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7-23 09:43:20 关键词: 电气专业 教学改革

摘要: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应用到机械和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其实际应用前景广泛。作为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专业,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工作情况。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该专业的教学改革需求性及其教学改革的方面进行阐述。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研究:电气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毕业设计是工科本科院校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课堂教学、企业、学院实践教学基地、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够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为圆满地完成毕业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

关键词: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郭明良(1970-),男,辽宁海城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教授;赵岩(1976-),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科技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毕业设计是工科类专业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综合运用大学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做好毕业设计工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电气专业属于传统的电工学科,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使用以及在其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技术问题。此学科强调实践应用,具有显著的工程技术特色。因此,电气专业的毕业设计应将电工、电子、信息、控制与计算机等学科的知识集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近几年来,笔者在指导电气专业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以下几点体会供大家探讨。

一、将毕业设计内容渗透到课堂教学中

教材的选择要注重专业特点,要有特色,要保证教材的启发性、科学性、先进性和适应性。在教学活动中要依托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以学生易于理解接受、感兴趣的例子进行教学。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结合并解决实际问题,为毕业设计打下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以“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这门课程为例,以绘图仪、打印机所用步进电机的技术指标要求来引出步进电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系统控制原理以及电机与微型机的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等问题。这些问题在电气专业毕业设计中是常见的,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和设计。从生产实际中收集典型实例加以修改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课堂教学是毕业设计的起点,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今后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将毕业设计与企业相结合

以往的毕业设计大多是由指导教师选定题目,由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选择,只是进行理论上的计算,与生产实际有所差距,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新世纪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毕业设计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是可以达到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也是可以实现理工科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毕业生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1.已签订就业协议的学生在就业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在就业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对企业和学生本人都有好处。其一,学生可以用最前沿的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去开发和研制新产品。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性,使学生能把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在和工程技术人员相处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以外的专业知识,也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企业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更早地对员工进行必要的培训。有些企业的技术人员欠缺理论知识,在充当教师角色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相互学习,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提高和丰富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

2.学生可以在学校的生产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学校的每个专业都有对口的生产实习单位,学校与生产实习单位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在开始做毕业设计前,学生已经完成了生产实习的课程,实习单位可以根据学校和自身的情况,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设计的题目既符合本单位的生产实际,又符合高校各个专业的培养方向。作为学校,要有目的地要求学生在生产实习课程期间将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逐步养成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毕业设计、将来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3.任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用与企业的横向科研课题,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

专业课教师的创新意识强,基础理论知识较深厚,利用他们自身的优势,深入到企业中去,与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搞研究,开发新产品,同时又能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这种用与企业的横向科研课题来指导学生毕业设计,既能够为企业生产服务,又能够接受生产实践的检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要让学生在企业中大胆锻炼,使学生对一些产品的设计、工艺等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再进行毕业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实战中得到锻炼,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指导教师也大大提高了知识运用能力,并拓宽了知识面,同时增加了教学案例与素材,师生均有收获和提高。

三、将毕业设计与学院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

学院的工程实践基地有电力系统实践基地、电机控制实践基地、DSP实践基地、PLC实践基地、ARM实践基地等,为学生提供了优良的科研与实践条件。实践基地的指导教师都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学生可以在实践基地做毕业设计。学生从低年级开始,每学期都要在工程实践基地学习,对各个基地设备的功能与用途都非常熟悉。利用寒暑假和课余时间,学校可以组织学生下厂调研,收集信息,反馈在企业里发现的一些实际生产问题。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在各个实践基地学习,能很好地将从企业得到的调研资料与实践基地的仪器、设备联系起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毕业设计的设计工作。

四、将毕业设计和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

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课题面向产品和生产实际,真题真做,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深入工程实际,学会从工程设计的角度去思考、解决问题,去了解、掌握生产、科研所必须的知识,如研发流程、生产工艺等。

1.结合科研项目课题,合理选择毕业设计题目

以教师现阶段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课题,课题内容均为实际工程项目。如笔者现有的科研课题为网络化单车试风系统,该课题的完成要了解单车试风系统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还要应用到模拟电子技术、可编程控制器、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等相关的专业知识。指导教师必须对单元方案和实施计划进行可行性的论证,以防止出现要求过高而使学生不能按期完成毕业设计的情况。此科研课题可以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由两位学生分工完成。也可以一题多届,让每届学生的设计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提升。

2.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创新及独立思考问题的绝佳机会,是学生真正从事科学研究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启蒙教育。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都是本学科本专业最前沿的问题,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去自学和检索文献,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指导教师要多做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多动手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设计与研究的乐趣。

五、结论

毕业设计是工科本科院校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其它教学环节所不能代替的。在电气工程的领域,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强电与弱电的结合、元件与系统的结合。电气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有很强的适应性,既可以从事与电力系统相关领域的工作,还可以在工业自动化及电子信息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系统运行等方面的工作。将毕业设计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企业相结合,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与学院的实践教学基地相结合。实践证明,该方法是可行有效的,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浅析中职院校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要:电气自动化专业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主要应用到机械和计算机的相关技术,其实际应用前景广泛。作为中职院校的主要教学专业,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工作情况。现行的教学模式已经满足不了社会的要求。本文主要从该专业的教学改革需求性及其教学改革的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法 电气自动化技术 项目课程改革

近些年,在国家大力发展中职院校的带动下,我国的中职院校的教学规模以及配套设施建设都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师专业素质也都明显提高。电气自动化专业作为一门实用性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先进的教育发展需求,对其教学的改革工作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

近年来,各类职业学校培养了大量电气运行与控制技术人才,许多学生也都取得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颁发的中、高级电工等级证书,但各行各业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仍然不足。我国的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且,主要以理论教学为工作重点,专业划分过细过窄,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致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的理论研究不足,实际动手能力较弱,在毕业之后,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从而造成供求关系紧张。因此,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措施

电气专业教改思路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周边地区的各行各业培养中等电气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以电气应用岗位必备的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课程的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基于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以及成为中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电气专业的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现状应做以下改革措施。

(一) 进行校本教材的研修,编写合适的校本教材。

中等职业院校生源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知识的接受、掌握能力相对较差。教学中所用传统教材注重系统性、理论性和完整性的编写方法,教材中的一部分知识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且对中职学生来说,实用性又不强,往往学生因为这一部分听不明白,打消了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不理想,学校电气系专业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组织一起进行校本的研修,针对我校学生现状编制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使用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 改变传统教学方法,采用一体化教学法。

现在职业教育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强调使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而传统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中心,即所谓的“三中心”,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忽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在教学方法上常采用“满堂灌”,这于当今社会强调的素质教育不能同步,因而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一体化教学法。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项目教学为载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至关重要。一体化教学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章节次序,把知识点按照教学需要整合起来,某个项目就可以涉及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包括某个章节的内容,以最精简的方式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以行动为导向的任务教学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从一开始就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一体化教学方法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协助作用,选出适当项目,开发项目课程。

(三)根据一体化模式改革课程

课程体系改革关键是用好工作任务分析,也就是要立足工作任务分析将工作任务模块转换成课程。电气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电气实用型人才,就是要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使用和操作,学会典型电气设备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各个工作任务对应核心课程:

1、电工基础理论与实践模块。

2、电机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

3、机床理论与实践模块。

4、PLC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

5、变频器控制理论与实践模块。

6、照明电路安装理论与实践模块。

7、单片机技术理与实践模块。

七大模块,根据每个模块的能力结构,要求学生参加 “维修电工考证”技术等级的鉴定与考核,使每个学生均能持“双证”毕业。基础理论课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自学和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课可适时调整,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专业需求,以此增强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四)加强师资建设,造就“双师型”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加快建设具有合格教师资格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启动“技师培训工程”,确定定点(企事业单位)培训基地,实施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提高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专业教师每年必须有1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职称晋级的必要条件。

(五)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应有配套齐全、能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场所,模拟、仿真或真实的培训设备要保持同期企业生产使用设备水平。要完善实践教学的基本标准和规范建设,切实加强实验、实训等实践性课程建设和教学环节,认真安排,严格考核检查,确保学生毕业能够达到专业培养目标规定的技能考核要求。

三、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企业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在逐渐增多,电气自动化专业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作为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的中职院校,应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努力做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型人才,促进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建设。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电气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的教学改革实践为例,针对课程课时少,时间紧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探索电气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实践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创新创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继电保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教学

作者简介:赵宇红(1973-),女,湖南邵阳人,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副教授;盛义发(1973-),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一直是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很重要的主干专业课,近些年来,随着电子、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继电保护技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继电保护正在沿着计算机化,网络化,智能化,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继电保护的飞速发展使得当前继电保护的应用现状与人才培养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另外,我国高等学校的本科专业在近几年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革,要求厚基础、宽专业,南华大学(以下简称“我校”)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也顺应改革的形势由原总学时68学时减少到40学时。基于以上两个原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需要进行改革。如何优化继电保护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通过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中重要、复杂的知识点,又能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一、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规划,优化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在大学最后一学期所学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它与前期电路原理、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等课程联系密切,在本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些前期专业课时,相关知识点没有掌握好,从而导致不能很好地理解与之相衔接的继电保护知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拟采用以下办法:先根据本专业的培养计划系统地规划专业课程,整理出前期与后续课程之间相互连接的部分、重复的部分,再与相关任课教师进行交流,将联系密切、相互影响的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然后对各课程教学计划及教学大纲进行调整,以强化本专业电力系统的系统观念,完善整个课程体系,这样可防止知识重复讲授所导致的学生学习内容繁多,学习“目的不明确”,系统感不强;有利于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并利于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进行结合。例如在“电机学”课中加强对变压器空载、负载、短路情况下的电磁特性的讲解,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中就可以更好地理解变压器差动保护的不平衡电流及减小不平衡电流的方法;“电力系统分析”课中加强对暂态分析部分的讲解,而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中只涉及在各种暂态情况下如何进行保护;通过在教学计划中增加“MATLAB”课,为学生提供上机操作微机保护的机会;在“发电厂电气部分”课中增加保护装置二次回路图的讲解内容,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读懂继电保护二次图;减少或删除同其他课程相重复的内容,如“微机保护”中数据采集、数字滤波等内容在“信号与系统”中已经学过,就不再重讲;经过以上改革,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学时里更有效地掌握课程的相关内容。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

1.“学有所用,学有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应首先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学有所用,用自所学。继电保护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很敏锐地反映了新技术的发展。系统地、有效地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对培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型、创业型、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等各种人才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就需要从第一堂课开始精心准备。教师要把继电保护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用自所学;可以形象地把电力系统比作人,系统故障相当于人生病,系统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相当于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则继电保护就相当于医生,这样,大家对继电保护的重要性也就有所体会了。还可以多收集一些电力系统的事故案例、现场图片及相关视频,从发电厂、输供电、用户等多角度讲授电力系统短路的后果,以及继电保护拒动或误动对电力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对人身的危害要用活生生的事例,这样才能理论联系实际,生动地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作用、基本原理、基本要求、工作特点及发展趋势等问题的阐述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可教育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避免事故发生。

(2)利用实物解说,化抽象为直观。各式各样的继电器是组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系统的基本器件,由于现在的生产实际中继电保护技术处于“四代同堂”的状态(即电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同时存在),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部分继电器的实物图。在介绍继电器的结构、原理时,教师可准备电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微机型继电器实物,把这些继电器分组发给学生,让他们直观了解这些元器件的外型和内部结构,辨识它们的不同;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各种元器件的内部结构、外型、型号,明白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继电器,它们的继电特性是一致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枯燥的继电器结构、原理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3)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课程相关知识比较抽象,以往采用板书教学时,教师要画图结合图型进行讲解,讲述起来不直观,且教师课堂工作量也大,教学效果不好。多媒体技术传递的信息更为丰富和形象,可以通过视频、Flash动画、动态图片等形式,[2]为同学们营造逼真的学习情境,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讲继电保护作用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几段电力系统发生短路、变压器事故爆炸等的视频,学生看了这些富有震撼力的视频之后,会对继电保护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会急于知道采取哪些措施可以避免这些事故,同时也会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在讲解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零序电流的分布时,众多的零序电流画在图上,学生容易弄混,而用动画来显示零序电流的分布状况就非常直观清楚,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也变得鲜活多了。

2.启发式教学,师生互动

学生普遍感觉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课程起点高、综合性强、难度大、较难以掌握,因为它实践性强但又比较抽象,而且对知识的描述与其他课程不同。如三段式电流保护是教学的重点,其中电流Ⅰ段保护的整定定义:电流速断保护按躲过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的最大短路电流整定。学生很难理解这种表达,单纯的实验环节也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困惑和冲突来创设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3]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可提出一个启发式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电流速断保护能否保护线路全长”,鼓励学生讨论并回答。学生最初的考虑大都认为:能够。再进一步问:“如果能够,则在本线路末端短路与下一条线路出口处短路时,本线路和相邻线路保护的动作情况是否满足‘继电保护四性’的要求?”这时学生往往会发现保护动作情况有违“选择性”要求,前面回答错误。然后再引导出下一个问题,如:当系统运行方式变化时,对电流速断保护的影响,保护范围能否确定?在层层推进的设问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保护的整定定义,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3.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程,通过开展实验来对学生进行继电保护专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理论教学的验证,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基础理论与先进技术相衔接的桥梁,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需环节。因课时有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实验环节目前只开设验证性实验(继电器特性测试实验)和综合性实验(常规电流速断保护和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实验)各一个。实验环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根据现代教育理念和当前实验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即“实现基础与前沿、经典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技术方法,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指导学生做继电器特性测试实验时,笔者会要求学生分析他们的实验现象和结果,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并会设问“如果有些实验内容中整定值、整定时间等变动会出现什么现象”,以使学生对所学理论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在做常规电流速断保护和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综合性实验时笔者一般会提前一个周以作业形式安排学生先做好电流速断保护和电流电压联锁速断保护整定计算,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相应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另外,我校的TQXDB-III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培训系统可以做30个实验,除了所开设的两个必做实验,余下的实验可以作为开放实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进行。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效益,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空间和环境,给予学生选择、参与、实践、创新、创业的机会和条件。

三、结束语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综合性强的主干专业课程。本文以该课程为例探索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现代电力系统实际,积极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课程进行整合和规划的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电气专业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探究中职电气专业的教学改革

【摘 要】笔者以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并剖析了当前中职电气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动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应策略。以期利于中职电气专业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中职 电气专业 教学改革 企业需求

近年来,中国的制造业,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其次是熟练的电气技术人员的巨大需求。中等职业学校(以下简称“中职”)作为“技工的摇篮”,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这个责任。定位职业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 (而不是“学术人才” )的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以应用为导向”的要求是最密切相关的教育的基本形式。此外,笔者提出教学改革基于“企业需求为动力”,以“学生的自身发展” 为根本办法,探究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综合性的中职电气类的教学改革。

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规格

(一)公司的员工要忠诚,有责任感

随着社会变革的经济转型,企业要改变。员工必须心里有主人翁的感觉。质量和效率就是生命,每一位员工必须换位思考,主人对他们的工作态度。

(二)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基础

我们知道,所谓的团队精神,在一个组织中每个人的工作,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整体感和集中体现服务的精神。主要是在与他人的沟通,沟通的能力,并越来越多地与其他人,分工配合员工的现代企业协作和团队合作的更详细的要求的能力。

(三)需要员工有组织纪律性

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一家专业生产的实施,条块。基本职业学校学生在生产第一线,管道打开,你迟到或早退,会从生产环节分离,使企业建立的损失。因此,严格的纪律要求为每一位员工必需的。

(四)需要员工有勤奋好学、不耻下问的精神

对于具体的工作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企业,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的比赛中,你必须尽快,新技术,它要求每一个员工应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运用新技术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员工必须坚持终身学习。

(五)要求员工有人文素养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的企业文化。企业往往需要进行一些活动,身体上和精神上在职职工,以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六)需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的员工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源的业务。许多业务流程,关键的创新无处不在,工作人员无法生存还有就是看它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二、当前中职电气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指导思想存在的问题

因为在年底能在教育教学处理教师与学生,学校和商业关系。过分突出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作用,并不能反映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地位: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相亲的状态。过去的电器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只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但只需要一个专业的商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都没有足够的学生职场不一定会工作,企业看到的是学会工作,对学生学习如何为未来的工作中,企业采用传统的标准和教育,学校的质量是不完全一样的脚。所以,这就造成了一个好学生在学校并不一定是企业就像一个好员工。

(二)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学生往往被动学习在无知的情况下,所获得的知识仅限于书本。没有直观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动手实践相结合。通过练习法提高理解能力,但直观的东西理论化,抽象的,结果对教师和学生的困难,也难以接受。中期以来,一贯的教学方法,教材开发更新滞后的纪律,使学生不得不花费在新技术,新工艺,无知的新材料,造成知识老化,停滞,理论与实践之间,使学生工作使我们的文化在这方面的工作能力差。

三、推动中职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应策略

(一)师资结构与实训设施建设

教学团队应在教学经验丰富和工程实践,治学严谨,事业心强,良好的教学班子团结。聘请具有专门知识和教师,专家的优势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同时,根据专业需求,符合科学的规划实践和先进的专业实训室的原则,充分满足学生的技能形成的需要。

(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训计划和课程改革

实现培养目标必须依赖于一个良好的培训计划。根据职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应更加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培养专业能力的技能,重视学生个性的协调发展,综合考虑知识,能力,三者的质量和亮点之间的关系教育的整体素质,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为此,我们更新和改造的专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过程中,模块化培训计划的形成有一个灵活的,除公共课程的课程,整个培训课程分为三个模块:

1.电力为主的课程

行业的突出特点,在加强现有电气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和整合, “电机与驱动技术”和“电气控制技术”相结合,综合课程,这样可避免实验班复读,而为了使学生掌握了系统,有效的电气控制技术知识的坚实基础,为专上研究和数控机床维修电工维修的额外一周的培训特别安排奠定。

2.结合制造业,整合机械类课程。

3.职业教育模块

这是在课堂和实验室实训室的学生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只能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专业是培养和锻炼出来的工作,这就要求学校走路的企业合作,学生在路上成专业对应到相关企业,培养职业能力的位置。

(三)完善的电子类课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能力来衡量实力的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功能的职业教育和优势。实践教学的空间和电气专业设施的改善,需要有更好的条件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方面,学校应根据自己所能创造的训练,实验设施和场所,并及时满足了良好的条件当今企业发展的要求,不断更新和完善。课程材料,如电控一直没有更新了很多年,而且在许多过时的机床工具,电工课程内容控制电路描述,应及时更换作为教师的教学内容,补充在当今企业机床电气控制电路中使用,如PLC控制电路,控制电路,数控机床控制电路器件的微控制器应用。配备相应的培训,实验室设备,从而实现企业当今先进水平的生产和经营,学生联系实际,尽快为使自己的技能,毕业生能满足质量的能力提供保障整合理论,知识转移雇主的需求,实现良性循环的效果。

(四)改变评价机制,实施过程学分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企业员工的未来,但员工和学生的学校的评估业务的评估有很大的区别。学校不能改变企业的评价标准,唯一可行的是改变学校的自我评估机制,以评估与相对接的公司。根据企业的评价标准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力的就业需要。

实施过程中的信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论,与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扬其长,避其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失败者成为学习的成功谁,至少每个人都有技能,企业的欢迎。

(五)推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课程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这样做,这样做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在专业实训室或在现场一边教,学,做的同时,在理论和实践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团队合作的能力和意识。当实施这种教学“电气控制技术” ,在培训室推行“教,学,做”的教学模式之一,以培养学生的工作计划的能力,计划执行能力。

(六)开展了多项专业培训和活动,加强校企合作

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最突出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相比于本科生,高职院校学生实习的机会更强大的动手能力。对于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学校不仅有大量的高性能训练基地成立,让学生提前接触相关设备,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参数,而且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在理论实践中使用一个真正的转型,丰富的实践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学实践的指导,协助勘查和讨论,专业的教师,学生逐渐得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实际工作能力。

四、结语

职业教育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高素质的直接在生产、业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学校改革根据业务需要,使教育和??学校的业务需求,实现充分融合,促进了快速发展和学校改进。职业学校技能型人才的最终产品。职业只有为企业提供技能人才,以满足业务发展,将受企业的欢迎。

作者简介:

雷红军,(1972.12―),男,甘肃静宁人,本科,讲师,平凉机电工程学校,研究方向:电气控制工程。

电气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本文阐述了技工院校电气专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内容,主要探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教学方法的改革、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一体化模块教学是顺应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团队 教学场地

一、一体化教学概述

一体化教学是顺应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模式,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教学场所的一体化、教材教案的一体化、教学组织过程的一体化,其主要特征是强调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强调学生互相合作解决实际问题,强调以模块为基础的经验性知识培养。因此,一体化教学模块绝不是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在形式上的简单组合,而是从学生技能技巧形成的认知规律出发,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二、改革思路

深入调研并参照职业资格标准,以突出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目标,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技术专业全新的课程体系;淡化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以“人才培养与岗位零距离”特色为主线,按照“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推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及以项目教学、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以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为指导,推进以课程教学团队为基本建设单元、结构合理的“双师”教学团队建设工作;跟踪电气技术发展,提升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探索设备资源共享的新路。

三、改革内容

1.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

成立行业、企业、学校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确立本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标准和要求,开发一批以行动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在参考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确定基于工作过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根据优化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改革后的教学内容,对主干课程进行重组或整合,把全部教学内容按技能类型和等级分成若干课题模块,在教学中以每个模块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工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体化教学。

2.教学方法的改革

模块式教学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具有培训目标明确、结构灵活、效率高等特点,充分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能有效避免以往教学中理论与操作脱节、内容重复而造成的教学资源及学习时间的浪费。因为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较强,故在每个模块中安排一名具有相应特长的教师作为主持,负责该模块教学内容的调整、课程标准和计划制订等工作。

坚持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的价值取向,改变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推行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的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教学中遵循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一体化教学团队建设

教学团队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以专业教师建设为重点,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建设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构成的一支理念先进、技术过硬的高水平的教学团队。

在教学团队中选拔具有较高的职业教学理论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的教师,成为引领教学团队、推动本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专业带头人;推进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培养一支有较高水平的专业骨干教师队伍;聘请企业专业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通过建立合理机制,明确责任、义务和待遇,建立相应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兼职教师队伍人员相对的稳定性;制订好教师培训计划,按照两个发展方向,从教法、技能等方面,通过校内培训、校外培训等方式培训教师,完成教师的一体化转型。

4.一体化教学场地建设

一体化教学场地,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它既要满足理论教学的需要,又要具备能进行实际操作教学的条件。它为教学中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的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保障。

笔者所在学校在改革中将现有的实验室、实训车间进行整合,按照模块划分建设满足各模块教学需要的一体化教室。教室中除配备常规教学需要的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外,还要根据模块的教学内容配备相应的实验、实训设备,为适应项目教学的需要,将教学设备和工位科学地进行摆放。并由模块主持人负责本模块一体化教室的维护、升级改造及管理工作。

我们遵循职业教育规律,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以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为原则,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技工院校电气专业建设的要求。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城市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