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教学合集12篇

时间:2022-04-12 14:55:12

综合实践课教学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1

二、综合实践课的适宜性实践主题

综合实践课是基于生活实践领域的课程,是基于学习者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与社会生活,体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强调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及学生经验整合的课程,表现为活动主题是基于探究的能自然地整合各种学科的,应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和兴趣所在,即对学生而言是有意义的,且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跨学科任务,所以实践课题的选择设计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主题来源的生活性

对学生来说,来源于他们实际生活中的课题首先是具体的,即是可见、可及、可感的。真实的生活容易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基础,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同现实世界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学生了解社会,增强生活责任感提供了条件与可能。其次,真实的生活主题往往不单纯属于某一学科,而是打破学科的界限,必须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解决。一个主题多个领域的综合实践为学生的情感体验的得以实现提供了开放的环境和空间。

(二)主题内容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综合实践课的选题只有符合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动机,从而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参与实践过程的体验才是真实的、愉快的,而且学生容易克服和战胜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课程目标。

(三)主题目标的开放性

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相比,更注重情感目标和全面发展,所以其选题在条件与结论上都应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即不确定性。也就是每个活动主题应有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这样,思维水平、知识水平、生活经验不同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获得程度不同的成功和体验。

(四)主题难易的适中性

综合实践活动选题的太难或过易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践积极性,有碍于实践活动的持续与完成,因此在选题的难易上应根据赞可夫的“最近发展区”来设计,找准选题的切入点,即找准“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凭借他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生活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

三、综合实践课的良构性实施环境

良构的实践环境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得以实施完成的保证,它主要包括时空的灵活与开放,形式的丰富多样,师生的平等与协作,以及资源渠道的畅通等。

(一)时空的灵活与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生活性、开放性及趣味性决定了在实践活动的时空上要具备灵活和开放的特点。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课更着重于课程实施动态运行过程中学生多方面经验的获得,而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学习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独特的,所以,活动前预设的时间、场所难免发生变化,所以说灵活、开放的时空会有利于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二)形式的丰富多样

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及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动实践和亲身体验。主张一切有利于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和实践欲望的形式,强调多种感官和多种心理能力的投入,活动组织形式的丰富多样,如班级、小组、个人活动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独创意识。有利于学生体验困难和成功,在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中,使自己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师生的平等协作

综合实践活动中应体现学生是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是组织着、指导者、合作者、实践伙伴,教师处在学生们的中间,同学生一起交流合作,使学生在平等、自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提问、善于交流、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四)资源渠道的畅通

丰富的课程资源、实践环境和畅通的使用渠道是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目标达成的重要条件和有力保证。除了网络资源和学科课程资源外,还有广泛的社会环境资源,教育管理部门要做好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意义与价值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达成共识,积极配合学校开好这门课,为学生提供环境资源、社会资源、资料资源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学生与社会间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评价体系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发展,而这其中的探究和创新意识、获得方法、锻炼能力、形成生活责任感和良好的态度价值观等指标是无法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或简单的测试来衡量的,所以对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收获及生成的关注,是衡量综合实践活动效果的主要内容,而由此形成的灵活多样的基于学生发展的形成性评价是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主要形式,这里的灵活多样还指在活动过程中对每个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且评价标准不能整齐划一,同时,要将学生个人发展的纵向评价与班级、小组发展的横向评价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的立体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实施的过程化

比较而言,分科课程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相对独立性,注重教学的认知功能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综合实践课更强调知识的丰富性和相互联系,更强调教育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及发展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所以,综合实践课的教育评价应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和行为进行积极评价。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抓住活动开展过程中的每一有利条件,针对学生情感和行为的细微变化,尤其是在活动过程中外显的生活能力的发展和态度的形成,及时、适时进行点评,即评价发生在整个活动过程的时时、处处,这必然会鼓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综合实践课,进一步实现发展性的教育目标。

(二)评价内容的丰富化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多是将学生获得的知识或技能作为教育绩效的基本标志。综合实践课的发展性目标,使人们意识到,学生的实践和活动是他们在社会中成长的必然过程,学生获得的积极的内心体验也同样是成长的结果和评价的标准。因此实施综合实践课,不能用传统的分数或统一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效果,对教育活动的评价,按三维的目标体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技术与能力,知识与理解)进行立体的全面的发展性的评价。

(三)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在传统学生评价中,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评价,这种评价容易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甚至对评价产生畏惧和逃避的心理。综合实践课应改变这种教师是教育评价的唯一主体的做法,充分重视小组评价与自我评价,形成教师、小组、班级及自我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主体。教师作为综合实践课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在综合实践课的评价过程中也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特别应当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有利于教师准确地发现问题。另一方面自我评价能力的形成也是综合实践课的重要目标之一。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既可以保证评价的真实性,又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会更客观确切地反映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四)评价标准的个体化

由于学生主体意识的个性化,加之他们的感悟能力的差异,同时又受现代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所以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应该以每个学生为评价对象,将其在综合实践课中的感受及变化作为具体评价内容,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强调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更好的发展,构建一个纵向的个体化的评价标准,这样更有利于全面准确地衡量复杂而又有个性的学生对象。

(五)评价手段的多样化

讨论、成果展示、评比、论坛、体会、自我小结等都可以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过程实施评价的手段。由智力多元化理论可知,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由不同程度、不同元素组成的智力系统,而且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表现也不尽相同,所以评价手段的多样化有利于实现客观、真实、有效的评价,使评价的调节、激励、改进和教育功能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74--181.

[2]范蔚,设计综合实践活动的原则要求[J],课程.教材.教法,2003,3.

[3]李志厚,李如密,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课程观[J],课程.教材.教法,2004,1.

[4]张华,研究性学习与生活[J],教育发展研究,2003,6.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2

小学综合实践教学中,教师要满怀教学的热忱,重视从教学中提升自己。小学生是非常喜欢动手操作的,教师要和小学生一起进行实践操作,全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小学综合实践课中很多时候都需要进行综合动手实践活动,是一门动手能力占很大比重的学科。教师要深刻阅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深刻了解我们国家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教师要调整教学计划,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主题的教学活动,全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

二、教学研究活动实现成长,教学反思中实现提升

小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师要经常参加一些组织的课程,集体研究备课活动,在活动中取得收获。教师要潜心研究设计教学活动,有效指导学生提升实践能力。教师要在运用理论知识武装自己和实践反思中逐渐生长和提高自己,重视领悟实践反思活动对提升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水平的意义。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师要不断追求教学进步,重视实现教学反省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教师要充分领悟教学反思对教学的帮助作用,重视学会反思自己。每一节课后,教师都要反思自己的优点在哪些地方,缺点在哪些地方,应该可以怎样改进和提升自己,记录自己的优点和得失。教师要重视记录实践过程中的感悟和反思,总结自己的想法,产生科学有效的思考,形成好的学习习惯。

三、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的教学策略

1.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主题,选择学生可以操作的学习主题 小学综合实践课程重视学生体验式教学,重视教会学生积累知识和培养能力。小学生的学习内容来自于客观的生活实践,所以,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问题中选取活动的课题,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教学和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再让学生欣赏一些教学类的手工作品、视频资料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收获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2.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实现目标式教学 在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的目标。在实施课程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喜欢的物品,并在上课的时候汇报物品的特征,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研究性活动。这样,学生高兴地走上讲台,就能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升沟通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课后反思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教学更加具有目的性。

3.教师带领学生逐渐完善活动方案,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不断优化细化 小学综合实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精心梳理出学生的活动方案,重视培养学生做事情之前,要充分考虑到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哪些方面会有一些问题出现。教师带领学生充分完善活动设计方案,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4.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进行方法指导和过程跟踪

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怎样收集资料,学会运用哪些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搜集工作,教师也要教会学生哪些方面更加实用和快捷。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采访、调查问卷、网络查询等活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采用采访考察的方法,带领学生广泛收集大量的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类和摘录。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可以教学生从简单的观察、调查入手,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教学生学会讨论和合作,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3

关键词:生活;自主;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的总结评价要在满足学生乐学好问的基础上,给予鼓励,呵护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开放性的课程。这就需要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贴近社会,开展富有人文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这样,学生的知识结构、动手技能、情感意识、创新能力都得到和谐发展。

一、活动课题,来自学生生活

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其涉及面广,没有固定教材,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细致策划,精心选题。“生活即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要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师生携手走进生活,共同挖掘活动资源,选择学生感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课题。班里有的学生家处城郊,家中还有一两块自留耕种的农田;而有的学生在城市,养尊处优,甚至五谷不分。在与学生交流时,同学们都表示出对农田的兴趣与好奇。这样“走进田野”课题便诞生了。社会是个大课堂,有着挖掘不尽的课堂资源。适时追踪,随时了解社会动态才是现代学生应具备的素养。综合实践活动只有密切关注社会,才能变得立体、五彩缤纷,才能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当今社会中,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鉴于此,我以所在城市创建文明城为契机,在班级里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做好扬城小公民”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用稚嫩的双手制作画报,写标语,宣传文明。他们精心策划、开展了“文明礼仪小老师”“文明礼仪小画家”“文明礼仪小作家”等活动。这样的系列活动对孩子们文明礼仪的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实践活动,学生自主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综合实践活动正是彰显手脑并用,突现学生创新智慧,体现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

(一)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精心部署活动的权利不能让老师独享,在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体也应是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四大板块之一,是体现综合实践活动创造性的良好载体,此课程绝不能以学生制作出手工作品、掌握该劳动技能为终极目标。“飞鸽”是苏教版《综合实践活动———劳动与技术》教材中的手工制作材料。鸽子是和平的象征,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因此,我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飞鸽”这一课上得丰富多彩,并让同学们自行设计活动方案。同学们经过讨论研究将活动设计为如下几个步骤:①观看一部电影《战鸽总动员》,体会人类鸽子的深厚情感;②了解和平鸽的由来;③去市民广场与鸽子交流情感;④将情感融入到创造性制作手工作品中;⑤同学们收集人与鸽子的深厚情感的文章,面向全班交流。在整个活动设计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解决了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其创新思维,还增强了学习能力。

(二)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创新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究的活动空间。这样,在查找资料时,他们会有不一样的材料整合;在自主实践中,他们会生成丰富多彩的活动过程;在活动总结时,他们各方面的能力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在之前“走进田野”的活动中,同学们在农民的指点下播种、浇水……事后,同学们都满载收获。离开时,突然一位同学问我:“老师,我们把‘田野’搬到实验室去吧。”“怎么搬?”“现在不是有无土栽培吗?”“对对……”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议论开了。同学们在动手实践中思维得到了激发,创新性的活动在他们头脑中生成。就这样,孩子们自主研发的“无土栽培”“室内实验田”在学校的实验室里生机盎然。可见,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4

1.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必须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我校过程装备与自动化专业方向的前身是化机专业,2005年改名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过程装备与自动化专业方向。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过程装备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理论,掌握过程装备制造技术,具有过程装备初步设计能力,过程装备管理、维护,自动化监控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采用的是“工学结合、半工半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以“2+0.5+0.5”的方式实施,即在学校学习两年,在“厂中校”或“校中厂”中开展职前综合训练、毕业设计、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半年,最后开展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

2.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职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见表1,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见表2 。

表1 职业范围与主要就业岗位

表2 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二、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

1.课程总体目标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需选取1~2个真实的专业性工作项目,在“厂中校”或“校中厂”中开展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或集体完成工作项目,得到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技能训练。

2.课程设计

本专业知识体系的特点是多学科交叉,涉及机械制造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化学化工、化工机械等相关知识,因此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对项目的选择及项目所依托的“厂中校”或“校中厂”的选择,要求相当高,项目选择得好坏,“厂中校”或“校中厂”选择得恰当与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该紧扣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和发展为原则,精心选取项目,制定可行的具有实际意义的综合性项目,项目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满足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现场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尽可能地拉近教学与职业岗位的距离。

训练项目设计及教学实施要求可参照表3,训练项目设计依据人才培养要求,根据学生特点,联系实际等情况,可做调整,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授课计划。

表3 学习情境设计与教学实施要求

3.课程的组织实施

课程教学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展校企合作,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以2010级为例,即是在企业中开展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了解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岗位职责,掌握岗位技能,为就业做准备。

课程实施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企业调研(企业类型、企业生产现状、企业岗位特点、企业信誉及社会责任等),企业相关负责人与专业教师交流研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后勤保证,制订授课计划和考核量化表等。

课程实施过程,包括:(1)通过企业参观、员工培训、师傅指导、岗位标兵座谈交流的形式开展学生岗前教育,下发任务单和学习实践管理制度手册。(2)根据学生知识结构特点、岗位意向、企业岗位实际等情况给学生安排真实的岗位,以2010级本专业学生(共3名女生)在某一化工容器管道制造类企业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学习为例,最终学生在普车加工、数控加工、电焊、电火花切割、管道制造、仓库管理(1名女生)、行政助理(1名女生)、财务助理(1名女生)、销售、质量检验(压力试验、无损检测)、管道工程安装、机修等岗位上开展课程学习。(3)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向企业相关人员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

课程实施注重学法指导,包括:(1)实践要联系理论.锻炼、掌握岗位特点、需求,掌握职业规范,在此基础上提高职业素养,提升理论水平。(2)注重交流、经验积累。积极向经理人、员工等咨询,加强不同岗位工种间交流讨论,加深对职业的理解。(3)吃透重难点,注重练、分析相结合。项目中的难点、疑点、重点教学,培养学生胆大心细的做事风格。(4)学好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多听、多看、多动手、勤问、勤思考;注意企业的运转,岗位需求及职责;注意职业技能的培养;要胆大心细、注重交流、协作;训练实习中吸收尽可能多的专业知识。

4.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以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及成效为依据,由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评价,分为优秀≥90,90>良≥76,76>及格≥60和不及格

表4 评价模式

三、注意事项

课程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目标,要处理好三方面问题:

1.企业选择问题

首先,企业岗位要能体现专业职业岗位与工作任务,这样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才可以在此开展;其次,企业要有良好的信誉及社会责任,管理规范,后勤服务跟得上;最后,企业生产现状良好,由于企业和市场接轨,劳动强度、饱和度与企业订单量分不开,要避免出现企业中途严重减产甚至停产,影响课程开展。

2.学生思想教育及监督管理问题

由于学生身份由单纯的学生转变为学生与学徒双重身份;教育环境由单纯的校园环境到处于社会环境中,复杂的人际关系、繁重的生产劳动、严格的企业管理中,部分学生不适应,怕吃苦,不能持续遵守公司规定,对自己的定位不明,导致了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没有严格履行岗位职责[1]。例如在机修岗位上的个别学生出现玩手机的情况;管道制造岗位一名学生出现旷工现象;普车加工岗位的两名学生工作懈怠,废品率升高;电焊岗位的一名学生对电焊工作环境不满意,出现消极怠工情况等。究其原因,大部分不是因为技术问题,而是因为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思想准备不足,理想和现实有一定距离造成的,因此要在课程开展的整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

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这既是学生专业技能得到训练的保证,也是学生安全的保证。本专业对相关岗位的安全防范要求比较高,学生若不重视,极易产生安全隐患,因此要做到及时巡视,及时指导,及时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课程指导教师、企业负责人、企业指导教师及时协调沟通问题

课程指导教师同时承担班主任的职责,要与企业负责人(人事部门负责人、车间厂长)、企业导师协调沟通,共同完成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以2010级为例,由于合作企业有两个厂区,空间上有一定距离,有时需要在两个厂区之间调换学生,2名学生抓住空子旷工上网;由于学生是非正式员工,企业的考勤管理要求略低,出现对5个学生没有考勤记录,相应补助报酬不能正常发放的情况。

存在企业指导教师教育方法不当,没有完成对学生的指导教育,也存在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的情况。由于有的企业指导教师的待遇和岗位的工程完成量挂钩,部分企业指导教师教育方法不当,迫使学生过度劳动,致使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以机修岗位为例,企业指导教师给学生半个小时吃饭时间,一天工作近10个小时。课程指导教师要积极和企业相关教师沟通解决此类问题,要定期在岗位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完善三方签字请假制度。学生请假,首先需要实习指导教师批准,然后企业指导教师批准,人事部门备案。杜绝请假不规范引起生产事故,避免因学生旷工对企业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四、课程实施成效

(1)大部分学生理解了岗位需求,进行了相应技能训练,履行了岗位职责,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或集体完成工作项目,得到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技能,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创造了条件。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工程意识与职业素养,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实践能力,心智更成熟;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学校利用企业资源培养技能型人才,企业利用学校建立技能型人才储备基地[1]。通过课程学习,企业已与多名学生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4)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学生与多家企业员工在我校“工院杯”操作技能大赛上同台竞技,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以机修岗位钳工工种为例,本专业两名学生在钳工项目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5

一、“综合与实践”课的预期效果

“综合与实践”课与传统课堂乃至传统实践课不一样,“综合与实践”课更加重视和强调教育主题的多样化,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多种教育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的个体特性进行保护,并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具认知性和挖掘性。课程当中,学生获得了宽泛和自由的学习空间,能够主动地参与和掌握学习活动,在谋求自我独立兴趣的导向同时,还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得开发,而教师则化身为一个完全意义的引导者。

1.综合性

“综合与实践”课应当具备鲜明的综合性,对学生各种能力进行锻造和培养,这主要表现在:①综合包含知识理论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思考、学生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②综合各种形式的教学,包含多媒体教学、合作式教学、提问教学、小组教学等,丰富了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环节的趣味性;③综合了多种教学目标,传授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只是最为基本的,关键还在于锻炼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等。

2.实践性

“综合与实践”课其主旨便是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汲取知识,在行动中感知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片面地追求学生的“作为”,而应当是学生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通过手脑结合来锻炼自己,开发自己。这是一种科学而且性价比高的实践过程。

3.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综合与实践”课更加开放。首先,它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并且能够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的一种课堂形式,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很难产生排斥感和疲劳感;其次,它拥有很多开放性的问题和内容,答案没有固定性,学生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推断能力,而解答问题也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所涉及的范围更为宽泛,更加灵活,正好符合小学生异想天开、纯真活泼的天性。

二、“综合与实践”课内容的设计

1.拓展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以教材为基础,借此拓展学生们的学习空间,为学生确定具有价值的探究主题。例如,能被2、5整除的数个位一定为0,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这个知识点之后,还可以为学生拓展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可以为学生出一道题:1×2×3×4×5×……×

98×99×100的积的末尾零的个数?很明显,这个问题与上面的教学主题相对应,这样通过提问的方式拓展了教师教学的空间,帮助学生探究了更具有价值的主题。

2.情境教学

将情境教学模式引入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师在综合实践课上可以设定特定的超市购物的场景。在活动开始的时候,让顾客自行选择商品,然后告诉顾客,现在巧克力在进行优惠活动,优惠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买一包巧克力优惠六元人民币,第二种每包巧克力价格19.2元,买两包赠一包,然后让顾客选择比较优惠的购买方式,这时顾客就会快速地计算优惠的价值,选择合理的优惠方式。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既使学生在浓厚的欢乐氛围中度过,同时还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计算能力。

3.开放教学

小学数学的“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必须要注重学习的开放性,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还要去尝试认识社会,在情感中去体验解决问题的方式。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这样一道开放性的问题:在2011年的春节,小明将三万元存入了银行,定期为三年,在存款到期的前一个星期,小明的母亲突发急症住院进行治疗,这使得急需用钱的小明非常为难,所以请同学们帮助小明想想办法,解决住院费的问题。这时,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得到了许多方法,在归纳出这几种方法之后,最后学生和教师再一起讨论,找到最合理的方法。这样既让学生们将课本中的知识活学活用,同时还帮助他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利息的有关知识。

三、保障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1.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教师虽然在“综合与实践”课中完全处于指导者和旁观者的地位,但无可厚非的是,教师同时还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堂中灌输何种理念,以及达到何种效果,都与教师能力直接挂钩。因此,提高教师的素质,将会对该课堂的实施和研究提供充足保障。一方面是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课堂的设计和安排,对知识和教学理念的理解程度,对学生特点的掌握和开发,对教学活动的总结和反思等。另一方面,要培养教师的沟通能力,主要是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力,要让课外“综合与实践”拥有可行之机。

2.加强社会宣传力度

学校方面,通过对网络工具(QQ、邮箱、视频等)的运用,将“综合与实践”的核心理念和教育优势传达给社会,初步博得社会特别是家长的认同之后,广泛地汲取外界意见和建议,以之作为下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革新的参考。班级方面,建立起以班级为主题的统一通信平台,如论坛、讨论群、微信群等,邀请家长参与到课外实践当中,并且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家长也能够一目了然。

3.改革既有教学制度

主要是对教育教学工作评价机制的改革,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借此推动“综合与实践”课的开展和升华。评价标准大致分为三个阶层,第一阶层是对“综合与实践”课开展现状的评价,即考评教师是否转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而采纳了新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是否符合既定理念;第二阶层是对开展结果的评价,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该教学模式,是否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第三阶层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评价,主要是查看是否积累了一阶段的教育经验,是否获得了一定的教育启发,并能够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革新。

四、总结

“综合与实践”是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与发展下的创新举措,它的产生与发展均对我国未来教育事业产生着深远影响,从现实角度看来,唯有推行“综合与实践”口号,才能够更好地在教育中保护学生的个体特点,创设出更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综合发展。在此过程中,需理性地认识到该项教育活动本身存在的问题,立足于综合建设与发展的基点,发挥各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循序渐进地研究和探知教育新方式。

参考文献:

[1]龚晓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策略探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下),2013(01).

[2]刘 霓.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探索及思考[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14(03).

[3]王秋菊.浅谈“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之综合性[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7).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6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概述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它是以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环节、以综合为重要特征,与学生自身生活、社会生活和时展紧密联系的一门课程。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它强调通过认识、体验、发现、探究、操作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从自己的周遭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进而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等能力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应围绕着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与文化的关系、与自我的关系进行,应有利于学生个性健全发展。它是一个开放的实践过程,更是一个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实践是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途径。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强调学生在活动中体现生活,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综合实践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实质上是对地方和学校课程资源重组和开发的过程,在人的生活世界中通过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探索,以达到提升个体内在生活品质,充实个体生存意义之目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在于课程的实践性,所以课程的设计必须以生活为基点,让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因此,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的今天,我们的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让综合实践课走进生活,给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中,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真实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教学。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策略

1、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课题,让学生乐于实践。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产生愉悦的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神奇的无线电波》授课过程中,我利用设计的声控、磁控、光控开关代替了传统的开关,学生参与活动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出来,个个都积极踊跃的参与到动手实践的活动中来。这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可以很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同时这些活动又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能很好地激发他们的活动兴趣,让学生在每一个感兴趣的活动中,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并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动的创造意识,从而达到综合实践活动的预期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学生在关注周围生活以及整个世界时发现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关注周围的生活以及现象,从而提出自己感兴趣又值得研究的问题。只有这样,才是学生乐意探究的,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会有生活基础,也只有这样坚持下去,不同年段的学生才会呈现出不同领域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教师的引导也才会使同一批学生在不同的年龄段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学生才能乐于参与综合实践活动。

2、引导学生自主参与,让学生敢于实践。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要想获得真知,重要的是要强化实践,即动手动脑的过程。为了鼓励孩子大胆实践,在《看不见的杀手――噪声》一课中,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设定,对课堂实行了全方位开放,让学生自由组成活动小组,小组同学自己设计测声内容,并将实践的过程用实验报告的形式记录下来,教师给学生提供帮助和探究的资源,让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可见,通过这种综合性的实践学习,不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被完全解放出来,而且还改变了学生单一性的接受性的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沟通、交流、合作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敢于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倡导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与生活世界交互作用、持续发展的渠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并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富有创意地生活。因为只有具有生命的灵性,才能具有生命的创造力和包容力,才能发挥个人的潜能以及丰富人的心灵生命,从而唤醒对真善美的内在追求。只有让学生领悟生命的奥秘,体验人生意义,才能使教育的生命境界得到提升。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特点来实现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有个性化的发展。

3、提供平台创设探索途径,让学生重于实践。

实践活动的开展,要给每个学生的主动探究搭建平台,满足每位学生的个性需求。那种把课堂看做是唯一的教育场所,把书本看做是唯一的知识来源,把教师看做是唯一的知识拥有者和权威者的观念已经过时,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生活中、工作中和实践中的学习。为了给学生创造出更宽广的学习实践途径,在《飞机为什么能飞起来》航空模型制作课中,我并没有机械、简单的让学生制作飞机模型,而是给学生创设多种探索途径,让孩子走出课堂,到学校、到大自然中去实践体验,给孩子提供飞机放飞的机会,在活动中,人人有提问、探究、展示的机会,共同学习交流,体验成功的喜悦。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知道了飞机能够飞起来的原因,能够制作飞机模型,并能够根据试飞过程调试飞机。这种实践体验和收获,在书本上是无法得到的。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就是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课程,是学生课程回归生活的写照。它立足于课堂内外,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综合实践活动只有在真实任务的驱动下,创设真实的环境,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才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韦钰.(加)罗威尔《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7

前言

新形势下,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不同于传统的常规课堂,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上都发生了变化,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究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策略,如互动课堂的构建、兴趣课堂的打造和层次化课堂的建设等等,这些都是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有助于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发展,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教学理念,开展互动教学

随着课堂教育教学的发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展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构成部分,但是再采取原来的教学模式是很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新形势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从学情出发,优化教学设计,开展互动授课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就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的,在以往的小学综合实践课程教学中,往往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往往是被动的,一般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要想提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发动学生资源,让学生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参与其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课堂话语权,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构建互助式的教学与学习模式。学习贵在学习方法的掌握,那么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互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要讲清楚相关的知识点,还要讲授一定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维。我们知道交流互动可以实现意见和方法的交流,为此互动课堂实现学生之间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交流,有助于推动教学的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二、寓教于乐,开展兴趣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系数较大。要想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要从学情出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数学的综合实践课教学来说,在教学模式上一定要改变以往那种理论性的讲授模式,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兴趣教学。实现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有效教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动起来,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欲望。兴趣教学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游戏教学、可以是情境教学、可以学习竞赛,也可以是实践活动等等。至于采取何种教学方式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来定,不能一刀切。小学生天性贪玩,那么在开展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时候,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也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有不一样的体验。数学课堂往往给人的印象是古板,死气沉沉的,也非常的枯燥,教学内容就是与数学符号打交道,导致很多的小学生惧怕数学,感觉数学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系数,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谈数学色变。构建兴趣课堂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构建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表现,敢于表现,并且善于表现,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从学情出发,开展层次化的梯度教学

对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来说,要有效的尊重学情,因为每一个孩子由于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很多方面不是同步发展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那么在开展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时候一定要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开展针对性的有效学习。西方哲学家说的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么推广到我们人类的身上就是,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特点与个性,为此在教学的时候,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现状,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做好分层设计,对症下药,创造多层次的课堂学习,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开展分层教学,在正确的分层之后,教师就要依据学生的分层情况,针对性的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在课堂上关注所有的学生,做到一视同仁,照顾到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层次化教W的重点就是设计有层次的教学内容,对于重点知识的教育教学来说,基础性的概念知识需要全体学生掌握,即使是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也必须掌握住,因为这是学习的基础工程。掌握住数学基础知识之外,一些较为简单的巩固性练习,中上等的学生要应付自如,成绩很不理想的学生能有所感知,并且通过讲解能熟知知识点,对于上层的学生来说,要进行适当的知识拓展和训练拓展,以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

结语

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并不是教师的讲授,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教学的内容、媒介、途径等上面都有很多创新和变化。新形势下,高效数学教学要做到与时俱进,从学情和教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思维,完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高效数学教学至于采取何种模式需要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情而定,它是不断变化的。

参考文献:

[1]龚夏凤.小学教学“综合与实践”有效教学案例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 2015

[2] 王明业.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数理化学习, 2014(12)

[3]衡思兰.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上), 2016(08)

[4]刘宜铭.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策略[J].教师, 2014(33)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8

综合实践活动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应运而生的一门新型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并将此类课程的宗旨定位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表明,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国际教育改革前沿是保持同步的。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的教育教学观、课程观在课程教学领域的具体体现。这类新课程开发,对于有效改善中小学课程结构,丰富课程类型,切实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教师教学观、课程观的更新将发挥独特作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必要性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保证国家和地方课程基本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校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而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在符合国家核心课程标准的情况下,对学校的某些课程进行校本化建设。

1.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课程悬缺、候补”现象

学校在设计、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过程中,需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这有利于学校、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了解。通过对校本课程设计,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握综合实践活动与本校资源的有效结合,使课程内容更适合本校的条件和本校的学生发展,从而更好的解决了课程悬缺和候补现象的出现。

2.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有利于解决“低效、片面”现象

学校根据教材统一的计划实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然有不符合学校自身条件的内容,这些因素不仅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还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损伤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校本化的道路不仅能够避免出现由于统一计划带来的活动形式呆板、整齐划一,还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作热情,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校本课程克服了课程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联系不紧密的问题。有利于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技能,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方法与态度,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校资源与课程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高课程效益,提高学校资源的利用率。

二、落实课程设置要求,确保教学到位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落脚点还是在教学上,因此学校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列入学期重点工作计划。第一,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放在和其他课程一样的高度,要求集体备课,注重专题研究,严格教学检查。第二,要保证足够的课时,开齐课程,更新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要保证学生社会实践课每学期不少于两周。第三,组织编写教材,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常态化。第四,建立学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和教师个人资料数据库,完善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网上操作系统。第五,在课堂教学上,首先要保障课程开齐开足,不能停开或少开,按要求配齐教师、课表、教材,其次要重视教学方式的改进和观念的创新,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目标。

三、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是保障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质量的关键,因此一定要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下功夫。在教师配置上,第一,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师资力量跟得上。在师资配置上,要优先安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骨干力量,这是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础条件;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在课程管理上,在教师考核方案上增加了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考核,促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探索实践的积极性和规范性。另外,组织开展多种方式的教师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培训和交流的方式有外出学习和校内开展讲座和座谈会等等,以促进教师在心理上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视,以及对开展活动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的充分了解和深入研究。

四、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主体是小学生,因此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使小学生通过参与各项活动,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强化了教师和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创造有利于活动开展的校园氛围。比如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可以将课程的每项内容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和交往、协调能力,可以利用节假日搞好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每项活动前都要确定好主题,活动的展开要充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以确保活动目标的顺利实现。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9

素质教育的推行,对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小学教育作为我国学校教育的基础,在素质教育的推行下,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各学科教材内容上,而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限制,让学生接收更多教材知识以外的内容。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很好提升学生知识和能力的途?剑?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现创新,找寻到一种能够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方法。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在新课改后,绝大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发生转变,教学质量也获得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旧有小部分的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无法及时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停留于教材上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课堂教学的真正要求,也不符合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使得综合实践课堂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1.2教学设施方面存在不完善问题

就当前我国的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现状而言,教学设施还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众所周知,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应当以多种的形式进行,不能局限与同一种模式中,因此要使用到各种教学设备,如电脑、图书馆书籍等。由于受到经济水平的参差不齐,很多学校的教学设施并不完善,教学活动开展受到阻碍。

2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鉴于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存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单一、教学设备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必须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式予以解决。接下来,笔者将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创新和实践对策展开探讨。

2.1转变角色,准确定位,促进活动的有机开展

曾经,有位著名的学者说过: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责任,应当将“教”与指导结合起来。从中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握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内容的指导的结合,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也不能全部为学生包办。所以,教师在开展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的时候,要给学生提供主题进行选择,例如在进行有关“环境”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提出“白色污染”、“美丽家乡”、“垃圾回收”等题目,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去选择,把主题确定下来。教师可以适当询问选择该主题的原因,整个交流过程非常轻松和自由,教师既不是放任学生“乱来”,也不是教学的主宰,而是让学生明白了他们自己才是主体,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非常成功。

2.2立足生活,关注心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事物展现出的兴趣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对该事物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因而兴趣对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与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完全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事情出发,不断地去实践,去感受。例如,在讲解到“勤俭节约”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如学习用品的使用、卫生间水龙头的使用情况、食堂饭菜的使用情况,引导学生去关心这些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情,逐渐让学生意识到勤俭节约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教学引导,很快就能够产生积极的效果。

2.3多元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感受成功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10

一、中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兴趣低下,忙于其他学科的作业

七年级学生刚刚升入初中,就已经开始了激烈的竞争,很多学生对主科的重视远远超出了对其他学科的重视,在综合实践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做主科作业的学生,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实践活动课程不听也罢,且对这门学科丝毫没有兴趣。甚至还有的学生告诉我“学好数学和语文才是最重要的”。这种思想必须尽早消除,才能给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机会。

2.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手段单一、僵化,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课教师都是非专业的,是从其他学科中退到二线的教师,对如何科学系统地开展综合实践教学也手足无措;很多教师采用的仍旧是教授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没有将实践与创新这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带入课堂教学中,导致综合实践课堂僵化、无聊。

3.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缺乏新意,授课枯燥乏味

学生们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旦一段时间使用同一种教学方法,学生们的兴趣就会越来越低下,最后开始溜号走神,无法集中精力听讲,而如果穿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每一天学生的听讲热情都会非常高涨,因此,综合实践课程的设计十分重要。

4.综合实践课堂管理远不到位

由于很多学校对综合实践课程的忽视,甚至都没有设置综合实践课程,一些学校即使开设了这门课程,也没有聘请专业的教师来负责教学,而是将此授课任务交给班主任或是学校内其他时间比较闲暇的教师负责,导致课堂的管理难以到位。

二、提高中学综合实践课堂质量的方法

1.引入竞赛、游戏等教学环节,使综合实践课程变得五彩缤纷

例如在教授学生关于良好习惯如何养成的内容时,我带领几名同学排练了小品《迟到惹的祸》,小品分为上学与上班两个情境,小明在上学的时候就经常迟到,到了上班的时候,他还是迟到,不论是教师还是小明的老板,都已经无奈至极,对他很失望,小明最终被炒了鱿鱼,之后去了很多家公司未果。小品结束后,由演员共同谢幕告诫大家迟到是不对的,要改掉迟到的毛病,以免迟到惹的祸跟随我们终身。再让大家跟小品的主人公小明比一比,自己有什么类似的坏习惯,又如何去改正,这样一来,用情景剧的方式轻松愉悦地展示了坏习惯的影响。

2.以社区服务作为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辅助

综合实践指导纲要指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开展应考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走出教室、参与和体验社会生活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实际锻炼,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知识。这也是打造高效综合实践课堂的必要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每学期都有一节实践课是我带领大家去社区做服务的课程,学生去敬老院、孤儿院等地,与那里的老人和孤儿促膝长谈,给他们表演节目,互相诉说心事,既提升了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能力,又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增添了色彩。

3.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实践活动课堂教学

创建这门课程,不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斟酌和完整的设计,还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综合实践课程建设能够得到真正的落实。例如,要定时开展一些大型的学生交流、合作活动,使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覆盖到综合实践教学中来。我们可以通过教学引导,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每一名组内成员都提出自己的问题,再由小组推举一个最好的问题,其他组来投票,选出得分最高的两个问题,由小组制作调查计划,共同研究。

再例如,在教授《健康生活始于饮食》时,我采用分组合作的方法,给每一小组都设置了总结饮食种类、分析饮食营养构成以及调查社会上饮食问题的任务,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各自的角色,组内分工明确,有做PPT的、有做调查问卷的、有总结展示的等,最后还带大家亲自体验了做家常菜的流程和感受。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11

教师进行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设计时应有创新意识,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探索,重点突出教学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自由性、多样性等基本特征,并通过多重优化措施,强化文本生本的思维对接,形成重要教学创新点、切入点、成长点,为全面塑造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造良好环境。

一、教学预设,体现综合开放特性

综合实践课堂教学预设时,教师要从学生学习实际出发,精心筛选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程序,准备教学生成预案,以体现综合实践课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1.综合选择教学内容

小学综合实践课有比较固定的教材学习内容,但在具体执行教材时,教师有更多自主选择权,可以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展开取舍,也可以适度增加其他学习内容。综合实践课教材内容比较丰富,学生个性发展需要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不断探索来实现。因此,在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时,教师要有综合教育意识,根据学生生活经验基础,对相关学习内容进行筛选、整合、优化,以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如增加本地农业生产相关内容,通过对家乡特色产业展开调查研究,认知、了解本地农业生产基本状况,建立具有乡土气息的学习意识,提升学生认知水平。

2.开放教学目标设定

综合实践活动课堂主体是“活动”,在学生展开多种活动时,教师要对课堂教学活动展开适时引导,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要让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达成的目标,以提升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活动目标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因素,促使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形成创新、体悟意识,鼓励学生在不断完成活动目标的同时,促生自我成长自觉性。在活动目标设定时,教师要对不同学生群体有深入调研,给出适合度更高、覆盖面更宽的教学目标,不能让学生轻而易举地达标,也不能挫伤学生进取的积极性。教师在具体目标设定时,不妨征求学生的意见,体现教学目标设计的开放性。开放教学目标设计,需要教师做出积极努力,不仅要做好学情调查,还要科学筛选学生的参与意见。如《我们去郊游》教学,教师综合各方意见,最终形成活动教学目标:第一,引导学生做好郊游前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安全措施的多重预设。第二,让学生在郊游过程中,学习更多实践认知,过一个有意义的假日。第三,做好协调工作,在家长和教师协助下展开活动。学生明确了活动内容和活动目的,自然能够按部就班地展开工作,特别是活动前的准备,应该成为这次活动的重要关注目标。因为活动有一定风险性,教师要让学生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参与实践活动,必须要先落实实践活动前的准备工作,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实践活动。学生明确活动目标之后,能够积极有效地展开实践操作,学习效果显著。

二、活动开展,观照实践自由特性

教师在综合实践课堂活动设计时,不仅要观照不同群体学生的实际需要,还要对实践活动展开多重评估,以提升其适合度,体现综合实践课实践性、自由性特征。

1.优化活动引导方式

综合实践课堂活动启动后,教师要及时跟进,针对学生实际表现给出一些必要的引导和鼓励。为激发学生主动性,教师要注意放开手脚,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活动形式,或者是对相关活动进行自我改进。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创新实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家庭,促使学生学会健康快乐地、自由而负责地、智慧有创意地生活,以提升实践活动品质。只要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实践品质,教师都要给予积极支持。

2.关注不同群体需求

学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教师要正视个体差异的现象,并展开差异性教学设计,以提升课堂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学生学习基点、生活经验、学习感知等因素都呈现个体差异,在实践课活动中,要求学生达成一致学习目标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有分层教学观念,真正介入因材施教原则,为不同群体学生设计不同教学策略,这样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匹配度。学生对生活关注度呈现个性差异,教师在活动引导时,也要有个性意识。如学习《变废为宝》相关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搜集相关信息资料,说说环境的变化,了解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有哪些变废为宝的实例。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将相关信息进行整合、分类、归结,形成学习成果。有学生说:“我们小区的垃圾已经实现了分类,有机垃圾、无机垃圾和有害垃圾,分别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虽然居民不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但起码有了分类意识。有机垃圾可以制成肥料,无机垃圾可以回收制造新产品,都属于变废为宝的实例”。教师对学生表现给出积极评价,鼓励学生要多关注社会生活,获取更丰富的学习认知。

三、评价实施,凸显多元激励特性

课堂评价是综合实践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介入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多重评价方式。特别是教师专业评价,都可以有效激活学生学习训练热情,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1.介入多种评价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中介入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角度展开教学评价活动,这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特征。引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评价方式,不仅丰富了评价视角,也为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觉悟创造条件。学生既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重视学生个体评价,对学生自我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发动学生展开互评活动,通过对其他同学的评价,也可以形成重要对比,促使学生自我矫正和成长。而教师展开深度专业评价,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深刻的认知体验,这对学生学习认知构建有重要帮助。

2.展开个性专业评价

所谓个性评价,就是具有创新意味的评价,体现评价者独特的视角和见解。教师对学生展开评价时,不可陷入千人一面的窠臼之中,要针对学生具体表现给出更为专业的评价。评价形式、评价语言都需要体现个性,这样给学生带来的自然是不一样的感知体验。教师评价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书面的,也可以是肢体动作、眼神和表情,只要能够传递教师评价激励意图,什么样的评价方式都可以运用。如在学习《走进植物王国》时,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观察多种植物生长情况,采集树叶标本,让学生画出树叶形状,量一量树叶的大小,并写上树名。然后让学生讨论,如何处理才能保持树叶颜色不变。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很高,教师给出的评价也非常有个性:“你搜集的树叶很特别,说明你观察很细致,能够找到不一样的树叶。”“你画的树叶很形象,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了,看来你很有艺术天赋。”“你这个方法很有创意,将树叶快速烘干,树叶就会保持绿色不变。”学生听到教师的评价,大都显得很受用,说明教师评价具体很强的激励效果,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得以有效激发。小学综合实践课堂教学有自身学科特点,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展开教学优化活动,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也能够满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的现实需要。从教学预设、实践活动、课堂评价等视角展开教学优化,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个开放的、自由的、活泼的、有创新意味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最大限度提升课堂教学效度,培养学生良好实践能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挥助力作用。

【参考文献】

[1]叶善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放式课堂教学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5):214-215.

综合实践课教学篇12

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只有一个角色,那就是当好听众。学生坐在座位上规规矩矩就是好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匮乏。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创造型、创新型人才观念也渗透到教育教学中,在学生学习中综合能力的提升,重教不重学已经成为过去式,学生已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呈现应该具有多样性。

1.开放性

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让学生自己学;凡是学生自己能弄懂的让学生自己悟;凡是学生能合作完成的放手让他们大胆尝试,教师决不参与干涉,要敢于放下架子。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开放性的学习方式,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例如3、4月份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走进春天》综合实践活动,“确定活动主题”,进行“主题分解”,“策划活动方案”活动过程中进行“中期交流汇报”,活动结束还要进行“汇报总结”。这样一系列完整的活动课程体系,学生通过观察春天植物、动物、天气,人的变化;访问蔬菜的种类、应季蔬菜的价格;调查春季养生知识、写调查报告。从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学习中学生学会小组合作交流获得学习的乐趣;交流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困惑;享受学习成果的喜悦,同时也学会对自己学习行为做出初步评价。学生获得自主实践、自主体验、自我感知,这种自我认同感会刺激学生心理主动学习。

当学生在课堂上能从不同角度感觉到自己有学习收获的时候,收获有时是成功的,有时是失败的,但他们自然会意识到课堂是真正属于他们的,他们才是真正属于这里的主人,这种空间的认同感会在他们的心理上产生一种“我要学什么”“我该怎样学”“我学到了什么”的认知归属感。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会促进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创造出更高的学习效益。

2.严肃性

有些课堂教学场面宏大、气氛热烈、表面看学生在汇报、交流甚至单纯的表演,其实许多学生没有入心去体会;表面看学生都在热烈讨论,仔细听他们讨论的结果毫无价值,学生的刻意表演来源于课前的机械性训练;有些学生迫于教师的强硬组织安排形成不得已而为之的形象课程;而有些课堂是教师没有事先充分做好准备,要么脱离学生实际情况,要么没有根据发生的变化做及时调整,课堂上学生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茫然不知所措,自然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人云亦云了。学生学习活动应在教师的具体指导组织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学习活动。例如正值金秋时节,可以设计制作课《叶画》,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学生收集树叶、压制树叶、设计画面、制作粘贴、交流创作、标本制作等一系列活动,这样一个完整的活动让学生从知识积累,能力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得到逐步提高。好的课堂教学是课堂上学生探讨交流中产生新的疑惑、灵感,一节课结束后学生自己会问问自己收获了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懂的、我还有什么要问的、我还有什么质疑的,甚至于还有为自己的表现感到反思遗憾的……

无论是课前的活动准备,还是课上互动交流都要求教师科学合理的指导。学习组织是有序的,学习氛围是轻松的,学习空间是广泛的;学习过程是科学的,思维是拓展的,学习态度是严肃的。

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教师的角色定位应具有多重性,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引导者、又是与学生共同学习过程中的参与者、合作者,学习者。把课堂还给学生,并不是放任自流,要在教师合理、有序、科学的组织下进行学习,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活动内容。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若使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获取和不同程度的能力提升,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引导要落实到教学的具体环节中。

1.指导要实效。

指导要有深度,指导在关键之处,有的放矢;帮助在困难之处,雪中送炭;点拨在困顿之时,茅塞顿开。学生说到的,教师不重复;学生能想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做到的,教师不帮忙。当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遇到新的生成的难以解决和无法作出正确的、合适的指导也要本着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研究的态度,再继续学习。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指导要严肃、认真对待。特别是评价性语言,不随意、不夸张,更不能使用含糊、含蓄的语言。要恰当、合适、严谨,科学。使得学生反馈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能从内心反思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在平时细节上的朴实、塌实、实实在在本着为学生的发展的指导既是有效指导。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引导,帮助学生有效完成学习活动内容。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使学生在每次学习活动中真正有所得的。

2.指导要适度

教师在课堂上不可替代学生的理解,在课堂上并非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也并非所有的问题一定都会有答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遇到的困惑、碰到的疑难,要给学生留有广泛的思考空间和余地,留有继续探索的期待,这样学生能够向自己的生活深处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使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亮点,视野更开阔。学习的灵感触角主动伸向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生活,即便是他们生活中灰色的记忆,在教师正确的指导和引导下,也会变成健康成长的营养素。庶人捕捉言行,智者捕捉心灵。

三、教育理念的转变。

1.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强调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学生获得的第一手学习资料—学习资源,应于同伴共同分享,使得共享资源最大限度发挥其效能。以往的说教式课堂教学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学生的学习已经和生活、社会大环境密不可分。教师也要改变以往的教学习惯,利用现代化信息丰富教学实践。例如怎样整理搜集来的大量信息,高效率使用这些信息,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信息整理》就专门通过课程活动使学生如何把搜集来的大量信息进行如何归类;如何筛选;如何提炼,最后获得有价值可利用的信息。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获得的信息整理技能就会运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很容易做到高效率的学习。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

2、教学习惯的改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