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生学习计划合集12篇

时间:2023-02-10 10:45:56

交流生学习计划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1

二、“新伊拉斯谟”计划的总体规划

“新伊拉斯谟计划”作为一个全新的综合性教育计划,整合了欧盟既有的各种教育和培训促进计划,其总体目标和覆盖范围都得到了拓展和扩充。欧盟在新的形势下,鼓励不同国家间、不同领域间、不同的学习和教育方式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促进彼此间的优势互补,而当前信息和通讯领域所取得的发展成就,让这些领域间的协同发展成为可能。欧盟希望通过对已有体系的进一步改造、整合和扩展,全方位地改善欧盟所面临的教育和社会问题,提高欧盟的人力资源水平,提高欧盟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力。[4]

(一)改善就业状况,培养欧洲公民

低就业率是欧盟政府面临的最紧迫的教育和社会问题。部分青年学习时间过短,过早地离开学校,导致其受教育水平不高,失业风险较大,部分工作技能不足的已工作青年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计划将在这两方面为青年提供支持,以促使其满足就业市场和经济情势的要求。与此同时,欧盟还希望通过培训和教育,特别是各种非常规的教育和学习活动,促使青年能够在提高自身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同时,加强彼此交流,参与欧洲的民主生活,使其成为积极活跃的“欧洲公民”。

(二)促进教育改革,增加欧洲实力

新计划力求促进各参与国教育事业的系统性改革,加强各国在教育行政体制和相关机制上的共通性和协调性,以便于在欧盟内部和国际间进行经验分享及人员流动,进一步促进教育和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发展,打通包括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与非正规学习等形式在内的各种教育和学习活动之间的关联,进一步推动终身学习观念的树立。通过这些目标的达成,为个人、组织和国家层面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便利,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对欧洲潜在的人力和社会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

(三)发展体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新计划将在2020年前投入约2.65亿欧元的专门资金用于欧盟体育事业建设。主要用于国际间体育事业的发展,支持基层体育项目的进行和运动员培养,以及打击比赛造假和兴奋剂使用。同时,推动各国在体育事业领域的政治合作,增加相关人员的交流机会,并促进相关的体育知识和实用技能的有效传播。欧盟将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培训事业加以整合,力图通过减少由于个人体育活动不足而造成的额外的社会和经济支出,并进一步有效地提高欧洲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源水平。

三、成人教育领域的计划和措施

通过对新计划总体背景和目标的了解,可以发现,新计划要解决的最为急迫的问题之一就是尽快地提高欧盟劳动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与之相配合,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和方法也迫切需要得到推进。因此,除一向重视的高等教育领域之外,以欧洲青年为主体的成人教育则成为了新计划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事实上,“新伊拉斯谟”的框架中,也整合了欧盟已有的成人教育计划,如“葛隆维计划”(Grundtvig)、“青年行动计划”(YouthinAc-tion)。新计划将整合已有资源并进一步为参与者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通过促进成人教育领域的人员流动的形式提高欧盟青年整体的素质和竞争力。从正式结构来看,新计划针对成人教育的专业机构、人员与更广泛意义上的欧洲青年分别提供了相应的发展促进计划。

(一)成人教育专业领域

成人教育作为“教育与培训”板块的重要内容存在于“新伊拉斯谟计划”中。欧盟希望通过促进成人教育的相关机构和从业人员的交流与学习,提升彼此的合作水平,以应对和解决一些成人教育领域共同面对的问题。如通过非正规学习形式所获得的技能认证问题、新的成人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的开发问题等。新计划意图使成人教育变为一种更加容易获得的教育和学习资源,希望每一个欧洲公民都能通过其获得知识和技能上的提高。就具体内容来说,成人教育专业领域的措施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

1.人员层面的交流

成人教育领域的工作人员将能够参与一段时期内的出国学习和工作的机会(通常会持续两天到两个月不等的时间,部分情况下可能长达一年)。参与者可以作为跨国教师参加相应的培训或承担相应的教学任务,也可以作为学习者和见习者跨国参与一些结构性的课程和培训项目的学习。欧盟希望参与者通过这些途径,能够在专业能力、语言技能和多文化知识等多个方面获得提高,最终达到拓宽教学视野、提高教学实践效果的目的。

2.专业机构层面的交流

欧盟希望通过为欧洲范围内的成人教育机构和组织提供共事的机会,与其在共同关心的领域能够有效地对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交流。希望通过交流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整个欧洲范围内的成人教育的现代化水平,以达到改善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力图提高参与者的基础技能,并激活其欧洲公民的意识,以期能够改善欧洲的就业状况,同时提高整个欧洲社会的融合程度和包容性。与个人层面的流动不同,专业机构层面的主要交流内容更加侧重区域性和中观层面的内容。新计划将促进专业机构间相对长期的联合教学和培训项目的建设;促进以专业机构为主题的区域性成人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促进机构间合作开发新的成人教育课程,并提供条件对其进行实践检验,以提高其有效性等。

3.专业机构与企业和市场的交流

新计划希望通过成人教育领域与企业和市场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成人学习者的创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并为其完成相应的学习和课程计划后,提供便利的能接触到合适的企业雇主和工作的机会。作为专业机构,也能够通过与企业的交流,促使其自身管理模式与方法的变革。此外,与企业的合作还能够帮助专业机构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合作开展实习和见习项目;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双向进行培训和研讨会的开展等。除以上较为笼统和典型的促进和支持措施外,欧盟还于2014年底开始了“欧洲成人教育电子平台”(ElectronicPlatformforAdultLearninginEurope,简称EPALE)的运行与使用。这一平台致力于“终身学习”理念的实现,致力于提高成人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公平和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该平台并非当前流行的面对成人学习者的远程教育和学习平台,而是为包括各级各类成人教育机构、成人教育研究者和专业人士以及政策制定者在内的任何有意愿推动欧洲成人教育发展的主体所建立的信息交流与分享社区。EPALE在建立之初就建立了“实用导向”的基调。超过2000名成人教育的从业者和相关人士参与了EPALE的前期调查,这些关于专业人士的意见和需求,作为调查结果成为了该平台设计过程中的主要依据。[5]当前这一平台主要用来在线上对各种成人教育的学术内容、政策文件和活动内容进行展示,并设有专门的“成人教育日历”,用来和共享各类有关于成人教育的线上、线下活动信息等。

(二)青年领域

欧盟在如何帮助青年获得教育和培训机会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着相当的关注和投入,然而在“新伊拉斯谟计划”实施之前,正式和非正式的青年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在帮助欧洲青年获得教育资源和学习机会方面已经成为了中坚力量。新计划将以往的“青年行动”(YouthinAction)计划纳入其中,意图整合这些青年组织,将其作为提高青年人口素质及提高其工作技能的基本单位,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政策协助。针对这一领域,“新伊拉斯谟计划”的目标是在2020年前帮助超过五十万年龄在13~30岁之间的青年和志愿者提供交流学习和实践的机会。[6]为达成这一目标,新计划确定了两个方向的措施:其一是以普通欧洲青年、青年工人和青年组织为主体的交流和流动计划,系统和网络化的学习和培训是其主要的交流内容;其二是以青年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为主体的交流和流动计划,欧洲和更广泛范围内的志愿者服务是其主要内容。这二者各有侧重,相互补充。

1.青年交流计划

通过新计划中的“能力建设项目”(CapacityBuilding),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组织以及相关的社会和商业团体可以方便快捷地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和了解。[7]新计划将促进青年组织之间开发和共享有关于教育、培训和青年领域的创新性活动。欧洲的普通青年和青年工人可以提交申请,参与这些活动和项目。这些项目主要包括两种形式:较为传统的结构化和网络化的培训,或以实践为主的社会实习。尤其是社会实习的形式特别受到重视。在这类项目中,年轻人被鼓励发挥其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的青年参与者将在国际组织中共同生活和工作。在此期间,他们将进行特定项目的发起、筹备、实施以及后续工作的开展。新计划意图通过这一形式培养参与者“放眼全球,脚踏实地”(thinkglobal,actlocal)的态度,为改善欧洲现实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做出实际贡献。[8]此外,在实践的过程中,参与者将体验执行者和领导者等不同角色,通过这些经验,使自身在个性、态度、专业技能和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得到培养和提高。同时,这些学习和实践都将作为非正规学习的经历而得到认可,以使得参与者最终在个人生活和职业发展上都能获得收益。为保障这些项目的顺利进行,欧盟将加速有关青年领域的政策改革,以政策制定者和青年组织为主体的交流会议将成为常态。

2.欧洲志愿服务

“欧洲志愿服务”(TheEuropeanVoluntaryServ-ice,简称EVS)早在2011年就成为了当时“青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伊拉斯谟计划”也将其纳入,并为其能够更加有效运行提供了全面支持。EVS所标榜的精神是让参与者通过这一项目让自身和世界都真切地发生改变。这一项目为17~30岁的欧洲青年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其能够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两周到十二个月不等的跨国服务活动。欧盟委员会认为,通过参与跨文化的志愿者活动,可以令参与者获得个人能力的提高,并对自己的责任重新加以认识。从更广的范围来说,希望通过鼓励参与志愿活动,在年轻人中传播一种团结包容与相互理解的精神,并以此为基础,提升欧盟内部的社会凝聚力,使欧洲公民的概念获得更广泛的认可。符合条件的青年,作为志愿者参与相应的国际活动是免费的,在项目期间也可以获得相应的食宿、保险和补贴。如果参与者的项目需要持续两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还将获得额外的语言培训,以减少他们可能遇到的语言障碍。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2

关键词 策略调控;高中英语;调节

英语课程标准(2013年版)指出,重视学生多样化策略指导,尤其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主动协调的习惯,让学生在计划、实施、评价和调整学习过程过程中主动修正问题,更利于他们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而言,将调控学习策略(Regulationofstrategies)运用于英语课堂,让学生在获得更多自主支配权和学习自由权的基础上,主动调节学习思维及方法,形成正确有效的学习语感和思维方法。

一、运用导学案引导计划调控,明确教学要点

计划性是调控策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培养学生有序地计划学习,利于他们在主动预习和积极调整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体验。通过导学案来帮助学生预习,能在有效明确学习要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师在制定导学案时,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多给学生提供背景性的预习导学案例,让他们在主动对照预习的过程中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思维。在创设过程中,一方面,突出全程预设的指导,通过设计背景性学习素材、课程知识要点呈现、重点内容介绍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例进行灵活自由选择;另一方面,注重整体知识之间的衔接,围绕课程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在阅读感知和整体交流运用中的盲区和误区,引导他们更好地积极参与自我预习和学习的交流活动。

以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计划协调,能使得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及结构体系形成全面印象。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withEnglish》模块三Unit1Theworldofoursenses的“Reading—Fog”阅读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有关人物、时间、情节等方面背景素材,建议学生从相应的提示中,围绕“ThereasonwhyPollytakestheUndergroundtoGreenpark”“Theoldman’saction”等内容,设计相应的导学案,要求学生针对案例进行客观总结,以帮助他们加深对语篇的整体理解感知。

二、以多样化交流丰富学习过程,增强感知体验

学生在英语表达实践中的认知更具有可记忆性和感悟性。通过对计划实施调整,引导学生在主动交流的过程中有针对性调节地调整。多样化表达交流,能使得学生在主动发现问题基础上,以语言交际外化的方式展现理解,让学生有更多互学的机会。

多样化的表达交流,能在明确学习重点基础上,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自我表达任务。在指导表达交流中,教师一方面要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交流话题,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自由选择和灵活运用;另一方面可深入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他们针对课程学习内容,尝试运用不同方式如演讲、故事介绍、辩论、角色模拟等来互动交流,帮助他们增强感知体验,积累丰富语言表达素材,强化交流实践性。

多样化交流,能使得学生对照学习选题进行灵活表达。例如,在模块八Unit4Filmsandfilmevents的“Reading—Importantfilmeventsaroundtheworld”教学中,教师不妨建议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电影明星的经典动作或者语言,以此激活学生的认知感悟思维。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要求学生就“Myfavouritefilmis……”进行主题演讲,鼓励他们进行口头表达。教师也可建议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交流方式就“Whyisthefilmimportanttoourlife?”“Whatcanyoulearnfromthefilm?”等话题进行互动交流,表达自己的理解感知。多样化交流能使得学生在主动调整自己的感知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调控学习过程,丰富语言知识。

三、借助总结性反思调整方法,提高语用技能

总结时学生发现问题和修正问题的有效办法。通过自我总结性反思,能使得学生针对自身学习中问题主动修补完善。调控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学生能在自我总结过程中发现更多有效方法,便于他们适应学科发展需要。

在自我总结反思中,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语言表达技能不同,引导他们针对自身学习过程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进行总结,反思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根据计划、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鼓励他们尝试通过归纳总结的形式来不断调节认知过程,提高语言表达综合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中运用调控策略指导优化教学,更多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理念,便于学生在自我归纳和总结反思的过程中适时调整学习方法,同时能引导他们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学习过程。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差异多样化进行教学调控,能使得学生获得更全面、丰富的理解感悟。

参考文献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3

1、幼儿园大班教学划组织幼儿与家长开展“我有多爱你”的主题活动。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能用语言向别人大胆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情感上的喜怒。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将数学也融入到幼儿生活和游戏中,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数学方法解决某些日常中简单的问题,如走楼梯时进行数数练习,找找我们身上藏着的有趣的数字,使幼儿明白数学的重要性。从数学的趣味入手,加强个别指导,减少能力差异。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重视环境创设的价值,根据探究主题,利用环境的互动作用,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参与环境的创设,让幼儿收集材料或将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以绘画、照片等形式展示出来,增强幼儿观察力和参与活动的兴趣。

5、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开始安排值日生,每日两名幼儿。主要工作:整理玩具、检查学具、摆放杯子等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加强对幼儿生活各环节的管理,努力做到保教结合,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习惯

6、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学习新的课间操,配合园里做好评估工作。

临新的挑战。本学期我们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两位老师将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认真总结上学期的工作,吸取经验,反省不足,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在新《纲要》和《园务计划》指导思想的引导下,以儿童为本,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学期初,我们根据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的实际情况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共同讨论并制定了本学期具有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特色的班务工作计划。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本学期培养计划

一、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认知发展(包括:科学、语言、艺术)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科学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鼓励幼儿主动观察和探索周围常见事物,现象以及变化的简单规律,并从中体验到愉快。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周围常见事物,能对事物进行连续观察,能发现事物或现象的差异和变化。(学习简单的气象记录)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感知声音和颜色的变化,沉浮等现象,有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初步了解沙、土、石等常见物质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5)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理解今天、昨天、明天以及星期几的作用含义。

(6)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活动游戏中,尝试学习按一个难度对常见物体进行分类,并进行计数练习。

(7)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操作活动中,用各种材料进行简单的尝试和探索,并能根据某些现象大胆进行初步的猜想。

(8)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积极参加小组讨论的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各种方法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方法。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语言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主动运用语言与别人交往,大胆运用词汇,体验语言交流对自己的意义。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愿意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和想法,喜欢探索提问,积极回答问题。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喜欢读图书,能从阅读活动中体会到快乐,愿意与别人交流自己的感受。爱惜图书,了解故事情节线索,引导幼儿认识页码。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会复述故事,续编故事,学习仿编故事。

(5)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引导幼儿知道能从图书、电视、广播、口头交流等途径得到许多信息,从中获得知识、感受快乐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艺术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进一步体验、探索和感知音乐的强弱与快慢,音调高低和音色。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能发现并讲述周围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能用多种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与现象,并能创编简单舞蹈。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更加熟练掌握打击乐器的使用方法,喜欢为乐曲伴奏,具备初步的协调配合能力,逐步养成正确使用乐器,有序收放乐器的习惯。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认识更多的美术材料,并学习正确地使用它们,在活动中能体验成功感知快乐感,乐于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

(5)学习多种颜色混合使用的技巧,并能合理地装饰自己的能力。

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发展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认知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主要规则,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知道遵守交通规则。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认识国徽,学会普通话,知道市内的风景名胜。

(3)知道我国传统佳节的由来及意义,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自己,感受节日的气氛。

(4)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中认识周围生活中简单符号和标号。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情感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引导幼儿保持积极愉快情绪,知道自己在长大,能做许多事情,知道自己有很多爱好和想法,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引导幼儿选择活动主题,学习制定活动计划,学习谦让、轮流、分享,并能尝试解决有些及生活中出现的矛盾。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乐于关注周围的人和事,乐意完成成人交代的任务。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社会性行为共2页,当前第1页1

(1)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能按照正确的要求行动,初步了解并学会遵守幼儿园基本规则。

(2)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不怕黑暗,不怕陌生人,遇到困难知道寻求帮助,,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3)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能分清自己和他人的物品,不拿不是自己的东西,爱惜玩具、图书及日常用品,用后归还原处。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具体措施

(一)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根据幼儿园的教学大纲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的班务计划的要求,教师认真备课、钻研教材,勇于创新,不断的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

(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热爱和关心幼儿,尊重幼儿,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坚持正面教育和严格要求相结合,注意个别教育和随机教育,使幼儿在各种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影响。

(三)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加强培养幼儿一日常规,根据每月、每周的教育目标,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四)给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拓展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家长工作:

(一)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做好家园共育栏的定期更换工作,针对实际情况主动及时地与家长沟通、联系,交流教育心得。建立家庭与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的联系机制,通过家园面对面、电话交流等多种形式宣传家教科学知识、指导方法、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工作的支持、配合。

(二)幼儿园大班教学计划与家长经常保持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挑选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4

“英特尔未来教育”注重学习的过程。在“英特尔未来教育”模块教学中,学员自己选择不同的学科单元计划,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而主讲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支持者、促进者等角色的作用,如:组织研讨、交流;提供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技术支持;鼓励独立探索与相互评价,完成模块要求,促进全员提高。通过模块教学,帮助学科教师“扩展创造思维,从而达到让学生们发挥创造力,摆脱课堂束缚的目的”,“使教师们知道如何把计算机技术应用到他们所教的课程中去,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业成就”。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员不仅获得知识,还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实践技能,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不断变化的学习过程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过程中,要求作为“教师角色”的你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制订、修改有关单元计划和单元支持材料及关于学生作品的评价量规,以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合理的指导。要求作为“学生角色”的你在学习过程中应能根据教师提出的基本问题和单元问题做出研究方案并进行研究,并将学习以电子稿和网站的形式进行汇报,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共同即时调整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英特尔未来教育是建立在机-机交流、人-机交流、人-网交流、人-人交流基础之上的新的教学方式。“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教师能独立完成“教学设计” 并将“教学设计”具体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提高班级教学水准,达到学习目标。这个“教学设计”包括:与教学大纲相符的单元计划(Unit Plan)、学生多媒体演示文稿范例及多媒体评价工具、学生网站范例及网站评价工具、单元计划支持材料,如教师演示文稿、网站等,单元实施计划、课堂管理文档。完成这个教学设计项目,需要参与者做大量工作。最后,参与者会有一个最终能够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融入了技术的产品,并且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技术。

3、“英特尔未来教育”是一种互动学习的过程

交流、合作与资源共享是“英特尔未来教育”重要特征之一。所以,“结对共享”和“教法研讨”两项是每一位教师必不可少的活动。通过“结对共享”老师们可以就教学(学习)方法、教学(学习)内容、教育(学习)资源等进行交流、切磋、帮助。“教法研讨”让教师讨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要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困难等。众人拾柴火焰高。在“任务”面前,只有互相帮助,才能高效率、高质量、自觉地完成任务。“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就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4、“英特尔未来教育”强调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求学员能熟练地使用Internet等教学资源为学习服务,还要求学员能将作品做出电子稿和网页的形式与他人交流,真正做到了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此过程是对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检验,有助于促进师生能力的提高。

二、英特尔教育培训给我的启迪

1、我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使我真正认识到:我既是教育者,也是学习者。我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重视师生互动、互评,师生平等对话,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和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学习目标,强调互助互学,师生相互评价,强调学习中师生的平等地位,使师生之间能够实实在在的交流,共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5

1.概要

100校计划于1994-1996年,由信息处理振兴事业会和财团法人计算机教育开发中心实施。该计划在近100所实验学校中导入网络的先进机能,使得学习活动具有高度的能动性,也使国内外学校和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连接并利用数据库等成为可能,谋求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思考力、表现力。实践证明,这个方式超越了传统学校教育框架,并且验证了基于网络开展校际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计划项目简单介绍

100校计划实施的主要项目如下。

合作学习的“全国发芽地图”:该项目是参加实验的学校学生在全国范围内通过观察各个地区南瓜种子的发育的不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有关气候和地形等方面知识的计划;

“酸雨调查计划”:把环境问题作为全国性问题,进行全国性调查;

“网络通讯名单”:为了信息交换,参加实验的学校教师、学生和事务局成员建立“网络通讯名单”,作为将来信息交换的“试金石”。

新100校计划

1.概要

100校计划作为通商产业省推进信息化的具体举措,在发挥了因特网在教育中利用的先导作用,并切实推动了因特网在教育中的利用的同时也形成和遗留了很多课题,特别是以下课题:①在教育领域如何有效运用因特网进行国际交流,推进国际化?②为了普及因特网,如何在地区展开有效的活动?如何进一步促进因特网在教育中的有效利用?③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化和网速的高速化,如何在教育领域更高层次地利用因特网?为此,以“国际化”、“地区展开”、“高度化”为核心项目,从1998年开始启动并实施了新100校计划。

2.主要计划项目的简单介绍

(1)“国际化计划”主要包括以下计划项目:

利用因特网进行国际交流的计划;

因特网教室;

亚洲高中生因特网交流计划;

Me and Media计划的展开;

参加KIDLNK;

翻译支援体制;

设置有关海外教育机关的窗口;

参加海外调查和国际会议。

(2)“地域展开计划”主要包括以下计划项目:

展开地域性的教育网络利用的实证活动;

教育网络的现状和相关状况调查。

(3)“高度化计划”主要包括以下计划项目:

用于教育的通信系统的运用实验;

定点观测资料、数据的共同利用计划;

现有数据库(资源库)的利用;

有障碍儿童对因特网的利用。

3.关于“利用因特网的国际交流实践”(国际化计划)的说明

(1)目的:进一步扩展新100校计划实施的Me and Media计划。Me and Media计划的目的是通过因特网深入研讨媒体的各种意义、媒体的重要性、媒体的创造性以及媒体对学生自我形成(发展)所带来的影响问题。另外,在Me and Media计划基础上,本计划要进一步加强在欧洲广泛实施的ESP(European Schools Project)计划,在国内扩大实验校的范围。

(2)对本计划进行评价的项目:①关于媒体的认识;②向国内外展开。

(3)内容:在日本,由同志社国际中高等学校、京都橘女子高等学校等8所学校参加;在欧洲,在原有的挪威、瑞典、荷兰、斯洛伐克等国家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的国家的学校参加进来。在所有参加的实验学校开设论坛,用于交换个人信息和信息交流。只向参加学校公布。在网站上参加校所交流内容。

100校与新100校计划的成果

从1994年100校计划启动到新100校计划结束的5年中,从初期的两个目标(实现主动性学习和实现超越教材、教室制约的开放合作学习),到后来的向国际化、地域化展开的技术与教育层面的高度化的追求。这两项计划的实施为推进日本教育信息化的进程起到了重大的意义。

1.对国家政策的贡献

100校计划和新100校计划的实施,对日本的教育信息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100校计划的展开,儿童网络计划、以文部省为中心开展的对网络设备的配置以及利用的研究等相继展开,使得日本30个地区1076所学校装备了高速通信网络,118所学校连接了光缆,在全国教育界营造了教育信息化的氛围。可以说,100校计划的实施,使得日本中小学引入因特网的时间表提前了。100校计划的实施,还加深了文部省与通商产业省及自治省等日本政府机构间的协作,为在中小学普及教育信息化作了扎扎实实的工作。1995年1月,在100校计划开始实施之时,日本文部省了“关于推进为适应多媒体发展的文教政策”,同年2月高度信息通信社会推进本部发表了基本方针,之后,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审议会于1996年也作了在中小学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报告。100校计划为这些教育改革计划、经济对策的实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2.从点到面的延伸与深化及对学习的改变

因特网导入初期,只有少数的教师和学生自己使用,并且茫然不知所措。随着100校计划与新100校计划的实施,开始了地区间的交流,随后,又开始了国际间的交流。因特网不再仅仅是用于收集信息的机器,而成为收集、信息和共同学习、共同调查的媒体与工具。

3.人才的培养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6

初中生正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的特殊性,积极开展适合他们的田径教学活动,体会到田径学习的乐趣,提高体育锻炼的素质与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田径训练习惯,是每一个初中体育教师都必须关注的问题。而传统重教不重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性格特点及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差,一直处于学习的被动位置。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它重视学生的需要,利用教学中的各种动态的发展因素,促进学生之间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的目标[1]。下面将针对初中田径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对广大的体育教师有所帮助。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一)加强学生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

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集体精神。比如以组为单位进行训练时,可以选择一些接力赛的项目,例如4*400接力跑。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接力赛技能之后,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教学比赛,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增强学生的荣誉感,从而为了集体的荣誉与利益更好地进行训练,提高相关的体育技能。而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会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获胜之后还会分享成功的喜悦。

(二)让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帮助,加强学生间的交流。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就训练的动作及速度、耐力、爆发力等状况进行评价,并且交流自己训练的经验与感受,形成互相帮助的一种学习氛围。如此可以让学困生及时得到同学的帮助,积极勇敢地进行训练,增强自信心。而对于那些体育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训练的热情。比如在训练铅球这一体育项目时,学生之间可以就对方的动作、姿势等进行评价,然后那些训练较好的学生可以向其他学生讲授一些自己的训练技巧,从而实现共同的进步[2]。

二、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初中田径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虽然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但是初中生本身正处于发展阶段,很多方面都不成熟。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一)积极指导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帮助学生制订适合的计划后一定要让学生先清楚自己学习的动机,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特点然后再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在制订好计划后还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安排相关的学习进度,保证学生计划的执行。而在这个计划的制订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共同讨论,不能一人独断。比如针对初一的一名女生,她要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自己的耐力品质,教师可以建议她尝试训练800米跑或者1500米跑。教师可与学生进行具体的交谈之后,再进行教学计划的制订及训练方法的选择,确保教学计划的可行性。

(二)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

在制订好学习计划之后,为了保证学生严格地执行自己的学习计划,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自己的学习计划随时地进行自我提问,从而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控制能力。同时,教师在每一个环节都要依据课堂中的信息反馈渠道调整自己教学计划及过程,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监控。在教学中每一个步骤都要及时提醒学生,避免学生出现急躁冒进的情况,让学生踏实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自我监控之中的控制能力。

(三)积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学生只有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正确地评价自己才有可能实现自我监控,调节好自己的学习行为及过程。在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时,可以先让学生介绍师生之间共同制订的学习计划,并且进行自我分析。然后根据自己在计划执行的过程及自己的表现,与教师交流,最后就自我监控的能力及学习的心得进行评价。这种学生自我评价的开展,有利于教师发现自己在教学中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及交流沟通方面的障碍,从而解决问题,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

三、结语

在初中田径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仅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一种改进,更有利于学生在初中这一关键时期改变自己的人生态度,认识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在开展合作学习时,一定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合作。还要不断增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加强他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纵深发展,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运用,学生管理工作也步入新阶段。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广泛吸收国内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平台优势,创新管理制度,启动“常青藤”学长计划,笔者作为该计划的受益者及受聘者,收集了自2009年以来关于该计划实施的资料和典型案例,结合笔者的体会和感受总结成文,并提出自己的思考及建议,以期为后来的大学新生提供参考,也希望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一、“常青藤”学长计划的背景

国外以及港澳台地区高校推行的“学长制”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也被称为“领袖学生培养计划”,已有多年的历史,各校实施此类管理模式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流程不尽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我院于2009年12月启动“常青藤”学长计划,并作为一项学生管理措施长期实施,该计划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激励优秀的或有专业特长的高年级学生加入学长团队,积极主动地辅导新生,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更准确地把握专业学习方向,更好地度过大学时光。该计划的核心理念是“自助助人,共同成长”,基于这一理念,学长团队提出“用爱为同学服务,用心做优秀学长”的口号。在学院领导的直接指导下成立学长事务委员会,选出学长事务委员会主任,策划、组织、监督实施整个计划的工作。由于该计划在运行过程中,深受广大学生的认可,志愿加入学长团队的人越来越多。从第三届开始,学长通过“自主报名(学长推荐)面试评定优选”的规范程序选拔,从而保证“常青藤”学长团队是一支优秀的队伍,这里汇聚了各专业成绩优异、专业上有所长或者科研成果丰硕等表现突出的高年级学生。在每学期初,学院会对每位“常青藤”学长进行岗前培训,并选出优秀学长代表进行工作经验交流。

鉴于学生们学习时间紧张,该计划充分利用数字化通讯网络,在信息环境中大家通过飞信、人人、QQ、博客、微博等方式进行相互交流。借助这一平台,“常青藤”学长可以及时地为新生们解决生活、学习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这是一个共同成长的过程,学弟学妹们获得了引导,学长们拥有了驾驭数字化工具的能力,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和成熟,比如不少学长利用博客记录计划实施以来的点点滴滴,并将自助助人之经验总结交流,这类反思性的行为有助于学长规划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从受益者的角度看“常青藤”学长计划

刚踏入大学的新生处于全新的环境,新鲜与好奇之余,方方面面的问题陆续表现出来。比如:中学与大学之间的“落差”引发的心理失衡;理想与目标的错位引发的失落;目标不清引发的茫然;动力系统转移导致的无助与失措;能力方面的新要求引发的焦虑与不安;在新的群体中重新构筑自我身份时的焦虑、自卑或迷失等等,这些在心理上都会产生冲突与纠结。

1.生活方面的问题

据统计,我院有75%的学生来自外地,在生活习惯上有一定的不适应。且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与其他学生交流,在感到孤单和寂寞的同时也给周围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大学相比于高中生活,有很多空余的时间,许多新生不知道该如何充分运用这些时光。我院约67%的学生是独生子女,一些学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强,生活自理能力较弱。

针对上述现象,学院在给“常青藤”学长分配带领的小组时,通常考虑到地域性以及性别的因素,选择和学长生源地比较相近的新生。学长们在开学初通过QQ或者手机短信息等方式与学弟学妹交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本学期开学不久,一位大一学妹不幸被查出患有重病。其“常青藤”学长在学院的支持下,发动我院师生献出一片爱心的捐助活动,并借助网络手段向社会求助共同关心危难中的学妹,为她送去资金和精神的支持。

笔者在入学时正赶上学院推出“常青藤”学长计划,有幸亲身参与并受惠其中,因此顺利地融入了大学的新生活,并对未来的生活有了很好的规划。但与此同时,笔者感到许多“常青藤”学长由于受能力和时间的限制,有时帮助学弟学妹还不是太主动。“常青藤”学长计划处于探索和实施的初级阶段,还需要良好的激励机制和完善的考评机制。

2.学习方面的问题

在学习方式上,中学与大学有着巨大的差异。大多数学生虽在课堂上能听懂教师所讲的内容,但由于信息量非常大,复习起来抓不住要点,理不出知识的脉络,内心十分不踏实,课后有问题询问教师也不方便。

在学习内容上,我院的专业课技术内容较重,比如平面处理、三维动画、音视频媒体的处理和制作等,许多新生在学习上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对技术要求较强,若当天的操作技术掌握欠佳,在接下来的学习上会有一定的困难,渐渐地对专业的兴趣也会变淡。

在授课方式上,中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管理式”,而大学课堂教学更多的是“自主式”,高校教师似乎有些忽略学生的存在。特别是在实验操作课上,教师大多数情况下把实验内容布置给学生,由学生们分组合作完成,在操作中遇到技术问题时才咨询教师。

新生入校尽快融入大学生活,规划好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计划是影响未来发展的关键。作为“常青藤”学长,扮演着新生在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引路人的角色。各个专业“常青藤”小组会针对自己专业的情况,制定出合适的方案。例如第二届“常青藤教技组”有专门收集学弟学妹学习问题的委员,会定期走到学弟学妹中间去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并和其他的学长一起探讨应对措施,从学习上的一点一滴去帮助他们,成为指引他们前行的路标,让他们拥有更佳的状态。成长之路,“常青藤”学长与他们携手一起共同进步。

3.情感方面的问题

进入陌生的环境,人们在情感上会出现一些波动,作为尚为完全成年且情感丰富、细腻、敏感的大学新生,这种波动更为明显。有些学生自我认知摇摆不定,在心理产生矛盾和冲突时,容易造成情感体验的冷热不定,并随之带来不适感、焦虑感和压抑感等消极的心理体验。在行为上表现为交往困难,比如有些学生会有嫉妒心理,对周围有能力、优秀的学生有一种敌视和憎恨的不健康情感。也有一些学生对其他学生产生猜疑和自傲心理。“常青藤”学长针对这些常有的情感问题适时地引导,包括协助新生正确认识自我,结合自身经历推荐一些积极地解决方法,陪同大学新生观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成功往事和励志短片等。另外,学长们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精神面貌本身也一种无声的语言,引导、激励着大学新生。

三、作为受聘者,对“常青藤”学长计划的体验与认识

经历三年大学学习生活的磨砺,从青涩懵懂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学生,笔者也从“常青藤”学长计划的受益者转变为受聘者,成为“常青藤”的一节,延续着青春的薪火去帮助学弟学妹们。担任“常青藤”学长两年来,每当被称呼学姐的时候,一种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同时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和对“常青藤”学长计划更深刻和全面认识。

1.作为“常青藤”学长自身必须具备的能力

首先,需要有良好的交流能力。“常青藤”学长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流能力和亲和力,能尽快和新生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同时,学长需要及时将所发现的异常情况向学院的辅导员教师反馈、沟通。有些学长缺乏较好的交流能力,很难与自己的学弟学妹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常青藤”学长计划的顺利展开。

其次,需要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情况下每个学长带领4~5个学弟学妹,定期地与他们进行集中交流,了解前一阶段的生活、学习状况。另外,为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在节假日或周末带领学弟学妹们去做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也是很有必要的。这一系列活动的成功组织需要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最后,厚实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常青藤”学长计划不仅要在生活、情感方面帮助新生,还要在学习方面辅导他们,所以学长自己必须在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技能方面成绩优异。

2.“自助助人”的心态

佛教禅宗六祖慧能曾告诫弟子:“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常青藤”学长将此与“常青藤”学长计划“自助助人”的理念相结合,并落实到了行动上。作为新生的引路人,“常青藤”学长应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要求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是做好“常青藤”学长的前提,认识自己才能将自己最真实、最优秀的方面展示给学弟学妹们,让他们学习和借鉴。对于自身的不足之处,可以在此过程中克服、弥补或改正。持有这种心态方可真正做到“自助助人”。笔者在操作技能方面相对薄弱,当学弟学妹询问一些技术问题时,只能和他们一起查阅资料共同学习研究,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不知不觉在技能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3.充分发挥数字化通讯网络的优势

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现在大学生丝毫不敢松懈。我院大部分学生准备考研,还有一部分学生考各种证书,为自己在将来的就业市场上增加一些筹码,每个人的时间都比较宝贵。在这种情况下,学院的“常青藤”学长计划除了定期集中与新生面对面交流外,大家主要是以QQ、人人、飞信、博客、微信等数字化通讯平台为即时联络媒介,还开通了博客、微博以记录完整的交往过程、内容、心得体会。借助数字化通讯网络一方面可以节约学生们大量的时间,另一方面这些通讯手段快捷方便,易于被大学生认可接受。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8

一、中国一东盟教育及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现状及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人才资源已成为一个国家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最重要战略资源。作为基础性、前瞻性的领域,教育及人力资源开发是中国与东盟优先发展的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并体现在多个中国一东盟合作文件中。在中国与东盟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下,特别是随着中国一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的实施,中国与东盟在教育及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交流与合作蓬勃发展、成效明显。其中,高等院校教育合作以其教学条件完备、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质量保障、培养人数众多等优势,成为了中国一东盟教育及人力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7期资源交流与合作的主渠道、主力军。截至目前,中国已分别与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文莱、缅甸、老挝、柬埔寨、菲律宾签署了教育交流协议,与泰国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并已在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缅甸、新加坡、印尼等多个东盟国家开办了31所孔子学院。越来越多的中国高校开设东盟小语种专业,东盟来华留学生人数逐年递增,尤其是广西、云南等西南省区已成为东盟留学生聚集地。据统计,2007年年东盟10国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生总数951人、自费来华学习学生总数29196人,共占外国来华留学生总数的15.4%,其中越南(9702人)、泰国(7306人)分别居外国来华留学生来源地的第四、五名(图1)。同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也利用通向欧美等国的“跳板”优势积极吸引中国留学生,日益成为中国学生青睐的留学目的地之一。2007年,中国共有12487人赴东盟国家留学;截止2007年底,中国在东盟国家留学的人数达59267人。中国与东盟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内容日益丰富,已由以往的单纯语言类人才培养上升到各类专业高层次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由短期培训向学历教育拓展,包括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学历教育;由最初的互派留学生发展到多样的合作办学模式等。此外,自2008年起每年举行一次“中国与东盟教育交流周”,以促进中国与东盟高校间的交流。

中国-东盟的教育合作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双方在该领域特别是在国际交换生项目上的合作依然有广阔的合作需求和提升空间,首先是本区域人才需求强劲,加强教育交流与合作益发显得迫切。以地处中国一东盟合作前沿的广西为例,目前大专以上学历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48%,与北京的20.49%和上海的15.07%相比,差距很大,且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明显缺乏高层次、外向型、国际化人才。自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广西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和外联度进一步提升,人才问题已在一定程度成为制约开放开发的瓶颈之一。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预测,石化、林浆纸、能源、钢铁和铝加工、粮油食品加工、海洋产业、高技术、物流和现代服务业等九大重点发展产业的人才需求总量到2010年约为42万人,到2015年约为60万人(表1),需求缺口很大。对于东盟国家而言,除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少数新兴或准新兴工业化国家拥有较多高素质人才外,大多数国家劳动力总体素质稍低,并已在不同程度上出现熟练劳动力和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中国一东盟区域迫切需要加大人才合作培养力度,以满足开放和发展的需要。其次,中国与东盟教育资源互补性较强。当前,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衡,这是造成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相对发达国家,教育经费投入较多,教育体系日趋健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配套建设等教育资源较为充足。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不少东盟国家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城市文化氛围不浓,高校整体实力不强,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留学生管理水平也相对较低。实践表明,实施交换生项目是促进国际教育资源重新分配及合理配置的一项重要而有效的措施。高校之间通过利用自己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或其他类型的学科进行交流、互相吸引学生,既可充分利用自身原有的教育资源(如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又可以避免教育资源的重复设置和浪费。对于那些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技术和教育相对落后、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国家而言,这是利用其他相对发达国家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好途径。第三,中国与东盟优势学科各有所长。如新加坡在港口物流、金融、商务管理、电子信息、动漫设计、酒店和旅游管理、会计、时装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学科,马来西亚在电子信息、软件开发、农产品加工、海洋渔业、会计、传媒、酒店管理、建筑及规划等学科,泰国在计算机、医疗卫生、工商管理、食品加工、会展、旅游酒店、语言培训等学科优势明显,中国在农业及其产业化、金属冶炼加工、机械制造、化工、建筑、水电、能源、中医、汉语言文化等学科力量雄厚,双方优势互补、互有吸引力。此外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在双语教学、高等教育、职业培训、教育信息化以及办学条件等方面具有优势,在市场化、国际化运作方面也有比较成熟的经验,有利于中国和其他东盟国家引进先进的教材、师资、教学方法等教育资源、办学理念和管理经验,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化提高。第四,《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协定》的签署为双方教育合作提供新的机遇。教育合作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7年1月签订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将在各自wto承诺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放包括教育等领域在内的服务市场,允许对方设立独资或合资企业,放宽设立公司的股比限制等。协议的实施为教育领域的服务贸易提供更加优惠的市场准入条件,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合作方式和贸易规模,而且有利于双方的教育消费者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服务。第五,中国与东盟在合作办学方面已进行有益尝试且取得实效。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各国不仅在大专、本科扩大合作办学力度,而且在硕士研究生乃至博士研究生层次的国际合作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广西大多数本科院校、部分高等职业学院和高等专科学校都与东盟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通过互派学生到对方留学、开办合作办学项目、合办孔子学院等形式,开展跨国合作办学。其中广西民族大学从1993年开始与东盟高校合作办学,与越南、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国的30多所高校和机构签订了互派留学生的合作协议;广西师范大学从2004年开始分别与越南河内外国语大学、胡志明市外语信息民立大学、泰国兰实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办中越、中泰“2+2”本科合作办学项目等。

由于经济因素、语言障碍、风俗习惯、道德信仰、思维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各国教育体制、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的不同,以及起步相对较晚,中国与东盟在教育领域的合作也存在不小的困难和挑战。一是高等教育服务领域存在准入门槛。尽管中国和东盟多数国家都已是wto成员国,但各国对教育的开放程度不一,准入限制也各有不同。如在跨境交付方面,中国和越南基本上实行限制准入政策,马来西亚的承诺也是有限的,如通过制定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7期通讯方面的法律来限制使用国家卫星和接收器等,进而控制外国远程教育的进入;在境外消费(留学教育)方面,马来西亚承诺除依照特许和合作协定出国的学生可以境外消费外,对其他不作承诺;在商业存在方面,越南和马来西亚的承诺都是限制性的,主要体现为对商业存在的外方股权的限制(越南和马来西亚)及与商业存在相结合的自然人移动中外国教育服务提供者资格的限制(越南);在自然人移动方面,各国的承诺水平是最低的,开放程度仅以水平承诺为限。二是学历学位互认度较低。这是是制约中国与东盟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瓶颈。自人世以来,中国已先后与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签署了《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议》,其中包括泰国,但中国与大多数东盟国家还不能实现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互认。这使得一些打算到东盟(或中国)留学的中国(或东盟)学生顾虑重重,最终打消留学念头。三是合作水平有待提高。目前中国与东盟的教育合作还没有成为一个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参与的集体行动计划,仍以零散的单边计划,或中国与东盟各国之间的双边合作为主,所涉及的学科内容和课程设置,所交流的学生数量都比较有限,距离整合中国和东盟高校资源的目标还很远。

二、伊拉斯谟计划及其经验借鉴

伊拉斯谟计划属国际交换生项目,被誉为欧盟最为成功的教育合作项目之一。国际交换生指在交换国家、地区、学校或研究机构达成一致协议情况下,经过一定的选拔程序到固定地点进行学习的学生。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浪潮中,交换生项目以其在整合不同国家教育资源、促进国际理解和认同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教育背景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明显优势,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伊拉斯谟(erasmus)是中世纪一位著名学者的名字,也是欧洲共同体大学生流动活动计划(european community actionscheme for the mo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各单词首字母的缩写。伊拉斯谟计划创立于1987年,是欧共体(欧盟前身)高等教育领域第一个重大计划,设立之初的目标是使10%的欧洲大学生能到欧共体其他国家学习一段时间,以促进欧洲大学间的师生交流和大学间的合作,推进全欧范围的高等教育机构的建立,提高欧洲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水平。几经变迁和发展,伊拉斯谟计划自2006年以后成为欧盟“2007-2013终身教育整体行动计划”的一部分继续存在,该计划现在最新的目标是构建教育领域的欧洲维度,即在大学群体中培养日益增长的欧洲公民身份意识。目前,欧洲共有31个国家的3100所大学参与伊拉斯谟项目,1987-2007年的二十年间共有大约170万高校学生在伊拉斯谟计划的资助下到国外学习,预计到2012年时应有300万学生利用该计划出国短期研修。此外,2004年初经欧盟部长理事会批准,欧盟委员会决定发起新的伊拉斯谟高等教育交流计划即“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mundus programme),成为了欧洲高等教育交流与合作新的“旗舰计划”。新计划为期十年(2004-2013),旨在促进硕士及更高层次的教育交流,通过建立100个跨高校的“欧洲硕士专业”点和提供上万个奖学金和访问学者名额的方式,在鼓励欧洲学生在欧洲大学之间流动、加强欧盟成员国高校之间的学术联系与交流的同时,吸引更多其他国家教师和学生到欧洲高校学习,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扩大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的影响。此外,为了争夺亚洲人力资源市场,欧盟在伊拉斯谟世界计划项下专门开设了“亚洲窗口”计划。2005/6年间启动的第一期“亚洲窗口”计划有五个,其中“中国窗口”试验计划为期三年,专用资金900万欧元,截至2008年已资助400多名中国学生和学者到欧盟国家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或从事科研。在第二期“伊拉斯谟世界计划”(2009-2013)中,中国新增为独立项目区,共计2600万欧元、875个奖学金名额,超过了印度。

伊拉斯谟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通过欧盟各国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交换,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大规模流动,实现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和优质教育的共享。其中学生交换是伊拉斯谟的核心。第二,学生可以在不同国家学习,完成本科层次或其他高级学位的课程。第三,学生必须是欧盟或欧洲经济区国家的公民或是难民或是无国籍人或在欧洲永久性居住人员,出国期限为3—12个月。第四,学生的原属大学和受访大学必须处在苏格拉底/伊拉斯谟框架之内。第五,学生在出国留学期间可免除受访大学的学费,并可申请伊拉斯谟奖学金。该奖学金覆盖了学生出国留学期间所需负担的部分额外费用。学生在外国学习12个月最高可获得5000欧元,每个月不超过500欧元。第六,学生必须在国内完成了第三学期学业才可提出申请,且过去没有得到过伊拉斯谟计划或语言与培训计划(lingua,也是苏格拉底子计划之一)的帮助。第七,学生要向本国的国家机构提出申请。有关计划的信息可以从学院教师或从苏格拉底高等教育协调人或相关咨询机构获得。申请必须在出国留学开始前一年直接送交上述人或机构或相关部门。第八,参加计划大学的各院系应自行建立并启动欧洲大学网络(icp)。该网络由参加“伊拉斯谟计划”并缔结协定的大学组成。这些大学组织各国之间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项目,确保相关的学习时间的完全认可,资助教学人员为开展整合性的教学任务而进行交流,资助开发共同课程计划,资助组织几个成员国学生短期集中教学项目,资助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到其他成员国访问。第九,参加计划的学生在出国前可以获得在国外学习所必需的学生和语言方面的培训。第十,参加计划的大学应实施“课程整合”,发展一些相互衔接和能彼此承认的课程。第十一,学生在国外取得的学业成绩可在原属大学得到认同。第十二,培养大学乃至基础教育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欧洲常识。

伊拉斯谟计划的成功实施为欧盟一体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并欧盟的发展积累了规模不小的人才资源,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伊拉斯谟计划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主要包括:一是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实施程序。由管理决策、顾问评估和具体执行三级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其中管理决策机构由欧盟委员会、欧盟成员国政府以及项目管理人员组成,负责计划评定和延续决定,同时决定计划的主要目标和实施程序、管理原则和预算等;顾问评估机构由所有欧盟成员国的政府和高校代表组成,每年将召开两次会议讨论项目的操作原则、模式,总结项目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具体执行机构主要指参与计划的各所大学,负责评选奖学金生,与欧盟以外高等教育机构签订合作项目等。二是相对充足的经费支持。自2006年纳入欧盟“2007—2013终身教育整体行动计划”后,伊拉斯谟计划每年可获得约4.5亿欧元的经费支持。每个参与计划的成员国最少获得20万欧元拨款,资助额度根据交流国家的年轻人数量、大学生数量和生活水平等若干因素计算,并留有一定余地。2004年启动“伊拉斯谟世界计划”也获得11.6亿欧元的资金支持。此外,受访大学、受访国、一些公立或私立团体还为交换生提供奖学金。三是采取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该系统作为配套措施于1988年实行,它使各院校能相互承认学分、学历文凭及学业年限,并使各国大学课程制度相互衔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7期接。该系统包括信息包、学习协议和档案抄本。信息包记录大学的一般信息和课程信息,使学生能够对受访大学的情况有所了解;学习协议用来约束学生的学习活动,在学习协议中,原属大学、受访大学和学生要共同协商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学生根据学习协议所取得的学分能够被原属大学认可;档案抄本记录的是学生出国前和出国后的成绩,以备在原属大学和受访大学间交换。通过ects系统,可以为学生的跨国流动扫清障碍。四是建立伊拉斯谟项目学生网络组织(esn)。该组织根据“学生帮助学生”的理念成立,旨在为交换生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初来者更快更容易的适应新环境,更好地投入新的学习和生活中,同时也加强交换生的社会交往和实践能力。至今己有200个地区和28个国家高校的2500位成员为这个学生组织工作。目前,ens已成为欧洲最重要的交换生组织。五是为交换生开设多种预备课程。为做好交换学习前的准备,计划为学生开设语言培训课程,以及专业课、出国必需常识课、基本地理文化等预备课程。以语言培训为例,交换生在出国前可参加原属大学的语言课,也可参加受访大学的语言课,如果受访国家语言没有广泛使用,则受访大学需要为交换生开设完备的语言强化课。

三、关于启动泛北部湾国家大学生流动活动计划的思路及建议

借鉴伊拉斯谟计划经验,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研究和尽快启动泛北部湾国家大学生流动活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具有多重积极意义。一是促进中国一东盟高校间利用自己的特色学科、优势学科或其他类型的学科进行交流与合作,整合并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共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二是增强国际理解和认同感,承认并接受存在于不同民族、个人、家庭和文化中的多元价值观,加快培育中国一东盟区域意识,为中国一东盟一体化奠定长远基础;三是联合培养大批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综合专业知识和开放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不断满足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四是为泛北部湾合作设计和推进一个具有示范效应、多方参与的旗舰性合作项目,打造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参与的多边集体行动计划;五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学习和生活经历,有利于交换生拓展思维方式、丰富人生体验、开阔胸襟和视野、提高外语熟练程度、锻炼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增加就业机会。计划可以下方面推进:

第一,提出和达成关于泛北部湾国家大学生流动活动计划的共识。本计划是由中国和海上东盟国家共同参与的多边教育合作项目,旨在满足泛北部湾合作日益增长的人才需求,同时促进中国与东盟教育资源整合和教育水平提高,帮助培养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公民意识。作为一种开放型合作形式,计划欢迎其他东盟国家参与。计划的概念应提交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有关主管机构(如主管教育的中国一东盟教育部长会议、主管服务贸易的中国一东盟经贸部长会议)讨论,获得批准后签署长期的国际合作协议等法律文件,在政策措施上给予倾斜和扶持,并以集体行动计划的形式确定下来。

第二,设立推行计划的管理和执行机构。本计划是一项涉及多方、复杂而大型的系统工程,借鉴伊拉斯谟计划的成功经验,可由管理决策、顾问评估和具体执行三级机构专责实行。管理决策机构由东盟秘书处、中国和泛北部湾等东盟国家代表(来自教育部门)组成,负责设定计划的主要目标、实施程序、管理原则和预算等。顾问评估机构由中国和所有东盟成员国的政府(来自经贸部门)、高校代表和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的区域内外代表组成,通过定期召开会议,讨论项目的操作原则、模式,总结项目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具体执行机构由各成员方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代表组成,确定资金的使用方向,审批资金使用项目,监督资金的合理使用等。

第三,制定执行计划的工作方案。由上述管理部门共同制定工作方案,对计划的设立、各阶段目标、各方责任和行动、成员加入、院校遴选、资金筹措、学生互换内容、项目申请、执行、监督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和安排,赋予计划明确、具体的操作依据。第一期工作方案建议以三年作为一个时限,在首期计划实施的最后一年对计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效果,调整、修改和制定下一期工作方案。

第四,多方筹措专项资金。充裕的资金是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作为起步阶段,计划可以先从小规模做起,并从多个渠道筹集积极资金。首先是争取列为“中国一东盟合作基金”和“亚洲区域合作专项资金”优先支持的重点项目。这两个专项资金由中方出资,每年都资助多项培训和交流项目。其次,争取纳入中国对东盟的教育培训援助计划中。如温家宝总理在第十次中国一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宣布,今后五年中国将为东盟培训8000名各类人才,并邀请1000名东盟青少年访华。再者,争取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支持。亚行每年都批准关于人力资源开发、提高能力建设方面的预算项目。另外,争取东盟发展基金、东盟国家、受访大学或一些商会社团提供奖学金。

第五,确定首批参与计划的试点院校。在项目的启动阶段,建议按照具有国际合作经验、业内声誉良好、教学条件完备、综合实力较强、参与积极性较高等条件遴选首批参与计划的试点院校。对于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分别签署的教育交流协议下的开展合作院校可优先考虑;中国与东盟已参与伊拉斯谟计划的院校,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从事国际化教育的院校,均可优先考虑。此外,中方还可适当向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等毗邻东盟省区的院校倾斜。

第六,制定学位学历互认办法。这是计划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首先,可借鉴伊拉斯谟计划采用的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立足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实际国情,设计出一种使各院校能相互承认学分、学历文凭及学业年限,并使各国大学课程制度相互衔接的操作办法。其次,可考虑国际通用的、目前部分新加坡高校采用的cats标准,这也是一种国际认可的学分累计转移方案。再者,可参照“博洛尼亚进程”模式。该模式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力争到2010年,“博洛尼亚进程”签约国中的任何一国的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证书和成绩,都获得其他签约国的承认,大学毕业生可以毫无障碍地在签约国申请硕士学习或者寻找就业机会,为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做出贡献。中国和东盟国家也可以发起类似的合作进程,中国与泰国已签订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可作为这一进程的起点和基础。

第七,开展互换课程设计。各国课程设置的多样性是阻碍课程整合和学术互认的重要原因。计划的互换课程设计应考虑以下因素:一是优势性。推动中国与东盟重点院校的优势学科加强交流与合作,加快形成计划的高层次、权威性和品牌效应,并实现中国与东盟教育资源共享与整合。二是兼容性。由于学科性质不同,使得一些课程较另外一些课程更难整合,也使得一些专业的学生较难流动。对于商务、经济、社会科学、语言、工程、法律等学科,找一个合作大学比较容易,一些院校在这方面的规定也比较灵活,这类学科可以作为启动阶段优先考虑的互换课程。医学、心理学等难度较大学科可在条件成熟时逐步纳入互换计划。三是实用性。要从中国与东盟多数国家以农业为支柱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不断扩大开放合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在具体专业安排上可优先考虑农业技术、加工制造、贸易与投资、区域经济等方向。四是区域性。课程内容的安排要从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局出发,充分考虑区域内各方的需求和观点。同时,课程设置还应体现泛北部湾合作的特点,海洋产业、渔业、港口物流、临海工业等具体方向应优先考虑。

第八,搭建配套信息服务平台。在计划的起步阶段,以电子政务平台的形式建设配套和服务于计划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该信息平台相当于三级管理部门的办公和服务平台,并集成参加互换生计划、签署互换协议的各国大学现有网络资源。平台办公功能包括:年度互换生计划和预算申报、审批,互换生项目网上申报、受理及结果查询,课程交流及互换课程设计等;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包括政策和项目信息发布、院校展示、留学咨询等。信息平台可以根据计划执行的需要随时扩展新的功能。

第九,开设语言学习、文化国际经济合作2009年第7期交流等预备课程。为使交换生尽快熟悉受访国的风土人情,缩短适应陌生环境的时间,尽快投入异国学习和生活,有必要开设语言学习、文化交流等预备课程,这也是伊拉斯谟计划的成功经验。考虑到中国与东盟语言学习的难度,以及东盟小语种国际应用范围的有限性,可以依托中国和东盟基础较好的语言院校建立互换生预备课程培训中心,互换学生可以直接到培训中心学习培训,也可以由培训中心派出教师到受访学校提供服务。此外,英语的强化训练也应作为预备课程内容之一。

第十,利用现有合作平台加强宣传推广。该计划作为中国一东盟合作的新兴事物,要加强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院校、学生甚至社会团体参与,尽快发挥和实现计划应有的效用。如中国-东盟大学校长论坛,中国-东盟大学圆桌会议,中国-东盟国家教育展、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节、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现有平台,都可以成为推广计划、促进高校间交流合作的重要载体。此外,广西在建中的“中国-东盟人才资源开发与合作广西基地”和正在酝酿建立的“东盟国家留学生培训基地”,均可以作为该计划实施的示范基地。

参考文献

韦朝晖、陈万华:《面向可持续协调发展——广西与周边东盟国家互利合作》,广西师范出版社,2009年。

唐晓萍:中国一东盟教育合作的预期、方式及规则分析,《高教论坛》,2008年第1期。

张一帆:中国一东盟教育合作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东南亚纵横》,2007年第11期。

廖万红:国际贸易视野中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研究——以泛北部湾经济区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ulrich teichler. student mobility inthe framework of erasmus: fiudingsof an evaluation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1996(2).

柯常青:欧盟启动新伊拉斯谟计划:资助领域延伸,《中国教育报》,2009年3月2日。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9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变化,各种课堂模式应运而生。但与此同时,多数教师面对新课改束手无策、举棋不定甚至无所适从,对此徐州市教研室提出了“学讲计划”,并倡导构建“学讲模式”。学讲计划和学讲模式为我们指点迷津,找到课改的突破口。下面我结合初中数学教学案例,谈谈学讲计划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的体会。

一、实施“学讲计划”的意义

学讲计划在新课改推进十几个春秋之后的一个必然产物,是江苏徐州教研室首次提出并推进的课改模式。“学讲计划”以改变传统的“一言堂”为学生主宰课堂为目的,以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以学生“学进去”、“讲出来”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构建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

“学讲计划”的推出,使我们明白课堂怎么改革,如何改变师生关系,以及改革的主要策略,也使我们明确“学”指的是学生自己、合作构建知识,理解知识;“讲”包括两个内涵:一是学生讲出自己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体会和感悟等,二是教师的“讲”重点和难点,讲疑点,偏重于“导学”的过程和方法。

二、学讲模式的理论基础

学讲计划的诞生有一定的理论做基础,主要的基础理论如下:

1.知识构建主义理论。

知识构建的代表人物有维果斯基、皮亚杰和布鲁纳。他们主张个体的学生是自主学生,不是被强迫学习。

2.金字塔学习理论。

美国缅因州的训练实验室,重在研究学习方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塔尖的“听讲”学习效果最差,两周后只有5%,而阅读法、视听法、示范、讨论组、实践性学习等,两周后保留90%以上的是先学再讲。

三、学讲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注重自主学习环节,培养自主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是“学进去”的关键,是“讲出来”的前提。如何让学生“学进去”,学生自主学,学什么,教师精心设计的预习学案或者预习提纲,或者预习练习等,都会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

如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时,我课前设计一个探究性问题:请观察下面几个式子,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1)1+2=3;(2)7-3=4;(3)x+2=3;(4)2x-5=0;(5)4x=12;(6)m=5 (7)x-y-1=0;(8)x2-2x+3=0等,让学生课前自主观察,分析这个几个代数式的异同,从而探讨、分析和归纳“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课前预习的真正到位,既构建了基础知识,又为课堂上自主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2.留给学生足够时间,交流预习所得。

如果说课前预习是自主“学进去”的话,那么课堂上让学生“讲出来”是对预习所学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课之初,教师不能立即进入“教”的主题,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交流课前所预习的内容,讲出来所掌握的知识和体会,讲出来自己的疑问,这个环节通过交流,也达到互学的目的,同时,他们讲出来,也达到巩固、强化知识之效,在相互补充中,增强学习自信,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对于上文提到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课堂伊始,给他们5分钟~8分钟,交流预习所得。交流时,可以以任务为基础,也可以以问题为引导,也可以以情境为经,以知识点为维,使学生对课前预习情况的交流,感到不突兀。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前预习,请结合导学案和预习学案,说说什么是方程,方程和等式的联系与区别,方程的优势有哪些,提出你的疑问。

交流预习情况,还可以以预习情况检查的方式进行,如:

(1)判断下列式子是不是方程,是的打对号,错的画错号。

1+2=3( ) 1+2x=4( ) x+1=4( ) x+2≥-1( )

(2)通过判断,请你概括方程的概念,再举出几个方程的例子。

交流的过程也是学讲计划中的“讲出来”的部分之一。“讲出来”主要的还应该是课堂上教师在导学过程中,学生随时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随时提出问题的过程。

3.突出教师“主导”地位,“讲”重点和难点。

学讲计划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学进去”并“讲出来”,但并排除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讲”也不能忽视,否则,课堂上学生自由驰骋,容易“脱缰”。

教师的“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言堂”,应突出表现在情境的创设,激发学习兴趣;“讲”在于导学,在于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和运用。

“一元一次方程及运用”的教学,教师的讲首先是创设情境,如通过世界名题――鸡兔同笼为情景:上有20头,下有52足,问鸡兔各有多少只?

问题的提出,学生利用算术方法求解而感到困难之时,引出方程的概念和意义,在以这个问题为基础,或者设计生活味更浓的实际问题,如年龄、工程、行程、浓度等问题,也可以借助于名题“水上荡碗”、“父子年龄”等,引导学生如何分析问题,设未知数,怎样找等量关系,如何列出方程,等等。

教师的引导只能是引路,路怎么走还在于学生,让他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如对于鸡兔同笼的问题,教师指出算术法的弊端后,引导学生通过方程的方法解决,那么,如何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留给学生,让他们先思考,再合作,再“讲出来”。这样的课堂才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在实施学讲计划的过程中,怎么样真正让学生“学进去”,再大胆“讲出来”,在课堂上,以“导”为中心,为“学”为重心,以“学进去”为目的,以“讲出来”为手段,课堂上教师“导”学生学、讲、练,那么,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定会改变死气沉沉之态,改变学生被动之状,促使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会学,个个善思,个个会悟,从而实现会学、乐学、善学的质的飞跃。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10

1.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市教育局教研室在高一级开设“高中物理新大纲新教材培训”课程,共30学时。其主要内容有:

主要学习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包括:教育部颁发的大纲,部领导、专家的讲话;省教育厅领导的讲话,省教育厅的文件,市教育局的文件和材料。

介绍教育部培训计划的内容,教育厅培训计划的内容,以及各地的经验。

组织教师交流实施新教程的体会、听课和观摩。

教师继续教育,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教育观念的转变。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基础教育要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的社会从精英教育向义务教育转变,正在普及高中教育,我们的社会将要进入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传统的教育难以适应这个变化,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育理念,才会接受和自觉地投入这场教育的改革中去。

在培训中,我们强调一个全新的教育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介绍学习最优化的几种理念,即:动脑、动手、动口的“三动式”创新学习;全脑学习(即左脑与右脑协调、大脑与小脑协调);全面发展素质的学习;课内与课外学习的结合;校内与校外学习的结合;理论与社会实践结合。我们着重指出,这些理念是分别站在不同的层面的专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分别适应不同对象。我们学习之后可以找到与自己相近的一点来尝试,体验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的关系。

(2)切实执行课程计划。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市教育局都有相应的计划,指导各地、各校执行新的课程。我们强调教学计划是行政机构对教育进行宏观控制的手段,各校、各科教师必须坚持执行。我们发现,凡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师,都会理解新的教学计划,忠实执行这个计划。这恰好说明为什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首要问题。

(3)对教师的支持。执行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学校、教师都认为需要取得上级的支持,广州市除了介绍各地的经验,还邀请一些教师介绍他们的成果;分层召开教师座谈会,交流实施新课程的心得;组织教师到二中、七中、十六中参观和听课;要求每个教师都必须开展创意活动与外出交流。

2.教研活动。由物理教研会高一中心组牵头,制订高一级的教研活动计划,将开展新课程作为中心任务。主要活动包括:学习新课程的心得,教材分析,教学体会,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座谈交流,小组研究,青年教师与新教师培训,公开课、实验课介绍,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成果汇报,到外地参观与听课。

教研活动与继续教育从不同的层面为教师理解新课程提供了支持。

通过师资培训,为支持新课程培养了一支骨干队伍。有了这支队伍,我们的教学就会不断取得成绩,不断进步。

二、教学控制是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教学控制,一是教学计划对教学的宏观控制,二是对教学过程的控制。

1.对市教育局的教学计划要坚决执行。在教师培训中,帮助教师的教育理念转变,使他们乐于接受新的教学计划,体现了宏观的控制。

2.有些教师教学的难度会超过教材的难度,不是因为他们对教材把握不好,而是他们担心教学的难度不够,会影响质量。在教师培训活动中,我们指出教材的要求适应多数学生,教学应从多数的学生出发,同时兼顾少数资优生、后进生,要求教师上课前先了解学生,“上课时面对多数、课外兼顾少数”,一定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受益,都得到各自的发展。难度控制不应片面的降低难度,也不应片面的加大难度,而是体现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进步,控制难度是一门教学的艺术。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11

一、交通规划课程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简介

交通规划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目前,我国部分交通学院引进了交通反正分析软件作为交通规划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从长期的实践教学来看,交通仿真分析软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对交通规划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要求比价高,并且在具体输入的过程中比较抽象,使用方法也比较复杂等等,针对基础理论知识较弱的学生来说就无法适应。经过对交通工程系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来看,大部分学生都希望能够加强实验教学环节,侧重点能够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更好,而目前的实验手段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便。随着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交通规划教学虚拟实验系统逐渐在实际教学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对科技技术的支持,很多重要的交通数据得以有效的开发。因此,通过建设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一套分析系统与交通数据相互融合的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能够将不同的渠道的交通数据进行收集、利用、处理,储存,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进一步加强专业感性认识实验体系框架、交通规划课程操作实验体系框架以及业务实习体系等等方面的设计,能够更好的弥补目前交通仿真软件在具体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框架设计分析

(一)专业感性认识实验体系框架设计

交通规划教学中专业感性实验这个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对不同编制流程、调查流程以及不通过类型交通规划项目的感情认识程度,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交通规划专业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学环节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方面是,专业知识的介绍。学生在学校接受交通规划专业教育,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将交通工程W科知识构成框架,同时对相关能力进行培养,对就业前景进行规划,从而对岗位进行设置。专业介绍就是要将这些信息有效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对该专业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另外一个方面,对实习的认识。在学校内部组织学生对交通规划的模拟实验室进行参观,目的是让该专业学生能够对交通岗位规划的基本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例如:职责内容、会计用品用具等等。在校外组织学生到指定的单位,例如:交通指挥中心、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等规划部门、监控中心进行参观,学校还需要组织与一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或者邀请交通规划领域的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

(二)交通规划课程操作实验体系框架设计

从图1交通规划课程模块来看:第一,道路系统规划课程设计。这方面需要在交通工程实验室内针对交通规划基本业务流程进行模拟操作,其主要的操作内容是交通调查、交通规划等等方面,以综合模拟操作为主要模式。通过仿真软件将交通规划原始的数据、设计材料等等一些了规划性基础资料展现出来,整个交通规划过程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此项模拟能够提高学生对交通规划的认识,尤其是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能够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从而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基本技能,使得操作技术能够得到更好的训练。另外,在模拟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严谨的工作态度,同时还能够深入了解到交通规划设计的具体程序,在具体实践中如何使用整体编制的方法。通过在实验室开展要交通规划相关的模型项目,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还需要注意的是道路系统规划设计以及手工实验主要包括的内容是:单项实验、阶段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第二,交通管理课程设计,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管理理论基础,然后根据专业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等等方面的训练。例如:交通需求管理、拥挤收费问题、停车管理等等与课程有密切关系的交通规划项目需求分析、项目经济分析、模拟设计以及交通规划案例分析。通过这类训练能够加强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实践能力,这是交通规划管理课程开放型实验教学的核心内容,其实验项目可以根据交通管理与交通实践的需求,设计为基础实验、单项实验、研究型实验、综合实验。第三,交通组织控制课程设计。基于现代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要求现代交通规划工程师要具有交通组织控制方面的知识。因此,开放型实验教学体系框架设计要为学生提供交通组织控制实践的平台。通常交通组织控制类课程设计也是为了达到这一要求而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学校内部的实验室可以通过模拟交易系统,让学生能够利用已经掌握的交通组织学、交通控制学等等方面的知识与技术,更好的对交通系统进行科学规划与优化控制。例如,可以在城市交通现场开展实地训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交通组织、交通控制的具体方法。第四,交通信息课程设计。引进国外交通仿真软件对交通信息课程进行设计,以仿真软件为基础构建动态仿真模拟系统,能够加强定量化交通模拟的互动性。学生能够根据各种需求,在各种条件下开展仿真建模。将实际情况中各种交通信息融入到模型当中进行动态模拟操作,加深学生对交通规划的认识。

(三)业务实习体系设计

业务实习是学生完成交通规划专业主干课程之后的关键环节。业务实习体系设计要求是让学生能够到与交通规划专业有关的单位去实习,例如:交通管理部门、交通规划部门、交通指挥中心等等一线工作岗位。将自身在学校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业务管理知识在岗位上与实际情况相互结合起来进行实践,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交通规划与管理的各个细节,进而让学生对交通规划与管理实践有一个系统的对比与认识。学生在了解交通规划与交通管理的过程中,能够掌握一些交通规划实际技巧,从而对专业知识更好的进行内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对交通规划课程开放型实验教学的设计已然成为各个学校的教学改革的焦点。国家教育部将开放型实验教学系统作为“高等信息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交通规划学科专业与信息数据融合的新型产物”。因此,在未来持续推进开放型实验教学建设,能够让广大学生更好的掌握其专业知识,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交流生学习计划篇12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动力,以新课程标准精神为指导,加强学习、更新观念,围绕进一步优化集体备课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扎实开展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

利用每单周三的备课组(教研组)活动时间,配合教导处组织备课组老师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新理论和先进经验,学习阳光课堂的相关理论,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倡导数学教育要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的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二)抓好课堂常规,提高教学效益

在日常教学中,要借用备课组的集体力量,认真研究"新课程、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实施,不断改进备课方法,提高备课质量,把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色溶于一体,积极采取集体重点准备、个人能根据班级实际加以调整、教后能及时地做好教学反思。尤其是要以教导处提出的建立阳光课堂为重点,切实做好自身备课。合理安排每一个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学有针对性、教学有成效。努力挖掘)、充分发挥新教材所蕴含的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充分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动力,自主地学、能动地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和发现,真正让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得以贯彻和实施。打造阳光高效的数学课堂。

(三)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学期高年级数学备课组研训活动以集体备课为主,穿插组织一些集体备课后的实践性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以及反思性教学交流、研究活动。

集体备课实施程序:

(1)分工协作:由主备教师要提前对后一周(5课时)的教学内容精心备课,备课组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前,也要认真钻研教学内容,形成基本的教学思路,为讨论交流作好准备。

(2)交流修改:由备课组长组织好本组教师,按照已定的集体备课时间开展活动。先由主备教师就预设的教学设计作详细地介绍,供其他教师学习、思考。后备课组其他成员对"主备人的教学设计"讨论交流,各抒己见,求同存异,优化方案,达成一定的共识。

集体备课活动要求:

(1)集体备课的教案可以借鉴优质教学资源,但须杜绝将网上下载或往年备课直接打印的"拿来主义";主备人须依据自身教学素养,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可操作的教学预案。

(2)集体备课"交流修改"前,由主备人确定每次交流5课时中的"1至2个重点课时内容",并告知其他成员认真准备,以利于"交流修改"时能够言之有物、言之有据。每一次集中交流的时间有限,期望通过此举措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交流的效率与质量。

(3)建议备课组成员加强教学反思性研究,鼓励教师以"教学问题记录表"的形式将"备课、上课、作业"等方面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并在下一次集体备课时与年级组其他教师探讨、反思,寻找归因。从而能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补救措施。

(四)重视教学管理

本学期,高年级数学备课组将继续加强"教学五认真"工作管理。备课组长配合学校领导承担对数学教学的指导和管理,以抓"集体备课效益"为突破口,做好教学的各项常规工作。

(1)备课:以集体备课活动为抓手,加强交流研讨,突出个性修改,切实提高质量。

(2)上课:围绕集体备课教案,扎实组织课堂教学;继续关注学生"双基"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成长;关注教师教学水平地提升。

(3)作业批改:严格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规范作业格式和教师批改行为,确保一课一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课后反思:认真写好课后反思,将课后反思与集体备课活动、数学教研活动等结合,规范研究的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通过对以上教学常规工作要求的强化,努力在数学教师中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业务,加强研究性学习,强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意识。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2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务教研处和数学教研组工作要点为指导,以新版《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积极开展备课组活动,认真学习,改变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备课组中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和年轻教师的研讨研修作用,不断规范教学行为,提高备课组每位教师的业务素养和教研能力。

三、工作措施

优化备课组活动,采用理论学习、座谈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研讨、校本研修等形式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

四、工作安排

1、集中学习,制定本学期年级组数学教学计划,落实组内活动安排。

2、组内集体备课:《认识人民币2》——主备人王群。

3、主备人执教组内公开课《认识人民币2》,组内数学教师深入课堂听课观课,评课研讨。

4、主备人执教校级公开课《认识人民币2》。

5、期中考试及质量分析。

6、商讨家长会交流事宜。

7、网络晒课:制作课件、撰写教学设计、上课录课。

8、组内商讨,制定期末复习计划。

9、撰写三个一评优教案、论文。

10、学科教学总结,期末检测。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3一、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备课组本学期将继续围绕学校工作计划,认真组织数学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教学行为,求真务实地开展集体备课活动研究,实践新课程的理念,确保备课质量的稳步提高,并以此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工作思路

在本学期教学中,应该特别注重这习惯一块知识的教学,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从而制定本组活动计划,明确本学期目标,落实任务。

三、预期目标

1、提升一年级数学教师课堂组织的能力

2、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

3、组织全体组员积极参与新课程研究,勤反思、勤撰写,提高教师的探究能力

四、具体措施

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务处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严格按教务处的规定,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的教案,只是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本校教学条件,作出相应的修改。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加强教师的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精心准备,把握“优化教学设计、落实教学目标”这一主题,重点在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的制定上下功夫,集体备课的流程一般为:组长先确定教材交组内老师分散备课,然后在个体备课的基础上集中进行讨论,集体设计一份比较优秀的教案,这份教案由下次上课的老师进行施教,最后进行说课评课等。

7、积极准备一年级的口算比赛。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4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的“信息化生态课堂”为基准,通过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备课与上课的一体化,实现集体备课与教科研活动的有机结合,与校本培训的高度融合,让集体备课活动与新课程改革携手同行,使备课过程成为教师合作、实践、创新的研究过程,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备课组成员情况分析

我们学科组有两名数学老师,徐时旺老师从教近三十年来一直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数学教学有自己的执教风格,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相信她会带动我们学科组向一个正确的方向发展;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数学教学工作,对待工作善于学习,勤于钻研,但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些欠缺。我们组两位老师都多次执教区镇公开课,一度受到领导的好评,基于此,我们要发扬“团体作战”精神,互相学习,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坚持集体备课,认真落实不流于形式,贯彻数学组的工作计划,为创先进备课组而努力。

三、教研组工作目标

1、加强学习和研究,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工作实践中去,进一步提高课改实施水平,重视对学科课程的研究,加强信息化生态课堂的建设。

2、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全面发展创造优良的环境和有利条件。

3、积极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

四、本学期活动内容

1、每单元至少一次集体备课。

2、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讨论和研究。

五、具体活动措施

1、严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教研室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工作计划开展本组的备课研究,并做好相关备课资料的积累。

2、认真钻研教材,尽心设计教学方案,力争高效率地完成备课任务。

精心写好备课材料,尽力做到高质量地备课。

3、备课探讨时,用心听,多提出修改意见,着重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不客气”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提倡多写课堂教学随笔、反思或案例。

4、集体备课作为参考样本,每一位老师要根据自己理解、班级学生实际,作出相应的修改。

5、提倡教学相长,平时多开展个人间的合作研讨,交流教学经验,讨论教学问题,努力提高备课质量。

6、提倡多阅读各类教育教学报刊资料,努力汲取先进的教育思想、高效率的教学设计,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备课。

小学数学备课组计划表范文5一、指导思想

围绕学校文化滋养、以雅育雅、自主发展、享受成长的办学理念,以现代课堂教学研究为中心,以常规落实,质量为首,主题研究,专业提升为工作主题,开展本期二年级数学教研组工作,结合二年级数学组自身实际,重实效、重发展、重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工作策略

用心研究、科学实践、确保质量、促进发展

三、工作要点

(一)注重各项常规工作的顺利开展。

1、备课:按不同教龄段的要求进行分层备课。

在备完全册教案的基础上,坚持课前修改和课后反思,教研组长坚持每周检查,并签注意见和建议。教导处每月抽查。

2、听课、评课:认真开展互相听课、互相评课活动。

特别是听课后的评议活动要落到实处,做好资料收集和记载。

3、作业与辅导:

布置作业的目的明确,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及时收作业,及时批改和发还作业,

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

情况。对不认真完成作业或不按规定交作业的学生,应及时了解情况,进行帮助教育。加强对学生问题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学生的训练。

4、研究落实的提优、辅差工作计划,对本班本年级的学习困难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早发现,早预防,早落实,及时解答疑难、补习指导。

可以建议:建立错题记录本(随时记载)、学生成长记录本(随时记载,重点是学困生)、知识要点整理本(每单元集体备课整理,教学过程中完善,到期末整理成有序的知识要点)、建立后进生辅导记载。

5、教研组坚持按计划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中心发言人,认真记载,认真总结。

在每周三下午,教研活动时间专时专用,与平时随机的听课、评课、研究等活动相结合,既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全局性,又高质、高效的完成工作任务。

(二)探索现代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1、用心研究

(1)每位教师认真学习有关现代课堂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并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

要求:每位教师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实践计划,本学期应有至少10%的课堂教学内容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2)教研组制定详细的现代课堂教学教研计划,并订出典型课例进行研究,本学期至少应安排5次相关的教研活动。

2、科学实践

(1)结合学科和年段特点,积极探索和实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现代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每位教师在组内展示一节相关研究课。

(3)教研组提供一节相关课例在大组内展示。

(4)本年段结合拟定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从典型课例入手总结提炼出相关模式。

四、本学期特色工作

1、坚持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

2、坚持快乐周末练习的设计。

3、开展小樱桃杯数学竞赛。

五、各学月工作重点安排

第一学月:制定本组工作计划,参加期初的教材分析,初步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第二学月:继续学习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第三学月:现代课堂教学展示课,举行小樱桃杯数学竞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