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时间:2022-04-10 09:29:22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论文

摘要: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如果想更好更快的发展,使自己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能力,就要打造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品牌,在这一方面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当前国内社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论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

(一)激发学习兴趣,创造学习环境

现代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共存,内容充实丰富,形象生动,这样往往能够把抽象的语文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距离学生很远的、他们不熟悉的教学内容拉近和学生现有水平的距离,更好地、简化地使学生来了解相关知识,从而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甚至心理触觉产生全方位的刺激,这样不但能够给学生带来深刻的印象,也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就能够非常好地来提升中职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如教学《六国论》,作者借六国以赂求和最终灭亡的史实来讽刺北宋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内容涉及较广,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将七国之间的复杂局面和北宋与周边列国对峙的形势以及像苏洵一样的中国古代爱国文人们心系国家的胸怀等内容合理地组合起来。如此,学生便可轻松而又清晰地理解文章内容。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学习过程,除了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之外,还有就是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从语文教材的角度来说,培养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发现美、体会美的过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语文教学靠的是一支粉笔、一面黑板、一张嘴,这样抽象的满堂灌的模式很容易使学生疲劳,也难以落实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就可利用相关的文字、图片、漫画、视频……多种形式向学生呈现需要学习和感知的内容,为学生审美创造条件。如在教学《琵琶行》一课时,可以先播放抑郁忧怨的琵琶曲,用幻灯片推出皎洁的月色、浩淼的江水、瑟瑟的秋风、凋落的枫叶等画面。忧伤的乐曲,凄清的画面顿时将学生引入低沉的氛围中,为理解文本奠定了情感基调。诗中描写音乐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堪称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典范。学生在欣赏中慢慢进入角色,陶醉在美妙的情境氛围中。

(三)挖掘潜藏情感,把握文本主题现行

中职语文教材中大多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它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并且始终伴随着强烈的感情活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多运用语言、手势来引发学生与文本产生情感共鸣,但往往效果欠佳。由于受年龄、文化基础及阅历的限制,中职学生凭借现有的文学欣赏能力难以深刻理解过去的生活或情感。假如在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便会顺利解决这一难题。如在学习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先播放散文《荷塘月色》的朗诵带。随着“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周围”等一幅幅直观、形象画面的展示,学生如身临其境,无需教师多讲,学生就可深刻感受文章的索淡朦胧与和谐宁静。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注意点

(一)全面理解,更新教育观念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资源和技术支持,这些新技术只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资源和环境,现代信息技术本身不会孤立地发挥作用,它只有在现代先进的教育观念指导下,体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时代精神,才能对教学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简单生硬地把现代信息技术嫁接于传统教学中,不仅不能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反而会成为强化传统教学模式的工具,这就要求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正确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合理运用,提高辅助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是目的。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合理原则:即根据中职学生基础、教学时机及教学内容实际来运用。语文学习是一个反复阅读、不断积累与内化的过程,现代信息技术代替不了学生“内化”的过程。部分教师简单地将课件作为“书本和黑板”的搬家,自己成为单纯的电脑操作员,师生间富有情趣的交流变为人和电脑间毫无情感的交流,这样的教学,不仅没有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不能提高教学质量,反而会阻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三)正确认识,处理两种关系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针对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声情融汇、形象直观等优势可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当然,传统教学也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教师漂亮的字迹、美观的板书、声情并茂的朗诵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无疑也是对学生美的熏陶。在实际教学中,只有把两者相互补充才能相得益彰,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科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有形、有声、有色,让学生肯学、乐学,为培养动手型、创造型人才提供优良的环境,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教育现代化的到来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乘着现代信息技术这列高铁,迎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深入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优化组合的规律和途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中职语文教学激流勇进。

作者:张本军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张渚中等专业学校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地理教学论文

一、激发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习惯的重要前提。枯燥的教学氛围,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学生只能是机械而被动地参与,根本无法实现思维的激活、创新的闪现,更别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改变以往枯燥的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以激发与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改变以往单一而枯燥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为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在整节课中都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探究动机,这样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思维活动。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则幽默的故事、一曲动听的音乐,一段精彩的视频、一张生动的图片、一个有趣的问题等,都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展开参与探究的动力。灵活的教学,在教学的主体部分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为学生的主动思考与积极思维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学生始终处于思维的亢奋状态,如开展互动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彻底改变以往的知识灌输,而是让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这样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

二、有效提问,引导学生思维形成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将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使得学生失去了思考与探究的机会,地理思维能力自然无从谈起。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困难处、思维的转折点处巧妙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展开主动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在探究中创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逐渐形成。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置疑。为了引发学生的关注、加强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设计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以问激趣、启思、导行,激发学生学习的“愤悱状态”,这样才能让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目的,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展开互动探究,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二是学生的质疑。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自主提问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解决问题只是一种手段,而发现问题则是一个思维过程,是学生与知识对话的过程,进行思维的碰撞。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解决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还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问难,让学生能够自主地提问。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丰富学生思维表象学生正处于由形象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的获取与加工,丰富学生的思维表象,这样才能上升为规律性认知。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的诸多限制,来为教学提供更为丰富、直观的教学素材,从而帮助学生从中获取大量直观认知,进而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与启发下,在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究下,促进学生由对事物的感性认知上升为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理性思考。比如在对等高线以及季风气候进行讲解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进行演示,采用动画模拟的效果能够更加直观地将这些知识讲授透彻。同时地理学科的系统的知识涵盖量是比较丰富的,对于不同的地理事物有着不同的解释,所涉及的知识涵盖方方面面,所以我们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设备来辅助我们进行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工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更加生动形象,通过这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现代信息技术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还原地理的真实面貌,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教学,增加课堂的积极氛围,能够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在对整体知识复习时,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制造时间轴,将地理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依次排列,以动态的时间轴穿插起所学过的知识,能够达到不错的效果。

四、运用地图

培养学生思维习惯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承载着更多的地理事物空间分布信息,既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作,又是应用地理的基础。现行地理教材中各类图形图表占有很大的比例,简明、生动、易读,这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用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图方法,在读图时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以及重要的地理界线等。这样才能发挥地图的功效,帮助学生获取更为丰富的地理信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如关于五带分布,文字叙述相对来说繁琐,为此我们可以将其简化浓缩于图上,更具简洁性,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地图的运用,培养学生用图、读图、作图能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五、课外活动

延伸学生思维空间课外有着更为宽广的空间,我们要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以此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扩大学生的地理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去创新。如学完“气温和降水”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并能充分地将课堂所学地理知识用于现实生活中,我让学生运用温度计进行测试,记录下温度与降水数据。这样的课外活动并没有让学生只是机械地学习与记忆教材知识,而是将学习与生活与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更好地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清地理学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地理学习观,而且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更能让学生在宽广的现实生活中去领会教材中所没有的奥秘。我们不仅要为学生设计丰富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来,与学生一起来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带领学生一起走进宽广的地理空间。

作者:文静单位:甘肃省平凉一中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物理教学论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大学物理中的应用

在大学物理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的辅助教学有着诸多优势,促进了大学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第一,信息教学通过声像、模拟等首选,更直观的展示了物理现象、物理实验等。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更全面、视野更宽阔,增强了教学效果。例如光波教学中,利用动画形式演绎物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生动、逼真、形象,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二,信息技术的教学参与使复杂、抽象的物理问题简单化。例如,在物理实验中,一些物理现象极难扑捉,通过多媒体的“慢镜头”播放物理现象发生的过程,使难以理解的物理现象反复出现,加深了物理实践与物理理论的联系,使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第三,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物理课堂生动、活跃,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感官。例如,分子力学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图文结合,从微观到应用,使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和想象,更容易建构物理模型,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第四,信息技术通过课件的播放,使知识以一种更形象的形式表达出来,减少了课堂板书的繁琐,同时也减少了绘图量等。一方面,确保了物理知识表达的迅速、精细。另一方面,节省了课堂时间,使学生有更充足的实践进行相互讨论、独立思考,提高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参与性,促进了物理教学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问题

首先,科技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并不陌生。可是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了解多趋向与游戏、信息沟通等方面,对其在教学中应用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第一,学生对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并不了解,认为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就是将课本知识移到屏幕上,并无多大意义。第二,大学物理教学中,对知识的安排不太合理,致使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难以发挥,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参与教学并无多大兴趣,反而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并不愿深入了解。其次,物理教学课件制作太过粗糙,一些教师就是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也不经过加工处理,无法体现课件的特色,亦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此外,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课堂成为多媒体与学生的“天下”,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受到影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难以发挥,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难以激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死板、无趣的课堂气氛,影响了物理教学的有效性。再次,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物理教学,整合了零碎的物理知识,更加突出物理知识的综合性、系统性。然而却降低了对基础知识的关注和认知,不利于学生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影响了物理教学的全面性,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使其不能产生强烈的物理探索欲望,难以在物理学习中有所突破。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大学物理教学的思考

在信息技术利用中,一定要明确信息技术是一种教学工具,对其科学、合理的应用才能优化教学,提升教学水平。首先,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信息技术要围绕学生这一教学核心因素发挥其作用。不能否定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性,也不能忽略教师在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作用。要将各种教学资源科学的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学习气氛浓烈的教学环境,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其次,对于课件的准备决不能马虎,从选材、制作到修改、应用的各个环节都要精心准备、细心加工,确保教学课件的新颖、独特和创新性,使课件播放能够密切的配合教师进行物理知识的传播,使其能与教学设计相辅相成,实现大学物理教学的更高水平。再次,在信息技术利用中,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科学、合理的利用多媒体。例如,在对一些复杂、抽象知识的讲解中,教师的表达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探求,这时,适当的声像信息能刺激学生感知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教学得到优化。同时,学生也会在与教师的交流沟通中,产生强烈的情景印象,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记忆更加深刻。第四,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广泛的物理知识信息,使物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拓展,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获得更丰富的物理学习经验,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物理教学中,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第五,协调好学生、教师与多媒体的关系,是三者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知识的接受者、加工者、存储者和应用者,教学参与对学生成功的建构物理知识非常关键。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领路人、激发者,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是学生获得教学参与动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决不可忽视。另一方面,多媒体只是一种教学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只是一种教学手段。教师是这种工具的应用者和掌握者,决不能使自己成为教学工具的附庸。要科学的配合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状态,及时的调整课堂气氛,促进物理教学的优化。

四、结语

信息技术参与教学的优势得到了教育界广泛的认可,但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大学物理教学中,我们要理智的认清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和问题,有针对性的完善多媒体教学应用,结合教学实践优化大学物理教学,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水平,使现代科技能够更好的在教育中发挥作用,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作者:尹志会刘逸鹏单位:衡水学院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英语教学论文

一、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主要优势

(一)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激起学生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正如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作为一种积极活跃的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中职生英语基础薄弱,对于深奥的知识本身就望而生畏,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只是机械地进行语言知识的灌输,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这样的教学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目标。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在英语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得原本枯燥抽象的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富有动态感,极具感官上的冲击效果。这对于中职生来说极具吸引力,从而能够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强烈的参与热情。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相关研究表明学生靠听只能记住16%,靠看只能记住25%,而视听结合则可以记住65%,现代信息技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信息,可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带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来参与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使得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加快乐而有效。

(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逼真的语言环境,利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成功的英语教学不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语言知识点,而是在于学生能够将所学语言知识用于交流与交际,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采用一支粉笔加一本教材加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只是在机械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大多只是死记硬背,而并不能将这些语言知识点与实际运用结合起来。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功能与处理效果,具有化无形为有形、化静态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可以突破传统教学中所难以逾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可以突破时空限制,模拟三维的动态环境,将真实的生活场景与交际情景直观而动态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创设逼真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这样学生对于语言知识点的学习就不再是机械而单纯的记忆,而是将知识点与具体的场景与情景结合起来,这样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与交际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实现由“要我说”到“我要说”,由被动参与到主体参与的转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对语言知识的内化,真正为我所用,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深入渗透文化,培养学生社会文化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要想学好英语这门语言,就不能只是简单地学习表面,而是要将语言与文化背景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深入而全面地了解英语文化,才能真正地掌握语言的精髓,提高学生社会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真正地学好英语。现代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的文化素材,让学生接触政治、经济、文化等,以增强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内容来为学生收集相关的学习素材,包括影视剧片断、报纸杂志、新闻报道、政治材料等,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了解西方国家。只有具备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

二、英语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几点原则

(一)本身的实用性现代信息技术是为特定的教学内容服务,是为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服务的。这对现代信息技术本身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本身要具有实用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从而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我们不能只讲究外在的华丽,在选取图片等素材时只看重其趣味性,而忽视其与教学内容的关联,忽视本身的价值性,这样的信息技术只能博得学生一笑,而无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知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注定是失败的。要选取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的素材,既重趣味性又重知识性,这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将学生的思维转移到新知的学习上来,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的时机性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具有重要的教学优势,但它并不是万能的,并不适应于任何一节课。也就是说我们要讲究运用的时机,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要合理运用。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思维涣散,当学生难以理解时运用,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参与的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也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功效,以此为平台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进行积极的交流与交际。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英语教学只能陷入满堂灌,这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并无本质上的区别。教师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走进英语殿堂,在探究与交流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有目共睹,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界人士的一致认可。我们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研究、学习与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创新与总结,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足,规避劣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使得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中职英语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更加生动活泼,更加富有成效,让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有所成所获。

作者:赵仰博单位:河南省三门峡黄金工业学校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文学教学论文

一、引言

包括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在内的地方院校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6年2月,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评估,由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凯里学院。经过7年多的建设,学校无论在学科专业建设、师资培养、人才培养、教学条件建设,还是在教学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都上了新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黔东南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凯里学院继续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特别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投入较大,逐渐改变了教学中“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局面,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由于部分教师对现代技术的认识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对现代技术的应用方面仍然缺乏合理性,亟待改善。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英美文学课程由于其独特的内涵要求和教学目标,使其拥有独特的教学原则和规律。纵观我国的英语教育教学历史,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无论是在教学要求还是在教学形式上都在不断演变,20世纪90年代以前主要以纸质文本的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阅读与分析为主,自80年代末开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广泛认可,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高效应用的背景下,为传统英美文学教学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形成了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网络信息技术为英美文学课程提供了建构主义提倡的教学环境。、

二、英美文学教学现状

英语专业的英美文学课程属于高年级开设课程,根据相关规定、英语教学规律和学生基础,该课程以《英国文学》和《美国文学》的名称分别安排在第6学期和第7学期。根据调研和分析,生源和教学总体呈现以下状况:

(一)学生基础薄弱。2012年,笔者对凯里学院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研,发现学生进校时英语基础普遍较弱。以英语专业(旅游方向)学生为例,该班共有48名学生,其中外省籍学生3人,贵州省非黔东南籍学生8人,黔东南籍学生37人,全班平均高考英语成绩为88分,最高分为132分,最低分为36分,可见,学生入校时英语基础总体相当薄弱。

(二)教学时数不足。根据规定,文科专业的总学分数控制在165学分以内,计划学时控制在3140学时以内,扣除通时教育课程、生涯教育课程、特色教育课程、集中实践环节、教师教育课程、创新素质与综合能力、课程实践实验等,专业课的计划学时只有1536学时,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在课程设计和安排方面不得不最大化考虑基础课程的利用,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最大化弥补学生英语基础的“先天不足”,每周学时为2学时,总学时为72学时。而英美文学信息量和阅读量较大,72学时不能很好顾及作品的研读,更多的是涵盖了其中的基本知识、流派、著名作家等,颇有文学史的教学形式。

(三)图书资料缺乏。近年来,由于办学需要,凯里学院大量购入图书,社会各界也大量捐赠图书,学校的图书总量上了新台阶。但是,在外文图书方面,仍然显得数量不足,特别是原版图书较少,还不能完全解决学生阅读原著的需求。

(四)学生兴趣不浓。从教师反映的情况以及在学生中的调查结果分析,由于学生的英语基础、个人爱好等因素,大部分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不浓,导致学生在文学作品欣赏、文学现象探索等方面缺乏积极性,平时的学习缺乏主动性,文学作品阅读量小,达不到相应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英美文学课程方面花时间,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急功近利的心理非常明显。

三、现代信息技术对英美文学教学的积极影响

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介入,主要强调对文字处理、视频处理、音频处理和网络资源的引入,文字、图片、电影、歌曲、音频等资料以及网络资源的应用,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取舍等方面的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英美文学教学实践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改变观念,创新实践。现代信息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导致外语教学活动与传统模式有着较大的区别。面对新技术和新要求,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在原来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调整,在教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顺应教育发展需求,适应新形势下的文学教学内涵要求。

(二)拓展资源,提高能力。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渠道主要是课本和教师的教案,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这一模式受到了彻底的颠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得到无限的拓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的背景知识、文学文本以及相关的分析材料等。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在英美文学领域中的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节约时间,提高效率。文学课程,无论涉及文学概论、文学作品赏析、文学史等,信息量都非常大,在传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基本上是长篇大论地解读文本,或者没完没了地书写板书,教学内容取舍较多。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让教师能在课前准备好课件,在课堂上自如地加以利用,节约了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立体生动,艺术性强。现代信息技术在语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学过程的立体化效果,使教学过程更具艺术性和可欣赏性,能最大化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图片、电影、视频、音频、文字、特殊文学文本结构展示等加大了英美文学教学的艺术性。

(五)易于理解,增强感知。鉴于在语言课堂教学中引入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课堂教学中的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大大得到加强,具象形式一改传统教学中的抽象形式,对文学作品本身和背景知识的理解难度大大降低,增强了学生对文学现象的感性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现代信息技术对英美文学教学的消极影响

有人说,现代信息技术是双刃剑。在语言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但无疑也存在着消极的因素,如果应用不当,势必引起不利的影响,值得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注意。

(一)丧失阅读,流于形式。如前所述,现代信息技术的介入,使英美文学传统教学模式被颠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得到无限的拓展。也就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导致学生不在热衷于原著文本的阅读和研究,容易造成学生按图索骥,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直接在网络资源中寻找答案,流于形式,囫囵吞枣,对文学作品和背景知识一知半解,甚至形成理解误区。

(二)艺术再造,作品失真。在现代社会中,网络资源中的文学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出现,是当下得到普遍认可和接收的事实,例如,小说被拍成电影,诗歌变成歌曲,散文变成音频作品,形成了文学作品欣赏中的“快餐文化”,但是,当传统文学作品被打上现代技术的烙印后,往往发生了文学作品的艺术再创造,从标题到故事情节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文学作品内涵抑或思想性失真。

(三)注重情节,文学性弱。在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图片、电影、视频、音频、文字处理等手段加大了英美文学教学的艺术性,但从另一个方面分析,在艺术性的增加的同时,文学课程本身应有的文学性大打折扣,因为“视频/音频快餐”能促进眼球和大脑的极度闪烁,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了解作品情节和片段,忽视了通过利用优秀作家作品分析进行人性教化和道德教育,因此,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在文学性方面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因为缺乏文学性的文学课程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四)思维肤浅,理性误差。谷启楠认为,“影视作品注重视觉效果,一般比较肤浅,过于直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满足于被动地接受现成的信息而不愿意进行深入的思考,满足于了解作品的故事情节而不愿认真研读原著”、。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在促进学生开展批判性思考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学生不愿意在文字之间寻找意义,更愿意在“视频/音频快餐”中寻找一种视觉上的快感,导致对于作家和作品缺乏深层次的理性认识。

(五)缺少互动,兴趣渐失。人们经常提到“粉笔+本书”是传统教学的代名词,在现代信息条件下,“课件+鼠标”却成为了有些课堂教学的代名词。有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能看见教师的面部表情,学生的信息接收率可高达90%。反之,信息的接收率甚至小于20%,在现代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多媒体设备后面“埋头苦干”,部分学生要么做自己的事,要么表情木讷地听讲,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久而久之,学生会发现教学索然无味,学习兴趣下降在所难免。

五、结语

传统的英美文学教学往往以欣赏阅读为主要方式,以史的形式介绍国别及流派文学,然后辅之以名著的赏析和精读,通过“文本正餐”使学生受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迎合现代社会大众的“快餐文化”,许多外国名著从纸质文本被压缩为多维数码,英美文学教学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也在不断发生嬗变,既有建设性意义的一面,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在当前的高等教育形势下,英美文学教学应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大力改革教学方法,但在一些方面不能随大流,不能对传统的文本阅读过程进行“压缩”,必须坚持文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和培养目标,切实保证教学能做到“正本清源”

作者:李玮单位:凯里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改革探析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现代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就如何运用好信息技术,着重从教育资源统整、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式的更新、教育功能拓展等方面作一阐述。

目前,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也是近些年来投入较大的方面。在一些学校,多媒体、校园网已像校舍、教学仪器一样成为学校的必备设施,给教育教学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透过现代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繁荣现象,理性地分析其成效,不难发现我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多还是浅层次的。比如,多媒体教学大都是看重对学生感官的强化,或解决一招一式的教学难点,还没有充分开发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即便是目前搞得如火如荼的网络教学,也多是着力于对现行教育的能量放大,还没有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随便进入一所网校,基本是名师主讲,同步(或异步)辅导、答疑解惑等传统教学程式,具体内容多是将课本、教案、习题等复制到网上,除自由度大一些外,似乎还显不出更强的优势。当然,对现有教育的优化和拓展是计算机及网络应发挥的重要功能之一,但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作用绝非仅此,计算机特别是互联网带来的大信息量及时空结构的变化,使我们得以在新的观察视野和操作环境下预设和创新我们的教育体系。

一、对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深化

众所周知,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升级换代频繁。与此相适应,通讯设备、家用电器乃至游戏机都在一次次更新换代,不断推出新产品、开发出新功能。与之相比,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功能开发和利用就显得迟缓,如前所述,跳不出传统的框架,少有革命性创新。这里涉及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关于计算机及网络对教育作用的认识。从计算机引入教育开始,人们就将其定义为计算机辅助教育,即CAI(Computer—Assistedlnstruction),因而对计算机的功能利用也就局限于传统教学的辅助手段。其实,这只是其作用之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及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应从一种辅助手段跃升为基础手段之一,或称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教育,即WBI(Web—Basedlnstruction)。CAI是一种静态的改良,WBI则是一种动态的变革,基础(Based)和辅助(Assisted)虽一词之差,但其中却蕴涵着一种观念上的创新,即把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从一种辅助地位提升到一种基础地位。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可能跳出惯性的思维模式,增加一个维度来思考和规划教育改革。一方面,要根据当前教育的需要来引入现代信息技术;另一方面,要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所能提供的条件来设计教育,或者说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来实现教育的创新。我们以前做的大量的是前一方面的工作,对后一方面的研究和实践都还远远不够,然而,只有后一方面才有可能帮助我们对传统教育作出实质性的突破。

二、教育信息资源的统整

计算机网络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信息容量大。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育改革应充分考虑,这一特点。陈至立部长强调;“要把教育信息源建设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教育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筛选和梳理网上的有关信息;二是发掘、整合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教育信息资源。在此基础上建设适用的教育网站和信息资料库。人们称网上信息为信息的海洋,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在这个海洋中学会游泳而不是被它淹没。要想使每个人都能便利地进入网络和高效地获取所需信息,除硬软件的设计要更体现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外,还需要有实用、快捷的信息服务。人们需要的是精品信息、分类信息、鲜活信息,希望节省网上查询时间,信息之车直达用户之门。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要以此为原则。对于学校教育资源的开发,我国目前还存在着各自为阵的现象,且多借助于名师名校效应,一些学校为了自己的“品脾”和既得利益而固步自封。在具体内容上,多是课堂教学的翻版,少有基于网络教育需求的统整。网络信息的特点在于其共享性,系统化、规模化、大留学论文网众化是其发展方向。我们应利用教育管理权相对集中的特色,克服教育信息开发的低层次重复现象,着力于教育信息资源的统一开发、规划和整合。在这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及一些地方政府已作了不少工作;但总体来看,网上教育信息还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有些也体现不出比其他信息渠道包括书本太明显的优势,并且网上还时有劣质信息的干扰,这也是实际上真正上网学习的学生比上网游戏或聊天的学生少得多的原因之一。因此,网络教育信息的质量亟待系统地提升,否则将是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网络教育信息主要应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教学信息,这应是精选且多样的;二是教和学的参考或备用资料,这应是大量且有序的。并且这些都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功能优势,充分体现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以学生最喜欢的方式呈现。这样,从质或量上才会对传统的教材、教参、习题集等产生巨大的超越。

三、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育信息网与资料库的建立,特别是计算机越来越强的智能性,可以作为人脑的延伸,代替人脑的部分功能。这就使以传授知识和记忆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传统教学中许多要我们记在脑子里的东西,现在可以储存在电脑里。因而面对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及时将它们整合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根据现代信息技术提供的条件来调整教学内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统筹考虑人和技术两个方面,即哪些内容是计算机可以代替我们去做的,哪些是人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包括现代信息技术本身带来的新的教学内容。如阅读是传统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这方面的教学花去了大量的时间。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全新的阅读方式,它提供的电子多媒体读物使阅读与感受、体验结合在一起,大大提高了阅读的趣味性,计算机及网络的联想功能、非线型地组织和管理信息,给我们提供了高效的检索式阅读方式。因而阅读教学应从单纯的内容记忆或文本阅读技能的转移到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检索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上来;又如,随着信息环境的开放特别是互联的发展,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各种各样的思潮冲击着我们的主流思想,尽管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德育为首,但目前学生中一些思想意识问题还不容乐观。现代信息技术在这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它可以是不良信息的始创者,也可以成为学生精神食粮的供给者。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充分开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功能,清除网络污染,加强网上正面信息的力度和可接受性,另一方面在学校德育内容上要紧密结合现代信息环境的实际,改变疏离学生的枯燥内容的灌输,增加鲜活的有利于培养学生辨别和选择能力的素材,特别是注重学生的自律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教学内容的变革必然涉及到教材的编写问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材,已是教学内容的惟一载体,由于有信息资料库的强有力的支撑,教材可以采用与传统不同的编写方式。如教授一个定理,教科书不必给出从定理的提出、证明、例题到练习等一个完整的套路,可以略去某些环节,让学生自己去完成,或只提出问题及相关资料概况,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去论证、去解决问题。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材,给出的主要不是要记忆的知识,而是问题、思路或策略指导等。

四、教学方式的更新

互联网上有了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和多样化的呈现形式,我们就有条件采用全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最基本的教学中的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和手段,可以被计算机及网络所提供的集成化的教学环境,如多媒体学习系统、资料库、演示环境、辅助学习工具、师生交互环境等所取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充分表达教学意图;学生可以通过下载学习软件、网上查寻资料,通过电子邮件或BBS等与教师、同学交互联系等方式来完成学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学模式或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就有了更大的可能。例如,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提供的丰富信息可以对学生的可能差异实施较大面积的覆盖,从而实现对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计算机网络可以递进具有较大预设空间的课件,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这样,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会得以更好地体现。又如,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是目前被广泛认同的一种观点。在实际中人们也进行了诸如主体性教学、参与性教学、活动式教学等不少有关实验研究,并取得了不菲的成果,但这些却久久不能进入主流教学。这里的原因除了认识问题以外,现实教学条件没有提供所需的便利也是重要方面之一。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师、课堂、教材等都可以成为变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求教对象,在适合自己的时间、地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料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可以获得较充分的自由和便利,更大限度地体现学习者的意愿。教师的作用将更主要体现在学生自行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引导,营造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学习氛围及背景。再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为此提供了新的途径。计算机及网络本身就呈现了一个无边无际的神秘世界,给我们以无限的想象空间,吸引着我们的求知兴趣,启动着我们的创新智慧,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创造路径。例如,最基本的对网上众多信息的分析、归纳、抽象等,就可能找出倾向性、法则性、因果关系等规律,就可能得出新的结论。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能给我们提供的这一环境,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成份。教学的过程离不开发现问题、分析论证、实验检验、表达交流等环节。利用计算机及网络可以为此创设更充分的条件: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实验的丰富情境和操作平台,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等。北京景山学校的“景山教育网”已推出了“情境探索学习”模式。不仅在中小学,此类的教学和研究可以推及大学、研究生乃至研究人员的研究。通过互联网可以向多方面求教,可以与国内外同行一起来探讨问题,可以在一定范围组织研究伙伴并随时进行讨论交流等。总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应将此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

五、师生关系的改善

教学民主、师生平等是我们一贯的追求,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此都有探索。但从总体上看,教师仍占据着优势地位,甚至师生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平等。在面对面的教学中没有多少学生敢顶撞老师,不用说体罚、贬损学生的事时有发生,就是教师对学生一个脸色也足以影响学生在班级中的地位。网上教学可以从一个方面改变这种状况,师生不直接面对,学生对教师的敬畏程度可以大大降低。《北京青年报》曾刊登过一篇文章,题为《网络教师有点困惑》,其中讲到:“最让他难堪的是,当教师十几年,头一次遭到学生的痛骂,还是集体痛骂。虽然不知道学生的名字,但肯定是他的学生。‘他们什么都知道,就像当面撕开我的脸皮,这太难堪了’”。这种对师道尊严的反叛虽然有点极端,但从一个角度可以看出在网络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一些网络学校打破传统的观念,把学生当作客户来对待,树立一种服务的思想,由此将出现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网络教学中师生关系的改变从根本上讲还不在于是否面对面这种形式,关键是师生内涵的变化。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权威者,教师把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自然就站在了居高临下的位置,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与教师站在平等的位置上。而在网络教学环境下,打破了知识权威的神话,谁也无法对知识进行垄断,从知识占有量上来看,教师与学生的差距正在缩小,在一些最新信息的获取方面教师可能还不如学生。笔者曾与一位博士生导师谈他带研究生的方式。他说他主要是设计一系列课题(这些课题也是自己的研究范畴),指导学生选择。学生根据选题要求,主要通过网络去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学生得到的是国内外最新的信息,不少是老师不知道的,在许多方面教师要向学生咨询或学习。从这个意义上留学论文网讲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会自行放下尊严,师生教学关系将得到更大改善,不仅是我们今天所追求的一般意义上的主导、主体关系,可能更增加了同事或是合作伙伴的成分。广泛意义上的网络学习,更模糊了师生界限,谁都可以在BBS上请教或提出问题,同样,谁都可以在此解答别人的问题,这就无所谓教师还是学生,所有参与者成为一个学习或讨论问题的共同体。

六、学校体制的变革

据悉,截止到2003年,教育部批准的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在内的高校远程教育试点校达67所,网上大学生达124万人(数据摘自中国远程教育2003年第一期)。网络学校的出现,本身就是对传统学校体制的一种创新。它冲破了传统学校的时空限制,使主办学校的教学影响迅速扩张。特别是一些重点学校的教育理念、信息资源、师资力量等得到大力开发和利用。这既满足了社会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又为学校带来腾飞的机遇。通过网络学校不仅把学校的教育资源向外界输出,也导致了大量社会信息和资源的输入,丰富了学校的内容。如一些网校的建立,本身就是和信息企业合作的结果,这就把这些企业的有形的和无形的资源,包括高新技术、经营理念等引入了学校,这将对学校的治校方式带来深刻的变革。本网络学校的优势在于它的无极限延伸性,不仅可以延伸到国内各个角落,还可以扩展到世界各国。英国牛津大学已成立了世界范围的网络大学。更进一步,还出现了一些学校联合组建的网络学校,特别是一些世界名牌学校的强强联合,不仅实现了优势互补,体现了规模效益,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世界范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推动着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据悉,日本公立东北大学即将通过与韩国汉城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20余国的80余所大学结盟,凭借网络教学、交换学分等方式,共同建立全球性大学网络。实际上,网络与学校结合,可以创生出无限的教育空间,又可以衍生出无穷的办学组织形式。这些将对封闭的学校体制产生强大的冲击,使学校体制跃出传统的框架,在更开放的背景下获得新的突破。

七、教育功能的拓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的着力点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如网络学校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目前一些面向中小学生的网校,在招生宣传上就如何帮你提高考试成绩,考上好学校为重点,内容主要是课堂教学的强化,不少是为应试服务的。这也是其吸引力所在。实际上,目前一些家长让孩子上网学习的主要目的也就在此。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除了校外应试辅导班、课外应试资料等以外,学生又增加了一项应试的网络学习负担。一些网络大学,也多以承认学历文凭为招牌,主要内容为学历教育。包括网上研究生教育,走的也是招生、办班、上课、考试的老路。一些人上网学习主要还是为获取文凭。这些在我国目前教育稀缺的状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也有其存在的价值。但笔者认为,在我国,网络教育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它的普及性和多样化,而避免使其成为“应试教育”的一种补充手段。我国幅员辽阔,教育发展不平衡,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克服时空上的障碍,使优质教育资源为更多的人,特别是不发达地区的人所共享,使这些地区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这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其另一个重要的功能在于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在第五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以远程网为依托,形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开放教育系统,为各类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服务”。便于社会化、多样化是网络教育的优势,因而网络教育要侧重于大众多方面的教育需求。如农民要想知道世界各地农副产品的价格,个体户要学经营,公务员要补充某方面的知识等,都应能从网络教育中得到满足。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要注重围绕国民多方面的需求,为国民的终身教育而设计。

八、学习理念的提升

上学读书,这是传统的学习观念,虽然近些年人们对学习的认识有了较大拓展,重视了在实践中学,在社会生活中学等多维学习,终身学习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但总体来说,人们学习的观念还有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终身学习远还没有成为大多数人的自觉行动。其主要原因一是没有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条件,二是许多人还没有学习的紧迫感。现代信息技术在这两方面给人们的学习以促进。第一,现代信息技术能给大们提供前所未有的学习便利条件。当网络教育真正走向大众的多样化需求,成为全民学习的大课堂时,任何愿意学习的人都可以在家里、在办公室、在一切可以上网的地方学习自己所需要的内容,这时学习才能真正不局限于学校和传统的学龄期而伴随人的一生,学习的目的才不仅是为了升学而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才不是谁要求或规定的而是自己选择的,总之,学习才能自然地融入生活之中。第二,现代信息技术本身也是激励人们学习的启动器。一个人不懂得计算机及网络的基本原理、功能和操作,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进入网络,如果不留学论文网懂英文,大量的信息风暴只是一堆不起作用的符号,对网络技术的掌握和运用不熟练,也直接影响着人本身的信息化程度等。人和现代信息技术互为对方开拓了巨大的空间和丰富的内涵,不用说现代信息技术中运载的大量信息,就是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本身不断出现的新概念、新功能,也是任何传统学科都无法比拟的,个体的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其发展变化,也才能运用它来完善、丰富和提升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对学习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体验恐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会深刻,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才将像吃饭、睡觉一样必需和伴随人生命的始终。《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技术绝不是强加于传统体系上的一堆仪器,也不是在传统的程序上增添或扩大一些什么东西。只有当教育技术真正统一到整个教育体系中去的时候,只有当教育技术促使我们重新考虑和革新这个教育体系的时候,教育技术才具有价值”。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改革与创新也应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抓住目前我国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的契机,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深入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我国教育的跨跃式发展的有效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植物保护现代信息技术论文

1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1.1多媒体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指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图片、文字、声音等节能型信息交换的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强的控制性、交互性和集成性。国外的植物保护信息化建设较早,其成果比国内相对较好,国外用电脑演示了很多商品化或者即将商品化的先进的植物保护软件,对植物保护信息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使现代化的植物保护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分类学信息系统、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对植物病理和植物保护的大量资料和文献进行有效的综合、保护和记录,使人们意识到植物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先进的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能够通过植物病变模拟和植物病害诊断系统有效预防植物受到病害。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植物保护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管理,使现代植物保护呈现出智能化、系统化特征,这植物病虫害的防护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有效提高了国家农业生产和经济效益。

1.2信息网络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

现代植物保护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了植物保护信息资源共享,并且实现了跨国界植物病虫远程监测及相关信息数据的即时反映,使国内外的植物病虫害预警效果良好,并有效控制、防治了植物病虫害情况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经济收益。目前,我国植物保护领域的信息网络化发展已经呈现出较为稳定的状态,植物病虫害防护初见成效。信息网络技术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有效实现了植物保护信息系统内相关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植物病虫害预防和预报的准确性、实效性,全国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将信息网络技术和植物病虫害预报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建立科学全面的植物病虫害监测预报信息计算机网络传输管理系统,有效提高了植物病虫害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利用率。

2结语

随着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技术的植物保护信息化技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并不完善,我国的植物保护信息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值得人们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作者:刘书琴 单位:重庆市铜梁区水口镇政府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创新大学教育论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大学教育创新的影响

(一)使大学教育观念得以转变

部分高等院校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认为学校课堂是实施和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但信息时代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校课堂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途径。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不同区域内的知识信息,并且利用网络快捷的传播优势,不断传递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文化。大学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开展远程教育,使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接受教育的时间和地点,不用再受学校和课堂教学的约束,而是随时都能够接收到专业知识。并且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的是开发化和大众化的教学形式,使教学过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活力。

(二)创建出了新型的教学模式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大多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常常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一直处在被动的学习地位,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导致学生一旦脱离教师的指导,就无法对知识信息进行学习和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人才,大多是知识性人才而非应用型和创造性的人才,对未来社会的建设发展也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而现代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还为学生提供了先进的认识、分析、探究知识的工具,并着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利用网络平台及时的为学生解决疑问,讲解重点、难点[2]。并且组织学生积极的对学习内容,自主的进行探究和实践。现代信息技术,不仅有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工具,也使学生成为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真正的主人。现代信息技术对推动大学教育创新有独特的优势,它能够将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转变成为现代化的远程教学模式、自主学习模式、合作探究模式等,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大学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有助于培养更多创新性人才

信息时代的应用型人才,除了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技能,还要具备对所学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灵活运用的能力。要想成为创新性人才首先就要形成创新性的思维,其中包括逻辑推理、批判意识、发散思维等方面的思维能力。现代信息技术为大学的素质创新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学情境和条件,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开发性、自主性、协调性等特点,不受教学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学生可以随时与教师和学生进行学术交流[3]。并且学生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进行实践探索、模拟实验,把传统课堂上的不可能变为可能。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推动了大学教育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

二、结语

总之,现代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大学教育从多种角度进行分析、探究、实践,并且更加深入的认识到大学教育创新的本质和价值,并研究创新出大学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方式,从而促进信息时代大学教育的发展创新,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创新性人才。

作者:陈龙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教学论文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历史教学作用进行优化

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对于历史教学来说,语言的描述还是略显枯燥和不足,很难将学生引入真实历史的回忆当中。例如,在教学《甲午战争》时,教师可以寻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播放,例如电影《甲午海战》和《甲午风云》,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当时中国的落后、所受的屈辱、将士保家卫国不惜牺牲的壮烈情怀,以此来触动学生的心灵,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其中的耻辱,以此来激发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高尚情操。

二、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1.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核心目标。相对来说,历史考试的内容难度也是越来越大,因此这种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教学模式不得不发生改变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现代信息技术是时展的产物,它将造福于整个社会。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学习量进行最大化,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历史的质量。

2.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

对于现代高中历史教学来说,多媒体设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此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充分的运用,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日常的教学当中。在对课程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配合相关的影视资料和图片资料,以其图像效果和声音效果,给学生一种最为直观的感受,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历史的兴衰荣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已知的历史内容作为基础寻找相关的历史信息和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范围。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应用多媒体设备可以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感和存在感,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有着非常大的帮助,能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健康长久地发展。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的教学需求。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在当今社会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作者:李霜霜 单位:贵州省习水县绿洲高级中学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幼儿安全教育论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于优化幼儿安全教育的作用

1.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拓展幼儿思维空间

幼儿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态度、养成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很重要的基础。幼儿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加上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他们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了新鲜和好奇,都有着探个究竟的强烈欲望。但是,他们明辨是非、分清好坏的能力不强,对什么是危险、危险带来的后果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这样,就导致幼儿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幼儿期也成了一生中最容易发生危险和意外伤害的阶段。为了能够让幼儿懂得基本的安全知识,强化一定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在教学中可以从兴趣入手,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利用投影、动画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枯燥的安全知识变得直观形象,浅显易懂。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让幼儿对生活中不容易感知的一些现象和经验通过模拟、演示进行情景再现,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既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安全教育的热情,又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具有初步的安全保护意识。如我班开展了“阳台上的安全”教育活动,通过观看视频,让幼儿明白阳台作用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在阳台上活动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对视频中的一些正确和错误的动作加以判断,规范认识,逐步建立起维护自身安全的正确意识。

2.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安全教育过程,可以减轻教师教学负担,加快幼儿安全行为的养成

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充分激发了幼儿的兴趣,丰富了幼儿安全教育的内容,教育效果事半功倍。在各种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将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一些图片按照教学流程做成课件。一方面形象生动的活动内容使孩子更感兴趣了,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幼儿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利用多媒体,给孩子们介绍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告诉孩子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话,不要吃喝陌生人给的东西,要记住自己家的具体位置、家庭电话号码,熟悉身边的一些重要标志,如小心触电、当心滑倒等,对于110、120、119等求救电话能够熟记。孩子们在观看多媒体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了安全知识,促进其养成一定的安全行为习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我们还可以直观形象地告诉幼儿哪些做法是不对的,哪些东西不能碰,要远离,以及遇到某些危险情况时应该怎么做。比如,当幼儿鼻涕流血时,通过课件演示,孩子知道应该仰头,用软纸塞住流血处,同时尽快用凉水拍打额部;当家里的煤气泄漏,要赶紧关掉煤气,打开窗户通风等。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幼儿安全教育的注意点

1.贴近幼儿年龄特点,认真选材

安全教育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抽象、难以理解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媒体给幼儿创设情境,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去调动幼儿的形象思维,可以丰富幼儿的安全知识,并加深理解。在进行安全教育时,我们要认真选材,教育内容力求贴近幼儿的生活,如“着火了怎么办”“安全标志大家说”“交通安全记心中”等等。用各种生动有趣,色彩鲜艳的画面,化抽象为具体,使孩子们乐于学习,轻松理解,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

2.贯穿幼儿一日生活,贵在坚持

幼儿安全教育应该贯穿于幼儿园一日生活常规当中,如上下楼梯、做操排队、课间活动等。通过播放音乐、儿歌提醒幼儿应该怎么做,有时还可以把幼儿错误的动作行为拍下来,在电视里播放出来,引导幼儿说说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逐步引导幼儿形成一定的安全意识。同时,安全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它贵在坚持,这样才能起到实效。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现代信息技术对幼儿安全教育有着很好的辅助和促进作用,它充分提高了幼儿对安全知识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作者:吴悦菲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机关幼儿园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下农业经济论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尽管我国正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但是我国的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诸多农业生产者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建设意识亟待提高,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营时,由于是自愿的农业生产结合,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高素质人才短缺,缺少专业的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这对信息化的应用的环境是具有局限性,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只有科技含量较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行业,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水平还很低,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市场发育很不健全,尚无规范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农民经营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农业产出的农业产品尚处于传统的种类,缺少市场竞争力,这是现阶段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挡了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

1.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营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实践方式,是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经营结构,对农业的经营体系做出更好的改革,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对合作体系做出更好的规定,规范农业的经营体系,聘请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经营方式做调整,加快农业内的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性人才,定期举办培训会,使农业内的成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得以提升。

2.发展农业的特色农业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是土地经营者的经营集合,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方式,农业产品的产出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生产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经济效益高,更加优质额作物。提高生产模式和农业的生产水平,打造产品的产业品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处理,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包装转换成具有产品优势的产业,成为特色的农业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3.建立现代农业技术信息网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所带来的是农业经济信息的快速流动、共享,从而加速了农业经济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建立良好的竞争体系,树立竞争意识,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体系的建设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信息市场,逐步形成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经营。同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资源高效配置。现代农业发展着力点就在于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人员科学素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体系建设。

三、结语

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如果想更好更快的发展,使自己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能力,就要打造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品牌,在这一方面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当前国内社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下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和广大的农业研究人员尚有漫长的探索道路探索。

作者:袁晓晖 单位:黑龙江省密山市和平乡政府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农业经济发展论文

一、现代信息技术下农业经济发展概述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信息化发展问题。尽管我国正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发展步伐,但是我国的信息化总体发展趋势不容乐观,诸多农业生产者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到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建设意识亟待提高,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营时,由于是自愿的农业生产结合,缺乏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高素质人才短缺,缺少专业的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这对信息化的应用的环境是具有局限性,在我国农业发展中,只有科技含量较少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服务行业,应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营水平还很低,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不高,信息市场发育很不健全,尚无规范的农业信息化体系。农民经营的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同时农业产出的农业产品尚处于传统的种类,缺少市场竞争力,这是现阶段我国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挡了现代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极大的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建设

1.完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经营结构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的实践方式,是农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因此在发展和经营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经营结构,对农业的经营体系做出更好的改革,建立相关的制度措施对合作体系做出更好的规定,规范农业的经营体系,聘请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经营方式做调整,加快农业内的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农业专业性人才,定期举办培训会,使农业内的成员的素质和知识水平得以提升。

2.发展农业的特色农业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是土地经营者的经营集合,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生产方式,农业产品的产出也要有自己的特色生产方式。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发展经济效益高,更加优质额作物。提高生产模式和农业的生产水平,打造产品的产业品牌,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的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处理,通过自身的加工和包装转换成具有产品优势的产业,成为特色的农业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

3.建立现代农业技术信息网络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所带来的是农业经济信息的快速流动、共享,从而加速了农业经济内部和外部的竞争,建立良好的竞争体系,树立竞争意识,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体系的建设步伐,,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信息市场,逐步形成农业的规模化和产业经营。同时可以通过有线电视播放、村内电话、调频广播等方式传播农业信息。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资源高效配置。现代农业发展着力点就在于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创新组织经营形式,强化科技支撑,提高农业人员科学素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体系建设。

三、结语

现代经济发展规律是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如果想更好更快的发展,使自己的产品更具市场竞争能力,就要打造自己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品牌,在这一方面我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是当前国内社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重要课题。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下农村经济更好的发展,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和广大的农业研究人员尚有漫长的探索道路探索。

作者:袁晓晖 单位:黑龙江省密山市和平乡政府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1)灵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由于借助了信息技术工具以及网络技术,使学生学习更加灵活,时间和空间都不受限制。Internet互联网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进行交流的最常用平台,在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获取知识,无论是使用电脑还是pc、或者是手机,都使移动学习方式随处可见,让学生学习变得更加方便快捷。

(2)自主性。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以学生为学习中心。教师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主导地位,变为学生寻找信息、解决问题的指导者。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培养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习惯。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积极地参与,还要独立地、自主地完成认知过程,并反思。

(3)实践性。做中学是建构主义的思想,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教学理念。在职业教育的课程结构中,需要动手操作的实习实践课程居多。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学生不仅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还要亲自动手操作实践,反复操作,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标。将实体教学改为虚拟教学,降低教学成本,提高了操作安全性和教学质量。

(4)交流性。人的学习最初都来自实践、来自面对面的交流。交流与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互助越来越方便和多样化。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实现了师生之间交流、学生之间交流、学生与信息化智能系统的交流。

(5)探究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教学软件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疑性、趣味性,教师或软件会创设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

(6)创新性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中有实践、有趣味、有自主、有交流。其中,实践是创新的源泉;趣味性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环境,学生敢于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思维。

2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优势,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职业教育学科内容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教学内容以信息化形式呈现,如会计电算化教学模拟软件、DinerDash策略等软件;另一方面,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理念,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等[5]。我国职业教育重技能教育,学科多为实践类,非常适合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为适宜一种或几种的现代信息化教学模式,如电子讲稿与在线测试整合,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与小组讨论整合,教育游戏与合作探究整合,无论什么样的方式方法,要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2)创设问题、提出设想、实践操作、交流合作、巩固创新的学习活动过程。无论是短暂的课堂教学还是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了给学生更多的实践、探究的机会,结合教学,以任务驱动、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富有个性的学习任务,同时提供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并创造一个互动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学生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通过在自主探究、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学习、自主地探索、自由地发挥。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要进行互评,形成良好的及时反馈的过程性评价。活动结束后,学生要积极反思和实践操作,以便于巩固创新。

(3)完善职业学校网络平台,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完善职业学校校园网络,添加与学科内容相关的课件、在线测试、教学游戏、虚拟实验室等现代教学模式借助的软件工具。添加智能跟踪系统,记录学生上网学习的次数、时间、过程、及成果,并智能地进行过程性评价。尤其是在职业教育中,在企业进行实习实践的时间比较长,完善校园网络平台,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还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为学生信息素养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提供完善的教育教学网络环境。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模式,融入了趣味性、实践性、自主性、交流性等教学优势,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捷径,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的发展。

作者:皮健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高中政治教学论文

一、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步体会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突出重点、难点的目的,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教学内容与多媒体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恰当的教学形式有利于理解教学内容,常常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在教育中的最大优势就是能集声、文、图于一体,以直观鲜明的图像、生动精炼的语言,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师的熏陶,提高学习的兴趣。因此,为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教学手段的选用是不能不考虑的。

二、高中政治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要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把握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更新教学观念

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首先要转变观念。我们知道,思想政治学科教材上的知识(概念、观点和原理)往往来说比较抽象、深奥;课本中列举的材料也容易陈旧、过时,不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容易造成误区。而实际上作为政治课来讲,教学信息量是比较大,时政性也是很强的,很多知识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是很密切的,而且现在的高考题也是紧密结合时政热点,千变万化,如果还是以传统的教学观念来传授抽象的理论知识,以“不变”来揣测“万变”的高考,那么不但会与时代脱节,也将对我们的学生产生很大的误导作用。特别是在网络信息资源大爆发的今天,很多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下,一不留神就会被层出不穷的知识海洋所淹没。为此,老师们一定要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特点,认识到当前信息资源的纷繁复杂与更替速度,从政治教材出发,结合课堂实际,围绕相关知识点来不断融入新的知识,从而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同时,在引入新知识的过程中,要学会对知识进行有效的甄别和选择,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到知行合一。

2.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同时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积极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兴趣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课堂效率,但“放开”并不等于“放纵”,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没有很好很合理地对课堂教学做好设计,一上课直接用多媒体抛出几个题目后就撒手不管了,任凭学生自主发挥,完全地放任自流,学生看似讨论的热火朝天,发言精彩纷呈,实则大多问题越来越偏离轨道,甚至有的想法天马行空,课堂教学内容脱离了学生的学习,从而犯了多媒体形式主义的错误。老师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也不加以指导,这样一节稀里哗啦的自主探究课往往表面使同学们意犹未尽,实际上对本节课知识目标的达成作用是极其微小的。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体现在对课堂精心设计和构思上,对多媒体教学的课堂组织上,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上,对本次课堂所需要展开的论述材料进行全面的融合和总结,最终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并深刻理解本节课堂教学的意义。

3.营造多媒体教学环境,提高政治课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多媒体操作能力

因此广大教师也要立足于现代教育,积极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主动地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软环境,将政治专业知识融入到信息整合的课堂结构中去。为此要求教师学习好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知识,逐步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水平、软件的应用水平、课件的制作水平等多媒体教学所必须的各项技能。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过程中,必须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及时通过课堂反思或学生反馈来及时调整教学目标,避免因夸大学生“兴趣”而导致与政治教学目标的“南辕北辙”,“本末倒置”。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会解决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断提高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效果,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论文: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育论文

一、信息时代创新教育的涵义

“如何创新”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创新的思路,设计来源于创新思维的扩散,来源于对问题思考的另辟蹊径,使思维过程中具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演变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突破之思,同时具有开放性、求异性、非显而易见性的特征。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核心在于培养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思维是创新性人才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核心。

二、面向创新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

1.创新教育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契合点

信息技术所带来的多媒体、网络技术的革新,给创新教育创造了一种情境和激发力量及信息环境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个性化、师生关系的民主化等。开展创新教育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而现代信息技术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刺激,能为学生塑造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情境,能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教育氛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2.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创新教育提供了技术基础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构建创新教育模式创设了有利条件。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技的迅猛发展,现代技术开始了全新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开发和利用,并在不断地探索中开始攀向高峰。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飞速发展。飞速发展的internet技术将广泛的资源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使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环境出现质的飞跃。由于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得学生感知和认知的时空,层次发生了变化,得到了扩展。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利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从教学规律、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模式上,都具有巨大的优势,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校的结构和教师的功能都将发生相应改变,为更好的培养新型人才,创设了有利条件。

3.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形式发生了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彻底的颠覆,以往静止的、封闭的、模块化的教材变成“开放的“”参与式的”“有个性的”“有创造性”的动态教材,更利于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另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产生由学生作为主体的、非线性的、探索式的学习环境和基于计算机的虚拟的学习环境(如“实验模拟”),在模拟的学习环境中必然要求学生进行大胆合理的假设和探究,并得出结论,从而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

4.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形成了适合创新教育的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对教学活动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教学活动是否围绕创新教育的开展进行调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形成性评价,在总结性评价时,信息技术能进行精确的科学的数据分析,为其提供相应平台或软件。

三、开展创新教育的模式设计

1“.点拨”创新模式

点拨创新模式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教与学的“五步三阶段”。五步是:教师的导入、鉴赏、反馈、迁移,研究。学生的预习、思考、评述、小结、迁移,这五步又构成“输入•积累———思考•转化———输出•创新”这三个阶段。而“输入•积累”这一阶段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多媒体技术对于音频、视频、动画、文字、图像的支持而变得更形象、更生动、更有吸引力,“思考•转化”这一阶段,学生也可以利用浩瀚如海洋的Internet资源来激发自己的思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点拨创新模式是以“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特征的,教师点拨,学生创新,两个主体都发挥作用,是“教学做”的“知行合一”,同时也贯彻了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教学原则。

2“.多维互动讨论”创新模式

这是针对学校的实际与学生特点进行网络教育的一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校园网中E-mail与BBS的作用,强调教师、学生、媒体的多维互动。该模式分为粗化的三阶段:知识传承、讨论质疑、反馈创新,细节留给学生自由发挥,使其不受种种约束,自由度、灵活度较大,课上课下学生都可以在网上查阅资料,相互讨论,询问老师。文科类的互动讨论式教学注意和强调信息的搜集、筛选和整合。理科类的互动讨论式教学注意实践性和对现象的观察,通过观察,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途径、假设;重视和强调思辨能力的培养,互联网上展开互动讨论,其交互性、开放性、信息量大的特点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3“.大任务驱动”创新模式

“任务驱动”大家耳熟能详,但要真正理解、读懂它的内涵却不是件容易的事,研究表明“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但更多时候,任务驱动走进了一个误区。形象地说,走进了“小任务驱动”的误区,即教师为学生精心设计好一个任务的目的、内容,学生只要亦步亦趋地按步骤做下来,这种所谓的“任务驱动”就根本不存在任何创新与探索。教师事先设计好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就像一个个陷阱,跳进去,爬出来,再跳进去,学生倍感疲惫,根本没有时间与心思去创新。基于这个误区,提出了“大任务驱动”创新模式。顾名思义,“大任务驱动”教师不再为学生设计一个个过于细化的任务,而是提出总体目标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其余则由学生自主发挥与创新,这样来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潜力得到充分挖掘。

四、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创新教育的理性思考

1.要继承并发扬传统教学模式的长处与优点

创新的意识常常蕴藏于丰厚的优秀传统教育思想中,我们应充分重视研究传统的教学模式,继承和改进传统教学模式。挖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髓,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将打好扎实基础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

2.注重落实模式,不追求形式

对于创新而言,其模式本身的变通、再创造,也是一种创新。因此,在创新性教学模式的运用上,要注重实效,要有的放矢地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转换,不能被条条框框局限住。在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要注意切合实际,不要因为创新而搞成形式主义。

3.不断改革、探索、发展创新教育

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许多教师宁愿用传统的媒体,而不愿意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因此要充分地将信息技术利用起来,同时也要切合实际,不要滥用。

作者:戴丽兰 单位: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