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科学论文

时间:2022-05-22 09:38:02 关键词: 控制科学 控制 科学

摘要:只有结合行业领域、规模等特点,提高整体内控意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并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流程,才能切实提升科学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从而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注入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控制科学论文

控制科学论文:财务内部控制科学管理论文

一、实现财务内控科学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财务内控的组织结构

首先,要重视构建并不断完善财务内部的组织构架,先进行专业的分工,然后在分工完成之后进一步完成财务内部控制的组织。另一方面,要对监督与检查等制度进行不断的健全,将组织结构作为基础,进而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强制与检查的模式,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在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出现工作错误或者是失误,同时也能够对在正常经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快速的解决。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认真贯彻落实财务内部控制的责任制,依次为管理的中心来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提高专业素质,从而使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在组织结构上实现内控目标的一致性。同时,要针对一些重要的领导建立责任倒追机制,经过对一些问题进行追溯能够有效的提高领导者的职业道德意识,在财务内部控制和自身的行为等多个方面开始自我反省和重视,进而从根本上解决了财务上的违规违法的行为。还要在财务内控方面建立奖罚制度,将组织结构作为基础来构建一个财务内控奖励与惩罚机制,对于表现良好的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并进行精神上的鼓励,对于玩忽职守或者是出现的违规违法的行为,要对该人员进行惩罚,从而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对财务内部的控制制度进行更深层次的管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在企业内部构建一个与会计相关的委派制度,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强企业财务内控在独立性,抗干扰能力加强,可以降低基层人员的干扰程度。对于财务内控人员的选择上要谨慎行之,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操守,并让这些会计人员参与到委派会计之中,从而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规范财务内控的行为

首先,财务内控人员要清楚本企业目前收支的整个审批流程,要了解财务内部控制在审批过程中的权利限制、所管辖的范围。负责的责任人以及审批的程序,从而确保整个审批过程中的有效开展和完成。在此过程中,各个企业或者是单位要设计制定出具有系统性的、可操作的以及规范性较强的一些会计报表、会计账薄的登记上账以及会计凭证的编制等过程,从而从各个方面有效的实现对财务内部的控制与规范。在此过程中,各单位或者是企业应该将原始记录的管理制度以及计量验收等制度作为财务内控所要重视的工作中的重点,同时应该将这些工作逐渐转变为以会计核算为基础的工作环节,这是高效地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的落脚点,是提高企业会计核算成效的关键措施。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培训

首先,企业应该加大对会计人员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一定的时间进行一次工作培训,培训主要是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并进行一些新的知识和新规定的教育,了解当前会计制度的改变,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还要培训工作人员对于一些会计证书真伪以及相关会计凭证真伪的辨认能力,有一个过硬的专业技能,这样不但能够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得心应手,还能够在财务内控过程中顺利的开展和实施。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一些新出台的会计内容,这样不但能够跟上现代化社会的步伐,还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使工作人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第二,要重视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与思想道德的构建,这是一位优秀的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客观条件,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在工作过程中才能遵纪守法,在构建财务内控的过程中恪尽职守,廉洁公正。除此之外,在工作过程中还应该采用责权制度,这样能够将责任与风险有效的落实到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头上,对于出现的过失和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能够进行追究,并为今后的会计人员的工作起到警示的作用。最后,要重视工作人员责任心的培养,在平时的员工培训过程中要对员工的责任心进行培养,这是实现财务内控过程中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心理条件,因此,企业要重视这方面的构建,并在日常的员工工作过程中进行健全和提高。

(四)建立财务内控的评价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财务内控需要一个健全、合理和科学的评价机制,这是财务内控过程中进行良好循环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在进行科学合理的财务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一个健全的工作评价机制,从而能够避免工作的腐败化,通过公开透明的工作奖励和精神鼓励来增加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士气。其次,要对工作人员进行内部监督,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舆论来高效的完成这一目标,从而对财务内控制度进行健全,从而保证财务内控的顺利开展。在其过程中,要真正落实这一评价机制,不要只做表面工作。最后,在对财务内控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实行奖罚机制,通过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并对考核方案进行全方面的审核,从而做出成果并进行评价。通过科学的奖罚机制不但能够有效的对财务内控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还能够根据具有层次性的评价机制保障财务内控的顺利开展。

二、总结

为了提高财务内部控制的成效,就有必要重视财务内控的管理技能。因此,企业应该规范财务内控行为,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从而增强企业财务内控的质量,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蒋东飞单位: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科学论文: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控制管窥

1、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代表性问题

1.1前期阶段控制不严格

很多主体对于土建工程的前期阶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会导致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不能为工程设计和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而土建工程前期设计和决策阶段对于整个造价影响却又是最大的阶段,如果不能实现科学地手段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进行控制,则会造成对整个土建工程全过程的危害,特别对于施工和竣工的实际过程带来各种问题和纠纷,失去了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价值与功能。

1.2设计变更频繁

土建工程造价设计是一整套标准、一连串工作和一系列环节来实现的,如果设计出现变更将会出现对后续各环节的影响。当前很多建设单位为了理想采用粗略的方法进行设计,导致设计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合理和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设计水平和设计深度存在各类问题,结果必然是土建工程设计频繁变更,既失去了土建工程设计的严肃性,又失去了土建工程设计的完整性,也失去了土建工程造价的严肃性,造成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出现各种损失。

1.3施工技术与造价管理结合问题

当前土建工程建筑企业非常重视施工技术和施工进程,对于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却缺乏必要的关注,导致出现施工技术与造价管理的分离,造价管理不能够指导和协调土建工程施工,而土建工程施工也得不到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支持,最终会影响到土建工程的整体利益。

2、科学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

2.1决策阶段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积极做好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搜集有关资料,确定土建工程的规模及建筑标准,编写具有较强的说服性,争取项目早日立项。在决策阶段要编制工程投资估算,从现实出发,充分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及不利因素,同时要考虑材料和建筑两个市场的实际情况,让投资估算起到对项目总投资的全面控制。

2.2设计阶段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一方面,要优化土建工程的设计方案,利用各种指标对平面图设计进行认真分析,确保设计方案的先进、适用、和合理。另一方面,推行限额设计,这是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与方法,要重点以设计工程量和设备,材质标准为依据,对可行性研究阶段不易确定的某些工程量,可参照设计和通用设计或类似已建工程的实物工程量确定。

2.3工程招标阶段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应该严格按《招投标法》操作,规范招投标行为,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合理确定标底,做好工程承包合同的签署工作,尽量少指定分包项目,尽可能堵住一切漏洞,减少费用变更。

2.4施工阶段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一方面,要确保项目目标成本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是进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要根据情况确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要及时对目标与实际情况进行对照、纠偏,确保目标的实现和对工程成本的有效控制。另一方面,要对生产要素进行控制,特别对于人工费、材料费和机械使用费用要予以认真核算,这是实现科学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的关键。

2.5竣工结算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当土建工程进入到竣工结算阶段,整个土建工程造价也就进入到了最后阶段,行业以便将这一时期看做是工程投资效果的检验阶段。竣工决算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应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要对对建设成本的控制重点对竣工决算的真实性、可靠性、合理性进行审查,防止不应列入基本建设支出的计划外费用挤入建设成本。另一方面对工程决算编制依据进行控制包括对施工合同、协议,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记录,施工现场变更签证单的审核,在审核时要查看设计变更及图纸会审记录是否经设计单位盖章,施工变更签证单是否有甲、乙双方共同签字盖章确认。此外,严格审查工程预算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如:多算工程量,高套单价,重复计算取费。通过对竣工决算的控制使工程预算中考虑不周的问题得以解决,编制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竣工决算报告,分析土建工程的实际投资和管理情况,通过经验的分析和总结,为进今后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提升打下基础。

3、结语

要充分认知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质,这是实现土建工程全面管理的基础,也是完成土建工程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土建工程造价管理非常复杂,其中关系着经济原理、技术手段、科学方法和法律知识,因此,要将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进行行业内的科学研究,以土建工程各阶段的要点出发,形成土建工程造价的根本依据与基本方法,在把握土建工程建设市场和工程材料市场的基础上,避免可能出现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浪费与流失,最大限度地确保土建工程造价对投资、质量和进程能指标的最佳化管理与保障。

作者:苍海单位:大连宏发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公司

控制科学论文:科学发展观成本控制研究探析

内容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以这一科学发展观为基点,界定社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涵义,分析了目前社会成本增大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其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控制和管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规定;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孙向军,2005)。

传统观念认为发展就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改变了这一认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多方位的。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也适用于社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涵义和实质

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的经济范畴,美国会计协会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做了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产生的前提是这样一个基本经济事实:资源是稀缺的。这就构成了机会成本概念的基础。不管是国家、厂商还是个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任何资源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一般在使用资源的时候,总试图在不同的用途中去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用途。另一方面,当我们选定了某种资源的用途,就放弃了资源用于各种用途的“机会”,放弃这些机会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在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收益。在这个意义上,被放弃的收益也就成为一种“成本”。严格地说,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将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通常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在选择资源用途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对经济分析非常重要,它是用经济学的眼光对资源进行估计的成本。虽然精确计算机会成本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它的大小的估计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向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上考虑的是每一种单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而一个国家的经营需要使用许多种资源,那么,从经济分析的观点出发,国家经营的总成本就应该将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都考虑在内,这就是国家经营的总的机会成本。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成本称为国家经营的经济成本,也就是说,经济成本等于国家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和。故成本控制与管理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谋求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公平。政府必须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全面衡量各经济组织产品或服务寿命周期内的成本与效益,以社会成本最小化,而不是以制造成本或顾客成本最小化作为成本决策的依据,此即社会成本控制。它通过运用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综合考虑经济组织行为对有关各方环境的影响来实施宏观的成本控制,此时成本控制管理战略演进为一个由全体经济组织构成的整体国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开放性系统。

社会成本增大的原因

社会成本是一国的政府、经济组织及个人发生的一切成本的总和。目前我国社会成本增大也就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政府社会成本过大。其一是政府机构和官员有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偏好。原因有二:政府机构规模越大,则可以获得的预算越大(傅光明,2002);政府支出的大小与官员权力大小成正向关系。其二是政府的管理效率低下。其三是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社会损失。其四是政府官员“失节”,即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其五是政府效率失常引起的损失。

人力资源成本增长过快。其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工资的比较差异和劳动力价值的自我认识也是诱发人力成本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也导致劳动时间的减少,在劳动效率变化不大的状况下,致使人力资源成本升高;教育费用增长过快,合格劳动力培训成本急剧上涨,未来人力成本普遍增长。

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这里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来源,一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决定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2000年我国石油及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加之自身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自然资源价格飙升。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而治理环境的成本日益增大。

融资成本和科技创新成本的升高。从理论上看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多,但渠道大多不畅通。如商业银行的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股票筹资市场不规范等。科技创新是一国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我国普遍不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条件,主要在于缺乏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风险分担模式。

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面对社会成本逐步增长的不利形势,我们应采取切实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具体对策如下:

控制和管理政府社会成本的对策。其整体思路:使最广大的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和改革政策的制定与选择过程,这是经济改革公正性的基本保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相适应,是使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再分配符合社会偏好的基本保障;改进政府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如政府的纵向层次和横向幅度以及该结构基础上的管理规则;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改革的受损者予以补偿;处理好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

其具体举措为: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决策者及全体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用市场机制推进区域发展;加快组织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开发人力资源强化干部效能的管理与考核;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创新政务服务;加快职务消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政府要重视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储备,保持物价稳定;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促使企业规模经营。

控制和管理企业成本的对策。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闲置和无效消耗,以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各种创新风险的评估,避免风险损失。具体举措有:企业应树立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战略成本委员会,把成本控制应用于价值链管理;企业应实行差异化战略,掌握好知识资本成本,为此需要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有能够确保激励知识型员工创新型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在成本控制方法上需推行作业成本法,全面控制成本;公司产品价值是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包括采购、制造、销售等服务流程,在此过程中需减少非增值作业流程,实现企业价值和成本配比的最优化。

控制科学论文:社会成本控制科学管理

内容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以这一科学发展观为基点,界定社会成本控制和管理的涵义,分析了目前社会成本增大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其相应的控制和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成本社会成本控制和管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强调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规定;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孙向军,2005)。传统观念认为发展就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改变了这一认识。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单纯的经济增长不等于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多方位的。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也适用于社会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涵义和实质

成本是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的经济范畴,美国会计协会与标准委员会对成本做了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经济学最核心的问题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产生的前提是这样一个基本经济事实:资源是稀缺的。这就构成了机会成本概念的基础。不管是国家、厂商还是个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任何资源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一般在使用资源的时候,总试图在不同的用途中去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用途。另一方面,当我们选定了某种资源的用途,就放弃了资源用于各种用途的“机会”,放弃这些机会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在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收益。在这个意义上,被放弃的收益也就成为一种“成本”。严格地说,机会成本是指由于将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通常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成本,而是在选择资源用途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成本。机会成本的概念对经济分析非常重要,它是用经济学的眼光对资源进行估计的成本。虽然精确计算机会成本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它的大小的估计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向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上考虑的是每一种单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而一个国家的经营需要使用许多种资源,那么,从经济分析的观点出发,国家经营的总成本就应该将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成本都考虑在内,这就是国家经营的总的机会成本。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成本称为国家经营的经济成本,也就是说,经济成本等于国家所有投入要素的机会成本之和。故成本控制与管理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谋求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公平。政府必须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全面衡量各经济组织产品或服务寿命周期内的成本与效益,以社会成本最小化,而不是以制造成本或顾客成本最小化作为成本决策的依据,此即社会成本控制。它通过运用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成本法,综合考虑经济组织行为对有关各方环境的影响来实施宏观的成本控制,此时成本控制管理战略演进为一个由全体经济组织构成的整体国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开放性系统。

社会成本增大的原因

社会成本是一国的政府、经济组织及个人发生的一切成本的总和。目前我国社会成本增大也就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政府社会成本过大。其一是政府机构和官员有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偏好。原因有二:政府机构规模越大,则可以获得的预算越大(傅光明,2002);政府支出的大小与官员权力大小成正向关系。其二是政府的管理效率低下。其三是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社会损失。其四是政府官员“失节”,即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其五是政府效率失常引起的损失。人力资源成本增长过快。其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工资的比较差异和劳动力价值的自我认识也是诱发人力成本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也导致劳动时间的减少,在劳动效率变化不大的状况下,致使人力资源成本升高;教育费用增长过快,合格劳动力培训成本急剧上涨,未来人力成本普遍增长。

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这里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来源,一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决定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2000年我国石油及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加之自身能源结构不合理,导致自然资源价格飙升。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而治理环境的成本日益增大。

融资成本和科技创新成本的升高。从理论上看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多,但渠道大多不畅通。如商业银行的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股票筹资市场不规范等。科技创新是一国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我国普遍不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条件,主要在于缺乏巨大的资金投入和风险分担模式。

社会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具体对策

面对社会成本逐步增长的不利形势,我们应采取切实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和管理。具体对策如下:

控制和管理政府社会成本的对策。其整体思路:使最广大的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和改革政策的制定与选择过程,这是经济改革公正性的基本保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相适应,是使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再分配符合社会偏好的基本保障;改进政府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如政府的纵向层次和横向幅度以及该结构基础上的管理规则;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改革的受损者予以补偿;处理好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

其具体举措为: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决策者及全体成员的成本控制意识;用市场机制推进区域发展;加快组织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开发人力资源强化干部效能的管理与考核;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创新政务服务;加快职务消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政府要重视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储备,保持物价稳定;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促使企业规模经营。

控制和管理企业成本的对策。企业自身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效率,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闲置和无效消耗,以降低成本,同时加强对各种创新风险的评估,避免风险损失。具体举措有:企业应树立成本控制观念,树立战略成本委员会,把成本控制应用于价值链管理;企业应实行差异化战略,掌握好知识资本成本,为此需要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有能够确保激励知识型员工创新型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在成本控制方法上需推行作业成本法,全面控制成本;公司产品价值是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包括采购、制造、销售等服务流程,在此过程中需减少非增值作业流程,实现企业价值和成本配比的最优化。

控制科学论文: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科学化

摘要】目的概述了中药制剂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科学化在今后中药发展中的重要性。方法从制剂工艺、药材的种植、新技术的应用以及中药国际化四个方面对中药今后的发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借鉴国外制剂生产的发展经验,以提高我国在中药产品的技术水平,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关键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标准化;国际化

我国现存中药资源种类为12772种,药用植物11146种,动物1581种,矿物80种。药材种植面积约1926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收购总量每年超出10亿公斤,中药资源相当丰富。但由于我国中药加工手段简单,新工艺、新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不够,技术含量低,质量不稳定,从而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国的中药贸易仅占国际市场3%~5%的份额,而且65%以上为原料药和保健品,其余97%的份额均被日本、韩国、泰国、印度等国家占据[1]。

为突破这一瓶颈,我们应重视中药制剂的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的科学化。从保证稳定的质量出发,对药品从最初研发到最终批量化生产进行全方位的质量监控研究。

1改进现有生产工艺,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不应一味追求最大限度提出了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不要追求工艺为最优,而应追求稳定的、具有生产可重复性的工艺。制剂生产应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了中药制剂的质量,使生产得到更大的发展。在生产中应采用软水抽提,减压低温浓缩,低温加工等技术,尽量保持原处方汤剂的性质,提高制剂有效成分含量。在制剂生产方面,应采取去粗取精和科学生产的原则,从而达到提高生物利用度和服用方便的双重目的。同时应采用先进的喷雾干燥技术、流动造粒技术、固液分离技术、冻结干燥工艺、真空包装技术、洗净灭菌技术等,使有效成分和挥发性成分得到保护并用很少药量也能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对中药的推广使用非常有利[2]。

生产企业应更加重视中药制剂的质量,把提高品质作为中药开发战略之一。为确保中药的品质,中药企业应从原材料到最终形成制剂都实行严格的品质管理。例如为防止中药材及中药制剂中混入残留农药等物或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物质,除了采用严格的质检标准外,还应从基原植物开始严格选材,改良栽培技术,进行不纯物试验等,以确保安全性。另外,中药企业的监管部门应对中药微生物限度试验法进性充实和强化试验体制,防止中药和生药制剂的微生物污染,推行原料及制剂的指纹图谱技术,控制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研究并制定新的中药制剂的品质标准,不仅研究成分、含量、规格等标准,而且还研究能够保证中药制剂有效性的生物评价标准[3]。

2重视制剂中多种成分的复合作用,提高原药材的质量

强调制剂中多成分的复合作用,有的学者认为若将中药的成分进行纯化后,愈分离纯化,活性愈低,没有特定的单一有效成分。如芍药甘草汤对疼痛的抑制率为48%,而单用芍药的抑制率为35%,单用甘草仅为9%。因此,汉方药颗粒剂的复合作用,对提高质量、确保疗效、减少不良反应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4]。

药材产地、采收季节、植物部位、干燥及贮存方法等对各种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均有影响,加之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中药制剂进行的含量测定。所以,从栽培到采收至加工都应十分注意精选优质的原药材,选料前严格控制其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如柴胡中的柴胡皂甙含量、芍药的芍药甙含量均随产地、采收季节的变化而变化3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应对主要化学成分或代表性化学成分进行系统暴露的研究。对于毒性成分,应检测其对系统暴露的影响。制定标准剂的化学基准与生物学基准。要求中间体(浸膏)及成品(最终制剂)的生产工艺过程细节以及在化学、生物学上与标准制剂具有同一性,并确保在化学(指标成分)及生物学(药理作用)上与标准制剂具有同一性。对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应进行生物等效性研究。尽可能对中药制剂的半成品、成品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并用指纹图谱控制制剂的稳定。

4与国际市场接轨,调整现行技术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我国中药可以包括高度纯化的单一化合物或由一些化合物组成的有效部位;而FDA注明了它不应是高度纯化的植物产品,否则按照化学品进行审批。

第二、我国中药申报研究中,都需要表明所选择工艺路线是最佳的,最大限度提出了有效成分或指标性成分。而FDA则不要求工艺为最优,但是追求一定要稳定的、具有生产可重复性的。

第三、我国,对中药Ⅱ类是否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不作硬性要求,不要求毒代研究。而FDA要求至少应该有主要化学成分或代表性化学成分的系统暴露的研究资料。对于毒性成分,亦应检测其对系统暴露的影响。

第四、我国对中药生物利用度未作具体要求。而FDA对于这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要求,要求至少需进行主要化学成分或有效成分的生物等效性研究。

5完善中药系列标准规范,使中药进入国际市场

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应该以我为主,不能只是单纯地向发达国家靠拢,要在中药自身特性的其础上,参考国际上已经建立的相关标准,建立起完善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并逐步使国际社会对其给予认可。

这些标准规范应该包括:中药材质量标准规范、中药饮片质量标准规范、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标准规范、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质量标准规范等。这些标准规范如果能够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将对促进中药国际化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凭借资源和技术优势,提高中药质量水平,参与国际竞争,使中医药走向世界[6]。

控制科学论文: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思考

摘要: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国家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在为科研人员松绑解套的同时,规范经济业务行为,防范舞弊,保证资产安全,有效控制风险。本文拟通过分析科学事业单位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科学事业单位一方面承担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基础、公益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纵向课题,另一方面广泛开展产学研科学合作、承接一些来源于企业的横向课题。科研活动具有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简称“三性”)特点,以及科研项目和经费渠道的多元化等带来内部管理的复杂性。为使科研工作宽严有度、有的放矢,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经济和业务行为。面对上有要求、内有需求的现状,科学事业单位应尽快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保护国有资产、科研经费的安全,为科研信用机制和容错机制的建立奠定基础,保障科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应“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为此,财政部于2015年底印发《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于2016年底完成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工作”。

一、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

随着近年财政科技投入、科研收入的不断增加,科学事业单位经济和业务活动的管理水平较过去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起步较晚,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到位,制度建设不健全,发展水平不平衡,限制了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少有单位系统梳理经济和科研业务流程,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部分科学事业单位以偏概全,仅用财务制度就代替了内部控制制度,整体内控意识淡薄,导致资产流失、营私舞弊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概念不清,认识不足,内控意识淡薄内部控制实施主体是科学事业单位,实施客体是与单位收支相关的经济和业务活动,主要分为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其中,单位层面控制包括决策议事机制、岗位责任制、人力资源政策、单位文化、财务体系和信息技术运用;业务层面包括预算管理、收支管理、采购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实施的根本目的是风险管控[1]。长期以来,科学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科研轻管理的观念,对内部控制在制度建设和执行上支持力度不够。例如:有的单位领导和科研核心人员对内部控制工作没有明确概念,或者认为内部控制包括财务管理工作看不到实际效益,不如努力争取科研经费;认为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的内容,事不关己[2],而财务部门协调能力有限,怕“得罪人”,导致单位整体缺乏内控意识,领导、业务骨干、财务人员均消极对待,难以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氛围。

2.分工不清,授权模糊,岗位责任落实不力科学设置内部职能机构、不相容岗位分离及合理授权是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单位的决策议事机制。但是在实践中,科学事业单位受单位规模、人员编制、预算供给和内部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大多存在一些岗位设置不合理的现象。许多单位政令、财令集中于一把手,具体业务工作缺乏必要的分工和授权,关键岗位人员责权不清、关键操作一人进行、不相容岗位兼职现象较为普遍,岗位责任落实不力[3]。分工与授权管理的弱化一方面导致单位决策缺乏有效制约制衡机制,以权代法、违规决策“三重一大”业务事项等屡有发生;另一方面导致单位重钱轻物、重购轻管、重预算轻执行,资产管理弱化,滋生了贪污挪用国有资产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温床;再一方面也严重影响了员工尽心尽力完成本职工作的积极性。

3.信息传递阻滞,沟通协调不畅科学事业单位由于科研业务的专业性和项目来源的多元化,内部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沟通。主要的沟通方式为科研部门向单位领导层汇报工作或科研部门内部组织召开项目进度协调会,缺乏立足单位整体信息沟通需要和长远发展考虑,科学合理地设置信息化流程,档案资料不能方便各部门查阅,不利于信息共享和实时监督。在科研活动实践中,信息沟通矛盾还突出表现在财务部门在经费开支和项目验收时才被动参与科研工作,无法将财务服务与管理有效融入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导致科研经费预算与执行难以衔接、支出随意性大等一系列问题,难以发挥财务对科研工作的服务能力和约束效力。

4.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风险管控机制不完善从单位传统观念和固有特性方面分析,科学事业单位由于业务量、经济量和机构的单一性,单位管理和经济行为的监管职责主要都由单位负责人或指定的分管负责人承担,因授权和分工等多方面原因,大多没有建立起有效规范的内部监督机制。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但因领导不重视,监管大多对下不对上、对执行不对审批,削弱了监督作用。从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方面分析,科学事业单位往往没有专业的审计人员和独立的内审机构,内部监督能力缺乏,内部监督职能难以落实。由于体制机制等传统原因,以及重科研、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科学事业单位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评估机制缺失,在风险应对方面存在极大的隐患。内部监督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强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建议

⒈加强组织领导,增强主体意识科学事业单位领导首先要明确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积极组织开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强化整体内控思想,提高全体员工对实施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认识,自觉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风险管理[4]。建立单位内部控制管理领导小组,单位负责人任组长,财务部门、人事部门、科研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及其他核心业务部门负责人为组员,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牵头部门,可以考虑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系统梳理单位各类经济业务流程和风险防控关键点,制定出一套适合本单位风险管控和事业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

2.优化人力资源政策,落实岗位责任制科学事业单位应建立有利于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明确岗位权责,保障合理授权,注重长短期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有机结合,注重保护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单位充满活力和提升科研实力。针对岗位分工方面存在的问题,认真审核内部机构设置的科学性,规范岗位责任制度,兼顾结构比例控制,尽量做到精简、效能、合理,建立起一套自我制约和自行检查的岗位工作体系[5]。

⒊建立畅通的信息共享沟通机制为打通信息沟通渠道,科学事业单位一方面可以定期组织培训和交流活动或开展轮岗,交流并宣传内部控制管理要求和科研活动进展情况,促进各类人员相互提升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可以规范科研项目档案资料管理,便于领导层、综合管理部门、科研部门调档查阅、共享业务信息;再一方面要避免科技应用“灯下黑”情形,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科研、财务、人事、资产部门共享的信息平台,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便利化程度[6],落实内部控制制度要求,并有效降低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的资金安全风险。同时为避免财务管理与科学研究工作脱节,结合近期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建立健全科研财务助理制度,让科研人员可以潜心从事科学研究。

⒋建立有效的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科学事业单位应建立并强化内部监督和评价机制,健全决策议事机制,加强“三重一大”审批控制,确定相对独立的部门或岗位,明确内部监督和评价的职责权限,规范操作程序,定期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和有效性评价,从源头上减少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权责不明、力度不够、落实不力的问题,保护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能力是随着内部监督和评价能力的提升而逐步提高的,因此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立健全缺陷纠正和改进机制。在风险评估和有效性评价方面,应结合科研活动“三性”,做到合理保证风险可控,不可过度问责,建立科研活动容错机制,保护科研人员潜心科研的积极性。科学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起步晚,项目和经费渠道多元化,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较为复杂。单位只有结合行业领域、规模等特点,提高整体内控意识、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并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和内控流程,才能切实提升科学事业单位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从而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注入持续不断的发展动力。

作者:孙燕 单位:安徽省科学技术厅

控制科学论文:控制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建设路径分析

一、完善组织建设,增强学科建设的凝聚力

学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完成的,需要一个完善的组织体系作为领导、协调机构,这样才能大幅提升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建设水平,在师资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出台有利于学科发展的政策制度。为此,应在学院内部成立“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委员会”,由学院领导班子、各学科方向负责人组成,负责领导学科整体建设方案的制订,监督学科建设方案的实施,协调各分学科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学科建设情况对相关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形成学院学科建设的“正合力”。

二、“内外兼修”,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学科建设是一种人的主观活动,因此,优秀的师资力量对于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师资队伍的建设应该具备战略眼光,超出原有的领域范围。

1.设立特聘教授岗位。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讲授本学科核心课程,指导博士生、硕士生;正确把握本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研究构想,带领本学科在其前沿领域赶超或保持国际先进水平;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争取并主持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研究;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原创性、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关键领域攻关,力争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领导本学科学术梯队建设,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发展需要,组建并带领一支创新团队进行教学科研工作。

2.设立讲座教授岗位。开设本学科前沿领域的课程或讲座,指导或协助指导博士生、硕士生;对本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提供重要咨询建议,引领本学科跟踪国际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科学与技术前沿,积极组建或参与组建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团队。

3.青年骨干教师支持、引进计划。根据青年教师自身的基础条件、技术特点及发展潜力,对青年教师实施分类培养,即基础研究类、应用研究类、理论教学类、实践教学类培养。学院、学科方向带头人、青年教师共同研究、制定青年教师的研究方向、发展目标、培养计划、考核办法等,鼓励青年教师出国攻读学位,出国进修,通过多方渠道加强与国内外著名高校、研究机构和专家的联系,为青年教师到国际一流大学,师从一流大师提供便利条件。同时,每年预留教师编制,主动招聘外校授课、科研等方面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和储备人才。

三、大力支持科学研究,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

1.重大项目及成果支持计划。针对学科基础理论和技术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需求,统筹规划,发挥现有人才、科研项目、试验平台及合作关系等方面的优势,谋划部级、高水平基础研究项目,支持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设立学术专著资助和奖励基金,设立高水平科技奖励配套专项。

2.部级科研基地建设支持计划。认真研究部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条件、流程及运行办法,整合学院教学实验室的资源,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的系统化、层次化、开放式、应用型、研究型创新实验教学体系,以建成具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平的实验中心为目标。

四、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夯实学科建设基础

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学科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学科建设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结构的优化,不断加强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大学生核心能力的界定与培养

大学生核心能力就是指一名大学生以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通过对其战略性资源的创造、获取、整合从而使自我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特有的能力。首先,对于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是相对永恒不变的核心能力。在自动化领域,如果没有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将无法完成行业内设计、研究、开发、运行、管理等任何工作内容。其次,时代是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仅注重专业能力的培养只会造就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因此,在保证学生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还要大步伐地拓展核心能力的外延,使核心能力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不断更新和变化。

2.高端人才培育

博士生导师可在优秀本科生中选拔人才,在四年级上学期保送研究生中选出优秀研究型人才,向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委员会提名重点培养目标,并予以相应的学业指导;延长“优博”后备人选的学制,为其提供优良的生活条件,使其能够潜心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使学生开拓国际视野,提高研究起点,提升研究水平,跟踪国际前沿技术发展方向,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学生参加高水平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

五、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开阔学科建设视野

1.海外学术基地支持计划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合作交流领域,提升合作交流层次,扩大学院和学校的国际影响,“十二五”期间学院将继续扩大中外本科生和研究生互换交流的专业数及其学生数量规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吸取国外优秀教育理念,力争与国际知名高等院校签署合作协议,长期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进修,联合培养研究生,联合开展科学研究,承办国际会议等,创建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

2.海外著名学者交流合作计划

各学科方向团队每年可邀请海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或短期工作,搭建交流与合作平台,迅速提升青年教师和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尽快掌握本学科领域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前沿技术,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学院可为来校交流学者报销往返相关费用,并予以适当的讲学费用或资源交换。

本文作者:刘胜、潘强 单位: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

控制科学论文: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措施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且市场经济也逐渐趋向于全球化,这就使得我国的各个行业、领域也有了实质性的进步。其中,土建工程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所以土建工程造价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科学控制是土建工程造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技术性以及专业性,在很大程度上对土建工程造价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对土建工程进行科学控制是相关工作人员的首要任务。文章基于我国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且对如何科学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的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帮助,仅供参考。

关键词:士建工程;造价;科学控制措施

1概述

近年来,科技信息化渗透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之中,这在土建工程中表现得较为明显,在进行土建工程施工之前,要对其进行科学控制。由于科学控制土建工程造价会受到多个方面的影响,比如在整个土建工程全过程造价的主要阶段以及方面。除此之外,还会出现很多不可避免事件或者意外情况等等,这些都会对土建工程造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发生经济方面的问题,对土建工程造价费用的影响不可估量。由此可知,对土建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很多,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对工程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工作,在土建工程施工时,理论联系实际,把土建工程施工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机结合起来,并加大力度,从而在根本上强化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水平。

2我国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的现状

2.1我国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现状

现阶段,我国的土建工程造价控制还处于阶段控制的模式之中,这就导致对建设工程的总体宏观控制有所不足。相关设计单位、监理部门、施工队伍之间没有建立统一的土建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相互之间没有及时的进行沟通、协调,而且也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规范机制体系。以上皆是导致监理部门局限于土建工程实施阶段的造价控制,缺少对于工程施工准备阶段的土建工程造价的相应控制力度。就设计单位而言,即使在工程施工的准备阶段进行了土建工程的成本预算工作,然而,由于没有完善的规范体系,没有有力的依据机制,使得设计单位在进行土建工程造价时过于保守,没有创新思维,最后导致工程投资成本过高,从而浪费大量的资源。

2.2我国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招投标阶段的控制现状

目前,我国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招标投标阶段,没有进行全面、有效的资金限制推广,导致施工设计工作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以及约束。相关施工单位没有意识到设计精品化以及限额化的重要性,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对设计单位进行监督和管理。更有甚者,还有一些工程项目在施工之前,没有进行招标与对设计方案进行优中选优等环节。大多数设计单位没有完善合理的控制体系,只是注重设计任务的工作量及其产生的经济效益,缺乏相对的精品意识。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在进行招标控制时,部分建设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进行不合理的土建工程预算造价,使其与正常的市场经济造价不符,不仅对土建工程的施工产生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破坏了工程市场秩序的有序性以及合理性。

2.3我国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实施阶段的控制现状

就一般情况而言,土建工程建设项目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以及投资限额等审批环节之后,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做好每个阶段的相应准备工作,并在工程施工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和策划,使得土建工程造价控制在所预测的成本限额之内即可。但是,由于现阶段我国很多建设项目只注重成本利益,没有在施工前做好准备工作,尤其是在投资限额的限制、建设标准的确定,以及设计方案要求等方面缺少严格把关,致使土建工程的设计在施工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变更。另外,在土建施工过程中,还会出现不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而随意更改设计方案的现象,没有对设计变更的合理性以及必要性进行科学有效的技术监督与经济审查,而且没有对在设计变更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明确的责任追究制度。

3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措施

3.1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准备阶段的设计优化措施

施工方案设计是土建工程中的重要步骤,在土建施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牢牢把握设计的关键点,主要有如下几方面:首先,要加大力度对相关设计单位设计图纸的监督和审查。以此保证设计图纸的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并促进图纸审查中心的职能作用,提高设计质量。其次,设立科学规范的设计概算方法机制。以设计规范机制为依据,确保设计概算的有效性,还要经过工程标准定额造价科学控制部门的全面监督和审定,最后确定投资限额,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浪费现象。再次,建立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体系。对于优秀的设计图纸,应给予相应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奖励,以此激发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为以后设计出更加优秀的设计方案奠定基础。最后,设置限额设计标准。要想对土建工程施工的投资限额进行科学控制,就要进行限额设计,不可以过分使用资源,也是保证科学控制投资规模的一种有效性措施。

3.2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招投标阶段的公正公开措施

所谓的工程招标投标,主要是对工程中的设备、材料采购以及施工等方面进行招投标。建设单位可以通过招投标对施工单位或者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这对建设项目投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确定合理的分标方案。合理分标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各个标段产生交叉纠纷,并在此基础上,减少临时场地分配问题。另外,分标方案的确定还可以减少工程施工费用的浪费。其次,确定合理的限价。相关审核部门在招投标的过程中,要选择既通过标准技术评审,又满足最低合理价位的建设单位为中标单位。最后,做好招标文件的编制工作。建设单位要详细制定项目计划,特别是对工程量清单、招标阶段的招标图纸,以及合同条款等应尽量深化、清晰。

3.3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实施阶段的现场控制措施

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招投标阶段相比,土建工程造价在施工实施阶段的科学控制也同等重要。土建工程实施阶段是项目形成的阶段,同时也是建设工程造价科学控制最复杂繁琐的阶段。首先,减少工程中不必要的费用。在工程施工时,施工技术人员要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以及高度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工程发生事故,从而减少工程施工费用,提高施工质量。其次,合理处理质量、速度,以及投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施工单位在使用前要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防止在施工时因施工期限而出现赶工的现象,从而影响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质量是工程效益的有效性保障,如果为了工程成本而减少投资,不但不利于工程的使用寿命,还会由于返工而增加维修费用,反而会增加成本。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土建工程造价在土建工程建设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体现。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体现在土建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中,对土建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确定和有效的科学控制是保障土建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努力探索有效的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

作者:王世峰 单位:辽宁正泉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控制科学论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科学控制研究

摘要: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到工程施工、工程经济和工程管理等主要方面,在各种因素制约与影响下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也存在诸多隐患和问题。研究从存在于土建工程造价工作和管理实际的问题分析入手,研讨了科学进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严格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方法,提供了强化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等关键时期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等措施,为科学管理和控制土建工程造价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土建工程;工程造价;造价管理;设计;竣工;招标;施工

1前言

打造土建工程造价系统化平台,构建科学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是现代土建企业的基本需要,在市场成为土建行业竞争主要目标的今天,打造现代化、科学化的土建工程造价机制,实施科学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完善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细节成为决定土建企业发展的关键。要以科学和全面作为原则,认清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价值,研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关键,打造科学控制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平台,从基础上、平台上为土建工程造价的铺开和深化提供可以利用的基础。

2土建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分析

研究以土建工程的各时期作为维度对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问题。在做好投资决策后,设计阶段对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最大,如果对工程造价影响大的建设阶段不加以控制,而在施工阶段、结算审核阶段来控制,则无疑是本末倒置的行为。由于工程监理人员对造价管理,预结算知识和有关规定掌握不够或者不准确,因此会产生对不该签证的项目盲目签证,有的签证由施工单位填写,不认真就签字盖章,施工单位在签证上巧立名目,弄虚作假,遇到实际问题时不及时办理签字手续,结算时搞突击,互相扯皮;有的施工单位对包干工程偷工减料,对非包干工程进行大量的施工现场签证,施工现场的乱签证,扰乱了建筑市场正常秩序。虚报土建工程造价。把定额中已综合考虑并包含在综合单价里的内容单独列项,把费率中包含的内容另外列项计算,利用定额单价的换算抬高项目单价。

3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造价控制

3.1设计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投资效益为前提,积极而稳妥地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案和成熟的新技术,要认真进行经济分析,根据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济实力,确定先进、适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工艺技术方案。

3.2招标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进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招投标阶段工作要以风险防范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三公原则的自觉执行确立参与土建工程招投标的工作原则和管理方法,避免出现政策、经济上的风险,将土建工程造价的隐患消除在初期。要在招投标时期确立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体系,将具体工程、实际项目落实在实体部门和个人,堵塞分包和转包的漏洞,减少土建工程造价可能出现的损失。同时招投标过程中要控制变更的范围、频率,提升土建工程造价的规范性,以符合法律、行业规范和企业实际的土建工程招投标工作作为管理造价、控制成本的突破口。

3.3施工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第一,要确定合理的土建工程成本,要以各项目的实施作为维度,建立造价目标和成本目标,进行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管理,重点强化对土建工程合同、施工条件等环节的控制,将与土建工程造价有关的要素综合在成本和造价控制的范围内,实现对实际土建工程造价的科学控制,有效纠正土建工程造价出现的错误和偏差,达到对土建工程成本的系统性管理。第二,要加强对土建工程人工造价的管理,既要确保人工费在土建工程造价的基本范畴,同时不能可以压低人工费标准,实现对土建工程人工造价的科学管理。第三,要重点控制工程材料数量、单价等关键环节,预防过低的单价造成材料数量上和质量上的不足,避免土建工程造出现不必要的缺失和浪费;还要控制工程材料的消耗,要规范材料出库、领取、使用、核销等环节,预防无效率和低效率的工程材料浪费,达到对土建工程造价真正的控制。第三,要加强对土建工程机械费造价的管理,要在机械性能、土建工程需要、施工时机等环节上入手,全面控制土建工程造价,达到对土建工程县城的科学管理。

3.4竣工结算阶段土建工程造价管理

这一阶段的造价要重视管理落实的环节与重点,要重点对土建工程的建设过程和建设成本强化管理的过程控制和细节控制,突出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对实际过程和重点环节的真实性,提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可靠性,将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建设成为可复查、可预期、可控制的科学体系,有效避免不合理支出计入土建工程造价之中。这一时期要重点对土建决算进行控制,工程造价管理要以编制的全面性和科学性作为控制前提,以土建工程合同,施工协议,设计图纸为核心,将前期预算定额,实际费用支出,材料计价,图纸变更,设计变更等环节统一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过程之中,有效核实土建工程实际过程和开支,做到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细节的突出和强化。要在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结合不合理开支和非正常因素的常态,进行工程量、单价的核实,以竣工结算作为平台,预防重复计费、高价套利、工程量超值等问题的发生,有效对土建工程造价进行把握,控制土建工程造价过高和资金流失,提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扩大土建工程投资的效益和产出。

4结语

在工程建设涉及面扩大、规模扩张的今天,实施科学而全面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达到准确而真实的土建工程造价工作成为关键性问题。要从社会、经济和产业的高度看待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投入最为准确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扩大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效益,使企业通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获得竞争地位,建立科学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强化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职责和功能,构建具有生命力、活跃力的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机制。

作者:李凤 李文娜 单位:艾立特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控制科学论文:浅论科学发展观及法律控制机制

本文作者:胡正昌工作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一、科学发展观的法理涵义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社会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对社会发展方略的总体部署。社会发展的历史常常昭示我们:人类社会必须依靠良好的法律制度为基础才有可能发展,而良好的法律制度应该包含和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要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1]。从法律层面讲,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法律上要充分尊重个人的意愿,使其享有人之为人所应享有的基本权利,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享有广泛的自由。国家和社会应当充分保障和实现个人的福祉,促进个人人格的发展,维护个人的人格尊严和自由。以人为本应当作为国家和社会的终极目标,也就是必须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国是一个在法制历史上缺乏自由传统的国家,历史上长期的专制严重压抑了人的自由。在制度层面上,不尊重人的自由,漠视人的自由早已成为了历史积弊。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后,在法律制度中人民的自由得到了法律的确认,法的各个部门和各个运行环节都开始注意坚持以人为本,并能够“准确地把握法的现象的本体问题,把法看作社会主体的权利要求”[2],把维护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作为法的终极价值。因此,以人为本,应该是以所有人为本,任何人都有作为人所应当享有的尊严、自由和权利。以人为本中的“本”,主要指权利本位,即所有人的权利本位。也就是说,除了要关注多数人的权利以外,还要关注少数人的权利;权利的法律保护不是问权利主体人数的多少,而是问权利正当性与否,法律对所有人的正当权利都要予以平等的保护。所有人的所有权利,不仅包括法律已经规定的各种权利,还应与时俱进,把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具有正当性和可行性的权利纳入法律保护的范围。树立全面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公平是法律的本义,也是法律的首要价值。法律的根本宗旨在于赋予人们以平等的地位、同样的权利义务,以促进人们之间的公平自由竞争,实现共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正视城乡二元结构,过去国家的许多法律规定中存在着城乡差别,使得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不能真正做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全面发展观对于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别,赋予农村居民同城市居民平等的权利义务,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树立协调发展观,既包括法律治理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发展,如公法与私法、实体法与程序法、中央立法与地方立法的协调发展,也包括法律治理与非法律治理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如法律与政党政策、道德、宗教、习惯等社会治理手段的协调发展。协调发展观要求充分认识法律的局限性,注意法律发展过程不是排斥、取代其他非法律治理手段的过程,避免社会生活的过度法律化。只有这样,法律才能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就是说不能仅仅从当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思考法律问题,不能仅仅考虑同一代人之间的利益与价值冲突,还要考虑不同代人之间的利益与价值冲突,要妥善处理当代人与后代人发展的关系;同时,法律要转变以人类中心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仅把人类本身当作自然界的主人,而其他万事万物都被视作为人类服务而存在的客体。随着全球物种的锐减、资源的枯竭和环境的恶化,人们开始反思人类中心主义的弊端和危害性,并逐步重视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诸如生态主义等的法律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人类并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只是自然界中的普通一员,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与人类一样具有尊严和价值,人类必须像尊重自身一样尊重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所有物种同人类一样都享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只有确立生态主义等新的法律思维方式,法律才能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协调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简言之,科学发展观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其命题的本质和核心,凸现了对人的权利的平等保护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

二、重视发挥法律调整机制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为社会发展奠定了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国家实施依法治国方略,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可靠的法制保障。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在法治目标确立后,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些敏感和瓶颈问题已初显端倪,这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产生了一定的差距。毕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和谐社会的建立和维持不能依赖“圣贤”和“时运”,在法治社会中,调节社会关系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手段是法律机制,和谐社会并非是没有矛盾和冲突的世外桃源或波澜不惊的一潭死水。和谐社会之所以和谐的关键在于它具有有效的社会调节机制,能够进行自我完善,维持社会公正和良好的社会秩序。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应该重视发挥法律调整机制的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之一。由于法律具有权威至上性、客观公正性、民主公开性等特征,法律调整机制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3],并且法律调整机制是其他调整机制失效后的最后防线。在其他各种调整机制能够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人们并不一定首先选择法律途径,但是在其他社会调整机制无法解决矛盾纠纷时,理性的人们往往会诉诸于法律。第二,法律调整机制有助于建立法治政府并保障公民权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政府权力具有自我扩张的趋向,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一个权力受到控制的政府、一个能够承担责任的政府,即一个法治政府。和谐社会能够形成和谐有序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公民的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也就是说,社会的和谐必须建立在对公民权利的保障和对政府权力的制约之上。第三,法律调整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保障弱势群体。我国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权利不平等及贫富差距扩大等诸多问题不加以解决,势必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一步发展。因此,为社会弱势群体和社会底层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并实现权利真正平等,切实维护社会公正,唯一可行的路径就是建立由法律机制确立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第四,法律调整机制是减缓社会压力的最佳选择。社会犹如一个巨大的锅炉,锅炉在运行过程中会不断产生越来越多的压力,因此需要有必要的释放和减少压力的设置。一个社会也必须有其减缓压力的机制,否则会因某一阶段、某一局部的压力增加产生社会动荡而使社会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减缓社会压力的途径和机制很多,但法律途径和法律调整机制一般能够获得社会最大多数人的认同。第五,法律调整机制有助于实现利益分配的均衡化。我们现在面对的社会是一个以市场为资源配置基础的社会,是一个利益严重分化的社会。由于个体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必然导致贫富差距和利益多元,进而产生利益群体分化,这就必须有一种可以主导和控制利益对立关系的力量来推动、维系和保障社会和谐,这就是法律,而且只能是法律。

三、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什么是法的精神?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对此有比较系统的阐述。孟德斯鸠着重从法律与其他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探求法律的精神实质,他认为法律与国家政体、自由、气候、土壤、民族精神、风俗习惯、贸易、货币、人口、宗教都有关系,法律与法律、与它们的渊源、立法者的目的以及作为法律建立的基础的各种事物的秩序也有关系,把这些关系综合起来就是法律的精神。因此,“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它们的法”[4]。孟德斯鸠主张将法的精神归结为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等三个方面的内容。从启蒙思想家的经典论述引申开来,法的精神主要是指贯穿于法律制度中和法律运行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对立法、司法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运作起着统领和指导作用的价值观念,究其根本,无外乎于正义的精神和法治的追求。法作为解决人们相互间利益矛盾的准则,必须要体现正义。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规范,必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如果法律自身不具有正义性,当它被用作调整人们相互关系、防范和解决人们相互间利益矛盾的准则和依据时,就会加剧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基本秩序造成破坏性的影响[5]。如果法律自身不具有权威性,它就不能被当作社会治理的依据,就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因此,一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还是冲突状态,不仅要看这个社会是否能够坚持依据法去解决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更要看法在社会治理结构中的所处的地位以及检视这种用于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法是否真正体现正义。可见正义和法治无可争议的成为法律的精神、法治的灵魂。为保障科学发展观顺利实施,我们要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法治建设取得既有成就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系统的法治再造工程。首先,积极推行民主政治。在现代社会中,世界各国正在实行宪政或者说正在朝着宪政之路急奔,所以我们通常所谈论的民主,其实多半指的是宪政民主,即有宪法保障的民主,而不象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那些思想家们鼓吹的无依无靠的民主[6]。在一个民主的国度里,公民参政可行的基本形式是代议民主制。代议民主制的基础在于选举,选举制度是解决主权具体行使者与主权拥有者矛盾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宪政中,只有普选是权力正当合法的渊源。立法权和行政权都是来源于普选和由普选产生的机构。可以说,选举制度的科学性程度及其落实的质量优劣是评价法治状况的重要标准。民众参与的程度越高,政府的代表性越广泛,其体现的法治精神也就越强。在现阶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重点是丰富民主形式,健全民主制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公民的选举权、立法权、管理权和监督权的实现,使国家的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更好地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体现人民的意志。其次,树立以人为本和尊重人权的立法理念。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目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是,我们立法的领域、数量、质量等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还有差距。如立法与其调整对象相比,有的存在缺位有的存在越位,有的存在着超前有的又明显滞后。在各个规范性法律文件内部,以及不同法律文件之间,还不能完全做到协调一致,整合一体。要实现立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就必须使立法切实反映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开放性,为立法奠定民主基础,提供程序保障。近年来我国在立法的开放性和透明度方面开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创新,包括推广立法听证会制度,建立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以及听取和采纳意见情况说明制度等,一些立法还开展网上立法咨询和意见征集活动。但从整体上看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其规范性和科学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再次,弘扬理性法律文化。法治精神需要一定的文化作为支撑。法治尽管已为现代各国普遍接受,但在根本上仍是诸如希腊哲学、罗马实证主义、基督教信仰、传统的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因素的结合体。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背后隐含着剧烈的文化冲突,具体表现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之间的冲突。这就需要我们在发扬中国法律传统中诸如人与自然和谐、注重调解、团体本位等优点的同时,合理吸纳西方法律文化中诸如契约自由、权利本位、法律至上等合理因素,从而夯实法治建设的文化根基。最后,改革司法体制。在和谐社会中,社会矛盾、纠纷和冲突较之其它社会形态中的数量已大为减少,而且这少量存在的矛盾、纠纷和冲突也应当通过多种途径特别是司法途径获得及时、有效的解决。因此我们要全力构建与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公正、高效的司法体制,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司法功能。在司法体制改革中,审判改革无疑是重中之重。司法审判既是定纷止争的主要途径,又是促进司法公正和维护司法权威的有力措施。只有对司法审判进行强有力的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走出现行司法体制运行中所面临的困境。我国宪法第126条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一规定为我国确立审判独立原则奠定了宪法基础,因而全力构建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公正、高效的司法体制,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司法功能,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转型时期的当代中国社会秩序结构形态呈现出由“法治秩序”、“人治秩序”、“礼治秩序”、“德治秩序”、“宗法秩序”等组合而成的“多元混合秩序”,这种“实然社会秩序”同国家所确立的“法治秩序”这一“应然社会秩序”还存在较大差异[7]。社会转型需要新的治国方略予以应对。在宪政体制下,宪政所体现的正义,是通过一种立宪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维护和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不被侵犯,特别是不被国家或政府的专横权力所侵犯[8]。因此,构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和谐社会必然以法治建设为基础,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为核心,充分重视发挥法律调整机制的作用,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是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要求。

控制科学论文:浅析科学施工精心管理的工程施工成本控制的方法

摘要:目前我国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时期,对建筑业企业来说是个机遇,但是竞争异常激烈,低价中标的情况较为常见,如何在低价中标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各个方面结合工程实际作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施工成本;控制;效益

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市场,“项目经营”和“经营项目”同等重要,而项目经营的首要目的就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建筑业企业搞好成本控制非常重要,成本控制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成本目标实现、改善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高速公路的施工成本控制是对整个施工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搞好工程成本控制,关键在于科学施工、精心管理,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流程

这一点对于降低成本尤为重要,一个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是在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的情况下,综合考虑,以降低成本为目标。并据此制定实施细则,选择先进的施工方案,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和工艺流程。如便道的选线,弃土场的设置等,要使车辆运距减小;预制场的设置,要充分考虑预制构件的预制方便、运输方便、运距缩短等。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有利于缩短工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减少管理费开支,降低成本。

2严密合理的施工现场管理

①加强计划管理,合理组织人机料,避免出现非正常抢工现象。在开工之前要编制好合理的总体施工计划,在开工后无特殊情况严格按照总体施工计划和由此编制的季度、月度生产计划施工,尽量避免发生随意打乱总体施工计划的现象,有可能造成机械人员的窝工,降低工效,也可能导致后期由于工期原因进行不必要的抢工。这样势必增加人财物的投入,降低了工效,增加了成本。

②严格质量管理,尽量避免因质量问题而出现的返工和缺陷修补。由于质量问题而出现的返工对降低成本相当不利。如路基因质量问题返工,灌注桩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补桩,都会使成本成倍甚至成几倍的增加。

同时加强对成品及半成品的保护,如浇注好的墩柱、盖梁、板梁采取防护措施,避免吊车或运输工具撞坏。注意雨季施工,绑扎好的钢筋要采取防雨措施,预防锈蚀;粉煤灰在雨季也要采取措施防雨,避免含水量偏大,影响质量。

③加强技术管理。每个工程都有自己的技术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们有重点的进行分析,对施工过程中的计算要尽量精确有利于降低成本。比如山体开挖,不得超挖和欠挖。否则超挖不但增加开挖费用,而且还必须进行修补,增加了双向成本。所以就要求开挖边线要计算准确,施工放样也要精确,并且在施工过程中不断控制。

3加强对材料计划、采购供应、消耗过程成本控制

①材料计划控制。根据《采购管理程序》,由项目部生产、施工等部门根据当月生产计划和施工预算编制《产品使用计划表》,由项目部有关领导根据生产计划、任务和产品消耗情况对《产品使用计划表》进行评审、研究,要求计划要有准确性、时间性、严肃性,严格控制材料的数量。

②产品采购控制。供应科根据《产品使用计划表》编制《产品采购计划表》,经项目经理批准的实施,对五大材要按照《比价采购管理办法》的要求,尽可能采用招标方式集中采购,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对于地方材料,要广渠道联系货源,在分析质量、价格、运距的基础上确定购货渠道和价格。避免出现一种甚至几种材料由一个供应商供货,导致出现由于垄断而乱抬材料价的现象。

对于采购的材料要严把验收关。要从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上严格控制,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数量,避免出现因材料质量出现的材料退场和二次进场,还要避免出现实际数量与入库数量的不符,而造成的损失。

③材料消耗的控制。严格领料制度,在施工中严格组织管理,减少各个环节的损耗,避免使用不当引起的材料浪费。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增强工人的责任感和节约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和不合理的材料使用,哪怕是钢筋头、钉子、扎丝这些“小东西”。

4对劳动力消耗的控制

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调配劳动力,安排好生产计划,避免窝工现象的发生。对施工人员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加强技术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劳动纪律。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

5施工机械的控制

①保证机械完好率和利用率,合理调配,减少调遣费。机械设备的完好率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利用率,这一点对于降低成本很重要。同时各种机械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

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要有一个详细设备调遣计划,这个计划一定要合理,根据施工中的不同阶段,需要调入调出什么设备,在施工现场内要调遣什么设备,必须详细清楚。对施工工艺和施工顺序必须吃透,合理编制机械调遣计划,避免出现不合理的二次调遣设备。

②合理组织计划。根据总体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机械设备,避免出现不合理的机械停、窝工。

6加大索赔和清欠力度

现在高速公路施工基本上按菲迪克条款实施。如果发生索赔事件,施工单位有权根据有关条款按照有关程序对业主进行索赔。索赔款作为直接利润,对于降低施工单位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非常重要。

要提高索赔的成功率,首先必须吃透菲迪克条款、招标文件和合同文件,做到心中有数。其次,当索赔事件发生时必须作好现场记录,包括文字、图像、影像资料,尽快找监理或有关人员签字认可,为索赔提供强有力的证据。第三,要按招标文件规定的程序进行。索赔工作不单单是哪个人的事,它需要项目部全体人员建立索赔意识,全员参与,善于发现索赔事件,争取最多的索赔事项和最多的索赔款。

7合理处理同当地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

搞好同当地政府和居民之间的关系,争取他们对施工的最大支持,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对工程的顺利施工尤为重要。要摸清各类人员的想法和目的,对症下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程施工肯定或多或少的牵扯到当地居民的各种利益,不可避免的同他们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我们必须善于发现和面对这些矛盾,决不可消极地一味回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争取他们为我所用。

8加强科技攻关,增长经济效益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施工单位,针对某个技术难题进行攻关,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投入,降低成本。

俗话说得好:“管理出效益”,其实道出了成本控制的精髓。总之,成本控制贯穿在整个生产、生活之中,要从多方面入手,对工程成本进行跟踪管理。在成本跟踪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切实作好成本分析和控制工作。

控制科学论文:科学发展观的社会本钱控制与治理

内容摘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是从国家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本文以这一科学发展观为基点,界定社会本钱控制和治理的涵义,分析了目前社会本钱增大的现实原因,并提出其相应的控制和治理的对策。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本钱社会本钱控制和治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熟悉,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一种全新的科学发展观。夸大更快、更好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规定;实现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孙向军,2005)。传统观念以为发展就是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科学发展观改变了这一熟悉。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单纯的经济增长不即是社会发展,社会的发展是多方位的。这就要求我们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健康发展。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也适用于社会本钱的控制与治理。

社会本钱控制与治理的涵义和实质

本钱是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的经济范畴,美国会计协会与标准委员会对本钱做了如下定义:“本钱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经济学最核心的题目是资源有效配置的题目,而这一题目产生的条件是这样一个基本经济事实:资源是稀缺的。这就构成了机会本钱概念的基础。不管是国家、厂商还是个人,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任何资源都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用途。一般在使用资源的时候,总试图在不同的用途中往选择能够带来最大收益的用途。另一方面,当我们选定了某种资源的用途,就放弃了资源用于各种用途的“机会”,放弃这些机会也就意味着放弃了在这些用途中可能得到的收益。在这个意义上,被放弃的收益也就成为一种“本钱”。严格地说,机会本钱是指由于将资源用于某种特定的用途而放弃的其他各种用途所能带来的最高收益,通常并不是实际发生的本钱,而是在选择资源用途时所产生的观念上的本钱。机会本钱的概念对经济分析非常重要,它是用经济学的眼光对资源进行估计的本钱。固然精确计算机会本钱经常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但它的大小的估计对于资源的使用方向来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以上考虑的是每一种单项资源的机会本钱,而一个国家的经营需要使用很多种资源,那么,从经济分析的观点出发,国家经营的总本钱就应该将所使用的所有资源的机会本钱都考虑在内,这就是国家经营的总的机会本钱。我们把如此计算出来的总本钱称为国家经营的经济本钱,也就是说,经济本钱即是国家所有投进要素的机会本钱之和。故本钱控制与治理必须在效率的基础上谋求各种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价值公平。政府必须从社会公众角度出发,全面衡量各经济组织产品或服务寿命周期内的本钱与效益,以社会本钱最小化,而不是以制造本钱或顾客本钱最小化作为本钱决策的依据,此即社会本钱控制。它通过运用影子价格法和机会本钱法,综合考虑经济组织行为对有关各方环境的影响来实施宏观的本钱控制,此时本钱控制治理战略演进为一个由全体经济组织构成的整体国家与环境融为一体的开放性系统。

社会本钱增大的原因

社会本钱是一国的政府、经济组织及个人发生的一切本钱的总和。目前我国社会本钱增大也就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导致:

政府社会本钱过大。其一是政府机构和官员有预算规模最大化的偏好。原因有二:政府机构规模越大,则可以获得的预算越大(傅光明,2002);政府支出的大小与官员权力大小成正向关系。其二是政府的治理效率低下。其三是政府决策失误导致的社会损失。其四是政府官员“失节”,即贪污造成的损失。其五是政府效率引起的损失。人力资源本钱增长过快。其增长趋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源的激烈竞争;工资的比较差异和劳动力价值的自我熟悉也是诱发人力本钱过快增长的主要因素;我国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也导致劳动时间的减少,在劳动效率变化不大的状况下,致使人力资源本钱升高;教育用度增长过快,合格劳动力培训本钱急剧上涨,未来人力本钱普遍增长。

资源价格不断攀升。这里指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来源,一国的自然资源状况决定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对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2000年我国石油及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加之自身能源结构不公道,导致自然资源价格飙升。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因而治理环境的本钱日益增大。

融资本钱和科技创新本钱的升高。从理论上看我国企业的融资渠道较多,但渠道大多不畅通。如贸易银行的利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股票筹资市场不规范等。科技创新是一国发展和保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但目前我国普遍不具备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条件,主要在于缺乏巨大的资金投进和风险分担模式。

社会本钱控制与治理的具体对策

面对社会本钱逐步增长的不利形势,我们应采取切实措施对其加以控制和治理。具体对策如下:

控制和治理政府社会本钱的对策。其整体思路:使最广大的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改革实践和改革政策的制定与选择过程,这是经济改革公正性的基本保证;继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使其与经济体制的巨大变化相适应,是使改革过程中的利益再分配符合社会偏好的基本保障;改进政府的工作制度和工作程序,如政府的纵向层次和横向幅度以及该结构基础上的治理规则;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对改革的受损者予以补偿;处理好社会公平与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

其具体举措为:努力进步各级政府决策者及全体成员的本钱控制意识;用市场机制推进区域发展;加快组织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开发人力资源强化干部效能的治理与考核;加快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公共物品提供方式;创新政务服务;加快职务消费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电子商务;政府要重视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的生产和储备,保持物价稳定;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促使企业规模经营。

控制和治理企业本钱的对策。企业自身要加强治理,进步治理效率,进步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闲置和无效消耗,以降低本钱,同时加强对各种创新风险的评估,避免风险损失。具体举措有:企业应树立本钱控制观念,树立战略本钱委员会,把本钱控制应用于价值链治理;企业应实行差异化战略,把握好知识资本本钱,为此需要有很强的研究与开发能力,以及有能够确保激励知识型员工创新型的激励机制和治理机制;在本钱控制方法上需推行作业本钱法,全面控制本钱;公司产品价值是不断积累的动态过程,包括采购、制造、销售等服务流程,在此过程中需减少非增值作业流程,实现企业价值和本钱配比的最优化。

控制科学论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控制

摘要:土建工程造价的专业功能是对资金进行控制和调节,特别在土建工程的计划和实施过程中土建工程造价可以通过对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流动性资产、无形资产的管理来实现对土建工程建设过程的控制。在建筑市场核心竞争积累的当下,各主体需要对土建工程造价加强管理,以便能够使土建工程造价得到制度体系的规范,综合水平的提升。目前,应该从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土建工程造价现存的管理问题展开分析,用完善管理制度体系,促进相关部门协调合作,在提高土建工程造价管理者素质的基础上,以综合管理的方式将土建工程造价工作落实到细节之中和关键部位,达到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整体目标。

关键词: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控制措施

引言

土建工程建设是一项综合性与系统性较强的任务,因此其涉及范围较广,并且包含了诸多繁杂的工序。造价管理贯彻土建工程建设始终,对工程的成本支出与建设质量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然而现阶段土建工程中依然存在投资管理层面不够完善、建设过程浪费严重等不良现象,因此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充分发挥造价管理的职能作用,从而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一、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意义

土建工程造价,通常情况下指的是该建设项目进行固定资产再生产和形成相应的无形资产和铺底流动资金的一次性费用总和。一般说来,工程造价管理不仅与工程内容息息相关,同时还与国家相关政策及法律条文、建设地区的经济水平、建设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技术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实施造价管理可以对工程造价进行合理的控制,它不仅包括建设工程投资费用管理与价格管理,并需要在已经拟定的方案下,对工程造价及其变动进行预测和确定,同时还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将工程造价管理与土建市场的各种动态与波动进行紧密的联系。虽然工程造价管理的不确定较强,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然而在土建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需要对各投资项目之间进行权衡,从而使建设单位获得更多的投资效益,并将投资风险降至最低,最终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现代化建设。

二、土建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1、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土建工程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并没有同施工技术充分结合起来,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往往设计理念较为保守、经济观念亦比较淡薄,更缺乏采用新技术、新科学成果来降低控制成本费用的先进意识。另外,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中,造价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也并没有参与全过程,而往往只在工程造价出现问题之后才出面进行复核补救,以致于造价管理控制仅仅针对概预算规则以及工程经济方面,使造价管理产生脱节状况,无法体现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效果。

2、土建工程设计环节的造价管理问题

设计环节是在投资计划确定之后,把经济和技术有效结合起来的组合过程。设计环节是整个土建工程项目的首要阶段,这个阶段的造价管理也为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要求精密、全面地设计施工图并对周边环境进行评估。然而在我国大多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工程承包商对工程造价的管理控制不够重视,控制并不严密,而不重视设计环节的造价管理控制会导致后期施工环节的预算不足。

3、项目变更频繁

土建工程容易受到政策、市场波动、地质条件、气候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会造成工程项目变更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是造成工程建设返工或者停工,这势必会对工程造价管理造成比较大的影响。然而在土建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土建工程设计单位不能针对项目建设对这些客观存在的外界影响因素进行详细而深入的调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就更加无从谈起,因此一旦工程建设的外界条件发生变化,就会影响工程造价管理的顺利开展与实施,严重时还会给建设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三、实现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要点

1、对土建工程施工环节造价管理的改善措施

改善土建工程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需要从工程目标成本以及生产要素方面出发。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即施工单位能够实现的管理控制目标;然后就是要加强对于生产要素的管理,包括对于人工成本的管理、对于采购材料成本的管理以及对于机械成本的管理。

2、对土建工程施工环节造价管理的改善措施

改善土建工程施工环节的造价管理需要从工程目标成本以及生产要素方面出发。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即施工单位能够实现的管理控制目标;然后就是要加强对于生产要素的管理,包括对于人工成本的管理、对于采购材料成本的管理以及对于机械成本的管理。

3、加强施工变更管理

建筑工程中施工变更是经常会遇到的情况,加强施工过程中的变更管理有助于造价控制。变更管理的关键是健全完善工程变更签证制度,要完善变更管理流程。要从制度上杜绝变更漏洞。

4、把好材料价格关

(1)要充分的利用各种信息渠道,高效灵活,畅通的利用信息系统来准确的把握土建材料的工程市场供求状况,可以加强对一些主要的材料的生产基地,和材料的生产销售市场聘请市场信息员,并加强对相关新闻媒体,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部门最新的关于材料价格相关的信息浏览,并逐步建立健全自己的独有信息网络。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比如可以讲各种材料价格的信息输入到专门的软件系统,并将相关的业务合作伙伴进行信息的共享。

(2)逐步推广材料报价制度。实行材料报价制度,有利于加强相互监督、增强核算意识,防止流通环节的不规范交易,改变“算死账”、“死算账”的静态的材料价格管理方法。施工单位将工程各个阶段的主要材料用量、进货渠道、时间、价格向建设单位进行通报,由双方共同制定材料进货计划,确定材料价格。这样,可以依据掌握的大量材料价格信息,选择最佳途径进料时机,有效控制材料价格。

(3)要合理的控制土建材料的价差。在进行土建施工过程中,土建材料的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且必须综合考虑的因素之一。对整个工程造价的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一个土建工程已经竣工之后,要能够严格的把握好工程的结算关口,加强对各种土建材料的结算的相关信息的搜集和整理,严格健全对各种工程量和套价取费的管理和控制。规范的确定材料的价格且规范的处理好各种材料价差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加强对土建材料的原有价格和现场价格签证的管理和控制,并严格控制土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材料的调整关口。

5、对土建工程竣工环节造价管理的改善措施

对于土建工程的最后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改善措施,主要包括这几个方面:要加强对于竣工结算的科学合理性、真实可靠性的审查,要对工程结算编制的凭据进行管理控制,还要加强对于工程预算中的各种不科学不合理方面的检验审核,最后还要详细地分析整个工程的投资、使用并总结出本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的有用经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建工程造价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环节,做好土建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整个土建工程的经济指标和技术水平,容易形成对土建工程的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管理,实现对土建工程由内而外,各环节和各重点的有效控制。应该继续对土建工程造价管理报以发展的态度,要站在科学和战略的高度看待土建工程造价问题,使管理的功能和调节的功能进一步得到发挥,使土建工程实现经济和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控制科学论文:土建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控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土木工程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而在这么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建筑行业的业内竞争也越演越烈、在竞争的压力

下,造价管理者都在积极处理造价问题,以期待用有限的资源获得更大的效益,良好的建筑工程造价措施,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贯彻建筑工程的现代化造价管理理念,使得建筑行业本身得以发展。本文基于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探讨加强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有效控制措施

引言

在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中,造价管理是一个重要节点。工程技术与经济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造价管理效果。因此,若要改进造价管理工作质量,首先要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的管控力度,并且基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造价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1、工程造价管理的定义

要以项目实施为研究目标,将投资回报作为目标,对工程造价评估调查工作的客观规律进行掌握,能够在基本原则和要求基础上对经济学原理、技术手段和法律规范进行重点控制。对工程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明确,对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实施阶段以及项目竣工阶段的整体规划和施工造价控制、成本质量管理以及经济效益和回报等问题进行分析,将其落实到项目工程的各个阶段,发挥土建工程建设的人力财力优势。这样在各个组织的技术和资金方面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当前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工作的主要问题

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项目顺利通过审批,化整为零,人为降低概算造价,又在工程建设阶段基于追加投资等理由人为增加造价投入,造成了“三超现象”一些新型材料市场行情尚不稳定,不同的地区材料价格天差地别,业主无法掌握一个准确的标准,致使造价难以控制。工程设计标准失控。施工单位受利益驱使而暗箱操作,有的设计人员一味迎合施工方的要求人为抬高造价标准,致使造价难以控制。招标方为低价中标,人为压低投资额度,并对施工方施压要求其降低造价,无底线的压价会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并且可能使工程隐患重重。、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对策。

3、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对策

强化全过程管理意识从工程立项,到设计、发包、施工,再到项目竣工,造价管理贯穿施工管理全过程。因此,要顺利开展造价管理工作,首先要从大局着眼,树立全过程管理观念,强化过程控制,不断提升造价管理水平。就现阶段的管理体制及现实情况而言,建设单位主要通过预决算来管控工程造价。预决算管理即对设计变更引起的费用变动进行计算,以防高估冒算。但无法规避设计方案存在的缺陷或决策失误的情况。换而言之,按照现行的管理体制,预决算人员在统计和反映已完成工程量、设计施工等工作时相对被动,这显然是片面的,因此有必要从全局着手,对造价强化全过程监控和管理。

3.1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期间所做出的各项经济技术决策,往往会影响工程造价及后期的收益,因此,可行性研究对于造价控制至关重要。做出合理的投资估算是可行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按照现代管理理论,控制的目的是确保目标实现。而工程费用控制则是为了实现费用控制目标。施工建设生产消耗大,工期长,因此费用控制目标会随着施工进度不断优化调整。投资估算的客观性和精确度直接关系造价控制效果。而编制投资估算的工程实施阶段决定了投资估算的精确

度。另外,参与编制投资估算的人员的业务素养、能力水平及其所掌握相关信息也会影响投资估算的准确性。据分析,投资估算失准(即不可预见费的取值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偏低)是导致工程项目造价失控的主要因素。

3.2加强对建筑工程决策阶段的控制

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建筑项目的工程决策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一样。建筑工程项目决策为选择与决定投资项目的方案的形成过程。在进行建筑工程的建筑决策时,应及时对不同的项目方案进行一些技术经济的对比与分析,从而形成最为合理与正确的决策与判断。为此进行建筑工程决策时,应基于相同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调查与研究,对不同建筑工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对比与论证,并对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竣工之后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行相应的评价。如此便能够有效的对新的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判断与决策,并对该工程做出合理的预测与评价。

3.3设计阶段的控制

设计阶段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节点。

在西方国家,工程总费用中通常有较高的设计费,但设计阶段的工作质量却影响工程费用。可以说,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决定了工程总费用的控制效果。而对于施工单位而言,若设计阶段费用失控,工程质量很可能受影响。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通过投资分解来控制造价。

首先由设计经理编制开工报告,明确设计原则及费用控制限额,以专业为分配标准将费用限额分配给设计人员,要求其基于工程建设要求多方案比选,确保造价始终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以单位工程为考核单元,本着费用最低的原则优化单位工程内部组织结构,确保造价水平限额标准。

设计施工图时,主要通过工程量的控制来控制造价。要求按照基础设计确定的内容和费用来设计施工图,施工图设计的最高限额定在审批通过的初步设计工程量的范围内。具体实施阶段可进一步细化工程量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指派专人负责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设计,确定部分省略的工程内容是否可削减。

3.4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控制

项目工程的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实现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最大程度的降低建筑工程的造价。对于建筑工程而言,其工程成本的绝大部分耗费于这一阶段,为此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环节的造价控制与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实践证实,标准成本的管理方式对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标准成本的管理方式是通过货币的方式对工程耗费情况进行管理,这种方式的最大优势在于直观的看出项目施工的耗资情况。

强化施工管理力度,重视施工合同签订合同时,先审核合同是否严谨、准确、完整、合法,以便确定一套合理的造价控制标准,避免遗漏重要问题埋下索赔隐患。

严格管理工程变更及现场经济签证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工程变更,基于设计变更来抬高设计标准、增加工程内容或扩大施工建设规模是不允许的,建议分级控制、限额签证。此外,设计变更前先核准工程量是否增减,原设计单位签认后再变更。若变更后造价超预算,必须有相关部门的审批手续。建设单位应该指派专人现场监督施工单位做好变更记录,重点监视隐蔽工程和工程签证,以免结算时相互扯皮。

严格控制材料价格和材料用量材料供应渠道众多,材料品种和价格也各不相同,建设单位的预算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

掌握材料价格规律,尽量保证竣工决算的各项决策科学、准确。

3.5建筑工程审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建筑工程的审计阶段主要分为事前、事中、事后等几个阶段,事前阶段的审计意义在于对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提前把关,通过有效的、合理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案的编制,使得相关的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更趋于优化。事中阶段的审计即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的每一个过程所做的审计,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管理与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通过合理化的事中审计来实现工程的管理,对建筑工程的造价控制有着重要意义。事后审计是对工程项目中所出现的特殊问题进行管理与控制。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管理难度大,对各环节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高。要顺利开展造价管理工作,首先要有一套合理的制度体系,其次指派专业素质较好的人员负责相关工作,真正把工作落到实处,这样才能让整个过程向更完善健康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