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伦理学教育探讨

时间:2022-01-10 09:04:44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 教育

摘要:医学伦理学教育可塑造学生的医学职业人格,教师应具备相关伦理学知识,在基础医学教学中渗透伦理学教育,以体现医德教育的持续性,达到夯实学生医学基础、提高职业修养的目的。

医学伦理学教育探讨

医学伦理学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医学生的医德理论认知,塑造医学职业人格,提高医学人文素质,对医疗决策和道德行为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基础医学是每一位医学生入学的基础学科,包括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以及药理学等,是临床医学的基石。如何在医学生的医学起步阶段有效渗透现代伦理学教育,使他们树立医学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是基础医学教育应该重视的一个问题。

1基础医学教师医学伦理意识的建立

一名合格的教师除需要具备广博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人文与伦理学本质上一脉相承。传统基础医学教育旨在夯实学生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没有充分认识到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集合体,也没有把两者提到同等高度去对待。新医学模式的出现使医学教育者逐步认识到:人的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决定了医学必然带有丰富的人文色彩;医学教育内容本身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材;在医学教育中,只有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医学人才。而人文素质的培养需要伦理学理论作为支撑,单纯依靠开设几节人文课、伦理课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能在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的同时对伦理学理论有基本的认识,在医学基础课教学中恰当渗透医学伦理理论,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还有助于医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的形成。因此,基础医学教师除掌握基础医学知识之外,还应加强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文学、艺术、人际沟通等知识的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养。在教学中应首先根据岗位培养目标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然后认真选择和研究教材,充分挖掘与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医学伦理素材,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周密设计,将医学基础课教学内容与人文、伦理教育融为一体。

2基础医学课程中的相关伦理学认识

2.1人体解剖学中的伦理学认识

人体解剖学是每一位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是临床和医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弄清楚医学复杂、疑难和意外死亡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提高诊断、治疗和科研水平,从而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解剖学教学中用到的标本主要来自社会遗体捐献者,是死者对医学最无私和高尚的奉献。在教学中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从科学、哲学的角度解释死亡,渗透生命伦理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即体会到遗体捐献者的无私奉献精神,做到尊重死者,认真对待每一个组织和器官,珍惜每一次学习机会,不浪费珍贵的教学资源,不允许任何不尊重尸体的行为,引导学生在获得解剖学知识的同时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当他们学会对生命的尊重,这份尊重会传递给他们今后面对的每一位患者[1]。生殖系统是解剖学中的重要章节,近些年与生殖相关的伦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人工授精、配子移植、克隆技术等辅助生殖技术的实施给广大不孕不育夫妻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受利益驱使,一些非法代孕机构、美女卵子库、名人精子库应运而生,产生了与之相关的伦理问题,如性别选择与伦理道德相悖等[2]。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应该成为设计的对象,我们也没有资格成为设计者。通过此项技术诞生的儿童虽然目前没有显示出健康问题,但据此认为该技术万无一失还为时过早。试管婴儿只是在特定背景下的一种应急措施,需要经过国家有关部门严格审批,它不宜推广并要严防滥用。教师要让学生在掌握基础医学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伦理观。

2.2细胞生物学中的伦理学认识

细胞生物学课程是一门与国际以及生物前沿接轨的学科。其研究的层次已经达到了基因水平,在基因领域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并通过基因工程在改变自然以服务于人的需求方面进展迅速。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人类对基因工程哲学伦理学方面的问题重视不够。一方面,在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哲学观下,基因工程引发了许多生态问题,特别是极大影响了生物多样性,而生物多样性正是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基因工程引发了许多社会伦理问题,如基因测试会不会产生种族歧视、疾病歧视等。从克隆技术到人类基因组的重大发现,这些问题日益突出。而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进程相比,人类相应的社会伦理体系却没有建立起来。基因伦理学和基因技术在为人类服务这一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二者都要求既充分利用基因技术为人类造福,又要尽可能避免因之产生的一切有害于社会的现象。2.3胚胎学中的伦理学认识胚胎学讲述了一个生命如何从两个细胞的相遇奇迹般成长为一个完整胎儿的过程,是阐述人体发生、发育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展示了生命的神奇。胚胎学教学中的伦理学教育可开展基于点的学习方式。如在绪论中讲到学习本课程的意义时,介绍我国第一例试管婴儿正是组胚学专家和妇产科医师共同完成的事迹,并简单提及试管婴儿技术的相关伦理学问题[3],使学生体会到基础医学知识与临床治疗的关系,也体会到良医、医术、医德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学做良医。基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目前为科学家关注的焦点,对临床疾病治疗的应用价值不可估量,其带来的治疗前景是从道德上支持这项研究的主要力量。但是同时胚胎被视为与人类生命价值具有同等地位,其研究也被看作是对生命的一种伤害。因此在积极鼓励开展胚胎干细胞研究的同时,应加强管理,制定相应管理法规和制度,促进胚胎干细胞研究向健康和正确的方向发展。除传统的医德教育内容,现代医学模式提倡进行生命教育,胚胎学是实现生命教育的良好载体,能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2.4免疫学中的伦理学认识

现代免疫学已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中的前沿科学,免疫学发展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综合科学实力及发展水平的指标之一。移植免疫学是近几十年新兴的分支,器官移植这项高新医学技术已经成为挽救生命垂危病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至今全球累计超过50万人接受过各类的人体器官移植,并且随着人体器官移植技术的日臻成熟,器官移植的成活率也大大提高。有关器官移植伦理是采用技术手段将某个器官移植人身体所产生的伦理层面的问题。无疑器官移植能增进人类健康,但器官移植却也产生了生理、心理、威胁人权、对穷人剥削、医疗不平等等问题。器官移植中的伦理学问题集中在器官来源与获取、器官分配和技术应用方面。最主要的伦理学问题包括器官来源(尸体器官与活体器官)以及器官分配的伦理学问题。我国目前97%以上的移植器官来源于尸体器官。尸体器官来源最关键的伦理学问题是知情同意问题。只有捐献者生前知情且出于自愿同意死后捐献器官才符合伦理学要求。因为尸体器官来源严重不足人们才考虑活体捐献,且目前活体捐献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器官活体来源最大的伦理学问题是“风险受益比”的评估问题。在伦理学上不允许因为挽救一个人而牺牲另外一个活人。因此,必须依照公认的医学科学标准进行综合的利益与风险评估。只有在利益远大于风险,并且捐献者完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活体捐献器官才是伦理学上可接受的。

2.5药理学中的伦理学认识

用药伦理是医疗用药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任何药物都有其两重性,既有治疗功效,又有其毒副作用。医生在用药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以科学和伦理为基础,按最优化原则慎重选择。用药伦理原则具体是:(1)不能滥用药物。临床上凡违背医药学原理的,或不符合病人病情和生理状况的用药,属于不合理用药或滥用药物。滥用药物非常容易导致药源性疾病。(2)用药既要看到近期疗效,也要注意远期可能引起的副作用。引导学生在药理学课程的学习中认识用药的基本原则并从大众健康出发合理用药、规范用药。

3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效果评价

如何评价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效果,目前尚无统一的评价指标和方法,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进行个性化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教师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标、思维习惯、课程考试成绩、医德认识等,可采用座谈、问卷调查等形式,教育评价的时间不仅可以在课程结束时,还可后延至其他学期。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医学伦理教育作为医学伦理学系统教学的铺垫和补充,应该少而具体,从小处着手,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总之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实施医德培养既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又达到了夯实医学基础提高职业修养的目的[4]。

参考文献:

[1]吴远.融医学伦理教育于解剖学实验的若干建议[J].四川解剖学杂志,2011,11(3):50-53.

[2]陆小溦,郭松,冯云.人卵子冷冻技术的伦理思考[J].生殖医学杂志,2017,26(3):224-227.

[3]陈仁彪.医学遗传服务中的伦理准则[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5(4):24-28.

[4]赵驰,荏苒.医学伦理学的新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5.

作者:刘丽 李晓芳 李志宏 单位:上海健康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