年发展”,其实这问题是针对智能家居的从业者,设计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考察大家对行业历史的了解程度,一方面是定个调子,让更多的专业观众知道,这个行业前景虽然好,但也要耐得住寂寞,能坚持,不要以为加盟就能一本万利。有80%的观众填写正确,另外还有15%的观众填写的时间为三年,看来这部分应该是新近进入这个行业的。在大家预期的智能家居普及时间上,认为10年后将能得到普及的成为了主导趋势意见。在我们的回访调查中,很多人都认为10年较为理性,合理,也是符合目前经济发展形势的,但并不是说在近10年中智能家居行业就不能快速发展。相对统一的意见还是智能家居从商用,从高端用户开始普及起来。在这段发展时期,是企业形成品牌,占据市场座次的最佳时机。

5 在智能家居的品牌调查中,国内老牌智能家居厂商以多年的行业积累,持续的宣传推广,与其他新兴品牌在知名度上差距明显。索博、波创、瑞朗占据了本项调查的前三甲。无容置疑的一点是,这类厂商已经成为国内智能家居行业的领头人,他们的经营业绩已经成为衡量市场发展的一种重要参考因素。另外,新兴的智能家居品牌通过各种媒介推广,品牌知名度提升较快。特别是本次参与调查的背景音乐厂商,表现不俗。

6 在选择智能家居产品的考虑因素上,通过我们调查,产品的服务和性能为更多用户所关注。这个调查结果也提醒很多倡导技术领先的企业,多花点功夫做好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工作。智能家居

产品是电气类产品,不可能不出现产品故障,这一点无论是经销商还是终端客户都能认可,关键是出现问题后,首要的是协助渠道合作伙伴,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推三阻四,让渠道商左右为难,让消费者对产品品牌失去信心。

在另外的选项中,高档的产品外观和合理的价格占的比例大致相同。由此也不难发现,作为近阶段提升家居装饰档次的智能家居产品一定要在外观上下足功夫。在调查中,有些地区的经销商跟我们诉苦:“有些项目基本上谈的差不多了,可人家一看产品就吓跑了”。外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厂家也开始重视到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很多企业告诉我们,他们每年都要花大价钱到韩国去设计模具,以改进产品档次。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7

美容类品牌继续在网站建设方面独占鳌头,时尚类品牌发展势头迅猛。

排名前10的品牌分别为:雅诗兰黛、奥迪、周大福珠宝、兰蔻、沃尔沃、宝马、别克、路虎、贝玲妃以及博柏利。

位居前四位的品牌获得“天才”数字智商——其数字营销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能成功开展多渠道数字活动,能建设迎合当地需求的多功能站点,社会知名度高,以及能整合跨平台传播。

前10名中其余6个以及另外12个品牌被评为“有天赋”。报告称,这些品牌正在通过网站、移动媒体、传统以及新兴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尝试和创新。

研究还发现,几乎一半的品牌(44%)未有足够投入以抓住市场机遇。

根据L2的报告,中国电子商务销售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增加两倍。价格透明度、仿冒品、运营困境以及低质量的客户服务仍是奢侈品牌在线销售所面临的挑战;Web2.0工具的采用,包括社交媒体共享、用户评论以及即时聊天的发展在中国也逐年加快。

根据2012胡润百富(Hurun Report),61%的中国富豪表示,互联网已超越其他所有渠道,成为他们了解品牌信息的主要方式。

根据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报告《The World’s Next E-Commerce Superpower》,有近80%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来了解奢侈品牌及其产品的更多信息。

如今,奢侈品牌已广泛采用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排名中仅有5个品牌没有采用社交媒体。有10个品牌拥有5个以上社交媒体平台,而去年这样的品牌仅有2个。中国社交媒体的生态系统仍相当分散且竞争日益激烈,市场中有大量新进入者。

同时,随着中国智能手机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移动平台的影响力也与与日俱增。根据益普索和谷歌2012年5月的报告《Our Mobile Planet:China》,97%的中国智能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进行产品调查,59%通过手机购买产品。

L2的报告显示,尽管今年针对中国消费者的移动投资出现两位数的增长,但仅有23%的品牌保持了其中国网站手机优化版的开通,其中仅有三分之一支持电子商务。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8

然而,据有关媒体报道称,目前消费者到了卖场以后,只能听销售人员讲述智能电视,不能真正在卖场里面体验智能电视。为了更好的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于智能电视的需求特征,中国电子商会联合网易开展了2012年智能电视消费者认知度调查,并形成《2012年智能电视消费市场调研报告》。

智能电视认知度达93%

陆刃波表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智能电视认知度已经很高,电视产品的外观向薄转移,内容容量上最高的已经达到4G甚至8G。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硬件配置要同等于当前PC机的要求。经过近两年市场培育,智能电视认知度已经达到93%,有50%的消费者表示购买电视的时候会购买智能电视。在功能方面,消费者对语音功能和体感识别功能认知是最高的。

从品牌来看,海信、康佳、创维、长虹等预期购买力整体高于外资品牌,从“五一”前的新品来看,国内企业在外观设计特别是在智能电视领域,整体要高于外资。

品牌成为智能电视首选因素

陆刃波指出,目前,品牌、价格、画质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智能电视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显示,消费者购买智能电视首先考虑的是品牌因素,其次是产品的价格,接下来是产品的画质。另一方面,功能体验也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

TCL总裁李东生曾在微博中批评自己的促销员对智能电视功能介绍不够熟练,说连自己的促销员都不能解释自己电视的功能,怎么能让消费者购买呢。陆刃波就此表示,电视产品在促销旺季或是节假日,商家经常雇佣一些临时工来促销,并根据促销员卖出的产品数量给予相应的工资,然而电视卖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在于促销员本身。所以,为推动智能电视的发展,必须加强对促销员的培训,这一点非常重要。

加快智能电视普及 价格应进一步下调

陆刃波还指出,现在智能电视价格和普通电视价格相差很大。这与电视机的功能和硬件配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对5000―8000元的终端电视价位的认同度达到了82%,也就是82%的消费者购买智能电视考虑的价格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所以为了适应消费者的购买需求,智能电视的价格应该进一步下调。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9

近年来,家电市场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但相关企业对各类细分市场并没有一个深入的研究和发展。社会对于老龄产业的认知也普遍停留在投入大、风险高、回报少、公益性强的阶段,整个产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大部分人认为,老年群体经济收入处于弱势,消费能力低下,于是老年产品翻新慢、样式少,高科技、新产品几乎放弃了这一市场。

2013年,受中国家电协会委托,奥维咨询开展了老年人家电市场需求调研项目,并形成报告。项目组研究了我国老年人数量及结构变化及我国关于老年人的政策,分析了老年人的生活形态特征,并调研了老年人使用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热水器和电饭煲等产品的现状和需求。

报告指出,近年来,我国60岁以上人口无论是数量还是占总人口比重都在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银发市场潜力巨大,且他们对家电产品的需求和使用也呈现差异化特征。老年家电市场潜力巨大,老年家电市场需求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参与该报告的分析师韩伟强说,随着退休体制的完善,退休老人的收入正在增加,老年人的购买能力在逐步增强,“年轻人孝敬老人也催生出巨大的市场。另外,老年人自身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从过去的单一储蓄向改善生活质量转变。”同时,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项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政策,老龄家电市场在政策推动下会越来越大。

那么老年人的家电需求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奥维咨询调研发现,老年人的家电需求主要体现在打点家务(用到冰箱、洗衣机、电饭锅、微波炉、豆浆机等)、 照顾儿孙(热奶器、消毒柜、游戏机等)、改善生活品质(空调、电风扇、浴房、按摩器等)、 充实精神文化(电视机、录像机、录音机等)等方面。

但是报告显示,现在的家电产品常常还难以满足老人的上述需求。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0

企业对BI的投入加大

相关机构在今年对230名行业技术专家进行调查,结果有了以下重要的发现:

商务智能(BI)工具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被纳入到“必备品”行列,许多企业在BI软件投入上的预算也在逐渐增多,其中的一些企业计划将BI工具应用扩大到更多的员工,包括业务主管和知识型员工。BI软件甚至还将用于员工的移动设备上。

许多企业已有大量的用于监管和分析性能数据以及辅助决策的商务智能(BI)计划,但要一一实现,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全面部署BI软件的企业数量总的来说增长速度缓慢,能访问这些BI工具的员工人数也有限。BI易用性、数据质量问题和整合工作仍是BI软件普及的绊脚石。

与此相对应,近期也有其他报告显示,各行业主管和IT经理们对于商务智能更为关注。

Gartner 公司近期对1400名首席信息官(CIO)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商务智能将超过安全性而成为企业首要考虑的技术问题。计划用于BI方面的预算普遍增加,平均增幅可达4.8%。同时,Gartner 公司预计今年BI软件新许可证的销售额将达到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

IT主管们明确表示将不会吝惜对BI工具的资金投入。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有44%主管表示计划在今年内增加对BI工具的投入,如图1所示;超过1/3的人表示BI投入将在他们今年IT预算中占有更大比例,还有1/3的人表示他们对于BI投入将增加26%以上。

我们都知道“瞎子摸象”的故事。不同的瞎子对大象的认识不同,因为他们只认识了自己摸到的地方。而企业如果要避免重犯这样的错误,那就离不开商务智能(BI)。专家认为,BI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就像聪明才智对于个人的重要性。欧美企业的经验也证明,企业避免无知和一知半解危险的有效手段就是商务智能。商务智能旨在充分利用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收集的大量数据和资料,并将它们转化为信息和知识来免除各种无知状态和瞎猜行为。

一份调查数据显示,许多企业都制定了实施商务智能的计划,但这些计划要一一实现,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商务智能(BI)行业今年有望涌现大批面向广泛用户群体的BI工具。IDC预测,BI的发展不仅引起了数据库供应商的极大关注,也使其他大型企业希望成为专业的BI供应商。

企业对BI的投入加大

相关机构在今年对230名行业技术专家进行调查,结果有了以下重要的发现:

商务智能(BI)工具将在越来越多的行业中被纳入到“必备品”行列,许多企业在BI软件投入上的预算也在逐渐增多,其中的一些企业计划将BI工具应用扩大到更多的员工,包括业务主管和知识型员工。BI软件甚至还将用于员工的移动设备上。

许多企业已有大量的用于监管和分析性能数据以及辅助决策的商务智能(BI)计划,但要一一实现,还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全面部署BI软件的企业数量总的来说增长速度缓慢,能访问这些BI工具的员工人数也有限。BI易用性、数据质量问题和整合工作仍是BI软件普及的绊脚石。

与此相对应,近期也有其他报告显示,各行业主管和IT经理们对于商务智能更为关注。

Gartner 公司近期对1400名首席信息官(CIO)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今年商务智能将超过安全性而成为企业首要考虑的技术问题。计划用于BI方面的预算普遍增加,平均增幅可达4.8%。同时,Gartner 公司预计今年BI软件新许可证的销售额将达到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2%。

IT主管们明确表示将不会吝惜对BI工具的资金投入。相关机构的调查显示:有44%主管表示计划在今年内增加对BI工具的投入,如图1所示;超过1/3的人表示BI投入将在他们今年IT预算中占有更大比例,还有1/3的人表示他们对于BI投入将增加26%以上。

企业采用的BI工具五花八门

供应商们声称,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他们签订关于在全公司范围内实施BI软件的协议。但在调查的那些企业中,规范地使用一个或几个BI工具并部署于整个企业的仅占33%,相比去年的32%,几乎没什么变化。大多数企业都是将来自不同的供应商的五花八门的BI工具应用于各个部门、业务和职位,或者是一个项目接着一个项目去部署这些工具。

在调查中,表示其企业目前使用BI软件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1/3的约占77%;表示使用BI软件的人数有达到一半或更多的仅占8%;值得欣慰的是,已有38%的人表示在两年内使用BI软件人数将会达到50%以上。

最多用到商务智能技术的仍是财务主管、企业决策者、IT主管和行业分析师,如图2所示。

以人类家园国际组织(Habitat for Humanity)为例,其存储捐款收入和款项支出信息的新型数据仓库的主要用户就是20位财政分析师,该系统是为满足慈善行业捐款者财政更透明化的需求而构建的。“我们有一套十分全面的财务图表,来标明捐款的具体来源和去处。”人类家园国际组织分析师Mike Sabot说。

不过从调查结果显示,从现在起的两年时间里将会有更多的业务主管、知识型员工和销售代表使用到BI工具。同样,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和制造业对BI工具的使用也将会增多,与现今最普遍使用商务智能的IT部门、财政部门和市场部门的差距会逐渐缩小。

在福斯特酿酒集团美国分部,BI工具目前主要是由行政主管及有大量分析工作的销售、市场和财政部门人员使用。但其北美区商务智能经理Beau Redstone表示,公司有计划将BI工具扩大应用于酿酒商产品生产及供应链管理运营,用于计划和出货预测的准确性。商务智能的使用将随着商务智能软件在企业机构的价值体现而越来越得到普及。

据Gartner公司分析表明,企业绩效管理BMP(也被称做企业业绩管理CPM)的应用是推动商务智能投入增长的重要元素之一。企业绩效管理是指对符合关键绩效指标的财政数据和业务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指导商业战略制定。Gartner公司分析师Colleen Graham也认为,目前有关BMP的尝试大部分仍未能获得成功,因为BMP需要全公司范围的商务智能应用,而大多数企业达不到这点。

其他推动商务智能发展的因素还包括:行业规范要求,如Sarbanes-Oxley法案要求企业提供准确有效的财务数据;信息提取需求,要求从企业ERP和CRM系统产生的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易用性成为BI应用的障碍

如果商务智能真的如此不同凡响,应用如此广泛,那么你一定认为现在每个人都已在使用它了。然而,调查发现,近60%的人都提到了BI工具针对非技术性员工存在的易用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技能。”Graham说。“有些BI工具用起来有很大的技术难度。”一些BI产品仍需要大量IT干预,如产生用户所需要的报表。若想要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全面使用BI,就必须做到无须IT的干预才行。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问起商务智能产品最重要的功能时,实施的便捷性(被提及率达68%)和易用性(被提及率达67%)竞名列榜首。

占51%的人提到与现有的IT系统的整合和兼容问题,担心这会阻碍更广泛BI部署。而占45%的人则提出数据质量问题。昂贵的用户培训费用,缺乏明确的投资回报和扩展性问题也同样被提及,这也许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调查中占95%人表示选择spreadsheets和微软Excel作为获取、演示和传递数据的工具。10人中有7人选择使用基于Web的HTML的报表,还有一半的人则选择使用公司的dashboard。

调查显示,已在移动设备(如PDA)上部署了BI工具的占14%,表示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也将采取这样的举措的占30%,但有超过50%的人表示还未有此计划。那些在移动设备上运行BI软件的人中,超过半数的人仅用于下载报表,但值得欣慰的是高达48%的人使用系统做双向查询和生成报表。

随着移动设备进一步走向智能化,拥有更大的内存容量和更好的显示界面,再加上网络带宽的拓展,移动设备商务智能使用率有望得到进一步提高。

尽管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商务智能企业的合并,但商务智能行业仍过于分散,并没有主流供应商。而且根据调查中的购买计划可推断,这种情况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有所改变。当问及未来的12个月内他们将会选择向哪个供应商购买BI产品时,30%的人表示将选择微软,选择Oracle 占28%,选择Business Objects占23%,选择SAP 占20%,选择Cognos 和SAS 各占19%,而选择IBM占16%。

构建自助式服务促进BI发展

在2006年商务智能用户将会增多,但不可能爆增,因为企业购买者仍希望BI技术的应用不再仅仅局限于数据分析师和专业人士。

BI技术的应用还可扩展到企业一般的知识型员工,将供应链合作伙伴和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更为简单的查询技术,将原有BI和数据仓库工具收集的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吸引更多的主流用户。

专家预测,BI用户数将呈跳跃式增长,随着行业并购的发展,BI系统的供应商数量可能会减少。大型数据库供应商和其他企业也将逐步入BI供应市场。

骄人业绩将不会是今年BI上演的戏码。“2006年BI最大发展趋势是BI的扩大应用不再局限于技术用户。”调研公司IDC的分析师Dan Vessel说。实际上,在对计算机领域338名IT主管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BI在其2006年计划项目中排行第三。

对于位于加州Watsonville 的建筑产品公司 Granite Rock 有限公司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要扩大BI基础用户群。更具体地说,公司想扩大分析数据的使用对象范围,不仅用于公司内部员工,也可用于客户和供应商。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使用BI工具来进行实时统计,并做出进程控制报告。”该公司CIO Steve Snodgrass说。公司专门使用Business Objects公司的 SA's Crystal Enterprise产品来生成原材料(如混泥土或沥青)的图形化信息和其他数据,从而进行质量控制。

Snodgrass说:“你可能会这样想,混凝土就是混凝土了,还能是别的不成。但如果你在建房子时,用的混凝土的颜色五花八门,一袋偏绿些,下一袋又偏黄些,哪个客户看到了会高兴呢?”不过, Granite Rock希望在来年改进订单跟踪系统,并增强产品信息的完整性。Snodgrass说:“我们将会花更多精力在提供客户自助式服务方面。”

例如,公司现在已经会自动把有关Granite Rock各项设备的进出交易情况以电子邮件发给客户。不久后公司在这方面将做得更为完善,“我们想将大量这种信息分发到客户各自的门户,这样就能进行自助式服务了”,Snodgrass解释说。“那样,客户即使在晚上8点登录,也能获得所需信息。”

2006年,为内部和外部用户及时提供状态报告和BI分析数据将是至关重要的。“CEO办公室里的平板显示器可以看到每一时刻公司业务的进展情况。” Gartner 公司的一名分析师Donald Feinberg说:“BI数据可视化特性将会得到越来越多便捷有效的使用。”

位于美国芝加哥的工业产权管理公司CenterPoint Properties的CIO Scott Zimmerman表示,各种各样的可视化技术现已随企业人员的要求应运而生。他说:“我能肯定所有执行董事会或执行委员会都会为这个dashboard的构思而倾倒。”CenterPoint 公司已依靠微软公司的.Net 平台和Windows SharePoint Service技术,在公司内部构建了BI系统。

2006年,CenterPoint 公司高层想开发更好的BI可视化技术,同时Zimmerman声明公司首先会为数据仓库应用的普及扫清障碍。他重点提到:“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寻找到灵活性与复杂性的平衡点。”

纽约出版商西蒙与舒斯特公司(Simon & Schuster Inc)IT主管们也渴望有更好途径传递和显示BI数据,从而从基础的柱形报告中解脱出来,该公司架构主管Paul Zanis说:“我们正寻求dashboard或其他解决方案,但是在信息可视化方面我们并没做多少事情。”

与CenterPoint公司不谋而合的是,西蒙与舒斯特公司在2006年的主要目标也是扩大BI应用范围,更好服务于一般用户。为实现此目标,该出版公司打算使用BusinessObjects公司的 Enterprise XI产品, Zanis说:“我们想要的应用软件可以让用户看到和感受到它的简洁性,同时拥有友好的操作界面,使用户不再惧怕任何的书面报告。”

西蒙与舒斯特公司同时希望新的系统无需太多技术培训。“在我们行业,大型的出版公司之间会有大量的流通,”Zanis 说,“当我们让新职工走上特定岗位时,他就必须能够依据报表迅速地胜任新岗位。”

总而言之,商务智能行业今年有望涌现大量适应更多用户群的工具。IDC公司预测,BI的发展不仅引起了数据库供应商的浓厚兴趣,也使其他大型企业希望成为专业的BI供应商。“整个BI应用领域将有许多的合并,到时将会有许多供应商被淘汰出局。” 他说。

虽然BI行业变革已发生,但BI稳步发展的方向仍是将BI应用于一般用户。整个趋势是BI应用不仅仅局限于主管办公室里,而是能扩展至所有的管理人员,生产线主管及员工。

链接:BI与BA有何不同?

商务智能(BI)与商业分析(BA)不能混为一谈,不能认为商务智能就一定包括商业分析。商务智能和商业分析各有各的需求和优势。

有关商务智能(BI)下一个版本的思考,市面上说法很多,分析师想法也不一。那么,BI 2.0将会有哪些部分组成呢?

BI需要BA

以前,BI市场仅被Business Objects和 Cognos等供应商所占有,但现在竞争形势发生了转变。微软现已进军BI市场,迅速以SQL Servers在该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用来推广其BI套件和成套的报表服务。Oracle对于企业要求的提取数据库数据进行分析的功能已日见成效,其数据仓库已可提供跨企业的“战略”信息存储、操作和传送。

近期,诸如SAP 和 Siebel的供应商已推出“分析”标语下的BI产品套件。SAS公司(原统计市场的长青树)不久之前被评为BI软件供应商前三甲,同时也不断强化自己定位为商业分析软件供应商的理念。

随着商业分析在许多功能和业务流程中的实现编程显示,显而易见,商务智能的下一个版本将会包含这一功能。特别地,会有新的重要的客户群(我喜欢称之为Go-To Guys)出现,他们需要通过分析工具来处理日常问题和把握机会。Go-To Guys是指企业的运作管理人员――产品经理、销售经理、研究人员、工程师和市场人员。

BA是什么?

分析指什么呢?市场研究和管理咨询公司Hired Brains公司的创立者Neil Raden 曾说过:“所谓‘分析’指的是与业务同时趋近,进行数据分析、挖掘,并采取有效行动的过程。”CIO们一致认为商务智能不能缺少商业分析(BA)。传统的BI市场总是不外乎提供dashboard和监管长期计划所需的关键绩效指标和计划设想的报表功能。

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dashboard,使其拥有一个简单的机制来告诉我们做的如何,一个警告机制来提醒我们错误的发生,让自己能够完全把握自己的行业规律。另外,dashboard还可标出Sarbanes Oxley法案所提及的紧急状况。从常规和规范来看,监控计划设想和关键绩效指标现已成为主要任务。

BI报告至dashboard就结束了,而这些仅对某些商业计划来说是足够的。对于Go-To Guys来说,还需用BA继续余下的工作。简单地说,他们必须用与传统BI的不同方式来处理数据。

Go-To Guys日常需要处理意外情况和未知结果,他们的任务是减轻风险和把握机会。BI并不为了重现新情况或快速响应意外情况而构建,而是为了传递关于监控计划设想和关键绩效指示的标准化报告。BI就分析而言只能给商业用户提供汇总数据,用户一般从报告中提取数据,放入微软的Excel 中,以便自行做分析。

结果,用Excel作为应用前端进行内部发展分析应用就需花费达80亿美元。BI软件将数据导出至Excel作为一项功能,但我则认为这是极大的失败。因为这证明你购买了BI却并没得到BA。BI的构建并不能满足商业用户应对市场新发生的状况的业务需求。

其次,使用Excel也不是解决方案。数据一旦导入Excel,用户就脱离了BI系统,再也无法将结果返回给BI系统。任何商业用户自己通过Excel表格只能得到他们自己所总结的结果,企业并不能从中获得整理现有知识和改进业务流程的机会。

BA需要的数据

因此对分析的需求与对BI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优势也不一样,同时支持分析的技术需求与支持BI的技术需求是不同的。为了方便报表和dashboard的使用,传统上BI是使用已汇总的数据。企业用户在其业务工作中不能仅仅依靠汇总数据而做出决断,他们必须接触到细节信息。已汇总的数据常常会忽略信息所含的关键内容和时机。

典型的BI数据一般存储于一个OLAP cube中,以支持多维分析。而Go-To Guys要求分析的数据是直接来源于数据库的原始数据。但用于制定重要操作决策的关键数据往往并不存储于cube,因为它们并不是IT部门所能预先设定的。这并不是“只看到一棵树,就看不到整片森林”的问题――你必须两者兼顾。商业用户在进行关键商业决策时不能脱离其所需的关键数据。

最后,BI系统的需求已被设定为监控事先配置好的问题需求的数据,并以一个功能单一的瘦客户端环境来通知用户。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功能丰富的客户端来支持交互性,它必须能够在没有IT部门的帮助下自行提出并解决好自己的问题。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1

在国内,就居住小区与家居的智能化情况及发展来说,经济是主要基础,投资是关键因素。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型城市就好比是龙头,新技术的诞生及应用的任何反应都会先在大型城市中表现出来,而相对的中小城市及其他地区不会有这种波澜壮阔的景象,它们的发展更趋于一种平稳的过渡,并不同程度的呈现出迟缓的状态。其原因是住宅的各种智能化功能要立足于用户需求,最终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生活观念起决定性作用。而经济发达地区最终用户消费能力相对较高,相比之下经济不发达地区的迟缓状态更加明显。

目前也有一种发展趋势,企业经营的产品功能及服务更加细分化,研发精力集中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技术上,产品的实用性加强,技术的更新换代对某产品的使用情况由淘汰式转为升级式。而这些技术及产品“专一”的企业很多都选择在中型城市、某一地区或某类型项目中进行试探性推行,积累经验,然后再推向全国。这种方式不再以大型城市为中心,减少了竞争情况以及不成熟的新技术对自身的冲击。由此可以看出,目前居住小区与家居智能化的发展还是立足用户需求这个根本,市场上的产品与技术应用及居住小区智能化功能配置所考虑的因素都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调查数据与分析

建设部1999 年4 月颁布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工作大纲》;1999 年10 月制定《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2000 年3 月批准广州汇景新城、上海怡东花园等7 个小区为国家康居示范工程智能化系统示范小区;2003 年2 月17 日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印发;目前各地小区智能化的系统配置基本按《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的系统配置。这时的智能小区已基本走向成熟,也正在这个阶段,小区的智能炒作开始了。由图1中大部分智能小区的运行时间统计可以看出,智能小区虽然早有炒作,但大部分小区智能化系统的运行时间仅有1~3 年,这算是智能小区普及的标志,这种普及也充分说明智能小区行业正理性转变,这种转变的理由是行业更规范,市场更明朗,用户也将最终受益。

目前由于我国的房地产业争论颇多,一部分人认为房地产业有泡沫而且泡沫即将破灭,一部分人认为房地产业呈健康发展,只是局部地区过热。如果房价仍然呈现上涨的趋势,那么也将促使开发商在住宅品质上有较大提升,这样居住小区智能化配置每平米的投资或许会有些增长,如果反映到房价中,消费者是否接受这个负担呢?这有待于静观房地产市场以及消费者的心理了。

一些和开发商有密切接触的专家表示:可能业主并不太理解居住小区的“智能”是现代小区不可或缺的脉络,但清楚做好这项工作既会让消费者满意,又具有实际的经济价值。业主已经开始重视,而且这种重视程度会继续增长。智能小区中对智能化系统的重视程度表示,超过60% 的人比较或非常重视智能化系统。

图2 是近几年智能小区的开发中,智能化系统的变化情况。这些数据所表明的是行业正理性转变的理由,实现功能的增加以及可作为小区的卖点热点,这一直得到大家的肯定;有24.0% 认为“投资不断增长”这是业主、最终消费者的认知度不断提升的结果;“更加规范化”这一点选择最多,这不仅是行业发展的一种体现,也说明了政策行为在不断支持行业发展,从最近标准的不断修订完善中可以看出这点,同时这一比率也显示了人们对居住小区智能化、规范化、良性发展的一种期望。

表1 中占有率较高的除了宽带接入是因为没有网络,工作、生活都会不便之外,其他几项都属于安防系统。安防仍然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角色,相比之下,管理便利性与生活舒适性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被我国消费者看重。也有报道指出,我国居民会在人身安全有保障并且消费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才想到附加功能。看来,消费能力还是居住小区智能化发展的制约因素。除了以上一些大家关注的系统,还有被关注的下一级细分系统,比如:无线监控系统、一卡通管理系统、燃气报警、火灾自动报警、灯光控制系统、智能家居、居家安防等。

图3 是对智能小区的智能系统产品配置及选型的统计,由此图可以看到“系统集成商投标”、“自身对市场的调查”以及“设计单位推荐”选项较多,是目前开发商选择智能系统产品配置的主要方式。

“系统集成商投标”的选择最多,基本反映目前的实际情况。这种选择的自主性较差,属于“拿来主义”,系统集成商根据业主的基本要求限制在低价中选择,这样就可能导致产品寿命、售后维护运营、兼容性及扩展性不同程度的出现些问题。

通过“自身对市场的调查”是一种比较自主的形式,调查中接触的各方面信息可以帮助了解这种产品是否符合自己选择产品的侧重点。而且产品信息绝对可靠,完全是按自己需求选择,数据准确性不受其他因素干扰。这种方式是一种发展方向。如果需求者自身精力不足,有可能委托第三方来进行这项工作,这样智能建筑咨询行业就会发展起来。这种形式在我国已经有了雏形,比如一些行业媒体利用自身信息上的优势,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相关调查,满足了部分用户的需求。

以“设计单位推荐”选择产品一般会比较适合项目对产品所要求的功能。由于设计单位往往在工程前期就已经介入,对工程的整体情况比较了解,平时接触的产品类别、特性、应用情况等产品信息较全面,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推荐适合产品。

“专家建议”是一种充分利用专家资源的好方法,若在第三方提供的市场调查中融入专家建议会更好。

智能产品调查报告篇12

有关统计表明,到2007年年底,我国广告从业人员已达100多万人,但其中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不足5%。而在美国广告行业中,80%以上的从业人员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以上数据对比,充分说明了目前国内广告业的人才紧缺状况。我国各大院校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纷纷开设相关专业,然而,对广告企业而言,广告专业的毕业生存在专业经验不足、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他们更愿意聘用有工作经验的社会人,对学历及专业并不重视。这个供求矛盾显示出当前我国广告学学科课程和现代广告业发展及其人才需求脱节的缺陷。

目前高校广告教育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具有广告设计实践经验与理论结合的设计类教师如凤毛麟角。大部分教师反映到具体的教学理念中来,则是对广告作品视觉美感的偏执,离开市场、离开受众的张扬创意。在课堂教学中反复强调色彩、字体、版式、图片等要素的唯美表现及技巧,对于广告理论、投放媒体、消费调查、受众心理、广告效果反馈等重要内容却通通舍弃。另外许多老师是半路出家,系统的理论和专业的技能还有一定的欠缺。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是在师资力量和相关设施根本不健全的情况下设立的广告学专业,从艺术、工科,到财经、师范类院校,虽然广告学的分布面越来越广,但始终受着实际条件的限制,量多质低,整体专业师资水平堪忧。“照本宣科”的封闭式教学降低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丧失了专业学习的自主性与学习热情。

第二,课程设置不合理,课堂教学和实践还有一定的脱节。我国现行的广告设计教学模式、体系、内容僵化。当下的广告设计教育机制大都脱胎于先期开设此类专业的几个院校。而实际情况是:我国广告学专业目前所属院校性质不一,所属院系也各不相同。各个大学、院系从不同的领域和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进行广告教育,大家互不交流,只埋头钻研自己的领域,而忽视与广告相关的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割裂学科与学科之间的关联。课程设置随意,重专业必修课,轻广告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致使理论研究落后,这种教育下培养出的学生知识片面,缺乏系统性,难以胜任较高层次的工作。

第三,在教材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滞后的现象。教材不能跟上鲜活的现实,对现实的指导意义还不是很大。此外,经费不足,设备缺乏,也使广告专业教育缺乏发展后劲。最紧迫的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社会环境和趋势,对高校广告教育和广告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的高校广告专业课程却忽视了国际经济、国际广告管理法规、国际广告运行机制对中国广告的长远影响及其应对措施等时代性专业内容的准备。

由于广告设计教育体系僵化、教学思想滞后、教学内容固化等众多因素,所以在教育中表现出很多与后现代教育观格格不入的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本末倒置地思考创意广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依靠系统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行业,但是市场调查、产品定位的先决性却被漠视。在做广告的过程中,把问题解析清楚就解决了一半。而我们经常看到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在没有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的时候就开始解决问题了,在广告设计教育中,对对象的市场调查及产品的定位往往流于形式、主观臆断、假设居多。这样一来,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就不知如何开展调查,更别说如何给产品定位了。仅凭着主观臆断加经验盲目行事的原因,就是在一开始的广告设计教育中被遗弃、被忽略所致,盲点放大的结果就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实践中,用拍脑子的方法想点子来做广告的广告人员就是误入此盲区的牺牲品。广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依靠系统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行业,市场推广的终极目的是销售的增长和品牌的持续发展,所以阻碍目的达成的因素是首先要找准问题,其次是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向,最后才是考虑解决的方式。产品的定位在广告过程中就是异质化的寻找,卖点的提取。常言道,不怕有缺点,就怕没特点。在各行各业中异质划分成几种情况:一是产品本身没有多少差异,完全靠广告公司的操作,这就要有大量的投入;二是产品本身有特点,但还没有被挖掘出来;三是定位操作看似最简单,但是层次、要求却是最高的,产品本身就是根据市场的需求生产的。以上各种情况归根到底都需要受众通过我们的广告,使其觉得广告中的客体能充分地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因为有强烈的购买欲望而买它。因此产品定位作为广告在营销中的指导思想,在广告设计教育中应该得到强化。

广告中卖弄创意本身大行其道,而忽视了广告的真实意图。广告主做广告的目的是增加销售额,消费者买东西是因为物质、精神上的需要,而并不会为广告的创意好、广告画面精美而购买。好的创意就是要让消费者记住你的“核心卖点”,而不是记住创意本身。但在广告设计教育中,由于教学体系、画家教师、学生的素质等各方面的原因,卖弄创意本身大行其道。这方面的例子非常多,在学生参加的各类大赛中,大家都清楚无论金奖银奖都是因为创意好,画面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尽管学生在当前的教学条件下刻意如此无可厚非,但长此以往,学生就容易混淆广告好坏的标准。众所周知,能体现核心卖点的创意才是广告需要的创意,只有在广告策划指导下的创意才能保证诉求的方向不会出现偏差。一厢情愿地自娱自乐,随性所致,在纯粹的艺术创作中可以,但在广告中对品牌的伤害却是毁灭性的。设计与纯粹艺术的区别就在于此,画家的思维永远不能指导设计就在于此,所以设计创意是“戴着镣铐起舞”,而且还要跳得好看。在教学中,学生只有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才可能理解消费者绝不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揣摩一则广告到底要表达什么意图。

广告的发展日新月异,而教学却固步自封,仍停留在以往的感性认识上。企业营销手段的运用,反映在传播投资上出现了三个去向:第一是网络等新媒体;第二是活动;第三是公关、终端形象。从我国2007年上半年广告投放的趋势看,我们也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方面品牌在营销传播方面投入的总量依然在急速增长;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电视、报纸的增长速度开始明显减缓。电视2007年虽然保持着一定的增长幅度,但近年来已经有所滑落;全国报刊广告额仅同比增长极少的数额,也就是说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开始面临寒冬。那么钱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这就是由于企业投放逐渐摆脱单纯的电视投放模式,更注重与终端、活动与其他媒体的整合传播;更加注重与突击型营销的整合与配套;企业的电视投放开始从“线”状投放发展到“点”状投放。营销中常说的一句至理名言是“决胜终端”,广告主越来越愿意加大终端形象建设的投资比例,不遗余力地提高专卖店的形象,对接触点新媒体的投入也是不遗余力的。前几年如已企业化的银行、电信、邮政等“卖场”异常豪华;这几年是大卖场中电视广告的投入,因为它能有效地送达受众。根据CTR调研显示,卖场的电视接触率为99%,留意率为89%,远远高于其他时期。

广告教学中对这种新现象熟视无睹,究其根本原因是包括高校的专家们对广告概念的认识都很模糊,大多只停留在报纸广告、海报招贴、路牌广告等感性的认识上,制定的课程依然停留在广告传播研究中的广告表现问题方面,说明对广告学所研究的内容有些不是十分清楚,也不适应当下广告的发展。其实广告学所研究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原本就有广告的自身系统研究,即以广告及其运动规律为研究重心,并由此生发出系列分支学科,如广告调查、广告文案、广告创意设计等;原本就有广告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宏观关照研究,即广告基础研究、广告营销研究、广告传播研究、广告与营销、广告与营销传播整合研究、广告与社会研究等六个方面。

如何对这些现象进行整合,如何在广告设计教育中,把广告本身当成营销中的一环来考虑广告教育是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过分依赖于网络,设计水平等于计算机水平,很难体现个性思维。把设计中有关动态知识的重构、创造性的培养等同于对网络、计算机等新技术的掌握。互联网的发明者也宣称:网络是一个“自由平等”的世界,是一片“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等级,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然而,这极乐世界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播了病毒,它的破坏性比僵化的传统教育更可怕,更难以驾驭。

学生完全依赖网络、计算机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东拼西凑、生搬硬套的设计作业比比皆是。学生对于“产品定位模糊”、“创造性不够”、“终端媒介选择不准”“品牌不够突出”等致命的评语,用诸如“图片精度不够”、“没有素材”、“计算机速度不够”、“网络断线”等很轻松地推卸责任,当下广告知识已由固态的知识变为动态的知识,动态知识在广告教学的传递过程中已变成意义的重构,生命体验的视界融合;网络计算机对点式知识、显性知识的获得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但对系统性、完整性、隐性知识的获得与重构几乎无能为力。

广告设计知识不仅仅是对广告设计范畴的“发现”与“揭示”,而更多的是学生在特定情境下,个体基于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个人特质差异基础上的主观理解广告设计知识,由于社会文化、个人特质的区别,固态知识必须让每个学生个体重新建构,才是与学生结合的动态知识,达到学生对广告设计动态的、个人的、独特的理解。所以教学的目的也应该由单纯注重显性知识的获得转向对学生生存与发展的关注。

综上所述,广告教学的内容由单一、确定性转为多元、非确定性,由师本教育转换为生本教育,所以教师从控制生命到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才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根本。由于人的潜力的多元性,在广告设计教育中要求学生对广告的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精通显然不是现实的要求。广告需要人的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和人际智力等五种智力,人不可能在五种智力上都均衡地、优秀地发展。正是由于这种不均衡性,才有每个学生个性的存在,广告教育的重点不是简单提高智力,也不是去发现哪个学生的哪种智力怎么样,而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的智力组合,去发展他们的潜能。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就是:“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其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的最卓越成绩。”因而,我们应用多元的理论来指导学生,在广告各环节中找到适合自身智力组合优势的位置,发挥自身的潜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广告学的社会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高飞:《面向21世纪的中国现代广告教学改革探讨》,《甘肃农业》,2005(5)。

2.张金海:《广告学概论》,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