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应用题教学探究3篇

时间:2023-01-18 15:12:00 关键词: 五年级 应用题教学 探究

摘要:五年级是学生接触应用题最为关键的一年,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要认真学习,反思练习和思考,老师要耐心地讲解,形象地教导,提高学生的应用解题能力。

五年级应用题教学探究3篇

五年级应用题教学篇1

在全新的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了探究式学习主要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学以致用,运用自己所学习的一些数学知识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题是教师非常关注的一部分内容。通过观察学生对应用题的解答,能够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也能够渐渐养成独立思考以及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要,传统教学本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得应用题教学失去了原本的活力,导致很多学生对应用题有排斥。因此,为了进一步改变传统的教学局面,教师必须积极探索,结合应用题内容进行探究,选择更为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高效率地去解决不同的应用题。

一、分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弊病

经过调研发现,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第一点就是在目前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仍然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灌输,因为教师认为小学生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不会过多给予学生发挥机会,而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解题思路,按照自己所教授的一些方法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状态仍然是相对被动的。小学生活泼好动,他们自身不具备较强的自制力,在这种传统的讲解教学模式下,学生会觉得学习过程枯燥无味,无法清晰地掌握教师所强调的一系列教学内容。在这种情形下,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无法产生明显的帮助。第二点是在目前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贯彻教学差异化的原则,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数学能力方面是有一定差异的。如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会比较深刻,他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及数学理论,针对不同的应用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但有些学生的知识接受力和速度会相对缓慢一点,他们在面对不同的数学应用题知识时可能会存在吃力的情况,面对教师所采用的一体化授课模式时,不同学生的反应会存在差异。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这种一体化模式下得到均衡化的成长,因此进一步拉大了班级学生的差距。第三点就是在目前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地是让学生去了解解题步骤,没有让学生去研究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在面对一道应用题时,教师一般是和学生一起去探索解题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学生自行尝试的机会,同时,教师的这种方法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记忆一些特定的解题套路,而没有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灵活思考。在这种情形下,可能会导致学生未来面对一些条件变换或者是条件增加的难度更高的应用题时出现无从下手的情况。在这种情形下,容易进一步挫伤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效。

二、探究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实用策略

由以上可见,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针对具体的教学实施还未进行全方面的思考,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容易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思维定式,甚至思维不够活跃的情况,无法高效率解决不同的数学难题。因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大胆创新,打造高质量的数学课堂,下文将围绕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具体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重师生互动交流,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都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不同环境下所培养出来的人的个性以及能力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在目前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对学生也是尤为重要的,是学生获取知识、汲取养分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教师所营造出来的课堂教学氛围会直接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在之前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更加关注自己对不同题目的分析,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所以很多学生在课堂上的融入度不够高。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去研究应用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急于为学生讲解大量的知识,而是做好教学铺垫。比如,教师可以先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对应用题教学产生一定程度的兴趣。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很多应用题都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与生活相关联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他们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到题目上。如在引入一道数学题目之前,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创设教学场景。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多边形的一些面积计算方式,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引入一些公式或者是让学生直接进行计算,学生一时之间无法适应,那么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场景。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所在的教室为例,如果教室内需要重新铺设地砖,在铺设地砖的过程中,我们之前选择的地砖是0.18平方米的,一共需要50块,能够将教室铺满,但如果这时候我们重新铺上一层,改变方砖的边长,如将地砖换成0.4平方米,那么学生需要思考教室里面用到多少块方砖。在提出了这一问题之后,学生的目光就放在了教室上面,他们会研究教室的长度、宽度、面积,然后思考如何在减少浪费的情况下,合理运用方砖来铺满教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就能够让学生自由进入一个思考的情境之中。并且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直接借助了一种生活实例问题来引导学生,学生有更多探索的机会,可以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这种情形下,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为主动。同时,在学生进行深入研究之后,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去探讨铺设地砖的不同方法,以此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解题思路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帮助。

(二)传授应用题解题方法,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对很多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解决不同的应用题时会直接去看应用题的问题,然后去回忆自己所学习到的知识,接着套用相应的一些解题思路或者是模板来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学生的思路是比较固定的,他们没有根据题目中的条件或者是内容进行分析,而是反复寻找更为简单便捷的方式去解决题目。小学应用题的内容千变万化,虽然一些解题的套路的确有规律可循,但是如果为了让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养成更为灵活的解题思维,掌握解题方法,而不是记忆固定的解题套路。只有这样,才能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在目前的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急着为学生去分析具体的解题步骤,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就应用题而言,其实一般会有几个基础的解题要领。第一点就是学生需要针对题目内容进行分析,因为任何数学应用题,在题目中都会有一些文字性的内容,这些文字性的内容包括了已知的条件和未知的条件,学生在分析条件的过程中,能够获取更多有用的线索,然后明白题目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的要领和思路,之前很多学生可能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所以他们可能会忽视一些重要的条件。因此,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在遇到应用题题目时不要急着去解题,而是先对文字内容进行分析。在分析之后,学生第二步需要完成的就是明确自己的解题计划。例如,在分析的过程中,学生发现题目中给出了已知的条件,如题目中提到我们需要用一根长度为14.8分米的铁丝去围成一个等腰梯形。已知这个等腰梯形的两个腰的长度分别为4.2分米,面积是8平方分米,然后让学生求出这个梯形的高。在遇到这一题目时,学生发现首先题目中提出了一个关键元素,即等腰梯形,所以图形是非常标准的,然后在这一题目中给出了腰长以及面积,只需要求出梯形的高,所以这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已知的元素来进行思考。如在面对这么多数量因素时,要如何才能够列出算式?这时候学生可以想出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方程,通过方程可以将这些不同的数量要素全部串联起来。借助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已经找出了解题的思路,直接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存在的关系来进行分析,快速解题。在完成解题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需要进行检验和反思,因为对很多学生而言,可能他们在答题完成之后不会再思考,但其实在计算的过程中,有时候学生经常会由于粗心而出现犯错的现象,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让学生去解题,还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在解决应用题时,最后的检验和回顾是非常重要的,需要针对解题思路进行回顾,不断验算,通过一种反向推理的方式来确定解题的正确性。借助这样一种有逻辑的解题模式,能够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能够更为娴熟。

(三)给予学生发挥机会,发散学生解题思维

对学生而言,他们自身是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在小学阶段,虽然学生的数学基础还不扎实,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自身没有良好的解题意识。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学生是有想法的,但是之前可能一些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太多的发挥机会,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束缚。因此,在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思考,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发挥机会,让他们能够主动思考,并且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找到更多的解题方法,避免学生出现思维定式。例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一些应用题题目时可以选择那些具有开放性思路的题目,或者是说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应用题题目,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大胆尝试,多方面考虑。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有一个正方形的池子,在四周需要种树,每一边需要种4棵,每个顶点种一棵,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要保证相等,分析在这个池子的四周一共种了多少树?”在遇到这一道题时,学生肯定会先快速列出算式。如学生会思考这个池子是正方形的,所以有4条边,那么每一边都需要种4棵,所以4条边一共就是16棵,但是每一边的起点,学生一共算了两次,所以这时候学生多算了4棵的,那么还需要减去4棵树,最后学生列出算式为4×4-4=12棵树。针对这一题目,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继续思考,是否还能够从其他的角度来进行解题。如有的学生想到这个池子是四边形的,如果把四边形的四边拉直,然后每边种4棵,那就相当于是把每边分成了3份,4条边就一共分成了12份,每一份对应一棵树,最终的数量就是12棵树,最终列出来的算式就是(4-1)×4=12。除了这一解法之外,学生还可以继续思考。如在面对这一题目时,学生可以先数正方形的一组对边,一组对边包括两个顶点,那么每一边需要种4棵树,接着再数另一组对边,再减掉两个顶点,所以每边就变成了4-2,等于2,最终就是4×2+2×2,一共等于12棵。借助这类应用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尝试和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找到解题的方法,在这种情形下,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解题能力的发展能够起到明显的帮助。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学生能力的发展会产生阻碍。在我国进行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目前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针对数学教学策略不断调整。同时,教师也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尝试机会,让学生在面对不同的应用题时能够学会灵活转换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

作者:彭宗艳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五年级应用题教学篇2

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以及各类实际问题,可见数学应用题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应用题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是为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理解,并加以运用。在学生解答应用题时,还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能力[1]。五年级是学生接触应用题最为关键的一年,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提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学生要认真学习,反思练习和思考,老师要耐心地讲解,形象地教导,提高学生的应用解题能力。

一、小学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

(一)应用题的地位

应用题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中占比较大,成为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重点。应用题与一般的计算题不同,对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只有读懂题意,才能归纳出应用题所考查的数学知识点,然后根据数学计算公式、原理进行计算,并得出最终的答案[2]。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应用题对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数学公式的合理应用要求较高,否则很难保障最后的计算结果正确。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应用题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在应用题解答过程中,只有严谨的思维习惯,才能确保每个解答步骤和结果的准确性,故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尤为重要。

(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在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数学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得以有效提高。并强调切勿使用题海战术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答能力,而是抓重点、解难点,整理学生易混淆的题目,归纳总结和分析,促使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答题技巧,逐渐转变成一种技能[3]。并结合学生的思维、教材内容,不断创新应用题题型。

(三)小学发展的需求

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究伍剑锋(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寨河回族乡学区甘肃平凉744000)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开展应用题教学,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分析事物的能力,数学知识掌握和运用效果较差。且在面对应用题时无从下手,更不能正确有效地解答出应用题[4]。另外,也无法从题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找出隐含的条件。而通过应用题教学,则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解题思路,学会从题目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促使学生的应用解题能力得到逐步提高,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逐步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二、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一)教学方式的革新

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应用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无论从编写设计,还是从教育教学活动上看,都需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并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问题转化成应用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有效的提高,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5]。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多边形面积”单元教学中,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出一道这样的数学题:为了美化教室环境,学校决定对每个教室的墙面进行粉刷,已知教室的长、宽、高分别为:10米、8米、3.5米,黑板的长、宽、分别为5米、1.5米,门窗的面积为13.8平方米,请问每个教室共需要粉刷多少平方米?将学生最常见的情境作为背景,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很快便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应用题具有量大、一题多解等特征,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可选择比较法进行教学,为学生提供两种不同类型的应用题,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不同和相似之处,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掌握某一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为今后的解答奠定相应的基础。比如,例1:小明去奶奶家,如果每分钟走60米,则10分钟就能到奶奶家,但由于小明爱玩,每分钟少走了10米,那么需要多久才能到奶奶家?例2:已知A、B两地相距500米,小红骑自行车从A地出发,到达B地只需要5分钟。但实际小明用了6分钟,那么小明每分钟骑多少米?很明显这两道题目属于同一个类型,虽然问题不一样,但是可以使用相同的解题方法,正确解出本题答案。

(二)培养应用题分析能力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没有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应用题教学中,同样也是只注重学生的解题答案,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过程的重要性。所以,在应用题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能力[6]。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在该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尤为重要。因此可从两个方面入手,在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第一,应用题条件的分析能力。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中所出现的应用题,条件简单,与问题一一对应,没有干扰条件。故,条件是解决应用题的关键、突破口,对应用题解题具有促进作用。应用题难易程度不同,条件也不同,存在显性和隐性等两种条件。在解答应用题时,既要找出应用题中的显性条件,又要分析出隐性条件,对小学生而言,难度偏大,会影响到学生的解题效率和结果。例如:张大伯把自己的一块梯形责任田划分成两个三角形(如图)分别种上不同的蔬菜。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0m,下底是60m,小三角形的面积是750m2。这块梯形责任田的面积是多少m2?解析:本道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有: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些即隐性条件,只需要根据隐性条件计算出小三角形的高,就能计算出梯形面积。第二,分析应用题的提问方式。切实解决应用题的问题是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所以,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重点关注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特别是在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解题时,学会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和问题,按照一定的步骤正确解答[7]。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中,应用题基本上都是以面积和体积为主,比如:小丽的房间长380cm,宽350cm,高300cm。除去门窗9600cm2,房间的墙壁和房顶都贴上墙纸,这个房间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的墙纸?对于这种应用题,由于学生缺乏思维空间意识,也没有严谨的逻辑思维,直接将复杂的题目简单化处理,使用长宽高相乘减去门窗面积,这种解法很明显是错误的,没有认真分析,也没有注意到问题中的关键词。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能力对学生解答应用题至关重要。

(三)培养解题思路

小学数学知识难度、知识量呈现出随年级的增长而增加,数学题型向多样化、知识点全面方向发展,尤其是应用题型,不仅题型多,且知识点全面。因此,在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数学基础、接受能力,以及具体的题型,从而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开展应用题教学,既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又能提升解题能力[8]。熟能生巧是小学五年级应用题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特别是小学生的记忆水平能力,开展适当的练习既能帮助学生掌握对应的数学知识,又能帮助学生打下扎实数学的基础。练习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其次不能盲目开展练习,尤其是题海战术,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容易犯错的题型或者是典型的题型开展专题练习,并针对练习内容进行及时的总结,帮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熟练运用各种知识,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例如,在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与正方体”一课教学中,体积计算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体积等于长×宽×高。大部分学生对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了如指掌,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很容易出现错误,主要原因在于学生,没有看清题目就直接计算。比如衣柜的高度为1.8m,宽为1.5m,深为60cm,部分同学没有看到单位,直接计算,很显然直接计算的结果是错误的,因为没有将单位统一换算。因此,在应用题练习中,可多针对一些学生易犯错的例题进行练习,实现巩固的目的。

(四)解题方法多样化

小学五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具有知识点多、题型多样等特征。在进行应用题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题目类型选择最为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要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必须让学生体会解题的乐趣,体会不同解法的优势,防止学生产生思维定式[10]。同一个题目有着不同的解题步骤和方法,老师所传授的解题方法、步骤并不是唯一的,此时应为学生展示多样化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例如,在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简易方程”单元教学中,为学生设计一道趣味题:已知商店有两箱苹果,第一箱重5kg,第二箱重6kg,第二箱比第一箱多卖了3元,那么每千克苹果多少元?除了使用常规计算方法外,还可以利用方程式进行解答,设每千克苹果×元,列出方程式并求解×的值。通过一题多解的方式,引导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找出简便的解题方法,促使学生对各种解法形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必须意识到应用题教学的重要性,然后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征,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改革教学方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应用题分析能力,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解题方法,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作者:伍剑锋 单位: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寨河回族乡学区

五年级应用题教学篇3

立足当下而言学习数学是一步步培养和完善个人逻辑思维的高效途径,而学习这件事,对于人生的意义又是深远且历久弥新的,数学又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更是对于实现自己人生规划添砖加瓦的助力石。身为一门综合型科目的数学,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授,它给予学生成长中最为需要的就是能力,学生能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能主动完成作业等,都是对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

一、抓住题目不放松

在数学方面,应用题的分数占很大比例,做一道应用题的第一时间,最直观接触到的就是题目的阅读。在答题时,第一步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全神贯注、一字不漏的阅读题目,即为审题。此时须通过学生对题目深入细致的思考和字斟句酌、多次推敲和揣摩,对题目中所有的字词含义及之间的关系做到透彻的分析,理清题目的要求。对于数学的应用题,某些题目会直接讲出要求的是什么,给出目前所知道并需要的条件,哪些条件可以用上,哪些话是为了阐明哪些条件而存在的。而其中,不乏存在百无一用的语句,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有判断取舍思维,如出现细微的不当理解对其悬崖勒马,避免做到题目的最后才发现为时已晚、徒劳无功。对于一次不能读懂题目的学生,教师不能平铺直叙的讲出主干,要因人而异,丝毫没有数学功底的学生,教师要从最简单、最容易理解且接受的地方讲起,用上楼梯的方式,有次序的一个台阶丝毫也不落下的讲解[1]。能敏锐的分析出题目的要求,对应用题的解答成功与否起到非同小可的作用。同时应用题的完整解答,离不开每一步的细致入微,容不得一丝马虎。教师教学时,面对题目不能不重视起来。从应用题中,学生要一心一意的阅读题干要求,随着题目字数的增多,逐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解能力。找出问题后解决,发现自己解答应用题的薄弱项,以小见大的找出自己思维上的偏差。例如《小学乘法》练习一课后应用题时,题目中有“雷声”、“0.33”和“千米”等词汇,教师不应明确说出排除“雷声”这个与题干无关的条件,应让同学各抒己见,对题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对其有什么样的解题思路,而后对其进行更正或鼓励。学会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蕴含的条件的主旨,将其中的关键词作为解答应用题的切入点。应用题看似长篇大论,但答题时需要的还是主要的关键突破点。

二、巧用图解分析

运用模拟分析、具有强烈的直观性和针对性的图解分析法,在数学应用题中不计其数。小学应用题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的情况下,训练的就是其逻辑思维力。但小学生逻辑能力普遍不强,通过文字的叙述,往往只能得出浅显的答案,对题目的中心点不能准确牢固掌握,对于基础不尽人意的同学,勉强答题也很吃力。更有甚,很多学生对于文字的理解度不高,只是希望完成解答也很困难。学生的学习不能一知半解、不求甚解,要在一定的基础下,巧用有助于教学的方式进行更有效率的学习[2]。因此在学生得出题干要求,知道要做什么,教师可以采用画图的进行分析。图解分析,是对文字化繁为简,高度凝练抽象的过程,其立于对题目的无误理解之上,这就要求学生对于题目的把握要做到万无一失,不能似是而非、南辕北辙,有的学生不能做好紧抓题目的工作,图解分析更与之相隔甚远。例如总复习课后练习时,固定三十二米的长度下,每隔四米置一株植物,首尾都不置,问共需要多少株植物。可以讲未知数要求的植物数设为X,图解画出一条首尾点分别为a和b的线段表示三十二米,画出四米的相同间隔距离,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列出式子求解作答。

三、让多媒体成为搭档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飞速发展,不断完备的教学体系,传统教学方式和措施已不能满足当前所需要的教学任务。小学生的观念正逐步建立,通过日常教学与多媒体的结合,教师就可以告诉其社会的变迁,而其技术的应运而生和发展,早已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对教学产生空前巨大的影响。根据教学目标,适当选用现代教学媒体,新课改下的教学,并非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要抛之无用,而要求新旧携手,共同参与教学,达到更优的效果。学生是主心骨,有什么好方式能促进教学就应该使用。有的学生习惯了单一知识的灌输,对于丰富的多媒体教学正好引起了其学习的兴趣,给其索然无味、有倦怠感产生的学习阶段重新注入活力,激发兴趣。有的教师对于画图不太擅长,东倒西歪的图形会干扰学生对应用题的思考,多媒体技术可以补齐劣势,多媒体所包含的图形库种类应有尽有,教师自身的不足也不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多媒体技术只是现代众多技术的之一,教师还应结合生活,通过观察,寓教于乐,探索和发现出更广泛的教学方式[3]。例如《观察物体》课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图中物体,不需要建立实际的物理模型,教师可以用多媒体生成一个可转动的虚拟模型,学生观察时转动即可看到想要看到的每一面。再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课时,要求学生搭一个大一点的正方体,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结合多媒体白板演示,不用实际课堂做正方体,教师利用多媒体画板,并数出需要的具体正方体数目。还可以建立出长方体和正方体,观察二者的不同。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具体特征,以及求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后面还有容积的内容。但课下或学生实践课时,教师可以有的放矢,和学生一起动手做正方体和长方体。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观察时细致、耐心,切勿心不在焉、走马观花。但凡事物极必反,不仅是教师,教师也要教导学生,任何一件事分清两面辩证的看待,不能只顾眼前的好处,避免依赖上多媒体技术。

四、同学间讨论相辅相成

让大多数同学深有体会的就是做应用题的讨论环节,很多同学独立思考到一定位置时,就会出现思考的瓶颈期,翻来覆去也想不透下一步了。而同学间的探讨会帮助给自己的疑惑得到解决,如果总是一味地寻求老师的帮助,随之而来的会对教师帮助解决问题产生依赖心理,日积月累,日后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主动思考,而直接求助于教师,遇到问题并非不能询问教师,但当缺少了自我解决的意识,应用题即便能答出来,失去的不仅仅是自我思考的时间,更是放弃了个人独立的培养[4]。正因为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讨论,不单解答了当下应用题的解答,也许收获的会更多。试想一下,两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学生在一起研究应用题,腼腆的学生更能发现题目的小细节,而另一位同学得到的,更多的会是日后学习要更一丝不苟,还能看到其缘由,是因为其平时阅读乐于做笔记发现不同的好习惯。

五、与挫折敢于直面,咬定困难

树苗长成参天大树,需要吸收足够的养分,而这期间,经历的狂风暴雨也层出不穷,应用题的学习也是这样。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直面应用题的困难,乃至今后的人生,将一道道应用题看成人生路上的小困难,需要自身脚踏实地一个个去攻破。应用题虽然很难,但解题思路仍有迹可循。在做错了题目时,有的学生心态积极,及时考虑所出现的问题,有的却情绪低落沮丧,甚至出现甘居人后、自暴自弃,需要教师的主动沟通和讲解,教师不能横加批评指责,要循循善诱,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不能让遇到挫折的学生得过且过,不能放大困难,避免引导其只是一次小小的挫折,要学会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困难。

六、结束语

完成应用题的同时,是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学习做准备。学习复杂而又多变的应用题的题型,为了能更好的深入理解每一道题考察的本质,教师也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并拥有独立解决的能力。小学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有关键影响,教师要同学生一起,在应用题的荆棘丛中顽强地穿行而过。

参考文献:

[1]谢辉强.自主探究模式在五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应用微探[J].明日,2019(25):0258-0258.

[2]马晓华.小学中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探讨[J].语文新读写,2020(1):33-34.

[3]康辉阳.巧用微课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探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0(05):224-225.

[4]张山红.自主探究模式下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0(7):36-37.

作者:杨溧娜 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水口镇中心小学